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书籍读书心得体会(实用5篇)

时间:2023-09-29 作者:纸韵教育书籍读书心得体会(实用5篇)

当我们经历一段特殊的时刻,或者完成一项重要的任务时,我们会通过反思和总结来获取心得体会。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不断提升自己。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教育书籍读书心得体会篇一

书籍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读书是人们重要的学习方式,是人生奋斗的航灯,是文化传承的通道,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为友,这是一天也不能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思想。”这是苏霍姆林斯基对教育必须先读书,教育者必须持续不断地学习的时刻鞭策。尤其是一名小学教师读书以明智更是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阳光雨露。为成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又充满生机活力的小学教师而努力!

最近我有幸读到《小学数学名师高效教学设计艺术》这本书,让我得以在家中领略名师的风采,感受名师们的课堂教学艺术。本书介绍众多小学数学界的名师:有追寻常态下生命课堂的刘可钦老师,有抒写课堂人生的潘小明老师,有展示疯狂数学和谐魅力的华应龙老师,也有表现课堂朴素之美的徐斌老师,有注重“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在细节中体现课堂魅力的林良富老师,有引领读者感受数学课堂魅力的钱守旺老师,有一切服务与学生让数学教育更有价值的夏青峰老师,还有以“为学生所需而教为乐”的田立莉老师。品读着他们匠心独具的教学案例,感受他们对数学课堂和数学教学的独特理解,正是令人拍案叫绝。

如:刘可钦: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双基”,使之扎实到位;用居家过日子的心态,精心设计每一堂课,与学生共度分分秒秒,让课堂生活回归常态;用自己的真诚对待每一个学生,真心鼓励每一个学生,使每一个学生感到来自教师的关爱和激励;用积极的行动努力实践新课程的理念,树立自信;用平和的心态看待已经选择的这份工作,不断丰富自我,适应变化,追求变化;不一定去追求每一节课的完美,但一定要在课堂的每一分钟里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责任,尊重和耐性、充分地让学生去说、去想、去讨论、去对话、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来探索和获取新知……。刘老师上课,并没有依赖精妙的课件,用的大多是传统的教育媒介,但她与学生的交流自然、流畅,给学生充分的发表风解的机会,关注每个孩子的心灵感受。比如刘老师认为“某某同学说得很,谁能比他说得更好?”这样的话传递给发言的学生的是何心情?“谁能比他说得更好”,看似把孩子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但恰恰忽略了发言孩子的心情。想想在自己的课堂上,不正是经常重复这样的错误吗?刘老师认为不妨换成这样的话语:“某某同学读得相当好,还有谁也想试一试?”这样才会真正起到效果。我想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用刘老师的这种方法,关注每一位学生。

要笑着做老师,把阳光传递给每一个学生;蹲着看学生,学生会回报你每天的惊喜;乐着做同事,尽享工作带来的友情,不断吸收有助于自己成长的因素;走向研究。事受成长的快乐。

细细品读每一位专家的观点都让我恍然大悟,茅塞顿开!刘可钦:追寻常态下的生命课堂;潘小明的课堂人生;华应龙:疯狂数学的和谐魅力;徐斌:课堂的朴素之美;林良富:在细节中体现课堂魅力;钱守旺:感受数学课堂的魅力;夏青峰的课堂追求以及田立莉:为学生所需而教。他们都是站在生命成长的角度,以平等的地位,用无私的爱去浇灌每一位学生,注重用恰当的方式让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

每次读到这些文字都触动着我的心灵,感动的同时,暗自下决心也要做一名这样的教师,为了学生的成长,给予他们最有价值的东西。纵观专家们的成长之路无一不是辛勤伴着汗水,耕耘伴着收获。最让我们学习的是专家们对教育孜孜以求的态度和如痴如醉的迷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将以大师为榜样,学习、实践、反思,在三尺讲台上,奉献自己的一份力。

教育书籍读书心得体会篇二

读完《新教育之梦》后,掩卷遐思,不禁心潮澎湃,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朱永新这位教育大师知识的渊博,对教育至真的感悟与至纯的挚爱,他对新教育理想追求的高瞻远瞩,令我油然而生敬意。

读完此书,我印象最深得是“中小学搞教育科研,就是应该从记录自己教育现象,记录自己的感受,记录自己的思考开始的,把这一串的‘珍珠’串起来,那就是一条非常美丽的项链。”,这句朴实的话深深的感染与震撼了我,我们平时不是一直在讲科研先导、科研兴课吗?这也正是胡老师让我们从教育随笔,教育日记开始,搞最真实最真实的科研的'初衷,这本书又一次指明了我们教师努力的方向——坚持从关注学生心灵开始,记下自己教育中的点点滴滴,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和学生一起成长!

在今后的工作和科研中,我要多问自己:在课堂上,我真的关注学生的心灵,体现教育的平等与民主了吗?在课后,我注重教学的反思并落实在以后的教学中了吗?教育随笔我坚持写了吗?我要时刻提醒自己不敢也不能将定下的目标忘却——从关注学生心灵开始,记下自己教育中的点点滴滴,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和学生一起成长!这将是我长期而永恒的追求!

教育书籍读书心得体会篇三

今天,我们学习了安徒生的作品《丑小鸭》。课文讲述从一只丑陋的丑小鸭通过艰难险阻,最终成为一只美丽的'白天鹅。人生不也是这样吗?只要努力学习成为人才,心灵美,即使外表丑陋一些也没关系。

我的牙齿不好,脸也不长得俊,身材矮小。但我心灵很好,学习虽说不是太好,但我追求更好。不自卑,不放弃,不泄气,努力学习,追求上进,追求完美。

我相信胜利在向我微笑,未来在向我点头。但成功的同时也不能骄傲自满,自以为是。

教育书籍读书心得体会篇四

陶行知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以毕生的精力,批判旧教育,探索新教育,致力于教育改革并付诸实践。对于我们基础教育工作者来说,我们应该努力学习他的教育思想,服务于我们的教育事业。我有幸拜读了《陶行知教育名著》这本书,受益匪浅。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陶行知先生把生活教育提高到这么一个高度,是我前所未闻的,更给了我一丝震撼,震撼于他的精辟和深刻,同时感叹教育家的前瞻性,这不就是我们现在提倡的素质教育吗?有次,在给四年级学生讲解let’s…表建议的句型时,刚好看到a生上课蹲在地上。见此情景,我就说:对于a生的现象,我们就用这个建议的句型,如:let’ssitstraightly。其他学生立刻就说:“施老师,你的这个句子用的真好。”我顺势说:“那么我们对建议类的句子回答就用……?”学生说:“goodidea。”。我想这就是“生活即教育”,在学习的生活中,教育教学学生。

教育书籍读书心得体会篇五

《爱的教育》是一部风靡全球、脍炙人口的佳作,是由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花了近十年时间才完成的。小说经过一个意大利四年级小学生的日常生活,讲述了一个又一个感人的故事。全书共100篇文章,主要由三部分构成:主人公安利柯的日记;他的父母在他的日记上写的劝诫启发性的文章;以及10则教师在课堂上宣读的小故事。《爱的教育》一书无论哪一章、哪一节,都把“爱”表现得淋漓尽致,大至国家、社会或者是民族的“大我之爱”,小至父母、师长或者是朋友之间的“小我之爱”,处处扣人心弦,感人肺腑。

文中众多的人物都刻画得栩栩如生,有知错就改的安利科,有珍惜友谊的.莱蒂,有高尚的卡隆,有待人友好的代洛西,有废寝忘食的泼来可西,有舍己为人的洛贝蒂……经过文字,我仿佛感觉到这些人就在我的身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