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标准心得体会和方法(实用22篇)

时间:2023-11-13 作者:琴心月新课标标准心得体会和方法(实用22篇)

在实践中积累和总结心得,有助于提高自己的学习和工作能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心得体会范文合集,希望可以给大家一些灵感和启发。

新课标标准心得体会和方法(实用22篇)篇一

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新课标标准的实施成为教育工作的重要一环。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要求,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我参加了一次新课标标准培训,收获颇丰。在这次培训中,我深刻认识到新课标标准的重要性,并对教学方法、教育理念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思考,让我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有了更多的新思路。

首先,新课标标准注重学生主体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以“传道、授业、解惑”的方式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新课标标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教师发挥导引者、引导者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培训中,老师们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引导我们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培养我们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我深感这种教学模式能够真正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提高学习效果。

其次,新课标标准注重跨学科的融合。在以往的课程设置中,各学科独立存在,学科之间缺乏有效的联系。而新课标标准强调多学科的融合,使得学生能够对知识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理解和运用。在培训中,我们参与了跨科目的教学设计和实践活动,通过与其他学科的老师共同合作,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我相信,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会更注重多学科的融合,使学生能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第三,新课标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训中,老师们一再强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如创新思维、合作能力、实践能力等。我认为这些核心素养对于学生的综合发展至关重要。作为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他们学会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我决心将这些核心素养融入到我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第四,新课标标准注重个性化的教育。在培训中,我们不仅学习了新课标标准的理念和要求,还探讨了如何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来开展个性化的教学。个性化教育是新课标标准的重要内容,通过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和潜能,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和支持。我觉得这种教育方式更能够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和个性特点,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最后,新课标标准培训让我认识到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非常重要。在培训中,我们学习了教育理论知识、教学设计方法等方面的内容,也结合自身的实际,进行了教学实践。这种培训让我觉得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能力,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适应教育改革的要求。只有不断学习和成长,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学生。

总之,新课标标准的实施对于提高我国教育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这次培训让我深刻认识到新课标标准的重要性,对教学方法、教育理念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思考。我将把这次培训中学到的知识和经验应用到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合作能力的优秀学生而努力。

新课标标准心得体会和方法(实用22篇)篇二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教育改革也在不断地进行中。近年来,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推出,各个学科的教学也在不断更新与完善。在此背景下,教案的编写也越来越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将通过我的实际教学经验,分享我对新课标教案标准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细化课程标准,精准教学设计。

新课标以“以学生为本,以能力为核心”的理念为指导,注重从学生的实际情况、能力水平和发展潜能出发,设计和安排教学内容。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发展特点,教学者需要创新教学内容和方式,使得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要。

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遵循教材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关注学生的学科素养和道德素质的培养。同时,我也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差异化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使学生对学科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学习愿望。

二、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教学目标的实现不仅强调对学生知识的灌输,更重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我们需要培养学生具备创新和探究精神,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和实践。同时,教育者也需要拓宽学生的视野,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通过课堂讨论、小组研究等方式,大力发扬学生的探究和创新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我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并引导学生将探究和创新思维运用到日常生活和科研实践中。

三、强化教学方法和手段,创新教学实践。

在新课标的教学目标和思路下,教学者需要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创新教学内容,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我们应根据学生年龄特征,采用差异化教学方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采取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课堂讨论、PPT演示、互动讲解等方式,增强了教学的互动性和生动性,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度。

四、注重教师教育与培训,提高教育水平。

在新课标教学中,教育工作者需要加强自己的教育水平,提高自身的教育能力和素质。在这种背景下,教育培训和教育培训资源的开发利用,变得十分关键,需要注重发挥其作用。

在教学实践中,我不断加强自己的教育培训和自我提升,通过不断参加教育培训和学习和研究课程相关的教材和资料,增强自己的教育能力和素质,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

五、创新稳定的学校环境,提升教学质量。

在新课标教学中,为了更好地落实教育改革精神,还需要非常重视创新稳定的学校环境。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下,教育者才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教育能力和素质,稳定的学校环境也可以使得教育工作者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更好地推进教育改革。

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不仅注重自己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注重学校的稳定环境。同时,我也通过不断探索和创新,增加了新的教育内容和思路,促进了教育的全面发展。

总之,在新课标教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出发,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通过教育培训和实际教学实践,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实现教育水平和质量的全面提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实现教育改革的目标,将学生培养成为具备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社会栋梁。

新课标标准心得体会和方法(实用22篇)篇三

新课标标准是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环,是高中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在过去的传统教育模式下,教师主要以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而新课标标准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参加新课标标准培训使我深刻认识到了这一点。

第二段:培训中的启示与感悟。

在新课标标准培训中,我受益匪浅。首先,通过培训,我意识到教师不仅要掌握丰富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和帮助者,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其次,培训中的案例分析和讨论也让我对课堂教学方法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特点,采用多种方式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这些启示对于改变我过去的教学方式,提高我的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段:培训中的实践活动促进教师成长。

在新课标标准培训中,参与实践活动对于教师的成长很有帮助。例如,通过观摩他人的课堂教学,我了解到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和技巧,这些可以帮助我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此外,参与集体备课和课件设计,我学会了如何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并设计出精彩的课件。这些实践活动不仅是对培训知识的巩固,更是培养教师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第四段:面对的问题与挑战。

在新课标标准培训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首先,由于培训期限较短,知识点较多,需要教师主动积极地学习和钻研。其次,新课标标准的实施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素质和能力。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全方位的审视和调整,这对于职业素养和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这些问题和挑战,我们需要保持学习的态度,积极参与培训,不断提高自己。

第五段:结语。

新课标标准培训是一个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综合素质的过程。通过这次培训,我增长了见识,学会了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更加了解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同时,我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需要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相信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我能够更好地适应新课标标准要求,为学生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新课标标准心得体会和方法(实用22篇)篇四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教育领域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新课标的推出,意味着我们的教育体系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而标准则是新课标的基石,是保证教育质量的重要依据。在我多年的学习和教育工作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新课标标准带来的种种积极影响和改变。下面,我将从教学方法、学习兴趣、素质教育、评价方式以及学习动力等方面展开探讨。

首先,新课标标准在教学方法上的改革相当显著。以前的教学方式多以灌输式为主,但新课标的推出,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小组讨论、课堂展示等,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

其次,新课标标准对学习兴趣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作用。传统教学往往只注重知识的灌输,并且重视应试成绩,这使得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然而,新课标标准的出台却贯穿了“因材施教”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理念。这使得学校在教育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兴趣特长,从而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热情,提高了学习效果。

此外,新课标标准也强调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以前,教育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缺乏对学生综合素质和道德品质的培养。而新课标标准的出台,则要求学校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学生的道德、智力和身体发展,努力培养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念。这种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有着重要的意义。

再者,新课标标准改变了评价方式和体系。传统的教育评价方式主要注重对学生记忆和应试能力的测试,这种评价方式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评估并不准确。然而,新课标标准的出台,则侧重于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综合素养的评价,采用了多种形式和方式,如作品展示、实践活动和实际操作等,更加全面客观地评价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

最后,新课标标准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动力。传统教育强调死记硬背和应试成绩的良好,让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和创造力。然而,新课标标准则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供了更多的学习途径和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创新能力。

总之,新课标标准的推出为我们的教育带来了很多积极的变化和影响。在教学方法、学习兴趣、素质教育、评价方式和学习动力等方面,新课标标准都有着明显的改革作用。然而,我们也要结合实际情况,适时调整和完善标准,使其更加符合我们国家的国情和教育发展的需求。只有这样,我们的新课标才能够真正地为培养人才和提升教育质量提供有效的指导和支持。

新课标标准心得体会和方法(实用22篇)篇五

听了xx老师对新课标的解读,我对新课标的要求又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理念之二是“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贴近学生的生活,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基本理念之三是“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深入、全面地学习课程标准,理解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掌握课程标准的思想内涵,通晓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才能目的明确、方向集中地钻研教材,具体、准确地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分散难点、突破疑点,从而得心应手地驾弩教材,灵活自如地选择教法。

从新的课程标准来看: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它实际上是一种探究性的学习,教师是探究性学习的组织者,在学习中对学生提供经验和帮助,做好组织协调工作。教师要想方设法开阔学生的视野,启发学生的思维,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适当地给予一些建议,老师要向学生提供经验,帮助他们进行判断、检查自己想法的正确性,提醒他们注意探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要深思熟虑地、周全地统筹学生活动。教学中可让学生充分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思维会变得开阔,富有独特性和创造性,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认识水平和口头表达能力,逐步由过去的“学会”向“会学”转变。

评价不但有终结性的评价,还要有发展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应该侧重的是一个阶段后,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发展,在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等多元领域的综合评价,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制订改进计划,促进更好的发展,这样,评价的激励功能、诊断功能才会有始有终科学的发挥,学生的发展才能进入良性循环。同时评价的主体从单一转向多元化、交互化,继续坚持扩大评价主体,引导学生正确客观地评价自己,对待他人,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使其健康的成长。

新的基础教育课程基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及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作为教师,一定要解放思想,改变旧的教学观念,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实现课程改革的既定目的。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做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

新课标标准心得体会和方法(实用22篇)篇六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教育也在不断更新和改革。新课标的出台,为我国的教育带来了全新的风貌和思路。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对新课标的学习与实践,深有所感。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新课标的背景和意义、标准的内容与要求、教育教学的改革、心得与体会等方面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为广大教师与学生提供一些借鉴与思考。

首先,了解新课标的背景和意义至关重要。新课标的推出,源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作为一个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已被制定为国家战略。新课标的出台,符合国家对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要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同时,新课标也是全面从世界范围内的教育发展趋势中借鉴而来,与国际接轨。

其次,标准的内容与要求体现了新课标的独特之处和创新精神。新课标对于学科的目标、内容和标准都进行了明确规定。它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潜能,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主发展。同时,新课标也倡导多元评价和终身学习的理念,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际生活中获得经验和启示。这种以能力为核心的教育理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教育教学的改革是新课标实施的重要环节。新课标要求教师抛弃传统的“教而不学、学而不思、思而不行”的教学模式,改变教师的角色和学生的地位。教师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需求和个性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新课标要求教师进行自主学习和专业研讨,提高教育教学的水平。这种教育教学的改革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在新课标的学习与实践过程中,我有了一些心得与体会。首先,要深刻理解新课标的精神和目标,把握新课标的特色与要求。其次,要与时俱进,关注教育领域的最新发展和趋势,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再次,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学习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最后,要与同事和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与合作关系,共同努力,共同进步。

总而言之,新课标的实施是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它不仅对于繁荣发展我国的经济和社会有着重要意义,也对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有着深远的影响。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将继续深入学习和实践新课标,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为培养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思维的学生做出积极贡献。同时,我也希望广大教师和学生能够积极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发挥个人的优势和特长,共同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与进步。

新课标标准心得体会和方法(实用22篇)篇七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的出台对教学实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教案作为老师教学的基本工具,在执行新课程标准时也要有所改进和完善。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自己在编写新课标教案时的一些心得体会。

第二段:了解课程标准的基础。

教案的编写离不开对课程标准的了解,因此,在开始编写教案之前,我们首先需要理解新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和目标。新课标强调的是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性,教师需要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和特长,让学生在课堂中发挥主导作用,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教案的编写应当针对学生的实际需求和能力水平,让学生在思辨和实践中不断成长。

第三段:注重教学策略的创新。

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新课标的要求,我们需要思考如何创新教学策略,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一些创新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等,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同时,我们也需要注重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和技能,提高自身素养。

第四段:课堂应用与评价。

教案的目的是为了帮助老师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因此,我们需要注重教案的实用性。教案中的课堂设计应当与教学目标和课程标准相匹配,同时也要考虑到学生的特点和水平。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也应该根据学生的反应和表现,对教案进行及时调整和改进。此外,评价也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我们需要采用多种形式的评价方法,让学生全面发展,真正达到教学目标。

第五段:结论。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给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我们需要不断地完善和创新教案,让教学更加有效和有意义。编写教案不仅要符合课程标准,还需要注重实用性和创新性,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需要注重学生的实际需求,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实现教育的真正意义。

新课标标准心得体会和方法(实用22篇)篇八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参加新课标标准培训是必不可少的,而通过这次培训,我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体会。新课标标准的推行对于我们的教育事业具有重要的意义,而我在这次培训中从理论到实践的学习,不仅使我对新课标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更让我充满信心迎接教学的新挑战。

首先,在新课标标准培训中,我对新课标的理念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新课标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因材施教、因势利导的教学理念,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这对于我这样的一名基础教育工作者是一次重要的启示。传统的教育模式过于注重对知识的灌输和应试技巧的训练,而新课标标准明确提出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要求,这让我意识到身为一名教师,我们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而不仅仅是为了高分而高分。

其次,在新课标标准培训中,我学到了很多关于教学设计的新思路。新课标体系下的教学强调以问题为导向,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思维探究,从而实现学生的主动、积极参与。这为我们提供了更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使我们的教学更灵活多样化。比如,在以往的教学中,我刻板成规地教学,而现在我渐渐摒弃了“从句子到段落到篇章”的传统教学模式,更注重以任务为中心的教学设计,通过学生的合作和交流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另外,新课标标准培训还对我们的评价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标标准强调对学生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评价,注重考查学生的创新、合作、表达等多方面的能力。这大大拓宽了我们的评价视野,让我们不局限于对学生知识的检测,而将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能力培养和发展。培训中我们学习了一些新的评价工具和方法,如学生自主评价、同行互评等,这些方法的使用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更多自主发展的空间,也让我们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为他们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帮助。

最后,我在培训中还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基础。只有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教学技能,才能更好地应对新课标标准的教学要求。因此,我要不断学习和思考,注重教学实践的反思和总结,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我也要积极参加各类教师培训和研讨活动,与同行交流经验,不断推动自身的专业成长。

总的来说,新课标标准培训让我受益匪浅。我认识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局限性,明白了新课标标准的理念和要求;学到了充满活力的教学设计思路,摆脱了以往的刻板教学模式;接受了全面评价的要求,提高了教学评价的准确性;同时,也深化了对教育工作者自身素质提高的重要性的认识。我相信,在新课标标准的引领下,我们的教育事业一定能够迎来新的发展,我也会继续努力,不断探索创新,为学生成长成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新课标标准心得体会和方法(实用22篇)篇九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新课标的出现对于我国的基础教育教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新课标教学中,教案是教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教师的我深深体会到教案的重要性。教案标准对于教师来说是非常关键的,本文将分享我对于新课标教案标准的心得和体会。

一、教案的原则。

教案的原则是制定一个教学基本思路,选择教学方法和手段,综合运用课件内容,力求达到指导学生深入学习的目的。在教学中,教师在课前需要制定教案,恰当地进行教学指导,保证教育教学的质量。在制定教案时,应该遵循生动活泼、明确简洁、灵活多样、巧妙严谨这四个原则,让教师在教案的制定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教学技巧。

二、教案设计的重要性。

在教育教学中,教案设计的重要性是无可辩驳的。教案必须合理地布置教学内容、安排各类教学内容的时间和方式、设置合适的教学方法,以及对教学过程进行适当的评估和反思。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教学的整体设计方案。在教师制定教案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自己对于教育教学的意识,加强自身的教育能力,提高自己对于教学的敏感度,从而设计出更加严谨准确、有效高效的教案。

三、教案标准的要求。

教案标准是教案制定的合理、科学和标准化要求。教案标准的要求应该注重到教学内容的完整性、严谨性和实用性。教案要遵循科学的教学方法,要避免教学过程的偏差,确保教学过程的通畅性和连贯性。教学评估要从课程目标和学生能力的角度出发,特别是针对学生能力的提高,让学生能够真正地学以致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案标准的规范性。

教案的具体标准应该是规范化的,也就是说教师在制定教案时应该遵循一定的标准和规范,不能随意而为。新课标对于教案的规范性要求更为严格,采用完全制定标准化的教案,才能够更好地发挥功效。教师制定教案时,必须考虑到对教学的贡献,标准化教案的质量可靠,并且可以避免教学过程的勉强和错误,最终实现教学目的。

教案标准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比较明确的方向,让教师在制定教案时有具体的标准和目标,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教案标准也是教师不断改进自身教育教学水平的帮助手段,让教师不断完善自己的教案设计,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教案标准中的多样化教学手段和方法等,让我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习需要,提高课堂实效,增强教育教学的质量。

总结。

新课标教案标准的出现对于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在教学中,教案是教师制定课堂教学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案标准的要求也是十分关键的。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学生能力和教师自身的特点和要求,制定出符合标准的教案,合理地布置教学内容,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实现教学目的。

新课标标准心得体会和方法(实用22篇)篇十

我认真学习了《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使我对新课标的要求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我感受到这次课改绝不仅仅是改变一下教材而已,而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彻底改革,更是我们教师教学方法上的重大改革。

通读《义务教育数学程标准(20xx)》,新课程标准的目标,从“双基”、能力到核心素养,新标准中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将核心素养贯穿整个课程实施过程中让核心素养落地。素养目标的“三维叙写”——通过……理解……形成……,为更好落实核心素养目标提供指导。

此次标准中出现了关于“学业质量”的评价,并给出了具体要求。学业质量是学生完成课程阶段性学习后的学业成绩综合表现,是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表现的总体刻画,是所有过程评价、结果评价与考试命题的依据,并且也对每一个学段有具体的要求。

一是课标将核心素养深化入学科的育人目标。

数学学科的“三会”核心素养——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被细化到小学阶段的.11个,初中阶段的9个心词关词贯穿于课标中的字里行间,形成清晰、有序、可评的课程目标。

二是课标以核心养为导向深化了结构化教学内容。

数学课程的四个领域有了部分内容的调整和整合,教学内容更注意结构化,尤其是在“综合与实践”领域。更加关注知识转化为素养的教学内容的选择。在“综合与实践”部分课标最后还提供了对应学段可参考的一些综合实践活动,因此更具有指导性。

三是课标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深化了学习方式的变革。从课标的教学内说明这一部分中,除了对于有“内容要求”说明以外,还出现了“学业要求”的说明,这一改编明确的提出了素养的教学一定是以学为中心的教学。

素养教学的时代已经到来,在接下来的时间要加强新标准和新方案的学习,联系教学实际积极思考,用新理念新方法落实好标准的要求。

新课标标准心得体会和方法(实用22篇)篇十一

在李庆海名师的带领下,工作室成员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xx版本)进行了系统的研读。新课标的学习,像为我们一线教师亮了灯塔。在灯塔的指引下,我们如何进行课程实施呢?以下是我研读后的一些感悟:

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把“四基”、“四能”和核心素养进行有机融合。在引导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同时,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在分析问题的同时,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在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更高的标准,促使我们备课的时候要注意学生核心素养整体和阶段保持一致。我们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该先依据核心素养的内涵和学生的阶段性表现,结合教学内容,全面分析单元整体设计目标,再围绕目标细化课时目标。

如在进行集备《分数的意义》时,我们要先对整个单元教材进行解读,俯瞰整个单元所有的知识网络,定好单元教学目标。学好《分数的意义》这一内容,对分数单位和单位“1”理解透彻,对于学习真分数假分数很有好处。学好《分数与除法》,分数的基本性质包括后面的约分、通分以及分数和小数的互化也会学得轻松。因此把整个单元的重点课定在了《分数的意义》和《分数与除法》,细化体现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

在教学内容上,注重教学内容的结构化。在教学中要重视教学内容的整体分析,帮助学生建立有数学学科本质、利于未来学习的结构化的教学体系。在广度上,要了解知识的来源和学习需求,和旧知、新知的关联。这样学生的学习会感受到学习的必要性和关联性,对学习产生更大的兴趣。在深度上,强化对知识本质的理解,建立有意义的知识结构,这也更容易掌握知识,一脉相承。

如集备《分数的意义》时,就非常强调数体系的结构化。以前学习整数时强调数量,学习分数强调等分,但是计数单位才是构建数的基础。因此备课时非常重视分数的计数单位就是分数单位。

在教学中,我们要多去思考和探索引发学生思考的教学方式,注重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互动式等,探索大单元教学,积极开展主题式教学和项目式学习等综合教学活动等。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具体谈一谈以下两种学习方式的应用:

(一)主题式学习:在测量课程中的开展。

测量课程,许多孩子学习起来比较累,特别表现就是量感薄弱。量感包含测量的单位和量的多少,是对测量单位和物体数量的综合感知。量感薄弱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第一是对物体测量的估量缺失,常常不知道如何估量,缺少利用“参照物”进行估量的意识;第二是对测量单位的选择模糊,尤其是当现实中的物体缩小影印在书本上后,缺少将书本图片与生活实物对接的意识。第三是对“大量”感知薄弱,难以建立感觉。

究其原因,在传统测量课程教学中,教学内容以“纸上谈兵”为主,孩子没有在具体的情景中对实物进行亲手测量和相关实践活动,缺乏对知识的体验和积累,量感薄弱。而且教学模式往往是以教师为主,师组织教学,生接受性学习。学生虽然掌握了学习技能但是缺乏主动提出、设计、解决、反思问题的能力,缺乏解决问题的策略和创新能力。

主题式学习的优点恰好可以弥补传统课程中测量教学的弱势。在以主题式活动为载体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经历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获得数学活动经验,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它也是解决数学测量内容的抽象性与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认识水平之间矛盾的重要手段,大量的动手估测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并且在活动过程中不断使用比较来进行估测并进行调整的学习策略,增强孩子的量感和数学核心素养。

(二)生问学习:在教学中的开展。

在真实的情境中提出能引发数学思考的数学问题,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提出合理问题。要让学生提出好问题,首先要提高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引导孩子学会观察比较事物的新、奇特质,问新奇元素;联系前后知识的异同,问认知冲突;寻找自主学习后的困难等,问障碍之处。接着,在课堂上解决学生的问题,问题多,我们要抓住关键问题,构建课堂活动的框架;细化关键活动,突破孩子的疑难;在关键练习处设置变式,生生沟通中拓宽学习的思路。孩子们这么多精彩的问题,有一些没法在课堂上研究的,可延伸到课后,让孩子们合作挑战自己的问题,建立学习圈,分工合作解决问题;开设发布会,表达补充我们的研究过程和结果;有一些短时间不能解决的问题,做长研究,积累知识来研究。通过提问、解问、拓问,学习就是孩子自己的事了,积极主动的学习让孩子发挥能动性,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新课标标准心得体会和方法(实用22篇)篇十二

数学来源实际生活,教师要培养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出发,从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开始,在具体、形象中感知数学、学习数学、发现数学。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不仅仅要注重知识与生活的联系,还应设计好有关“看一看”、“掂一掂”、“算一算”等演示操作、调查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去领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数学在社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从而提高应用意识。

修订后的标准: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前后都强调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修订后更注重的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态度和思想教育。所以我们要深入、全面地学习课程标准,理解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掌握课程标准的思想内涵,通晓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才能目的`明确、方向集中地钻研教材,具体、准确地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分散难点、突破疑点,从而得心应手地驾驭教材,灵活自如地选择教法。

绳短不能汲深井,浅水难以负大舟。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任重而道远,我们必须正确、深入理解新课标思想,转变教育教学观念,领悟教材、回归课堂,把握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改进教学方式,提高专业能力。今天的培训让我更加清楚在“埋头赶路”的同时,还应该“抬头看天”,时不时地为前进的道路正方向,更学会带着“望远镜”去谋划学生未来。

新课标标准心得体会和方法(实用22篇)篇十三

近年来,教育改革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新课标的实施无疑是这一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新课标不断完善和发展,不仅给学生带来了新的学习体验,也给教师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和机遇。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实施和反思,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其对我个人和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意义,同时也见证了其带来的巨大变革和积极影响。

首先,新课标的出台必将在全国范围内带来教育水平的全面提升。新课标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方法、学生评价等方面作出了科学和前瞻性的规定,强调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这不仅使学生从传统的知识获取者转变为主动学习者,更使教育的目标更加明确化、科学化和个性化。通过新课标的指导,学生能够全面发展自己的潜能,在各个方面均得到有效培养和提升,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同时,新课标强调了教育的公平和质量,为我国的教育体制变革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其次,新课标为教育教学提供了更加开放和自主的空间。相比于传统的课程标准,新课标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简单灌输知识。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和学生的特点,合理选择、组织和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全面发展和学习。同时,新课标也为学校和教师提供了更多的自主权,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调整教学方案,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再次,新课标的实施使学生的评价更加科学和全面。在过去,学生的评价主要依赖于考试成绩和分数,这导致了学生在应试教育下缺乏创新和实践能力。而新课标的实施明确提出要改变这种状况,鼓励学校和教师从全面角度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发展水平。这不仅提高了学生对自我发展的认知和主动性,也为教育教学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通过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发展潜力,从而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指导。

最后,新课标的实施要求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能力得到提高。教师是教育的核心和灵魂,他们的素养和能力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新课标要求教师具备更多的知识和教育理念,能够适应新的教育要求和教学方式。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学习、反思和创新,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同时,新课标也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学习和交流的机会,通过与其他教师的互动和沟通,教师可以从中获得更多的启示和经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综上所述,新课标的实施对于个人和整个教育体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发展潜力,也为学校和教师提供了更好的教学机会和评价方式。同时,新课标也要求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能力,以更好地适应新的教育环境和要求。我们期待着通过新课标的实施,能够培养出更多的全面发展和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为我国的未来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新课标标准心得体会和方法(实用22篇)篇十四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印发出版,变化很大,在认真阅读学习了新课标后,我有如下体会。

首先在课程目标方面,以前重点强调的是三维目标,现在提出了要围绕历史的核心素养,确立课程目标。历史核心素养近些年来提得越来越多,主要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其实一直以来也是中考历史着重考察的内容,现在将这部分内容明确体现在了课程标准当中。新课标也对核心素养需要学习到什么地步做出了明确要求,这使得教师可以更好的把握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难点。历史课程正是要通过对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如何培养核心素养就是接下来教学中重点解决的问题。

其次在课程内容方面,将历史课程内容分成了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跨学科主题学习,共七个板块。

新增了一个板块:跨学科主题学习。在之前的教学活动中,其实也有提到一些加强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的观点,而今年的新课标直接明确提出了跨学科主题学习。跨学科主题学习,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跨学科,另一个是主题学习。跨学科可以使学生加强各个学科之间的联系,更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主题学习其实这些年也有所涉及,围绕着学习主题,让学生开展相关探讨等等,这两者的结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这无疑对教师提出了更大的要求,教学生之前,首先自己要先学习。

新课标前六个板块是历史学习的基础,每个板块都包括了内容描述、内容要求、学业要求和教学提示四方面的内容。增加了学业要求和教学提示,这无疑增强了新课标的指导性,解决教师教到什么程度、怎么教,学生学到什么程度、学生怎么学的问题,加强了教法和学法指导。而板块后的教学提示强调了项目学习,项目学习其实就是以前经常所说的合作探究式学习,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规划方案、解决问题、评价反思。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可以加强学生的搜集资料的动手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与合作精神。在探究过程中就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史料实证的意识。

总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绝非一朝一夕之事,作为新教师的我不仅需要尽快更新观念,还需要迅速提高专业水平。通过在教学中持续不断地渗透核心素养,在日常中提高学生的能力,努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达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目的。

新课标标准心得体会和方法(实用22篇)篇十五

在本次与三小的连片教研活动的数学新课标培训中,使我受益匪浅,我从王校长透彻的分析教材中更加了解到《数学20xx版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上的变革。使我对新课标的要求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其中“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是《数学新课程标准》给我最深的感触。因此,本人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再学习,有以下的认识:

兴趣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学习数学知识。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使学生把学习作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渴望,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在数学教学中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到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数学课程标准》还指出:“提倡让学生在做中学”。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力求领悟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材的知识要求,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多动手操作,手脑并用,培养技能、技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数学源于生活。因此我教学时必须紧密联系实际,注重对数学事实的体验,让学生在生活中,实践中学习数学,从而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

小组合作互动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通过合作学习不仅可以学到课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参与意识,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的方法,进而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充分体验合作探索成功的喜悦。学生在合作、交流、碰撞中掌握了探究的方法。不但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满足了他们的成功欲,从而让学生享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用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数学学科的快乐”且快乐地学数学。

新课标标准心得体会和方法(实用22篇)篇十六

在李庆海名师的带领下,工作室成员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xx版本)进行了系统的研读。新课标的学习,像为我们一线教师亮了灯塔。在灯塔的指引下,我们如何进行课程实施呢?以下是我研读后的一些感悟:

一、教学目标:重核心素养。

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把“四基”、“四能”和核心素养进行有机融合。在引导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同时,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在分析问题的同时,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在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更高的标准,促使我们备课的时候要注意学生核心素养整体和阶段保持一致。我们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该先依据核心素养的内涵和学生的阶段性表现,结合教学内容,全面分析单元整体设计目标,再围绕目标细化课时目标。

如在进行集备《分数的意义》时,我们要先对整个单元教材进行解读,俯瞰整个单元所有的知识网络,定好单元教学目标。学好《分数的意义》这一内容,对分数单位和单位“1”理解透彻,对于学习真分数假分数很有好处。学好《分数与除法》,分数的基本性质包括后面的约分、通分以及分数和小数的互化也会学得轻松。因此把整个单元的重点课定在了《分数的意义》和《分数与除法》,细化体现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

二、教学内容:重结构化。

在教学内容上,注重教学内容的结构化。在教学中要重视教学内容的整体分析,帮助学生建立有数学学科本质、利于未来学习的结构化的教学体系。在广度上,要了解知识的来源和学习需求,和旧知、新知的关联。这样学生的学习会感受到学习的必要性和关联性,对学习产生更大的兴趣。在深度上,强化对知识本质的理解,建立有意义的知识结构,这也更容易掌握知识,一脉相承。

如集备《分数的意义》时,就非常强调数体系的结构化。以前学习整数时强调数量,学习分数强调等分,但是计数单位才是构建数的基础。因此备课时非常重视分数的计数单位就是分数单位。

三、教学方式:重引发思考。

在教学中,我们要多去思考和探索引发学生思考的教学方式,注重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互动式等,探索大单元教学,积极开展主题式教学和项目式学习等综合教学活动等。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具体谈一谈以下两种学习方式的应用:

(一)主题式学习:在测量课程中的开展。

测量课程,许多孩子学习起来比较累,特别表现就是量感薄弱。量感包含测量的单位和量的多少,是对测量单位和物体数量的综合感知。量感薄弱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第一是对物体测量的估量缺失,常常不知道如何估量,缺少利用“参照物”进行估量的意识;第二是对测量单位的选择模糊,尤其是当现实中的物体缩小影印在书本上后,缺少将书本图片与生活实物对接的意识。第三是对“大量”感知薄弱,难以建立感觉。

究其原因,在传统测量课程教学中,教学内容以“纸上谈兵”为主,孩子没有在具体的情景中对实物进行亲手测量和相关实践活动,缺乏对知识的体验和积累,量感薄弱。而且教学模式往往是以教师为主,师组织教学,生接受性学习。学生虽然掌握了学习技能但是缺乏主动提出、设计、解决、反思问题的能力,缺乏解决问题的策略和创新能力。

主题式学习的优点恰好可以弥补传统课程中测量教学的弱势。在以主题式活动为载体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经历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获得数学活动经验,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它也是解决数学测量内容的抽象性与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认识水平之间矛盾的重要手段,大量的动手估测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并且在活动过程中不断使用比较来进行估测并进行调整的学习策略,增强孩子的量感和数学核心素养。

(二)生问学习:在教学中的开展。

在真实的情境中提出能引发数学思考的数学问题,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提出合理问题。要让学生提出好问题,首先要提高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引导孩子学会观察比较事物的新、奇特质,问新奇元素;联系前后知识的异同,问认知冲突;寻找自主学习后的困难等,问障碍之处。接着,在课堂上解决学生的问题,问题多,我们要抓住关键问题,构建课堂活动的框架;细化关键活动,突破孩子的疑难;在关键练习处设置变式,生生沟通中拓宽学习的思路。孩子们这么多精彩的问题,有一些没法在课堂上研究的,可延伸到课后,让孩子们合作挑战自己的问题,建立学习圈,分工合作解决问题;开设发布会,表达补充我们的研究过程和结果;有一些短时间不能解决的问题,做长研究,积累知识来研究。通过提问、解问、拓问,学习就是孩子自己的事了,积极主动的学习让孩子发挥能动性,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新课标标准心得体会和方法(实用22篇)篇十七

这次讲座主要跟大家分享四方面内容——课程修订的重要性、课程方案主要内容、课程标准四大突破、新教学与新评价的建构。

3岁看大,7岁看老,18岁前看一辈子的素养。

先来说课程方案和标准修订的重要性。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高度,明确提出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工作的根本问题。

课程修订就是为落实立德树人描绘育人蓝图。俗话说,3岁看大,7岁看老,18岁前看一辈子的素养。教育目的就是想得到的美丽、课程标准是看得到的风景、教学目标就是走得到的景点。人是需要一步一步“树”起来的。

课程修订就是为落实国家意志谋划课程总纲。

落实中央新精神、适应教育发展新需要、迎接时代新挑战,这是理想课程;落实到课程方案上,需要有省级课程实施办法,进一步落实课程标准、编制教材,我们叫正式课程;学校层面,需要制订课程规划方案、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指向课程标准的评价,这是理解与实操课程;最后,在体验课程中考核育人结果。

图片。

培养目标共654个字,改了至少57稿。

接下来讲课程方案的主要内容。

方案共分5个部分,培养目标、基本原则、课程设置、课程标准编制与教材编写、课程实施。

此次的方案完善了培养目标,从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三个方面,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时代新人培养的具体要求。

培养目标现在共654个字,在制订时,曾经尝试过用不同的思路(5种)来表述,改了至少57稿。充分体现党和国家对时代新人提出的新要求、新提法,代表国家层面为初中毕业生画像,也是目前最大的共识。

坚持全面发展,育人为本。

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

聚焦核心素养,面向未来。

加强课程综合,注重关联。

变革育人方式,突出实践。

新的课程方案和标准从课程类别、科目设置、时间安排明确课程设置要求——。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突出国家课程主体地位。

初中设物理、化学、生物学分科课程和科学综合课程,供地方、学校选择。

首次兼顾“六三”“五四”两种学制。

同时也优化了课程设置,减少了一些科目,比如整合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和思想品德为“道德与法治”,九年一体化设计;科学、综合实践活动起始年级提前至一年级;倡导跨学科研究性学习;劳动、信息科技独立设置;专题教育渗透,不独立设课;推进课程治理:不规定课时时长,保证课时、整合实施,打通与“330后”的关系,因地制宜、激发活力。

课程标准编制与教材编写。

在课程标准编制与教材编写上,对课程标准编制建议: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加强思想性,

注重学段衔接与科目分工,加强课程一体化设计。

适应“六三”“五四”两种学制安排上的需求。

课程方案对教材编写也提出了要求——。

体现思想性、科学性、适宜性与时代性。

吸收学习科学的最新成果,强化内容间的内在联系。

增强吸引力,用小故事说明大道理,用生动案例阐释抽象概念。

加强情境创设和问题设计,引导学习方式变革。

关注学生认知发展特点,强化教材学段衔接。

充分利用新技术的优势,探索数字化教材的建设。

按“六三”学制、“五四”学制分别编写教材。

在课程实施方面细化了实施要求,按照五个基本环节提出要求:

明确省级制定课程实施办法、学校编制课程实施方案。

深化教学改革:素养导向、学科实践、综合学习、因材施教。

改进考试评价:观念、方法、质量。

强化专业支持:培训、教研、科研。

健全实施机制:明确国家、地方、学校职责,强化监测与督导。

课程标准有四大突破。

此次的课程标准有四大突破——核心素养、学业质量、内容结构化、育人方式。

突破之一:课程核心素养。

课程核心素养是该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指该课程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独特贡献,是学生通过该课程学习之后而逐步养成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核心素养具有整体性、情境性、反思性。

突破之二:学业质量。

学业质量是学生完成课程阶段性学习后的学业成就综合表现;学业质量标准则是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表现的总体刻画;是所有过程评价、结果评价与考试命题的依据。

突破之三:课程内容结构化。

对课程内容的传统理解两种:学科知识和活动经验,都在倡导结构化,结果都不理想。现在需要寻找第三条路——作为课程内容的学习经验及其结构化。

泰勒说,学习经验既不是一门课程所要传授的内容,也不是教师展开的活动,而是“学习者与使他起反应的环境中的外部条件之间的相互作用”。

学习经验结构化有两条路径三种策略。两条路径是指横向结构化与纵向结构化。

三种策略包括横向结构化,组织者是真实活动,如跨学科主题学习、科学课程中的“水火箭”的制作等;纵向结构化-自下而上,组织者是已有的知识与技能,(多空格)如小学数学,从先整数后学小数、分数;纵向结构化-自上而下,组织者是已学过的学科基本概念与原理,如先学“能的形式”再学什么(再学什么?)。

具体拿初中地理来说,2011年版的地理课程结构,将地球与地图部分分为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下面再细分,基本上属于学科知识的结构;2022年新的地理课程内容结构,不仅涉及学什么内容,还涉及怎样学、为什么学,这就是学习经验结构化的范例。

突破之四:学科实践。

2001年版课标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攻破了“一言堂”,但暴露出两大问题:虚探究(快闪探究)与假探究(程式探究)。

此次提出的学科实践,就是学习“像”学科专家一样思考与行动,即在教学情境中,运用某学科的概念、思想与工具,整合心理过程与操控技能,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的一套典型做法,如语文实践、数学实践、创意实践等。

从育人的高度看,学科的知识需要用学科的方法去学习,才能发现学科的观念、思维与价值。

学科实践也是育人方式变革的新进展——。

语文:从语文综合学习、语文探究到语文实践。

科学:从科学探究到科学实践。

历史:从历史探究到史料实证。

地理:从地理探究到地理实践。

技术:项目学习、工程实践。

艺术:创意实践。

思想政治:辨析/议题教学、社会参与。

新教学与新评价的建构。

新课程需要“新”的教学与评价。

教案是关键环节,教案不改,课堂不变;课堂未变,课程难新,也倒逼新教学模型必须是素养本位的“大”单元教学。

如何理解大单元中的“大”?

首先是目标阶位高,如,解决真实情境问题,以产品/作品为导向;教学单位大,需要教师将多个课时合在一起来思考、操作;课程建设显,将目标、情境、知识点、课时、学习活动、教师指导、作业、展示、评估整合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微课程;单元组织者,每个单元都有一个组织者作为“骨架”统摄所有学习活动。

再来说评价。

新评价有三条变革路径:纸笔考试仍是选拔性考试的主要方式,表现评价是素养导向评价改革着力点,过程数据是评价与技术融合新方向。

在此过程中,我们要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

纸笔考试要重建试题属性,教师应明确在什么情境下,运用哪一类知识,解决什么问题,双向细目表已完成使命,将退出历史舞台。

我们也可以参考2021的pisa数学素养测评实践模型——。

表现评价有三种类型:构答反应、作品、行为表现,考验学生真实情境的问题解决,解决高分低能问题。

过程数据即e-评价,借助新技术,5g、云储存、ai等,变数据为证据,解决有分无德、有习无惯等品格问题的评价。

这就是我今天的分享,谢谢大家!

新课标标准心得体会和方法(实用22篇)篇十八

今天晚上聆听了曹培英老师《小学数学教学改进研究》的讲座。曹老师从误区与对策、不可或缺的基础工作、教学改进的主要策略这三方面,与我们分享了教学改进的个人体会。印象最深的是,曹老师揭示了目前教材使用的现状:抛开课本、另搞一套。曹老师用“学习”两字,让大家体会到学习是书中学和做中学。教材是教学之本,应该活用教材,用出经验,用出创意。教学改进的“秘诀”在于把吃透学生、吃透教材与教学经验有机融合,坚持实事求是,实践检验理论。

新课标标准心得体会和方法(实用22篇)篇十九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对初中历史课程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归结起来,就是要通过历史课程的开展,了解学生的生存现状,提高他们的生存智慧,帮助他们更好地探索未来。基于此,初中历史课程改革应准确把握学科特点,遵循课程基本理念,认真组织教学活动,让每一次教学行为都能获得最佳的效果。然而,在初中历史课程教学实践中,却存在着一些与课程改革理念不一致的地方,本文对此略作盘点与分析,以求教于同行。

一、关于历史学科特点的认识误区与对策。

对一门学科进行准确、全面的认识是开展这门学科教学的前提与基础。对一门学科进行认识,除了要明确该学科的学习目标、内容和要求外,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能准确地理解和把握这门学科的基本特点。只有通过对学科特点的分析把握,才能更好地总结出学科教与学的规律,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对于历史学科的特点,广大教师虽有一些认识,但认识仍是不充分的,甚至存在着一些误区。主要体现在:第一,对“历史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这一学科特点的认识不充分。很多教师认识到历史学科的主观性,但在教学中却只关注它的客观性,而跳不出教材的内容框架进行教学。第二,教学中不能很好地彰显“历史学科具有探究推理性”这一基本特点。这一学科特点决定了对学生进行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历史教学的核心,但很多教师仅仅只是要求学生重视听课、记忆、做笔记、练习等环节。第三,历史结论的丰富性在教学活动中难以得到彰显。历史学科这一特点决定了历史课堂教学应该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对结论的讨论应该是灵活的而不是死板的,提供的教学史料应是多样的而不是单一的。

对历史学科的认识误区,从根本上来说是因为教师没有认识到历史学科的主客观统一性。历史学科的主客观统一性决定了历史课堂必须采用探究式教学,让历史课堂教学也能做到主客观的统一。从教师层面上来说,教师应在遵循历史客观性的基础上,在课堂上通过激发学生的主观想象力,让学生开展合理的假设,并引导学生对史料进行探究,让学生进入具体的历史情境之中。此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去思考历史人物或事件是如何影响现代社会的,使学生形成与自己实际年龄相符的历史发展观,对历史问题能提出自己的见解,从而形成个人的历史思维。从学生层面上来说,如果学习历史还停留在死记硬背上,那么将无法认识到历史的真谛,也无法激起对历史学科学习的兴趣。历史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能对历史问题进行解释,并能从中获得对现实选择有参考借鉴作用的知识。凡此种种,均离不开师生们在历史课堂上的主动探究。

二、关于历史教材使用的认识误区与对策。

新课改中所使用的初中历史教材,创新构建了符合初中生素质能力培养需要的知识体系,代表着一种创新的理念和实践方法。但在很多教师的理念中,传统教材观还根深蒂固,他们在教学中基本上是“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教”。具体体现在:将教材内容等同于教学内容;教学的知识点完全由课本来确定;教材重点就是教学重点;学生只学习课本知识;如果没有教材,教师就不懂教什么、如何教;教师传导给学生的历史都是教科书中的定论、共识内容;等等。传统的“教教材”观念之所以未能扭转,究其根源还在于教师对历史学科特点的认识不到位。

要扭转传统的“教教材”的观念,需要更加理性地审视历史教材。教师在这过程中必须做到认真品味历史教材和灵活运用历史教材。做到认真品味历史教材,就要充分认识到历史教材中的史实带有选择性。史家、编写者在专著、课本上呈现的是一种选择,这并不意味着历史是相对的、骗人的,选择的东西只是事实的一部分。因而,教师在利用教材时要特别注意挖掘教材文本中所隐藏的资源。历史教材的选择性也正是历史学科的魅力所在,它能为学生通过教材去挖掘历史资源创造很多可能。所谓灵活运用历史教材,就是通过“还原、整合、开发、挖掘”的方式对教材内容加以灵活运用。“还原”即对于一些抽象的、理解难度较大的历史概念或现象,使用适当的视觉材料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如提供历史数据或历史遗址遗迹遗物照片等;“整合”即运用多种手段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补充和开发,从而完善和拓展历史教学内容体系;“开发”即加强学科间资源的交叉,打破学科界限,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如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地理知识,能让学生更加直观、深刻地理解知识;“挖掘”即充分挖掘教材含蕴,锻炼学生思维,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关于历史课程理念与教学模式的认识误区与对策。

本次课程改革,提出了全新的课程理念,指出要“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要以开放型的新课程观来建构现代化课程体系,用民主化思路来建构新型师生关系,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静止观,树立评价促发展的发展观。在教学模式上,强调课堂教学要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改革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体现“以学论教”的评价思想,强调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呈现的状态为参照来评价课堂教学质量。

然而,在现实中,新的课程理念与教学模式还很难彻底地运用到实际课堂教学中,传统课程观与固化的教学模式还根深蒂固。具体表现在:习惯于将课程等同于学科,学科就是知识;教学就是用简单说教的方式机械地传递知识的过程;畸形的口号式的爱国主义、民族主义教育充斥着历史课堂;学生只是知识的接受者,接受学习是学生生存的基本途径;学生学习历史通常就是做笔记、强化记忆,忽视了学生应该通过探索、发现和研究来获得历史知识。传统的课程观实质上否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更不用说学生的参与和自主探究学习,这是由教师缺乏新课程理念造成的。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要体现新课程理念,必须正确认识到课程改革中教师、学生、教材和环境的新变化,要能全面把握课程理念的各个要素,促使历史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

首先,要准确地定位教师在课堂中的地位。传统意义上,教师被视为课堂知识的传授者、管理者,是居高临下的“神仙”。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方法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就使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也要发生相应的转变。具体地说,在新课程中,教师应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课堂的组织者与促进者,由教学管理者转化为知识的引导者,由居高临下的“神仙”转化为平等的合作者。

其次,要突出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地位,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应被视为教学的主体,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我们应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发现学习、探究学习和研究性学习。

再次,要把学生学习经验的获得作为历史教学活动的重要目标,让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获得积极而有价值的学习经验,这能为学生日后的发展与成长提供帮助。因而,要把理解历史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所谓历史理解,是指能根据所获得的信息合理建构自我认知,把握信息蕴含的意义。例如讲解“民主是什么?”时,可从以下教学思路进行历史理解教学:

1、下定义:民主是一种政府组织形式。

2、解释:民主政府是如何运转的?

3、比较:将民主政府与专制(集权)政府进行比较。

4、下结论:对民主政府与专制政府之间的差异做总结。

5、应用:将民主概念运用到某政府中,分析该政府的优点。

6、总结:根据数据、信息概括民主政府的特点。

7、拓展:用学生身边的例子,拓展民主概念。

最后,要把历史课程当成是一门生成性课程,要从动态的视角来看历史课程。对于作为生成性课程,历史课程的开发与教学要突破对专家学者权威的依赖,要重视学生与学习环境、课程教师、学习伙伴之间的互动。教师和学生都应被视为课程开发的主体,他们既是课程的传递者与吸收者,同时又是课程的建构者与创造者。

四、关于历史教学方法改革的认识误区与对策。

教学方法改革是推动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就如何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创新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其指出:历史课程教学活动的组织要拓宽教学活动的途径,充分开展启发式、互动式的教学,让教学活动变得丰富多彩。鼓励教师多开展诸如历史辩论会、故事会、讲座、社会调查、参观采访等形式的课内外活动。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在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的组织与开展愈发显得重要,甚至在一些学校直接规定了在课堂上要留出多少时间安排学生活动。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的确能有效地提升历史教学效率,但是,当前许多历史课堂上学生活动形式化、表象化的现象突出,即活动的组织开展缺乏正确的目标引领(如果有,也仅是以知识点识记为目标),这显然有悖于活动开展要有助于推动学生发展、经验获得这一初衷。

要在历史课堂中有效开展学生活动,就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活动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即开展的学生活动,必须有利于全面落实教学目标,而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课堂活动时,要将活动的内容、形式都紧扣历史课程的三大目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样进行活动设计才能达到学生素质培养的要求。二是在历史课堂上,活动要紧紧地围绕拓展学生思维去进行,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引导学生去进行思考,从而通过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历史认识。历史课堂中的学生活动要呈现出特定情境中的历史细节,营造恰当的历史感,从而让学生更客观地从历史情境中去看待与评价历史;活动中史料的提供要生动有趣,以激发学生对历史的思考,使学生认识到历史结论的形成要建立在史料研究的基础上,从而更好地理解历史。

总之,课程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过程中,我们要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中的各项要求,纠正课改认识中的误区,制定出有助于课程改革目标实现的措施,努力使课程改革的实施不再出现偏差,从而推进初中历史课程改革深入开展。

新课标标准心得体会和方法(实用22篇)篇二十

本次学习了xx教授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解读,让我对新课标有了一个系统的认识,其中有两点让我印象最为深刻。

新课标将“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作为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和总目标。其中“文化自信”更是重点:通过语文学习,让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些在每一个学段目标后面都有特地指出。课程内容的主题与裁体形式也是强化“以文化人”的价值取向,它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要内容。这一核心素养的确立处处彰显着国家意志。

第一层的基础型学习任务群是“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第二层的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分为“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第三层的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分为“整本书阅读”和“跨学科学习”。

课程结构的阶段性和发展性通过构建学习任务群的方法来实现,而学习任务群的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会让我们每个学段之间的教学衔接得更紧密。

之前我在教学上基本仅以教科书为教与学的资源,顶多加上教参,这就导致我的教与学生的学非常单一且低效。现在有了学习任务群的引导,我在以后会尝试着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设计我的教学活动,让我的语文教学从静态的知识转化为动态的语文实践活动。在作业设计上我也会立足于学习任务群,做到“少而精”“实而活”。

今后我将继续研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做到常看常新,并坚持终身学习的理念,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学生。

新课标标准心得体会和方法(实用22篇)篇二十一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平时在教学中我也在思考该如何教学才能让学生学有所获,我也常常把《语文课程标准》拿出来翻看对照自己的教学,看看是否有不对或者不合理的地方。虽然平时常看《语文课程标准》,但总觉得自己了解的内容浅之又浅,只能看到表面的内容,并不能触及到深层次的内涵。

十年发布一次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终于在2022年4月发行了。这一次新课标发布后,我迫不及待地下载进行浏览阅读,如获至宝。但是读后却有些迷茫,这次的新课标的主要内容和变化确实有些大,有些内容更是感觉理解不透彻。幸好,在x月x日上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发起了一场公益直播,由xx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xx主讲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主要内容和变化。

在讲座中,xx教授不仅为我们梳理了新课标的主要变化,新增加的内容,讲解了课程的有关知识,并对命题、质量检测、教师培训等内容都给出了建议,让我耳目一新,更新了我的教育理念。

新课标的理念实用性更强,更有利于学生的综合素养的提升,也更加注重学生作为一个人的个性发展和语文的熏陶作用,再也不只强调语文知识结构的完成性与系统性。比如xx教授所说的核心素养的内容指向变化,从重视学生学习过程转为重视学生的应然状态也就是学习成果,这个崭新的理念需要我们好好揣摩才能真正应用到教学实践中,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切实提高。

xx教授的讲座时间很快就结束了,让我意犹未尽。《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我还需要好好研究才能真正为我所用,用于学生。

本次学习了xx教授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解读,让我对新课标有了一个系统的认识,其中有两点让我印象最为深刻。

一是新课标强化了课程的育人导向,使育人目标更加系统明确。

新课标将“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作为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和总目标。其中“文化自信”更是重点:通过语文学习,让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些在每一个学段目标后面都有特地指出。课程内容的主题与裁体形式也是强化“以文化人”的价值取向,它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要内容。这一核心素养的确立处处彰显着国家意志。

二是构建了语文学习任务群。

第一层的基础型学习任务群是“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第二层的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分为“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第三层的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分为“整本书阅读”和“跨学科学习”。

课程结构的阶段性和发展性通过构建学习任务群的方法来实现,而学习任务群的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会让我们每个学段之间的教学衔接得更紧密。

之前我在教学上基本仅以教科书为教与学的资源,顶多加上教参,这就导致我的教与学生的学非常单一且低效。现在有了学习任务群的引导,我在以后会尝试着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设计我的教学活动,让我的语文教学从静态的知识转化为动态的语文实践活动。在作业设计上我也会立足于学习任务群,做到“少而精”“实而活”。

今后我将继续研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做到常看常新,并坚持终身学习的理念,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学生。

新课标标准心得体会和方法(实用22篇)篇二十二

2022年版的新课标自颁布以来,我们不难发现较之2011版课标其中的诸多变化,笔者认为新课标学习不仅要学习其中的内容,更要弄懂这些内容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要发生这样的变化。今天要分享的是关于学段要求名称变化的几点思考。

2022年版与2011年版学段要求名称对应关系与明显区别。

“鉴赏”是音乐学科中的常见要求,何谓“鉴赏”?它是在感受、欣赏基础上的更高要求,其既受到作品本身特性的规范,又调动人们的想象力,而这种想象力本身就具有创造的性质。由此可见,新课标对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指向高阶思维的训练,这也体现了新课标的修订原则之一“坚持创新导向”。

其实细看每一学段“阅读与鉴赏”中的具体要求与原先相比并无多大改变,主要是将原来的几条合为一条,仅有一处是将原来的一条拆为两条,其次是三个学段都添加了有关整本书的阅读要求,除此之外仅有5处改变或新增要求。但这恰恰说明了,我们之前的阅读教学可能大都停留在感受、欣赏层级,而今后要结合相关语文学习,朝着鉴赏层级迈进,即朝着“创造”这一高阶思维迈进。

“梳理”一词看似简单,但其指向的却是“关键能力”这一核心素养的培养。首先,梳理知识、信息之前得先储备知识、收集信息,这是基础;然后需要运用一定的方法进行分类整理,化零乱为条理,这是关键;最后通过梳理达到对所知的全面深度理解,这样才能所学有所用,这是目的。

全面复盘我们过往的教学,关于该关键能力的培养做的是非常之欠缺的,教师或是越俎代庖,或是降低要求,甚至是置若罔闻。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两点:第一,不会做。教师教什么不明确,将学生学习重心放在了对知识的记忆理解上;怎么教不明确,不知道如何循序渐进地培养该能力;第二,不想做。梳理能力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教师因看不到现成的收益而不去做或是半途而废。

现在该能力培养以课标形式明确提出,既体现了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又增强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实用性特点。

相关范文推荐

    两会心得体会心得体会(专业22篇)

    心得体会是对个人在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的一种反思和总结,它能够帮助我们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提升能力。我整理了一些优秀学子的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和帮助。

    银行增强责任意识心得体会(热门19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提升个人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以下是一些历史名人的心得体会,他们对人生和事业有着独到的见解和思考。银行作为金融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办公场地租赁合同简约版(优秀19篇)

    租赁合同的签署是出租方和承租方达成租赁协议时的法律程序。当我们面临租赁合同的起草时,有时会感到困惑。下面是一些租赁合同样本,希望能够给你提供帮助。甲方为支持乙方

    劳务外包三方协议(汇总14篇)

    劳务的提供方通常是劳务中介机构或个人,他们通过招聘、培训等方式来提供合适的劳动力。请大家关注下面这些劳务市场动态和发展趋势,对于企业用工决策和战略布局具有重要参

    民警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精选18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激发自己的学习和思考动力,推动个人的进步和发展。通过阅读他人的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借鉴一些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人勤春来早,瑞雪兆丰年。2月

    入党感言发言稿一分钟大全(16篇)

    感言可以展现个体的独特观察和思考方式,拓宽我们的认识和眼界。以下是一些写得不错的感言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和技巧。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我很荣幸

    申请工会委员申请书大全(19篇)

    在撰写申请书时,要注意遵循相关的格式要求,比如字数限制、排版要求等。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更多申请书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xx年,教育工会女工委员会根据市、区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工作总结(通用13篇)

    每个月的工作总结是一个循环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不断反思和改进,逐步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小编整理了一些成功的月工作总结案例,这些案例中包含了对过去一个月工作的评价

    新学期新气象国旗下讲话初中(模板21篇)

    国旗下,我们彼此团结一心,守望相助,共同守护着和平与稳定。国旗下的范文展示了不同人的不同观点和感受,让我们拓宽了思维。尊敬的校领导,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

    三好学生竞选演讲稿(优秀20篇)

    学生演讲稿的写作过程需要学生深入思考和研究话题,并不断梳理和完善自己的观点和论据。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学生演讲稿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灵感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