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九年级政治教案人教版(通用21篇)

时间:2023-11-12 作者:曼珠初中九年级政治教案人教版(通用21篇)

制定教案可以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保持教学步骤的合理性和连贯性。以下是一些经典的初中教案范文,希望能引起大家的共鸣和思考。

初中九年级政治教案人教版(通用21篇)篇一

1.情绪的四大基本类型:最基本的情绪只有四类,即:喜、怒、哀、惧。

(1)注意转移法(改变注意力焦点法,改变环境法)。

(3)也会使我们冲动、懦弱、忧郁,甚至做出一些违背道德与法律规范的事情。所以,情绪需要调控。

6、辨析:情绪表达是个人的问题,与他人无关。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1)人的情绪具有相通性和感染性,一个人的情绪状态很容易影响到周围的人。(2)只顾发泄自己的情绪,不顾及他人的感受,是不通人情的做法。(3)我们应该学会在合适的场合、用合理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

第七课品味生活。

1.情趣与兴趣的关系p71。

(1)看不到生活的丰富多彩,(2)看不到生活的美好前景。

答:很多青少年辨不清情趣的高雅与庸俗,我们要学会鉴别不同的情趣,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盲目从众,跟着群体参加无意义甚至对身心健康有害的活动,会是我们陷入庸俗的生活情趣中,不利于我们身心的健康发展。

初中九年级政治教案人教版(通用21篇)篇二

1、物体内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具有的能是()。

a.分子动能b.分子势能c.内能d.机械能。

2、关于内能,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跟物体的温度有关,物体温度降低,放出内能。

b.内能是指每个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具有的能。

c.内能是指物体中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时所具有的能。

d.0℃的物体具有的内能为零。

3、关于热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4、在0℃的房间里,静止在地面上的铅球()。

a.具有机械能b.没有机械能c.具有内能d.没有内能。

5、下列关于物体的内能和温度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内能跟温度有关,物体的内能越大,温度越高。

b.物体的内能跟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

c.物体的内能只和温度有关,所以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

d.物体的内能只和温度有关,内能大的物体温度一定高。

6、下面四句话中都有一个“热”字,其中哪一句话中的“热”字表示温度()。

a.热传递b.物体吸热温度升高c.摩擦生热d.今天天气很热。

7、下列现象中,利用内能做功的是()。

a、冬天在户外时两手相搓一会儿就暖和。

b、刀在砂轮的高速摩擦之下溅出火花。

c、在烈日之下柏油路面被晒熔化了。

d、火箭在“熊熊烈火”的喷射中冲天而起。

初中九年级政治教案人教版(通用21篇)篇三

(一)本课在本书中的地位与作用。

初二思想品德课的主题是我与他人,而本框“礼貌显魅力”是与人交往的前提,是融入现代社会做一个文明人的基本要求;加之当代青少年文明礼貌的欠缺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基于以上两个方面,此框对于学生文明礼貌素质的形成是大有帮助的,必将为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因此,本框在全书的思想品德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教学目标及确立的依据。

根据课程标准中力求“把学会交往作为主题,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是能力培养的重点”的宗旨及初二学生的实际,本框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懂得讲文明、有礼貌是做人的基本品德,是社会交往的需要,是尊重他人的表现。

【能力目标】。

在实际生活中,逐步学会以礼待人,与人交往时做到语言文明、态度和气、举止优雅,并能够在不同的情境中表达自己的礼貌。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体验文明礼貌带给自己的乐趣以及对人生发展的价值,树立不讲礼貌为耻、讲礼貌为荣的交往态度,并乐于以礼待人。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确定的依据。

在社会变迁的进程中,传统的交往礼仪在青少年身上正在逐步消失,不少家长只关注孩子的智力、学业的发展,而忽视了礼貌、礼仪方面的教育,致使一些孩子不懂礼貌,缺乏礼貌。针对青少年的现状及教学的践行性,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确定为如何将礼貌落到实处,即在实际生活中,与人交往时做到讲文明有礼貌。

二、教学理念。

注重活动,淡化说教。文明礼貌问题如果操作不当,很有可能演变成一种说教,致使教学回到传统政治课的老路上去。本节课我充分利用活动资源,在生动活泼的场景中让学生感受和体验文明礼貌的魅力。

关注认知,强化体验。引导学生对文明礼貌的认识是必要的,对有关问题也要进行分析乃至说理。与此同时,我尽可能地在活动中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去体验,这样有利于教学内容的内化。

表层切入,深层领悟。文明礼貌问题是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教学过程中我注意从基本的生活问题入手,让学生透过生活中的小事、平常事领悟做人的深刻道理。

三、教法、学法与教学手段的选择。

体现“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解为辅”的精神,让学生自己去活动、探究、体验、领悟,在关键之处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1、关注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通过小品表演、观看动画、即兴表演等活动形式,让学生参与交流与合作,给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与时间,从而形成一定体验,分享成功的快乐,给学生自由驰骋的蓝天。

2、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进而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创设让学生思维层层展开的教学情景,有助于学生分析能力、综合能力的提高。

四、教学程序设计与分析。

1、开门见山,自然导入。

同学们,一看大屏幕,我们就明白了,今天要学什么?(礼貌显魅力)。

2、活动一:欣赏小品《公交车上》、动画《上车》,明确为什么要讲礼貌?

从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坐公交车问题切入,引发学生对礼貌问题的思考。学生自己表演,给他们展示自我的机会,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动画历来深受学生喜爱,内容形象生动,既幽默又带有讽刺意味,让学生多感官感受,能引发学生共鸣,通过此环节的教学,使学生形成“礼貌是尊重的具体表现,礼貌是文明的体现”的道德认识。

3、活动二:欣赏动画《大蕃薯的故事》,明确应该怎样讲礼貌?

对人有礼貌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由于本课时间仅有30分钟,加之这部分涉及的内容较多,故而重点讲了语言文明的表现,其他一带而过。

4、活动三:即兴表演,生活考场。

通过此环节的教学,使学生能够运用在前两个活动中形成的认知,在不同的情境中表达自己的礼貌,认识到礼貌是一种习惯,要将礼貌落到实处,即在生活中,与人交往时做到讲文明有礼貌。

5、教师总结,升华全篇。

6、课后实践,阳光行动。

通过此活动的践行,实现教学内容的内化。

初中九年级政治教案人教版(通用21篇)篇四

一、指导思想:

依据教科研中心初中部关于__学年教学计划的基本要求,结合思想品德学科实际,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为目标,以专题活动课型研究、时政拓展为重点工作,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等各方面的能力,注重学法指导。加强对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充分利用思品课的特点,密切结合时事,对学生进行时政教育。

二、教学目标:

1、力争学期检测及格率达到97%,教学中思想素质不断提高,健全学生人格。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及综合性学习创设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情景,从中激发学生进行讨论,多角度的去思考问题。

4、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拒绝“邪教”远离“黄、赌、毒。”增强法制观念,用一定的理论高度去审视自然,人类和社会的发展。

三、教材分析:

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教材共有四个单元的内容,第一单元共有四课内容,让学生懂得笑对挫折,磨砺意志。第二单元共有四课内容,让学生懂得明辨是非,抗拒诱惑。第三单元共有四课内容,慎重行动,承担责任。第四单元共有三课内容,让学生懂得赢得自尊,走向自立。

四、学情分析。

本年级学生共266人,八个班人数均在34人左右,基础不一,差距较大。学生大多数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较差,学习过程中有很多能力需要培养。本学期我的基本目标是:使全体同学都能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逐步形成学生良好的学习风气。懂得自尊自爱,学会自立自强!

五、具体措施:

1、每节课课前5分钟“时事播报”,培养学生关注政治、国事的意识,培养学生的事实述评的素养。

2、在对案例、故事的分析中注重问题设计的有效和层次性。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

3、利用学生评价方案,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良好的学习的习惯培养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4、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回答问题力求规范,声音洪亮。

5、在教学阶段的考核中,培养学生的析题、答题能力,培养他们学会用专业术语答题。

六、课时安排:

周次、内容、课时。

1—2生活难免有挫折3课时;

2—3直面挫折2课时;

3—4让我们更坚强2课时;

5第四课及单元检测2课时;

6—7善辩是非2课时;

7---8第6课2课时;

9---10第七课及期中考试4课时;

11第9课2课时;

12第10课2课时;

13第11课2课时;

14第12课及单元检测2课时;

15第13课2课时;

16第14课2课时;

17第15课及单元检测2课时;

18---20复习期末、考试6课时。

初中九年级政治教案人教版(通用21篇)篇五

2:了解世界人口现状,懂得人口众多增长过快所带领的严重后果。

3: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的能力。

教学重点合理的人口数量标准。

教学难点人口对经济社会的作用。

学法指导借用语文中议论文体裁来分析社会教材。议论文由论点论据论证三部分组成,社会教材大多亦如此,阅读教材时,注意每一自然段中的首句或末句,它们往往就是本段的论点,其余多围绕其展开,如第35页最后一段,首句“世界人口分布不均匀”就是本段的论点其余都是用论据来论证这一论点的。

教具准备自制投影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大家知道吗,滴答一声,世界人口就增加3人,等到我们下课时,世界人口将增加多少?

之前我们已经学了当今社会的主题和平与发展问题,今天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摁扣问题。

讲授新课。

人是社会的主体,能否正确地妥善地解决好人口问题,直接关系到各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关系到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全面进步。它点明了人口问题的重要性,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有影响,是什么影响呢?为什么?请阅读课文第一目。

一人口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促进或延缓作用。

思考:人类要生存和延续,必须进行两种生产,是哪两种生产呢?关系怎样?

人多意味着劳动力多,但“人”后面还跟着“口”人是生产者更是消费者。

辨析:人是生产者同时是消费者。()。

人是消费者同时是生产者。()。

春秋时期越王勾践在“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中有一项奖励生育的措施:“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在那时由于人太少,劳动力兵力奇缺,勾践的这种奖励措施有利于越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从这个角度来看“人多力量大”有一定的道理。但是能否把越王的这一措施推广到今天呢?当然不能。因为人是生产者同时也是消费者,人口的过度增长,只会强化人作为消费者的作用,从而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延缓甚至阻碍作用。

所以人类生存和发展要受社会经济规律的制约。

材料:人体质量70%是水,缺少2%的水就要发烧,缺少20%的水就要死亡,一个人正常生存每天需5千克水,至于生活用水生产用水需求量更大。而地球上适合人类需要又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只占全球储水量的十万分之七。

这则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说明了人类生存离不开水,而水资源又是有限的。人口的发展还必须控制在生态和环境可以承受的限度内,如果超过了这个限度,就会带来灾难。所以人类生存和发展还要受自然规律的制约。

二世界人口增长过快。

1请看课本36页图5-2,什么感觉?人口过多。1997年世界人口达58亿,1999年60亿,估计到2050年将达到90亿。

2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为千分之十五,发展中国家千分之十八,其中非洲达三十,而发达国家为千分之四,有的已出现负增长(出生率低于死亡率)。这组数字能说明什么?不同国家地区人口增长速度不同。

3在世界地图上找出: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俄罗斯、巴基斯坦、日本、孟加拉国、尼日利亚,这十个国家人口均超过一亿,其中亚洲占六个,北美南美欧洲非洲各一。七大洲中人口最多的是亚洲,约占总人口的五分之三大洋州最少,不到总人口的二百分之一,南极洲至今无常住人口。这组数字又能说明什么?世界人口分布不均匀。

世界人口众多,增长过快,增长速度不平衡,分布不均匀。这些又会带来什么后果呢?

后果一、人均生存空间越来越窄;。

二、自然资源消耗越来越多;。

三、全球生态环境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

四、发展中国家失业增多经济受阻。

五、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缺乏,老年人赡养问题。

由人口带来的种种问题,已引起各国政府和有识之士关注,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许多国家采取措施控制人口过快增长,虽有成效,但由于人口增长具有惯性,世界人口增长势头还将延续很长时间。为了唤起各国政府人民对人口问题紧迫性重要性的认识,联合国将每年7月11日定为世界人口日。

课堂小节本节课我们学了人口问题二目内容,一是人口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促进或延缓作用可以概括为“五个双重”

双重生产:物质资料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

双重身份:生产者和消费者。

双重作用:促进或延缓作用。

双重规律:社会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制约。

双重标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同环境保护相协调。

二是世界人口增长过快。由于人口过多增长过快,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

课堂练习。

是非判断题。

1.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两者都是无条件的。

2.在生产资料限定的条件下,人口增长过多,就会强化作为消费者的作用,从而促进社会经济以及人类自身的发展。

3.20世纪50年代初期,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均国民收入的差距为10∶1,1989年扩大到50∶1。造成差距加大的主要原因是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但与人口增长的地区不平衡也有一定的关系。

4.20世纪70年代开始,许多国家采取措施降低出生率,就使各国人口增长马上停止。

5.人口增长过快,贫困加剧,人们扩大了向大自然的索取;而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又反过来使人口更加增多。

选择题。

1.在个大洲中,亚洲人口最多,约占世界总人口的五分之三;大洋州人口最少,不到世界总人口的二百分之一;南极洲至今还没有常住人口。可见()。

a世界人口增长过快b世界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

c世界人口分布很不均匀d世界人口急剧增加。

2.人口发展必须控制在生态和环境可以承受的限度内,这说明了()。

a人对生态环境是无能为力的。

b人口发展越慢越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

c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受自然规律的制约。

d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受经济规律的制约。

问答题。

人作为生产者,是有条件的,而人从出生到参加工作前的时间和年迈生病的那段时间,他不是生产者,但仍是消费者,因为他每天都要吃穿住用。

这段话的中心含义是什么?请简要说明人口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作业布置见作业本。

初中九年级政治教案人教版(通用21篇)篇六

style="color:#125b86">一、教学目标:

珍惜国家、集体、他人以及自己的财产。

【能力目标】。

能够鉴别合法财产与非法财产。

【知识目标】。

知道公民的合法财产和财产所有权的含义。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合法财产和财产所有权的含义。

【难点】。

辨别合法财产,财产所有权。

三、教学方法。

案例法,探究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课堂导入。

总结:主体——出租车司机,乘客王某。客体——钱,患病学生。结果——退钱。这个问题涉及到这部分财产的所有权问题。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公民的合法财产。

举例:

(1)建筑工人在施工场地捡到金元宝,私自带回家;。

(2)小明在路上捡到钱包据为己有;。

(3)小王的父亲是私营业主,年终缴税后,获得35万元收入;。

(4)某市长受贿310000元,视为家产。

思考:上述财产哪些属于个人所有?哪些不应该属于个人所有?为什么?

总结:

(1)根据所有权的不同,社会上的财产应该归属集体所有,国家所有。

(2)法律规定公民的个人财产: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屋、储蓄、生活用品、文物、图书资料、林木、牲畜和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以及其他合法财产。

(二)什么是财产所有权。

1.提问:同学们是怎么安排自己的压岁钱呢?

学生分组讨论,归纳:存银行一部分,捐款一部分,买自己想买的,放兜里随时能摸到等。

引导:在你处理这个压岁钱的这个过程中,其实就是在对压岁钱行使所有权。压岁钱---占有权;用它买东西—使用权;存银行买国债所获利息—收益权;捐款---处分权。

总结:财产所有权即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

重新思考课堂开始的案例:法院为什么判决司机归还王某的钱呢?

回答:司机没有对钱的使用权。

总结汽车—占有权,驾车送人----使用权,驾车经营----收益权,卖掉-----处分权。

环节三:小结和作业。

总结财产的所有权包括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也知道了什么是公民的合法财产。

课下思考:如果我们的合法财产、财产所有权受到了侵害,那应该怎么办?

五、板书。

六、教学反思。

初中九年级政治教案人教版(通用21篇)篇七

1.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及其在中国革命和建设阶段,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丰富发展。

2.正确认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的重要意义。

3.正确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涵义和重要意义。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必须坚持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涵义和重要意义。

三、教学方法。

讲授、提问、讨论交流、合作探究等。

四、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分别是什么?

2.中国共产党80多年来的奋斗历程充分证明什么?

导入:。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并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和发展。

新授:

第一目高举伟大旗帜。

(一)____。

总结:____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突出贡献是开辟了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因此,党把____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

主义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来,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趋赴。——_。

以_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下,探索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创立了____。____是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二)邓小平理论。

1.感悟歌曲《走进新时代》的歌词及取得的巨大成就。

2.探讨:邓小平理论的重大意义。

邓小平理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系统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水平。

(1)理论系统回答了在我们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

(2)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3)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____在新时期的继承和发展。

(4)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过程中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必须高举的伟大旗帜。

(三)“中国特色”

就是要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从中国国情出发,开辟符合中国实际、符合社会规律的发展道路。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共产党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集中全党全国人民的智慧,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第二目“三个代表”在身边。

1.看学习实践“三个代表”flash。

2.交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含义: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都要努力体现生产力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就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生产力,大力发展生产力,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这是中国共产党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都要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就是要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努力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都要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在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不断实现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变化发展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

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切实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努力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充分发挥广大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所以能够经受住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领导全国人民取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3.基本要求:逐一举例分析。

(1)先进生产力。

(2)先进文化。

(3)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三个代表”思想的重要意义、地位。

提示关键词:“强大思想武器”“根本指针”“写入了宪法”

5.读名言,悟道理: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归纳总结:

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切实加强党的建设,领导全国人民取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初中九年级政治教案人教版(通用21篇)篇八

(1)理解圆与圆的位置的种类;。

(2)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求两圆的连心线长;。

(3)会用连心线长判断两圆的位置关系.

2、过程与方法。

设两圆的连心线长为,则判别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的依据有以下几点:

(1)当时,圆与圆相离;。

(2)当时,圆与圆外切;。

(3)当时,圆与圆相交;。

(4)当时,圆与圆内切;。

(5)当时,圆与圆内含;。

3、情态与价值观。

让学生通过观察图形,理解并掌握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与难点:用坐标法判断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问题设计意图师生活动。

1.初中学过的平面几何中,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有几类?结合学生已有知识以验,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举例,并对学生活动进行评价;学生回顾知识点时,可互相交流.

2.判断两圆的位置关系,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吗?

引导学生明确两圆的位置关系,并发现判断和解决两圆的位置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中的相关内容,注意个别辅导,解答学生疑难,并引导学生自己总结解题的方法.

问题设计意图师生活动。

初中九年级政治教案人教版(通用21篇)篇九

(1)知识目标:让学生知道自己是中家的小主人,有多种政治权利。特别是监督权并有多种合法方式行使监督权的权利。

(2)能力目标:以开平碉楼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问题为背景,让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开平碉楼的历史文化,尝试依法提出合理建议,体验公民的主动参与对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查找资料、分析资料和归纳资料的能力,以及参加社会实践的能力。

(3)觉悟目标:提高学生关心开平建设和参与开平政治生活的自觉性。

2、教学重点。

公民有参与政治生活的责任,可以行使多种政治权利,特别是监督权。

3、教学难点。

如何采取不同合法方式行使监督权。引导学生发表开平碉楼保护的意见,达到教学指导实践目的。

二、构思。

1、教学构思:

本节是一节活动课,主要使学生自觉培养民主监督意识,从而在现实生活中正确行使各项政治权利,积极参与政治生活。因此选择了学生都比较熟悉的开平碉楼作为切入点。通过录像、竞赛的方式进一步了解开平碉楼的丰富文化底蕴,从而激发学生的热情,并用实际行动来关心和保护开平碉楼,积极参与开平的政治生活。

2、教学用具:

图片、投影仪、多媒体、录像。

3、教学方法:

启发式、激励法、讨论法和竞赛法。

三、教学过程。

第一步:知识讲授。(导读精讲)。

明确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性,监督权和行使的方式。这部分内容学生在初二时已学过。因此主要是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复习。(1)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责任。(2)明确监督权包括批评和建议权、平等权、检举权等。(3)强调行使监督权必须要通过合法的途径,如向人大代表反映,通过新闻媒体公开发表,给国家机关写信、打电话等。

第二步:录像导入。(vcd录像)。

观看《开平碉楼》的录像,进一步了解有关开平碉楼的知识,激发出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豪情。

第三步:知识竞赛。(多媒体显示)。

进行开平碉楼知识的有奖竞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开平碉楼保护,行使监督权做准备。

第四步:引导讨论。

第五步:课堂小结。(投影显示)。

归纳总结学生提出的建议,指导学生课后写小论文。以及教育学生要通过正当途径反映自己的意见,行使监督权。从而再次明确正确行使监督权途径和重要性,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开平的各项建设,做开平市的小主人。

附板书和活动资料。

活动课我们是国家的小主人。

一、教学内容。

(1)公民作用国家的主人,有积极参与政治生活的责任.

(2)我们可以依法通过多种渠道,采取不同形式行使监督权。

二、我们都来试一试。

活动资源开平碉楼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碉楼聚焦】。

因为目前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为世人瞩目已指日可待。目前,广东省人民政府令发布了自9月1日起执行的〈〈广东省开平碉楼保护管理规定〉〉,开平碉楼的进一步保护、开发和利用将有章可循。今天,开平碉楼于广东人民来说,是既熟悉,又陌生的。历尽百年沧桑,千余座碉楼巍巍耸立于开平这块沃土上,人们大抵知道她在特殊历史环境下的“实用性”,然而,到底又有多少人洞悉开平碉楼神秘的过去和现在?有人担心,把开平碉楼开发为旅游景点,会不会对它们及周边的环境造成破坏?专家考证,开发好碉楼旅游,保护好碉楼,关键在于唤起人们对开平碉楼保护的正确认识。

【背景资料】。

广东开平市是中国著名的华侨之乡,更是文明遐迩的碉楼之乡。碉楼鼎盛时期达3000多座,现经普查登记在册的有1833座。开平碉楼是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是一种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开平碉楼分为更楼、众楼、居楼三种类型,建筑材料和结构分石楼、三合土楼、砖楼和钢筋混凝土楼。根据现存实证,开平碉楼在明代后期(16世纪)已经产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展成为表现中国华侨历史、社会形态与文化传统的一种独具特色的群体建筑形象。

开平碉楼罕有地体现了近代中西文化与中国乡村的广泛交流。开平碉楼丰富多变的建筑风格,凝聚了西方建筑史上不同时期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建筑风格,成为一种独特的建筑艺术形式。

【保护法规】。

〈〈广东省开平碉楼保护管理规定〉〉摘抄。

第三条保护、开发与利用开平碉楼,必须保持其真实性及完整性。对由碉楼、民居及其相关公共设施组成的村落以及碉楼周围的自然环境都应当进行保护。

第四条开平碉楼所在地的村民委员会可以建立群众性的保护组织。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开平碉楼的义务。

第七条为保护开平碉楼作出贡献的单位或者个人,由开平市人民政府予以奖励。

第十二条在开平碉楼建设控制地带内进行建筑工程,不得破坏碉楼周围的环境风貌,建筑物或者构筑物的形式、高度、体量、色调等应当与碉楼的环境风貌相协调。

第十三条在开平碉楼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严禁存放易燃、易爆和腐蚀性物品,严禁进行爆破、钻探、挖掘毁林开荒以及其他危害文物安全的活动。不得建设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和造成水土流失等危及开平碉楼安全的设施。

第十八条开平碉楼的修缮、保养,必须遵守不改变原状的原则。

第二十一条可以利用开平碉楼建立博物馆、保管所或者辟为参观游览场所,改作其他用途的,应当经省人民政府同意,报国务院批准。

第二十三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可以想开平市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提出开平碉楼保护、修缮和保养的建议,可以检举、揭发和制止违反文物保护法规的行为。

【存在问题】。

1、很多外地人不知道开平在哪里;不知道开平有什么旅游景点;最有特色景点的是什么。

2、碉楼分布太散,又多分布在农村,交通不便,不利于游客参观,也不利于保护。

3、有的游客说开平旅游项目太单调,没有什么好玩。

4、有的村镇看到旅游好赚钱,因而一哄而上搞旅游开发,为了吸引游客,把碉楼修复一新等。

5、有的农民用碉楼来存放东西或其他用途。

【尝试建议】。

建设好开平,让我们的家乡变得越来越漂亮,关键在于我们每位学生的积极参与。开平碉楼是我们开平人的骄傲,行使监督权,保护好开平碉楼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请同学们多提宝贵的意见。重在参与!!

知识竞赛题。

1、开平碉楼最高()层。

a、4b、5。

c、6d、7。

2、目前开平共有()座碉楼。

a、1533b、1633。

c、1733d、1833。

3、开平碉楼起源于()。

a、明朝后期b、清朝后期。

c、民国时期d、元朝时期。

4、碉楼的主要功能是()。

a、防土匪b、防水灾。

c、居住d、开会。

5、“开平第一楼”是()。

a、瑞石楼b、日升楼。

c、坚安楼d、雁平楼。

6、“机器人碉楼”是()。

a、中坚楼b、姐妹楼。

c、天禄楼d、方氏灯楼。

7、开平碉楼按功能分为()。

a、更楼b、众楼。

c、居楼d、水楼。

8、按材料和结构分为()。

a、石楼b、三合土楼。

c、钢筋混凝土楼d、木楼。

9、最早的碉楼()。

a、迎龙楼b、日升楼。

c、坚安楼d、雁平楼。

10、“中国华侨园林一绝”的是()。

a、自力村碉楼群b、立园。

c、锦江里碉楼群d、雁平楼。

11、七个抗日烈士牺牲是在()。

a、北楼b、南楼。

c、更楼d、天禄楼。

12、立园的创建人是()。

a、谢维新b、谢维立。

c、谢维明d、谢维笠。

初中九年级政治教案人教版(通用21篇)篇十

(一)知识目标:

2、三步走战略的含义和实现情况;。

3、总体小康的含义及其局限性;。

4、全面小康的目标、以及与共同理想的关系;。

5、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含义及有关的特征,基本要求等等;。

(二)能力目标:

1、认识各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现阶段的共同理想)的关系,正确把握个人理想与共同理想的关系。

2、通过学习自己可以认识总结全面小康与共同理想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树立个人的远大理想,认识共同理想,为实现个人理想和共同理想而努力学习,把自己培养成有用的人才。

1、重点:掌握共同理想的含义、重要性、启示;三步走战略;全面小康的目标;。

2、难点:认识个人理想与共同理想的关系;全面小康与共同理想的关系;。

现阶段的共同理想与共产主义理想的关系。

本框以教师讲解为主,讨论法等。

布置预习任务计算p119的数据;做好教学课件;。

(一)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说一说:你的人生理想有哪些?由同学们各自交流。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总结人生理想的分类问题。

了解人生理想的具体内容的含义和特征。

1、认识人生理想的分类。

2、认识人生理想中的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社会理想。可以每人谈谈对未来社会的期望,从这种期望中对共同理想有个切身的理解。

(1)认识共同理想的含义。指出就是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

(2)掌握共同理想的重要性。说明共同理想也是精神动力、精神支撑;。

(3)我们青少年应该如何对待个人理想和共同理想的关系?这个问题可以通过讨论来认识。见p`117讨论(略)。

(二)惠及亿万人民的小康蓝图。

1、了解我国共同理想实现的三步走战略。完成下列表格:

步骤。

时间目标。

经济目标。

人民生活水平目标。

实现情况。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2、认识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是还要了解小康水平的含义和表现从而认识总体小康的局限性。

3、阅读材料p118,认识总体小康的局限性。通过相关链接加深认识。

4、认识我国现阶段头2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目标、含义、特征如何?

(2)与共同理想的关系如何?(也体现了它的本质)。

(3)可以介绍一下我国的理想(共产主义理想的关系。(注:4——8班不用引入)。

算一算:p119的材料数据。认识到即使我国到20xx年左右实现了全面小康还是跟发达国家有一定的差距,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认识到共同理想实现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5、认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含义或特征。

六、板书设计:

1、人生理想的分类。

2、共同理想的含义、内容。

(一)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3、共同理想的重要性。

一、共同理想4、青少年要真确处理个人理想和共同。

共同使命理想的关系。

1、三步走战略。

2、实现情况。

(二)惠及亿万人民的小康蓝图3、总体小康的局限性。

4、全面小康的目标。

5、全面小康与共同目标的关系。

6、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七、作业布置:练习册、试卷、基本练习题等。

八、教学后记:

初中九年级政治教案人教版(通用21篇)篇十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学习小说人物描写的方法;。

2.学习小说采用对比表现主题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具体的人物形象、今昔故乡的环境、和完整的故事情节的分析,使学生领悟造成辛亥革命后十年间中国农村走向衰败、萧条、日趋破产的根源,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在写作方法上,领悟在景物描写和肖像描写中运用对比手法的好处。

3.品味文中议论性的语句,体会它们对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表现文章中心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这篇小说内容的把握,深刻理解在旧中国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不仅是我国农村经济凋敝、农*生活日益贫困的根源,而且也在思想灵魂上对农*造成了深深的毒害,激发起学生热爱新中国,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强烈愿望。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1.*导入。

(学生发言)。

故乡,让离家的游子多了一个永远也做不完的梦;故乡,在游子的记忆里沉淀出了无限的美丽与思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文学世界,感受《故乡》的魅力。

2.介绍写作背景:

辛亥革命后,封建王朝的*政权是被*了,但代之而起的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帝国主义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的命脉,而且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由于这双重的压迫,中国的广大人*,尤其是农*,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小说写于1921年1月,后有作者编入他的小说集《呐喊》,它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大多取材于真正的现实生活。

1919年12月初,鲁迅从北京回故乡绍兴接母亲,亲眼看到故乡的破旧不堪和农*生活的贫困,百感交集,思绪万千,一年后就以这次经历为素材,创作了小说《故乡》。小说着重刻画了一个受尽当时社会摧残剥削的劳苦农*闰土的形象。通过对闰土悲惨遭遇的描述,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深刻揭露旧社会对农*从*到精神的重重残害,表达了作者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和坚定信念。

3.作家、作品介绍:

鲁迅,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笔名,浙江绍兴人。

选自《呐喊》(小说集)。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文朗读,学生熟悉课文。

2师生讨论交流课文脉络并归纳:

小说以时间为序,以我回故乡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全文可按“渐近故乡——在故乡——离开故乡”三个方面分为三个部分。

从“第二日清早晨”到“已经一扫而光了”:“我”在故乡期间的见闻和感受,着重刻画了闰土、杨二嫂等人物形象,揭示农村破产、农*生活贫困的社会根源,是小说的主干部分。

第二层(到“他就领了水生回去了”)写“我”和中年闰土见面的情况。(全文重点)闰土外貌到精神的巨大变化(社会根源)。

第三层(到“已经一扫而空了”)写“我”告别闰土与故乡。

从“我们的船向前走”到结束:“我”离开故乡时种种感触和矛盾心情,抒发了作者对现实社会极大的愤懑,表现了作者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和坚定信心。

三、小结。

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理清了小说的线索和情节,对课文已比较熟悉,现在我们来讨论闰土的形象塑造。

二、分析闰土人物形象:

(朗读第12自然段—30自然段;第55自然段)。

明确:

(1)外貌对照:

中年闰土:“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受尽生活折磨,命运悲惨(经济生活的艰难和精神负担的沉重)。

(2)动作、对话对照:

中年闰土:说话前的神态是欢喜——凄凉——恭敬;他说了七句话,前六句用断断续续的话表达自己的心情和谦恭,最后一句还是用断断续续的话诉说自己的苦状;说话后的神态是“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迟疑麻木、痛苦难言。9个省略号(5处对话)说明闰土心里有说不尽、道不明的苦处。“迅哥儿”改称“老爷”,写出闰土不仅为饥寒所苦,而且深受封建等级观念思想的*。“厚障壁”就是所谓“身份”、“地位”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精神隔阂。

(3)闰土对“我”、对生活的态度前后对照:

对我:

中年闰土:恭敬地叫“老爷”,要水生“给老爷磕头”,认为少年时的“哥弟称呼”是“不懂事”,不成“规矩”。——被封建礼教牢牢*。

对生活:

少年闰土:捕鸟、看瓜、刺猹、拾贝、观潮……——天真活泼、对生活充满热情和希望。

中年闰土:拣了“一副香炉和烛台”。——将希望寄托于神灵。

(4)小结:

残酷的阶级压迫和*族压迫,多子、饥荒、税、兵、匪、官、绅,把一个活泼的少年折磨成凄惨的苦人儿。

鲁迅在这个人物的前后对比中,不仅从经济上、政治上刻画了闰土的痛苦,而且十分深刻地从精神上揭示了闰土的痛苦。封建思想意识给他加上精神枷锁,尊卑观念愚弄淳朴的农*。见“我”时,强自按熄霎时间闪现出来的真挚友谊的火光;见面时一系列精神变化细致入微地刻画了尊卑观念给闰土心灵深处留下的创伤。

对香炉和烛台细节的描写,进一步揭示内心世界,他虔诚地渴望神灵的赐福,摆脱贫困与苦难,这样描写,可清楚地看到:闰土对苦难根源有直觉,但不理解;希望改变现状,却又无可奈何;他憧憬未来,却寄希望于渺茫的神佛保佑。

在鲜明的对比中,揭示了闰土们在半殖*地半封建的黑暗制度下,遭受经济上的剥削,政治上的压迫,精神上的摧残,也揭示了闰土们悲惨命运的深刻的社会原因是多子、饥荒、税、兵、匪、官、绅。是旧中国贫苦农*的典型。

三、杨二嫂人物形象:

(外貌、对话、动作描写。朗读39自然段—52自然段)。

小说对杨二嫂的描写,先闻其声,再见其人。

外貌描写——“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对话描写——。

动作描写——。

——她的说话和动作表现了她尖嘴利舌,贪小泼辣的小市*习性和日趋贫困的生活。

杨二嫂是当时社会既被侮辱、被损害,而又深受私有观念支配的村镇小私有者形象的代表,她的形象塑造有两个意义:一是用她的自私刻薄来衬托闰土的纯朴善良;二是用她的变化来说明城镇小市*的贫困化,从另一侧面反映了农村经济的破败,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弊病。

三、小结。

四、布置作业。

第三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上两节课,我们认识了几种描写对塑造人物的作用,并分析了闰土这一人物形象。这节课,我们来分析小说中的“我”的人物形象,探讨小说丰富的语言内涵,从而理解作品表现的主题。

二、讲读第三段,离开故乡:

这一段主要写“我”离别故乡时的怅惘情绪和对未来的希望。

明确:

“我”只感到“有些惘然”,“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而且一想到在故乡所遇到的人和事,“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这“高墙”就是社会造成的精神上的“厚障壁”,就是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再想起闰土今昔的巨变,“又使我非常的悲哀”。

由于有感于这复杂的世事变化,因而“我”对未来想得很多。

“我”无法消除与闰土之间的隔阂,但对未来是抱热烈的希望和急切的憧憬的。希望宏儿和水生能够一气,不再像“我”和闰土一样隔膜起来。作者希望下一代不要“辛苦展转”、“辛苦麻木”、“辛苦恣睢”。这里的三个“辛苦”含义各不相同,第一个是“奔波、劳碌”的意思,是“我”的生活;第二个有“辛勤、劳苦”的意思,指闰土的生活;第三个有“钻谋、妄为”之意,指官、绅一类人物及杨二嫂们的生活,希望他们有“新的生活”,是“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学生齐读86~88自然段)。

(2)为什么“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

明确:闰土崇拜神鬼的偶像,态度虔诚,他希望自己的生活能够好起来,这种愿望是“切近”的;而“我”对未来充满希望,“我”的希望是让后辈过幸福的生活,我的愿望是“茫远”的,实现自己的这一希望又是非常艰巨的。因此,“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

最后一个自然段,作者把“希望”比作“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段告诉我们,希望的有无,取决于实践,只有希望,不去努力奋斗,等于没有希望;希望虽然遥远,而且实现起来困难重重,但只要努力去奋斗,去实践,希望就能实现。这段文字,意味深长,表达了“我”对“新生活”一定会来临的坚定信心。

三“我”的人物形象:

(心理描写。主要采用内心独白,直抒胸臆的方法。小说不同于一般记叙文,小说中的人物是经过艺术加工的人物形象,“我”不是作者。是一个线索人物。)。

作品中的“我”是一个要求进步的知识分子形象。故乡萧索的景色显示了当时农村的凋敝,衬托了“我”的悲凉心情。现实的故乡与记忆中的故乡距离太大,“我”非常失望,从而抒发了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无比憎恨的感情。

闰土的巨大变化,与“我”的思想隔阂刺痛了“我”的心,思想上引起极大震动、悲哀、愤慨。哀其不幸,寄予无限同情。

杨二嫂的变化,“我”感到讨厌。

离别故乡时复杂的思想感情,更使我们认识到“我”热切要求*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革命精神,并能认识到改造旧社会实现新生活的艰苦性、复杂性,表现了“我”对革命任务艰巨性的深刻认识和实现理想的信心、决心。小说最后闪光的一笔,一扫全篇沉闷的气氛,反映积极谋求社会变革的进取精神,鼓舞人们为新社会的出现而斗争的信心,同时把小说的主题思想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

四、理解课文环境描写的作用:

明确:现实的故乡一片荒凉、沉重、窒息,“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点活气”。对记忆中的故乡和现实目睹的故乡的描写,作者采用了对比的写法。这样写,突出了现实故乡的每况愈下的变化,反映了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残酷蹂躏下日趋破产的旧中国农村的社会现实。

小说最后一段,又再现了记忆中的美丽画面,这是“我”的美好希望的象征,也是对新生活的想象、憧憬。

五、小说的主题思想:

小说着重刻画了一个受尽旧社会摧残剥削的劳苦农*闰土的形象,通过闰土悲惨遭遇的描述,生动地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旧中国农村日益破败的面貌,深刻地揭露了旧社会对农*从*到精神的严重残害,表达了作者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和坚定信念。

板书设计:

过去故乡——美好——神往。

现在故乡——萧条——失望。

未来故乡——美好(水生和宏儿)——希望。

少年闰土——银项圈少年充满活力。

中年闰土——木偶人仿佛石像一般。

年轻杨二嫂——安分守己。

年老杨二嫂——尖酸刻薄庸俗势力。

主题:中国人精神的麻木。

底层*众的贫苦生活。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初中九年级政治教案人教版(通用21篇)篇十二

学习目标:1、了解文章的主题。

2、体会坚强内涵。

3、学会赏析名著。

一、导入:老师想采访几位同学,请实话实说:

1、当你遭受困难时,你的父亲是如何对待你的?

2、当你获得成功时,你的父亲又是如何对待你的?

不管父亲用何种方式对待子女的成功和失败,都包含了他的爱,只是教育方式的不同。其实每一位成功人士的背后,都有一位父亲的教导,今天,我们就来听听智者之言。

二、作者简介:

傅雷,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毕生翻译巴尔扎克、罗曼罗兰、伏尔泰等作家的文学名著,翻译作品达34部。

傅聪——早于六十年代已被《时代杂志》赞誉为“中国当今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是华人音乐家扬名国际乐坛的典范。

此书是是傅雷及夫人写给傅聪、傅敏的家信摘编,写信时间为1954-1966年六月。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也是现代中国影响最大的家训。

二、整体感知。

1、这两封家书,分别是针对儿子什么境遇而写的?

第一封:消沉苦闷之时。

第二封:欣喜成功之时。

2、作者写这两封家书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第一封:劝慰儿子如何面对感情的创伤,学会泰然处之。

第二封:提醒儿子要保持谦卑、不惧孤独,勇于攀登艺术的至境。

父亲是如何劝慰孩子的?

当孩子获得成功时,父亲又希望孩子怎么做?

3、请你说说傅雷希望儿子成为怎样的一个人?

希望儿子做一个坚强的人,无论遭受怎样的起伏跌宕、矛盾孤独,都要保持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对生活的赤子之心。

胜不骄、败不馁,宠辱不惊,得失泰然。“坚强”的最高境界是能够保持心灵的纯洁,能够无惧孤独,才是人性中最可贵的无坚不摧的坚强。

5、用“坚强”一词给两信个各拟一标题。

听《一封家书》。

四、品味语句,体会感情。

如……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呢?”——摘引自傅雷给儿子的一封信。

读一读,找一找,从这两封信来看,这种“父子如朋友”的境界体现在哪些字里行间?

“矛盾是解决不完的,所以艺术没有止境,没有perfect的一天,人生也没有perfect的一天!”

五、布置作业。

1、阅读课后名著导读部分。

2、写一封信给自己的父母。

初中九年级政治教案人教版(通用21篇)篇十三

知识与技能:

了解情绪的含义,情绪是人的内心世界,情绪有四种类型----喜、怒、哀、惧。人的兴趣、志向不同,所反映的情绪也不相同,情绪具有积极和消极两种作用,对人的学习、生活工作产生强大的影响作用,使学生理解培养良好情绪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

利用一些情景使学生体会情绪的产生和变化,利用多媒体播放影片培养学生观察力和分析能力,指导学生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课本剧的表演使学生对情绪的作用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学会分析归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心理问题是当今青少年普遍存在的重要问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因情绪波动较大产生不良的后果,因此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情绪是如何产生,情绪对自己有哪些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并在今后的发展中扬长避短,培养保持积极情绪。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1.地位:

这一框题是基础,只有让学生了解和懂得情绪的产生及情绪对人的两种不同作用,才能在后面的学习中奠定基础。使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工作中努力调节情绪,健康、乐观的成长。

2.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情绪反映着个人的兴趣和志向是本框的重点,这一点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就愿意做,积极性很高,对于不感兴趣的事情就情绪低落、厌烦,甚至逃避。这点老师可以拓展一下。也是为下一个框题打下基础。

情绪对人的不同作用是本框另一个重点,它是从两种情绪对人的身体、智力、正常水平发挥产生作用,阐明情绪的两种不同作用,即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

情绪的含义是本框的难点。虽然学生对情绪有所体验,但是情绪是心理学的内容,是人的内心活动较为抽象,学生理解起来困难,这就需要老师从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的进行引导分析,突破这个难点。为后面的学习做好准备。

3.联系实际的处理:

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会发生许多情绪,情绪对每个人的影响作用相当大,一些人会充分利用有利、促进的积极情绪,使得自己在工作、学习、生活中取得较好的成绩。但是也有的人,尤其是青少年对消极情绪控制的不好,走向歧途、失败的事例也不乏存在。心理问题影响着人们的智力、人际关系、身体健康、正常水平的发挥,迫切需要解决这些问题,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了情绪及其作用,控制情绪和保持良好情绪,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提供保证。在平时的生活中注意控制情绪,发挥积极情绪,克服消极情绪。

教法建议。

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联系学生的亲身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设置情绪情景、观看影片、小品表演、小组竞赛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情绪的含义及其作用:对人在智力方面、身体方面、水平发挥等方面的影响。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

情绪反映着个人的兴趣和志向。

不同情绪的作用。

教学难点:情绪的含义。

教学手段:多媒体、投影胶片、投影笔。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分析教师给的图片人物,问题:"图中人物的心理品质如何?这种心理能否调节?"引出课题:

教师设置几种情绪情境,

[情景1]:当你听到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宣布北京承办2008年奥运会时,我感到。

[情景2:]看到中国足球在世界杯比赛中的成绩,我感到。

[情景3]:看到以军轰炸巴勒斯坦平民时,我感到。

[情景4]:数学测验时由于自己的粗心,成绩发挥不够理想,我感到。

[情景5]:自己喜欢的书,被同学遗失了,我感到。

学生分析得出:激动、高兴、兴奋、失望、气愤、懊悔、生气等。

教师分析:同学们说的这些感受,就是人的情绪表现。它在一个人的身上发生了很多变化,非常奇妙,这就是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的内容。

[板书]:情绪----奇妙的窗口。

这些情绪都不是无故产生的,而且这些情绪是变化的。什么是情绪呢?

[板书]:情绪的含义。

这些情绪的产生都是人们在认识和处理事物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态度,愤怒是因为平民受到伤害,高兴是因为光荣,生气因为喜爱的物品丢失,这些态度反映人们对事物是赞成与反对,积极与消极。

[板书]:情绪是认识和处理事物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态度。

这种态度是如何变化的。

播放动画《打猎》。

问:片中人物情绪有哪些变化。

学生答:

教师总结:片中人物的态度变化是因为外界因素引起的,高兴是闻到了香喷喷的食物,惊恐是看到庞然大物,害怕是听到恐怖声音,惊讶是发现一个特大脚印,这一连贯的情绪变化透出他们的内心世界及其对事物的态度。情绪就像一扇内心的窗口,通过窗口看到一个人对外界事物的内心活动。

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就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就会产生许多的情绪变化,我们也学了许多的描绘情绪的词语,下面进行竞赛。

[活动1]:发给每组投影胶片或白纸,三分钟内完成,看哪组列出的描绘情绪词语最多,最多组全班展示。

教师:同学们写出那么多的情绪词语,说明人的情绪内容是丰富的,同学们写出的所有词语分类组合一下,请每组代表总结。

[活动2].:学生分组归类。

(学生得出的结论)。

[板书]:情绪的类型:喜、怒、哀、惧。

老师展示几张情绪图片:

这些类型的情绪我们可通过很多途径表现出来,如肢体、声音、面部等。

[活动3]:学生做书上练习,找几个同学分别表演情绪。

展示几张世界杯球迷的图片。

问:这些球迷为什么会在自己身上涂满了色彩标志?

生答:

总结:他们关心热爱中国的足球,对足球有着深厚感情和极大的兴趣。他们在每场比赛中都情绪高涨,十分投入。用各种方式表现个性情绪。相反,有些人对足球不感兴趣,再盛大的比赛也不能激发他们的热情。

[活动4]:学生谈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最爱做的事情。

[板书]:兴趣不同,人们的情绪感受也不会相同。

志向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情绪,有远大志向的人不会因为暂时的困难和挫折、失败而退缩,也不会计较个人的名利,就像范仲淹写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只有目光短浅,计较个人利益的人,才会使自己处于消极、低落的情绪之中。

[板书]:志向不同,人们的情绪感受也不尽相同。

情绪一旦产生,它就像一个神奇果,在高兴、兴奋的时候,我们会感到精神焕发,干劲倍增;当失望、悲伤的时候我们又会感到我们无精打采,萎靡不振。这就是情绪对人的作用。[板书]:

学生讲述故事"杯弓蛇影"。

结合新初一的学生谈他们新学年的打算。

问:这两种情绪对我们有哪些作用?

这两种不同情绪对人会产生哪些不同的作用呢?

情景剧:

李明与纪强的故事(详见扩展)。

学生进行讨论:情绪对人产生那些影响?

师生共同结论:情绪对人的身体、智力、发挥水平、性格等方面有影响。身体:积极情绪----治病,消极情绪----导致疾病。智力:积极情绪---使人易控制理智、增强记忆,消极情绪----使判断力、分析力下降、记忆力减退。

[板书]:不同情绪在智力、身体、水平发挥方面对人的作用。

小结:本节课我们了解了情绪的含义;情绪与兴趣、志向之间的关系及情绪对人产生的积极、消极的作用,这使我们认识到调节消极情绪有重要性,在现实生活中保持积极情绪,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

探究活动。

自我情绪调控:

学生通过学习情绪有关知识内容,应在实际生活中努力控制情绪变化,将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让学生每天记录一下自己情绪变化,随时进行调控。

情绪驿站。

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_日期_______

一、描述自己的情绪感受。

1.早晨起床,情绪感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学校期间,情绪感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同学、朋友在一起时情绪感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回到家,临睡前情绪感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今天的情绪感受是否快乐?遇到烦恼了吗?你是如何处理的?

三、请给自己的调节情绪方法打分。

调查分析:爱国人士的忧国忧民属于积极情绪还是消极情绪。

设制此问题是开阔学生的视野,由学生进行调查、分析得出结论。

调查表格:____小组____年____月____日。

初中九年级政治教案人教版(通用21篇)篇十四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珍惜国家、集体、他人以及自己的财产。

【能力目标】。

能够鉴别合法财产与非法财产。

【知识目标】。

知道公民的合法财产和财产所有权的含义。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合法财产和财产所有权的含义。

【难点】。

辨别合法财产,财产所有权。

三、教学方法。

案例法,探究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课堂导入。

总结:主体——出租车司机,乘客王某。客体——钱,患病学生。结果——退钱。这个问题涉及到这部分财产的所有权问题。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公民的合法财产。

举例:

(1)建筑工人在施工场地捡到金元宝,私自带回家;

(2)小明在路上捡到钱包据为己有;

(3)小王的父亲是私营业主,年终缴税后,获得35万元收入;

(4)某市长受贿310000元,视为家产。

思考:上述财产哪些属于个人所有?哪些不应该属于个人所有?为什么?

总结:

(1)根据所有权的不同,社会上的财产应该归属集体所有,国家所有。

(2)法律规定公民的个人财产: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屋、储蓄、生活用品、文物、图书资料、林木、牲畜和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以及其他合法财产。

(二)什么是财产所有权。

1、提问:同学们是怎么安排自己的压岁钱呢?

学生分组讨论,归纳:存银行一部分,捐款一部分,买自己想买的,放兜里随时能摸到等。

引导:在你处理这个压岁钱的这个过程中,其实就是在对压岁钱行使所有权。压岁钱---占有权;用它买东西—使用权;存银行买国债所获利息—收益权;捐款---处分权。

总结:财产所有权即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

重新思考课堂开始的案例:法院为什么判决司机归还王某的钱呢?

回答:司机没有对钱的使用权。

总结汽车—占有权,驾车送人----使用权,驾车经营----收益权,卖掉-----处分权。

环节三:小结和作业。

总结财产的所有权包括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也知道了什么是公民的合法财产。

课下思考:如果我们的合法财产、财产所有权受到了侵害,那应该怎么办?

初中九年级政治教案人教版(通用21篇)篇十五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2、三步走战略的含义和实现情况;

3、总体小康的含义及其局限性;

4、全面小康的目标、以及与共同理想的关系;

5、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含义及有关的特征,基本要求等等;

(二)能力目标:

1、认识各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现阶段的共同理想)的关系,正确把握个人理想与共同理想的关系。

2、通过学习自己可以认识总结全面小康与共同理想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树立个人的远大理想,认识共同理想,为实现个人理想和共同理想而努力学习,把自己培养成有用的人才。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掌握共同理想的含义、重要性、启示;三步走战略;全面小康的目标;

2、难点:认识个人理想与共同理想的关系;全面小康与共同理想的关系;

现阶段的共同理想与共产主义理想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

本框以教师讲解为主,讨论法等。

四、教学准备和教学手段:

布置预习任务计算p119的数据;做好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说一说:你的人生理想有哪些?由同学们各自交流。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总结人生理想的分类问题。

了解人生理想的具体内容的含义和特征。

1、认识人生理想的分类。

2、认识人生理想中的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社会理想。可以每人谈谈对未来社会的期望,从这种期望中对共同理想有个切身的理解。

(1)认识共同理想的含义。指出就是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

(2)掌握共同理想的重要性。说明共同理想也是精神动力、精神支撑;

(3)我们青少年应该如何对待个人理想和共同理想的关系?这个问题可以通过讨论来认识。见p`117讨论(略)。

(二)惠及亿万人民的小康蓝图。

1、了解我国共同理想实现的三步走战略。完成下列表格:

步骤。

时间目标。

经济目标。

人民生活水平目标。

实现情况。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2、认识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是还要了解小康水平的含义和表现从而认识总体小康的局限性。

3、阅读材料p118,认识总体小康的局限性。通过相关链接加深认识。

4、认识我国现阶段头2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目标、含义、特征如何?

(2)与共同理想的关系如何?(也体现了它的本质)。

(3)可以介绍一下我国的理想(共产主义理想的关系。(注:4——8班不用引入)。

算一算:p119的材料数据。认识到即使我国到2020年左右实现了全面小康还是跟发达国家有一定的差距,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认识到共同理想实现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5、认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含义或特征。

六、板书设计:

1、人生理想的分类。

2、共同理想的含义、内容。

(一)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3、共同理想的重要性。

一、共同理想4、青少年要真确处理个人理想和共同。

共同使命理想的关系。

1、三步走战略。

2、实现情况。

(二)惠及亿万人民的小康蓝图3、总体小康的局限性。

4、全面小康的目标。

5、全面小康与共同目标的关系。

6、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七、作业布置:练习册、试卷、基本练习题等。

八、教学后记:

初中九年级政治教案人教版(通用21篇)篇十六

(一)知识目标:了解考试焦虑现象和调节的方法;掌握选择职业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二)能力目标:学会自己调节考试焦虑现象;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和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识到考试焦虑并不是不可调节的,只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就完全可以使自己拥有一种乐观积极的心态,从容地面对升学和考试;只要社会需要,能为社会作出贡献,从事任何职业都是光荣的。

1、重点:考试焦虑现象及其调节;正确的职业观和正确的择业观;。

2、难点:如何有效的调节考试焦虑现象;如何正确的选择职业的问题;。

讨论法、交流法为主、讲授法为附。

从父母或者上辈老人的交流中他们是怎样看待各种不同的职业的?

教师:把讨论的任务分配好,同时分好不同的组。

(一)升学与考试。

1、认识为什么会出现考试焦虑现象的原因?

阅读p136材料,回答小欣为什么会有焦虑不安的心理的?

年有过这样的反映吗?说出来大家听听。

2、有可能产生的焦虑现象有哪些?

3、焦虑现象的影响是好是坏?(讨论)。

认识到一般的焦虑现象是正常的现象,而且对学习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严重的考试焦虑现象则会影响学业水平的正常发挥,也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

4、焦虑现象的有效调节。

由学生预习及思考过后讨论回答。最后在书本上划出要点。

5、正确填写志愿的原则要求是什么?

(二)就业与择业。

1、认识初中毕业后面临的问题。

2、我们的就业机会和就业途径的认识。

讨论书本p140的填空部分认识职业的多样性。

3、认识选择职业的原则要求、途径是什么?

其中,首要的原则是第一点,;还有自主创业要大力提倡。认识积极的就业观念。

1、考试焦虑现象产生的原因。

2、考试焦虑现象的表现。

(一)升学与考试。

3、考试焦虑的影响。

一、直面升学与择业。

4、考试焦虑的有效调节。

5、正确填写志愿的原则要求:

1、就业机会多。

(二)就业与择业2、选择职业的要求、途径。

3、积极转变就业观念的要求。

xxx。

第二框人生追求无止境。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了解人才的含义、标准和分类;成才的因素、成才的有效途径等;人生的有意义的追求;。

(二)能力目标:

认识成才的因素和有效途径,明确自己在成才中的作用和要求;。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立志成才,不懈追求,实现人生意义。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崃哦界人才的标准和含义、成才的有效途径;人生意义的实现等;。

2、难点:认识人才的标准、人生意义的实现有什么要求等;。

三、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等。

四、教学准备和手段:

学生预习;教师布置预习思考题。

五、教学过程:

(一)立志成才担重任。

阅读书本p142材料回答问题,认识马克思讲的道理?学生可以充分讨论,教师点拨。

1、认识为什么要成才?

(1)从国家的角度看:是国家的需要。

(2)从青少年的地位重要性看。

(3)从个人的角度看:实现人生价值,自身的发展的需要。

2、什么人才?了解人才的分类、含义、标准等。

在这里要提醒学生注意几句话。

3、对青少年的启示要求是什么?

(1)影响成材的因素有哪些?

(2)成才的有效途径是什么?

(二)不懈追求,实现人生意义。

1、人生有价值的追求有哪些?

2、为什么是有价值的?

3、关于追求学习:

(1)为什么要追求学习?

(2)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我们要如何学习、启示要求?

4、关于追求创造:

(1)为什么要有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2)如何创新(见p88最后第二段的说明)。

(3)创新对青少年的要求启示是什么?

5、关于奉献:

(1)奉献可以怎样表现出来?

(2)为什么要奉献?(意义本质是什么?

(3)我们应该如何学会奉献?(启示、要求)。

6、总之,不懈追求,应该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

六、板书设计:

1、为什么要成才?

2、什么是人才?

(一)立志成才担重任3、成才的因素有哪些?

4、如何成才的有效途径有哪些?

二、人生追求无止境。

1、有意义的追求有哪些?

2、关于追求学习、奉献、创新的具。

(二)不懈追求,实现人生意义体学习(略)。

3、不懈追求从小事、身边的事做起。

初中九年级政治教案人教版(通用21篇)篇十七

知识目的:识记消费的基本类型,贷款消费的含义及适用情况;理解我们的日常消费受哪些主要因素的影响。

能力目的:深化对消费的认识,提高理解日常经济生活的能力,培养从生活中归纳出经济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正确认识和看待我国的消费水平的现状以及变化。

二.教学重点: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

三.教学难点:贷款消费与传统的消费方式相比,是不是一种更加适合我国国情的消费方式。

四.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贷款消费存在的背景(安排学生查阅相关资料)。

2.教师准备:常州市场消费现象面面观(dv)。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常州市场消费现象面面观(dv)导入(包括火爆的常州市场食品消费,服装消费,旅游消费,汽车消费,住房消费),引出话题:消费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2.新课教学流程:

师:同学们,我们每一个人都与消费息息相关,请同学们从身边的事看起,看看我们都有哪些消费行为,哪些消费现象。

生:围绕日常消费行为举例。

师:同学们说了很多日常的消费行为以及消费现象,有吃,穿,住,行各个方面,接下来我们就来给这些消费现象以及消费行为分分类,请同学们结合课文p21—p22三种不同的分类标准,把我们刚刚所例举的现象进行不同的分类。

生:根据课文的三种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教师在同学们分类的基础上,查缺补漏,进行有选择的指导)。

师:在我们的消费中,有两种比较时髦的消费方式,分别是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接下来我们重点来看一下贷款消费。请看课文p21漫画,请问,在生活中,你会采用哪一种消费方式,并说明理由。

生:在已经课前预习准备的基础上,开展一次小辩论。时间控制为8—10分钟。

师:通过大家的讨论,我们要明确的一点就是无论是传统的消费方式,还是贷款消费都有其使用的前提,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是我们采用不同消费方式的原则。

师:(课堂活动)消费现象纷繁复杂,消费水平也参差不齐,同学们的消费水平也是有高有低,我这里有一个你心仪已久的mp3,你会选择买还是不买?为什么?在买与不买中你会考虑哪些因素呢?根据这个课堂活动,引出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1)收入水平,包括预期收入和预期支出;这是影响消费的基础和前提(2)物价水平;(3)商品的性能,质量,外观,包装,广告,购买方式,商店位置,服务态度,售后维修与保养情况等。并指出在不同类型的商品消费中这些主要因素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4)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这是影响消费水平的最根本因素。

师:在讲到消费水平的时候,我们经常会接触到一个名词:恩格尔系数。什么是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与我们的消费存在怎样的关系?接下来我们一起来了解下这些内容:

(1)什么是恩格尔系数:

答:1857年,世界的德国统计学家恩思特(恩格尔阐明了一个定律:随着家庭和个人收入增加,收入中用于食品方面的支出比例将逐渐减小,这一定律被称为恩格尔定律,反映这一定律的系数被称为恩格尔系数。其公式表示为:

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总额/家庭或个人消费支出总额×100%。

(2)恩格尔系数的含义:

答:恩格尔定律主要表述的是食品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例随收入变化而变化的一定趋势。揭示了居民收入和食品支出之间的相关关系,用食品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例来说明经济发展、收入增加对生活消费的影响程度。众所周知,吃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要,在收入水平较低时,其在消费支出中必然占有重要地位。随着收入的增加,在食物需求基本满足的情况下,消费的重心才会开始向穿、用等其他方面转移。因此,一个国家或家庭生活越贫困,恩格尔系数就越大;反之,生活越富裕,恩格尔系数就越小。

(2)国际上关于恩格尔系数的统一规定:

答:国际上常常用恩格尔系数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状况。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

师:解放前,我国的恩格尔系数估计可能要达到80%--90%。歌剧《白毛女》中有这样一段:杨白劳出外躲债七天(有歌词为证:“漫天风雪一片白,躲债七天回家来”),却把二斤白面总带在身上。杨白劳唱道:“卖豆腐挣下了几个钱,集上称回了二斤面,怕叫东家看见了,揣在怀里四五天。”如此珍惜二斤面,说明杨白劳家真是太穷了。解放后我国居民的恩格尔系数情况有所好转,但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还是居高不下的。1978年,我国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分别为57.5%和67.7%,也就是说城镇居民只属于勉强温饱,农村居民则仍属于绝对贫困。然而到1995年,这个比值发生了较大变化: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降至50%以下,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也降至58.6%。更大的变化,出现在1995年以后的这短短的六七年。到2001年,我国农村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降至47.8%,而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则降至37.9%!到2004年我国城乡的恩格尔系数更下降至37.7%和47.2%。

这是一种历史性的巨变!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能够感受到人民生活的这种巨变。谁谁家买新房了,谁谁家买汽车了,谁谁家孩子自费出国留学了,谁谁家两口子到哪儿旅游去了。这样的消息,在十几年前对中国老百姓来说还是十分遥远的新闻,如今在许多地方都已是身边的家常话题了。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到2020年,我国人均gdp将超过3000美元,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到那时,中国家庭的恩格尔系数还会下降!人民的生活水平还将不断提高。

3.课堂练习:

单项:1、近年来,随着居民家庭收入增加,假日经济火爆。这主要是因为()。

a、家庭消费从根本上说受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制约。

b、家庭收入的高低对家庭消费有直接的影响。

c、我国旅游业服务水平提高,吸引了更多的游客。

d、消费者有一种从众心理。

2.信贷消费在江苏火热,与江苏居民收入水平和对未来的经济状况抱有信心有关。2007年,苏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为15100元、无锡和常州约为14400元。材料说明,信贷消费在江苏火热()。

a.主要由居民的消费信心决定b.主要由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决定。

c.主要受收入水平的影响d.主要由物价水平决定。

不定项选择:3.居民生活消费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

a.商品的性能、质量、外观、包装等b.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

c.消费品价格d.过去和现实的收入、未来的收入与支出。

论述题:材料一:我国近年来的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和人均收入情况。

表1。

1:

表2:

材料二:由于食品价格上涨,2004年,城镇居民人均食品类消费支出达2710元,增长12.1%,比2003年高7个多百分点。据测算,受粮食、油、肉、禽、蛋、鱼、鲜菜等价格上涨的影响,收入最低的10%的家庭购买这7类食品人均支出需增加144元,户均支出需增加484元(平均每月增加40元),占全部食品类支出的10.2%,给低收入户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大困难。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

(1)表1、表2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表1、表2共同反映了什么问题?

(2)表1和表2有什么内在联系?

(3)结合材料二,分析2004年我国城乡恩格尔系数为什么均有所上升?

初中九年级政治教案人教版(通用21篇)篇十八

过程与方法。

通过直观教学、案例分析、讨论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读图表和分析图表的能力;通过对小康一词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学习,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和发展地看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共同理想和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明确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从而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时刻准备承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教学重难点。

2、难点:最高理想与共同理想的关系;小康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理想的含义是什么?

一位同学朗诵《理想》一诗——。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

1、查词典明确理想的含义……。

2、对自己的未来有哪些想法(也即你的个人理想是什么)?(同学讨论,小组代表回答)。

3、你向往怎样的社会生活——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是什么?(同学辩论,小组代表回答)。

[答:心目中的理想社会……参见课p110归纳总结。

每个人、每个民族都有对未来的憧憬。但是,不同的人、不同的民族对未来的向往并不完全一样。那么,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理想是什么呢?就让我们共同走进“我们的共同理想。”

一、走进共同理想。

1、不同时代的人们,对理想的追求不同。

【活动探究一】:前人梦想。

展示资料:

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者皆有所养。”的大同社会。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世外桃源。

教师归纳:在阶级社会里,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世外桃源是不可能存在的。因为,在阶级社会里,阶级的根本利益是对立的。但是,千百年来,人们为摆脱剥削和压迫,对美好理想社会的追求却始终不渝。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马恩勾画了未来美好社会的基本轮廓。

2、我们的最高理想。

【活动探究二】:畅想未来。

提问:请大家说一说,你对未来社会的美好设想?【激发学生对未来美好社会的向往之情】。

教师概括:共产主义社会,将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这就是我们的最高理想——共产主义理想。

过渡语:现在一些人认为,哪里有什么共产主义理想?哪里有什么共产主义信念?历史是这样的吗?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历史的深处,一起感悟吧。中华民族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近代以来中国遭受无数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欺凌,如何求得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如何救人民于水火?李大钊、陈潭秋等革命先烈就是这方面的真实写照。

师总结:无数先烈与用马克思主义这个最好的武器,探求民族独立和解放的过程,也就是一个不惜牺牲自己一切的过程。因为,实现共产主义这一最高理想就是一个过程。在不同时期,我们又有为实现最高理想的具体理想。

【活动探究三】立足今天。

展示五四爱国学生运动的图片和开国大典的图片。

提问:19世纪中叶—20世纪中叶,中华民族的历史任务。

是什么?

师概括:19世纪中叶—20世纪中叶。

人们的历史任务:实现祖国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

展示三张贫困人民生活的图片。

提问:20世纪中叶—21世纪中叶,中华民族的历史任务是什么?

师概括:20世纪中叶—21世纪中叶。

人们的历史任务:实现祖国的富强、民族的富裕和民族的伟大复兴。

想一想:中华民族的两大历史任务是否完成?

师概括:我国现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这个共同理想,集中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愿望,是保证全体人民团结一致、克服困难,去争取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

4、、最高理想与共同理想的关系。

学生讨论:最高理想与共同理想的关系【培养学生辨证思考问题的能力】。

展示:

师总结:在革命战争年代,共产主义是激励中国人民前赴后继、百折不挠进行奋斗的精神动力,在那个时候,为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而奋斗也就是为共产主义而奋斗;今天,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也就是为共产主义而奋斗。

二、同绘小康蓝图。

【活动探究四】描绘蓝图。

1、历史性的跨越。

过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国家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展示图表、材料:

提问:上述材料说明什么?

师总结:说明我们的小康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说明我国的小康水平发展不平衡、说明我国的小康水平发展不全面。所以说,我们现在达到的小康还只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所谓“低水平”,就是虽然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一定规模,但人均水平还比较低。按照世界银行1999年提出的标准,人均gdp在756至2995美元之间为中低收入国家。到2000年,我国尚有3000万人温饱没有完全解决。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培养学生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过度:在实现小康目标之后,我国人民的奋斗目标是什么?跨入新世纪,我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从“小康”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是一个部分质变的阶段。

学生参考教材,小组共同完成下列图表,教师补充:

小康含义小康类型实现时间提出时间表现状况。

4、全面小康蓝图(或你心目中的小康)是怎样的?

在本世纪头20年,党领导全国人民,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师总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对邓小平提出的“小康”目标的丰富和发展,是切实可行的。这一目标的实现,将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过程中一个新的里程碑,是社会主义制度新的伟大胜利。

展示祖国新貌的一组图片,在《走进新时代》的歌声中结束本课。

结束语:美好理想的实现有赖于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奋斗,今天的中学生就是明天祖国建设的栋梁,我们应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才华和热血。

【知识小结】。

(讨论)美好的理想如何才能变成现实?

美好的社会理想如何才能变成现实——。

美好的个人理想如何才能变成现实——。

初中九年级政治教案人教版(通用21篇)篇十九

奋斗成就未来课型:新授课。

一课时教法:讲授、讨论结合法。

小黑板、录音机。

1、学生准备:收集当今我国人民艰苦奋斗的典型事例,准备在课堂上与同学们交流。

2、教师准备:了解学生对艰苦奋斗精神与伟大实践关系的认识水平,准确理解当代学生与艰苦奋斗的关系。

1、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理解、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重要性,并将其进一步发扬光大,立志为实现共同理想而奋斗。

2、能力: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勤奋学习,克服困难的毅力。

3、知识:知道理想的实现必须经过艰苦奋斗。

理想的实现必须经过艰苦奋斗。

优良传统不能丢。

教学内容和过程:

环节一:营造氛围,引入课题。

(播放歌曲《南泥湾》)。

老师:引导学生认识艰苦奋斗的精神。

环节二:共同讨论:为什么说理想的实现必须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学生:(1)只有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才能成就事业,实现理想和目标。

(2)艰苦奋斗是通向理想的必经之路。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艰苦创业的历史。

(导生举例证明后,理论说明)。

学生:(1)举例。

(2)p121最后段。

学生:对于我们,优良传统不能丢。

环节三:优良传统不能丢。

老师:为什么?(导生思考艰苦奋斗、国家、青少年以及伟大共同理想的实现有何关系)。

学生: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学生:青年是社会上最富有朝气,最富有创造性,最富有生命力的群体,对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重要作用。

学生:现阶段,实现共同理想的近个世纪正是我们年富力强;为国效力的最佳人生阶段,宏伟蓝图应由我们青年人来实现。

学生:为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而奋斗,是时代赋予当代青年的历史责任。

老师:那么我们青少年应该怎么做呢?

学生:我们要实现个人理想,承担起历史责任,就要继承优良传统,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从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做起,自觉磨炼自已,才能逐步把自已造就成能担负重任的人。

在学习上要做到:

在生活上要做到:

今后在工作上要做到:

(导生分组讨论,并作答)。

学生:我们提倡艰苦奋斗,反对铺张浪费,大吃大喝和贪图享受,从而在生活中培养起吃苦耐劳;不畏艰险;不断进取;奋发向上的艰苦创业精神。

(播放《大生产》之歌)。

1、导生快速复习本课内容,说出自已的所得和体会。

2、老师:强调本课重点、难点内容,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继承和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增强责任意识,以更高热情投入到学习和未来的工作中。

课堂检测:(略)。

布置作业:(略)。

初中九年级政治教案人教版(通用21篇)篇二十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了解考试焦虑现象和调节的方法;掌握选择职业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二)能力目标:学会自己调节考试焦虑现象;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和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识到考试焦虑并不是不可调节的,只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就完全可以使自己拥有一种乐观积极的心态,从容地面对升学和考试;只要社会需要,能为社会作出贡献,从事任何职业都是光荣的。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考试焦虑现象及其调节;正确的职业观和正确的择业观;

2、难点:如何有效的调节考试焦虑现象;如何正确的选择职业的问题;

三、教学方法:

讨论法、交流法为主、讲授法为附。

四、教学手段和准备:

从父母或者上辈老人的交流中他们是怎样看待各种不同的职业的?

教师:把讨论的任务分配好,同时分好不同的组。

五:教学过程:

(一)升学与考试。

1、认识为什么会出现考试焦虑现象的原因?

阅读p136材料,回答小欣为什么会有焦虑不安的心理的?

年有过这样的反映吗?说出来大家听听。

2、有可能产生的焦虑现象有哪些?

3、焦虑现象的影响是好是坏?(讨论)。

认识到一般的焦虑现象是正常的现象,而且对学习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严重的考试焦虑现象则会影响学业水平的正常发挥,也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

4、焦虑现象的有效调节。

由学生预习及思考过后讨论回答。最后在书本上划出要点。

5、正确填写志愿的原则要求是什么?

(二)就业与择业。

1、认识初中毕业后面临的问题。

2、我们的就业机会和就业途径的认识。

讨论书本p140的填空部分认识职业的多样性。

3、认识选择职业的原则要求、途径是什么?

其中,首要的原则是第一点,;还有自主创业要大力提倡。认识积极的就业观念。

六、板书设计:

1、考试焦虑现象产生的原因。

2、考试焦虑现象的表现。

(一)升学与考试。

3、考试焦虑的影响。

一、直面升学与择业。

4、考试焦虑的有效调节。

5、正确填写志愿的原则要求:

1、就业机会多。

(二)就业与择业2、选择职业的要求、途径。

3、积极转变就业观念的要求。

七、作业布置:

__。

八、教学后记:

第二框人生追求无止境。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了解人才的含义、标准和分类;成才的因素、成才的有效途径等;人生的有意义的追求;

(二)能力目标:

认识成才的因素和有效途径,明确自己在成才中的作用和要求;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立志成才,不懈追求,实现人生意义。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崃哦界人才的标准和含义、成才的有效途径;人生意义的实现等;

2、难点:认识人才的标准、人生意义的实现有什么要求等;

三、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等。

四、教学准备和手段:

学生预习;教师布置预习思考题。

五、教学过程:

(一)立志成才担重任。

阅读书本p142材料回答问题,认识马克思讲的道理?学生可以充分讨论,教师点拨。

1、认识为什么要成才?

(1)从国家的角度看:是国家的需要。

(2)从青少年的地位重要性看。

(3)从个人的角度看:实现人生价值,自身的发展的需要。

2、什么人才?了解人才的分类、含义、标准等。

在这里要提醒学生注意几句话。

3、对青少年的启示要求是什么?

(1)影响成材的因素有哪些?

(2)成才的有效途径是什么?

(二)不懈追求,实现人生意义。

1、人生有价值的追求有哪些?

2、为什么是有价值的?

3、关于追求学习:

(1)为什么要追求学习?

(2)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我们要如何学习、启示要求?

4、关于追求创造:

(1)为什么要有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2)如何创新(见p88最后第二段的说明)。

(3)创新对青少年的要求启示是什么?

5、关于奉献:

(1)奉献可以怎样表现出来?

(2)为什么要奉献?(意义本质是什么?

(3)我们应该如何学会奉献?(启示、要求)。

6、总之,不懈追求,应该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

六、板书设计:

1、为什么要成才?

2、什么是人才?

(一)立志成才担重任3、成才的因素有哪些?

4、如何成才的有效途径有哪些?

二、人生追求无止境。

1、有意义的追求有哪些?

2、关于追求学习、奉献、创新的具。

(二)不懈追求,实现人生意义体学习(略)。

3、不懈追求从小事、身边的事做起。

初中九年级政治教案人教版(通用21篇)篇二十一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古代希腊文明和罗马文明发展的基本概况,包括古代希腊文明的渊源,伯利克里统治时期雅典奴隶制的高度发展,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的兴亡。

2、能力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评价伯利克里改革,培养学生全面辩证地认识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比较雅典和斯巴达的不同特点,培养学生对历史现象的比较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伯利克里改革使雅典奴隶制得到高度发展,从而理解改革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关范文推荐

    水浒传景阳冈读后感(通用12篇)

    读后感既是对阅读的反馈,也是对自己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的检验和提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经典名篇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在我读了《景阳

    教育机构圣诞节活动策划方案(汇总20篇)

    策划方案的成功与否与实施人员的执行力和创新思维密切相关。以下是一些具有创新思维的策划方案案例,供大家学习和借鉴。“圣诞欢乐派对”二、活动时间。2019年12月1

    寒假语文培训心得体会(汇总18篇)

    培训心得体会是对培训过程中的感想、收获和体验的总结。这是一份精选的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相信对大家写作有所帮助。寒假期间学校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培训学习,教师们认真听取

    幼儿园新冠疫情防控应急预案演练(专业17篇)

    应急预案需要不断完善和更新,以适应不同时间和环境背景下的应急需求。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应急预案案例,供大家参考。根据教育部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环卫工人个人年终述职工作总结大全(14篇)

    当一个月的工作即将结束时,我们需要进行一次月工作总结,以便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表现。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几篇月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经镇党委、政府

    销售月度工作计划表范文(12篇)

    工作计划范文是对工作任务和目标进行详细规划和预设的一种书面材料,能够帮助我们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在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工作计划范文,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

    巡察组动员会上的讲话范文(20篇)

    演讲稿范文的撰写需要注重语言的准确性和表达的感染力。推荐大家阅读一些成功演讲者的演讲稿范文,可以提升写作和演讲能力。按照巡视整改专题民主生活会相关要求,结合自身

    大学社团组织活动策划案例(专业15篇)

    打造一场成功的活动,离不开精心的策划,策划者需要有广泛的知识背景与综合能力。以下是一些经典的活动策划案例,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  1.召开理事会议,会议议程如

    小学二年级教学计划苏教版范文(16篇)

    教学计划应该科学合理,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兴趣。教学计划是为了指导教师在一定时间内有条不紊地开展教学活动的安排和计划。一个

    代理办理户口委托书(汇总23篇)

    在商业领域中,代理可以帮助企业进行市场拓展和销售推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代理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被代理人____,因故无法由本人前来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