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级科学教案(实用20篇)

时间:2023-12-04 作者:雁落霞

编写教案可以促使教师深入思考和反思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挑战,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掌握一些优秀小学教案的编写技巧,有助于教师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最新小学级科学教案(实用20篇)篇一

本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青少年生长发育主要特点及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的基础上,对生命延续内容的深一步探究活动。学生通过研究自己的身体特征与家人有哪些相似和差异,并对部分动植物进行观察研究,知道生物的很多特征是可以遗传的,认识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科学精神。 教学目的:

1、认识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

2、引导学生全面细致地观察人体特征,进一步提高比较分析和推理能力;

3、在观察中培养学生认真求实,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

了解什么是人体的遗传和变异现象,并知道遗传和变异生物界普通存在的生命现象。

1、有关多媒体课件

2、教师事先收集全班同学及其父母的单身照片、全家福照片。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小动物和植物的图片

学生观察,有什么发现?

学生汇报:它们长得很像。

生:它们一模一样

2.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出示课题“我像谁”)

二、探究活动

(一)指导学生认识什么是遗传和变异

1、找一找自己的身体特征与家人的异同点?

出示课件:从特征看,有些人是直发,有些人是卷发;有些人是双眼皮,有些人是单眼皮;有些人有耳垂,有些人没有耳垂等等。

多媒体出示让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特征与父母的特征。(完成表格)

生汇报

出示图片找出人物的相同特征

教师结合学生的发现汇报,进一步提出问题:“动植物中有没有刚才我们发现的这样现象呢?”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龙生九子,九子各不同”等谚语。

2、引出:

生物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传给后代的现象叫遗传。

(板书:遗传)

师讲解:为什么有的双胞胎长得那么像,有的却并不很像?

学习:遗传基因是指携带有父母亲生理特征信息的遗传物质,控制生物个体的性状表现,包括性别、性格、外貌等等。

3、变异

出示图片师:有什么发现?生汇报

引出: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上的差异,叫变异。(板书:变异)

(二)指导学生认识遗传和变异是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

学生观察图片。

学生汇报结果。

对以上结果,你有什么想法?

教师适时小结:遗传和变异生命最基本的特征之一,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

三、自由活动

生物的变异和遗传对于我们有哪些影响?是有害还是有利?

1.学生分组讨论。

2.学生汇报。

3.出示图片讲解。

4.教师总结。

四、总结回顾

生汇报

五、拓展活动

1.课后查阅一些有关遗传和变异现象的资料。

板书设计:

我像谁

遗传 变异

最新小学级科学教案(实用20篇)篇二

1、培养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能力、感悟能力。

2、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重视精彩句段积累、仿写。

3、体会对比描写的作用。

1、反复朗读,积累优美词句,体会文章精彩之处。

2、赏析精彩句段,培养多角度思维的习惯。

课时安排:两课时。

学生:准备预习本,采用“预习,发现问题”的学习方法,将预习时的整体感受、精彩积累和提出的问题以及对问题的猜测回答写在本子上,供老师备课参考。

教师:在看过学生的预习本,了解学生的困惑和认识状况的前提下备课。准备投影、电脑及相关资料。

导入。

法语中有“文如其人”或“文即其人”的说法,它是从布封的名言“风格是属于个人的”引申而来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法国博物学家布封的《马》,就体现了“文如其人”的风格,让我们大声地朗读这篇优美的散文化的科学小品,去感受人性化描写的艺术魅力。

朗读。

两人或四人一组,互相读、听找感觉。教师巡视,发现问题进行指导。

小结。

学生谈读的感受。

教师总结朗读全过程。

积累、仿写、感悟。

背诵你最喜欢的三句话,仿写其中的一句。

记住你最喜欢的一段,说说理由。

最新小学级科学教案(实用20篇)篇三

2、初步了解常见的6类动物分类方法:哺乳类、鸟类、鱼类、昆虫类、爬行类、两栖类。

3、初步了解6类动物的主要特点。

4、能通过合作形式整理总结出动物的共同特征。培养小组分工、整理信息的能力。

寻找动物的共同特征。

根据观察到的事实做出科学判断。

教学用的6种典型动物图片或标本。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从旧课引入。

(提供6种典型动物的图片,引入教材第一段)。

2、引发学生开展讨论。

3、从讨论活动中捕捉探究的问题。

1、回忆上一课的活动内容。

2、学生说说这6种动物的特点。

3、小组讨论。

引发探究的兴趣。

1、提供丰富的动物图片。

2、说说为什么这样找?这样找的理由是什么?它们怎样相似?

1、先找出一种与猫、鸽子、金鱼、甲鱼、青蛙、蜻蜓相似的动物。

2、分组将其他的动物分别归类。

初步培养学生的分类科学素养。

1、将看法一致的动物分别列在表格中。

2、将看法不一致的动物罗列出来。

3、运用先前达成的共同特征来分析该种动物,如果看法达成一致则列入表格,如果不能达成一致,教师则提供进一步的资料(主要是形体特征和行为方面的)。

1、说说这样处理的依据是什么?(初步抽象出共同特征)。

2、各方面陈述自己的理由。

3、进一步抽象各类动物的共同特征,并为每类动物命名。

4、还有哪些动物和这6类动物都不相似?蜗牛是哪类动物呢?

初步培养学生根据事实作出判断的能力。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

1、这些动物有哪些共同特点?

2、教师总结动物的共同特征。

1、小组讨论。

2、交流,达成一致。

从找相似的动物实践上升到理性的认识。

学生完成作业。

附板书设计:

2、形形色色的动物。

和猫相似的动物:

和鸽子相似的动物:

和金鱼相似的动物:

和甲鱼相似的动物:

和青蛙相似的动物:

和蜻蜓相似的动物:

最新小学级科学教案(实用20篇)篇四

科学概念:

1、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过程与方法:

1、改进实验以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

2、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比如瓶装水为什么不装满)。

经历对液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

能设计改进实验装置,使之能提供明显可见的实验现象。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准备 为每组准备:平底烧瓶,玻璃管,橡皮塞; 冷水,热水,温度计、红墨水、滴管。为全班准备:多种瓶装和盒装的液体。

观察:冷水变成热水后水面的变化

教师演示:把气球皮包口的装满水的大试管放进热水中,会看到什么现象

(预设:通过实验学生不能清楚进行表述,从而引出如何清楚地观察到水在受热和遇冷后的体积变化)

研究:清楚地观察水在受热和遇冷后的体积变化

2、小组讨论、完善实验方案。

小结:我们知道了水受热后体积会膨胀。

师:我们通过实验发现了水受热,体积发生了变化,会膨胀。那么水遇冷后又会怎样呢?你们想怎样做?实验时我们观察什么?(学生简单说明)

5、学生实验。

6、小组汇报实验情况

小结:我们把水受热体积膨胀,遇冷体积收缩的这种性质叫做水的热胀冷缩(板书:热胀冷缩)。

1、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其他液体有没有这种性质呢?除了水,你还知道有哪些液体?

2、老师这里给大家提供了红茶、果汁、牛奶(出示)小组可以选择你们最感兴趣的一种来实验。用同样的方法来实验,观察和水的实验现象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3、学生选择液体来实验。

(有了水热胀冷缩实验的基础,这里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让学生自主提出实验观察点,理清实验的思路。)

5、归纳总结: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液体受热和受冷后有什么共同的性质?

小结:像醋、饮料、酱油等等,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板书:液体的热胀冷缩)

(让学生学以致用,解决问题“瓶装的液体为什么不装满?”,加深学生对液体热胀冷缩的认识。)

液体的热胀冷缩

醋 受热 体积膨胀 热胀

果汁

酱油 受冷 体积缩小 冷缩

牛奶

液体 热胀冷缩

最新小学级科学教案(实用20篇)篇五

1、引领学生学习测量物体的运动,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了解同样时间和同样距离时这样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快慢。

2、让学生学习测量和记录一个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

一、新课导入。

出示爱因斯坦的图片。

师:这位科学家叫什么名字?

师: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叫爱因斯坦,他是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在他的研究中曾经说过非常有名的一句话。(出示:当物体的运动速度等于光速时,时间就会停止。)在科学研究中,距离和时间是两个重要的条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9课距离和时间。(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初步感受距离和时间的关系。

师:下面我们先来做个小活动,请同学们和我一起来数5个数。

学生边说书写副板书5秒走。

师:请同学们分别记好你的估测结果。

师:在教室里我给大家准备了4块场地,以一块场地为例,从起点走到另一端是5米的距离,在回到起点是10米的距离,大家再来估测一下,按正常的速度连续走完10米,你需要几秒钟的时间?(板书:10米用)。

学生活动,汇报。

(大家在活动中,像个小科学家一样,认认真真的活动,那个小组来汇报一下)。

师:大家的发现非常有科学价值。

板书:相同的时间距离长速度快。

相同的距离时间短速度快。

师小结:刚才同学们通过提出问题,进行猜测,试验验证,得出结论,经历了一个科学研究的完整过程。

2、测量每段距离使用的时间。

在大家活动的时候老师在思考一个问题,如果大家按正常速度连续走更长的距离,大家想不想知道每经过一段距离,所用的精确时间,我们应该怎样进行活动,小组内谈论一下,比一比哪一组的方法最科学最精确。

谈论汇报。

师:通过刚才我们设计了一个非常好的方法。

教师布置场地。

师:每个计时点选一名小助手和计时员相对站在皮尺两边。

出示要求:

1、运动员连续走完全程;

2、计时员听清老师口令一起计时;

3、计时员听清相对应的小助手的口令,停止计时。

师:请一名运动员。

师:在坐的每一位同学都是小裁判看一看他们配合的怎么样。

下面我们先试走一次。

师:对于这次活动,裁判员有没有需要提醒的?

师:下面我们就开始正式活动。

分别计时男女两名学生。

收集数据填在记录表中。

学生制作,分析图意。

师:刚才同学们发现的非常好,在这幅图上能发现线的坡度越大说明速度越快,线越直说明越的匀速运动。

三、拓展距离和时间的科学认识。

师:光每秒300000千米走一年的距离,是一个距离单位,老师给同学计算了一下一光年的距离。

谁来读一读。

师:宇代表上下四方,所有空间无边无际的距离;

宙代表古往今来,无始无终的时间。

师:我们的祖先在遥望宇宙时,用他们的智慧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美丽的传说。

师:织女星距离地球26.3光年,牛郎星距离地球16.5光年。它们之间也有16.4光年的距离。

四、课后延伸。

师:距离和时间在科学研究中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也为我们的生活提供很多帮助,老师了解到(出示各种交通工具的速度)我们就可以通过这些数据,根据两地间的距离大体估算出我们所需要的时间,也能根据使用的时间估算出两地间的距离,这样能让我们更合理的安排时间,从今天我们就更要学科学、用科学,让科学更好的为我们的生活服务。

最新小学级科学教案(实用20篇)篇六

能够运用语言、文字等多种方式表达探究结果,并进行交流。

知道纸的一般特性和常见用途,并能把纸的性质和用途联系起来。

意识到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养成节约用纸的好习惯;

体验与人合作的愉快。

一、初步确立什么是纸,了解纸的多样性。

1谈话:同学们,今天你们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纸,谁愿意到讲台前面给大家做一下介绍?

2学生介绍。

4学生讨论,并把自己的问题填写在资料卡上。

5学生交流。(教师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

二、分析研究纸的不同特点。

1提问:你们准备用什么方法进行研究呢?

2学生回答。(板书:观察、实验)。

4学生讨论、回答。

5讲述:老师在教室后面为大家准备好了实验所要用的纸和用具,请各小组根据所要研究的内容,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进行实验,并填好实验记录表。

6学生实验。

7小组汇报、交流研究成果。

8教师小结:通过实验,我们了解了纸的不同特点,正是因为纸的这些不同特点,才产生了不同种类的纸和纸的不同用途。

三、学生上网查询资料,了解有关纸的发明、制作、用途等内容。

1谈话:同学们,还有一些问题是用观察、实验的方法暂时无法解决的,我们可以通过其他方法来解决。譬如,上网查询就是很好的方法,老师已经把有关纸的资料搜集整理在学校的网站上,下面就请大家到网上去边查询边完成资料卡片。

2学生上网查询有关资料。

3讲述:同学们通过上网查询,都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了吗?愿意跟大家交流一下吗?

4学生汇报、交流收集的资料,同时补充完善自己的资料卡。

【注意】。

(1)当学生交流到纸的历史和发明时,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

(3)当学生交流到造纸时,对学生进行课后自制再生纸活动的指导。

附:课后调查表。

一学期来,个人使用、消耗纸的情况:

大约要使用多少本书?

大约要使用多少本练习本?

其他纸张的使用情况又怎样?

如果把一个学期使用的纸叠起来,大约有多高?

根据自己的使用情况,统计出全班、全校纸张的使用情况。

最后统计这些纸要消耗多少树木?

5教师小结:同学们,观察、实验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同样上网查询资料也是非常好的方法,它将成为人类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如果你们还想了解更多关于纸的知识,希望你们继续到网上去遨游,并把研究成果通过电子邮件告诉老师。

最新小学级科学教案(实用20篇)篇七

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铁生锈的原因与水和空气有关。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获得证据,确定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通过对比实验,探究铁生锈的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确定一种物质是否是新物质需要有足够的证据,培养证据意识。

认识铁锈是不同于铁的物质,了解形成原因。

能设计完整实验论证自己的推理猜想,并能坚持观察记录。

铁片、锈铁、铁锈、电路、磁铁、锤子

很多的铁制物品被锈掉了,影响了我们的使用,要控制铁锈就要了解铁锈。

2、取出铁、锈铁、铁锈(刮下来的),仔细观察回答,如何支持我们的看法?

3、引导思路:要看铁锈是否是铁,除了观察等外,我们还要看铁锈是否拥有铁所具有的特性来验证,寻找证据借鉴课本资料实验探讨填写35页表格。(指出:是对比实验,注意可变因素的唯一性,以及实验注意点)

4、反馈交流探讨结果,展示填表。如何用你的发现说明你的看法的?

5、小结:我们通过观察和敲击、导电、磁铁的吸引等实验得到的结果都说明铁

锈不是铁,是铁产生的一种新物质,那么就是一种化学变化。是铁和谁发生的化学变化呢?这是我们控制铁锈的关键。

1、教师提出问题:是铁和谁发生的化学变化呢?也就是铁锈究竟是怎样形成的。

2、学生大胆讨论猜测。

3、制定研究计划。

4、交流研究计划,相互质疑补充,(对研究命题作出指导,通过比较“铁为什么生锈?铁生锈与什么因素有关?与具体学生单一猜想问题作出比较,指导问题选择的可行性,人员分工等)

下周我们再上课的时候,相信同学们对铁锈形成的研究会有不小的收获,我们还可以获取避免生锈的方法。

最新小学级科学教案(实用20篇)篇八

树是活植物,生长在一定环境里,是有生命物体。

初步认识真正观察应该是有目,制订观察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进行。

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

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

用简单词语记录观察结果。

懂得从图片上获得信息是有限,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认识。

发展观察大树兴趣,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生机勃勃感受。

在观察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习惯。

了解观察目标和方法,认识到观察重要性。

对大树观察要指向生命体这个核心概念。

分组材料:一些观察用测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镜等),观察记录纸。

一、引言

2.就让我们从身边熟悉植物――大树开始观察研究吧。

二、看照片上大树

1.教师讲解:这是一幅梧桐树照片,请大家仔细地看图,你能发现有关这株梧桐树哪些特点?(你能发现几点?)

2.学生汇报:从图上看大树,我看到了什么?(要求仔细倾听,并大胆说出新发现,同时区分哪些是真正从照片上获得信息。)

三、回忆中大树

2.学生汇报:回忆我大树,我曾经看到过什么?

4.学生交流:为什么想看真正大树?(再去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更多内容!会不会也有树瘤?是不是也有小动物?是不是还有其它东西?)

5.教师总结:这样带着目去仔仔细细看大树时候,我们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四、观察真正大树

1.交流:教师引导孩子们交流在头脑中制订好观察大树个人计划。(观察内容、观察方法、需要借助工具等)

2.活动:现在让我们一起去观察一棵真正大树,我们肯定有更多发现。同时把观察到信息,用简短词语记录下来。(在保证安全情况下老师带学生按计划开展真正实地观察活动。)

3.评价:回教室后每小组互相欣赏各自观察内容,说说从不同记载中如何体会到观察大树是一个生命体。同时推选一位同学记录单张贴于科学活动专栏内供大家欣赏,其它同学记录单上交给老师阅读欣赏。(张贴记录单要有典型特色。)

4.总结:观察一棵树让我们获得了这么多信息,观察一棵树让我们发现了一个生机勃勃生命世界,那么,观察更多树呢?请在课外继续观察不同树。

树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

树生长在一定环境里,有一定生存需要。

用各种方法观察一棵树,描述一棵树。

用简图描述树整体形状。用拓印树皮观察树干。

用实物来补充语言描述不足。

能客观地记录观察到现象,能继续关注树木变化。

能尝试通过对树有序观察描述和比较后指向树木作为生命体特征。

比较讨论树木相同之处。

校园中选定一些大树供各小组观察所需,同时为各小组准备:一张观察记录纸,一支蜡笔,一把软尺,一个放大镜。

一、观察树木方法

1.总任务:分小组进行观察,每个小组尽量观察不同树木;小组内要分工明确,每个人要有观察任务;描述一棵树,完成一篇观察笔记。

2.分任务:我们所要观察树长在校园哪个地方?我们怎么按顺序来观察一棵树?(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

3.交流:我们可以用哪些新观察方法来观察新内容?(画简图、测量树干粗细、闻树叶、看果实、拓印树皮、捡拾标本、对比法……)

4.比较:我们能比书上观察记录记得更好吗?(先用简单词语记录下来,回到教室后整理成观察笔记。)

二、观察记录一棵树

1.从远处观察整棵树,我们怎样记录?(树冠形状、树高度等)

2.从近处有序观察树各个部分,我们会有哪些新发现?

生:这棵树真大!看看我捡到树叶和果实。这是树果实。这是我树皮拓片。

(拓印树皮图案方法: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再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部分染上颜色。)

3.让我们一起来把观察到内容记录下来吧。要写出观察时间、地点、小组成员。要按观察顺序来记录。最好能贴上收集到实物标本。

三、整理我们观察记录

1.整理:分小组根据观察记录整理成观察笔记。

2.描述:分小组描述一棵树:这是我们组观察记录,能猜出是校园里哪一棵树吗?

3.比较我们观察记录,思考、交流:

我们观察了哪些树?这些树生长需要什么样条件?

不同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4.总结:通过深入讨论,我们发现了这么多大树之间相同点和不同点,请选定一棵你喜欢大树,在课外继续观察它,它会怎样变化?把你意外发现都记录下来,同时把精彩发现张贴于科学学习栏目内。(对总结内容须得从学生实际观察基础上进行,学生能发展到什么程度就总结到什么程度,书上总结内容仅作样本供参考。)

它们都长在泥土里

都需要阳光、水

都有树干、树皮

都有树叶、果实

小草和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共同特征。

大树和小草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植株高矮、茎粗细和质地。

大树和小草都有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用简图画出小草主要形态特征,能看懂维恩图表达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到小草和大树一样,是一个个活生生生命体,具有爱护小草,不践踏不草意识。

找大树和小草相同点,体会陆生植物生命体特征。

看懂维恩图表达方式。

分组材料:几种常见小草,最好有三叶草(黄花酢浆草)和狗尾草;一条樟树枝和它果实、叶片。

一、认识常见小草

2.教师指导:对不知名小草怎么认识?提供认识方法及资料。

二、观察记录狗尾草

1.教师引导:在校园、田野、路旁、果园中都能找到狗尾草,为什么叫狗尾草?是呀,它果实串毛茸茸,很像狗尾巴。它是一年生杂草,各地都有分布。

2.观察记录要求:运用前面学过观察顺序、观察方法、记录方法来观察记录一株狗尾草。

3.小组学生活动:观察狗尾草,我们用简图把它样子画下来。上台描述互相补充:这是我们观察狗尾草。(能把狗尾草主要特征根茎叶果实大致画下来即可。)

4.组间活动:比较不同草,找出它们相同和不同。(启发引导:从植物器官及生存环境、生长年限、生长变化规律等方面比较)不同小草千姿百态,各有差异,但是它们之间存在着很多共同特征,说说你对小草想法,是呀,小草虽小,但也十分可爱,我们应当呵护它们。

三、比较樟树和狗尾草

1.引导讨论:可以从哪些方面比较樟树和狗尾草相同和不同之处?

2.比较完成对比表格:

3.交流汇报:樟树和狗尾草相同和不同。引导学生了解:像樟树茎一样茎叫木质茎,像狗尾草一样茎叫草质茎。(让学生在汇报中能使用这些词语即可,不要求对概念进行背诵,以下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例同。)

四、整理相同和不同

1.比较汇报内容:总结大树和小草不同之处,记录在下面圈图非交*位置中。

2.全班讨论:大树和小草有哪些相同之处,记录在下面框内。(这是教学重点)

3.总结:从以上唯恩图表达内容中我知道了树和草共同点有根茎叶,有会开花、结果、有种子(基本形态结构相同);都长在土壤中,需要阳光、水分等(基本生活环境和生活需要相同),我还知道了树和草寿命不同,树是木本植物,草是草本植物,他们具体结构特征也各有不同。(唯恩图作用是梳理学生观察比较结果,形成比较明确概念,并显示这些概念之间关系。比较相同点就是为了让学生初步体会到植物生命体特征,从而指向本单元核心概念。对概念内涵梳理还得从学生实际出发。)

科学概念:

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原因。

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过程与方法:

用简图画出水生植物主要形态特征,能看懂维恩图表达方式。

在观察中提出问题,探究水葫芦浮在水面秘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研究水生植物兴趣,体会到水生植物也是一个个活生生生命个体。

利用维恩图总结水生陆生植物作为生命体共同特征。

探究水生植物适应水生环境结构特点。

分组材料:几种常见水生植物,其中最好有水葫芦和金鱼藻,一个水槽,一张记录纸。

一、认识常见水生植物

1.陆地上生长着许多植物水中也生长着许多植物。出示实物或图片,这就是两种常见水生植物水葫芦和金鱼藻。你课外调查到水生植物有哪些?你曾经看到过哪些水生植物?(补充认识水花生、浮萍、莲、菱、菖蒲、茭白等。)

二、观察水葫芦和金鱼藻

1.观察记录:塑料袋中装有水葫芦和金鱼藻,分发给各小组,要求放入水槽中(为了使金鱼藻能沉在水底有利于观察和简图记录,可在其底部粘橡皮泥),观察它们在水中样子,并用简图把它们画下来。

3.探究:尝试剖开水葫芦叶柄,我们会有什么发现?这种海绵状气囊结构很轻,所以能浮在水面上(适应水生植物环境)。其它水生植物是不是也有相似结构?请课外继续探究。

三、比较水葫芦和金鱼藻

四、比较水葫芦和狗尾草

水葫芦等水生植物与陆生植物狗尾草等又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与前堂课学生总结陆生植物唯恩图进行比较,再次填写维恩图,完成对植物生命体特征梳理。(都有根茎叶、都会繁殖后代、寿命都短、都是草本植物,都需要阳光、水分和空气等)

树叶是多种多样,同一种树叶具有共同基本功特征。

植物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叶也是有生命,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统计捡到树叶数量和树叶种数;根据一定判断依据,划分出同一种树叶和不同种树叶。

发展研究树叶兴趣,培养爱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态度和意识。

开展观察叶生命现象活动,建构起叶也是有生命科学概念。

是否是同一种树叶判断。

捡一些落叶。

同一种植物新鲜叶和落叶。

一条有大小不同叶片生长树枝。

一、统计收集到树叶

二、观察比较树叶

1、质疑:我们小组共有几种树叶?这些叶子是同一种叶吗?

3、比较:同时观察所有完整叶,我们能发现不同种叶有什么相同结构吗?是呀,大部分叶具有叶柄、叶片结构,叶片上还有叶脉。

三、观察叶生命特征

1、观察:比较新鲜叶与落叶,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思考:长在树上新鲜叶与落叶最大不同表现在哪里?是呀,新鲜叶是活,而落叶是死。

3、总结:叶也是有生命,它从叶芽长成小小嫩叶,又慢慢地长大,变老。许多植物叶从春天长出来,到秋天枯黄死去,完成了叶一生。有些树木虽然秋天不落叶,但它们叶同样也有生长和衰老完整过程。

植物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有些变化比较明显,有些变化不太明显。

植物变化表现在各个方面,主要表现在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方面。

植物变化是生命体特征之一。

能用测量方法比较叶大小,能用数据记录植物变化。

能够关注周围植物变化,坚持记录完成一棵植物变化记录表。

观察记录描述植物变化。

坚持记录完成一棵植物变化记录表。

一把尺子,4张不同大小叶片,记录表。

一些树木四季变化图片,带花苞菊花,狗尾草。

一、怎样观察植物变化

我们知道,春暖花开季节,许多植物很快地进入生长期,发芽、长大、开花结果。秋天里,从开学到现在,好几个星期过去了,校园里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可结合第2课课外作业及学生精彩发现激发学生探究欲。)

讨论:我们可以观察植物哪些变化?我们怎样观察?

数数每天有多少落叶。菊花花苞长得怎么样了?

狗尾草会枯死吗?樟树果实又是怎样变化呢?

二、观察叶生长变化

可以测量一条树枝上最大叶子、最小叶子和中间大小叶子长度或宽度,并做好记录,看一个阶段后它们分别有什么变化?还可以观察树叶其他变化。

从一棵树树叶大小不同、软硬不同中,我们知道了什么?

从一片树叶颜色变化过程中,我们又知道了什么?

三、实地观察记录植物茎、叶

1、活动:根据讨论结果,我们分小组按计划到校园内进行观察,记录下第一手资料。(活动时间约15分钟)

2、交流:汇报我们观察数据,思考这些数据能说明什么问题?

四、记录一种植物变化情况

我们还可以同时观察田野、路边和家里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植物按生存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植物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

植物一生是有生命周期,每种植物都有一定寿命。

植物共同特征是:生长在一定环境里,都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生命过程。

运用比较方法获得有关共同特征认识。

通过对植物寿命认识,懂得生命可贵,也体会生死自然规律。

了解植物一些共同特点。

通过阅读资料来总结植物一些特征。

教师: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图片,植物一生图片;

学生: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比较记录纸。

一、比较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1、回忆:我们周围生长着许多植物,我们已经认识了大树、狗尾草、水葫芦和金鱼藻。我们还知道哪些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记录在下面记录单里。

陆生植物 水生植物

2、思考:植物需要什么才能正常生长?请交流。请补充阅读p21“植物需要阳光”。

能用唯恩图记录下它们生存需要共同点吗?

二、了解植物一生

思考:植物一生经历了哪些变化?

请看图:向日葵一生,我们能找出向日葵一生几个典型生长阶段吗?

种子、发芽、幼苗、开花、结果,这是向日葵一生典型生长阶段。

看图:一棵大树一生,你们能找出与向日葵一生相同和不同吗?对了,主要不同是寿命长短不同。请看资料库:“植物寿命有长有短”,你们有什么体会?是呀,无论是百年老树,还是一年草本植物,它们都会死亡,这是自然规律,也是生命特征。

交流:从这些植物一生中,我们明白了什么?

三、植物有哪些共同特点

整理:翻看前几课唯恩图记录,比较各共同点,然后整理记录于纸上。

交流:我们认为,植物都生长在一定环境中,都需要水分、阳光、空气等;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生命过程;都有相同基本结构特征: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总结:植物作为生命体有许多重要特征,有共同生长需要量,有生长发育、繁殖、衰老死亡等特征,还有适应环境(水葫芦)结构特征等。

最新小学级科学教案(实用20篇)篇九

1.知道组成太阳系的星体以及八大行星的排列顺序。

2.会收集资料,能对数据进行处理,从而认识了解太阳系。

3.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在合作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太阳系图片,多媒体资料,八大行星数据表。

1.提问:哪位同学知道,太阳周围除了地球和月球之外,还有什么天体?

2.学生讨论并自由回答。

3.谈话:看来同学们对太阳系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太阳周围除了地球以外,还有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天体围着它转动,这些天体都像地球一样,本身不发光,靠反射太阳光我们才能看到它们。这些天体包括“行星”、“矮行星”和“太阳系小天体”。为了更清楚地认识太阳系行星成员的特点,下面就让我们阅读教材第40页列举的有关太阳系八行星的数据资料。

4.学生阅读资料并讨论各自的发现。

1.谈话:结合刚才阅读的数据资料和你讨论过程中自己的发现,八颗行星距离太阳的远近顺序是怎样的?计算其他行星与太阳的距离大约是水星与太阳距离的多少倍,把你们思考、计算、整理的结果记录在课本第41页的表格中。

2.学生整理数据资料,填写相应表格内容。

3.汇报整理数据结果,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提问:

(1)你能按距离太阳的近远顺序说一说围绕太阳转动的八大行星的名称吗?

(2)你有什么好办法将它们记住?(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用你喜欢的方法记一记,然后我们来比一比谁的记忆力最棒。

(3)填写教材第40页上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名称。

(4)你还知道哪些有关九大行星的知识,愿意与老师、同学交流一下吗?

4.提问:八颗行星中,体积最大的是哪一颗?体积最小的是哪一颗?

5.学生汇报,教师给予积极的肯定或鼓励。

6.谈话:按体积从大到小给八颗行星排个顺序,并把这个顺序记录在教材第41页的表格中。

7.学生填写八颗行星大小排列顺序后组织同学举行简要汇报,教师小结排序结果,统一大家认识。

9.学生自由提问。

10.谈话:同学们的问题还真不少,现在我们把这些问题归归类,看看有哪些是同一类型的问题。

11.教师指导学生对所提出的问题从。

“矮行星知识”、“太阳系小天体知识”“太阳系天体之间的关系”等方面进行分类,并积极肯定学生科学的问题分类方法。

12.谈话:希望同学们在课后从“矮行星知识”、“太阳系小天体知识”“太阳系天体之间的关系”这些方面收集资料,为我们下节课编辑太阳系小报做准备。

2.学生交流汇报,教师简要板书进行梳理,同时给予发言同学以正面的积极肯定。如果学生的发言中已经涉及到有关“太阳系小天体”——彗星的介绍,教师可以强调教材中也有类似的讲述;如果学生没有提到,教师还有必要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42页有关彗星的内容。

3.提问: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太阳系是由哪些天体组成的吗?

4.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太阳系的组成,教师适时地组织学生之间进行评议,以完善并巩固同学对太阳系组成的认识。

5.组织同学自行阅读教材第42页有关冥王星的小资料。

7.学生在班级内展开汇报交流,教师可以适时地引导学生相互间就各自观点展开讨论。如果学生有思考或表达的障碍,教师也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去引导或总结。无论是学生自行探讨还是教师引导,在这里活动目的只有一个:让同学们认识到科学研究的精神就是实事求是的精神、勇于改正错误的精神,同时认识到科学认识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发展的。

1.提出制作以太阳系为主题的小报的要求,引导学生思考:“制作这样的小报,可以选择怎样的专题?”

2.学生个别汇报各自打算,教师给予充分肯定,并视学生汇报的实际情况指导同学可以以“太阳系天体新信息”为专题,也可以以“人们探索太阳系天体历程”为专题,还可以以“人类探索太阳系求真求是的精神”为专题。

3.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讨论:“围绕自己选定的专题,我们应该收集或选择哪些资料和图片丰富我们的小报?为了让我们的小报特色更突出,在内容选取和形式编排上要注意什么?”

4.学生小组讨论商量后进行班级内的交流,并相互提出意见或建议,以完善小报的制作前的设计工作。

5.组织学生按照既定计划制作以太阳为主题的小报。

6.根据学生主题小报制作完成情况在课内或课外进行展示、介绍和评比。

文档为doc格式。

最新小学级科学教案(实用20篇)篇十

在学生对生活中的冷热现象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本课将帮助学生形成温度的概念,教会学生规范地测定水温,并带领学生探究热水变凉的规律。

本课主要教学活动有三个部分:

第一,形成温度概念。教材首先安排了一个经典实验――将手指分别插入冷、热水中,5秒钟后,再同时放入温水杯内,体会两个手指的感觉。接着请学生就这个现象做出自己的解释,学生将在卡通人的提示下很快悟到,光凭手的感觉不能准确决断物体的冷热程度,要想比较物体的冷热要用一个科学仪器,并有统一的衡量标准。引导学生懂得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温度计可以准确地测定物体的温度。

第二,学习测定水温,学习使用温度计。测定水温的关键是温度计的液泡不能接触杯壁和杯底,读数的时候不要将温度计拿到杯外。

测三杯水的温度,是测量水温的一次演练。

第三,探究热水的降温规律。热水变凉是生活是司空见惯的现象,然而学生可能从未想到过其中的科学道理。这一部分的教学目标在于进一步加强测量水温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记录能力,特别是连续观察并记录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绘制曲线图、分析数据,引导学生发现降温规律,从而激发学生去探究生活中的科学问题。实验结束后,还要求学生通过讨论来解释这个现象,这是培养学生科学分析和推理能力的重要环节。

能够收集数据并发现热水变凉的温度变化规律。

1、知道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会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2、知道在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下降是有规律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科学研究有兴趣,体验和感受到生活中时时处处有科学。

2、体验到亲历科学探究过程的乐趣。

重点:会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难点:知道在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下降是有规律的。

演示实验器材:温度计、烧杯、多媒体课件等。

分组实验器材:不同温度的水、烧杯、温度计、铁架台。

同学们,上课前,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每个小组选一名手指感觉最灵敏的学生站起来。(学生讨论后站起来)

好!你们是你们小组当中感觉最灵敏的,老师来测测你们的感觉是不是灵敏?

好!检测你们手指灵敏的时候到了。将左手食指放入温水中,再将右手食指放入温水中,感觉到的冷热一样吗?(不一样)

哪只冷一些,哪只热一些?(右手冷一些,左手热一些)

是这样的吗?可,同一杯水,它们冷热应该一样的啊!怎么会一只冷一些,一只热一些呢?是不是我们感觉出了问题?(原先右手放在热水中,突然放到温水中,就会感觉冷一些,而原先左手放在冷水中,再放入温水中,感觉就会热一些。)

噢,是这个原因致使我们感觉到的冷热程度不一样。(板书:冷热)其实,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板书:温度)它的常用单位:(板书)摄氏度当我们要想准确地知道物体的温度时,就要借助科学仪器――温度计。

过渡:大家想不想知道这三杯水的温度?(想)那好,我们先得学会怎么使用温度计,老师介绍,大家要听仔细。

(1)(出示温度计)这就是温度计,它是用玻璃做的,很易碎。所以使用时,一定要轻拿轻放。为了方便大家观察,老师特意做了个大模型。

(2)这最下端红色的叫液泡,这红色的一条叫液柱,上面还有刻度,每一小格就是1 c。

(3)测量时,液泡要完全浸在水中,而且不能碰到杯底和杯壁,否则测出来的温度就会不准。

(4)读数时,要使视线与液柱的最顶端水平,液柱顶端指向哪个刻度,就是多少摄氏度。但要注,一定要等液柱不在上升或下降时,才能读数。

大家清楚了吗?好!看看老师教具上的温度是多少?(学生读数)改变液柱的高度,学生继续读数。

大家会测量水温了吗?(会),好,我们就来测测这三杯水的温度。注意,先测冷水再测温水,最后测热水,测量过程中,要分工合作,及时记录下所观察到的温度。

开始测量。

汇报测量结果(教师板书,一至两组测量的数据)

我们发现冷水的温度较高,温水的温度一般,冷水的温度较低,你们都是这样的吗?

2、学生猜测。

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快――慢,慢――快,均匀)教师:为什么这样猜?

(一)方案设计

4、大家的意见都不一样?那该怎么办呢?

5、学生答:测。

8、那隔几分钟测一次呢?

(1、2、3、4、5……)

10、除了测量次数和时间间隔,还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使用温度计……)

11、另外,老师觉得大家还需要分工合作,保持安静,仔细观察,有时记录。

(二)实验操作

1、(发材料)小组长上台来领铁架台和一杯热水。

2、你们温度计的液柱还在上升吗?(不升了)

3、好,注意开始记时了,请记录下此时的温度,填入“0”分钟对应的格里。

【评:此环节的设计是为了教师统一计时,避免有的小组温度还在上升时读数。】

4、2、4、6、8、10,观察记录。

(三)交流汇报

2、(先快后慢)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3、学生思考回答。

4、为了直观地看出这种变化,我们往往用曲线图来表示。

5、出示小黑板:横轴表示时间,竖轴表示温度。

下面就根据第一小组的数据来画曲线图。

6、师生同步作曲线图。

7、大家看图,0分钟到2分钟,线段坡度怎么样?(较大)说明温度下降较快,8―10分钟的线段坡度呢?(较小)说明温度下降较慢,这说明温度下降先快后慢。

8、大家知道为什么温度变化是先快后慢呢?

(热水刚到入杯中时与周围的温度相差较大,热量散发得很快,当逐渐与周围环境的温差变小时,热的散发速度就减慢了。)

讨论:如果继续观测下去,温度会怎样变化?

提问:是否一直这样降下去呢?会降到多少呢?

板书设计 :

冷热与温度

摄氏度当我们要想准确地知道物体的温度时,就要借助科学仪器――温度计。

最新小学级科学教案(实用20篇)篇十一

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铁生锈的原因与水和空气有关。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获得证据,确定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通过对比实验,探究铁生锈的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确定一种物质是否是新物质需要有足够的证据,培养证据意识。

认识铁锈是不同于铁的物质,了解形成原因。

能设计完整实验论证自己的推理猜想,并能坚持观察记录。

铁片、锈铁、铁锈、电路、磁铁、锤子

一、出示生活实例图片:很多的铁制物品被锈掉了,影响了我们的使用,要控制铁锈就要了解铁锈。

二、观察铁锈,和铁形成对比认识

2、取出铁、锈铁、铁锈(刮下来的),仔细观察回答,如何支持我们的看法?

3、引导思路:要看铁锈是否是铁,除了观察等外,我们还要看铁锈是否拥有铁所具有的特性来验证,寻找证据借鉴课本资料实验探讨填写35页表格。(指出:是对比实验,注意可变因素的唯一性,以及实验注意点)

4、反馈交流探讨结果,展示填表。如何用你的发现说明你的看法的?

5、小结:我们通过观察和敲击、导电、磁铁的吸引等实验得到的结果都说明铁

锈不是铁,是铁产生的一种新物质,那么就是一种化学变化。是铁和谁发生的化学变化呢?这是我们控制铁锈的关键。

三、探索铁锈形成成因

1、教师提出问题:是铁和谁发生的化学变化呢?也就是铁锈究竟是怎样形成的。

2、学生大胆讨论猜测。

3、制定研究计划。

4、交流研究计划,相互质疑补充,(对研究命题作出指导,通过比较“铁为什么生锈?铁生锈与什么因素有关?与具体学生单一猜想问题作出比较,指导问题选择的可行性,人员分工等)

四、总结:

下周我们再上课的时候,相信同学们对铁锈形成的研究会有不小的收获,我们还可以获取避免生锈的方法。

阅读43页相关资料——铁为什么会生锈

最新小学级科学教案(实用20篇)篇十二

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来帮助学生明确常见的天气现象。图上用各种天气符号和表示温度的数字,反映这一天全国各个地区的天气情况。学生通过对这张图的观察,可以对常见的天气现象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2.图上的表示天气现象的符号可采用粘贴的形式,在符号下面应写上符号的名称,便于学生认识这些天气现象。

3.提问学生还知道那些天气现象,以帮助学生全面认识天气现象。

4.为每一组准备一套天气符号,让学生尝试着给这些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5.(室外)观察、描述今天的天气现象--引导学生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

6.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回到教室后,将学生观察到的现象进行交流。

7.引导学生思考今天的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或提问学生你觉得今天的天气我们应该穿什么衣服?使学生意识到天气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8.在学生的科学记录本上,描述今天的天气时,可能只是一些毫无联系的几个简单的词语或句子。提示部分对学生描述天气的方法的指导--将天气特征与生活建立联系,提高学生对天气的认识水平。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提示,并应用提示的方法对自己的记录进行改进,并把改进后的描述和同学交流。

1.初步感知可以从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现象来描述天气。

2.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1.能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2.运用感官观察天气,并学会用简单的词句把它记录下来。

意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提该关心天气的意识。

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1.用天气符号标注城市天气情况的中国地图一张;

2.每组一套天气符号卡片;

3.天气现象归类表格和关于天气网状图各一份;

4.每个学生科学记录本各一本。

2.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粘贴相应的天气符号并写上名称。

3.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符号)。

4.发给每一组一套天气符号:请大家对这些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5.汇报交流。

1.今天的天气怎样呢?我们一起到外面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出示观察要求:请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2.安全教育,并落实小组长进行管理。

3.带上科学记录本和笔排队到操场上分组进行观察,教师巡视。(时间控制在10分钟内)。

4.回到教室进行交流:请同学来汇报一下你们观察到天气现象。

5.学生汇报,教师展示学生的记录。

6.提问:今天的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如不知如何回答可提问:你觉得今天的天气我们应该穿什么衣服?)。

8.带读提示语。

9.看明白了吗?有不明白的请提问。

10.请你学着书本上的方法,在科学记录本上为今天的天气和我们生活的关系作一张“网状图”。

刚才我们观察的是今天的天气,那么明天又会天气怎样呢?后天呢?一个月内我们杭州的天气又在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里请大家每天都能把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下来,这样我们就能了解在这段时间里我们这里的天气变化是这样的。

最新小学级科学教案(实用20篇)篇十三

树是活植物,生长在一定环境里,是有生命物体。

过程与方法:

初步认识真正观察应该是有目,制订观察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进行。

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

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

用简单词语记录观察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从图片上获得信息是有限,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认识。

发展观察大树兴趣,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生机勃勃感受。

在观察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习惯。

了解观察目标和方法,认识到观察重要性。

对大树观察要指向生命体这个核心概念。

分组材料:一些观察用测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镜等),观察记录纸。

一、引言。

2.就让我们从身边熟悉植物——大树开始观察研究吧。

二、看照片上大树。

1.教师讲解:这是一幅梧桐树照片,请大家仔细地看图,你能发现有关这株梧桐树哪些特点?(你能发现几点?)。

2.学生汇报:从图上看大树,我看到了什么?(要求仔细倾听,并大胆说出新发现,同时区分哪些是真正从照片上获得信息。)。

三、回忆中大树。

2.学生汇报:回忆我大树,我曾经看到过什么?

4.学生交流:为什么想看真正大树?(再去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更多内容!会不会也有树瘤?是不是也有小动物?是不是还有其它东西?)。

5.教师总结:这样带着目去仔仔细细看大树时候,我们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四、观察真正大树。

1.交流:教师引导孩子们交流在头脑中制订好观察大树个人计划。(观察内容、观察方法、需要借助工具等)。

2.活动:现在让我们一起去观察一棵真正大树,我们肯定有更多发现。同时把观察到信息,用简短词语记录下来。(在保证安全情况下老师带学生按计划开展真正实地观察活动。)。

3.评价:回教室后每小组互相欣赏各自观察内容,说说从不同记载中如何体会到观察大树是一个生命体。同时推选一位同学记录单张贴于科学活动专栏内供大家欣赏,其它同学记录单上交给老师阅读欣赏。(张贴记录单要有典型特色。)。

4.总结:观察一棵树让我们获得了这么多信息,观察一棵树让我们发现了一个生机勃勃生命世界,那么,观察更多树呢?请在课外继续观察不同树。

最新小学级科学教案(实用20篇)篇十四

1.能用实验的方法探究茎运输水分的作用;会用简单的工具对植物的茎进行比较细致的观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述研究成果。

2.在探究过程中能大胆猜想,养成认真细致、尊重证据的科学态度;愿意合作交流,体验到合作交流的乐趣。

3.知道植物的茎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1、茎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2、会用简单的工具对植物的茎进行比较细致的观察。

1、提前剪取带叶的枝条,迅速放入滴过红墨水的水中,并在阳光下照射3~4小时,观察现象,做好观察记录。

2、准备生长旺盛的盆栽植物、放大镜、刀片等。

一、提出问题,引入。

探根吸收来的水分是怎样输送到植物各部分的?今天我们来学习12课、植物的茎。师随机板书带领学生观察校园中的植物。

学生讨论,汇报结果。

教师小结:根据以上讨论我们知道茎可能具有运输作用;茎的内部可能有两种管子,一种管子将根吸收的水分运送到植物体内的各个部分。另一种管子将叶制造养料运送到植物的其他部分。

二、验证我们的猜想。

谈话:如果自来水管断了,水就会流出来,那么切断植物的茎,会发生什么现象呢?

在这颗植物上选择一嫩枝,剪下。观察嫩枝的截面上有什么?

讨论:嫩枝截面上的水是从哪里来的?

用植物上面的一段茎推放在红水中,你观察到有什么现象发生?为会么叶子变红?

讨论:以上现象说明了什么?(茎有运输水分的作用)。

把浸泡过的茎、横切、纵切、观察。

小结:以上实验说明茎确实有运输水分的作用。在茎的内部确实有运输水分的管子。

三、根据自己的研究,绘制出植物运输水分的示意图。

根据自己研究的成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绘制出植物运输水分的示意图。

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可以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组织全班交流。

自由活动:

叶制造的养料是通过什么运输到植物体各个部分的?运输养料的细管子在什么部位?

教师出示资料卡,引导学生认识筛管,使学生知道茎里还有一条运输养料的管子,它在导管的外面。

教师小结并板书:在植物体内,茎担负运输作用。在茎内有两种管子。一种管子运输根吸收的水分,另一种管子运输的叶制造的养料。

四、实践应用。

在两棵小树间拴铁丝晾衣服,日子久了,在捡钢丝的树皮上方会形成瘤状突起,这是怎么回事?(因为植物的营养是通过树皮自上而下运输的,如果破坏了树皮,叶子制造的养料向下运输的通道就被切断了,养料通不过去便积存在破坏的树皮处,形成瘤状物。)。

有的小朋友爱剥小树皮,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五、拓展活动。

用塑料袋罩住一株盆栽植物的茎叶,扎紧袋口,放在向阳处,过一段时间,观察、分析实验现象。

最新小学级科学教案(实用20篇)篇十五

1、能在观察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在交流与动手中探究、解决问题;能搜集、了解各种资料信息;能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科学的解释和比较。

2、知道科学是不断发展的,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敢于挑战,大胆设想,勇于改革创新,善于观察,愿意合作交流。

3、了解自行车的发展史,知道自行车中用到了简单机械的原理。

【教学重点】。

通过小组合作发现自行车的结构及功能。

【教学难点】。

会选择适合自己的问题进行研究。

【器木才准备】。

1、教室外选择好场地一块,并为每一小组准备一辆自行车。(必用,可让骑车的同学准备)。

2、螺丝刀、钳子、锤子、扳手等若干。(供学生选用)。

3、自行车图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提前一周布置观察自行车,了解自行车上各部件名称和应用到的机械原理。

一、引入。

1、说说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简单的机械类型,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归纳总结并板书。

2、对自行车初步认识。

阅读:自行车的发展史。

统计:我们班会骑自行车的同学有哪些?

教师介绍:我国是全球自行车最多的国家。

出示自行车图片:

说一说:自行车各个部分的名称。

议一议:骑自行车比起开汽车有哪些好处?

自行车是城乡使用最广泛的工具。

自行车不需要能源,没有污染。

想一想:自行车上应用了哪些简单机械?

二、观察自行车上应用了哪些简单机械原理。

自行车上面究竟有简单机械原理的应用呢?今天我们就来对自行车进行观察研究。

1、讨论:如何观察研究自行车?观察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a、小组内要分工。

b、观察要有顺序。

c、可以动手操作。

d、要有观察记录。

e、要注意安全。

2、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师下发记录表格。

应用机械的位置应用机械的类型应用的机械起什么作用我的其他发现。

龙头(车把)轮轴轻松地控制方向。

3、学生到指定场地对自行车进行观察研究,并把发现记录下来。

教师现场巡回指导。

4、交流、整理观察结果。

每组派一个代表发言,投影出示记录表格。

其他各小组补充记录别人发现而本组没有发现的内容。

三、小结延伸。

1、谈谈自己研究的收获。

2、教师小结,并引导学生课外继续研究自行车上自己感兴趣的机械问题,为下节课做好准备。

最新小学级科学教案(实用20篇)篇十六

教学目标:

1.认识生活中常见变质食物的特征以及食物变质的原因。

2.知道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延长食物保质期的方法,并开展相关的研究活动。

3.能自主探究香蕉等食物变质的原因。

4.初步形成科学卫生的饮食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探究能力。

难点:帮助学生建立科学概念。理解并掌握食物变质的有关知识及科学道理。

教学准备:

2.教师演示用品:有关香蕉等食物变质的过程图片、教学课件等。

课前准备:

每人把一根新鲜的香蕉放置一段时间,观察记录香蕉变质的过程,注意不能随便品尝已变质的香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大家边看屏幕,边听老师讲丁丁的故事:同学们举办了一次聚会,每人都从家里带来了食物放在一起共同品尝,瞧大家吃得多开心啊!丁丁也拿起面前的大饼大口大口地吃起来,可是丁丁吃饼后,抱着肚子哭起来了。

(画面展示)。

最新小学级科学教案(实用20篇)篇十七

尺子振动的频率受尺子延伸到桌子外的那部分长度的影响。这部分的长度会引起音高的变化:越长音高越低,越短音高越高。

探索和描述尺子伸出桌外不同长度在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的变化情况,通过柱状图的分析,将尺子不同长度的振动与其声音联系起来。

养成勤于观察,乐于动脑的习惯。

认识尺子深处桌子外的那部分长度的变化能引起音高的变化。

能通过柱状图分析出尺子不同长度的振动引起音高的变化。

分组材料:一把钢尺、一本厚的硬皮书、活动记录表。

一、引入。

1.出示钢尺,如何使钢尺发出声音呢?请同学上来试试。

2.如果我们不断地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他振动时发出声音的音高会发生变化吗?

二、探究尺子伸出桌面长短与音高的关系。

1.假设不断地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振动时发出声音的音高发生了变化,那么我们如何来验证这个实验呢?以小组为单位,制定一个简单的研究方案:

(1)确定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的变化。

(3)实验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按照尺子振动部分长度的变化顺序依次进行实验;注意区分尺子敲击桌面发出的声音和尺子引起周围空气振动发出的声音;把观察到的现象(音高用高、较高、较低、低表示)及时记录下来。)。

2.教师一边讲解实验注意事项,一边演示分组活动:

出示记录表格。

尺子伸出左面的长度(厘米)我想到的(预测)我听到的我看到的音高的变化顺序。

音高振动的快慢音高振动的快慢。

三、课后延伸。

音量、拓展。

你还知道哪些变化,也可以使物体发出的声音发生变化吗?

教学后记:

教学后记:

按书中的材料,只能得出不同的物体传播声音的能力不同这样的概念,要再细化,比较难(本来说预期他们了解金属传播能力最强的')。而且铝箔纸棒,做起来很难,要特地去买材料,我把这个材料改成铅丝了。

土电话是非常好玩的一个实验内容,我把教材里的线加长,加长到30米,让学生对着话筒轻轻说话,他们惊讶地发现,听筒里能听到!这比在教室里进行实验要好得多,因为在教室里,本来就能听到互相的说话声嘛,还要电话干嘛啊!好玩之余,学生也对固体传声能力比空气强得多有了很深的印象。

材的这一个认识还不够,所以在课堂中也没有让学生来证明,只是教师在演示的过程中无意之间有了一个手握正在振动的音叉而使得声音停止的一个发现,学生也正好利用这一个发现证实了物体的振动会产生声音,物体停止振动,声音就消失。

思考二:教师的演示实验是否达到了一定的效果?

发现。

反馈交流:交流本小组的预测和实验结果,并对结果作简单的分析。

4.分组实验2:观察橡皮筋音高的变化。

(1)如何使橡皮筋发出声音呢?出示一块木板上钉两个钉子,两个钉子之间绑一根橡皮筋的装置。

交流反馈:皮筋松,振动慢,发出的声音低。皮筋紧,振动快,发出的声音高。振动快慢用音高表示,音高的单位是赫兹(hz)。

四、拓展。

你还知道哪些变化,也可以使物体发出的声音发生变化吗?

最新小学级科学教案(实用20篇)篇十八

过程与方法:

1、会比较植物和动物的相似和不同。

2、会比较人与黑猩猩的相似和不同。

3、能通过文字、语言交流比较结果。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动物、植物、人等生命的基本需求和共同特征,要有一定的空间、能生长、能繁殖后代、会死亡等。

2、知道人是生物界中的一员,人和动物、植物都享有生存的权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要与其它生物和谐共处。

2、意识到要为自己及其它生物保持一个健康的生存环境。

3、养成爱惜生命、爱小动物、爱护花草树木的好品质。

一课时

一、复习

1、你知道哪些动植物?

2、每种动植物都一样吗?

3、人是不是动物?

4、人与动物有何关系?

二、新课

1、揭题:“植物 动物 人”

2、动物与植物有什么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

(以兔子和萝卜为例作比较)

相同点:

(1)都是生物。

(2)都会生长。

(3)都需要水、阳光。

(4)都需要营养……

不同点:

(1)兔子会运动。

(2)兔子有血、肉、骨。

(3)它们的生活环境不一样。

(4)各自的味道也不一样……

3、 观察书本上第18页。

(1)这些是动物还是植物?

(2)这样有什么好处?

(3)教师小结:有些动物在某些时候与植物几乎一模一样,有些植物在某些时候与动物十分相似,简直是真假难辩!怎么会出现这样奇怪的现象的呢?它们这样是为了更好的伪装自己,防止被敌人发现,有时也为了捕捉猎物。

4、这些动物和植物之间有什么不同与相同之处?

(1)老虎和松树

(2)鱼和水草

(3)袋鼠和树叶

(学生讨论、汇报、交流,完成在自备本上)

5、人

(1)人是动物吗?

(2)为什么?

(3)人与黑猩猩比较,完成表格。

人和黑猩猩的相似点人和黑猩猩的不同点

都要吃东西人会制造东西

最新小学级科学教案(实用20篇)篇十九

一、力求教师认识到位。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科学探究活动一般应掌握由简单到复杂、由教师扶着走到逐步放开、由模仿到半独立再到独立的过程逐步进行。”“在教学实施中,科学探究活动可以是全过程的,也可以是部分地进行,如某些课侧重在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假设和预测的训练,某些课则侧重在制定计划和搜集信息的训练。”

二、力求教师指导到位。科学探究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但并不忽视教师的指导。尤其是针对三年级的学生,我们认为应特别强调教师适时的、必要的、谨慎的、有效的`指导,以追求真正从探究中有所收获。

三、力求思维训练到位。我们要把课的重点放在实验计划的制定、交流、讨论、修正、完善、筛选上,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锻炼解决问题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培养科学精神与态度,初步习得科学方法。

沉浮实验仍旧是对木头、纸、金属、塑料这四种常见材料物理性质的检测和探究。在这节课的沉浮实验里,我们只要求学生能够认识到在水中的沉浮能力也是材料的一个重要物理性质。由于木头具有浮在水面的明显特性,因此教科书对木头的特性研究安排在沉浮实验后面进行。通过对木头制品用途的调查和生活经验的梳理,学生将丰富对木头特性的了解,并强化保护森林、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

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较弱。家长和某些教师偏重于语数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教学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不同的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是不同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的材料有关。

1、用简单实验的方法检测材料在水中的沉浮,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2、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

1、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2、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

3、增强保护森林、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

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活动了解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物体的材质有关。

指导学生从木材在生活中的用途推断木材的特性。

每组两份或两份以上大小、形状相近的木材、金属、塑料、橡胶、玻璃等。水槽、多媒体课件。

最新小学级科学教案(实用20篇)篇二十

1、练习借助圆柱体向指定方向滚动物体,感知物体滚动的特性。

2、大胆地并有创造性的玩易拉罐。

3、体验集体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纸棒、易拉罐、食物球、障碍物若干

一、热身运动

播放《健康歌》,教师与幼儿一起做运动。

教师鼓励幼儿听音乐节奏,大胆地、自由地做动作。

二、与小猪共同游戏

(1)、介绍小猪及赶小猪的工具,使幼儿了解游戏的对象。

(2)、请幼儿利用所提供的工具自由地游戏。

(3)、讨论:a:你是怎样与小猪玩游戏的?

b:你是怎样让你的小猪滚动起来的?

三、游戏《赶小猪喂食》

(1)、引出游戏,简单说说游戏的玩法

(2)、请个别幼儿尝试

幼儿尝试时,教师鼓励其他幼儿仔细观察的同时适时地给予一定的指导,让幼儿明确游戏的规则。

(3)、幼儿练习

鼓励幼儿大胆进行尝试,在练习中提高操作的技能。

(4)、比赛

请幼儿自由组合成两组进行比赛,并提醒幼儿在过独木桥时注意安全。

四、结束活动

请幼儿利用工具把小猪送回家——滚进拱门内。

相关范文推荐

    最新五年级介绍一种事物范文(18篇)

    作文是人们用语言文字来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方式,优秀的作文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接下来是一些优秀作文的典范,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启示和思考。文具盒,这是一种很常见的物品

    2023年村委竞选优势村委竞选演讲稿(实用15篇)

    竞选需要候选人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领导魅力,以吸引选民的注意和认同。如果你想在竞选中脱颖而出,那么这些范文将给你提供一些有用的参考。大家好!我作为齐家村新一届村

    2023年终述职述廉报告范文(15篇)

    通过撰写述廉报告,我们可以向他人展示自己的廉洁之路,同时也鞭策自己更进一步地提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些精品述廉报告样本,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灵感和启示。

    最新防汛防台风的通知(实用16篇)

    -通知通常以文字形式发布,可以通过纸质或电子方式传播。在这里,我们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精选通知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撰写通知。尊敬的'业主/住户:根据市气象

    最新现实表现情况总结(专业16篇)

    情况汇报是一个展现个人能力和工作成绩的机会,应当重视对细节的把握。小编为大家收集了一些实用的情况汇报样本,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完成汇报任务。该在干部科工作期间

    最新学习女排精神(热门18篇)

    学习总结是提高学习效果的关键,它使我们更加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巩固。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些学习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女排精神作为中国体育的精髓和象征,一直

    2023年开除员工的通知(模板17篇)

    在生活和工作中,通知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能够让我们及时了解并参与到相关的活动中去。通知的撰写过程需要仔细思考和准备,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_____先生/女士

    2023年表彰大会上的表态发言大全(18篇)

    发言稿是一种结构严谨、语言准确、内容精彩的文体,可以帮助演讲者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对于不同类型的发言场合,我们可以参考一些专业的发言稿范文,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

    2023年那一次的忐忑六年级记事(优秀17篇)

    优秀作文往往通过生动的描写和有力的论证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作文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成长的经历中,每件事都如微风一般,一吹即

    2023年变成圣诞老人小学生(专业17篇)

    优秀作文是写作者对所学知识的巧妙运用和个人思想的独特体现,它能够展示出作者的才华和创造力。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些优秀作文范文吧,相信它们会给我们写作带来一些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