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学宪法讲宪法演讲比赛心得(优秀6篇)

时间:2023-09-23 作者:XY字客2023年学宪法讲宪法演讲比赛心得(优秀6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学宪法讲宪法演讲比赛心得篇一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疫情防控,与法同行》。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人们原本平静的生活。新冠病毒在全国肆虐,牵动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随着疫情形势不断严峻,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坚决遏制疫情蔓延。一时间,武汉封城,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就此打响。

举国上下,同心同德,共克时艰。上万名建筑工人夜以继日搭建雷神山、火神山医院,向世界展示中国速度与中国力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源源不断的救援物资、医护用品送往疫区,承载着全体中国人民的赤诚之心。更别说还有无数医护工作者始终坚守在“抗疫”一线,在疫情严重的时候,他们甚至每天只能休息2到4个小时,为了万千群众的生命健康,他们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他们是当之无愧的“最美逆行者”!

当全体中国人民万众一心,为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尽自己的绵薄之力时,也有一小部分人在整日“忙碌”着,不过他们的眼中没有生命与大爱,只有冰冷的一己私欲。给这场疫情防控狙击战带来了一些不和谐的因素,严重妨碍了国家公共防疫政策的顺利进行。

尽管我国的疫情防控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不久前南京老太隐瞒行程引发扬州疫情的事件提醒我们,疫情防控仍不能掉以轻心。在南京疫情严重的情况下,这位老太擅自乘坐大巴前往扬州,甚至借用他人行程码随意外出,打牌消遣。这种弃他人生命于不顾的自私做法,给扬州这座城市带去了一场灾难,也阻碍了疫情防控工作的有效进行。正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身为中国公民,我们每个人都有义务遵守防疫要求。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法律不会放过任何一个企图越界的人,隐瞒行程,已然超越法律的界线,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宪法护航中华兴,疫路相逢国人胜。法律是一座警钟,时刻提醒我们在防疫路上坚守;法律是一盏明灯,在灾难面前指引我们方向。

“疫情防控,需要与法同行!”这从来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十四亿中国人共同践行的准则,在疫情之下,将法存于心间,静待乌云消散,阳光普照。

身为新时代的新青年,更应以身作则,遵守防疫规定,弘扬宪法精神。在疫情面前,与法同行,在危难时刻,与法同在。将法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同心同德,共克时艰!

我相信,只要我们与法同行,共同努力,终将迎来阴霾散去、春暖花开的一天!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学宪法讲宪法演讲比赛心得篇二

最近我们学校组织学习了宪法方面的知识,使我又得到了一次学习的机会。下面就我个人的体会谈一下我的学习心得。

一、充分认识到了这次修改宪法的意义

2004年的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现行宪法的第四个修正案。这份修正案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时代气息浓郁,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引和保障作用。它反映了全国人民的意志,特别是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起作为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这是中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我国进入新世纪之后在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治国方略过程中所取得的一项重要成就。

二、充分认识到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并公布施行,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修正)。序言明确宣告本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这里指的显然不仅是国家政体以及人民同政府之间的关系等原则,而且包括了我国的阶级本质、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等内容。

具,所以必然代表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而不可能代表全民的意志和利益,这就是宪法的阶级性。二是各种力量的实际对比决定并影响着宪法的具体内容。三是当各种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变化时,必然影响宪法的变化。

三、知道了我国宪法规范调整的社会关系及主要原则

我国宪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主要是国家与公民之间的关系,国家与国内各阶级、各民族、团体和其他组织之间的关系,国家机关内部的关系,国家机关与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其主要原则为:

(一)权利属于人民原则。

(二)各民族一律平等原则。

(三)社会主义法制原则。

(四)民主集中制原则。

四、知道了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一)公民参与政治方面的权利

1.平等权。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社会主义法制的一个基本原则。

2.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人民参加管理国家最基本的一项政治权利,也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利的基本形式。

3.政治自由。政治自由是民主政治的基础,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本形式。但是,任何自由都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使。

4.批评、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公民通过这项权利的行使,既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实行监督,同时又对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使其免遭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不法侵害。

(二) 公民的人身自由和信仰自由

1.人身自由。是指公民的人身(包括肉体和精神)不受非法限制、搜查、拘留和逮捕。

2.住宅不受侵犯。宪法规定,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是指任何机关、团体或者个人、非经法律许可,不得随意侵入、搜查或者查封公民的住宅。

3.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公民的通信包括电报、电话、信件,他人不得隐匿、毁弃、拆阅或者窃听。

4.宗教信仰自由。

总之,通过学习宪法,我进一步加深了对宪法原则的掌握,特别是对公民权利与义务的深化认识,这有助于在实际生活工作中做到学法、懂法和用法,做到遵守法律、维护法律,保护自己合法权益,自觉维护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学宪法讲宪法演讲比赛心得篇三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12月4日是我国的法制宣传日,今年的主题是:__。_,号召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复兴梦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实现这个梦想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之努力,为之奋斗。”12月3日,嘉兴三中篮球场上正在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今天的国旗下讲话,学校邀请了一位特别嘉宾——嘉兴三中法制副校长、__市警察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王林方女士。王林方女士身着一身利落的警官制服显得格外气宇轩昂,她一开口声音是那么的洪亮,她激情澎湃的演讲极富感染力,引得全校师生报以热烈掌声。

“浙江省十佳法制副校长”称号获得者王林方女士是一名真正把关爱未成年人已任的教育者,她为自己确立的工作宗旨是:“用法律帮助每一个孩子,用美好的理想塑造人,培养阳光充满希望的学生。”她每学期都会为嘉兴三中的学子们送上案例详实、生动有趣的法制课,同时热情地公开自己的联系方式,以便于日后帮助同学们解决法律困惑。

学校是育人的基地,校园是缩小了的社会,以法治校、以法治教、依法育人、育人尊法是当前教育和教育管理的规范之一。为了使全体师生知法、懂法、守法,嘉兴三中会每学期制定法制教育计划、有步骤、有措施地开展法制教育工作,其中一个重要教育形式是邀请法制副校长、交警干部、党员教师等对学生不定期开展法制教育,努力实现弘扬法治精神,创建法治校园。

学宪法讲宪法演讲比赛心得篇四

《学宪法,讲宪法》的活动,对于我来说,它让我懂得了宪法是国家的母法,附属的子法都是根据母法来分类制定的,它能用最简洁的语言来制定一个国家的准则,能使广大群众遵守它、爱护它、宣传它。它不仅给了我们足够的自由权利,还有效约束了不良行为。从而使宪法与我们的生活也变得息息相关密不可分。

其实从我们出生开始,宪法就一直默默保护着我们,它告诉每一个父母都有义务保护和抚养自己的孩子,子女成年后也有赡养照顾父母的义务。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届、第四届和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分别于1954年9月、1975年1月、1978年3月和1982年12月先后制定、颁布了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28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第四部宪法,也是我国的现行宪法,1988年4月、1933年3月、3月先后对这部宪法进行了修改,这部宪法是建国以来最完善的一部宪法。203月4日,第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等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_精神,体现了党的十三届三_以来我国革命的具体国情。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也是人们切身权益的法律保障。学习宪法、讲宪法,遵守宪法对于自身和社会发展有着重大意义。12月4日国家宪法日学习宪法、讲宪法,希望以后参加中华人民宪法活动的人越来越多。

学宪法讲宪法演讲比赛心得篇五

作为政府工作人员,对国家的宪法和法律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想要去研究一个事物,首先要明白这个事物的概念及本质。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x久安的法律基础,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制保证。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国家生活中最重要的原则,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和法律效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居核心地位。

我们要做一个学宪法、守法律、做合格的好公民。“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的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总体目标,也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后来又进一步阐明“依法执政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执政的一个基本方式”,并把“依法执政”纳入到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之中。而宪法是国家根本法,是依法治国、依法执政的根基。宪法具有指引作用,指引作用是所有法律规范都共同具有的作用,它是指法律规范对人们的行为起到的导向、引路作用。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当然具有指引作用。但宪法的地位和内容,却决定了宪法的指引作用具有自身的特点:

义务。这些规定即为国家和公民提供了行动指南。

第二,就指引的范围来说,它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宪法规定的内容并不只是国家生活的某一个方面或者某几个方面,而是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旦然在规定的详略或者抽象程度上会存在差异,但无不可以在宪法中找到原则、精神。因此.宪法指引的领域非常广泛。

宪法还具有评价作用,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的行为怎样,总需要根据一定的标准进行评价。只有通过评价,才能判断其行为的价值和效果。宪法其评价作用具有鲜明的特色:第一,宪法评价具有广泛性。如前所述,宪法规范所调整的社会关系涉及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这也就是说,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各主要方面,都能在宪法中找到评价的依据和标准,而其他法律则不可能。

第二,宪法评价具有集中性。既然宪法集中表现统治阶级意志,是统治阶级管理国家和社会最基本的依据.那么宪法评价实际上是统治阶级的综合评价。

第三,宪法评价具有最高性。宪法是母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法规都必须以它为依据,一切机关组织和公民个人都必须以它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因此.宪法的评价具有至高无上性。同时,宪法不仅是评价人们社会行为的标准,而且它还具有宣传作用,它对于提高公民的思想意识,特别是公民意识和法律意识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比如我国现行宪法的序言,通过总结我国近百年来的历史,特别是20世纪所发生的四件大事,对于人们正确认识历史,深刻理解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必要性就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宪法最好是公允且深入地了解和剔择人间共同的宪法哲理,努力感受、观察、理解和表达此时此地最根本的宪法难题和政法环境;分析性和创造性地运用宪法学概念,从历史和当下的政治实践的常与变、苦与乐、经验和教训中,挖掘、提炼和发挥规范性资源,以缓解或化解此根本性难题.如此一来,宪法才可获得实在的经验基础,才可获得厚重的历史正当性,才可兼具解释和批判的效能。

来源:网络整理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content_2();

学宪法讲宪法演讲比赛心得篇六

12月4日是国家12月4日日,1982年的今天,我国现行宪法正式通过并颁布实施,历经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修订,自2001年起,12月4日定为全国法制宣传日,2014年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常务委员会第十一届会议决定,将12月4日设立国家宪法日。

设立“国家宪法日”,是一个重要的仪式,传递的是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理念;设立“国家宪法日”,不仅是增加一个纪念日,而且要使这一天成为全民的宪法的教育日、普及日、深化日,形成举国上下尊重宪法、宪法至上,用宪法维护人民权益的氛围;设立“国家宪法日”,也是让宪法思维内化于所有国家公职人员心中,权利属于人民,权利服从宪法。公职人员自有为人民服务的义务,没有凌驾于人民之上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和纠正。通过学习宪法等其他法律,我们明白了应该怎么做?我认为从以下四个方面去认识。

首先是知法。宪法是我国根本大法。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我们,作为文明的传播者,我们必须学习法律知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法制思维,才能明白什么事该做什么是不该做,这样我们的人生道路就一清二楚。

第二是守法。既然我们已经认识了法律,我们就应该明白制定法律的最终目的是保障我们的权利,而不是让法律成为一纸空文,成为我的笑料,因此我们应该遵守她。其实我们有两个选择,要么违法,要么守法。违法就意味着你愚昧无知,你没有社会责任感,你根本不知道你的行为给你的家庭,给整个社会甚至给全国全球造成了多么恶劣的影响。你为了一己私利,不仅伤害了别人,也毁了自己!如果没有宪法来规范,那我们的社会还有什么社会,简直就是人间地狱吗。当然你也有另外一种选择—守法,用法律来约束自己,反省自己,其实在你守法的过程中慢慢就养成了法制思维,你心中装的不仅仅是自己,还有你的亲朋好友,祖国的大好河山,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美好品质自然就形成了,社会自由了、平等了、公正了、法制了,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还会远吗?第三是用法。当国家、集体、他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严重侵害时,要毫不犹豫的拿起法律武器维护上述合法权益!

第四是护法。法制的尊严也在于我们的维护,看到有人公然触犯法律,违犯宪法等法律时,我们可以制止劝告、可以挺身而出、也可以检举揭发,用自己的行动严厉打击违法的嚣张气焰,维护宪法的公平公正,使得依法治国的观念深入人心,使得公正、和谐的阳光普照大地!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