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式与方程教案(优质22篇)

时间:2023-11-08 作者:雁落霞六年级式与方程教案(优质22篇)

教学资源是指对教学有积极作用的人力、物力、财力和信息等方面的一切资源。接下来是一些独具特色的六年级教案,值得教师们去品味。

六年级式与方程教案(优质22篇)篇一

2.使学生正确认识到依法纳税可以支援国家建设,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教学重点:税率的意义以及求纳税额的方法。

教学难点:个人所得税的教学。

设计理念:新的数学课程改革强调,数学学习并不是单纯的解题训练,现实的和探索性的数学学习活动要成为数学学习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本课安排的内容正是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税收这种生活化的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成为一种乐趣,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个人所得税的教学还要突出探索性和开放性。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

由此引出税收和纳税。

你知道税收是怎么回事吗?

师:税收都是根据国家税法的规定,按照一定的税率,把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

为什么要纳税呢?一起来看一段录像。

看完这段录像,你知道了什么?

师生小结:看来,依法纳税可以支援国家建设,税收真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学生讨论。(学生可能会说错,教师应利用好他们的这个知识盲点对学生进行依法纳税的思想教育)。

学生讨论并举手回答。

二、教学例2。

三、巩固练习1.(过渡)在税收中也有许多百分数问。

题,一起来看纳税中的百分数问题,出示例2。

学生读题后让学生思考:关键句中的5%是以谁作为单位“1”的?

师:这里的5%就是税率,是指应纳税额占收入总数的百分之几,就叫做税率。

你认为怎样列式求纳税额呢?用什么方法计算?

2.怎样计算60×5%呢?(引导学生把百分数化成分数或小数来计算)。

按自己的想法计算出结果。

3.追问:如果十二月份的营业额是80万元呢,应缴纳税款多少元?要求学生口答列式。

4.小结:怎样求纳税额?

1.读题后明确:买车一共要花的钱应包括车的价格和车辆购置税。

要求最后的问题应该先求出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可以先算出要缴纳的车辆购置税是多少元)。

题目中的10%指的是什么?以谁作为单位“1”?怎样列式解答?

2.完成练一练的题目。

3.师:刚才我们研究的是怎样缴纳营业税。税收还有很多种,比如说增值税、消费税、个人所得税等。不同的税种有不同的税率,请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查阅有关资料。

学生思考,小组讨论。

学生列出算式。

学生讨论。

学生计算,集体订正。

指名学生口答。

学生说说求纳税额的方法以及百分数的计算方法。

学生列式解答,集体订正。

学生解答,集体订正。

四、巩固练习1.做练习二的第1题。

2.做练习二的第2题。

“应缴纳17%的增值税”是什么意思?谁是单位“1”的量?你会做吗?

3.做练习二的第3题。

读题后讲解什么是个人所得税:是国家为了调节个人收入差距,由税法规定的按个人收入一定的比率征收的税目。

问题求实际得到奖金多少元首先要求什么?实际得到奖金怎样求?(明确实际收入=应得收入-纳税额)。

学生回答后列式。

学生回答后列式。

根据分析列出算式,集体订正。

五、指导练习。

1.向学生详细讲解个人所得税征收的目的。(调节个人收入差距,让较高收入者为社会作更多的贡献)。

2.自学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标准。

3.理解“月收入超过1600元,超过部分按下面的标准征税”这句话的意义。

举例说明哪些情况不交税,哪些情况要交税。

4.试着让学生分解李明的妈妈月收入1800元。

要求自己试着列式。

5.阅读书上第7页的《你知道吗》。

学生自学第4题的标准部分。

学生讨论1800元应分成几部分,哪一部分要交税,交税部分的税率是多少?汇报后教师及时纠正错误的认识。

学生列式,集体订正。

六、全课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与同学们分享?

六年级式与方程教案(优质22篇)篇二

式与方程(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及其作用,能正确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及数量关系、计算公式等。掌握解方程的方法及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步骤,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能根据题意正确地列出方程,解答两、三步计算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能根据问题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方法来解答,进一步培养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发展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整体认识知识的能力,找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

熟练找出等量关系,能根据题意正确地列方程解决问题。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整理知识的能力。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学生:与式与方程有关的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知识。

出示:学校组织远足活动。原计划每小时走3.8km,3小时到达目的地。实际2.5小时走完了原定路程,平均每小时走了多少千米?(列方程解应用题)。

解题过程。

解:设现在平均每小时走了x千米。

2.5x=3.832.5x2.5=11.42.5x=4.56。

答:平均每小时走了4.56千米?

二、提出问题。

1、这是我们熟悉的列方程解决问题,用方程解决问题是我们解题的一种方法。请你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自主梳理有关代数的知识。

2、小组进行讨论。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基础出发,将这道具体的例题作为一个点,四散出各个基础知识,边回顾边整理,成为一个具体的体系,使学生明白基础的重要。)。

三、分析知识建立联系。

(一)学生汇报各类知识小组汇报知识,要求按照由浅入深的顺序汇报,边汇报教师边完善,同时进行板书。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后需要集体进行知识的再加工与再整理,使知识更加完善。)。

(二)解方程与方程的解。

1、具体知识。

4.56是方程的解,而求这个解的过程就是解方程。

方程是含有字母的等式。

补充提问:能举几个是方程的式子吗?

六年级式与方程教案(优质22篇)篇三

授课课题分数除以分数。

教学基本。

内容p58例4和练习十一t9-14。

教学。

目的。

和要。

求1、使学生经历探索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分数除以分数的式题。

2、使学生在探索分数除以分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3、培养学生迁移、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及难点理解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方法。

及手段。

使学生经历探索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和应用分数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迁移、概括的能力。

学法指导迁移、概括。

集体备课个性化修改。

预习例4。

一、复习引新。

1、口算。

23÷214÷4512÷10310÷6。

9÷3104÷452÷3141÷32。

2、揭示课题:分数除以分数。

二、教学新知。

1、出示例4。

提问:这是已知什么,要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

追问:为什么用除法计算?怎样列式?(板书:=)。

2.引导探索:分数除以整数怎么算呢?

(1)请大家画图探索一下得多少?

(2)指名到黑板上画一画。

(3)讨论:分数除以整数,能不能用被除数乘除数的倒数来计算呢?

板书:

请大家计算一下它的积,看得数与我们画图的结果是不是一样?

教学环节设计得数相同,你能猜想到什么?

板书:=。

3、验证猜想。

完成练一练第1题:先再长方形中涂色表示,看看里有几个,有几个,再计算。

=

你发现了什么?

4、概括方法。

三、巩固练习。

四、小结。

作业。

板书。

设计。

分数除以整数,用被除数乘除数的倒数来计算。

执行。

情况。

与课。

后小。

周次7课次(本周第几课时)4。

授课课题除法简单应用题(一)。

教学基本。

内容。

p62例5和练习十二t1-3。

教学。

目的。

和要。

求1、使学生联系对“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已有认识,学会列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2、进一步体会分数乘、除法的内在联系,加深对分数表示的数量关系的理解。

3、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及难点学会列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体会分数乘、除法的内在联系,加深对分数表示的数量关系的理解。

教学方法。

及手段使学生在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学法指导独立思考、合作交流。

集体备课个性化修改。

预习例5。

一、导入。

1、出示例5中两瓶果汁图,估计一下,大、小两瓶果汁之间有什么关系?

出示:小瓶的果汁是大瓶的。

提问:这句话表示什么?你能说出等量关系式吗?

如果大瓶里的果汁是900毫升,怎么求小瓶果汁里的果汁?自己算算看。

如果知道小瓶里的果汁,怎么求大瓶中的果汁呢?

2、揭示课题:简单的分数除法应用题。

二、教学新知。

1、出示例5。

提问:你想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教学环节设计2、讨论交流:你是怎么想、怎么算的?

如果学生用除法计算,教师可引导讨论:为什么可以用除法计算?依据是什么?

引导学生讨论:用方程解答是怎么想的,依据是什么?

3、引导检验:=900是不是原方程的解呢,怎么检验?

(1)出示题目。

(2)讨论:这里中的两个分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这题中的数量关系式是什么?

(3)这题可以怎么解答,自己独立完成,并指名板演。

(4)交流: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

鼓励学生用两种方法进行解答。

2、完成练习十二t1。

3、小结解题策略。

作业。

板书。

设计。

大瓶的果汁*=小瓶的果汁。

执行。

情况。

与课。

后小。

六年级式与方程教案(优质22篇)篇四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页的例4、练一练、练习三的第1~4题。

3.进一步感受数学和人民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理解现价、原价、折扣三量关系;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设计理念:数学最终是要为生活服务的,回归生活的数学才是有用的数学。本课内容和日常生活密切联系,学了就可以学以致用,可以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开门见山,

1.教学例4,认识折扣。

谈话:我们在购物时,常常在商店里遇到把商品打折出售的情况。

出示教材例4的场景图,让学生说说从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提问:你知道“所有图书一律打八折销售”是什么意思吗?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指出:把商品减价出售,通常称作“打折”。打“八折”就是按原价的80%出售,打“八三折”就是按原价的83%出售。

强调:原价是单位“1”,原价×折扣=现价,区别降价多少元。

学生观察场景图。

二、探索解法。

1.提出例4中的问题:《趣味数学》原价多少元?

进一步启发:根据刚才的讨论,你能找出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原价×80%=实际售价。

提出要求:你会根据这个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吗?

请学生到黑板上板演。

2.引导检验,沟通联系:算出的结果是不是正确?

启以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检验:可以求实际售价是原价的百分之几,看结果是不是80%;也可以用15元乘以80%,看结果是不是12元。

学生讨论。

学生先说出自己的想法。

学生在小组里相互说一说,再在全班交流。

学生尝试列出方程。

学生独立验算,再交流检验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先让学生说说《成语故事》的现价与原价有什么关系,知道了现价怎样求原价。再让学生根据例题中小洪的话列方程解答。

学生解答后再解读方程:你是怎样列方程的?列方程时依据了怎样的数量关系?你又是怎样检验的?学生小组内交流。

学生列方程解答。

四、拓展提高1.做练习三的第1题。

学生读题后,先要求学生说出每种商品打折的含义,再让学生各自解答。

学生解答后追问:根据原价和相应的折扣求实际售价时,可以怎样想?

2.做练习三的第2题。

先学生独立解答,再对学生解答的情况加以点评。

3.做练习三的第3题。

先在小组里相互说一说,再指名学生回答。

4.做练习三的第4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再指名说说思考过程。

学生先相互说一说,再列式解答。

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学生小组交流。

学生独立解答。

五、全课小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商品的原价、现价、折扣之间有什么关系?

六、布置作业课后抽时间到附近的商场或超市去看一看,收集一些有关商品打折的信息,并自己计算商品的现价或原价。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六年级式与方程教案(优质22篇)篇五

“用字母表示数”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85~86页的学习内容,它是学习代数知识的基础。四年级的学生在以往的数学学习中,接触到的都是具体的'数,而现在要学会用字母即抽象的符号来代表具体情境中的数量,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这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一次过渡,也是思维的一次飞跃。对四年级学生来说,本课内容较为抽象,教学有一定难度。本节课从设想到实践,有很多体会,而我感受最深的是有机整合学习材料,追求教学的实效性。“用字母表示数”是学生学习代数知识的入门内容。

为上好这节展示课,我认真学习了“课标”中关于这一部分的目标要求,并查阅了不同版本实验教材中这部分内容的编写。在充分比较的基础上,发现各版本实验教材与“老教材”都有很大的不同。“老教材”非常强调知识技能的。目标,而各版本实验教材则是更加重视让学生经历探索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体会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特别是北师大版实验教材中编入的“青蛙儿歌”、“年龄问题”和“摆三角形”三个材料都非常有利于学生反复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需要。基于以上认识,我决定依据北师大版教材,选择这三个典型材料教学。但考虑到教学内容的逻辑结构和对目标的整体把握,适当进行了扩充和调整。把教材上“推想淘气和妈妈年龄”的活动改为“推想同学和老师的年龄”,这样更贴近学生实际,更有亲和力和感染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整合学习材料时,考虑的不是新、奇、异的素材,而是重视创设富有思考性的情境,有利于学生有效地经历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为此,在教学设计中,我利用“青蛙儿歌”引出课题展开新课的教学,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数,体会字母的作用;将教学重点放在“推想同学和老师的年龄”和“摆三角形”这两个环节,使学生自然地萌生出用字母表示数的需要,并渗透归纳猜想、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从而落实了教学目标。我把“含有字母的式子里乘号的简写与略写”这项内容让学生自己看书学习,在反馈检查时,学生对自学内容掌握得也很好。通过对学习材料的有机整合,明晰了课堂教学主线,收到了很好的实效。

六年级式与方程教案(优质22篇)篇六

教学内容:例2、例3、练一练、练习七1-4题。

教学目的:1.使学生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概念,能判别一个分数是真分数还是假分数。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提问:什么叫做分数?什么是分数单位?

2.你能说出一些分数,并说明这个分数表示什么意义吗?

3.引入新课(板书课题)今天我们来继续研究分数。

二、教学新课。

1.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

(1)出示例2。

学生涂色表示相应的分数。

问:把每个圆都看作单位“1”,都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几分之几?图色部分各表示几分之几?里有几个1/4?生答师板书。

要表示5个1/4,该怎样涂颜色?明确:用一个圆最多只能表示4个1/4,表示5个1/4要用两个圆。5个1/4就是5/4。

问:通过刚才的涂色,你有什么发现?

指出:当涂色部分不满1个单位时,分数的分子比分母小;涂色部分正好满1个单位时,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相等;涂色部分超过1个单位时,分数的分子比分母大。

(2)教学例3。

出示例3,学生涂色。

(3)分数分类。

比较例2、例3中的这些分数,你能给它们分一分类吗?说说你是怎样分的?

(4)认识概念。

结合学生的发言指出: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分子和分母相等或者分子大于分母的分数叫做假分数。

问:和1相比,谁大,谁小?

学生举例说明真分数和假分数。

(5)小结:学生自己整理真分数、假分数的概念,特点。

2.练习。

(1)做“练一练”第1题。

请学生说一说分别把什么看做单位“1”?

(2)做“练一练”第2题。

(3)判断。

真分数一定小于假分数。

假分数都大于1。

小于7/8的真分数只有6个。

集体订正。说明理由。

三、课堂练习。

1.练习七第一题。

要通过描点、观察、交流,使学生在直线上直观地看到:真分数集中分布在0和1之间的这一段上,而假分数则分布在从1开始向右的部分,进而体会到真分数都小于1,假分数都大于1。

2、练习七第二题。

独立完成,交流。

3、练习七第三题。

独立完成,交流结果。

4、练习七第四题。

独立完成,交流结果。

学生说说是怎样比较他们的大小的?

四、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什么是真分数和假分数?

五、作业。

相应的练习册。

第3课时: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教学内容:例4、例5、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七5-8。

教学目的:1、探索并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2、体会分数的实际应用价值,拓展对分数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同桌相互举出一些分数,说明意义,并说说是真分数还是假分数?

2、根据要求表示分数。

3/4。

4/7。

3、贴出:

红彩带。

黄彩带。

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能提出什么问题?

结合学生回答,揭示,今天我们来研究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二、新授。

1、教学例4。

明确问题,黄彩带的长是红彩带的几分之几?

学生独立思考:把谁看作单位“1”?黄彩带的长相当于红彩带的几份?

汇报交流。明确:把红彩带的长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红彩带的1/4。黄彩带的长与其中的1份一样长。也就是说红彩带的1/4与黄彩带一样长。(贴出答案)。

同桌相互交流。

2。教学试一试。

贴出红彩带。

蓝彩带:

蓝彩带的长是红彩带的(-)。

学生小组讨论:把谁看作单位“1”?蓝彩带的长相当于红彩带的几份?

汇报交流,明确答案。

改题:红彩带的长是蓝彩带的(-)。

学生思考,小组内交流。

明确:把蓝彩带的长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3份。红彩带的长与其中的4份一样长,也就是4个1/3,即4/3。

3、教学例5。

(1)出示:绿彩带的长是红彩带的5/4,问: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明确:把红彩带的长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4份,绿彩带的长相当于其中的5份。

(2)出示红彩带:

你能画出绿彩带吗?学生独立画,交流校对。

4、教学试一试。

出示。

红彩带:

花彩带:

问:你可以怎样提问?你会解答吗?说说怎么想的?

学生独立完成,并校对。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1。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

2、完成练一练2。

3、完成练习七5、6。

请学生说说怎么想的?

4、完成练习七7。

(2)学生填空。

(3)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5、完成练习七8。

(1)出示统计图,问:你知道了什么?

(2)补充问题,独立解答。

____是____的(-)。

(3)小组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四、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练习册。

六年级式与方程教案(优质22篇)篇七

用字母表示数,是代数与算术的一个重要区别,用字母表示数是代数的一个重要特点。有了用字母表示数,使具有相同性质的不一样数学问题都能够用同一个式子表示出来,使数量关系的表示简洁明了,更具有普遍意义了,给研究和计算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本节教材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掌握用字母表示数,让学生在探索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过程中,建立符号意识。

在小学数学中,已经渗透了用字母表示数的思想,并已开始用字母表示计算法则和公式,所以学生较容易理解。初一学生具有好胜、好强的特点,班级中已初步构成合作交流、敢于探索与实践的良好学风,学生间相互评价、相互提问的互动的气氛较浓。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期望感到自我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所以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精心设计知识的呈现形式,营造良好的研究氛围,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和实践本事,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为此,我没有利用青岛版教材的情境图,而是利用学生熟悉的情景,开学了,每人需要2个本,3个人需要几个本?4个人呢?10个人呢?100个人呢?照此算下去,什么时候能算完呢?这时学生提出问题了,能否用一个简单的式子来代替呢?有的孩子提出用三角符号,有的孩子说用字母,这样自然就产生了用字母来代替数,学生也就顺其自然的明白了在算很多同样的东西时,无法用算式表示完的时候,就产生了用字母来表示。那里的字母能够表示哪些数呢?用字母来表示有什么好处呢?经过刚才一系列的探讨学生自然就心领神会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六年级式与方程教案(优质22篇)篇八

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掌握两种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的思考方法。

2、使学生通过掌握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方法,提高分析、判断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比和比例知识的应用价值,感受不同领域的数学内容之间的密切联系。认识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使学生感受正、反比例是描述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又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

教学重点:通过掌握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方法,提高分析、判断的能力。

设计理念:本课意在利用生活中的实际事例,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认识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理解两种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的思考方法。并利用”练习与实践”中7--9题的练习,引导学生看、算、量、画、判等系列活动,来巩固了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判断的能力.通过”练习与实践”中第10题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比和比例知识的应用价值,感受不同领域的数学内容之间的密切联系,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积累学生解决问题的经验。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结合实例,回忆整理。

(一)出示: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揭示课题。

(二)教师提问:

3、举出一些生活中成正比例或反比例量的例子,在小组里交流。例如:青菜的单价一定,数量和总价成正比例。因为,第一,数量和总价这两种量是相互关联的,其中一种量总价随着另一种量数量的变化而变化。第二,这两种量中每一组对应的数的比值都是单价。单价一定,所以这两种量是成正比例的量。

(三)练练:

1、下表中两种量成比例吗?为什么?

加数122.51424。

加数1827.5166。

总吨数422610024.4。

余下吨数41259923.4。

因数35320。

因数159101.5。

2、完成教科书95页“练习与实践”

第7题:让学生先独立做,再讲评。讲评时注意帮助学生解决困难。

讨论后,交流。

学生举例、交流。

指名学生练习。

独立练习。

二、结合练习强化方法(一)完成教科书95页“练习与实践”

1、完成第8题:引导学生列举几组对应的数值再具体分析每组中两个数的关系后再判断。

2、完成第9题:其中第1小题让学生根据图中标出的点的位置算出相应的耗油量与行驶路程的比值,再作判断。(行驶75千米的耗油量是6升。)。

第2小题让学生在教材提供的方格图上描点、连线,再引导学生联系画出的图象判断汽车在市区行驶时,行驶的路程与耗油量成不成正比例。体会数形结合在解决问题方面的价值。

(二)复习比例尺。

教师提问:

1、什么叫比例尺?比例尺有几种类型?举例说说它的意思?(重点是线段比例尺)。

2、怎样求图上距离?怎样求实际距离。

指名学生练习。

观察计算。

判断。

描点。

画线。

判断。

指名回答。

测量计算。

三、全课小结,说说想法学了本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想法?请与同学们交流。

六年级式与方程教案(优质22篇)篇九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页的例5、练一练、练习四的第1~4题。

教学目标:1.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灵活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画线段图表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启发学生联系已有知识经验自主地列方程解决问题。

2.重视方程后检验方法的交流。

教学重点: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意识和分析应用题的能力。

设计理念:数学活动不在于教师教会学生多少,而在于学生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没有。教师需树立“授人予鱼不如授人予渔”的观念,因此教学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运用画线段图,找数量关系,列方程等方法来解决相关的类似的题目。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激情促思。

通过之前的学习,大家已掌握了不少百分数的知识,今天给大家呈现的是一种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板书课题),想不想攻克它。

要攻克它,我们首先要了解它,分析它,师出示例题。

二、探究新知。

三、巩固练习。

四、评价总结。

2.从图上你获取了什么信息?

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板书(板书有意义的信息,教师适当引导):

男生人数×80%=女生人数。

男生人数+女生人数=36人。

引导学生将上面的关系式进行综合后老师板书:男生人数+男生人数×80%=36人。使学生用方程解答成为一种迫切的内因。

下面你会求男生人数了吗?怎样求?

3.这个方程你会解吗?女生人数怎样求?你解得对吗?

板书学生的方程,解读学生的方程。

追问:你是怎样检验的?

追问:你为什么设男生为?为什么不设女生为呢?(通过比较让学生明白设单位“1”为较为合理。

怎样确保自己的正确率?

1、做练一练的第1题。

思考:数量关系在哪句话中,是什么?应该把谁看作,另一个量怎样表示?

你能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吗?会解这个方程吗?你怎样检验自己的结果是否正确?

2.做练一练的第2题。

3.做练习四的第1题,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4.做练习四的第2、3两题。

先说一说各题的数量关系,再列方程解答。

5.做练习四的第4题。

说说学了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画线段图。

学生讨论后交流。

引导学生讨论得到综合后的数量关系。

引导学生把男生人数设为列出方程。

学生解方程,并引导学生进行检验。

引导学生计算20+16是否等于36。

学生思索比较。

学生可能会说两种答案:“美术组有36人”和“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80%”,通过比较让学生明白后者说的是相关联的两种量之间的倍比关系,用来解设更为方便。

指名学生回答。

学生列出方程。

解方程。

检验。

学生口答。

列方程并解答。

检验。

学生练习,尽量口算,集体订正。

学生说数量关系。

列方程解答。

集体检验。

学生口答。

列方程解答。

检验。

引导学生讨论得到:两个关键句中梨树都是1份数,桃树都是3份数,虽然单位“1”不同了,但倍比关系并未改变。

六年级式与方程教案(优质22篇)篇十

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整数、小数、分数和百分数之间的内在联系,掌握因数与公因数、倍数与公倍数、奇数与偶数、素数与合数的含义。巩固读数与写数的方法。

2、进一步体会不同领域数学内容的联系和综合。

3、使学生感受新知识获得的过程,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分数、小数、百分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难点:整除中的有关概念。

设计理念:练习设计有梯度,便于知识的掌握和巩固。练习形式的多样化,能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练习实效。学生在掌握规律后,及时运用,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并且在练习中安排了针对性的训练,提高解题能力。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整理与反思。

1、结合第5题练习,让学生说说正数与负数、分数与小数、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2、第6题。先让学生独立写一写,再让学生适当总结多位数的写法。

3、完成第7、8两题。

小数点位置的移动怎样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4、结合第9题总结。

(1)读表中各数,并在小组里说说自己的想法。怎样读多位数。

(2)改写与求近似数的区别。

(3)适当总结整数、小数、分数和百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5、完成第10题。

(1)组成的数中素数和合数各有哪些?什么叫素数和合数?

(2)组成的数中哪些有公因数2、3或5?什么样的数能被2、3、5整除?

(3)什么叫做公倍数?

(4)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板书:

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

一般关系:除数的积除数和商的积。

倍数关系:小数大数。

互质关系:1两数之积。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从高位起一位一位的往下写,哪一位上1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占位。

向右扩大。

向左缩小。

可以摆出12个不同的两位数。

二、练习与实践(1)读出下面的数。

4003400340033043000000。

指出:读整数时,每四位一级,每级按个级上的数读,并读出级名“万”或“亿”。

(2)写出下面各数。

三千五百。

三千五百万三千五百。

十二亿三千五百万。

注意:每个数中“0”的个数。

(3)口答。

(1)说出比10小的素数和合数。

(2)最小的素数和最小的合数各是几?

(3)下面的数哪些是素数,哪些是合数?

785l23579190。

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写在练习本上。

三、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了哪些新的认识?还有哪些疑问?

交流学习的方法。

()()()()留给有能力的学生课后完成。

六年级式与方程教案(优质22篇)篇十一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能联系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对扇形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或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体会扇形统计图描述数据的特点。

2、使学生在认识扇形统计图的过程中,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判断、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难点: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一组数据的特征,体会不同统计量的特点。

设计理念:统计的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密切,教学过程中努力创设生活情境,解决生活问题。注重使学生有意识地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体会描述数据的方式的多样性,重视对扇形统计图描述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2、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另一种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板书课题:扇形统计图。

学生回答。

二、探究新知1、课件展示在报刊、杂志、网络等媒体上出现的扇形统计图。

2、出示例1:我国陆地地形分布情况统计图。

你能从下面的统计图中了解到什么?

在小组内交流、分析。

大组汇报、相互评价。

扇形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有什么区别?

揭示:这样的统计图是扇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量的关系。

3、用计算器计算出扇形统计图中各类地形的面积。

说说是怎样想的?

从统计表中你又知道了什么?这样的信息从扇形统计图中能知道吗?

学生看图思考。

小组内充分交流。

相互补充。

学生举例说明。

学生用计算器计算。

交流、汇报。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完成“练一练”第1题。

说说从统计图中你能知道什么?

独立解答前两个问题。

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进行解答。

2、指导完成“练一练”第2题。

观察统计图,说说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你有什么想法?在班级进行交流。

3、练习十五第1题。

说出小华家两天消费的各类食物所占的百分比。

交流:哪天的食物搭配比较合理。

4、练习十五第2题。

先观察拼盘图,并根据花生米大约占了干果拼盘的20%进行估计。

5、练习十五第3题。

根据统计图,你能知道些什么?

用计算器计算,并填写统计表。

根据统计表你又知道了什么?

6、再次出示在报刊、杂志、网络等媒体上出现的扇形统计图。

你能从图中读出什么?

今后你会怎么去做?新课标第一网。

讨论交流。

观察、思考。

学生观察思考。

大组讨论交流。

大组讨论交流。

讨论交流。

学生各抒己见。

四、评价延伸。

评价总结。

六年级式与方程教案(优质22篇)篇十二

第2课时(总第7课时)。

一.教材分析:

【知识要点】。

2、纳税、折扣等实际问题的逆运算如何用方程解。

【新旧教材比较】。

在过去的教材里,分数乘法应用题与百分数乘法应用题、分数除法应用题与百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教学内容在循环中重复多、递升少,浪费了教学资源,制约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的发挥。

新教材把百分数除法实际问题和分数、百分数实际问题安排在一起。六年级下册只编排稍复杂的百分数除法实际问题。稍复杂的分数除法实际问题和百分数乘法实际问题都在练习里带出,夯实了基础知识与基本的数学思想,避免了不必要的重复,增加了问题的现实性和挑战性。教学重点放在数量关系和推理能力上,利用题目中最基础、生活中最常见的数量关系作为列方程的依托,有利于中、小学数学的衔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商品打折出售的含义,进一步掌握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熟练掌握列方程解答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的方法,理解不同形式的打折问题之间的联系,并能熟练解答。注重知识间的联系与融会贯通。

2.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提高用方程表示数量关系的能力,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3.让学生在学习和游戏中获得成功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

二、教学建议。

教学分数、百分数应用题,重点放在数量关系和推理能力上。联系分数的意义与分数乘法概念,把实际问题里的各个数量组织起来,构成数量关系式并根据数量关系式确定解题的方法。用线段图直观表现题目中的百分数的含义和数量关系,列方程解答是得出数量关系式后的自然选择。游戏要让学生有足够时间练习、探究。

三、知识链接。

教科书六下p8例4;p11例5、p12例6;p73例2。

四、教学过程。

1.出示习题。一种图书打八折后售价是20元,这种图书原价是多少元?

2.学生练习、交流、检验。

3.练习p93第7、8两题。

4.练习p93第9题。

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探索发现规律,并运用规律求出所框的4个数。

习题精编。

1.一本书打八折后售价是30.4元。这本书原价多少元?比原来便宜多少元?

2.修一段路,已经修了全长的80%,还剩下1.2千米。这段路全长多少千米?

6.一次会议的出席率为95%,缺席人数比出席人数少36人。应出席多少人?

7.六(1)班有学生45人,男生是女生的80%。女生有多少人?(用方程和转化方法解)。

9.下表的红框中的5个数的和是60。在表中移动这个框,可以使每次框处的5个数的和各不相同。

1、任意框几次,看看每次框出按5个数的和与中间的数有什么关系?

2、如果框出5个数的和是180,应该怎样框?能框出和是100的5个数吗?

为什么?

六年级式与方程教案(优质22篇)篇十三

1、使学生通过具体的实例,初步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简单数据的众数;能解释众数的实际意义。

2、使学生能在理解众数的过程中,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判断、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重难点: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有关数据的特征。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

板书:众数。

1、出示表中的原始数据。

(1)提问:同学们,看到这组数据,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让学生说说对发芽试验的看法。

通过交流,使学生认识到:在9位学生所做的试验中,大多数学生发芽的粒数都是17粒。

(2)揭示众数的含义。

(3)计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4)比较平均数和众数的不同含义。

追问:用哪个数据代表这9位同学做发芽试验的情况更合适一些?你是怎么想的?

2、做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指名说说求这组数据众数的思考过程。

3、做练一练第2题。

小组讨论后再交流。

完成练习十六第1题。

可以先让学生分别算出两组数据的众数和平均数,并具体解释求出的每一个众数和平均数的实际意义。在此基础上,重点讨论哪组身高的众数更具有代表性这一问题,并使学生在讨论中明确:同样个数的数据中,众数出现的次数越多,这个众数也就越具有代表性。

众数和中位数是新增加的内容,让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平均数、众数、中位数都是统计量,分别从不同角度反映数据的整体状况。平均数是在一组数据内移多补少,假想各个数据变成同样多,用这时的数据代表一组数据的状态。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频数最高的一个数,利用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表现整组数据的状况。中位数是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依次排列,居最中间位置的那个数,利用中位数,也能描述整组数据的状况。平均数是小学数学的传统内容,有些时候,它能够比较确切地反映数据的整体状况,有些时候则不然。课程标准新增了众数、中位数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多认识一些统计量,初步了解对同样的数据有多种分析方法,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用合适的方法,才能比较客观地描述数据的特征,从而形成初步的数据分析意识和能力。

在例题2的学习过程中,可以逐步引导学生认识众数:

(1)看一看:在做试验的9人中,发芽几粒的最多?有几人?

(2)写一写:把9人的发芽粒数写成数列。

(3)算一算:这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怎样求?平均数是多少?

(4)想一想:你认为在我们研究这批种子的发芽状况时用平均数14合适吗?为什么?

小结:这9个数据中,由于有两个数据明显偏小,拉低了平均数。因此用平均数来表示这批种子的发芽情况是不合适的。

(5)议一议:你认为用哪个数据来表示这批种子的发芽状况比较合适呢?为什么?

(6)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揭示众数的意义、求法和用途。

(7)辨一辨:平均数和众数在这里的意义相同吗?各表示什么意义?

六年级式与方程教案(优质22篇)篇十四

1、学会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铸赠、铭文、堪称、结构、造型古朴、工艺精湛、钟鸣鼎食、一言九鼎、鼎志昌胜、龙兆吉祥。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世纪宝鼎”的精美艺术和深刻寓意,体会中国人民对联合国和新世纪的美好祝愿。

4、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一些特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世纪宝鼎”的精美艺术和深刻寓意,体会中国人民对联合国和新世纪的美好祝愿。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新世纪的钟声敲响之际,中国人民送给联合国一份丰厚的礼物。究竟是什么呢?请大家齐读课题——世纪宝鼎。

二、介绍相关背景资料。

1、师生共同介绍有关鼎的资料。

2、师生共同介绍联合国的有关资料。

联合国: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于1945年成立的国际组织,总部设在美国纽约。主要机构有联合国大会、安全理事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秘书处等。其主要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国际友好关系、促进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国际合作,中国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之一。

三、初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的结构。

1、自读课文,扫清文章的文字障碍。

2、检查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

3、默读课文,思考:作者是怎样把世纪宝鼎介绍清楚的?课文重点介绍的内容是什么?

4、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第一大段(第一自然段):介绍了中国人民赠给联合国一份珍贵的礼物——世纪宝鼎。

第二段(第二自然段):介绍世纪宝鼎的外形结构。

第三段(第三、四自然段):介绍世纪宝鼎具有特殊的意义。

四、熟读课文,准备描述宝鼎的活动。

1、投影出示:课后思考题二。

2、学生讨论:如何才能将描述活动搞好呢?

3、教师小结:要描述宝鼎,介绍的重点是宝鼎精美的艺术造型和文化内涵。因此必须熟悉课文中的相关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4、学生分小组准备。

第二课时

一、进行课本剧的展示。

1、小组表演。

2、全班进行表演。

3、对照课文的内容朗读课文。

二、对照课文的内容,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1、学生品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2、小组讨论后交流。

三、词语积累环节。

1、选择自己喜欢词语、句子,抄写在作业本上。

2、相互交流。

四、总结课文。

附:板书设计

六年级式与方程教案(优质22篇)篇十五

一、教学目标:

1、读准“”三个声母的音,认清字母的形,正确书写和拼读。认识五个生字,会读儿歌。

2、初步掌握三拼连续的拼音方法。

3、认识五个生字,字母儿歌。

二、教学过程:

导入:

小朋友们,春天到了,春光明媚,许多小朋友都来到了大自然中,寻找春姑娘的足迹。

生:……。

生:图上有蓝天、白云、绿树、小草、池塘、小蝌蚪,还有两个小朋友在喝水。

师:噢!小朋友们看,鸽子的嘴巴里还衔着一跟树枝呢。

生:这是“鸽”。

师:你真行,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妈妈教的,学前班学的。

师:那你能教教大家吗?

生:……。

师:我们记的时候还可以用上顺口溜“鸽子鸽子,鸽鸽鸽”

生:跟读。

师:老师这儿有首儿歌《小白鸽》:哥哥有只小白鸽,小白鸽呀爱唱歌,咕咕咕,咕咕咕,哥哥听了笑呵呵。小朋友们跟着老师一起来。

生:老师,小蝌蚪是字母“”

师:你也把它教给其他小朋友好吗?

生:……。

师:那还有最后一个字母小朋友知道吗?

生:……。

师:小朋友们,我们在念这三个字母的.时候我们可以把手放在喉咙这里,感受一下它们三个发音的时候是不一样的。

师: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很爱学习,自己学了这么多的知识。又能读字母,还有顺口溜来记。小朋友们刚才学的这三个字母呢也是声母家的,下次帮它们找家的时候可不要找错噢!

生:……。

师:那么,当三个声母在一起时,你们能把它们区别开来吗?小朋友们自己试着练读三个声母。

生:练读。

师:老师这儿有首儿歌《小白鸽》:哥哥有只小白鸽,小白鸽呀爱唱歌,咕咕咕,咕咕咕,哥哥听了笑呵呵。小朋友们跟着老师一起来。

师:好,现在先请小朋友们自己练写,看看老师不讲,小朋友们能不能写正确,写漂亮。

生:练写。

师:小朋友们都能自学了,写得真好!你们都写了,老师也应该来写一写,练一练,我们来看看老师有没有把它们写漂亮。

生:……。

师:好,学会了这三个声母之后呢,我们也要帮它们来找好朋友。先来给“。

六年级式与方程教案(优质22篇)篇十六

教材分析:

中国有句老话: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成全一棵树》的作者奇妙地阐释了这句话,使之成为贯串全文的线索。一棵“又细又小,乃至另有一些枯萎”的小树苗,在孩子的经心照料下,茁壮地发展,“比另外树更茂盛、更特立”;一个“一出生腿就残疾了”的孩子,在母亲的经心造就下,走出了一条乐成的人生之路。文章中,两条线索交错着,成为全文情节生长的脉络,使文章布局紧凑,有用地彰显了文章的主旨。本文寓意深远。读完这个故事,每一位读者的魂魄都市被深深震撼:为那棵差点被夺去生活资格而终极高峻特立的树苗的坚固,为那位终于乐成了的残疾男孩儿的自强不断与自大乐观,更为那位玉成了一棵树和一个孩子的巨大母亲的心。实在,玉成便是爱。

学情分析:

现在的孩子大多自私且依赖性强,缺乏自立的精神。所以,这样一篇文章距离学生的生活尤其是心理很远。但也正因为如此,他们才更需要懂得自强不息、坚强乐观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品质。母爱不仅仅体现在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与照顾,更重要的是母亲带给我们的成长,对我们成长的“成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3.学会有一定速度的默读。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品读文中的重点词句,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感情。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成全”的内涵,学会在现实生活中,面对困境快乐、健康地生活,同时。

2.学会关爱,学会自强。

教学重难点:

通过品读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感情,学会在现实生活中,面对困境快乐、健康地生活,学会关爱,学会自强。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刘若英的歌曲《成全》。成全是所有汉语中有魅力的一个词语。你有过成全别人或被人成全的经历吗?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成全一棵树》。(板书课题)。

二、把握内容,理清思路。

1.自读正音,检查指导。

2.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指导学生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思考。一位母亲在春天里向别人讨了几棵树苗栽在门前。这时,她那腿有残疾的小儿子请求母亲种下了一棵被丢弃的快要枯萎的小树苗。(起因)经过在孩子的精心照料下,小树茁壮成长,而母亲也改变了想法,将儿子送到了学校。(经过)许多年过去了,小树成材了,那孩子也取得了成功。(结果)。

【设计意图:既得出结论,又指导方法,为学生的学习迁移打下基础。】。

3.探究线索,理清思路。

《成全一棵树》中,你觉得谁成全了谁?文中的“树”有几层含义?

孩子成全一棵树(明线)母亲成全孩子(暗线)孩子成全自我(板书)文中的“树”一指那棵树,二指那个孩子。

【设计意图:从文章标题入手,既有利于理解文章的中心,又能明晰作者写作的思路。】。

三、研读课文,探究中心。

1.出示中心话题。

孩子成全了一棵树,母亲成全了孩子,这是一棵怎样的树,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这是一个怎样的母亲?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2.结合课文谈感受,交流心得。

(1)这是一棵差点被夺去生活资格,最终高大挺拔的树。

a.“那树苗是她丢弃的……有一些枯萎。”(开始时,这棵树苗先天条件不好,无人重视,容易被人丢弃。)。

b.“可是不久,那棵树苗……也长成一棵树了。”(小树的生活愿望很顽强)。

c.“小树一天天长大了……赶上了他们。”

“春去秋来,那棵小树……更挺拔。”

“许多年之后,那几棵树已经有一抱粗了。”

(这棵树已彻底摆脱随时被人丢弃的命运,他已是一棵和其他树一样正常,甚至比其他树更高大挺拔的树。)。

(2)这是一个自强不息、乐观自信的孩子。

a.“孩子举着树苗,满眼都是渴求。”

(这棵树苗和他同病相怜,它既是为树苗争取生活资格,也是为自己表达心声。)。

b.“孩子高兴极了……比母亲挖的要大、要深。”

(他深知这瘦小甚至枯萎的树苗,如果赶上或超过其它树苗的话,除了主观上的努力外,客观上也需要大地母亲给予更多的爱。)。

c.“孩子小心翼翼……给他浇水”

“孩子经常给小树浇水。”

“上了学的孩子还总是惦记……水塘和树之间。”

(这棵先天不足的树需要他更多的照顾,一如先天残疾的孩子需要更多的关爱。)。

(孩子既是为小树,也是为自己争取机会,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孩子的自强不息。)。

d.“孩子背着书包……给他一个绰号:阳光。”

(虽然先天残疾,但是他依旧那样阳光,那样自信、乐观。)。

(3)这是一个深爱孩子,懂得成全孩子的母亲。

a.“母亲望着孩子……母亲点点头。”

(母亲懂孩子的心。)。

b.“这棵树能长大吗?母亲的目光是复杂的……长成一棵大树。”

“这年冬天,母亲做了一项重大决定……让这个孩子进学校。”

(母亲从孩子精心照料小树的行动上看到了孩子那颗自强不息的心,她要给这个孩子机会,就像给那棵小树机会一样。他相信孩子会像小树一样顽强地生长,会像其他正常孩子一样。)。

c.“母亲望着已到中年的儿子……偷偷地喂那棵树哇!”

(母亲当年没有说破秘密,就像当年孩子偷偷地喂那棵树一样,母亲也在偷偷地关爱着孩子。其实,文中的孩子就是小树,母亲成全孩子,就像孩子成全那棵树一样。)。

四、回顾课文,融情入心。

六年级式与方程教案(优质22篇)篇十七

明确树立理想的重要性,让每一个学生树立一个远大的理想,并认识到理想的实现需要付出艰辛。

1、材料准备。查找与理想相关的名言警句。

2、明确理想。每位同学在一张纸上设计好自己的理想。

3、不要空想。当理想不付出努力时,理想就变成空想。

一、导入

可见理想之于人是多么的重要。

托尔斯泰更直白告诉我们:“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正因为有了理想,生活才变得如此甜蜜;正因为有了理想,生命才显得如此宝贵。今天我要讲的主题是:人生不能没有理想!

二、明确理想

(同学们陆续把写有自己理想的五颜六色的纸张贴到教室左边的白纸上)

学生齐答:不是。要靠我们自己去实现。

不错,树立一个理想并不难,难的是去实现它。那我们要怎样做才能实现它呢?

同学甲:每天都看一下理想,它就会每天都鞭策我们要去实现他。

同学乙:要制定学习计划,并努力的去完成它。

同学丙:要持之以恒,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每一个想实现自己理想的人,必定要走过一段充满挫折和失败的心路历程,天下没有不劳而获的好事,做任何事情都要付出相应的代价,必然要付出自己的艰辛的努力。我所要说的是:当你制定了你的理想,你就要明白为了实现这个理想必须有艰辛付出。

三、不要空想

同学甲:不敢想象。

同学乙:做生意。

同学丙:我觉得我们如果没有读好书,以后出去既没有体力又没有技术,可能很难找到一份工作。

…………

这个社会上有的人过的轰轰烈烈,有的过的浑浑噩噩,我不一定能够轰轰烈烈,但一定不能够浑浑噩噩的度过。只有向自己提出伟大理想,并以自己全部的力量为之奋斗的人,才是最幸福的。有了物质,人才能生存;有了理想,人才能生活。生存与生活有什么不同呢?动物是生存,而人则应该生活。前人告诉我们人生不能没有理想,我们也一样。

六年级式与方程教案(优质22篇)篇十八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讲课文里的故事。

2 独立借助注释读懂课文,感悟文中讲的道理:学习要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掌握规律,明白要领。

:1课时

1 谁来说一说,怎样学习才能学到真知识、真本领?

1 这是一篇比较浅显的文言文,同学们在过去学过几篇文言文的基础上,借助注释,一句一句地读,想一想每句话的意思,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自己读懂课文的意思。弄不懂的词句先和同学研究,实在弄不明白的再问老师。

学生自读自悟,同桌小组研讨,老师巡视指导。

2 基本弄懂句子意思以后,练习把语句读正确读流利。

3 检查试读课文和理解句子的意思的情况。

(1)提出经过研究讨论还不懂的词句,全班讨论,老师点拨。

(2)指名朗读课文,评读,研究读好每一句话。

1 自己把句子的意思连起来,练习讲课文故事。

2 对照译文,看自己讲的对不对,有与译文不同的地方,想一想译文那样说好在哪里。实在弄不懂的地方,提出来,老师帮助解决。

3 指名讲故事,老师结合重点词句和难句,指点用现代语言表达古文意思的方法。

1 小组交谈。

2 全班交谈,老师引导,点拨,鼓励学生有独特的见解和感受。

六年级式与方程教案(优质22篇)篇十九

1.初步了解北美的社会概况和人民的生活,了解北美大陆有着众多民族、发达的经济。

2.尊重不同国家和人民的文化差异,初步形成开放的国际意识和国际理解

参见第102~103页。

1.教师准备一些有关美国、加拿大经济发展、社会状况的图片和资料。

2.世界政区图、两半球图。

1.导入。“在大西洋的西海岸,还有两个大国——美国和加拿大。那里的轻快怎样呢?让我们和小文一起,从她表姐的来信里了解一下北美大陆。”

2.识图练习。在世界的政区图、两半球图上查找北美大陆美国和加拿大的位置和范围。

3.阅读与探究。阅读教科书第46~47页小文的表姐——玲华的来信,欣赏教科书46~47的图片。教师将自己准备的材料也给学生。

4.交流与讲解。学生根据前面的活动充分展开讨论,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给予补充和讲解。

5.自由讨论。阅读教科书第47页的“资料标识”的内容,以自由发言的形式讨论有关美国历史的内容。教师可以适当加以补充。

6.教师,布置家庭作业。

1要准备好有关美国和加拿大经济发展、社会状况的图片和资料。

2.要准备好世界政区图、两半球图。

3.教学中对北美大陆的介绍,不要搞成地理知识介绍,也不要面面俱到;只要侧重于比较简单的经济发展、社会状况等方面的突出成就就可以了。

读图练习:在世界地图或两半球图上熟悉查找“环绕地球看世界”中的世界

就学生对美国和加拿大的了解程度给予口头

六年级式与方程教案(优质22篇)篇二十

科学概念:

1、米饭在口腔里与唾液作用会发生化学变化。

2、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变化,生成的新物质是蓝紫色的,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过程与方法:

1、用细心体验、分析推理、实验验证的方法获得结论。

2、通过实验检验一些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探索新事物的兴趣。

米饭与淀粉与碘酒的化学变化实验。

米饭甜味的原因。

米饭、淀粉、碘酒、滴管、以及自带常见食物。

一、谈生活经验:

1、我们每天都吃的米饭,你是否知道它的味道?

2、学生谈,激起课堂与生活的联系。

二、品味米饭:

1、要求每位同学都品尝,马上请同学边品边答味道。2~3分钟时间后,请同学说说。

2、思考:米饭是甜的么?说明了什么?刚吃的时候怎么不是,后来怎么又甜的呢?

3、试尝馒头或面包1~2分钟,什么味道?你觉得它们的甜味与什么原因有关。(一部分同学有这方面的知识)。

4、阅读课本30页资料。认可淀粉的存在、唾液的作用。

三、淀粉实验:

1、出示淀粉,观察感受淀粉。

2、实验感受淀粉特性:用滴管滴一滴碘酒,观察。一定提醒学生滴管头不能碰到实验品。

3、用滴管滴碘酒在米饭上,观察,说明了什么?验证了我们的资料。

4、思考:蓝色的物质还我们的米饭和淀粉么?是一种新物质么?这是一种化学变化。

四、食物淀粉鉴别:

活动:我们有了碘酒可以鉴别淀粉的法宝,我们就可以鉴别许多的食物里是否有淀粉的存在了。推测并验证你们的食物吧,记录在31页表格上。

五、激趣拓延:神秘信件。

课外活动:制作神秘无字信件。

六年级式与方程教案(优质22篇)篇二十一

城市灵光从秦长城、明清故宫到现代的香港中国银行大厦、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城市灵光由古至今,建筑与人类结下了不解之缘。建筑艺术是占据庞大空间的立体造型艺术,是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产物,是艺术与科学技术的结合。城市灵光它见证了人类社会漫长而伟大的发展历程。城市灵光同时,建筑的风格特点、外形结构也随着人类政治、经济的变迁与审美观念的变化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呈现出更多的变化。建筑是综合的艺术,也是生活的艺术。建筑的艺术美不仅表现为单纯的视觉意义上的形式美,同时也蕴涵着精神和物质生活方面的功能美。在矗立着一座座钢筋森林的现代城市之中,优秀的建筑更是成为其标志甚至象征。本课以“城市灵光”为题,围绕城市标志性建筑展开学习活动,通过画自己喜欢的建筑以及制作和设计建筑模型,在让学生了解身边建筑的同时,培养学生感受生活、创造美好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材城市灵光以建筑图片欣赏入手,主图为香港繁华的夜景,其中高高矗立的为香港的标志性建筑——中国银行大厦。在大片闪烁着霓虹灯光的建筑群中,无论是高度,还是整体的风格造型,中国银行大厦都充分体现出了标志性建筑的独特风范和气势,为香港这座不夜之城增添了更加迷人的光彩。

主图下方的另一图片为高耸在迷雾中的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提到东方明珠,人们总是不约而同地想到上海,它是这座现代化大都市的重要标志。雾色掩映中的东方明珠电视塔,与外滩的万国建筑博览群隔江相望,人称“大珠小珠落玉盘”的两个巨大的球体,以及仿佛马上就要划破云霄的高高的塔尖,突显出了它有着美好曲线的“身段”。本课通过这两张图片将学生带入一种美的艺术情境,充分感受到城市标志性建筑中所蕴涵的视觉审美特点和特有的魅力,初步了解其之所以成为标志性建筑的真正原因。

本单元城市灵光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活动一”让学生通过课外调查,了解身边城市的哪些建筑是大家普遍认可的标志性建筑,及时记录自己喜爱的建筑的造型特点,并结合课外调查,画一画自己喜爱的标志性建筑;“活动二”是让学生选择身边合适的纸材,设计和制作建筑模型。活动安排体现了“看看——画画——做做”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初步了解身边标志性建筑的基础上设计和制作具有个人特色的作品,在活动的同时感受城市建设的意义,培养民族自豪感,增强作为一个新时代接班人建设祖国、美化家园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能了解身边城市大家普遍认可的标志性建筑,对建筑艺术有初步的了解。

能结合课外调查,画出自己喜爱的标志性建筑;并能选择合适的纸张,尝试设计和制作建筑模型。

能进一步认识城市建筑艺术的魅力,培养感受生活,创造美好生活的思想感情。

本课教学建立在广泛的美术文化背景之上,重在指导学生联系生活,通过课外调查实践了解生活中的各种标志性建筑,并在此基础上自由、大胆地进行创作表现,发展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

教学过程可做如下安排:

“活动一”:课前准备——欣赏感受——绘画体验——交流感悟。

教师可在课前布置学生分组进行课外调查实践活动,了解本市大家普遍认可的标志性建筑,并做好相应的调查记录。

教学时可从欣赏繁华的香港夜景和雾色中的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导入,让学生充分感受一个现代化大城市的文明气息,以及体验建筑与城市发展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体现的微妙关系。在此基础上对中国银行大厦和东方明珠电视塔做进一步的接触和了解,并引导学生根据课前所调查了解到的知识,从功能和形式两个方面分小组交流、分析这两座建筑之所以成为所在城市的标志性建筑甚至城市象征的根本原因,也可安排学生直接向大家介绍自己所了解到的或自己喜爱的建筑,交流调查实践心得。

在对城市标志性建筑有了一定见解之后,选择自己喜欢的绘画方式试着描绘自己喜爱的建筑或者建筑模型,注意引导学生抓住所画建筑最有特点的部分,以记忆画为主,也可适当加入学生自己的构想,同时,教师可进行简略的绘画技术的相关指导。

作品完成后,师生共同欣赏学习成果。

“活动二”:课前准备——欣赏激趣——自主制作——拓展延伸。

课前可让学生寻找合适的纸材,一般质地较硬但又易于折压的纸是最佳的选择,如:皮纹纸、厚的牛皮纸等等。另还应准备好相应的制作工具,如剪刀、胶水一类。

教学活动可由欣赏已经完成好的建筑模型导入,分析建筑有哪些基本型以及作品是如何来体现建筑的外部形态特征的,思考制作过程可分为哪几个步骤,为学生的创作环节做好充分的思维引导和技术指导。

学生的制作活动可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选择合适的纸张,兼顾色彩的搭配,尝试分工合作。完成后可安排将各组的作品集中起来组合成建筑群或者微观城市模型,激发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培养长久的学习兴趣。

拓展延伸环节可从制作材料的多样性来展开讨论,除了各种纸材,我们还可以运用生活中许许多多废弃的材料来进行建筑模型的设计和制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环保意识。

本课将欣赏和创作融为一体,并结合了一定的课后调查实践艏动。有条件的学校可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标志性建筑,并成立本地标志性建筑调查活动小组,课后还可以举办“展望未来城市”、“我是小小建筑设计师”等小型的建筑模型展示活动,邀请其他班的同学一起来观看展览,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立志肩负起作为一个新时代接班人建设祖国、美化家园的历史重任。

1、“活动一”的欣赏感受环节,教师可课前将学生收集到的图片和资料集中制作成多媒体或投影片,在教学中让学生以讲解员的身份对建筑的设计思想、风格特点、外形结构做简单的介绍,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同时也更好地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2、“活动二”可以从制作材料的角度出发,合理利用生活中各种废弃物品来进行创作,渗透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制作中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和安全教育,帮助学生养成不浪费、不毛躁的好习惯,使用剪刀、刀片等利器时注意安全,工具和材料应分门别类地进行摆放。

六年级式与方程教案(优质22篇)篇二十二

能将自己的设想画出图样。

能按照自己的设想去制作。

能在制作完成后进行尝试并加以改进。

能说得出自己应用的主要原理。

科学知识

知道张衡发明地动仪是利用了地震波在大地中传导的原理。

知道瓦特发明蒸汽机是利用了蒸气气流的力量。

了解发电的多种方法和电转化为其他能量的形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善始善终地从事一项活动。

有精益求精的行为倾向。

重点难点

学法指导

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科学原理及其应用的资料,气球、轮胎、卡纸、剪刀、胶带、吸管、泡沫板、木块、橡皮泥、叶轮、皮筋等。

学习过程 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1、上一节课,我们已经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和本领解释生活中的各种现象,懂得和解释是一种本领,能将所学的科学原理应用在物品的制作上是更大的本领。

2、你知道在科学的发展史上有哪些将科学原理应用在制作上的例子吗?

二、探索和调查

1、学生交流搜集的有关科学原理应用在制作上的例子。

2、阅读书上73页的资料。

3、出示做小车的材料和要求(以空气为动力,比一比谁的小车跑的又快又远)

5、回忆一下,做空气动力的小车运用到了我们以经学过的哪些知识?

6、学生动手制作。

7、小车进行比赛。

8、交流有关小船的资料。

9、设计自己想做的小船的草图和所需的简单材料。(应当配有文字说明)

10、你认为制作的小船应当涉及哪些科学原理呢?

11、讨论交流。

12、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图利用自己准备的材料制作一个小船。

13、你造的小船涉及哪些科学原理呢?

三、回顾和解释

1、今天,我们将自己所学的科学原理应用到了物品的制作上,这也是一种拓展。

2、其实,科学发展的目的本意就是用来改善人类的生活,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

3、你在平时做过哪些小制作,你知道它们是根据哪些科学原理吗?

相关范文推荐

    学校财务出纳工作总结个人(精选19篇)

    财务工作总结是对财务活动过程以及达成的目标进行回顾和总结的一种重要方式。在下面的范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财务工作总结的典型案例,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

    白酒代理销售合同范文(17篇)

    销售合同是商家与消费者之间进行交易的法律桥梁,为双方提供了法律保护。在这里为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销售合同的实用案例,供大家学习参考。二:甲方提供软件,乙方负责当地的

    在云端心得体会范文(15篇)

    写心得体会可以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更好地提升自己。以下是一些著名企业家的心得体会,他们通过创业和管理的实践总结出的经验教训,希望能够为大家提

    小学快乐的寒假(实用19篇)

    优秀作文运用多元化的写作技巧和手法,能够生动地展现一个主题的多个维度。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一些优秀作文范文,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和学习吧。大年初三下午,爸爸妈

    电工施工心得体会(模板16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成长的见证,它可以记录下我们不断前进的脚步和逐渐积累的经验。小编为大家搜集了一些精彩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和灵感。施工是一项具有

    干部被处理后心得体会报告大全(21篇)

    心得体会是对心灵智慧的结晶,是写作和思考能力的一次锻炼。如果你正在写心得体会,不妨参考一下以下范文,或许能给你一些灵感和思路。近年来,随着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

    房地产销售工作心得体会总结(实用17篇)

    通过写工作心得体会,可以激发我们对工作的热情和动力,提高个人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推荐了一些优秀的工作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和

    幼儿园教师年度总结美篇范文(17篇)

    总结范文是对已经进行的学习和工作生活等活动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一种重要方式。这些总结范文展示了作者的思维深度和逻辑严谨,对于写作总结可以提供更多的思路和创意。

    人力资源部培训专员工作总结(专业17篇)

    培训工作总结有助于发现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今后的工作提供改进的方法和思路。在我们的资料库中,有一些经典的培训工作总结范例,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

    员工安全承诺责任书大全(16篇)

    岗位职责不仅限于一份职责书面文件,还包括随时适应工作变化和承担额外任务的能力。客服专员岗位要求负责公司客户服务工作,包括接听电话、解答客户咨询、处理投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