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工作日记样本 村扶贫工作日记(精选8篇)

时间:2023-10-14 作者:影墨扶贫工作日记样本 村扶贫工作日记(精选8篇)

梦想是我们的信仰,它让我们坚持不懈,勇往直前,迎接挑战。梦想的实现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能力。接下来是一些关于梦想实现的案例分析,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和方法。

扶贫工作日记样本篇一

**月23日,我和同事们一道进村入户开展“挂包帮”、“转走访”精准扶贫攻坚工作。我们在天星镇双河村与村“三委”班子成员一道学习传达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会议精神,听取了村支书蒋贵强扶贫工作汇报,研究了部门挂钩扶贫工作。

在谈到村里的困难时,蒋支书对我们说,双河村有17个村民小组,767户2928人。虽然全村贫困面大,但是我们有信心通过多方努力,在全面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468户1594人脱贫出列。村里存在的主要困难是群众增收难,居住环境差、生活不宽裕。公共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发展滞后,无户间作业路硬化到家家户户,村组公路晴通雨阻现象突出。特别是一些边远高寒的地方,当地群众生产生活、居住生存环境条件十分差,房屋破烂、生活简陋,急需异地搬迁转移安置。

听完蒋支书的情况介绍后,我们一行6人从村委会出发,踏着泥泞小道、爬坡上坎,走访扶贫对象72户。下晚返回到村委会休整,明天还将继续进村走访扶贫对象。

扶贫工作日记样本篇二

节后第二天,坐班车赶往扶贫帮扶地佛坪县大河坝镇沙坪村。驻村当天,先和村上干部交谈进一步了解村情,学习了驻村工作开始以来的所有文件,仔细翻看了前期驻村人员的工作记录,掌握了前期驻村帮扶工作情况和下一步重点帮扶内容。第一天到沙坪村,下着中雨,没法出门,最多的是和村支部曹书记交谈。

沙坪村全村6个村民小组,158户595人。该村自然条件差,人口居住分散,有农村低保对象17户52人。村上目前产业发展主要靠魔芋、天麻种植、生猪养殖和劳务输出。西汉高速修建时,村上1-5组住在山上的绝大部分农户,靠给高速路打工以及高速路带来的连带效应,纷纷在路边修起了楼房,因修建贷款等原因,大部分家庭主要劳力都选择外出打工,留在村上的大都是照顾小孩的妇女和老人。支书说,帮扶工作开展以来,帮助村上修订制定了规划,帮扶部门和各级领导都很重视,在政策和资金上有较大投入。用支书的话说‘感觉真的可以了,也不好再提更多的要求’。从这点看,我觉得各级各部门的帮扶工作确实有内容、有效果,也得到村干部和老百姓的认可和欢迎。最重要的,就是把规划和已实施的项目抓紧落实,不求多,求实际,求可行。

扶贫工作日记样本篇三

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二十字”方针为目标,认真做好规划、落实措施,从整治“脏、乱、差”入手,开展村容村貌整治工作。随时关注应届毕业生网的工作汇报栏目更新,你就能知道更多与村扶贫工作情况汇报有关的知识哦!

一、村的基本情况:

穿洞村位于禾丰乡东北部,北与城关镇群兴村、鱼上村接壤,东、南与南江乡毛家院、龙广村毗邻,南连禾丰乡长红村,西连禾丰乡田冲村,距乡政府所在地23公里,距xx县城7公里,贵开高等级公路、开哨县级公路穿境而过,交通极为便利。全村国土面积17.5平方公里,耕地2883亩,其中田958亩,土1925亩,辖14个村民组,共558户2086人,其中少数民族473人,占总人口的23%;全村共有党员64人,下设4个党小组,村党支部、村委会、村民监督委员会等基层组织机构已建立健全并正常行使职权。全村实现了“脱贫摘帽”,农民人均纯收入423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22万元。

20xx年9月16日,省委书记栗战书曾到穿洞村暗访调研。同年10月10日,省委副书记、省长赵克志亲笔批示省政府督查室“四帮四促”帮扶穿洞村。10月14日,省委常委、xx市委书记李军回访穿洞村,要求全村上下更加紧密团结,抢抓新农村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机遇。省、市主要领导的殷切关怀和期盼,给全村老百姓极大的鼓舞,积极投入到经济发展中,穿洞村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是理清了发展思路。村党支部通过调查研究,结合穿洞村实际情况,制定了穿洞村“十二五”发展规划及目标。“遵纪守法讲诚信,干净整洁房屋新,寨寨花开树成荫,水电路气加通讯,读书看病不出村,永跟党走不变心,人人都是好标兵。”已成为新时期穿洞新农村建设的理念和目标。

二是加大农业产业调整力度。201x年以来,依托村农产品专业种植合作社,以“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积极引导和鼓励全村老百姓发展无公害蔬菜、果树、特色生猪等种养殖项目,目前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达1500亩,果树600亩;生猪养殖年出栏1500头。

三是村容村貌极大改善,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201x年,以“100村庄整治”为契机,我村对208户房屋进行立面改造;垃圾集中处理池3个;新建花池580㎡;组织村民种植行道树500余株。人居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让群众感受到科学发展,协调发展带来的实惠,从而形成全民共同参与的工作合力,有利的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四是转变工作方式。一是抓教育,转变农民生产生活方式。借助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开展了果树种植、生猪养殖、厨师培训等技术培训。修缮了农家书屋,购置书架2个,共有藏书500余册,种养殖技术光碟200余张,为群众学习现代农业科学技术提供了方便之门。二是抓创建,淳化乡情民风。在“十星级”文明户评选、“五好”家庭评比,开展了讲公德、除陋习、树新风、争做文明穿洞的人主题实践活动,全村有2户被评为市级“十星级”文明户,2户被评为“五好”家庭。如今全村群众思富,民心思进,呈现出民风纯正,安定团结的和谐局面。

二、村的贫困状况:

穿洞村属省级一类贫困乡二类贫困村,村人均年收入为3800元,村集体收入1万元。主要贫困原因:

水资源严重缺乏,特大干旱灌溉用水及人畜饮水困难。

2、土地能力差,广种薄收,耕地质量差,工程性缺水较为突出,农业发展仍停留在传统耕作上。

3、没有一家驻村企业,壮大村集体经济存在重大困难。

4、危房还存在一部分,极少数人家还居住60年代建筑的房屋。村落住房总体布局混乱,人畜混杂,部分村民组村容村貌不好,人居环境差。

5、村民综合素质低,劳动技能差,缺乏技术和长远发展的创业眼光和自立精神,长期以小农经济为经济支柱,存在找机会短期致富的意识,“等、靠、要”思想严重。

6、村卫生室建设落后,医疗设备欠缺,缺乏医疗技术人员,群众看病困难。

7、部分村民组交通条件差,影响制约群众生产生活。

8、村文化室有待进一步建设,群众文化娱乐条件极差。

三、产业发展情况:

(一)种植业

1、烤烟种植500亩,计划交售1100担,完成数量300.011担,占完成任务的32.61%。

2、蔬菜种植500亩,由于生产技术的欠缺,管理不善,计划交售750吨,实际交售200吨。

3、玉米制种种植面积1500亩,计划交售20万斤。

4、果树种植面积100亩,现未产生效益。

帮扶措施

(一)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村集体经济的持续发展。

一是整修村农田排灌渠道和修筑机耕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二是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山地利用价值。

(二)加强村容、村貌环境整治,民改善村民居住环境。

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二十字”方针为目标,认真做好规划、落实措施,从整治“脏、乱、差”入手,开展村容村貌整治工作。一是对旧蓄粪池和乱堆放的垃圾进行清理,植树绿化,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群众健康生活水平;二是对村道和涵桥进行检查,改善村道路交通环境,为村民出入提供便利;三是投入资金扶持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开展住房改造。对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的住房,视不同的.实际状况,采取不同措施,制订改造方案。

(三)加强对贫困户的扶贫工作力度,加快脱贫步伐加快脱贫步伐。按照上级关于“帮扶到户、责任到人”工作要求,积极协调筹集资金,帮助贫困户提高生产技术,发展生产,加快脱贫步伐。一是协调上级有关部门向贫困户发放扶贫启动资金及生产物资。二是为村贫困户、种养能手举办技术培训。要他们充分认识到要脱贫致富,不单靠“需血”,更重要的是靠“造血”,因此根据村实际情况,从提高农民种养技能和种养观念入手。

存在的问题

多年的扶贫工作不仅改善了我村的面貌和贫困群众的风貌,也为我村发展创新提供了物质基础和精神动力,但严峻的现实还是不容我们乐观,据统计我村仍有贫困人口103人,仍有230于人居住在深山区、地质灾害频发区的群众需要搬迁。特别是扶贫过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我们去面对解决。

一、扶贫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由于数量上的限制,仍有3个村民组未实施道路路硬化工程,这些未实施整村民组普遍存在基础设施落后,发展投入不足等问题。即使已经实施了整村推进项目的村民组,因资金太少仍然存在有限的扶贫资金与落后的生产生活条件这一难以调和的矛盾。特别是项目经费存在尾欠,留下了不同程度的遗留问题,这些遗留的债务有的欠农民工工资,有欠工程队材料款,有的欠移民后扶款,有的欠村干部在信用社的贷款等。因为集体经济缺乏收入,债务无法化解,导致村干部工作很难开展,并严重影响基层稳定。此外,产业扶贫资金相对欠缺。因为现阶段整村推进扶贫的重点是改进落后的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但产业扶贫包括贫困人口的劳动技能培训还不够,规模效益不明显。有的不仅不能发挥很好的产业效益,反而劳民伤财。因为产业扶贫欠缺,贫困村发展后劲不足,往往扶一轮贫后贫困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二、扶贫资金和农业开发项目资金难形成合力

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多年来不断加大农村水利、交通、能源、农田改造、农业开发等基础建设投入力度的同时,专门增设扶贫开发专项资金。就现阶段而言,扶贫资金侧重支持外延发展摸式,而其他农业资金则侧重支持内涵挖潜模式,共同目标都是促进农业增量、增效,农民增收,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中央财政每年投入农业开发项目大部分与扶贫开发项目接近,甚至类同,但由于管理办法、管理部门不同,难以形成合力。条块分割、资金分散导致了农业缺口项目、拼凑项目难以避免,极大地影响了财政农业投入资金整体效益的发挥。

三、扶贫政策自身设计存在一定缺陷,导致政策执行难以到位

一是扶贫补助标准偏低。比如移民搬迁扶贫,我省补助的标准是每人3500元。现在农村即使盖100平米的平房,最低也需30000元,仅靠这点补助,贫困户依然无法搬迁。这样导致移民扶贫项目偏离贫困区域和目标群体,如有自筹能力的农户才能搬迁获得补助,而一些特困农户却由于无法自筹搬迁以至不能获得扶持。二整村推进项目建设扶助标准偏低,加大工作压力和工作难度,使一些项目在项目计划和项目实施上采取“报长建短”、“报大建小”、“报新建旧”或者降低建设标准的方式;三是扶贫项目除扶贫培训、扶贫到户贴息贷款无需缴纳税费外,其它项目基本上都要缴纳税费,且存在重复收取税费问题。一些扶贫项目实施时所需的物资如水泥、钢材等,采购已缴纳了应征税额,但却因报账时必须按工程总造价到税务部门开具大额发票,又得再缴纳一次税费。扶贫项目税费收取不规范导致了扶贫资金的流失,干部、群众对此意见很大。

四、整村推进与农民个体脱贫不甚协调

整村推进扶贫模式的确立从指导思想上是要实现整村脱贫,形成整村致富的氛围。但我村的收入差距有不断扩大的趋势。整村推进的扶贫项目中几乎一致是修路、建沟渠、打井等基础设施的扶贫工程,但对贫困户个体的脱贫扶持似有不足。目前整村推进扶贫模式,对绝对贫困户的扶贫力度在弱化,这个问题不受到重视,整村推进的目标就很难实现,且会造成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贫富差距在不断扩大,这与整村推进的宗旨是相悖的。这是因为整村推进中基础设施改善的受益度与农户经济基础成正比。相对富裕的农民更有机会利用基础设施改善的机会发展家庭经济。

五、贫困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不够高,参与程度比较低

虽然这几年我村积极探索参与式扶贫,但实际工作中仍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单向度的政府行为,参与只是被动的投工投劳和自筹资金,主观能动性和发展决策权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挖掘,这种状况会造成以下一些问题:一是扶贫项目在实施和管理中缺乏有效的群众监督;二是由于贫困群众对政府组织实施的项目责任感不强,因此缺乏对这些项目进行后续管理和维护的积极性,造成了扶贫行为的短期性和扶贫资源的浪费;三是扶贫项目的设计脱离了贫困农户的实际需求,影响了扶贫的效果,这同样也造成了扶贫资源的浪费。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一是政府部门对扶贫项目的设计、实施和管理习惯于包办代替,排斥群众参与;二是政府长期的包办代替,养成群众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严重;三是当前农村大部分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守家里的基本是妇女、老人和孩子,由于劳动力不足,很难组织群众参与。

六、下步打算

1、实行分类指导,做到瞄准式扶贫,有的是放进行扶贫。按照现行模式,继续实施整村推进是一个很好的分类指导方式,不断与上级领导部门协调,加大资金投入额度,以保证我村项目建设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使项目短期内发生巨大变化。对贫困农户贫困人口的脱贫进行分类指导。在科学确定贫困对象的基础上,加快“两项制度”的有效衔接,基本生活靠农村低保,脱贫致富靠扶贫政策,真正体现“真扶贫、扶真贫”。

2、建立健全扶贫资金投入和管理机制。要进一步加大国家、省、市、县、乡对我村扶贫资金的投入力度,巩固存量,力争增量。同时,提高一些扶贫项目的扶助标准。由于我村余下的贫困区域的生产生活条件都比较恶劣,在这些地方修建基础设施如道路、饮水工程等项目建设难度非常大,而且当前项目建设所需物资、劳务价格也不断上涨,项目单位投资越来越高,因此,要进一步提高项目建设资金标准,尽量按实际投资安排项目资金,减少甚至取消到户项目要求农户特别是特困农户自筹的资金,减轻贫困群众负担,统一规范扶贫项目税费收取。针对当前扶贫项目税费收取名目繁多、税率不一、管理混乱等现象,建议上级尽快统一规范。扶贫资金扶持的都是贫困区域和弱势群体,因此除国家硬性规定不能免除的税费外,所有扶贫项目尤其是直接扶持贫困农户的项目,都应免税。

3、做大做强扶贫产业,为贫困群众稳产增收打牢基础。做大做强扶贫产业,首先要扶持做大做强扶贫龙头企业,发挥扶贫龙头企业对对我村主导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采取加大扶贫贴息贷款发放数额和覆盖面及落实有关减免税费优惠政策等措施,加大对扶贫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培育扶贫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抓好扶贫龙头企业与我村优势产业及贫困农户的对接,推行“公司+基地+农户”或“公司+基地+协会+农户”的经营模式,促使企业与农户形成互相依赖的产业链和利益共同体,实现贫困农户和企业共同发展、共同促进。

扶贫工作日记样本篇四

按照市委、政府的统一布署,我和移民小分队来到高坝洲镇天平山村,走进了三组董伶的家。这是一个四口之家的贫困家庭,他本人双腿高度残废不能行走,膝下还一直哺养着一个刚刚职高毕业的侄子,父母已是80多岁的高龄老人,生活的艰难是可想而知的!然而,当我第一眼看到双腿盘座在小木板凳上的他时,却使我感到非常诧异!在他的脸上没有忧愁,也没有悲伤;写满的是笑容,绽放的是阳光。他既不怨天,也不尤人;只怪自己命不好,两腿不争气。经过仔细交流,我深深感受到:眼前这个小人物,有着超越时局的大境界,在他低矮的身材下,有着超越凡人的至高德性!

他是一个有梦想的好男儿!今年47岁的他,早在他1岁多时,因患小儿麻痹症,双腿瘫痪,不能直立。从此失去了天真浪漫的童真,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小伙伴们无忧无虑的玩耍、嬉戏。成年后,他想的最多是不能依靠父母,成为他们的累赘。他要凭自己的本事吃饭,凭自己的实力穿衣!于是,他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学会了自行车修理技术,在家中开起修理铺,实现了他自食其力的梦想!经过几年的打拚和积累,在他又建起了一栋二层小楼房,实现了又一个梦想!

他是一个有血性的男子汉!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他没有娶妻生子。兄弟三人中,他是老么。大哥成家后已独立门户。二哥结婚仅6年就离异了,之后,又因病离开人世,把一个年仅4岁的小侄儿留给了他。从此,他就和父母一起承担起抚育侄子的重任,把自己的感情全部倾注到侄子的身上,供他吃饭穿衣,供他读书识字。在他的精心扶育下,侄子职高毕业后,找到了一份可心的工作。

他是一个有孝心的好儿子!为了照料年迈的父母,减轻他们的体力劳动,他特意购买了一辆改装后供残疾人使用的三轮摩托车,用于购买种子、化肥,运送收获的农副产品。在父母身体不适时,送他们问诊就医。乡邻们都称他是一个身残心不残的孝子!

命运的绳索无情地缠住了他的双腿,生活的阳光被乌云遮挡,可他依然固执地相信:只要双手还在肩上,梦想就能插上腾飞的翅膀,有党的扶贫惠民政策,拨开乌云定能见到温暖的阳光!

扶贫工作日记样本篇五

建档立卡整改,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打好基础。

驻村一个月以来,我的主要工作是扶贫攻坚建档立卡整改,对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入户调查表和贫困户信息采集表再次进行逐一检查梳理,对照入户调查信息,查缺补漏,完善规范档案资料。这些信息覆盖面广,精准度要求高,时间紧任务重,工作量非常大。为保质保量完成任务,“5+2”“白加黑”就成了我们工作的常态,周末几乎从没休息过,晚上夜夜加班至凌晨。第一书记胡红宝长时间填写档卡,眼压升高,有时候看东西都重影模糊,我的体重也减了五斤。想想也不错,这下一举两得,既干了工作,又减了肥,只是有时有点头晕,看来要增加些营养了。

其实不光是我们村,大部分驻村干部都这样,白天入户核查,晚上熬夜整理数据、分析致贫原因。不少群众白天干活不在家,就得晚上去核查,回来后整理完材料到下半夜是常事。

村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产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从20xx年我单位就开始定点帮扶久富村,为改变其贫困面貌,这几年在基础设施和产业扶持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通过对村里道路的改造,大部分村民告别了泥泞、颠簸的土路,走上宽敞平整的水泥路,这很大程度上方便了大家的出行,减少了农副产品的运输成本,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我们帮助村里修建了村委办公楼,改善了村委的办公条件,还修建了村卫生室,解决了村民看病难的问题;修建好的文化广场,为村民提供了文化、休闲、娱乐、健身的理想场所。这些基础设施的完善,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为未来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脱贫攻坚,关键在于增强群众的“造血功能”,进行产业扶持。为帮助群众脱贫致富,我单位帮助村里发展光伏发电产业;帮助村里成立了合作社,引领群众发展种养业,带动村里的贫困户脱贫。目前,久富村有种植产业4个,核桃、连翘、香菇、大樱桃已形成规模;养殖产业1个,修建8个养鸡大棚,已投入使用,另有养牛产业正在酝酿中,全村的产业发展格局正逐步形成。

驻村条件艰苦,但单位是我们坚强的后盾。

久富村坐落在卢氏县西南偏远山区,离县城约35公里,距镇约6公里,交通非常不便。我们所住的村部不通水,用水需到200米远的小河沟里用水瓢一瓢一瓢舀到水桶里,静置后才能使用。村部附近没有住户,静谧的夜晚,远处的村民8点就休息了,周围没有灯光,路上没有行人和车辆,只有夜空繁星点点,远处偶尔传来猫头鹰的叫声,初来的欣喜过后,孤独感顿生。

但我更深知扶贫不是单个人在战斗,因为单位是我们坚强有力的后盾。为给我们改善生活条件,单位为我们送来食品、饮料,单位食堂还专门为我们制作了方便食品,稍一加工便可食用。这让我们深深感受到局领导和同事们的关心与爱护,心中倍感温暖。因为有你们,在这里孤单但不寂寞;因为有你们,在这里艰苦却很欣然。精准扶贫志比金坚,相信通过我们共同努力,久富村的明天会越来越好!

扶贫工作日记样本篇六

驻村工作已经五个多月了,作为一名扶贫驻村工作队员,精准扶贫是一项崭新的工作。如何贯彻落实好贫困村的脱贫目标任务和目标责任,如期摘帽?在村级基层工作中既要宣传贯彻好国家的扶贫方针、政策和惠民政策,又要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怎样做好群众工作呢?通过在基层驻村5个月对扶贫工作的学习、认识和思考,我认为,在精准扶贫攻坚中要成为一名好干部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必须在基层坚强学习。用理论学习武装自己的头脑,丰富自己的知识和认知。

二是一切学习都来源于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向群众学习并指导好群众工作,让我真正理解这句话的含义,理解了“府下身、静下心、向基层干部学习和向群众学习”的真正含义。在基层,只有带者感情,谦虚谨慎的去学习,才能指导好农村工作,包括干群关系、工作方法和实际效果,基层干部和群众是我最好的老师。

三是基层群众工作,要落地气。要经常去与群众拉家常,做群众的知心人,让群众放心;要有亲民爱民为民之心;要知道群众期盼,想群众所想,盼群众所盼;需要加大对广大群众的国家方针、政策的宣传和正确引导;带领群众,特别是党员干部带头,解决大家所关心的实际困难。

四是基层干部要认真履职,做一名好干部。(1)以较强的责任心和担当精神,履好职用好权,要有仁者之心,急百姓所急,想百姓所想,成为老百姓的贴心人,办事公道正派;(2)做到行为正,办事公,处事明;(3)抓感恩教育,引导好群众,做到对经济发展和设施建设的了解和支持;(4)结合“两学一做”教育活动,讲正气、树新风,做合格党员,教育和带领群众,促进经济发展;(5)严格依法办事,公道正派,清正廉洁;(6)要讲团结,讲奉献,发挥好领导班子成员作用;(7)想办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和文化建设。

五是工作要有思路,大胆发展,要有敢于创新的思路和担当风险意识。查找至今尚未脱贫的原因,有针对性的带领群众找致富办法,引领群众脱贫奔小康。

这是我扶贫驻村5个月来对如何做好群众工作的一点粗浅认识和体会,村级群众工作是我的弱项,我会加强学习,借鉴经验,协助扁里村“两委”贯彻落实好脱贫攻坚的各项措施,我相信,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扁里村的脱贫摘帽指日可待。

扶贫工作日记样本篇七

9月5日,到金星村实地查看通村通组公路和危房改造推进情况。

9月7日,到金星村走访贫困户姚修国、陈德容、姚绍贵、姚绍安等,开展“四改四化”宣传动员。

9月13日,到烂田村、田沟村开展脱贫攻坚双线工作月考核。

9月14日,参加贵州省传达全国东西部扶贫协作经验交流会精神视频会议。

9月15日,到沿红社区、五星村开展脱贫攻坚双线工作月考核,组织召开董公寺街道脱贫攻坚工作周调度会。

9月22日,参加全区脱贫攻坚工作培训会。

9月23日,组织召开董公寺街道脱贫攻坚工作周调度会。(左耀亮副主任参加)

9月24日,到五星村实地查看古龙寨民居改造情况,组织召开“三变”助推旅游扶贫工作调度会。

9月26日,参加2017年全市第二次脱贫攻坚现场观摩总结大会。

9月26日,到五星村走访贫困户赖真荣,实地查看“四改四化”推进情况。

9月27日,到金星村实地查看“四改四化”推进情况。

9月29日,组织召开董公寺街道脱贫攻坚工作周调度会。

扶贫工作日记样本篇八

长城网张家口7月2日电(李宏通讯员刘云宵王英军郭伟)“玻璃彩村,重点走访户于占峰,家庭人数5口,男,41岁,党员,文化程度:初中,配偶:高树红,身体状况良好。有一74岁老父亲经常闹病无劳动能力,还有一双儿女分别上初中和幼儿园。经济来源是种地,人均年收入元,今年在基层建设年活动的带动下开始种植双孢菇和白菜。虽目前要照顾年迈的老人和供养上学的孩子,生活较困难,但该同志有一股年轻人的拼劲,敢想敢做。建议作为帮扶对象考虑,只是要注意掌握时间和尺度等问题。”

张北县油篓沟乡党委书记常海说,“民情日记”实行一户一记,主要是记录干部到群众家中了解的情况,给群众宣传政策、提供市场信息、指导农民生产和调解民事纠纷、处置突发事件、商议建设村级活动场所等,同时记录和分析群众遇到的问题,解决具体困难。

为避免“民情日记”走形走味,成为一些干部自我表扬的“功劳簿”、应付考核的“作秀本”,张北县举三措,避免“民情日记”流于形式。明确记录重点,注重民情、民声、民意的反映。张北县规定“民情日记”要重点记录民之所收、民之所需、民之所期、民之所盼,要重点突出记录问题的解决,从而使“民情日记”真正实现干群连心作用;强化日常考核,注重量和质的结合。在量上,要求每位村干部和包村干部每个月至少写10篇“民情日记”。在内容上,既要有事项记录、情况反馈,又要有解决措施、办结时限及受访人签字,且每月的办结率必须在80%以上。同时,建立周检查、月反馈制度,将村干部和包村干部记录“民情日记”及落实情况纳入干部年终考核和述职范围之内,确保“民情日记”不走形式。引入民意测评,注重百姓对“日记”的评价。在每年年底或某项活动结束时,县活动领导小组组织群众对干部活动情况进行满意度测评,“民情日记”办结落实情况及群众满意度情况将作为一项重点测评内容。对达不到满意度标准的村干部和乡镇干部给予通报批评,并取消年度评优资格。

县基层建设年活动办主任、县委组织部部长刘建平说:“张北比别的经济发达地区开放得晚,农民生活水平和经济能力都较低,但是张北的党员干部都很积极能干,在短短几年内,张北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张北干部把写好‘民情日记’比作擦亮扶贫攻坚枪的精神,感染了全县上下的百姓一起投身建设家乡、改变现状的事业。”基层建设年活动开展以来,张北共派驻(包)村干部1050名,覆盖全县366个行政村开展扶贫工作,召开村民代表大会500余次,征集群众意见建议1200多条,书写“民情日记”数万篇,有针对性地走访困难群众1000余户,梳理出田间路整修、自来水入户等民生实事800余件,真正摸准了农村发展的症结,开出了致富良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