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六年级圆的面积教案 六年级圆的面积教学反思(通用5篇)

时间:2023-09-25 作者:梦幻泡小学数学六年级圆的面积教案 六年级圆的面积教学反思(通用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数学六年级圆的面积教案篇一

“圆的面积”一课,经过让学生进取主动参与知识的构成的全过程来获取知识,提高学生的归纳、推理的数学思维本事,把学生的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习的问题自然生成,我们会发现的孩子们的思维是多么广阔。在课堂中教师如果将新课程的理念转化为实际的教学行为,有时就会体会到什么叫做“无心插柳柳成荫”。

1、课前提出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提出有利于学生明确本节课的教学意图,激发学生学习的需要,以便更好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在两个班的巡讲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这一点,当我提出“看到课题后,你们认为这节课我们要解决什么问题呢?”学生进取发言:“想解决圆的面积如何计算;想解决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是如何推导的;想学习怎样计算圆的面积等等”。学习目标明确后,我发现两个班的孩子在研究的时候都井然有序,没有不明白该如何入手的,都明确自我在讨论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汇报的的时候都明白围绕着课前所提出的学习目标回答,没有乱说的,巡讲后我从实践中体会到: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教师仅有明确教学目标才能更好的驾御课堂;学生仅有明确学习目标才能进取参与,事半功倍。

2、教学形式上,应因材施教,不一样的班级和学生采取不一样的教学方法。

课堂中,每名学生都是我们的教育对象,不一样的班级,风格、特点也不一样。101班的学生比较安静,开始不十分敢发言,于是在复习以前学过的基本图形的面积推导时,我先回忆各种图形的面积推导过程,孩子们说得很好,我也大加赞赏,等他们慢慢熟悉我后,我利用小组讨论来活跃气氛,效果不错,总结时发言的同学多了起来,回答也很到位。98班的学生很活跃,思维快,都抢着举手,学生和我配合也默契。我把知识完全放手交给他们自我解决,,把所能想到的方法都用上了:讨论、自学、猜想。学生们都能进取参与,汇报时公式的推导过程说的很完整,练习题计算起来也不费劲。应当说98班是巡讲中讲的最梦想的班级。

在整个巡讲教学过程中,我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研究,获取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为学生供给充足的时间、空间、材料,教学围绕学生的学习活动展开。抓住宝贵时机引导学生理解新方法,使新知识迎刃而解。两个班讲下来我最大的收获是教学中的应变本事提高了,不一样的学生给了我不一样的体会。当然也发现了自我的不足:还是不敢放手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即使放手了也牵着一点,这是在今后的的工作中应继续改善的地方;在提出一个问题后应给予学生必须的思考时间,不要过急。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深深记住这次巡讲,继续改善自我的教学水平。

小学数学六年级圆的面积教案篇二

对学生整理和复习不但要起到一个回顾知识点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将这一章节的内容进行梳理,从而找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更加完善的知识网络体系。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整理和复习课应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碰撞,引发知识的重新构建,并形成一个完善的体系。这堂课的重点,林老师就将其定位在学生复习整理的学法指导上。而事实证明,当学生通过自己整理得到的复习方法印象非常深刻,学生愿意并且重视相互之间的学习。在学生自主探究整理复习的'方法之后,安排了一定量的相关练习。但是复习中的练习应定于哪里呢?我觉得应定位于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性影响,灵活应用,挖掘提升。在教学设计中,林老师首先关注到在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类似问题的“定势”,形成知识迁移的一般性规律和方法,所以在练习中林老师先安排了一组根据直径和半径求周长和面积的练习,让学生的思维的热热身,也为后面的提高练习打下基础。之后为了让学生形成遇到用习惯方法难以解决的有关问题时,能够从其他角度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提供了一组具有代表性的练习,这些问题不但可以帮助孩子更加深入考虑问题,形成良好的思考习惯,发展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的意识与能力,还可以提醒其他学生,避免发生类似错误。

复习课并不是单纯重温旧的知识,而是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对各种常规方法的运用更加熟练,最终使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充分提高。只要我们教师能多些创新,复习课照样可以精彩纷呈。

六年级数学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小学数学六年级圆的面积教案篇三

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加深对周长、面积概念的理解。

2、进一步正确、熟练地计算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3、运用比较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景中引出比较

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提问:这是哪个国家的`地图?谁愿意到前面来,表示出这个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教师指出:我国实际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周长约是4万公里,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

拿出手帕等东西指出它们的周长和面积。

提示课题:周长和面积是不同的,有些什么不同呢?这是我们这一节课要探讨的内容。

小学数学六年级圆的面积教案篇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圆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理解和掌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探求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创新意识和合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3、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难点:圆周率意义的理解和圆周长公式的推导。

教学设想:新课程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着眼,提出了“参与”、“探究”、“搜集、处理、获取、分析、解决”、“交流与合作”等一系列关键词。这些在本节课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其中,“参与”是一切的前提和基础,而只有当“参与”成了学生主动的行为时,“参与”才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因此要怎样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吸引”他们参与进来就成了基础的基础。这里,老师能善于打破学生思维的平衡状态,使他们产生新的不平衡,从而不断吸引学生参与到新知的探究中来。“圆的周长是一条曲线,该如何测量?”的问题使学生思维产生最初的不平衡,当学生通过化曲为直的两种方法的局限性,从而打破学生刚刚建立的平衡,进一步吸引学生探究更加简便的求圆周长的方法。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1元硬币、直尺、卷尺、系线的小球、计算器、实验报告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创设情境。

这节课,老师要和同学一起探讨一个有趣的数学问题。

媒体显示:唐老鸭与米老鼠在草地上跑步,唐老鸭沿着正方形路线跑,米老鼠沿着圆形路线跑。

2、迁移类推。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唐老鸭、米老鼠所跑的跑线,讨论、回答问题。

(1)要求唐老鸭所跑的路程实际就是求什么?

(2)什么叫正方形的周长?怎样计算正方形的周长?(突出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关系)

(3)要求米老鼠所跑的路程实际就是求什么?(板书:圆的周长)

3、提出问题。

看到这个课题,你想提些什么问题。学生纷纷发言提出自己想探究的问题。

二、自主参与,探究新知。

1、实际感知圆的周长。

让学生拿出各自圆片学具,边摸边说圆的周长;同桌之间相互边指边说。

2、明确圆周长的意义。

引导学生解决第一个问题,概括什么叫做圆的周长。(媒体显示一个圆,并闪动圆的周长)

(1)圆的周长是一条什么线?

(2)这条曲线的长就是什么的长?

(3)什么叫做圆的周长?

学生讨论互补,概括出“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显示字幕)

小学数学六年级圆的面积教案篇五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灵活、全面的运用知识的能力,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灵活运用周长或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周长与面积的区别。

1、什么是圆?圆周长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圆面积公式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2、计算下题。求出它的周长与面积。

(1)学生动手计算。

(2)周长与面积有什么不同?

概念不同,计算公式不同,单位不同。

3、判断。两个图形相比较,哪个图形的周长长,哪个图形的'面积就大。

(错。周长的长短和面积的大小没有必然的联系。)

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一个圆形花坛,直径是4米,周长是多少米?

3.144=12.56(米)

2、一个圆形花坛,周长是12.56米,直径是多少米?

12.563.14=4(米)

3、一个圆形花坛的半径是2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1422=12.56(平方米)

4、一个圆形花坛的周长是12.56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r=12.56(23.14)=2(米)3.1422=12.56(平方米)

5、一个环形铁片,外直径是6米,内直径是4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6、先测量所需要的数据,再计算半圆的周长和面积。(解答结果保留整厘米数)

三、综合练习。

1、判断对错,

(1)圆的半径都相等。

(2)在同圆或等圆中圆周长约是半径的6.28倍。()

(3)半圆的周长是圆周长的一半。()

2、只列式不计算。

(1)一个圆形铁板的半径是5分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2)一个圆形的铁板的直径是6分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3)一个圆形铁板的周长是28.26分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3、说一说下面各题的解题思路。

(1)一个圆形花坛,直径是5米,小明围着它跑了5圈,小明一共跑了多少米?

(2)在草地的木桩上栓着一只羊,绳长3米,这只羊能吃到草的面积最大是

多少平方米?

四、布置作业

练习十七1-3,思考第4题。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