2023年羚羊木雕教案中班 羚羊木雕教案羚羊木雕教案设计评价(模板5篇)

时间:2023-10-09 作者:MJ笔神2023年羚羊木雕教案中班 羚羊木雕教案羚羊木雕教案设计评价(模板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羚羊木雕教案中班篇一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重义轻财的道德品质。

2、培养学生思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综合归纳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读出人物形象,明确是非。

2、难点:点拨学生找到思考问题的切入点。

教学前的准备:

要求学生朗读课文,从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并大胆质疑设疑。

教学过程及内容:

提问:在这场矛盾中,谁是谁非?

学生书面准备陈诉理由,教师巡视

课堂讨论:(学生各抒己见,教师适时点拨)

一、礼物送出去后能不能再拿回来?讨论明确:除非特殊情况,不能拿回!因为有悖诚信(引《韩非子》中“曾子杀猪,以信教子”为例)什么是特殊情况呢?讨论明确:在家人不知晓的情况下,送出去的礼物对家人有重大意义或对家庭将产生重大影响(礼物对朋友只是“锦上添花”,对自己的家庭却是“雪中送炭”)。那么,文中是否存在着这样的特殊情况?讨论明确:木雕是父亲从非洲带回来的,但父母看重的不是它的纪念意义,文中一再强调的是“贵重”,所以排除了某些同学所谓的“传家宝”的意义。另外,父母也不靠木雕维持生计,木雕只是一件贵重的摆设,把木雕送出去后,“我”不会倾家荡产,父母也绝无沿路乞讨的危险,不存在部分同学所说的“孩子把存折送给朋友,难道也不能要回来吗?”这样的情况。结论:“我”不该拿回礼物,同样爸爸也不该向我要会这个礼物。

二、礼物该不该送?讨论明确:首先,“我”不是随便送礼,送的对象是“我”的好朋友,这个好朋友曾经为“我”做出过“牺牲”!“我”把木雕送给好朋友,并不意味着“我”不珍惜父母的馈赠,所谓“借花献佛”,难道送给好朋友的东西应该是不好的吗?其次,“我”送万芳木雕,并不是因为木雕价值贵重,而是因为万芳“特别喜欢”(万芳“特别喜欢”,不是因为木雕的价钱,而是因为木雕造型美观)!所以“我”和万芳互换礼物,不会导致友情深浅以金钱来衡量的后果。

三、“我”不知道木雕“贵重”而送给了朋友,现在我知道了“贵重”却要向朋友讨回(当然,是被父母逼的),不就意味着与朋友的情谊不如木雕贵重吗?这就引发我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贵重的物品能不能送给朋友?到底是“物重”还是“情重”?讨论明确:古人说,为朋友,抛头颅撒热血,在所不辞(当然,不能没有原则,陷入“江湖意气”的误区)。连命都可以送,还有什么不能送?物质金钱的贵重只是相对而言,给灾区捐款时,下岗职工的500元钱比起资本家的500万元哪个更贵重?牛群签订协议把他终老到死的毕生所得全部捐献,在他眼中什么才“值钱”?即便从功利的角度讲,在沙漠,在雪地,当人人自危时,朋友的一杯水或一件衣服抵得上黄金万两!

四、父母糊涂。“我”拿回礼物并不高兴,反而痛苦(送给朋友“我”才高兴)!这还是小事,更重要的是:父母身体力行,给“我”上了一堂人生价值观的课。身教胜于言教,长此以往,潜移默化,也许就给我的人生领错了方向!“我”也极有可能成为《风筝》中那个麻木的“弟弟”!

五、课文展示了两种生活、两种内心世界。一方面,我们看到一个少年世界,少年朋友之间的友爱,少年的心灵世界。他们如此充满友情,如此珍惜友情。万芳见“我”裤子撕破后心里难受,把自己身上的裤子给“我”穿,即使被家长责备也心甘情愿,“我”见万芳“特别喜欢”羚羊木雕,就把羚羊木雕送给万芳。父母逼“我”要回木雕,“我”在行动上屈服,思想上却不服。“我”感到莫大的痛苦,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另一方面,在成人的世界里,却是重财轻义。他们疼爱子女却不尊重子女的'人格感情。

六、当堂作业:现实生活中,如果父母和“我”的父母一样,该怎么办?

七、.总结:这堂课与其说是老师教的,不如说是你们自己完成的。老师非常高兴的是,16位同学(起先赞成父母的做法)思想的转变,不是老师或其他同学强迫所致!其实刚开始表决时有21位同学赞成父母的做法,我说:“居然有这么多同学赞成,看样子得好好讨论一番!”这句无意间说漏嘴的颇具暗示性的话语,使五位同学转移了阵营(也许冤枉了他们?)我相信,剩下的16位同学,有不少当时也已意识到老师的结论,但仍然倔强地“固执己见”!老师对他们坚持独立思考的勇气表示敬佩!这些同学一旦认识到错误,必将成为真理倔强的捍卫者!另外,希望大家将来听老师说的话是因为老师的话有道理,而不是因为老师的身份,只有这样,你们才有可能做到老师在与不在一个样!插说一句,学校的制度也一样,大家如果执行,是因为内容正确,而不是因为制度本身(青少年对于“制度”的逆反情绪有时还是蛮强烈的呢)!

《羚羊木雕》教学设计9由教案频道搜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羚羊木雕教案中班篇二

下面是小编收集的七年级语文说课稿,《羚羊木雕》说课稿。希望大家喜欢!

(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课是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第一单元第三课,本单元的主题是亲情。浓浓亲情,动人心弦,亲情是人世间真挚而美好的情感,描写亲情的诗文往往最能打动人。在本单元的几篇课文中,作者以自己的切身体验,写出了亲情的丰富和多样,引起我们的共鸣。这是一篇选取了家庭生活中的一件小事来反映家庭成员之间的思想矛盾的文章,描写细致,中心突出,故事情节紧凑。本篇课文向我们展示了两种生活,两种内心世界。一面,我们看到一个少年世界,少年朋友的交往,少年的心灵世界。他们如此充满友情,如此珍惜友情。另一面,在成人的世界里,许多人却重财轻义,他们也疼爱自己的子女,但并不重视子女的友谊,也并不懂得孩子最渴望最珍惜的友情。 课文赞美小朋友们真诚无私的友爱,告诫做父母的要理解少年的心,尊重他们的友谊。

学习这篇文章,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亲情,同时更加珍爱友情。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培养阅读理解、辨别是非的能力。2、提高朗读能力,正确清楚地朗读课文。3、学会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的写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文中所赞美的小朋友之间真诚无私的友情,领悟并倡扬文中所表现的纯洁真诚的人情美。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说明]确定以上的三个目标是要体现“新课标”提倡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并重的教学理念。

(三)学生分析

“代沟”是现代中学生常常感到困惑的话题。“亲情”与“友情”发生矛盾也时有所闻。因此,本文所写的内容,学生理解起来并不困难。

在当今社会日益强调个性张扬的环境里,如何看待亲情与友情,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如教材中的“我”与万芳的友谊、“我”与父母的冲突,确实是一个值得研讨的问题。学生的感情倾向可能会与教材不一致,也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也可能会触发学生的另外的感想。教师的眼光不要局限在如何解决教材中的矛盾,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了解处理这些矛盾的某些必须坚持的原则。而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是极为重要的。

教学理念

该文是一偏反映中学生成长过程中内心情感冲突的散文,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去领悟文章中所蕴含的哲理。

教师要注意使学生的学习方法发生转变,由过去的被动式阅读转变为主动式阅读,力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特别是像〈羚羊木雕〉这样的课文,如果不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很难有大的收获。课堂讨论时,教师不要用唯一答案来限制学生的思考。注意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因素,以次培养学生的健康个性,实现学生知识与人格的同步发展。

教学思路

1、朗读与讨论并举,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具体而言,即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充分朗读,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同时,让学生围绕文章的主旨进行研讨,从中感悟文章的亲情与友情。

2、阅读与写作并行。在阅读中让学生体会和学习本文采用多种描写方式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采用拓展写作的方式,让学生摹仿学习。

(一)导入:

(二)检查预习:设计此环节,主要是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和对字词的掌握程度

(三)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

教学设计构想:设计此环节,使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给学生一个发表自我阅读感受的空间,培养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

设计构想:通过此环节,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1、在这场矛盾冲突中,谁是谁非?你是怎么认为的?

3、如果万芳没有追出来,你如何挽回我们的友谊?

4、你认为作者会不会挽回这段友谊?

设计构想:通过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章主旨,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或家庭实际,引导学生正确处理至爱亲朋之间发生的矛盾纠纷。提高学生认识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增强化解矛盾的能力。

(二)问题探究

设计构想:体会本文构思的巧妙,学习本文多种描写方法,并用之于写作,提高写作能力。

(三)拓展延伸

1、写出至少两则关于友情的名言。

2、给家人写一封信,委婉地指出他(她)的某个不足的方面。

3、学习本文人物描写方法,练习写一个片段,要求选择班上某一位同学的某一点进行描写,突出其特点。

设计构想:从语文学习延伸到语文活动,从课堂延伸到课外,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羚羊木雕教案中班篇三

教师导语:友谊是人生中最珍贵的东西,老师希望通过这堂课的推荐,和大家成为好朋友。今天,我们来学习一节新课《羚羊木雕》。请大家打开书第119页,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生:朗读,解决字词障碍。

师:好,读到这里。大家请看大屏幕,(字词练习,见课件)。

生:回答问题。

师:现在,哪位同学能够归纳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

生:我被迫对朋友反悔,心里难过极了。

师:课文中出现了几个人物?

生:6个。

师:他们的性格特点相同吗?

生:不同。

师:大家朗读的时候要注意体现不同人物特点。

生:好。

师:现在,请几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分配角色:我,妈妈,爸爸,奶奶,万芳,万芳妈妈,旁白,共7人)

生:朗读。

师:大家说,哪位同学读得最像?(要求见大屏幕)

生:我,妈妈等。

师:现在请大家看大屏幕,我们一起来研究几道问题。(见课件)请大家分组讨论。

生:讨论。

师:好,我们一起来看第一题。爸爸把羚羊木雕送给我,我又送给他人,可以吗?

生:可以,因为它已经属于我了。

生:不可以,太贵重。

生:可以,情谊无价。

师:大家说得很好。那么,这样做合适吗?

生:不合适。应该先和家长商量。

师:你们认为,这件事情怎样处置才好呢?下面,请大家分组排练一段小短剧,要求以合理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生:准备并扮演。

生:好。

师: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

羚羊木雕教案中班篇四

 1、感受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2、了解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感知文章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3、感知作者在文中的感情倾向。

4、欣赏文章,感悟友情。

 本文中写“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有什么作用?

指名学生回答,明确(大屏幕显示)

冷冷的月光烘托渲染的是一种凄冷的氛围,表现了“我”因为反悔而伤害友谊后的伤心、难过和孤单的感情。

 知识卡片1: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

环境描写的作用

一)、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

二)、寄托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推动文章情节的发展。

爸爸说话婉转、持重沉稳重财轻义

妈妈态度生硬固执重财轻义

奶奶明白事理、同情理解却无能为力

万芳仗义、明理不让朋友为难

万芳妈明理、处理问题方式简单

“我”重情义、软弱

 知识卡片2:塑造人物形象运用的手法

1、肖像描写

2、语言描写

3、心理描写

4、动作描写

5、神态描写

不要伤害孩子的心,应该尊重孩子的情感,应该妥善处理孩子的幼稚行为。

本文给我们的启示:走进生活,学会处事

1、小孩子要从小学会思考,有主见;但不要自以为是、自作主张,做事应该先同父母商量,尊重他们的意见。

2、父亲送给女儿礼物时也应讲清如何名贵,要珍藏好;父母也要尊重孩子的友情。

3、一家人要多商量,多沟通,多理解,才可避免许多矛盾。

 老师配乐范读《谁是真正的朋友》

傍晚,一只羊独自在山坡上玩,突然从树木中窜出一只狼来,要吃羊,羊跳起来,拼命用角抵抗,并大声向朋友们求救。

牛在树丛中向这个地方望了一眼,发现是狼,跑走了;

马低头一看,发现是狼,一溜烟跑了;

驴停下脚步,发现是狼,悄悄溜下山坡;

猪经过这里,发现是狼,冲下山坡;

兔子一听,更是箭一般地离去。

山下的狗听见羊的呼喊,急忙奔上山坡,从草丛中闪出,一下咬住了狼的脖子,狼疼得直叫唤,趁狗换气时,怆惶逃走了。

等羊回到家,朋友都来了,

牛说:你怎么不告诉我?我的角可以剜出狼的肠子。

马说:你怎么不告诉我?我的蹄子能踢碎狼的脑袋。

驴说:你怎么不告诉我?我一声吼叫,吓破狼的胆。

猪说:你怎么不告诉我?我用嘴一拱,就让它摔下山去。

兔子说:你怎么不告诉我?我跑得快,可以传信呀。

在这闹嚷嚷的一群中,唯独没有狗。

……

真正的友谊,不是花言巧语,而是关键时候拉你的那只手。那些整日围在你身边,让你有些许小欢喜的朋友,不一定是真正的朋友。而那些看似远离,实际上时刻关注着你的人,在你快乐的时候,不去奉承你;在你需要的时候,默默为你做事。他们才是你真正的朋友。

《那些来来往往在生命中的朋友》

生命中总有许多来来往往的人,就像我们走路时马路上那些过客,有与我们背道而行的,也有与我们走向同一个方向的。

与我们背道而行的,也许我们转瞬即忘,岁月的风,会把他们吹到我们记忆的边缘,甚至是我们的记忆之外。

这些人里有一些是我们的朋友,有很多在我们身后,离我们越来越远。

有些朋友会陪我们走一段距离,但时间可能不会太长。人生的道路上岔道太多,在每一个路口,我们的选择都会不同。你选择了这条路,他选择了那条路,于是,只有分手。新的道路上,当然还会有新的同行者,新的朋友,也同样还会有新的岔路口。

正是因为有了友情,我们才能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温馨。我们的内心仿佛是一只因常常积满忧虑和无奈而倍感沉重的杯子,只有那些为了友情而伸给我们的双手,才愿意真诚的为我们倒空这只杯子,还她快慰和轻松。

正是因为有了友情,我们才能更加感受到做人的尊严和光荣。我们的内心仿佛是一本很厚很厚的书,只有那些和我们的心灵撞出了友情之火的心灵,才会愿意打开这本厚书仔细地阅读和真诚地评注。通过他的评注,我们明白了哪些是该删除的文字;通过他的评注,我们知道了该怎样才能用自己的生命之笔创造出不朽的杰作。

在这个世界上,一想到除了亲人之外还有人在关心着我们的灵魂,我们的心灵怎能不燃烧?一想到除了亲人之外还有人在关注着我们的精神世界,这怎能不使我们感到快乐和幸福?一想到除了亲人之外还有人为我们的失败和成就而叹息和祝福,这怎能不使我们感到骄傲和激动?亲情是来自于血缘,而友情却是来自于苍茫人海中的一种美妙的机缘,来自于对彼此荣辱的分享和分担,来自于彼此对对方人格的尊重和对内心的理解。

拥有了友情,就如青山拥有了奔腾的小溪;拥有了友情,就如帆船拥有了顺风;拥有了友情,干渴的旅行者拥有了清泉;拥有了友情,在这个世界上,我们的灵魂就不再是形单影只;拥有了友情,就会有人在我们成功的时候穿过嫉妒的人丛为我们献上一束鲜花,在我们失败痛苦的时候为我们抚平伤痕。

朗读后小结:

这两篇文章让我们从另外的角度感悟什么样的朋友是你真正的朋友,朋友是什么?友情是什么?在我们的人生中那些来来往往的人,谁会是我真正的朋友。愿同学们都拥有纯洁美好的友情!

友谊箴言

爱因斯坦说:“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真正的朋友。”

 《羚羊木雕》展示了两种内心世界:“我”珍惜友情,把羚羊木雕送给万芳;父母心中珍视的是羚羊木雕,逼“我”把羚羊木雕要回来,由此而起冲突。应该说,父母和“我”的做法都是有欠缺的。彼此做事时的时候想的周到一点,就不至于发生这样不愉快的事情了。作为逐渐长大的我们,一方面,遇事要学会多思考,“三思而后行”,要有主见;但另一面,做事情也要跟大人商量好了再做。自以为是,自作主张是不对的。

1、想像“我”要回木雕到家后的情景,模仿课文续写。

2、课下编课本剧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羚羊木雕教案中班篇五

明 修 栈 道,暗 渡 陈 仓

(第二课时〉

活动背景

在学习《羚羊木雕》时,我问学生是否有过“反悔”的经历,许多同学都做了肯定的回答,并且绘声绘色地讲述了各自的故事,而且高度一致地表现出了对“言而无信”这一做法的唾弃。学生高涨的参与热情鼓舞了我对有效学习这一课文的信心。殊不知,他们的这番热情却成了课堂活动的拦路虎。当我将学生“分成父母、我、万芳三组,就这一场家庭冲突的是非展开辩论”时,居然没有人愿意扮演“父母”。理由是,他们觉得这场冲突完全是由父母的“小气”、“不尊重孩子的感受”以及“言而无信”引起的,“我”没有什么责任。我本来可以用课文原话来提示,但考虑到他们不少人有过类似“我”的经历,有一股情绪在影响着他们的判断,便临时决定放弃。于是就有了下面的设计和活动过程 。

活动理念:

1. 用较为隐蔽的方式启发学生从多角度研讨问题,避免在教学过程 中对学生进行简单灌输。

2. 引导学生客观公正地看问题,避免简单地套用直接经验判断事物、思考问题。

活动过程 :

生:能——老师快讲吧!

师:这是一个关于越战士兵的故事。

越战结束了,有一个士兵从战场回到了美国,他从旧金山打电话给他的父母,告诉他们:“爸妈,我已经回到美国了。在回家之前我有个请求,我想带一个朋友和我一起回家。”

“当然好啊!”他的父母回答:“我们会很高兴见到你和你的朋友的。”

儿子又继续说下去:“有件事我想先告诉你们,他在越战里受了重伤,少了一条胳膊和一条腿,现在走投无路,我想请他回来和我们一起生活。”

母亲说:“儿子,我非常遗憾……,不过或许我们可以帮他找个安身之处。”父亲又接着说:“儿子,你不知道自己在说些什么。像他这样有残障的人会给我们的生活造成很大的负担!我们还有自己的生活要过,不能就让他这样破坏了。我建议你先回家然后忘了他,他会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的。”

就在此时,士兵挂上了电话,他的父母就再也没有他的消息了。

师: 为什么士兵再也不和自己的父母联系了呢?

生1: 可能他觉得自己的父母太没有同情心了,居然不能接受自己带一个无依无靠的残疾朋友到家里住。

生2: 也许是因为他要先为朋友找个地方住下来,等朋友安顿好之后他再回家。

生3: 我觉得那个士兵可能是太伤心了。他的朋友可能和他出生入死,他们有非常深厚的友谊,而父母居然一口回绝了他,他很伤心,决定独自承担照顾朋友的责任,所以就干脆不回家了。

师: 已经有了三种不同的看法,还有没有不同意见?

没有?那我们看看那个士兵为什么不再和自己的父母联系了。

(继续讲故事)

几天后,这对父母接到了来自旧金山警局的电话,电话那端说他们亲爱的儿子已经坠楼身亡了。警方相信这只是单纯的自杀案件。

(教室里有点乱了。“他怎么自杀了?”“就是,至于嘛?”……)

师: 对,士兵是自杀了,他到底为什么走上了绝路?

(这个问题一出,班里的孩子就嚷嚷开了)

生5: 不对,也许他的朋友不是一般的朋友,而是有救命之恩的朋友。可能他的朋友正是为了救他才成了残疾人的。所以,当他得知父母不同意他带朋友回家时,他觉得自己活着也没有意思了, 所以,他选择了自杀。

师: 自杀以谢朋友,是吗?

生6: 老师,他说的不对,不应该把士兵自杀的责任全推到他父母身上。士兵根本就没有对父母说清楚他的朋友是为了自己受伤的。如果他说了,我相信他的父母一定愿意照顾他的朋友的。感恩嘛,人之常情。因为他没说,所以他的父母认为没有必要照顾一个陌生的残疾人,这样会给他们的家庭造成很大的负担。我觉得他的父母并不坏。开始,当士兵没说自己的朋友是残疾人的时候,他的父母欣然同意了;只是后来说了朋友是残疾人,他的父母才不同意的。也就是说,士兵的父母并不是小心眼到谁都不能接受,也许是他们家境不好,加上年迈没有余力再去照顾一个残疾人。

生7: 那你想让残疾的士兵到哪里去住?你要知道他残疾了,自己不能养活自己。

生6: 我不是不让士兵带他的朋友回家一起住,只是觉得你们不应该责怪他的父母。

师: 大家各抒己见,谈得合情合理。

生8: 我觉得那个残疾人就是士兵自己。

(此言一出,全场寂静,有孩子点头表示赞同,大多都惊异地等着她继续说下去。我仍然微笑地看着她,期望她能将原因说出来)

生8: 士兵在战场上受了伤,少了一条胳膊和一条腿,他不知道自己的父母能不能接受一个残疾的自己,就编了这样一个谎言来试探父母。如果父母能接受一个陌生人那就更能接受自己了。这样他也就不害怕回家了。

生9: 我同意她的看法,但如果真是这样,我觉得士兵的做法有问题。对于父母来说,陌生人就是陌生人,自己的儿子就是自己的儿子,两者不可以相提并论。如果士兵一开始就说残疾的是自己,那他的父母一定会小心翼翼的呵护他回家,甚至还会去旧金山接他回家,毕竟是自己的亲生儿子嘛。像我们平时要是不小心受了一点点伤,爸妈都会很紧张很心疼的,更何况是少了一条胳膊和一条腿。

生10 :我觉得士兵是因为父母不能接受自己的朋友而自杀的,因为,他没必要这样去试探自己的父母。

士兵的父母伤心欲绝地飞往旧金山,在警方的带领下到太平间去辨认儿子的遗体。那的确是他们的儿子,但让他们惊讶的是,儿子居然只有一条胳膊和一条腿。

(虽然不少孩子都猜到了结果,但是听到此处全班依然一片寂静,我也感觉到了那份沉重)

师: 我想同学们已经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悲剧?

生11:我觉得是士兵的父母不够宽容,太小气太自私,才永远失去了儿子。如果他们可以大度一些,悲剧就不会发生了。

生12:我觉得士兵的父母是可以原谅的,要他们一直照顾一个只有一条胳膊和一条腿的残疾人,确实让人难以接受。倒是士兵不应该如此冲动,因为对父母来说,残疾的是他还是他的朋友毕竟有很大的区别。他应该宽容些,站在父母的角度上想一下,就不会做傻事了。

生13:我觉得士兵和他的父母都有错误。首先,士兵不应该这样试探父母,他应该相信父母对自己的爱是真心的、无私的;即使在试探之后,没有得到满意的答复,也应该替父母想想,不应该这样草率地选择自杀。其次,士兵的父母也有错。当儿子请求带一名残疾的战友回家一起生活时,他们不应该那么简单粗暴地回绝儿子的请求,应该仔细想想为何刚刚从战场上回来的儿子会提出这样的要求,就算是他们猜不出残疾人就是自己的儿子,至少也可以感觉到这个残疾人一定和儿子的关系非比寻常,比如是儿子的救命恩人之类的,就应该收留。或者他们可以先答应儿子的请求,允许残疾人回来和他们一起住,以后再慢慢做打算,说不定他们会喜欢上儿子的朋友呢。

(听到这儿,大部分孩子都点头表示默许生13的观点)

师: 看来,这真的是一个可以避免的悲剧。故事中的父母,可以接受一个正常的儿子,却无法接受一位因为战争成为残疾人的“儿子的朋友”;而故事中的士兵在经受了战争的残酷之后,心里蒙上了一层阴影,以至于他不愿意或者说不能相信自己的父母会接受失去一条胳膊和一条腿的儿子。于是他抱着怀疑的态度去试探父母,他没有站在父母的角度上思考问题,试探的结果令他万念俱灰,走向了绝路。

造成这一无可挽回的悲剧,原因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哪一方面。生活中,有些人就跟故事中的父母一样,往往过多地从自己的意愿出发,忽略了他人包括亲人的感受;而当他们的子女也像那个士兵一样,猝然之间做出一些轻率的决定时,发生误会、冲突甚至悲剧就不可避免了。

生14:老师,我明白了,现在不用辩论了。《羚羊木雕》里的冲突不仅有“父母”的责任,也有“我”的责任。上节课我没有想到这些。

(全班都如梦方醒,有的还“啊?”出了声)

师:大家是不是也这样看呢?(齐声回答:“是——”)你们真聪明!

课后反思:

这一活动在解决了上节课遗留问题的同时,增加了学生的见闻,丰富了体验;特别是运用“抖包袱”的办法不断设置悬念,既增加了学生的兴趣,又能准确地调控学生的情绪,收放自如。由于找准了问题的症结,而且是“润物细无声”式的,因而“得来全不费工夫”。预先设计的辩论虽然取消了,但是随后的教学进程却如风行水上。我体会到教师参加课程建设,除了拓展探究的维度之外,横向的巧妙策应也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那些阅读量不足、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更容易从中获得成就感。所以,当我的科代表课后夸我高明时,我就顺势卖弄了一句:“这叫‘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相关范文推荐

    2023年管理月底总结(大全5篇)

    总结是把一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的经验方法以及结论的书面材料,它可以使我们更有效率,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总结吧。优秀的总结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

    幼儿园语言教学工作计划 幼儿园语言领域教学方案(模板7篇)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我们又将迎来新的喜悦、新的收获,一起对今后的学习做个计划吧。通过制定计划,我们可以更好地实现我们的目标,提高工作效率,使我们

    食品安全的教案幼儿园(实用8篇)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优秀教案范文,欢

    最新幼儿园暑假放假国旗下讲话(通用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

    2023年医院医德医风考评个人总结(实用8篇)

    总结是对某一特定时间段内的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能够使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总结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

    2023年四年级语文现代诗两首教案(模板6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

    最新给朋友的毕业赠言六年级(实用6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

    2023年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案例 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通用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

    2023年校园篮球比赛活动总结(大全7篇)

    总结,是对前一阶段工作的经验、教训的分析研究,借此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并从中提炼出有规律性的东西,从而提高认识,以正确的认识来把握客观事物,更好地指导今后的实际工

    杨修之死教案设计 杨修之死评课稿(优质6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