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旅游管理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论文(热门19篇)

时间:2023-12-11 作者:HT书生

通过分析范文范本可以了解各类文体的特点和结构,从而提升我们的写作技巧和水平。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范本,仅供参考,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参考和指导。

中职旅游管理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论文(热门19篇)篇一

在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社会对于人才的综合素质和知识结构要求越来越高,只有科学技术和人文素质兼备的人才是现代意义上全面发展的真正的人才。素质教育亦成为当代教育改革的重要主题。大学生的素质直接影响着民族的兴旺发达。在大力推行的素质教育中,人文素质是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大学生的素质提升具有基础性和引导性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大学生发展空间。但我们必须看到,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现状并不太理想,很多问题和缺憾渐渐凸显出来,渐渐引起了学界的普遍关注,关于解决途径的讨论也愈来愈多,能够形成共识的是人文素质的培养仅仅靠课堂学习和教育是远远不够的,更多的要靠潜移默化的教育与感染,在这一点上校园文化能够起到良好的作用和效果。

关于人文素质的定义在各类文献中尚未有明确统一的说法,但各种说法本质是基本一致的。具体来讲就是通过各种方式将人类的一切人文科学和文化成果内化为稳定的自身素质,表现出来的是由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个人的内在品质。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人文知识、人文思想、人文方法、人文精神,其中人文精神是核心。

人文素质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技术和人文素质教育的齐头并进,共同发展已经成为当代教育改革的趋势和要求。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一下几点:一、人文素质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概括的讲,综合素质主要包括科学文化素质和人文素质,前者注重的是专业技能,而后者注重的是指导这种专业技能运用的思想。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人文素质比科学文化素质更加重要。二、人文素质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在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一方面学科分工越来越细化,文理学科相互渗透和融合越来越多,出现了交叉学科、横断学科、边缘学科等,这使科学技术的研究需要更多的人文元素的参与。三、人文素质是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必然要求。创新是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灵魂,是大学生必须要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

我国的高等教育一直存在着“重理轻文”的倾向,改革开放以后人文素质教育得到了足够的重视,也进行了大力的建设。总体来说,高等学校大都已经具有加大人文素质教育的力度的意识,也都采取了了相应的一些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目前,特别是理工科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还有很多问题存在。主要表现有一下几个方面:。

一、重视专业教育,把人文教育放在辅助性地位。有些院校唯以就业为导向,认为只要把专业知识教好就可以顺利就业,而人文教育则是可有可无的。

二、软硬件设施不完备。硬件方面特别是一些偏科性的学校人文活动场所和设施缺乏,图书馆人文资料匮乏,不能满足学生对人文资料和人文知识的需求。软件方面,管理者和教师人文素质缺乏,在实际教学中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人文引导。

三、学生人文素质不高,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心理素质差,不能够正确处理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另外,还有一部分学生人文知识缺乏,审美能力低。

中职旅游管理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论文(热门19篇)篇二

摘要:随着旅游行业的飞速发展,对旅游管理人才的专业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为此,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搜集数据,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素质的内涵及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结合该专业客观实际,从政府、学校、企业、学生四个方面,对提高学生专业素质提出具体办法。

一、研究基础。

1.研究背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出去旅游的人络绎不绝,旅游业不断发展壮大。在国家积极引导全方位推行全域旅游的形势下,我们的传统旅游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对各大高校旅游人才培养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

2.研究意义。

旅游行业发展形势好,就业形势却不容乐观。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既要面对来自各大高校旅游本科专业人才的挑战,又要面临形势下失业的危机。学校不断扩大招生,只重“量”,不重“质”,旅游经营者苦于“招聘难”,旅游专业人才苦于“就业难”。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素质培养方面的研究很有必要。

专业素质是指能解决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包括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不同的素质对应相应的能力。

(一)基于调查的分析。

1.对旅游专业的认同度。12.6%的学生非常喜欢自己的专业,47.4%的学生比较喜欢旅游专业,34.7%的学生一般喜欢,仅有4.2%的学生不喜欢旅游专业。由此可知,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绝大多数喜欢旅游专业,对本专业有较高的认同度。2.是否从事旅游相关行业。根据调查数据显示,49.5%的学生比较愿意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其中35.8%的学生希望成为教师,11.6%的学生希望从事导游工作,仅有8.4%的学生希望从事餐饮行业。总体来看,大多数学生毕业后愿意从事专业相关的工作,但是有9.5%的学生不愿意从事专业相关的工作,而是选择考公务员、事业单位或者进企业等。3.不愿从事相关工作的原因。由以上数据我们得知有49.5%的学生比较愿意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9.5%的学生不愿意从事专业相关工作。9.5%的学生不愿意从事专业相关工作,主要原因有:社会地位低、工作劳累、工作环境差、工作时间长、没有前景、薪酬低等,其中工作劳累占28.4%,认为工作时间长、没有前景的各占20%,因社会地位低不愿从事与专业相关工作的占17.9%,另外因自身原因的占24.2%。4.是否有一个清晰的职业规划。调查结果显示,5.3%的学生有非常清晰的职业规划,24.2%的学生有比较清晰的职业规划,38.9%的学生职业规划一般清晰,但是有26.3%的学生职业规划比较模糊。5.高职旅游管理的专业素质构成。调查结果显示,学生认为该专业素质按其重要程度排列依次为:积极的职业态度、灵活的变通思维、较高的文化修养、过硬的操作技能、能吃苦耐劳、坚忍的意志等。6.本专业的课程设置是否合理以及建议。据调查显示,2.1%的学生认为目前课程设置非常合理,37.9%的学生认为课程设置比较合理,39.0%的学生认为一般合理,15.8%的学生认为比较不合理,5.26%的学生认为课程设置非常不合理。

(二)调查结论。

1.学生对专业的认同度不高。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很多喜欢自己的专业,却不愿从事专业相关工作,很多是因为来自亲朋对旅游行业的刻板印象,认为旅游行业是一个“朝不保夕”的工作,缺乏对旅游行业客观的`看待,间接导致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流失。2.缺乏职业测评和职业规划。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方案中仅有职业规划是不够的,从某种角度上看,职业测评甚至比职业规划更重要。职业规划解决的是“我想干什么”,而职业测评重点解决的是“我能干什么”、“我适合干什么”,因此在职业测评上还有待加强。3.缺乏实践操作培训课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户外实习在大一的下学期,时间1—2天不等。在实习的过程中,学生更多的是以一个“旅游者”的身份去学习当地的旅游文化、观赏秀美山水、考察旅游市场,而不是以一个“从业者”的立场、一个导游的身份,导致实习活动达不到预期的效果。4.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不足。高职旅游管理学生的培养方案只要求学生通过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就可以,虽然培养方案从培养提高学生的英语基础的角度来设计,但是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高职旅游管理应该要求通过全国英语四级考试。

(一)政府的角色。

政府应该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提高旅游管理技术以及做好旅游行业的宣传工作。通过报纸、杂志、公益广告等形式,树立起一个崭新的旅游行业形象,如导游知识渊博。除此之外,应该给专业行业从业者一些看得到的实惠,比如旅游淡季,导游工作的安排、详细的导游等级薪酬制度等,让我们的行业从业者觉得这是一个有前景的行业,有奋斗目标,工作有干劲儿。

(二)学校的任务。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提高专业认同度。学校应该正确的引导学生的职业观念,建立起任何工作都需要从基层干起的理念。强化教师队伍,优化课程设置。一方面要强化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师的实践经验和技能,以培养出“双师型”的“学生”;另一方面可适当增加实验课程的课时。

(三)企业的角色。

企业可以制定明确的岗位职责和晋升标准,以便于旅游从业者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同时,可以根据岗位要求制定员工的晋升标准,进行各种方式的培训,将加大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也使员工有努力的方向,同时,旅游企业必须使薪酬与员工的能力和岗位业绩直接挂钩,工资绩效最好公开透明,按章计算,以理服人。

(四)学生自身。

1.认清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随着各大高校的不断扩招,几乎每年毕业都是学生的“就业最难季”。这种“难”却是相对的,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出游观念的转变,使旅游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应该认清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先就业再择业,抓住行业机遇,占据就业制高点。2.加强学习,扎实理论功底。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由于其专业的特殊性,他们的文化理论知识要弱于旅游管理本科生。因此,学生应该加强学习文化知识,扎实理论功底,尤其在英语方面,应该对自己严加要求,化不利因素为有利条件,争取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

四、结语。

高职旅游管理作为高校旅游管理队伍之一,应该“多平台助力,全方位培塑”,但是提高整体旅游管理高职生的专业素质不是一朝一夕能实现的,需要政府、学校、企业以及学生共同努力,如此才能将旅游管理高职生培养成为旅游行业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

参考文献:

[1]罗凯敏.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思路[j].智富时代,2015,(7).

中职旅游管理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论文(热门19篇)篇三

学生能否就业主要取决于自身的职业心理素质。目前高职院校英语专业大学生职业心理素质状况,在不同方面情况有所不同,总的来说优势方面不多,缺陷明显存在。当前高职院校英语专业在职业心理素质方面主要存在下列缺陷:

1.知识面狭窄。一些学生知识面狭窄,很难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学生研究、探讨问题,一般只局限在英语及相关学科内,而企业要求解决的问题大多涉及不同学科的知识,是跨学科的。一些大学生只知道英语方面的知识不懂相关学科内容(例如贸易、管理等等),知识面不够广阔,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

2.缺乏创新精神。学生的学习考试更多的是需要模仿与复述,是综合别人的答案,进行重述,解决已解决的问题。而企业中提出的问题多数是没有现成答案的,任何两个企业情况不可能完全相同,要解决的问题各异,所以要求学生员工创造性地研究解决还没有答案的问题。而这方面许多高职院校英语专业学生却显得很欠缺。

3.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不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一项综合性的能力,不少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不强,可能是由于实际问题的复杂性,或者是学生在校缺乏响应的实践锻炼、实际工作经验不足造成的。目前,不少学生在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是有所欠缺的。

4.应变能力差。学生做事非常注重规范格式,以各种规则条文及常规作为准绳,工作中严格执行规章。而企业中常常会打破常规,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因为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有的是企业的运作节奏很快,对一些非实质性问题需要简化处理。这就要求操作者根据经验正确区别对待,采取不同的对策。在这方面许多学生们常常很难适应。

5.习惯于按部就班的工作方式。在作风、行为上,学生们考虑问题很周全,这并非坏事。问题是不少学生过渡强求把握程度,不达到百分之百的把握就不行动。习惯于按部就班的工作方式,就是任职于管理岗位时仍然不能改正这种与岗位要求不相适应的习惯。有意无意中表现出这样的习惯偏好,喜欢不变的工作方式。而企业工作常常需要打破常规,需要创造性地工作。不但从事管理岗位工作这样,就是搞产品研发及市场拓展工作也是这样。

6.不够注意批评方式。在向别人提出批评时,不够注意方式方法。学生从小接受传统的革命思想教育,政治觉悟高。有正确的真理观及价值观,在唯真理与唯权威上,选择真理。这是令人敬佩的。但有些同学说活做事不注意方式方法。工作中万一发现别人错误,“真理”在自己一边,就得理不饶人,不管时间场合就斥责别人。

1.适应社会需求,改革英语教育模式。

为培养拥有专业知识和技能、勇于创新、善于沟通关系、富有团队精神等良好职业心理素质的英语人才,对现有高职教育模式改革确有必要。

(1)更新教学观念、实施能力本位教育。当今社会,职位的稳定性已经大不如以前,不再有终身职业概念,要在事业上有所作为,必须依靠自身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学校必须克服“重分数轻能力”思想的影响,把增强学生的认识能力、应用能力、创造能力、操作能力作为教育、教学的主要目标,发展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为学生将来事业的成功提供基本保证。

(2)强化学生思辨能训练。利用哲学课等人文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为专业课学习服好务,为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履行职责奠定坚实基础。

(3)营造班级文化氛围。在班级内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使学生的在校学习与就业紧密结合,如在班级内增加学生誓词、相关名言警句等。

2.加强实践。

“重实践”就是为了体现高职高专院校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要求,而且实践课教学也是理论课教学的进一步巩固、深化、提高和发展,对于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创新能力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校期间,我们利用校内外实习基地、数字语音实验室等为学生开设英语语音实训,英语口语实训,英语视听说实训,翻译实训,商务英语实训,毕业实习,顶岗实习,毕业论文等实践课程。对于实践课程的开设,我们通常采取有易到难、由单项技能训练逐步过渡到双模块、多层次、立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采取“学用结合”的原则,让学生“边学边练,边练边学”,以达到“以练带学,以练促学”的目的,最终达实现“学一点、会一点、专一点、用一点”的教学要求。

在实践课的开设过程中,我们始终以培养学生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技术应用能力、职业能力为主线,强调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统一。为此,在课程开设过程中,我们将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例调整接近为1:1。这样,学生既能够把所学知识记牢,又能够学以致用,为学生毕业后走向社会、适应社会进行了事先的排练和预演,届时就能够缩短适应期、磨合期,及早进入角色、立足社会,既提高了学生的竞争力,又能够实现学习就业的“零距离、无缝对接”。

3.加强就业指导。

开展大学生职业指导服务工作,加强高职英语专业学生职业心理素质的培养。具体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第一学年:指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首先,要介绍专业及相关行业情况。包括专业、辅修、选修课程介绍;与专业相关的领域介绍;与专业相关的企业的概况、经营现状、企业文化背景等,人才市场职业结构及其对劳动力素质要求的'变化情况等;学校对大学生职业素质、职业心理素质要求与培养情况等。接着,依据职业方向制定“学习与实习计划”。一方面使大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性,解决学习的动力源的问题,另一方面使学生知道应该怎样做,怎样利用校内、外各种实践实习机会,培养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职业心理素质。

(2)第二学年:指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一方面将所学的理论知识放到社会实践中去体会,激发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在社会实践中培养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巩固职业技能,学会怎样与人沟通、怎样与人合作等人际交往技巧,为今后在职场上生存打好基础。

(3)第三学年:指导毕业生就业。对于即将毕业的学生职业指导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做好就业服务。职业指导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掌握求职方法,学习就业技巧,以正确的心态面对就业。

三、结语。

职业化社会的到来给高职英语专业的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而且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高职英语专业学生的职业心理素质还很差,无法完全适应社会的需求,为此,学校应该采取各种措施,培养学生的职业心理素质,为学生的就业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柯发春.对高职英语专业教学的探讨.宁波大红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06).

[2]孙芙蓉.英语教学中的心理素质培养.河南科技,,4.

中职旅游管理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论文(热门19篇)篇四

摘要:本文从分析高职院校学生职业化发展与创业素质培养的内涵和现状入手,提出加强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的必要性,并针对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培养特点,进行相关的要素分析,探讨创业素质培养体系的构建策略。

高等职业教育的一切活动都是针对特定的职业岗位(群)而进行的,具有很强的职业针对性、实践性和开放性。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化发展正是通过高等职业教育实施人才培养活动,使学生在未来从事某项工作过程中,形成由职业意识、职业知识、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所构成的职业素质,并符合职业标准和规范,获得职业资格的过程,核心是职业素养的养成和强化。创业素质作为职业素质的重要方面,是学生职业化发展教育的关注重点。有效强化创业素质培养会提升学生职业化发展水平,学生的职业化发展程度和实效性可以在创业素质培养环节中得到体现,从而为学生走上创业之路奠定基础。

2基于职业化发展要求的创业素质培养内涵与现状分析。

创业素质是受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人的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基础上,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全面地、较稳固地表现出来并发挥作用的身心组织要素、结构及其质量水平。它既是人的'职业化素质中有待开发的创业基本素质潜能,又是已经内化形成的人的创业基本素质。创业素质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基础性素质;第二层次为发展性素质。基础性素质包括文化基础知识、认知策略、态度;发展性素质包括专业知识和技能、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创业精神、创新精神。

创业素质培养是创业教育的基础,创业教育这一理念的提出,它倡导和注重实际创业能力,要求把创业素质培养提高到与职业性教育同等的地位。这一理念最先被美国所接受,设立了国家创业教学基金,广泛实施创业教育。欧美各国主要大学在创业素质的培养教育方面起步也较早,倡导创业管理教育。此后,这种趋势在亚洲各国得以传播,中国国内陆续出现了大规模的创业大赛,高校也陆续开设了创业相关课程。

高职院校虽然近年来正逐步引入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内容和创业实践环节,但是绝大多数高校对此并没有表现出特别关注。即使将创业教育引入校园,也只停留在第二课堂活动层面,效果不明显,实施创业教育的广度、深度不够。就创业教育的重要方面学生创业素质的培养而言,尚未形成系统性体系。

3实施创业素质培养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关键。

(1)从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和我国社会经济的环境看,创业时代已经到来。新经济环境为当代大学生提供了广阔舞台。高等职业教育肩负“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之使命,引领大学生走向创业之路,是时代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

(2)创业教育走向高等学校,已成为国际化趋势。国家经济和文化的整体实力,要依靠成千上万的创业者来支撑。创业素质的培养要以人才培养的立意,去开发学生的创业潜能。这些创业者,不但能经营经济,也能经营文化、教育、科技,甚至用经营理念来理解政治、人生和国家。

(3)创业素质培养会增强学生职业化发展内驱力。创业素质能力作为大学生“第三本护照”,不仅要求学生的掌握一定创业知识和技能,并且要求加强创业素质培养及创业个性品质和创业精神的培养。因此,开展创业教育,培养良好的创业素质,也是大学生自我发展、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

作为高职教育特定群体高职学生创业素质能力的培养,无论从时代发展看,还是从经济发展看以及大学生自身素质看,都是当前促进学生职业化发展必须研究的课题。

4高职院校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的路径和要求。

尽管人们对于创业是否可以培养的问题已形成一致意见,但对创业应提供什么样的课程和培养方法问题尚存在分歧。早期创业素质培养内容是围绕创业、商业计划撰写,其理论依据是创业成功是人格特质的成功;构建新的创业素质培养体系应遵循学生职业化发展规律,以创业行动为导向,同时要求引入人格、技术或行业经验,建立创业领域特有的体系及创业素质培养模式或方法。

创业素质培养,主要是通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以及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精神和创业能力。可以说,创业素质培养的过程是一个系统的素质教育的过程,它包括创业思想的确立、创业氛围的形成、创业技能的培养和创业认证。按照基础性素质和发展性素质两个层面的分析,需要对高职院校学生特有群体的特征进行阐述,确立高职院校创业素质培养的基本组成和结构性特点。

高职学生创业素质培养体系的要素可以描述为,培养学生艰苦创业、勇于开拓、不断创新的创业精神及创业理想;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创业心理品质,如独立性、敢为性、适应性、合作性、坚韧性、自律性等心理品质;培养学生的经营管理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创业的社会交往能力、创业的财务管理能力、金融理财能力、资本运营实务操作能力及开拓创新能力。创业素质是基础性和先决性的因素,归纳创业素质的范围至少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创业动机、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品质、创业能力、创业心理、创业知识等等。

创业素质的培养机制构建的理念可以从三方面理解其含义:一是通过创业教育,培养学生自谋职业、创业致富的能力和本领;二是通过创业教育,培养学生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所必须的具备的知识、技能、能力和心理品质;三是通过创业教育,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开创的个性和社会变革的参与者。其目标是在于提高学生的创业素质。

根据创业素质培养的基本概念和范畴、目标,按照理论整合的特定要求和结构法则组织起来,确立创业素质培养的目标体系、结构体系、方法体系和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形成创业素质培养体系的基本框架和模型体系。一是创业基本素质框架,主要从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品质、创业能力和创业社会知识结构方面的构建;二是创业素质培养基本模型,主要从创业素质培养目标和内容、领域和范围、方式和途径等方面展开;三是创业实践活动模型,注重创业实践活动的系统化、职业化和强化实践驱动性等方面;四是创业素质培养评价模型,建立信息反馈机制和实施评价的可操作性办法。

参考文献。

[2]李新仓,杨晓非.国外高校创业教育实践及对我国的启示[j].教育探索,(9).

[3]赵志军.关于推进创业教育的若干思考[j].教育研究,2006(4).

[4]涂娟娟.大学生创业教育支持体系的构建[j].中国电力教育,2008(5).

中职旅游管理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论文(热门19篇)篇五

论文摘要:近几年来,我国高校不断扩招,相应的高职教育也得到飞速的发展,但同时也给高职生带来了很大就业压力。毕业生技能素质的高低直接反映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影响着毕业生的就业率和社会生存能力。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性人才是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本文分析目前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和和高职学生职业技能素质教育现状的基础上,说明培养高职生的技能素质的必要性,同时提出相应的有效对策,以提升高职院校毕业生的技能素质,提供高职院校的就业率,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不断的开发利用,运用新技术,产业结构不断的优化升级,带动了市场劳动力结构的变化,低层次的人才结构已不适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社会和企业需要数以千万计的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技术、技能复合型人才。然而,当前我国服务第一线的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严重不足。

目前,我国有些高职院校要么是目标定位不准、管理体制落后,要么就是培养模式不合理,更有一些实训条件不完善、管理体制落后等。这些都影响人才培养。社会、行业和企业的对人才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职业能力越来越不适应社会、行业和企业的对人才质量的要求。

提高高职生技能素质是当务之急。高职院校要从自身做起,深化改革,转变观念,制定良策,为生产第一线培养职业能力强的高技能应用性人才。

高职院校毕业生应具备的技能素质一种综合能力的反映,它涵盖的内容有很多,主要体现为专业性技能,方法性技能和社会性技能。

1.1核心技能:专业性技能专业性技能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知识(认知能力)与技能,;前者包括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后者包括各专业和相应专业群的技术、工艺和运作技能。专业性技能是从业者的核心技能。

1.2工作方法和学习方法:方法性技能它包括制定计划的步骤,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独立学习新技术的方法以及理解新事物的思维方法等。在科学进步、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形势下,企业要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必定要不断更新技术、更新设备,对就业者会提出更高的技能素质要求。因此,毕业生应具较强的学习能力、自我发展能力,以求得职业能力的促进和迁移。方法技能是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和学习方法。

1.3必备技能:社会性技能社会性技能包括人际交往、公共关系、社会责任感以及群体合作的协调与仲裁,参与意识、自信心、积极性、主动性、灵活性、语言文字表达技能等。从业者既是自然人,同时也是社会人,在社会人际交往中、企业的员工之间、员工与管理者等之间,需要进行思想交流、展示自我、组织协调等。因此,对于高职生来说,应培养自己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必要的外语阅读和表达能力,以及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协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社会性技能是从业者的必备技能。

培养高职院校毕业生技能素质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又是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提升高职院校毕业生的技能素质,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缓解人才市场需求矛盾,具有积极和深远的意义。

2.1培养高职院校毕业生技能素质是当前社会发展需要社会对高层次的复合型,外向型和开拓型的人才需求日益迫切,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追求人才的数量,而是更加注重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更多的企业需要的是既懂技术、懂生产、懂管理、又具备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而部分高职生敬业精神差,吃苦耐劳精神不够,不愿意到生产第一线工作;眼高手低,频繁跳槽,就业错位率高;动手能力较差,技术不够精湛,知识匮乏等,远远不适应企业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2.2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是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党的教育方针是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各类高校的根本任务,高职院校也不例外。这就要求高职教育应把培养有相应专业、有一技之长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技能性人才,高技能专门人才最为培养目标,应该更多地把用人单位的需要、用人部门对学生的评价作为核心指标。

中职旅游管理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论文(热门19篇)篇六

旅游职业素质是以快速发展的旅游业为基础,以旅游组织人员的的职业道德体系为标准的道德指标的衡量。旅游业的发展需要为其工作的旅游组织人员和旅游管理人员,对于工作人员来说,其专业为第一首要因素,专业知识的高低决定服务质量、客户满意度的高低。在为客户服务过程中要求工作人员具备相应的职业素质。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是其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充分体现,同时也是旅游公司品牌树立的关键。对于接待外国游客而言,良好的职业素质也是树立我国良好国际形象的关键。

(一)知识体系不合理。

旅游职业素质的培养需要中职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拥有广泛的旅游专业知识体系,对旅游文化如数家珍,对各地的旅游景点了如指掌,在具体教学中将自身知识完整的传授给学生,促进学生建立自身的知识体系。而现今的中职学校中学校制定的`教学计划缺乏完整的教育体系,忽略学生的整体教育和全面教育。导致学生在三年的学习中对旅游知识与文化知识产生厌倦心理,对课堂知识产生厌学现象,使其自身知识体系难以建立。

(二)缺少相应的教师资源。

我国旅游业发展迅猛,导致对旅游工作人员的需求量逐步增加。对旅游业工作人员的素质培养越来越重要,在多数中职学校中对于由于新兴的旅游业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在教学资源的配置中对其专业的师资力量配置薄弱。另一方面大量的教师对于新兴的旅游业缺乏完整的知识体系,对知识也缺乏相应的实践力度,对旅游景点的描绘缺乏完整重现的能力,导致学生知识的学习与实际景点不相符,进一步加剧了中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培养其职业素质的难度。

(三)学生自身素质较低。

中职学校的学生普遍年龄较低,在入学门槛的制定上,对学生的基本素质要求较低,使其很难形成相应的知识体系。对于大学生而言,由于大学对于学生的基本素质要求高,入学门槛高,使大学生在四年的知识理论教学中建立自身的知识体系,将理论知识与具体的实践考察相结合,进一步促进了其旅游职业素质的形成。中职学校学生的普遍心智较小,面对枯燥的理论知识缺乏相应的耐心学习,在对旅游景点的实践落实不强,导致其在今后的日常工作中职业素质难以形成。

(一)加强校企联合力度。

中职学校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问题。对于中职旅游类专业的教学,也应该充分体现今后就业的性质。在制定教育计划的同时充分考量学生的基本情况以及市场的就业趋势,以促进学生的就业为目的,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在制定教学计划后,通过稳定教师力量,加强教师的主页技能培训,增强教师的教学水平。中职学校还要与诸多旅游企业建立“校企联合”制度,通过将优秀学生在旅游企业的实习工作,使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完美结合,弥补知识与实践脱机的现象,在逐渐的实习过程中学习企业工作人员对于旅游管理的经验,从经验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使学校与企业形成良好的人才输送模式,从而促进旅游行业的发展。

(二)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

在中职学校的旅游管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学生形成学习小组进行知识的学习,利用“小组学习”模式,将课堂上的学生进行分组,积极促进小组学生之间对于曾经旅游景点的介绍,以及对于旅游进行的心得,从而使整个小组的整体旅游知识得到进一步增长。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选出小组的组长,组长收集小组对于旅游景点的信息与心得,并由组长进行发言和,各组组长发言过后,教师将组长发言内容中重复的部分进行提取,着重讨论重复部门,激发学生的课堂积极性,讨论其旅游景点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在学生们的讨论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引导学生的讨论方向,在必要的时间,提出相应的问题。在课堂最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小组中提到的景点进行推荐,由组长进行推荐理由的收集,学生们通过对景点历史及其景点相关资料的查询,增长学生的整体知识水平,从而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

(三)培养职业道德。

中职学校对于学生职业素质的教育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对其素养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不断的学习中掌握旅游知识,在不断的实践中完善旅游知识,从而形成必要的知识体系,而在整个知识体系形成过程中还要加强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良好的中职旅游类专业职业道德是评价旅游工作人员是否符合工作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单纯拥有良好的知识体系难以满足现今的旅游服务。因此,在中职学校旅游类专业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正确的服务理念、良好的服务态度、正确的服务姿态、优秀的交流理念。在培养学生以上素质之后,还要开设相应的实践技能考试,在具体的实践技能考核中,了解学生的具体状况,使学生意识到职业素质的重要性,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目的。

中职旅游管理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论文(热门19篇)篇七

我国的小学教育长期存在重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传授,轻德育教育的不良倾向,畸轻畸重之下,学生的综合素质往往难以得到很好的发展。国内教育理论界己经注意到语文课程的德育功能。例如,赵玉厚指出:“语文学科的教育理论是由教化论、教学论、以及教导论构成的。其中,直接决定学生的生活态度、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当属教化论系统。以小见大:小学语文教材选取了大量戏曲或散文,这些文学对生命的礼赞。丰富多彩地描画了美的人生,其感染力量能使学生得到情感的陶冶和升华。语文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学,语言文学的`背后则是人的情感世界、精神生活。根据课纲规定,现代文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占用课程时数最多的组成部分。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中,它应耗用80课时以上的教学计划。因此,利用好现代文阅读,就几乎掌握了小学语文教育的半壁江山。阅读教学有强大的思想教育功能,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渗透思想道德教育,而渗透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手段,是以小见大。以笔者的教学实践为例,在讲授课文《好雪片片》时,就可以让学生通过体会作者对流浪老人的衣着、外貌、睡态的刻画,以及老人把奖券装进红色塑胶套和为我扣子等细节描写,感受流浪老人在困苦的逆境中窘迫,能够勇于直面人生、积极乐观、拼搏进取的崇高精神,以及送他人以温暖的善良人性。再如讲授《哦,香雪》时,可以提示学生学习香雪登上火车时的果断执着和勇于战胜困难的拼搏进取精神。很多课文篇目,都可以体现社会对小学毕业生素质的期望的某一侧面。我们的阅读教学要在课堂中有意识地深化课文影响,把教育的目标指向受教育者本身。

简单直接的道德宣讲不容易引发学生共鸣,教学效果低下。并且这也会干扰语文教学本身的正常开展。要融德入文:语文教学的策略应是披文入情,以情感人,以美扬善。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的小学教育长期存在重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传授,轻德育教育的不良倾向,畸轻畸重之下,学生的综合素质往往难以得到很好的发展。因此很多毕业生在结束学校教育、走上工作岗位以后,常常因为素质能力的欠缺,职业发展不能令本人和家庭满意,并且影响到他们对企业和社会作出的贡献。

三、结论。

小学学校的语文课程,应当放在素质培养的整个框架体系中,从整体着眼,协调好与专业课程的联系,做到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参考文献:

[1]戴云刚.小学教师课堂德育工作的探索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4(09).

[2]林金辉.小学学校德育课教学生活化路径初探[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

[3]许颖峰.浅谈小学德育课堂教学活动化[j].生物技术世界,2014(08).

[4]刘济良主编.德育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5]秦怀玉.职业院校语文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m].天津大学出版社,2014.

[6]陈若君.苏霍姆林斯基阅读教学观及其启示[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2(44).

[7]王剑珍.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

文档为doc格式。

中职旅游管理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论文(热门19篇)篇八

由于受传统的应试教育、升学压力的影响,语文教学中把促进学生取得高分作为教学的重点,而一度忽视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语文素养简单来说就是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所体现的内在品质。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包括学生的听、说、读、写、用五个方面的能力,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促进学生良好审美观念的形成,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启发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接受新事物以及与运用的综合能力,以实现释放学生的智慧潜力,增强学生的求知欲为目的。小学语文素养的培养对学生以后的全面健康发展是很有益处的。

1.升学压力导致语文素养培养被忽视。

学生随着进入小学高年级学习,升学压力也随之而来,而学校为了提升升学率,满足学生和家长考高分的愿望,语文教师在授课中以课本知识点为主,将促进学生取得优异的成绩作为教学目标,因此忽视了语文课本上关于人文知识的传授。在教学中仅仅局限于知识点的传授,这给学生丰富文化知识、扩展知识视野造成了很大的障碍。

虽然每过几年都会进行一次课程改革,但是教材内容的更新很少,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逐渐积累了较多的经验,在固定的教学内容中,会采用相同的教学模式,这就意味着教师在教学中基本不会创新,而且大部分教师也很难将教材内容与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相联系,这都不利于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1.将游戏教学渗入课堂教学。

在课堂中,根据课程目标,设计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游戏,游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使学生从游戏中学到知识。例如,在学习六年级下册的一篇古文《学弈》时,这篇古文的现实意义是学习不能三心二意,只有一心一意才能学好。可能单纯地将这个道理传授给学生,很多学生表示认同,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做不到。因此,在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个游戏,老师本人和两组学生进行一场实地演练,老师再讲授一个新的知识点,让一组学生在下面做作业或干自己的事,另一组学生认真听课,老师讲完之后,布置几道练习题,测测两组学生学习的效果,结果显而易见。学生通过这个游戏更实际、更直观地体会到学习要一心一意,不能三心二意的.道理。通过实践,更能引起学生对一些道理的重视,学生只有重视了才会运用于生活中。游戏可将枯燥的课文知识变得有趣,有利于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加深印象,并应用于现实生活。

2.倡导课堂中的合作交流。

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加强交流合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合作能力、实际操作能力,还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例如,六年级上册有一个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对这个综合性学习,可以首先让学生自己去收集诗歌,然后在课堂上将学生分组,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自己所收集的诗歌,并共同合作将这些诗歌按照诗歌的分类原则进行归类整理。小组整理完毕,老师将每组的成果通过多媒体投影仪投影出来,之后让学生从中找出出现的问题,如归类不当,并解决问题。学生在交流过程中,老师做适当的补充与说明。最后选择一两首有代表性的诗歌,请一两位学生朗诵,朗诵完后,请全班学生进行自由点评,老师做适当补充。在收集、交流、合作整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从中提高收集、整理的能力,并且丰富了学生诗歌方面的知识,也有利于增强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在朗诵和点评的过程中,有利于学生学会把握诗歌的情感。总之,倡导课堂中合作交流,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与提升。

总而言之,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教学基地的学校必须担负起重任,语文教学是人文学科之一,应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素养。在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素养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如果学生在小学就拥有了较好的语文素养,就为学生今后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必须强调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在向学生传授课本知识点的同时,注意从课本内容中跳出来进入现实生活小学生对课本中反映的生活处于无知状态,理解起来也有困难,老师将课本展现的生活联系实际,学生就更容易理解。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课堂目标设计一些游戏,加强学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合作,都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中职旅游管理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论文(热门19篇)篇九

目前一些大学不太重视在大学里学习和教学汉语课程。青华大学和南开大学的的中文课程是作为必修课程,但其他学校很多都是作为一个选秀科目。大学语文不只是记录社会发展和历史经过,也包括其他相关的知识,这往往是现代教科书所不重视的。因此在课本制定过程中,我们应该基于历史和文化背景,比较和研究传统教科书的内容,探索相关的文章来提高学生人文素质,改革传统的课本,结合现代教学的要求,不断创新的内容和写作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深化和拓展,充分的理解课本内容,进行反思,获得文化水平和素养的提高。

3.2创新教学方式。

中国大学教育制度中的语文教学相对保守,难以对学生产生吸引力,也不能刺激他们对大学语文的学习兴趣。在人文素质教育中,学生应该站在更加主动的地方,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有针对的去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大学教师可以选择能够吸引学生阅读的文章,能够满足学生的教育需求,让他们能够积极的思考,拥有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所以大学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改革的方向应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此外,大学语文是人文社科类别。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各种灵活的方式来刺激学生的学习和满足学生的需求。如利用各种视频、音频进行教学,图文并茂,多种感官的接收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

3.3增加学生教师之间的交流方式。

现如今是信息时代,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推荐优质的文学作品给学生,这样更加快速和丰富。并利用交流平台与学生进行线上连线,例如在推荐一些优质的网络作品,短文,小说,散文等可以在交流平台进行线上交流。探讨文章的内涵与意义。通过引导充分的利用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平台让学生和老师得到更多的沟通。学生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新事物接触更多的文学作品,进而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阅读能力,抵制劣质的网络文学,提高个人的人文素养。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营造一种思辨的课堂气氛。只有学生的思考具有真实性,才能证明教师思想的真实。人文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它不能像自然科学知识那样简单直接地传递给学生。总之,人性的真善美是我们永恒的追求。素质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长期使命。这是大学语言是不可回避的问题。语文教学过程不仅是语言能力培养和提高的过程,也是文化教育、精神成长和人格形成的过程。大学语文教学应与人文素质的培养相结合,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学作品来完成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任务,促进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和个人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中职旅游管理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论文(热门19篇)篇十

我国的小学教育长期存在重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传授,轻德育教育的不良倾向,畸轻畸重之下,学生的综合素质往往难以得到很好的发展。国内教育理论界己经注意到语文课程的德育功能。例如,赵玉厚指出:“语文学科的教育理论是由教化论、教学论、以及教导论构成的。其中,直接决定学生的生活态度、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当属教化论系统。以小见大:小学语文教材选取了大量戏曲或散文,这些文学对生命的礼赞。丰富多彩地描画了美的人生,其感染力量能使学生得到情感的陶冶和升华。语文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学,语言文学的`背后则是人的情感世界、精神生活。根据课纲规定,现代文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占用课程时数最多的组成部分。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中,它应耗用80课时以上的教学计划。因此,利用好现代文阅读,就几乎掌握了小学语文教育的半壁江山。阅读教学有强大的思想教育功能,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渗透思想道德教育,而渗透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手段,是以小见大。以笔者的教学实践为例,在讲授课文《好雪片片》时,就可以让学生通过体会作者对流浪老人的衣着、外貌、睡态的刻画,以及老人把奖券装进红色塑胶套和为我扣子等细节描写,感受流浪老人在困苦的逆境中窘迫,能够勇于直面人生、积极乐观、拼搏进取的崇高精神,以及送他人以温暖的善良人性。再如讲授《哦,香雪》时,可以提示学生学习香雪登上火车时的果断执着和勇于战胜困难的拼搏进取精神。很多课文篇目,都可以体现社会对小学毕业生素质的期望的某一侧面。我们的阅读教学要在课堂中有意识地深化课文影响,把教育的目标指向受教育者本身。

简单直接的道德宣讲不容易引发学生共鸣,教学效果低下。并且这也会干扰语文教学本身的正常开展。要融德入文:语文教学的策略应是披文入情,以情感人,以美扬善。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的小学教育长期存在重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传授,轻德育教育的不良倾向,畸轻畸重之下,学生的综合素质往往难以得到很好的发展。因此很多毕业生在结束学校教育、走上工作岗位以后,常常因为素质能力的欠缺,职业发展不能令本人和家庭满意,并且影响到他们对企业和社会作出的贡献。

三、结论。

小学学校的语文课程,应当放在素质培养的整个框架体系中,从整体着眼,协调好与专业课程的联系,做到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参考文献:

[1]戴云刚.小学教师课堂德育工作的探索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4(09).

[2]林金辉.小学学校德育课教学生活化路径初探[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

[3]许颖峰.浅谈小学德育课堂教学活动化[j].生物技术世界,2014(08).

[4]刘济良主编.德育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5]秦怀玉.职业院校语文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m].天津大学出版社,2014.

[6]陈若君.苏霍姆林斯基阅读教学观及其启示[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2(44).

[7]王剑珍.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

中职旅游管理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论文(热门19篇)篇十一

摘要:本文从分析高职院校学生职业化发展与创业素质培养的内涵和现状入手,提出加强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的必要性,并针对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培养特点,进行相关的要素分析,探讨创业素质培养体系的构建策略。

高等职业教育的一切活动都是针对特定的职业岗位(群)而进行的,具有很强的职业针对性、实践性和开放性。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化发展正是通过高等职业教育实施人才培养活动,使学生在未来从事某项工作过程中,形成由职业意识、职业知识、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所构成的职业素质,并符合职业标准和规范,获得职业资格的过程,核心是职业素养的养成和强化。创业素质作为职业素质的重要方面,是学生职业化发展教育的关注重点。有效强化创业素质培养会提升学生职业化发展水平,学生的职业化发展程度和实效性可以在创业素质培养环节中得到体现,从而为学生走上创业之路奠定基础。

2基于职业化发展要求的创业素质培养内涵与现状分析。

创业素质是受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人的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基础上,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全面地、较稳固地表现出来并发挥作用的身心组织要素、结构及其质量水平。它既是人的'职业化素质中有待开发的创业基本素质潜能,又是已经内化形成的人的创业基本素质。创业素质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基础性素质;第二层次为发展性素质。基础性素质包括文化基础知识、认知策略、态度;发展性素质包括专业知识和技能、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创业精神、创新精神。

创业素质培养是创业教育的基础,创业教育这一理念的提出,它倡导和注重实际创业能力,要求把创业素质培养提高到与职业性教育同等的地位。这一理念最先被美国所接受,设立了国家创业教学基金,广泛实施创业教育。欧美各国主要大学在创业素质的培养教育方面起步也较早,倡导创业管理教育。此后,这种趋势在亚洲各国得以传播,中国国内陆续出现了大规模的创业大赛,高校也陆续开设了创业相关课程。

高职院校虽然近年来正逐步引入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内容和创业实践环节,但是绝大多数高校对此并没有表现出特别关注。即使将创业教育引入校园,也只停留在第二课堂活动层面,效果不明显,实施创业教育的广度、深度不够。就创业教育的重要方面学生创业素质的培养而言,尚未形成系统性体系。

3实施创业素质培养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关键。

(1)从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和我国社会经济的环境看,创业时代已经到来。新经济环境为当代大学生提供了广阔舞台。高等职业教育肩负“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之使命,引领大学生走向创业之路,是时代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

(2)创业教育走向高等学校,已成为国际化趋势。国家经济和文化的整体实力,要依靠成千上万的创业者来支撑。创业素质的培养要以人才培养的立意,去开发学生的创业潜能。这些创业者,不但能经营经济,也能经营文化、教育、科技,甚至用经营理念来理解政治、人生和国家。

(3)创业素质培养会增强学生职业化发展内驱力。创业素质能力作为大学生“第三本护照”,不仅要求学生的掌握一定创业知识和技能,并且要求加强创业素质培养及创业个性品质和创业精神的培养。因此,开展创业教育,培养良好的创业素质,也是大学生自我发展、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

作为高职教育特定群体高职学生创业素质能力的培养,无论从时代发展看,还是从经济发展看以及大学生自身素质看,都是当前促进学生职业化发展必须研究的课题。

4高职院校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的路径和要求。

尽管人们对于创业是否可以培养的问题已形成一致意见,但对创业应提供什么样的课程和培养方法问题尚存在分歧。早期创业素质培养内容是围绕创业、商业计划撰写,其理论依据是创业成功是人格特质的成功;构建新的创业素质培养体系应遵循学生职业化发展规律,以创业行动为导向,同时要求引入人格、技术或行业经验,建立创业领域特有的体系及创业素质培养模式或方法。

创业素质培养,主要是通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以及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精神和创业能力。可以说,创业素质培养的过程是一个系统的素质教育的过程,它包括创业思想的确立、创业氛围的形成、创业技能的培养和创业认证。按照基础性素质和发展性素质两个层面的分析,需要对高职院校学生特有群体的特征进行阐述,确立高职院校创业素质培养的基本组成和结构性特点。

高职学生创业素质培养体系的要素可以描述为,培养学生艰苦创业、勇于开拓、不断创新的创业精神及创业理想;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创业心理品质,如独立性、敢为性、适应性、合作性、坚韧性、自律性等心理品质;培养学生的经营管理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创业的社会交往能力、创业的财务管理能力、金融理财能力、资本运营实务操作能力及开拓创新能力。创业素质是基础性和先决性的因素,归纳创业素质的范围至少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创业动机、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品质、创业能力、创业心理、创业知识等等。

创业素质的培养机制构建的理念可以从三方面理解其含义:一是通过创业教育,培养学生自谋职业、创业致富的能力和本领;二是通过创业教育,培养学生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所必须的具备的知识、技能、能力和心理品质;三是通过创业教育,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开创的个性和社会变革的参与者。其目标是在于提高学生的创业素质。

根据创业素质培养的基本概念和范畴、目标,按照理论整合的特定要求和结构法则组织起来,确立创业素质培养的目标体系、结构体系、方法体系和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形成创业素质培养体系的基本框架和模型体系。一是创业基本素质框架,主要从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品质、创业能力和创业社会知识结构方面的构建;二是创业素质培养基本模型,主要从创业素质培养目标和内容、领域和范围、方式和途径等方面展开;三是创业实践活动模型,注重创业实践活动的系统化、职业化和强化实践驱动性等方面;四是创业素质培养评价模型,建立信息反馈机制和实施评价的可操作性办法。

参考文献。

[2]李新仓,杨晓非.国外高校创业教育实践及对我国的启示[j].教育探索,2008(9).

[3]赵志军.关于推进创业教育的若干思考[j].教育研究,2006(4).

[4]涂娟娟.大学生创业教育支持体系的构建[j].中国电力教育,2008(5).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中职旅游管理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论文(热门19篇)篇十二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人们日益关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求通过小学语文教学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质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要自小学阶段开始。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要结合当前学生语文素质发展现状,及时制订针对性培养策略,着力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质,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在过去较长时期内,人们一直关注学生的考试分数,大多语文教师一味应用传统教学模式,强行将语文知识灌输给学生而不顾学生的亲身感受,将学生置于被动学习地位,严重制约了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语文素质就是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习能力。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要强调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判断能力,使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发展学生的思维水平,为学生积累丰富的社会生活经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因此,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质能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一味强调学生考高分,导致学生语文素质得不到明显提升学生进入小学高年级学习以后,学习任务增多,很多家长与教师认为,只要学生能够考取较高的分数,就可以顺利升入高一级重点中学。造成大多学校为了得到家长的认同,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一味应用灌输法,将学生考高分作为教学的最终目的,而没有认识到培养学生语文素质的重要性。在实际教学中反复讲解各个知识重点,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制约了学生文化知识的学习,不利于学生掌握丰富的课外知识。

(二)一味依据教材内容开展。

教学活动,影响了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我国新课程改革虽然已经开展多年,但小学语文教材并没有进行改革,而且大多语文教师长期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本身具有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能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为学生呈现尽量多的学习内容,但教学方法不能及时创新,而且大多语文教师不能将语文学习内容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在一起,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课堂气氛沉闷。

(一)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帮助小学生掌握丰富的生存技能,为学生以后开展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语文素质在人的一生中具有关键性地位,有利于推动学生的持续性发展,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思想。

(二)可以彰显语文人文思想。

学生学习语文不但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听说读写能力,更是为了帮助小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语文学习存在于人的一生中,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不断涌现新技术新材料,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创新语文教育模式。

(三)可以提高学生的生命质量。

开展语文教学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其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中具有关键性作用,伟大作家梁晓声说“人的生命来之不易,教育则引导着人的生命发展”,学习我国经典美文的过程是提高学生生命质量的'过程,是学生与自己心灵对话的过程。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真正将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提倡学生个性化成长,为学生增强情感体验创造大量机会,洗涤学生的思想与心灵。

(一)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当前语文教学中,学生与教师的角色发生了互换,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启发者,要高度重视素质教育的开展。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只有为学生创建轻松活泼的学习气氛,呈现生动形象的学习内容,才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的主体地位才得以显现。

(二)要兼顾全体学生的健康成长。

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工具性学科,可以帮助学生顺利开展其他学科的学习,所以,语文教学要兼顾全体学生的成长,强调全体学生语文素质的提升,保证每一名学生在语文学习顺利掌握语文知识。

(三)与学生生活密切联合。

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录了大量经典美文,内容丰富多样、异彩纷呈,与学生生活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语文知识来源于生活,必然会为生活服务。所以,小学语文教学要与学生密切联合,拓展学生的视野,为学生增加大量的课外知识,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对社会生活有一个全新的理解,使小学生顺利融入到生活中,学会创造学会思考。

(一)激发学生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小学语文教师要及时转变教学理念,树立现代教育思想,改变应试教育模式,重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开展素质教育要求教师真正将学生作为学习活动主人,善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努力拼搏的意志品质,促使学生形成健全人格。利用语文教学使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结合实际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将学生置于情境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认真探索,深入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与作者的表达愿望,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可结合自己生活中的体会,感受文章中的情感。这种教学模式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使学生主动投入到问题的探究活动中。

(二)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开展语文教学是为了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与学习能力。我认为可以利用下面这些方法:第一,详细讲解语言知识;第二,深入研读课文,引导学生感受作者情感;第三,为学生听说读写创造大量机会;第四,带领学生参加大量实践活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敢于创造性使用教材,在准确掌握新课标的基础上深入浅出地分析文章内容,展现文章表现的优秀文化,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密切联系生活,帮助学生。

积累生活经验我认为可利用下面这些方法将当前语文教学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第一,鼓励学生自主收看新闻节目,掌握当前最新信息;第二,为学生推荐大量课外阅读书目,如经典美文、诗歌、散文等;第三,带领学生进入科技工业园区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第四,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参加社会生活;第五,带领学生参加义务劳动;第六,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如观察家人的言行举止等。

(四)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游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小学生都喜欢做游戏,游戏不但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传授丰富的语文知识。如在学习《学弈》一课时,我则设计了一个游戏,将学生分为二个小组,教师讲解课文时,要求一组学生自由活动,另一级学生认真听讲,然后安排几道作业题,检验二个小组学生的学习情况,结果勿需多说。在这个游戏中,学生认识到在学习过程中只有集中精神,一边听讲一边思考,才能理解所学内容,才能将其与自己生活联系在一起,利用游戏可以将枯燥无味的语文学习转变为生动活泼的活动,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学习语文,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五、结语。

总之,利用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求小学语文教师积极探索培养策略、创新培养方法,高度重视学生语文素质的培养工作,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2]陈晓娟.语文课堂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提升[j].科技创新导报,,(23).

[3]姜海萍.浅谈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01).

中职旅游管理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论文(热门19篇)篇十三

一般来说,创新能力是指提出新设想、解决新问题、产生新成果的能力。创新能力主要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技法和创新品质。创新能力是每个正常人都具有的自然属性,是每个人都具有的一种潜在能力;创新能力和其他技能一样,是可以通过教育、训练而激发出来,在实践中不断提高的。创新能力具有静态结构和动态结构。静态结构的组成成分有:有关领域的技能、有关创造性的技能、动机等。创新能力的动态结构主要是指发现问题、明确问题、阐述问题、组织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具有创新能力,必须具有如下条件:创新意识、创新品质、创新技法、具备从事创新的一定的人体生理机能和具有良好的创新环境[9]。因此,在物流管理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应该从创新能力的构成成分着手。其中,重点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品质,而教师的教学方法可以提供学生创新环境,同时,需要通过选择合适的方式把学生获得的创新能力显示出来。

创新意识就是创新个体产生创新行为的心理动机。没有创新意识的人是不可能从事创新的,创新意识不强的人也很难进行重要的创新。创新意识与创新的关系就如人的理想与成才的关系。所以,重视创新意识的形成是极为重要的。创新意识来自于良好的心理品质,如具有造福于人类的远大理想,大无畏的勇气,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意志等,不良的心理品质会使人丧失创新意识,阻碍人的创造,如畏惧感,缺乏自信心,懒惰等。同时需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强烈的兴趣爱好,和来自于美感,以及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等。因此,物流管理课程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通过设立问题、建立学习团队、介绍物流管理对今后工作和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重视对学生的鼓励等,都有良好的效果。如笔者在每次讲授《现代物流管理》的第一次课时,一定要安排一个课时介绍学习物流管理的意义:分别从就业、继续深造和形成合理知识结构的重要性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物流知识的兴趣。而通过开放式问题的设立,可以培养和鼓励学生尤其是自信心不足的学生的学习物流的兴趣。如在讲授“物流系统”时,设立了“政府在物流发展中可以起到什么作用”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可以说任何人都可以说出几点,不但使学生了解了物流系统的知识,也能够使学生有成就感。这样,可以起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作用。

创新品质就是一切从事创新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总和。心理学认为,智力因素主要指的是记忆力、思维能力、理解力、观察力等。非智力因素指的是我们平常所讲的态度、情绪、性格、毅力等。品质又可称为智能。智能即指人适应、改造环境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总和,它包括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多种能力,其高级表现就是人类特有的创造力。

物流管理知识学习中,许多概念以及概念间的关系是需要理解并记忆的,如笔者在讲授完物流的概念后,要求学生对讲授的概念关系用一个图表示出来。然后,继续引导学生思考:该图实际上还可以回答物流为什么会产生的问题。课后,笔者对学生进行了调查,学生均反映对物流的内涵有了具体的认识,也学会了对知识的归纳、理解以及知识的迁移。

(三)物流管理课程教学中创新环境营造。

物流管理课程教学中创新环境可以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通过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来获得。应用前面提到的物流管理课程教学创新的理论基础,通过教学实践,物流管理课程教学可以采用的教学方法有:热点问题讨论,案例分析,小论文写作,情境模拟,社会实践等。在这些教学方法应用中,可以获得较好的创新环境,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品质的手段。

(1)热点问题讨论。

在物流管理的教学活动中,讨论的成功主要在于讨论题目的设计,问题不能简单化,可以是目前物流管理中存在的一些热点问题。通过讨论使学生们澄清比较容易混淆的概念,了解物流最新的动态,开拓思维。如笔者在讲授“供应链物流”时,教材只简单提到了“鞭子效应”,便补充了“牛鞭效应”这一热点问题,在介绍了“牛鞭效应”的定义和产生的原因后,设计了“如何消除牛鞭效应”的问题供学生思考和讨论,促进了学生对供应链的理解和认识,通过这样前沿知识的学习,也为学生进行理论创新提供了机会。

(2)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关键在于案例的选择和讨论问题的设计。物流管理课程进行案例分析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熟悉物流行业概况,了解主要的物流企业的基本情况。案例内容要求包括企业发展沿革过程、营业项目、服务特色、设备设施基本情况以及具体的作业流程和企业的战略优势等。通过对案例的学习,让学生们开阔眼界,了解目前物流行业的大概情况,使他们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分析判断能力,学会如何学习。案例分析的难点在于案例分析问题的设计。笔者认为,选择和设计没有标准答案的案例问题是有意义的。学生们习惯了有标准答案的问题。允许学生对案例问题的不同理解,这样学生就不会被条条框框束缚住,通过畅谈,探索更好的答案。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习兴趣,使他们觉得不仅仅是在学习,而且某种程度上也是在参与实际的管理工作。而且学生逐步能认识到无论是学习或是工作,“错误”决不是可怕的事,相反,只有不断地探索,不怕犯错误,才能得到正确的结果。而创新的成果,没有多少次的失败是不可能取得的。

(3)小论文写作。

写论文的目的是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加深理解,能够将所学的内容运用到实际的分析中去,同时培养学生们撰写科技论文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布置小论文的写作,可以有2个层次的要求:一是让学生学会查找资料,并通过相关资料获得知识;二是要求写有自己观点的小论文,要做到对一到两个小问题做阐述。对的确是有创新的论文,教师可以帮助修改、推荐发表。这样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有了信心,对物流管理课程学习的兴趣逐渐增长。笔者在教学中一般会安排2次论文的写作,分别贯彻上面的2个层次要求,收到了一定的效果,每年都有学生发表论文。

(4)情境模拟。

情境模拟就是在教学中创设有关情境,充分利用生动、具体的形象,把学生带入一定的情境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情境模拟有2种形式:建立实验室和设立课堂情境。现在,许多学校都购买了物流实验室软件,为情境模拟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对一些相对简单的知识,可以设计课堂情境模拟。笔者在讲授“物流信息系统”的开发与设计时,就设计了一个情境模拟进行教学:教师是某物流企业的老总,学生是该企业的员工,老总征求员工对如何开发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意见。结果,学生踊跃回答,最后得到了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开发的具体内容,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5)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包括2个方面:企业考察和参与解决实际问题。

有条件的学校,带学生到企业中实地考察成了物流管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实地考察的时间一般比较短,对考察的设计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制定详细的考察表,在表中列出在考察中需要了解的问题,如了解企业的经营思想、了解企业的业务情况、了解企业的基本流程以及一些调研的问题等等,并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在实际观察中发现问题,回来后完成考察报告。

参与解决实际问题又包括2个方面:深入企业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和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等。深入企业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可以是学生自己联系企业帮助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笔者一个在真维斯公司兼职的学生,就利用所学的物流知识,帮该公司设计了一套逆向物流管理模式,获得了该公司负责人的首肯;也可以是帮助有横向项目的教师进行科研攻关。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如笔者组织学生成立了多个团队,以物流业为背景撰写了创业计划书,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创业计划大赛”,不但获得了学校和国家的奖励,也使学生掌握了成功创业的方法。

(6)多媒体教学。

图像教学比单纯的语言教学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物流管理的教学中,要求教师精心设计ppt,并走出学校到企业中实地拍摄录像,例如拍摄某物流企业的整个拣选过程,放映给学生们观看,然后要求学生指出这家企业在拣选方面存在的问题,上网查资料、分小组讨论,提出解决的办法,最后完成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案。

参考文献:

[1]彭云飞,徐循.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需要认识的几个问题[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4).

[2]袁群.浅析我国物流高等教育发展现状[j].现代企业教育,2006(8下).

[3]陈舜,赵刚.高校物流人才教育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06(8).

[4]李宇红,温强.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教育教学思想及教学方法[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教育教学研究专辑),2006(9).

[5]张光明,田剑,贾夕,等.管理类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

[6]金玉梅,靳玉乐.论教学观的后现代转换[j].课程?教材?教法,2006(3).

[7]胥悦红.几种教学方法在工商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民族教育研究,2006(3).

[8]郑梦山,王树.管理课程教学方法探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0(12).

[9]彭云飞.数学化与研究生创造力开发[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10]刘革,吴庆麟.情境认知理论的三大流派及争论[j].心理探索2012(1).

文档为doc格式。

中职旅游管理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论文(热门19篇)篇十四

作者简介:邓勤(1976-),女,湖南浏阳,讲师,硕士,主要从事物流管理研究。

――以《现代物流管理》为例。

邓勤。

(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湖南长沙410081)。

摘要:物流是涉及范围非常广泛的一门新兴综合性学科。现有物流管理课程的教学需要创新,其创新的理论基础是经济管理的专业背景和课程特点。在物流管理课程教学中需要从创新意识、创新品质和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营造学生创新的环境等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物流管理;课程;教学;创新。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必须依赖一定的创新教育体系。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教育体系必须以课程为背景。现代课程论认为,课程分为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环境课程。发展创新教育必须从教育全过程出发,要把课内教育和第二课堂教育视为同等重要的地位,都作为实施创新教育发展的主要渠道,并在两个主渠道内不断探索多样化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并不断纳入教学计划,才能适应个性培养发展的多种需求[1]。从课程教学角度,研究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应该成为目前创新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的重要内容,但是,国内外学者对此的关注还不够,尤以经济管理类为甚。本文拟以物流管理课程教学为例进行探讨,以抛砖引玉。

物流是涉及范围非常广泛,跨跃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管理与工程技术多个科学领域的一门新兴综合性学科。它所蕴藏的巨大潜力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挖掘物流潜力,成为代表社会总体效益、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在我国,物流开始受到重视是在90年代初,其发展非常迅速。但物流人才的匮乏制约了我国物流业的发展。设置物流管理专业、在经济管理类专业开设物流管理课程是为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必要手段,通过相关物流课程,培养具有扎实的现代物流管理理论,掌握信息系统管理,物流规划、设计等手段与方法的高级复合型管理人才[2-3]。

但是,物流管理课程的教学模式还停留在原有的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被动式学习模式上,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特别是综合分析、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策划组织能力、信息收集和加工能力更弱。学生仅仅局限于从有限的课本上获得物流方面的知识,对新观念、新方法了解太少,也很少与物流的同行进行交流。同时,对学习的物流知识怎么应用,也缺乏一定的认识,其创新能力的培养就受到了较大的局限。如何在教学中解决这些问题,对物流管理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探索,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深入探讨了如何在物流管理课程的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问题。

一物流管理课程教学创新的理论基础。

(一)物流管理课程教学的经济管理科学背景。

物流管理课程的开设是和经济管理专业紧密联系的。面对迅猛发展的全球一体化经济形势和高速增长的国内经济建设以及社会发展需求,经济管理专业更需要采用应用型教育思想,其教育目的坚持为经济建设服务,解决经济建设发展中的问题以及企业一线经营管理问题,其培养目标以应用为导向,进行专业教育和训练,教授给学生经商的知识,这是由于经济管理专业的特殊性和社会功能以及市场对经济管理类人才需要所决定的[4]。

经济管理的特点表明,管理尊重科学,讲究艺术,强调权变,注重体验。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培养目标以社会和市场需要的素质和能力为导向,经济管理专业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应围绕素质与能力培养目标。物流管理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得新知识,更重要的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建立现代管理者应备的智能结构。这样,物流管理者实际能力的锻炼、综合素质的培养、亲身的体验与感受是物流管理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与方面[5]。因此,物流管理教学方法需要改革。改革需要创造性思维。而大学生思维方式的形成与教学过程是分不开的。从当前高等学校的教学过程来看,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严谨的结论、科学的体系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物流管理中最重要的是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有些实际问题,案例分析,不同类型的人会产生不同的结论,因为经营者就可分为几种类型,如风险型、保守型等。不同类型的人解决问题的方式肯定是不同的,所以,对于有些问题,可以使思维发散一些,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更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所以,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前提和基础。

许多学者和教师对经济管理课程教学进行了研究和探讨,这些研究体现在二个层次上。首先是从课程与教学论层面的研究,如金玉梅,靳玉乐认为,主要知识观的转变直接影响着教学观念的变革。当代知识观由现代向后现代的转变为教学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引发了人们对教学这一活动过程的重新思考。教学目的应由单纯的注重显性知识获得转向对学生生存与发展的关注;教学过程由“生活的预备”的知识传递过程转向意义建构、生命体验的视界融合过程;教学内容由单一性、确定性转向多元性、非确定性;教学主体关系由教师绝对权威转向师生对话合作[6]。其次是对具体教学方法的探讨与实践。如胥悦红认为,运用支架式教学方法、抛锚式教学方法、随机进入式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方法和协作式教学方法,能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有益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对知识的建构[7]。郑梦山、王树认为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无领导小组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和互动式教学法等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8]。这些研究对我们探讨物流管理课程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了启示。

(二)物流管理课程教学的课程特性。

物流管理课程的特点和发展趋势,需要教师建构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

物流管理课程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呈现出以下特点:

物流教育需要与时俱进。目前的教育侧重于对学生包括自学能力、为人处事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多种能力的培养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相应地物流管理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也需要围绕教学思想的现代化做出调整。物流的挑战性在于其概念及管理内容一直在不断的发展变化,物流教学中信息量大、信息变化快,需要教师提供物流管理最新的概念与理论。

物流管理教学内容综合化。因为物流是涉及范围非常广泛,跨跃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管理与工程技术多个科学领域的一门新兴综合性学科,面临的问题是多方面的,如物流业务流程、物流系统规划、物流供应链管理等,这些使物流教学越来越复杂,需要其它学科的支持,这要求教师具有更加全面的知识。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课程体系也将向综合化发展,课程内容将依据不同的培养要求而设置。

物流管理教学内容应用化。物流人才必须要突出综合素质,具体体现就是要让学生掌握物流管理的实用性技能,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操作能力,以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解决物流管理知识学习与专业知识脱钩的矛盾。物流管理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整个物流管理的知识体系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物流作业、物流管理和物流策略,这就意味着教师不但要重视理论教学,还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分析、策划能力。物流教育必须改进教学模式,增加实践环节,在实际中理解理论知识,掌握实际技能。

此外,物流教育还具有重视计量方法的趋势。在传统的物流知识的传授中,定性分析的内容占主导地位,而定量分析较少。而在现代物流管理实践中,特别是随着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发展,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使物流活动同数量化分析方法结合得十分密切,物流管理和综合评价都离不开计量方法。

因此,物流管理教学可以应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讲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通过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个要素。

情境:学习环境中必须有利于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这就要求教学不仅考虑教学目标,还要考虑有利于学习者建构意义的情境设立问题,并把情境设立看作是教学最需要的内容之一。物流管理环境具有其特殊性,不在一定情境中学习,就会对物流知识产生陌生感、枯燥感,失去对物流管理学习的兴趣。如应用模拟实验室学习仓储管理等对学生的学习有帮助。

协作:协作发生在学习过程中。协作对学习资料的收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成果的评价直至意义的建构有重要作用。物流是一个系统,其管理强调系统性,在学习过程中的协作是必要的,如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

会话:学习者通过学习团队通过会话完成学习任务。在此过程中,学习者的学习成果为团队所共享,是达到意义建构的重要手段。如学习物流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在探讨中获得的设计和开发思路、成果让全体参与者收获。

意义建构:通过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形成对所学内容的认知结构。这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

在意义建构基础上,还要考虑根据国内外物流业以及物流学科的发展特点来构建合适的教学方法。

中职旅游管理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论文(热门19篇)篇十五

什么是创新素质教育呢?创新素质教育,就是引导学生学习与研究发明创新的规律和创新方法,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思维、创造能力,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素质全面发展,使之成为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教育活动。简而言之,所谓创新素质教育,就是全面培养与提高学生创新素质,使之成为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教育活动。创新教育的任务主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主要包括发散思维、收敛思维、灵感思维、直觉思维、形象思维和想象等。

首先是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第一,要营造情境、激发创新意识。营造一个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的良好的民主的、和谐的环境。至关重要。教学过程中,本着教师与学生平等的原则。通过讲解传感器在各行各业,特别是在高科技领域的应用,如神舟飞船上天,现代机器人制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讲解在应用领域不断的创新不断的发展。引导学生从自身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如何提高综合能力,创造性的.解决各种问题。

第二,提出问题,培养创新意识。通过设计对于同一方案的不同解决途径。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知识结构不断的思索,不同解决方案。如:在飞船上,空气的质量如何监测,你有哪些想法。

第三,发现问题,合理引导创新思维。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度,让他们能主动地、自由地思索、想象、发问、选择,甚至行为。教师对学生的创造性要善于引导、鼓励;对学生的异常思维方式、顽皮、任性要善于理解、宽容、奖抑。如:在讲解光电传感器时,卫生间自动冲水装置中引导学生自己设计检测传感器。学生想法很多,有的学生借题捣乱。说用于检测尿液时。学生会笑,课堂状态容易失控,此时可以鼓励他。你很聪明,可以用生物量传感器进行,并可用于其他领域的应用。如果用于卫生间是否有更好的方法。学生就会自然的回归到正常的思路,教学效果要好得多。调皮的学生也会对传感器课也就开始感兴趣。可能从此创造思维就开始建立起来了。反之,对学生进行批评或采取打击。学生的创造力可能会被抹杀。采取合理的引导,使之步入正轨。同时根据学生的想法,加以展开。有时候,在错误中也能发现有价值的东西。

其次,创新能力的培育。

第一,在精神方面就要形成一种宽松的、民主的、和谐的气氛。坚持创新性原则,按着创造心理规律给以培养、扶植、拓展、开发、强化,不断提高创造个性素质。传感器课程的作用是其他专业课程承上启下的一门知识。而且在许多的领域都有应用。在教学过程中,合理渗透传感器的重要性是必要的。创造性的应用传感器,可以制造许多的设备和装置。

第二,在物质方面,就要加大投入,为学生们的创造性活动提供时间、空间和材料。传感器教学由于设备材料多且复杂。需要较大的投入。但也可根据学校的条件,结合其他专业的电器来完成教学。还可以为学生举办小的带有传感器小制作。如感应灯、声控灯的制作。在制作过程中引导学生改变功能,改变思路设计其他的控制方式,应用其他领域。为学生安排集体活动之外的自由活动的时间、空间和材料。建立课后兴趣小组。一同完成一个或多个内容,通过查资料、购材料,设计制作。掌握多方面的知识。为综合素质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在传感器创新素质教学中如何去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指导、监督、评价地位。但也应预先进行创新能力的储备,通过各学科的横向联系和本学科纵向发展。对生活、对社会、企业就业对传感器知识的需求要了如指掌。只有这样才能很好的指导学生。合理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完成一张白纸,写下美丽的诗篇。

学生要创新的学,教师要创新的教。由老师与学生共同营造一个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的良好、和谐的环境。在教学方面,教师要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竞赛式、调研式等优化教法,不仅传授知识,还要教给学生知识创造的规律,教给学生发现、获取知识的能力;授之以渔。鼓励学生进行设计性或探究性实验,培养创新能力。如引导学生利用磁敏传感器设计防盗报警器。让学生知道转变思维方式、方向也可以实现相同的效果。

再次,创新能力的评价。

创新能力的评价,没有一个系统的标准。可以通过一些活动和比赛对学生进行客观的评价。传感器教学过程中,长期的评价通过活动的开展,能够通过教师的观察以及对作品的检验,评价的准确性比较高。例如设计一个多功能的控制装置。要利用到声控、光控、磁控、温控、触控。不仅学生要了解各种传感器,还要对各种参数要知晓,通过查找资料,购买材料,设计制作。学生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会得到提高。同时还会有新的想法出现。现在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创造力的要求越来越高。

通过比赛可以使学生既增强动手能力,又可以在实践中提升创造能力素质的培养。开展丰富多彩的创新活动,使学生的创新视野扩大了,对于发掘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个性和创新能力的综合创新素质的人才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通过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进一步推进创新意识的形成、发展。结合生活和生产实践,培养学生创造力,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横向联系。为就业及将来的发展做好准备。

提高国民素质与创新能力,是新世纪教育的培养目标。实现这一培养目标,职业教育必须改革与创新,必须实施创新素质教育,即搞好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全面素质教育。在学校通过传感器和其他学科进行创新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才能,既是重要的,也是可能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家庭,父母对创新意识的培养,创造力的形成,也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努力,为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努力。

参考文献:

[1]王煜东.传感器及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5.

中职旅游管理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论文(热门19篇)篇十六

音乐元素在数字媒体艺术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一部优秀的作品能够将声音、音乐和画面有机地结合起来,用完美的视听方案来全方位地打动观众,这就意味着音乐节奏必须与画面动作正好合拍,音乐风格也必须与画面风格完美匹配。音乐还能够决定媒体作品的艺术表现力,揭示主题和背景,参与叙事,刻画人物形象,渲染情绪与烘托气氛等,以其自身的魅力增强大众传媒的可看性和感染力,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音乐和音效的设计与创作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并且符合数字媒体作品的特点和要求,这就使得音乐成为该专业的一种专门的、独立的艺术类型。学生在专业中会涉及到背景音乐和游戏音乐的制作、音效设计、多媒体作品的配音、数字音频的编辑、人声润色和修复等方面的'工作,做好这些除了要学习数字音频专业技能外,还需要掌握一定的音乐基础理论,具备较强的音乐素质。

在教学中发现,该专业的学生多数具有美术及绘画能力或其他艺术类特长,因此他们对于专业学习中的图像、视频的设计往往都比较重视,一般能够制作出较理想的数字图像或画面。但对他们来说,进行声音方面的设计与制作就没那么容易了。虽然大多数学生都认为声音是数字媒体作品中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他们对影视作品中声音的了解却只局限于一些歌曲本身,对作品中其他音乐元素、音响效果及声音类型特点等更深层次的东西不甚了解,针对不同类型的声音效果应配合何种风格的多媒体作品也知之甚少,这就造成了他们并不能根据作品的内容、风格、时代、地域等因素来考虑声音效果在媒体中的表现特点。可见,学生的音乐素质的确不容乐观。

同时注意到,一部分学生也具有音乐特长(如唱歌、器乐等),他们能够流畅地演奏某种乐器或者完整地演唱歌曲,却依然不能正确地处理好音画关系,将主题音乐、配乐、插曲等音乐形象同画面完美结合到一起。究其原因在于,这些学生大多是学习了器乐的一些演奏方法,而对于音乐的内涵、旋律的创作、和声的构成、音响的特点、配器的风格等方面知识还是了解较少,因此他们进行声音设计与制作的最大困难是缺乏音乐基础理论知识和技术实践基础。目前高校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在对学生的艺术素质培养方面,所开设的课程一般有美术基础、色彩基础、动画基础、图形图像处理、三维艺术、摄影及影像技术、界面设计等,这些课程确实能够增强学生的画面美学素养,但在培养学生音乐素养方面几乎没有开设任何课程。因此,有必要加强专业教育中对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

1开设音乐类素质课程。

加强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可以通过开设必修和选修课的途径。例如对新生开设综合性艺术知识和修养的必修课,其中当然也包括音乐修养课,我院就开设了“数字媒体艺术概论”课程,使学生对音乐及艺术能够有概括性的了解。另外,在大一和大二期间,开设形式多样的音乐类素质选修课,如计算机音效设计、音乐配器基础、经典音乐赏析、动画和游戏音乐赏析、中外器乐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进入专业前的实际情况结合兴趣方向进行相关的选修,规定每个学生必须修满一定的选修学分。

2加强音乐基础知识的教学。

扎实的音乐理论知识是学好专业的重要因素。首先应了解最基本的乐理知识,能看懂简单的五线谱和简谱,乐谱是音乐的语言,通过这门语言才能进行音乐上的交流,其次还要掌握音色、节奏、旋律等基本的音乐要素。如果要能够熟练制作背景音乐和游戏音乐、进行音效设计,还需具体学习一些和声、曲式、调式、配器等相关知识,这些知识虽然不可能像音乐学专业的教学那样系统化学习,但应该重点了解和掌握其基础部分。如果要达到媒体音乐创作的水平,则还需要学习器乐知识,同时良好的音乐感觉、丰富的创造力也是必不可少的,当然这个层次所要求的音乐素养就更高了。

3发挥专业特色,成立音乐工作室。

理论学习之余,可以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建立计算机音乐工作室、数字录音室或相关兴趣小组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有效途径,利用工作室内强大的多媒体处理平台,学生可以进行动画的配音、录音、音频编辑、音效制作、声音合成等工作,学生在实践中进行自由创造,将自己的想法、创意有机地融入到作品中去,这样能激发更多的学习兴趣与思维,真正将专业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

结语。

根据我院的实际教学经验,本文所探讨的方法,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确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然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的艺术素质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改进方案,才能培养出兼具软件技术和艺术素质的现代专业人才。

中职旅游管理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论文(热门19篇)篇十七

语文学科所表达出来的美感是其它学科所无法比拟的,这也是从古至今语文学科最具独特魅力的地方,而诵读则是有助于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一方面诵读可以让学生准确把握文字的节奏和韵律美,尤其是在诗词歌赋的教学中,我倾向于让学生一读再读。比如在学习现代诗《再别康桥》的过程中,我会在让学生了解大致写作背景的基础之上鼓励学生一遍一遍的朗读这首诗,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语言的轻盈柔和、虚实相间的写作手法、流动美丽的画面、唯美动人的意境和对康桥依依的不舍,只有在不断的朗诵中,学生才能真切的感受到这首诗所彰显出来的紧凑的节奏感与韵律感,从而真正的体味到从《再别康桥》字里行间传达出来的美。另一方面诵读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文章内容的美。高中教材中所涉及到的一些文章和诗词都是编写者精心挑选的一些最有代表性的佳作,无论是简洁的诗词还是洋洋洒洒的文章都描绘出了一片片唯美的景色和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这些景色和故事或是感动我们、或是警醒我们,它之所以能让编写者和学生“深陷其中”就是因为其独特的美。而让学生大声的将其诵读出来又何尝不是对美的诠释和升华呢?在学习《长亭送别》这篇课文时,我选择让学生自由扮演文中的角色进行一遍一遍的诵读,尤其是其中所涉及到的几首脍炙人口的诗词,同时我还会为学生的朗诵配以相应的音乐,这样学生在多次朗诵之后自然会感受到张生和崔莺莺之间真挚的爱情以及送别的时的伤感之情,这远比教师苦口婆心的让学生死记硬背这些这些内容和情感要有效的多。有的学生在诵读了《长亭送别》之后得出了以下的感悟“远行的人或是有爱人的思念、或是有亲人的牵盼、或是有朋友的祝福,以上种种造就了远行的人必将在各种情愫的促使下回到原地,这就是美。”短短的一句话便是学生在诵读之后得到的最深切的感悟。

二、在辩论讨论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语文学科在通过文字传达出生活美与故事美的同时也透露出理性的特征,这就需要我们的学生不仅要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更要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在语文的学习中,学生可以认真思考文本写作的整体思路和技巧表达,从而认识到文该如何写、话该如何说。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不仅会让学生学会咬文嚼字和整体感知,同时也会通过各种讨论辩论活动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学习《林黛玉进府》时,有的学生就提出了疑问“林黛玉当时不过几岁而已,然而她的言行举止却大大超出了实际年龄应该具有的`特征,这是不是曹雪芹在写作上的失误呢?”借此我就以“林黛玉是个什么样的人?”为主题在班级里组织了一次主题讨论会。在讨论中有的学生认为“林黛玉就是个爱哭的姑娘,有理由没理由就会哭一场,实在是太矫揉造作了。”、“林黛玉爱耍小性子,贾宝玉一句错话就会引来几天的冷战。”、“林黛玉过于敏感,别人简单的一句话,她都能咀嚼出好几个意思。”学生的这些看法虽然都有理有据,但是结论多是具有批评的口气,在学生一片热烈的讨论声中也有学生持有不同的见解“我觉得林黛玉并不是你们所认为的那样,她表面上所表现出来的爱哭、任性、敏感和小气其实都是出于保护自己的伪装,从林黛玉年龄幼小却寄人篱下的成长背景来看,她的这些反应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了,相反我觉得与其她姑娘相比,待遇更大方、更有正义、更坚强。”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这位学生还给我们举出了具体的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对此我给予了这位学生大大的鼓励,他的观点不仅新颖独特,从他的观点中我看到了其思维的小火花正在快乐的跳动,无论学生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他们思考的能力都值得我们去学习和褒奖。

三、在写作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果说阅读是输入,那么写作就是输出,高中生在历经多年的语文知识积累之后,必将在语文知识输出的过程中具有更多的创新能力。众所周知,写作是语文教学中难度较大的一块教学内容,很多学生都觉得写作无话可说或是不知该如何说,这已经成了现如今学生写作中的诟病。因此在写作教学中我更加注重学生语文知识的输出能力,让学生抛开那些所谓的体裁和内容的限制,让学生发挥其丰富的想象,写自己想写的东西,表达自己想表达的感情。如在作文写作中我给学生布置了题目为“圆”的作文,我只是用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了大大的“圆”,然后让学生结合作文题目展开激烈的讨论。一开始学生的思维仅仅局限于圆的形状或者是周围圆形的物体,但是在不断的讨论中学生的思维逐渐得到了释放,有的学生说道“:圆像老师您的眼睛,尤其是生气时眼睛睁的大大的。”、“圆是中秋节的圆月亮,是团圆的象征,每到中秋节我就希望远在外地的父亲可以回家团聚。”、“圆是国家的公章,有关人员只有严于律己,才能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利去造福百姓。”、“无数个圆堆积起来便成了一个圆柱,知识和生活也都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等等,学生逐渐由简单的圆形想到了更多,创新的火花和创作的灵感也会不断的迸发出来,学生的创新创作能力自然就得到了一定的培养。由上可知,新时期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对其未来的发展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所以我们要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思维和创新等方面的能力,从而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语文的熏陶下逐渐的形成和成熟起来。

中职旅游管理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论文(热门19篇)篇十八

摘要:本文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我国普通高校音乐教学中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和提高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素质教育是国家培养新世纪全面发展人才的需要,是高校教育的主要目标。在高校音乐教学中,学生音乐素质的提高主要是通过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和音乐鉴赏能力来实现的。

音乐是通过歌唱、演奏等独特的表现方式反映生活与大自然的方式和手段。它是一种通过鲜明的节奏、欢快的乐曲、优美的歌声和丰富的情感,去感染、教育、启迪人的特殊艺术形式。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它通过特殊的表现形式赋予教学独特的魅力,对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有直接的作用和功能。

1.提高学习积极性。

在普通高校音乐教学中,学生积极性高,课堂气氛活跃,音乐课成了最受大学生欢迎的课程。近年来音乐课堂教学出现了许多可喜的新现象,音乐课堂生机盎然,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学生的创造力得到了发挥,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学气氛异常活跃,课堂气氛热闹非凡。很多音乐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都在努力探索如何在教学中实现互动,提高学生对学习音乐的兴趣和乐趣,真正实现培养学生音乐素质的目的。

2.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

音乐欣赏活动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有人认为“欣赏是音乐活动的中心”,音乐的创作、演唱、演奏,最终都是为了听,所以在音乐教学中,欣赏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1]。

音乐是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它的最大特点是感染人。音乐欣赏的过程是感情体验的过程,它既是欣赏者对音乐的感情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又是欣赏者自己的感情和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2]。音乐欣赏具有普遍性,无论是音乐专业学习者还是非音乐专业学习者,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都能有所体验,只是感情体验的深度与广度不同而已,由于每个人的个性差异,所欣赏的角度不同,欣赏深度也就不相同。在音乐教学中,提高大学生的音乐素质是最好的方法和手段。

3.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音乐教育的本质是审美教育。在音乐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习惯时,要帮助学生树立对音乐正确的音乐审美观念。只有建立正确的音乐审美观,才能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激情,逐渐地培养音乐素质[3]。

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是现阶段我国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建设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高校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目的是进一步增强学生参与音乐的兴趣,使学生掌握必要的音乐知识与技能,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体验和鉴赏音乐的能力,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意识,促进当代大学生身心和谐与健康发展。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审美意识是提高学生音乐文化素养的重要手段。要具备良好的音乐审美能力,学生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学会感受音乐、体会音乐,感受音乐作品丰富的情感,体会音乐作品中美的境界。这样有利于学生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提高文化修养,为提高音乐素质做好铺垫。

4.因材施教,区别对待。

每一个人都是不同的,由于前期受教育程度和个人自身条件不同,以及各地区教育发展不均衡,普通高校大学生音乐素质是存在差异的,普遍的问题就是音乐素质往往不高,而音乐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大学生的整体音乐素质。高校音乐教育的目的是面向全体大学生的,每一位大学生都可以接受音乐教育,每一位音乐教师的最终目的都是把每一位受教育者的音乐潜能挖掘出来,使学生的音乐素养得到普遍提高,最终喜欢音乐,终身受益。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及课本的不断改革和深化,我们要使学生形成基本的音乐素养。高校音乐老师要明确学生间的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为不同程度的学生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使学生的音乐素质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在音乐中享受快乐。音乐教师应该不断开发音乐课程,完善音乐课程体系,推动学生音乐素质的全面发展,在培养全面音乐素质人才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5.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在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中,我们要致力于挖掘学生的音乐潜能,培养创作精神和创造能力,激发音乐创造力,为以后学生的音乐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这种创造力的培养不仅可以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更可以最大限度地开发他们的音乐潜能。

6.结语。

总之,在普通高校音乐教学中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关系到学生的全面成才与发展。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要结合实际,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和音乐理论,在音乐教育过程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学生今后步入社会,适应、满足社会需求,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3]叶高峰.高中音乐鉴赏能力结构分析[j].中国音乐教育,.

中职旅游管理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论文(热门19篇)篇十九

[摘要]数字内容产业是新兴的文化科技创意产业,急需具有文化艺术修养和理论水准,掌握现代科学与工程技术、基础宽厚、特长鲜明的高素质人才。

在建设数字媒体技术特色专业课程体系的过程中,正确拟定构建原则,充分利用学科优势;优化课程体系结构,保障内容先进性;分析课程体系特征,促进良性演化;创新课程体系实施方法,推动专业特色形成。

课程体系在特色人才培养实践中发挥了良好作用。

数字媒体以其高效优质的信息制造与传播能力,推动媒体从形态、属性到内容产生巨大变革,全面渗透到人们的文化生活中,彰显出主流强势媒体的姿态,展现了前所未有的艺术魅力。

以文化创意为核心、技术创新为动力,以计算机游戏、影视动画、网络娱乐、虚拟现实等为具体代表形式的数字内容产业正在全球蓬勃发展,成为国民经济中具有先导性、战略性和支柱性的新兴产业,是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型,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着力点。

发展数字内容产业急需高素质的数字媒体专业人才。

通过研究借鉴国外高校数字媒体专业的教育状况,我国诸多高校新增开设了数字媒体专业。

为了推进高校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紧密结合,教育部从起实施了针对紧缺专业人才培养的“第二类特色专业”建设计划,在全国高校择优建设、优先发展一批国家特色专业,为国家培养紧缺专业人才。

该项计划引发了高校对特色专业建设内容和方法的广泛讨论。

课程体系构建是特色专业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

在数字媒体技术特色专业的建设过程中,正确拟定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充分利用自身的办学优势,在深入调研数字内容产业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广泛吸纳用人部门对人才培养意见的基础上,面向人才培养目标,邀请国内外高校教授和产业专家共同研究培养计划,构建与数字内容产业发展需求相适应、特色鲜明、操作性强、能有效服务特色专业建设的课程体系。

回顾课程体系的构建过程,剖析课程体系的结构和内容,分析课程体系的演变特征,总结课程体系的实施经验,凝练形成有效的课程体系建设观,对于继续推进特色专业建设工作的改革和创新,推动特色专业的持续稳健发展有重要意义。

一正确拟定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

为了使课程体系能够在人才培养中有效发挥作用,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形成专业特色,拟定了以下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原则。

1紧密结合数字内容产业对紧缺型人才的需求。

深入调研我国现阶段数字内容产业的现状,了解数字内容产业对紧缺型人才需求的具体内容。

既充分尊重现状,又理性、适度地前瞻构建课程体系的结构和内容。

使得所培养的人才,既能掌握现阶段数字内容产业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又具有推动数字内容产业发展的潜能和知识储备。

2充分利用自身办学优势。

客观审视办学环境,了解自身办学优势,扬长避短,充分利用自身办学优势进行有特色的人才培养。

将学科优势和专业特长,结合进课程体系的内容中,体现在课程体系的实施上。

3保持课程体系内容的先进性。

不断跟踪数字内容产业的.技术变革,分析数字内容产业的演化趋势。

充分了解国内外数字媒体技术人才培养的动态,及时调整课程体系的内容,始终保持课程体系的先进性。

在强调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同时,把数字内容产业的前沿知识介绍给学生。

4推动人才培养的特色形成。

面向人才培养的目标和特色,设计与特色培养相适应的课程科目、教学内容、实践项目,形成方向鲜明、结构合理的课程群。

建设与特色培养相适应的教学资源,探索与特色培养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促进形成鲜明的人才培养特色。

5强调课程体系的操作性。

充分了解生源情况,结合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基础,构建课程体系的内容。

厘清课程科目知识内容之问的循序渐进关系,建立层次分明的课程体系结构。

通过有序组织,推动层次递进的课程教学。

结合师资建设情况,及时更新课程科目,革新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式。

二面向人才培养的目标和特色设计课程体系内容。

通过调研现阶段我国数字内容产业的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借鉴吸纳国内外高校培养数字媒体人才的经验,结合自身的办学优势,拟定了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即“围绕我国现阶段数字内容产业对数字媒体专业人才的需求,以培养学生的数字内容作品的设计、制作和技术创新能力为核心。

通过与国内外企业和高等院校的紧密合作,突出特色和个性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较高文化艺术修养,理论基础扎实,工程技能娴熟,专业方向明确,技能特长鲜明,适应性强,善于合作,能够熟练运用数字媒体技术手段进行数字内容作品的设计与制作,具有创新和研发数字内容产业新技术能力的复合型工程人才”。

面向上述人才培养目标,设计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结构和内容如图1所示。

课程体系采用矩阵式的结构,其特点是以课程群为知识结构单元,形成层次分明的组织形式。

在课程体系结构上,垂直方向自底向上分为通识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方向课程等几个层次,循序渐进地构建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技能路线。

课程体系强调宽厚的基础培养,以此实现“理论基础扎实”的人才培养目标。

在多种类型课程的层次之间,设计了课程实验、技能专题实训、综合项目实训和集中就业实习等相应的实践教学内容,递进培养学生的工程技术应用能力,实现“工程技能娴熟”的工程型人才培养目标。

在课程体系结构上,水平方向自左向右是以网络游戏、计算机动画和虚拟现实为专业方向的并行课程群。

学生在研修了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之后,选修专业方向课程,从而兼顾人才培养的共性和个性,实现“专业方向明确,技能特长鲜明”的人才培养目标。

三推动课程体系演化,促进特色形成。

在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建设过程中,为了保障人才培养的有序高质运行,结合不断改善的教学环境和动态演变的人才需求,审视课程体系的实施效果,修订课程体系内容,推动课程体系的良性演化,先后产生了4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课程体系。

版本1为专业筹备期间提交给专家论证的课程体系。

版本2是在首批入学的学生培养中执行的课程体系。

两年之后,对版本2课程体系修订产生了版本3。

版本4是在20第一届学生毕业,人才培养完成了一个完整周期之后修订所得。

以下通过数据,对比分析4个版本课程体系的演变特征,直观阐明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特色之间的关联关系。

1调准文艺和理工课程融合的尺度。

数字内容产业是基于深厚文化艺术底蕴,融合先进科学技术的创意产业,迫切需要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素质兼备、工程技术特长鲜明的复合型人才。

利用华中科技大学学科齐全,在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等一级工程学科上的优势,开设文艺和理工课程,并逐步摸索调准文艺和理工课程融合的尺度。

表1显示了4个版本课程体系中文艺和理工两类课程的比例。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数学室工作计划(通用16篇)

    工作计划书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和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做好应对措施。以下是一份成功的工作计划书分享,作者在计划书中详细规划了自己的工作目标、任务和时间安排,值得借

    七年级珍珠鸟说课稿(专业15篇)

    教案模板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教学交流与分享,提高教学质量。下面是一些经验丰富的教师整理的教案模板示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珍珠鸟》一课是七年级(下)第六单元的第

    房子给孩子离婚的协议书(优质14篇)

    合同协议的有效期限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一般可以有固定期限或长期有效的选择。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合同协议范本,供您参考使用,希望对您起草合同协议有所帮助。

    幼儿园中班教案秘密(汇总15篇)

    在幼儿园中班,孩子们将逐渐发展出一些社交技能和与小伙伴们相处的能力。接下来是一些幼儿园中班的教学实践总结和反思,希望对您有所启发。1、教师出示两张不同厚度的纸片

    实用德育工作总结参考(优秀13篇)

    德育工作总结是对学校德育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和进展进行记录和总结的重要文献。接下来是一些关于德育工作总结的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和参考。××县幼儿园始

    我和我的老师小学(汇总17篇)

    优秀作文在表达人情世故和洞察社会现象方面有独到的见解和观点。通过分析优秀作文范文,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些写作上的常见错误和不足之处。我的班主任-----红红老师是一

    学校全国防灾减灾日活动总结大全(18篇)

    在写活动总结时,我们需要客观地描述活动的情况和取得的成果。现在,小编为大家提供一些优秀的活动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相信对大家的写作会有所帮助。

    早恋演讲稿(精选14篇)

    演讲稿是演讲者对某个话题进行深入思考之后,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成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演讲稿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和灵感。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优

    秘书处学期工作总结大全(22篇)

    在学期工作总结中,我们要注意言之有物,用事实和数据来支撑自己的观点和结论。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学期工作总结的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学习和借鉴的思路。

    阳光下的笑脸(专业18篇)

    作文是一种表达个性和展示才华的方式,通过优秀的作文可以展示作者独特的思维和语言天赋。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写作经验和技巧,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提高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