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汇总19篇)

时间:2023-12-07 作者:雁落霞

教案的编写需要教师在兼顾学科内容和学生个体需求的基础上,注重创造性和灵活性。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一些优秀的五年级教案,希望对大家的教学有所帮助。

五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汇总19篇)篇一

1、引导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能有序、有效地思考、分析数量关系,初步学会用假设的策略解决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实际问题。

2、能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反思,初步感受假设策略对于解决问题的价值,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综合和推理等能力。

3、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能有序、有效地思考、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感受假设策略对于解决问题的价值,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综合和推理等能力。

课件、导学单、教具。

一、复习铺垫。

1、出示下面的问题,让学生列式解答。

把720毫升果汁倒人9个同样的小杯子里,正好倒满。平均每个杯子的容量是多少毫升?

数量关系:个小杯的容量=720毫升。

口头列式解答。

提问:和第1题相比,这道题难在哪里?(第1题是把720毫升果汁倒入一种杯子里,可以直接用除法计,这一道题是把720毫升果汁倒入两种杯子里,题中有两个未知数量。)。

3、揭示课题:这道题可以怎样解答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解决这样的实际问题的策略。(板书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探索策略。

1、教学例1。

(1)理解题意。

谈话:请同学们先观察题中的条件和问题,想一想,根据题意,你。

能找到怎样的数量关系,和小组里的同学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些数量关系的。

揭示:6个小杯的容量+1个大杯的容证=720毫升。

大杯的容量x=小杯的容量小杯的容量x3=大杯的容量。

(2)确定思路。

谈话:我们知道,在遇到比较复杂的问题时,要想办法把复杂的问题转化成简单的问题。你有办法把这个问题变得简单吗?请先联系刚才理解数量关系式想一想,再和同学说说你准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反馈:请把你的解题思路分享给大家。

学生想到的思路可能有以下几种,结合学生的交流,分别作如下引导:

思路一:假设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小杯。

问:把720毫升果计全部倒入小杯,1个大杯要换成几个小杯?把大杯换成小杯后,正好倒满多少个小杯?先画线段图分析。

思路二:假设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大杯,6个小杯换成几个大杯?把小杯换成大杯后,正好倒满多少个大杯?先画线段图分析。

思路三:列方程解。

小结: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同学们想到了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上面的'几种思路都是抓住哪一个数量关系展开思考的?像这样通过假设把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的方法,也是常用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板书:假设)。

(3)列式解答并检验。

谈话:选择一种方法完成解答,并检验解题的过程和结果。

完成解答后,让学生说说列式、检验的方法和结果。

(4)回顾反思。

(5)教学第二种思路。

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计算,教师巡视。

指名交流解题时的思考过程,以及列式计算的过程和结果。

(6)比较和回顾。

提回:通过解答上面的问题,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让学生先在小组里说一说,再组织全班交流。

2、完成“练一练”。

(1)出示题目,提问:要求桌子和椅子的单价、可以怎样进行假设?让学生按自己的思路完成解答,教师巡视。

(2)让不同思路的学生展示自己解题的过程。

三、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十一第1—3题。

四、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还有什么疑问?

五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汇总19篇)篇二

本单元教学用替换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替即替代,换则更换,替换能使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替换,充实思想方法,发展解题策略。教材在编写上有以下特点。

第一,选择学生能够接受的素材创设问题情境。我国有经典的、应用替换方法解决的问题,如果用这些题来教学,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解法,潜在的学习能力得不到开发。这些离开生活实际的题目虽然能引起学生短时间的好奇,却难以维持学习热情,更不会产生学习需要。教材联系生活实际设计需要用替换方法解决的问题,如把果汁倒入大杯与小杯、在公园租用大船和小船、布置展板、储钱罐里的硬币、乒乓球比赛时的单打和双打利用情境的趣味性,唤起积极性;利用问题的挑战性,调动主动性;利用素材的现实性,激活已有经验,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教材在你知道吗里介绍古代名题,让学生了解我国很早就有替换思想。现代与古代的题目合理配置,使本单元教学更有价值。

第二,着眼于积累思想方法,发展解题策略。替换作为一种思想方法,对学生的发展很有好处。用替换方法解决的实际问题,比大纲教材里教学的应用题稍复杂些,解答那些题目很少应用替换方法。编排本单元,不是为了增多题型、增加学习难度,而是为学生创造替换的机会,提供进行替换的载体。因此,两道例题只指点思路和方向,不出现题目的解法。两次练一练都提示可以怎样想,应该做些什么。练习十七的题量不多,控制了难度。尤其是例1里说说为什么这样替换说说解决这个问题的策略,例2里你准备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都是着眼于体会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方法,感受解题策略。

一、直观的情境引发替换。

例1用文字叙述,学生一般能读懂题意,但不会利用其中的数量关系思考。例题画出6个小杯和1个大杯,学生就能在图画里看到,如果把1个大杯换成3个小杯,就相当于果汁倒入了9个小杯;如果把6个小杯换成2个大杯,就相当于果汁倒入了3个大杯。这就是利用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这个数量关系进行的替换活动,把较复杂的问题转化成简单的问题。可见,在学生的经验结构里有替换,不过是潜在的、无意识的。教学的任务是把沉睡的方法唤醒,使隐含的思想清晰起来。这是例题的编写意图,也是设计的教学思路。教材要求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替换,引导他们回顾刚才的替换活动,反思是怎样替换的,清楚地知道可以从哪个数量关系引发替换的思考。这是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使例题的教学意义超越解答一道题目,得到一组答案,体会一种思想方法。

教材让学生列式解答,把替换的思考和方法用算式表示出来。部分学生可能会有困难,他们或者列算式7203=240(毫升),先算1个大杯的容量,或者列算式7209=80(毫升),先算1个小杯的容量。教学应指导学生在这两道算式的前面,先写出63+1=3(个)或者6+3=9(个),用算式表达自己的替换。也通过这样的算式,使替换时的思考数学化、模型化。

检验结果要抓住两点进行:一是果汁总量720毫升,二是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只有同时满足这两个关系的答案才是正确答案。教材把检验安排在写答句的前面,有两层意思:一层是先经过检验确认结果,再写出答句是解决问题的程序,也是良好的习惯。另一层是一种新的方法是否可行、是否可信要检验,这是严谨的态度与科学的精神,是教学应该倡导和培养的。

第90页练一练仍然用图画配合文字呈现问题情境,有助于学生进行替换。通过两个大卡通的提问,指导学生开展替换活动。每个大盒比小盒多装8个球,如果把2个大盒替换成2个小盒,会少装82=16(个)球,7个小盒一共装100-16=84(个)球。如果把5个小盒都替换成大盒,会多装85=40(个)球,7个大盒一共装100+40=140(个)球。学生看着示意图,容易理清这些变化。例1和练一练都有不同解法,这是由于替换策略有不同的具体应用。教材希望学生理解各种解法,体会应用策略的灵活性,但不要求他们一题多解。

例2里42人一共乘坐10只船,其中有几只大船、几只小船是要解决的问题。你准备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不是要求学生说出解题的思路和步骤,而是鼓励学生选择解决问题的形式,正如猴子卡通用画图的方法,兔子卡通用列表的方法,丰富思考问题的手段。画图和列表都能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在前几册教材里已多次教学,这里只要稍加启发,学生能够想到。

猴子卡通画了10只船,每只船上画5个圆表示乘坐5人,先假设乘的都是大船,这些船一共可以坐50人,比实际多8人。于是从一只船上去掉2人,把这只大船换成小船;又从另一只船上去掉2人,也用小船替换大船照这样替换4次,6只大船和4只小船一共乘42人,和全班人数相同,得到了问题的答案。兔子卡通先假设乘了5只大船和5只小船,这些船一共可以乘40人,比全班人数少2人。为了让这2人也乘船,所以把其中1只小船换成大船,得到的答案也是租用6只大船、4只小船。

教材把替换留给学生进行。用猴子卡通的方法,可以在图画里划去一些圆,表示减少乘坐的人数,把大船换成了小船。教学时要让学生知道在一只船上只能而且必须同时划去2个圆,体会每划去2个圆就是进行了一次替换。用兔子卡通的方法,教材里有一张表格,里面填了兔子卡通的假设,空格是让学生替换时用的。要注意的是,教材没有要求学生列式计算。这里有两个原因:一是解决实际问题未必都要列式计算,画图和列表也是解题的形式。教学要鼓励解题形式多样化,发展个性和创造性。二是像例2这样的题算式比较难列,如果列式计算,不仅增加了教学的困难,而且会弱化替换活动,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仅从表面看,两个卡通的解法是不同的。其实都应用了替换策略,都是先提出一个假设,再通过替换进行大船与小船的调整,逐渐逼近,直至获得准确结果。可见,例2应用替换策略的水平,比例1高了一个台阶。教材要学生研究两种方法的共同特点,就是要体会上述的替换策略。

在猴子兔子卡通的启发下,学生一定会提出其他的假设,如假设10只都是小船,假设1只大船和9只小船并希望按自己的假设画图或列表解答这个问题,甚至少数学生还会想到别的解题形式。教材满足学生的需要,让他们在小组里交流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找出答案,再次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比比各种假设进行的替换和次数,感受怎样假设能较快地解决问题,进一步体验替换思想和方法。

第92页的练一练安排两道题,仍然体现解决问题形式的多样和灵活。第1题适宜用画图方法解答,分三步指导学生画图。关键是理解给其中几只动物添2条腿的原因,以及给一个动物添2条腿后它成了什么动物,也就是要体会画图时的替换。第2题适宜列表解答,关键是看懂表格里的三点内容:一是开始时怎样假设两种展板块数的?二是用哪种展板替换哪种展板?什么原因?三是为什么一下子就用3块大展板替换3块小展板?明白了这几点,就知道接着该怎样替换,以及如何较快地得出结果。

五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汇总19篇)篇三

1.使学生经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实际问题中的信息,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初步体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

2.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

教学过程。

一、动画引入,感受策略。

1.谈话: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播放动画《曹冲称象》的故事,播放至曹操质疑大象有多重呢)大象有多重?称大象,没有那么大的秤!又不能杀掉大象。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曹冲究竟想出了一个什么样的策略?(板书:策略)。

2.小结:曹冲想到把大象转化成同样重量的石头,称出石头的重量,就知道大象的体重了。这是一个很好的策略!

其实,在日常生活和数学学习中,为了解决实际问题,需要运用很多策略。(板书:解决问题)。

1.学会列表。

谈话:我校同学在小书虫俱乐部成员的带领下积极参与了读书快乐,快乐读书的各项活动,为了及时记下读书心得,大家利用假期到文具店购买笔记本。(出示例题情境图)。

引导:仔细观察情境图,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提问:题目中的信息比较多,怎样才能看得更清楚一些?

学生可能提出不同的想法:按不同人物将信息进行整理;从问题出发,找到有关联的信息。

引导:老师给大家介绍另一种整理信息的方法。出示表格:

可以先把题目中小明买笔记本的信息填在表格第一行,第二行填谁的信息?(小华)5本填在哪里?多少元填在哪里?完成下列表格:

小明。

3本。

18元。

小华。

5本。

回顾:为什么每人购买的本数和所用的钱数填在同一行?(买的本数和钱数是对应的,3本用的钱数是18元)。

你觉得列表整理信息有什么好处?(清楚、简洁)。

2.引导学生利用表格,分析数量关系。

引导:根据表格的第一行,小明买3本用去18元,可以先求出什么?(1本的价钱)再看表格的第二行,求小华买5本用去多少元,需要知道什么条件?(1本的价钱)。

提问:你能列式解决这个问题吗?

引导学生列式:183=6(元)。

65=30(元)。

提问:解决这个问题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3.尝试从问题想起,列式解答。

提问:刚才我们是根据表格从条件想起的。如果从问题出发,可以怎样想呢?(要求5本用去多少元,先要求出1本的价钱)。

提问:这样想该怎样列式?

小结: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思路。

(1)从条件想起:根据买3本用去18元,可先求出1本的价钱。

(2)从问题想起:要求买5本用去多少元,先要求出1本的价钱。

出示:如果小军用42元买笔记本,他买了多少本?你能先列表整理再解答吗?(学生自己填表)。

提问: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怎样想?先在小组里说一说。

引导学生分别从条件和问题想起。

全班交流,列式解答。

提问:通过两次用表格整理条件和问题,你体会到什么?(利用表格分析数量关系比较容易)。

谈话:根据上面两题的解答结果和表格,如果把两次的表格合并起来,可以得到:

小明。

3本。

18元。

小华。

5本。

小军。

()本。

42元。

我们把这张表格再简化:

3本18元。

5本()元。

()本42元。

学生在书上第66页填出括号里的数。

1.完成想想做做第1、2题。(略)。

2.书法长卷。

介绍:我校的才女邱叶红同学是南京市十佳少先队员,小书法家。为迎接的北京奥运会专门书写了米书法长卷,已经被载入上海吉尼斯大全。

学生独立列表整理信息,并列式解答。

3.想想做做第3题。

引导重点理解照这样计算的意思。

4.投篮比赛。

出示相关信息:姚明在两场比赛中投篮30次,投中21次,得分为42分。奥尼尔在三场比赛中投篮40次,投中30次,得分为60分。

解决下面的问题:

(1)假设姚明保持这样的状态不变,下面的五场比赛中姚明一共能得多少分?

(2)姚明平均每场比奥尼尔多得多少分?

五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汇总19篇)篇四

《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一课如何让学生知道与应用列举法,靠灌是不能形成的,也不能让学生掌握的。如何让学生生成这一解决问题的策略?探索——发现——归纳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如例1,学生在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一开始是无序的找出每一种,这是探索规律人之常情的方法,当这种无序的方法获得答案学生感到不满意时,他们也在寻求一种解决问题的好办法,这时学生茫然,指望老师指定迷津。

学生既然有迷津,他们会积极思考,努力听取别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时教师加以引导,指导学生对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优化,促使学生进行有序思考,自然形成采用列举法获得不同的围法,比如进行列表,借助列表进行有序思考,例1,宽1米,长8米、宽2米,长7米、宽3米,长6米……比如进行一定的顺序找答案,练一练中第一次投中10环,第二次可能是10环、8环、6环;第一次投中8环、6环,第二次可能是投中10环、8环、6环……经过删除重复的,就轻松地获得答案,用这一方法解决问题全面,无遗漏,无重复。

在教学例1时,当学生无序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有序的观察、分析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然后找出规律,对解决这一问题形成的规律进行反思和总结,自然就产生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列举法。在练习时通过应用更加发现应用列举法解决问题容易获得解决问题的结果。

五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汇总19篇)篇五

教学目标:

1、运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整理已知条件和问题,理解和差问题的解题思路,掌握和差问题的解题方法。

2、掌握画线段图分析问题的方法,感受画线段图的策略在分析问题中的好处,培养学生运用线段图进行分析问题的意识。

3、培养学生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激发自主探究、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和差问题的解题思路,掌握和差问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画线段图分析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线段图进行分析问题的意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课件出示:小明买3本故事书用了27元,小军买了5本同样的故事书需要多少元?

(1)将题目中的信息整理到下面的表格中。

(2)分析表格中的信息,明确解题思路。

引导学生明确:可以先算出一本故事书多少元,再计算出5本故事书多少元。

(3)学生独立解答。

一本故事书:27÷3=9(元)。

5本故事书:9×5=45(元)。

2、谈话导入。

他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同学们想学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1、课件出示教材第48页例题1。

让学生读题,说说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的问题。

已知条件:小宁和小春共有72枚邮票;小春比小宁多12枚。

所求问题:两人各有邮票多少枚?

提问:想一想:这道题我们用列表的方法来分析,能找到解题思路吗?

学生交流得出:由于两人的邮票数量都是未知的,用列表的方法进行分析,不容易找到解题思路。

引导: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用画线段图的策略来分析这道题。

3、根据题意画线段图。

(1)提问:题目中有几个相关联的量?应该用几条线段来表示呢?学生回答后课件出示:

小宁:

多枚()枚。

小春:

(2)追问:你能根据题意把线段图填写完整吗?

让学生在教材的线段图上填一填,完成后组织汇报交流。

小宁:

多(12)枚(72)枚。

小春:

4、看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提问:观察线段图,想一想可以先算什么?

(1)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后,小组交流讨论。

(2)全班交流解题思路。

汇报预测:

解题思路一:先算出小宁有多少枚邮票。两人邮票的总数减去12枚,等于小宁邮票枚数的2倍。

解题思路二:先算出小春有多少枚邮票。两人的总数加上12枚,等于小春邮票枚数的2倍。

5、学生独立解答。

引导学生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

6、组织检验。

(1)提问:我们用什么方法进行检验?

(2)追问:检验要分几步进行?

(3)学生独立进行检验,并写出答案。

7、回顾反思。

先让学生在四人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体会,再组织全班交流。

8、交流讨论。

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曾经运用画图的策略解决过哪些问题?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49页“练一练”。

这道题和例题1相似,只不过要让学生自己从线段图中获取已知条件,通过这样的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2、完成教材第52页“练习八”第1题。

这道题也和例题1相似,但题目要求先把线段图补充完整,组织练习时要把重点放在线段图的画法上。

3、完成教材第52页“练习八”第3题。

这道题练习的重点应放在观察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上,引导学生从线段图上看出下层图书的2倍就是60×2=120(本)。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五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汇总19篇)篇六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当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

本课所学内容就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简单事例,让学生尝试从优化的角度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的方案,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

优化问题是人们经常要遇到的问题,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推理、交流等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不同的方法中选择最优方案,在解决问题中初步体会数学方法的应用价值,初步体会优化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

1、通过生活中的简单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到优化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中的策略的多样性,初步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化方案的意识。

3、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一、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1、预设情景。

师:同学们,在节假里你家来了客人你准备做什么呢?

师:星期天的上午李阿姨到小明家来做客。

师:从图。.能得到哪些信息?

生:小明的妈妈让小明给李阿姨沏茶。

3、展示学生不同的方案师:谁愿意上讲台来展示你的设计方案?

师:刚才同学们帮小明设计的沏茶的方案是通过同时做几件事情才节省了时间,在烧水的同时做洗茶杯和找茶叶这两件事,也就是说洗茶杯和找茶叶共花得分钟时间可以在烧水的8分钟之内完成。

这样小明就可以在8分钟以内完成需要11分钟才完成的事情,也就让客人尽快地喝茶了。

4、小结师:我们在做一些事情时,应先确定好做事的先后顺序,然后在有效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同时做几件事,能同时做的事情越多,所用的时间就越短。

二、再探新知。

师:原来小明的妈妈要用最拿手的烙饼来招待客人。从图。

能得到哪些信息?(这一环节是通过创设出生活化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烙饼这一事例,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处于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最佳状态。)。

1、学生观察、理解图中的内容。

教师提问:“烙一张饼需要几分钟?““烙两张饼呢?”“爸爸、妈妈和小丽各吃一张饼,一共要烙几张饼呢?”“一共要烙3张饼,怎样烙花费的时间最少?”2、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圆片,圆片的正、反面上分别写上正、反两字来代表饼的正、反面。每烙完一面,就让学生在这一面上用铅笔做上记号。

先让学生试一试,思考烙3张饼,怎样才能使花费的时间最少,然后分小组讨论交流,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安排的,自己的方案一共需要多长时间,并把自己的实践结果记录在老师发的表格中,教师参与到小组活动中。(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3、展示学生的方案。

教师:“谁来给大家说一说,你们小组设计的`方案是什么?”在展示台上投影学生填写的表格。

小组代表来根据表格叙述设计方案,并用图片来演示。几个小组演示完毕后,教师让大家来比较。

“这些方案,哪一种能让大家尽快地吃上饼?”(烙3张饼的最佳方法是解决烙饼问题的关键。我让学生演示烙饼过程,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探索尝试,再进行比较,既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4、拓展延伸:

教师:刚才我们一起找到了烙3张饼的最佳方法。请大家想一想,如果要烙4张饼,怎样烙才能尽快吃上饼呢?”小组活动,并用表格记录。

小组代表发言。班内交流,并比较哪个小组的方法最好。

教师小结后提问:“如果要是烙5张饼,怎样才能让大家尽快地吃上饼?”小组活动,进行记录。通过小组交流,使学生找到最佳方法。

(通过以上活动,可以使学生找到最优方法,体会优化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教师:“如果要烙6张饼、7张饼……10张饼,怎样安排最节省时间?”小组讨论交流,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学生在充分交流探讨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如果要烙的饼的张数是双数,2张2张的烙就可以了,如果要烙的饼的张数是单数,可以先2张2张的烙,最后3张饼按上面的最佳方法烙,最节省时间。让学生仔细观察表格,看发现了什么?得出结论:每多烙一张饼,时间就增加3分钟,用饼数乘烙一面饼所用的时间,就是所用的最短时间。

教师:“谁能很快地说出烙11张饼用多长时间?烙15张饼呢?”呢?假如妈妈使用了新式电饼。

五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汇总19篇)篇七

1、从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用“一一列举”策略的特点和价值,能不遗漏,不重复找到符合要求的所有答案。

2、通过反思和交流,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发展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从而使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体会策略的价值,感受策略带来的好处,使学生能主动运用所学的策略解决问题。

在学习过程中,能主动反思自己的解题过程提升对策略的认识。

一、导入。

出示草原牛羊成群图。

二、探究策略。

1、初次探究。

小黑板出示:用18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一个长方形的羊圈。

问:根据这句话的信息你想采用什么方法来帮牧民叔叔呢?

2、进一步探究。

问:你能把符合要求的长和宽可能性一一列举出来吗?

学生填写第63页的表格。

3、体会列表的特点。

问:反思一下刚才的思考过程,你有什么体会?

板书:有序(有条理)一一列举不遗漏不重复。

让学生再次说说应该怎样有条理地思考。

出示:像这样有条理的把可能性一一列举出来,从而找到问题的答案,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就叫列举。在列举时要注意按照一定的顺序,这样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4、进一步引导。

这几种围法中牧民叔叔会喜欢那种呢?为什么呢?

出示:周长相等的长方形,长和宽的差越大,面积就越小;长和宽的差越小,面积就越大。

三、体会策略中的技巧。

出示例题2。

读题后问:“最少订阅1本,最多订阅3本”是什么意思?

小组讨论并集体交流。

展示不同的思考方法:

(1)用1、2、3代表不同的杂志。

(2)用a、b、c代表不同的杂志。

(3)用甲、乙、丙代表不同的杂志。

(4)用(0、00、000)代表不同的杂志……。

3+3+1=7种。

(有一定的规律列举,不重复,不遗漏。)。

四、巩固练习。

问:根据题意你想到了什么?用什么策略解决这个问题?

交流,说出列举思考的过程。

五、交流中总结收获。

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一一列举”对我们解决生活问题有什么好处?

六、课堂练习。

做练习十一的第1—3题。

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一单元是采用列表的方法收集,整理信息,并在列表的`过程中寻求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有效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常常是多样的,同一个问题可以用不同的策略,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例1利用学生对长方形与它的长和宽关系的已有认识,要求学生找出用18根1米的栅栏围成长方形的各种方法,在寻找策略中体会“一一列举”的特点和价值。例2是在例1的基础上启发学生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时,要不重复、不遗漏地进行思考过程。在探讨中让学生积极参与,感受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在具体生活中的运用,从而激发学生主动运用所学到的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兴趣。

五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汇总19篇)篇八

关于线段图学生接触得不多,但是有所了解,昨天让学生完成了本节课的预习作业,早晨看了一下,发现大家还是喜欢用列表的方式解决,我想原因有两个:一是列表法曾经学过,二是列表比画线段图要简单得多。但是,简单的列表,并不能清楚地呈现题目的条件和问题,更无法体现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今天的新课上,一定要让学生体会画图的优越性,不能只图列表简单,要从解题的实用价值出发。

早读课上正好有时间,就把预习作业先解决吧!我先把学生的列表和画图呈现出来,然后根据题意让学生指出图中需要改进的地方,然后有我完善画图,接着我把题目隐藏,让学生看图和列表试着编题,这时学生初步体会到画图的优越性,然后试着用两种方法解决,居然连金燕同学也能准确地列式,然后我就让学生谈谈两种方法给你的感觉,虽然画图麻烦些,但还是很值得的。

有了这一铺垫,新课就轻松了许多,但是也发现了比较有趣的问题:许多学生画线段图是从局部着手,逐渐拼成完整的线段图,我就发挥了示范作用,知道他们应该从整体考虑,然后根据题意进行分割,逐渐表示所有的条件,应该有一中宏观的眼光。这一示范的效果还是可以的,课堂练习中我让学生解决了两道简单的形成问题,在巡视的过程中,基本没问题。拓展性的习题只能另找时间了。

五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汇总19篇)篇九

教材分析:

1.课标中例1通过解答一个与长方形周长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初步感知一一列举的策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作用。初步掌握运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考过程和方法。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用列表和画图的策略决问题,对解决问题策略的价值已有了一些具体的体验和认识。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一面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现实问题增强分析问题贩条理性和严密性。

2.本节结合场景图提出问题:王大叔用18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一个长方形羊圈,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这场景图既有助于学生准确地理解题意,又有助于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展开对问题的分析和思考。

学情分析:

1.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动手摆小棒的操作、合作交流等方式进行学习,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而且学习效果好。

2.解决本例题的问题关键有三个:第一,要认识到18根1米的栅栏的总长度就是围成的长方形的周长;第二,用18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长方形,其围法应该是多样的;第三,要知道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就需要把符合要求的长宽一一列举出来,这就是学生认知障碍点,在这方面学生学得有点困难,所以教材先引导学生用小棒摆一摆。

3.通过摆小棒的操作,一方面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围成的长方形的周长与它的长和宽的关系;另一方面也能使学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要找出所有不同的围法,需要有条理地一一列举,再列表填一填。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能通过有条理的列举分析有关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获得问题的答案。

2、使学生在对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过程的反思和交流中,感受一一列举策略的特点和价值,进一步发展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3、在学习过程中,感受策略带来的好处,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让学生体会策略的价值,并使学生能主动运用策略解决问题。

难点:在学习过程中,感受策略带来的好处,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探索策略。

1.预设学生行为。

提出不同的问题,活跃学生的思维。同学们能积极讨论融入到火热的课堂中。

学生热情地投入各自的操作,组织展示、交流。

学生回答不只,有很多种,使学生更进一步去探问题。

学生很积极地说相信我们能。

学生积极地参与活动中。

学生回答:能!

学生积极融入学习中。每个小组把活动中不同的围法有条理地画在黑板上。

学生独立完成!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积极,认真投入作业中去!

2.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极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积极地想展示自己的能力。体会成功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勇于挑战的精神。

培养学生的互相合作的精神。

培养学生多动脑动手能力。

能举一反三列举规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善于严准学习的习惯。使学生体会不重复,不遗漏的重要性。

能独立完成作业,加深应用能力!

二、动手操作验证策略。

1、出示例题及其场景图,指名读题。

2、提问:你们能根据题意,用18根同样长的小棒先围成一个长方形吗?

3、把学生分组活动,组织交流。

谈话:同学们通过操作找到了这么多种不同的围法,真是了不起呀!但是否还会有其他的不同的围法呢?我们再作进一步的分析。

三、联系实际,应用策略。

1、羊圈的周长是多少米?如果宽是1米,长是几米?宽是2米,长是几米?

2、从刚才解决问题的过程,能说说你们的体会吗?

四、应用巩固。

你们能算出围成的每个长方形的面积,并比较它们的长、宽和面积吗?

五、课堂作业。

出示练一练和想想做做,让同学独立完成。做练习十一的第1~3题。

五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汇总19篇)篇十

1.提高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运用列举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深入感受使用列举法时的有序性。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问题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光盘。

一、复习导入。

通过谈话,复习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并了解学生的学习收获。

二、指导练习。

1.完成练习十一中的第6题。

让学生说出他们是怎么想的,然后总结出在使用列举法解决问题时需要注意的内容。

2.完成练习十一中的第7题。

指名读题,让学生观察表格并回答问题:“48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的.长方形周长是多少?”

引导学生认真思考问题,然后给出解题方法。

3.完成练习十一中的`第8题。

指名读题,让学生理解“只是向东、向北走”的含义,并使用字母代替路线上的直线交点。

4.完成练习路线十一中的第9题。

出示题目,并要求学生仔细阅读题目。

三、完成思考题。

出示思考题并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进行集体订正。

五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汇总19篇)篇十一

有效的数学学习是建立在学生合适的数学现实的基础之上的,五年级学生在以往数学学习过程中都积累了不少“转化”的体验,但这种体验基本上处于无意识的状态,只有合理呈现学习素材,才能促使学生对转化策略形成清晰的认知。为此,在课的一开始,我便呈现了一个直观性和操作性极强的素材图“哪个图形面积大?”学生积极开动脑筋,通过平移和旋转把这两个图形转化为一个长方形。这样以典型而具有直观性的图形转化为切入口,既使学习内容鲜明生动,很快调动起学生积极的学习心向,又能唤醒学生原有认知中的“转化”体验,让学生不知不觉地开始进一步感悟“转化”策略。

对转化策略的理解不能仅仅依赖直观的演示与形象的操作,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亲身经历策略的形成过程,尤其是思维不断发展的过程。因此,教学时,加强了对知识的学习进行系统分类,以逐步建构学生对转化策略的深层理解,让学生经历转化策略的形成过程:

(1)图形面积、体积方面的应用;

(2)数与计算方面的应用。通过唤醒经验——回顾整理——体会应用,分类让学生经历转化策略的形成过程,符合学生“感知——表象——抽象”的认知规律。

在学生经历策略的形成过程后,精心设计一些富有变化的问题是必要的,这对于策略的理解、掌握和熟练运用起着“催化”的作用。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我针对性地设计了一些练习题,这些习题的练习,突出了教学的重点,分散了教学的难点,增强了教学的有效性。学以致用,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得会更加透彻,学生对策略的价值所在会感受得更加深刻,而且在运用策略的过程中,学生的实践能力也能够得到培养和提高。

反思问题往往容易为人们所疏忽,但它是发展数学思维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数学思维过程辩证性的一种体现,即一个思维活动的结束包含着另一个思维活动的开始。因此,在解决问题后应该及时引导学生回顾解决问题的策略,反思策略的运用过程,对具体采用的策略进行分析、加工、整合,从中提炼出应用范围广泛的一般方法,使解决问题的策略得到不断提升,并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总结学习的收获,然后出示数学家的名言,让学生从今天学习转化策略的角度,谈谈自己的理解,力图增强数学学习的文化性、历史性,让学生在与数学家的对话中,充分感受转化价值的魅力所在。

1、时间把握不准。由于学生还没有进行系统的整理复习,对于知识的掌握不牢,(如:公式的推导、计算能力等),加之教师缺乏及时、有效的引导,导致了部分环节浪费了时间。

2、语言尚需锤炼。教师的语言不够简练,有时啰嗦。

五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汇总19篇)篇十二

单元教材分析。

单元目标要求。

1、 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应用替换和假设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并有效地解决问题。2、 使学生在对自己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替换和假设的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3、 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信心。

单元设计意图。

单元目标达成分析。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都倒满。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2、提问:大杯和小杯的容量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根据这句话你能想到什么呢?教师追问:在替换的过程中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替换”的策略:杯子的数量发生了变化,但总容量没有发生变化。.3、小结策略。

虽然是两种不同的替换方法,但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两种不同的物体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替换成一种物体。)。

4、怎样检验结果是否正确?学生口头检验。

集体交流小结。

指导学生做练习十七的第1题。

学生思考说说。学生说说数量关系后口答列式。学生读题,结合学生提出的已有经验,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是:a.把大杯换成小杯b.把小杯换成大杯学生自己操作(可以用画图等方法)学生独立完成,请两名学生板演,集体评讲每种方法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比较有什么不同和相同之处。学生检验结果,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算一算总量是否是72毫升;二是算一算两个数量是否是1/3的关系。学生读题后,自己画图分析,解答。集体评讲不同方法的解题思路。比较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学生试着用替换的策略尝试着计算。集体交流学生明确:例题是倍比关系:替换时总量不变,数量会变;练一练是差比关系:替换时总量变了,数量不变。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习新知作铺垫。学会用“替换”的策略通过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和方法。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替换”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通过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进一步巩固用“替换”策略来分析题意,理解数量关系,提高学生的分析、解题的能力。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第2课时教学目标: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运用假设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并有效解决问题。

2、在对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不断反思中,感受假设的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学生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的能力。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激趣导入。二、新知探究。三、巩固发展。四、课堂总结。

(1)组织学生思考:有没有巧妙的办法,能很快的找到答案?

(2)组织学生把找到的答案和方法与同桌同学进行交流。

(3)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1)针对学生提出几种问题解决的不同的方法,如把10条船全部看作大(小)船,把一部分船看作大船,一部分看作小船等画图、列表方法,利用课件组织学生进一步观察讨论,交流和体会“假设——比较——调整”替换策略思想方法。

(2)引导学生对所得结论进行检验。

(3)结合学生交流过程,整理小结例2的问题解决策略及推理过程。

1.组织学生完成练习第1题。

(1)组织学生用自己的方式“画一画,算一算”等进行问题解决。

(2)组织学生交流讨论问题解决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替换”策略。

2.组织学生完成练习第2题(结合实际有所调整改编)。

3.组织学生完成练习第3题。

4.组织学生完成练习第4题。

5.感受数学文化。

组织学生阅读我国古代的数学名题——“鸡兔同笼”问题。  组织学生交流本课学习收获,进一步感受用“假设”解决问题策略。学生思考交流想法,说说判断结论。

学生观察,审理问题信息。

学生画图思考,可以把答案先与同桌进行交流,再集体交流。学生完成练习第1题。

可以用自己的方式“画一画,算一算”等进行问题解决。

完成练习第2题(结合实际有所调整改。学生独立完成后进行交流。学生独立完成后进行交流。学生独立完成后进行交流。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运用假设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并有效解决问题。

2、在对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不断反思中,感受假设的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学生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的能力。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巩固用假设的策略来分析题意,进一步发展学生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的能力。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练习题)。

第三课时。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五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汇总19篇)篇十三

第三课时: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综合练习课)教学内容:综合练习课(p59练习十8~11t及思考题)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练习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2、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生活情景,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计算整十数加减。2、难点: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教学准备:小黑板,挂图,口算卡,磁性教具教学过程:一、口算练习:40+3090-50100-8095-580-8060+640+20+880-50+440+50-3090-60-10(1)记时,独立计算,集体订正(2)师:说一说,40+30=?你是怎样想的?用小棒摆一摆,在小组里说出计算方法。(3)指名说出计算方法,还有谁的方法不同的?2、算一算,练一练(第8题)师出示口算卡片,开火车进行口算练习。40+3090-50100-8095-580-8060+640+20+880-50+440+50-3090-60-103、听算师报算式,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检查听算能力。10+40+3040+20+3070-40-3060-20-30二、读一读,算一算1、(课件出示p609t)要求:1、读一读,读懂题意。2、指明读题加深理解。3、列式计算,并说一说,你是怎么计算的?2、磁性教具摆出10t要求:1、仔细看图,数一数桃和梨的个数。2、比一比,谁的个数多?3、指出同样多的'部分和多余的部分,4、想一想,从桃里去掉桃和梨同样多的部分,剩下的是什么?5、在小组里说一说谁比谁多,谁比谁少,多几个?少几个?再填空。3、课件出示11t先出示美丽的校园,在逐步出示三个同学的对话,师:从刚才的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学校里有什么树?你能提出什么问题?(1)在小组里提出问题,并自己解答。(2)全班反馈,说出你的问题和算式。(3)说一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三、思维训练p60的思考题下面每个括号里能填什么数?2.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第一课时: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教学内容: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p61例1和练习十一1~4t)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加的口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口算。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过程,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学重、难点:1、重点:提高学生计算能力。2、难点: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教学准备:捆扎好的练习本,磁性教具。教学过程:一、旧知复习,引入新知。1、30+65+2060+49+4030+6050+2060+4050+502、65是有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29是有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索今天学校新到了一批书,老师打算发给同学们,我们班有()个同学,我们先算算有多少本书,看够不够发给同学们。1、观察,课件出示主题图要求: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数一数,你知道它们有多少吗?一捆有多少本?数学书有多少本?语文书有多少本?2、小组讨论:看图提出问题,谁能提出不同的问题?怎么能算出来?3、合作探究:如果要你算出有多少本数学书,你能怎样算?想一想,你是怎样列式的?用小棒摆一摆,你是怎么算的?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4、再次探究:如果要算出我们班领了多少本书,你能算出来吗?请看图,我们领了多少本?一包语文书和一包数学书有多少本?5、全班反馈:a动手操作,理解口算办法。b总结算法,计算时要注意计算的单位,个位上的数要加在个位上。整十数要加在十位上。6、比较算法,加深理解,让学生认真观察两个算式,这2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不同?怎样计算?你是怎么想的?(分组说,后指名全班交流)三、巩固练习,促进理解1、p61的做一做。先在书上完成“做一做”第一题,请同学讲一讲上下两题有什么关系,并举几个例子口头考考其他同学。2、p63的练习十一的第一题和第二题(1)独立计算后集体订正。(2)指名说53+4和20+67是怎么计算的?(3)你是怎么算的?(4)小组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3、出示p63:3图(1)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你能完整说出来吗?(2)你根据这些信息列出算式吗?(4)说出结果,你是怎么算的?四、全课总结。

五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汇总19篇)篇十四

重难疑点,一网打尽。

2.28名少先队员乘小船游览玄武湖,可乘2人的双人船或乘3人的`观光船(不能有空位),有多少种不同的安排方法?先列举出所有不同的可能情况,再填空。

(1)可以先从2人的双人船考虑。

(2)可以先从3人的观光船考虑。

一共有()种不同的安排。

源于教材、宽于教材、拓展探究显身手。

五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汇总19篇)篇十五

首先说说我对教材的理解。这部分内容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解决问题的策略》的第一课时,在此之前我们学习了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以及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这为我们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基础,而本节课将为我们后面要学习的解决更复杂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新课标要求,人人都要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获得不同的发展。根据这一理念,联系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运用假设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并有效解决问题。

2、技能目标:让学生在对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不断反思中,感受假设的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学生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的能力。

3、情感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于:理解并运用假设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运用假设策略要理清楚新的数量关系。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为了达到这一要求,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我将运用启发式教学、复习引导教学、讲授法、探究法等多种教学方式,去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引导他们去感悟运用假设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妙处。

根据上述分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节课分为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第一个环节:复习铺垫,引入课题。

首先,我向学生展示两道关于果汁的问题,这道题目是根据教材中的例题改编过来的。读题并提问:“同学们,你会解决这两个问题?”让学生根据题意分别列出算式后,引导学生提问:“你能说说每一道题目都是根据什么数量关系式列式计算的吗?(学生积极思考后,回答问题)接着提问:“每一道题目中都有几种类型的杯子?”接着指出:只求一种杯子的容量是比较简单的。

然后,出示例1,先让学生齐读题目,体会和上面两道题目的不同。接着,比较两道题目的异同点,培养学生审题与表达的能力。根据题目的异同点引出课题,今天就来学习解决这类含有两个未知量的实际问题的策略。通过改编例题也会学生解决例题提供了一种思路,为下面的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

解决这道题目似乎有些困难,先和学生一起分析一下题意,找出两个数量关系式。

然后让学生根据数量关系式再联系以前的知识,讨论探索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路。学生的思路可能有:

第一种:列方程,让学生说出怎么设未知数,设小杯的容量是x毫升,则大杯的容量是3x毫升。

第二种:画线段图的方法。引导指出一般我们先画单倍量。小杯共9段,大杯共3段。

第三种:全部换成小杯,一个大杯就可以换成3个小杯,一共9个小杯。学生只要说出思路即可,然后事实总结三中思路的共同点,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学生能够发现:都是把两种杯子转化成了一种杯子(小杯)。根据学生们的发现,可以指出:像这样把两个未知量转化成一个未知量的方法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策略假设,运用假设策略可以把复杂的问题转化成简单的问题。进一步揭示课题。

接下来,让学生打开课本69页,任选其中的一个思路解决这个问题,填写在书上,并提醒学生要检验。教师巡视,观察并引导学生的解题方法。学生完成后,选择使用列方程和画线段图的学生说说解题过程。因为这两种方法是以前学过的,这节课就一带过过,目的是让学生明白解决一个问题有很多方法,起到活跃学生思维的作用。而本节课的重点是第三种思路全都换成小杯,也就是假设全是小杯,需要重点讲解。根据课件辅助教学运用假设全是小杯的解题思路和过程,提供给学生一种思考过程,因为是本节课的重点,所以请了3位学生按照该思路想一遍,然后再让全班学生想一遍。思路比较明确了,学生比较容易的根据思路列出算式,教师根据学生想法板书解题过程,以及检验过程。学生容易忽略检验的重要性,所以一定要提醒学生养成检验的好习惯。

提问:刚才假设全是小杯解决了这个问题,这道题还可以怎样假设?让学生不能只满足于解决问题,还要多加思考用不同的假设解决问题。学生比较容易想到还可以假设全是大杯。同样,根据课件讲解思考过程,这一遍主要是让学生自己说,自己想,独立完成解答。

讲完例题后,及时回顾整个例题,总结运用假设策略解决问题的步骤,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假设策略。根据刚才解题的过程,一步一步地总结出5个步骤:

第一步,分析题意,找到数量关系,发现要求两个未知量,需要使用假设策略。

第二步,做出假设,假设全是小杯或假设全是大杯,把两个未知量转化成只有一个未知量的问题。

第三步,根据假设,调整数量关系,使数量关系变得简单。

第四步,列式解答。

第五步,检验反思。

出示练一练,及时巩固新知。练一练是和例题类似的题目,于是我要求学生根据刚才总结的运用假设策略解决问题的5个步骤,去思考并解决这个题目。这道题可能对一部分学生来说还是有些难度,于是我和学生一起完成了第一步分析题意,让学生找到数量关系。接下来的4步就由学生独立完成。第2步时提醒学生假设全是什么更方便解题。一些学生会模仿老师的解题步骤完整得做完这一题。这就说明他们学会了运用假设策略。通过本题提问为什么不假设全是桌子,让学生明白在做假设时要选择方便解题的那个假设。

在以前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在不知不觉中,使用过假设策略。让学生先回想一下,小学生的联系知识能力并不强,可能不能一下子想出来。于是,教师让学生观察老师想出来的,让他们判断一下是否运用了假设策略,进一步加深对假设策略的理解,同时也培养学生联系知识的能力,让学生有用新知联系旧知,让自己的知识成为一个体系的意识。

简单总结一下所学新知,设计三个题目,考察学生掌握情况。题目由易到难,层次分明。

第一关,填空题,有一个是看图填空,题目比较简单,学生基本都能通过,这便增强了学生的信心,提高了继续闯关的欲望。

第二关,稍有难度,但题目中提供了解题思路,根据解题思路,多数学生可以正确解答出来,启发学生课下运用第二种假设解决该题目。

第三关,图文题目,先让学生从图中读出有用的信息。然后独立完成,教师巡视,用奖品激励大家认真完成,并找出运用不同假设策略解决问题并且书写完整和完美的学生,放到展示台上供大家学习。

提问:今天你有什么收获?通过学生自己归纳,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进一步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五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汇总19篇)篇十六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88~89页。

1、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情境中的实际问题,学会运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

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倒过来推想”的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进行简单推理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学会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解决问题。

掌握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解决问题的思路。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一)教学例1。

从题目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甲倒给乙40毫升后,什么不变?什么变了?怎么变的?我们可以用以前学过的什么相关策略我们解决呢?自己先想一想,再把你的想法写下来,在小组交流。先想好的同学可以帮助组里其他有困难的同学一下。根据小组的交流,发现你们有以下这么几种想法:

(1)示意图请画图的同学说说你的想法。

(2)画线段图。

他这样做也是先求什么?然后再把甲倒给乙的40毫升还回去,求出原来甲。

乙各有多少毫升。

(3)表格。

刚才同学们用了我们以前学过的画线段图、画示意图、列表等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那想一想,不管你用的.是哪种方法,都是先从什么出发?然后再根据原来到现在的变化过程求出什么?这就是运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来解决问题。请同学们打开课本88页把例1看一遍,再体验一下用倒推的策略解决问题。

(二)教学例2。

这种策略在日常生活中运用非常广泛,请看大屏幕例2。

你了解到哪些信息?你能想个办法来信息,清晰地表明邮票变化情况吗?先自己试一试,再与同组同学交流。现在请小组汇报一下。你们是怎样信息与解答的呢。

教师板书。

原有?张收集24张送走30张还剩52张”

“原有?张去掉24张要回30张还剩52张”

说出意思。

我刚才在下面发现有个同学也是用箭头表示,不过不象我们用文字叙述,而是用符合来表示的,请同学们看黑板,你们看得明白吗?来那我们把掌声送给他。同时这掌声也是送给你们自己,你们的想法都不错,表现让我非常满意。

请看书上89页的练一练。甲、乙两位同学到黑板上来做,其他同学在下面自己独立完成。

请黑板上板演的同学说说你的想法。我刚才发现有两个同学是这样列式的,25*2+1,发现这种解法错在什么地方,做错的同学能不能自己主动站起来勇敢地说一说。同学们你看这位同学说得多好,我们不怕犯错误,关键是错了能知道错在什么地方,及时地改正过来,这是最珍贵的,我希望同学们在有错误时都能象这位同学一样,勇敢地承认自己错误,并改正过来,做一个诚实的人。掌声送给他,勇敢的人。

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堂练习本,把书上90页的第1、2题做在本子上。

通过刚才的作业我发现同学们这节课掌握得不错,只有两个同学计算时粗心错了。这节课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对用倒过来推想解决问题,这些问题有什么共同的特征?都是已知结果,求原来。用这个策略解决问题时,我们可以借助示意图、线段图、表格、箭头图等分析题意,如果对刚才课上还有不清楚的地方,欢迎同学们下课与我交流,好,这节课就到这里,谢谢同学们的配合,下课。

五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汇总19篇)篇十七

课次。

1

授课课题。

教   学基本内容。

教学目的。

和要求。

1、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列举的策略,会用这种策略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能通过不遗漏、不重复的列举找到符合要求的所有答案。2、培养学生思考数学问题的条理性、有序性,体会解决数学问题方法的多样性、灵活性,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并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教学方法及手段。

有条理,有序的思考问题。

学法指导。

一一列举。

板书设计。

执行情况与教学思。

课次。

2

授课课题。

教   学基本内容。

教科书65页例3及“练一练”练习十一4-5。

教学目的。

和要求1、让学生继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并掌握列举的策略,会用这种策略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2、进一步培养学生思考数学问题的条理性、有序性,进一步体会解决数学问题方法的多样性、灵活性,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策略意识和合作意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及难点。

掌握列举的策略,会用这种策略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及手段。

列表整理。

学法指导。

有序列举。

计一、导入新课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种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是什么?运用这种策略时要注意什么问题?谈话: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用列举的策略来解决数学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创设情景,讲授新知1、谈话 2、教学例3。题目告诉我们哪些信息?括号里的话是什么意思?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你打算用什么策略来解决这个问题?3、这道题很适合用列举的策略来解决,我们知道列举要有条理、有顺序。想一想,按怎样的顺序列举会不重复不遗漏?在小组里讨论一下。4、大家都认为,可以按3人间由少到多的顺序来列举,也可以按2人间由少到多的顺序来列举。我们先按3人间由少到多的顺序来列举,为了方便记录和观察,我们可以先画个表格。(出示表格)从只住1个3人间想起,还需要多少个2人间?你是怎样想的?教师板书:板书算式:23-3=20(人),20/2=10(间),并在表里填写1和10。接下去,如果住2个3人间,还需要多少个2人间?请计算出来。教师板书:3*2=6(人),23-6=17(人),17/2=8(间)……1(人)提问:这样2人间怎样安排?符合题目要求吗?谈话:这种情况是不符合要求的,那么这次列举的内容要否定掉。可以在2人间里对应的格子里画“—“,表示否定。(板书:—)谈话:你们会这样列举了吗?接下去应该怎样想?在小组里讨论。注意:组内每个人至少要说一种。指名说答案,教师板书。

6、比较:两次列举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你认为哪种列举比较简便?让学生把答句填写完整。

板书设计。

执行情况与教学思。

课次。

3

授课课题。

教   学基本内容。

教科书练习十一6-9。

教学目的。

和要求。

教学重点及难点。

具体情境中能用列举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及手段。

优化方法。

学法指导。

有序的列举。

板书设计。

执行。

情况。

与教学反思。

五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汇总19篇)篇十八

你能根据题意自己独立画线段图整理。

展示学生的线段图,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补充合适的问题后,学生独立解答。交流的时候分别说清楚自己是怎么想的。

2、比较两题,找联系。

说说两题有什么不同?(方向上的不同,一个是相向的,一个是相背的)做手势。

什么相同?(都是求两断之间的距离,可以先分别算出各自的距离再相加,也可以先算出合起来的`速度再算总的路程。……)

1、先画图整理,再解答。

2、读题后问:这道题和刚才的有什么不同?可以怎么想?把你的算式写在作业本上。

3、读题后问:这道题和例题有什么联系?你会解答吗?

五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汇总19篇)篇十九

(一)教材分析。

“解决问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本节内容安排了两个例题,分2课时进行教学,今天我说的是其中的第1课时。解决问题是小数除法单元的一小节,让学生学习用小数乘、除法计算解决常见的实际问题,使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计算教学单元得到扎扎实实的落实。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量关系及解决问题的经验,了解了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课大胆地创新使用教材,改用生活中常见的滴水龙头为例题来学习,主要是呈现生活情景,提供生活信息,收集、整理数学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解决类似归一、归总的实际问题。不仅可以使学生体会计算在解决问题中的实际作用和价值,同时可使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策略的训练,自主探索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从而逐步提高数学素养。

(二)学情分析。

本课所研究解决的数学问题,学生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在生活的实践体悟中都曾渗及过,有一定的整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经验,在前几册的.数学学习中已经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五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自然和社会现象有一定的好奇心,教师有目的地引导把学生的好奇心转变为求知欲,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

二、说教学目标。

目标定位,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及本课的知识特点,预定如下几个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运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采用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的方式进行教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解决问题的多样化,体会小数除法的应用价值。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正确运用小数除法,培养观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难点:提高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法、学法。

根据对本课教学过程的预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尽可能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生活和活动情景,以“创境激趣”为关键,以“解决问题”为核心,以“自主探索”为主线展开的多维合作活动。为他们提供各种机会,采用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经历思维冲撞、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活动,使学生体验探索的过程,体会“学数学的乐趣”。

五、说教学程序:

鉴于本课教学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情况,预设如下几个部分展开学习。

(一)、创设情景、收集信息。

2、导入: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帮助小戴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出示课题: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类似归一的实际问题生活中素材很多。创境激趣,把学生带入到实际生活中,突破了数学教学的封闭状态,拓展了学生学习的时空,将课内外结合起来,将学生置身于一种动态、开放、多元的学习环境中,使学生逐步丰富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二)、整理信息、提出问题。

1、出示例题:小戴家有3个滴水龙头上周流失了725.76千克的水。

(1)大家能从中得到什么数学信息?

引导学生挖掘题中隐含的重要信息“上周”,提问:“上周”是什么意思?告诉我们什么条件?(上周实际是告诉我们“7天”这个隐藏的条件。)。

(2)提出问题:小戴家平均每个滴水龙头一天流失多少千克的水呢?

(设计意图:创设提问题的情境,体会提问题在生活中的应用,提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感受数学问题在生活中的存在。)。

(三)、自主合作、探究问题。

1、深入分析。

(1)教师:现在同学们能计算出每个滴水龙头1天的流失量吗?引导学生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2)想一想:可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结合课本上的相似例题11提示。

2、学生结合信息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帮助学生从量的角度对数量进行分析,自主得出答案。(教师巡查,确定学生发言)。

(设计意图: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交流,激活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思路,把握小组合作学习情况,创设恰当氛围,组织学生交流,并同时引导学生用适当的方式理解数学问题。组织引导各小组提出不同的方法,发现新的思路、方法及时扩散,并给予及时评价和指导)。

(四)、交流方法、解决问题。

1、指名说板,呈现不同的解题过程。

第一种:可以先算1个滴水龙头一周滴水的流失量。

725.76÷3=241.92(千克)。

再算平均1个滴水龙头1天流失多少千克的水。

241.92÷7=34.56(千克)。

答:每个滴水龙头一天流失34.56千克的水。

第二种:可以先算3个滴水龙头一天滴水的流失量。

725.76÷7=103.68(千克)。

再算平均1个滴水龙头1天流失多少千克的水。

103.68÷3=34.56(千克)。

答:每个滴水龙头一天流失34.56千克的水。

2、小结:分析问题时,我们要弄清楚题目的数量关系,再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解答。解答的每一步是求什么,心中都要很清楚。

(设计意图:将小组共同的认识成果转化为全班共有,激励创新,拓展思维。呈现学生的不同解法,让学生在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后,享受成功的快乐。形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验成功,发现问题的良性循环。让学生学会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又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走向更广阔的空间。)。

(五)、尝试训练、反馈评价。

1、出示课本例题11。

张燕家养的3头奶牛上周的产奶量是220.5千克,每头奶牛一天产奶多少千克?

(1)先让学生自己独立分析题目的数学信息并提出问题。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完成课本空白练习。

(3)小组交流,集体订正。

2、出示“做一做”的情景图。

(1)先让学生自己独立分析题目的数学信息和问题。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完成练习。

(3)小组交流讨论,着重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设计意图::教师为学生创设充分自主探究的空间,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本课知识,形成技能,让学生在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巩固新知,训练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创造性,使学生的分析、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培养与提高。并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让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的乐趣。)。

(六)、布置课外作业。

相关范文推荐

    普通大学生积极分子思想汇报范文(18篇)

    通过思想汇报,可以让自己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经典的思想汇报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思想汇报的写作技巧。

    出差学习心得感悟(专业24篇)

    学习心得的写作过程可以培养我们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接下来是一些学习心得的案例分享,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和思考。在未来的课堂上,知识将有三个方面组成,教科书

    乌塔读后感(优秀17篇)

    阅读过程中,我们可以沉浸其中,感受到作者的思想和情感。以下是一些经典文学作品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作品。在我们四年级上册,曾经学过一篇

    基层党员冬训工作总结大全(20篇)

    每个月都做一次工作总结,是我们对工作负责、对自己负责的重要体现。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月工作总结样例,供大家借鉴和参考。为深入贯彻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第七条猎狗读书心得(模板15篇)

    读书心得是一种对个人成长和知识广度的反思,通过总结和概括书籍内容,我们可以辨明自己的阅读兴趣和偏好。为了方便大家写作读书心得,小编特别搜集了一些经典范文,并进行

    学校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汇总14篇)

    工作方案是保证工作高效完成的关键,它能够帮助我们合理安排时间和资源。以下这些工作方案范文,不仅仅是一种书面材料,更是一种宝贵的经验总结,希望能够对你的工作有所启

    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教育活动方案(通用19篇)

    活动方案的编写需要考虑到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应对方案,提前做好风险评估。小编整理了一些成功的活动方案范文,它们涵盖了不同场景下的活动,包括庆典、义工活动、讲座等,供

    初一班主任个人讲话稿(优秀15篇)

    讲话稿的撰写应遵循逻辑顺序,合理安排段落结构,以便于听众理解和接受。小编精心为大家准备了一些与各行各业相关的讲话稿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基层党组织整顿工作的调研报告(汇总18篇)

    调研报告的撰写需要遵循科学的研究方法和逻辑结构,以确保报告的可靠性和可读性。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以下精选的调研报告范文,以获取更多关于撰写调研报告的经验和技巧。

    给自己放个假(实用19篇)

    优秀作文能够打动人心,引发读者共鸣,并通过文字传递出作者的见解和情感。下面是一些优秀作文的写作技巧和经验,希望对你的写作能够有所启发。周末的午后,和爱人、儿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