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本科人才培养方案(通用18篇)

时间:2023-12-12 作者:紫衣梦

通过制定计划书,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时间,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提高时间利用效率。以下是一些经典的计划书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和思路。

学前教育本科人才培养方案(通用18篇)篇一

由于学前教育的受关注程度在不断提高,学前教育教师水平也受到家长、社会的重视。作为学前教育教师的主要培养基地,高职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对于学前教育人才的培养起养至关重要的作用。学前教育专业专科人才的培养目标一方而受到培养性质的影响,另一方而也受到教育市场的影响,因此,在学前教育专业专科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和结合当前的新时代背景,坚持学前教育专业专科人才的培养目标,提高对学前教育人才的培养意识,加大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方法,为社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学前教育人才。

教育的实质是不断改革和创新,新时代背景下学前教育也需要进行创新。从大环境的发展形势来看,很多地方都在积极推行民办幼儿园为主体的学前教育模式,学前教育的市场化已然成为大势所趋。而在这种学前教育背景下,学前教育学生要而临的是更加严峻的就业压力和工作压力,虽然整体上说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尤其是专科学生就业率表而成绩非常好,但是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这种高就业率背后的其实是低端就业。大部分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只能选择民办幼儿园就业,而民办幼儿园的待遇条件差,无法有效留住人才,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进一步恶化学前教育环境。

因此,针对这种环境问题,作为以学前教育技能学习为主要目标的高职专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必须要从从长远的角度出发,积极应对当前学前教育过程中的不利因素,高度重视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创新和创业精神的培养。家长对于孩子都抱有非常大的期望,特别愿意进行学前教育投资,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可以说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创业空间。高职院校对于学前教育专业要积极拓展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设置,为学生提供像学前教育的法律法规、人事管理、课程管理、财务会计、资本运转、人际关系、市场营销等,培养学生了解和明白幼儿园的创办、运作流程,让学生能够形成初步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观念,并且积极鼓励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创业行为。比如说,高职院校可以邀请从学校学前专业走出来的并且在创办学前教育机构方而取得成功的毕业生,定期同到学校和在校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将在创办学前教育机构所遇到的困难及成功的经验和大家进行分享,有助于形成学前教育专业的良性循环。

此外,高职院校也可以效仿一些其他本科或者师范院校,为有从事学前教育行业意愿的其他专业学生提供选修学前专业作为第_专业的机会,充分提升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厚度。当然,对于师资力量较为薄弱的高职院校来说面临着较大的资金和师资力量的挑战,因此,在国家加大教育投入的有利政策基础上,高职院校要积极探索学前教育专业专科人才的培养新模式。比如说,高职院校可以和一些本科院校或者师范类院校进行合作,将学前教育专业纳入“校园专业合作计划”,为其他专业学生选修第_专业创造良好的条件。通过多样化的知识构建有助于拓宽学前教育专业专科学生的就业领域,加深学前教育行业的资源积累,从而有效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入社会的适应能力。

当前关于学前教育领域的改革方而,传统观念和做法的改革使得幼儿园教师工作繁重的工作、低下的待遇条件更加“雪上加霜”,这种环境对于在校的学前专业学生来说无疑会带来很大的影响。所以说,学前教育专业的改革目标更加注重提高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内容的适应性和教学的有效性,从而保证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质量。因此,在学前教育专业专科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要具体通过在学前教育的行为过程中改变教育行为和教学策略,进一步提高学前专业学生专科人才的综合素质,不仅仅只是局限在像唱歌、跳舞、讲故事、绘画等方而的要求,从而在新时代环境下明显区分于目前传统的幼儿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凸显出专科学历层次学前专业人才的优势。

一方面,要注意培养学生对于幼儿行为的观察和记录能力。只有使学生对幼儿行为表现更加了解,才能有效保证未来的实践教学质量。当前很多关于对幼儿行为的描述还非常局限,只是论述了幼儿的一般生理和心理行为习惯,但是由于幼儿自身的生理结构作用,在日常表现中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和多样性,普遍性的理论方法并不适用。因此,要注意培养学前教育学生养成细致、耐心的优秀品质,提高对幼儿行为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另一方面,提高学前专业学生的组织教学与应用教学方法的能力。当前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和内容理论性较多,实践操作策略偏少,导致幼儿教师普遍缺乏设计幼儿教学活动的能力,无法真正实现教学的生活化,因此,在学前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提高幼儿学习的趣味性。要整合其他科目、学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高自身的组合和应用能力领域的教多参与学前教育课堂实践,多观察、学习和总结优秀幼儿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开展和活动的组织,从而丰富学前专业学生的组织与应用教学方法的能力。

学习同样也是学前专业学生的主要目标,其不仅要理解专业课程的内容,还需要注意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要想真正培养有知识、有能力的幼儿教师,就必须转变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因此,对于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要重新构建教学体系,丰富和深化专业内容,要引导学前专业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而不能只是成为通过死记硬背、机械操作而获得教师资格证,特别是对于专科学生,更要积极主动探求自身技能的提升。

学前教育专业专科学生并没有树立以幼儿为主体的教学意识,无论是在实践还是在学习中都是以自身的经验能力作为教学的参考依据。比如说,有的学前教育实践课中学生对于幼儿的游戏往往只是一些简单的堆积木、折纸、手拉橡皮筋等,没有充分考虑到孩子们的兴趣爱好,甚至于像一些关于数学题目中的加减法都是依靠记忆实现。所以说,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换位思考,提高学生自身主动探索教育方法的能力,为未来成为幼儿教师打下坚实的基础。

受传统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学前教育专业在专业考评中还是以考试为主。这种一直以来根植于学生思想中的应试教育观念自然也会影响未来的学前教育者。因此,学前教育专业作为相对独立的教育专业,可以对自身的教育内容和考查方式进行革新。比如说,可以将“学前教育课堂大讲解”作为专科学生的期末科目测评方式,让学生提前准备好10-15分钟的学前教育内容计划,之后在讲台上进行实践,不限定学生的形式发挥,无论是口头讲述、制作ppt、开展游戏等都可以,教师再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综合测定。

按照常理来说,幼儿教师都是学前专业毕业的优秀人才,接受过正规的文化教育和思想熏陶,然而当前却经常会看到幼儿教师随手丢垃圾、大声喧哗、穿着奇装异服,甚至会经常看见有幼儿教师体罚学生的新闻报道。幼儿时期是人成长最基础的阶段,幼儿教师的行为习惯直接影响养幼儿的成长。作为幼儿教师的“摇篮”,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综合素养的高低至关重要。

活跃的课堂氛围、积极向上的精神而貌、爱岗敬业精神、细心耐心的优秀品质等都是优秀幼儿教师的标准。因此,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要注意提高学生的基础素质,特别是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的教育,从整体上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素养。

总而高之,学前教育在基础教育中发挥养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幼儿教师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各大院校要重视对学前教育专业专科人才的培养,丰富和创新对学前教育学生的培养方式,为社会输送更多的学前教育专业专科人才。

学前教育本科人才培养方案(通用18篇)篇二

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与实践――以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为例。

摘要:对比分析了多种国内外金属材料工程相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内容组成、特点,结合培养人才思路、办学理念与企业对人才素质的组成与需求,探索和改革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路,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所需专业人才培养探索理论方案,并开展有益的尝试。

关键词:金属材料工程;应用型本科;培养方案。

高等院校是培养服务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需的专业人才,而人才的培养质量很大程度上受培养方案设计科学性、合理性、质量及培养过程监控的影响。如何提高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的质量,就摆在从事高等教育工作者面前,这需要我们去思考、分析、探索并付诸实践。

结合我校“以学生为本,为产业服务”的办学理念,如何让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有质量,有科学性、合理性呢?为此,我们在国内外相近专业培养方案概况、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市场对人才素质需求等方面调研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探讨并得出了有益的思考。

一、国外大学培养方案分析。

国外专业设置与我国的专业设置情况有所不同,与我国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相近专业名称为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相当于我国的一级学科专业,而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属于三级学科专业。首先以被调研的美国威斯康星大学、伊利诺伊大学以及英国伦敦帝国大学等部分国外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为对象,深入分析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结构、内容、学分要求等特点,从而探索并改革我校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所调研的学科专业具有范围大的特点,未被细化,该专业包括材料化学、冶金工程、金属材料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复合材料与工程等三级学科专业。因学科专业没有设置具体方向,所以其课程内容范围宽广,涉及专业知识面宽。

威斯康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结构体系如表一所示,通过该表主要分析其课程之间、知识与能力之间的关联。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科基础课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它们之间关联度较大,有不分家之说,是学科基础的基础,更是专业基础的基础。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包括专业基础类课程,是专业课程的理论模块,注重材料的结构、组织与性能间关系的原理或理论知识。材料性能取决于其组成结构,如原子、分子、离子等。材料的研发设计、生产或制备影响材料性能,只有了解其内部组成结构,才知道应用数理化相关知识分析结构与性能之间的规律,才懂得用材料科学与工程相关方法手段对材料改进结构、改变性能、加工、成形和应用。这类专业基础课包括材料科学(固体中材料的结构和属性关系、材料科学)、固体相变学、材料相变学、材料力学。专业课程包括材料设计类、材料加工类、材料性能学类。材料设计类包括高分子材料、陶瓷材料导论、材料体系、设计项目规划学。材料加工类包括宏处理材料、材料微加工、固体(塑性)变形。材料性能学包括材料的电学、光学和磁学性能。材料选修课包括材料体系设计、各类材料学,这类课程根据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与个人发展而选修,主要培养个人专业特长、创造性以及研究能力。工程类课程包括工程导论、工程应用统计学、工程基础等,主要培养具有材料工程理念或观念,强调材料工程设计、组织、管理、经营、质量控制等。

通过培养方案中各学期课程安排,可以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各学期学分分布比较均衡,各学期负担不重,学习压力不大,这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学习,不会打疲劳战。

(2)反映了知识、能力培养过程,其特点是课程安排与其间的衔接先后有序且紧密,课程内容复杂程度由低到高,内容由浅入深。先学基础课,接着是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限选课,最后材料体系设计与材料工程项目设计综合。

(3)注重个性发展,依学生兴趣选修课程,激发其创新能力,这主要通过选修课程实现,包括科学类选修课,如化学类、物理类、土壤、生物类,自由选修课。

(4)注重人文社会素质的培养,主要依据文学研究类选修课程。

(5)注重交际能力培养,主要依据基础交际、专业技术写作课程。

(6)注重工程观念或理念培养,通过工程导论、工程应用统计学、工程基础选修课的学习。

(7)注重培养学生国际视野,通过走进跨国工厂或国际学校锻炼或实习环节来实现。

二、国内大学培养方案分析。

常州大学等三所高校的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为例分析其。

特点。

通过高校培养方案可以分析出各课程之间、知识与能力之间的关系。

课程依据其性质可分为通识教育课程(公共基础课、普通教育课)、学科(专业)基础课程、专业(专业教育)课程等三类。通识教育课程包括数学、物理、化学、英语、思想政治、大学计算机基础、大学英语、体育、军事理论。学科(专业)基础课程含工程图学等机械设计制造类课、电工电子类课、计算机软硬件类课及材料科学类课。专业(专业教育)课程包括表面工程、复合材料、凝固和组织控制、功能材料、粉末冶金、热处理、腐蚀与保护、焊接等方向的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课。

如同国外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一样,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同样也要注重各类及各门课程之间的知识联系。因此,各门课程的安排要符合学生认识规律,也要符合科学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辩证关系,首先掌握科学基础知识,并应用之学习与掌握专业(学科)基础理论,从而为发现金属材料工程中某一领域的科学技术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服务。

三、分析与思考。

通过分析归纳与总结,可以将国内外的近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课程归类并将其所占理论总学分的`比重进行统计,结果如表二所示。

从表二中可以分析得出以下思考:

平均约为25、38.9、18学分),周课时量也多。学生学习负担及压力大,致使学生疲劳应对修满学分,难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个性发展,也不利于充分培养课余时间思考与创造性思维。

(2)科学类课程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等三类课,国外三所大学这类课所占比重约为23.4%~26.6%,国内三所大学这类课程所占比重约为18.8%~15.9%,但是数学与化学两类课程所占比重差异非常大。

(3)工程基础与专业(学科)基础类课程,国外三所大学这类课所占比重约为36.%~32.9%,而国内三所大学这类课的比重约为37.8%~34.3%,由此说明这类课程的差异不明显。

(4)专业类课程,国外三所大学此类课程所占比重约为3%~18.8%,而国内三所大学这类课的比重约为9.9%~12%,这表明专业方向或特色课程因设置情况而发生变化,专业方向或特色越明显,则专业课所占比重越少,如威斯康星大学的专业课主要限定在专业特定某方向。

(5)交际类课包括写作、交流等课程,国外比较重视此类课,所占比重约3.1%~3.9%,国内三所大学这类课程体现得不多。由此表明,学生的写作与交流交际能力及各种表达能力在培养过程中也不能忽视,应该在这方面促进与提高。

(6)人文学类课程,国外此类课所占比重约为11.7%~12.5%,而国内这方面课比较欠缺,文学修养类素质培养在国内三所大学的培养方案中表现不足。然而思想政治类课程是我们非常重视的,约占8%~11.1%,培养思想政治素质,是学生应具备的素质之一。这两种素质如何有机结合,值得我们好好思量。

(7)英语、计算机、体育、军事等类的课程,国内大学优势较明显,约占16.4%~22.8%,尤其是体育、计算机、英语三门课程所占学分比重较大。英语是美英等国的母语,也是国际交流的必备素质之一,课程安排非常重要。如何有效提高英语学习,如何有效提高英语利用,如何发挥英语工具的作用等等一些课题,值得我们深思。

(8)其他类。

包括个性发展或兴趣类型课程,是大纲规定专业课程外的一类课程。国外所占比重约为3.9%~4.7%,国内所占比重约为4.2%~9.3%,在个性发展或兴趣类课程相差不大,国内某些方面有优势。但是,国内在国际视野培养方面存在不足,我们仍要加大与国际高校或跨国工厂间合作交流,以有利于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注:伦敦帝国大学培养方案只有总学分要求,课程学分情况不详)。

四、结论。

综合上述调研分析与思考,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对高等院校培养的人才所具备的知识、素质与能力等要全盘考量,使其具有数学、化学、物理、工程基础、专业基础、专业特色、国际视野、交际、人文、思想政治、英语、身体素质等方面素质与能力。

(2)培养方案中总学分要求可适当减少,以促使各学期学分分布均衡且学习负担不太重。

(3)课程类型设置方面可适当增加,使学生知识、素质、能力等方面得到加强,促使其综合素质的提高。课程知识间关联性强,要突出重点知识、能力等的培养,以达到各种素质的养成。

(4)课程体系方面,国内培养方案存在一些不足或有待改进之处:有待加强学分比重的课程包括数学与化学类、工程基础类、交际类、人文类课程;继续保持(最好能优化)英语、计算机、思想政治、体育、自由选修等方面课程所占学分;适当精减学分或突出专业特色学分的课程,应当在办学过程中凝练专业优势,进而突出各校的专业特色。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高校纲领性文件,所有教学、监督、管理等围绕它开展活动,高等院校在制订该方案时充分结合专业特点与人才应具备的知识体系、能力体系、素质体系斟酌知识要素、组成及其关系,通过上述分析与思考,以便我们在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改革与实践中借鉴,在人才培养道路上少走弯路。上述结论有不妥之处,还请读者不吝赐教。

基金项目:厦门理工学院教育教学改革与建设项目(jg201013)。

作者简介:章文献(1974-),男,湖南湘潭人,博士,厦门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361024)。

(作者单位厦门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学前教育本科人才培养方案(通用18篇)篇三

(一)专业名称:学前教育。

(二)专业代码:670102k。

高中毕业生、中职毕业生及具有同等学力者。

全日制3年。实行弹性学制,学生可通过学分认定、积累、转换等办法,在2-6年内完成学业。

(一)培养目标。

培养思想政治坚定、德技并修、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幼教事业需要,具有高尚的师德、先进的幼儿教育理念、扎实的幼儿教育知识和专业技能以及组织管理能力素质,掌握信息化教学手段等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幼教、早教领域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培养规格。

1.素质(素养)。

(4)尊重同事和家长,具有团队合作精神,能与他人积极开展协作与交流;

(6)具有自我反思、实践研究与自我发展的自觉性,富有爱心、责任心、有亲和力,勤于学习,不断进取。

2.知识。

具有一定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有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和理论知识;

掌握幼儿不同阶段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的策略与方法;

了解学前教育发展现状,熟悉我国学前教育的基本政策、法律、法规。

3.能力。

(4)具有对幼儿开展动作、认知、语言、社会性发展等方面教育与指导能力;

(5)具有运用各种组织形式和适宜的教育方式设计和实施亲子活动的能力;

(6)具有利用和设计游戏环境、支持和引导幼儿游戏行为的能力;

(7)具有面向家庭、社区开展多种亲子活动、个别指导的能力;

(8)具有幼儿园筹建、规划与管理的能力;

(9)具有沟通和合作、反思和专业发展的能力;

(10)具有职业生涯规划、独立学习、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感谢你的阅读。

表1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表。

工作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职业能力(素养、知识、能力)。

01幼儿园教师。

02幼儿园保育员。

03早教机构和托幼机构工作人员。

04幼教产品开发员。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与活动指导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意义与价值,内容与途径,环境与材料,以及各类健康教育活动的设计、实施及评价方法。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与活动指导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意义、内容、原则、途径、方法、环境与材料,及各类社会教育活动的设计、实施及评价方法。

该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一般理论,掌握幼儿园语言教育的目标、内容、分类以及各类型语言教育活动的设计、实施、指导和评价。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与活动指导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主要是介。

感谢你的阅读。

绍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基本原理与专业知识,包括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环境创设和材料选择、活动的设计实施及评价方法,是以教学论的一般原理为依据,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原则,来研究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过程的学科。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与活动指导以讨论艺术教育的宏观理论为基础,包括艺术教育的性质、审美愉悦与幼儿的生命质量提高、身心舒适与幼儿的自律性发展等。结合艺术学科的特点和学前儿童的成长以及认知特点,从学习幼儿艺术的发展规律,到通过欣赏达到对幼儿艺术的初步认识;再从幼儿艺术教育的大主题到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内容、特点、组织指导等一系列内容的学习。

1.专业课程平台学分要求。

本专业学生在毕业前必须修满140学分。

2.职业资格证书要求。

本专业学生在毕业前必须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证(推荐)、育婴师证、营养师、保育员证等相关行业证书(其中之一)。

1.师资队伍。

教育艺术系学前教研室成立于20xx年,现共有专兼职教师20人,其中专职教师16人,硕士研究生学历18人,副教授以上职称2人,“双师型”教师14人,河南省儒学文化宣讲团成员1人,国家高级礼仪培训师1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1人,河南省音乐家协会会员2人,济源市音乐家协会常务副主席、济源市音乐家常务理事等5人,济源市青年社科专家1人,济源市第6批学术带头人1人。

2.教学设施。

(1)本专业设有10个实习实训室,具备先关专业基础课程和技能课程的实训设备。

(2)校外实习基地。

截至目前为止,与济源市两岸幼儿园、第一幼儿园、实验幼儿园、博苑幼儿园、我能行幼儿园、蓝天幼儿园等50家幼儿园与早教机构建立实习合作关系,满足在校学生“4+1”融园模式实习和顶岗实习的需求。

(3)信息网络教学条件。

理论课、理实一体课以及实训课均安排在多媒体教室,教师能利用和驾驭“智慧课堂”、线上课程平台等现代网络技术平台,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手段开展教学活动,能胜任本专业教学需求。

3.教学资源。

根据学前教育专业特点,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理论与实践相融合、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相适应的课程体系。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普遍偏低,学习基础普遍较差,坚持课程教材立体化、实用化、现代化,坚持课程设置对接幼师职业能力要求,将幼师资格证考证知识与理实一体化教学相融合。

开设以五大领域为中心的辐射式课程体系。开设以《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与活动指导》、《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与活动指导》、《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与活动指导》、《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与活动指导》为中心的五大领域专业课程体系。将声乐、钢琴、美术等专业素质作为为辐射课程,充盈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规范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并根据行业和园方及时更新课程内容,将最新的学科前沿、幼教发展、科研成果融入课堂教学。以课程为载体,将幼教专业的说课能力、讲故事能力、游戏设计、手工制作等能力,融入贯穿于理实一体化教学中,并利用职业技能大赛,集中强化学生能力。

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实时推进校级在线开放精品课程《幼儿游戏》植入课堂,学生通过单元知识学习、现场实践、师生互评加深理解。选用高职类国家规划教材,进行教材、教辅资料、课件、题库、资源库、开放课程等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源建设。

4.教学方法。

教师依据专业培养目标、课程教学要求、学生能力与教学资源,倡导因材施教、因需施教,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等方法,坚持学中做、做中学。运用多种新型教学手段,发挥学生多种感官感知课程内容。在原有flash、powerpoint等多媒体平台的基础上,加入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手段和方法进行教学,使教学内容丰富,表现形式多样,变粉笔黑板式教学为现代电子教学,使过去因没有实物对象(如具体的传感器)而抽象难学的内容变的具体,形象生动,专业核心课程,采用课堂展示、仿真课堂等方式,在实践中学习,使深奥的理论变得生动易懂,提高学生的教学设计和组织能力,切实做到课堂—职场零距离。

5.教学评价。

建立多形式、多元化、全方位的教学评价体系。实时利用课堂教学即时反馈、麦克思。

学前教育本科人才培养方案(通用18篇)篇四

信息化与管理:主要为提高各领域信息化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管理水平,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使学员具备扎实的信息化管理与计算机应用理论基础和较强的信息化规划建设、系统评估和组织管理软件工程项目的能力,为各行业信息化发展的需要打造高层次、实用型、复合型的高端人才。

招生对象:具有学士学位或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在职从事管理方面的工作人员和应届本科毕业生,原所学专业和年龄不限。

云南大学软件学院软件工程硕士

金融信息工程方向培养方案

主要培养在金融保险机构、政府及企事业单位从事金融信息技术工作,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解决政府与企业的金融信息管理问题及金融保险业经营管理问题,具有高尚的敬业精神和职业操守,能胜任政府、企业金融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和管理与决策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招生对象:

银行里中高层管理人员。金融机构管理人员。政府部门管理人员 。

会计信息化及管理方向培养方案

主要培养全面掌握会计信息化及其管理的理论、方法、内容和主要工作模式,熟悉会计信息化发展的最新动态和前沿问题,具备较强的综合应用信息技术与方法发现和解决会计信息化实际问题的能力,既懂现代会计与财务,又懂计算机软件开发与应用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招生对象:

1、企业财务总监、会计管理人员;2、银行系统管理人员;

3、财政局、国税局、地税局人员及负责管理财务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管理人员。 培养计划:

财政税务信息化方向培养方案

为中国未来的学者、经济政策制定者、企业管理者提供一个事业成功的跳板。财政税务专业方向培养目标是通过灵活多样的课程设置,使学生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掌握先进的分析手段及实际操作技能,具有国际化的视野和较强的中英文沟通能力。 招生对象:

1、财政局、国税局、地税局工作人员、公务员、其它管理人员

教育现代化管理方向培养方案

旨在培养具有教育创新精神的教育经济管理和教育行政管理的高级人才,使其具备扎实的教育管理理论-功底和较强的教育管理研究与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之能胜任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育机构以及各类学校的中高级管理工作。

招生对象:学校校长、管理人员,教师,教育部部门管理人员

土木工程信息化方向培养方案

为工矿企业、工程建设单位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较好地掌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积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本单位、本企业服务。

研究方向

岩土工程、结构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隧道及地下建筑工程、土木工程施工、土木工程计算机仿真、风工程、地质工程。

一、培养目标及要求

(一)培养目标

工程管理本科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具国际视野,具有由土木工程技术知识及与工程管理、房地产经营与开发相关的管理、经济和法律等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组成的系统的、开放的知识结构,接受工程师基本训练,同时具备较强的专业综合素质与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具备健康的个性品质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够在国内外土木工程及其它工程领域从事全过程工程管理及相关专业管理工作、能够在房地产开发与经营领域进行决策与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土木工程及其他必要的工程技术、管理、经济、法律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全面系统地接受科学思维、系统思维、管理思维、人文思维和工程思维的基本训练,具备知识获取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分析与解决工程管理问题等方面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掌握土木工程技术基础知识,熟悉必要的其他工程技术知识;

3. 掌握国内外工程管理专业领域的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专业技术和方法;

5. 具备对工程管理专业外语文献进行读、写、译的基本能力;

6. 具备运用计算机辅助解决工程管理专业及相关问题的基本能力;

8. 了解国内外工程管理领域的理论与实践的最新发展动态与趋势。

二、学分要求及分配

云南大学2015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读学分分布表

毕业总学分:153分;副修:35分;双学位:60分。

三、学制与学位

学制4年;按计划要求完成学业者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四、专业基本信息

(五)专业“阅读计划”书目:

[1]成功的项目管理,杰克·吉多,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第4版。 [2]房地产估价,柴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5,第6版。 [3]房地产开发,刘洪玉,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5,第3版。 [4]工程经济学,黄渝祥,同济大学出版社,2015,第3版。

[5]房地产开发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编,中国计划出版社,2000。 [6]中国对外承包工程案例分析,郑超、王守清,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

云南大学2015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7]fidic合同条件应用实务,田威,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第2版。 [8]中国建设工程法律评论,孙巍,法律出版社,2015。 [9]项目融资原理与实务,耶斯考比,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 [10]国际工程承包,何伯森,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第2版。

五、主要实践环节

(一)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认识实习、科研规范训练、工程测量实训、工程施工课程设计、工程项目管理实训、工程估价实训、社会调查、毕业设计(论文)。 (二)主要专业实验:

工程制图实验、cad软件与应用、工程力学实验、工程材料实验、工程测量实验、工程结构实验、bim原理与应用、工程管理软件应用、工程造价软件应用。

2. 综合素质教育选修课16学分

(二)学科基础课程23学分

注:考查课不在考试周安排考试。

(三)专业课程73学分

1. 专业核心(必修)课程41学分

注:考查课不在考试周安排考试,由任课教师采用多种方式综合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评定成绩。

2. 专业选修课程20学分(至少选修5个实验或实训学分)

注:理方向选修课程。

(2)同一奖项的获奖者只能在课外研学(1)或课外研学(2)中得到一次学分,每个学生最多可以通过竞赛获奖得到2分专业选修学分。

(3)专业选修课均为考查课,不在考试周安排考试,由任课教师根据课程特点采用多种方式(含随堂考)综合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评定成绩。

3. 综合实践12学分

注:考查课不在考试周安排考试,由任课教师采用多种方式综合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评定成绩。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技术与工程素养,系统地掌握数字媒体技术以及软件工程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基本技能与方法;掌握图像处理、游戏开发、动画制作等核心技术;具备较强的数字媒体软件开发能力、熟悉现代网络和信息安全的基本原理及应用技术、具有较高的文学艺术素养、良好的团队能力和职业道德、较强的中、英文交流能力;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数字媒体市场的基本运作规律;能够在数字媒体技术或数字媒体艺术领域从事软件系统分析、设计、开发、测试、维护、技术支持、配置、管理、营销、以及数字媒体软件的使用与培训等方面的工作。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设置学科基础课、文学艺术素质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实践、专业技能训练等模块。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数字媒体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受到科学的工程和思维训练,培养良好的文学艺术素养,具有本学科及跨学科的应用设计与技术开发的基本能力,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知识更新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掌握数字媒体技术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

2. 掌握数字媒体软件系统的分析、设计的基本方法与技能;

6. 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7. 熟悉国-家-信-息产业政策及国内外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

三、学分要求及分配

本专业学生必须修满规定的160学分方可毕业。其中公共必修课34学分,综合素质教育选修课22学分;学科基础课48学分;专业核心课30学分,专业选修课15学分,综合实践11学分。

四、主干学科

数字媒体技术。

五、主要课程

高等数学(1、2)、大学物理、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字媒体技术概论、多媒体技术原理、离散数学、数据结构与算法设计、工程数学、艺术概论、计算机网络原理、人机接口-技术、多媒体数据库系统、专业英语阅读与交流(1、2)、专业英语听力、专业英语写作、游戏设计软件工程、计算机游戏程序设计、计算机图形学、数字图像处理、java多媒体程序设计、游戏引擎设计、多媒体信息安全。

六、主要专业实验

综合技能实践、系统设计与实现(1、2)、大学物理实验、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实验、多媒体技术原理实验、数字媒体技术概论实验、数据结构与算法设计实验、计算机网络原理实验、多媒体数据库系统实验、java多媒体程序设计实验。

七、修业年限

四年

八、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

云南大学软件学院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介绍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于2015年1月经教育部批准设置。本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具有良好的科学技术与工程素养,系统地掌握数字媒体技术以及软件工程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与方法;掌握图像处理、游戏开发、动画制作等核心技术、具备较强的数字媒体软件开发能力;熟悉现代网络和信息安全的基本原理及应用技术、具有较高的文学艺术素养、良好的团队能力和职业道德、较强的中、英文交流能力;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数字媒体市场的基本运作规律;具有本学科及跨学科的应用设计与技术开发的基本能力、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

本专业的主要课程有:艺术概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字媒体技术概论、多媒体技术原理、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原理、多媒体数据库系统设计、专业英语,专业实训,计算机图形学、java多媒体程序设计、网络游戏设计技术等。学制四年,毕业设计通过答辩,经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通过后,颁发云南大学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毕业证书,符合学位管理要求者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本专业毕业生将主要在数字媒体技术或者数字媒体艺术领域从事软件系统分析、设计、开发、测试、维护、技术支持、配置、管理、营销、以及数字媒体软件的使用与培训等方面的工作;适合在以计算机游戏软件开发、动画、音视频及影像处理、创意等数字媒体为主旨的教学、科研、产业等机构服务。

学前教育本科人才培养方案(通用18篇)篇五

专业代码:670102k。

(一)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或中职毕业生。

(二)学制:3年全日制。

本专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立足地方,主要面向本省各地区幼教行业(企业),培养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掌握幼儿教育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及儿童教学专业技能,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能胜任各级各类幼儿园的保育、教育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本专业所培养学生应具备的主要知识、能力、素质和证书要求:

1.专业岗位知识要求。

(4)掌握基本的运用计算机进行文字处理和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基本知识。

2.专业岗位能力要求。

(5)具有幼儿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能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使用多媒体技术;具有结合工作内容进行教学反思和开展初步研究的能力。

3.专业岗位素质要求。

(1)热爱幼儿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和积极上进的精神面貌。尊重儿童、热爱儿童,具有现代幼儿教育思想和幼儿教育基本理论。

(2)身心合一、内外兼修,具有爱心、耐心和事业心,又有熟练的专业技能,能胜任学前教育及相关岗位的日常工作。

(3)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具备一定的运动技能,拥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性格开朗、情绪稳定。

(4)具有较为扎实的人文素质。掌握中国文化及历史,掌握基本的人文知识,有较高的人文修养。

(5)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掌握从事学前教育工作必备的教育技能,具有较强的开展学前教育教学活动能力和有效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

4.建议性资格证书要求:

(1)幼儿教师资格证书;

(2)普通话水平等级测试二级乙等或以上证书;

(3)普通英语等级测试b级考试证书;

(4)计算机等级考试(非计算机专业类)一级考试证书。

(5)育婴师资格证书。

学前教育本科人才培养方案(通用18篇)篇六

西南政法大学法学本科专业是改革开放后全国最早恢复招生的法学专业之一。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办学积累,在全国首批设立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在西部地区率先设立法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经济法学科、诉讼法学科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已建成5个省部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法学专业以高水平学科建设为依托,教学科研队伍力量雄厚。2015年,法学专业成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经济法教学团队、民事诉讼法学教学团队、刑事诉讼法学教学团队先后成为国家级教学团队。拥有刑事诉讼法、经济法、民事诉讼法、法理学、商法学和民法学等6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和15门重庆市级精品课程。传承“务实创新”人才培养传统,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成果显著,被誉为新中国政法界的“黄埔军校”,成为全国重要的法学本科人才培养基地。

二、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系统的法学专业基础知识、理论和扎实的实务技能,具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能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从事法律实务工作及法学教育、研究等工作的德才兼备的务实创新人才。

三、培养基本要求

(一)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了解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规,能够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过硬的政治素质与合格的法律职业素养,有敬业品质、团队合作意识和务实创新精神。

(二)掌握法学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分析方法,熟悉我国法律、政策和国外法律的基本框架,了解法学理论前沿和法制建设的趋势;具有运用法学理论和方法调查、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运用法律知识管理事务、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掌握法学文献检索、法学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基本的科学研究能力。

(三)掌握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知识,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够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四)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锻炼合格标准,具备健全的心理、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五)具备一定的就业技能,了解就业、创业的基本知识,具有能够从事本专业业务工作和适应其它领域专业工作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四、学制、学位

(一)学制:标准学制为四年,实行弹性学习年限。学生在校学习年限不得低于三年,不得高于六年(应征入伍保留学籍者除外)。

(二)学位:法学学士学位

五、毕业学分要求

本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必须修满本培养方案所规定的162学分方能毕业。

(一)必修课:须修满116学分

包括公共必修课32学分,专业基础课14学分,专业主干课48学分,实践教学环节22学分。

(二)选修课:至少修满45学分

其中专业拓展课至少修满27学分,公共选修课至少修满18学分。

(三)第二课堂:1学分

六、课程体系

(一)专业基础课

法理学、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专题讲座、中国宪法学、中国法制史、法律逻辑 1

(二)专业主干课

(三)专业拓展课

专业拓展课共设置5个课程模块,学生在专业拓展课中所修总学分不得少于27学分。

1.行政法与理论法学模块开设8门课程,16学分;

2.民事法律模块开设11门课程,24学分;

3.刑事法律模块开设9门课程,18学分;

4.经济法模块开设8门课程,18学分;

5.国际法模块开设10门课程,20学分;

(四)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旨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法学专业知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包括以下环节:

1.课内实训环节

按培养方案中规定的课堂实践实训教学时间,利用法律实务教学平台开展案例教学、观摩教学、情景教学以及模拟法庭等实务训练,已包含于课程教学中,不单独开设。

2.法律实务课程

根据法学专业特点,分别在第2、4、6学期邀请公检法等实务部门专家,特别是兼职教授到校开设短期实务课程或不少于2次的实务专题讲座。考核方式由学院自定,共6学分。

3.社会实践环节与科研训练环节

主要包括:

(1)社会调查与学年论文。开设于第4学期暑假至第5学期初,共3学分。旨在提高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和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开始前由学院统一安排教师,对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方法以及调查报告写作的统一辅导,学生调查结束后提交调查报告作为学年论文,教师评阅合格后取得相应学分。

(2)毕业论文。开设于第6-8学期,共4学分。按《西南政法大学本科毕业论文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选题、开题、撰写、修改、定稿、答辩等程序完成毕业论文,提交合格的毕业论文材料,并通过论文答辩。

(3)专业实习。开设于第7学期,共5学分。旨在训练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按学校和学院的安排在实习基地参加集中实习或分散实习,实习结束后提交实习日志(日记)、实结(报告)和实习单位鉴定表等相关材料,实习成绩评定合格后获得学分。

(4)实务写作技能训练。是专业实习的延伸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实务写作技能。学生以专业实习的素材撰写自己参与处理的某一个典型案例的分析报告或法律文书习作,提交学院验收合格后取得2学分。

在校期间参加2次学校教务处组织的“校园庭审”活动,并按照指导教师要求写出相应的案件审理分析报告,该报告经教师评阅合格的,也可获得“实务写作技能训练”的相应学分。

4.第二课堂

本科学生在校期间除修读完成培养方案所规定的课内学分外,必须取得第二课堂至少1个学分方能毕业。学生可通过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发表学术成果、参加文体活动、投身社会实践及公益工作获得第二课堂学分,最高可获得5个学分。其中,毕业要求的1个学分为基础学分,其余学分为奖励学分,奖励学分最高可至4学分。

第二课堂学分的认定、折算方式等按照《西南政法大学第二课堂学分管理办法》及相关实施细则执行。奖励学分视为创新创业学分,可冲抵公共选修课就业创业能力与健康教育模块的学分,但最多不超过4学分。

2

七、课程结构与学分学时分配

八、课程考核

学校鼓励和支持课程考核内容及方法的改革。必修课为考试课程,原则上在学校规定的时间内统一进行;选修课为考查课程,由任课教师于课程结束后两周内组织,专业拓展选修课原则上要求闭卷考试,公共选修课由任课教师自行决定考试方式。

九、教学计划表

3

法学专业本科教学计划表(民商法学院 经济法学院)

(一)必修课

4

(二)选修课及第二课堂

专业培养方案制定负责人:张 耕 黄茂钦

6

法学专业本科教学计划表(法学院 行政法学院 国际法学院)

(一)必修课

7

(二)选修课及第二课堂

模式授课。

专业培养方案制定负责人:石经海 周祖成 宋渝玲

9

西南政法大学法学本科专业是改革开放后全国最早恢复招生的法学专业之一。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办学积累,在全国首批设立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在西部地区率先设立法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经济法学科、诉讼法学科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已建成5个省部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法学专业以高水平学科建设为依托,教学科研队伍力量雄厚。2015年,法学专业成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经济法教学团队、民事诉讼法学教学团队、刑事诉讼法学教学团队先后成为国家级教学团队。拥有刑事诉讼法、经济法、民事诉讼法、法理学、商法学和民法学等6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和15门重庆市级精品课程。传承“务实创新”人才培养传统,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成果显著,被誉为新中国政法界的“黄埔军校”,成为全国重要的法学本科人才培养基地。

二、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系统的法学专业基础知识、理论和扎实的实务技能,具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能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从事法律实务工作及法学教育、研究等工作的德才兼备的务实创新人才。

三、培养基本要求

(一)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了解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规,能够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过硬的政治素质与合格的法律职业素养,有敬业品质、团队合作意识和务实创新精神。

(二)掌握法学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分析方法,熟悉我国法律、政策和国外法律的基本框架,了解法学理论前沿和法制建设的趋势;具有运用法学理论和方法调查、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运用法律知识管理事务、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掌握法学文献检索、法学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基本的科学研究能力。

(三)掌握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知识,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够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四)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锻炼合格标准,具备健全的心理、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五)具备一定的就业技能,了解就业、创业的基本知识,具有能够从事本专业业务工作和适应其它领域专业工作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四、学制、学位

(一)学制:标准学制为四年,实行弹性学习年限。学生在校学习年限不得低于三年,不得高于六年(应征入伍保留学籍者除外)。

(二)学位:法学学士学位

五、毕业学分要求

本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必须修满本培养方案所规定的162学分并通过毕业综合考试方能毕业。

(一)必修课:须修满116学分

包括公共必修课32学分,专业基础课14学分,专业主干课48学分,实践教学环节22学分。

(二)选修课:至少修满45学分

其中专业拓展课至少修满27学分,公共选修课至少修满18学分。

(三)第二课堂:1学分

六、课程体系

(一)专业基础课

1

法理学、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专题讲座、中国宪法学、中国法制史、法律逻辑

(二)专业主干课

(三)专业拓展课

专业拓展课共设置5个课程模块,学生在专业拓展课中所修总学分不得少于27学分。

1.行政法与理论法学模块开设8门课程,16学分;

2.民事法律模块开设11门课程,24学分;

3.刑事法律模块开设9门课程,18学分;

4.经济法模块开设8门课程,18学分;

5.国际法模块开设10门课程,20学分;

(四)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旨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法学专业知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包括以下环节:

1.课内实训环节

按培养方案中规定的课堂实践实训教学时间,利用法律实务教学平台开展案例教学、观摩教学、情景教学以及模拟法庭等实务训练,已包含于课程教学中,不单独开设。

2.法律实务课程

根据法学专业特点,分别在第2、4、6学期邀请公检法等实务部门专家,特别是兼职教授到校开设短期实务课程或不少于2次的实务专题讲座。考核方式由学院自定,共6学分。

3.社会实践环节与科研训练环节

主要包括:

(1)社会调查与学年论文。开设于第4学期暑假至第5学期初,共3学分。旨在提高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和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开始前由学院统一安排教师,对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方法以及调查报告写作的统一辅导,学生调查结束后提交调查报告作为学年论文,教师评阅合格后取得相应学分。

(2)专业实习。开设于第5学期,共5学分。旨在训练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按学校和学院的安排在实习基地参加集中实习或分散实习,实习结束后提交实习日志(日记)、实结(报告)和实习单位鉴定表等相关材料,实习成绩评定合格后获得学分。

(3)毕业论文。开设于第6-8学期,共4学分。按《西南政法大学本科毕业论文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选题、开题、撰写、修改、定稿、答辩等程序完成毕业论文,提交合格的毕业论文材料,并通过论文答辩。

(4)实务写作技能训练。是专业实习的延伸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实务写作技能。学生以专业实习的素材撰写自己参与处理的某一个典型案例的分析报告或法律文书习作,提交学院验收合格后取得2学分。

在校期间参加1次学校教务处组织的“校园庭审”活动,并按照指导教师要求写出相应的案件审理分析报告,该报告经教师评阅合格的,也可获得“实务写作技能训练”的相应学分。

4.第二课堂

本科学生在校期间除修读完成培养方案所规定的课内学分外,必须取得第二课堂至少1个学分方能毕业。学生可通过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发表学术成果、参加文体活动、投身社会实践及公益工作获得第二课堂学分,最高可获得5个学分。其中,毕业要求的1个学分为基础学分,其余学分为奖励学分,奖励学分最高可至4学分。

块的学分,但最多不超过4学分。

八、课程考核

学校鼓励和支持课程考核内容及方法的改革。必修课为考试课程,原则上在学校规定的时间内统一进行;选修课为考查课程,由任课教师于课程结束后两周内组织,专业拓展选修课原则上要求闭卷考试,公共选修课由任课教师自行决定考试方式。

九、教学计划表

3

法学专业本科教学计划表(民商法学院 经济法学院)

(一)必修课

4

(二)选修课及第二课堂

专业培养方案制定负责人:李雨峰 黄茂钦

6

法学专业本科教学计划表(法学院 行政法学院 国际法学院)

(一)必修课

7

(二)选修课及第二课堂

8

注*:国际法学院学生选修《世界贸易组织(wto)法》时,该课程采用双语教学模式授课。

专业培养方案制定负责人:颜 飞 周祖成 宋渝玲

9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系统掌握法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对各种法律关系的分析判断、对法律纠纷的调处和解决能力,能在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仲裁机构、法律服务机构、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从事法律工作,具备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措施与要求

按照“整体素质高、知识结构优、专业应用能力强、实践动手能力强、创新创业能力强、个性化发展能力强”的总体要求,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创新培养体制和机制,使毕业生具备全面的素质、优良的知识结构、突出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1.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为使学生掌握法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法学的基本分析方法和技术,具备运用法学理论和方法分析各种法律现象,具备解决实际法律问题的基本能力,融理论教学和实践培训于一体,实施“3+1”的'人才培养方案。前3年为在校理论学习。通过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两个平台,专业方向课程、创新创业教育、个性拓展课程三个模块,逐渐夯实法学专业学生必备的各种理论基础,锻造未来法律人的知识和素质品性。最后1年为知识整合和综合提高阶段。通过变革教育教学理念,改造人才培养机制与体制,以法律职业人的培养为目标,调动校内外教育资源,突出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的训练和培养。

2.根据法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围绕满足社会需要的核心思想,确定服务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法治国家建设的培养方向。确立在熟悉我国基本法律制度,掌握法理、宪法、民法、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知识产权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国际经济法、国际法等方面的基本知识的前提下,设置民商法和经济法两个专业重点培养方向。提炼出民法、商法、经济法、刑法等专业核心课程。通过课程学习和实践培训,使学生具备对各种法律关系的分析判断能力、对法律纠纷的调处和解决能力,掌握对法律现象的证明技能,熟悉法庭审理的程序,具备参与庭审的应对处理和说理、论辩、书面表达能力,将学生培养成能尽快适应社会需要的各类法律工作者。

1

3.课程体系的设置方面实施“平台+模块”的课程结构,保证各种能力的培养和个性化发展。对于法学专业学生的驾驭语言文字能力、一定的组织管理、人际沟通、团结协作等社会活动能力,以及运用现代交际和信息收集工具继续学习的能力,在结合专门课程知识学习和实践锻炼中着重引导和培育。

4.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以学生自主演练与教师指导相结合的方式提高模拟法庭的使用率,提升以模拟审判为核心内容的校内实训效果。积极实施多种形式的案例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加强与各种法律实务部门的沟通。在继续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多渠道社会主体服务于实践教学的局面。通过观摩旁听各类法庭审理、参加法律援助、开展法制宣传、参与行政执法等活动的方式,使学生对实体法律与程序法律的理论学习在不同层面的实务活动中得到实际运用。完成从静态法律的被动接受到动态法律运转的主动学习转变过程;培养发现法律问题、提出法律问题、解决法律问题的法律实践思维模式,实现法学理论与法律实践的互动。

5.积极推进以“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为标志的人才培养制度,鼓励学生参加国家司法资格考试、公务员考试,达到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的对接。

6.加强“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将“内培”与“外引”相结合。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律服务活动促使教师参与社会法律实践活动,以此为契机推进法学理论和实践教学。

三、专业方向

根据我国市场经济的培育和发展态势,顺应法治国家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满足社会对应用型法律人才的需要,并考虑到法学学科的整体局面和学生将来的继续发展,结合我校实际,设置社会需求度强、适应面广的2个专业方向。

1、民商法方向:学习和掌握物权法、合同法、票据法、保险法等法学基本理论和知识,具备民商法律文书撰写和法律意见表达等能力,能够在国家机关和法律服务诸部门从事起诉、审判、调解、诉讼代理、提供法律咨询、公证等工作。

2、经济法方向:学习和掌握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税法、劳动法、社会保障法等法学基本理论知识,具备经济法律文书撰写等能力,能够在国家机关、公司企业、法律服务诸部门从事起诉、审判、文书、代理诉讼、法务、执法、仲裁等工作。

2

3

五、学制与学分

学制: 标准学制4年,修业年限3-6年。

学分:最低修读163.5学分,其中课内教学环节必须修满124.5学分,实践教学必须修满39学分。

六、毕业与学位授予:

学生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完成各教学环节学习,修满专业规定的最大学分,准予毕业。

授予法学学士学位

4

十、主干学科 法学

十一、专业核心课程简介

1、民法学(civil law)

学时:72 学分:4

及初级理论。

2、刑法学(criminal law)

学时:90 学分:5

本课程以我国现行刑法为研究对象,其主要内容包括犯罪与刑事责任两大方面,分总论和分论两部分。总论部分又分犯罪论和刑事责任论两部分。犯罪论部分的主要内容有:刑法的基本原则、犯罪的概念、犯罪构成、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犯罪的未完成形态、共同犯罪、一罪与数罪等问题;刑事责任论部分的主要内容有:刑罚的种类、量刑的一般原则、累犯、自首和立功、数罪并罚、刑事处罚制度等。分则部分的内容主要是刑法分则中有关个罪的规定,具体了解我国刑法规定了哪些罪名及各个罪的构成要件。

3、经济法学(economic law)

学时:72 学分:4

本课程以讲授经济法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制度为核心内容,使学生系统地、准确地理解和掌握经济法的基本原理,以及竞争法律制度、产品质量法律制度、国有资产法律制度、财经法律制度等各项具体的法律制度及其相应的规范,并能够在实践中灵活地运用,分析和处理各种经济实务问题。

4、商法(commercial law)

学时:90 学分:5

本课程以我国商事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为主线,结合外国商事法律制度,在掌握商事法律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研究其中的重要理论和实际问题。课程内容涉猎商法基本理论、公司法、破产法、证券法等内容,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强的特点。

学前教育本科人才培养方案(通用18篇)篇七

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促进国家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增强市场就业,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最终能够为我国提升综合国力,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提供重要的途径。就学校而言,开展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是学校更加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可以有针对性的开展订单培养,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方案,使学校能够培养出满足企业需求的学生。就企业而言,这种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能有针对性的塑造人才,学生能够在上学期间就真正体验岗位实际能力,企业可以优先挑选优先人才,为企业用人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一)根据企业需求进行教学合作。

学校有了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学生入学阶段就可以按订单式培养。学校根据企业用人要求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开设所需课程标准。培养计划可以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商量制定,它至少应包含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两大支柱。面向市场和面向就业来设置专业,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方面。在设置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和培养方法时既要强化针对性,使毕业生就业后能做到“上手快”;也要兼顾通用性,使毕业生就业后能做到“一专多能”。企业可安排专人到学校进行授课,接受案例式教学,弥补学校教育与实际想脱节的缺陷,学校和企业共同研究设置培养方案。就学前教育的自身特点,要求学生掌握艺术本领,在学校期间可以带学生到真正的幼儿园去体验教学,与小朋友共处,会遇到课堂中没有遇到过的问题,在解决的过程中,真正提高本领。

既然是校企合作,就要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高素质的学前教育人才。那么,学校内的教师可以到企业去锻炼,企业的优秀人员也可以到学校上课,给学生最真实的教育。就学前教育的特点,幼儿园可以和学校制定计划,定期派幼儿园中有丰富经验的幼儿教师到高校内给学生上课,她们有着每天与小孩子相处的经验,这些经验可以丰富学生的思想,提高素质影响。幼儿教师可以讲解幼儿园中的真实案例,学生在听的同时可以增加经验,根据前辈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同时,高校也可以安排教师到幼儿园增加体会锻炼的机会。由于幼儿教师的特点,高校的实行校企合作的同时,不能忽略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舞蹈,绘画,钢琴,英语的综合能力。同时,可以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把实践教学尽可能搬进企业,搬进校外实训基地,不但可以解决学校设备不足的问题,而且可以充分利用经验丰富、技能出色的兼职实训老师,大大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随着学校与合作企业了解的逐步加深以及合作机制的逐步优化,校企合作必将由短期化合作走向长期稳定的实质性合作,校企合作的内涵将不断丰富、形式也更加多元化,企业的参与将逐步渗透到校企合作的核心部分。这样,既可提高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又可提升幼儿园的综合实力,从而达到双赢的目的。结束语:综上所述,根据目前国家对于教育教学模式发展和改变的迫切需要,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待改变,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适应现代化教育改革的需要。使学生在校期间真正学习到学前教育的相关知识,同时,又能够使企业增加对学校和学生的了解程度,使学校真正培养企业需要的专业型人才。

学前教育本科人才培养方案(通用18篇)篇八

绥化市北林区2002年与2010年相比,幼儿师资的学历情况有了明显改善。其中本科学历的人数增加了520%,大专学历的人数增加了70%,中专学历人数增加了73%,高中以下学历的人数减少了33%。不难看出,在这八年的时间里,幼儿教师的数量增加了96%,在增加的150人中本科、大专和中专学历分别占了31%、31%、38%,纵向比较本科学历增加最多,而高中以下学历明显减少。另外,绥化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此次调研还反映出一些问题,诸如北林区幼儿园的教育理念落后,教育方法陈旧,“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倾向非常普遍,幼儿教师缺乏等。综上所述,绥化市北林区学前教育的状况有了明显的改观,诸如学前教育机构增多,幼儿教师数量增加、学历提高,幼儿数量增多,早期教育逐渐兴起等。但同时市场也客观地传达出这样的信息,随着绥化市北林区人口由28万猛增至40万,在园幼儿数量的迅速增加和市场对于幼教人才的现实需求将会给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换言之,市场在追求幼儿教师数量的同时,也对人才培养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绥化市迫切需要专业技能过硬、育人理念先进、实践经验丰富、上手即能用的学前教育本科毕业生。

在了解、掌握市场需求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明确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制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等方面的内容。基于充分的市场调研,绥化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确定了专业的培养目标,即培养具备学前教育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具有先进的育人理念、丰富的实践经验及过硬的专业技能,能为绥化市及其周边市、县、乡镇广大地区的幼儿园、早教机构服务的一线幼儿教育工作者。培养规格是“够用、会用、适用及适当地引领”,够用是指基本理论够用即可,会用指实践经验丰富,专业技能过硬,适用指能适应地方就业市场的需求,为地方学前教育事业和经济建设发展服务。当然,在密切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接轨的同时,还要适当的引领,由于培养人才的特殊性,高校作为高级人才的培养之地,除了迎合市场,还应适当地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职能,即一种正确的引领、导向作用。

绥化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依据培养目标中“基本理论够用即可”的原则,在专业课的设置中保留学前心理学、幼儿园游戏论等必要的专业主干课程,删除了教育心理学、中外教育史等理论性很强,又和某些专业课程有交叉的,不是专业必须的课程。增加了蒙台梭利教育概论等教法类课程,整合了美术、书法课,将其整合为一门课程———学前美术基础训练课程。同时,在专业必修课中突出了学生专业技能训练的课程,如幼儿玩教具的设计与制作。在艺术类课程中突出专业指向性,学习内容有所侧重,如学前美术基础训练课主要是针对儿童简笔画、儿童水彩画、钢笔字、粉笔字等方面进行训练;琴法课则侧重幼儿歌曲的即兴伴奏。在专业选修课的模块中突出三个方向,即早期教育方向的课程有早期儿童教育指导、婴儿认知发展与训练等;亲子教育方面的课程有亲子游戏活动设计与指导。针对绥化市域内学前特殊儿童的增加,特别是自闭症儿童、聋生的增多,又增设了学前特殊教育方向的选修模块,如自闭症概论、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等。

1.实践教学。

在教学进度的安排中,实践教学的课时数至少要达到三分之一,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甚至要达到二分之一,实践教学的安排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经常性地安排见习。根据课程内容,只要教学需要,经常性地安排学生见习,不集中见习,甚至可以第一节课在幼儿园,第二节课在课堂上讨论,及时理解、灵活运用所学专业理论。而且见习的安排突出计划性,要求在教学周历和教案中有明确体现。

(2)注重实习的实效性。加强实习的管理,注重实习的时效性,保证实习的时间和质量,实习工作落到实处。实习的时间一般为6个月,其中第一周为集中见习周;第二周为观摩学习周,由所在单位的实习指导教师讲解幼儿园的常规教学、生活管理等,然后进行语文、数学、感统训练等各类教学观摩;其余5个半月的时间为学生上岗执教实习。作为高校为学生配备的指导教师每周至少有次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实习结束时要进行严格的考核,考核合格后方能给出相应的学分。

(3)聘请业内专家讲学与顶岗支教。在实践教学的安排中,可以聘请当地资深的幼儿园园长、妇幼保健院的院长等业内专家进行实战经验、案例的讲学。有条件的院校还可以聘请全国知名的幼教专家讲学。事实上,顶岗支教也是一项实践教学的内容,即在大三的下学期选拔学习优秀、专业技能强的尖子生到绥化市下辖的乡镇即边远的、条件艰苦的地方幼儿园支教,以支援地方学前教育的发展。

2.社会实践。

以就业为导向,定期去当地幼儿教育机构摸底、调研、做兼职、做义工等,时刻把握学前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动态,以便更好地服务地方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

对学生加强专业技能的训练,即一线幼儿教师必备的讲、弹、跳、画、字、工六项基本技能。对于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每个学期都要有计划、有目的、有方案、有实施。绥化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对学生技能的训练,除了专业课的训练之外,每年春夏秋冬四个学期都开展幼儿教师六项技能的评比活动。如课堂教学、书法、简笔画、玩教具制作、幼儿歌曲的比赛等,学生在比赛结束后获得相应的职业技能的学分。

从服务社会这一层面看,经济欠发达地区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应秉承开门办学、将服务地方学前教育事业和经济建设作为己任的办学理念,努力将自身打造成为地方幼儿教育理论与实践交流的平台、地方幼儿教育机构人才需求的供给中心,能够为地方幼儿教育发展提供咨询和建议的智囊机构。绥化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始终将服务社会作为自己的社会职能,经常利用假期对绥化市幼儿园的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同时将本专业的琴房、画室、舞蹈房、感统训练室等实训室对外开放,争取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事实上,绥化学院教育系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绥化市的幼儿教育中心。从就业的层面看,根据“一体两翼”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目标和服务目标,应注意时刻与市场需求紧密接轨,为地方学前教育机构培养应用性人才。绥化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目前已经培养出84名毕业生,这些毕业生广泛地服务于绥化市及其周边的市县乡地区的幼儿园、早教机构。从就业需求情况看,毕业生还是供不应求,截止到2010年11月,仅绥化市下辖的安达市机关幼儿园就缺少18人,试想仅1个地级市的1所公立幼儿园就缺少18位教师,而客观上绥化市下辖3市6县1区,占地方圆3.5万平方公里,有560万人口,就是说我们专业的毕业生还没有毕业就已经与用人单位签约,可见绥化市对幼儿教师的需求相当迫切。实践证明,“一体两翼”人才培养模式是适合市场需求的,在客观上这些应用性人才完全补充到地方学前教育机构中去了,做到了为地方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服务,真正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又一动因。相信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的充分落实,学前教育作为义务教育的起点,幼儿园作为地方政府必须免费支持的社会事业,面对广大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地区的学前适龄儿童,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会有更为广阔的就业空间。

学前教育本科人才培养方案(通用18篇)篇九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长对幼儿园保教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幼教行业对幼儿园教师专业师德、素质、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高职院校作为一线幼教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面临生源质量差、市场对人才专业素质要求高的难题,很多学校启动学前教育卓越人才培养计划,以实施卓越人才培养计划为抓手,整体推动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全面提高教师培养质量。学前教育专业卓越人才培养的关键是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一)人才培养未考虑职后“创新创业”发展。

多年来,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着眼点仅仅瞄准幼师岗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很少考虑职后学生的创新创业发展。毕业生毕业后,并不爱幼教,一毕业不做幼教。从事幼教行业的毕业生,由于创新创业能力不强、专业和职业上升空间不大,毕业几年后,仍然无法成为幼儿园的骨干和园长,纷纷离开幼教行业。

(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技能型人才的“技能”不硬。

幼教行业由于学前教育专业专业标准没有层次型,职业资格考证全国统考,误导各个层次(本科、专科和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清晰,高职高专技能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未得到突出,因此,培养出来的人才“研究能力不强,技能不突出”。

(三)校企合作程度不深,产教融合程度低,人才培养质量不高。

目前,学前专业与幼儿园的合作仅限于教育实习、顶岗就业这种低层次的校园合作,导致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架构与市场需求脱节,教育教学实践性低,教育教学与幼儿园教育脱节,人才培养质量低,在知识、能力等方面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人才培养适切性不强。

(四)技能课程改革力度不够,教学效果收效低。

技能改革力度不够主要表现在:技能训练课程体系构建层级性不明显,专项技能训练不突出。技能训练形式单一,仅仅局限于课堂,未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课后练习、社团活动、比赛、社会实践、演出等活动在技能专长培养的作用。由于系列技能训练活动没有形成合力,因此,技能训练收效低,技能型人才的技能不硬,专长不突出。

基于行业标准、市场的需求和人才可持续发展,高职学前教育“多元综合”卓越人才就是要具备“高尚的师德、全面的素质、过硬的能力、一两项艺术专长”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等多元综合素养。幼儿教师要具有多元化的能力、综合性的素质,使自身的能力和素质更加符合新形势下幼儿教育的需要。在“人才强国”越来越受到重视的形势下,高职院校培养“多元综合”卓越幼教十分重视。突出表现为:一方面,培养“多元综合”卓越人才,能够使高职院校幼教专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得到提升。这主要是由于高职院校在培养“多元综合”卓越幼教人才的过程中,能够使幼教专业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更高,因而能够更加符合幼儿教育的需要,久而久之就会使高职院校幼儿教育专业的竞争力得到加强,影响力也会提高。另一方面,培养“多元综合”卓越幼教人才,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主要是由于在培养“多元综合”卓越幼教人才过程中,高职院校必然会不断地创新教学模式,探索能够培养“多元综合”卓越幼教人才的方式、方法。这必然会使幼教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加强,学生在未来也会具有很强的职业发展能力,这是高职院校培养“多元综合”卓越幼教人才最为重要的价值之一。

通过对高职学前“多元综合”卓越人才的内涵以及培养价值进行分析,培养“多元综合”卓越人才具有重要意义。这就需要高职院校进一步明确“多元综合”卓越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以便更好地进行人才培养。高职院校有其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在培养“多元综合”卓越人才方面应当明确三个目标定位。

(一)具备高尚师德教师作为人类的灵魂的塑造者,其对职业道德的要求高。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提出“师德为先”的专业理念,要求幼儿园教师具备正确的儿童观、教师观和教育观,践行社会主人的价值体系,热爱幼儿,热爱幼教,强化幼教职业理想。

(二)培养学生全面的素质高职院校要想更好地培养“多元综合”卓越幼教人才,必须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下工夫。全面的综合素质包括扎实职业素质和综合思想文化素质。职业素质指的是在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个性及职业情况等方面的素质。其次为思想、文化、人文、创新等方方面面的素质。只有素质全面的学生,才能在职业发展上奠定良好基础,走向社会之后更快适应社会。

(三)强化学生发展能力高职院校开展“多元综合”卓越幼教人才培养工作,除了要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更应该强调卓越幼师的专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卓越幼师人才专业能力定位于立足市场的需求,依据行业发展,要求学生观察了解幼儿能力、生活指导能力、环境创设能力及以游戏组织和实施教育教学能力等幼儿园教师职业技能必须过硬,同时,注重创新活动能力、自我学习和发展能力、教科研能力和幼儿园管理等基本能力培养,为学生职后专业化发展和升职空间拓展奠定基础。

高职院校在培养“多元综合”幼教人才过程中,一定要采取有效的策略,既要重视“多元综合”幼教人才培养,更要采取有效的方式和方法,使“多元综合”幼教人才培养步入科学化轨道。

(一)确立高职高职“多元综合”卓越人才培养思路思路决定出路。高职院校在开展幼教人才培养方面,一定要重视“多元综合”卓越幼教人才培养工作,将其作为重要的战略性目标,作为“人才强国”的重要理念,作为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举措,确立明确的培养思路。这就需要高职院校一定要在“多元综合”卓越幼教人才培养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培养思路清晰了,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高职院校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一定要将培养学生的师德、综合素质,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重要的目标,对如何开展“多元综合”卓越幼教人才进行研究,既要制定科学的培养规划,又要发挥方方面面力量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比如,可以让教师在这方面发挥作用,通过创新教学模式,更好地实施“多元综合”卓越幼教人才培养工作等。

(二)优化“多元综合”卓越幼教人才培养内容高职院校在实施“多元综合”卓越幼教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除了要有明确的目标定位和培养思路之外,至关重要的就是要在优化培养内容方面取得突破,更为突出的则是要创新课程体系,优化教育教学内容,使其能够适应“多元综合”卓越幼教人才培养的需要。同时,基于工学结合、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让幼儿园教科研成果、创新教育教学活动和园长们成功创业案例进入高职课堂,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三)创新“多元综合”卓越幼师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是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保障,围绕多元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实行多元的课程模块、建构多维、多层次递进的课程体系,采用“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和“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建立行业企业专家参加的专业建设委员会,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和教材,共同组建教学团队,共同建设实训实习的平台、共同指导和评价学生等,深化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创新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充分发挥企业的重要主体作用,培育适应市场需要,并能走在行业发展前面的“师德高尚、素质全面、能力过硬、专长突出”多元综合创新型卓越人才目标。综上所述,多元综合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具有重要的价值,人才培养定位更适宜市场的需要,学生个性的发展,使人才培养的思路更清晰,人才培养内容和结构更优,校企协同培养的人才模式得到深化。为了实现“多元综合”卓越幼师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一定要厘清“多元综合”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内涵、优化“多元综合”卓越幼教人才培养内容、创新“多元综合”卓越幼教人才培养模式,使“多元综合”幼教人才培养取得良好成效。

学前教育本科人才培养方案(通用18篇)篇十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学前教育(preschooleducation)。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扎实的学前教育专业知识,能在保教机构、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其他相关机构从事保教、研究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学前教育方面的基本知识,接受学前教育技能的基本训练,掌握保育、教育和研究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2.掌握观察幼儿、分析幼儿的基本能力以及对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技能;

3.具有设计具体教育方案和实施方案的基本能力;

4.熟悉国家和地方有关学前教育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学前教育和学前教育实践的发展动态;

6.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管理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教育学学士。

教育学、心理学。

学前教育学、学前儿童发展科学、学前儿童保育学、学前教育史、学前教育研究方法、幼儿园课程、幼儿园管理、学前儿童教育(包括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等。

本专业实训主要体现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学前儿童发展科学、学前教育方法类课程(教育技术及应用、教育统计分析与实验、学前教育研究方法)、教法类课程(学前儿童教育(一))以及艺术类课程(舞蹈、美术、手工、乐理与视唱、琴法、幼儿园环境创设)中。

教育实习、教育科研实训、毕业论文、学前儿童教育技能训练。

科研方法训练、大学生创新创业实验计划。

该专业毕业生至少修满189.5学分,其中课程学分120,实践学分69.5(含12个综合教育学分)。

学前教育本科人才培养方案(通用18篇)篇十一

本专业主要培养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熟悉酒店企业各项主要业务,具有现代酒店业经营管理理念,具备牢固专业管理理论知识和熟练职业技能,能够对酒店前厅部、客房部、餐饮部等主要业务部门的一线工作进行组织、管理等工作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主干学科:管理学、公共关系学、消费心理学、组织行为学

四、专业核心课程

主干课程: 《酒店管理概论》、《酒店餐饮管理》、《酒店前厅管理》、《酒店客房

管理》、《酒店人力资源管理》、《酒店市场营销管理》、《酒店服务礼仪》

五、学制

学制:三年

六、最低毕业学分要求

七、教学进程计划表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需要的,重点掌握酒店管理、酒店服务等基本知识,同时熟悉旅游-行业现状并且具备基本旅游服务技能,具备酒店各岗位服务技能、企业基层管理人员管理能力、社会交际能力,面向高星级酒店(宾馆、酒店)及餐饮企业管理、服务第一线,熟练掌握酒店、餐饮企业管理方法及运作方式,具备较高服务技能与管理水平、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

(一)职业与岗位分析

(二)人才规格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旅游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进行旅游-行业基层服务操作技能的基本训练,具有旅游-行业基层管理和服务的基本知识和能力:

(1)熟悉酒店前厅、客房工作服务规范,掌握酒店业服务与管理的基本技能,通过学习考取中级客房服务员资格证书。

(2)熟悉中、西餐厅的工作程序与服务规范,掌握餐饮业服务与管理的基本技能,通过学习考取中级餐厅服务员资格证书或中级调酒师资格证书。

(3)熟悉市场调查和公关策划的工作方法,掌握酒店公共关系宣传、社区关系协调、市场促销的基本技能。

(4)具备一定的英语读写、听说能力,在校期间取得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等级证书。

(5)具备良好的形体与礼仪素质和熟练的普、英语口语表达技巧。

(6)具备较强的计算机运用能力,熟练掌握酒店电子预订系统的使用和旅游电子商务的运作,在校期间通过国家一级计算机水平考试。

(7)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自我拓展能力。

(三)职业核心能力

酒店服务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二、学制、修业年限及招生对象

1、本专业基本学制为3年(2+1,2年在校学习,0.5年酒店顶岗实习,0.5年毕业实习),学生可以在修满学分后提前毕业。

2、招生对象:普通高中毕业生(文理兼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

三、素质、能力、知识结构分解表(职业能力结构及其分解)

104

四、教学时间分配

表一 专业教学时间分配表

表二 各类课程学时、学分比例

105

五、理论教学计划进度

表一 必修理论课程教学计划进程表

表二 专业方向课、专业选修课进程表

106

107

上者计3学分;同一类奖多次获奖者,按最高奖项计学分,不予重复计学分。

3.学生参加教师的研究课题并独立承担其中一部分项目,其工作和成果经系部审核、教务处审定,可计0.5~2学分。

4.获得规定等级以上或以外的等级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每证计1学分,最多计3学分。

108

七、毕业学分及有关要求

(三)其他学分4学分,可通过如下形式获得相应学分:

1.经团委核准,集体组织或集体进行的2周以上的社会实践活动计1学分。

八、专业核心课程与主要实践环节

(一)专业核心课程

(二)主要实践环节

酒店管理专业认识实习、酒店模拟实习、酒店顶岗实习、毕业实习 九、必要的说明(含特色)

1、第二学期暑期布置学生到家庭所在地进行旅游需求社会调查,第三学期开始应按要求提交调查报告。

2、第五学期、第六学期,学生将进驻四星级以上酒店进行顶岗实习,由酒店和学院对学生进行共同管理。

3、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取得劳动部餐厅服务员中级职业技术证书、前厅客房中级职业资格证书、调酒师中级职业资格技术证书、茶艺初中级证书、高职高专英语证书以及普通话等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考核证书。

109

(一)专业培养目标及要求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星级酒店发展需要,具备较高的现代管理理论素养和系统的酒店管理专业知识,具备人文素质、国际视野、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熟悉现代星级酒店经营管理方法和手段,能够在高星级酒店、高级住宿业机构、高级餐饮业机构、教育研究机构等从事酒店管理、接待服务及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专业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酒店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现代星级酒店服务与管理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专业管理理论知识和酒店经营管理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酒店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科学的学习和思维方法,具有运用酒店管理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3.熟悉我国关于旅游和酒店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4.了解国内外酒店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趋势;

6.具备国际化酒店服务与管理标准化职业素养;

7.具备较高的外语水平,拥有较高的国际交流能力。

(二)专业核心课程

旅游学概论、酒店管理概论、酒店前厅与客房管理、酒店餐饮管理、酒店财务管理、酒店人力资源管理、酒店品牌建设与管理、现代服务业管理、酒店商务英语、酒-店-公-关礼仪。

(三)学制及授予学位

学制:四年;学位:管理学学士。

(四)专业教学计划总表

学前教育本科人才培养方案(通用18篇)篇十二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与概率统计素养,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熟练地运用现代统计方法分析数据。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与健康个性和谐统一,富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概率统计专业人才。

学生毕业后,能在企业、事业单位和经济、金融、保险等管理部门从事统计调查、统计信息管理、数量分析等开发、应用和管理工作,或在科研、教育部门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

二、基本要求

1.具有扎实的数学业基础,受到比较严格的科学思维训练;

4.了解统计学理论与方法的发展动态及其应用前景;

5.应能熟练使用各种统计软件包,有较强的统计计算能力;

6.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统计方法获取有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和实际工作能力。

三、主干学科及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数学、统计学。

主要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空间解析几何、概率统计、数理统计、复变函数、c语言与程序设计、应用随机过程、时间序列分析、多元统计与回归分析、金融数学、保险精算学、风险理论、抽样调查。

四、专业特色及专业方向

本专业主要学数学与统计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方法,使学生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接受理论研究、应用技能和使用计算机的基本训练,具有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的基本能力。

五、学制

一般为4年。

六、学位授予

理学学士。

七、毕业合格标准

1.具有良好的思想和身体素质,符合学校规定的德育和体育标准。

2.通过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教学环节,总学分达到163 学分(其中理论教学156学分,实践教学5学分,课外培养计划2学分)。

统计学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及其进程表

统计学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及其进程表

一、专业代码、名称

学科门类:理学

类 别:统计学类

专业代码:071601

专业名称:统计学

二、专业培养目标及规格

统计学专业以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创新型应用人才为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统计学、数学、经济学、管理学理论基础,掌握现代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运用计算机处理和分析统计数据,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基础扎实、专业面宽、适应性广、学习能力强,能在银行、证券、保险、工商企业和政府管理部门从事市场调查、市场研究、信息管理、数量分析等项工作,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基本规格要求为:

(一)具有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理论知识,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和良好的思想道德观念。

(二)具有良好的人文精神、科学素养,能处理好人与环境、人与社会的.关系。

(三)掌握统计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及开拓创新的精神,具备一定的从事统计专业工作的能力和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

(四)基本掌握一门外语的听、说、读、写、译能力;基本掌握计算机操作与应用能力。

(五)具备较强的终身学习能力。

(六)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具有健康的体魄与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学制与修业年限

学制:基准学制四年,实行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修业年限为3—6年。

四、主干学科

经济学、理学

五、主要课程

1

统计学、西方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国民经济核算、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金融学、金融统计分析、证券投资学、财政学、时间数列分析与eviews软件应用、多元统计分析与spss软件应用、应用抽样技术、统计调查方法等。

六、毕业与学位

1、毕业最低学分为168学分,其中第一课堂160学分,第二课堂8学分。学分结构符合人才培养方案要求。

2、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3、达到《河北金融学院本科学士学位授予实施细则》规定条件,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

七、课程设置与学时、学分分配及教学进度安排(见附表)

教学环节时间分配表

2

各知识模块学时、学分分配表

河北金融学院本科专业公共基础课设置及教学进度计划表

注:(1)形势与政策在2、3、5、7四个学期机动时间安排专题,合计0.5学分;(2)心理健康教育在2、4、6、7四个学期机动时间安排专题,合计0.5学分。(3)职业生涯规划与创业教育在1、3、7学期机动时间安排专题,合计2学分。(4)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在课外安排合计4学分。

统计学专业学科专业基础课设置及教学进度计划表

注:#为双语课程

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课程设置及教学进度计划表

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专业知识面宽,研究分析能力强,具有我国高等教育水准,统计学方向:特长于统计信息管理与经济管理,特长于数量分析工作的实用型和通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有文化,守纪律,立志献身祖国建设事业的合格公民。

有较宽的经济理论和科学管理的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独立观察、分析、研究社会经济问题的能力。统计学方向业要求系统掌握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

3. 具有健康的体魄,达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

三、总学分 174学分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 154学分

(一)全校共同课:74学分

1、基本素质课部分:59学分

1.思想政治素质课:共计12学分 必修10学分 选修2学分

2. 通用素质课:共计12学分 必修39学分 选修3学分

3. 健康素质课:必修5学分

2、学科通识课部分:8学分

1. 人文艺术素质课:必修2学分

2. 自然科学素质课:必修2学分

3. 社会科学素质课:必修4学分

3、任选通识课:必修10学分

(二)部类共同课:必修12学分

(三)学科基础课与专业课:64学分

1. 学科基础课:共8门,必修25学分

2. 专业课:统计学方向专业必修课共7门,必修20学分;专业选修课,选修18学分。

五、科学研究和实践环节 20学分

1、科研环节,计8学分:

2. 社会实践与社会服务,计3学分

3. 国防教育,计2学分;专业实习,计4学分。

六、时间分配

详见“专业教学计划表”

统计学专业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计划表(1)

注:各类选修课、素质课、通识课具体课程安排见每学期教务处公布的网上选修课程表

统计学专业(统计学方向)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计划表(2)

统计学专业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计划表(3

统计学专业教学计划表(4)

学前教育本科人才培养方案(通用18篇)篇十三

本着该原则,基于中高职衔接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思路如下:

本方案立足黑龙江省,人才培养目标充分适应黑龙江省旅游业发展的需要。黑龙江省在未来五年将继续大力发展旅游业,加快实现由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大省的跨越。我省旅游业的飞速发展,必然需要大量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本方案结合我省旅游资人才需求现状,定位于培养基础扎实、适用面宽、实践和创新能力强、以社会和市场需求为导向,面向基层,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综合素质高的技能型人才。

中高职课程体系设置首先要立足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即中高职阶段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认知水平,明确各阶段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课程设置依据“渗透人文素质教育、突出实践技能培养、注重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优化,兼顾教育部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学计划制定的规范性和统一性,在专业课程的安排上保持中高职阶段课程的连续性,中职阶段注重基础性教育,根据本专业的特点开设语文、中国历史常识、音乐等公共课,以及旅游概论、管理学、服务礼仪等专业基础课,此外,为了加强对学生的人文素养的教育,开设职业素养课程,让学生对自己学习的专业和未来所从事的行业和岗位有所了解,帮助其形成良好的职业观念和职业态度。

要培养以社会和市场需求为导向,面向基层,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综合素质高的技能型人才就必须将人才培养与旅游企业人才市场需求相接轨。因此,只有通过到旅游企业进行调研,了解企业和行业的需求才能确定学生未来从事的岗位及所需要的具体能力,从而在课程体系设置上,以岗位能力要求为核心,结合行业特点,形成知识、技能、应用一体的职业课程体系;首先坚持以旅游管理职业岗位对知识和技能的需求来设置课程,加强课程设置的职业功能性;其次,充分考虑中高职学生的特点,在中职阶段注重学生技能的训练,而在高职阶段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运用。

“2+3”培养方式即前2年进行高职学习,后三年进行高职学习的培养方式。后三年的高职学习实行“旺工淡学、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是指根据我省旅游市场自身的淡旺季的特点,安排学生在旅游旺季到旅游企业见习和顶岗实习,旅游淡季时回到学校继续学习的模式。第一阶段从第一学期9月起至第六学期6月,学生主要完成从业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任务:一是礼仪技能训练(形体训练、服务礼仪训练);二是专业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三是岗位的初步体验,即由旅行社和学校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参观考察酒店和各主要景区景点,打破原有的先理论再实践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一入学就直接与未来所从事职业的环境接触。第二阶段是第六学期6月至第七学期10月,正值我省旅游旺季。由学院联系、企业、学生双向选择,学生带着实践课题进入旅游企业见习,帮助学生确立为岗位服务意识和过硬职业技能意识。

第三阶段从第七学期10月至第八学期6月,学生主要完成职业技能证书所必备知识和技能并进行导游证考试。在此期间,根据职业素养课程安排,学院会与合作企业联系,选派优秀工作人员或我院优秀毕业生来开展讲座或座谈,传递企业最新服务标准、服务理念,讲授企业文化、职业素质以及如何规划个人职业生涯等,使学生感受企业氛围,了解本专业的发展变化情况。第四阶段从第八学期6月至第十学期,这段时间为学生顶岗实习阶段。学生全部进行校外顶岗实习,学生在实习结束后由校企双方对学生的表现及撰写的调查报告等对学生进行考核并评定成绩,企业学生进行双向选择。在该思路的基础上确定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确定就业方向与岗位分析,根据岗位能力确定教学任务和开始的课程,从而制定服务于我省旅游业发展的基于中高职衔接。

学前教育本科人才培养方案(通用18篇)篇十四

工业的迅猛发展要求与之相适应的科学技术与专门人才,17世纪中叶英国成立了皇家学会,之后又在大学设立工程学科,大大促进了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发展。1865年,美国michigantechnologicaluniv.(后归michigan大学)、columbia大学、carnigie-mellon大学建立第一批矿冶系。1865—1870年,英国sheffield大学、birmingham大学、empericalminingcollege学院开始设立矿冶系,分别侧重于炼钢、铸铁、冶炼工艺安排教学。20世纪前半叶,美国材料学科教育主要在冶金系,以金属材料为主。20世纪40年代后非金属材料有了新的发展,1945年晶体管的出现,半导体材料异军突起。为适应新材料发展需要,1955—1956年,birmingham大学教授raynor把该校原来的理论冶金系(物理冶金)与工业冶金系(化学冶金及冶金加工)合并,组建并更名为冶金与材料系,同时,cambridge大学教授cottrell把该校冶金系改名为材料与冶金系。并在教学计划中加入了“广泛材料”基础理论及非金属材料课程。60—70年代,原设置冶金系的大学逐步将系名更改为材料系或冶金与材料系。80年代,美国大学相应系多以材料科学与工程而命名(材料科学与工程)。历史上看,材料系多由冶金系演变而来。60年代之后随着非金属材料发展,化学化工系也部分转向材料。据统计,英国著名的牛津大学、剑桥大学、伯明翰大学均以冶金材料系命名,美国90所安排材料教学计划的高校中有36所设置了冶金系或材料冶金系,有6所为化工与材料系。

2、我国材料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及培养规格的演变。

中国的材料科学与工程教育起始于部分高校的采矿系、矿冶系等,已有几十到上百年的历史,其形成和发展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五个历史阶段。

(1)1949年以前在若干大学设置了矿冶学科,开创了我国现代材料教育的先河。中国近代大学材料学科的建立与发展,可以追溯到现代意义上中国最早的大学——北洋西学学堂的矿冶学科。北洋西学学堂于1895年创建,并在其工科中设置了采矿系,开创了中国高等材料教育的历史篇章。之后,国立唐山工学院(1905)、东北大学(1912)、武汉大学(1913)、国立贵州大学(1941)等院校相继设置矿冶系。1946年,国立清华大学从西南联合大学回北京复校后,在工学院中又增设了化学工程系,把材料学科教育扩宽到非金属领域。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材料教育主要是培养矿冶人才,这一时期材料学科教育的突出特点是不划分专业,教学内容包括采矿、选矿、冶金、材料等内容,是一种宽领域培养模式,许多材料界前辈专家就是在这种宽口径学科背景下走出校门的,并在长期的实践中为我国的材料科技、教育和材料工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料)等专业。北京钢铁学院、东北工学院和中南矿冶学院成为当时全国为冶金工业培养高级技术人才的三所重要工科大学。按照苏联的培养模式与教学体系,我国的材料科学技术人才被分割在十几个专业内培养,分属于冶金、机械、化工等系。仅金属材料就被细分为冶金物理化学、金属材料及热处理、铸造、焊接、压力加工、金属腐蚀与防护、粉末冶金、高温合金、精密合金等专业。由于吸收了当时处于国际先进水平的苏联科学技术知识和教学内容,培养的学生多能在对口行业(或工种)工作并能较快适应岗位等原因,材料科学与工程教育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建国后至1966年“文革”开始为止,我国材料科学与工程教育水平得到较大的提高,规模有很大发展。但是,这种教育方式带来的学科专业划分过细且不合理,学生知识面狭窄等弊端逐渐暴露出来。正当材料科学技术迅速发展,“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领域形成,欧、美诸国纷纷进行材料科学与工程教育改革的关键时期,我国材料科学与工程教育却受到“十年**”冲击而处于停滞状态,从而拉大了与当代材料科学与工程教育的距离。

(3)1978年至20世纪90年代初,材料教育在苏联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在某些局部开始学习欧美,但尚无突破性进展。自1978年起,我国逐步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在加速发展材料科学技术工作的同时,随着对欧美诸国材料科学与工程教育改革的了解,也开始了材料科学与工程教育改革的进程。面对国际材料科学技术的发展、面对高新技术发展对材料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需求的变化、面对国外材料科学与工程教育的改革,我国材料科学与工程教育模式与内容的弊端逐渐被人们所清醒认识。随着经济、社会和科学的发展,材料科学与材料工程之间的界线开始模糊,几大材料之间有了更多的内在联系和共性。复合材料、陶瓷材料、功能材料等新材料的出现和广泛应用,计算机等先进技术的快速推广,都使各方面的创新更加强调基础及横向与纵向的联系。实际上,各类学科越来越相互交叉、渗透、借鉴和移植,从应用上来说,越来越大规模的相互替用、组合已成为客观事实。在这样的背景下,浙江大学率先设立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此后,北京科技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等重点院校相继设立材料科学与工程(或相近名称)系,十几年来参与改革的院校逐渐增多。在此期间,改革的主要内容大致有:在原设置专业基础上扩充内容(如在金属材料与热处理专业教学中补充非金属工程材料内容,增加功能材料内容等);试办新专业,如材料科学、材料工程、材料物理、热加工等专业,总体上体现了逐步打破原专业设置界限、加强专业间的渗透与联系的改革趋势。在此过程中,我国材料科学与工程教育改革取得了一定成绩与经验,但在教育思想与人才培养模式上尚未有根本性突破。

(4)20世纪90年代后期,在国家面向21世纪进行专业调整以及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方针的指引下,原国家教委对中国高等学校材料类本科专业的设置进行了整合,进一步推动了我国材料科学与工程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为探索与形成有中国特色的材料教育培养模式开创了新的局面。

并为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将部分复合材料、高分子材料及化学归并为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此外在导引性目录中,又将归并后的冶金工程、金属材料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和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归并为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2001年,教育部按照新的本科专业目录组建了新一届教学指导委员会,设置了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并按二级学科设置了材料化学与物理、金属材料及冶金、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等四个分委员会。专业和教学指导委员会的调整和整合,为按学科基础培养材料类专业人才、加强教学交流、实施宏观调控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3、材料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及培养规格的发展趋势。

整个20世纪,国外高等教育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中国高校的办学模式由受一国的影响转向受多国影响。20世纪后半叶,世界高等教育发生了巨大变化,出现了大众化、民主化、多样化、国际化和信息化的共同趋势,而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这些趋势表现得尤为明显。在一个高度国际化的时代,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不可能脱离世界性潮流,中国高等教育在21世纪必将呈现出上述特征,这是毫无疑问的。当前本科教育国际主流趋向:研究型或重点大学把广博教育放在首位培养本科生,专业培养放在次要位置。材料科学与工程是一个整体,有宽广的面向“所有材料”及材料四要素整体的特点,课程设置充分考虑当前材料发展的总体趋势,注意加强本科生关于材料的现代基础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课程,使学生具有宽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广泛的兴趣和视野。当前,我国材料科学与工程教育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1)材料科学与工程的招生专业及招生规模发生了变化1994年,我国有144所高校设有材料类专业,涵盖的专业有硅酸盐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建筑材料、电子材料及元器件、钢铁冶金、有色冶金、粉末冶金、金属材料及热处理、腐蚀与防护、水泥、玻璃、陶瓷、高分子材料、高分子化工、塑料工程、橡胶工程、化学纤维、复合材料、材料物理、材料化学等20余个。1998年,教育部对本科专业目录进行调整,将上述20余个专业合并为冶金工程、金属材料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材料物理、材料化学等6个专业,同时在引导性专业目录中提出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下表列举了我国高校1994年、2003年材料类专业招生情况。

1994年、2003年我国高校材料类专业招生情况比较。

高校材料类专业招生情况比较1994年2003年冶金工程类24所24所金属材料工程类76所64所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类53所64所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类42所98所复合材料9所6所材料科学与工程23所80所材料化学90所材料物理58所我国高校2003年材料类专业招生达20300人,在校人数达73300人,其中冶金工程专业的招生人数及在校生人数分别为990、3220人,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招生人数及在校生人数分别为2500、10185人,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招生人数及在校生人数分别为2560、9049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招生人数及在校生人数分别为4950、19210人,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招生人数及在校生人数分别为5670、19358人,材料化学专业的招生人数及在校生人数分别为2230、5826人,材料物理专业的招生人数及在校生人数分别为1420、4253人。由此可见,我国高等学校材料类人才的培养规模已达到相当数量。从每年的招生人数看,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招生规模有继续上升的趋势,而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招生的规模在下调,这也体现了培养宽口径材料类人才的发展趋势。

(2)材料教育内容及范围不断扩大已有专业的界限逐渐打破。面对国际材料科学技术飞速发展、高新技术发展对材料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需求的变化、国外材料科学与工程教育的改革,我国材料科学与工程教育改革迅速发展,几乎全国所有设有材料专业的院校均已程度不同地参与了材料科学与工程教育改革,借鉴欧美诸国材料科学与工程教育模式与体系,培养模式由“专业培养”向“学科培养”发展,从狭窄的专业教育向全面的素质教育转变,从钻研狭窄的单科教育向建立工程意识教育转变;同时,吸收欧美国家的“材料学科共同基础知识”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课程设置从学科式课程向整合式课程转变,专业课程从中心地位向载体地位转变,课程内容从以学科发展为中心向以培养学生为中心转变。总体来说,我国高校材料教育正在不断打破旧的专业范围的约束,向其他专业甚至其他一级学科渗透。

(3)材料教育中培养学生实际能力的条件在不断改善与20世纪50年代相比,当前在材料教育中培养学生实际能力的条件有很大改善,随着高等院校科研工作的不断提高,以及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对教育投资的加强,实验所用的常规及高级仪器设备不断完善。当然,在主要设备台数、质量以及学生独立使用的可能性方面与国际知名大学还有相当的差距,但已能初步满足要求;计算机应用的条件已已经改善,但在如何结合本专业的需要,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过程模拟、数据处理,以及组织性能预测等方面的方法还存在问题。

(4)加强专业设置宏观调控,稳步推进高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为推进高等学校调整学科专业结构,教育部批准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7所高校拥有自主设置本科专业权限,社会和高校对此反映强烈。在此基础上,教育部组织召开了“高等学校自主设置本科专业工作座谈会”,起草了《关于进一步改革专业设置管理机制扩大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自主权的实施意见》,对高新技术类专业和加入wto后急需的专业给予了大幅度的倾斜。(材料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

学前教育本科人才培养方案(通用18篇)篇十五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教育的起点,对一个人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学前教育起步比较,不过百年的历史,尤其是在我国起步更晚,因此学前教育的各方面都处在探索发展阶段。

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的文件要加快发展学前教育事业。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关于印发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通知》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明确的规划提出了具体的标准。河南省公布的《河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的规划目标。要想科学地发展学前教育事业就必须首先摸清家底了解目前我国和我省学前教育人才的现状。

一、学前教育人才数量现状分析。

目前,全国学前教育教师是非常缺乏的。我们获得的数据截止于20,这是因为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截止于年,的数据还没有公布。从到2012年,学前教育教师的缺额比例。从分析数据来看,目前全国学前教育人才的缺额是非常大的。

目前河南省学前教育人才的缺额也是非常大的。我们获得的数据截至于20,这是因为河南省教育厅公布的数据截止于年,2的数据还没有公布。

根据《河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20,幼儿园在园幼儿要达到31万,学前三年毛入学率要由的0.9%提高到7%。目前,河南省制定的年幼儿园毛入学率指标,在2013年己经提前实现。但是,根据教育部《幼儿园教师配备标准》(草案),河南省的师幼比远远达不到教育部规定的标准。而这些专任教师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没有学前教育专业经历的,即不是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师幼比呈逐年恶化状况,2013年略有好转。也就是说,目前河南省幼儿园教师的数量和质量都远远达不到国家的要求,严重地制约了学前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学前教育人才质量现状分析。

教育部公布的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现状数据,只公布了幼儿园教师的总数量。在这些教师中,有多少教师具备从业资格证书,有多少是各级学前教育学校或专业的科班毕业生,这些都没有一个基本的数据,我们无法对这些数据做出非常精确科学的分析。河南省教育厅公布的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现状数据中,20之前的数据也只公布了幼儿园教师的总数量,缺乏更为具体的数据,年(包括2009年)之后的数据公布了幼儿园教师中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教师数量,便于我们分析学前教育人才的质量。根据数据,结合我们所做的抽样调查,经过科学的分析,我们发现,我国的幼儿园教师队伍主要有三个来源:一是高等院校培养的学前教育人才,二是各类师范学校培养的学前教育人才,三是大量的非专业人才甚至根本不具备从业素质的社会人员。

目前,第一部分人才绝大多数从事学前教育的管理工作,很少被用于学前教育第一线。这部分人才,基本上由高等院校培养。培养这类人才的高等院校比较少,全国才几十所,而且每所院校的招生规模都比较小,有的院校每年只招生30人左右,全国每年的毕业生只有区区几千人。河南省培养这类人才的院校有十来所,除了个别院校外,招生规模也都不是很大,河南省每年的毕业生也只有不足千人。这部分人才,对自己就业的定位要求比较高,他们普遍能够找到比较高层次的管理岗位工作,他们不必要到幼儿园一线去工作,社会现实也促使他们不愿意到幼儿园一线去工作。第二部分人才在学前教育第一线处于主导地位。这些人才在中学里大都是艺术生,经过几年的艺术训练后,艺术才能更为突出。这些人才,满足了幼儿园对艺术教师的需求,但是这些教师的学前教育基本素养和理论素养普遍不是很高,媒体最近曝光的'不少幼儿园事件与之有一定的关系。这个问题不是本文要讨论的问题,笔者将有专文来分析这个问题。但是,即便是这部分人才,目前也是幼儿园紧缺的人才,他们是幼儿园教师中起主导作用的群体,但是其数量也远远不能满足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第三部分才是目前学前教育教师队伍中的主体。这部分教师一部分存在于公立幼儿园中,绝大多数存在于私立幼儿园中,是私立幼儿园的主力军。有不少的私立幼儿园,只有一个或两三个具有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其他人员全部是不具备从业资格证书的人。有的幼儿园,连一个具有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也没有,教师队伍全部由这些人员构成。这些教师的学前教育基本素养和理论素养普遍很低,媒体最近曝光的不少幼儿园事件与之有很大的关系。

鉴于目前人才质量现状,笔者建议:一、加大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和速度,使之尽快符合河南省幼儿园事业的发展要求,使这部分人才成为学前教育事业中起主导作用的群体。二、稳步发展幼儿师范学校教育,提高其培养规模和质量,使这部分人才成为学前教育事业的主体。三、加大对现有的不具备从业资格证书的从业人员的岗位培训,使之逐步适应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必要时可以使这部分人员逐步退出。

学前教育本科人才培养方案(通用18篇)篇十六

本专业培养具备学前教育专业知识,能够在托幼机构从事保教和研究工作的教师、学前教育行政人员以及其他有关机构的教学、研究人才。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

1、职业素养。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自觉遵守行业法规、规范和学前教育机构规章制度。

2.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关爱学前儿童,诚实守信,责任心强,耐心细致,做事认真。

3.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身体健康,乐观开朗。

4.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善于沟通与协作。

5.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

2、专业知识和技能(素质、知识、能力三方面,以下必须修改)。

1.掌握学前儿童卫生保健的基础知识,理解幼儿保教工作的意义,具有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做好保育工作的能力;能运用疾病预防、安全防护与救助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保护学前儿童健康发展。

2.掌握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基础知识,了解幼儿心理发展各阶段的特点,知道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和特点,能初步观察与解释幼儿行为所表达的心理需求;信任幼儿,尊重个体差异,主动了解和满足有益于幼儿身心发展的不同需求。

3.了解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知识,以及幼儿教育目标、策略和基本方法;熟悉幼儿园保教活动的目标、任务、内容和要求;具备幼儿园教育活动与游戏的组织实施能力;能与幼儿友好相处、交往、互动与合作,能调动家庭和社会的幼儿教育要素。

4.掌握幼儿园五大领域教育活动的内容、目标、实施方法等基本知识;具有指定幼儿园班级教育活动方案和事实教育活动的初步能力。

5.掌握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的基本方法与技能;能够运动多种方式公平、全面地评价幼儿;及时发现和赏识幼儿的进步,注重激发和保护幼儿的积极性、自信心。

6.具备幼儿园一日生活的组织与管理能力,能将教育合理渗透到幼儿生活的各环节中;能够科学照料幼儿日常生活,做好常规管理工作;能够及时处理幼儿常见疾病与突发事故。

7.了解幼儿园班级工作内容及特点;掌握幼儿园班级管理的基本技能。

8.了解幼儿文学特征和功能,掌握儿童文学的常见体裁,初步了解文学作品的特点、作用;酷游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分析、欣赏与评价能力。

9.掌握一定的乐理、视唱、音乐欣赏等基本知识、发展音乐听觉与记忆,能够结合键盘、声乐等技能训练理解并运用。

10.掌握我国主要民族民间舞蹈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备辅导幼儿形体训练、知道幼儿舞蹈排练的能力。

11.掌握歌曲演唱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能够指导幼儿学唱和表演,排练合唱,具有边弹边唱幼儿歌曲的能力。

12.掌握键盘乐器演奏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正确演奏不同内容、风格的简单器乐作品,具有为幼儿歌曲编配简单伴奏的能力。

13.掌握绘画、图案、简笔画及手工制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指导幼儿学习绘画;能够恰当、熟练的运用简笔画;能选择适宜材料、运用正确的技法开展手工制作。

14.掌握幼儿语言特点和教师常用幼儿教育语言技能,能用普通话准确、清晰、亲切地进行口语表达。

15.理解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的基本内容和方法,能设计制作墙饰,能够合理利用资源,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游戏材料;能够创设有助于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学习、游戏的教育环境。

16.初步掌握0-3岁婴幼儿抚育和教育的有关知识、掌握婴幼儿教养活动的方法与基本技能,能初步运动婴幼儿教养知识开展并指导家长进行早期教育。

二、课程设置与要求。

1.本专业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

2.公共基础课包括德育课、文化课、体育与健康、公共艺术、历史、以及其他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类基础课。

3.专业选修课。

(1)幼儿园班级管理。

(2)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

(3)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

(4)幼儿园营养与幼儿园膳食管理。

4.综合实训。

综合实训是本专业必修的专业训练,包括职业见习、保育见习、教育见习。主要任务是通过了解幼儿园及幼儿园教师工作,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和职业意识;学习并运用幼儿卫生与健康知识,实际体验幼儿园保育工作岗位认识,熟悉保育工作流程及规范;学习、观摩幼儿园教育活动,进一步的了解学习领域目标、内容及要求,模拟教育活动或进行实操训练,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与综合能力。

5.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是本专业最后的实践性教育环节。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全面巩固、锻炼实践操作技能,为就业打下坚实基础。顶岗实习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熟悉幼儿教师工作的性质和职责,进一步掌握保教工作的基本内容和特点;通过实习幼儿教师的全部工作,培养学生组织幼儿园一日活动及幼儿游戏活动的能力,学习幼儿园教师的优秀品质和敬业晋升,增强适应岗位的能力。

6、学习评价。

基于教育评价与测评理论,坚持科学性、职业性、创新性和操作性原则,全面贯彻落实中职学生素质教育,构建学生综合素质“多元立体”评价模型,开发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工具,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电子档案和综合素质评价积分和绩点存储、增值的“综合素质银行”,全面反映学生成长历程,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7、质量管理。

(1)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为学生搭建有志成才平台。

学校通过走访用人单位,听取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座谈会,毕业生反馈回访等各种形式的调研,引入学前教育工作一线的优秀教师与园长共同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力求实现专业教学与企业(行业)岗位技能要求的对接。

(2)积极开展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改革。

在专业教师和业界专家共同调研的基础上,针对专业工作岗位,选取教学课程,创设学习单元,再由课程专家和教学督导小组对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指导和综合,突出岗位核心能力的培养,最终达到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能够在教学活动实践得到保障的目的。

(3)建设高技能高素养的专业师资团队。

a、通过引进具有学前教育专业的高学历,高技能人才,打造学前教育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使其在专业建设中发挥引领作用。

b、选拔培养专业骨干教师,通过挂职锻炼,外出进修,国内外专业考察调研等活动,提高其教育理论水平和专业实践能力,使其在专业和课程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教学、教研、培训工作中带好头。

c、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进一步探索更有效的“园校合作”新机制,加强对兼职教师的选拔,培养,提高工作质量。

d、遵循pdca循环程序,逐步建立专业自我评估机制。

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修完规定的学分,取得保育员(中级)证书,各项技能考核合格。

学前教育本科人才培养方案(通用18篇)篇十七

专业名称:会计学(含注册会计师专门化方向)(accounting)

二、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直接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和会计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具有创造、创新和创业精神,能在企事业单位、金融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会计实务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会计和审计领域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专业特色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会计、审计和工商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注重会计学方法与技巧方面的训练,培养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的基本能力,本专业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外语能力、计算机运用能力和数理分析能力,要求学生具有较宽广的知识面。 学生应在本科学习过程中获得以下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和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会计学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4)熟悉国内外与会计相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国际会计惯例与规则;

(5)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具备较高的专业英语水平;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搜集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四、学制和学分要求

学制:四年。

学分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应修满140 学分,其中,必修课76 学分,毕业论文和毕业实习8学分,选修课56学分(含通识教育 12 学分)。

五、学位授予

符合条件者,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六、专业主干(核心)课程

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市场营销、经济法、计量经济学、会计学原理、财务管理、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与管理会计、审计学、高级财务会计和电算化会计等。

七、双语教学(中英文)课程

1、会计学(accounting)

2、财务管理(financial management)

八、专业主要实验

2、电算化会计分析与软件应用。

九、实践性教学环节安排

学生在第一学年暑期、第二学年暑期、第三学年暑期以及第四学年的第二学期分别进

行个案分析、社会调查、社会实践及毕业实习,整个实习和实践时间不得少于10周。

十、毕业生条件及其它必要的说明

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修满规定的学分、完成所有的教学与实践环节、成绩合格、毕业论文达到合格要求,遵纪守法,英语通过全国大学英语考试(cet)四级(其他外语语种参照执行),将准予毕业。其他毕业要求参照学校和经济与管理学院的相关规定。

(一)专业代码、名称

专业代码:110501

专业名称:图书馆学 library science

(二)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系统的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管理科学知识和计算机技术,具备熟练地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组织、检索、分析、评价和开发利用信息的能力,能在图书馆、信息服务机构和各类企事业单位的信息部门从事信息服务及管理工作,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创造、创新、创业型复合人才。

(三)专业特色和培养要求

图书馆学专业创办于1920年,为国内最早的同类专业,具有良好的教学条件及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了理论与实践并重,突出数字图书馆与信息资源组织、检索、开发、利用与管理能力的人才培养特色与优势。

本专业的学生要求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熟悉我国关于文化、教育、科学、图书馆事业和信息化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掌握图书馆学与信息管理的基本知识与基本研究方法, 掌握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进行信息收集、组织、检索、分析、评价、开发、利用和服务的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网站建设和网络系统评价的能力,具有较强的中外文文献阅读能力与人际交流能力。

(四)学制和学分要求

学制:四年

学分要求:本专业学生要求修满140学分,其中全校通识教育必修课为31学分,全校通识教育选修课12学分;专业基础课必修学分为28学分;专业课必修学分为15学分;毕业实习为6学分;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为4学分;其余为选修课学分。

(五)学位授予

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六)专业主干(核心)课程、双语课程、特色课程

专业主干(核心)课程:图书馆学基础、信息资源建设、信息组织、信息描述、目录学概论、信息检索、信息用户与服务、参考咨询、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信息系统设计与应用、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数字图书馆导论、图书馆系统维护与评价、图书馆与信息中心管理、图书馆与信息研究方法。

双语课程:政府信息管理(government information management)

特色课程:中国古籍版本学、文史工具书

(七)主要实验和实践性教学要求

主要实验课程:信息组织、信息描述、信息检索、数字图书馆导论、图书馆系统维护与评价、信息系统设计与应用、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网站设计与开发。

本专业实行教学实习、假期实习、专业实习等三级实践性教学环节。教学实习是指根据课程安排,就与课程相关内容在校内进行实习;假期实习是指寒暑假要求学生在图书馆或其他信息服务机构实习或做社会调查;专业实习是指三年级下学期(以暑期为主)为期6周的毕业实习。

(八)毕业生条件及其它必要的'说明

本专业学生毕业时必须符合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基本要求,修满规定的学分,完成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并通过答辩者,准予毕业,并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1

信息管理 学院 图书馆学 专业教学计划表

2

3

四、辅修与双学位培养方案样表

信息管理 学院 图书馆学 专业辅修与双学位培养方案

4

专业代码:120152

专业名称: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二、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信息管理学基础、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掌握系统思想以及信息系统设计与管理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复合、创新型人才。

三、专业特色和培养要求

专业特色: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研究信息的构成分布与特征,信息系统设计与管理的理论、原则和方法,解决信息获取、组织、检索、分析、评价和利用等一系列重要问题,为科学研究和管理决策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经济、管理、数量分析方法、信息资源管理、计算机与信息系统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得到信息系统分析设计与管理方法以及信息管理方法的基本训练,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四、学制和学分要求

学制:4年

五、学位授予

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六、专业主干(核心)课程、双语课程、特色课程

特色课程:信息管理与电子商务导论、信息资源获取与利用、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

七、主要实验和实践性教学要求

本专业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生产劳动(0学分)、信息资源获取与利用(108学时,3学分)社会调查与统计分析(108学时,3学分)、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108学时,3学分)、信息管理课程实践(108学时,3学分)、毕业实习(144学时,4学分)、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288学时,8学分)

八、毕业生条件及其它必要的说明

本专业学生需修满规定的学分,完成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并通过答辩,达到武汉大学学位授予的有关规定,准予毕业并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教学计划表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辅修与双学位培养方案

学前教育本科人才培养方案(通用18篇)篇十八

本专业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基于教师人格内涵,以岗位“胜任力”、职业“发展力”为导向,培养热爱学前教育专业、品德优良,具有全面、扎实的学前教育及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在各级各类学前教育培训部门、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幼儿园、社会教育机构、卫生保健机构、少儿广播、电视、出版部门等从事学前儿童教育教学、科研、管理、康复、评估、咨询、宣传、培训等工作,能在中等职业学校进行学前教育课程教学和教育研究的,视野开阔、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二、专业培养特色和具体要求。

培养特色。

本专业以培养尚人文、厚基础、宽口径、专业强、“能做”职业性、“会教”师范性、“善学”发展性“三性合一”的社会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为教育特色。基于教师人格内涵,以岗位“胜任力”、职业“发展力”为导向,形成理实一体、业师同授、双证并举、开放融合、道技相长“五位一体”的职教师资专业化培养模式。基于教师岗位任务和工作情境,整装嵌合专业课程模块;强化全人教育,构建核心素质能力导向的“五大课程平台”,兼容人文素养通识、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教师教育课程和第二课堂双创教育。重视人文素养教育和学科专业理论学习,通过相应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育和学前教育的专业技能训练与培养,使学生掌握较强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师技能和学前教育的专业技能,具备从事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教学以及实务工作的基本素质和能力。通过专业发展课程平台提供职教师资及学前教育专业发展模块的相关课程,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诉求。

具体要求。

1.具备较为扎实的人文基础知识,懂得学前儿童教育教学规律,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在系列通识素质教育课程的基础上,新生入学教育阶段开展行业认知系列讲座以及大一阶段开设《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学前教育学》等学科基础课程。

2.具备开阔的视野,了解国内外学前教育前沿理论和发展动态,熟悉国家和地方幼儿教育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主要通过《中外学前教育史》、《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学前教育名著导读》等课程实现。

3.具有较强的在学前教育相关机构从事一线工作的能力,能较全面掌握学前儿童身心发展和教育以及教育研究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保健和保育的基本能力和管理能力。掌握音乐、美术、舞蹈、钢琴等专业表现和创作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开设《学前教育心理学》、《学前课程论》、《遗传与优生学》、《学前卫生学》等,使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理论;通过《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幼儿园环境创设与教玩具制作》等课程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具备一定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具备一定的教育科学研究能力。相关课程开设有《幼儿行为观察与评估》、《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学前教育论文写作》等。

5.具有良好的专业实践操作能力,在教育教学技能方面有1—2门专长。在《舞蹈训练》、《美术训练》、《声乐训练》、《综合艺术实践活动》、《幼儿园活动设计与组织》等系列专业技能课程的基础上,在专业发展课程平台提供多门与专业技能相关的选修课程,并在大三下学期安排4-6个月的顶岗实习,同时要求学生必须获得本专业相应的等级职业资格证书。

6.具有现代职业教育观念,具有运用职业教育学、心理学、学前教育等基本理论及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从事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教学工作的能力,能够胜任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教辅及行政工作岗位;开设《职业教育学》、《职业教育心理学》等教学理论类课程、《教师技能训练(一)(二)》等教师技能类课程、《中职学生心理辅导与教育》、《中职班主任工作》等教辅能力提升类课程,以及大四阶段安排至少2个月的教育实习。

7.具有良好的创新创业能力,在开设《创新创业实践》等相关创新创业类课程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积极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将创新创业与科学研究方法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学制和修业年限。

(一)学制:标准学制为4年,实行弹性学制和学分制管理。

(二)修业年限:可在3-6年内完成学业。

四、专业所属学科门类及相近专业。

(一)所属学科门类:教育学。

(二)相近专业:小学教育。

五、专业主干(核心)课程。

主干(核心)课程:中外学前教育史、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音乐基础理论、艺术概论、学前教育学、舞蹈基础、美术基础、视唱练耳、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学前教育心理学、学前卫生学、声乐基础、钢琴基础、学前课程论、学前教育管理学、学前游戏论、职业教育心理学、职业教育学。

六、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本专业课程设置中安排了适当的实践性教学活动。课程教学中要求结合课程内容开展专业技能训练、艺术表现实践活动、教育基地专业见习活动与研究性学习活动;集中实践教学环节要求进行专门的管理实践与研究活动,包括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课程设置外辅之以学生军事训练、教育和社会调查、公益劳动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一)课堂实验实训教学。

独立开设的实验实训课程主要有:舞蹈训练、美术训练、声乐训练、钢琴训练、综合艺术实践活动、幼儿行为观察与评估、幼儿舞蹈创编、声乐与唱游、幼儿园环境创设与教玩具制作、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教师礼仪训练、简笔画训练。主要专业实验有:幼儿行为观察实验、幼儿语言发展实验、幼儿发展测量与评价实验。主要专业实训有:美术、音乐、舞蹈表现与创编等。要求密切联系专业实际,突出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增强专业技能的训练。

(二)教育见习。

课程见习:是以学科教育实践为切入点,主要由教师根据各学科教学内容的学习和研究需要,通常利用“学生实践教学周”1-6学期中,进行单元性的中等职业学校、幼儿园不定期见习活动,可采取多样化形式进行。课程见习是大学教学计划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大学学习阶段最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这种有针对性、指导性较强的见习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论结合实践,强化专业知识,深入理解教育教学的目标和策略、概念和内容,而且能锻炼和提高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

自主见习:是以了解职业和围绕班级学习活动为出发点,主要由学生自行计划和组织,进入中等职业学校或幼儿园的实践活动,一般在大一至大三中进行。这种见习一方面让学生可以验证自己的职业抉择、培育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增强学习的目标和动力,促进未来的有效学习和行动,另一方面能极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教育教学见习:是以教育教学实习为背景、进入学校场域的集中性见习,常利用第七学期集中实习6周前进行教育教学见习。

(三)毕业实习。

专业实习:专业实习在第七学期进行,采取集中实习的形式,学生分成实习小组,在专业指导老师带领下到幼儿园和各幼儿教育机构进行为期8周的专业实践实习。专业实习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学前教育的行业成果及发展动态,通过专业实习能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为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打好基础。实习的内容包括幼儿园的环境布置与建设、幼儿园各年龄段教学班的教学活动组织与教学内容、幼儿教学内容设计等。如有特殊情况,学生也可申请个人自主实习。个人申请自主实习,学校必须接收到实习单位的证明及负责人的联系方式,由实习单位指定指导老师并制定实习计划和方案。

教育实习:教育实习是师范教育培养合格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综合实践环节,是把学到的理论知识拿到实际工作中去应用和检验,以锻炼工作能力的方式。教育实习通常在第七学期进行。采取集中实习的形式,学生分成实习小组,在指导老师带领下到各中等职业学校进行为期8周的教育教学实习,由高等师范院校教师和实习学校教师共同配合下进行指导。实习的内容包括课堂教学实习、班主任工作实习和教育调查实习三大模块。如有特殊情况,学生也可申请个人自主实习。个人申请自主实习,学校必须接收到实习单位(学校)的证明及负责人的联系方式,由实习单位(学校)指定指导老师并制定实习计划和方案。

(四)毕业论文(设计)。

毕业论文(设计)是实现本科生培养任务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过程,毕业论文(设计)在第四学年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必须符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切合本学科实际。毕业论文(设计)一人一题,在指导老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在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科研的基本方法,培养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技能训练。

1.学院建立有儿童心理实验室、教育教学模拟实验室、艺术设计实训室、舞蹈实训室、钢琴与数码钢琴实训室、综合艺术表现实训室等开放性实验室,是学生的创新实验基地。学生通过参加开放性实验室活动及参加各类专业比赛,训练和提高实验技能。

2.学院与各中等职业学校建立教育教学实践基地,并聘请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中职教师作为学生的教育教学实践导师。学生在实践基地及中职学校导师的指导下进行教育教学见习活动,训练和提高职业教育师范技能。

3.学院每年开展各种竞赛活动,如“飞扬职师”科技文化节等。学生通过参加各项竞赛活动,训练和提高学科专业及职业教育教学的各种技能。

4.学院每年安排与专业相关技能的考级和考级培训活动,如:上海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中国舞蹈家协会的声乐、钢琴、舞蹈等与专业相关的各类技能考试与培训。

(六)科研训练。

1.开展项目研究或学习活动:由指导教师根据专业特点拟定切合学生实际的小型项目或专题,也可由教师在自己的在研项目中选出某个子项目作为研究式学习的课题,或由学生自己选题。项目面向各年级全体学生,学生自愿参与学习,在教师指导下开展活动。学生要广泛收集资料、收集信息,独立分析、研究,在研究中学习。强调弘扬个性和创新思维、综合应用知识、实践实验、综合能力的培养。通过项目研究,初步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2.每年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杯活动,通过创新杯活动,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

七、毕业最低学分要求及学位授予学科门类。

(一)毕业最低学分要求:160学分。

(二)学位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

相关范文推荐

    呼伦贝尔大草原旅游(汇总20篇)

    优秀作文是展现学生才华和思维能力的一种方式,它能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优秀作文是通过用词精准、结构紧凑、表达流畅等手法,使文章达到较高的水平。优秀作文能够通过生

    伟大的母亲高二(汇总22篇)

    优秀作文不仅仅是语言组织的技巧,更是作者对世界的独特理解和感悟的展现。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经典的优秀作文范文,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和启示。有一天,鸭妈妈对

    校园环保地球建议书(实用17篇)

    环保是我们现代社会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它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以下是一些环保知识和技巧,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环保工作。地球上的人类:觉醒吧,人类!地球已经危

    黄牛四年级(精选18篇)

    优秀作文能够通过丰富的事例和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给读者带来强烈的阅读欲望。下面是一些经典作文的片段和亮点,一起来欣赏和学习吧。自从被狐狸骗走了到嘴的一块肉以后,

    小狗和小猫庆祝(优质24篇)

    优秀作文在语法和拼写方面应该准确无误,体现了作者的严谨态度。下面是一些经典的优秀作文范文,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思路和方法。中午,太阳暖暖的,小猫爬上了屋

    绽放的青春高二(模板20篇)

    青春是拼搏与奋斗的时期,我们应该敢于挑战自我,追求卓越。这是一些关于青春期教育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希望对家长和教育者有所启示。时间总是不等人的,还没好好享受中

    年度工作计划幼儿园(精选23篇)

    幼儿园工作计划的制定需要充分倾听幼儿和家长的意见和建议,确保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工作计划范文,供大家参考。一、加强师德教育,提

    小学感谢奶奶(优质14篇)

    优秀作文是作者内心感受和思考的真实写照,是作者用文字展现自己独有的表达方式。以下是一些经过精心挑选的优秀作文范文,相信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提升有所裨益。

    高二学生愉快的寒假(精选12篇)

    优秀作文应当有独特的视角和独特的表达方式,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和兴趣,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些是一些获得优秀作文奖项的作品,通过阅读可以提升我们的写作水平。

    爱护空气的建议书(专业18篇)

    提出意见和建议不仅是对他人的贡献,同时也是对自己的一种关注和重视。以下是一些针对该问题的有效意见,望能引起大家的重视。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你们每天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