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研究实施方案(通用21篇)

时间:2023-12-12 作者:灵魂曲

实施方案能够指导和规范工作的进行,确保各项任务按照既定的路线和方法有序推进。实施方案的成功离不开各个环节的有效沟通和协调,以下是一些提高沟通能力和解决冲突的技巧,供大家参考和应用。

数学研究实施方案(通用21篇)篇一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变人才培养模式,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通过学生亲身实践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综合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1.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和情感。

2.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以及解决问题等多方面的探究能力。

3.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成果,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技能,养成协作学习的习惯。

4.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不怕吃苦、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和高尚的科学道德。

立起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观。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一般可以分为“确定课题”、“制订计划”、“收集资料”、“总结整理”、“交流评价”等五个阶段。

1、确定课题。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应该是由学生自己提出,或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教师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考察、创设情境、捕捉时机等方式引导学生确定研究的范围和主题。研究的课题应该是来源于学生现实生活的,而且是那些对学生自身、家庭、学校以及所在地区具有实际意义的,同时又是具有可行性、可研究的课题。

2、制定计划。课题确定后,研究小组就应着手制定具体的、可行的、有效的研究计划。研究计划中要明确研究的目标、研究的主要内容、课题现状、研究时间地点、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步骤,研究资料收集的方法和工具等。同时还要明确研究小组成员的分工。

3、收集资料。根据计划中的规定,各成员承担自己的职责,通过图书馆活动、上网查询、参观访问、实验操作等多种途径和渠道广泛收集资料,并做好过程记录。

数学研究实施方案(通用21篇)篇二

作者简介:王淳(1976-),女,四川蓬安人,中学高级教师,主要从事初中数学教学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我国中小学的数学学习困难生(以下简称数困生)占有一定的比例。而初三、高三学困生更是引起学校、特别是家长的关注。什么是数学“学困生”?在我国数学教育界,较普遍地认为,要达到数学课程标准合格要求还有一定困难的学生称之为学困生。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今天,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科成长,培养学生的“数学修养”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重视,并自觉地侵润到日常教学中。然而,数困生问题不仅影响到学生自己的发展,而且影响到我国义务教育总体质量。基于此,对数困生的成因及对策的探究也势在必行,十分重要。

根据课题组的安排,我们对我校进入初三以来4次月考几乎都在全年级后200名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针对他们在数学学习中出现的心理困惑和困难进行归纳总结,同时反思教师自身的因素,对初三学生学习数学困难成因进行总结,探究对策请见下文。

二数困生成因调查分析。

(一)学生的原因。

1.畏难心理,自我心理压力得不到释放。

进入初三,学生的节奏加快,面对父母和老师的迫切关注,体能上和心理的压力造成大部分学生的畏难心理。从知识上看,初一、初二所学内容直观,结构简单,对思维能力要求不高。然而,到了初三,所学内容较复杂和抽象、综合性较强,多数时候要进行分析、归纳和推证,教学上突出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这些对已经适应了前期学习的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学生遇到学习上的困难时,老师不及时了解,家长不能宽容,总是给学生施加压力,这样只会导致学生心理负担过重。部分学生在大量综合考试中的成绩落差很大,对数学学习失去了信心,怕做中考题,对能否学好数学存在一定的忧虑。

2.定势心理,定势的思维习惯得不到有效化解。

定势心理是指人面对新问题时,分析、思考问题的思维还是停留在原来的已经养成的思维惯性中。针对学生的定势,我们试着找学生座谈,并且带着问题我们考察了初中教师的课堂教学,发现初中教师重视直观教学,每讲完一道例题,都会布置相应的练习。部分教师把题型分类,让学生记不同的解题方法。在做题时,学生因没有真正掌握其内涵,便会造成“定势”,而极易迁移到应用中。例如:在讲过新课一元二次方程后,有这样一道练习:两数之和是10,两数之差是4,求以这两个数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很多学生的答案是x2-10x+4=0。对于相互之间有联系的概念,他们不能区别;对新旧问题间的差异他们不注意,发散性思维得不到提升,当然就缺乏了创造性。

3.自卑心理。

在班级中,每次考完一看成绩,一算班平均分,成绩好的同学就会在成绩差的同学面前炫耀自己的优秀,可能还会笑话他们考得太差了,数落他们拖了班级的后退。每一个父母都希望孩子在中考中考出好成绩,考上好学校,但是学困生本来基础就不好,面对父母和老师的期盼,他们觉得失去一些信心了,而在多次考试后再遭到好成绩同学的嘲笑,说实话他们的心理也很不好受,无形中产生了自卑感。这样的后果只能是让他们怕上课,进而产生厌学的情绪。这导致他们上课时不想听讲,不想做题,抱着“破罐子破摔”的心态完成最后的学习。

4.学习习惯不好,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不够。

对于数学学科的特点,有的学生不能正确认识。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空间想象和逻辑推理能力是数学学科的主要目的,但是这些能力的提高需要学生一个个基础知识的积累、一道道题的训练和一次次错误的校对。而有些学生对此缺乏充分的认识。这些学生从不注意独立思考,从不自己研究自己的错误认知,他们认为上课听一听、课后做一做就可以提高成绩。在考试成绩前,不能合理评价自己;遇到挫折时悲观失望;对数学成绩提高的渐进性没有充分的认识。对于中考,数学更侧重于考能力,而能力的高下是综合素质的表现,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这就是所说的“循序渐进性”。

(二)教师的原因。

从自查和学生反馈看,从数学教师的因素来分析数学学困生的成因,我们认为大致表现为以下几点:1)一些教师对课堂教学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对于数学重要性教师过分强调,对于学习数学的困难过度宣扬,导致学生对数学产生敬畏感;2)个别教师的教学水平较低,上课刻板无趣,没有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3)个别教师教学态度不端正,歧视弱势群体,甚至讽刺谩骂学生,致使学生讨厌老师,甚至厌恶数学课;4)教师本身的心理不健康,常把来自于工作、生活、家庭等的不满情绪带进课堂,引起学生的反感,产生对立情绪。

(三)家长的原因。

1.社会、家庭的影响。

由于现行社会游戏厅,网吧、手机网络等大量不良影视对学生的成长和学业造成了很大影响,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注意力不集中。有的`家长虽然能为子女创造很优越的物质条件,却容易忽略许多促进子女成长的一些因素。一些家长对孩子期望值过高,不从自己子女的实际出发;有些家长不是对子女太过于关心而方法不正确,就是要求太严厉;而有的家长虽自身文化水平很低却很能赚钱,他们认为有知识是不一定会有钱的,但有钱在一定程度却是可以替代知识的,所以他们不认真监控子女的学习行为;有的家长对数学的重要性过于强调,强迫子女参加各种各样的数学培训班,使他们产生了逆反的心理。

2.突发事件的影响。

一些学生遇到父母离异、生病等事件,心灵受到重创,心理出现偏差,造成学生突然学习困难。对于这些情况,如果不能及时从思想上解决,随着时间地推移,问题的积累,这部分学生的学习信心将丧失,学习成绩将会一落千丈。

(一)培养学生学科兴趣,消除畏难心理。

苏联霍姆林斯基曾把学生的情感比作土地,把学生的智力比作种籽。他说:“只关心种籽而忘了耕地等于撒下种籽喂麻雀。”兴趣和好的动机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的热情。如何提高学生兴趣、消除畏难心理呢?具体可以考虑如下:

1.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深入学生之中进行思想和感情的交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不要对学生进行优劣排队,不要嫌差宠好,创造一个轻松和谐的环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2.巧妙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求知欲。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丰富有趣的教学内容和生动的教学情景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照本宣科,一味灌输,而应积极创设问题情景,以引起学生心理内部矛盾的冲突,从而引起他们的好奇心,激发起学习的动机,引导学生积极、创造性地参与学习活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3.让学生参与教学,增强学生自信。数学中重要概念的建立、公式定理的揭示及知识的应用,都贯穿着人类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我们应启发、引导学生亲自参与这些创造性活动的过程,以达到开发智力和能力,提高创造思维品质的目的,因而我们应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有利于学生参与的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4.联系生活、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人们对数学产生枯燥无味,神秘难懂的印象,成因之一便是脱离了实际”。的确,大多数的学生感到数学无味,没有实际的用处。其原因就在于没有联系实际生活。笔者在讲授“100万有多大?”时,让学生自己收集一些现实中他们认为比较大的数,从中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还体会到了要养成珍惜粮食的好习惯。在初三的复习时,我们会遇到较多的和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应用型综合题,教师要注意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引发兴趣。了解每一位学生,关爱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首先要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有自主学习的发展潜能。

2.适时表扬,激励学生上进。希望获得教师的表扬和同学们的赞许这是学生一个重要的心理特点,他们希望通过表扬和赞许产生心理上的补偿和满足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调动每一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尤其是“差生”。

3.注意复习方法。初三时,主要是全面的复习课。数学复习应是一个反思性学习过程。要反思对所学习的知识、技能有没有达到课程所要求的程度;要反思学习中涉及到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要反思基本问题(包括基本图形、图像等),典型问题有没有真正弄懂弄通了;要反思自己的错误,找出产生错误的原因,订出改正的措施。

4.运用变式教学,改善学生的定势习惯。变式教学是对数学中问题进行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情形的变式,以揭示问题的本质,不同方法之间的联系。这不仅可以改善学生的定势思维习惯,也可以提高他们的参与意识和能力。

(三)教会学生学习,让学生体味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师一方面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法指导和学习心理辅导。因此,我们要让学生认识数学思维活动的特点,尽可能让他们掌握较多的基本学习方法和技能,培养善于灵活应用各种方法的能力。

从心理学角度讲,十几岁的青少年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而且在他们获得成功时,由于心理上得到满足和欣慰,就容易接受别人的鼓励和引导。因此在初三的教学中,教师要告诉学生,并不是次次考试都是高分、都是名列前茅才算成功。比如说:对一道习题的准确的解答,对老师的一次提问的圆满的回答,都算是小有成就。老师都要实时地表扬,多表扬,让学生体会获得成功的喜悦。

(四)进行分层辅导,面向困难生。

学困生和优秀生肯定是不一样的,他们在掌握知识、能力运用和心理素质上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教师不能用一样的标准要求学生。在这样一个学困生和优秀生并存的班集体中,如何因材施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如果条件允许、可能的话,实施分层教学,降低学困生的学习要求,这将是一个提升学生学习信心、激发学习兴趣的比较好的方法。当然,初三的任务是比较重的,可能教师觉得根本忙不过来,但我们认为实施分层辅导还是有必要的。那么如何实施分层辅导、分层教学呢?首先,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困生回答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一旦学生答对了,教师给予表扬,学生心里会产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感,进而提升信心,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其次,在布置作业时,可以让学困生不做难度较大的题,仅做好相关的基础题。最后,在测验时,可以出两份不同的试卷,让学困生做难度不大的卷子。我想,这样的措施是可以减小对学困生的心理压力的,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学习的信心,进而提高学习的兴趣。

在实施时,教师可以参考山西大同七中刘桂红老师的做法,归纳起来就12个字:“低起点、多归纳“”和“勤练习、快反馈”。他们的做法应该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五)家庭教育配合,转化数困生。

以上我们主要针对学校教育做了探讨,但家庭教育的作用却是不可忽视的。为此,我们做了如下的尝试,请家长不要给学生过多的压力,但要配合做好相应的几项监管。

1.请家长配合教师,降低学生数学家庭作业的失真率。我们学校是住读封闭式,学生周末回家,为了防止数困生星期天的晚自习抄作业。我们请家长在家里要求学生先自己复习,做完作业,然后家长签字。当然,对于有能力的家长还可以给孩子讲解不懂的题。

2.建议家长帮助孩子建立数学纠错记录本。数困生在做题时经常发生错误,当然有基础不过关的原因,但如果对错误的题做记录,并经常拿来复习可以避免犯同样的错误,也有助于加深知识的理解。

综上所述,学困生的成因错综复杂,转化学困生的方法各异,任重道远。“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因而排除他们的障碍决不可能一蹴而就,而需要教育工作者长期的、综合的、理性的、不懈的努力。让我们都为培养学生的数学修养而长期努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数学研究实施方案(通用21篇)篇三

(一)“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本质的观点去领悟,更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这充分说明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在数学教学中我发现数学教学总是与生活有所隔离,这样就使学生接触到的数学知识更加抽象,也增加了教学难度,为此,我觉得教师应该在课题研究中应充分挖掘数学知识本身所蕴含的生活性、趣味性,调动学生善于质疑、自主研究,主动寻觅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探索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课堂生活化的教法,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数学。因此我确立“让高段数学教学生活化研究”的课题。

(二)研究的意义:随着课程改革的纵深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的更新、能力的挑战已成为当今的主流,也就是对新世纪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的学生要具有适应社会、接受挑战的能力,因此在当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优化课堂结构,培养学生的实际生活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探究生活的教学模式是当今课程改革的趋向。基于以上的原因,我觉得目前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特别是从小学高年级一定要实施课堂教学“生活化”。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教材内容生活化:

1、导入生活化。教师在教学前,要善于捕捉学生身边的事例中的数学问题,结合所要学的新知,让学生感到亲切自然,易于接受。

2、例题生活化。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转变教教材和以教材为本的旧观念,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已有的生活经验,灵活处理教材。在教学例题时,可以从学生的生活中提炼出数学素材,将它服务于教学新知,这样可以使得原本枯燥的教学内容通过生活化处理,更能吸引学生参与研讨,能达到更良好的教学效果。

3、练习生活化。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类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以一些实际应用型的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增强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生活化。

1、运用多种手段创设生活情境。采用语言直观、实物演示、游戏、多媒体教学、数学实践活动等手段,创设生活情境,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例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认识”时先用投影片出示学生常见的书、红领巾、皮球等实物,然后抽取实物,留下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几何图形让学生发现这些图形原来就在我们身边,无形中产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2、在生活化的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数学能力。努力创造条件,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实践能力、计算能力、概括能力等等。例如学习“长方形面积”后可布置学生回家测量家里客厅的长和宽,求出面积,再测量一下一块地砖的长和宽并计算面积,最后算一算客厅里铺这样的砖需要多少块?如果一块地砖38元,一共要多少元?这样把所学的知识用于生活实践。

3、在生活化的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非智力因素。借助生活化的教学,培养学生爱学的情感、顽强的意志、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4、养成学生生活自主性学习的学习品质。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自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之内化为自身的需要。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一)、总结出“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途径和方法。

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方法生活化”的研究,探索出将课堂知识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的具体途径。寻找创设数学教学方法生活化情境、组织教学活动的有效手段,得出如何优化教学策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的最佳方法。

(二)、推进学生素质的发展。

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方法生活化”的研究,使学生初步数学地思考周边事物,进而自主建构“源于生活――提炼为数学――应用于生活”的数学学习体系,进而形成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热爱数学的情感,克服困难的意志,尤其是奠定参与未来知识经济时代激烈竞争的高心理素质。

(三)、建立“数学教学生活化”的评价体系。

在“数学课堂教学方法生活化”的研究中,探索对学生数学素质全面评价的标准,注重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并侧重考查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建立数学教学过程中的科学评价体系。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源于生活,数学植根于生活,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应加强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从学生熟知、感兴趣的生活事例出发,以生活实践为依托,将生活经验数学化,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焕发出数学课堂的活力。数学学科作为工具学科,它的教学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数学知识必须“生活化”,所谓“生活化”,即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己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深刻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从而加强学习数学的目的性,增强数学学习的趣味。这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都是很有利的。教育家卢梭认为:教学应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地进行学习,反对让儿童被动地接受成人的说教或单纯地从书本上进行学习,他认为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儿童各种知识和灌输各种观念,而在于引导学生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事物环境中进行学习,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使他们获得有用的知识。

五、课题研究的对象。

临镇小学高年级。

(一)、文献研究法:对近几年来有关新课程方面的文献资料、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归纳比较,筛选出有效的经验,为本课题的研究所借鉴。

(二)、过程研讨法:针对实验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研讨、分析,加强对变量的研究,不断改进操作方法提高实验操作质量。

(三)、行动研究法。即行动者用科学的方法为解决自己实践中的问题而进行研究。其主要环节包括计划、行动、考察和反思。

(四)、实验研究法:通过对实验因素和无关因素的控制,探索小学数学课程资源开发的实施原则、方法和途径,应用课程资源进行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五)、调查研究法:通过调查、调研、测试、开座谈会等手段。理解课程资源的含义,了解课程资源的分布,发现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实验研究更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

七、研究的程序。

(一)、准备阶段,(12月到1月)主要工作:

1、选题,进行课题背景分析,确定实验班级,制定课题方案及实施计划。

2、学习讨论研究方案,明确研究思路。

3、查看搜索相关文献资料,把握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二)、实施阶段,(202月到年5月)。主要工作:

1、课题教师按实施计划进行实验。

2、理论学习,结合实际。

3、进行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学论文。

(三)、总结阶段(2015年6月)主要工作:

3、为完成课题实验,完成各项成果资料工作,做好课题研究的结题和成果论证工作。

(一)、课题研究报告。

(二)、课题研究论文。

数学研究实施方案(通用21篇)篇四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一中实验学校,四川成都610500)。

摘要:初三、高三学困生引起学校、社会、尤其是家长的关注,本文分析了数学学习困难学生自身的、教师的、家庭的原因,提出了一些消除学困生的相应的针对性的对策。

数学研究实施方案(通用21篇)篇五

英语教学中教师要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目的性明确、学习能力强、学习习惯好的学生,能在教师有效的教学过程中发挥最大的学习效能。但是在普通初级中学中存在一部分的英语学习困难学生,如何改善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状况是教师应引起重视的问题。因为二期课程改革明确指出教师必须正视学生外语学习基础和发展要求的差异,遵循外语学习的客观规律。英语教学要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既要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目标,又要尊重个体差异,以利于不同学生的英语能力都有相应的提高,保障学生形成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格素养。因此,了解学习困难的学生的学情,分析造成困难的原因并找出有效的对策将会有利于改善学困生的学习状况,提升他们的自信心,也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

关键词。

兴趣激励方法期待。

一、初中英语学习困难学生的原因分析。

由于笔者多年在普通初级中学从事初二、初三英语教学,接触到不少英语学习困难的学生,非常关注他们的学习状况。为了能全面分析造成学困生的原因并找到应对策略,摸索出帮助他们走出学习困境的方法,本人在9月对新接的初三(3)班29为同学进行了调查。之所以选择这个班级进行调查是因为这些学生要面临中考,主观上有改善学习状况的要求。调查方式有:1、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综合测试(共三次)。2、问卷调查。3、个别访谈。

第一次的测试的结果如下:

29100045785。

第二次的测试的结果如下:

29100036695。

第三次的测试的结果如下:

29100164874。

以上数据表明,第一、二次测试优秀率均为为0,良率分别为13.7%和10.3%,而合格率均只为55.2%%和51.7%,其中极差率均高达17.2%。第三次测试为两周之后,成绩略有上升,但合格率和极差率依然较低,分别为62.1%和13.8%。由此可见,此班存在大量的英语学习困难的学生。对三次的答卷情况分析后发现大量的学生存在语法障碍,如:词性不分,时态不明,语境不懂。阅读中对文本材料不加分析,随心所欲地做选择,体现了在英语学习方面的障碍。

为进一步了解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态度,本人对部分同学(主要是三次测试均为70分以下的同学)进行了问卷调查及谈话。内容主要涉及学习动机、兴趣、方法、行为习惯及家庭背景等。

学习困难学生问卷调查内容如下:

1.你学习英语的兴趣。

a.充满兴趣b.较感兴趣c.不感兴趣d.厌恶。

2.你对学好英语的信心。

a.充满信心b.较有信心c.有些信心d.没有信心。

3.你回家花在英语作业的时间为。

a.半个小时之内b.半个小时以上c.一个小时。

4.你的父母懂英语吗?

a.完全不懂b.略懂一些c.懂。

5.你的家庭中谁检查你的作业情况。

a.父亲b.母亲c.其他亲戚d.没有。

6.你在课堂上的发言情况。

a.能主动发言b.不怎么主动,取决于话题。

c.不主动,但希望被叫到d.不希望被叫到。

7.你在课堂不发言的原因。

a.怕出错b.怕老师批评c.怕同学嘲笑。

8.影响你英语学习效果的最主要因素。

a.个人兴趣b.家庭环境c.教师教学方法d.智力及其他。

9.教师对你们的学习要求。

a.要求太高b.要求较高c.要求合适d.要求不高。

10.教师的态度对你学习效果的影响。

a.影响很大b.影响一般c.没有影响。

11.你得到教师的表扬吗?

经常不常很少从不。

12.你希望得到教师的表扬吗?

很希望一般无所谓。

13.你最希望在英语学习上得到教师的帮助的方面是。

从问卷调查的情况来看,该班学生决大多数同学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对影响学习效果的原因也归结为个人兴趣的缺失。同时也可以看到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情感态度也对他们的学习兴趣有着较大的影响。

随后本人又对部分学生进行了访谈,主要对象为三次测试均不及格,但从问卷调查看希望能改善目前学习状况的学生。其中男生6名、女生4名。访谈主要围绕两个问题展开,结果如下:

1、你学不好英语或无法取得更大进步的原因的什么?

2、你对英语教师的建议是什么?

3、对英语学习的态度和打算。

学习困难学生归咎于基础差,单词难记忆,学习没有兴趣,更没有信心。几乎所有接受访谈的学生都希望老师能关心学生,课内外和他们多些平等的交流沟通,他们认为一个好老师应该是朋友式的,能与学生互相理解,不会老拿英语成绩来评定他们,并且能公平对待每个学生,成绩好的和坏的一视同仁。他们也希望教师在课堂上能多选择有意思的话题,多搞些有新意的活动来活跃气氛,使学生产生兴趣,从而喜欢英语,最终提高英语成绩,使学习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综合分析可以看到造成学生英语学习困难的情况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的原因。

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主要是两方面: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造成的学困生在普通学校中是极少数的。根据成功教育理论的观点分析,非智力因素是学困生大量存在和难以转化的主要原因。绝大多数的学困生是智力水平正常且没有感官障碍,但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年级学生,不能达到预期的学习目的。

1)心理方面因素。

众所周知,语言的学习离不开记忆与积累,只有持之以恒的情感态度才能使语言的学习卓有成效。而这一点恰恰是学习习惯不佳、缺乏耐心及恒心的学生难以做到的。这其中占的比例比较多的是男生,他们对于理解多于记忆的理科学习比较感兴趣,对于英语学习所必不可少的单词拼写、课文朗读乃至背诵从心理上就存在畏难情绪,这成为学好英语的极大的障碍。同时学习上的连续失败会导致自卑心理,降低学习积极性与兴趣,从而防碍学习能力的发挥。心理学家塞利格曼曾在以小狗来进行逃脱制约实验时,意外地发现一个“习得无助”的现象。也就是当个体认知自己的能力无法解决困难,对目前的环境变化无法控制,或是对未来发生的事情无法预测时,如果这种情况长期延续,个体将会丧失斗志,进而陷入绝望的心理困境而放弃努力。而大多数的学困生都有“习得无助”的心理现象。

2)行为方面的因素。

学习困难学生一般自律能力差,学习主动性缺乏,导致的结果是课堂内注意力容易涣散,预习、复习、作业等学习重要环节没有质量。同时懒于思考,得过且过。长此以往,知识出现了断层。

3)环境方面的因素。

在调查中发现,该班的学困生中大多数父母都有溺爱孩子,对孩子要求不高等现象。这其中,有的是因为父母工作繁忙,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业;更多的是父母所受的教育水平不高,家庭文化氛围缺失,管教孩子方法失当等。尤其是在网络时代,学生沉溺于网络游戏,无心学习,父母又无法有效地管理与引导,这也造成了学困生的存在。

2.教师的原因。

对学生来说要学好第二语言本身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学生每天生活在母语的海洋里,由于缺乏语言环境,学生只能在每周为数不多的英语课上接触到英语,因此,英语教师的个人素养在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的课堂设计、教学内容、语音、语调和个人魅力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很关键。

1)教学方式的因素。

教师的教学方法陈旧,不适应学生的需求。如二期课改中广泛被使用的牛津教材非常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空间,设计了许多有有趣又有效的活动,目的是让学生能充分获得语言输入的机会并同时创造性地使用语言。然而,如教师不注重给学生互动的机会,而是教师说话时间(teachertalktime)远远高于学生的时间(studenttalktime),教师占学习的主导地位,学生就会觉得英语学习是枯燥乏味的,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无法施展,从而导致了学生学习兴趣和效率的低下。

2)文化方面的因素。

章兼中先生在《外语教育学》中谈到,“语言是随社会民族的发展而发展的,语言是社会民族文化的载体。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依靠语言。外语教育也离不开文化教育。”东西方的文化不同,思维方式也差异很大,如果只重视传授英语语言知识而不把文化背景结合进语言的教学,不注意导入英语国家的文化内容,不结合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认知能力将英语国家的人文历史、风俗习惯、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等文化背景知识介绍给学生,学生是很难理解甚至于会产生误解,不利于提高学生对英语的理解能力和兴趣,从而加大了学习英语的难度也降低的学习的乐趣。。

3)教师的情感态度的因素。

学困生由于学习成绩不理想,在集体中是属于弱势群体。这样的群体在课堂内由于无法对老师的提问及作出正确的应答,往往会采用消极的态度,教师由于要急于完成教学进度会忽视这些学生的存在。同时学困生由于学习习惯差让老师感到头疼。这样课内课外都会在心理上对他们产生消极的暗示作用,使他们感到压抑进而厌学,甚至彻底放弃学习。

二、改善英语学习困难学生的方法的探究。

1.备课分层,为学困生创设可参与的课堂空间。

倡导外语积极学习的张兼中先生在《外语教育学》中指出:“外语积极学习的实质是:教学过程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树立学生是外语学习主人翁观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参与耳听、眼看、动脑、动手的学习活动,掌握自辨、自治、自理、自学能力。”这一教学理论要求教师能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遵循语言学习的心理特点,重个别及小组活动,重大多数学生,重个性发展,重语言的习得和运用的过程及能力的培养,并注重创造愉快、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因此教师的备课要注重个性化的设计。学困生由于长期对英语缺乏兴趣,很难跟上整体教学进度。教师要在备课环节上有预设,搭建让学困生能展示的平台。学困生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也会受到感染,尤其是这种教学能使每位学生都能参与进课堂教学,并通过小组活动中同学的帮助,得到运用语言的机会,使学困生感到自己不再是受冷落的个体,而是课堂的主人,这种意识能使他们变消极被动的态度为积极主动的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与热情。

2.为学困生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安排可操作的作业。

造成学困生的原因各不相同,有的是缺乏意志力,畏难情绪严重;有的基础薄弱,对学习缺乏信心等等。英语的学习需要耐心和持久力,而这正是意志力不佳的同学所缺失的,他们一遇到困难就退缩,或是懒惰思想使他们无法静下心来学习,长此以往,便造成“习得无助”现象。教师对这些学生要有耐心地督促和引导,在他们要放弃的时候及时给予鼓励,陪伴他们一起克服困难。受到教师积极的态度鼓舞,学困生也会用主动的态度对待学习。

基础薄弱的学生由于知识断层严重,难以跟上班级的整体水平,因此教师在安排作业时要注重分层,学困生的作业应是适合他们实际情况的、有针对性的、操作性强的。对他们的作业要做到面批,这样就能把存在的问题和难点逐一解决,夯实基础,有利于他们能尽快跟上整体的水平。

带领学困生共同做好预习工作也十分必要。教师领着他们先飞,和学困生一起预习第二天的教学内容,并在课堂上有意识地提问他们,这样可以使他们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同学们的刮目相看会使他们的自信心油然而生,从而更有兴趣配合教师。在辅导时教师实际上是教给他们学英语的正确方法,“教是为了不教”,多化的时间会使他们领悟方法,从而走上正轨,同时也培养了能力。如果让学困生不断地、成功地解决老师交付给他的小挫折,这些小小的成功经验将大大地帮助孩子日后面对困境时的坚强心态。

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提高学生学习英语效率起极大的推动作用。二期课改的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师要重视学习方法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存在于课外,更重要的是听课的效率。为使学困生能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除了要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实践性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之外,在进行语言知识的学习时要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记课堂笔记并记得完整的习惯。外语教学调查和经验充分说明,记课堂笔记的良好习惯是优秀生和成绩差的学生之间的差异和造成学习成功与失败的原因之一。

在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同时更要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低成就学生可能不知道如何努力,所以仅仅规劝其用功学习是不够的,还必须教授他们有效的学习方式。学困生由于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因而无法积累出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英语学习的方法和策略是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提高的。如本人在词汇的教学中注重单词词根、前缀、后缀的构词法的教学,对invisible一词进行教学时把表示有否定意义的前缀如in-,un-,im-,dis-,il-,ir-等一起教给学生,并通过举例加深印象。再如后缀-ly-er,-ist等的词性和意义。这些方法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学到单词记忆的技巧,可以扩大词汇量从而增强了他们对单词记忆的信心。根据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理论,遗忘是有规律的,即先快后慢。要使学生尤其是学习困难学生巩固所学词汇,复习就极为必要。本人在课堂warming-up的部分,经常用词汇竞赛的方法,尤其鼓励学困生的积极参与并及时表扬,这样,既复习了词汇又增加了乐趣。

4。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困生。

教师心目中要有学困生,但决不能把他们当成学困生去对待,特别是不能把他们当成是永久的学困生。要与他们平等、积极地交流,对他们要有所期待。教师如果抱有期待的态度,坚定地认为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能力能获得长足的发展,就必然会在与学生交往中表露出这种情绪。学生毕竟是十三、十四岁的孩子,教师一个宽容的微笑,一句体贴的话语,一个会意的眼神,都会产生良好的心理暗示和巨大的动力,从而使他们重拾信心。这种期待效应已为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的研究所确证,故又叫“罗森塔尔效应”。

5.融洽师生关系。

初中学生年龄特点是爱说,好动,自控能力差,兴趣转移快。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某种意义上讲,学英语就更需要兴趣。除了在教学方式等环节要注重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并保持它之外,建立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6.对学困生及时、科学地评价。

有许多孩子往往在学习过程中由于老师没有及时给予科学的评价,使他们没有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而失去了信心。评价可分为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是对学生学习的结果进行的评价,它可用来对学生的学习做出结论和判断,或用于证明和选拔。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的评价,旨在确认学生的潜力,改进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形成性评价不单纯从评价者的需要出发,而是注重从被评价者出发,重视学习的过程,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体验。对于学困生来说教师及时的形成性评价极为重要。在发现他们的点滴进步时,教师及时通过动作、神态、语言等方式给予激励、唤醒,这就是对学生最好的评价。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重视评价的及时性和发展性作为过程性评价的内容体现在课堂内外的各方面,评价结果的积累效应会体现在日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表现中。应该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追求的一种境界。

三、实践效果。

经过一年的实践,在该班中的英语学习困难的学生大都走出了困境,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上课情绪饱满、投入,作业质量提高,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信心的增强,与教师的关系融洽。在被调查班级中,中考的合格率为96.3%,优良率为56%。

结束语。

对学困生的分析与对策的研究在实践中获得了成功,这让本人感到它的合理性和推广性。因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有的放矢的进行教学,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有发展的空间是二期课改的重要理念。教师都希望学生在自己的有效教学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但本人同时也清醒地意识到学生也是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发展的,因此教学方法和策略决不能一成不变。本人将继续在教学第一线致力于对学困生进行有效教学方法的探究,努力提高每一位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同时要提一下的是在研究中本人也关注到一些影响学生学习因素如家庭环境、中小学的衔接等,这些因素可能要牵涉到更广泛的研究和探讨,同样也是值得教育工作者和教师们关注的。

参考文献。

1.章兼中《外语教育学》浙江教育出版社,

2.李伯黍燕国材《教育心理学》。

3.唐全腾《教师不可不知的心理学》。

4.上海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委员会办公室上海市中小学英语课程标准上海教育出版社,

数学研究实施方案(通用21篇)篇六

《研究性学习》活动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以“实践、创新、发展”为主线,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一个有血有肉的“社会人”。

“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把握观察自然、体验生活的过程,提出感兴趣的问题,组成研究小组,进入自主、开放的学习空间,去体验探究的乐趣,去探求那些令人好奇而又使人着迷的自然、社会、自我现象。

研究性学习总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1、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知识目标: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研究性学习的一些常识。

3、能力目标: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过程目标: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求证的方法。

在每个主题的探究活动中,同学们将通过逐步的调查、记录、交流等各种方式,会得宝贵的实践经验,并与同学、老师一起分享收获的快乐。我们可以从书中选择一两个主题开展探究活动,也可以在它们的启发下,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去研究。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想象。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

通过研究性学习,使同学么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到研究的乐趣。我们提倡:积极参与每一次的探究活动过程,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发现问题、勇于实践的好习惯,注重小组活动中伙伴间的互助,学会倾听小伙伴的建议,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快乐成长。

1、认真钻研教材和教法,更新教育观念,让学生由学会变成会学。

2、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独立思考、发表意见、相互交流。

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已经将近结束,回头来看一下自己所走过的教学之路,很有必要对教学过程作一个回顾和反思,理一理教学思路、教学策略,找一找存在的问题,为下学期的教学打好基础。

研究性学习与常规教学有着许多根本性差异:首先,常规教学是以大纲为依据,以教材内容为主要学习对象,教学活动均受大纲和教材的制约,其教学活动是以接受教材提供的知识为主要学习目的;注重知识及信息的积累,讲究知识体系和学习的系统性,其接触面相对较窄。而研究性学习则受研究对象的牵引,根据课题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汲取相关知识,注重知识的实用性(而不注重其系统性);注重学会如何获取知识,如何收集信息。其次,常规教学活动中学生相对被动,教学模式多为教师示范在前,讲解在先,学生模仿、识记随后,考试是学习直接的主要的压力或动力,教学活动的直接目的是通过考试或在考试中得到好成绩。而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学生的主动性相对较强,由于课题是学生自选的,面对研究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学生能够根据问题情景的相关信息,寻求解决问题的知识。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但不是孤立地、自我封闭地学习相反,它需要良好交流研讨的氛围,来扩大学生的信息量,提高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逻辑思辨能力等。它还需要一种良好的的竞争环境,来激发学生的进取意识,提高研究性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积极迎接挑战的一种心态。

因此,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时,还应注意做好组织工作,创造良好的氛围。可以以两张课桌为单位,每四人为一组,即便于课堂上组织讨论交流,又能确保分工合作的效率(人太多,个人的发言机会、工作量就减少,且易于出现滥竽现象;人太少,信息交流量太少,不能形成研讨氛围)此外,在指导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往往存在着许多无法预见的问题,如无法预料学生在汇报课题时会提出什么样的观点、什么样的信息材料;无法预料其他会对他们提出什么问题;更无法预知他们会作何答辩。这就要求指导老师除预先熟悉该组研究课题以外,能在课堂上对各种分至杳来的观点、信息、问题以及各种意想不到的情境做出尽可能恰当的调整和反应。这是指导研究性学习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它要求指导老师无论出现什么问题、什么情境,都能积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对各种信息、问题进行分析、比较、衡量;引导他们不断研究课题,并把每一组课题研究中个人行为衍化成全班学生均能普遍得益的收获。从这个角度看,衡量研究性学习的指导是否成功,一个重要标准在于,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是否时时都有了更深入的研究目标。

数学研究实施方案(通用21篇)篇七

(课题编号为:125ywx-2186)。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理论背景。

课后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巩固消化课堂教学知识的有效手段,是数学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作业既是反馈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程度,也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独立运用和亲自体验知识、技能的教育过程。鉴于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而随着素质教育问题的深入探讨和不断实践,作为教学重要环节的数学课后作业,也应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然而,数学课后作业由传统的题海战术,在目前初中数学课后作业的有效性差的问题显得相当突出。如学生课后作业较多,不能有效完成;因学生的差异对课后作业设计的要求不同等问题。因此,如何科学、合理、有效的布置课后作业,不仅要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重视,更应该倡导大家用分析与研究的态度去对待课后作业这一重要教学环节。鉴于此,我提出“初中数学课后作业有效性研究”作为研究课题,希望能找出更好的解决方法。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课后作业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把知识用于实际的初步实践,是教师了解学生和检查教学效果的一个窗口。课后作业抓好了,就能与课堂教学紧密配合,不断促进学生思维、智力、兴趣、意志等方面的健康发展,同时也为插补所学知识的缺漏,准备了第一手资料。教师在教学中掌握和运用课后作业的有效性策略,可以极大的提高课后作业的效果,把学生从题海战中解放出来,以此减轻他们的学习负担,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需求,达到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提高他们学习成绩的目的,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教师在教学中应认真研究课后作业的有效性。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一)数学教学离不开数学课后作业这一环节,它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学生通过作业掌握数学方法和学习技能,增强学习数学的体验性,而作业的主体式学生,而教师布置作业的角度往往有时站在自己的角度,为了批改好评,或站在优等生的角度,为了培养优等生,而忽略了后进生,为了每天按时交作业,被迫找抄作业而教师又很难了解到真实的学生学习情况,长期以往,班级两极分化现象严重,所以,教师布置课后作业的主体式学生,考虑学生,考虑学生的学习状况,要实施分层作业。

(二)提高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

(三)通过课题研究推动学科教研,在教学中研究,以科研促教学,提升学校教学水平。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针对现在教学中所发现的问题,希望能从教与学两个方面来探讨有效课后作业的途径,寻找根治重复低效的数学课后作业的方法。改变教师教学理念、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把数学课后作业和活动结合起来,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能力,学会在学习中与他人合作交流、学会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创新,让学生在数学课后作业活动中,形成获取数学知识的技能,促进数学素养的提高,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好素质基础。力争使课后作业有效、高效,为促进初中数学课后作业的有效性提供必要的依据和内容。因此,我准备从以下几方面研究:

(一)课后作业结构的设计研究。

(二)建立相应的作业评价方式。

四、课题研究的范围。

(一)研究对象的总体范围。

附属中学八年级(17)、(18)全体学生。

(二)研究内容的总体范围。

课后作业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把知识用于实际的初步实践,是教师了解学生和检查教学效果的一个窗口。课后作业抓好了,就能与课堂教学紧密配合,不断促进学生思维、智力、兴趣、意志等方面的健康发展,同时也为插补所学知识的缺漏,准备了第一手资料。教师在教学中掌握和运用课后作业的有效性策略,可以极大的提高课后作业的效果,把学生从题海战中解放出来,以此减轻他们的学习负担,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需求,达到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提高他们学习成绩的目的,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教师在教学中应认真研究课后作业的有效性。

五、课题研究的对象。

附属中学八年级(17)、(18)全体学生。

(一)文献资料法。

广泛收集、阅读、研究有关初中数学课后作业有效性"的教育教学文章和新课程的理论专著,并灵活地运用于课题研究之中,使研究建立在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背景上。

(二)教育观察法。

在教学实践中,通过观察记录、分析比较、课后作业设计的有效性及相应的课后作业评价方式是否有利于学生学习知识技能与数学素养的提高。

(三)调查研究法。

对我校学生目前的课后作业情况做调查,以问卷、访谈、听课等形式对实验班和对比班的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学习能力、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观察,()查找初中数学课后作业有效性存在的问题,了解学生的需求和需要准备第一手材料,为课题研究提供充足的事实依据。

(四)案例分析法。

以听课、检查、交往等形式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学习能力、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观察,进而分析研究实验操作的得失。

第一阶段(.11―2014.12)课题确定与申报阶段。本阶段的主要目标为完成课题的申报工作,主要任务是确立研究课题并形成申报材料,完成课题研究申报工作。

第二阶段(2014.12―.5)为全面开展课题研究阶段。本阶段的任务为对课题展开研究、收集资料、信息,寻求课后作业有效性存在的问题,设计调查问卷,进行相关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结合教学实践观察记录,确定初中数学课后作业有效性研究的方案。本阶段的主要工作实施课题研究,以具体实践的形式推动本阶段的研究,总结提炼研究成果,并进行初步验证,进一步完善研究成果。

第三阶段(2015.5―2015.6)为课题研究结题阶段。本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完成课题结题工作。本阶段的主要工作是整理课题研究材料,形成课题研究报告,撰写研究成果论文。

八、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一)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三)课题研究阶段性工作。

(四)课题研究资料汇编(调查问卷、案例汇编及过程性资料等)。

(五)围绕课题形成的论文。

(六)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九、课题研究组成员。

课题负责人及研究组成员:刘巧宁。

十、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

(一)学校高度重视。

我校高度重视教研活动,特别注重教师的微型课题研究,尽全力给予课题研究者指导和帮助。

(二)学校资源丰富。

我校图书馆、备课室、网络教室储存大量关于教育教学研究方面的资料,能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优质的资源。

(三)课题负责人理论和实践功底扎实。

本人自2007年毕业以来,一直在宝塔区从事数学教学工作,对工作认真负责,深入教学一线,刻苦钻研,得到师生的一致好评。

数学研究实施方案(通用21篇)篇八

一、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一)、课题背景1:我们学校地处天河区最北面,在白云区、萝岗区交界处,是一所典型城乡结合部学校,每次学生数学的测验及考试成绩都不理想,而且很大部分的题目失分都是在计算部分,如何提高“数与代数”这一部分学困生的学习成绩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本课题立足于学生在一至六年级“数与代数”的错题的诊断和解决,以帮助学生在“数与代数”这方面摆脱困境,从而提高成绩,提高学生困生学习的兴趣,因而极具实用性。

(二)、课题的意义1:通过提取一至六年级学困生“数与代数”这方面的作业,练习、测验或考试中出现的错误,从学生学习习惯,学习心理,认知结构等方面进行诊断及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并在此基础上对这方面的学困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从而及时清除其学习上台阶障碍,使其后续的学习得以顺利的开展。

课题的意义2:一直以来数学教学的成绩困绕着我们数学教师的心,我们行政及教师也从不同角度分别找出了各种各样的原因,但都未能很好提高数学成绩,因此此课题很好地从学生计算题方面进行研究,从最简单的式题做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信心,促进学生成绩的真正提高具有现实意义。

课题的意义3:也许我校地处偏僻,一直以来没有得到上级部门足够的重视,单靠学校自身的力量教师很难开展理论研究,如何结合实践开展理论的研究,提高教师的素质也是们的共同愿望。近一两年来很荣幸得到教研室的帮助,在第二次课题的申报中得到审批,希望在教研室教研员及专家的帮助下,我们的老师在这次的课题研究中整体素质有所提升。

二、研究的依据及内容。

(一)研究依据:

1、课题提出的现实依据。

由于居民文化素质以及家长对子女教育辅导能力的差距,形成我校生源素质及学生学习状况有极大的差异,学校如何在教育教学质量上提高、谋出路是我们农村学校要走的一条必经之路,现在学生连基本的计算能力都提高不了,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连老师也失去了教的兴趣,产生了非常严重的后果,从而产生了大量“数与代数”这方面知识的学困生,严重影响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2、课题提出的理论依据。

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培养人的质量规格,保证教学大纲要求的实现。

素质教育对教育提出新的要求,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而面向全体学生体现了我国普遍实施义务教育的精神,不容许放弃对“学困生”的教育、帮助,而教师要对“学困生”进行总结并寻找解决的办法,从而让“学困生”得到发展。

全纳教育主张人人都有平等的受教育权,不仅要有平等的入学机会,而且学校要能做到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满足他们的不同需求。而“数与代数”错题收集、分析及解决对策的研究成果会对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相信有用。

(二)、研究的内容。

通过“数与代数”学困生自行分析到教师综合分析的过程,从心理因素、环境因素,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方面研究,同时可以初步研究对象个案进行分类。

通过“数与代数”学困生尝试自行解决到教师帮助解决的过程,引导学困生重建知识体系,提高解题能力。

通过对小学“数与代数”错题的收集、整理与分析,建立、完善的小学一至六年级的错题资源,包括学困生的多次自行分析和尝试解决、教师的综合分析和帮助解决的详细过程,使之成为小学教师及学生的重要教学和学习资源。

重点解决的科学问题。

1、小学“数与代数”学困生的心理问题。

2、小学“数与代数”学困生的思维问题。

三、研究的方法。

1、个案研究法:通过多个代表性个案的不断探讨、总结,形成一定的理论。

2、分类、比较研究法:每个阶段,各个个案数据进行收集,将错题错因和解决策略按不同的标准分类、比较,形成档案式资料。

3、调查研究法: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课题研究工作开展的效果。

4、评价研究法:每个阶段、每个个案通过针对性测验成绩,对前阶段的研究工作进行评价,不断改进。

人员组成:

课题负责人。

李宗日渔沙坦小学小学数学高级教师担任学校副校长行政职务。

课题组成员。

赵艳玲渔沙坦小学小学数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天河教研室数学中心组成员。

梁玉群渔沙坦小学小学数学高级教师大专学历。

李煌渔沙坦小学小学。

数学研究实施方案(通用21篇)篇九

新课标实施以来,小学数学教材较之老教材有了很大的变化,生活化,情境化的问题经常出现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灵活、开放的习题也让学生们的思维更加活跃。与之同时,教师的教材观,教学观,学生观也发生了改变,新的教学理念不断深入课堂的每一环节,课堂教学的面貌焕然一新。然而,学生学习成绩的两级分化现象却日趋严重,尤其今年接任六年级数学教学工作以来,发现高段数学的两级分化现象更加严重。这实在令人费解,迫人深究。

在数学课堂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的学生人数不多,甚至有些学困生连基础知识都没有掌握,这已经是我班数学教学中的普遍问题。学习能力强,思维活跃的学生在学习中越来越得心应手,逐渐成为向上分化的一级;学习能力差,在课堂上始终“默默无闻”,充当“听众”的另一小部分学生,本就薄弱的知识基础无法加强,能力得不到提升,久而久之对学习失去信心,逐渐成为向下分化的一级。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这种两级分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在测试中,高段数学的不及格率大大高于中低段,这种现象严重阻碍了我的教学进度与教学质量。

与此同时,我班学生的家庭状况也对两级分化现象产生了影响。我校处于城乡结合部,班上学生大多数家庭经济状况不好,家长自身素质不高,家长的大部分精力放在了改善家庭经济上,对孩子缺乏基本责任感,不能给于孩子最起码的家庭学习氛围。还有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放任自流,不闻不问,认为学习都是老师的事,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学生早早地就失去了学习的目标和兴趣,成为老师,学生眼中的“差生”.

二、理论依据。

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观,认为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积极参与教育教学过程。

三、实用价值。

开展“小学数学两级分化成因与对策研究”势在必行,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希望通过这样的研究能找到一种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缩小两级分化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四、研究内容:

1、了解我班学生数学“两级分化”的现状分布,对后进生进行学习情况分析,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家庭背景,成绩基础,作业情况、心理因素等几个方面入手,在后进生中进行问卷调查,自我反思等活动,了解后进生在学习中的困难所在。同时对先进生进行学习情况的了解,总结好的学习经验供后进生借鉴和习。

2、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从分析学生的基础知识入手,()尊重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设计一些生活情境,让所有的学生参与到我所设计的趣味教学活动中来,让他们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3、实施分层教学,不同的学生区别对待,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最大的收益。

4、提高小组合作,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作用,让每一位学生都意识到自己在活动中的重要性,让后进生也学有所获。

5、建立“一帮一”互助学习组合,让先进生根据老师提供的方向去给后进生补习,直至掌握为止,这样既锻炼了先进生,又帮助了后进生,以优带差,以差促优,使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都能有所提升。

6、尊重每一个学生,坚持多元评价,不一味的用成绩去评价每一个学生,要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进行分类评价,给后进生创造成功的机会。

五、研究方法:

1、调查分析法:在本班采取问卷调查方法调查学生喜爱的课堂教学形式,课堂教学效果反馈。

2、经验总结法:对每一阶段,每一过程的实施情况都做好记载,写出相应的总结材料,以点带面。

3、行动研究法:教师通过学前调查分析,教学方法,课堂练习,作业分层设计等途径进行课题研究。

4、个案研究法:选定1到2个学生为对象进行深入研究、观察,通过对这个学生的深入分析,找到后进生的学习状况、思想状况进行类比分析,最后找到影响后进生的心理因素,环境因素,性格因素等。

六、研究过程。

前期准备阶段:1月------3月。

收集问题现象,根据本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情分析进行课题论证和课题的研究设计,调查后进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调查先进生优秀的学习方法和经验。查阅相关资料,选择研究方法,建立后进生档案。

实施阶段:203月------5月。

根据调查结果,找出学生两级分化的成因和导致部分学生成绩下滑的原因,确定如何攻克学习中出现的一些障碍,设计实验方案,进行相关问卷调查和个案分析,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反思,寻求对策、方案,有重点的进行研究,通过实践不断调整、修改方案,积累经验。

结题阶段:年6月。

对实验结果进行全面分析和总结,撰写研究论文和结题报告。

数学研究实施方案(通用21篇)篇十

一、课题的提出:

在实施新教材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广大教师的观念、态度、施教水平以及教育教学资料等因素的影响,教学过程中还是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同时,由于我校地处农村,生源素质低,学生的家教水平、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参差不齐,导致课堂教学不能促进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三维目标得不到落实,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不到培养。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新课程理念与教师传统教学方式的矛盾,影响了课程改革的推进。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初步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习动机不明确,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也比较馈乏。

2.课堂教学的形式僵化、教条,导致学生缺乏创新意识。

3.教学过程缺乏学生的探究过程和探究的实效性。

4.大班化的教学让教师无法顾及各个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

5.农村学校学生家长对教育重视不够,学生学习习惯不够科学有效。

针对上述存在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目标:

研究学生的性格特征以及隐藏在性格特征背后的学习风格,结合学生的学习习惯,找出与之相对应的教学策略,实施分层次教学,实现个别化教学,从而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提高教学效益,促进教学有效性。具体目标分为:

1、针对不同学生学习风格制订相应的学习方法。

2、针对不同学生学习风格调整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让不同风格的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感受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喜悦,实现三维目标。

4、结合不同学生学习风格培养的学习习惯。

5、让不同风格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实行多元评价方式。

三、研究内容:

1、农村学校学生学习风格的类型。

2、学生学习风格形成的各种原因。

3、不同类型学生学习风格的特征。

4、不同类型学习风格的学生学习习惯的特征。

7、结合学生学习风格所采取的评价方式的研究。

四、研究意义:

1、组织、实施学生学习风格测评与教学对策的实践研究,有利于提高教师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2、培养一批观念新、素质高、应变能力强的教学骨干教师。

五、研究对象:

1、研究对象:xx级初一年(1)、(2)学生。

2、研究科目:数学、生物。

六、组织机构:

组长:杨xx。

副组长:吴xx。

成员:张xx、黄xx、黄xx、李xx、吴xx。

七、理论依据:

1.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认为,人在各个方面都具有一定的潜力,只要给以适当的外部条件,就能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使潜能和个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这一理论认为人在各个方面只有得到充分而自由的发展,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一理论揭示了学生在探索性、自主性、研究性学习中具有一定的潜力。

2.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是与科学主义相对立的现代哲学思潮。到19世纪,实证主义诞生、科学主义取得了理论形态。几乎与之同时,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也诞生了。人本主义讲人,讲的是个体的人,理性和感性相统一的人。人本主义理论十分注意人的个性、重视理性和感性的统一,注重人的个性发展,它与新课改“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思想相统一。

3.建构主义理论:其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的皮亚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四大要素。这一阐述为本课题的组织、实施学生学习风格测评与教学对策的实践研究提供了实质性理论支撑。

八、实施步骤: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数学研究实施方案(通用21篇)篇十一

为了推进“低重心,大面积,专题式”的贴近教育教学实际的群众性草根式教育教学研究,使教育科研有效地发挥改进教育教学、解决教育教学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的作用,同时帮助教师积累专业生活经验、丰富和提升教师的实践智慧、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从而使教育科研真正能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经研究决定,我校开展旨在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教师小课题研究。

与大课题研究相对而言,小课题研究属于校本研究范畴,是一种重要而可行的校本教研方式。小课题研究更强调教师的自觉行动,是教师的自我研究,是以教师自身教育教学过程中迫切解决的问题为研究对象,以问题解决、经验总结为研究目标,吸纳和利用各种有利于解决问题的经验、知识、方法,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同时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课题研究。小课题研究不仅仅是立足校本、贴近教师、植根课堂的有效科研方式,也是实现教育科研大众化、平民化、草根化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小课题研究的核心价值在于改进教育教学和参与研究。

选题本着“小、活、实、短、平、快”的原则进行,一线教师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出发,选取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实际问题,小,即研究的范围、问题规模小,内容具体,但问题必须具有普遍意义,能由点及面,实现推而广之,可以围绕问题持续深入滚动研究;活,即没有固定的研究模式,没有强制的操作流程,流程简化,人人都可以研究,时时都可以开展,处处都可以进行;实,即问题是本学科、本校、本班、教育教学实际问题,在教中研,研中教,研究成果体现在教育教学的改进和有效上,凸显实效性;短,即周期短;平,即符合教师的实际研究水平,快,即见效快。选题范围主要是研究班级教育管理和学科教育教学,学科教育教学主要是研究教什么和如何教的问题。

视研究内容而定,可长可短,时间短则两至三周,长则三至五个月,一般不超过一年。

一般拟采取行动研究、叙事研究、教育观察(课堂观察)、调查研究、课例研究、个案研究、经验总结等方法,。

一般为1—3人,不超过3人,可以是个人课题,也可以是小组课题。

小课题研究一般可以采取“深入问题场景(课堂)———发现问题和困惑(提出小课题)——分析、诊断问题——设计解决方法(研讨对策)——合作实施或个体实践——总结提升”的操作程序。

1.学校沙龙会于每学期期初由教科室组织教师开展以“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与困惑”为主题的科研沙龙活动,指导教师选择一个感兴趣的、有价值的小课题,用叙事的方式记录下来,填写《小课题研究方案》,选题要符合重要性和迫切性、可能性和可行性、实效性和推广性等标准。

2.教师收集有关这个问题的相关材料及他人的实践经验进行学习,思考和规划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解决该问题的措施和行动,筹策并制定出行动的计划。

3.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开展研究实践,及时记录和收集研究过程的原始真实材料(包括视频材料),写教育教学笔记。一个阶段后,教师进行行动反思,调整行动计划。小课题研究的核心是行动,行动是研究方案付诸于实践的过程,是一个寻找问题解决、改进教育教学实践的过程,研究过程要充实、切实,淡化形式,注重实效。尽可能把小课题研究中的教育行为作为一个过程表述,即不是静止描述教育行为,而要说清楚事情的演变过程,总结从发现问题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说明教师及学生行为变化的曲折过程,并尽可能用较为全面的事实表述实际效果。

4.教师进一步开展研究实践(“二度研究”),并收集整理研究过程的材料,准备参加学校或区级的鉴定和评审活动,沙龙会要定期督促、检查研究工作,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指导,定期召开小课题研讨会,开展小课题阶段成果交流、研究课展示活动,促进各课题组研究水平的整体提高。

5.学校沙龙会要及时帮助教师及时总结小课题研究的经验教训,开展校内、校际或区级的教师小课题研究成果的鉴定和评审、成果推广活动,校内、校际活动由学校沙龙会安排。研究工作结束后,课题负责人要及时向学校或区教科室申请结题。结题时主持人须提交研究报告(结题报告或叙事报告)、《研究工作报告表》、《研究成果申报表》各一份(包括附件:结题研究课教案或主题教育方案)。

6.学校采取丰富多样的成果推广形式,搭建展示小课题研究成果的平台,如开展课堂研讨、科研沙龙、小课题成果交流会、小课题论文评比等活动;汇编《小课题研究课题通讯》、《小课题结题报告集》、《教师小课题感言集》、《教师小课题论文集》、《教师反思、评课集》等文本资料。

鼓励教师使用自己的语言阐述研究成果。小课题研究倡导多样有效的成果表达方式,一般可以采用行为(教学)和文字方式,文字除研究报告外,可以采用教育教学的叙事、论文、日志、案例描写、课例报告、经验总结、调查报告、个案报告等方式,经典或优秀的活动方案、教案、教学设计、教学课件、课程资源、学生作品等也可作为成果表达形式。

1.学校层面的小课题管理由学校教科室组织实施,区级小课题的申报和管理由学校教科室对上报课题进行指导,并择优(小、实、新)上报区教科室。

2.区级小课题申报时间和区级科研课题申报时间一致,研究方案字数在1000字左右,研究报告字数在20xx左右,课题研究方案、课题研究工作报告(进度)表、课题研究成果登记表、课题研究报告表样式见附件。

3.建立小课题管理制度。

小课题研究工作的管理与实施,学校教科室须依据制度来规范执行,让制度在具体推进小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发挥作用,保证小课题研究活动的实效性。探索制定《小课题管理办法》、《小课题结题鉴定评审制度》等制度,从把握到实施,从面上展开到点上突破,有效地实现科学、规范的管理,把小课题研究与对学校的考核、督评及对教师的考评挂起钩来,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以此保证小课题研究健康、有序、有效开展。

数学研究实施方案(通用21篇)篇十二

为深入开展“教师专业素质提高年”活动,推进“尝试教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促进全校教师高效教学研究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升学校教育科研整体水平,经学校研究决定,在全校教师中开展“带题授课”活动,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本着“科研服务教育教学,科研引领教育教学”的工作思路,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围绕“尝试教学”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促进教师队伍内涵素质提升,带动全校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努力探索课堂教学新途径,实现专业素质和教学质量双提高。

引导广大教师自觉接受并实践“问题即课题”理念,从日常教学工作中最需要解决的困惑入手,抓住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某一问题展开深入的研究,寻找原因,制定措施,并在研究课上进行验证、总结、反思,从而解决困惑,回归到常态教学中,享受教学的快乐。

1.员部署阶段。

(1)召开动员大会。讲清活动的目的意义,动员老师主动报名参加“带题授课”实验探究活动,参与到小课题研究中来(原则上35周岁以下教师必须全员参加,35--45岁教师自愿参加,45岁以上教师担任指导教师)。

(2)召开教研组长会。论证教师“带题授课”课题,确定“带题授课”小课题实验研究人选,对此项工作进行指导。

(3)召开课题培训会。针对“带题授课”方略、研究方向、研究策略等进行专题培训,做好开题、立项工作。

2.实验研究阶段。

(1)组织教师针对立项课题展开深入研究,并在常态教学中进行验证、总结、反思,解决困惑,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2)定期开展阶段性成果示范、汇报、推介活动。

3.全校性“带题授课”展示汇报,总结,推广阶段。

在全校选树10名“带题授课”样板教师,举行特色鲜明的展示汇报活动,以典型为引领,通过总结提升、经验介绍、示范展示等形式,带动全校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力争做到人人都有课题,个个都要“带题授课”。

1.教师要注重观察、思考,及时将课堂教学中生成的难点问题作为课题进行研究,通过实验探索,同伴交流互助,在实践中解决问题。

2.教师个人要在学校批准实施小课题研究后,制定详细的研究计划并在常态教学中进行“带题研究”。

3.“带题授课”教师要注意原始资料的收集与整理,研究过程中要随时注意记录、反思和总结。在研究探索中积累经验,反思不足,不断改进。

4.学校将定期组织“带题授课”典型课例展示和经验交流活动,表彰和奖励在活动中表现突出的个人或集体。参加“带题授课”的教师将在学校职称评审、评优及骨干教师评选中予以优先考虑。

5.学校科研科承担本次活动的指导和推进任务,并做好协调交流和培训工作,学校将定期聘请校内外专家进行相关指导。

为加强对此项活动的指导和管理,特成立学校“带题授课”活动领导小组。

数学研究实施方案(通用21篇)篇十三

研究在学生与教师形成的学习共同体中,建立起自主建构、自我探索、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督的学习策略,通过 “生生互助”“师生互助”的学习形式,实现共同发展的高效、快乐的课堂。

在全面推进教育改革的基础上,我们学校将以语文学科的研究为带动,以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可持续发展为前提,落实新课程提出的目标,促进学生自主健康的发展,调整教学关系,构建学生自主互助学习型的课堂。

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学校已经取得了许多成绩,为了进一步深化这一课题的研究,推广研究的结果,延伸课题的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三、确定实验年级和人员

4-6年级全部参与研究,1-3年级逐步渗透

本着有一定研究基础、责任心强、有创造力等原则,在各年级、各学科重点确定以下研究人员:

语文:李文真、赵玲芳、赵滢、吴敏琼、郑蓉、林水珍

四、研究的目标

1、研究个体教学特色,形成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

2、建构有效教学策略,形成教学建议和常规

3、建立课堂评价标准,引导和促进课堂教学改革

4、构建先进课堂文化,促进师生和谐健康发展

本项研究在我们学校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氛围。多数教师能够正确把握构建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的理论基础。结合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下面的近期目标:

1、让每一位教师在教学中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探索活动的最大热情;

2、多数教师在教学中奠定合作学习的基础,形成学生互助学习的习惯和氛围;

3、部分教师形成自己个性的自主互助教学模式,并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有一定的研究方向。

五、研究的基本内容

(一)语文学科课型推广与研究

1、推广单元授课教学模式。“单元授课模式”的研究分为三个层次:

(3)“反思研究”,对于一节课的反思,由过去对教师的语言和行为作重点反思,改为对学生参与程度、学生学习效果等方面的研究。

2、立体式阅读教学模式的研究。多数教师能够接受在课堂上拓展学生的阅读量,做到“以读促教”。以前因为缺少读书资料,“主题学习丛书”“语文拓展阅读”等材料已经解决了研究的困难。

3、当堂矫正反馈。学生的提高需要自己的内省和反思,更需要教师的纠正和反馈,教师应该通过检测,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状况,将正确的信息及时地反馈给学生,帮助学生更好地纠正学习行为。

4、小组划分。为形成有效的合作小组,在编排小组的时候,一般本着优生、学困生互相搭配的原则,将学生分成四人小组,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也可采取两人合作的有效做法。

教师在充分利用合作小组的同时,形成自己的教学模式,学生形成比较和谐的合作习惯,以便于学生能够有效地进行自主、互助学习。

六、研究的步骤

1、20xx年9月份—12月份为探索实施阶段。

每位教师在学习、讨论、探究的基础上,明确研究的内容,把握研究的方向,探索自己自主、互助、高效、学习型课堂教学的特点,并逐步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学校实验领导小组推门听课检查实验落实情况。

2、从20xx年1月份—6月份开始,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学科特色使用阶段。

每位教师都能自如地根据本学科的特色进行授课,并且取得很好的效益,形成自己的教学个性。

3、20xx年9月—12月份,加强集体备课活动,集思广益。

在自主互助学习型的课堂教学中,进一步体现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精神,属于学生的自由空间加大,本阶段就针对在课堂操作中生发的影响教学效率的问题进行进行集体研究,探索各种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本阶段中,学校将组织研究课、公开课、示范课等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展评活动,并且将从中选出部分优秀教师通过研讨会、交流会等形式交流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困难和疑惑,及时释疑答惑,推进课堂教学学科特色模式的顺利行。

4、20xx年1月—5月份,研究展示阶段。

学期结束前,教师们根据自己的'实践研究,要拿出具有自己特色的个性教案,形成自己个性的教学模式。可以组织侧重学案设计的评选活动。

5、20xx年6月,研究推广阶段。

在总结本学期的研究结果后,我们将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下学期的大范围推广研究方案。

七、研究的方法

1、调查法。本学期领导听课的重点放在学生的综合素养上,充分了解教师是否真正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如是否给学生一点时间,让他自己去安排;

是否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自己去探究;

是否给学生一个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

是否给学生一个悬念,让他自己去质疑;

是否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

是否给学生一个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

是否给学生一个机遇,让他自己去抓住;

是否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自己去发展。

通过听课调查了解教师的具体研究情况。

通过对学生的咨询了解调查教师的实际研究情况。

2、问卷法。教导处将进行学生问卷调查,了解教师实际的研究情况,及时发现研究中的问题。

3、交流法。通过教研组以及学校组织的集体研究交流,考察教师研究的具体程度。

4、测评法。充分利用一些活动,采用一些简便、易于操作的现场测评方式,对课堂教学效率进行实际的考评。

八、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小学语文 “自主、合作、学习型课堂教学研究”课题实施方案,最终要通过真实的课堂,展示研究的结果。

我们将保存学校组织的各种围绕课堂开展的具体活动材料,如:教学案例;课堂实录等。

所属学科:语文

研究方法: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口语交际的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但老师们往往轻视这一环节。

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由于受民族方言影响,不能在交际情景中用普通话准确的表达。民族地区学生由于视野的局限,在交际情景中无话可说,缺乏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和兴趣。

因此,我希望利用课标要求和“教学排序”等理论,研究出适用性,操作性强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的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二,课题界定

“民族地区”,主要指少数民族聚居区。“口语交际教学策略”是指在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中的序列计划。师生间连续的有实在内容的交流技巧及对数学活动的调节,控制过程。

本课题以对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部分学校三四年级口语交际教学活动的调查为基础,针对其现状展开研究。

三,课题支持性理论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

2,孟轲指出:“盈科而后进。”

3,美国查尔斯m拉格鲁斯的“教学排序”论。

四,研究内容

1,调查民族地区小学中段口语交际教学的现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展开分析,指导研究。

2,在教学活动中探究科学的序列计划与交流技巧。研究对教学活动的调节,控制。

五,研究过程

1,调查阶段(20xx年6--8月)。调查恩施州部分学校三四年级口语交际教学活动的现状,完成课题方案的设计,向恩施州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申报课题,请求立项。

2,思辨阶段(20xx年9月)。深入学习孟轲及拉格鲁斯的教育理论,与实际联系,展开分析,指导研究。

3,实施阶段(20xx年xx月--20xx年5月),在理论指导下展开学习实践,实施研究。并请专家指导,以手记等形式展开中期研究成果。

4,总结阶段(20xx年6月至8月),总结,反思,撰写结题报告,上交研究成果。

六,预期成果

1,调查报告一份

2,研究随笔,案例,教学反思,小论文若干篇

3,结题报告一份

4,反思随笔若干篇。

20xx年xx月

数学研究实施方案(通用21篇)篇十四

一、指导方针:

围绕“解放思想科学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求真、务实”的基本原则,以进一步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质量为主要目标的工作思路,为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自主全面发展,我们将依托教育教学科研,调动教师参与校本课题的积极性,改进教学方法,转变教育观念,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保证学校的可持续、内涵式的发展,特制定南外学校校本课题研究方案。

二、校本课题特征要求。

南外校本课题的研究不同于普通的课题研究,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校本性,以南外的教学实际为研究对象,以解决南外教育教学问题为出发点,进一步提高南外教育质量。

2、针对性,所研究的问题要有针对性,课题研究的问题都应该针对南外、教研组或教师个人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展开。

3、实践性,南外校本课题源于南外教育实际,针对南外教育教学实践过程出现问题进行切实有效的研究,且对南外的教育教学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4、有效性,南外校本课题必须能解决南外教育教学中出现的实际问题,而不是纯理论的研究,要避免形式主义与说教,它是以“问题”为中心,着眼于“问题解决”。

5、多样性,包括研究内容、研究的对象、研究的形式都是不拘一格的。

6、创新性,鼓励教师和教研组在做好常规工作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形成教师个性风格,建设有特色的教研组。

三、校本课题的申报和立项:

1、课题的申报与立项工作每年进行一次,年初可以个人形式或备课组、教研组等团队形式,确定课题负责人和参与人员,根据南外和自身实际,确定校本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填写一式两份《南外学校校本课题申报表》,上报学校教科室,经学校课题领导小组审定后正式立项实施。

2、课题研究的时间,以一年为限。

3、课题研究过程要根据课题申报计划进行研究,最后要形成结题报告。研究成果形式不拘论文、案例、研究报告、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结题报告等均可。学校对成果要组织人力评选,优秀成果将结集成册。

1、加强对课程标准、教材功能、教学行为、教学过程、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研究。

2、加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尤其是教师对课堂教学成功经验、失败教训的总结分析、教学反思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智慧型教师的特征和形成等问题。

3、加强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研究,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研究。

4、加强教师课堂教学的研究:教学内容生活化、学生学习主动化、师生互动有效化、学科教学整合化、教学过程动态化、教学资源最优化、教学内容结构化、教学策略综合化、教学对象个别化、教学评价多样化的研究。

5、加强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研究。如教育观念、师生角色、教学方式、教学模式、学习态度的转变;关注教学目标落实、面向全体注重过程、注重激励评价措施、教师教学情感方法手段和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的研究。

6、加强以课堂教学为突破构建新的教学模式。以校本教研为突破建立学习型学校、以研究性学习为突破建立新的学习方式、以学生评价为突破建立新的评价体系等问题的研究。

7、加强提高教学质量的研究。

8、加强学校教学管理的研究。

9、加强南外办学模式的研究,加强不同国家教学模式的研究。

10、加强国际化背景下南外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研究。

五、校本课题申报的内容:

教育国际化、新课程实施给南外的教育带来的新变化和新问题,积极进行课题研究,这些新变化和新问题也就是我们南外校本课题的主要内容:

南外从下几个方面拟定课题研究方向,也可以结合教学实际自拟课题。

(一)教学与管理:

1、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2、学生管理新模式的探究;

3、考试方法的改革与创新研究;

4、学生作业形式、布置与批改的实践与研究;

6、各种不同课型的实践与研究;(如:复习课模式的实践与研究、练习课模式的实践与研究、讲评课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7、班级管理的实践与研究;

8、年级教学管理的实践与研究;

9、对扩招生的管理与研究;

10、对某一学科的某一方面的教学研究;

11、对南外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的研究存在的。

(二)课程开发与管理。

12、南外校本课程的开发;

13、南外校本课程资源的利用;

14、南外校本课程的设置与管理。

(三)教研与管理:

15、校本教研制度改革与创新;

16、校本教研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17、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有效整合;

18、以新课标为指导探索课程资源开发和教材整合。

(四)德育:

19、德育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20、国际化、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学生德育工作研究;

21、当代班主任工作的新要求和实效性;

22、学校思想工作与家庭教育的合作方式研究;

23、信息化条件下学生思想工作的研究;

24、综合实践活动实施与评价。

(五)评价:

25、学生发展性综合评价方式的研究;

26、学生成长记录评价的操作与管理方法;

27、教师发展性评价标准与模式的研究;

28、评价方式的研究。

1、问题发现法:通过对教师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及座谈,寻找教育教学问题。

2、行动研究法:运用行动研究方法,改进和总结教师在实施过程中的途径和方法,从而使研究专题不断深入。

3、个案研究法:通过对教师各方面发展的研究和跟踪监控,提取个别案例,以个别指导一般。

4、经验总结法:重视资料的积累,根据研究内容及进程,写出阶段总结。

七、课题的检查和验收。

1、课题领导小组会同教科室等相关处室采取不同形式检查课题实施情况,对进展不好或不落实的课题,提出整改措施要求,整改后仍不合格的,撤销该课题立项。

2、收集学生反馈意见。

3、查阅各项材料。

4、课题研究结束,课题组向教科室提交结题报告或研究论文,学校课题领导小组进行审定验收,并颁发结题证书。

八、奖励方案:

根据《南外学校教育科研奖励方案》,对承担课题教职工学校将给予一定资金资助和相应奖励。

1、提供一定的研究经费,如资料费、材料费、考察费等。

2、提供一定的资金资助,如:出版费。

3、给予一定的资金上奖励。

九、课题领导小组。

成立南外学校课题领导小组,同时制定各种制度与职责,分工明确、协调工作,促使校本教研工作有章可循,有序进行。

南外学校课题领导小组成员由南外学术委会员成员组成,课题领导小组下设联络处,联系人:汤巧根。

校本课题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对校本课题工作进行有效的组织和领导。同时负责校级课题的审核和评估鉴定,加强对课题研究的监督、检查和指导。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数学研究实施方案(通用21篇)篇十五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校许多学生家长进城打工,很多孩子成了"留守学生",家庭教育、辅导成为空白,加上学生基本上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缺乏动手、动脑的机会,出现了一部分学生跟不上正常的教学进度,从而态度消极,兴趣淡薄,缺乏信心,他上课无精打采,厌倦作业,害怕考试,更缺乏独立思考和钻研的精神和能力。本课题以四年级几名学困生为实验样本,运用观察、调查、统计、实践等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分析具体原因,因材施教,恢复学生的自信,激发学生的潜力,有力地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为在教学改革的新形式下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进行有益的探讨。

2、从本校学生数学学习发展来看。

从五年级期末的考试成绩中看出,学生的整体素质,特别是数学素质有所下降。出现了较多的低分,一些学生对学习数学失去了信心。学习数学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它需要不断的积累、沉淀。出现低分不是"一日之寒",是对数学学习逐渐放弃的过程。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认真分析其原因,在教学中要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防止和努力控制学困生的产生,有力地做好转化学困生的工作,如在中年级数学学习学困生转化取得突破并得以推广,这对于推进学校的素质教育,提高学科教育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发展意义和历史意义。

3、从数学观的角度来看。

数学,作为小学阶段的一门主要课程,其重要性已被绝大多数学生所认识,但对于小学生来说,他对数学学习真正的价值和意义还很不正确和到位,他仅仅认识到数学基础对于记数、算帐有用,不了解与其他学科的学习有一定的关系;看到了数学工具性浅显的一面,而数学工具性更深层次的一面,以及数学的人文性,学生的认识十分肤浅。一个人的数学观支配着他从事数学活动的方式,极大地影响着他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动机和动力,决定着他用数学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了解学生的数学观,并积极地引导他形成正确的数学观从而指导学生效地进行学习,获得学习数学的认知体验和情感体验,真正学到应该学到的东西,是数学教师应该做好的具有深远意义的一项工作。

4、从新课标来看。

新课标要求"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素养","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本课题从中年级学困生入手,以一切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好良好基础,符合课标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在学困生成困基础上,搞清学困生的类型及特点。

(2)根据学困生成因,寻求转化方法策略。

(3)争取转化成功,使其在学习、能力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学困,指学习上有障碍,进步比较慢,水平比较低的人或集体。

数学学习学困生,指在正常的教学要求下,对数学学习感到困难,计算较慢正确率低,记忆力较弱,成绩较差的学生(以下简称"学困生")学困生中较为严重的是连续得低分的学生。

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即是在数学学习上感到困难的学生,在一定形式的辅导下,学习上有了好的改变。

1、良好的师生关系的研究;

学困生转化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特别需要老师有信心、恒心和爱心。积极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

2、因材施教的应用;

为了实施科学文化素质教育,提高教学效益,考虑到学困生客观上存在较大的个性差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这里包括从近期学习目标、认真听课、独立完成作业入手,一步一个脚印,循序渐进,并及时反馈信息,了解他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查清主要症结,对症下药,避免再次分化。对于学习主动、积极进步的表现应有不失时机的加以鼓励,让他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促进学困生转化。

3、学习兴趣与自信心的培养的研究;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一种宝贵的心理因素,在这种情绪下,大脑异常活跃、神经细胞处于兴奋状态,必然会提高学习效率,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

对于学困生来说,教师更应该加强学法指导。当他在学习中遭受挫折和失败时,需要老师耐心的心理疏导和方法点拔,"开小灶"进行知识上的查漏补缺;当他在学习上或行为中出现"闪光点"时,哪怕是课堂上专心听讲,我们都应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可以让他体会到信赖、满意、亲切的情感,从而树立他的学习信心,以满腔热情投身到学习中来,增强向优生转化的勇气。

4、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的研究;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动手动脑相结合,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变紧张压抑的被动接受为轻松愉快的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投身到教学过程中来。

5、家庭教育和社会文化对学困生的影响的研究;

家庭教育是学生的启蒙教育,对学生的前期思想起着重要的影响。良好的家庭气氛和健康的社会文化可以给学生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使学生从小远离不良风气的侵袭。

(1)文献研究法。从多学科角度开展对学习困难学生教育转化研究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把握研究发展趋势。

(2)调查研究法。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对比研究,使转化学困生的措施更有效。

(3)行动研究法。不断实践,不断修正,不断完善转化学困生方法,以形成一套转化学困的理论框架。

(4)个案研究法。主要是通过对学困生的跟踪分析,摸清他学习困难的成因,及转化效果,为研究提供最直接的材料。

2、研究对象:本班38名学生特别是本班3名学困生。

研究起止时间:20xx年9月—20xx年7月。

1、准备与试点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0月)。

a、确定课题。

b、学习有关理论,筛选教学改进经验,做好理论准备。

2、实施阶段:(20xx年10月——20xx年6月)。

a、实施课题研究方案,进行个人情况分析,家庭情况分析。对其学习数学动机和兴趣了解,行为、智力及周围其他因素了解分析。分析造成其学困的主要原因。

b、探索并阶段性总结转化学困生策略。

c、对自我教学上进行反思,对教材难点进行深入分析,课堂上加以改进,使学困生乐学、爱学。

d、积累、收集、分析和整理研究数据、案例。

3、总结阶段(20xx年6月——20xx年7月)。

a、系统分析、整理实验资料、研究数据,总结经验。

b、成果交流与推广。

数学研究实施方案(通用21篇)篇十六

1、“课程资源与作文教学有效链接的研究”的提出首先是源于《语文课程标准》。

《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基于这一点,进行此课题研究有其可靠性和必要性。

2、新课标十分重视和强调了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即教师和学生要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语文教育内容来源,组织语文实践活动,创设语文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观察,感悟和积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语文课程观念的更新和完善,也是现代语文教育发展和新世纪语文教学改革深化的必然。搞好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必将产生积极而深刻的影响。

3、从教学现状看,语文课程正在逐步趋向于综合性、生活化,但教学操作却流于表面及形式。进行比较研究,意在探索寻求落实“大语文”的渠道,通过“写作”构建起语文与其他学科、活动、生活的联系。

4、从教学对象来看,学生普遍对写作不感兴趣,写作内容单一,常常是“巧妇却难解无米之炊”。这种现象反映了当前作文教学过程的形式化、空洞性。我们进行课程资源与小学作文教学有效链接的研究,试图从多个角度来优化作文教学,赋作文教学以灵性。

二、研究意义。

1、利用课程资源进行小学作文教学研究首先是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其次源于我们对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思考。生活处处有语文,处处都能学语文。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务必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念,挖掘一切可开发和利用的语文课程资源,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春风得意,勃勃生机无限。

2、这是小学作文教学现状的需要。从教学对象来看,学生虚假作文的现象还很严重,“造文”现象还较普遍,学生认识生活的水平与能力还较弱。这种现象反映了当前作文教学过程的形式化、空洞性,教学过程与学生生活脱节,缺少活生生的生活气息。我们进行课程资源与小学作文教学有效链接的研究,试图以习作为桥梁,沟通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知识、课外活动、社会生活的渠道,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观察与思考、积累与表达的能力,丰富习作的内容、激发习作的兴趣,从多个角度来优化作文教学,赋作文教学以灵性。

三、研究问题。

(一)主要问题。

1、解读课程标准理念,把握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这一基本特点。

2、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寻求语文文本与其他学习资源链接的方法方式,有效训练学生的观察与思考,积累与运用的能力。给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机会,使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全面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3、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正确处理教与学之间的关系,落实研究方向。充分利用课程资源,进行小学作文教学的研究。

(二)重点难点。

一是如何通过课题实验,使课程资源与作文教学达到有效链接;二是如何通过课题实验,改进教师教学行为,提升校本教研的深度。

1、理论研究法:组织课题组成员深入、系统地解读各种教育理论,本课题在申报立项之前请教育教学专家做宏观的理论论证,在实施过程中就微观问题请专家做过程性指导,中期请专家做初步鉴定,再次做论证,根据专家意见调整研究活动。

2、行动研究法:对参与研究的教师和学生进行跟踪调查,动态掌握实验者的实际情况,将实验情况做动态分析掌握第一手资料,并与实验预设进行对比,不断重新审视、调整研究方向。

3、文献研究:收集国内外关于作文理论方面的文章、成果,了解研究的动向,做必要的分析、对比、借鉴和动态调整,保证课题研究的独特性、超前性。

4、案例研究法:收集典型的案例实录,进行研究分析并进行案例反思。

五、学术价值。

1、组织富有实效的课题研讨活动,形成校本教研活动的良好氛围。

2、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形成学校办学特色发展的大优势。

六、预期效益。

通过“课程资源与作文教学有效链接的研究”课题的开展,开放教材,拓宽学习渠道,创设综合开放的学习环境,增加实践活动机会,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乐学、善学,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增强写好作文的信心。让学生掌握一些写作基本知识和技巧,了解一些写作途径,丰富写作的题材,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数学研究实施方案(通用21篇)篇十七

现阶段在我们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广泛地进行"小学数学分组合作学习"的研究,是旨在通过对现行的以知识为主要教学目标,教师传授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个性探索与小组的合作探索有机结合,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体性、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交往品质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但目前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多是形式上的合作,没有完全体现出合作学习真正的作用,还有许多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还不够完善,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过程中,还存在许多误区。我们就这一内容着手研究,以使我们对合作学习有更深刻的认识,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

(一)理论建构。

心理学理论表明: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能在课堂上积极交往的机会,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在交往中促进学生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是有极大帮助的。学习交往理论认为,思维的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受课堂教学气氛的影响,多项交往的组织形式,信息交流量大,交流渠道多,有利于形成积极的课堂气氛,有利于课内信息的沟通,有利于学生们间互帮互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数学课程标准》中也强调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而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自主研究、民主探索、平等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增加学习质量和个体素质,形成一种生动活泼、潜力无尽、人人参与、主动积极学习的活动形式。

(二)、研究目的。

1、分析目前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开展的广泛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误区,寻找对策,构建科学的、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理论体系,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2、探索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师生角色的转变。合作学习要协调师生、学生同伴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学习,从而为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点。

3、科学的、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一)目前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误区原因分析。

1、过于强调合作的形式。

2、没有明确的合作任务或合作的任务缺乏挑战性。

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没有对学生的合作学习提出明确的学习任务,而直接让学生去合作,无所是事,不知所措。只是几个人围在一起,漫无目的的合作。另一种情况是在学生大家都能直接解决问题的情况下,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合作的内容缺乏挑战性。

3、忽略了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中不敢放手让学生合作,不相信学生的能力,学生的合作学习还是在教师统一的"安排"下进行的,学生的合作缺乏自主性,在教师的指导下按部就班,充其量不过是一种表面上的假象,只是师生之间的互动,而在这里的互动中,教师主宰了一切。

4、忽视了对学生合作习惯的培养。

现在有些课堂中的合作学习,有三种极端的表现:第一种情况是,教室里乱成一锅粥,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常规极差,自己做自己的,或者谈一些与合作的内容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第二种情况是,学生在合作中只是敷衍了事,自己做自己的,只是几个人聚集在一起,做着自己的事,毫无合作可言,与其说是在进行合作学习,不如说是几个学生围在一起进行自学;第三种情况是,一部分学生在大讲特讲,另一部分学生无所是事,不会倾听,把自己排除在小组之外。

5、合作学习中忽视了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

合作小组是几个人为了共同的学习目标而组合在一起的学习共同体,往往我们在合作学习中只看重某一小组学得怎么样,却忽视了小组的组成——每个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获得的发展,忽略了对每个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

6、合作学习忽视了学生学习的差异性。

对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除了针对以上问题进行相应的整改措施外,我们拟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构建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体系。

数学研究实施方案(通用21篇)篇十八

从"课程材料"、"学习时间"、"学习小组"、"课堂环节"、"练习题训练"等五个方面进行研究。

(1)优组课程材料。结合教材,随机索取信息材料,训练数学知识的驾驭能力。

(2)优组学习时间。激活课堂流程,多角度讨论,从思维的不同扩散方向,获得多种可能的结果。

(3)优组课堂环节。课堂形式多样,环节经济实效,讨论点拨恰倒好处。尽可能让学生的思维流畅、变通、独特。

(4)优组训练练习题。题少而精,能真正起到知识迁移、提高思维能力的作用。

(1)转变教师教学观念,淡化课堂教学传统的角色地位,变"主宰"为"主导",把课堂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大脑潜力,提高思维能力、创造能力。

(2)发扬创新学习精神,于探究中发展学生的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在愉悦氛围中,对学生实施情感渗透、人品塑造。使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探究、大胆质疑、勇于创新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1)类比法:通过类比训练,学生对解题思路做出概括,形成解题模式,并通过经常变换题目情节,提高学生模式辨认的能力。

(2)归纳法:学生要善于归纳知识、规律,教师只起强化作用。

(3)假设法:假设思维方法的训练,开始由老师作假设,让学生思考回答,在各种假设的情况下,如何解决问题,使学生领会要点,直至学生能独立假设解题为止。

(4)乐学法:根据保加利亚心理学家乔治的"乐学法"原则,充分利用多种媒体,结合多种形式,营造愉悦氛围,产生乐学效果。

根据实际,我设计了"计划——行动——检测——反思"四步循环的思路,分为四个时间段来实施。

第一阶段(用时1个月):

主要是确立研究的具体内容、进行文献研究和学习、调查现状、拟定研究计划。

1、确定内容:通过数学教学,渗透发散性思维培养;运用多种训练手段,提高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能力。

2、理论学习:理论是行动的指南。我畅游与学校的图书室,查阅相关文献资料;通过互联网,学习先行者的宝贵经验。我阅读了《发散性思维训练丛书》、《思维影响认识》、《思维导图(思维导图系列)》[东尼·博赞]等图书,学习了吴正宪等专家关于中小学数学教育的论著、教学方法,学习了国家教育部出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3、调查现状:通过问卷和座谈,了解学生对数学教学的需求,掌握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动态。虽然调查的结果让我有些失望,但这却更坚定了我进行研究的决心。

4、拟定计划:在学校领导的支持和有经验的同事的帮助下,我完成了研究计划。

第二阶段(用时5个月):

主要是进行实验、观察、比较,完善教学模式,反思、修正计划。

1、进行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合理安排时间,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注意训练过程中学生表现的情况记录,以便修整训练方法和方案。

2、邀请学校教师参与听课并提出建议,通过教师的评课,找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

3、加强课题研究材料、分析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管理;4、定期与学生交流,促进研究深入。

5、针对研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修正研究计划。

第三阶段(用时5个月):

1、进一步发掘教材中的"发散"素材,培养发散思维的积极性。

2、充分运用"一题多解"的训练方式,培养发散思维的求异性。

3、注重变式引申,培养发散思维的探索性。

4、重视开发创造潜能,培养发散思维的创造性。

5、针对研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进一步修正研究计划。

第四阶段(用时1个月):

主要是进行研究行动验证,总结研究成果,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研究工作总结,迎接结题验收。

1、进一步研究、探索、总结、运用发散性思维培养教学模式;在校内上研究课,进一步获取同行们的评价和建议。

2、通过多种方式,测试学生的训练成果。

3、收集、整理课题的研究材料,总结研究的过程,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数学研究实施方案(通用21篇)篇十九

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树立"科研兴校"意识,扭转我校落后局面,提高教师自身的科研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培养教师科研创新能力,结合我校教、科研课题项目,科研课题实施方案。

以适应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需要研究我校教育教学现状,探索适合自己的新路子,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为目的,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认真搞好教、科研工作,探索适合自己学校的新路子,力求在教、科研课题的实验操作中,实施素质教育,适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从而实现"科研兴校"的目的。

我校的教研工作要在进修和教科所的指导下,以转变观念、改进教法、改进学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教与雪的效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和赤松乡的自然状况,确立我校的教研课题为写作教学研究。

1、有针对性,注重实效。

2、树立"科研兴校"意识,调动全体教师参加教育科研的积极性。

3、加强教、科研骨干力量的培训。

4、形成教研推进素质教育落实的教风。

1、加强教育科研组织建设。

建立学校教育科研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学校的教研管理,课题研究,参谋咨询,师资培训和人员配备等工作。

2、加强教育科研力量的组织工作。

3、建立健全教育研究管理制度,保证教研工作的顺利开展。

制度是管理的一种形式,制度管理具有标准化、程序化的稳固特征,因此要建立以下制度。

(1)教育科研管理制度。

(2)教师教育科研制度。

(3)教研成果考核、评比、奖励制度。

(4)经费投入、使用制度。

(5)教育科研档案管理制度。

4、加强教育科研资料档案的建设。

教育科研信息资料是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基础,是学习新教育思想,掌握先进方法的重要工具;是广大教师不断积累知识、增长才干,提高科研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要加强教研信息资料的搜集、管理、加工、服务工作和科研档案建设工作,以保证教研的正常进行。

1、20xx年10月组织学习,提高教师科研兴校意识,确定各课题人员配备,调查学生现状,建立科研档案,搜集信息,健全制度。

2、20xx年4月课题实施研究阶段。

3、20xx年3月,单项课题结题阶段。

4、20xx年10月,课题规划总结阶段。

5、20xx年下半年,对适宜的优秀课题,在全学区推广,并对有功人员进行表彰。

数学研究实施方案(通用21篇)篇二十

新学期伊始,学校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新面貌。为了搞好本期工作,兹定教学工作方案如下:

首先认真学习《教师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及《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使自己对各项法律法规有更高的认识,做到以法执教。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立足教坛,无私奉献,全心全意地搞好教学工作,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施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关键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以全新的教学观,帮助学生转变被动学习的方式,通过探索性、自研性、开创性的学习和实践,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生活的能力,并使其成为具有一定社会基础的时代新人。

研究性学习强调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注重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的实践与体验,它的教学目标有:

1、获得亲身参与的积极体验和经验,感受书本同社会实际的联系;

2、学习搜集资料利用资料的方法,学习提出假设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形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

4、具有科学精神,形成科学态度,学会科学方法;

5、培养协作学习精神,养成协作学习习惯;

6、关心时事,关心身边的生活,关注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7、培养学生网络环境下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发布信息的能力;

8、熟悉网络环境下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步骤,具备开展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基本能力。

1、教师要把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重新调整自己的角色,尊重学生的想法,与学生平等合作,为学生创设宽松、自由的活动空间。

2、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以教材内容为基点,以开放性、综合性问题为线索,以问题探究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善于思考,发现问题要大胆质疑,勇于创新。

3、教师可指导学生学会多渠道地获取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对信息进行分析判断,概括提炼观点,形成自己的结论。

4、教师在学习的组织和指导中,应渗透启发性、激励性理念。教师对学生的研习活动应多肯定、赞赏、鼓励,消除他们的种种顾虑,使他们大胆质疑,敢于创新。要尊重学生的研习成果,不要随意否定和贬损学生的观点和结论,刺伤学生的自尊心。

5、精心设计任务型活动,布置开放性的作业,协助学生做好课题研究。

数学研究实施方案(通用21篇)篇二十一

一、指导方针:

围绕“解放思想科学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求真、务实”的基本原则,以进一步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质量为主要目标的工作思路,为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自主全面发展,我们将依托教育教学科研,调动教师参与校本课题的积极性,改进教学方法,转变教育观念,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保证学校的可持续、内涵式的发展,特制定南外学校校本课题研究方案。

二、校本课题特征要求。

南外校本课题的研究不同于普通的课题研究,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校本性,以南外的教学实际为研究对象,以解决南外教育教学问题为出发点,进一步提高南外教育质量。

2、针对性,所研究的问题要有针对性,课题研究的问题都应该针对南外、教研组或教师个人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展开。

3、实践性,南外校本课题源于南外教育实际,针对南外教育教学实践过程出现问题进行切实有效的研究,且对南外的教育教学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4、有效性,南外校本课题必须能解决南外教育教学中出现的实际问题,而不是纯理论的研究,要避免形式主义与说教,它是以“问题”为中心,着眼于“问题解决”。

5、多样性,包括研究内容、研究的对象、研究的形式都是不拘一格的。

6、创新性,鼓励教师和教研组在做好常规工作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形成教师个性风格,建设有特色的教研组。

三、校本课题的申报和立项:

1、课题的申报与立项工作每年进行一次,年初可以个人形式或备课组、教研组等团队形式,确定课题负责人和参与人员,根据南外和自身实际,确定校本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填写一式两份《南外学校校本课题申报表》,上报学校教科室,经学校课题领导小组审定后正式立项实施。

2、课题研究的时间,以一年为限。

3、课题研究过程要根据课题申报计划进行研究,最后要形成结题报告。研究成果形式不拘论文、案例、研究报告、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结题报告等均可。学校对成果要组织人力评选,优秀成果将结集成册。

1、加强对课程标准、教材功能、教学行为、教学过程、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研究。

2、加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尤其是教师对课堂教学成功经验、失败教训的总结分析、教学反思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智慧型教师的特征和形成等问题。

3、加强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研究,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研究。

4、加强教师课堂教学的研究:教学内容生活化、学生学习主动化、师生互动有效化、学科教学整合化、教学过程动态化、教学资源最优化、教学内容结构化、教学策略综合化、教学对象个别化、教学评价多样化的研究。

5、加强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研究。如教育观念、师生角色、教学方式、教学模式、学习态度的转变;关注教学目标落实、面向全体注重过程、注重激励评价措施、教师教学情感方法手段和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的研究。

6、加强以课堂教学为突破构建新的教学模式。以校本教研为突破建立学习型学校、以研究性学习为突破建立新的学习方式、以学生评价为突破建立新的评价体系等问题的研究。

7、加强提高教学质量的研究。

8、加强学校教学管理的研究。

9、加强南外办学模式的研究,加强不同国家教学模式的研究。

10、加强国际化背景下南外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研究。

五、校本课题申报的内容:

教育国际化、新课程实施给南外的教育带来的新变化和新问题,积极进行课题研究,这些新变化和新问题也就是我们南外校本课题的主要内容:

南外从下几个方面拟定课题研究方向,也可以结合教学实际自拟课题。

(一)教学与管理:

1、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2、学生管理新模式的探究;

3、考试方法的改革与创新研究;

4、学生作业形式、布置与批改的实践与研究;

6、各种不同课型的实践与研究;(如:复习课模式的实践与研究、练习课模式的实践与研究、讲评课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7、班级管理的实践与研究;

8、年级教学管理的实践与研究;

9、对扩招生的管理与研究;

10、对某一学科的某一方面的教学研究;

11、对南外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的研究存在的。

(二)课程开发与管理。

12、南外校本课程的开发;

13、南外校本课程资源的利用;

14、南外校本课程的设置与管理。

(三)教研与管理:

15、校本教研制度改革与创新;

16、校本教研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17、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有效整合;

18、以新课标为指导探索课程资源开发和教材整合。

(四)德育:

19、德育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20、国际化、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学生德育工作研究;

21、当代班主任工作的新要求和实效性;

22、学校思想工作与家庭教育的合作方式研究;

23、信息化条件下学生思想工作的研究;

24、综合实践活动实施与评价。

(五)评价:

25、学生发展性综合评价方式的研究;

26、学生成长记录评价的操作与管理方法;

27、教师发展性评价标准与模式的研究;

28、评价方式的研究。

1、问题发现法:通过对教师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及座谈,寻找教育教学问题。

2、行动研究法:运用行动研究方法,改进和总结教师在实施过程中的途径和方法,从而使研究专题不断深入。

3、个案研究法:通过对教师各方面发展的研究和跟踪监控,提取个别案例,以个别指导一般。

4、经验总结法:重视资料的积累,根据研究内容及进程,写出阶段总结。

七、课题的检查和验收。

1、课题领导小组会同教科室等相关处室采取不同形式检查课题实施情况,对进展不好或不落实的课题,提出整改措施要求,整改后仍不合格的,撤销该课题立项。

2、收集学生反馈意见。

3、查阅各项材料。

4、课题研究结束,课题组向教科室提交结题报告或研究论文,学校课题领导小组进行审定验收,并颁发结题证书。

八、奖励方案:

根据《南外学校教育科研奖励方案》,对承担课题教职工学校将给予一定资金资助和相应奖励。

1、提供一定的研究经费,如资料费、材料费、考察费等。

2、提供一定的资金资助,如:出版费。

3、给予一定的资金上奖励。

九、课题领导小组。

成立南外学校课题领导小组,同时制定各种制度与职责,分工明确、协调工作,促使校本教研工作有章可循,有序进行。

南外学校课题领导小组成员由南外学术委会员成员组成,课题领导小组下设联络处,联系人:汤巧根。

校本课题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对校本课题工作进行有效的组织和领导。同时负责校级课题的审核和评估鉴定,加强对课题研究的监督、检查和指导。

相关范文推荐

    法院党支部的承诺书(实用16篇)

    通过研读范文范本,我们可以了解不同类型的作品,逐渐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在浏览这些范文范本时,大家不妨思考一下优秀之处以及可以借鉴的地方。法院党支部应积极响应国家

    安监员个人的述职报告(专业23篇)

    述职报告是对个人在一段时间内工作表现进行总结和评价的一种文书,它可以帮助我们回顾过去的工作,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下面是一些教给我们如何撰写完美述职报告的范文

    技术人员个人工作规划(汇总14篇)

    通过规划计划,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需要和优势,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下面是一些规划计划的案例分析和经验分享,供大家参考借鉴。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

    土建工程建筑论文(优秀23篇)

    建筑不仅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更是为人们提供一种美的享受。以下是一些知名建筑学院的教育课程,如果你想学习建筑设计,可以考虑报名参加。辞旧迎新,转眼就到2012年底

    科研与实践个人总结教师个人科研总结(热门19篇)

    写个人总结可以为未来的发展制定更加明确的目标和计划。在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几篇精选的个人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在一年来,我积极参与先进展教育活动,仔细学习有关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培训工作总结(通用14篇)

    通过培训工作总结,可以总结出培训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并加以应用和分享。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撰写培训工作总结,我们整理了一些成功的案例,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房地产销售员工总结(优秀19篇)

    房地产市场的波动性较大,受到市场经济环境、政策调控和金融形势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接下来是一些成功房地产投资者的经验分享,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启发和指导。品味先进、人性

    抗击疫情感人的先进事迹心得体会(通用20篇)

    心得体会是对所学知识和经验的整理和提炼,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吸取教训和改进。8.通过这次讨论,我明白了倾听和尊重他人意见的重要性,也认识到了不同观点的价值和启发。

    思想汇报第一季度思想汇报(热门18篇)

    进行思想汇报可以培养我们的思辨能力和逻辑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思想汇报范文,相信会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和

    公司间的借款合同范文(17篇)

    借款合同具有强制性法律效力,双方必须按照合同约定履行各自的义务。接下来是借款合同的示例文本,希望对大家起到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借款方:贷款方:借款方因生产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