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物校本课程实施方案(模板16篇)

时间:2023-12-20 作者:FS文字使者

实施方案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执行者的配合和执行力,同时也需要领导者的指导和支持。如果你在制定实施方案时遇到了困难,可以参考以下范文,或许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

中学生物校本课程实施方案(模板16篇)篇一

以新一轮课程改革“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从学校的实际状况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构建学校办学特色,打造“个性化”学校形象,发展学生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适应社会进步,科教发展,教育改革的客观要求。

1、校本课程要体现基础性:

基础教育要重视基础,校本课程将立足于打好学生文化基础、品德基础、身心基础为目标。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综合和运用。

2、校本课程要体现发展性:

根据学校实际状况,兼顾到每个学生的发展需要,树立着眼于学生发展的教育价值观,把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当作校本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

4、校本课程要体现主体性:

校本课程的主体性体现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需要,教师的充分参与,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中要重视教师的主动精神,要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使校本课程得到更大的开发。同时,还要充分了解和反映学生的实际,重视学生参与,注意学生的反馈信息,不断根据学生的需要完善优化校本课程。

(一)、建立健全校本课程开发体系。

校本开发不是一两个人能完成的,是由校长、课程专家、教师、学生家长等共同参与的。学校要形成开发校本课程的组织网络,形成领导小组----教研组----教师----学生的开发网络,通力合作,共同创建“学习化校园”。

1、成立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负责课程的初步审议)。

组长:刘春生。

副组长:咸玉富刘金发。

组员:生物老师、班主任。

2、成立课程开发研究小组(负责课程的具体开发)。

组长:刘金发。

副组长:石孝法姜兆强。

组员:班主任、全体生物教师。

1、成立组织。

2、通过学生座谈等了解学生各种需求。

3、全面评估分析确定校本课程总体目标,制定校本课程的大致结构。

4、制定校本课程开发指南。

5、组织学生选择课程。

8、任课教师拟订具体的《课程纲要》。

(三)、校本课程的结构:

七年级上学期农业技术。

(四)、校本课程的评价。

1、学生学习评价:问卷调查。

2、学习效果评价:信息反馈。

3、课程评价体系。

中学生物校本课程实施方案(模板16篇)篇二

校本课程开发实施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学校充分发挥办学优势和办学特色的一项重要建设,同时它也是体现社会民主、保障教师地位的重要途径。下面是有新学期生物校本课程实施方案,欢迎参阅。

一、问题的提出及成因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

校本课程是基于学校的课程资源,为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与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以学校的教师为课程开发的主体开发的课程。新课程内容加强了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和学生生活的联系,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多样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的自信自立和科学探究精神。校本课程是对现有课程资源的补充和延伸,让师生的生活和经验进入教学过程,让教学“活起来”,营造一个可以让教师和学生共同合作、探究的学习空间,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个性化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人的培养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学校教育的一个新的支点。我们觉得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对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方面,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生物学科的是一门最贴近人们生活的自然科学,学生通过对生物学的学习,能够深入了解大自然生命的奥秘,激发学生探索兴趣。从新课程改革以来的四次高考分析可知,生物学的各项能力和科学素养的考查内容的分值占生物学科总分值的比例由20xx年的44%提高到20xx年的66.7%。由此看来,只局限于现行教材的课堂教学已经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因此,进行高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和建设也是势在必行了,本课题也就成为当今新课改背景下的生物教学的着眼点。我校生物实验室条件的完备,校园网络的改善,新农村生态基地和星海湖生态旅游基地的建立以及当下石嘴山市正在大力打造新型园林化的工业城市等等,这一切都为本课题的顺利进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国内外关于本课题的发展趋势及研究现状。

《生物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教师应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改变仅仅依靠教科书开展生物学教学的传统做法,这些都给校本课程的开发留下了较大的空间。虽然在一些地区(如山东、江苏、广东等)的一些学校已有一些成型的经验和做法。但是由于各种因素制约,校本课程建设仍处于初始探索阶段。尤其对高中学校来说,如何在高考升学压力下,根据学生全面成长的具体需要,建设好富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始终是急需解决的实际课题。就我区、我校来看,现在没有一套适合于我校的生物学校本课程教材。

二、预设的研究目标和任务。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和任务是开发并撰写适合我校学生需要、体现办学特色、符合我校及本地区实际,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的校本课程教材,并研究高中生物校本课程的评价方式。校本课程教材的撰写拟以现行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为依据,努力与生物学科高考相联系,以学生感兴趣的生物学问题和生物学知识为编写内容,更好地体现“趣味性、探究性、实效性、同步性、开放性、选择性”的研究目标。拟包括三大模块即:高中生物怎么学、高中生物的趣闻趣事、趣味生物探究实验。

(一)高中生物怎么学。

1.通过本专题的探讨,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学习生物学的技巧和方法。

2.使学生提高分析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迅速提高生物学成绩,进一步达到多学科的交叉,从而提高综合能力。

3.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以致用,灵活的将生物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实践相结合,促使身心健康发展。

(二)高中生物的趣闻趣事。

通过对高中生物中趣闻趣事的了解,让学生对高中生物中的一些难点、比较抽象的知识有一个感性的认知;通过本课程也使高中生对自己日常行为不好的方面有所了解,并使其积极纠正;也让学生切切实实地感受生物知识就在我们身边,生物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生物是一门丰富多彩的学科,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生物的有用性及其社会价值。

(三)趣味生物探究实验。

1.生物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本课程通过对课本知识与现实情境的有机整合,开发出学生既有兴趣又能学以致用的生物实验,实现对学科课程资源的充分挖掘,让学生在做中学,强化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本课程拟以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进行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判断和动手操作,从而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提高生物科学素养,使知识和技能真正成为可以随身携带的财富。养成与他人合作,共同探讨的精神。

3.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对现行教材中的一些科学研究方法有更深刻的认识,初步学会探究实验的一般程序和实验设计方法。

三、基本的研究思路。

(一)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的研究用时约两年半时间(20xx年2月—20xx年10月)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年2月—20xx年5月)。

1.组建课题小组,做好研究分工,制定实施方案。

2.确定实验对象:高二年级11个理科班。

3.进行学生的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解决哪些问题属于校本课程的问题)再进行汇总、分析、讨论制定本课题的研究思路、框架内容、操作程序。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xx年6月—20xx年2月)。

1.调研、收集、整理有关文献资料,课题前期背景情况调查。

3.陆续完成子课题的编写--研讨--修订--试用--反馈--修订--评价—总结。

一、指导思想:

以新一轮课程改革“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从学校的实际状况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构建学校办学特色,打造“个性化”学校形象,发展学生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适应社会进步,科教发展,教育改革的客观要求。

二、实施目标:

1、校本课程要体现基础性:

基础教育要重视基础,校本课程将立足于打好学生文化基础、品德基础、身心基础为目标。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综合和运用。

2、校本课程要体现发展性:

根据学校实际状况,兼顾到每个学生的发展需要,树立着眼于学生发展的教育价值观,把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当作校本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

4、校本课程要体现主体性:

校本课程的主体性体现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需要,教师的充分参与,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中要重视教师的主动精神,要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使校本课程得到更大的开发。同时,还要充分了解和反映学生的实际,重视学生参与,注意学生的反馈信息,不断根据学生的需要完善优化校本课程。

三、实施内容:

(一)、建立健全校本课程开发体系。

校本开发不是一两个人能完成的,是由校长、课程专家、教师、学生家长等共同参与的。学校要形成开发校本课程的组织网络,形成领导小组----教研组----教师----学生的开发网络,通力合作,共同创建“学习化校园”。

1、成立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负责课程的初步审议)。

组长:刘春生。

副组长:咸玉富刘金发。

组员:生物老师、班主任。

2、成立课程开发研究小组(负责课程的具体开发)。

组长:刘金发。

副组长:石孝法姜兆强。

组员:班主任、全体生物教师。

1、成立组织。

2、通过学生座谈等了解学生各种需求。

3、全面评估分析确定校本课程总体目标,制定校本课程的大致结构。

4、制定校本课程开发指南。

5、组织学生选择课程。

8、任课教师拟订具体的《课程纲要》。

(三)、校本课程的结构:

七年级上学期农业技术。

(四)、校本课程的评价。

1、学生学习评价:问卷调查。

2、学习效果评价:信息反馈。

3、课程评价体系。

生物学是一门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近年来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如粮食、人口、环境、资源等,都与生物科学的研究有直接的关系。生物科学是当代科学的前沿,生物技术是世界范围内新技术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中国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根据新课程改革目标,中学生的生物学习,要加强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学生生活的联系,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主动学习精神,必须开发和利用校内外一切生物课程资源。

我校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初级中学,各种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生物课程资源。20xx年,校生物课题《农村初中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研究》荣获得岳阳市一等奖,并报送省教科院参评。这些有利条件为我们实施生物校本课程,提前准备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和雄厚的物质基础。

一、课程目标。

1、通过参观调查,关注家乡的生物资源与环境变迁,产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逐渐形成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

2、通过实践探究,培养学生的生物学基本技能;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的接受知识为主动参与探究获取知识的探究性学习方式。

3、通过给家庭当致富参谋,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把生物知识应用于实际生产生活,提高运用能力;从一定程度上推动家乡经济建设。

4、使教师在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过程中,驾驭新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水平明显提高。

5、使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指导水平明显提高。

二、课程内容。

七年级:

参观调查。

(一)给校园花木做身份证。

(二)参观现代农业生产基地。

实践探究。

(一)无土栽培。

(二)学做园艺师。

(三)吃自己种的蘑菇。

八年级:

参观调查。

(一)调查本地鱼类资源。

(二)参观特种养殖专业户。

实践探究。

(一)培育绿化苗木。

(二)嫁接。

(三)试种良种。

综合应用。

致富参谋。

三、实施建议。

我校生物校本课程修学内容由三个部分构成:必学部分;选学部分;助学部分。所有资料都以资料库的形式保存在学校电脑服务器中,以备师生随时调用,并不断增添新的内容。

(二)修学内容:

1、必学部分:是在两年的生物学习期间,所有学生必须完成的。以后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做适当的增减。

2、选学部分:资料来源有三个,一是生物教师补充,二是镇农技术员提供,三是学生在网站上下载。内容同样要根据形势,作适当增减。教师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选择其中的课题开展活动。

3、助学部分:针对个别学生的特殊要求或家长的需要,教师为他们提供必要的信息与技术支持。

本套教材是必学部分,共分三个大类型十一个主题,即每个年级设参观调查和实践探究,八年级加设综合应用,主题的实施均以研究性学习形式开展。同类型的主题之间采取梯级开发方式(已在每个主题前注明一、二、三)。

参观调查属于调查类研究性学习,分为两个梯级:第一级是在教师的示范下,把调查的内容、调查目的、方法与过程(含调查的方法、调查的范围、调查的时间、调查的路线、调查的过程)、调查结果、结论与建议等全部告诉学生,使学生初步学会生物科学调查的方法;第二级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根据在第一级中学会的方法,合作或独立完成,达到完全掌握生物科学调查方法的目标。

实践探究属于探究类研究性学习,分为三个梯级:第一级主题是由教师带领学生参与科学探究的全部过程,然后由学生整理探究报告,从中初步学会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第二级主题由教师把活动的主题材料提供给学生,学生再根据材料自己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探究方案,教师的作用只是帮助学生完善方案,使学生逐渐熟悉科学探究的方法;第三级主题教师仅仅向学生提供部分资料,探究的全过程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使学生能够完全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主题的梯级设置,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低到高,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致富参谋是专门针对农村学生而设计的一个大主题。这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一项综合检验,它要求运用调查、探究等手段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产生活中去,既培养了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又培养了表达交流的能力,另一方面推动了本地经济建设。

(三)授课安排:

注:1、网络信息收集由电脑教师协助,图书信息收集由图书管理员协助。

2、可以利用的时间有综合实践活动课、劳技课、信息技术课、生物课,还有学生的假期。教师要根据活动主题的季节特点,灵活安排活动时间。

(四)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

生物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个持续动态的过程,它需要不断的完善和补充。目前,我们可以利用的场地资源有:校内有绿化植被、生物园、学校种养基地、计算机教室、农民现代远程教育接收站。校外有镇现代农业示范基地、苗圃园、特种养殖场、优质果园、学生家庭承包的种养园场;人才资源有生物教师、聘请的农技员、校外生物科技辅导员。

四、评价建议。

(一)内容:

1、学生参与活动时的态度。

2、学生活动过程的评价。包括信息搜集与处理的方式、分工组织、计划步骤完善等。

3、学生活动结果的评价。包括参观。

调查报告。

探究报告技能考核等。

4、对教师的评价。由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办公室制定的评价方案对教师考核。

(二)形式:

1、小组评价。学生对本组成员自参加活动以来的变化进行评价。

2、

自我评价。

本人对自己参加本组活动以来的变化自我评价。

3、教师评价。一是口头考核;二是问卷法(判断、选择、填空等)形式考查;三是观察法,即观察学生在课程活动中的态度表现。

4、建立档案夹。把学生参与活动的所有资料和个人评价结果保存在档案夹中,记录学生成长过程。

中学生物校本课程实施方案(模板16篇)篇三

作为美术课的延伸与辅助的校本剪纸课程,是根据我校的教学实际,通过教编、整合、补充、拓展、对原有的教材的消化与加工、较之更能培养个体差异学生的兴趣与特长,充分挖掘我校学生在美术特长方面的潜力,为以后的专业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并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确保学生的终身审美目标的实现。综上所述,剪纸的根本课程主要特点如下:

一、开发背景。

我们之所以选择剪纸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的内容,是出于以下几点的考虑:

1、剪纸是我国一种具有特色的民间艺术奇葩,是最具群众性的、大众艺术形式之一,与民族民俗的关系密切。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剪纸是当地乡民的一种风俗。乡民逢年过节或喜庆活动,都要在墙上和窗前贴上纸花,或大红“喜”、“福”等。小学生都十分喜爱剪纸,加上剪纸工具简单,材料易找,为此剪纸成为学生们感兴趣的活动。

2、剪纸是一项手脑并用的实践活动,具有单纯、明快、朴实、富有装饰性的艺术风格和夸张变形、大胆的构图、简练生动的艺术造型特点。学习剪纸不仅能锻炼学生双手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剪纸这一民间艺术的认识和理解力,了解民俗风情、熟悉生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能力,陶冶情操。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孩子的智慧在他们的手指尖上”。

3、学校开展了“剪纸兴趣小组活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校形成了一定的剪纸氛围,剪纸活动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家长的认同。

4、学校在初级阶段开展的剪纸兴趣小组活动,发现一些问题。首先,“兴趣小组活动”侧重于学生模仿操作,少创作性作品,不能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如何进一步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成了我们必须研究解决的问题。其次,兴趣小组活动缺乏必要的系统性,教学安排缺乏整体的计划,活动比较随意。学生不能有效地展开学习,获得完整的知识与技能,不能得到比较完满的情感熏陶。为此,我们有必要对剪纸活动进行教学内容的系统编排。再次,兴趣小组活动作为一种课外活动,组织形式上的松散,也难以得到课时上的充分保证。小学剪纸活动课程的开发,纠正了剪纸活动在这方面的不足。

二、设计剪纸课程目标:

剪纸是以传统民间剪纸艺术与中学美术教育的整合为切入点,拓宽传统剪纸审美文化和表现内容,构建适合学生的剪纸活动体系。通过剪纸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文化的传承与交流,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它是指以综合活动课程的方式组织,以活动课程理论指导开展小学剪纸教学。它以学生学习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强调剪纸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参与,以主动探索、变革、改造活动对象为特征,以实现学生主体能力综合发展为目的的主体实践活动。

我们开发剪纸活动课程需要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临摹期:重技能,轻知识;第二阶段为萌芽期:从临摹转向创作,主要分根据剪纸艺术本身的层次性以及学生心理发展阶段,可设立剪纸初级班和高级班。初级班要求能掌握剪纸艺术的相关知识和基本技法,能够“临作”。高级班则在此基础上,能够“创作”;第三阶段为成长期:既重视剪纸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又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创新意识。我们进行了研究,进一步发展剪纸校本课程。

开设剪纸活动课,把“剪纸”引入课堂。

以往剪纸兴趣小组活动明显缺乏必要的系统性,教学安排缺乏整体的计划,活动比较随意。因此,学校领导和课题组成员一起对“剪纸”校本课程的可行性做了理性的分析,对剪纸活动教学进行了系统安排。首先,师资配备上:安排有一定剪纸特长的教师担任剪纸教学的实验工作进行开发剪纸活动校本课程。其次,时间安排上:由教导处专门将每周三开设为剪纸活动课,保证剪纸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再次,对象和组织上:打破原有班级制,完成由同年级的学生按照自愿参加的原则选修剪纸活动课,形成固定的剪纸班。剪纸校本课程开发在拓宽课程范围、适应学生的个别需要和发挥教师的创新意识等方面显然有着显著的优点。

三、课程内容。

众所周知,只有当教学内容系统的加以传授时,学生才能合乎目的地有效地展开学习,获得完整的知识,才能得到比较完满的情感熏陶,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我们将传统民间剪纸与中学美术教育进行了整合,在中学美术教育的价值目标下追求民间剪纸艺术的精髓,吸收和借鉴民间剪纸的语言风格、造型手法和表现技法等的基础上融入学校美术教育的方法和价值目标,拓宽剪纸活动内容体系。通过对民间剪纸艺术特点,学生认知接受能力和课程本身严密的体系以及教育的价值等分析,我们对剪纸活动内容进行了系统编排,反复实验研究,在多次筛选与修改,逐步完善,最终设计了剪纸活动课程内容框架体系,即“三维一体”框架体系。“三维”指剪纸的主题性层面、剪纸知识技能层面、学生自身发展层次;“一体”指剪纸活动课程教学的指导纲要。在这个框架体系指导下,我们设计了不同阶段的剪纸活动内容体系,让学生亲近自然、体验生活、认识自我、了解周围世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中学生物校本课程实施方案(模板16篇)篇四

一、校本课程研究背景及意义:

校园安全一直是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十分重视和关注的问题。5.12汶川大地震又将校园安全教育推上了一个高度。那所坚持进行安全演练的学校在关键时刻拯救了孩子们如花的生命。反观我们的校园安全教育,5.12大地震为我们的校园安全教育敲响了警钟:我们的学生可以不必画手抄报,可以不必答安全教育知识问卷,但是他必须知道,当自己遇到危险的时候他应该怎么做。因此,安全教育不仅是活动教育,知识教育,更是习惯教育。安全教育不仅是校长后勤主任份内之事,更是每一个教职员工及相关部门的份内之事。基于此种认识,结合现在的校园安全教育误区,我认为,我们应该树立大的安全教育观,逐步提高全社会(学校、家长、社会各部门)对校园安全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要把握校园安全教育的“三实性”——实践性、实用性、实效性,以“体验教育”为主要教育方式,采取多种教育方式结合,建立并落实安全教育的长效机制,使广大中小学生牢固树立“珍爱生命,安全第一,遵纪守法,和谐共处”的意识,具备自救自护的素养和能力,进而养成良好的习惯。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中至为关键的一个时期,审视当代的中学生,我们不难发现,在他们身上有许多人格的闪光点,主要表现为:求知欲增强,交往需要增加,有虚荣心,喜欢刺激,富于幻想,易接受暗示,模仿力强,有好胜心,但是,我们也不无遗憾看到他们的缺陷:易于冲动,爱感情用事,有较强的独立意向,希望根据自己的想法、兴趣去行事,认识问题直观、片面,缺乏成年人具备的分析判断、辨别能力,不能在人为侵害时从容应对,抵抗外部世界的侵害能力显得相当脆弱,面对来自自然和人为的侵害,往往会不知所措。家庭教育的缺失,一旦遇到一些突发事件,就乱了方寸,很难应付。为了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法律意识以及自我保护能力,保护学生的生命及身体健康,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给每个家庭减少痛苦,对家长和学生负责,提出了本课程的研究。

二、课程名称:

中学生安全教育手册(选修课)。

三、课程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珍爱生命,创建和谐校园”,为学生提供防护知识,树立安全意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三、课程研究的主要内容课时安排。

七年级课程(王秀华王秀兰)。

1、掌握道路交通安全常识(2课时)。

2、地震逃生方法之我见(2课时)。

3、培养青春期自我防卫能力(3课时)。

4、注意饮食卫生安全(2课时)。

八年级课程(张智慧)。

1、怎样正确使用网络(2课时)。

2、日常安全用电知识(2课时)。

3、巧妙应对青少年敲诈现象(2课时)。

4、学会防火灾侵害(2课时)。

四、研究思路和步骤。

(20xx年11月20日——20xx年3月15日)。

(一)建立组织,研究制定实施方案:

1、课程研究初期,我们组织课程组成员阅读相关书目,围绕承担的课程做好记录和修改,定期召开学习研讨会、实验研究会并做好记录,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我们的实验工作。建立课程研究领导小组,实验研究小组,并确定相关制度。

在课程研究阶段,组织例会,及时填写“课程研究进展情况表”,及时掌握、分析、研究、实验的情况。组织专题研讨,课程组成员定期召开例会,通报每个阶段课程研究进展情况。通过不同形式和途径,客观准确地判断不利于的因素,做好课程调研,通过参与活动、现状调查、问卷调查、座谈讨论、查阅资料等形式检查课程研究的实施情况。

(二)搜集资料、汇总研究、制定《中学生安全教育手册》目录草案。

1、查阅网络资料:王秀华张智慧王秀兰任立新。

2、查阅文本资料:周晓芹刘虎王淑红王春英。

3、资料汇总、制定目录。

(三)编写教材《中学生安全教育手册》。

1、《中学生安全教育手册》编写研讨,确定教材编写分工。

2、编写教材。

3、审稿。

4、定稿。

四、讨论制定校本课程评价标准(20xx年3月15日-------4月15日)。

五、校本课程研究资料整理、装订(20xx年4月15日——20xx年6月15日)。

五、课程的研究优势和基础:

1、我校教师积累了许多课程研究的方法和经验,这必将对本课程的研究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课程组的负责人和主要成员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曾主持、参与完成过多项十五和课程的研究,有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发表或获奖。

3、我校积累大量解决学生安全问题的方法,这些都保证了课程研究方向的正确性和研究起点的合理性。

完成本课程的条件:

(1)人力保障:学校领导对本课程的研究高度重视,课程组成员具体开展的研究网络,做到分层管理,步步落实,确保课程研究顺利正常地运行。

(2)资源保障:学校已于20xx年建起了远程教育网,计算机室、多媒体教室、卫星接收室、光盘播放室、电子备课室等,这些硬件设施为课程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3)经费保障:学校支持本课程的研究工作,保障本课程研究所需经费(含购书、活动、培训学习等费用),确保这项课程研究工作顺利开展。

(4)制度保证:学校将保证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研究,做到月月有小结,努力搞好中期论证和总结。

中学生物校本课程实施方案(模板16篇)篇五

课程名称旅游课程类型综合实践课。

教师董炳莲授课对象七、八年级学生。

时间3课时、隔周1课时设计者董炳莲。

所在学校献县南河头中学。

课程的性质是选修。我校旅游教学以激发学生的美感意识和培养学生的观察实践能力为出发点,将旅游知识和当地的艺术文化相综合,淡化旅游专业性,强调以学生审美创造力的开发为旅游教学的核心目标;强调学生在课间审美活动的全程性,从感受美性出发,引导欣赏与探究,共同评价,深化学习所得。

我校旅游教学以当地名胜古迹为基地,并基于学校而进行的突出师生特点和学校特色的课程。我校强调“为学生的发展负责,为教师的发展铺路”,只有尽可能利用和开发现有的校内外资源,发扬学校的传统,结合当地自然和社会条件进行,才能有效地实施我校的旅游校本课程。通过学习,让学生对旅游业的发展及其当地的历史遗迹、风物人情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了解旅游学作为一个新兴学业的意义,通过具体的`搜集并掌握本地的名胜古迹资料,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当地中的实践旅游,将情、理与知识相结合从而认识旅游业及其意义。使学生具有了解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美感鉴赏、陶冶性情的能力。

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旅游业知识及其意义,。

2、通过对当地资料的搜集,树立创新意识,动手意识。加强学生对本地历史,地理及其风土人情的认识。

3、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初步体会当地实践对学生美感的熏陶,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并为日后进一步学习旅游业作铺垫。

教师向学生介绍,与学生动手查相关资料相结合,强调自主学习。

第1周:旅游业介绍。

第2周:展示搜集资料的成果。

第3周:参观实践。

以发现式为主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发现,从搜集中探索、把握基本旅游业语言。通过搜集资料,树立创新意识,动手意识。加强学生对本地历史、地理及其风土人情的认识。

通过参观实践过程,彻身了解旅游业的意义,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并为日后进一步学习旅游业作铺垫。

采用以讲授、演示、实践、活动指导相结合的学习方式,给学生以较充分的实践机会,教师在演示、活动指导中帮助指导学生。

自编教材。

注重学习的过程而不是结果,关注学生的旅游学习参与程度与思维、情感的深度和广度。评价是以方展性评价为取向,注重学生的发展而不是对其进行判定。旅游学习是综合性很强的学习,注重学生的发展,从学生进步过程、努力程度、实践、自评与他人评价等多方面评价,促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注重实践。

采用表现性评价,关注学习的过程,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主要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方法等方面取得成绩作出评价,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对学生评价主要是三看:“一看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学时总量,作好考勤记录;二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积极性、参与状况等,用‘优秀、良好、一般、差’等形式记录在案;三看学生的学习成果,学习成果可通过实践、汇报活动等形式展示,成绩记入成长手册中。评价的形式多样,一般可采取以下“四结合”的形式,即教师的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对小组的评价与对组内个人的评价相结合;对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对学生口头报告、学习活动表现,平时的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等形式。

中学生物校本课程实施方案(模板16篇)篇六

生物科学是当代科学的前沿,生物技术是世界范围内新技术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中学生物校本课程实施方案,希望大家喜欢。

一、问题的提出及成因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

校本课程是基于学校的课程资源,为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与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以学校的教师为课程开发的主体开发的课程。新课程内容加强了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和学生生活的联系,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多样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的自信自立和科学探究精神。校本课程是对现有课程资源的补充和延伸,让师生的生活和经验进入教学过程,让教学“活起来”,营造一个可以让教师和学生共同合作、探究的学习空间,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个性化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人的培养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学校教育的一个新的支点。我们觉得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对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方面,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生物学科的是一门最贴近人们生活的自然科学,学生通过对生物学的学习,能够深入了解大自然生命的奥秘,激发学生探索兴趣。从新课程改革以来的四次高考分析可知,生物学的各项能力和科学素养的考查内容的分值占生物学科总分值的比例由20xx年的44%提高到20xx年的66.7%。由此看来,只局限于现行教材的课堂教学已经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因此,进行高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和建设也是势在必行了,本课题也就成为当今新课改背景下的生物教学的着眼点。我校生物实验室条件的完备,校园网络的改善,新农村生态基地和星海湖生态旅游基地的建立以及当下石嘴山市正在大力打造新型园林化的工业城市等等,这一切都为本课题的顺利进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国内外关于本课题的发展趋势及研究现状。

《生物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教师应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改变仅仅依靠教科书开展生物学教学的传统做法,这些都给校本课程的开发留下了较大的空间。虽然在一些地区(如山东、江苏、广东等)的一些学校已有一些成型的经验和做法。但是由于各种因素制约,校本课程建设仍处于初始探索阶段。尤其对高中学校来说,如何在高考升学压力下,根据学生全面成长的具体需要,建设好富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始终是急需解决的实际课题。就我区、我校来看,现在没有一套适合于我校的生物学校本课程教材。

二、预设的研究目标和任务。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和任务是开发并撰写适合我校学生需要、体现办学特色、符合我校及本地区实际,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的校本课程教材,并研究高中生物校本课程的评价方式。校本课程教材的撰写拟以现行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为依据,努力与生物学科高考相联系,以学生感兴趣的生物学问题和生物学知识为编写内容,更好地体现“趣味性、探究性、实效性、同步性、开放性、选择性”的研究目标。拟包括三大模块即:高中生物怎么学、高中生物的趣闻趣事、趣味生物探究实验。

(一)高中生物怎么学。

1.通过本专题的探讨,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学习生物学的技巧和方法。

2.使学生提高分析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迅速提高生物学成绩,进一步达到多学科的交叉,从而提高综合能力。

3.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以致用,灵活的将生物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实践相结合,促使身心健康发展。

(二)高中生物的趣闻趣事。

通过对高中生物中趣闻趣事的了解,让学生对高中生物中的一些难点、比较抽象的知识有一个感性的认知;通过本课程也使高中生对自己日常行为不好的方面有所了解,并使其积极纠正;也让学生切切实实地感受生物知识就在我们身边,生物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生物是一门丰富多彩的学科,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生物的有用性及其社会价值。

1.生物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本课程通过对课本知识与现实情境的有机整合,开发出学生既有兴趣又能学以致用的生物实验,实现对学科课程资源的充分挖掘,让学生在做中学,强化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本课程拟以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进行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判断和动手操作,从而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提高生物科学素养,使知识和技能真正成为可以随身携带的财富。养成与他人合作,共同探讨的精神。

3.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对现行教材中的一些科学研究方法有更深刻的认识,初步学会探究实验的一般程序和实验设计方法。

三、基本的研究思路。

(一)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的研究用时约两年半时间(20xx年2月—20xx年10月)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年2月—20xx年5月)。

1.组建课题小组,做好研究分工,制定实施方案。

2.确定实验对象:高二年级11个理科班。

3.进行学生的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解决哪些问题属于校本课程的问题)再进行汇总、分析、讨论制定本课题的研究思路、框架内容、操作程序。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xx年6月—20xx年2月)。

1.调研、收集、整理有关文献资料,课题前期背景情况调查。

3.陆续完成子课题的编写--研讨--修订--试用--反馈--修订--评价—总结。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xx年3月—20xx年10月)。

2.整理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各种资料,撰写课题。

结题报告。

4.结题材料及研究成果装订成册或书上报。

(二)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1.课题组成员。

负责人:陈维强。

成员:耿占荣、杨玉芳、陈维强、马桂兰、吉义东、王永峰、刘春辉、于洋、孟进、宁春晓。

2.课题组成员分工。

陈维强负责课题申报,管理课题研究的整个过程的全面工作,负责活动内容的记录、活动过程的拍照、摄像、外出参观考察的行程和食宿安排等事宜。撰写中期研究报告和后期研究报告。

陈维强、耿占荣、杨玉芳负责课题实施方案的策划、制定,课题实施的组织、管理、协调及研究成果的汇总、上报及课题研究经费的筹措等工作,参与校本课程的《高中生物怎么学》模块的编写、试验、总结等相关工作。

王永峰、孟进负责学生问卷的设计、调查、统计分析及资料的收集、整理,并参与校本课程的《高中生物的趣闻趣事》模块的编写、试验、总结等相关工作。

于洋、刘春辉、宁春晓负责学生参加校本课程的。

心得体会。

研究性学习报告调查及小论文制作的各种模型的计划实施收集整理等工作,并参与校本课程中《高中生物的趣闻趣事》模块的编写试验总结等相关工作。

吉义东、马桂兰负责有关生物实验和实习考察等实践的设计、准备、实施及分析,并参与部分校本课程中《趣味生物探究实验》模块的编写、试验、总结等相关工作。

(三)课题的管理。

本课题由学校领导负责监督指导,课题负责人组织实施,学校负责管理。课题成员分工协作,请专家和有关教研人员指导,定期召开课题研讨会,交流经验、分析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修正。

四、研究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包括行动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数据分析法、文献法、试验法和走访参观。

1.行动研究法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行动研究法就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研究,就是要创造地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其特点是在自然条件下进行实践,并对实践进行不断的反思,通过计划,实践,观察,反思四个步骤进行。本课题组通过对学生的进行兴趣和需求调查,进行分析,设想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研究思路、操作计划,进行论证,修定完善,然后按照计划进行收集有关资料、专家咨询、调研等准备工作,之后再试编写--研讨—反思--修订--试用--反馈--修订--评价—总结,最后形成成果。

2.问卷调查法调查对象主要是学生,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了解校本课程实施结果,通过调查的数据分析,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生物校本课程实施后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情况,为教师进一步修订和完善校本课程提供了依据。

3.数据分析法当前,通过对各阶段学生纸笔测验或调查结果的分析仍然是研究和评价校本课程建设情况的一种有效手段,在数据分析过程中要注意客观性和科学性。

4.文献法因为我计划编写的内容大多数没有现成的教材可参考,需要通过大量查阅文献,

5.试验法生物校本课程的内容在编写前后需要反复的进行试验,根据试验反馈的信息,再进行反复修改,逐步完善。

6.走访参观通过走访参观校外生态基地、种植或养殖专业户,科研院所等,可以获取第一手资料和经验。

五、预设的研究结果。

预期本课题研究成果:

3.学生在进行校本活动中的成果:学生参加校本课程的心得体会、研究性学习报告、调查及小论文、制作的各种模型等。

4.教师参与开发与实施校本课程的心得和经验、教学设计、案例论文等册子及优秀教学课件。

生物学是一门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近年来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如粮食、人口、环境、资源等,都与生物科学的研究有直接的关系。生物科学是当代科学的前沿,生物技术是世界范围内新技术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中国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根据新课程改革目标,中学生的生物学习,要加强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学生生活的联系,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主动学习精神,必须开发和利用校内外一切生物课程资源。

我校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初级中学,各种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生物课程资源。20xx年,校生物课题《农村初中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研究》荣获得岳阳市一等奖,并报送省教科院参评。这些有利条件为我们实施生物校本课程,提前准备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和雄厚的物质基础。

一、课程目标。

1、通过参观调查,关注家乡的生物资源与环境变迁,产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逐渐形成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

2、通过实践探究,培养学生的生物学基本技能;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的接受知识为主动参与探究获取知识的探究性学习方式。

3、通过给家庭当致富参谋,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把生物知识应用于实际生产生活,提高运用能力;从一定程度上推动家乡经济建设。

4、使教师在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过程中,驾驭新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水平明显提高。

5、使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指导水平明显提高。

二、课程内容。

七年级:

参观调查。

(一)给校园花木做身份证。

(二)参观现代农业生产基地。

实践探究。

(一)无土栽培。

(二)学做园艺师。

(三)吃自己种的蘑菇。

八年级:

参观调查。

(一)调查本地鱼类资源。

(二)参观特种养殖专业户。

实践探究。

(一)培育绿化苗木。

(二)嫁接。

(三)试种良种。

综合应用。

致富参谋。

三、实施建议。

我校生物校本课程修学内容由三个部分构成:必学部分;选学部分;助学部分。所有资料都以资料库的形式保存在学校电脑服务器中,以备师生随时调用,并不断增添新的内容。

(二)修学内容:

1、必学部分:是在两年的生物学习期间,所有学生必须完成的。以后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做适当的增减。

2、选学部分:资料来源有三个,一是生物教师补充,二是镇农技术员提供,三是学生在网站上下载。内容同样要根据形势,作适当增减。教师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选择其中的课题开展活动。

3、助学部分:针对个别学生的特殊要求或家长的需要,教师为他们提供必要的信息与技术支持。

本套教材是必学部分,共分三个大类型十一个主题,即每个年级设参观调查和实践探究,八年级加设综合应用,主题的实施均以研究性学习形式开展。同类型的主题之间采取梯级开发方式(已在每个主题前注明一、二、三)。

参观调查属于调查类研究性学习,分为两个梯级:第一级是在教师的示范下,把调查的内容、调查目的、方法与过程(含调查的方法、调查的范围、调查的时间、调查的路线、调查的过程)、调查结果、结论与建议等全部告诉学生,使学生初步学会生物科学调查的方法;第二级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根据在第一级中学会的方法,合作或独立完成,达到完全掌握生物科学调查方法的目标。

实践探究属于探究类研究性学习,分为三个梯级:第一级主题是由教师带领学生参与科学探究的全部过程,然后由学生整理探究报告,从中初步学会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第二级主题由教师把活动的主题材料提供给学生,学生再根据材料自己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探究方案,教师的作用只是帮助学生完善方案,使学生逐渐熟悉科学探究的方法;第三级主题教师仅仅向学生提供部分资料,探究的全过程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使学生能够完全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主题的梯级设置,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低到高,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致富参谋是专门针对农村学生而设计的一个大主题。这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一项综合检验,它要求运用调查、探究等手段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产生活中去,既培养了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又培养了表达交流的能力,另一方面推动了本地经济建设。

(三)授课安排:

注:1、网络信息收集由电脑教师协助,图书信息收集由图书管理员协助。

2、可以利用的时间有综合实践活动课、劳技课、信息技术课、生物课,还有学生的假期。教师要根据活动主题的季节特点,灵活安排活动时间。

(四)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

生物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个持续动态的过程,它需要不断的完善和补充。目前,我们可以利用的场地资源有:校内有绿化植被、生物园、学校种养基地、计算机教室、农民现代远程教育接收站。校外有镇现代农业示范基地、苗圃园、特种养殖场、优质果园、学生家庭承包的种养园场;人才资源有生物教师、聘请的农技员、校外生物科技辅导员。

四、评价建议。

(一)内容:

1、学生参与活动时的态度。

2、学生活动过程的评价。包括信息搜集与处理的方式、分工组织、计划步骤完善等。

3、学生活动结果的评价。包括参观。

调查报告。

探究报告技能考核等。

4、对教师的评价。由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办公室制定的评价方案对教师考核。

(二)形式:

1、小组评价。学生对本组成员自参加活动以来的变化进行评价。

2、

自我评价。

本人对自己参加本组活动以来的变化自我评价。

3、教师评价。一是口头考核;二是问卷法(判断、选择、填空等)形式考查;三是观察法,即观察学生在课程活动中的态度表现。

4、建立档案夹。把学生参与活动的所有资料和个人评价结果保存在档案夹中,记录学生成长过程。

一、指导思想:

以新一轮课程改革“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从学校的实际状况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构建学校办学特色,打造“个性化”学校形象,发展学生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适应社会进步,科教发展,教育改革的客观要求。

二、实施目标:

1、校本课程要体现基础性:

基础教育要重视基础,校本课程将立足于打好学生文化基础、品德基础、身心基础为目标。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综合和运用。

2、校本课程要体现发展性:

根据学校实际状况,兼顾到每个学生的发展需要,树立着眼于学生发展的教育价值观,把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当作校本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

4、校本课程要体现主体性:

校本课程的主体性体现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需要,教师的充分参与,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中要重视教师的主动精神,要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使校本课程得到更大的开发。同时,还要充分了解和反映学生的实际,重视学生参与,注意学生的反馈信息,不断根据学生的需要完善优化校本课程。

三、实施内容:

校本开发不是一两个人能完成的,是由校长、课程专家、教师、学生家长等共同参与的。学校要形成开发校本课程的组织网络,形成领导小组----教研组----教师----学生的开发网络,通力合作,共同创建“学习化校园”。

1、成立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负责课程的初步审议)。

组长:刘春生。

副组长:咸玉富刘金发。

组员:生物老师、班主任。

2、成立课程开发研究小组(负责课程的具体开发)。

组长:刘金发。

副组长:石孝法姜兆强。

组员:班主任、全体生物教师。

1、成立组织。

2、通过学生座谈等了解学生各种需求。

3、全面评估分析确定校本课程总体目标,制定校本课程的大致结构。

8、任课教师拟订具体的《课程纲要》。

七年级上学期农业技术。

(四)、校本课程的评价。

1、学生学习评价:问卷调查。

2、学习效果评价:信息反馈。

3、课程评价体系。

中学生物校本课程实施方案(模板16篇)篇七

校本课程是基于学校的课程资源,为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与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以学校的教师为课程开发的主体开发的课程。新课程内容加强了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和学生生活的联系,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多样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的自信自立和科学探究精神。校本课程是对现有课程资源的补充和延伸,让师生的生活和经验进入教学过程,让教学“活起来”,营造一个可以让教师和学生共同合作、探究的学习空间,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个性化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人的培养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学校教育的一个新的支点。我们觉得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对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方面,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生物学科的是一门最贴近人们生活的自然科学,学生通过对生物学的学习,能够深入了解大自然生命的奥秘,激发学生探索兴趣。从新课程改革以来的四次高考分析可知,生物学的各项能力和科学素养的考查内容的分值占生物学科总分值的比例由20xx年的44%提高到20xx年的66.7%。由此看来,只局限于现行教材的课堂教学已经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因此,进行高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和建设也是势在必行了,本课题也就成为当今新课改背景下的生物教学的着眼点。我校生物实验室条件的完备,校园网络的改善,新农村生态基地和星海湖生态旅游基地的建立以及当下石嘴山市正在大力打造新型园林化的工业城市等等,这一切都为本课题的顺利进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国内外关于本课题的发展趋势及研究现状。

《生物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教师应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改变仅仅依靠教科书开展生物学教学的传统做法,这些都给校本课程的开发留下了较大的空间。虽然在一些地区(如山东、江苏、广东等)的一些学校已有一些成型的经验和做法。但是由于各种因素制约,校本课程建设仍处于初始探索阶段。尤其对高中学校来说,如何在高考升学压力下,根据学生全面成长的具体需要,建设好富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始终是急需解决的实际课题。就我区、我校来看,现在没有一套适合于我校的生物学校本课程教材。

二、预设的研究目标和任务。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和任务是开发并撰写适合我校学生需要、体现办学特色、符合我校及本地区实际,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的校本课程教材,并研究高中生物校本课程的评价方式。校本课程教材的撰写拟以现行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为依据,努力与生物学科高考相联系,以学生感兴趣的生物学问题和生物学知识为编写内容,更好地体现“趣味性、探究性、实效性、同步性、开放性、选择性”的研究目标。拟包括三大模块即:高中生物怎么学、高中生物的趣闻趣事、趣味生物探究实验。

(一)高中生物怎么学。

1.通过本专题的探讨,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学习生物学的技巧和方法。

2.使学生提高分析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迅速提高生物学成绩,进一步达到多学科的交叉,从而提高综合能力。

3.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以致用,灵活的将生物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实践相结合,促使身心健康发展。

(二)高中生物的趣闻趣事。

通过对高中生物中趣闻趣事的了解,让学生对高中生物中的一些难点、比较抽象的知识有一个感性的认知;通过本课程也使高中生对自己日常行为不好的方面有所了解,并使其积极纠正;也让学生切切实实地感受生物知识就在我们身边,生物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生物是一门丰富多彩的学科,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生物的有用性及其社会价值。

(三)趣味生物探究实验。

1.生物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本课程通过对课本知识与现实情境的有机整合,开发出学生既有兴趣又能学以致用的生物实验,实现对学科课程资源的充分挖掘,让学生在做中学,强化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本课程拟以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进行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判断和动手操作,从而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提高生物科学素养,使知识和技能真正成为可以随身携带的财富。养成与他人合作,共同探讨的精神。

3.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对现行教材中的一些科学研究方法有更深刻的认识,初步学会探究实验的一般程序和实验设计方法。

三、基本的研究思路。

(一)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的研究用时约两年半时间(20xx年2月—20xx年10月)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年2月—20xx年5月)。

1.组建课题小组,做好研究分工,制定实施方案。

2.确定实验对象:高二年级11个理科班。

3.进行学生的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解决哪些问题属于校本课程的问题)再进行汇总、分析、讨论制定本课题的研究思路、框架内容、操作程序。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xx年6月—20xx年2月)。

1.调研、收集、整理有关文献资料,课题前期背景情况调查。

3.陆续完成子课题的编写--研讨--修订--试用--反馈--修订--评价—总结。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xx年3月—20xx年10月)。

2.整理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各种资料,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3.召开结题会议,进行课题工作总结,聘请专家评审,修改课题报告。

4.结题材料及研究成果装订成册或书上报。

(二)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1.课题组成员。

负责人:陈维强。

成员:耿占荣、杨玉芳、陈维强、马桂兰、吉义东、王永峰、刘春辉、于洋、孟进、宁春晓。

2.课题组成员分工。

陈维强负责课题申报,管理课题研究的整个过程的全面工作,负责活动内容的记录、活动过程的拍照、摄像、外出参观考察的行程和食宿安排等事宜。撰写中期研究报告和后期研究报告。

陈维强、耿占荣、杨玉芳负责课题实施方案的策划、制定,课题实施的组织、管理、协调及研究成果的汇总、上报及课题研究经费的筹措等工作,参与校本课程的《高中生物怎么学》模块的编写、试验、总结等相关工作。

王永峰、孟进负责学生问卷的设计、调查、统计分析及资料的收集、整理,并参与校本课程的《高中生物的趣闻趣事》模块的编写、试验、总结等相关工作。

于洋、刘春辉、宁春晓负责学生参加校本课程的心得体会、研究性学习报告、调查及小论文、制作的各种模型的计划、实施、收集整理等工作,并参与校本课程中《高中生物的趣闻趣事》模块的编写、试验、总结等相关工作。

吉义东、马桂兰负责有关生物实验和实习考察等实践的设计、准备、实施及分析,并参与部分校本课程中《趣味生物探究实验》模块的编写、试验、总结等相关工作。

(三)课题的管理。

本课题由学校领导负责监督指导,课题负责人组织实施,学校负责管理。课题成员分工协作,请专家和有关教研人员指导,定期召开课题研讨会,交流经验、分析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修正。

四、研究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包括行动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数据分析法、文献法、试验法和走访参观。

1.行动研究法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行动研究法就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研究,就是要创造地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其特点是在自然条件下进行实践,并对实践进行不断的反思,通过计划,实践,观察,反思四个步骤进行。本课题组通过对学生的进行兴趣和需求调查,进行分析,设想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研究思路、操作计划,进行论证,修定完善,然后按照计划进行收集有关资料、专家咨询、调研等准备工作,之后再试编写--研讨—反思--修订--试用--反馈--修订--评价—总结,最后形成成果。

2.问卷调查法调查对象主要是学生,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了解校本课程实施结果,通过调查的数据分析,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生物校本课程实施后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情况,为教师进一步修订和完善校本课程提供了依据。

3.数据分析法当前,通过对各阶段学生纸笔测验或调查结果的分析仍然是研究和评价校本课程建设情况的一种有效手段,在数据分析过程中要注意客观性和科学性。

4.文献法因为我计划编写的内容大多数没有现成的教材可参考,需要通过大量查阅文献,

5.试验法生物校本课程的内容在编写前后需要反复的进行试验,根据试验反馈的信息,再进行反复修改,逐步完善。

6.走访参观通过走访参观校外生态基地、种植或养殖专业户,科研院所等,可以获取第一手资料和经验。

五、预设的研究结果。

预期本课题研究成果:

1.汇编成册的《石嘴山市第三中学高中生物校本课程(试用)》教材。

3.学生在进行校本活动中的成果:学生参加校本课程的心得体会、研究性学习报告、调查及小论文、制作的各种模型等。

4.教师参与开发与实施校本课程的心得和经验、教学设计、案例论文等册子及优秀教学课件。

5.石嘴山市第三中学高中生物校本课程的中期研究报告和后期研究报告。

中学生物校本课程实施方案(模板16篇)篇八

校本课程是基于学校的课程资源,为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与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以学校的教师为课程开发的主体开发的课程。新课程内容加强了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和学生生活的联系,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多样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的自信自立和科学探究精神。校本课程是对现有课程资源的补充和延伸,让师生的生活和经验进入教学过程,让教学“活起来”,营造一个可以让教师和学生共同合作、探究的学习空间,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个性化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人的培养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学校教育的一个新的支点。我们觉得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对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方面,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生物学科的是一门最贴近人们生活的自然科学,学生通过对生物学的学习,能够深入了解大自然生命的奥秘,激发学生探索兴趣。从新课程改革以来的四次高考分析可知,生物学的各项能力和科学素养的考查内容的分值占生物学科总分值的比例由20xx年的44%提高到20xx年的66.7%。由此看来,只局限于现行教材的课堂教学已经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因此,进行高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和建设也是势在必行了,本课题也就成为当今新课改背景下的`生物教学的着眼点。我校生物实验室条件的完备,校园网络的改善,新农村生态基地和星海湖生态旅游基地的建立以及当下石嘴山市正在大力打造新型园林化的工业城市等等,这一切都为本课题的顺利进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国内外关于本课题的发展趋势及研究现状。

《生物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教师应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改变仅仅依靠教科书开展生物学教学的传统做法,这些都给校本课程的开发留下了较大的空间。虽然在一些地区(如山东、江苏、广东等)的一些学校已有一些成型的经验和做法。但是由于各种因素制约,校本课程建设仍处于初始探索阶段。尤其对高中学校来说,如何在高考升学压力下,根据学生全面成长的具体需要,建设好富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始终是急需解决的实际课题。就我区、我校来看,现在没有一套适合于我校的生物学校本课程教材。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和任务是开发并撰写适合我校学生需要、体现办学特色、符合我校及本地区实际,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的校本课程教材,并研究高中生物校本课程的评价方式。校本课程教材的撰写拟以现行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为依据,努力与生物学科高考相联系,以学生感兴趣的生物学问题和生物学知识为编写内容,更好地体现“趣味性、探究性、实效性、同步性、开放性、选择性”的研究目标。拟包括三大模块即:高中生物怎么学、高中生物的趣闻趣事、趣味生物探究实验。

(一)高中生物怎么学。

1.通过本专题的探讨,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学习生物学的技巧和方法。

2.使学生提高分析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迅速提高生物学成绩,进一步达到多学科的交叉,从而提高综合能力。

3.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以致用,灵活的将生物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实践相结合,促使身心健康发展。

(二)高中生物的趣闻趣事。

通过对高中生物中趣闻趣事的了解,让学生对高中生物中的一些难点、比较抽象的知识有一个感性的认知;通过本课程也使高中生对自己日常行为不好的方面有所了解,并使其积极纠正;也让学生切切实实地感受生物知识就在我们身边,生物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生物是一门丰富多彩的学科,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生物的有用性及其社会价值。

(三)趣味生物探究实验。

1.生物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本课程通过对课本知识与现实情境的有机整合,开发出学生既有兴趣又能学以致用的生物实验,实现对学科课程资源的充分挖掘,让学生在做中学,强化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本课程拟以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进行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判断和动手操作,从而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提高生物科学素养,使知识和技能真正成为可以随身携带的财富。养成与他人合作,共同探讨的精神。

3.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对现行教材中的一些科学研究方法有更深刻的认识,初步学会探究实验的一般程序和实验设计方法。

(一)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的研究用时约两年半时间(20xx年2月—20xx年10月)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年2月—20xx年5月)。

1.组建课题小组,做好研究分工,制定实施方案。

2.确定实验对象:高二年级11个理科班。

3.进行学生的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解决哪些问题属于校本课程的问题)再进行汇总、分析、讨论制定本课题的研究思路、框架内容、操作程序。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xx年6月—20xx年2月)。

1.调研、收集、整理有关文献资料,课题前期背景情况调查。

3.陆续完成子课题的编写--研讨--修订--试用--反馈--修订--评价—总结。

中学生物校本课程实施方案(模板16篇)篇九

(河南洛阳市第一高级中学471002秦浩然河南洛阳市回民中学471002秦洋)。

香港地区中学生物教育和教学的安排分为三个阶段:中学一年级至三年级是以科学科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综合方式进行的,中学四年级和五年级是以生物科单独方式进行的,而中学六年级和七年级则是以生物科高级补充程度的方式进行的。也就是说香港地区大部分学生学习生物科在五年级就结束了,而部分学生需要升入大学将深造有关的专业时,还需学习生物科高级补充程度的内容。

香港地区中学课程纲要中生物科课程纲要(中四至中五)包括七个部分:宗旨及目标、课程纲目、教学时间的分配、教学课程、明确教学目标、教师参考资料和视听教材。本文只介绍香港课程发展议会编订、香港教育署建议学校采用的1991年版本内中学生物科课程纲要里的明确学习目标部分。明确学习目标的基本精神:一是在于辅助教师选取教材、教学活动及教授方法;二是可作为学生的学习指引和评鉴学生的依据。明确学习目标与纲要中的宗旨和目标、纲目相比较,对教师的教授和对学生的`学习两方面要求都更具体和详细。同时,明确学习目标也是指出能力中等的学生修毕课程的个别部分后所应达到的学业水平。

香港地区中学生物科课程纲要中的明确学习目标务求详尽,包括课程的知识、技能、能力等所有要求,但中一至中三课程内的一些较基本的教授目标已删除,因为要达到这些目标,本课程前部的目标应先达到。例如,第三章人体呼吸器官的构造,要达到“能叙述在呼吸道上空气的润湿、过滤与温暖过程”的教授目标,必须先达到“能跟寻外界空气进入肺泡的通道”的目标,因此本目标不与前目标重复,已删去对前目标的要求。同时,教师无须为其本目标所局限,可随本身的教授方式和学生能力编订其他教授目标或修定本目标以作施教之用。

香港地区中学生物科课程的明确学习目标既是教师的具体教授目标,又是学生的具体学习目标。都是在纲目、宗旨和目标总的指导下的具体要求。本教学目标经常提及的两组意义相似的术语的内涵是:第一组旨在达到事实的记忆,包括“阐释”、“叙述”及“指出”。“阐释”一词用于一些基础概念的正规定义。“叙述”一词指对现象或过程的回忆。而“指出”一词对于学生只需要回忆一部分现象或过程时使用;它也界定了教学的范畴。第二组术语与科学实验有关,包括“设计”、“进行”、“示范”及“叙述”。当有多个可行的实验方法时,学生需要“设计”一个实验,并将先前所学的应用在实验装置上。在进行实验时,可能需要记录数量化的数据或作长时间的观察。要求学生“进行”的实验,通常较注重实验技巧,而实验的内容可在教师参考资料或课本中找到。某些实验结果可用作“示范”某些现象。例如,将试纸放入或将气体通入溶液内,所用的技巧较简单。“叙述”实验指要求学生认识某些实验如何进行及其预测结果,而重点不在实验技巧上。

中学生物校本课程实施方案(模板16篇)篇十

第一部分前言(7-9'bio'1)。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发展最为迅速的科学之一。生物科学研究在20世纪取得了许多重大突破,例如dna分子结构和功能的揭示、哺乳动物体细胞克隆的成功、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等,这标志着21世纪人类将进入生物科学技术的新时代。生物科学研究成果更加迅速地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显现出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生物科学也向着更加关注人类自身的方向发展。随着与物理学、化学、数学以及其他各学科之间不断交叉、渗透和融合,生物科学已经日益呈现出主导学科的地位。同时,生物科学在解决人口增长、资源危机、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等诸多问题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有力地促进了现代社会文明的发展。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新研制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在继承我国现行生物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加注重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更多地反映生物科学技术的最新进展;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并增加实践环节。《标准》期望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生物,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使他们对今后的职业选择和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好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

一、课程性质(7-9'bio'1.1)。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物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它是农、林、牧、副、渔、医药卫生、环境保护及其他有关应用科学的基础。生物科学经历了从现象到本质、从定性到定量的发展过程,并与工程技术相结合,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课程是国家统一规定的、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领域之一。

二、课程理念(7-9'bio'1.2)。

面向全体学生《标准》的设计是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标准》提出了全体学生通过努力都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有较大的灵活性,以适应不同学校的条件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本《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内容和评价都应该有利于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倡导探究性学习,生物科学不仅是众多事实和理论,也是一个不断探究的过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设计思路(7-9'bio'1.3)。

《标准》的设计遵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基本精神,在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基础上,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规律,重视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科学素养教育,体现国家对学生在生物科学知识和技能、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体现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综合考虑学生发展的需要、社会需求和生物科学发展三个方面,《标准》选取了10个主题:科学探究,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物与环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人,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生物的多样性,生物技术,健康地生活。

考虑到具有关心、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是九年义务教育重要的培养目标,结合生物学科特点,内容标准突出了人与生物圈。植物和人是生物圈中两类作用最大的生物,因此,将生物圈中的植物和生物圈中的人各列为一个主题。动物和细菌、真菌等生物在生物圈中也具有重要作用,考虑到各门类动物形态结构和生理知识比较繁多,其中很多生理知识和人体生理知识有较大的相似性,因此,除了将"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单列为一个主题外,其他知识主要分散在相关主题中。

考虑到生物技术发展迅猛,已经显现出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并正在越来越多地影响每个普通公民的生活和发展,因而安排"生物技术"主题。

考虑到使每个学生学会健康生活是义务教育阶段培养目标之一,也是生物课程的一项重要任务,因而单列"健康地生活"主题。

《标准》规定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和能力的目标,需要通过学生主动的、多样化的学习活动才能逐步达到,因此,课程内容标准还安排了多种形式的活动建议和案例。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7-9'bio'2)。

一、课程总目标(7-9'bio'2.1)。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在以下几方面得到发展。

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初步具有生物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为确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具体目标(7-9'bio'2.2)。

知识(7-9'bio'2.2.1)。

获得有关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命活动、生物与环境、生物进化以及生物技术等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的基础知识。(7-9'bio'2.2.1.1)。

获得有关人体结构、功能以及卫生保健的知识,促进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7-9'bio'2.2.1.2)。

知道生物科学技术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7-9'bio'2.2.1.3)。

能力(7-9'bio'2.2.2)。

正确使用显微镜等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工具和仪器,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7-9'bio'2.2.2.1)。

初步具有收集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7-9'bio'2.2.2.2)。

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发展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科学探究能力。在科学探究中发展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7-9'bio'2.2.2.3)。

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或社会实际问题。(7-9'bio'2.2.2.4)。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7-9'bio'2.2.3)。

了解我国的生物资源状况和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增强振兴祖国和改变祖国面貌的使命感与责任感。(7-9'bio'2.2.3.1)。

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7-9'bio'2.2.3.2)。

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7-9'bio'2.2.3.3)。

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7-9'bio'2.2.3.4)。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7-9'bio'3)。

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内容标准是(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10个一级主题:

1.科学探究。

2.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3.生物与环境。

4.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5.生物圈中的人。

6.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7.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

8.生物的多样性。

9.生物技术。

10.健康地生活。

每个一级主题一般由若干二级主题及具体内容标准和活动建议组成。具体内容标准规定了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课程所要达到的基本的学习目标。活动建议列举了有利于学习目标达成的观察、调查、资料的收集和分析、讨论、实验、实践等活动建议。

一、科学探究(7-9'bio'3.1)。

生物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科学探究通常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将科学探究引入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内容标准,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使学生能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体验科学过程与科学方法,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

科学探究能力和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是在学生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形成的,这就需要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因此,本《标准》将科学探究列入内容标准之中。教师应积极提供机会让学生亲自尝试和实践,并将科学探究的内容标准尽可能渗透到各主题内容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参与科学探究活动时不仅应让学生参加科学探究的某些方面的活动,也应该注意让学生有机会参与若干完整的探究活动,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1、理解科学探究(7-9'bio'3.1.1)。

2、发展科学探究能力(7-9'bio'3.1.2)。

科学探究过程。

基本要求。

提出问题。

尝试从日常生活、生产实际或学习中发现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尝试书面或口头表述这些问题。描述已知科学知识与所发现问题的冲突所在。

作出假设。

应用已有知识,对问题的答案提出可能的设想。估计假设的可检验性。

制定计划。

拟定探究计划。列出所需要的材料与用具。选出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验。

实施计划。

进行观察、调查和实验。收集数据。评价数据的可靠性。

得出结论。

描述现象。处理数据。得出结论。

表达、交流。

撰写探究报告。交流探究过程和结论。

案例: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7-9'bio'c.1)。

课时:1课时。

目的:探究哪些环境因素影响鼠妇的分布。

材料器具:培养皿,吸水纸,纸板等。

方法步骤:

(1)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在课前观察鼠妇的生活环境,捕捉鼠妇若干个(注意:不能破坏学校或社区的草坪或花坛等)。针对鼠妇的生活环境提出问题。(提出问题)。

(2)通过交流自己是在什么地方捕捉到鼠妇的,对影响鼠妇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作出假设。

(作出假设)。

(3)利用教师提供的器具和实验室可利用的其他器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用以验证自己的假设。(制定计划)。

(4)根据自己的实验设计,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鼠妇在一定时间内的活动变化。

(实施计划)。

(5)各组交流实验数据。分析小组和全班的数据,讨论实验数据是否支持假设。

(得出结论)。

(6)讨论"环境中的阳光、温度、水分等因素对于鼠妇的分布有什么影响"问题后,交流与撰写探究报告。

(表达、交流)。

活动完成后将鼠妇放回大自然中。

二、生物体的结构层次(7-9'bio'3.2)。

生物体有一定的结构层次。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的分裂、分化和生长是细胞重要的生理活动。细胞经过分裂和分化形成生物体的各种组织,由功能不同的组织形成器官,完成特定的生理功能。多细胞生物体依靠细胞、组织、器官之间的协调活动,表现出生物体的生命现象。

理解有关细胞的知识是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基础,教师应提供机会,引导学生探究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初步学会显微观察的方法和技能,激发探究的兴趣。

1.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7-9'bio'3.2.1)。

具体内容标准。

活动建议。

说明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使用显微镜和模仿制作临时装片。阐明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功能单位。

(7-9'bio'3.2.1)。

用显微镜观察一滴池塘水中的微小生物。给学生提供多种动植物材料,通过模仿制作临时装片,进行观察、比较和归纳。

说明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区别动、植物细胞结构的主要不同点。描述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的重要功能。(7-9'bio'3.2.1.2)。

观察某种原生动物(例如草履虫)的取食、运动、趋性。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指导学生从网络中查找有关方面的资料。

2.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7-9'bio'3.2.2)。

具体内容标准。

活动建议。

描述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概述生物体的各种组织是由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的。识别人体的几种基本组织。识别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

观察洋葱根尖细胞分裂的切片(注意细胞分裂过程中有染色体的变化)。

3.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7-9'bio'3.2.3)。

具体内容标准。

活动建议。

描述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的结构层次。描述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的结构层次。

通过植物器官的角色扮演,理解植物体各器官的相互。

案例:观察细胞的基本结构(7-9'bio'c.2)。

课时:1~2课时。

目的:观察细胞的基本结构;练习制作临时装片和使用显微镜;初步学会画细胞结构图。

材料用具:洋葱鳞片叶,水绵或其他动植物材料,人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或其他动植物装片和切片,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刀片,镊子,牙签,滴管,生理盐水,清水,碘液,解剖针,干净的纱布等。

方法步骤:

(1)参照图,利用洋葱鳞片叶、水绵或其他动植物材料,制作临时装片,或者寻找几种永久动植物装片和切片。

(2)取出显微镜,进行显微镜的对光操作。

(3)用显微镜观察制成的临时装片或永久装片。注意先用低倍镜观察,后用高倍镜观察。

(4)认识细胞的基本结构:

动物细胞表面一层很薄的膜是。

植物细胞之间有细胞壁隔开植物细胞的细胞膜紧贴在细胞壁内侧。

动植物细胞内部近似球形的结构是。

位于细胞膜和细胞核之间的结构称为。

(5)初步学会并绘出观察到的动物和植物细胞的结构图。

讨论:

(1)细胞的基本结构是:

(2)动植物细胞结构上有哪些主要的区别?

三、生物与环境(7-9'bio'3.3)。

任何生境中都有多种多样的生物。每种生物都离不开它们的生活环境,同时,又能适应、影响和改变环境。生物与环境保持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并形成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对一片草地、一个池塘、一块农田等生境的研究,学习调查和观察的方法,加深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认识。生物与环境关系的知识,对学生形成热爱大自然,爱护生物的情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以及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十分重要。

1.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7-9'bio'3.3.1)。

具体内容标准。

活动建议。

举例说出水、温度、空气、光等是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举例说明生物和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2.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7-9'bio'3.3.2)。

具体内容标准。

活动建议。

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解释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收集和交流不同生态系统的资料。收集和交流超过调节能力而使生态系统受到破坏的实例。

3.生物圈是人类与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园(7-9'bio'3.3.3)。

具体内容标准。

活动建议。

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分析和讨论生物圈中的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食物链和食物网以及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的情况。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调查、收集生物圈的相关资料,模拟召开"国际保护生物圈"研讨会,结合本地实际讨论如何保护生物圈。

案例:探究酸雨的危害(7-9'bio'c.3)。

课时:2课时,课后继续分小组管理、观察和记录。

目的:通过探究"酸雨"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认识酸雨的危害。

背景知识:酸雨是指雨水中含有一定数量的酸性物质(硫酸、硝酸、盐酸、碳酸等),ph小于56的酸性降雨。酸雨的形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一般认为,酸雨的形成主要是由于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硫进入大气后,造成局部地区大气中二氧化硫富集,在水的凝集过程中形成硫酸等酸性物质,随雨水降落下来。

材料器具:培养皿,小麦种子,以硫酸为材料配制的不同ph的"酸雨"。

方法步骤:

[第一课时]。

(1)分小组讨论,如何利用教师提供的模拟酸雨来设计探究酸雨危害的实验,包括设计对照实验。

(2)把一定数量的浸泡过的小麦种子,分别放在若干个培养皿中,给培养皿编号。

(3)每天定时向培养皿中的种子喷洒不同ph的"酸雨",观察和记录种子萌发的情况(注意:硫酸、硝酸、盐酸都是腐蚀性很强的酸液,应按药品使用安全规定进行操作)。

[第二课时]。

(1)7天后列表汇总全班学生的实验数据。

(2)讨论:酸雨对小麦种子的萌发有什么影响?

四、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7-9'bio'3.4)。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作用最大的一类生物,它对生物圈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它的生命活动直接或间接地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并对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和水循环发挥着重要作用。绿色植物分布广泛,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十分密切。

高等绿色植物中的粮食作物、蔬菜、瓜果、花卉等都是人类种植栽培的主要对象,在它们的生活中有许多适合学生观察、探究的内容,教师应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探究活动,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绿色开花植物的一生(7-9'bio'3.4.1)。

具体内容标准。

活动建议。

描述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描述芽的发育和根的生长过程。概述开花和结果的过程。体验一种常见植物的栽培过程。

描述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描述芽的发育和根的生长过程。概述开花和结果的过程。体验一种常见植物的栽培过程。

2.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7-9'bio'3.4.2)。

具体内容标准。

活动建议。

说明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描述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

收集或实测不同植被环境中的大气湿度数据,并进行比较分析。

3.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7-9'bio'3.4.3)。

具体内容标准。

活动建议。

阐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举例说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描述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和产物。调查生产中利用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的有关措施。

4.绿色植物对生物圈有重大作用(7-9'bio'3.4.4)。

具体内容标准。

活动建议。

概述绿色植物为所有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说明绿色植物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描述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参加绿化家园的活动。

案例:设计校园绿化方案(7-9'bio'c.4)。

课时:1课时。

目的:通过校园绿化设计,学习有关常见花卉、树木等植物的知识,提高审美情趣,增强爱学校的情感。

材料器具:皮尺,绘图用的纸和笔等。

方法步骤:

[课前]。

(1)按小组调查和勘察整个校园,绘出校园绿化现状示意图。

(2)收集有关园林绿化设计的资料,调查周围公园或其他学校的绿化情况作为参考。

(3)小组讨论:应该如何在学校原有绿化的基础上设计新的校园绿化方案?

(4)绘制新的校园绿化设计方案示意图,并推荐一名代表在全班作方案介绍。为了加强方案的说服力,可以事先准备好放大的设计图或彩色的局部设计效果图的投影片等直观材料。

[课堂]。

(1)分小组介绍和展示设计方案,重点从生物学角度说明设计方案中采用的各种植物所能发挥的作用,如吸尘、隔音、遮阳、防风、降温以及赏花、观叶、品香、美化等。配上小桥、流水、亭台、雕塑、假山,充分展示每个小组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2)辩论:

哪些方案会使校园更美丽?哪些方案更合理、更经济?

五、生物圈中的人(7-9'bio'3.5)。

人类的活动对生物圈有重要影响。人从生物圈中摄取各种各样的营养物质,以满足自身对物质和能量的需求。人吸收的营养物质需要经循环系统运送到身体的各种组织、器官,人体产生的废物也需通过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等的协调活动排出体外。人的各种活动受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人体结构和生理的知识对学生理解人体结构和功能相互适应的关系,理解人的各种生命活动,自觉养成卫生习惯具有重要作用。

教师应从生物圈的高度,引导学生开展人和生物圈关系的多种探究活动,认识人类依赖的自然环境和人为环境都是生物圈的组成部分,意识到生物圈中的人对生物圈应尽的责任。

1.人的食物来源于环境(7-9'bio'3.5.1)。

具体内容标准。

活动建议。

说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食谱。关注食品安全。

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化学消化。制作小肠壁结构的模型。收集食物营养成分的资料,制定合理的膳食计划。

案例:制作小肠壁结构的模型(7-9'bio'c.5)。

课时:1课时。

目的:通过制作小肠壁结构的模型,理解小肠的结构特点。

材料器具:不同颜色的纸板,剪刀,尺,胶水等。

方法步骤:

(1)制作纸质小肠结构模型,测量和比较模型内表面积的变化,理解小肠皱襞、绒毛等结构对于增大小肠内表面积的作用。

(2)模型中的各部分分别代表小肠结构中的哪些部分?

讨论:

小肠皱襞、绒毛等结构对小肠消化和吸收的作用。

2.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供给(7-9'bio'3.5.2)。

具体内容标准。

活动建议。

描述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概述血液循环。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概述人体肺部和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过程。说明能量来自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观察血涂片。解读血常规化验的主要数据。模拟"血型鉴定",有条件的学校观看血型鉴定的录像,理解血型与输血的关系。观察蛙蹼或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现象。验证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探究不同食物的热价。

案例:模拟"血型鉴定"(7-9'bio'c.6)。

课时:1课时。

目的:理解血型与输血的关系,提倡义务献血。

材料器具:模拟配制的"a型血"(0.02mol/lpb(no3)2,硝酸铅),"b型血"(0.02mol/lbacl2,氯化钡),"o型血"(蒸馏水),"ab型血"(上述"a型血"和"b型血"等量混合)和"a型血清"(0.02mol/lagno3,硝酸银),"b型血清"(0.02mol/lnai,碘化钠);载玻片,吸管等。

方法步骤:

(1)教师将配制好的4种"血液"分别标上"赵""钱""孙""李",表示分别取自4位车祸伤员,他们急需输血。

讨论:阅读以下资料,设计如何利用"a型血清""b型血清"确定4人血型的方案。

11。

a型血。

b型血。

o型血。

ab型血。

a型血清。

无沉淀。

有沉淀。

无沉淀。

有沉淀。

b型血清。

有沉淀。

无沉淀。

无沉淀。

有沉淀。

(2)实践方案的可行性。确定4位车祸伤员的血型。

讨论:

(1)根据4位车祸伤员的血型,确定输血用血液的血型。

(2)为什么提倡义务献血?一次适量献血会不会影响身体健康?

3.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7-9'bio'3.5.3)。

具体内容标准。

活动建议。

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描述其他排泄途径。

4.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调节生命活动(7-9'bio'3.5.4)。

具体内容标准。

活动建议。

描述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概述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概述人体通过眼、耳等感觉器官获取信息。举例说明人体的激素参与生命活动调节。

探究某种动物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调查班级学生的近视率,分析其原因。收集糖尿病或地方性甲状腺肿病的资料。

5.人是生物圈中的一员(7-9'bio'3.5.5)。

具体内容标准。

活动建议。

概述人类的起源和进化。举例说明人对生物圈的影响。拟定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行动计划。

有条件的地方参观自然博物馆、历史博物馆。调查人类活动破坏或改善生态环境的实例。探讨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及对策。

案例:探讨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7-9'bio'c.7)。

课时:1课时。

目的:关注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和可能产生的后果。

材料器具:方格纸,尺等。

方法步骤:

(1)阅读下列数据表:

中国人口数量。

中国人口数量。

年代(公元)。

数量/亿。

年代(公元)。

数量/亿。

2

0.55。

1928。

4.70。

740。

0.48。

1949。

5.40。

1393。

0.60。

1989。

11.00。

1578。

0.60。

1995。

12.00。

1764。

2.00。

2000。

12.95。

1849。

4.10。

(2)绘制我国人口增长曲线图。

讨论:

(1)从公元2年开始,我国人口数量第一次翻一番所用的时间大约是多少?

六、动物的运动和行为(7-9'bio'3.6)。

动物运动和行为的知识对学生认识动物的本质特征非常重要。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动物行为是目前生物学研究中的一个十分活跃的领域。动物行为的知识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关系密切。

教师应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解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并注意引导学生到周围环境中去观察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学习兴趣。

1.动物的运动(7-9'bio'3.6.1)。

具体内容标准。

活动建议。

列举动物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说明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

观察某种脊椎动物的肌肉、骨骼、关节的基本结构。

2.动物的行为(7-9'bio'3.6.2)。

具体内容标准。

活动建议。

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

观察周围环境中动物的行为。探究蚂蚁或其他动物的行为。

案例:探究蚂蚁的行为(7-9'bio'c.8)。

课时:1课时,课前观察。

目的:探究蚂蚁的行为。

材料器具:透明可乐瓶,玻璃板,放大镜,砂糖,面包屑等。

方法步骤:

(1)剪去可乐瓶上半段,放入干湿适当的土壤。

(2)寻找一个蚂蚁窝,取一些蚁穴土壤盖在可乐瓶的土壤上。捕捉10只蚂蚁以及蚁卵和幼虫等,最好有蚁后。放少许食物,如面包屑等,盖上玻璃板,放置在暗处饲养。

(3)每日加入一定量的食物和水,并用放大镜观察每只蚂蚁的行为,重点观察觅食行为。例如设计"蚂蚁喜欢取食哪些食物"的活动。

(4)连续观察1星期,记录所观察到的蚂蚁的各种行为。

(5)也可定时到找到的蚁穴处观察自然界蚂蚁的行为。

(6)配合收集到的有关蚂蚁行为的资料,以小组为单位分析讨论,推荐班级报告会发言人。

讨论:

(1)蚂蚁的行为对于蚂蚁的生活有什么意义?

(2)蚂蚁和人类生活有什么关系?

七、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7-9'bio'3.7)。

生物的生殖、发育和遗传是生命的基本特征。植物、动物和人通过生殖和遗传维持种族的延续。人的生殖、发育和遗传的基本知识,对于学生认识自我、健康地生活和认同优生优育等具有重要作用。学习动植物的生殖、发育和遗传的基本知识,以及遗传育种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知识,有助于学生认识生物科学技术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动物的生殖与发育过程。开展植物嫁接和扦插活动,通过对人类基因组计划、禁止近亲结婚等问题的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述内容中涉及的有关伦理观和价值观的问题,教师应给予适当的指导。

1.人的生殖和发育(7-9'bio'3.7.1)。

具体内容标准。

活动建议。

概述男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概述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描述受精过程。描述胚胎发育过程。

观察有关的模型、挂图,观看有关的影像资料。

2.动物的生殖和发育(7-9'bio'3.7.2)。

具体内容标准。

活动建议。

举例说出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描述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饲养家蚕或其他昆虫。有条件的地方组织学生参观养鸡场,了解鸡的产卵、孵化过程。有条件的学校组织学生用自制的孵化箱孵化鸡卵,观察鸡卵孵化的全过程。

3.植物的生殖(7-9'bio'3.7.3)。

具体内容标准。

活动建议。

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解释人的性别决定。认同优生优育。举例说出生物的变异。举例说出遗传育种在实践上的应用。

收集和交流关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报道、资料等信息。

收集和交流近亲结婚危害的资料。观察某种生物(如金鱼)的变异现象。收集和交流我国遗传育种方面成果的资料。

案例:观察家蚕的生殖与发育(7-9'bio'c.9)。

课时:1课时,课前饲养家蚕。

目的:通过饲养家蚕,了解家蚕的生殖与发育过程。

背景知识:家蚕一般每5~6天蜕皮一次。蜕皮期间不食不动,叫"眠"。经过4眠后,体内绢丝腺发育成熟,停止取食,吐丝结茧,在茧内化蛹。蛹经过10余天羽化成蚕蛾。雌雄蚕蛾均不取食,即进行交配。交配后雄蛾死去,雌蛾产卵后死去。

材料器具:纸盒,蚕种,桑叶等。

方法步骤:

(1)用蚕种孵化家蚕,孵化温度一般在20~25℃,孵化时间在10天左右。采摘桑叶饲养,并需每天清理饲养纸盒。

(2)观察和记录家蚕生活的各生长、发育时期的主要特点。

(3)观察和记录雌雄家蚕交配生殖的全过程。

讨论:

家蚕的一生经过哪几个发育阶段?每个阶段的家蚕有哪些主要的特征?

八、生物的多样性(7-9'bio'3.8)。

地球上的生物是多种多样的。依据一定的标准,各种生物可分成不同的类群。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生物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是生物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生物进化理论,解释了生物进化和发展的原因。这部分知识对学生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调查和资料的收集、处理、交流等活动,帮助学生领悟各类生物和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并积极参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活动。

1.生物的多样性(7-9'bio'3.8.1)。

具体内容标准。

活动建议。

尝试根据一定的特征对生物进行分类。

描述病毒和细菌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概述植物(如藻类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等)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概述无脊椎动物类群(如环节动物、节肢动物等)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概述脊椎动物类群(如鱼类、鸟类、哺乳类等)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关注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

说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调查当地食用菌的种类及生产情况。观察酵母菌、霉菌。认识校园内的植物并挂牌。收集当地一种养殖动物的相关资料。收集和交流有关生物资源保护的法规。收集和交流珍稀动植物的照片及相关资料。调查当地具有重要经济意义的生物资源,提出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建议。

2.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7-9'bio'3.8.2)。

具体内容标准。

活动建议。

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利用自制的"生物进化主要历程"拼图游戏板开展拼图竞赛。

案例:"生物进化主要历程"拼图游戏(7-9'bio'c.10)。

课时:1课时。

目的:通过拼图熟悉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材料器具:拼图游戏图板等。

方法步骤:

(2)分小组参与拼图竞赛,比一比哪一小组配合得好,能迅速而准确地把进化树重新拼合起来。

讨论:

(1)生物进化的趋势是什么?

(2)生物进化的证据有哪些?

九、生物技术(7-9'bio'3.9)。

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已经显现出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正在越来越多地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认识和理解有关生物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十分重要。

教师应从生活中的生物技术着手,通过各种实验和实践活动,丰富学生对生物技术的感性认识;以多种方式向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帮助学生理解生物技术的作用;鼓励学生自主收集资料、分析生物技术的正面和负面影响,为学生参与有关的社会决策打下一定的基础。

1.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7-9'bio'3.9.1)。

具体内容标准。

活动建议。

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说明食品的腐败原因。运用食品保鲜的一般方法。

练习制作面酱或酸奶等发酵食品。探究食品保鲜方法。

案例:探究食物保鲜方法(7-9'bio'c.11)。

课时:2课时,课后继续分小组管理与观察。

目的:认识微生物是食物腐败的主要原因,探究食物保鲜的简单方法。

材料器具:澄清的肉汤,酒精灯,试管,直玻璃管和弯玻璃管,消毒棉等。

方法步骤:

[第一课时]。

(1)小组讨论,形成使用酒精灯加热杀菌并保鲜处理的设计方案。

注意:按照酒精灯使用安全规定进行操作。

(2)下图为一种实验方案装置示意图:。

2.现代生物技术(7-9'bio'3.9.2)。

具体内容标准。

活动建议。

举例说出克隆技术的应用。举例说出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关注生物技术的发展对人类未来的影先响。

收集和交流有关转基因生物的资料。有条件的地方进行实地调查。

十、健康地生活(7-9'bio'3.10)。

健康是指一个人有良好的身体和精神以及社会适应状态。学习有关青春期生理和保健、传染病和免疫、医药常识等知识对健康地生活有重要意义。

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学习情境,也可让学生自己提出探究的课题开展学习活动,如通过调查研究或实验,认识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和行为有损自身或他人的健康以及吸毒对自身或他人和社会的危害。

1.健康地度过青春期(7-9'bio'3.10.1)。

具体内容标准。

活动建议。

描述青春期的发育特点。养成青春期的卫生保健习惯。

举办青春期教育的板报,有条件的地方参观性教育展览。

2.传染病和免疫(7-9'bio'3.10.2)。

具体内容标准。

活动建议。

说明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列举常见的寄生虫病、细菌性传染病(包括淋病)、病毒性传染病(包括艾滋病)。描述人体的兔疫功能。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兔疫和非特异性兔疫。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

3.威胁人体健康的当代主要疾病(7-9'bio'3.10.3)。

具体内容标准。

活动建议。

关注心血管疾病的危害。

关注癌症的危害。

收集心血管疾病及其防治的资料并讨论和生活习惯的关系。有条件的地方收集有关癌症防治方面的资料。

4.酗酒。吸烟和吸毒的危害(7-9'bio'3.10.4)。

具体内容标准。

活动建议。

说明酗酒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说明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拒绝毒品。

探究酒精对水蚤心律的影响。有条件的地方参观禁毒展览,或观看有关影像资料。

案例:探究酒精对水蚤心律的影响(7-9'bio'c.12)。

课时:1课时。

目的:通过探究酒精对水蚤心律的影响,理解酗酒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材料器具:显微镜,载玻片,吸管,酒精,量筒,计时器,水蚤等。

方法步骤:

(1)在池塘用小网捕捞水蚤,或在花鸟鱼虫市场购买水蚤。

(2)用吸管吸取一只水蚤放在载玻片上,轻轻盖上盖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水蚤心脏跳动并记录速率(次/分)。

(3)将不同体积分数的酒精(5%、10%、15%、20%)滴加到载玻片上。

想一想,如何配制不同体积分数的酒精溶液?

(4)观察酒精对水蚤心律的影响。

注:水蚤的心律很快,计数时应注意。

讨论:

(1)酒精对水蚤的心律有什么影响?

(2)哪种体积分数的酒精对水蚤有致死作用?

(3)根据教师提供的相关资料,理解酗酒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5.医药常识(7-9'bio'3.10.5)。

具体内容标准。

活动建议。

说出一些常用药物的名称和作用。概述安全用药的常识。运用一些急救的方法。

列出家庭药箱中的药品名录。收集家庭常备药品的标签,分析药品标签包含的信息。模拟练习人工呼吸或止血包扎。模拟练习老年突发性疾病(如心血管病的)急救。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7-9'bio'4)。

一、教学建议(7-9'bio'4.1)。

本《标准》是义务教育阶段生物教学的基本依据。教师应在认真学习和领会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创造性地进行教学。

中学生物校本课程实施方案(模板16篇)篇十一

通过学习学生应能:1.指出生物的多样性。2.将动物分为有脊椎类和无脊椎类。3.将脊椎动物分为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及哺乳类。4.观察植物的外表特征,将它们分为有花及无花植物。5.将无花植物分为藻类、真菌类、藓类及裸子植物。6.用二叉式检索表将生物进行分类。

第二章细胞。

1.通过细胞的基本构造的学习,学生应能:

(1)认明在光学显微镜下细胞的基本构造。(2)指出下列细胞构造的功能: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叶绿体、细胞核及染色体。(3)辨别动物细胞及植物细胞。(4)制备生物组织的暂用玻片以观察细胞构造。(5)正确操作光学显微镜以观察玻片。

2.通过细胞内的生命程序的学习,学生应能:

[1][2][3][4][5]。

中学生物校本课程实施方案(模板16篇)篇十二

教育部基础司长朱慕菊指出,校本教研就是以校为本的教研,是将教学研究的中心下移到学校,乃至课堂中,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由此可见,教育工作的重心已不再只是教给学生固有的知识,而是转向培养塑造学习型的人才。因此,教师的教学观念的自我更新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更加紧迫。

“教学”可以说是校本教研的主阵地,也就是教师为了改进自己的教学,在教学中发现问题,并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以追踪或汲取他人的经验解决问题。这一系列的过程中,新课程理念的指导相当关键。具体到化学学科,更是要结合“以实验为基础”这一核心特点以及化学与生活生产的密切联系,形成既符合学科特色,又符合校本特色的化学教学观。

一、化学教学的宗旨是全面推进科学素养。

化学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不仅要关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本身,更关注学生的科学素养,命题渗透过程与方法,关注情感、责任、价值的考查,这是课程改革推动高考的必然发展。

1.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个性发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每课的引入,可采用一些故事引入、对比引入、化学知识的发现历史、地球演化与生命进化知识或者是一些生活话题引入,这样都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保持学生的兴趣与求知欲,从中发展学生的个性,并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操。

2.注意运用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教学应注意运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从化学视角观察、分析生活、生产和社会中的各种相关问题,并力求反映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的互动与关联。

3.树立学生是一个“整体的人”的观念。

教学中注重提高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对于学生自主性的体现,化学教学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化学实验的过程、生活生产中的化学现象、化学知识的发现史等都能够让学生全方位参与,在教学中就要放手让学生去发现、探索,尊重学生,相信学生。

二、化学教学中应注重提升化学理解力。

化学理解力包括学生对物质世界的理解,学生能够从变化的角度看自然、从分子原子的水平去解释自然现象、从宇宙进化的层次去理解生命及其进化的过程;包括对化学学习过程与方法的理解,能够在科学实验探究中自己动手设计实验、验证假设,体验过程,最后得出结论,在此过程中形成自己对化学学习过程与方法的理解;还包括对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sts)关系的理解,学生都能从生活常识的角度知道生活和化学息息相关,但是并不能真正感受到化学的重要性,在化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联系到社会生活实际,从药物到化妆品,从燃料到饮料等化学产品中认识化学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要提升化学理解力,重要的是在日常教学中为学生创设情境化学习的环境和文化氛围,“情境学习就是在情境脉络中学习知识和技能,这种脉络反映了知识在真实生活情境中的应用方式。”只有在这样的情境下,引导学生从化学的视角对知识的理解,熟悉化学原理的应用,有意义的学习才会发生,学习与认知基本上是情境性的。只有在这样的情境下,引导学生从化学的视角对知识的理解,熟悉化学原理的应用,有意义的学习才会发生,学习与认知基本上是情境性的。化学教学内容、背景、学生参与、实验(实践)四个要素整合在课堂中的情境学习中,学生才有真正的化学理解力,才有真正意义上知识和能力的发展。

在校本校研下,要充分发挥校本课程与研究性学习的作用,让学生从与生活相关的小课题中入手,自己体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最终提升学生对化学的理解力。

三、化学教学中要加强信息加工处理能力培养。

学习就是一个信息获取和加工的过程。能否准确把握信息中的关键词语、限制条件,将信息表征、加工,并善于挖掘隐含条件,是顺利解决问题的前提。信息的表征、加工亦是一种分析问题的能力,而对隐含条件的挖掘则是对多种形式信息之间的转化能力。

1.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

分析问题是对获取的信息进一步加工的过程,明确问题的.实质后,挖掘其隐含的条件,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进行推理、归类。在平常的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从问题出发,寻找与已有知识经验的切入点,程序性地分析并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2.多种形式信息之间转化能力逐步形成。

要培养学生多种形式信息之间的转化能力,就应在教学中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关注物质知识的特征和相互转化,最好方式便是建立知识网络,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在归纳中自主发现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转化关系。例如物质的量教学中,引导学生去总结物质的量在微观粒子与宏观质量和体积之间的桥梁作用,由此推出微粒个数(n)、物质的量(n)、质量(m)、体积(v)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式。其次在每章小结中,让学生自己去总结、并形成自己的概念图。以此便可以逐步形成信息间的转化能力。

四、化学教学中关注思维能力的训练。

提高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的提高。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展示和发展思维的过程,让学生参考并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要注意去挖掘隐藏在各种特殊细节后面的普遍性的东西,揭示出其内在化学本质。尤其是面对生活中的化学,引导学生从问题中发现并探究本质,让学生学会从微观结构出发去解释宏观的现象。对于概念的形成,抛弃那些简单的背诵,而是让学生逐步体验概念的形成过程。由此可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与思维能力。

五、化学实验探究中注重实验创新。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将分散的知识归块,归类分析并进行全面评价,并进行思维加工,指导学生将装置进行归类、改进,探究和验证。同时可以在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生活中的化学,利用生活废品进行简易化学实验探究。由此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更是对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学是一个不断生成的过程,在校本教研下,化学教师要根据自身学科特色逐步转变教学观念,同时也要注重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一方面,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改进知识结构和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另一方面,要研究学生的认知策略和自我监控能力,指导、帮助和促进学生实现有效的知识建构。

参考文献。

[1]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文庆城李凤.提升学生对化学的理解培养科学素养.中学化学教学参考,(8-9)。

中学生物校本课程实施方案(模板16篇)篇十三

湖南隆回第一中学(422200)。

1前言。

作为担当育人重任的生物教师,要以极大热情去研究生物教学方法,这不仅要运用自己智慧去完善方法,更需要学习一些创造的思想和方法,提高自己的创造力。经过研究生物教学方法的创新如下:

总之,现代的生物课堂教学改革中,教师应解放思想,提高教师素质。工作中大胆尝试,积极进行探索和创新。转变生物教学观念,大胆改革现行生物整体课程,改进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中要启发、引导和组织学生,给学生较充分地提供自学、自练、自评和互帮、互评的一种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中,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健康的创新型人才。

中学生物校本课程实施方案(模板16篇)篇十四

2014年我院在卫生局的领导下,紧密围绕“十二·五人才培养规划”,坚持贯彻实施“科教兴医”的发展战略,扎实推进“科技兴院”步伐,加了大人才培养力度和科研水平,不断完善科教管理制度,加强临床带教、理论教学的教学管理,认真落实各项科教管理措施,实施学科带头人、拔尖人才、骨干人才、专科医师和护士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计划,完善人才梯队建设,完成了各项科教工作任务,现将2014年科教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实习带教工作。

(一)严格筛选规格师资与实习带教老师,并加强教学老师的培训工作,提高带教能力和水平,规范带教活动,年底由科教科组织评选优秀带教科室及优秀带教老师并给予奖励。

(二)加强了进修、实习、见习人员管理,修订并完善了进修、实习、见习管理制度,定期组织院内专题培训、学习和考核,定期召开实习医师、进修人员专题会议;对新聘人员和初步取得执业许可人员进行常规岗前培训及岗前考核。

(三)1、本各教研室共培养新教师理论授课14名:范丽婷、姚卉、葛伟、郝志强、于德东、吉鹏飞、王晓明、陈颢、王继军、丁慧芬、张东明、宋磊、杨阳、越涑霞,由教办组织试讲,经相关教研室主任评定,试讲全部通过。

2、为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于9月23日开始组织全院青年教师理论授课比赛。本次比赛从筹备、各组初赛以及去包头医学院课堂观摩学习,历时两个多月,各位选手经过认真的准备、激烈的角逐,最终有9名选手进入决赛。于12月19日进行决赛:一等奖吕炜;二等奖贾星、朱燕、张强;三等奖王东涛、于德东、丁慧芬、陈颢、郭云霞。优秀多媒体课件制作奖吕炜。3、12月30日于十楼大会议室举行“包头市中心医院教师理论授课培训班”。本次授课培训为理论课培训,由授课比赛一、二等奖获得者吕炜、贾星、朱燕、张强医师做示范培训。培训目的为提高青年医师理论教学水平,有临床及医技科室共133人参加。

4、教学办公室按照学院的要求配合进行了开学前、期中、期末教学检查,并得到学院领导的好评;教学管理人员按要求进行检查性听课,并组织学生每周填写听课质量反馈表,总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解决,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5、我院于11月14日参加内蒙古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部举办的2014学生临床技能竞赛,我院共派出刁莹莹、丁杰、包金晓、李长乐,4名来自10级内、外、妇、儿科的选手,在此次竞赛中我院同学通过积极努力学习获得了“集体优秀奖”的好成绩,在本次比赛中我院孙秀丽主任为内科评委。

二、师资培训。

1、本各教研室共培养新教师理论授课14名:范丽婷、姚卉、葛伟、郝志强、于德东、吉鹏飞、王晓明、陈颢、王继军、丁慧芬、张东明、宋磊、杨阳、越涑霞,由教办组织试讲,经相关教研室主任评定,试讲全部通过。

2、为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于9月23日开始组织全院青年教师理论授课比赛。本次比赛从筹备、各组初赛以及去包头医学院课堂观摩学习,历时两个多月,各位选手经过认真的准备、激烈的角逐,最终有9名选手进入决赛。于12月19日进行决赛:一等奖吕炜;二等奖贾星、朱燕、张强;三等奖王东涛、于德东、丁慧芬、陈颢、郭云霞。优秀多媒体课件制2作奖吕炜。3、12月30日于十楼大会议室举行“包头市中心医院教师理论授课培训班”。本次授课培训为理论课培训,由授课比赛一、二等奖获得者吕炜、贾星、朱燕、张强医师做示范培训。培训目的为提高青年医师理论教学水平,有临床及医技科室共133人参加。

三、迎评工作。

我院由全院职工代表及院长办公会一致通过了关于申报内蒙古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的申请,10月30日,内蒙古医科大学包红亮书记、刘志跃副校长一行来我院调研,标志着我院申报内蒙古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的工作已正式启动。

11月4日,由胡江院长、李月春书记及各职能部门、教学办公室、各教研室负责人召开教学工作会议,对于我院申报内蒙古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的工作进行了部署,成立迎评工作小组,目前各部门迎评工作已全面展开。

教学办公室。

中学生物校本课程实施方案(模板16篇)篇十五

学生培养酵母菌,定期测量酵母菌的种群数量,最后画出了酵母菌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这个学习活动构建的是()。

a.物理模型b.数学模型c.概念模型d.图表模型。

在“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用泡沫板等制作细胞核模型,该模型属于()。

a.概念模型b.数学模型c.物理模型d.化学模型。

以上是全国教师资格考试真题,其实大家通过接触真题,会发现在生物课程论中中学生物课程中的模型一直是考察较多的一个知识点,针对于此,今天就对此知识点进行整理归纳,方便大家学习。

中学生物校本课程实施方案(模板16篇)篇十六

校本课程是基于学校的课程资源,为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与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以学校的教师为课程开发的主体开发的课程。新课程内容加强了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和学生生活的联系,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多样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的自信自立和科学探究精神。校本课程是对现有课程资源的补充和延伸,让师生的生活和经验进入教学过程,让教学“活起来”,营造一个可以让教师和学生共同合作、探究的学习空间,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个性化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人的培养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学校教育的一个新的支点。我们觉得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对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方面,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生物学科的是一门最贴近人们生活的自然科学,学生通过对生物学的学习,能够深入了解大自然生命的奥秘,激发学生探索兴趣。从新课程改革以来的四次高考分析可知,生物学的各项能力和科学素养的考查内容的分值占生物学科总分值的比例由20xx年的44%提高到20xx年的66.7%。由此看来,只局限于现行教材的课堂教学已经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因此,进行高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和建设也是势在必行了,本课题也就成为当今新课改背景下的生物教学的着眼点。我校生物实验室条件的完备,校园网络的改善,新农村生态基地和星海湖生态旅游基地的建立以及当下石嘴山市正在大力打造新型园林化的工业城市等等,这一切都为本课题的顺利进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国内外关于本课题的发展趋势及研究现状。

《生物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教师应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改变仅仅依靠教科书开展生物学教学的传统做法,这些都给校本课程的开发留下了较大的空间。虽然在一些地区(如山东、江苏、广东等)的一些学校已有一些成型的经验和做法。但是由于各种因素制约,校本课程建设仍处于初始探索阶段。尤其对高中学校来说,如何在高考升学压力下,根据学生全面成长的具体需要,建设好富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始终是急需解决的实际课题。就我区、我校来看,现在没有一套适合于我校的生物学校本课程教材。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和任务是开发并撰写适合我校学生需要、体现办学特色、符合我校及本地区实际,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的校本课程教材,并研究高中生物校本课程的评价方式。校本课程教材的撰写拟以现行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为依据,努力与生物学科高考相联系,以学生感兴趣的生物学问题和生物学知识为编写内容,更好地体现“趣味性、探究性、实效性、同步性、开放性、选择性”的研究目标。拟包括三大模块即:高中生物怎么学、高中生物的趣闻趣事、趣味生物探究实验。

(一)高中生物怎么学。

1.通过本专题的探讨,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学习生物学的技巧和方法。

2.使学生提高分析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迅速提高生物学成绩,进一步达到多学科的交叉,从而提高综合能力。

3.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以致用,灵活的将生物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实践相结合,促使身心健康发展。

(二)高中生物的趣闻趣事。

通过对高中生物中趣闻趣事的了解,让学生对高中生物中的一些难点、比较抽象的知识有一个感性的认知;通过本课程也使高中生对自己日常行为不好的方面有所了解,并使其积极纠正;也让学生切切实实地感受生物知识就在我们身边,生物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生物是一门丰富多彩的学科,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生物的有用性及其社会价值。

(三)趣味生物探究实验。

1.生物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本课程通过对课本知识与现实情境的有机整合,开发出学生既有兴趣又能学以致用的生物实验,实现对学科课程资源的充分挖掘,让学生在做中学,强化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本课程拟以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进行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判断和动手操作,从而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提高生物科学素养,使知识和技能真正成为可以随身携带的财富。养成与他人合作,共同探讨的精神。

3.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对现行教材中的一些科学研究方法有更深刻的认识,初步学会探究实验的一般程序和实验设计方法。

(一)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的研究用时约两年半时间(20xx年2月—20xx年10月)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年2月—20xx年5月)。

1.组建课题小组,做好研究分工,制定实施方案。

2.确定实验对象:高二年级11个理科班。

3.进行学生的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解决哪些问题属于校本课程的问题)再进行汇总、分析、讨论制定本课题的.研究思路、框架内容、操作程序。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xx年6月—20xx年2月)。

1.调研、收集、整理有关文献资料,课题前期背景情况调查。

3.陆续完成子课题的编写—研讨—修订—试用—反馈—修订—评价—总结。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xx年3月—20xx年10月)。

2.整理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各种资料,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3.召开结题会议,进行课题工作总结,聘请专家评审,修改课题报告。

4.结题材料及研究成果装订成册或书上报。

(二)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1.课题组成员。

负责人:陈维强。

成员:耿占荣、杨玉芳、陈维强、马桂兰、吉义东、王永峰、刘春辉、于洋、孟进、宁春晓。

2.课题组成员分工。

陈维强负责课题申报,管理课题研究的整个过程的全面工作,负责活动内容的记录、活动过程的拍照、摄像、外出参观考察的行程和食宿安排等事宜。撰写中期研究报告和后期研究报告。

陈维强、耿占荣、杨玉芳负责课题实施方案的策划、制定,课题实施的组织、管理、协调及研究成果的汇总、上报及课题研究经费的筹措等工作,参与校本课程的《高中生物怎么学》模块的编写、试验、总结等相关工作。

王永峰、孟进负责学生问卷的设计、调查、统计分析及资料的收集、整理,并参与校本课程的《高中生物的趣闻趣事》模块的编写、试验、总结等相关工作。

于洋、刘春辉、宁春晓负责学生参加校本课程的心得体会、研究性学习报告、调查及小论文、制作的各种模型的计划、实施、收集整理等工作,并参与校本课程中《高中生物的趣闻趣事》模块的编写、试验、总结等相关工作。

吉义东、马桂兰负责有关生物实验和实习考察等实践的设计、准备、实施及分析,并参与部分校本课程中《趣味生物探究实验》模块的编写、试验、总结等相关工作。

(三)课题的管理。

本课题由学校领导负责监督指导,课题负责人组织实施,学校负责管理。课题成员分工协作,请专家和有关教研人员指导,定期召开课题研讨会,交流经验、分析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修正。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包括行动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数据分析法、文献法、试验法和走访参观。

1.行动研究法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行动研究法就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研究,就是要创造地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其特点是在自然条件下进行实践,并对实践进行不断的反思,通过计划,实践,观察,反思四个步骤进行。本课题组通过对学生的进行兴趣和需求调查,进行分析,设想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研究思路、操作计划,进行论证,修定完善,然后按照计划进行收集有关资料、专家咨询、调研等准备工作,之后再试编写—研讨—反思—修订—试用—反馈—修订—评价—总结,最后形成成果。

2.问卷调查法调查对象主要是学生,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了解校本课程实施结果,通过调查的数据分析,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生物校本课程实施后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情况,为教师进一步修订和完善校本课程提供了依据。

3.数据分析法当前,通过对各阶段学生纸笔测验或调查结果的分析仍然是研究和评价校本课程建设情况的一种有效手段,在数据分析过程中要注意客观性和科学性。

4.文献法因为我计划编写的内容大多数没有现成的教材可参考,需要通过大量查阅文献,

5.试验法生物校本课程的内容在编写前后需要反复的进行试验,根据试验反馈的信息,再进行反复修改,逐步完善。

6.走访参观通过走访参观校外生态基地、种植或养殖专业户,科研院所等,可以获取第一手资料和经验。

预期本课题研究成果:

1.汇编成册的《石嘴山市第三中学高中生物校本课程(试用)》教材。

3.学生在进行校本活动中的成果:学生参加校本课程的心得体会、研究性学习报告、调查及小论文、制作的各种模型等。

4.教师参与开发与实施校本课程的心得和经验、教学设计、案例论文等册子及优秀教学课件。

相关范文推荐

    班主任教师第二学期计划(精选19篇)

    学期计划能够帮助我们有效管理时间,提高学习效率,更好地掌握知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学期计划范文,供大家参考。20xx是新的一年,新的开始。这是给力的一年

    幼儿园中班配班下学期工作计划大全(14篇)

    幼儿园工作计划需要不断地反思和改进,以提高教学和活动的质量和效果。接下来是一些经验丰富的教师们分享的幼儿园工作计划实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咱们中二班现有幼儿25

    小学生读书会主持词开场白(优秀21篇)

    优秀学生反思自我学习方法与策略,不断调整与改进,以提高学习效果。以下是一些优秀学生自我总结的范文,通过它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如何写出一篇出色的总结。甲乙:大家早上好

    三国演义每段阅读心得范文(14篇)

    心得体会是对过去经验的回顾和反思,可以让我们避免犯同样的错误。以下是一些通过写心得体会能够提高学习和工作效果的案例分享,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小说刻画了曹操的诡

    话务员年度工作总结范例(热门23篇)

    通过对上个月的工作进行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发现问题并提高工作效率。这些月工作总结范文,展示了不同行业和岗位的工作特点和亮点,值得借鉴。岁月如梭,一转眼,来呼叫中心

    保育个人转正工作总结范文(18篇)

    通过转正工作总结,我们可以对自己的工作态度和团队合作能力进行评估和反思。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转正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为期两个月的试用期工作到今天终

    清明节扫墓活动策划案(精选23篇)

    活动策划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在进行活动策划时,可以借鉴一些经典的活动策划案例,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活动策划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初中春节联欢晚会主持词(通用20篇)

    在此我代表组织方对今天的会议致以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欢迎。这是一些备受好评的主持词范例,通过它们的表达方式和技巧,我们可以学到很多写作的奥秘。女:我们收获最多的是

    初三班主任终工作总结(优质23篇)

    总结可以帮助班主任了解自己在班级管理、学生指导等方面的表现和成效,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找到的一些班主任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评判。

    大班下学期配班学期总结(精选24篇)

    学期总结是学生在一个学期结束后对所学知识、所取得成绩以及自身成长的一种总结和概括。请看以下这些来自不同学生的学期总结,看看他们是如何总结自己的一学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