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狮子的习俗(精选16篇)

时间:2023-12-22 作者:GZ才子

作文是语言的表达形式之一,通过写作可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以下是一些写作比赛中脱颖而出的优秀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启示。

舞狮子的习俗(精选16篇)篇一

春节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说文。禾部》:“年,谷熟也:。在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也叫年,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至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但古时的正月初一被称为“元旦”,直到中国近代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为了顺应农时和便于统计,规定在民间使用夏历,在政府机关、厂矿、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以公历的元月一日为元旦,农历的正月初一称春节。

1949年9月27日,新中国成立,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了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历纪元,把公历的元月一日定为元旦,俗称阳历年;农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后,因而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俗称阴历年。

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中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

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拜年。

现代社会通行的贺年卡在中国古代已经实行。早在宋代,皇亲贵族士大夫的家族与亲族之间已使用专门拜年的贺年片,叫做“名刺”或“名贴”。它是把梅花笺纸裁成约二寸宽、三寸长的卡片,上面写上自己的姓名、地址。各家门上粘一红纸袋,称为“门簿”,其上写着主人姓名,用以接收名刺(名贴)。拜者投名刺(名贴)于门簿,即表示拜年,其意义与现代贺年卡一样。

贴春联。

贴春联的习俗,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是有史为证的。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窗花与“福”字。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中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中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贴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中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中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中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民间流传最广的是一幅《老鼠娶亲》的年画。描绘了老鼠依照人间的风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场面。民国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这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这种合二而一的年画,以后发展成挂历,至今风靡全国。

燃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湖南浏阳,广东佛山和东尧,江西的宜春和萍乡、浙江温州等地区是中国的花炮之乡,生产的爆竹花色多,品质高,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还远销世界。

办年货。

中国的家庭过年前要购买大量的“年货”,春联,福字,新衣服,过年期间的食品(过年市场多不开门)。办年货是中国人过春节的一项重要活动。与过去相比,中国人办年货的方式变得更加现代,不拘泥于传统。

山西地方有个特别的年货:刷子和筷子每年必买,谐音‘快发’之意。

春节传说之一:熬年守岁。

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探究这个习俗的来历,在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

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守岁习俗兴起于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岁的诗文。“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人们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风俗被人们流传至今。

春节传说之二:万年创建历法说。

相传,在古时候,有个名叫万年的青年,看到当时节令很乱,就有了想把节令定准的打算。但是苦于找不到计算时间的方法,一天,他上山砍柴累了,坐在树阴下休息,树影的移动启发了他,他设计了一个测日影计天时的晷仪,测定一天的时间,后来,山崖上的滴泉启发了他的灵感,他又动手做了一个五层漏壶,来计算时间。天长日久,他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四季就轮回一次,天时的长短就重复一遍。

当时的国君叫祖乙,也常为天气风云的不测感到苦恼。万年知道后,就带着日晷和漏壶去见皇上,对祖乙讲清了日月运行的道理。祖乙听后龙颜大悦,感到有道理。于是把万年留下,在天坛前修建日月阁,筑起日晷台和漏壶亭。并希望能测准日月规律,推算出准确的晨夕时间,创建历法,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去了解万年测试历法的进展情况。当他登上日月坛时,看见天坛边的石壁上刻着一首诗:

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复始从头来。

草木枯荣分四时,一岁月有十二圆。

知道万年创建历法已成,亲自登上日月阁看望万年。万年指着天象,对祖乙说:“现在正是十二个月满,旧岁已完,新春复始,祈请国君定个节吧”。祖乙说:“春为岁首,就叫春节吧”。据说这就是春节的来历。

冬去春来,年复一年,万年经过长期观察,精心推算,制定出了准确的太阳历,当他把太阳历呈奉给继任的国君时,已是满面银须。国君深为感动,为纪念万年的功绩,便将太阳历命名为“万年历”,封万年为日月寿星。以后,人们在过年时挂上寿星图,据说就是为了纪念德高望重的万年。

春节传说之三:贴春联和门神。

据说贴春联的习俗,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这是有史为证的。此外根据《玉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着作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相传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

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美好心愿。

为了祈求一家的福寿康宁,一些地方的人们还保留着贴门神的习惯。据说,大门上贴上两位门神,一切妖魔鬼怪都会望而生畏。在民间,门神是正气和武力的象征,古人认为,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有神奇的禀性和不凡的本领。他们心地正直善良,捉鬼擒魔是他们的天性和责任,人们所仰慕的捉鬼天师钟馗,即是此种奇形怪相。所以民间的门神永远都怒目圆睁,相貌狰狞,手里拿着各种传统的武器,随时准备同敢于上门来的鬼魅战斗。由于我国民居的大门,通常都是两扇对开,所以门神总是成双成对。

唐朝以后,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垒二将以外,人们又把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位唐代武将当作门神。相传,唐太宗生病,听见门外鬼魅呼号,彻夜不得安宁。于是他让这两位将军手持武器立于门旁镇守,第二天夜里就再也没有鬼魅搔扰了。其后,唐太宗让人把这两位将军的形象画下来贴在门上,这一习俗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

文档为doc格式。

舞狮子的习俗(精选16篇)篇二

舞狮,就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表演艺术。表演者在锣鼓声下,装扮成狮子的模样,作出狮子各种各样的形态动作,给人们展现出一副活灵活现的样子。

舞狮的起源,传说不一。神话传说以前山中出现狮子,下山吃掉村民,后来有村民杀掉了狮子,模仿狮子的形态而形成了舞狮:亦有传说是村民制作了纸扎的狮子与用锣鼓驱走年兽,演化成了舞狮。

而至今的舞狮主要分为南狮与北狮。近年也有将两种狮子合二为一,主要用南狮的狮子,北狮的步法,被称为“南狮北舞”。

“咚咚当当”……锣鼓声敲响了,舞狮表演开始,只见一只红白色的“狮子”跑了出来,先是在周围走一转,像在跟人们迎宾,然后向前奋进,不到十秒,来了个“踩梅花桩”,跳上了桩子,接着,来了个“高台饮水”…..看着那些惊险的动作,我不惊为“狮子”担心。最后,到“采青”这部重头戏了,而“采青”象征吉祥如意,如果没了“采青”,那“狮子”所演的戏就没意义了。“狮子”先是眨眼与扇耳朵,随后快速地跳上的高台,踩上桩子取到了“采青”。“狮子”的精彩表演让全场观众热烈的鼓掌,而我也忍不住为“狮子”而拍掌。

观看完舞狮,使我精神百倍,变得神采奕奕。而“醒狮”是狮子一年四季都在睡觉,到春节期间,要点睛唤醒狮子,狮子醒后要敲锣打鼓在乡间行走,寓意驱赶各种害兽以及邪魔妖道,保四方平安与发达。

舞狮的文化价值意义深远,希望这种民族艺术能继续传承下去。

舞狮子的习俗(精选16篇)篇三

我国舞狮子有非常悠久的历史,仅仅有文字记载的就有两千多年。在唐朝时期(公元618——公元907)狮子舞已被引入宫中,成为“燕乐”的一个很重要的一部分。在表演的时候会有140个人的合唱队,高唱“太平乐”以衬托气氛,当时宏大的规模可见一斑。

狮子舞分为两类:文狮、武狮。

文狮子一般是戏耍性的。擅长表演各种风趣喜人的动作,比如:挠痒痒、舔毛、抓耳挠腮、打滚、跳跃、戏球等等。

舞狮子则重在耍弄技巧。最普通的是踩球、过跷跷板、甚至要做武功性的表演,比如走梅花桩这样的高难动作。

经历了两千多年的狮子舞,各地都自成一派。少数民族也都有着不同风格的狮子舞。从南到北,远至西藏。

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歌舞团、杂技团都把舞狮子作为传统节目来演出,并根据各行各业不同的特长进行加工、整理,成为我国舞蹈、杂技中的一个亮点。

1953年中国的狮子舞在第四届世界青年与学生联欢节上荣获集体舞一等奖。

舞狮子的习俗(精选16篇)篇四

舞狮子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据传说,它最早是从西域传入的,狮子是文殊菩萨的坐骑,随着佛教传入中国,舞狮子的活动也输入中国。狮子是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后,和孔雀等一同带回的贡品。而狮舞的技艺却是引自西凉的“假面戏”,也有人认为狮舞是五世纪时产生于军队,后来传入民间的。两种说法都各有依据,今天已很难判断其是非。不过,唐代时狮舞已成为盛行于宫廷、军旅、民间的一项活动。

唐段安节《乐府杂寻》中说:“戏有五方狮子,高丈余,各衣五色,每一狮子,有十二人,戴红抹额,衣画衣,执红拂子,谓之狮子郎,舞太平乐曲。”诗人白居易《西凉伎》诗中对此有生动的描绘:“西凉伎,西凉伎,假面胡人假狮子。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眼睛银帖齿。奋迅毛衣摆双耳,如从流沙来万里。”诗中描述的是当时舞狮的情景。

在一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狮舞形成了南北两种表演风格。北派狮舞以表演“武狮”为主,即魏武帝钦定的北魏“瑞狮”。小狮一人舞,大狮由双人舞,一人站立舞狮头,一人弯腰舞狮身和狮尾。舞狮人全身披包狮被,下穿和狮身相同毛色的绿狮裤和金爪蹄靴,人们无法辨认舞狮人的形体,它的外形和真狮极为相似。引狮人以古代武士装扮,手握旋转绣球,配以京锣、鼓钹、逗引瑞狮。狮子在“狮子郎”的引导下,表演腾翻、扑跌、跳跃、登高、朝拜等技巧,并有走梅花桩、窜桌子、踩滚球等高难度动作。

南派狮舞以表演“文狮”为主,表演时讲究表情,有搔痒、抖毛、舔毛等动作,惟妙惟肖,逗人喜爱,也有难度较大的吐球等技巧。南狮以广东为中心,并风行于港澳,东南亚侨乡。南狮虽也是双人舞,但舞狮人下穿灯笼裤,上面仅仅披着一块彩色的狮被而舞。和北狮不同的是“狮子郎”头戴大头佛面具,身穿长袍,腰束彩带,手握葵扇而逗引狮子,以此舞出各种优美的招式,动作滑稽风趣。南狮流派众多,有清远、英德的“鸡公狮”,广州、佛山的“大头狮”,高鹤、中山的“鸭嘴狮”,东莞的“麒麟狮”等。南狮除外形不同外,尚有性格不同。白须狮舞法幅度不宽、花色品种不多,但沉着刚健,威严有力,民间称为“刘备狮”。黑须红面狮,人称“关公狮”,舞姿勇猛而雄伟,气概非凡。灰白胡须狮,动作粗犷好战,俗称“张飞狮”。

狮子为百兽之尊,形象雄伟俊武,给人以威严、勇猛之感。古人将它当作勇敢和力量的象征,认为它能驱邪镇妖、保佑人畜平安。所以人们逐渐形成了在元宵节时及其他重大活动里舞狮子的习俗,以祈望生活吉祥如意,事事平安。

返回目录。

元宵吃什么传统美食。

元宵。

元宵节,北方人要吃元宵。说到元宵,不少人以为汤圆就是元宵。其实元宵和汤圆尽管在原料、外形上差别不大,实际是两种东西。最本质的区别在于制作工艺上。做汤圆相对简单,一般是先将糯米粉用水调和成皮,然后将馅“包”好即成。而元宵在制作上要繁琐得多:首先需将面和好,把凝固的馅切成小块,过一遍水后,再扔进盛满糯米面的笸箩内滚,一边滚一边洒水,直到馅料沾满糯米面滚成圆球方才告成。

生菜。

广东人过元宵节时喜欢“偷”摘生菜,拌以糕饼煮食,据说这种食品代表吉祥。广东人的性格平和实在,对节庆也最图一个好意头,平时最常用于新店开业等节庆场合的生菜,也是元宵节必备的节庆用品。经常成为南方饭桌上常见蔬菜的生菜,名字就和“生财”谐音,因此也被看做是象征富贵吉祥的喜庆之物。

元宵茶。

陕西等地方在元宵节的时候有食用元宵茶的习俗,虽然叫做元宵茶,但是和元宵并没有什么直接关系。元宵茶是在热汤面中加入各种的水果和蔬菜烹饪而成的,在过年期间食用了大鱼大肉之类油腻的食物之后,正月十五的时候食用这种富含维生素,膳食纤维和矿物质的元宵茶,能够缓解油腻感。

汤圆。

在元宵节的时候,南方的人吃的是汤圆,的民歌《卖汤圆》中有一句歌词是:“一碗汤圆满又满,吃了汤圆好团圆。”天上月圆,碗里汤圆,意味着家庭团圆,阖家幸福。

汤圆是糯米粉加水调和成糯米皮,然后放入事先做好的各种馅料,一般都是干果和水果加上植物油,例如花生,芝麻,核桃等等,最后把糯米皮包好,形成一个圆球就可以了,汤圆是包出来的。

油茶。

元宵节夜晚的吃食,平地曰“十五扁,十六圆”,一天吃饺子,一天吃元宵;山区则是“十五打油茶,十六捏扁食”。正是所谓的“十里不同俗”。打茶是用筷子搅着茶面下锅做油茶,也叫做面茶。

油锤。

元宵节的应节食品,在南北朝时指浇上肉汁的米粥或豆粥。但这项食品主要用来祭祀,还谈不上是节日食品。到了唐朝郑望之的《膳夫录》才记载了:“汴中节食,上元油锤。”油锤的制法,据《太平广记》引《卢氏杂说》中一则《尚食令》的记载,类似后代的炸元宵。也有人美其名为“油画明珠”。

枣糕。

豫西一带的人过元宵节喜欢吃枣糕,带有吉祥如意的寓意。枣糕原是清朝宫廷御用糕点,其味香远,入口丝甜,含有维生素c、蛋白质、钙、铁、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既能补脾和胃、益气生津;、增加肌力、养颜防衰之功效。

饺子。

正月十五到了,北方有吃饺子的习惯,河南人有“十五扁、十六圆”的元宵节习俗、传统,所以正月十五应该吃饺子。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

面灯。

从汉朝的时候就流传下来一个习俗点面灯,面灯,其实就是面粉做的灯,也叫做面盏,主要是北方地区的习俗。面灯的形状有很多种,一般会做灯盏十二个,闰年的时候做十三个,在灯盏里面放食用油,然后点燃,这样就是面灯了,元宵节时,灯光有着吉祥的寓意,并且能够祛病辟邪的。而面灯是因为古代科学不发达,人们会用面灯灭后,里面剩下的食用油的多少,来预测接下来一年中十二个月份的水、旱情况,等正月十六的时候,把面灯蒸熟了食用。而有的地方则是把面灯放在锅里蒸,蒸熟之后,根据面灯里面残留的水分的多少来预测。

糟羹。

浙江台州附近地区的人,在正月十四的时候食用咸的糟羹,正月食物的时候吃甜的糟羹,糟羹又叫做山粉糊,是台州的元宵节食品,属于传统小吃之一,在正月十四看过花灯之后食用糟羹。糟羹分为咸的和甜的,主要是用藕粉,米粉或者薯粉作为主料,然后添加自己喜欢的配料,制作成自己喜欢的口味。

馒头、麦饼。

浙江浦江一带在元宵节有吃馒头、麦饼的习俗。据说原因是馒头为发面,麦饼为圆形,取“发子发孙大团圆”之意。湖南省常德上元各家以椒为汤,加入韭菜儆果诸物款待客人,称为“时汤”。

面条。

江北地区民间流传有“上灯元宵,落灯面,吃了以后望明年”的民谚,当地人在正月十五晚上要吃面条,听起来与元宵不相关,但也有祈求吉利之意。《仪徽岁时记》载:“(正月)十八落灯,人家啖面,俗谓‘上灯圆子落灯面’,各家自为宴志庆。”落灯时吃面条寓意喜庆绵绵不断之意。

返回目录。

元宵节的传说故事。

传说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

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襄耳中,刘襄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随后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解除了吕禄,“诸吕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

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四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据说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返回目录。

正月十五元宵节吃什么水果。

草莓。

草莓可以治疗便秘嫩白皮肤。草莓的主要营养成分是纤维素、蛋白质、钙质及维生素c。草莓含丰富的膳食纤维素,足足有橙的两倍,在帮助过年期间消化,通畅大便,降低胆固醇等方面功效极佳。内含的维生素c更可抑制黑色素,让皮肤保持嫩白幼滑,皮肤受油腻食物影响之时,正好吃一些来补充养分,拯救肌肤。

菠萝。

菠萝含有膳食纤维,可以帮助消化,同时含有维生素b1,可以促进新陈代谢。菠萝的消食作用主要因其含有丰富的菠萝蛋白酶,又称菠萝酵素,有类似木瓜酵素的作用,能分解蛋白质,有效地溶解脂肪,特别是能帮助肉类的蛋白质消化,减少人体对脂肪的吸收。因此,春节饭后吃菠萝更加适合。

西柚。

西柚可消食去肠中恶气。西柚营养价值非常高,蛋白质、粗纤维质、醣类、钙质、钠质、磷质、铁质、维生素c及p都含量丰富。在不少减肥餐单中,都可见到西柚的踪迹,西柚的营养价值甚高,其丰富的纤维亦有助保持肠胃畅通。而据中药学记载,西柚有消食及去肠中恶气之效,故能舒缓因过饱而致的肠胃不适。

猕猴桃。

春节期间,大鱼大肉上桌,很多人总忍不住多吃几口,而吃过之后,往往会后悔,感觉又撑又胀。新西兰的一项最新研究提示,吃个猕猴桃便可使上述状况得到缓解。因为猕猴桃中特有的猕猴桃碱可以加速消化,让吃掉的蛋白质更易被吸收。在富含蛋白质的饮食中,适当吃些猕猴桃,是促进消化、保护肠胃的有效措施。另外猕猴桃更有改善高血压的奇妙功用,亦可有助消除疲劳。

返回目录。

舞狮子的习俗(精选16篇)篇五

新年可以收压岁钱、穿新衣服、放鞭炮,但最有趣的是看舞狮子表演。我至今还记得去年广州之行的情景。那天万里无云,街上人多得拥挤不堪,十分热闹,大家都满面红光,喜气洋洋。忽然,响起了鞭炮声,我循着有声音的地方走去,发现原来是舞狮子的队伍在赛狮呢!那头狮子做得十分逼真,张着血盆大口,眼睛还一眨一眨地,特别有神采,大家更是赞不绝口。舞狮子的人很有默契,“狮子”有时摇摇头,有时跳来跳去。

这时,有几个人搬来了云梯,大家更加兴奋了,“狮子”开始走云梯了,边走边晃脑,人们拍手叫好,“狮子”到顶了,竹杆上挂着生菜,狮子一下子就扑向了生菜。我十分奇怪,问:“妈妈,狮子为什么要抢生菜?”妈妈耐心的告诉我:“那是利用谐音,把生菜说成‘生财’。人人都希望能生财呀!”原来是这样,我顿时明白了。啊!中国传统文化真是千姿百态,太有意思了!

“咚咚锵,咚咚锵。”这是哪儿传来的锣鼓声响,敲的何等激烈呢?咦,怎么了发生什么大事了,马路上的行人咋人山人海了呢?现在才刚到吃饭的时间,这些人都记着干嘛去呢?“?”在我的心头油然而生,我的好奇心越来越强,我不顾上吃饭了,便放下饭碗,与外婆一起随着人潮来到了一座庙会里,锣鼓声越来越响了,就在这里面。哦,我以为干什么呢,原来就是元宵快到了,“舞狮”耶!我跟着外婆慢悠悠的来到里面,哇,里面金碧辉煌,烛火通明,四面八方的村名们也都来观看表演舞狮子。

放眼望去,站在火烛前的一排大汉都是干什么的?手里拿着锣鼓等乐器,“咚咚锵,咚咚锵”大汉们开始奏乐了,只见三个老头儿,两个穿着花花绿绿的裤子,而另一个则是手里拿着红球,也就是狮子球。开始舞狮了,两个穿着花裤的老头钻进了狮体,裤衣刚好合身成了只大狮子,鼓声锣声撮合在一起成了舞狮声,人拿着狮球吆喝了一声,狮子就跟着狮球跑了起来,狮子好像怒火了,双脚在地上蹬得地动山摇,接着便是前面双脚抬了起来,然后就追着狮球奔个不停,好像在说:“这球本来就是属于我的,快还给我!”最后就直接上去抢了,可人却偏不给,还说:“如果还给了你,那么你就得和我好。”于是狮子就答应了。人就牵着狮子,来到佛殿的老爷(佛)的面前拜了三拜,也不知道干什么,难道是想让老天给他们做约定。哈哈!猜不透哦猜不透呀!

看了这个舞狮,我想起了儿幼时与伙伴钻在被窝下一起舞狮,那时还小也不知是啥一回事,就学着大人一起舞着舞着,转眼间便长大了,现在回想起来真有点好笑!哈哈!

今年的大年初一,听说在镇府有舞狮子表演,我就非常兴奋,刚吃完中午饭,就迫不及待的叫爸爸带我去看。

到了镇政府,虽然天上下着毛毛细雨,但观看的人还是很多,我和爸爸占据了位置后不久表演就开始了。共有十只狮子分成东西两队,有红的、黑的、黄的,颜色和形态不一,随着后面震耳的锣鼓声舞开了。舞狮的人十分卖力,舞的非常逼真,时而站起,时而趴下,头不停的摇动,眼睛一眨一眨,尾巴也一摇一摆的,赢得人们热烈的掌声。

到了精彩的采青了。采青是用一条红绳子,间隔的绑上一些红包,最后面是用生菜、桔子和一个大红包绑在一起,从楼上一段一段慢慢地放下来,舞狮的人要用凳子叠起来或用梯子,边舞边爬上去,在舞狮过程中慢慢地“吃青”。只见各只狮子在“青”面前愉快地舞动,突然的一跃而起,将“青”一口吃掉,到最后,吃掉生菜后将它咬碎,洒向周围。我问爸爸这是什么意思?爸爸说:“生菜和桔子就是“生财”、“大吉”的意思,洒向周围就是将这些愿望送给大家。”

舞狮表演就在高潮中结束了,留给了我们无穷的回味与快乐,我也知道了舞狮表演作为民俗的含义:国泰民安,吉祥如意!

过年的第一天,妈妈带我去儿童公园,去看舞狮子,我想:舞狮子一定很好看,如果我是一位小男孩,我保准能舞狮子。

到了那里,我看见三只‘狮子’,赶忙往后走,“你不是一直想看舞狮子吗?今天,我就让你看个够!”妈妈说。

我这才明白,那就是舞狮子啊,真了不起,一个狮子是由两个人扮的,那狮子一蹦一跳的,真让人看花了眼。

舞狮子穿着红外套,红外套中加了一点儿颜色,近看,感觉是橙色的,远看,感觉是黄色的。舞狮子的人都穿着黑鞋子,红裤子,也穿着红外套。而且,都是男的舞狮子,没有女的,地板上有一些‘柱子’,舞狮子就在柱子上蹦来蹦去的,我就勇敢的跑了上去,快到舞狮子身边时我就慢慢的走过去,摸了摸舞狮子的毛,毛真软!

舞狮子一蹦一跳的,真吸引人的注意力,舞狮子真好玩,只有你有这个本领,我肯定以后女的也能当上舞狮子。

篇五:看舞狮。

今天,爸爸妈妈带我去看舞狮。第一个出场的队是广西队,舞狮队有打鼓的,敲锣的,他们在旁边。狮台上一个拿着彩球,另外四个人戴上狮子的头,有红色狮子、金色狮子和绿色的,狮头上的眼睛还会眨巴眨巴,很逼真。舞狮的人要翻跟头,还要逗狮子。表演出狮子的人要模仿狮子的动作扑、跳、滚,还要跳上比人还高几米的台子和柱子,在柱子上跳,那个舞狮人骑在狮子的背上,你别说我也会,他们可是站在高高的柱子上表演的呀!表演精彩时候观众都会给他们热烈的掌声。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江西队,是因为他们的表演很精彩。我一共看了四个节目,因为明天还要上学,所以我吵着要回家。舞狮表演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这真是难忘的一个晚上,难忘的一次表演。

舞狮子,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据传说,它最早是从西域传入的,狮子是文殊菩萨的坐骑,随着佛教传入中国,舞狮子的活动也输入中国。狮子是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后,和孔雀等一同带回的贡品。而狮舞的技艺却是引自西凉的“假面戏”,也有人认为狮舞是五世纪时产生于军队,后来传入民间的。两种说法都各有依据,今天已很难判断其是非。不过,唐代时狮舞已成为盛行于宫廷、军旅、民间的一项活动。唐段安节《乐府杂寻》中说:“戏有五方狮子,高丈余,各衣五色,每一狮子,有十二人,戴红抹额,衣画衣,执红拂子,谓之狮子郎,舞太平乐曲。”诗人白居易《西凉伎》诗中对此有生动的描绘:“西凉伎,西凉伎,假面胡人假狮子。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眼睛银帖齿。奋迅毛衣摆双耳,如从流沙来万里。”诗中描述的是当时舞狮的情景。

在一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狮舞形成了南北两种表演风格。北派狮舞以表演“武狮”为主,即魏武帝钦定的北魏“瑞狮”。小狮一人舞,大狮由双人舞,一人站立舞狮头,一人弯腰舞狮身和狮尾。舞狮人全身披包狮被,下穿和狮身相同毛色的绿狮裤和金爪蹄靴,人们无法辨认舞狮人的形体,它的外形和真狮极为相似。引狮人以古代武士装扮,手握旋转绣球,配以京锣、鼓钹、逗引瑞狮。狮子在“狮子郎”的引导下,表演腾翻、扑跌、跳跃、登高、朝拜等技巧,并有走梅花桩、窜桌子、踩滚球等高难度动作。南派狮舞以表演“文狮”为主,表演时讲究表情,有搔痒、抖毛、舔毛等动作,惟妙惟肖,逗人喜爱,也有难度较大的吐球等技巧。南狮以广东为中心,并风行于港澳,东南亚侨乡。南狮虽也是双人舞,但舞狮人下穿灯笼裤,上面仅仅披着一块彩色的狮被而舞。和北狮不同的是“狮子郎”头戴大头佛面具,身穿长袍,腰束彩带,手握葵扇而逗引狮子,以此舞出各种优美的招式,动作滑稽风趣。南狮流派众多,有清远、英德的“鸡公狮”,广州、佛山的“大头狮”,高鹤、中山的“鸭嘴狮”,东莞的“麒麟狮”等。南狮除外形不同外,尚有性格不同。白须狮舞法幅度不宽、花色品种不多,但沉着刚健,威严有力,民间称为“刘备狮”。黑须红面狮,人称“关公狮”,舞姿勇猛而雄伟,气概非凡。灰白胡须狮,动作粗犷好战,俗称“张飞狮”。狮子为百兽之尊,形象雄伟俊武,给人以威严、勇猛之感。古人将它当作勇敢和力量的象征,认为它能驱邪镇妖、保佑人畜平安。所以人们逐渐形成了在元宵节时及其他重大活动里舞狮子的习俗,以祈望生活吉祥如意,事事平安。

舞狮子的习俗(精选16篇)篇六

今天,我很高兴,因为今天是元宵节,元宵节可以看舞狮子、看焰火,这些都是我最喜欢的节目。

洗过脸,吃过早饭以后,我就和妈妈下楼去看舞狮子表演。表演开始了,只见两只大狮子在抢绣球,一只狮子把绣球抢走了,另一只狮子便压到那只狮子的身上,把绣球又给抢走了。最有意思的就是两只小狮子在打架。他们两个报作一团,在地上滚来滚去。

广场上人山人海,到处都是一片喜气洋洋的景象。

随着夜幕的降临,各式各样的烟花飞上了天。这边的烟火还没看完,那边的烟火就飞上了天。天空上五彩缤纷,绚丽多彩。美丽的焰火如天女散花般在空中洒下,看得我眼花缭乱的。

这真是一个快乐的元宵节,我最喜欢元宵节了!

舞狮子的习俗(精选16篇)篇七

目录   。

   新年可以收压岁钱、穿新衣服、放鞭炮,但最有趣的是看舞狮子表演。我至今还记得去年广州之行的情景。那天万里无云,街上人多得拥挤不堪,十分热闹,大家都满面红光,喜气洋洋。忽然,响起了鞭炮声,我循着有声音的地方走去,发现原来是舞狮子的队伍在赛狮呢!那头狮子做得十分逼真,张着血盆大口,眼睛还一眨一眨地,特别有神采,大家更是赞不绝口。舞狮子的人很有默契,“狮子”有时摇摇头,有时跳来跳去。

   这时,有几个人搬来了云梯,大家更加兴奋了,“狮子”开始走云梯了,边走边晃脑,人们拍手叫好,“狮子”到顶了,竹杆上挂着生菜,狮子一下子就扑向了生菜。我十分奇怪,问:“妈妈,狮子为什么要抢生菜?”妈妈耐心的告诉我:“那是利用谐音,把生菜说成‘生财’。人人都希望能生财呀!”原来是这样,我顿时明白了。啊!中国传统文化真是千姿百态,太有意思了!

   “咚咚锵,咚咚锵。”这是哪儿传来的锣鼓声响,敲的何等激烈呢?咦,怎么了发生什么大事了,马路上的行人咋人山人海了呢?现在才刚到吃饭的时间,这些人都记着干嘛去呢?“?”在我的心头油然而生,我的好奇心越来越强,我不顾上吃饭了,便放下饭碗,与外婆一起随着人潮来到了一座庙会里,锣鼓声越来越响了,就在这里面。哦,我以为干什么呢,原来就是元宵快到了,“舞狮”耶!我跟着外婆慢悠悠的来到里面,哇,里面金碧辉煌,烛火通明,四面八方的村名们也都来观看表演舞狮子。

   放眼望去,站在火烛前的一排大汉都是干什么的?手里拿着锣鼓等乐器,“咚咚锵,咚咚锵”大汉们开始奏乐了,只见三个老头儿,两个穿着花花绿绿的裤子,而另一个则是手里拿着红球,也就是狮子球。开始舞狮了,两个穿着花裤的老头钻进了狮体,裤衣刚好合身成了只大狮子,鼓声锣声撮合在一起成了舞狮声,人拿着狮球吆喝了一声,狮子就跟着狮球跑了起来,狮子好像怒火了,双脚在地上蹬得地动山摇,接着便是前面双脚抬了起来,然后就追着狮球奔个不停,好像在说:“这球本来就是属于我的,快还给我!”最后就直接上去抢了,可人却偏不给,还说:“如果还给了你,那么你就得和我好。”于是狮子就答应了。人就牵着狮子,来到佛殿的老爷(佛)的面前拜了三拜,也不知道干什么,难道是想让老天给他们做约定。哈哈!猜不透哦猜不透呀!

   看了这个舞狮,我想起了儿幼时与伙伴钻在被窝下一起舞狮,那时还小也不知是啥一回事,就学着大人一起舞着舞着,转眼间便长大了,现在回想起来真有点好笑!哈哈!

   今年的大年初一,听说在镇府有舞狮子表演,我就非常兴奋,刚吃完中午饭,就迫不及待的叫爸爸带我去看。

   到了镇政府,虽然天上下着毛毛细雨,但观看的人还是很多,我和爸爸占据了位置后不久表演就开始了。共有十只狮子分成东西两队,有红的、黑的、黄的,颜色和形态不一,随着后面震耳的锣鼓声舞开了。舞狮的人十分卖力,舞的非常逼真,时而站起,时而趴下,头不停的摇动,眼睛一眨一眨,尾巴也一摇一摆的,赢得人们热烈的掌声。

   到了精彩的采青了。采青是用一条红绳子,间隔的绑上一些红包,最后面是用生菜、桔子和一个大红包绑在一起,从楼上一段一段慢慢地放下来,舞狮的人要用凳子叠起来或用梯子,边舞边爬上去,在舞狮过程中慢慢地“吃青”。只见各只狮子在“青”面前愉快地舞动,突然的一跃而起,将“青”一口吃掉,到最后,吃掉生菜后将它咬碎,洒向周围。我问爸爸这是什么意思?爸爸说:“生菜和桔子就是“生财”、“大吉”的意思,洒向周围就是将这些愿望送给大家。”

   舞狮表演就在高潮中结束了,留给了我们无穷的回味与快乐,我也知道了舞狮表演作为民俗的含义:国泰民安,吉祥如意!

   过年的第一天,妈妈带我去儿童公园,去看舞狮子,我想:舞狮子一定很好看,如果我是一位小男孩,我保准能舞狮子。

   到了那里,我看见三只‘狮子’,赶忙往后走,“你不是一直想看舞狮子吗?今天,我就让你看个够!”妈妈说。

   我这才明白,那就是舞狮子啊,真了不起,一个狮子是由两个人扮的,那狮子一蹦一跳的,真让人看花了眼。

   舞狮子穿着红外套,红外套中加了一点儿颜色,近看,感觉是橙色的,远看,感觉是黄色的。舞狮子的人都穿着黑鞋子,红裤子,也穿着红外套。而且,都是男的舞狮子,没有女的,地板上有一些‘柱子’,舞狮子就在柱子上蹦来蹦去的,我就勇敢的跑了上去,快到舞狮子身边时我就慢慢的走过去,摸了摸舞狮子的毛,毛真软!

   舞狮子一蹦一跳的,真吸引人的注意力,舞狮子真好玩,只有你有这个本领,我肯定以后女的也能当上舞狮子。

篇五:看舞狮。

   今天,爸爸妈妈带我去看舞狮。第一个出场的队是广西队,舞狮队有打鼓的,敲锣的,他们在旁边。狮台上一个拿着彩球,另外四个人戴上狮子的头,有红色狮子、金色狮子和绿色的,狮头上的眼睛还会眨巴眨巴,很逼真。舞狮的人要翻跟头,还要逗狮子。表演出狮子的人要模仿狮子的动作扑、跳、滚,还要跳上比人还高几米的台子和柱子,在柱子上跳,那个舞狮人骑在狮子的背上,你别说我也会,他们可是站在高高的柱子上表演的呀!表演精彩时候观众都会给他们热烈的掌声。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江西队,是因为他们的表演很精彩。我一共看了四个节目,因为明天还要上学,所以我吵着要回家。舞狮表演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这真是难忘的一个晚上,难忘的一次表演。

舞狮子,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据传说,它最早是从西域传入的,狮子是文殊菩萨的坐骑,随着佛教传入中国,舞狮子的活动也输入中国。狮子是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后,和孔雀等一同带回的贡品。而狮舞的技艺却是引自西凉的“假面戏”,也有人认为狮舞是五世纪时产生于军队,后来传入民间的。两种说法都各有依据,今天已很难判断其是非。不过,唐代时狮舞已成为盛行于宫廷、军旅、民间的一项活动。唐段安节《乐府杂寻》中说:“戏有五方狮子,高丈余,各衣五色,每一狮子,有十二人,戴红抹额,衣画衣,执红拂子,谓之狮子郎,舞太平乐曲。”诗人白居易《西凉伎》诗中对此有生动的描绘:“西凉伎,西凉伎,假面胡人假狮子。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眼睛银帖齿。奋迅毛衣摆双耳,如从流沙来万里。”诗中描述的是当时舞狮的情景。

在一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狮舞形成了南北两种表演风格。北派狮舞以表演“武狮”为主,即魏武帝钦定的北魏“瑞狮”。小狮一人舞,大狮由双人舞,一人站立舞狮头,一人弯腰舞狮身和狮尾。舞狮人全身披包狮被,下穿和狮身相同毛色的绿狮裤和金爪蹄靴,人们无法辨认舞狮人的形体,它的外形和真狮极为相似。引狮人以古代武士装扮,手握旋转绣球,配以京锣、鼓钹、逗引瑞狮。狮子在“狮子郎”的引导下,表演腾翻、扑跌、跳跃、登高、朝拜等技巧,并有走梅花桩、窜桌子、踩滚球等高难度动作。南派狮舞以表演“文狮”为主,表演时讲究表情,有搔痒、抖毛、舔毛等动作,惟妙惟肖,逗人喜爱,也有难度较大的吐球等技巧。南狮以广东为中心,并风行于港澳,东南亚侨乡。南狮虽也是双人舞,但舞狮人下穿灯笼裤,上面仅仅披着一块彩色的狮被而舞。和北狮不同的是“狮子郎”头戴大头佛面具,身穿长袍,腰束彩带,手握葵扇而逗引狮子,以此舞出各种优美的招式,动作滑稽风趣。南狮流派众多,有清远、英德的“鸡公狮”,广州、佛山的“大头狮”,高鹤、中山的“鸭嘴狮”,东莞的“麒麟狮”等。南狮除外形不同外,尚有性格不同。白须狮舞法幅度不宽、花色品种不多,但沉着刚健,威严有力,民间称为“刘备狮”。黑须红面狮,人称“关公狮”,舞姿勇猛而雄伟,气概非凡。灰白胡须狮,动作粗犷好战,俗称“张飞狮”。狮子为百兽之尊,形象雄伟俊武,给人以威严、勇猛之感。古人将它当作勇敢和力量的象征,认为它能驱邪镇妖、保佑人畜平安。所以人们逐渐形成了在元宵节时及其他重大活动里舞狮子的习俗,以祈望生活吉祥如意,事事平安。

舞狮子的习俗(精选16篇)篇八

看了这个舞狮,我想起了儿幼时与伙伴钻在被窝下一起舞狮,那时还小也不知是啥一回事,就学着大人一起舞着舞着,转眼间便长大了,现在回想起来真有点好笑!哈哈!

舞狮子今天下午,我在我姑妈家,爸爸和妈妈也来到姑妈家,爸爸刚出门,一声霹雳啪啦的声音响起,我转头一看:哇,好漂亮呀!我终于看见了舞狮子。大家听了说:“真的”。我和哥哥、姐姐一起跑过去,狮子只有头和尾,身体是一条彩带,嘴巴张得大大的,举头的人不停得摆动,狮子头也不停的摇。我突然看见了舞狮子的后面跟着许多人,有成年人、儿童、老人。不但有这些人,还有其他的,有敲锣打鼓的、吹喇叭。

舞狮子的队伍很长,大大小小的人一直跟着舞狮子的队伍走。

舞狮子的习俗(精选16篇)篇九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舞狮子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作为一种古老的民间舞蹈形式,舞狮子不仅富有视觉魅力,更是很多人心目中的象征。最近,我有幸参与了一次舞狮子表演,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带给我很多启示与体会。

第二段:体验舞狮子的喜悦。

第一次站在舞狮子的前线,我感受到了一股强烈的喜悦。舞狮子不仅需要舞者灵活的身手和协调的动作,还要求演员们面带微笑、充满活力地传递出狮子高昂的气魄。当我成功跳上舞狮子的背上,抬着狮头,按照音乐的节奏展开动作,我仿佛成为了狮子的一部分,身体里充满了动感的力量。那种脱离日常的兴奋和乐趣,使我深深迷恋于舞狮子的魅力。

第三段:感悟舞狮子的内涵。

舞狮子不仅是一种舞蹈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通过舞狮子的表演,我深刻领悟到狮子的形象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性。狮子象征着勇气和力量,以及对邪恶力量的制服。舞狮子有着古老的起源和民间传说,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舞狮子不仅展示了舞者的技巧,更传递着感受生活、挑战困难的精神。我深深被这种灵动的形象和文化内涵所吸引,也更加理解了为何舞狮子一直深受人们喜爱和推崇。

第四段: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在舞狮子的表演中,团队协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舞狮子需要两个舞者配合默契,一个扮演狮头,一个站在狮子的身后扮演狮尾,需要精确的动作、紧密的配合。而在舞狮子表演的背后,更有舞狮子队的协调和组织。我们在排练中,必须密切配合,默契无间,才能呈现出完美的表演效果。这让我深刻认识到,团队协作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只有各个成员相互配合,共同努力,才能创造出令人难以忘怀的表演。

第五段:启示与感悟。

通过舞狮子的体验,我不仅收获了快乐与乐趣,更深入理解到人与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舞狮子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承载和传承,它里面蕴含着对强大力量的追求和对正义的信心。而在参与舞狮子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团队协作和配合,从中获得了成长和提升。舞狮子不仅是一种舞蹈,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精神饕餮。它告诉我们,无论面对什么困难和挑战,只要我们拥有勇气和坚持不懈的努力,就能战胜困难并取得自己的成功。

总结。

舞狮子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舞蹈形式。通过参与舞狮子的表演,我深刻感受到了舞狮子带来的喜悦和兴奋,同时也领略到了狮子形象所代表的勇气和力量。舞狮子的表演需要团队的协作与配合,这让我深刻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通过舞狮子的体验,我收获了快乐与乐趣,更体悟到了舞狮子所传递的文化内涵和生活态度。舞狮子是一种带有魅力和力量的表演形式,它启示着我们无论面对什么困难和挑战,坚持不懈的努力将会带来成功的果实。

舞狮子的习俗(精选16篇)篇十

春节是中国最有特色的传统节日。在这期间人们会举行各种精彩的庆祝活动:舞龙、贴春联、守岁、拜年……在春节里,我最喜欢的是舞狮。

一天,我和妈妈去看舞狮。果然是过节呀!小镇上人山人海,我和妈妈穿行在人群当中,突然,我似乎听见一阵敲锣打鼓的声音,便循声找去,只见菜市场前围了一群人。我很好奇,就使出了吃奶的劲儿钻了进去,站到第一排。

瞧!一些老爷爷老奶奶打着鼓,中间还有两只大狮子跳着舞。那两只狮子长得非常漂亮,眼睛睁得大大的,血盆大口一张一合,还有几根柔软胡须。两只狮子一金一银,走起路来一摇一摆,可爱极了。

看,狮子们正在玩“抢灯笼”游戏呢!金狮仗着自己身子大,后脚一蹬,先去夺灯笼,不料被银狮抓了回来。金狮生气了,两只狮子就这样扭作一团,引得观众捧腹大笑。这时,金狮趁银狮不注意爬出来,一跳,顺势叼走了大红灯笼。看着这么精彩的表演,观众不禁欢呼起来。金狮子抖动着满身金毛,好像在炫耀呢!正当我看得起劲,妈妈一拉我,说:“走吧,回家放鞭炮去咯!”

舞狮真热闹啊!希望明年的春节还能看到舞狮子!

舞狮子的习俗(精选16篇)篇十一

元宵节那天,我和妈妈回老家,听到了旁边街道传来一阵阵震耳欲聋的打鼓声。我想:一定是在那边进行舞狮表演。我特喜欢看舞狮表演的,这次我一定要看个过瘾。

我顺着鼓声拔脚就跑,跑到了舞狮场地。但人实在是太多,将舞狮场地围得水泄不通。我左望望、右瞧瞧,终于被我找到了一个好位置。一抬头,便看见八只威武的彩色狮子,随着鼓声有节奏地舞动着,动作一致,干净利索,尽显狮子的威武。我想:这一定是职业选手,并通过一番苦练,才能这那高的水平。我想着想着,看着七只猴子退下去了,另一只狮子继续在舞动着,连翻了几个跟斗,那两个舞狮的师傅配合得非常默契,观众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喝彩声连连不断。正看着入迷,妈妈过来催我回家,我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舞狮场。

舞狮真好看!真不愧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以后我一定要多看书,了解我国更多的传统文化,体验其中的欢乐。

舞狮子的习俗(精选16篇)篇十二

中国传统文化(舞狮子)。

舞狮,又称“狮子舞”、“狮灯”、“舞狮子”,多在年节和喜庆活动中表演。狮子在中国人心目中为瑞兽,象征着吉祥如意,从而在舞狮活动中寄托着民众消灾除害、求吉纳福的美好意愿。舞狮历史久远,《汉书·礼乐志》中记载的“象人”便是舞狮的前身;唐宋诗文中多有对舞狮的生动描写。现存舞狮分为南狮、北狮两大类。

舞狮(liondance)。舞狮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民间艺术,每逢佳节或隆重庆典,民间都以狮舞来助兴。狮子舞在旧时称"太平乐";在豫北当地人俗语称:“玩狮”,至今在新乡、焦作、安阳等地一直流传。而到了唐代(公元618~907年)时更得到广泛的发展。狮艺在当时已成为过年过节、行香走会中的必备节目。

南北朝时期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表演者在锣鼓音乐下,装扮成狮子的样子,作出狮子的各种形态动作。中国民俗传统,认为舞狮可以驱邪辟鬼。故此每逢喜庆节日,例如新张庆典、迎春赛会等,都喜欢敲锣打鼓,舞狮助庆。

舞狮亦跟随着华人移居海外而闻名世界,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相当盛行舞狮。聚居欧美的海外华人亦组成不少醒狮会,每年的春节或重大喜庆,他们都会在世界各地舞狮庆祝。舞狮还代表欢乐,代表幸福,代表人们心中的祝福,是生活美好的象征!舞狮分为两类:文狮、武狮。文狮子一般是戏耍性的。擅长表演各种风趣喜人的动作,比如:挠痒痒、舔毛、抓耳挠腮、打滚、跳跃、戏球等等。武狮子则重在耍弄技巧。最普通的是踩球、采青、过跷跷板,难的甚至要做武功性的表演,比如走梅花桩这样的高难动作。

释,就是扮演“鱼、虾、狮”的艺人。到了唐朝,舞狮是大型宫廷舞蹈表演的一种。

当时的“太平乐”亦称为“五方狮子舞”出于天竺与狮子国等国。白居易的诗中描述狮子舞:“假面胡人假面狮,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眼睛银作齿,奋迅毛衣摆双耳”,可见当时的舞狮跟今日我们所见的已十分相似。舞狮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中国与西域之间文化交流的产物。早在一千九百年前,波斯通过了丝绸之路同中国进行了双方的商业贸易,同时也促进了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波斯使者还把狮子等动物运到中国,当时中国中原地带不产狮子,但随着接下来的古代中国与西亚、印度等国之间进行友好交往,更多的狮子来到了中国境内。

历史后期:狮子体型威武,被誉为百兽之王,而中国一般不受狮患所害,因此民间对狮子有了亲切感,把它当成威勇与吉祥的象征,并希望用狮子威猛的形象驱魔赶邪,造成狮形以镇压或以示威武。中国社会历来以农为本,配合节气变更与农事生活、各种节日或迎神喜典应运而生,在这些节庆中,人们为了所求生活平安详宁,以神或瑞兽来驱鬼娱神演变下来,这种形式便渐渐具有娱乐民间的意义。随着人们对狮子的喜爱,就不满足于立门墩、屋檐、石栏、印章、年画上静止的狮子艺术形象,他们要让狮子活起来,于是他们便创造了模拟狮子行为的舞蹈,再加以改进和发展成为中华民族的一门独特艺术。民间舞狮活动虽然由来已久,但这门艺术起源却是众说纷纭。行家遍翻群书,追根到底也只能从各种记载中悟出一些头绪,这又包括种种的传说。

“中国醒狮之乡”---广东省湛江市遂溪县遂溪县政府决定从2005年开始,每年12月8日都举行“遂溪醒狮艺术节”。“遂溪醒狮艺术节”就2005年举行过一次;后来就没举行过。2004年首届“遂溪醒狮艺术节”于11月26日开幕。当天,在该地的文化广场和县城主要街道,举行了精彩的醒狮展演和“狮乡之夜”文艺晚会,11月27日至12月8日,各地醒狮队轮番表演,切磋技艺。此外,还举办了与醒狮有关的书法摄影展。

遂溪的民间醒狮活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近年来,当地政府遵循“积极保护、合理开发、有效利用、鼓励竞争”的原则,坚持“现代与传统并重,推进文化事业全面发展”的思路,积极发展民间醒狮艺术,醒狮队伍不断壮大,民间醒狮团队已有255个,其中高桩狮28个,地狮227个,表演者过万人。舞狮是一门集武术、舞蹈、锣鼓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遂溪的舞狮队中,有男子、女子醒狮队;单狮、双狮;地狮、高桩狮;高桩单狮、高桩双狮等,形成独具特色的醒狮艺术风格,多支舞狮队在全国大赛上获奖,其中的文车醒狮队还到法国巴黎参加“中法文化年”展演,2003年12月遂溪县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醒狮之乡”。遂溪醒狮属于南狮,享有醒狮之乡之美誉,曾代表中国出访多个国家。并担任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醒狮表演特约嘉宾。

舞狮子的习俗(精选16篇)篇十三

元宵节,我和妈妈去看舞狮。果然是过节呀!小镇上人山人海,我和妈妈穿行在人群当中,突然,我似乎听见一阵敲锣打鼓的声音,便循声找去,只见菜市场前围了一群人。我很好奇,就使出了吃奶的劲儿钻了进去,站到第一排。

瞧!一些老爷爷老奶奶打着鼓,中间还有两只大狮子跳着舞。那两只狮子长得非常漂亮,眼睛睁得大大的,血盆大口一张一合,还有几根柔软胡须。两只狮子一金一银,走起路来一摇一摆,可爱极了。

看,狮子们正在玩“抢灯笼”游戏呢!金狮仗着自己身子大,后脚一蹬,先去夺灯笼,不料被银狮抓了回来。金狮生气了,两只狮子就这样扭作一团,引得观众捧腹大笑。这时,金狮趁银狮不注意爬出来,一跳,顺势叼走了大红灯笼。看着这么精彩的表演,观众不禁欢呼起来。金狮子抖动着满身金毛,好像在炫耀呢!正当我看得起劲,妈妈一拉我,说:“走吧,回家放鞭炮去咯!”

舞狮真热闹啊!

舞狮子的习俗(精选16篇)篇十四

今天十五,祝大家元宵节快乐!今天我们村的人可都是兴高采烈、喜气洋洋的,因为要举行城市里没有的舞狮子!

一大早,大家都准备好了祭品、啤酒、茶、鞭炮,真是“万事俱全,只差狮子”。下午的一点左右,舞狮大队浩浩荡荡地来了。舞狮大队包括:三头狮子,一个小丑,负责逗狮子,由7人组成。再加上敲锣打鼓的,差不多十几个人了。

只见舞狮大队挨家挨户地去舞,跟随其后的是一群人。马上就要到奶奶家了,我拿出准备好的数码相机,开始录像。狮子舞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小丑拿着扇子一逗,狮子们便争先恐后地去吃祭品,张着血盆大口,一口就把我们准备好的啤酒吃到“肚里”了!随后,开始念我都听不懂的“魔法语言”,预祝大家今年平安又大发。一阵敲锣打鼓之后,大队伍撤退了。

元宵节年十五,看到了没看见过的农村舞狮子,我的收获可真大啊!

《狮子和鹿》ppt教学。

狮子王观后感。

《狮子和鹿》ppt教学课件。

编舞简历样本。

狮子林的导游词。

舞狮子的习俗(精选16篇)篇十五

舞狮子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形式,受到广大人民的喜爱。作为一个参与者,我有幸能亲身体验舞狮子的魅力。在这段经历中,我深深感受到了舞狮子带给我的乐趣与成长。下面我将结合个人经历,从合作、技巧、培养意志力、肢体表达及身心健康方面,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舞狮子是一个团队合作的艺术形式。在舞狮子过程中,需要两个人配合默契地扮演狮子头和狮子尾,通过精密的动作和配合展现出狮子的生动形态。这要求我们密切合作,相互协调,尊重彼此的角色,共同创造出完美的舞蹈形象。通过团队合作,我意识到一个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可以让我们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达成更高的成就。

其次,舞狮子需要掌握独特的技巧。舞狮子的技巧包括狮头的摇摆、跳跃和狮尾的舞动等。这些动作需要我们不断练习、磨炼技巧,才能展现出精妙的舞蹈。在技巧的掌握过程中,我体会到了持之以恒的重要性。只有付出才有回报,经过不断的努力,我慢慢地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技巧,也提高了自己的身体素质和协调能力。

再次,舞狮子培养了我的意志力。在舞狮子的过程中,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做出高难度的动作。这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训练,克服困难,战胜自己,才能完成这些动作。舞狮子培养了我坚持不懈的毅力,当我在舞狮子中面临困难时,我会告诉自己不要轻易放弃,只有坚持下去,才能迎来成功的喜悦。

此外,舞狮子还能通过肢体表达来传递情感。狮子头和狮子尾的动作、腾跃、旋转等都可以用来表达狮子的情感。在舞蹈中,我通过一系列的动作表达出了狮子的勇猛、生气和灵动,这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了情感的表达。在日常生活中,我也更加积极主动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与他人更好地沟通和交流。

最后,舞狮子对我的身心健康有着积极影响。在舞蹈中,我们需要大量运动,这对我们的身体有益处。通过舞狮子的锻炼,我感到身体更加灵活,体能也有所提高。与此同时,舞蹈还能帮助我释放压力,纾解疲劳,让我在舞狮子的过程中感受到身心愉悦和平静。

总结起来,舞狮子是一门非常有挑战性的艺术形式,通过参与舞狮子,我收获了许多。团队合作、技巧掌握、意志力培养、肢体表达以及身心健康都是我从舞狮子中得到的宝贵经验。舞狮子的学习过程不仅让我更加熟悉这一艺术,也让我在不断探索中提高了自己的个人素质。我相信,这次舞狮子的经历将会对我的未来有着长远的影响。

舞狮子的习俗(精选16篇)篇十六

过新年呀,咚咚咚咚锵,喜洋洋呀,咚咚咚咚锵,鞭炮声声锣鼓响,咚锵咚咚锵!大街小巷喜洋洋呀,幸福的生活甜呀甜又香,咚锵咚锵咚咚锵!

今天是正月十六,我和妈妈一起去看舞龙舞狮的表演。我们在路上遇到了宋梦博和她的妈妈,我们一起往前走。到了滨河公园的大门口,表演的人很多。他们都穿着花花绿绿的衣服,有的在敲锣打鼓,有的在扭秧歌,有的在舞龙舞狮,有的在耍旱船,有的在抬花轿,好热闹啊!宋梦博的妈妈为我在旱船旁边照了一张像,还为我和宋梦博在大鼓旁边合了一张影。

我们玩了一会儿,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相关范文推荐

    我最熟悉的一个人中学生(专业19篇)

    优秀作文不仅要有文采和艺术性,更重要的是能够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让读者理解和赞赏。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的一些优秀作文赏析,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写作的参考和借鉴。

    晚霞小学四年级(热门20篇)

    优秀作文是对一件事情、一个观点或一个故事进行深入思考和独立分析后所写成的文章。以下是一些优秀作文的片段,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和灵感。到涠洲岛玩,自然要

    单翼天使不孤单的读书心得(通用13篇)

    读书心得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阅读偏好和思考方式,提升个人的思维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10.无论你是初次写读书心得,还是想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以下是一些范文供

    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个人计划(优质18篇)

    范文范本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和评判自己的写作成果,发现和改正问题。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写作,小编整理了一些热门的范文范本,供大家参考和学习。1、通过培训,能够在多媒体

    项目预算事前绩效评估报告范文(17篇)

    利用报告范文可以展示我们在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和研究成果。这些报告范文展示了不同作者对同一事件或事物的不同观点和分析,给读者提供了多视角的思考。按照《关于做好20

    大学生资料员实习心得(模板19篇)

    撰写实习心得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总结实习期间的得失与收获,并为自己今后的职业规划提供参考。阅读实习心得范文可以让你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实习经历在整个实习过程中的价值和

    教师培训学习心得(汇总23篇)

    通过写学习心得,我能够培养自己的自我反思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和质量。下面是一些经典的学习心得范文,建议大家多多阅读并借鉴其中的写作技巧。

    入学生会申请书(热门12篇)

    在申请书中,申请人需要说明自己对学生会工作的热情和认真态度。阅读一些优秀的学生会申请书范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申请的要点和方向。您好!我是__班的__,来自_

    信用社贷款的申请书(精选21篇)

    编写更多申请书需要准确表达自己的目标、动机和能力,以便获得认可和支持。如果你正在为自己的更多申请书发愁,不妨看看以下范文,或许会找到适合你的灵感。申请人:__,

    运动会选拔(精选20篇)

    运动会是学生们锻炼意志力和毅力的机会,可以培养他们的坚持不懈的精神。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运动会总结的佳作,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更多的启示和思考。校园里有迷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