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忙什么》读后感400字 你在忙什么在线阅读(优质四篇)

时间:2023-05-19 作者:储xy

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当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读后感的时候却不知道该怎么下笔吗?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你在忙读后感你在忙在线阅读篇一

一次美术活动,涂色画一大苹果。幼儿通过摸、看、闻和吃等的活动已经对苹果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我用红色把苹果的形状画在纸上,然后请小朋友拿红色的.蜡笔涂色。当我走到明明旁边时,只见她正用绿色的蜡笔涂色。“明明,你怎么用绿色笔呀,你看小朋友的红苹果多漂亮呀!”听我这么一说,明明吓了一跳,连忙用手捂住画,并来回搓动,仿佛要把画的颜色搓掉。

看着她这样,我又好气又好笑,说:“没关系,涂绿颜色也挺好看的,只是绿苹果还没熟,不好吃呀?”听我这么一说,明明笑了,捂着的手也松开了,说:“老师,我姑姑就吃这样颜色的苹果,她说可好吃了,我是给姑姑画的苹果。”听他这么一说,我仔细一想,对呀,我们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一说起苹果就常常是红苹果,画苹果时,认识苹果时往往是以红色苹果为标准,仿佛苹果只有一种颜色。当孩子在生活中看到了绿苹果并画了出来,说明孩子对事物有自己的认识,我们所给的唯一标准反而限制了幼儿对自己认识的表达机会,我们应当尊重、表扬幼儿对自己认知的表现。

如何更好地教育幼儿呢?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提高自己对儿童的认识,尊重孩子的体验,与孩子在共同的探索中认识和发现事物。让孩子有用眼睛看事物的机会,并承认每个孩子的感受。原来我们的教育观是多么的让人不安,因为它压抑了幼儿的自主性,甚至幼儿个性的发展。我们在教育儿童时,本质上幼儿没有自主的权利,它只能听老师的,否则那就是错的。这一切不能不让我们反思,我们每个人都有自我的,包括幼儿。承认幼儿的认识尊重幼儿是幼儿学习和探索世界的动力,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幼儿学会生活,学会学习。

让我们转变教育的观念,一同伏下身子,从幼儿眼中看世界,了解、理解、尊重幼儿,走进童心世界,把认识和探索的权利交给孩子。

你在忙读后感你在忙在线阅读篇二

《老师,你在听吗?》向我们介绍了倾听儿童,与儿童进行言语互动所需的一系列知识技能,包括科学的儿童观和儿童学习观,把握对话时机、创设对话环境的策略以及促进、收集、解读和应用对话的技能与技巧。全书深入浅出、实例丰富,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并尽量提醒自己避免“用提问——回答的模式控制对话;内心给儿童的想法做上‘对’或‘错’的记号;因不了解儿童而忽视他们的想法”等的做法。从而让自己更进一步理解“儿童有一百种语言”的含义,形成正确的儿童观。

每个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的一百种语言不是整齐划一的,存在差异,我们应用心读懂孩子的语言,允许孩子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去发展,不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的孩子。

认真倾听儿童的语言,从倾听中学会关注。儿童有一百种语言,他们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每一种行为背后存在着内在需求,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做有心人,注意身边的每一个孩子,以职业者的敏感对孩子的言语、表情、动作、行为等全身心关注。我们只有通过观察,对话,才能了解孩子的经验获得、能力发展、心理需求、学习方式,才能获得真实具体的信息,进而寻找有效教育的切入点。

认真与幼儿对话,从对话中学会沟通,从解读中学会了解。儿童有一百种语言,孩子的语言会告诉我们他们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应透过孩子眼里的万花筒来看世界,我们会发现,孩子的每一个想法、每一幅作品、甚至每一句话,都标示了一个五颜六色、富有诗意的美好世界。假如我们只注意孩子是不是守成规、听指挥。假如我们总是用成人的标准评价孩子的创作、孩子的行为,假如我们对孩子看似“出格”的想法和做法不去努力地理解和加以鼓励,孩子的创造潜力就会在我们的“管教”中慢慢消失殆尽。

《老师,你在听吗?》它告诉我们要积极倾听、支持幼儿,鼓励幼儿敢说、想说,勇于、善于表达自己的意见与想法。让我们成为一名倾听式、对话式的教育者,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发现他们绚丽多彩的世界,多顾及孩子的内心感受,内心需求,用爱呵护孩子的内心世界,用尊重架起沟通理解的桥梁。

你在忙读后感你在忙在线阅读篇三

《老师,你在听吗?》第六章“解读对话”阐述到:获得一次对话意义的方法有很多种,关键是要以开放的态度,不同的方式理解儿童的语言,而且这种理解是整体的,而非独立的,只有这样,才能给予儿童的观点应得的尊重和关注。

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关注那些比较内向,不太喜欢说话的孩子,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主动引发对话。比如,午睡后帮幼儿穿衣服时,可以问他们衣服是谁买的,妈妈还给你买了什么,你喜欢什么样衣服等等。在老师温和的语气里,幼儿才有表达自己想法的勇气。

教师与幼儿的对话其实很多很多,但往往处于教师问幼儿答的形式。如果问题过于简单,幼儿就没有继续说下去的内容了。在学习了《老师,你在听吗?》一书后,我对教师的提问艺术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就提问的“开放性”而言,书中第二章的一个关于“马”的案例引起了我的兴趣和关注,“这是什么动物?它是什么颜色的?你还能看见另外一种颜色吗?”这些问题虽不是选择性的,但它们也是封闭式的,因为这样的谈话没有试图去发现儿童的先前知识和经验,同样关于“马”的提问:这里发生了什么?还有呢?那会怎么样?爸爸怎么抓住马的?这些开放式问题帮助儿童拓展思考,有利于教师发现儿童想象的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将先前知识运用到操作中的能力以及学习的能力。

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应因人而异,因势利导,通过多种引导策略,在幼儿园中进行开放性语言教育活动就能帮助孩子在运用语言过程中更好地掌握语言这个工具,从而提升运用语言的能力,获得语言的发展。

你在忙读后感你在忙在线阅读篇四

“对教师而言,理解学习理论是很重要的。学习理论试图解释学习是如何发生的。”这是出自于《老师,你在听吗?》一书中的一段话。在日常繁琐的教学过程中,只有当老师有了一定的教育理论基础时,教育的方法和实施才会更加有效与科学。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应具备科学的儿童观,将自己的理念付诸于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和更新自己的理念。

在“学习与你的儿童观”一章中,文中的一些观点与我发生了共鸣:

在这个观点中最突出的几个字是“主动建构”,由于幼儿的年龄较小,因此在大多数的情况下,教师为了“便捷”,实施了所谓的“主动”学习活动,以便达到更好的课堂效果,但是幼儿在这个过程中只是了解,而不是学习。事实上,主动建构主要体现在幼儿的兴趣、教师的语言、教育环境三方面。例如在活动中教师要支持和鼓励幼儿在活动中多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勇于尝试自己的想法,从思考中、实验中获得有益的经验,促进自身经验的建构。

幼儿的学习并非是凭空的,是建立在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发生、发展的。例如在角色游戏中超市、医院、娃娃家等,幼儿先前对这些区域、材料、角色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因此通过教师的引导、材料和环境的辅助,幼儿会丰富自己的语言、加强与同伴之间的交流,促进自己各方面能力的提高,而这种能力的提高是建立在幼儿已有能力或经验的基础之上。

学习并不是凭空的想,而是要融入到一定的情境中才能学习到真正的经验。“学习发生在真实的、社会化的情境中”这句话充分体现了学习的真实性和社会性,例如在日常活动中,幼儿对于喝光牛奶的包装袋、班级水龙头水流的大小等现象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幼儿亲自动手摆弄,在真实的.环境中探索发现,积累经验,这时的学习才是真实的、贴近幼儿生活的学习,幼儿才会更有兴趣去探知与学习。

科学的儿童观可以为幼儿提供一个多元发展的平台,可以帮助幼儿获得更多快乐学习的经历,促进幼儿自主构建经验,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和习惯。同时,科学的儿童观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作相应的调整,只有这样理论才能更好地贴合实际,指导实践。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