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守岁作文400字通用

时间:2024-01-14 作者:储xy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朱自清散文集阅读心得篇一

第一段:引言(100字)

除夕守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很庆幸有机会亲身参与这一活动。每年的这个时刻,我都能感受到家人团聚、传统风俗与新年祝福的强烈氛围。在这个过程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守岁的意义和其给我带来的心灵愉悦。

第二段:团聚与传统(250字)

守岁活动最大的意义在于家人的团聚。在这一天,亲人们从远方赶回家共度佳节,彼此之间展现出浓厚的亲情和温馨的关怀。我们一起分享过去一年的喜怒哀乐,也共同期盼新的一年能够带来更多的美好。除夕守岁的活动也贯穿了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元素,包括祭祖、贴春联、放烟花等。这些传统风俗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让我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深沉的认同。

第三段:熬夜的坚持(250字)

守岁活动离不开熬夜,这对于平时习惯早睡早起的我来说是个挑战。但是,在整个守岁过程中,我不禁感叹时间过得真快。看着家人们围坐在一起,共同分享美食和快乐,我忘记了疲惫和困倦。我坚信,只是为了更好地和亲人一同迎接新年,稍微熬夜一下是值得的。当钟声敲响新的一年的到来时,我内心充满了喜悦和希望。

第四段:反思与展望(300字)

守岁的过程也是我反思和展望的时刻。在这一年中,我回顾自己的生活和成长历程,感谢身边的亲人和朋友一直以来的陪伴和支持。同时,我也检视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对犯下的错误和错失的机会进行深思熟虑,希望在新的一年中能够不断改进和提高。守岁的时刻是紧接着新年到来的,这也让我对未来充满期待。我踏实地制定了新的目标,并为实现这些目标做好了充分准备。

第五段:守岁的心灵愉悦(300字)

通过守岁活动,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心灵上的愉悦。守岁让我感受到了家人的温暖和关心,让我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力量和魅力。我仿佛看到了未来的自己,看到了前进的动力和勇气。守岁的过程中,我充实了自己的内心,对困难和挑战有了更冷静和乐观的态度。我相信,只要坚定信念,付出努力,就能够在新的一年中取得更大的成就。

总结(100字)

守岁活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守岁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家人的团聚和温暖,对传统文化有更深的体会。守岁过程中的熬夜让我坚持和付出,反思与展望使我发现和改进不足之处,展望未来并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守岁的心灵愉悦让我成长和变得更加坚强。我将坚守这一传统,与家人共同庆祝佳节,祝愿新的一年平安幸福!

朱自清散文集阅读心得篇二

俗话说:“大年三十熬一熬,正月十五扭一扭。”前几年,我还没等看完春节联欢晚会就睡觉了。今年除夕,我和爸爸妈妈早早地商量好:一家人都不睡觉,守岁!

除夕这天,吃过年夜饭,在阵阵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中,春节晚会成了所有人关注的焦点。不知不觉中,时间悄悄溜走了四个小时。

12点多了,春节晚会结束了,爸爸妈妈哈欠连天。“骑马坐轿,不如睡觉。”爸爸说完,睡觉去了。“今天喝的这红酒度数挺高的,头晕!”妈妈说着,也去了卧室。

闲着就容易打盹,还是得干点什么。干什么呢?有了,放烟花吧!我拿着“火树银花”来到院子里。点燃引线,几秒钟过后,只听“轰”的一声,空中出现了一棵金色的“树”,一朵朵银色的火花从“树”上摇落下来。我站在旁边,独享除夕的欢乐。

忽然,“喵呜,喵呜”的声音传来。在这寂静的夜晚,这声音格外刺耳,我不禁打了个寒战。嘿!原来是奶奶养的小猫在叫唤呢。不过,我也要感谢小猫,因为它这一叫,瞌睡虫跑得无影无踪了。我倒了一盆凉水,把毛巾浸湿擦了擦脸,一下子清醒了许多。

终于,天亮了。我蹦蹦跳跳地来到爸爸妈妈的卧室,向他们讨要赏钱。

“太好了,我一宿没睡!”爸爸妈妈看着欣喜若狂的我,对视着,两个人的嘴都张得大大的……“你这孩子,快去照照镜子,看看你的熊猫眼吧!”妈妈这会儿才反应过来,她拍拍我的背,笑了。

朱自清散文集阅读心得篇三

第一段:引言(120字)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除夕守岁作为重要的习俗之一,一直被珍视和传承。守岁的过程中,人们在家庭团聚的氛围中通过点灯、燃放鞭炮、拜神、吃年夜饭等方式度过,同时也进行盼望和祝福的表达。通过参与守岁活动,我深刻体会到了家庭团聚和祭拜祖先的重要性,以及对新年的美好期待。

第二段:家庭团聚与孝道(240字)

除夕守岁是家庭团聚的时刻,所有亲人汇聚一堂,共同庆祝新年到来。我常常和父母、祖父母、兄弟姐妹、叔伯阿姨等亲属围坐在一起,分享着最新的生活故事和感受。这个独特的时刻,将亲人们的心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增进了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

守岁活动也是传承孝道的重要时刻。在除夕之夜,父母和祖父母常常会在家中摆上祖宗牌位,点起香烛,供奉酒水和美食,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祝福。作为后辈,我也会虔诚地拜祭祖先,并向他们倾诉心声,希望祖辈的庇佑能够给我带来好运和平安。

第三段:对往年的回顾与规划(240字)

守岁期间,我经常会回顾过去一年的所经历的事情,思考自己的成长和进步。我会想起那些曾经的收获和困难,感慨时光的流逝,同时也对过去的自己进行反思和审视。这是一个不断追求进步、不断修正自己缺点的时刻。

除夕守岁也是对新年的展望和规划的时刻。我会制定一些合理的目标和计划,设立新年新的目标并制定实现它们的策略。这让我感到充满动力和希望,我相信只要付出努力,就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

第四段:祝福与希望(240字)

守岁时刻也是向亲友表达祝福和思念的良机。我常常会向亲朋好友发去新年祝福,在这个特殊的时刻传递自己对他们的关心和祝福。同时,我也会收到许多朋友的祝福信息,这让我感到非常温暖和幸福。

除夕晚上的鞭炮声、灯火辉煌的城市、红纸金字的春联,无不在向人们传递着喜庆和希望。新的一年,我们期盼着幸运和好运降临到每一个人身上,期盼着如意和顺利伴随在我们的身边。

第五段:心得与体会(360字)

通过参与除夕守岁活动,我体会到了家庭团聚的温暖和重要性,感受到了孝道的传承和价值。在回顾过去和规划未来的过程中,我明白了自己要不断进取、不断完善自己。同时,通过祝福和希望,我懂得了在新的一年里要保持乐观和积极的心态,迎接未来的挑战。

除夕守岁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蕴含着深厚的家庭情感和祈福希望。我将继续传承和保持着这一习俗,希望每年的守岁时光都能给我带来更多的体验和成长。

朱自清散文集阅读心得篇四

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据说,除夕晚上要守岁,也就是晚上不睡觉,等待新一年的到来。为什么要守岁呢?我们一起来了解除夕夜守岁的寓意及传说吧!

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所以会有守岁的风俗传承下来。

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在除夕的晚上,不论男女老少,都会灯火通明,聚在一起守岁。

在远古的时候,有一种凶猛的野兽,住在深山密林之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年”一天换一种口味,从小虫到大活人,什么都吃。人们都很怕“年”。

慢慢人,人们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每隔365天就下山吃人搜索,而且都是天黑以后出没。等到公鸡啼晓,就返回到山林中去了。算准了年的肆虐日期,大家就把这可怕的一夜称作“年关”。每到这天晚上,人们提前做好晚饭,关了灯,熄了炉火,并把鸡、牛等动物都关好拴牢,然后把家门都封起来,躲在家里吃“年夜饭”。吃好晚饭后,谁也不敢睡觉,挤在一起聊天壮胆。

“年”跑出来了,见家家户户宅门紧闭,街上一个人也没有就只好离开了。

熬过了“年关”的人们欣喜不已,纷纷打开大门,并燃放焰花暴竹,互相祝贺没有被年吃掉。

后来人们又知道年怕红、怕光、怕响声。从此每到年末岁初,人们贴红纸,穿红衣,放鞭炮,这样,年就不敢来了。

这就是传说中的“除夕守岁”。以前可怕的事情,现在已经成为我们欢庆的.节日,真是很有意思啊。

福清称“坐三十暝晡”,即全家人围坐在灯下促膝谈心直至天明。守岁这一习俗始于何时不得而知,因为没有权威史书记载这样事。但守岁的原因却有一个说法,说是大年夜天上众神都到人间来,其中独脚神会到每一家的床前,看见有人睡了就撒下疾病给他,所以大年夜没人敢睡。小孩子多数熬不了夜,但不睡床,睡在母亲的怀里。因为守岁要守一整夜,后来虽然只到子时就行了,但相对来说时间都很长,中间要喝点茶水或糖水等饮料来提神,还要吃点炒豆、花生、瓜子什么的来消遣;又因为年三十是每年的最后一天,过了一夜就是新的一年,这样又象征着一家人从旧年吃着东西到新年,寄意年年有食。自上世纪80年代起,守岁有了新的内容,全国人民享受着中央电视台奉献的文化大餐----春节联欢晚会,迎接新年钟声的敲响。

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

守岁之际,孩子们会得到长辈给的压岁钱,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也象征着一年到头都有钱。

朱自清散文集阅读心得篇五

除夕夜是中国农历年的最后一天,也是传统的重要节日,这一天家人团聚,共同迎接新年的到来。每当夜幕低垂,璀璨的烟花照亮了天空,整个家庭都会充满喜悦和期待。不过除夕守岁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瑰宝,更能体现家庭的温暖和凝聚力。我深深地感受到,除夕守岁的意义是对一年的辞旧迎新、团圆与祝福的寄托。

第二段:家人的团聚和互动

除夕守岁是一种家庭成员共同抵御寒冬的方式,也是亲情最丰富、最集中的时刻。在这一天,我们会一起包饺子,一起守岁。无论忙碌与否,家人们都会安排时间,共同投入到这个庄重的仪式中。回想起去年的除夕,爸爸从外地赶回来,妈妈精心准备了一桌丰盛的年夜饭。我们家人围坐在一起,聊天、吃饭,互相传递温暖和关爱。除夕夜的欢声笑语,让家庭充满幸福感和安宁感。

第三段:对一年的总结和展望

人们在守岁之时,常常对过去的一年进行总结,并为未来的一年制定新的目标。庆祝新年到来之际,人们更是积极总结过去的经验和教训,以便对未来做出正确的调整。守岁过程中,亲友之间交流心得与经验,寄托了对新年美好生活的向往。坐在亲友间,我深感历练原来在生活中处处躲藏,偶尔是一场勇敢,但也不乏沉淀和收获。

第四段:对未来的期望和祝福

每当守岁的钟声敲响,人们纷纷拿出自己的万事如意、平安顺利、步步高升等各式各样的对联,表达他们对未来的期盼和祝福。坐在守岁之时,日新月异的时代已拆档放映。我们不禁思考未来,环顾四周,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守岁之时,不仅仅是象征,更是对未来的一种祈福。

第五段:底蕴的传承与开创

守岁文化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瑰宝。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更应该珍视传统文化的底蕴,将其传承下去。守岁不仅仅是一种仪式,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我们要以新的角度去继承和创新,以充满活力的方式将其传播出去。

总结段:除夕守岁的心得

在守岁的过程中,我不仅深刻地感受到了家人的温暖和团聚的力量,也明白了守岁的传统文化背后蕴含的意义。守岁是过去与未来的连接,是家人之间关怀与祝福的传递。而对过去的总结和对未来的期望,更是守岁仪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守岁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够让这一传统文化在新的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作为当代青年,我们应该珍惜这份传统,传承下去,并创造出更多属于我们自己的故事和体验。

朱自清散文集阅读心得篇六

除夕之夜必做的两件事情是,“团圆饭”和“守岁”,“团圆饭”寓意着一家人幸福团聚,『守岁』又寓意为何呢?我们一起来了解吧!

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古人在一首《守岁》诗中写道:“相邀守岁阿戎家,蜡炬传红向碧纱;三十六旬都浪过,偏从此夜惜年华。”珍惜年华是人之常情,故大诗人苏轼写下了《守岁》名句:“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由此可见除夕守岁的积极意义。

年三十守岁,俗名“熬年”。为什么称作“熬年”呢?民间世世代代流传着这么一个有趣的故事:相传,在远古的洪荒时代,有一种凶恶的怪兽,人们叫他“年”。每到大年三十晚上,年兽就要从海里爬出来伤害人畜,毁坏田园,降灾于辛苦了一年的人们。人们为了躲避年兽,腊月三十晚上,天不黑就早早关紧大门,不敢睡觉,坐等天亮,为消磨时光,也为壮胆,他们就喝酒。等年初一早晨年兽不再出来,才敢出门。人们见面互相拱手作揖,祝贺道喜,庆幸没被年兽吃掉,这样过了好多年,没出什么事情,人们对年兽放松了警惕。就在有一年三十晚上,年兽突然窜到江南的一个村子里,一村子人几乎被年兽吃光了,只有一家挂红布帘、穿红衣的新婚小两口平安无事。还有几个童稚,在院里点了一堆竹子在玩耍,火光通红,竹子燃烧后“啪啪”地爆响,年兽转到此处,看见火光吓得掉头逃窜。此后,人们知道年兽怕红、怕光、怕响声,每至年末岁首,家家户户就贴红纸、穿红袍、挂红灯、敲锣打鼓、燃放爆竹,这样年兽就不敢再来了。

在《诗经·小雅.庭燎》篇中,就有“庭燎之光”的记载。所谓"庭燎"就是用竹竿之类制作的火炬,竹竿燃烧后,竹节里的空气膨胀,竹腔爆裂,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这也即是“爆竹”的由来。可是有的地方,村民不知年兽怕红,常常被年兽吃掉。这事后来传到天上的`紫微星那儿,他为了拯救人们,决心消灭年兽。有一年,他待年兽出来时,就用火球将它击倒,再用粗铁链将它锁在石柱上。从此,每到过年,人们总要烧香,请紫微星下界来保平安。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守岁的“守”,即有对即将逝去的旧岁有留恋之情,也有对即将到来的新年怀希望之意。

朱自清散文集阅读心得篇七

除夕守岁是中国人民春节时早就有的一种饶有风趣的习俗,最早是为了驱赶百鬼,而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驱赶百鬼的含意早已荡然无存,而今已成为人们除旧迎新、合家共享天伦之乐的家庭年会了。

除夕是指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与春节首尾相连,是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重要时刻。除是去的意思,除夕的意思就是月穷岁尽,表示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除夕之夜是年节的第一个高潮。守岁,俗称熬年,是从吃年夜饭开始。年夜饭是一年中最具家庭亲情、充满温馨祥和的家宴,此时,人们不仅享受着满桌佳肴,更享受着浓浓的亲情和节日的喜庆。年夜饭之后,除了年幼的孩子外,全家人开始守岁,共同辞旧迎新。在晋代就有除夕守岁习俗,南北朝时已很普遍,进入隋唐后守岁很盛行,宋代沿袭唐风更盛。另外,汉代已有除夕夜晚饮椒柏酒(用草药配制的药酒)以驱邪祛病的习俗,后世改为饮屠苏酒,王安石有诗春风送暖入屠苏。现如今,我国南方仍有年节时全家老小欢聚酣饮屠苏酒的风俗。

除夕之夜民间有守岁的习俗。《东京梦华录》第十卷《除夕》说:士庶之家,围炉团座,达旦不寐,谓之守岁。除夕守岁之俗由来已久。关于除夕守岁的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日守岁。

隋唐时期,守岁之风极为盛行,历史上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守岁诗。范成大在《卖痴呆词》中吟道: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苏东坡也有诗云: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除夕守岁的热闹景象跃然纸上。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现代守岁时,全家欢聚,开怀畅饮,同时还要举行一系列的娱乐活动,如老人给孩子讲故事猜灯谜,大家一起行酒令、打麻将、打扑克、观看电视节目,夜半时分还要煮饺子迎新年。

欢多情未极,赏至莫停杯。

酒中喜桃子,粽里觅杨梅。

帘开风入帐,烛尽炭成灰。

勿疑鬓叉重,为待晓光摧。

这就从多个侧面反映了1400多年前人们在除夕之夜欢乐待晓的情景。

冬逐更筹尽,春随斗柄回。

寒喧一夜隔,客鬓两年摧。

故岁今宵尽,新年明旦来。

愁心随斗柄,东北望春回。

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

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

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

季冬除夜接新年,帝子王孙捧御筵。

宫阙星河低拂树,殿廷灯烛上薰天。

弹弦奏节梅风入,对局探钩柏酒传。

欲向正元歌万寿,暂留欢赏寄春前。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而今天,人们在除夕之夜守岁之时,听着那寒山寺钟声的袅袅余音,无不思念起自己的亲人和远方的朋友,无不沉浸在幸福和欢乐的海洋之中。

朱自清散文集阅读心得篇八

辞旧岁,迎新年。年根儿下,处处喜气洋洋。贴春联、生旺火、吃饺子……这些老传统可都有大来头,下面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除夕守岁民俗礼仪,希望能够帮到大家哦!

考古资料显示,我国七八千年前已经出现发达的农业生产。“岁”字原来是一种收割工具。当时的农业是一年一熟制,每年收获一次。收获之后,人们用“岁”杀牲祭祀,“岁”又成为该祭祀的名字。最后,“岁”字成为时间段落标志,成为年岁的岁。“年”字原来也是标志农业生产的字,《说文解字》说:“年,谷熟也。”后来,“年”的字义也发展为时间段落标志,与岁相当。《尔雅.释天》说:“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有了岁、年的概念,自然就会产生过新年的习俗。新年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节日。

1、春联和年画

春联、年画都起源于上古时代的驱鬼习俗。汉魏六朝时代,每至春节,家家户户都在门前立桃人,画神茶、郁垒驱鬼。后来发展为门神年画。宋代木版年画开始流行,年画的内容也扩大了,至今仍保存下来的《四美图》就是当时的年画。

春联出现在唐代。宋代写春联更加流行。明代贴春联已经普及全国。春联是我国独特的语言艺术形式和书法艺术形式,并流传到韩国等地。春联既表达人们的心愿,又增添了节日喜庆气氛。

2、生旺火

新年来到时,在院子里点燃火把、火堆、或炭火盆,在古代称为“庭燎”“烧火盆”“旺相”,现代民间称为“生旺火”或“点发宝柴”。古代的庭燎是为了驱邪,或者祭神祭祖。后来的生旺火已经发展为象征全家兴旺发达,表达美好希望。

1738年,郎世宁画了一幅《弘历雪景行乐图》,表现的正是乾隆皇帝与子女一起过年的情景。乾隆帝面前就放着一个火盆,一个小皇子正在向火盆中放松柏类的小枝当时称为“烧松盆”。

现代民间生旺火常常是点燃柴堆或炭堆,火势越旺越好,象征新年全家兴旺。也有用火盆烧松柏桃杏树枝,合家跨火而过,象征燎去旧灾晦,迎来新气象。

3、爆竹

爆竹的原始目的是驱逐鬼怪,或迎神。后来发展为辞旧迎新的象征符号,成为最能代表新年到来时刻的民俗标志。

关于爆竹的最早可靠记载见于南朝梁代宗懔《荆楚岁时记》:“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谓之端月。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恶鬼。”当时的爆竹是把竹子放在火里烧,产生爆裂声。新年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爆竹。

宋代出现了火药爆竹,即现代的爆竹、炮仗、鞭炮。有了火药爆竹,没有竹子的地区也可以放爆竹了。爆竹于是成为全国性的风俗。

后来,爆竹本身的喜庆色彩使得人们对于爆竹的象征意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用喜庆的爆竹迎神。爆竹本身的爆炸,也是“辞旧迎新”的文化象征符号。它可以使人更加深切地体验到旧与新的差别,使生活更加富于艺术美感。

4、年糕和饺子

年糕,又名粘粘糕,谐音“年年高”,包含着人们对未来幸福生活的希望。年糕一般用黏性谷物制作。北方有黄米年糕、江南有水磨年糕、西南少数民族则有糯米粑粑。

北方最流行的新年食品是饺子,又名水饺、角子、扁食。5世纪的时候,“形如弯月”的饺子已经成为民间普遍的春节食品。宋朝以前把饺子称为“角子”,或“水角儿”。元代开始有“扁食”的叫法。明清以来,普遍使用“饺子”一词。

对于饺子的文化象征意义,一般的解释是:“角子”“饺子”谐音“交子”,即交子时的意思。就是象征春节的到来。所以,子时一过人们立刻开始煮水饺,使之成为新年第一顿饭。更深一层的解释,饺子也包含了美食的意思。古代缺乏肉食,包了肉馅的饺子自然是上好食物,民间谚语“好吃不过饺子”表达的正是这个意思。春节时吃上饺子,当然是希望来年有更多的好食物。

5、朝正和拜年

古代国家礼仪中的朝正、团拜和民间百姓之间的团拜、拜年是新年期间强化社会关系、亲情关系的重要活动。

朝正,也称“贺正”、“元会”,指大臣在新年向皇帝拜贺。周代每逢新年,诸侯要向周天子“朝正”,即朝贺新年。古代士大夫也有用名帖代替亲自上门拜年的习俗,一般视为中国贺年卡的起源,现代贺年卡的使用遍及各个阶层。

在家庭内,晚辈清晨起床首先向长辈叩头,并祝愿长辈健康长寿。然后,依次到各个亲戚朋友家向长辈拜年。而长辈则给拜年者压岁钱,祝愿他健康成长。朋友之间也互相上门拜年。如果亲戚朋友多,则拜年活动一直持续很多天。

春节的各项活动是从家庭内部,逐步扩大到亲戚之间,和整个社会的。除夕守岁,初一向父母拜年,然后出门给亲戚拜年。再次,向朋友拜年。再后,人们开始逛庙会。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则男女老少一同上街,赏灯、看狂欢游行——高跷、旱船、舞龙、舞狮、秧歌等。所以,春节是一个渗透到社会每一个方面、每一个层次的民族节日。

6、压岁钱:这“钱”不是钱

旧时,祭祀完祖先,举行完迎接诸神下凡典仪后,阖家要一起“辞年”,小辈要给长辈叩头拜年祝长辈长寿、大福、大顺,长辈要给小辈红包,即“压岁钱”,压岁钱寓意“压岁祈福”。

压岁钱古时称“压祟钱”、“压胜钱”,其最早出现在汉代。压祟钱并非是在市面流通的钱币,而是一种铸成钱币形状的玩赏物,有避邪压魔的寓意,压祟钱原为以红绒绳编起四枚方孔制钱成“方胜”(八宝吉祥图案之一),下垂流苏。那时的一些压岁钱上,正面多铸有“长命百岁”、“去秧除凶”、“万岁千秋”等吉祥语,其背面多是龙凤、龟蛇、双鱼等祥瑞图案。

压岁钱是过大年时的风俗,是一种美好的祝愿,如今虽然货币更迭,但长辈给小辈压岁钱之民俗依旧在过年之时传承着,其寄予了长辈对少儿们成长的美好祝福,祝福孩子们健康成长。

7、祭祖:祈望祖先保佑来年的平安

过年祭祖,既是对祖先的一个悼怀,也祈望祖先保佑来年的平安。祭祖是春节习俗中最古老的内容之一。《尚书?舜典》记载:“月正元日,舜格于文祖。”意为:舜帝在正月初一到祖庙里祭祀祖先。

祭祖一般在年三十,一般百姓人家在扫房子、净庭院、易门神、换桃符、贴春联之后,或举家去给祖先上坟祭拜,或把先祖的遗像挂在中堂正壁墙上,摆上祭品,点上香烛,让后辈祭拜。各地祭祖形式虽不尽相同,但“祭祖祈福”的含义大致一样。

8、拜年:抱拳要“左抱右”

“拜年”泛指春节期间亲朋好友间的相互拜访,而早年间过春节的拜年之礼有“拜年”和“贺年”之分。“拜年”是晚辈向长辈叩头施礼,而“贺年”则是平辈之间相互道新年之禧。无论是“拜年”还是“贺年”,所表达的均是祝贺新年快乐,吉祥如意。

从传统拜年的礼仪上说,有几种固定“程式”。

一是叩拜,即晚辈给长辈跪拜磕头,尤其是未成年人给辈分较高的长辈拜年时,都要行叩首大礼。

二是躬身作揖,先双手抱拳前举,然后用左手握右手,俗称“吉拜”。行礼时,不分尊卑,拱手齐眉,上下加重摇动几下,重礼可作揖后鞠躬。这种礼仪一般是晚辈向长辈拜年时所用。

三是抱拳拱手,以左手抱右手,自然抱合,松紧适度,拱手,自然于胸前微微晃动,不宜过烈、过高。这种礼仪多是平辈间的拜年。

9、鞭打春牛:打的是泥牛

“一打风调雨顺,二打国泰民安,三打五谷丰登……”鞭牛过后,小牛童还将泥牛肚子里的五谷杂粮分发给现场居民,寓意丰收、和谐。

牛是春耕的主力,民俗专家介绍,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之首,每到这时,民间就有迎春、鞭春、咬春的习俗,鞭牛是为了“提醒”牛,春天来了,该开始耕田了。牛和人类是朋友,人们舍不得鞭打真牛,就用泥或纸造个假牛,用柳条鞭打,把真牛牵过来看。

10、除夕守岁:惜易逝年华

“亲知邀酌团年酒,儿女同争压岁钱。爆竹千家声未息,天衢车马闹如烟。”清末《燕京岁时杂咏》的这首诗描绘了老北京除夕夜晚时百姓家中及街巷里欢庆大年夜的情景。

除夕,古代称“除傩”、“大除”、“大尽”。老北京人称为“岁除”、“除岁”、“大年夜”,俗称“年三十儿”。“除”字本义是“去”,引申为“易”,以新易旧曰除,即交替之意;“夕”字的本义是“日暮”,引申为“夜晚”。“除夕”即含有旧岁到此夕而除,明日即另换新岁之意。

2页,当前第112

朱自清散文集阅读心得篇九

除夕的夜玩,我们全家团聚,吃年夜饭,这是我们普遍存在除夕守岁的习俗。

除夕指的是农历每年末最后一天的晚上,即大年初一前夜,因通常在夏历腊月二十九或三十日,故又称该日为年三十,是汉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汉族民间最为重视。

这除夕一天,人们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圆饭。一年一度的团圆饭表现出了家庭成员互敬互爱的美德,这种互敬互爱的美德使一家人之间的关系更加亲密。家人团聚往往令一家之主得到满足,老人家眼看儿孙满堂,一家大小共叙天伦,这是何等的幸福。

在这一天当中,人们除了要吃团圆饭,还要做很多事,如:贴春联、燃爆竹、年祭祖等。

其实我们中国的的春节还有着许许多多的风俗,值得我们去了解,去传承它,不要让它变成一个回忆。

相关范文推荐

    2023年冷链药品委托配送协议书汇总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

    冷链药品委托运输合同 冷链药品承运商进行托运前和定期通用

    合同是适应私有制的商品经济的客观要求而出现的,是商品交换在法律上的表现形式。合同是适应私有制的商品经济的客观要求而出现的,是商品交换在法律上的表现形式。相信很多

    最新除夕记事作文300字 除夕记事作文500字汇总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除夕记事作文300字除夕

    最新除夕记事作文200字 除夕记事作文450字汇总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

    2023年最新水泥运输合同书优秀

    随着人们对法律的了解日益加深,越来越多事情需要用到合同,它也是减少和防止发生争议的重要措施。那么合同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合同优秀范文,希

    母校600字作文七篇(精选)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

    2023年母校作文(10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2023年描写夏夜的作文200字 描写夏夜的作文600字(八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

    描写夏夜的作文300字(模板八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

    描写夏夜的作文500字(8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