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历史的荣耀读后感(精选5篇)

时间:2023-10-07 作者:JQ文豪最新历史的荣耀读后感(精选5篇)

认真品味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吧,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什么样的读后感才能对得起这个作品所表达的含义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历史的荣耀读后感篇一

《历史的荣耀》这本书是历史研习社的第一本书,作者以“鲜活”的历史人物为线索,专业的历史知识为背景,让大众获取知识。这本书告诉我们历史人物不适纸面上冷冰冰的一个个名字,而是有血有肉曾经活过的人,他们也鲜衣怒马,也曾引吭高歌,也曾进退失措,也曾儿女情长。

本文以曹操为例。历史上关于曹操的评价莫衷一是,但许劭的这句评价得到很多史学家的一致赞同:“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曹操作为最具争议的历史人物,即使立下了万载伟业但也背负着千古骂名,在《历史的荣耀》这本书中,对曹操提出了第三种评价:终结末日的救世主。

东汉末年,曹操是如何崛起的,这背后有着什么样的秘密呢?本书提出了一个不一样的观点,但也符合历史的发展规律。常说时势造英雄,但是曹操除了符合这点之外,他还自己制造舆论,利用宗教信仰把自己一手打造成为世界末日的“救世主”。

曹操出生于信奉黄老道的家族,似乎有先见之明,早早的就刻意营造自己“得天命”的舆论。曹操很善于用人,他广泛吸纳能臣名士为其鼓吹制造舆论,把自己打造为“救世主”的形象。

比如在当时民间有着很多关于曹操得天命的舆论:“汗家将亡,安天下者彼此人也”、“今天下大乱,安生民者,其在君乎!”、“奕奕天门开,大魏应期运”等等,这些都是当时其门下名士们对曹操的预测,流行甚广,这极大的扩大了社会舆论的影响力。这些舆论恰恰成为曹操迅速崛起的垫脚石,舆论的倾向其实就是民心所向的力量。

从东汉末年的社会背景来看,当时百姓对社会现实强烈不满,天降旱灾、官员贪残、社会恶行,人心思乱,因此末日观念深入人心,民众骚乱、奔走流浪,引发动荡。此时,民众寄希望于有救世主能改变他们的现状,恰好曹操为自己打造的救世主舆论导向起到了得民心的作用。

借助宗教思想笼络人心,获得青州黄巾军和张鲁追随。曹操任济南相期间曾禁绝齐地祭祀汉初的城阳景王刘章,大举捣毁神坛。故而黄巾军认为曹操与其有共同的宗教信仰,并以此作为基石,青州黄巾军选择了认可曹操的“黄天”地位,主动投靠曹操。

从此,曹操获得了逐鹿天下的“第一桶金”——三十余万的“青州兵”!不仅如此,同样具有道教思想的张鲁信奉天师道,与黄巾军一样承载了汉末的黄老思想,声称:“宁为魏公奴,不为刘备上客也”。最终,在乱世之中,张鲁选择了自带“黄天”buff的曹操。

由此可以看出,曹操特别善于利用和控制道教为自己宣扬“天命”,收拢人心。伴随着青州黄巾军收编和张鲁率教民归降后,道教的东西两支教团势力也随之同归曹操麾下,为曹魏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是天命所归还是得民心者得天下呢?曹操之所以能够迅速崛起得益于利用宗教思想笼络同频率的人,制造天命所归的舆论。《三国志》里面有记载,司马懿去世的时候,曾对他的两个儿子说:“得民心者得天下;得君子之心者得诸侯;得诸侯之心者得士大夫。”

让我们感受到他们都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不是用简单的好与坏能够概括的。设身处地的去思考他们的所处的历史情境,分析他们的形为动机继来评判。

历史让我们更好的追思怀古,了解当下,放眼未来。正如托马斯·潘恩所说:“我们的过去决定了我们要创造一个崭新的世界。”

历史的荣耀读后感篇二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历史已经远去,我们生活在当下,期望在未来。培根曾说“读史使人明智”,中国人是很注重历史的人,所以历朝历代留下的史书记载很多,除了官方史官记载的正史之外,还有民间人士记载的野史。

或许有人会觉得历史已经过去,记录历史、研究历史意义不大,而事实却恰恰相反。圣经说“太阳底下无新事”,历史往往只是换个时间地点人物不断地循环往复。秦朝统一六国,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混乱的局面,开创千秋大业,最终却二世而亡;三百多年后的隋朝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长达近300年的分裂局面,开创了开皇之治繁荣局面,同样也是二世而亡。历史何其相似,个中缘由值得深思。

今人读历史,研究历史,为的是总结经验教训,为未来规划提供思路,避免走入历史悲剧循环的怪圈。当然,想要跳出历史悲剧的循环是艰难的,列宁认为历史往往是以“进两步退一步”的方式螺旋前进,从奴隶制度、封建制度、资本主义制度,每一种制度都在一定时期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但是,它们都有局限性,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甚至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这种阻碍就会造成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冲突,量变引起质变,冲突的加剧最终导致朝代更迭社会变革。

这本书致力于将历史知识科普化、大众化,通过分析历史人物行为的底层逻辑来讲述历史。没有一个人是孤立地生存在这个社会,所以一个人的行为也不可能是孤立的,人的行为必然会受到个人成长环境、社会大环境和所处时代背景的影响,人的认知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时代发展的局限。同样的,我们分析研判一个人的行为是否合理,是否有利于时代的发展,应该综合考虑他所处的社会背景环境,只有这样,我们的判断才能更客观公正。比如,刘备三顾茅庐并不是诸葛亮在惺惺作态,而是诸葛亮在追求自身独立人格的基础上检验刘备的诚意,因为他以写下《报燕惠王书》的乐毅为榜样;刘备携民渡江并不是愚蠢的仁义行为,而是在保存军事实力前提下的爱民之举,因为他安排关羽提前转移了一万水军;蜀汉灭亡的深层原因是兴复汉室的理想主义与偏安一隅的现实主义冲突。

能给今人很多启发。三国中魏、蜀、吴同为割据一方的政权,但是治国用兵的策略各有千秋;曹操和曹丕同为三国中魏国的主公,但是他们的治国用人策略却各不相同,如此种种,各种原因值得深究。

见微知著,以小见大。有深度的历史文章往往能够从细微之处着眼,透过个别现象看到大时代的本质,透过小人物的命运发现国家运势走向。比如,从曹操发布的《求贤令》去理解魏国人才政策及其背后的社会背景;从诸葛亮这一具体人物的人生际遇去审视中华文化对于为臣为人的价值判断标准;从蜀汉灭亡这一历史现象透析造成这一现象的深层次原因。

成功的历史书籍不仅仅在于客观公正地描述历史事实,还在于挖掘历史现象的内在逻辑,启发今人思考,从这一点上来说,这本书做到了。

历史的荣耀读后感篇三

小时候看《三国演义》时,总是被刘备三顾茅庐的精神所感动,为他求贤若渴之心所折服。当初刘备听了水镜先生的推荐后,开始对诸葛亮日思夜想。第一次去访隆时,与诸葛亮擦肩而过;第二次去世,却只见到了诸葛亮的弟弟诸葛均和一帮闲散野人;第三次才见到诸葛亮本人,在一番恳求下,刘备才把他请下山,才有了后来的一段佳话。

可这段历史果真如电视剧里所演的一样吗?

首先从刘备的性格来分析。刘备给人的印象是,有一颗仁义之心,非常感性,所以他去三顾茅庐,看起来挺合情合理的,但在“求田问舍”这个故事却又让我们看到他不同的一面。一次许汜到荆州和刘备想见时,两人聊起农校尉陈登,许汜说,“陈登这个人,虽然很有名望,但是性情粗野,不能礼贤下士。”刘备曾在徐州多年,对陈登的为人非常清楚,许汜此言一出,刘备特别疑惑忙问:“你说陈登性情粗野,不能礼贤下士,有什么依据吗?”

许汜回答:“以前我遭受祸乱时,四处奔走,有一次路过下邳,我去拜见了陈登,但他对我一点都不热情他,完全没有主客之礼。看到我一直不说话,晚上睡觉时,自己睡大床,却让我睡下床,你说这不是傲慢是什么?”

刘备当即表示:“许先生虽有国士的名望,但如今天下大乱,按理你应该在此国难之时忧国忘家,济世救民,结果你却只顾置买田舍,把国家大事抛在脑后,这正是元龙(陈登字元龙)所厌恶的,他和你还能有什么话说呢?”

这个故事出自《三国志.陈登传》,史称“求田向舍”。这里的刘备和我们印象中那个说话温柔、与人为善的“老好人”判若两人。对于此事辛弃疾曾评价道“求田问舍,伯应差见,刘郎才气”,由此可以看出他打心底里佩服这个屡败屡战、胸怀天下的刘备。

乐毅,战国时期燕国的名将,燕昭王对他特别信任,命令他带领五国联军攻打齐国,他接连攻下70多座城池,几乎灭了齐国。但是后来燕惠王即位,对他非常猜忌,临阵换将,导致他功败垂成,一气之下出走赵国。

后来燕军大败,燕惠王放下身段给乐毅写了一封信,请乐毅回国。乐毅收到信后,给燕惠王回了一封信,那就是大名鼎鼎的《报遗燕惠王书》。乐毅在信中自古以来第一次正常阐释了君臣二元对立的关系。

信中重点提到了“人格”二字。君臣本是二元关系,双方都有独立的人格。但是在中央集权的大趋势下,臣子慢慢演变成了君王的附属品。伴君如伴虎,古今中外,多少冤案都仅仅是因为一句“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但是乐毅却偏偏不,他依旧坚持着自己作为臣子的独立人格。燕王对他有知遇之恩,他便下齐七十余城相报,当燕惠王猜忌他并临阵换将时,他便出走赵国,以表自己的心志。

诸葛亮以他为偶像,又何尝没有这样的想法呢?自古以来谋臣最高的追求,莫过于君主对自己的谋略言听计从。诸葛亮虽然有出仕之心,但他一直在等待机会。当刘备前来请他出山时,为了体现自己的重要性,一两次的来访肯定是不够的。

三顾茅庐,看似年轻气盛的诸葛亮在故作姿态,但又何尝不是他对偶像的某种致敬和对主公刘备的考验呢?胸怀天下的刘备虽然很讨厌故作姿态的隐士,但是他却为了诸葛亮破例了,或许他从中读懂了诸葛亮的暗示,又或许两个人的性格注定了彼此的成全。

历史并非非黑即白,历史有多面性,我们应该用客观的眼光来看待

洞悉中央帝国的底层逻辑。书中有很多颠覆你所认知的历史,比如“曹操竟是道教的末日救世主”,“不怕暴风雪的蒙古人竟然是不存在的”。

这本书一共364页,它是由历史研习社的作者们编著的。历史研习社成立于2014年,是由一群来自香港中文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的历史学硕士、博士及青年老师组成的历史学知识社群。

他们立志于用严谨的历史学,结合优美的文字,全新的视角,带领大家穿越时空,鸟瞰古时朝堂之上的明争暗斗,朝堂之下的醉酒当歌。把一个个枯燥的历史故事讲得生动有趣,带给你领略不一样的历史。

这本书采用的是小说的笔法,提升了阅读感,从“人心”、“霸业”、“权谋”、“兴亡”四个层面,剖析了中国古代两千年的“帝国时代”,用全新的思路书写了中华帝国的简史。读历史可以快速地提升自己,从历史的长河中学习历史的智慧,挖掘人性的光辉。

历史的荣耀读后感篇四

乾隆爱巡游。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里,乾隆动不动就微服私访,带着纪晓岚跟和珅两位爱卿,拿把折扇,说走就走,好不潇洒!

实际上,乾隆既不是微服私访,也没带那俩活宝,每次兴师动众,花费还不少,不光六下江南,还去过祖国很多地方,这就让那些以国家为己任的官员们不赞成了。

其中,就有个叫孙灏的左副都御史,他上了个折子,实名反对乾隆出行,这次是去东北边一个边疆小城。

《历史的荣耀》这本书里,是这么描写的:孙灏说一句,乾隆帝怼一句,简直拉开架势在打嘴仗。打嘴仗的撒手锏就是扣帽子。孙灏说乾隆有作风问题:皇帝出巡就是为了看美景,既劳民伤财,又于民生无益。(这其实是广大文官们的心里话。)

乾隆哪能示弱,你跟我讲作风问题,我就跟你讲政治问题:他先是搬出自己的政绩,然后又说爷爷康熙也经常巡幸,这是清朝祖制,你难道想连大清圣祖皇帝也一起指责?说着说着,乾隆还把自己的出行,上升到国家战略安全层面,貌似很严重的样子。孙灏可不是轻易退缩的,他又说了:边疆那块离京城太远,害怕出意外。

乾隆步步紧逼:把孙灏这劝说看成是汉人好逸恶劳不能吃苦的表现,话越说越重,甚至把孙灏看成是别有用心的敌对势力,代表着陈旧没落的汉族士大夫,要搞垮满人的立身之本!这罪名可就大了。

乾隆想出去散心一趟,有人敢拦着,朕就让你吃不了兜着走!乾隆下江南,包括他的其它出行,到底是旅游为主,还是办政事为主,别人说不清,只有他自己知道。不过乾隆与孙灏的争论,表面上,是清代皇帝的满族游牧特性与中原汉族士大夫思想观念的碰撞,实际上也是乾隆为了掌控权力,借出行之争树立权威的目的。

类似这种有意思的解读,《历史的荣耀》里还有很多。这本书好处在于,不管一个多么庞大的问题,它都能找到一个小切口切入,读来让人兴味浓厚,通俗易懂,语言风趣,很适合对历史感兴趣的爱好者。

这本书是知名自媒体历史研习社编撰的,他们是一群来自祖国各大顶级高校的历史学佼佼者,希望让靠谱的历史学知识不再束之高堂,而是“飞入寻常百姓家”。他们帮我们爱好者品读历史,让我们能从中获取知识,追思怀古,放眼未来。

历史的荣耀读后感篇五

关于鸦片战争后清朝政府节节败退最终走向倾覆的原因,有很多的剖析。历史的进程是偶然与必然的交织,不可否认,封建制度的局限性是其失败的根本,但一些偶然性的因素对历史的巨大影响,也不应予以忽略。

《历史的荣耀》一书中,给我们揭示了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皇帝本身的素质,而鸦片战争后清朝政府未能抓住机遇翻身,很大一部分原因,居然是因为道光皇帝太过于勤俭节约。

你可能会觉得惊讶,该不会是作者想博人眼球,说出这种断言吧?

确实,不少历史领域的自媒体为了流量,经常添油加醋,文章内容经不起推敲。不过我觉得《历史的荣耀》可信度还是很高的,作者“历史研习社”成员由诸多名校的历史学硕士、博士和青年教师组成,有着深厚的历史知识基础,并追求用优美、通俗的语言来讲述历史,也努力全面、忠实的呈现历史本身的种种复杂性,《历史的荣耀》沿袭了他们一贯的作风,是一部非常好的作品。

相关范文推荐

    2023年根鸟读后感 曹文轩根鸟读后感(汇总5篇)

    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为此需要好好认真地写读后感。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读后感文章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

    最新伊索寓言之猫和老鼠读后感(优质8篇)

    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后感的范文,

    最新小鸭的阅读感想 冰小鸭的春天读后感读冰小鸭的春天有感(实用5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

    2023年读后感说课稿万能(模板5篇)

    读后感是种特殊的文体,通过对影视对节目的观看得出总结后写出来。读后感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写好一篇读后感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后

    最新读后感中国近代史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读后感(汇总5篇)

    认真品味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吧,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读后感文章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我们一起来

    最新倾听与改变孙小冬读后感(优质5篇)

    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那么该如何才能够写好一篇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的读后感(大全7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读后感文章呢?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优秀的读后感

    最新读西游记书有感(通用7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

    最新进修检验科自我鉴定(优秀5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

    最新红楼梦~回读书笔记阅读感想(优质7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