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百合花教学教案(精选16篇)

时间:2023-12-09 作者:紫衣梦

高一教案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进行梳理和规划的一种书面材料。高一教案的编写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工作,以下是一些优秀教师分享的范文,希望对您的教学有所启发。

高一百合花教学教案(精选16篇)篇一

《百合花》是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三课的第一篇课文,所讲述的故事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高一《百合花》教学教案,希望大家喜欢!

一九四六年的中秋。

这天打海岸的部队决定晚上总攻。我们文工团创作室的几个同志,就由主攻团的团长分派到各个战斗连去帮助工作。大概因为我是个女同志吧!团长对我抓了半天后脑勺,最后才叫一个通讯员送我到前沿包扎所去。

早上下过一阵小雨,现在虽放了晴,路上还是滑得很。两边地里的秋庄稼,却给雨水冲洗得青翠水绿,珠烁晶莹,空气里也带有一股清鲜湿润的香味。要不是敌人的冷炮,在间歇地盲目地轰响着,我真以为我们是去赶集的呢!

通讯员撒开大步,一直走在我前面。一开始他就把我撂了几丈远。我的脚烂了,路又滑,怎么努力也赶不上他。我想喊他等等我,却又怕他笑我胆小害怕;不叫他,我又真怕一个人摸不到那个包扎所。我开始对这个通讯员生起气来。

嗳!说也怪,他背后好像长了眼睛似的,倒自动在路边站下了。但脸还是朝着前面,没看我一眼。等我紧走慢赶地快要走近他时,他又噔噔噔地自个向前走了,一下又把我摔下几丈远。我实在没力气赶了,索性一个人在后面慢慢晃。不过这一次还好,他没让我撂得太远,但也不让我走近,总和我保持着丈把远的距离。我走快,他在前面大踏步向前;我走慢,他在前面就摇摇摆摆。奇怪的是,我从没见他回头看我一次,我不禁对这通讯员发生了兴趣。

刚才在团部我没注意看他,现在从背后看去,只看到他是高挑挑的个子,块头不大,但从他那副厚实实的肩膀看来,是个挺棒的小伙,他穿了一身洗淡了的黄军装,绑腿直打到膝盖上。肩上的步枪筒里,稀疏地插了几根树枝,这要说是伪装,倒不如算作装饰点缀。

没有赶上他,但双脚胀痛得像火烧似的。我向他提出了休息一会后,自己便在做田界的石头上坐了下来。他也在远远的一块石头上坐下,把枪横搁在腿上,背向着我,好像没我这个人似的。凭经验,我晓得这一定又因为我是个女同志的缘故。女同志下连队,就有这些困难。我着恼的带着一种反抗情绪走过去。面对着他坐下来。这时,我看见他那张十分年轻稚气的圆脸,顶多有十八岁。他见我挨他坐下,立即张皇起来,好像他身边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局促不安,掉过脸去不好,不掉过去又不行,想站起来又不好意思。我拼命忍住笑,随便地问他是哪里人。他没回答,脸涨得像个关公,讷讷半晌,才说清自己是天目山人,原来他还是我的同乡呢!

“在家时你干什么?”

“帮人拖毛竹。”

我朝他宽宽的两肩望了一下,立即在我眼前出现了一片绿雾似的竹海,海中间,一条窄窄的石级山道,盘旋而上。一个肩膀宽宽的小伙,肩上垫了一块老蓝布,扛了几枝青竹,竹梢长长的拖在他后面,刮打得石级哗哗作响。……这是我多么熟悉的故乡生活啊!我立刻对这位同乡,越加亲热起来。我又问:

“你多大了?”

“十九。”

“参加革命几年了?”

“一年。”

“你怎么参加革命的?”我问到这里自己觉得这不像是谈话,倒有些像审讯。不过我还是禁不住地要问。

“大军北撤时我自己跟来的。”

“家里还有什么人呢?”

“娘,爹,弟弟妹妹,还有一个姑姑也住在我家里。”

“你还没娶媳妇吧?”

“……”他飞红了脸,更加忸怩起来,两只手不停地数摸着腰皮带上的扣眼。半晌他才低下了头,憨憨地笑了一下,摇了摇头。我还想问他有没有对象,但看到他这样子,只得把嘴里的话,又咽了下去。

两人闷坐了一会,他开始抬头看看天,又掉过来扫了我一眼,意思是在催我动身。

当我站起来要走的时候,我看见他摘了帽子,偷偷地在用毛巾拭汗。这是我的不是,人家走路都没出一滴汗,为了我跟他说话,却害他出了这—头大汗,这都怪我了。

我们到包扎所,已是下午两点钟了。这里离前沿有三里路,包扎所设在一个小学里,大小六个房子组成品字形,中间一块空地长了许多野草,显然,小学已有多时不开课了。我们到时屋里已有几个卫生员在弄着纱布棉花,满地上都是用砖头垫起来的门板,算作病床。

我们刚到不久,来了一个乡干部,他眼睛熬得通红,用一片硬拍纸插在额前的破毡帽下,低低地遮在眼睛前面挡光。他一肩背枪,一肩挂了一杆秤;左手挎了一篮鸡蛋,右手提了一口大锅,呼哧呼哧地走来。他一边放东西,一边对我们又抱歉又诉苦,一边还喘息地喝着水,同时还从怀里掏出一包饭团嚼着。我只见他迅速地做着这一切。他说的什么我就没大听清。好像是说什么被子的事,要我们自己去借。我问清卫生员,原来因为部队上的被子还没下来,但伤员流了血,非常怕冷。所以就得向老百姓去借。哪怕有一二十条棉絮也好。我这时正愁工作插不上手,便自告奋勇讨了这件差事,怕来不及就顺便也请了我那位同乡,请他帮我动员几家再走,他踌躇了一下,便和我一起去了。

我们先到附近一个村子,进村后他向东,我往西,分头去动员。不一会,我已写了三张借条出去,借到两条棉絮,一条被子,手里抱得满满的,心里十分高兴,正准备送回去再来借时,看见通讯员从对面走来,两手还是空空的。

“怎么,没借到?”我觉得这里老百姓觉悟高,又很开通了,怎么会没有借到呢?我有点惊奇地问。

“女同志,你去借吧!……老百姓死封建。……”

“哪一家?你带我去。”我估计一定是他说话不对,说崩了。借不到被子事小,得罪了老百姓影响可不好。我叫他带我去看看。但他执拗地低着头,像钉在地上似的,不肯挪步。我走近他,低声地把群众影响的话对他说了。他听了,果然就松松爽爽地带我走了。

我们走进老乡的院子里,只见堂屋里静静的,里面一间房门上,垂着一块蓝布红额的门帘,门框两边还贴着鲜红的对联。我们只得站在外面向里“大姐、大嫂”地喊,喊了几声,不见有人应,但响动是有了。一会,门帘一挑,露出一个年轻媳妇来。这媳妇长得很好看,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额前一溜蓬松松的刘海。穿的虽是粗布,倒都是新的。我看她头上已硬挠挠的挽了髻,便大嫂长大嫂短地向她道歉说刚才这个同志来,说话不好别见怪等等。她听着,脸扭向里面,尽咬着嘴唇笑。我说完了,她也不作声,还是低头咬着嘴唇,好像忍了一肚子的笑料没笑完。这一来,我倒有些尴尬了,下面的话怎么说呢!我看通讯员站在一边,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我,好像在看连长做示范动作似的。我只好硬了头皮,讪讪地向她开口借被子了,接着还对她说了一遍共产党的部队,打仗是为了老百姓的道理。这一次,她不笑了,一边听着,一边不断向房里瞅着。我说完了,她看看我,看看通讯员,好像在掂量我刚才那些话的斤两。半晌,她转身进去抱被子了。

通讯员乘这机会,颇不服气地对我说道:

“我刚才也是说的这几句话,她就是不借,你看怪吧!……”

我赶忙白了他一眼,不叫他再说。可是来不及了,那个媳妇抱了被子,已经在房门口了。被子一拿出来,我方才明白她刚才为什么不肯借的道理了。这原来是一条里外全新的新花被子,被面是假洋缎的,枣红底的,上面撒满白色百合花。她好像是在故意气通讯员,把被子朝我面前一送,说:“抱去吧。”

我手里已捧满了被子,就一努嘴,叫通讯员来拿。没想到他竟扬起脸,装作没看见。我只好开口叫他,他这才绷了脸,垂着眼皮,上去接过被子,慌慌张张地转身就走。不想他一步还没有走出去,就听见“嘶”的一声,衣服挂住了门钩,在肩膀处,挂下一片布来,口子撕得不小。那媳妇一面笑着,一面赶忙找针拿线,要给他缝上。通讯员却高低不肯,夹了被子就走。

刚走出门不远,就有人告诉我们,刚才那个年轻媳妇,是刚过门三天的新娘子,这条被子就是她惟一的嫁妆。我听了,心里便有些过意不去,通讯员也皱起了眉,默默地看着手里的被子。我想他听了这样的话一定会有同感吧!果然他一边走,一边跟我嘟哝起来了。

“我们不了解情况,把人家结婚被子也借来了,多不合适呀……”我忍不住想给他开个玩笑,便故作严肃地说:

“是呀!也许她为了这条被子,在做姑娘时,不知起早熬夜,多干了多少零活,才积起了做被子的钱,或许她曾为了这条花被,睡不着觉呢。可是还有人骂她死封建。……”

他听到这里,突然站住脚,呆了一会,说:

“那……那我们送回去吧!”

“已经借来了,再送回去,倒叫她多心。”我看他那副认真、为难的样子,又好笑,又觉得可爱。不知怎么的,我已从心底爱上了这个傻乎乎的小同乡。

他听我这么说,也似乎有理,考虑了一下,便下了决心似的说:

“好,算了。用了给她好好洗洗。”他决定以后,就把我抱着的被子,统统抓过去,左一条,右一条地披挂在自己肩上,大踏步地走了。

回到包扎所以后,我就让他回团部去。他精神顿时活泼起来了,向我敬了礼就跑了。走不几步,他又想起了什么,在自己挎包里掏一阵,摸出两个馒头,朝我扬了扬,顺手放在路边石头上,说:

“给你开饭啦!”说完就脚不点地地走了。我走过去拿起那两个干硬的馒头,看见他背的枪筒里不知在什么时候又多了一枝野菊花,跟那些树枝一起,在他耳边抖抖地颤动着。

他已走远了,但还见他肩上撒挂下来的布片,在风里一飘一飘,我真后悔没给他缝上再走。现在,至少他要_露一晚上的肩膀了。

包扎所的工作人员很少。乡干部动员了几个妇女,帮我们打水,烧锅,做些零碎活。那位新媳妇也来了,她还是那样,笑眯眯地抿着嘴,偶然从眼角上看我一眼,但她时不时地东张西望,好像在找什么。后来她到底问我说:

“那位同志弟到哪里去了?”我告诉她同志弟不是这里的,他现在到前沿去了。她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说:“刚才借被子,他可受我的气了!”说完又抿了嘴笑着,动手把借来的几十条被子、棉絮,整整齐齐地分铺在门板上、桌子上(两张课桌拼起来,就是一张床)。我看见她把自己那条白百合花的新被,铺在外面屋檐下的—块门板上。

天黑了,天边涌起一轮满月。我们的总攻还没发起,敌人照例是忌怕夜晚的,在地上烧起—堆堆的野火,又盲目地轰炸,照明弹也—个接—个地升起,好像在月亮下面点了无数盏的汽油灯,把地面的一切都赤___暴露出来了。在这样一个“白夜”里来攻击,有多困难,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啊!我连那一轮皎洁的月亮,也憎恶起来了。

乡干部又来了,慰劳了我们几个家做的干菜月饼。原来今天是中秋节了。

一会儿,我们的炮响了,天空划过几颗红色的信号弹,攻击开始了。不久,断断续续地有几个伤员下来,包扎所的空气立即紧张起来。

我拿着小本子,去登记他们的姓名、单位,轻伤的问问,重伤的就拉开他们的符号,或是翻看他们的衣襟。我拉开—个重彩号的符号时,“通讯号”三个字使我突然打了个寒战,心跳起来。我定了下神才看到符号上写着×营的字样。啊!不是,我的同乡他是团部的通讯员。但我又莫名其妙地想问问谁,战地上会不会漏掉伤员,通讯员在战斗时,除了送信,还干什么,——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问这些没意思的问题。

战斗开始后的几十分钟里,一切顺利,伤员一次次带下来的消息,都是我们突击第一道鹿砦,第二道铁丝网,占领敌人前沿工事打进街了。但到这里,消息忽停顿了,下来的伤员,只是简单地回答说“在打”,或是“在街上巷战”。但从他们满身泥泞,极度疲乏的神色上,甚至从那些似乎刚从泥里掘出来的担架上,大家明白,前面在进行着一场什么样的战斗。

包扎所的担架不够了,好几个重彩号不能及时送后方医院,耽搁下来。我不能解除他们任何痛苦,只得带着那些妇女,给他们拭脸洗手,能吃得的喂他们吃一些,带着背包的,就给他们换一件干净衣裳,有些还得解开他们的衣服,给他们拭洗身上的污泥血迹。

做这种工作,我当然没什么,可那些妇女又羞又怕,就是放不开手来,大家都要抢着去烧锅,特别是那新媳妇。我跟她说了半天,她才红了脸,同意了。不过只答应做我的下手。

前面的枪声,已响得稀落了。感觉上似乎天快亮了,其实还只是半夜,外边月亮很明,也比平日悬得高。前面又下来一个重伤员,屋里铺位都满了,我就把这位重伤员安排在屋檐下的那块门板上。担架员把伤员抬上门板,但还围在床边不肯走。一个上了年纪的担架员,大概把我当做医生了,一把抓住我的膀子说:“大夫,你可无论如何要想办法治好这位同志呀!你治好他,我……我们全体担架队员给你挂匾!……”他说话的时候,我发现其他的几个担架员也都睁大了眼盯着我,似乎我点一点头,这伤员就立即会好了似的。我心想给他们解释一下,只见新媳妇端着水站在床前,短促的“啊”了一声。我急拨开他们上前一看,我看见了一张十分年轻稚气的圆脸,原来棕红的脸色,现已变得灰黄。他安详地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

“这都是为了我们……”那个担架员负罪地说道,“我们十几副担架挤在—个小巷子里,准备往前运动,这位同志走在我们后面,可谁知道狗日的_不知从哪个屋顶上撂下颗手榴弹来,手榴弹就在我们人缝里冒着烟乱转,这时这位同志叫我们快趴下,他自己就—下扑在那个东西上了……”

新媳妇又短促地“啊”了一声,我强忍着眼泪,给那些担架员说了些话,打发他们走了。我回转身看见新媳妇已经轻轻移过一盏油灯,解开他的衣服,她刚才那种忸怩羞涩已经完全消失,只是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拭着身子,这位高大而又年轻的小通讯员无声地躺在那里。……我猛然醒悟地跳起来,磕磕绊绊地跑去找医生,等我和医生拿了针药赶来,新媳妇正侧着身子坐在他旁边。

她低着头,正一针一针地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医生听了听通讯员的心脏,默默地站起身说:“不用打针了。”我过去一摸,果然手都冰冷了。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我实在看不下去了,低声地说:

卫生员让人抬了一口棺材来,动手揭掉他身上的被子,要把他放进棺材去。新媳妇这时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展展地铺在棺材底,半条盖在他身上。卫生员为难地说:“被子……是借老百姓的。”

“是我的——”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

一九五八年三月。

主题思想。

作精心的描绘,从一个侧面,热情地讴歌了子弟兵对人民的忠诚和人民对子弟兵的敬爱,表现了军民(鱼水之情)团结,生死与共的深刻主题,在选材的角度和刻画的侧重上,都是独具特色的。

词语解释。

细节描写是对描写对象作逼真、细腻、具体生动的描绘,它是文学作品中描写人物性格、推动事件发展、表现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最小的组成单位。看起来好像是作者行文中不经意的信手泼墨,但细细品读,就会感受到作者含不尽之意,见于描写之外,正如古人所说:“言有浅而可以托深,类有微而可以喻大。”

1、借“伪装”,刻画人物性格,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留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第一次是在去包扎所的路上,“我”看见他“肩上的步枪筒里,稀疏地插了几根树枝,这要说是伪装,倒不如算是装饰点缀。”第二次是“我”目送他走远了,“看见他的枪筒里不知什么时候又多了一枝野菊花,跟那些树枝一起,在他耳边抖抖地颤动着。”这看似信笔写来的几句,却把小通讯员那纯朴、自然的情趣表现了出来。在即将发起总攻的时候,在紧张的战斗间歇,这个小战士还有心思把伪装作为装饰,在枪筒上插上树枝和野菊,这种行为表面上是“我”随意看到的,或者还显出这个小战士的天真、孩子气或是涉世不深,实际上这些描写正体现了小通讯员的青春活力,表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

2、写“馒头”,揭示人物的善良品质,表达“我”对小通讯员的思念之情,引起读者共鸣。

第一次是在小通讯员离开包扎所返回团部时,“走不几步,他又想起了什么,在自己的挎包里掏了一阵,摸出二个馒头,朝我扬了扬,顺手放在路边的石头上,对我说:‘给你开饭啦。’”这个小通讯员,虽然自己还是个孩子,但是,革命队伍的熏陶,培养了他体贴、关心他人的好品德。同时,也激起了读者对这个小通讯员的喜爱之情,从而为下文失去这么好的战友而悲痛蓄势。

第二次当小通讯员牺牲后,新媳妇还一针一线的为缝补衣肩上的破洞,“我”实在忍受不了这“沉重的氛围”,“我想看见他坐起来,看见他羞涩地笑,但我无意中碰到了身边的一个什么东西,伸手一摸,是他给我开的饭,二个干硬的馒头……”“我”睹物思人,勾起“我”对小通讯员的深切思念,想起他的羞涩、憨厚,想起他的天真、活泼,想起他的善良、体贴。通过这“饱含着战友之情”的二个馒头,深切表达了“我”痛失战友的内心悲痛之情,“立片言而居要”,产生了“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共鸣。

3、写“衣肩上的破洞”,照应故事情节的前后发展,渲染气氛,牵动着读者的心。

第一次是在借被时,由于羞涩、慌张,小通讯员在接过新媳妇递过来的新被转身走时,不小心,衣肩上挂破了个洞,而且高低不肯让新媳妇缝补,这既照应了前文写的小通讯员的腼腆、憨厚,又表现了他的执拗,当然还带有一点对新媳妇的愠意。

第二次是小通讯员离开包扎所返回团部时,“我”看见他肩上撕挂下来的布片在风里一飘一飘。我真后悔没给他缝上就让他走,现在至少要_露一个晚上肩膀了。”这一方面呼应前文,说明这个破洞确实不小,同时也说明“我”一直目送小通讯员远去,加上对“我”后悔心情的描写,细腻地渲染了“我”对小通讯员的惦念、关怀,并且隐隐约约地暗示小通讯员要出事,为下文写小通讯员负伤牺牲埋下伏笔。

第三次,小通讯员躺在门板上,新媳妇看见衣肩上的破洞,发出惊叹,这不仅进一步证实担架队抬回来的这个重伤员确实就小通讯员,而且还说明他从包扎所回到团部后,一直都无暇顾及这个破洞,并且到最后连这个破洞都没有来得及缝补就牺牲了,同时,又表现了小通讯员大公无私,一心扑在自己工作上的高尚品质,使小通讯员的形象在读者的心目中愈加高大起来。

4、以“百合花新被”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深化小说主题。

《百合花》中,起到推动情节向前发展的作用,把各种线索穿连起来的还有那床不容忽视的“枣红底上撒满白色百合花”的新被子。由一开始小通讯员“借被”,到“我”看见新媳妇把这床被子铺在靠门口的一块门板上,再到小通讯员负重伤被抬下来放在这块门板上,到最后新媳妇“献被”。一步一步,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使得故事首尾呼应,成为有机的整体,同时,也使小说的主题得到了升华,赋予了标题“百合花”更深刻的象征意义:它既象征了二位主人公纯洁美好的心灵,同时又是开在军民之间一朵象征纯洁高尚感情的花。

六、明晰主旨。

小说撷取了革命战争时期人民斗争生活中的一朵小小的浪花,刻画了有着百合花一样纯洁高尚美好心灵的小通讯员和新媳妇的形象,表现了纯洁深厚的军民之情和战友之情,传达了高尚的人情美和人性美。

七、作业。

结束了三年的初中生活,走进了高中,回首这段美好的时光,每个人都会有许多有趣的和动情的事涌上心头,请撷取一两个片断,写出人情美或者人性美的主题来。字数不少于600字。

高一百合花教学教案(精选16篇)篇二

(英)雪莱。

你好啊,欢乐的精灵!

你似乎从不是飞禽,

从天堂或天堂的邻近,

以酣畅淋漓的乐音,

不事雕琢的艺术,倾吐你的衷心。

向上,再向高处飞翔,

从地面你一跃而上,

像一片烈火的青云,

掠过蔚蓝的天心,

永远歌唱着飞翔,飞翔着歌唱。

地平线下的太阳,

放射出金色的电光,

晴空里霞蔚云蒸,

你沐浴着明光飞行,

似不具形体的喜悦刚开始迅疾的远征。

淡淡的紫色黄昏,

在你的航程周围消融,

像昼空里的星星,

虽然,看不见形影,

却可以听得清你那欢乐的强音——。

那犀利无比的乐音,

似银色星光的利箭,

它那强烈的明灯,

在晨曦中逐渐暗淡。

以至难以分辨,却能感觉到就在空间。

整个大地和大气,

响彻你婉转的歌喉,

仿佛在荒凉的黑夜,

从一片孤云背后,

明月放射出光芒,清辉洋溢遍宇宙。

我们不知,你是什么。

什么和你最为相似?

从霓虹似的彩霞。

也降不下这样美的雨,

能和随你出现降下的乐曲甘霖相比。

像一位诗人,

隐身在思想的明辉之中,

吟诵着即兴的诗韵,

直到普天下的同情,

都被未曾留意过的希望和忧虑唤醒;。

像一位高贵的少女,

居住在深宫的楼台,

在寂寞难言的时刻,

排遣为爱所苦的情怀,

甜美有如爱情的歌曲,溢出闺阁之外。

像一只金色的萤火虫,

在凝露的深山幽谷,

不显露出行止影踪,

把晶莹的流光传播,

在遮断我们视线的鲜花芳草丛中。

像一朵让自己的绿叶。

荫蔽着的玫瑰,

遭受到热风的摧残,

直到它的芳菲。

以过浓的香甜使鲁莽的飞贼沉醉;。

晶莹闪烁的草地,

春霖洒落的声息,

雨后苏醒的花蕾,

称得上明朗、欢悦,

清新的一切,全都及不上你的音乐。

飞禽或是精灵,有什么。

甜美的思绪在你心头?

我从来还没有听到过,

爱情或是醇酒的颂歌,

能够迸涌出这样神圣的极乐音流。

赞婚的合唱也罢,

凯旋的欢歌也罢,

和你的乐声相比,

不过是空洞的浮夸。

人们可以觉察,其中总有着贫乏。

什么样的物象或事件,

是你那换了乐曲的源泉?

什么田野、波涛或山峦?

什么空中陆上的形态?

是对同类的爱,还是对痛苦的绝缘?

有你明澈强烈的欢快,

倦怠永不会出现,

那烦恼的阴影,从来。

近不得你的身边,

你爱,却从不知晓过分充满爱的悲哀。

是醒来,抑或是睡去,

你对死亡的理解一定比。

我们凡人梦想到的。

更加深刻真切,否则。

你的乐曲音流,怎么能像液态的水晶涌泻?

我们瞻前顾后,为了。

不存在的事物自忧,

我们最真挚的欢笑,

也交织着某种苦恼,

我们最美的音乐是最能倾诉哀思的曲调。

可是,即使我们能摈弃。

憎恨、傲慢和恐惧,

即使我们生来不会。

抛洒抛洒一滴眼泪,

我也不知,怎样才能接近于你的欢愉。

比一切欢乐的音律,

更加甜蜜美妙,

比一切书中的宝库,

更加丰盛富饶,

这就是鄙弃尘土的你啊你的艺术技巧。

交给我一半,你的心。

必定是熟知的欢欣,

和谐、炽热的激情。

就会流出我的双唇,

全世界就会像此刻的我——侧耳倾听。

1820年夏。

高一百合花教学教案(精选16篇)篇三

闻一多(1899-1946),名亦多,字友三,亦字友山,家族排行叫家骅。后改名多,又改名一多。民主战士。他致力于研究新诗格律化的理论,在论文《诗的格律》中,他要求新诗具有“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辞藻),并且还有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

著有诗集《红烛》(1923)、《死水》(1928)。学术著作有《古典新义》、《楚辞校补》、《神话与诗》、《唐诗杂论》等。闻一多的主要著作收集在《闻一多全集》中,共4册8集,1948年8月由开明书店出版。

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李公朴的大会上,斥责国民党暗杀李公朴的罪行,发表了《最后一次讲演》,会后回家,再到民主周刊社主持记者招待会,招待会结束后,闻立鹤接父亲回家,即将到家门时,潜藏的特务开枪射击,闻一多头部中弹身亡。

2009年闻一多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关于闻一多主要研究资料有:《闻一多纪念文集》(三联书店,1980)、陈凝《闻一多传》(民享出版社,1947)、王康《闻一多传》(湖北人民出版社,1979),梁实秋《谈闻一多》(台北传记文学社,1967),臧克家《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人民日报1980年2月12日)。

二、写作背景。

1922年闻一多赴美国留学,他不堪忍受受到的歧视,写过许多爱国诗篇。1926年从美国归来,但看到的是北洋军阀统治下民不聊生、政治腐败、经济凋弊的黑暗现实,极为失望。正是这种为现实所冷却了的爱和期望,成为了其诗的深层根基。

《红烛》这首诗写于1923年。诗人准备出版自己的第一部诗集,在回顾自己数年来的理想探索历程和诗作成就时,就写下了这首名诗《红烛》将它作为同名诗集《红烛》的序诗。

三、内容结构。

1.引子:李商隐的诗句“蜡炬成灰泪始干”。诗的主体部分就是扣住“灰”与“泪”“自焚”与“流泪”)来展开抒情的。

2.第一小节:诗人怀着敬慕的心情赞叹荧荧的红烛。

“红”是赤诚的象征。红烛,在诗人眼里,是理想的人格的化身。在这样的红烛面前,他提出了自我要求:“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诗人的心应该也这样的红,否则就不配做诗人。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那颗心,真是一颗赤子之心,是那么纯洁率真,晶明透亮,灼灼发热。在这首诗中,可以说红烛就是诗人,诗人就是红烛,“人与物化,意与境融”。一个“吐”字;逼真的描绘了诗人那种火热的爱国情感不吐不快的神态。

3.第二、三节:对红烛自我牺牲精神的讴歌。

这两节诗用设问手法,自问自答,生动的表现了一个思考觉悟的过程。前后两种截然相反的答;表明了诗人的醒悟,同时也更有力的表现了红烛精神的可贵。

诗人运用比喻修辞手法,把蜡比作躯体,把火比做灵魂。作者认为,躯体和灵魂应该是互相存的,这样就产生了一个问题:“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光出?”起初觉得这是大惑不解认为红烛自己“一误再误”,诗人认为这真“矛盾”,自相冲突,不可理解。但诗人最终理解了红彻悟了,对先前的认识来了一个彻底的自我否定。诗人理解了红烛,由衷的赞美红烛的奉献精神。

上一节说“一误再误”,错怪红烛的语气很强烈,又包含着自作聪明的意味;下一节说“不不误”用了反复手法,否定语气更加强烈。一反一正两种回答,相形之下,更强烈的表现了认识根本转变,包含着对先前自作聪明的惭愧,由顿悟而对红烛产生了深为敬仰的感情。诗人悟彻了光是要“烧”出来的,只有自我燃烧,只有无私奉献,才能放出光芒。这正是与利已主义哲学完对立的一种新的人生观。

诗人的思考,实际上反映了那个时代进步青年在探索人生真谛的思想历程中所遇到的矛盾和得的觉悟。

4.第四节:诗人对红烛的殷殷寄语,也是诗人的自勉自励。

“既制了,便烧着”,便要燃烧不息,“有一分热,发一分光”。人生的天职也在于奉献,活着就要让生命之火熊熊燃烧,让智慧和才能放出灿烂的火光。诗人借着红烛的形象激励自己,表达自己的信念和心愿。

“烧罢!烧罢!...监狱!”当时,民众深受封建主义帝国主义思想文化的毒害,如沉睡梦中尚未觉醒,血性犹存然而麻木不仁,有如身陷囵圄受着禁锢。诗人认为:自己的职责,就在于从梦中唤醒世人、救治世人的灵魂。使民众觉悟,使民众奋起,使民众热血沸腾,使民众走向光明,从封建主义帝国主义所设置的精神监狱中解放出来。

诗人爱国的赤诚之心是与祖国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的。

使用拟人手法,一开始,首先揭示了一种很矛盾的现象:“你心火发光之期,正是泪流开始之日。”

诗人的注意力转到烛泪上面,矛盾的现象已经包含着疑问。这一节开头的呼唤,是同情的呼唤,是惊疑的呼唤。

第六节诗人驰骋想象,亲切的问讯红烛:“何苦伤心流泪?”诗人同情,惊疑,思索。这里抒发的正是诗人在现实生活的游涡中,内心所涌现的矛盾,痛苦和挣扎。诗人经过一番求索,他恍然大悟:“哦,我知道了!”他寻求到的答案,是还有“残风”的存在。红烛“心火发光”,自身“烧蜡成灰”,世上并非都像诗人自己那样怀着敬意,那种邪恶的势力不但毫无敬意,相反“来侵你的光芒”。

红烛流泪,是为烧得不稳而急得流泪。红烛不怕牺牲自己,相反,他要充分的牺牲自己,为世人创造光明,他“急”的只是不能给世人带来更多的光明。

诗人自己怀着拯救祖国文明的美好意愿,不是同样受到黑暗丑恶势力的干扰和阻挠,感到壮志难酬,为此而痛哭流涕么?冷酷的现实就是这样,你要创造光明,不但要牺牲了自己,还要“流一滴泪,灰一分心”。

红烛。

闻一多。

“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

红烛啊!

这样红的烛!

诗人啊!

吐出你的心来比比,

可是一般颜色?

红烛啊!

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

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

为何更须烧蜡成灰,

然后才放光出?

一误再误;。

矛盾!冲突!

红烛啊!

不误,不误!

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

这正是自然的方法。

红烛啊!

既制了,便烧着!

烧罢!烧罢!

烧破世人的梦,

烧沸世人的血——。

也救出他们的灵魂,

也捣破他们的监狱!

红烛啊!

你心火发光之期,

正是泪流开始之日。

红烛啊!

匠人造了你,

原是为烧的。

既已烧着,

又何苦伤心流泪?

哦!我知道了!

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

你烧得不稳时,

才着急得流泪!

红烛啊!

流罢!你怎能不流呢?

请将你的脂膏,

不息地流向人间,

培出慰藉的花儿,

结成快乐的果子!

红烛啊!

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

灰心流泪你的果,

创造光明你的因。

红烛啊!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高一百合花教学教案(精选16篇)篇四

《百合花》在人民解放战争的广阔背景下,选择了前沿包扎所里小通讯员和新媳妇这两个平凡的人物作精心的描绘,从一个侧面,热情地讴歌了子弟兵对人民的忠诚和人民对子弟兵的敬爱,表现了军民(鱼水之情)团结,生死与共的深刻主题,在选材的角度和刻画的侧重上,都是独具特色的。

词语解释。

【包扎】包裹捆扎。

【珠烁晶莹】像珍珠那样闪光,像水晶那样明净。

【张皇】恐慌、慌张。

【局促不安】拘谨不自然。

【讷讷】说话迟钝。

【忸怩】形容不好意思或不大方的样子。

【憨憨】傻气,难为情。

【踌躇】犹豫。

【执拗】固执任性,不听从别人的意见。

【尴尬】形容很窘迫的样子。

【讪讪】难为情的样子。

【嘟哝】连续不断地自言自语。

【鹿砦】形似鹿角的障碍物,用树木的大枝杈钉成,用以阻挡步兵或军用车辆。

【耽搁】停留。

【虔诚】恭敬而有诚意。

【劈手】形容手的动作迅速,使人来不及防备。

【气汹汹】非常生气的样子。

高一百合花教学教案(精选16篇)篇五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译文。

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

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

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

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

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高一百合花教学教案(精选16篇)篇六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译文。

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

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

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

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

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一、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公元767年(唐代宗大历二年)秋天,杜甫时在夔州。这是他在五十六岁时写下的。一天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于是,就有了这首被誉为“七律之冠”的《登高》。

二、作者介绍。

1.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代表作《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等名作。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2.祖父。

杜甫的祖父为唐初诗人杜审言。杜审言很有才华,但恃才傲世。少与李峤、崔融、苏味道合称“文章四友”。

3.杜甫诗名句。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春望》。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梦李白》。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赠花卿》。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绝句四首》。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佳人》。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春望》。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戏为六绝句》。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水槛遣心二首》。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江南逢李龟年》。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高一百合花教学教案(精选16篇)篇七

1、通过朗读课文感受百合花执着、自信、坚强的形象。

2、学习文章运用拟人手法及层层衬托塑造百合花形象的写作手法。

3、百合花是信念的象征,理解信念对人生的价值。

:学习文章运用拟人手法及层层衬托塑造百合花形象的写作手法。教学难点:理解信念对人生的价值。教学过程:

同学们都知道,明天是三八妇女节,有同学今天已经给老师和妈妈送花了,有康乃馨,也有百合花。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株美丽的百合花。(板书课题:百合花开。)请同学们齐读课题。(学生齐读课题:百合花开)。

快速浏览课文,思考:(1)文中的百合遇到哪些挫折?

(2)它是如何面对的?

(3)结果怎样?

明确:(1)自然环境的恶劣:“偏僻遥远的山谷”,“数千尺的断崖”;

自身外貌的丑陋:“长得和杂草一模一样”;

杂草、蜂蝶鸟雀的嘲笑和讥讽:“是一株草”,“纵然开出美丽的花,也不会有人欣赏”。

(2)百合依然努力地开花。从“百合花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直地挺着胸膛”感受百合的努力。

(3)在杂草和蜂蝶的鄙夷下,“野百合努力地积聚内心的能量”,终于开花了,最终形成了“百合谷地”。

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3————11段。感受百合开花的过程怎样?明确:辛苦,不容易,充满挫折。

提问:既然这么辛苦,百合花为什么还要努力地开花呢?

(重点分析:杂草,蜂蝶鸟雀与百合的对话;排比句式的作用;“泪滴”的内涵等。)。

1讨论明确:有一个内在的纯洁的念头:“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株野草,唯一能证明是百合的方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

百合说:“我要开花······我要开花······;我要开花······;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体现百合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

(通过多种形式:指名读,齐读、分角色朗读百合花的语言,以及排比句式的特点来深入感受百合花的执着、顽强。)。

讨论明确:看到了从未见过的美:(1)满山的百合显露的美。

(2)百合努力开花的过程是非常美的。

(3)百合不为了别人的欣赏,默默开花体现自己价值的信念是美的。

讨论明确:面对赞美,不骄不躁,依然做好自己的本份。

2、百合花的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学生自由发言,言之成理即可)。

讨论明确:无论在顺境中,还是在逆境中,我们都不能忘记要努力实现自身价值。

在逆境中坚定信念,永不言弃。

在顺境中,面对赞美不骄不躁,依然要做到“默默开花”。

这是一株自信、执着、顽强的野百合,它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了自己的价值,它值得我们学习。愿这株美丽的百合永远开在我们每个人的心田之上。

看到百合开花,杂草、蜂蝶鸟雀会怎么想呢?请你以它们的口吻写一段话,100字左右。

高一百合花教学教案(精选16篇)篇八

《百合花》在人民解放战争的广阔背景下,选择了前沿包扎所里小通讯员和新媳妇这两个平凡的人物作精心的描绘,从一个侧面,热情地讴歌了子弟兵对人民的忠诚和人民对子弟兵的敬爱,表现了军民(鱼水之情)团结,生死与共的深刻主题,在选材的角度和刻画的侧重上,都是独具特色的。

词语解释。

【包扎】包裹捆扎。

【珠烁晶莹】像珍珠那样闪光,像水晶那样明净。

【张皇】恐慌、慌张。

【局促不安】拘谨不自然。

【讷讷】说话迟钝。

【忸怩】形容不好意思或不大方的样子。

【憨憨】傻气,难为情。

【踌躇】犹豫。

【执拗】固执任性,不听从别人的意见。

【尴尬】形容很窘迫的样子。

【讪讪】难为情的样子。

【嘟哝】连续不断地自言自语。

【鹿砦】形似鹿角的障碍物,用树木的大枝杈钉成,用以阻挡步兵或军用车辆。

【耽搁】停留。

【虔诚】恭敬而有诚意。

【劈手】形容手的动作迅速,使人来不及防备。

【气汹汹】非常生气的样子。

一九四六年的中秋。

这天打海岸的部队决定晚上总攻。我们文工团创作室的几个同志,就由主攻团的团长分派到各个战斗连去帮助工作。大概因为我是个女同志吧!团长对我抓了半天后脑勺,最后才叫一个通讯员送我到前沿包扎所去。

早上下过一阵小雨,现在虽放了晴,路上还是滑得很。两边地里的秋庄稼,却给雨水冲洗得青翠水绿,珠烁晶莹,空气里也带有一股清鲜湿润的香味。要不是敌人的冷炮,在间歇地盲目地轰响着,我真以为我们是去赶集的呢!

通讯员撒开大步,一直走在我前面。一开始他就把我撂了几丈远。我的脚烂了,路又滑,怎么努力也赶不上他。我想喊他等等我,却又怕他笑我胆小害怕;不叫他,我又真怕一个人摸不到那个包扎所。我开始对这个通讯员生起气来。

嗳!说也怪,他背后好像长了眼睛似的,倒自动在路边站下了。但脸还是朝着前面,没看我一眼。等我紧走慢赶地快要走近他时,他又噔噔噔地自个向前走了,一下又把我摔下几丈远。我实在没力气赶了,索性一个人在后面慢慢晃。不过这一次还好,他没让我撂得太远,但也不让我走近,总和我保持着丈把远的距离。我走快,他在前面大踏步向前;我走慢,他在前面就摇摇摆摆。奇怪的是,我从没见他回头看我一次,我不禁对这通讯员发生了兴趣。

刚才在团部我没注意看他,现在从背后看去,只看到他是高挑挑的个子,块头不大,但从他那副厚实实的肩膀看来,是个挺棒的小伙,他穿了一身洗淡了的黄军装,绑腿直打到膝盖上。肩上的步枪筒里,稀疏地插了几根树枝,这要说是伪装,倒不如算作装饰点缀。

没有赶上他,但双脚胀痛得像火烧似的。我向他提出了休息一会后,自己便在做田界的石头上坐了下来。他也在远远的一块石头上坐下,把枪横搁在腿上,背向着我,好像没我这个人似的。凭经验,我晓得这一定又因为我是个女同志的缘故。女同志下连队,就有这些困难。我着恼的带着一种反抗情绪走过去。面对着他坐下来。这时,我看见他那张十分年轻稚气的圆脸,顶多有十八岁。他见我挨他坐下,立即张皇起来,好像他身边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局促不安,掉过脸去不好,不掉过去又不行,想站起来又不好意思。我拼命忍住笑,随便地问他是哪里人。他没回答,脸涨得像个关公,讷讷半晌,才说清自己是天目山人,原来他还是我的同乡呢!

“在家时你干什么?”

“帮人拖毛竹。”

我朝他宽宽的两肩望了一下,立即在我眼前出现了一片绿雾似的竹海,海中间,一条窄窄的石级山道,盘旋而上。一个肩膀宽宽的小伙,肩上垫了一块老蓝布,扛了几枝青竹,竹梢长长的拖在他后面,刮打得石级哗哗作响。……这是我多么熟悉的故乡生活啊!我立刻对这位同乡,越加亲热起来。我又问:

“你多大了?”

“十九。”

“参加革命几年了?”

“一年。”

“你怎么参加革命的?”我问到这里自己觉得这不像是谈话,倒有些像审讯。不过我还是禁不住地要问。

“大军北撤时我自己跟来的。”

“家里还有什么人呢?”

“娘,爹,弟弟妹妹,还有一个姑姑也住在我家里。”

“你还没娶媳妇吧?”

“……”他飞红了脸,更加忸怩起来,两只手不停地数摸着腰皮带上的扣眼。半晌他才低下了头,憨憨地笑了一下,摇了摇头。我还想问他有没有对象,但看到他这样子,只得把嘴里的话,又咽了下去。

两人闷坐了一会,他开始抬头看看天,又掉过来扫了我一眼,意思是在催我动身。

当我站起来要走的时候,我看见他摘了帽子,偷偷地在用毛巾拭汗。这是我的不是,人家走路都没出一滴汗,为了我跟他说话,却害他出了这—头大汗,这都怪我了。

我们到包扎所,已是下午两点钟了。这里离前沿有三里路,包扎所设在一个小学里,大小六个房子组成品字形,中间一块空地长了许多野草,显然,小学已有多时不开课了。我们到时屋里已有几个卫生员在弄着纱布棉花,满地上都是用砖头垫起来的门板,算作病床。

我们刚到不久,来了一个乡干部,他眼睛熬得通红,用一片硬拍纸插在额前的破毡帽下,低低地遮在眼睛前面挡光。他一肩背枪,一肩挂了一杆秤;左手挎了一篮鸡蛋,右手提了一口大锅,呼哧呼哧地走来。他一边放东西,一边对我们又抱歉又诉苦,一边还喘息地喝着水,同时还从怀里掏出一包饭团嚼着。我只见他迅速地做着这一切。他说的什么我就没大听清。好像是说什么被子的事,要我们自己去借。我问清卫生员,原来因为部队上的被子还没下来,但伤员流了血,非常怕冷。所以就得向老百姓去借。哪怕有一二十条棉絮也好。我这时正愁工作插不上手,便自告奋勇讨了这件差事,怕来不及就顺便也请了我那位同乡,请他帮我动员几家再走,他踌躇了一下,便和我一起去了。

我们先到附近一个村子,进村后他向东,我往西,分头去动员。不一会,我已写了三张借条出去,借到两条棉絮,一条被子,手里抱得满满的,心里十分高兴,正准备送回去再来借时,看见通讯员从对面走来,两手还是空空的。

“怎么,没借到?”我觉得这里老百姓觉悟高,又很开通了,怎么会没有借到呢?我有点惊奇地问。

“女同志,你去借吧!……老百姓死封建。……”

“哪一家?你带我去。”我估计一定是他说话不对,说崩了。借不到被子事小,得罪了老百姓影响可不好。我叫他带我去看看。但他执拗地低着头,像钉在地上似的,不肯挪步。我走近他,低声地把群众影响的话对他说了。他听了,果然就松松爽爽地带我走了。

我们走进老乡的院子里,只见堂屋里静静的,里面一间房门上,垂着一块蓝布红额的门帘,门框两边还贴着鲜红的对联。我们只得站在外面向里“大姐、大嫂”地喊,喊了几声,不见有人应,但响动是有了。一会,门帘一挑,露出一个年轻媳妇来。这媳妇长得很好看,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额前一溜蓬松松的刘海。穿的虽是粗布,倒都是新的。我看她头上已硬挠挠的挽了髻,便大嫂长大嫂短地向她道歉说刚才这个同志来,说话不好别见怪等等。她听着,脸扭向里面,尽咬着嘴唇笑。我说完了,她也不作声,还是低头咬着嘴唇,好像忍了一肚子的笑料没笑完。这一来,我倒有些尴尬了,下面的话怎么说呢!我看通讯员站在一边,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我,好像在看连长做示范动作似的。我只好硬了头皮,讪讪地向她开口借被子了,接着还对她说了一遍共产党的部队,打仗是为了老百姓的道理。这一次,她不笑了,一边听着,一边不断向房里瞅着。我说完了,她看看我,看看通讯员,好像在掂量我刚才那些话的斤两。半晌,她转身进去抱被子了。

通讯员乘这机会,颇不服气地对我说道:

“我刚才也是说的这几句话,她就是不借,你看怪吧!……”

我赶忙白了他一眼,不叫他再说。可是来不及了,那个媳妇抱了被子,已经在房门口了。被子一拿出来,我方才明白她刚才为什么不肯借的道理了。这原来是一条里外全新的新花被子,被面是假洋缎的,枣红底的,上面撒满白色百合花。她好像是在故意气通讯员,把被子朝我面前一送,说:“抱去吧。”

我手里已捧满了被子,就一努嘴,叫通讯员来拿。没想到他竟扬起脸,装作没看见。我只好开口叫他,他这才绷了脸,垂着眼皮,上去接过被子,慌慌张张地转身就走。不想他一步还没有走出去,就听见“嘶”的一声,衣服挂住了门钩,在肩膀处,挂下一片布来,口子撕得不小。那媳妇一面笑着,一面赶忙找针拿线,要给他缝上。通讯员却高低不肯,夹了被子就走。

刚走出门不远,就有人告诉我们,刚才那个年轻媳妇,是刚过门三天的新娘子,这条被子就是她惟一的嫁妆。我听了,心里便有些过意不去,通讯员也皱起了眉,默默地看着手里的被子。我想他听了这样的话一定会有同感吧!果然他一边走,一边跟我嘟哝起来了。

“我们不了解情况,把人家结婚被子也借来了,多不合适呀……”我忍不住想给他开个玩笑,便故作严肃地说:

“是呀!也许她为了这条被子,在做姑娘时,不知起早熬夜,多干了多少零活,才积起了做被子的钱,或许她曾为了这条花被,睡不着觉呢。可是还有人骂她死封建。……”

他听到这里,突然站住脚,呆了一会,说:

“那……那我们送回去吧!”

“已经借来了,再送回去,倒叫她多心。”我看他那副认真、为难的样子,又好笑,又觉得可爱。不知怎么的,我已从心底爱上了这个傻乎乎的小同乡。

他听我这么说,也似乎有理,考虑了一下,便下了决心似的说:

“好,算了。用了给她好好洗洗。”他决定以后,就把我抱着的被子,统统抓过去,左一条,右一条地披挂在自己肩上,大踏步地走了。

回到包扎所以后,我就让他回团部去。他精神顿时活泼起来了,向我敬了礼就跑了。走不几步,他又想起了什么,在自己挎包里掏一阵,摸出两个馒头,朝我扬了扬,顺手放在路边石头上,说:

“给你开饭啦!”说完就脚不点地地走了。我走过去拿起那两个干硬的馒头,看见他背的枪筒里不知在什么时候又多了一枝野菊花,跟那些树枝一起,在他耳边抖抖地颤动着。

他已走远了,但还见他肩上撒挂下来的布片,在风里一飘一飘,我真后悔没给他缝上再走。现在,至少他要_露一晚上的肩膀了。

包扎所的工作人员很少。乡干部动员了几个妇女,帮我们打水,烧锅,做些零碎活。那位新媳妇也来了,她还是那样,笑眯眯地抿着嘴,偶然从眼角上看我一眼,但她时不时地东张西望,好像在找什么。后来她到底问我说:

“那位同志弟到哪里去了?”我告诉她同志弟不是这里的,他现在到前沿去了。她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说:“刚才借被子,他可受我的气了!”说完又抿了嘴笑着,动手把借来的几十条被子、棉絮,整整齐齐地分铺在门板上、桌子上(两张课桌拼起来,就是一张床)。我看见她把自己那条白百合花的新被,铺在外面屋檐下的—块门板上。

天黑了,天边涌起一轮满月。我们的总攻还没发起,敌人照例是忌怕夜晚的,在地上烧起—堆堆的野火,又盲目地轰炸,照明弹也—个接—个地升起,好像在月亮下面点了无数盏的汽油灯,把地面的一切都赤___暴露出来了。在这样一个“白夜”里来攻击,有多困难,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啊!我连那一轮皎洁的月亮,也憎恶起来了。

乡干部又来了,慰劳了我们几个家做的干菜月饼。原来今天是中秋节了。

一会儿,我们的炮响了,天空划过几颗红色的信号弹,攻击开始了。不久,断断续续地有几个伤员下来,包扎所的空气立即紧张起来。

我拿着小本子,去登记他们的姓名、单位,轻伤的问问,重伤的就拉开他们的符号,或是翻看他们的衣襟。我拉开—个重彩号的符号时,“通讯号”三个字使我突然打了个寒战,心跳起来。我定了下神才看到符号上写着×营的字样。啊!不是,我的同乡他是团部的通讯员。但我又莫名其妙地想问问谁,战地上会不会漏掉伤员,通讯员在战斗时,除了送信,还干什么,——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问这些没意思的问题。

战斗开始后的几十分钟里,一切顺利,伤员一次次带下来的消息,都是我们突击第一道鹿砦,第二道铁丝网,占领敌人前沿工事打进街了。但到这里,消息忽停顿了,下来的伤员,只是简单地回答说“在打”,或是“在街上巷战”。但从他们满身泥泞,极度疲乏的神色上,甚至从那些似乎刚从泥里掘出来的担架上,大家明白,前面在进行着一场什么样的战斗。

包扎所的担架不够了,好几个重彩号不能及时送后方医院,耽搁下来。我不能解除他们任何痛苦,只得带着那些妇女,给他们拭脸洗手,能吃得的喂他们吃一些,带着背包的,就给他们换一件干净衣裳,有些还得解开他们的衣服,给他们拭洗身上的污泥血迹。

做这种工作,我当然没什么,可那些妇女又羞又怕,就是放不开手来,大家都要抢着去烧锅,特别是那新媳妇。我跟她说了半天,她才红了脸,同意了。不过只答应做我的下手。

前面的枪声,已响得稀落了。感觉上似乎天快亮了,其实还只是半夜,外边月亮很明,也比平日悬得高。前面又下来一个重伤员,屋里铺位都满了,我就把这位重伤员安排在屋檐下的那块门板上。担架员把伤员抬上门板,但还围在床边不肯走。一个上了年纪的担架员,大概把我当做医生了,一把抓住我的膀子说:“大夫,你可无论如何要想办法治好这位同志呀!你治好他,我……我们全体担架队员给你挂匾!……”他说话的时候,我发现其他的几个担架员也都睁大了眼盯着我,似乎我点一点头,这伤员就立即会好了似的。我心想给他们解释一下,只见新媳妇端着水站在床前,短促的“啊”了一声。我急拨开他们上前一看,我看见了一张十分年轻稚气的圆脸,原来棕红的脸色,现已变得灰黄。他安详地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

“这都是为了我们……”那个担架员负罪地说道,“我们十几副担架挤在—个小巷子里,准备往前运动,这位同志走在我们后面,可谁知道狗日的_不知从哪个屋顶上撂下颗手榴弹来,手榴弹就在我们人缝里冒着烟乱转,这时这位同志叫我们快趴下,他自己就—下扑在那个东西上了……”

新媳妇又短促地“啊”了一声,我强忍着眼泪,给那些担架员说了些话,打发他们走了。我回转身看见新媳妇已经轻轻移过一盏油灯,解开他的衣服,她刚才那种忸怩羞涩已经完全消失,只是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拭着身子,这位高大而又年轻的小通讯员无声地躺在那里。……我猛然醒悟地跳起来,磕磕绊绊地跑去找医生,等我和医生拿了针药赶来,新媳妇正侧着身子坐在他旁边。

她低着头,正一针一针地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医生听了听通讯员的心脏,默默地站起身说:“不用打针了。”我过去一摸,果然手都冰冷了。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我实在看不下去了,低声地说:

卫生员让人抬了一口棺材来,动手揭掉他身上的被子,要把他放进棺材去。新媳妇这时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展展地铺在棺材底,半条盖在他身上。卫生员为难地说:“被子……是借老百姓的。”

“是我的——”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

一九五八年三月。

高一百合花教学教案(精选16篇)篇九

一九四六年的中秋。

这天打海岸的部队决定晚上总攻。我们文工团创作室的几个同志,就由主攻团的团长分派到各个战斗连去帮助工作。大概因为我是个女同志吧!团长对我抓了半天后脑勺,最后才叫一个通讯员送我到前沿包扎所去。

早上下过一阵小雨,现在虽放了晴,路上还是滑得很。两边地里的秋庄稼,却给雨水冲洗得青翠水绿,珠烁晶莹,空气里也带有一股清鲜湿润的香味。要不是敌人的冷炮,在间歇地盲目地轰响着,我真以为我们是去赶集的呢!

通讯员撒开大步,一直走在我前面。一开始他就把我撂了几丈远。我的脚烂了,路又滑,怎么努力也赶不上他。我想喊他等等我,却又怕他笑我胆小害怕;不叫他,我又真怕一个人摸不到那个包扎所。我开始对这个通讯员生起气来。

嗳!说也怪,他背后好像长了眼睛似的,倒自动在路边站下了。但脸还是朝着前面,没看我一眼。等我紧走慢赶地快要走近他时,他又噔噔噔地自个向前走了,一下又把我摔下几丈远。我实在没力气赶了,索性一个人在后面慢慢晃。不过这一次还好,他没让我撂得太远,但也不让我走近,总和我保持着丈把远的距离。我走快,他在前面大踏步向前;我走慢,他在前面就摇摇摆摆。奇怪的是,我从没见他回头看我一次,我不禁对这通讯员发生了兴趣。

刚才在团部我没注意看他,现在从背后看去,只看到他是高挑挑的个子,块头不大,但从他那副厚实实的肩膀看来,是个挺棒的小伙,他穿了一身洗淡了的黄军装,绑腿直打到膝盖上。肩上的步枪筒里,稀疏地插了几根树枝,这要说是伪装,倒不如算作装饰点缀。

没有赶上他,但双脚胀痛得像火烧似的。我向他提出了休息一会后,自己便在做田界的石头上坐了下来。他也在远远的一块石头上坐下,把枪横搁在腿上,背向着我,好像没我这个人似的。凭经验,我晓得这一定又因为我是个女同志的缘故。女同志下连队,就有这些困难。我着恼的带着一种反抗情绪走过去。面对着他坐下来。这时,我看见他那张十分年轻稚气的圆脸,顶多有十八岁。他见我挨他坐下,立即张皇起来,好像他身边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局促不安,掉过脸去不好,不掉过去又不行,想站起来又不好意思。我拼命忍住笑,随便地问他是哪里人。他没回答,脸涨得像个关公,讷讷半晌,才说清自己是天目山人,原来他还是我的同乡呢!

“在家时你干什么?”

“帮人拖毛竹。”

我朝他宽宽的两肩望了一下,立即在我眼前出现了一片绿雾似的竹海,海中间,一条窄窄的石级山道,盘旋而上。一个肩膀宽宽的小伙,肩上垫了一块老蓝布,扛了几枝青竹,竹梢长长的拖在他后面,刮打得石级哗哗作响。……这是我多么熟悉的故乡生活啊!我立刻对这位同乡,越加亲热起来。我又问:

“你多大了?”

“十九。”

“参加革命几年了?”

“一年。”

“你怎么参加革命的?”我问到这里自己觉得这不像是谈话,倒有些像审讯。不过我还是禁不住地要问。

“大军北撤时我自己跟来的。”

“家里还有什么人呢?”

“娘,爹,弟弟妹妹,还有一个姑姑也住在我家里。”

“你还没娶媳妇吧?”

“……”他飞红了脸,更加忸怩起来,两只手不停地数摸着腰皮带上的扣眼。半晌他才低下了头,憨憨地笑了一下,摇了摇头。我还想问他有没有对象,但看到他这样子,只得把嘴里的话,又咽了下去。

两人闷坐了一会,他开始抬头看看天,又掉过来扫了我一眼,意思是在催我动身。

当我站起来要走的时候,我看见他摘了帽子,偷偷地在用毛巾拭汗。这是我的不是,人家走路都没出一滴汗,为了我跟他说话,却害他出了这—头大汗,这都怪我了。

我们到包扎所,已是下午两点钟了。这里离前沿有三里路,包扎所设在一个小学里,大小六个房子组成品字形,中间一块空地长了许多野草,显然,小学已有多时不开课了。我们到时屋里已有几个卫生员在弄着纱布棉花,满地上都是用砖头垫起来的门板,算作病床。

我们刚到不久,来了一个乡干部,他眼睛熬得通红,用一片硬拍纸插在额前的破毡帽下,低低地遮在眼睛前面挡光。他一肩背枪,一肩挂了一杆秤;左手挎了一篮鸡蛋,右手提了一口大锅,呼哧呼哧地走来。他一边放东西,一边对我们又抱歉又诉苦,一边还喘息地喝着水,同时还从怀里掏出一包饭团嚼着。我只见他迅速地做着这一切。他说的什么我就没大听清。好像是说什么被子的事,要我们自己去借。我问清卫生员,原来因为部队上的被子还没下来,但伤员流了血,非常怕冷。所以就得向老百姓去借。哪怕有一二十条棉絮也好。我这时正愁工作插不上手,便自告奋勇讨了这件差事,怕来不及就顺便也请了我那位同乡,请他帮我动员几家再走,他踌躇了一下,便和我一起去了。

我们先到附近一个村子,进村后他向东,我往西,分头去动员。不一会,我已写了三张借条出去,借到两条棉絮,一条被子,手里抱得满满的,心里十分高兴,正准备送回去再来借时,看见通讯员从对面走来,两手还是空空的。

“怎么,没借到?”我觉得这里老百姓觉悟高,又很开通了,怎么会没有借到呢?我有点惊奇地问。

“女同志,你去借吧!……老百姓死封建。……”

“哪一家?你带我去。”我估计一定是他说话不对,说崩了。借不到被子事小,得罪了老百姓影响可不好。我叫他带我去看看。但他执拗地低着头,像钉在地上似的,不肯挪步。我走近他,低声地把群众影响的话对他说了。他听了,果然就松松爽爽地带我走了。

我们走进老乡的院子里,只见堂屋里静静的,里面一间房门上,垂着一块蓝布红额的门帘,门框两边还贴着鲜红的对联。我们只得站在外面向里“大姐、大嫂”地喊,喊了几声,不见有人应,但响动是有了。一会,门帘一挑,露出一个年轻媳妇来。这媳妇长得很好看,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额前一溜蓬松松的刘海。穿的虽是粗布,倒都是新的。我看她头上已硬挠挠的挽了髻,便大嫂长大嫂短地向她道歉说刚才这个同志来,说话不好别见怪等等。她听着,脸扭向里面,尽咬着嘴唇笑。我说完了,她也不作声,还是低头咬着嘴唇,好像忍了一肚子的笑料没笑完。这一来,我倒有些尴尬了,下面的话怎么说呢!我看通讯员站在一边,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我,好像在看连长做示范动作似的。我只好硬了头皮,讪讪地向她开口借被子了,接着还对她说了一遍共产党的部队,打仗是为了老百姓的道理。这一次,她不笑了,一边听着,一边不断向房里瞅着。我说完了,她看看我,看看通讯员,好像在掂量我刚才那些话的斤两。半晌,她转身进去抱被子了。

通讯员乘这机会,颇不服气地对我说道:

“我刚才也是说的这几句话,她就是不借,你看怪吧!……”

我赶忙白了他一眼,不叫他再说。可是来不及了,那个媳妇抱了被子,已经在房门口了。被子一拿出来,我方才明白她刚才为什么不肯借的道理了。这原来是一条里外全新的新花被子,被面是假洋缎的,枣红底的,上面撒满白色百合花。她好像是在故意气通讯员,把被子朝我面前一送,说:“抱去吧。”

我手里已捧满了被子,就一努嘴,叫通讯员来拿。没想到他竟扬起脸,装作没看见。我只好开口叫他,他这才绷了脸,垂着眼皮,上去接过被子,慌慌张张地转身就走。不想他一步还没有走出去,就听见“嘶”的一声,衣服挂住了门钩,在肩膀处,挂下一片布来,口子撕得不小。那媳妇一面笑着,一面赶忙找针拿线,要给他缝上。通讯员却高低不肯,夹了被子就走。

刚走出门不远,就有人告诉我们,刚才那个年轻媳妇,是刚过门三天的新娘子,这条被子就是她惟一的嫁妆。我听了,心里便有些过意不去,通讯员也皱起了眉,默默地看着手里的被子。我想他听了这样的话一定会有同感吧!果然他一边走,一边跟我嘟哝起来了。

“我们不了解情况,把人家结婚被子也借来了,多不合适呀……”我忍不住想给他开个玩笑,便故作严肃地说:

“是呀!也许她为了这条被子,在做姑娘时,不知起早熬夜,多干了多少零活,才积起了做被子的钱,或许她曾为了这条花被,睡不着觉呢。可是还有人骂她死封建。……”

他听到这里,突然站住脚,呆了一会,说:

“那……那我们送回去吧!”

“已经借来了,再送回去,倒叫她多心。”我看他那副认真、为难的样子,又好笑,又觉得可爱。不知怎么的,我已从心底爱上了这个傻乎乎的小同乡。

他听我这么说,也似乎有理,考虑了一下,便下了决心似的说:

“好,算了。用了给她好好洗洗。”他决定以后,就把我抱着的被子,统统抓过去,左一条,右一条地披挂在自己肩上,大踏步地走了。

回到包扎所以后,我就让他回团部去。他精神顿时活泼起来了,向我敬了礼就跑了。走不几步,他又想起了什么,在自己挎包里掏一阵,摸出两个馒头,朝我扬了扬,顺手放在路边石头上,说:

“给你开饭啦!”说完就脚不点地地走了。我走过去拿起那两个干硬的馒头,看见他背的枪筒里不知在什么时候又多了一枝野菊花,跟那些树枝一起,在他耳边抖抖地颤动着。

他已走远了,但还见他肩上撒挂下来的布片,在风里一飘一飘,我真后悔没给他缝上再走。现在,至少他要_露一晚上的肩膀了。

包扎所的工作人员很少。乡干部动员了几个妇女,帮我们打水,烧锅,做些零碎活。那位新媳妇也来了,她还是那样,笑眯眯地抿着嘴,偶然从眼角上看我一眼,但她时不时地东张西望,好像在找什么。后来她到底问我说:

“那位同志弟到哪里去了?”我告诉她同志弟不是这里的,他现在到前沿去了。她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说:“刚才借被子,他可受我的气了!”说完又抿了嘴笑着,动手把借来的几十条被子、棉絮,整整齐齐地分铺在门板上、桌子上(两张课桌拼起来,就是一张床)。我看见她把自己那条白百合花的新被,铺在外面屋檐下的—块门板上。

天黑了,天边涌起一轮满月。我们的总攻还没发起,敌人照例是忌怕夜晚的,在地上烧起—堆堆的野火,又盲目地轰炸,照明弹也—个接—个地升起,好像在月亮下面点了无数盏的汽油灯,把地面的一切都赤___暴露出来了。在这样一个“白夜”里来攻击,有多困难,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啊!我连那一轮皎洁的月亮,也憎恶起来了。

乡干部又来了,慰劳了我们几个家做的干菜月饼。原来今天是中秋节了。

一会儿,我们的炮响了,天空划过几颗红色的信号弹,攻击开始了。不久,断断续续地有几个伤员下来,包扎所的空气立即紧张起来。

我拿着小本子,去登记他们的姓名、单位,轻伤的问问,重伤的就拉开他们的符号,或是翻看他们的衣襟。我拉开—个重彩号的符号时,“通讯号”三个字使我突然打了个寒战,心跳起来。我定了下神才看到符号上写着×营的字样。啊!不是,我的同乡他是团部的通讯员。但我又莫名其妙地想问问谁,战地上会不会漏掉伤员,通讯员在战斗时,除了送信,还干什么,——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问这些没意思的问题。

战斗开始后的几十分钟里,一切顺利,伤员一次次带下来的消息,都是我们突击第一道鹿砦,第二道铁丝网,占领敌人前沿工事打进街了。但到这里,消息忽停顿了,下来的伤员,只是简单地回答说“在打”,或是“在街上巷战”。但从他们满身泥泞,极度疲乏的神色上,甚至从那些似乎刚从泥里掘出来的担架上,大家明白,前面在进行着一场什么样的战斗。

包扎所的担架不够了,好几个重彩号不能及时送后方医院,耽搁下来。我不能解除他们任何痛苦,只得带着那些妇女,给他们拭脸洗手,能吃得的喂他们吃一些,带着背包的,就给他们换一件干净衣裳,有些还得解开他们的衣服,给他们拭洗身上的污泥血迹。

做这种工作,我当然没什么,可那些妇女又羞又怕,就是放不开手来,大家都要抢着去烧锅,特别是那新媳妇。我跟她说了半天,她才红了脸,同意了。不过只答应做我的下手。

前面的枪声,已响得稀落了。感觉上似乎天快亮了,其实还只是半夜,外边月亮很明,也比平日悬得高。前面又下来一个重伤员,屋里铺位都满了,我就把这位重伤员安排在屋檐下的那块门板上。担架员把伤员抬上门板,但还围在床边不肯走。一个上了年纪的担架员,大概把我当做医生了,一把抓住我的膀子说:“大夫,你可无论如何要想办法治好这位同志呀!你治好他,我……我们全体担架队员给你挂匾!……”他说话的时候,我发现其他的几个担架员也都睁大了眼盯着我,似乎我点一点头,这伤员就立即会好了似的。我心想给他们解释一下,只见新媳妇端着水站在床前,短促的“啊”了一声。我急拨开他们上前一看,我看见了一张十分年轻稚气的圆脸,原来棕红的脸色,现已变得灰黄。他安详地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

“这都是为了我们……”那个担架员负罪地说道,“我们十几副担架挤在—个小巷子里,准备往前运动,这位同志走在我们后面,可谁知道狗日的_不知从哪个屋顶上撂下颗手榴弹来,手榴弹就在我们人缝里冒着烟乱转,这时这位同志叫我们快趴下,他自己就—下扑在那个东西上了……”

新媳妇又短促地“啊”了一声,我强忍着眼泪,给那些担架员说了些话,打发他们走了。我回转身看见新媳妇已经轻轻移过一盏油灯,解开他的衣服,她刚才那种忸怩羞涩已经完全消失,只是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拭着身子,这位高大而又年轻的小通讯员无声地躺在那里。……我猛然醒悟地跳起来,磕磕绊绊地跑去找医生,等我和医生拿了针药赶来,新媳妇正侧着身子坐在他旁边。

她低着头,正一针一针地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医生听了听通讯员的心脏,默默地站起身说:“不用打针了。”我过去一摸,果然手都冰冷了。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我实在看不下去了,低声地说:

卫生员让人抬了一口棺材来,动手揭掉他身上的被子,要把他放进棺材去。新媳妇这时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展展地铺在棺材底,半条盖在他身上。卫生员为难地说:“被子……是借老百姓的。”

“是我的——”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

一九五八年三月。

高一百合花教学教案(精选16篇)篇十

1、了解作品“以文为赋”、骈散结合的形式特点,鉴赏品味课文精美的语言。

2、了解作者运用的主客问答这一赋体的传统手法,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

3、理解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了解其宇宙观、人生观中辩证、达观成分的积极意义。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通过诵读体悟和鉴赏优美、形象语言的能力。

2、培养对精品诗文的整体把握能力,能知人论世、领悟文旨、理通思路,赏析表现手法,辨别高下优劣。

三、德育渗透点:。

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坎坷、笑对苦难的乐观主义精神。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教学重点:苏轼歌咏赤壁的两赋一词,都是脍炙人口的诗文名篇。与《念奴娇·赤壁怀古》的鉴赏相联系,领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赏析课文典雅、精美的语言。

二、教学难点:了解主客问答这一赋体传统手法在表达思想情感中的作用,了解作者在旷达的风貌之下寄寓的悲愤苦闷的复杂情感。

三、解决办法:。

1介绍与课文相关的作者生平经历,并把两赋一词结合起来理解,力求知人论世,较深入地把握作者的情感。

2反复诵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语言与意境之美。

【课时安排】两课时。

【学生活动设计】。

一、第一课时,先诵读全文,把握全文大意;体会景、事、情交融的艺术境界,把握课文情感发展的脉络。

二、第二课时,重点诵读主客问答部分,深思其中蕴涵的情感与哲理;比较阅读。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师生共同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同学们,这首词气势雄浑,磅礴浩荡,有气吞天下之势。正如有人评价苏轼的风格说:“柳郎中(柳永)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苏轼)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这个评价很恰当。苏轼的诗词是这样,他的散文又怎样呢?今天我们来学一篇着名的散文《赤壁赋》,仔细体会他散文的风格。

二、介绍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1学生陈述搜集的材料。

苏轼的仕途失意,命运多舛,生活上颠沛坎坷。思想上入世出世,亦儒亦道亦释。文学上开一代词风之先,在诗词文赋上有辉煌成就。同时具有旁通书法绘画、知音律、喜平话、懂园林艺术、精金石的旷世才华。

2背景性资料。

苏轼被贬黄州。熙宁九年(1076)十月,王安石变法受挫,变法动向发生逆转,一些投机新法的分子,结党营私,倾轧报复,耿直敢言的苏轼成了官僚们政治倾轧的牺牲品。元丰二年(1079)四月到达湖州,七月二十八日突然遭到逮捕,罪证是苏轼的一首诗。原来在苏轼的诗文中曾流露过一些牢_,表示过对新法的不同意见,也针砭新法的流弊,其目的无非是“缘诗人之义,托事以讽”,这些就成了遭受_的把柄。那些_佞的小人污蔑他“衔怨怀怒,恣行丑诋”“指斥乘舆”“包藏祸心”,把他投入大狱。一时亲友惊散,家人震恐。

苏轼在狱中遭受诟辱折磨,有时感到难免一死,曾写两首诗与弟弟诀别,有“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的诗句。幸亏亲友营救,当时的宋神宗也不想杀他,这年年底,结案出狱,以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的名义被贬谪到黄州。元封三年正月到黄州,苏轼一住就是五年,在这里他生计困难,在友人的帮助下,开了几十亩荒地,掘井筑屋,躬耕其中,号“东坡居士”。苏轼在黄州时,思想是矛盾的:一方面,他对受到的残酷打击感到悲愤、痛苦;另一方面,时时想从老庄佛学求得解脱。同时,在他躬耕农事与田父野老的交往中,感到了温暖,增强了信心,他一方面表现了旷达自适的性格,一方面也更接近现实。他的前后《赤壁赋》正反映了这时的思想情感。

三、诵读课文,疏通字词,在此基础上解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教师指导学生诵读课文。可采取个别诵读、整体指导,再集体诵读的方法。

四、品读课文第1、2段。

问1:作者开始游赤壁时,景色如何?心情如何?

明确:景——皓月当空,碧水万顷,月光朦胧,清风徐徐,景象澄澈,如梦境一般。事——友人相聚,泛舟江上,畅饮美酒,咏诗诵文,迎风赏月。情——“乐”。舒畅飘逸,飘飘欲仙,超然物外,陶醉于良辰美景。第1段先景后事,由事生情。

问2:第1段中所说的“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指《诗经》中《月出》。第2段中,又写出了扣舷而歌的歌词。试比较这两首诗歌,想想它们在内容、情感上有何不同。

明确:《月出》是一首情诗,写一个男子在月下怀念美人。思慕的焦点只在爱人身上,写出男子的焦灼心情。《赤壁赋》中之歌虽从《月出》化出,但胸怀、境界却更加邈远空阔。歌的前句叙事、写景,与赋中月夜泛舟的情境相合。“渺渺兮予怀”与“劳心悄兮”一样是直接抒情,但歌中的“美人”未必是哪位美人,倒令人想起屈原诗中喻指的圣主贤君与美好理想。因而歌中表现的是一种政治的感慨,在知音难觅、天各一方的叹息中,已然包含了淡淡的哀愁。

问3:作者的好心情是怎样发生变化的?

明确:第2段,由乐到悲,营造一种主客之间萧歌互答、悲喜交集的境界。承上启下,引出主客对答。乐:饮酒乐甚,扣舷而歌。悲:客的萧声。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五、总结、扩展。

“文似看山不喜平”。其实,文如此,诗亦如此。《念奴娇?赤壁怀古》上阕亦由写景起笔,由如画之江山,引出千古风流人物。本文也大致是这样一个思路。先写秋夜荡舟、饮酒放歌之乐,再写萧声之悲,都是为下文作铺垫,意在引出作为主体的主客问答。后一部分的课文,我们下一课时再作品读。

六、布置作业。

1诵读全文。背诵1、2段,熟读3—5段。

第二课时。

一、品读3—5段。

问1:第3段感情如何?写曹操的用笔重点在哪里?“客”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慨?

明确:写主客问答,主要是“客”的感慨,阐发了怀古伤时之情,感_彩甚为悲伤。写曹操不是为了说明他是英雄,重心在“而今安在哉”上,为了突出像他这样既是英雄又是诗人的人物最终归于“空虚”。“客”通过几番对比,表达了人生短促无常的感慨。

问2:第4段感情如何?作者是如何阐发自己的观点的?

明确:苏子批评“客”的观点,阐发了自己的人生感悟,感情变为喜悦。以明月、江水作比,说明世上万物和人生都既有变的一面,又有不变的一面。应该轻物质而重精神,执着于自己的不朽事业,保持平静超然的心态和乐观旷达的情怀。

问3:结尾段感情如何?

明确:“客”心悦诚服。心情更加喜悦。“喜而笑”、“相与枕藉”。

问4:如何认识文中的“主”与“客”?

明确:结合背景分析,讨论理解。“主”“客”实为一体,分别反映了作者内心的积极和消极的心态。

问5:本文的旨趣、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怀是什么?

明确:这是深层次理解文章的关键。阐述了自然界变与不变的哲理,苏轼思想中两种情绪的对抗表达了他矛盾痛苦而又乐观旷达的复杂心情。

问6:为什么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

明确:。

(1)引出赋的特点。赋,始于两汉魏晋,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就总结了赋的特点:“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例如司马相如的《子虚赋》,贾谊的《鸟赋》,张衡的《两京赋》等等。苏轼的《赤壁赋》摆脱了魏晋时期的铺陈浮华、罗列词藻的文风,紧紧围绕着自己的“志”,追求真情实景。这篇文章的景物描写虽然笔墨不多,但是意境创造真切清新,景物描写优美自然,抒发情感也真挚朴实。在创作风格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成了千古不朽的名作。

(2)理解本文“以文为赋”的体裁形式。写法上:“主客问答”,“抑客为主”。形式上:句式对称整齐,声律和谐押韵(通过指导学生诵读体味)。

二、鉴赏本文写景、抒情、议论紧密结合的写法。

全文创造出一种情、景、理的融合,充满诗情画意而又含着人生哲理的艺术境界。第1段重在写景,与作者超然旷达的心境相映成趣,也为下文的抒情、议论奠定了基础。第4段虽然重在说理,却借追述陈迹,感怀历史人物而显示人生与天地“变”与“不变”的哲理。结合具体段落,找出写景、抒情、议论的句子和段落以及标志情、景、理三者转换的语句,品味感受。

三、扩展:比较阅读。

1阅读《后赤壁赋》,体会两篇《赤壁赋》的思想意义、写法方面的异同。

讨论题:。

(1)第1段“找鱼找酒”的叙述在构成情感线索上有什么作用?

(2)梦中遇见道士的描写有什么寓意?

(3)写了梦游的经过后,作者又添了梦醒寻道士的一笔,寓意是什么?

4)《赤壁赋》有直接表达情感的特点,与之相比,《后赤壁赋》有什么不同?

2《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与《赤壁赋》有何异同?

《念奴娇·赤壁怀古》:作者表达了对建功立业的古代英雄的向往,这是强烈的家国情怀。同时发出功业难成、光阴虚掷的感慨。词表达了强烈的感情,可以说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情。

《赤壁赋》:作者超脱了被贬谪的苦闷,也超越了人生短暂的苦恼,进入了对宇宙和人生的深一层的思考。赋抒发了丰富的情感,更阐发了人生哲理,可以说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理。

四、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写一则读书笔记。

高一百合花教学教案(精选16篇)篇十一

1. 《战国策》又称《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编著,全书共三十三篇,分为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和社会面貌,着重记载了谋臣的策略和言论。这部书记事写人十分生动,既有重要的史学价值,又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原书没有标题,课文题目都是后加的。

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的公元前227年,即秦统一中国之前的六年。当时,秦于公元前230年灭韩,又于公元前228年破赵(灭赵是公元前222年),秦统一六国的大势已定。

当初,燕王为了结好于秦国,曾将太子丹交给秦国作人质。而“秦遇之不善”,太子丹于公元前232年逃回燕国。为抵抗强秦的大举进攻,同时也为报“见陵”之仇,太子丹想派刺客去劫持秦王;或者刺杀秦王赢政,使秦“内有大乱”,“君臣相疑”,然后联合诸侯共同破秦。

燕太子为了刺秦王,先找智勇双全的燕国处土田光。田光觉得自己老了,无法完成太子丹的重托,便向太子丹推荐了荆轲。田光为了激励荆轲,便自杀了。荆轲接受了任务,太子丹高兴万分,马上封荆轲为上卿,精心奉侍……以后,就是课文记叙的情况。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荆轲刺秦王失败之后,秦大举攻燕,于公元前226年破燕,公元前222年灭燕。

(2) 秦始皇:秦孝公的第六世孙,秦庄襄王异人的儿子。他出生于赵国,所以又叫赵政。

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后,逐步富强起来,前247年,赢政即位为秦王,前238年亲政,从前230年到前221年,先后灭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统一天下。

统一全国后,自称皇帝,他通过一系列的统一措施,建立了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实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统一交通道路,统一货币,在中国的历史上都是重大的举措。但始皇以猛治国,法律苛严,终于在他死后激起民变。秦始皇多次出巡,前210年7月,秦始皇于沙丘死,时年50岁。

淬( ) 忤( ) 徵( ) 陛( ) 卒( ) 提( )

创( ) 揕( ) 拊( ) 樊於( )期 夏无且( )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 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 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 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乃为装遣荆轲。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 乃令秦武阳为副。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1)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2)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3)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4)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5)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6)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

(7)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8)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

(9)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10)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11)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12)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

(13)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1.比较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古今义:

将军仰天太息流涕

千金之资币物

秦王未可亲也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2. 通假字

a.秦王必说见臣

b.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c.今日往而不反者

3. 词类活用

a.进兵北略地

b.函封之

c.前为谢曰

d.樊於期乃前曰

e.其人居远

f.使使以闻大王

g.太子迟之

h.发尽上指冠 教师或学生课堂随笔、后记等。

1.古今异义

a.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b.币:古义,礼物。今义,钱币。

c.亲:古义,接近。今义,亲近 d.穷困:古义,处于困境,走投无路。今义,生活困难。

e.偏袒:古义,袒露一只臂膀。今义,偏向一方。

2.通假字

a.说通悦 b.陵通凌 c.反通返

3.词类活用

a.向北 名词作状语

b.用匣子装 名词作状语

c.走上前 名词作状语

d.走上前 名词作状语

e.远处 形容词作名词

f.使 闻 使动用法

g.认为 迟 意动用法

h.向上 名词作状语

高一百合花教学教案(精选16篇)篇十二

教学目标:

1.了解希姆博尔斯卡的生平、创作风格和她的作品。

2.理解《底片》的内涵。

3.鉴赏这首诗的艺术手法。

教学中难点:

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内涵。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作者简介:

希姆博尔斯卡,即维斯瓦娃·希姆博尔斯卡(wislawaszymborska),1925年7月2日生于波兰波兹南省库尔尼克的布宁村。1931年举家迁居克拉科夫,从此希姆博尔斯卡就一直生活居住在克拉科夫。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希姆博尔斯卡在地下秘密学校完成中学学业,随后在铁路部门工作。1945年波兰解放后,希姆博尔斯卡进入克拉科夫雅盖隆大学攻读波兰语言文学和社会学。同时开始写作,在《波兰日报》的青年副刊《斗争》上发表了她的第一首诗《寻找词句》(1945年)。1952年出版第一部诗集《我们为什么活着》,并于同年被吸收为波兰作家协会会员。

1953年成为《文学生活》周刊的编委,并主持该刊的诗歌部达20多年之久。

1954年出版了她的第二部诗集《询问自己》,并获当年的克拉科夫城市奖。

1956年以后,希姆博尔斯卡相继出版了诗集《呼唤雪人》(1957年)、《盐》(1962年)、《一百种乐趣)(1967年)、《任何情况》(1972年)、《巨大的数字》(1976年)、《桥上的人》(1986年)和《结束和开始》(1993年)。由于希姆博尔斯卡在诗歌创作上的杰出成就,她先后获得了波兰文化部颁发的国家文学二等奖(1963年),德国的歌德奖(1991年)、赫尔德奖(1995年)。1995年波兹南的密茨凯维支大学还授予她“名誉博士”称号。1996年,希姆博尔斯卡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词中说她的诗歌“以精确的讽喻揭示了人类现实中若干方面的历史背景和生态规律”。诗人表示,她将把这笔奖金的一半以上用于发展波兰的医疗卫生和文化事业,这对波兰非常重要。

希姆博尔斯卡的诗歌创作可以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以《我们为什么活着》和《询问自己》为代表。在这个时期里,她的诗歌揭露了法西斯战争的残暴和罪行,热情歌颂了祖国波兰的复兴和建设。1956年以后,希姆博尔斯卡的诗歌创作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无论是题材、主题,还是形式和风格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呈现出多姿多彩的态势,想象力更为丰富,也更富于哲理性和思辨性。其诗歌主题大多涉及人的生存环境和人与历史的关系、人在历史上和自然环境中的位置等重要问题。自然和动物、科技和发明、爱情与婚姻、贫穷和富裕、欢乐与痛苦……都在她的诗歌中得到了反映。然而作者在描写这些客体时,并不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又不完全采取超然的态度,她对所描写的主题既深切关注,又保持了一定的距离。而且往往被自嘲、幽默、讥讽等冲淡和掩盖。在表现手段上,希姆博尔斯卡喜欢采用提问和对话的方式去提出一些极富哲理性的问题,她的诗歌语言也极富个性,往往明白如话而又含义深奥,带有警句和格言的意味,令人回味无穷,从而使她成为波兰当今最杰出的一位女诗人。

希姆博尔斯卡是一位谦逊的诗人,她认为了解诗人的生平对理解她的作品无所助益,研究诗歌必须从哲学和语言角度入手。所以她从不写自传,不喜欢接受采访,更不愿意向他人吐露私生活。有关她的个人资料公开的非常稀少,给我们的搜寻带来很大困难。

二、这首诗比较难理解,可以让小组讨论,通过学生的争论,从不同角度尝试理解诗的内涵,这是要达到的主要目的。学生很少见到底片的样子,可以用幻灯展示几幅底片,帮助学生理解底片中的形象与真实形象的不同。学生阅读,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底片》中写了底片和其所反映的真实的事物在哪几个方面的对比?

2.《底片》通过这些对比表达了什么思想?

三、小组交流。老师组织学生按小组发言,小组之间可以争论。让学生了解不同的观点和分析方法。老师及时评价学生的发言,适时提出自己的看法。

1.作者对底片的影像做了准确的描述,指出了底片中的景物和人,她写到了天空、乌云、太阳、樱桃树、花和底片上的人。她特别注意到了底片和其所反映的真实的事物在几个方面的对比:

第一,黑白色的对比。真实世界是五颜六色的,反映到底片中只有黑白两色,这就产生了一种奇妙的效果,既真实又不真实。

第二,左右位置的互换。底片从正面看和反面看,它所反映的影像是一样的,但是左右刚好相反,而看底片的人很难知道哪一面是正确的。

第三,鬼魂与活人的对比。真实世界生动的人物到了底片中,感觉就像鬼魂一样。

2.诗的内涵的理解:

理解一:因为上述这些对比构成的奇妙的感觉,模糊了真实与虚假的界线,将内心的感觉与真实的世界融为一体,所以就有了问候和提问,这也可以看作自己向自己问候和提问。心灵的自我沉思借底片这一独特的客体找到了一种表达的方式。

理解二:是对生活真实性的怀疑。

理解三:现实生活是无法用一种形式准确反映的。

四、师生探讨:《底片》有哪些独特的艺术特点?

本诗的语言明白如话却含义深奥,令人回味无穷。

在表现方法上,本诗采用了白描、独白的方式。

在内容和形式、现象和本质、单一和多样等等方面形成了一种张力,因此富于哲理性和思辨性。

高一百合花教学教案(精选16篇)篇十三

初步学会通过朗读品味本文清新优美且富有哲理的语言风格,能做到有感情地朗读文,把握百合花的形象,进而理解信念对于人生的价值。教学重点:

做到有感情地朗读文,领会关键词句,理解信念对于人生的价值。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品味本文清新优美且富有哲理的语言风格。教学过程:

2、简介作者林清玄。

紧扣本单元主题“为生命喝彩”,思考:一株百合开花,如此寻常的事,为何要为之喝彩?从文中找出依据。

1、体会第1自然段百合生长的自然环境的恶劣。

抓住第3自然段“念头”一词,谈谈对此处百合的话的理解。(展示幻灯片)。

2、思考:百合是在什么情况下说出“我要开花”一番话的?(杂草的讥讽嘲笑、蜂蝶鸟雀的劝告)找到相关语句。交流第9自然段百合的话,看看有哪些更深的理解和体会。分角色朗读文。(配乐)。

适时齐读第3和第9自然段,读出百合坚定的信念。

3、思考: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百合又是如何做的?结果怎样?(“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积聚内心的能量”等)找出相关的语句朗读并评析。

找出百合花开的语句(“最美丽”、“极深沉的欢喜”等),体味百合花的美。(展示幻灯片)。

4、第14和1自然段是否多余?说出理由。无数的人因何“感动落泪,触动了内心那纯净温柔的一角”?小组讨论交流。、思考:既然百合已经开了花,赢得了无数的人的赞赏,为什么满山的百合花还要谨记第一株百合花的留言,“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呢?交流。

第16段“谨记”意思是牢记。第17段“全心全意”表现了百合努力开花时一心一意,专心执着的特点。“默默”表现了百合不张扬、不炫耀的品质。

我们为百合花开喝彩,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呢?

1、摘录文中值得欣赏的清新优美且富有哲理的语句。

2、联想自己生活中有哪些物品给了你深刻的启示,写一段话。

高一百合花教学教案(精选16篇)篇十四

1、读懂百合花的形象及其蕴涵的深层意义

2、领悟文章所蕴涵的深意,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启发

一、导入

出示冰心的小诗《成功的花》,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朗读并说说其中的含义。(成功要付出努力;关注结果,更关注过程)今天我们就带着对这首诗的理性解读,来看一朵开在人们心田上的花,看看它开花的背后又有着怎样令人心动的故事。

二、读课文

全班齐读课文问:这是一株成功的花吗?你从哪里能看出这株百合花成功了?答:“到处都开满了洁白的百合”,“几十年后,远在百里之外的人,从城市,从乡村,千里迢迢赶来欣赏百合花开”,“那里被人称为‘百合谷地’”。

师:人们从远处赶来欣赏百合花,因为百合开花了,它成功了,人们赶来看它现时的明艳。那当初它的芽儿又经历了怎样的历程。下面我们就来仔细阅读课文。

三、读懂百合

出示问题:仔细阅读文章,结合具体语句思考

1、在百合开花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艰难困苦,它又是凭借什么战胜这些困难的?

明确:它遇到了环境的阻挠,客观上,自然环境极其恶劣,“偏僻遥远的山谷”,“高达数千尺的断崖”,这一切都成为百合开花的自然阻力。其次,人文环境的不协调:野草蜂蝶的嘲笑、讽刺、鄙夷、挖苦,也给百合花带来了不小的精神压力。自身的弱小、不起眼也给它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面对这一切,百合丝毫不动摇,它以坚定的信念,不畏讥讽的自信,坚忍不拔的毅力,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时刻不懈的努力对抗着来自断崖、来自野草蜂蝶的阻挠,最终以开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以开花宣告了自己的胜利。值得,开花能达成自己的心愿;能装点大自然,将美奉献给世界;完成了大自然赋予的使命,向世人证明了自己,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四、感悟百合

出示:聆听百合开花的心路历程,你有什么人生感悟?请说一说你的体会。

要求;

1、语言简洁流畅

2、能结合文章的内容,可任意选择角度谈体会

例:内因决定成功的重要性;创造和谐社会,给他人发展提供舞台,鼓励支持他人;要实现个人价值就要做回自己,坚守本性等。

五、赞美百合

师:经过大家的解读,我们看到了一株身处恶劣环境下的百合,看到了一株遭受他人嘲讽的百合,看到了一株弱小而不起眼的百合,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一株坚强的百合,一株自信的百合,一株执著的百合,一株有责任感的百合,一株给我们带来诸多启发的百合,一株开在我们心田里的百合。这样一株百合值不值得我们赞美呢?那我们就来给这株百合唱一曲赞歌。

出示问题:以“心田上的百合花开”为题,创作一首赞美诗,形式不限。

要求;

1、能鲜明地突出百合花的形象

2、可任意选择百合花精神品质的某一方面

六、齐读课文

看了大家的赞美诗,看得出大家对百合的赞美是发自内心的。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份对百合的喜爱,一起再来感受一下百合的魅力。齐读文章。

结束语:

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了一株开在断崖边上的百合花,相信经过大家的解读,这株百合花也一定开在了我们每个人的心田上。最后,送给大家一株百合花,祝愿你早日开出属于自己的成功的花朵。

高一百合花教学教案(精选16篇)篇十五

现在职业高中学生的现状是:考不上高中,英语太差,情绪低落,那么作为职业高中学生的英语老师,我们又该怎样上这堂课的,上了之后学生又得到什么,这不得不是我们当职高老师应该考虑的问题,因此,本人从课堂教学与反思来谈谈职高英语教学。

“学会做人,学会学习”是外语学习者成功之首要因素。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学习过程中影响学习效果的最大因素之一是学习者的情感控制。也就是说,外语教师的教学重点是放在教学内容、教学大纲和考试形式上呢,还是将教学注重点转移到学生的性格、兴趣、情趣等方面的培养和控制?这是现代教育思想转变的重大问题。事实证明,认为自己“民主、开放、平静、体贴、乐于助人、聪明、富于逻辑性和考虑”的人,一般来说,其学习外语成功的可能性要大于与上述性格相反或相差极大的学习者。另外,在外语学习过程中,由于外界因素的影响,学习者会出现焦虑、沮丧烦躁不安等情况,外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应注意对外语学习者情感因素的培养和控制。

外语学习区别于婴儿学习母语过程的一个重要的方面是“情感”。一般来说,婴儿学习母语是一个自然的社会过程,语言学习是学习一种表达情感的方法,而外语学习则涉及到角色转换等诸多的社会心理因素,有时甚至涉及到个人尊严、伦理道德等方面的问题。当我们英语教师们仍在课堂上反反复复教学生“howareyou?”之时,他们不知道现代英语中“howareyoudoing?”更为流行。当我们的学生与外国学生交谈时,如果还用“notatall”来回答别人的感谢;如果还用“amotorcar”而不用“acar”;或者还坚持说“ishouldliketoknow”而不说“iwouldliketoknow”,那么他们的英语未免太过时了。

职业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建立新的外语教育教学理念,使课程设计课程内容具有时代性,基础性与选择性;建立灵活的课程目标体系,使之对不同阶段与不同地区的英语教学更具指导意义;建立多元,开放的英语课程评价体系,使评价真正成为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建立规范的英语教材体系以及丰富的课程资源体系,以保障英语课程的顺利实施。因此,根据职高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特点与学业发展的需求,职业高中英语课程应该强调在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能力运用的基础上,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与表达的能力;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与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一步拓宽国际视野,增强爱国主义精神与民族使命感,形成健全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未来发展与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要迎接好新课程的挑战,我们就要建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发展专业能力与知识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英语课程的要求。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实际上就是强化教师自我发展的终身化意识,主要表现在:

业化。这就要求教师要克服一次性学习的观念,树立终身学习的精神,使每一堂课的教学都成为教师反思和提高的机会。那么受益的学生就远不只一堂课、一个班级。

自我发展的终身化就要求知识必须不断更新,那么英语教师的备课就要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随班级、学生的不同而变化。这就意味着要求教师的每一堂课都要上出新意,都要推陈出新,无形中培养了教师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意识。英语教师要力图把每一堂课都当作提高自己教学质量、指导课堂教学、拓宽自己专业眼界的机会。因为无论一个教学过程多么好,都可以改进或改革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要。

其次,分析自己的教学经验,写教后感,有规律地反思成功或失败的经验。还要经常分析教学实践与学生学习之间的关系,以开放的心态对待创新,把学生的需要与长期的教学目标结合起来。一旦养成终身的自我评估习惯,教师将不断地挑战自己,发展自己,从而把专业的成长与发展和赋予课堂教学以活力当作自己的责任。

挖掘学生和当前语言教学的知识深度、开拓他们知识的内容广度、促进学生和教师的认知发展。要明确地认识到英语教学是一个发展的领域,所以英语教师要经常研究教学实践,精通专业人文知识,同时还要了解英语教学的前沿问题,跟上学科的发展。通过创新,通过各种方式主动研究自己的教学,追求、探索自己不了解的领域,自觉养成终身研究学习的习惯。

再次,英语教师要不断分析、评价自己的教学质量,强化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学习,形成自己教学行为原理,促进终身自我发展。还要经常与同事交流、参加集体备课和研讨课,以类似的研究强化终身型的学者气质。另外,为更新自我知识,还要积极地与其它学科教师进行有效的互相交流和学习,积极寻求同事的帮助,以教师和学习者的身份继续发展自己。同时,参与同行教师的教学、欢迎同事以他们的观察帮助自己做自我评价,或学习其他在教学上富有经验的教师。从而提倡内部合作与团队精神,实现跨学科、跨层次教学。

新课程要求我们从以知识为本的教育理念转变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重新认识高中英语课程的目标与定位。长期以来,我们职高英语教学的都是围绕着他们专业这根指挥棒,目的是为了让其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因此,我们的英语教学工作带有明显的专业色彩,而忽略了它的人文性目的,忽略了语言对青少年进行素质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学生认为内容太难。

因此,教师要树立新的学生观。我们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重新认识师生关系。过去我们教师把自己作为中心,要学生围着自己转。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而素质教育的精神要求我们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情感,个性,需要与发展的愿望。因此我们在新课标实施过程中,要鼓励他们的创新精神,采用有利于他们发挥主体作用的教学思路与方法,在每个教学环节上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同时,要尊重学生中的个体差异,尽可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总之,语言学习得是终身的过程,教师应成为终身学习的榜样。向学生展示自己的语言能力,让他们效仿或超越自己;并终身致力与提高自己的英语语言的技能。“教后反思”这一活动使我们的教学工作不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不断提高和深化的过程。教师在“思”中学,在“改”中探索,在探索中发展和创新,使我们的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提高,名副其实的担当起宣传新课标的重任。

高一百合花教学教案(精选16篇)篇十六

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教师应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成为学生学会认识,做事,共同生活,生存的导师,让学生不断通过学习,获得知识,提升精神,完善自我。这是新课改的教育理念,解放了教师的思想,鼓励教师的课堂改革。

新课改也给教师提供了多元化的学习方式,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尊重师生对教材的能动创造性和自主选择性。给教师更广泛的教学提供了理论支持。

职业英语教学有其独特的特点,就是要在英语教学中注重基础知识讲解,使学生打好基础,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继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水平,只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综合素质强、技术能力硬的职业中学生将不再是困扰职业教育发展的难题。

相关范文推荐

    中秋节的小学生(通用14篇)

    优秀作文通过音乐般的语调、画面般的描写等手法,能够给读者带来身临其境的感觉。接下来是一些优秀的作文示例,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今天,爸爸、妈妈和我一起去看望

    华为年会发言稿(热门22篇)

    发言稿的撰写需要注重逻辑性和连贯性,合理组织和表达观点。以下发言稿范文展示了如何运用幽默、故事和实例等手法提高发言效果。大家上午好!20xx即将过去,在这个辞旧

    其实初三也很美好范文(21篇)

    优秀作文是我们对于题材选择和写作结构恰如其分,以及内容丰富和观点鲜明的展示。接下来是一些备受认可的优秀作文范文,这些文篇中的思想和情感会让你感到震撼。

    度小学三年级班级学期工作计划(专业19篇)

    班级工作计划应该包括学生的个性特点和需求,以便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和管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班级工作计划范文,供大家参考。本班共有x名学生,其中有男生x人,女生

    先进青年事迹材料(优秀19篇)

    事迹材料是一种通过详细描述一个人或事件的行动和表现,来传递信息、展示价值观的一种文本形式。接下来,我们将分享一些优秀的事迹材料供大家参考和借鉴。我是x班的学生。

    度高中学生军训心得体会(汇总18篇)

    军训心得体会的写作,需要将自己的思考和感受与军事训练内容相结合,形成有价值的表达。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军训心得体会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家长在六一儿童节会上发言稿(优质20篇)

    发言稿的结构应包括开头、论点陈述、例证和总结,其中每一部分都需要精心设计,以保证演讲的逻辑清晰、有条不紊。亲爱的同学们,作为学校的学生会主席,我今天要与大家分享

    班主任兵法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热门22篇)

    读书心得是对自己阅读过程的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发现自己的不足和提升空间。每篇读书心得范文都展现了作者的写作风格和个性,以及对于书中故事和人物的独特思考和感受

    文化自信相关演讲稿大全(18篇)

    演讲稿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演讲者的口才、姿态和演讲稿的质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演讲稿范文,供大家参考。这些范文涵盖了各个领域的主题,包括科技、教育、环保等,希望

    个人新版年终工作总结(优质21篇)

    月工作总结是一种自我评估和自我反思的过程,通过总结工作中的得失和成长,我们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找到提升的方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月工作总结模板,希望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