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布调查报告的通知大全(13篇)

时间:2023-11-07 作者:LZ文人公布调查报告的通知大全(13篇)

调查报告需要经过高质量的设计和实施,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为后续的分析和总结提供可靠的基础。以下是一份关于某一问题的调查报告,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

公布调查报告的通知大全(13篇)篇一

本次调查显示,15岁至29岁的中国青年总体失业率9%,高于中国目前6.1%左右的社会平均失业率。张丽宾说:“就全世界而言,青年失业率一般都高于社会的平均失业率。因此,青年就业问题也成为社会的重要问题。”

调查显示,80%的青年在17岁至23岁之间初次进入劳动力市场,另有13%的青年在16岁以前进入劳动力市场。只有2%的青年在26岁以后才进入劳动力市场。

值得关注的是,在22岁以前进入劳动力市场的青年中,有一部分人首先要经历失业的过程,这一比例约为15%;而此后进入劳动力市场的青年则几乎没有人一开始就经历失业。

失业一年以上的长期失业者占72%。失业者在求职时,超过60%的失业青年认为最大的困难是文化水平低。但只有13%左右的人员在失业期间进行了学习培训,多数人只是呆在家里、找工作或者做些家务杂活。

在政府部门、国有企业或者自己创办的企业工作是大多数中国青年的就业理想。分别有21%和22%的受访青年认为最理想的工作单位是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20%的青年希望创办自己的企业。也有一部分青年希望在私营企业和跨国公司工作。就创业愿望而言,男青年强于女青年,年龄越大创业意愿越强。

中国青年最喜欢的行业主要集中在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及金融业。以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公共管理等为代表的传统制造业和服务业是青年人的第二理想行业。而住宿和餐饮、卫生、社会保障和福利等行业,成为较少青年人选择的行业。

总体上,70%的青年就业集中于制造业和第三产业中较低层次的服务业以及个别新兴行业,如批发零售业(15%),居民服务业(10%),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8%)、交通运输业、住宿餐饮业。

大部分人对现在的工作表示满意。有40%的就业青年不想换工作,另外,分别有近30%的就业青年不一定换工作和打算换工作。而且农村青年的满意度高于城市青年。

想换工作的就业青年中,63%的人是为了提高报酬,有16%的青年是为了有更好的职业预期,另外还分别有9%的人是为了获得更好的工作条件或获得稳定的工作。85%的希望转换工作的农村青年是为了提高收入以及改善工作条件,城市青年中的此比例仅为69%。城市青年比农村青年更关注未来的职业发展。工作情况平均每天工作9.6小时就业青年工作状况如何?调查显示,青年的就业质量相对较低。大部分青年就业无保障,工作不稳定,工作时间长,工资低,依靠“青春讨饭吃”。低龄青年和农村青年尤为如此。

总体上,38%的就业青年没有任何劳动合同,还有20%的签订了1年以内的临时合同,36%的签订有1至3年固定期限合同。

就业青年平均周工作时间为48小时,按每周工作5天计算,平均每天的工作时间是9.6小时。有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员每周工作时间在50小时以上。而15至19岁青年以及农村青年的平均周工作时间均为53个小时。90%的青年都没有兼职行为。

公布调查报告的通知大全(13篇)篇二

4月13日,上海社科院社会调查中心、社会学研究所发布的上海居民住房及物业状况最新调查报告显示,上海常住居民家庭户均居住建筑面积为71.04平方米,人均居住建筑面积为24.16平方米。

上海人的居住和购房情况如何?4月13日,上海社科院社会调查中心、社会学研究所发布了上海居民住房及物业状况最新调查报告。报告显示,上海近一半居民在中-外环间购房,户均居住建筑面积为71.04平方米,人均居住建筑面积为24.16平方米。

中-外环间居住较集中。

课题组依据最新获得的民生民意年度调查数据,深入分析了上海市居民(18-65岁本市常住居民,包括户籍居民和在沪居住半年以上的外地户籍居民)的居住及物业现状。

调查显示,上海居民居住于内环内、内-中环间、中-外环间、外-郊环间、郊环外的比例分别为20.3%、19.3%、37.1%、6.5%、16.9%。调查还显示,上海居民在内环内、内-中环间、中-外环间、外-郊环间、郊环外购买商品房比例分别为17.4%、18%、46.4%、5.3%、12.9%,近一半居民在中-外环间购房。

另外,居民租住单位宿舍、租住商品房、与亲友同住、已购商品房、保障性住房、自建房的比例分别4.8%、16.2%、5.4%、58.5%、13.1%、1.9%。

课题组负责人表示,近六成上海常住居民通过购买商品房实现了“居有其屋”愿望,一成居民通过保障性住房解决住房问题。这表明,经过近的城市建设,上海百姓居住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

户均面积71.04平方米。

调查显示,上海常住居民家庭户均居住建筑面积为71.04平方米,人均居住建筑面积为24.16平方米,上海常住居民家庭共住人口平均为3.09人/户。

课题组负责人指出,这表明家庭小型化为上海市主流居住模式。调查同时显示,上海居民建筑面积内部差异仍较大,最高人均建筑面积(129平方米)是最低人均建筑面积(2.5平方米)的51.6倍。

低学历“挤出效益”明显。

调查显示,教育程度与上海常住居民的居住地理分布,呈现出明显的“w”趋势。换言之,教育程度越低的常住居民群体居住于郊环外比例越高,达到了40%,是其他群体之两倍。

调查同时显示,个人年收入在3万元以下、3-5万元的上海常住居民居住在郊环外比例分别是33.6%和19.2%,几乎是个人年收入在7-10万、10万元以上居民的2-5倍。

课题组负责人表示,上海郊环外居住环境虽说不错,但通勤、就学、就医设施相对市中心区仍有较大差距。这提示我们,为广大低收入群体提供更便利、更优质的居住房仍是政府公共服务的一项艰巨任务。

30岁以下购房压力最大。

调查统计发现,上海市从业人员中,30岁以下、30-39岁、40-49岁、50-59岁四个年龄段的居民,拥有商品房的比例(不包括购买保障性住房)分别为37.2%、57.9%、62.3%、68.2%。可以看出,随着年龄增大,购房比例也随之提高。对照发现,30岁以下年轻群体拥有商品房比例远低于其他年龄群体,他们当中有近四成(38.5%)人租住在单位宿舍或商品房。

课题组负责人称,上海30岁以下年轻人的购房压力最大,政府应该在公积金贷款、提供过渡性保障房等方面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以改善这一群体的住房条件。

收入对购房面积影响小。

调查显示,个人年收入在3万元以下、3-5万、5-7万、7-10万、10万元以上的上海市常住居民,其人均购房建筑面积分别27.51平方米、25.62平方米、23.87平方米、25.93平方米、28.15平方米,趋势上显示出“v”字形,但绝对值相差不大,最大面积值与最小面积值差距在5平方米以内,且最高收入群体(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与最低收入(年收入在3万以下)群体的人均购房面积差在1平方米以内。

课题组进一步交互分析表明,收入对居民购房率的影响更大,高收入群体(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购房率比其他群体高出10%~20%。这一结果表明,收入对居民购房率的影响显著,而对购房面积的影响并不明显。

有商品房自我认同增加。

调查显示,租住单位宿舍、租住商品房的居民,自我认同“中产阶层”比例分别为19.6%和12.6%,而已购商品房居民,自我认同“中产阶层”比例一下子提高到了35.2%。

课题组负责人指出,在上海这样高房价的大城市,拥有商品房与没有拥有商品房,会导致居民对社会地位自我认知的明显差异。

另外,上海本地户籍居民购买商品房比例,显著高于非本地户籍居民。对照发现,本地户籍和非本地户籍居民的购房率分别为70.3%和16.4%,前者是后者的4.29倍。

课题组负责人表示,这一方面反映,总体上本地户籍居民居住条件明显好于非本地户籍居民;另一方面也从侧面反映出,外地来沪居民若想在“北上广”大城市生活、工作,必须要具备各种竞争拼搏的条件与准备。

公布调查报告的通知大全(13篇)篇三

上海社科院社会调查中心、社会学研究所今天(4日)公布的“上海居民社区生活、文化休闲状况调查”显示,菜场、公交布点最为合理便捷,八成居民能普遍享受“15分钟”生活圈服务;但外郊环间的社区生活服务配套显著低于市中心。

公交候车时间。

上下班时,三成居民等候公交车只需花5分钟以内(32.8%),超过五成居民需5-10分钟(55.8%),另有一成居民需花11-20分钟(10.3%),超过20分钟的居民非常少(1.1%),这表明近九成居民等候公交车的时间在10分钟以内。

生活配套布点。

菜场和公交换乘点的建设相对最完善,进入“15分钟”生活圈的比例达到近八成;其次为超市/大卖场,有一半居民进入“15分钟”生活圈,三成居民进入“20分钟”生活圈;最后为地段/社区医院、绿地/广场/公园和社区活动中心/图书馆等配套服务,进入“15分钟”生活圈的比例为四成,三到四成居民进入“20分钟”生活圈,并有两成左右居民进入的是“30分钟生活圈”。

内外配套差别。

从15分钟生活圈来看,外-郊环间居民的社区生活服务配套显著低于市中心,享受比例最低的是地段/社区医院(23.10%);其次为绿地/广场/公园(29.20%)、社区活动中心/图书馆(30.80%)和超市/大卖场(33.10%),均在三成左右;相对最好的是菜场(55.40%)和公交换乘点(67.70%)。收入越高的居民享受便捷生活圈比例越低。为节省日常通勤费用,部分低收入群体集居于中心城区,因而也享受到了市中心更便捷的公共服务。

感觉菜价偏贵。

认为最近菜场价格“比较贵”“非常贵”“不了解”的比例分别为40.7%、4.3%、2.8%。菜价偏贵,直接反映了相当部分居民基本生存压力较高,对低收入居民的压力更大。租房居民与购房居民对菜价的主观感受有较大差异,其中租房居民认同菜价偏贵的比例为60.7%,而购房居民的比例为41.9%。

文化休闲场所。

居民最常选择的文化休闲地为电影院/剧院(、51.6%)和公园/公共绿地(49.2%),其次为文化休闲广场(36.9)和社区文化活动中心(34.0%),去书店/音像店/图书馆(16.8%)、博物馆/展览馆/美术馆(11.7%)的居民最少。超过两成居民几乎没有文化休闲时间(22.8%),每周3小时以内(29.9%)和6小时以内(31.1%)的居民各有三成,平均每天能保障1小时用于文化休闲的居民不到两成(16.3%)。

公布调查报告的通知大全(13篇)篇四

意见稿规定,特别重大和重大的环境突发事件调查、环境影响,60天内要向社会发布报告,而较大和必须调查的一般突发环境事件报告要在30天内向社会发布。

按照《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分级标准,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100人以上中毒或重伤的、造成设区的市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等7种情况为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造成跨省级行政区域影响等7种情况为重大突发环境事件;造成跨设区的市级行政区域影响等7种情况的为较大突发环境事件。

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但尚未达到较大突发环境事件级别的,为一般突发环境事件。xx、xx年,浙江一共只发生了53起一般突发环境事件,包括杭州自来水异味事件等。

但追溯到xx年,当年全国发生的11起重大突发环境事件中,浙江就有3起,分别是:德清血铅超标事件、建德交通事故致苯酚泄漏事件、杭州苕溪饮用水水源水质异常事件。

意见稿规定,重大和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由环保部介入调查;省环保厅负责较大突发环境事件的调查处理;一般突发环境事件通常由设区市环保局视情处理。

xx年3月,德清县新市工业园区海久电池公司职工及附近村民陆续发现血铅超标情况。对2152名职工和村民进行了血铅检测后,有332人血铅超标,环保部介入调查后确定事件系企业违法违规生产等引起。

当年,环保部对湖州市实施全面区域限批,取消德清县生态示范区资格,德清县副县长陈佐平等8人被处分。

意见稿还规定,一旦省内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环保主管部门成立调查组后,有权向当地人民政府提出开展污染损害评估的要求。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单位的环境违法信息将记入社会诚信档案,并向社会公布,民众可据此进行监督。

此外,省环保厅还发布《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拟要求重点企业主动公开与周边可能受影响的居民、单位、区域环境等密切相关的环境应急预案信息,每年演练前7日公示方案。

公布调查报告的通知大全(13篇)篇五

近年来,随着济南市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加快,城市规模逐步扩大,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面貌日益改观。但是,违法建筑、违法户外广告、以及未经审批或超期的临时建筑众多,已成为困扰济南市城市建设、城市管理的老大难问题。

为此,济南市委市政府结合济南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规划,把“拆违拆临、建绿透绿”作为全市一项重要工作,与创城工作相辅相成,统筹推进。为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了解市民对城市违章建筑、临时建筑现象的看法,及时反映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为开展“拆违拆临”工作提供舆情民意,济南市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于近期组织开展了《济南市市民对“拆违拆临”行动的民意调查》工作。

调查时间:12月28日至1月3日。

调查对象:济南市历下、市中、槐荫、天桥、历城、长清、高新区居民。

调查方法:采用计算机辅助电话调查(cati)与问卷访问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分层随机抽取样本。

调查样本:有效样本人。其中:电话调查1500人;问卷访问调查500人。

一、“拆违拆临”行动得到市民的高度拥护。

调查期间,受访市民十分配合,对“双拆”的概念也有一定理解,调查过程十分顺利。调查显示,有73.55%的市民知道济南市即将要开展的“拆违拆临”行动(见图1)。有86.05%的市民表示赞成“拆违拆临”行动,10.87%的市民表示基本赞成“拆违拆临”行动,赞成率合计高达96.92%(见图2)。全市“拆违拆临”工作拥有良好的群众基础。

二、追求经济利益和执法不严是城市违章建筑、临时建筑产生的重要原因。

1、“违法者追求单位或个人的经济利益”占据首位。

调查显示,市民认为产生违章建筑和临时建筑的原因分别是:66.20%的市民认为是“违法者追求单位或个人的经济利益”;59.95%的.市民认为是“政府监管不严,没有履行监管职责”;57.95%的市民认为是“老旧小区生活配套设施不足”;42.85%的市民认为是“跟风搭建”(见表1)。

2、对于违章建筑、临时建筑的主要用途,绝大多数市民认为是以盈利为目的。

调查显示,当被问及“您认为违章建筑主要用来干什么?”的问题时,48.75%的市民选择用作“出租盈利”;23.70%的市民选择用作“商铺”;14.60%的市民选择用作“个人居住”(见图3)。

3、对违章建筑、临时建筑的执法打击力度不大。

调查显示,55.40%的市民认为当前政府对违章建筑、临时建筑的打击力度一般,13.30%的市民认为当前政府对违章建筑、临时建筑的打击没有力度,打击不力的合计达到68.70%;只有22.95%的市民认为当前政府对违章建筑、临时建筑的打击力度很大(见图4)。

三、市民普遍认为违章建筑、临时建筑对城市形象、市民生活造成巨大危害。

1、多数市民认为违章建筑临时建筑会带来巨大负面效应。

调查显示,市民普遍认为违章建筑临时建筑危害巨大,其中,77.65%的市民认为违章建筑、临时建筑的最大危害是“侵占公共空间,损害公共利益”;70.80%的市民认为最大危害是“建筑质量无法保障,容易引起安全事故”;70.40%的市民认为最大危害是“损害社会公平,让违法乱纪的人觉得可以为所欲为”;47.70%的市民认为最大危害是“损害政府公信力”(见表2)。

2、大量违章建筑、临时建筑投入使用,会对城市会带来诸多不利影响。

调查显示,市民普遍认为违章建筑、临时建筑大量投入使用,会给城市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其中,81.10%的市民选择“城市脏乱差状况难以得到根本改观”;77.85%的市民选择“破坏城市整体形象,损害城市声誉”;72.45%的市民选择“难以加强社会监管,容易引发治安及安全问题”;64.80%的市民选择“经营业态低下,商户的商品质量、卫生条件等无法保障”(见表3)。

四、对于怎样拆除违章建筑、临时建筑,市民积极参与表达心声。

城市违章建筑、临时建筑的拆除涉及到多方利益,如何拆除是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难点之一。调查显示,73.50%的市民选择“加大巡查力度,早发现、早解决”;66.15%的市民选择“拆除工作要先政府后百姓、先党员后群众”;63.95%的市民选择“一律拆除、不予补偿,对困难群众的帮扶要跟上”;60.20%的市民选择“加强舆论引导,形成浓厚氛围”(见表4)。

五、对于政府“拆违拆临,建绿透绿”工作,市民纷纷提出宝贵建议。

在调查访问过程中,市民对“拆违拆临、建绿透绿”工作畅所欲言,建言建策,提出许多意见和建议,主要集中在“科学规划”、“综合治理”、“严格执法”、“多方监督”、“公平对待”、“长效机制”、“做好宣传”、“及时反馈”等方面。

公布调查报告的通知大全(13篇)篇六

中消协关于部分“双11”网购商品到货、退货、退款情况调查报告日前出炉。调查发现,部分商品到货时间迟缓,最慢的长达19天;有32款商品既无发票也无任何单据,购买某些商品时系统自动默认为“不需要发票”;操作退款时,个别电商平台却将相关款项设置为优先退至平台账户或置换成虚拟货币。

为了解国内部分电商平台“双11”网购商品执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七天无理由退货”规定情况,中消协工作人员以普通消费者身份,参与了部分电商平台的“双11”当天的网购活动。本次网购活动共从12家电商平台购买到94款商品,这些商品大多折扣力度大(5折以下)、网上标示销量多。

调查发现,网购商品到货时间最快为1天,最慢为19天。

此外,部分网购商品不提供购物发票或购物单据。93款商品中,47款提供了发票(39款为纸质发票,8款为电子发票)。未提供发票的46款商品中,14款提供了购物清单或收据,其余32款既无发票也无任何单据。

工作人员主动索要发票后,相当多的商家表示可以补开发票,但消费者要承担发票税点。

而且,个别电商平台网购流程设置不尽合理。

个别电商平台在购物支付流程设置中,支付单个商品订单时有“开具发票”选项,但多件商品统一下单支付时却没有“开具发票”选项,且系统自动默认为“不需要发票”,消费者如需开具发票只能再次与电商平台或商家协商。

购货容易退货难。购买商品时,中消协工作人员采用了现金、支付宝、银行卡、平台帐户等多种支付方式。然而,在“七日无理由退货”操作退款时,个别电商平台却将相关款项设置为优先退至平台账户或置换成虚拟货币,而不是按照消费者支付的方式对等退还。

公布调查报告的通知大全(13篇)篇七

本次调查显示,15岁至29岁的中国青年总体失业率9%,高于中国目前6.1%左右的社会平均失业率。张丽宾说:“就全世界而言,青年失业率一般都高于社会的平均失业率。因此,青年就业问题也成为社会的重要问题。”

调查显示,80%的青年在17岁至23岁之间初次进入劳动力市场,另有13%的青年在16岁以前进入劳动力市场。只有2%的青年在26岁以后才进入劳动力市场。

值得关注的是,在22岁以前进入劳动力市场的青年中,有一部分人首先要经历失业的过程,这一比例约为15%;而此后进入劳动力市场的青年则几乎没有人一开始就经历失业。

失业一年以上的长期失业者占72%。失业者在求职时,超过60%的失业青年认为最大的困难是文化水平低。但只有13%左右的人员在失业期间进行了学习培训,多数人只是呆在家里、找工作或者做些家务杂活。

在政府部门、国有企业或者自己创办的企业工作是大多数中国青年的就业理想。分别有21%和22%的受访青年认为最理想的工作单位是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20%的青年希望创办自己的企业。也有一部分青年希望在私营企业和跨国公司工作。就创业愿望而言,男青年强于女青年,年龄越大创业意愿越强。

中国青年最喜欢的行业主要集中在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及金融业。以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公共管理等为代表的传统制造业和服务业是青年人的第二理想行业。而住宿和餐饮、卫生、社会保障和福利等行业,成为较少青年人选择的行业。

总体上,70%的青年就业集中于制造业和第三产业中较低层次的服务业以及个别新兴行业,如批发零售业(15%),居民服务业(10%),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8%)、交通运输业、住宿餐饮业。

大部分人对现在的工作表示满意。有40%的就业青年不想换工作,另外,分别有近30%的就业青年不一定换工作和打算换工作。而且农村青年的满意度高于城市青年。

就业青年工作状况如何?调查显示,青年的就业质量相对较低。大部分青年就业无保障,工作不稳定,工作时间长,工资低,依靠“青春讨饭吃”。低龄青年和农村青年尤为如此。

总体上,38%的就业青年没有任何劳动合同,还有20%的签订了1年以内的临时合同,36%的签订有1至3年固定期限合同。

就业青年平均周工作时间为48小时,按每周工作5天计算,平均每天的工作时间是9.6小时。有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员每周工作时间在50小时以上。而15至19岁青年以及农村青年的平均周工作时间均为53个小时。90%的青年都没有兼职行为。

公布调查报告的通知大全(13篇)篇八

都说“女人的钱是最好赚的”,事实确实如此,作为美妆消费市场的主力军,女性可谓功不可没。那么一个普通女性出门妆扮自己,从清洁、护肤、上妆到底需要多少道“工序“?一年大约的花费又是多少呢?日前,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cbndata)发布了《2016美妆线上消费趋势大数据报告》。据报告显示,女性从清洁到上妆完毕,总共需要18个步奏,一年大约花费为3166元,二线城市泛90后消费者是美妆消费主力,胸部护理产品是泛90后年均消费最多的护肤品。

女性一套完整妆容需18步年消费3166元。

《报告》数据显示,女性如果要化一个完整的妆出门,从洁面开始,到面膜、再到bb霜、最后到眼妆、唇彩等总共需要十八个步奏,一年的花费为3166元。

从消费趋势来看,作为日常护肤最为基础的洁面及乳液消费的增速逐渐稳定并放缓;防晒产品则进入快速增长期;作为彩妆用品的唇部用品及眼影产品的增长速度也远远高于美妆行业总体增速。其中,2015年,线上唇部用品成交金额增速是美妆行业整体增速的3.2倍。

此外,女性购买产品的消费特点也有着不同的偏好及趋势。《报告》中显示,防晒产品是最受季节影响的单品,从三月进入旺季,五月达到顶峰后逐渐下降。

口红是女性消费者最为启蒙的化妆产品,由于方便使用及携带,逐渐成为人手必备的单品。而作为最受欢迎的唇部用品,唇膏口红的销量在持续增长。

热播剧影响日韩系美妆受热捧。

而随着由于《来自星星的你》、《太阳的后裔》等韩剧的热播,使得剧中主角的美妆用品收到热捧。据数据显示“乔妹”在片中所使用的口红品牌在一月之内销售额增长了近550%,一、二线城市销售金额占比超过四分之三(近77%),其中,29-35岁年龄段轻熟女受热播剧带动明显,对流行趋势最为敏感。

不仅如此,《报告》显示,日系和欧美系的洁面产品是一线城市消费者最爱,韩系和国产系则受到更多三四级城市消费者欢迎;国产系乳液/面霜最受欢迎,日系、韩系增速迅猛;国产系防晒同样占有率最高,但其地位岌岌可危,日系防晒因迎合了国人以白为美的'审美观而异军突起;韩系唇部产品因“韩流”明星的推荐而迅速成长;日系、韩系眼影增长同样迅速,年龄层较高的一级城市消费者更偏爱日系,而韩系则以年轻人为主。

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首席数据分析师杨钦表示,消费者们越来越偏爱基于符合亚洲人偏好设计的日韩产品,因此导致欧美产品的市场份额逐渐被日韩产品挤占,主要原因可能是日韩系产品更为注重目前国内消费者最为关注的保湿、美白两大功能。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的美容意识进一步增强,人们不再满足于最基本的护肤化妆,而是去追求更多的色彩。

泛90后成为美妆消费主力军胸部护理产品消费最多。

目前,23-28岁的泛90后消费者步入职场生活,随着身份的转变和购买力的提高,美妆方面的消费金额占比不断上升,逐渐成为行业的引领者。《报告》显示,尽管2013年-2015年,23-28岁人群网购美妆的频次出现了下滑,但是客单价(人均消费)呈上升趋势。杨钦说,一种可能是单次购买数量越来越多,或者购买商品越来越贵,或者单次购买又多又贵。杨钦表示:可见他们对购买的产品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美妆消费需求的升级,top品牌、专业平台以及进口渠道的商品愈发具有吸引力。

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随着泛90后护肤意识的升级,消费者一年中平均购买金额最高的是非基础护肤类的胸部护理产品;美妆方面,粉底作为基础类的底妆,使用频次较高,是泛90后平均购买金额最高的彩妆单品。

而由于大部分面膜一次性使用的特性以及平均单价便宜,面膜成为泛90后平均一年在护肤品上购买数量最多的产品;而化妆工具包括刷子、海绵等,化妆过程中使用频次高,且更换频率,成为购买最多的彩妆产品。

公布调查报告的通知大全(13篇)篇九

昨天上午,民政部下属的中民社会救助研究院联合今日头条在民政部发布首份《中国老年人走失状况调查报告》。报告显示,中国每年走失老人约为50万人,平均每天约有1370个走失老人案例发生。走失原因难以准确归类,但主要是迷路、老年痴呆和精神疾病。

民政部社会救助司巡视员、中民社会救助研究院院长王治坤表示,老年人走失日益成为显性问题,发布调查报告是希望更多人了解老年人走失的情况及问题,呼吁全社会更加关心、关注、关爱老年人。

调查报告称,根据调研测算,中国每年走失老人约为50万人,平均每天约有1370个走失老人案例发生。走失老人平均年龄为75.89岁,其中男性占比42%,女性占到58%,走失老人中女性比例略高于男性。并且75岁以上老年人走失比较高。走失原因难以准确归类,但主要是迷路、老年痴呆和精神病,同时不少救助站认为遗弃问题也开始凸显。

中民社会救助研究院顾问专家、调查报告执笔人熊贵彬副教授介绍说,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接受过救助的走失老人中,约有25%的老人会出现再次走失。同时,调查报告数据也显示,走失老人中72%的老人大多都出现记忆力障碍情况,其中,经过医院确诊的老年痴呆症患者占到总比例的25%。

调查报告还显示,我国老年人走失问题主要发生在人口大量流出的'地区,中小城市与西部农村是老年人走失的重灾区。

此外,调查报告还对如何防止老年人走失提出了相应建议。包括不同地域采取不同措施,例如在人口流出地,地方政府应协同社会组织准确评估当地留守老人的生活和照顾状态,探寻各种防止老人走失的有效办法,如集体养老、农村社工服务、重点户照料等。打造全国统一的寻人网络平台、在全国救助站全面建立警务点,并连通警方的人口信息和户籍网络光缆,由驻站民警协助查找走失人员信息等。同时,报告还建议应当建立110和救助站的链接。调查报告认为,110作为一个报案求助信息平台,应该发挥更大的信息分流作用,将报警类信息和求助类信息进行区别。

公布调查报告的通知大全(13篇)篇十

双12”促销节的同一天,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年“双11”网购商品价格体验式调查报告》,公布了对13个网购平台的533款商品价格的调查体验结果,并作出消费提示。

本次“双11”网购体验式调查活动期间,中消协对13个网络购物平台中宣称折扣相对大、销量相对较多的533款商品进行了价格追踪。从10月20日到11月25日,由体验人员通过截屏、录像、照相等取证方式对每款商品分别选取了14个时间点详细记录了价格变化情况。

调查体验结果显示,宣称参加“双11”促销活动的商品中,16.7%的商品价格在11月11日当天并不是近期低价,假促销、真误导等涉嫌违规行为大量存在,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其问题主要表现在:有的先提价后降价、虚构原价,而促销价格反而比非活动期间价格更高;有的商品在网页先进行低价宣传,但实际销售价格明显高于宣传价格;有的通过设立较高额度的“好评返现”活动诱导消费者好评,以获得虚高好评率,干扰正常的信用评价机制。

中消协还公布了本次体验中发现的`21个涉及虚假折扣、虚构原价等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典型问题。中消协表示,会将本次体验中发现的典型问题移送政府有关部门处理。

鉴于目前一些电商平台在“双11”等集中促销活动期间,存在大量虚假折扣等价格误导行为,中消协建议政府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适应网络购物方式的价格法律规定,通过互联网技术、信息化手段和大数据分析等,加大对电商平台及其商家的价格行为监测力度,适时公布价格监测结果,严厉查处价格违法和价格失信行为,用完善的信用机制约束失信经营者。

三是要严守价格法规,实施明折明扣,不搞虚假促销,推行明码实价,公平有序竞争,兑现价格承诺,实实在在地让利于消费者。

“双12”电商集中促销活动正在进行中,中消协特别提醒广大消费者,要理性参与电商集中促销活动:一方面要提前了解网购平台及商家的促销活动信息与交易规则,货比三家、按需购买,必要时可通过实体店了解相关情况,不要贪恋低价、避免冲动消费;另一方面要注意留存网络购物凭据,保存好网上商品交易截屏、价格承诺以及与商家聊天记录等重要信息,并索取购物凭证,当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要及时主动维权。

公布调查报告的通知大全(13篇)篇十一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先后于19、、、对全国十个省(市)进行了四次“中国少年儿童发展状况”调查,20的调查在北京、广东、上海、山东、辽宁、河南、湖南、四川、云南和陕西等10个省(市)42个区县162所中小学的小学四年级至初中三年级进行,回收有效问卷9360份,其中男生47.6%,女生52.4%;小学生53.1%,中学生46.9%;城乡样本各半。“90后”和“00后”的代际对比分别以20和年的调查数据为根据。

今天上午,由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和共青团四川省委共同主办的“第十二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在成都开幕,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在论坛上发布了这项研究成果。

记者从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了解到,“中国少年儿童发展状况研究”课题组2015年的调查数据显示,“00后”学习负担加重,睡眠不足现象严重,学习负担从课内向课外转移,师生关系亲密度下降,多半不会与老师进行有深度的交往和沟通;半数“00后”闲暇时间不足一小时,信息化休闲偏好明显;普遍存在运动量不足,超过两成“00后”缺乏校园安全感;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同伴关系较差;“00后”小学生见网友更多,网络安全意识亟待提高。

“00后”学习负担加重。

睡眠不足现象严重。

调查显示,“00后”在校时间和做家庭作业时间均超过“90后”,学习负担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加重,睡眠不足现象也更严重。

本次调查数据显示,“00后”小学生在校时间平均为8.1小时,初中生平均为11.0小时;有57.0%的“00后”学习日睡眠时间不足9小时,休息日睡眠不足9小时的也有34.5%;学习日有66.4%的小学生花1.7小时做家庭作业,78.5%的初中生花3小时;休息日有81.1%的小学生花2.8小时做家庭作业,87.1%的初中生花4.3小时。

教育部《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征求意见稿)》建议,小学每日家庭作业量不超过1小时、中学不超过1.5小时。调查数据显示,伴随学习负担的加重,少年儿童睡眠时间被挤压,睡眠不足的情况愈加严重。

“00后”学习负担。

从课内向课外转移。

“00后”上课外班的时间大幅度增长,学习日上课外班的时间为0.8小时,是“90后”的两倍;休息日上课外班的时间为2.1小时,是“90后”的三倍。学习负担出现了从课内向课外转移的特点,小学生尤其突出。

数据显示,无论是学习日还是休息日,城市的、小学的和家庭经济富裕的“00后”上课外班时间多于农村的、初中的和家庭经济困难的,女生、学生干部和独生子女休息日上课外班时间明显多于男生、非学生干部和非独生子女。表明“00后”拥有的资源越多,上课外班的时间越长。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调查显示小学生上课外班时间长于初中生,表明“减负”政策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将教育的压力从学校转向了家庭。

“00后”师生关系。

亲密度明显下降。

师生关系方面,“00后”在学校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不断得到重视和体现,但师生关系的亲密度明显下降。

师生关系包括社会关系、人际关系和工作关系三重含义。本次调查中,“00后”对师生关系的评价呈现两高一低的趋势,即对师生之间的教学关系和社会关系评价高,说明10年来老师的职业道德得到稳步提升,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得到重视和体现。

然而,与“90后”相比,“00后”感受到来自老师的亲密感、认同感和工具性支持等人际支持明显减少,对师生关系的人际关系评价低。例如只有12.9%的“00后”遇到困难时最愿意向老师求助,不到一半(45.1%)表示会把自己的心里话告诉老师,大多数不会与老师进行有深度的交往和沟通。

“00后”信息化休闲偏好明显。

半数闲暇时间不足一小时。

在休闲生活方面,“00后”闲暇时间较“90后”多,视听娱乐的'吸引力大于玩耍,总体上的休闲方式是“喜静不喜动”。

课外阅读仍是最受欢迎的休闲方式,但近七成(67.9%)“00后”一年的纸质书阅读量不超过20本,上网的吸引力大幅上升,喜欢看电视的减少,喜欢看电影的增多。“00后”学习日闲暇时间超过了“90后”,但是仅50.0%休闲时间达到1小时,15.4%不足半小时,11.7%基本没有闲暇时间,说明仍有相当数量的少年儿童仍难以享受休闲时光。

“00后”的休闲偏好染上了日渐浓烈的信息化色彩,33.4%最喜欢的是上网,比“90后”几乎增长了两倍,45.7%的“00后”休息日上网超过1小时,纸质书阅读量较“90后”减少,仅26.9%一年能阅读20-99本书。在休息日,玩耍超过1小时的有六成(60.0%),而看电视、电影超过1小时的近七成(69.7%)。

运动日益受到“00后”青睐。

运动量不足仍普遍存在。

37.7%的“00后”课余时间最喜欢做的事情是运动,但休息日运动时间不超过1小时的高达46.3%、学习日运动时间不超过1小时的高达66.3%,甚至还有7.6%学习日基本没有运动,8.3%在休息日基本没有运动,可见运动量不足的情况仍普遍存在,其后果和损失仍未得到足够重视。

调查还显示,初中生运动少于小学生,女生运动少于男生,家庭经济较差的少于条件好的。家庭条件不好的孩子学习日运动与家庭条件好的孩子没有差别,但休息日运动超过1小时的(53.6%)要少6.7个百分点。

超过两成“00后”

缺乏校园安全感。

调查发现超过两成(23.0%)的“00后”觉得校园不够安全。校园安全感缺失既有个体因素带来的情感体验,也有对客观存在威胁的主观反应。从个体因素来说,年级、家庭经济水平和抚养状况对少年儿童的校园安全感影响较大,29.8%的初中生、35.8%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有校园不安全感。交叉分析还发现,31.1%的母亲长期外出务工的少年儿童,31.9%的父/母去世的少年儿童校园安全感差,均高于平均水平(23.0%)。

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同伴关系较差。

但同伴关系更具价值。

针对同伴关系的调查发现,家庭经济困难的“00后”同伴关系较差,但同伴对他们的社会支持更具价值。

数据显示,仅两成(21.9%)家庭经济困难的“00后”肯定自己“是一个受欢迎的人”,分别比家庭富裕的和一般的低25.09%和10.8%,而22.1%则认为自己不是一个受欢迎的人。只有一半(50.2%)家庭经济困难的“00后”认为“我有知心朋友”,分别比家庭经济富裕和一般的低21.3%和14.5%。可见,家庭经济困难的少年儿童对同伴接纳和友谊信心不足。

但数据同时显示,同伴对家庭经济困难的“00后”的各种支持更具价值,例如,31.0%遇到困难最愿意向同伴求助,36.7%会把内心的秘密告诉伙伴,都比家庭富裕和一般的高。此外,在“心情不好时,谁最能理解、安慰你”“在空闲时间,你和谁在一起的时间最长”两项调查中,家庭经济困难的“00后”将同学或同龄伙伴排在第一,而“00后”总体排位是母亲第一。

“00后”上网频繁。

小学生见网友更多。

“00后”上网最频繁的活动是交往,部分少年儿童在网络社交中存在风险行为。33.4%的“00后”在网上与陌生人聊过天,11.8%在网上透露过家庭或学校地址、电话号码等私人信息,10.1%见过网友。其中男生、初中生和家庭经济困难的“00后”在网络交往中会更加积极地拓展新关系,受侵害的风险也更大。

值得关注的是,小学生见网友的比例高于初中生,有11.9%的小学生表示自己见过网友,比初中生高2.8%。小学生戒备心理比较弱,更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导致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

更多。

公布调查报告的通知大全(13篇)篇十二

仅有4.4%的受访家长希望子女进民企私企,超过7成的家长希望孩子进机关、事业单位或国企。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7月7日公布的“本市高校毕业生家长调查报告”显示,与同期本市高校应届毕业生的调查结果相比,家长更希望子女就业“稳定”。

机关工作家长偏向“子承父业”

这份调查结果是调查了本市457名高校应届毕业生家长后得出的。调查显示,44%的受访家长希望子女进入机关和事业单位,28.7%希望子女进入国有企业,19.7%希望子女进入外资企业,仅有4.4%希望子女进入民营或私营企业。与同期对本市高校应届毕业生的调查结果相比,家长更希望子女就业“稳定”,家长对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就业选择比率比毕业生高10个百分点,而对外资企业的就业选择比率则低11个百分点。

在机关和事业单位以及国有企业工作的家长偏向“子承父业”,分别有62.5%和45.7%的受访家长希望子女到同类单位就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民营或私营企业工作的家长,仅有5.8%希望子女到同类性质单位就业。不难看出,家长对子女就业“求稳”心态更浓,机关和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仍是父母眼中的就业“香饽饽”。

七成家长希望子女留沪就业。

有70.7%的受访家长希望子女在上海就业,与同期对本市高校应届毕业生的调查结果相比,家长对上海的就业倾向低于毕业生总体14.3个百分点,低于沪籍学生26.6个百分点。家长对地域的倾向相对多元,10.3%的家长倾向于北京、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8.3%倾向于苏浙地区,3.1%倾向于其他地区,还有部分家长表示无所谓。

女生家长对女儿就业地域限制相对较小,有33.9%的女生家长愿意让女儿到上海以外地区就业,高出男生家长10个百分点。同期对本市高校应届毕业生的调查结果显示,17.4%的男生倾向于到上海以外地区工作,高出女生约5个百分点。可见,一方面男生自身更希望离开上海闯荡,另一方面男生家长限制其择业领域,家长意愿与子女择业意向之间的差距对毕业生就业会产生影响。

对子女的期望薪资较为理性。

据调查数据加权计算得出,家长对子女的期望薪资约为4946元,与同期对本市高校应届毕业生的调查结果相比,家长对子女的期望薪资比学生自己的期望薪资低约400元,比学生实际签约薪资高约550元。与学生相比,家长的期望更接近实际水平。

近六成对子女暂不就业表示理解。

以来,90后应届毕业生进入就业高峰期,这部分学生和其家长的就业观与以往毕业群体出现了一些新变化,部分学生就业迫切感不强。部分应届毕业生毕业后不打算马上就业或者继续深造,而是打算在家休息或者外出游学一段时间。对于这种想法,有55.1%的受访家长表示若理由充分会给予理解。

逾六成毕业后愿意继续给予支持。

有63.9%的受访家长在子女毕业后愿意继续给予经济支持。主要原因一是从子女的长远发展考虑,希望帮助子女减轻从就学到就业的过渡期压力,提供一定的经济保障(38.7%);二是认为家里经济条件较好,有条件让子女生活得轻松点(28.4%);三是担心子女收入无法维持自己的生活开销(23.4%)。同时,有36.1%的家长表示子女应该自立,不会给予支持。

公布调查报告的通知大全(13篇)篇十三

广东省教育厅公布了广东2014年度《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记者获悉,2014年广东省普通高校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为94.61%,平均薪酬为2890元/月。值得关注的是,中山大学本科生平均月薪最高,达4911元。

本科生平均月薪为3147元。

2014年广东省普通高校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截至2014年9月1日)为94.61%,比2013年下降了1.25%。其中研究生就业率为90.54%,同比下降2.18%;本科生为93.52%,下降1.41%;专科生为96.06%,下降0.90%。记者了解到,这已经是研究生就业率连续9年不及专科生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各学科就业率中,研究生和本科生最高的均为工学类,而就业率垫底的三个学科中,研究生和本科生中也都包含了历史学类和哲学类。

2014年毕业生初次就业平均薪酬为2890元/月,较2013年增加239元/月,增幅10.68%。其中毕业研究生的平均就业薪酬为5147元/月,较2013年增加463元/月,增幅10.80%;本科毕业生的平均就业薪酬为3147元/月,较2013年增加238元/月,增幅9.36%;专科毕业生的平均就业薪酬为2447元/月,较2013年增加222元/月,增幅12.26%。

在院校方面,深圳大学研究生平均月薪最高,达6410元,其次是中山大学,为5990元。本科生中,中山大学平均月薪最高,达4911元,其次是暨南大学,为4642元,第三是华南理工大学,为4507元。专科生中,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平均月薪最高,达3387元。

烟草制品业薪酬最高。

从毕业研究生的就业单位类型小类薪酬看,在外商投资企业就业的薪酬最高,为7381元/月;其次是应征入伍,为6765元/月。

从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单位类型小类薪酬看,在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就业的薪酬最高,为4392元/月;其次是其他国有企业,为4035元/月。

从专科毕业生的就业单位类型小类薪酬看,在中央及省(自治区、直辖市)属的国有企业就业的'薪酬最高,为3250元/月;其次是自主创业,为3217元/月。

从就业职业类型大类看,广东省2014年毕业生从事最多的职业类型是专业技术人员,占已就业毕业生数的49.12%;其次是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占已就业毕业生数的21.73%。在就业职业类型大类平均薪酬中,最高的是军人,为4219元/月;其次是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为3500元/月。

在行业中类平均薪酬中,平均就业薪酬最高的是烟草制品业,为4571元/月,比平均就业薪酬高58.17%;其次是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为4078元/月,比平均就业薪酬高41.11%;第三是软件业,为3776元/月,比平均就业薪酬高30.33%。平均就业薪酬最低的是纺织业,为2497元/月,比平均就业薪酬低13.60%。

2014年毕业生就业地区中,在广东省就业的占已就业毕业生的94.53%,其中到广州市就业的毕业生最多,有14.77万人,占已就业毕业生的35.76%,比2013年增加0.21个百分点;其次是深圳市,有5.92万人,占14.33%,比2013年增加1.34个百分点;第三是佛山市,有3.67万人,占9.34%。2014年毕业生中,有75.50%到企业单位就业,比2013年减少0.02个百分点;有4.75%选择升学和出国,比2013年减少0.27个百分点。(记者徐静通讯员粤教宣)。

学科平均月薪。

研究生。

最高:管理学类6456元。

最低:医学类4127元。

本科生。

最高:哲学类4273元。

最低:医学类2836元。

专科生。

最高:交通运输大类2988元。

最低:水利大类2143元。

专业平均月薪。

研究生。

最高:无线电物理专业8177元。

最低:临床医学博士2100元。

本科生。

最高:航海技术专业5148元。

最低:汽车服务工程2450元。

专科生。

最高:空中乘务专业5619元。

最低:中医学1847元。

就业率前三名专业。

研究生。

工学类96.42%。

经济学类96.13%。

管理学类94.59%。

本科生。

工学类94.77%。

经济学类94.77%。

管理学类94.48%。

专科生。

材料与能源大类99.33%。

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98.95%。

水利大类98.48%。

就业率后三名专业。

研究生。

教育学类81.82%。

历史学类79.79%。

哲学类77.16%。

本科生。

哲学类91.33%。

法学类86.85%。

历史学类84.39%。

专科生。

医药卫生大类94.34%。

文化教育大类93.50%。

交通运输大类93.37%。

相关范文推荐

    离退休支部年度工作计划(模板15篇)

    制定年度总结的关键是要真实客观地评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确定下一步的发展方向。这些年度总结范文通过具体的案例和实践经验,向我们展示了如何写一份优秀的年度总结。

    学校心理健康活动工作总结(实用19篇)

    月工作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找出问题,并进行及时的改进和调整。不知道如何着手写月工作总结吗?不要担心,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给你一些写作的灵感。

    小学体育教学计划总结范文(15篇)

    通过总结范文,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做出相应的改进。4.经过反思和总结,我认识到在工作中要注意与人沟通的技巧和方法。只有通过有效的沟通才能更好地达成共

    幼儿园教师语言领域说课稿(通用17篇)

    教案模板中的内容可以有选择地包含教学资源、教学方法、评价标准等信息。教案模板范例中的教材选择和教学活动设计都经过反复验证和优化,可以帮助你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步骤

    社区创建文明工作总结汇报大全(20篇)

    社区工作总结是评估社区工作质量和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我们整理了一些社区工作总结的典型案例,以供大家学习和借鉴。一年来,生活管理站党总支在厂党政的正确领导下,坚持

    小班下学期个人总结班主任(实用16篇)

    通过个人总结,我们可以对自己的成就和困难进行梳理,并制定改进和提升的计划。来看看下面这些个人总结的例子,或许可以激发出你写作的灵感和创意。在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中新

    机械工程师年度考核个人总结大全(21篇)

    个人总结是一种自我评价的机会,可以帮助我们发现优点和不足,并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一些个人总结样本,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时光荏苒,岁月

    满月酒贺词致辞(专业20篇)

    贺词致辞是在庆祝特殊场合、喜庆节日或重要事件等时,用以表达祝福、感谢、赞美和寄语等内容的一种演讲或书面文体。它承载着人们对于幸福祈愿和美好期盼的情感表达,我们需

    元旦文艺晚会主持词经典台词(汇总17篇)

    尊敬的各位嘉宾,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主持这次活动。下面是一些关于主持台上形象和仪态的指导原则,供大家参考。男女合:大家晚上好!男:载满成功与收获的20xx

    房地产销售半年度总结汇报(精选16篇)

    年度总结是对过去一年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做一番总结和回顾。接下来,将会向大家展示一些年度总结的成功案例,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回顾过去,对我自己来讲,这两年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