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桥设计意图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优质9篇)

时间:2023-09-23 作者:灵魂曲中班科学桥设计意图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优质9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班科学桥设计意图篇一

3、对探索动物的生活环境和动物本身兴趣。

活动准备:

1、图片(企鹅)在南极生活的其他动物的图片、地球仪一个。

2、幼儿用书人手一册、动物世界类的碟片。。

活动过程:

1、猜谜语,让幼儿产生对企鹅的兴趣。

(1)教师说谜面:是鹅不是鹅,海岛上生活, 冰天雪地里,玩得真快乐。

(2)请幼儿猜猜是什么动物。

2、老师出示图片,让幼儿观察。

3、幼儿观察幼儿用书,感知企鹅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教师提问:

(1)这是什么动物?它们是什么样子的?

(2)他们走起路来是怎样的?请你学一学。

(3)企鹅有那些本领?你知道企鹅喜欢吃什么?

(4)企鹅生活在那里?(南极)那里的天气是这样的?

5、教师小结。

活动延伸:

1、让幼儿收集动物过冬的图片、故事等资料,布置主题墙。

3、引导幼儿互相介绍本地动物的过冬方式。

中班科学桥设计意图篇二

活动目标:

1、观察了解青蛙的成长过程。

2、知道青蛙吃害虫,要保护青蛙。

3、培养爱护动物的情感。

活动准备:

《小蝌蚪找妈妈》视频、魔术图片、小卡片、小蝌蚪头饰、《小蝌蚪找妈妈》歌曲。

活动过程:

一、猜谜导入。

"黑脑袋圆溜溜,一条尾巴拖后头。东游游来西游游,好像许多黑豆豆。"小朋友,你们能猜出我是谁吗?对啦,我的名字叫小蝌蚪,别看我长得挺可爱,其实我是个很可怜的孩子,妈妈一生下我就去了别的地方,我都长出小尾巴了还没见过我的妈妈。你们想不想跟我一起去找妈妈呢?那就跟我走吧。

二、播放视频,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1、观看视频,感受小蝌蚪找妈妈时的身体变化。

2、出示魔术图片,引导幼儿描述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3、了解小蝌蚪和青蛙的生活环境。

三、发放卡片,幼儿动手操作。

1、幼儿按照青蛙的生长变化过程排序。

2、幼儿自主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四、音乐游戏:"小蝌蚪找妈妈"幼儿围成一圈跟在老师后面,根据歌词自编动作。

五、小结:

小蝌蚪变成青蛙以后,经常帮农民伯伯捉田里的害虫,青蛙是我们的朋友,我们一定要保护它哦。

活动延伸:

1、春天到了,天气逐渐转暖,幼儿可在爸爸妈妈的陪同下去河边观察小蝌蚪。

2、幼儿自己在家养一些小蝌蚪,观察小蝌蚪变青蛙的整个过程。

中班科学桥设计意图篇三

:科学、语言

1、通过观察记录和动手操作活动,容幼儿尝试产生风的各种方法,激发幼儿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

2、初步了解风力有大小之分,风力大小与人们的关系。

重点、难点:产生风的各种方法,风力的大小。

活动准备

幼儿感受过风,并有过观察记录,提供产生风的有关操作材料,风与人们关系的图片。

活动过程

1、看看说说,风在哪里?

教师:“前几天,我们到户外去寻找风娃娃,并画了观察记录。请你轻轻地告诉旁边的朋友,你在哪里找到风娃娃?”张贴个别幼儿的观察记录,请幼儿说出记录的内容。

小结:当我们看到树叶摇、红旗飘的时候就知道风吹来了,还可以听到“呼呼”的声音,风吹到我们的身上感觉是凉凉的。

2、探索感受风的产生。

1)出示静止的纸条和风车,引导幼儿思考:“怎样才能使纸条、风车动起来呢?”“你有什么办法变出风娃娃来呢?”

2)介绍各种操作材料,提出要求:“小朋友可以用老师给的各种材料和用具去试试,能不能变出风娃娃?看谁想的办法最多。”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你用什么办法让这些纸条、布条、风车动起来呢?”“除了老师给的这些用具,你还有什么办法能使这些东西动起来?”启发幼儿说出自己的发现和探索的结果。

4)比较风的大小:教师用扇子动风车,引导幼儿观察:“为什么风车有时候转得快有时转得慢呢?”(因为扇子轻轻地扇,产生的风力小,风车转得慢;要是用力地扇扇子,产生的风力大,风车也转得快。)

5)小结:用扇子、纸板扇的时候,空气流动了,变出了风娃娃:用口吹的时候,也吹出了空气,变成了风;跑动的时候,也产生了风。风是有大有小的,适当的风力可以利用来为人们做事,是有益的,风力太大,产生危害,是有害的风。

3、了解风与人们的关系。

1)玩游戏:有益的风和有害的风。

让幼儿观察图片,说出哪些风是有害的?哪些风是有益的?根据风的好处和坏处,贴上高兴和不高兴的娃娃。

2)请幼儿想想,风还有哪些好处和坏处。

4、总结,结实活动。

1、学习过程中幼儿的参与度很高,接受的也很快,但似乎老师的期望值太高,孩子们一直答不出来,这时老师的主导性就加强了,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思考空间,答案会不可思议的。

2、事先对幼儿的已有经验了解不够,导致课堂上有些被动。

3、师幼配合的相当默契,但是一再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这样孩子的思维有些局限。

4、科学课要求老师的语言组织要相当严谨,流程之间的衔接要过渡自然,今后上课我会多注意。

5、提醒孩子在回答问题时完整句的表达。

6、科学课重在让孩子操作,教师的及时总结,帮助孩子清楚地理解这一现象,如果重新上,我会多准备些材料,让大家自主分组讨论操作,然后师幼共同验证,只有孩子亲自操作才会把实验结论清楚地记住。

中班科学桥设计意图篇四

《彩色线圈》是其中一个比较有趣的科学活动,主要是在圆柱体上绕线、根据缠绕的圈数判断线段的长短,以此训练幼儿快速的辨认能力和判断能力,提高思维的敏捷性。根据现有的材料、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调整:第一步,让幼儿认识彩线和圆柱体,并和他们一起缠一缠、绕一绕线圈,第二步,比较相同大小的圆柱体所绕圈数与线的长度的关系,然后又比较圈数相同粗细不同的情况下圆柱体大小的关系。最后,通过一些练习巩固幼儿对此现象的理解,进而提高思维的敏捷性。

1.在圆柱体上绕线,根据缠绕的圈数判断线段的长短。

2.训练快速辨认和判断的能力,提高思维的敏捷性。

1.幼儿人手一个圆柱体的卫生纸筒,圆柱体一端固定一条彩色线,线的长短不一。

2.粗细不同的圆柱体五个,上面缠绕彩色线10圈;1~5的数字卡。

3.自制5张图片,上面分别是5个不同粗细的长方体,线圈数相同。

(一)绕线圈

1.幼儿分组操作,将线段整齐地缠绕在圆柱体上,数一数自己绕了几圈。

2.将线段放开,与同伴比一比线段的长度。

(二)猜长短

1.出示已缠绕线圈的五个圆柱体积木,看看每个圆柱体积木上绕了几圈彩色线。

2.当着幼儿的面,将绕在5个粗细不同的圆柱体上的彩色线展开。比一比,哪个圆柱体上绕的线最长,哪个圆柱体上绕的线最短。

3.按线段的长短给五个圆柱体排序,并依照从长到短(或从短到长)的顺序贴上1~5的数字卡。

4.为什么都绕了10圈,但线段的长度不同?

(三)比长短

1.出示两张图片,数数缠绕在不同粗细的长方体上的线圈数。

2.幼儿观察图片,迅速判断线段的长短。

3.依次增加至三张、四张、五张图片,比较缠绕在不同粗细的长方体上线段的长短,并说出理由。

中班科学桥设计意图篇五

1.让幼儿通过观察两张图片,让幼儿体验鱼的不同感受。

2.陪养成从小就爱护环境讲卫生的好习惯。

1.图片两张:一张鱼宝宝在干净舒适的河里游。

2、 另一张鱼宝宝在浑浊的河里游。

一、 引出图片

1、让幼儿看看脏水里游动的小鱼。

2、幼儿思考:鱼宝宝怎么哭了?怎么不理我们?为什么哭了?

3、幼儿和老师一起来想想鱼宝宝哭的原因:因为水台脏了,鱼宝宝很难受,快受不了了。

二、让幼儿帮帮鱼宝宝,怎样把鱼宝宝的家变干净、整洁。

1、 让幼儿再次观察图片,脏水周围的环境,边上有什么?(垃圾、污垢油等等)

2、引导幼儿讨论:怎样才能让“鱼宝宝”的家变干净。(插广告牌、帮清理垃圾)

三、鱼宝宝变开心了。

1、出示鱼在干净水里游的图片,说说鱼宝宝心里是怎样想的?

2、想想她为什么会变开心?

中班科学桥设计意图篇六

“我们的身体”是本班幼儿正在探索的主题活动,在探索小手的活动中,罗宜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手指上的线叫什么呀?”但是,小朋友谁都说不上来。这是一个颇具价值的问题,因为它是我们在主题活动中生成的,有利于孩子们继续对自身进行探索的兴趣的培养。而且,现代的指纹技术正越来越与高科技融为一体,涉及到了很多方面,适当地在这方面丰富一些见识,不仅能开阔幼儿的眼界,且对于幼儿的科学探究兴趣也会有好处。另外,作为一个新班,我们的孩子们在探索能力上还显得很单一,缺乏运用多种方式探索的意识,本活动中鼓励幼儿大胆常识多种复制指纹的方法,对幼儿的多样化探索意识也是有帮助的。活动中,处于整合性原则,我还在其中,融合了识数教育,即观察时给手指纹编号,结合一切可利用因素进行自然衔接下的教育。

1、通过观察,引导幼儿知道每个人的指纹是各不相同的,发展幼儿仔细观察的能力。

2、探索复制指纹的'方法,萌发多样探索的意识。

3、初步激发对科学、创造和探索自身的兴趣。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数字卡片、小纸片、颜料、印泥、橡皮泥、镜子、抹布等。

1、提问交流:

1)请罗宜家提出自己原先的问题。

2)引导幼儿观察手指,进行相关的经验交流,如:上面的线长得怎么样?

2、操作体验:

1)讨论:怎样将指纹复制下来,让别人观看?

2)幼儿尝试用各种方法复制指纹,如:在橡皮泥上印指纹等。

3、观察比较:

1)介绍自己是怎样复制指纹的,渗透多元探索的意识。

2)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比较,从而得出每个人的指纹是不一样的结论。

4、拓展内化

1)讨论:除了指纹与别人不一样,还有什么也是与人不同的?

2)讨论:指纹有什么用?

介绍有关警察用指纹破案的事和指纹锁的好处,激发幼儿对科学和创造的兴趣。

中班科学桥设计意图篇七

让幼儿知道不同的物体能发出不同的.声音,通过人为因素让不同的声音组合成有节奏的乐曲。

1、辨别几种不同的声音,知道不同的物体能发出不同的声音。

2、初步了解同种物体,由于数量的多少,发出的声音也不同。

3、初步尝试用不同声音的套桶为乐曲伴奏。

4、培养幼儿的操作兴趣。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重点:让所有的幼儿有兴趣参加,并能感知出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也不相同。

活动难点:用不同的物体组成乐曲伴奏。

1、人手一个套桶娃娃,蚕豆、米、绿豆等若干。

2、《小手爬》的音乐,透明的瓶子若干。

一、引导幼儿让套桶发出声音。

出示空套桶,“今天套桶娃娃想和我们小朋友做游戏。”

教师摇动空套桶,“你们听,怎么没声音?”

1、教师设问:你有什么办法让空套桶发出声音?(在套桶里装上东西)“我们一起动手让套桶娃娃发出好听的声音,在你的套桶里装上一样东西,盖好,握握紧,摇一摇、听一听。”幼儿探索、操作。

2、集体探索:“你们的套桶娃娃发出声音来了吗?让我听听。”(幼儿集体摇动套桶。)“你的套桶为什么会发出声音?”

二、探索比较,知道不同的物体在套桶里发出的声音不同。

1、分组活动:

让幼儿尝试换一种东西放在套桶中,摇一摇,听一听。

“小朋友在套桶里放了一种东西,你想不想再换另一种东西放在套桶里,听听刚才的声音和现在的声音一样吗?”

“小朋友拿着你的空套桶找一组你没玩过的放在你的套桶里,摇一摇、听一听。”

2、教师指导幼儿分辨不同的声音。

让幼儿比较前、后两种声音有什么不同。

“你第一次玩了什么?这一次玩了什么?它们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教师让两个幼儿比较,“你们俩的套桶里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3、集体讨论,请三位幼儿示范。

“小朋友,你们听,他们的套桶里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请你们猜一猜,小朋友的套桶里装的是什么?”

让幼儿猜测,“你们猜的对不对呢?”

教师帮助个别幼儿把东西倒进透明瓶子里让幼儿验证猜的是否正确。

得出结论:不一样的东西,在套桶中发出的声音不一样。

三、观察、比较同种物体在套桶里发出不同的声音。

教师演示两个装有同种物体的,数量不同的套桶,让幼儿比较。

“你们既能听出声音来又能猜出来,你们真能干。”

“我这里也有两个套桶娃娃,你们听一听,他们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你们来猜一猜,这个套桶里装的是什么?”(幼儿猜测后,打开让幼儿验证)两次。

“为什么一样的东西,在套桶里发出的声音不一样呢?”(一个多、一个少)

得出结论:一样的东西,一个多,一个少,它们在套桶中发出的声音就不一样。

“小朋友的套桶娃娃发出这么好听的声音,那我们来为乐曲《小手爬》伴奏。”(集体伴奏两遍)

通过这节科学活动,整个活动层次清晰,层层推进,幼儿很感兴趣,在操作活动中尝试、观察、比较,发现问题,成分体现了“玩中学”的理念。但现在如果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在教学准备上建议提供给幼儿两个套桶,让幼儿同时感知声音的不同,同时,最好选择声音差别大一点的物品放在套桶里。

中班科学桥设计意图篇八

1.积极思考,探索让纸立起来的`多种方法。

2.体验自主探索的乐趣。

白纸、操作盒(积木、磁铁、玩具圈、皮筋、夹子等)

1.激发幼儿探索兴趣。

教师先坐后站,提问:人为什么能站起来呢?

2.幼儿操作

第一次操作:

(1)桌上有一些纸,小朋友们怎样能让纸站起来呢?

(2)幼儿自由操作,教师适时进行引导。

(3)交流分享操作经验。

第二次操作

(1)现在的桌上有一些操作材料,这些材料能不能帮助纸站起来呢?动手试一试吧!

(2)幼儿自由操作,教师适时进行引导。

(3)交流操作成果。

3.活动延伸

小朋友们借助老师提供的工具让你们的纸站起来了,那么在家里面有没有一些工具能让纸也站起来呢,回家试一试吧!

中班科学桥设计意图篇九

1.利用不同的材料制作人工雨。

2.创造下雨的情景,感受想象创造的乐趣。

活动准备:

提供一些让幼儿制作与的材料,可乐瓶、有孔的`瓶盖、吸管、树叶、海绵等,分类放在材料筐里。

准备清水数盆。

――今天请大家来当一回“降雨师”,看看能用这些材料把水变成雨吗?

――引导幼儿探索人工降雨的方法。

1.可乐瓶降雨器:在可乐瓶内灌水,拧上有孔的瓶盖,向地面喷雨。

2. 吸管小鱼:用吸管吸上水,向空中甩一甩,下小雨。

3.树叶雨:用树叶兜水,向空中洒水

4.海绵雨:将海绵吸饱水,一挤,下雨喽!

5:小手来降雨:舀一把水洒洒是小雨,捧一手水淋下来是大雨。

――请幼儿分享自己是怎么样人工降雨的,并进行演示。

――花草和大树渴了,请为他们下场雨吧!

――请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降雨,给花草树木下场雨。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