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感人小故事(热门20篇)

时间:2023-12-10 作者:碧墨

优秀作文可以突破平凡的写作,展现作者的思维深度和语言表达能力,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考查。优秀作文要求主题明确,观点独特,结构严谨,语言精练,富有想象力,意义深远,能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优秀作文范文,供大家参考。

红军长征感人小故事(热门20篇)篇一

在悲壮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活跃着一群特殊身影,她们中有中央领导同志的夫人、有女干部,也有普通女兵。饥饿、疾病、血战、死亡,没有什么能阻挡住她们前进的脚步,这一群可亲可敬的巾帼英雄在弥漫的硝烟中一路穿行。

作者常敬竹说,1995年冬天,他同作家董保存穿行在北京城区的大街小巷,苦苦寻找当年参加过长征的女红军。那是一项十分艰苦的工作,耗费了他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然而他们依旧乐此不疲,因为每一个采访对象都给他们带来巨大的惊喜,一种久违的精神在召唤着他们、激励着他们、感动着他们。

尽管,当年风华正茂、叱咤风云的红军女战士大多已经告别人世,而女红军留在漫漫征途上的那些美丽故事依然那样荡气回肠、动人心魄。

1935年4月初的一个晚上,女红军们刚拖着疲倦的身体赶到贵州盘县附近的五里排,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了:一群敌机嗡嗡地叫着突然从山后飞过来,其中一架快速俯冲下来,一阵激烈的机枪子弹迎头扫射,三枚炸弹投向休息营地。战士们迅速趴在路坎下、田沟里、坡地上,高高低低的地势把一些人遮蔽起来,但要命的是一些红军伤员躺在担架上根本动不了。

敌机飞走了,枪声、爆炸声停止了,硝烟和尘土渐渐消散开去。贺子珍的身体里嵌满了弹片,鲜血把军衣浸染得殷红。

一场紧张的抢救开始了。警卫员骑马去总卫生部请来李芝医生,为贺子珍救治。李芝先为贺子珍打了一支止血针,然后做了全身检查,发现在她的头部、上身、四肢共有17块大小不一、深浅不同的弹片,在没有实施任何麻醉的情况下,手术开始了。

贺子珍疼得浑身大汗淋漓,眼里噙满泪花,却坚持一声不吭。身体浅层的弹片终于被一块块取出,而深入体内的弹片却难以取出,成为战争留给她的一份永久纪念。

红军长征感人小故事(热门20篇)篇二

一九四五年秋天,红军进入了草地。由于三个小同志得了肠胃病的关系,所以指导员就让炊事班长照顾他们。

班长眼看着他们瘦了下去,整夜整夜的合不拢眼。有一天,班长在河边洗衣服,忽然看见了一条鱼跃出水面,他急忙找出一根缝衣针,弯成了个钩,让三个同志吃上了新鲜的鱼,喝上了鱼汤。

可有一位小同志注意到在他们吃鱼的时候,班长从来不吃东西。后来,这位小同志发现班长在吃他们吃剩下的食物,眼泪就禁不住流了下来。

眼看就要走出草地了,班长却饿晕过去了,三个小同志急忙去钓鱼,做汤,可班长还是为了他们而牺牲了。

红军长征感人小故事(热门20篇)篇三

第一个:

一九四五年秋天,红军进入了草地。由于三个小同志得了肠胃病的关系,所以指导员就让炊事班长照顾他们。

三个病号一天只走了二十里路,到了宿营地,班长就到处挖草根,和着青稞面给他们做饭。不到半个月,青稞面全吃光了。饥饿威胁着他们。虽然班长到处找野草、挖树根,可光吃这些怎么能吃饱呢?班长眼看着他们瘦了下去,整夜整夜的合不拢眼。

有一天,班长在河边洗衣服,忽然看见了一条鱼跃出水面,他急忙找出一根缝衣针,弯成了个钩,让三个同志吃上了新鲜的鱼,喝上了鱼汤。可有一位小同志注意到在他们吃鱼的时候,班长从来不吃东西。后来,这位小同志发现班长在吃他们吃剩下的食物,眼泪就禁不住流了下来。

眼看就要走出草地了,班长却饿晕过去了,三个小同志急忙去钓鱼,做汤,可班长还是为了他们而牺牲了。

第二个:

我读过一个故事叫《一袋干粮》。它讲述了一个13岁的小红军小兰在随部队一起前进的时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粮,却在过一座桥时为照顾一位伤员不慎把自己的那袋干粮掉入河中被水冲走了。为了让大家有足够的干粮吃,她坚持没告诉战友们,装成没事发生一样,拔了许多野菜塞入挎包,让挎包塞得鼓鼓的。不久她的身体不行了,在护士长发现她吃野菜和挎包中“干粮”的事后,大家才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于是大家每人自愿地分一点干粮给她,让她体会到了家的温暖……故事虽小,内涵不小。这些点点滴滴的细节、小故事却让我们看到红军战士们的优秀品质——不怕苦、坚强、无私、热心……小兰,她只是一个13岁的小女孩,却有大人一样坚强的意志,却知道体谅他人。在她没有粮食之际,她大可伸出双手向战友们要一些,可她并没有这么做,而是选择沉默,自己吃苦。此刻,她脑海里想的只有战友,而忽略了自己的困难;而对伤势严重的伤员们,她大可丢下他们,轻松地自己上路,可她没这么做,她细心照料每一个伤员,没有怨言,没有后悔。一个小女孩尚且如此,可想而知,我伟大的红军队伍的优良品质了。

第三个:

长征途中,有位女战士叫小董,才13岁。爬雪山是每人发一个辣椒,怕冷的人就嚼一口。小董怕辣,没带辣椒。小董刚爬到山半腰,就冷的瑟瑟发抖。队员一直喊:“同志们千万别坐下,坐下就起不来啦。到了山腰,小董实在又冷又累,但还是坚持着,终于到了山顶,小董看队员们都滚了下去,一滚就是几十丈,她也一坐了下去,一滚,100多丈。终于成功的翻越了一座又一座的雪山。

红军长征感人小故事(热门20篇)篇四

故事发生时间:1935年6月地点:夹金山。夹金山山峦起伏,白雪皑皑。狂风夹杂着大片的雪花翻卷咆哮,凛冽的空气中,雪山似乎也在颤栗。前进的队伍有些迟缓了。

寒冷、饥饿、稀薄的空气侵袭着这支坚强的队伍,已经有很多同志在这片让神灵都敬畏的土地上永远闭上了眼睛。突然,风雪中传来一阵充满活力的歌声:夹金山高又高,坚持一下胜利了!

翻过雪山是晴天,嘿!太阳暖和和,战士笑呵呵……歌声穿透风雪,驱散了寒冷与疲惫,给前进中的队伍带来阵阵暖意。大家抬头望去,山坡上一个小小的红色的身影跳着、唱着。

挥舞着手里的快板,快乐的身影像一团跳动的火焰。“我们的小太阳又升起来了!”战士们笑了。这名唱歌的女战士是红军队伍里的小卫生员,谁也不知道她的名字。

一路上,小姑娘把行进中的故事编成歌谣鼓舞着大家前进,成了大家的“开心果”。翻雪山时,小姑娘身体单薄,同行的大姐怕她冻坏,把身上穿的一件红毛衣送给了她。

她高兴极了,穿着这件长及膝盖的大毛衣在队伍里跑前跑后,在山坡上唱着跳着,红艳艳的颜色在雪地里分外耀眼,大家就开玩笑地叫她“小太阳”。

队伍接近山顶了,空气越来越稀薄,连呼吸都困难。很多同志因为疲惫和饥饿坐在了雪地上,这一坐,便成了冰雪的雕像。红毛衣也抵挡不住寒冷的侵袭,“小太阳”的脚步也越来越迟缓。

突然,她停了下来,路边坐着一个受伤的战士,把头埋进臂弯里像在打瞌睡。在这里,停顿就意味着死亡。“小太阳”拼命地摇着他,战士只是含糊不清地说:“冷,冷……”

队伍依然缓缓地前进着。有人突然发现,队伍里不见了那个快乐的红色身影。干部休养连的战士们到处寻找,在半山坡的雪地里,看到这个年少的卫生员静静地躺在山坡上。

已经没有了生命的气息。她只穿着一件单薄的军衣,小小的脸上没有一丝血色。在担架上,战士们找到了那件红艳艳的大毛衣,它穿在一个受伤的战士身上。

伤兵流着泪回忆说,困乏时坐在雪地里,只觉得有人在拼命地拉着他,对了,还听见了歌声,他说,很熟的歌:翻过雪山是晴天,嘿!太阳暖和和,战士笑呵呵……所有人都沉默了。

伤兵脱下红毛衣,郑重地铺在雪地上。它像女战士快乐的微笑,舒展在茫茫雪地中。仰首望去,峰顶已经微现阳光,太阳红彤彤,照在皑皑白雪之上,映出一道道金色的光芒。

红军长征感人小故事(热门20篇)篇五

__多年前,一支为了正义,为了解放穷苦人民的革命队伍——中国工农红军,让人们见证了这漫漫征程。他们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艰难前进;在敌人的围追堵截、狂轰乱炸中忘死拚搏。血战湘江、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夺取腊子口、翻越夹金山、跨越大草地……这一件件,这一幕幕刻骨铭心、催人泪下的悲壮的情景,时时浮现在我的脑海里。红军战士们硬是靠着自己的双腿,历时一年余,转战十一个省,纵横两万五千里,最终走完了漫漫长征路。

是什么使红军取得了长征的胜利呢?难道有神仙相助吗?还是老天刻意的安排呢?不!都不是!完全是靠他们那种坚定的理想信念,不畏艰难险阻、不怕牺牲、坚韧不拔和革命乐观主义的长征精神!

如今,__多年过去了,我们特别怀念那些浴血奋战、为国捐躯的先烈们,我们要继承他们的革命遗志,接过革命的火把一代一代传下去,弘扬长征精神,继续新长征。在前进的道路上还会遇到很多绊脚石,拦路虎,我们难道要退缩吗?不,当然不。我们不但不退缩,还要用长征精神克服困难,打败挫折。当个人的利益和集体利益放生矛盾时,自觉地做出自我牺牲来维护集体的利益;当碰到各种困难的时候,勇往直前;当遭受挫折和失败时,不气馁,要有为达到目标而产生的锲而不舍的恒心、百折不挠的意志和奋斗不息的精神。

我们没有忘记长征,更没有忘记创造这个神话的伟大功臣——长征精神。长征精神永放光芒!

红军长征感人小故事(热门20篇)篇六

曾玉是红五军团参谋长周子昆的妻子,本来不在长征的名单中。但她实在舍不得离开红军,舍不得离开自己的丈夫。竟然挺着7个月大的肚子,悄悄跟在队伍后面一路走了下来。

部队在翻越老山界时,正遇追兵迫近,曾玉肚子疼得厉害,马上就要生了。

追兵越来越近,红军们只好把她从马上扶下来,搀着她走。可是经过一路颠簸和惊吓,曾玉怎么也走不动了。大家架着曾玉一步一个血印朝前走,想找一个稍微安静和安全点的地方把孩子生下来。但莽莽山林中,不见一户人家。几个女红军只好找来一把枯草,把曾玉围起来。孩子就出生在了这把枯草上。

孩子的哭声还在继续,红军们只能架起欲哭无泪的曾玉继续赶路。因为,这位年轻的女人不仅是母亲,更是一位战士,纵然有千般不舍,也只能含泪前进。

红军长征感人小故事(热门20篇)篇七

过草地是红军长征途中最为艰苦的一段历程。红军指挥员在饥寒交迫的情况下向北挺进。走在前面的部队断粮了还可以挖野菜吃,走在后面的部队则连野菜也找不到。

彭德怀率领红三军团负责殿后。他眼见战士们一个个因饥饿而昏倒在地,便把目光盯在自己的大骡子上。这匹从江西出发时就跟随彭德怀的大骡子,一路上又驮粮食和器材,每天它背上都堆得像小山似的。有时彭德怀抚摸着大黑骡子念叨着:“你太辛苦了,连一点料都吃不上。”说着,就把自己的干粮分出一些,悄悄地塞进大黑骡子的嘴里,一直看着它吃完。

现在,草地上断粮了,彭德怀决定杀坐骑解决燃眉之急。他把饲养员喊了来,问道:“总共还有几头牲口?”

“连你的大黑骡子还有6头。”老饲养员回答道。

“好,全集中起来,杀掉吃肉!”彭德怀的话就是命令。

“什么,杀掉?你不出草地啦?”老饲养员着急了。几个警卫员听后也急忙围拢过来,大声说:“军团长,大黑骡子可不能杀呀!”

彭德怀深请地望着拴在不远出的大黑骡子,平静地说:“部队现在连野菜也吃不上了,只有杀牲口解决吃的,或许能多一些人走出草地。”

老饲养员流者眼泪对彭德怀说:“可是你怎么走出草地?别的可以杀,大黑骡子一定要留下,它为革命立过功。”

彭德怀拍着老饲养员的肩膀说:“你们能走,我也能走。雪山不是已经走过来了吗?革命又算得了什么!大黑骡子是为革命立了功,这次就让它立最后一次大功吧!”

“还是把大黑骡子留下来吧!”大家在请求。

彭德怀有些不耐烦了,他大声地对身边的警卫员说:“邱南辉,传我的命令,让方副官长负责杀骡子!”

6匹牲口集中到了一起。老饲养员拍者大黑骡子的脖子又在轻轻絮语:“大黑骡子呀,大黑骡子!委屈你了,你为革命立大功吧!”

彭德怀背过脸去。枪声没有响,谁也不愿意开枪。

20分钟过去了,没有谁下得了那个狠心。6匹牲口都好像预感到了什么,集体嘶叫了几声,又默默地低下了头。

20分钟过去了,仍然没有听到枪声。

“副官长,快开枪!你不向它们开枪,我就向你开枪!”彭德怀双手叉在要间怒吼道。

手提机枪的方副官长把6匹牲口向远处牵了牵,枪口对准了它们,大家都闭上了眼睛。

枪声响了。彭德怀向着斜倒下去的大黑骡子,缓缓地摘下军帽———这天晚上,草地篝火旁多了些生机。彭德怀推开警卫员端来的一碗肉汤,发火道:“我吃不下,端开!”

漫漫征程,再也见不到大黑骡子的身影了,它融进了北进的滚滚铁流,融进了宣传员鼓励战士们的竹板声里:“声无御寒衣,肚内饥。晕倒了爬起来,跟上去,走到宿营地。”

红军长征感人小故事(热门20篇)篇八

这个故事,发生在很多年以前,红军叔叔长征的时候。

在红军部队的医院里,有个小红军叫小兰。小兰才13岁。她的爸爸、妈妈都被地主逼死了,她也被地主拉去干活,受尽了地主剥削和打骂。后来,红军来了,小兰跑到部队,说什么也不离开红军啦。

一说草地,小朋友们准会想到公园里那长着绿茵茵小草的草坪,又平坦又好看。红军叔叔过的草地可不是那样的,那里荒凉极啦。地上除了野草就是烂泥坑,走几十天也走不完。一路上看不见一间房子,找不到一个老百姓。只有几只老鹰在天上飞旋。

这天,走着走着,前边出现了一个小村子。红军叔叔一看,可高兴啦。小兰也乐得又蹦又跳。有了村子就能找到粮食了。部队进了村,小兰把伤病员安置好,就拿着米袋找粮食去了。可村里一个老百姓也没有。

小兰在村里走着走着,看见一个打麦场。场上堆着一堆麦秸,上面还有没有打干净的麦粒。她把麦秸捶了又翻,翻了又捶,东一粒,西一粒地捡起来。总共不到一小碗。这点东西能吃几顿呢?不行,还得找!小兰刚走不远,正好碰见一个大个子红军,扛着一袋沉甸甸的东西走过来。

小兰一看,哟,这不是在我们医院养过伤的那个大个子吗?小兰忙问:“哎,你在哪儿搞来这么多的粮食呀?”大个子红军放下口袋说:“嘿,是小兰呀,我这粮食是在地主院子里挖出来的。你找到多少粮食了?”小兰把口袋一伸说:“喏,都在这儿呢!”大个子红军接过米袋掂了掂,笑着说:“小兰,听说还要走20多天的草地,这点麦子还不够塞牙缝的呢!”“明天再找嘛!”“来,把我的给你一点吧!”说着,他捧着麦子就要往小兰的米袋里放。小兰赶紧米袋藏在背后,摇摇手说:“不要,你们人多,自己还不够吃呢。”大个子红军胳膊长,一把夺过米袋,一边往里倒,一边亲切地说:“没关系,我们每人少吃一口,就省出来了。”小兰又在别处找到了一些麦子,炒熟了,碾成了麦粉,放在了米袋里。心想:这些麦粉我一顿吃一把,再拣点野草野菜,能吃它20来天,走出草地没问题。对!还要省出一点给伤病员吃。

第二天早上,部队出发了。

小兰扶着伤员,紧跟着部队,小心地往前走。走着走着,前边出现了一条小河,河上用树干临时搭起一座桥,桥下的河水“哗哗”地流着。小兰把肩膀上的米袋背好,紧紧扶着伤员说:“同志,该过桥了,慢慢走!”谁知道,走到桥中间,那个伤员忽然咳嗽起来了,脸涨得通红,身子直发抖,脚底下一滑,身子一歪,小兰连忙使劲扶住了他。可小兰肩膀上那袋麦粉却掉到了河里。米袋在水里滚了几下,就冲走了。小兰愣住啦,她小声地叫了一声:“哎呀,这可怎么办呀?”

伤员看她望着河水直发愣,就问:“小兰,什么东西掉到河里了?”小兰连忙摇摇头:“没有,什么东西都没掉。咱们走吧!”这时候,看护长从后面走过来了。小兰告诉她伤员咳嗽得很厉害。看护长双手扶住伤员说:“好,到前面找医生看一看。”她见小兰好象有点什么事儿的样子,又问:“小兰,怎么啦?是身体不舒服吗?”“没有。嗯……”小兰把刚到嘴边的话又收了回去。她想:不能把丢米袋的事儿说出来。要是同志们知道了,准会把自己的粮食捧出来给我吃。大家的粮食都很少,我怎么能吃他们的.呢?不,我要坚持!看护长走了。小兰赶紧拔了许多野草,放在挎包里,把挎包塞得鼓鼓囊囊的好象真的粮食一样。

晚上,部队休息了。小兰怕大家看见她尽吃野草,就跑去给伤员换药,洗绷带。等大家吃完了东西休息了,她才煮野草吃。

这样过了几天,小兰的身体就不行了。常常拉肚子,头发晕,两腿软绵绵的,一点劲都没有。有一天,她走着走着,一下栽倒在地上,什么也不知道了。等她醒来的时候,发现看护长正背着她呢。

看护长是40多岁的人了,这些天来和大家一样,吃野草和麦粉糊糊,身体很虚弱。她背着小兰,脸上淌着豆大的汗珠,嘴里喘着粗气,摇摇晃晃地往前走着。

小兰醒来说:“看护长,我自己能走,快让我下来!”央求了半天,看护长才把她放下来。小兰咬紧牙,坚持着走到了傍晚。等大家休息以后,她又躲到一边煮野草吃去了。这时候,看护长笑眯眯地走了过来:“小兰,你身体好一点了吗?哎,怎么一个人躲在这儿煮东西吃?”小兰赶紧用手遮住瓷缸:“我煮好东西吃,不让你看!”“好!我不看。”看护长嘴上这么说,趁小兰不注意,一下把瓷缸抢了过来,一看:“哎呀,小兰,你怎么光吃野草,一点麦粉也不掺呀?”“路还远呢,留着慢慢吃呀!”“你的米袋呢?”小兰拍拍挎包说:“这不是吗?”看护长奇怪地问:“你为什么放在挎包里呀?”“米袋破了个洞,怕麦粉漏出去!”“拿来!我给你缝缝。”说着,看护长一把夺过小兰的挎包,打开一看,里面全是野草。她愣住了。“小兰,你的麦粉呢?”小兰看到看护长这么关心她,想说话,可嗓子眼像什么堵住了似的,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眼泪“唰唰”地流了下来。过了一会儿,她才把丢粮食的事儿告诉了看护长。看护长听了说:“哎呀,小兰,你为什么不早点告诉我呢?我们一起参加革命,就像兄弟姐妹一样。你没了粮食,大家应该帮助你呀!”说着,看护长从自己的米袋里,抓出一把麦粉,放进小兰的缸子里。“你先吃吧,我马上去报告首长。”

不一会儿,小兰丢粮食的事儿,像一阵风似地传开了。同志们立刻提着米袋走了过来,你一把他一把地直往小兰的挎包里装。小兰忙摇手说:“不,不,谢谢大家……”这时候,那个伤员拄着拐杖走过来,拿着一点粮食,激动地说:“小兰,你为了救我,把粮食丢了。我这一份你一定要收下。”同志们都说:“小兰,你收下吧。不管碰到多大的困难,我们也得把你这个小红军带出草地。”

小兰呢,感动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好收下了大家的粮食。

这天夜里,小兰怎么也睡不着。想起小时候,在地主家里受剥削挨打受骂。要不是找到了共产党,自己早就死了。参加红军以后,得到了首长和同志们多少帮助和教育,懂得了多少革命道理呀!

小兰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永远听党的话,永远跟着共产党走!

红军长征感人小故事(热门20篇)篇九

1935年2月,红军女战士李坚真来到干部休养连任指导员后,样样事情都带头干。

在抢占沪定桥时,部队急行军,李坚真抬伤员、挑药箱,照料全连干部的衣食住行,非常劳累。

可恰在这时,饲养员被敌机炸伤了胸部和双腿,伤势严重,李坚真不顾疲劳硬是背着他行军,她被一批又一批的战士超了过去。伤员一次次用微弱的声音恳求她放下,但她不肯丢下任何一位战友。

由于失血过多,伤员昏了过去,李坚真就弯着腰,尽力将他背稳,艰难地往前走,直到他停止了呼吸,才将他安放在路旁的一座小庙里。

在翻越夹金山时,由于空气稀薄,有的马夫、运输员晕倒了,李坚真和战友们就跪着爬行,把伤病员以及担架、药箱全部拉过了山去。

凭着这股蛮劲,李坚真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胜利到达了陕北。

红军长征感人小故事(热门20篇)篇十

虽然,这个故事很短,但是,这个故事的内涵,却不小。小兰紧紧是一个十三岁的女孩,却拥有着三十一岁男人的精神!从中,我体会到了红军战士的不怕吃苦、坚强和无私,他们的长征精神,是永垂不朽的,是值得我们去揣摩,去学习的。在以后的道路上,我们不要怕吃苦,要为祖国争一口气,要为祖国出气!

红军长征感人小故事(热门20篇)篇十一

军委总部来到贵州仁怀县一个山坳的时候,警卫班的战士们麻利地把首长和自己的营房安置停当,留下值勤人员,然后一起走到村边,在一棵枝叶茂密、一抱多粗,约有十多丈高的大树下,唱歌、跳押、摆龙门阵,消除战斗、行军后的疲劳。

不多一会,碰巧总参谋长刘伯承也来这里散步。他主动参加了警卫班的活动,和年轻的警卫战士们一起谈天说地,玩得非常高兴。

忽然,从头顶上传来几声“哇哇”的叫声,刘伯承顺着声音一看,在大树纵横交叉的枝桠上,站着一群乌鸦,不由心中一动,立刻诙谐地对警卫员们说:“你们哪个的枪法最准,快打只乌鸦下来给大家打顿牙祭(即加餐)吧!”

警卫员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谁也不肯开枪打乌鸦,有的是怕枪法不准当面丢丑,有的是不愿在领导面前耍弄武艺。

其中有个年轻、机灵、调皮的警卫员,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总参谋长,你文武双全,是全军出名的神枪手,今天就请您给我们来个示范表演吧!”

“要得——”

“欢迎——”警卫员们不约而同地拍起巴掌来。

刘伯承略一沉思,哈哈大笑地回答:“你们还会倒打一钉耙,将起我的军来了!好吧,就让我来试试看。”说着,不慌不忙地从腰里拔出左轮手枪,只见他不用瞄准,手一举,“砰”的一声,一只乌鸦扑棱棱地应声而落,黑光闪闪的翅膀还在不停地扑腾哩。

“好枪法,刘总长真不愧为百步穿杨的神枪手!”警卫员们异口同声地啧啧称赞。只有要求刘伯承作示范表演的那位警卫员依然半信半疑地说:“嗯,树上那么多乌鸦,怕是撞到一只的哟!”

刘伯承听了毫不生气,只是笑了笑说:“也许是这样吧,不妨再考试考试,看到底及格不?小鬼,麻烦你去给我找个鸡蛋来。”

那个警卫员不知道他要搞什么名堂,心里怦怦直跳,只好硬着头皮到伙房里要来了一个鸡蛋。刘伯承又叫他用力朝天上甩,他立刻明白了八、九分,用的力气把鸡蛋朝天上抛去。当鸡蛋飞向天空,看上去小得像一粒黄豆时,刘伯承沉着地把枪一举,“砰”的一声,鸡蛋随着枪声四分五裂,蛋壳、蛋黄、蛋白纷纷洒落下来。那个调皮的警卫员连忙伸出大拇指,夸赞刘伯承是神枪手。警卫员们纷纷要拜刘伯承为师,请他教练枪法。刘伯承谦逊地说:“功多艺熟,业精于勤嘛,什么老师、学生的,我们互相学习好了。枪法愈准,才能更好地消灭敌人啊!”

从此,刘伯承就挤时间给警卫班讲习枪法,没过多久,警卫班战士也个个都成了百发百中的神枪手。

红军长征感人小故事(热门20篇)篇十二

红军长征胜利,对,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长征的这一过程,也发生了很多感人的故事。下面小编分享4个关于长征的感人故事,一起来阅读吧。

部队进入草地后,由于环境、气候非常恶劣,使得草地行军十分艰难。而更要命的是缺衣少食,不少红军就因此长眠在了草地上。

眼看掉队、牺牲的同志越来越多,朱总司令令人将自己的坐骑也杀了,分给通信班、警卫班的同志做口粮,还向身边的同志发出了“尝百草”的号召,以使大家在茫茫草地上,寻找出一些无毒、可以食用的野菜、野草,渡过饥饿的难关。然而,要尝出一种能吃的野草、野菜,是要冒中毒的危险的。张思德在“尝百草”活动中,总是抢在他人之前。据张显扬回忆:“有一回,部队在一片水草丰盛的沼泽旁宿营。

一个小战士来到水塘旁,突然高兴地叫起来:„野萝卜!野萝卜!‟张思德过来一瞧,果然,离水塘不远的地方长着一丛丛野草,叶子绿,形状跟萝卜叶子差不多。那个小战士兴冲冲地跑过来,拔起一棵就往嘴里送。张思德忙赶上去。一把夺过来,先放到自己的嘴里,细细嚼了嚼,味道又甜又涩。不一会儿,张思德感到有些头晕脑胀,全身无力,紧接着,他肚子一阵绞痛,大口呕吐起来。他急忙对小战士说:„这草有毒,快,快告诉……‟没等把话说完,张思德就摔倒了,一时失去了知觉。

半个多小时以后,张思德慢慢醒来,模模糊糊地看见小战士端着瓷缸蹲在跟前,他急忙说:„不要管我,快去告诉其他同志。‟”张思德就是这样把生的希望让给同志们,把牺牲的危险留给自己。很快,这件事被朱总司令知道了,他表扬了张思德。

陈赓同志回顾自己革命经历的时候,曾经深情地谈起这样一件往事。

那是深秋的一天,太阳偏西了。由于长时间在荒无人烟的草地上行军,常常忍饥挨饿,陈赓同志感到砖瓦分疲惫。这一陈他掉队了,牵着那匹同样疲惫的瘦马,一步一步朝前走着。忽然,看见前边脸皮小红军,跟他一样,也掉队了。

那个家伙不过十一二岁,黄黄的小脸,一双大眼睛,两片薄嘴唇,鼻子有点儿翘,两只脚穿着破草鞋,冻得又青又红。陈赓同志走到他跟前,说:“小鬼,你上马骑一会儿吧。”

小红军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盯着陈赓同志长着络腮胡子的瘦脸,微微一笑,用一口四川话说:“老同志,我的体力比你强多了,你快骑上走吧。”

陈赓同志用命令的口吻说:“上去,骑一段路再说!”

小红军倔强地说:“你要我同你的马比赛啊,那就比一比吧。”他说着把腰一挺,做出个准备赛跑的姿势。

“那我们就一块走吧。”

“不。你先走,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

陈赓同志无可奈何,从身上取出一小包青稞面,递给小红军,说:“你把它吃了。”

小红军把身上的干粮袋一拉,轻轻的拍了拍,说:“你看,鼓鼓的嘛。我比你还多呢。”陈赓同志终于被这个小红军说服了,只好爬上马背,朝前走去。

他骑在马上,心情老平静不下来,从刚才遇见的小红军,想起一连串的孩子。从上海、广州直到香港的码头上,跟他打过交道的那些穷孩子,一个个浮现在他眼前。

“不对,我受骗了!”陈赓同志突然喊了一声,立刻调转马头,狠踢了几下马肚子,向来的路奔跑起来,等他找到那个小红军,小红军已经倒在草地上了。

陈赓同志吃力地把小红军抱上马背,他的手触到了小红军的干粮袋,袋子硬邦邦的,装的什么东西呢?他掏出来一看,原来是一块烧得发黑的牛膝骨,上面还有几个牙印。

陈赓同志全明白了。就在这个时候,小红军停止了呼吸。

陈赓同志一把搂住小红军,狠狠地打了自己一个嘴巴:“陈赓啊,你怎么对得起这个小兄弟啊!”

“朱德挑粮上坳,粮食绝对可靠,大家齐心协力,粉碎敌人围剿。”这是一首反映朱德同志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艰苦奋斗,与当地军民同甘共苦的革命精神的歌谣。

1920xx年秋天,国民党反动派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实行了残酷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妄图把井冈山根据地军民困死、饿死。为了保卫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粉碎敌人的阴谋,毛委员和朱德军长向根据地的军民发出了这样的。

口号。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坚持斗争。

那时候,部队吃粮,需要往返五六十里的山路到宁冈去挑,于是红军发动了一个挑粮运动。毛委员和朱军长同战士们一样,脚上穿着草鞋,头上戴着斗笠,翻山越岭,亲自参加挑粮。

当时,朱德同志已经40多岁了。战士们见他为革命日夜操劳,在百忙之中还和大家走山路过小河挑粮,生怕他累坏了身体,战士们都劝说:“朱军长,你那么忙,就不要挑了。”朱德感谢同志们的关心,仍然坚持要挑粮。战士们见劝说不起作用,就商量把他的扁担藏起来,以为这样朱德同志没扁担就挑不成粮了。谁知朱德同志又用竹子削了一根扁担,第二天又照样和战士们一起挑粮,战士们见朱德同志又有了扁担,晚上又把它藏起来,没有想到,第三天他又照样出现在挑粮的队伍里,而且他在新削的扁担上,特地刻上了“朱德记”三个字。朱德军长笑着对战士们说:“你们以后谁再‘偷’我的扁担,我可要批评。”朱德同志的一席话说得战士们都笑了。今天,这条扁担珍藏在革命历史博物馆内。

从此,“朱德的扁担”这个故事,就像长了翅膀,传遍了整个井冈山,也传遍了全中国,激发了全国人民争取革命胜利的斗志。

一九四五年秋天,红军进入了草地。由于三个小同志得了肠胃病的关系,所以指导员就让炊事班长照顾他们。三个病号一天只走了二十里路,到了宿营地,班长就到处挖草根,和着青稞面给他们做饭。不到半个月,青稞面全吃光了。饥饿威胁着他们。虽然班长到处找野草、挖树根,可光吃这些怎么能吃饱呢?班长眼看着他们瘦了下去,整夜整夜的合不拢眼。

有一天,班长在河边洗衣服,忽然看见了一条鱼跃出水面,他急忙找出一根缝衣针,弯成了个钩,让三个同志吃上了新鲜的鱼,喝上了鱼汤。可有一位小同志注意到在他们吃鱼的时候,班长从来不吃东西。后来,这位小同志发现班长在吃他们吃剩下的食物,眼泪就禁不住流了下来。眼看就要走出草地了,班长却饿晕过去了,三个小同志急忙去钓鱼,做汤,可班长还是为了他们而牺牲了。

红军长征感人小故事(热门20篇)篇十三

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指导员的嘱托,想尽办法钓鱼煮野菜汤,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鱼钩”闪耀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象征着老班长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红军长征故事2:《倔强的小红军》。

长征途中,陈赓看见一个非常瘦小的红军,于是便要把自己的粮食分给他。小红军拒绝了,并拍拍自己包说还有很多粮食。分开后,陈赓再一次看到小红军时,发现他已经死了,打开他装粮食的袋子,发现里面是一个有很多牙印的牛膝骨,刚强的小红军战士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宁可牺牲自己也不愿意拖累别人,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

红军长征故事3:《丰碑》。

一个冻僵的老战士,依靠在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他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像,身上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红军行军途中,一位军需处长把棉衣让给了战友,自己被严寒冻死。

红军长征故事4:《七根火柴》。

长征途中,暴雨倾泻在大草原上,一个生命垂危的红军战士把党证和夹在党证里的七根焦干的火柴交给战友,请他转交给党组织,红军战士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以及他内心世界的崇高与美令人震撼。

红军长征故事5:《草地夜行》。

“小鬼,快离开我!咱们两个人都不能牺牲!……要……要记住革命!”小红军使劲伸手去拉老班长,可是什么也没有抓住,他陷下去了,已经没了顶,小红军的心疼得像刀绞一样,眼泪不住地往下流,多么坚强的同志,为了“我”这样的小鬼,为了革命,他被这可恶的草地夺去了生命……《草地夜行》是一篇革命回忆录,讲述在过草地时,老红军为了帮助一个小战士赶上队伍而不惜献出自己宝贵生命的动人事迹。

红军长征故事6:《一袋干粮》。

红军长征故事7:《半碗青稞面》。

红军过草地时,粮食紧缺,只有一点青稞面当军粮,小战士吴开生饿了两天的事被周恩来副主席知道后,他立即把自己省下的青稞面分给他了两碗。晚上狂风暴雨,用被单做的帐篷根本经不起风雨的袭击,战士们全部被淋成落汤鸡,周副主席亲自去命令战士们去他的办公帐篷避雨,温暖了战士们的心灵。在草地中又走了好几天,青稞面吃完了,甚至军马都被杀掉吃了,战士们唯有煮皮带啃,找纸张咽,看到这种极度的困境,周副主席立即命令警卫员把他仅存的半碗青稞面拿出来给大家泡汤喝,自己却忍饥挨饿。

红军长征故事8:《战地女杰贺子珍》。

1935年4月初的一个晚上,女红军们刚拖着疲倦的身体赶到贵州盘县附近的五里排,突然敌机来袭,贺子珍为了抢救红军伤员,被炮弹炸伤,警卫员骑马去总卫生部请来李芝医生,为贺子珍救治。李芝先为贺子珍打了一支止血针,然后做了全身检查,发现在她的头部、上身、四肢共有17块大小不一、深浅不同的弹片,在没有实施任何麻醉的情况下,手术开始了。贺子珍疼得浑身大汗淋漓,眼里噙满泪花,却坚持一声不吭。身体浅层的弹片终于被一块块取出,而深入体内的弹片却难以取出,成为战争留给她的一份永久纪念。

红军长征故事9:《老山界》。

这个故事真实、生动地讲述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老山界很高,上山30里,山势又陡,特别是雷公岩,几乎是九十度的垂直石梯,只有一尺多宽,非常艰难,部队行军负载笨重,马匹驮着受伤战士,加上敌人追击,形势非常急迫,夜里也得行军,并且在作战途中,任务紧急,不能及时开饭,开饭也不能吃饱,体力消耗大,战士们只有忍饥挨饿。睡觉也只能风餐露宿,时已冬季,寒冷刺骨,但红军战士们不怕苦难、艰苦奋斗,顺利地翻越了这座难爬的高山。

红军长征故事10:《红军鞋》。

我们来到大雪山下。当地的老百姓把大雪山叫做“神山”,意思是说除了“神仙”,就连鸟也飞不过去。我们不信什么“神仙”,但也感到大雪山有点神秘可怕。

出发前,上级规定每人要准备两双鞋,把脚保护好。

我除了脚上的烂草鞋,就剩一双拴在皮带上的“量天尺”了。我把它解下来,用手掂量着,心头涌起很多感想。

我们离开老根据地时,舍不得离开那里的亲如骨肉的人民群众。老乡们的心情也和我们一样,知道我们要出发,清早就抬着各种慰劳品来送别。一位老大爷拉着我的手,把一双“红军鞋”塞给我。这是双非常结实的布鞋,鞋帮上绣着“慰劳红军战士”“杀寇立功”的字句。他嘴角抽动了半天才说:“孩子,带上这双鞋吧!这鞋一到红军的脚上,那就成了‘量天尺’了,地再广,山再高,你们也能把它‘量’完。”我看着老大爷,看着手里的鞋,感动得说不出话来。

从那以后,这双鞋就挂在我的腰间,成为我最好的伙伴;在艰难困苦的时候,它常常鼓舞着我奋勇前进,去消灭敌人。

记得在离开江西的最后一次战斗中,我的脚负伤了,当时既没有医药,也没有担架,我只得每天拖着负了伤的脚,艰难地走着。实在坚持不住了,才第一次从腰间解下“量天尺”,穿在脚上。鞋底软绵绵的,特别舒服。一穿上它,就想起了老根据地人民的希望,也就忘了伤痛。不久伤好了,我的鞋底也磨去不少。舍不得再穿,我就又把它包起来挂在腰上。

打遵义县城,我们连担任攻城任务。打得正有劲,我突然感到腰部有些疼痛。仔细一看,原来从远处射来的一颗子弹,穿过鞋子,紧挨在腰骨旁的皮肤上。要不是这双鞋,这颗子弹一定够我受的。同志们都替我高兴,说这双鞋真是“救命鞋”。

现在要过大雪山了,我拿着鞋又想起那位老大爷说的话,心里充满了力量。是的,老根据地人民做的鞋是“量天尺”。我们就是用这个“尺”。从瑞金一步一步“量”到四川来的。今天我们又要用它来“量”这座连鸟也飞不过去的大雪山了。

天蒙蒙亮,我们就开始爬山。朝上望望,只见云雾蒙蒙,山顶直插云霄。再往上走,天气突然变了,狂风吼叫,雪花飘飘。我是江西人,很少看到下大雪,起先,东瞧瞧,西望望,倒觉得蛮有趣。谁知越向上爬,地势越陡,天气也越发变坏了。狂风夹着鸡蛋那样大的冰雹,吹打在我们只穿一件夹衣的身上,真像刀刮的一样。我看雪的兴致早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这时,只觉得呼吸紧迫,浑身无力,只要稍微一松劲,脚就抬不起来了,但又不敢坐下来休息。我亲眼看见有三个同志坐下来抱在一起想暖和一下,但他们再也没有站起来。我暗地里留着眼泪,怀念着被大雪吞没的同志,心里十分难受。我是个炮兵,肩上扛着四十五斤重的迫击炮筒,走起来就更难了。我踏着前面像雪梯似的脚印,一步一步往前移,脚被雪冰得失去了知觉,曾几次跌倒。每次倒下,看到脚上的“量天尺”,心里就感到一股热劲,好像有许多老根据地的老乡扶起我,在背后推着我前进。

终于爬过了雪山。我坐在山根下的一棵树旁边,低头看看那双“量天尺”,沾满了冰泥,脏得不成样子,真有点心疼。幸好除了子弹打的那个洞以外,别处还没有破,我赶忙把它脱下来,磕掉泥巴,又挂在腰上。

红军长征故事11:《强渡大渡河》。

1935年5月上旬,中央红军长征从云南省皎平渡巧渡金沙江后,沿会理至西昌大道继续北上,准备渡过大渡河进入川西北。蒋介石急令第2路军前线总指挥薛岳率主力北渡金沙江向四川省西昌进击;令川军第24军主力在泸定至富林(今汉源)沿大渡河左岸筑堡阻击;以第20军主力及第21军一部向雅安、富林地区推进,加强大渡河以北的防御力量。企图凭借大渡河天险南攻北堵,围歼中央红军于大渡河以南地区。

大渡河是岷江的一大支流,河宽300米,水深流急,两岸是险峻的群山,地势险要,大部队通过极其困难。

5月24日晚,中央红军先头部队第1师第1团,经80多公里的急行军赶到大渡河右岸的安顺场。此地由川军2个连驻守,渡口有川军第24军第5旅第7团1个营筑堡防守。

当晚,红1团由团政治委员黎林率第2营到渡口下游佯攻,团长杨得志率第1营冒雨分三路隐蔽接近安顺场,突然发起攻击,经20多分钟战斗,击溃川军2个连,占领了安顺场,并在渡口附近找到1只木船。

25日晨,刘伯承、聂荣臻亲临前沿阵地指挥。红1团第1营营长孙继先从第2连挑选17名勇士组成渡河突击队,连长熊尚林任队长,由帅士高等4名当地船工摆渡。7时强渡开始,岸上轻重武器同时开火,掩护突击队渡河,炮手赵章成两发迫击炮弹命中对岸碉堡。突击队冒着川军的密集枪弹和炮火,在激流中前进。快接近对岸时,川军向渡口反冲击,杨得志命令再打两炮,正中川军。

突击队迅速登岸,并在右岸火力的支援下奋勇冲杀,击退川军的反扑,控制了渡口,后续部队及时渡河增援,一举击溃川军1个营,巩固了渡河点。

随后,红1军团第1师和干部团由此渡过了被国民党军视为不可逾越的天险大渡河。

红军长征故事12:《飞夺泸定桥》。

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红军向天险大渡河挺进。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都是高山峻岭,只有一座铁索桥可以通过。这座铁索桥,就是红军北上必须夺取的泸定桥。

国民党反动派早就派了两个团防守泸定桥,阻拦红军北上;后来又调了两个旅赶去增援,妄想把我红军消灭在桥头上。我军早就看穿了敌人的诡计。28日早上,红四团接到上级命令:“29日早晨夺下泸定桥!”

时间只剩下20多个小时了,红四团离泸定桥还有240里。敌人的两个旅援兵正在对岸向泸定桥行进。抢在敌人前头,是我军战胜敌人的关键。

红四团翻山越岭,沿路击溃了好几股阻击的敌人,到晚上7点钟,离泸定桥还有110里。战士们一整天没顾得上吃饭。天又下起雨来,把他们都淋透了。战胜敌人的决心使他们忘记了饥饿和疲劳。在漆黑的夜里,他们冒着雨,踩着泥水继续前进。

忽然对岸出现了无数火把,像一条长蛇向泸定桥的方向奔去,分明是敌人的增援部队。红四团的战士索性也点起火把,照亮了道路,跟对岸的敌人赛跑。敌人看到了这边的火把,扯着嗓子喊:“你们是哪个部分的?”我们的战士高声答话:“是碰上红军撤下来的。”对岸的敌人并不疑心。两支军队像两条火龙,隔着大渡河走了二三十里。雨越下越猛,像瓢泼一样,把两岸的火把都浇灭了。对岸的敌人不能再走,只好停下来宿营。红四团仍旧摸黑冒雨前进,终于在29日清晨赶到了泸定桥,把增援的两个旅的敌人抛在后面了。

泸定桥离水面有好几丈高,是由13根铁链组成的,两边各有两根,算是桥栏;底下并排9根,铺上木板,就是桥面。人走在桥上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似的。现在连木板也被敌人抽掉了,只剩下铁链。向桥下一看,真叫人心惊胆寒,红褐色的河水像瀑布一样,从上游的山峡里直泻下来,撞击在岩石上,溅起一丈多高的浪花,涛声震耳欲聋。桥对岸的泸定桥背靠着山,西门正对着桥头。守城的两个团的敌人早已在城墙和山坡上筑好工事,凭着天险,疯狂地向红军喊叫:“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

红四团马上发起总攻。团长和政委亲自站在桥头上指挥战斗。号手们吹起冲锋号,所有武器一齐开火,枪炮声,喊杀声,霎时间震动山谷。二连担任突击队,22位英雄拿着短枪,背着马刀,带着手榴弹,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跟在他们后面的是三连,战士们除了武器,每人带一块木板,一边前进一边铺桥。

突击队刚刚冲到对岸,敌人就放起火来,桥头立刻被大火包围了。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传来了团长和政委的喊声:“同志们!为了党的事业,为了最后的胜利,冲呀!”英雄们听到党的号召,更加奋不顾身,都箭一般地穿过熊熊大火,冲进城去,和城里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搏斗。激战了两个小时,守城的敌人被消灭了大半,其余的都狼狈地逃跑了。

红四团英勇地夺下了泸定桥,取得了长征中的又一次决定性的胜利。

红军长征感人小故事(热门20篇)篇十四

我是土生土长的长汀县南山镇中复村人,老家就在观寿公祠旁边,从小在那里长大,天天听着老人们说着红军的英雄事迹。我的叔公们也参加了红军,但没有回来。

1934年9月,在我们村东边的松毛岭,发生了著名的松毛岭战役。为支援战事,当年红屋区全民参战,家家无闲人,户户无门板,仅南山镇的红屋区、大田区普通群众就牺牲了三四百人。我们村此刻很多老房子里除了有著名的抗日漫画群,还能看到很多的门和门板不配套,这都是老乡们主动把门板给红军使用所造成的,这些都是历史的印记。

在村里红军桥的红军征兵处,柱子上有一道刻痕,约为一个长枪加刺刀的高度,那是扩红时期留下的。解放后,人们给它起了一个悲壮的名字,叫:生命等高线。

我们镇当年参加长征的有六七百人,到达陕北后仅剩9个人。我的书桌上一向放着一本《长汀县南山公社革命烈士英名录》,上面记录着我们镇650多位红军烈士。但是,650位多位烈士,发出去的烈士证却只有200多本,为什么?因为很多烈士都没有了亲属,无人认领了!

当年红屋区塘背乡有个老农叫罗云然,他有六个儿子。1929年,老人送两个儿子参加红军牺牲了,1930年再送两个儿子参军也牺牲了,最后两个儿子呢,又送去参军,还是牺牲了,都没了!他为了什么啊?!

我们镇的长窠头村,当年是钟屋村的一个自然村,处于村里上松毛岭战场最便捷的通道——刘坑口,百来户人家,400来人口,他们参加革命牺牲117人,红军家属被杀35人,60多户绝户。

这个村里有位退休干部钟宜龙,今年88岁,老人还自办“家庭红色展馆”,天天在讲红军、讲传统。老人他生在五杭村,本姓华。1929年,他的生父、生母因为他的大哥当红军被反动民团杀害。母舅们不忍心5个月大的他饿死,把他抱回长窠头村的钟家。由于他的三个亲舅舅没有老婆,就把他交给已经结婚的堂舅做养子。他的三个亲舅舅和养父当了红军,先后都牺牲了。我想钟宜龙老人就是一个传承和弘扬长征精神的典范,虽然他的家族因为革命总共牺牲了40人,但他经常说:要想红旗飘万代,重在教育后一代!

我以前访问过很多老红军、老战士,问得最多的就是“五年苏维埃里,牺牲那么多人,几乎每家都有,明明明白可能会死,为什么你们还跟着红军走呢?!”他们都用十分朴实的话回答我:共产党、红军来了,我们有了活路、有了活的期望!我们跟着共产党有出路!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是红军长征的起始点,前年来访的游客有10多万,去年有15万多,今年到10月份就已经超过20多万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来,就抱着一个目的:缅怀革命先烈,重走长征之路,传承长征精神!

我们村里有四个红军烈士纪念碑:两个无名,两个有名的。因为很多乡亲的亲人牺牲在外面,他们不明白在哪里,就把烈士纪念碑当亲人们的坟墓,常常过去祭奠。80多年过去了,他们还没有忘记这些先烈!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每次讲解你都充满激情?我想,就是时常呈此刻我脑海里的红军英烈的精神不断在激励我。我深深感到,发扬长征精神就是遵从习总书记教诲:不忘初心,做好本职工作,在新长征路上走好每一步!

麻利、果断、机智、勇敢的作风常让人忘了她是个姑娘。因此在长征前她受领了队长一职。临危受命,意味的不再是权力,而是用性命兑现所有的职责。困难、问题、危险,接踵而来。担架不够用,伤员有增无减!有的担架员受伤了,雇来的民工逃跑了。十几个担架被扔在路上,重伤员血污模糊地躺着,较轻一点的伤员发出阵阵痛苦的呻吟。触目的情景让她心如刀绞,血直往头上冲。年轻的队长杏眼瞪圆,咬着嘴唇,狠狠地说:“背也要背着走!”她对担架员的任务进行了分配,尽力找回逃走的民工,尽量安顿好每个伤员。可安排到最后,再也匀不出担架和人来抬一个伤势严重、生命垂危的小战士了。

看着前方的路,看着奄奄一息的小战士,英子决定背着他走。队员们反对,劝她留下这个伤员。因为矮小、单薄的她看上去实在不堪重负,而且这个伤员伤势太重。可英子看着四周的荒山野岭,说:“丢下他,不就等于让他死嘛。决不能!”于是,再没有多说什么,她背着他在崎岖泥泞的路上,迈开了沉重的步子……伤员的手无力地搭在她的肩上,微弱地声音说:“放——下——我,放——下——我吧……”英子充耳不闻,薄薄的嘴唇坚强地抿起。

红军长征感人小故事(热门20篇)篇十五

13岁的小红军小兰,随部队一起前进的时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粮,却在过桥时为照顾一位伤员,不慎把干粮掉入河中冲走了。

她为了大家有足够的干粮吃,坚持没告诉他们。

为了不被发现,他拔了许多野菜塞入挎包,塞得鼓鼓的。

不久她的身体就坚持不住晕倒了,护士长发现了她吃野菜的事后,大家才知道事情的真相。

大家每人分了一点干粮给她,让她体会到了家的温暖……。

红军长征感人小故事(热门20篇)篇十六

14岁的王玉清正在地主家干活,听见有人说红军来了。地主恶狠狠地告诉他:“‘红胡子’杀人不眨眼,专吃小孩子。”当时,地主都把贺龙的部队称为“红胡子”。

王玉清不信,就跑出去看,他发现红军对穷苦百姓很和气,很好,对地主很凶。王玉清立即去报名参加红军,几天后,他成为了红军无线电台的一名战士。

王玉清非常聪明,加上他又虚心向老战士请教,到部队才一个星期,就很快学会了电台的使用方法,首长们都喜欢把电报交给他发。在行军的途中,贺龙留给他的印象最深刻。由于王玉清做事干练麻利,又聪明,贺龙很喜欢他,经常把很重要的电报交给他,还常常用手指弹王玉清的脑袋,表示夸赞。在行军最艰难的时候,贺龙还总是在队列中,给大家鼓劲,大家喜欢叫他贺老总,很远就能听到他爽朗的笑声,他还时不时地用亲切的口气问小战士们:“苦不苦?累不累?”

有一次,平时总是喜欢开玩笑的贺老总,神情非常严肃,两道浓眉都拧成了疙瘩。原来,王玉清接到一个紧急电报,交给了贺老总,内容是说蒋介石调了重兵和飞机要围堵红军,这时候的红军刚刚抢占了渡口,可是江上没有桥,船又少又小。贺老总看了以后非常焦急,部队可是他的生命啊。最后,大家想了一个办法,用木排代替木船过江,简单又省时间,过了江,贺老总又变得谈笑风生了。

进入草地没几天,王玉清就断粮了。电台的炊事班长知道后,把自己仅有的两把炒面给了王玉清。王玉清说什么也不要,对班长说:“你把粮食给了我,你怎么渡过难关?”班长说:“走一步算一步吧。你还年轻,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身体需要这些吃的,革命的路还很长,你一定要走出草地去!”后来他们走散了,王玉清再也没有见到他。

过了一段时间,连野菜都找不到了。不少战友走着走着就倒下去了,身边的战友不管认识不认识,都帮着将刚刚牺牲的战友掩埋好。看着战友们一个一个倒下去,王玉清也失去了走出草地的信心,就坐在一条水沟边休息。四五天没有吃一点东西的王玉清,头晕目眩,浑身无力。突然,他发现水沟里有鱼,可是他没有力气下去捉,即使有力气,也不敢下去,好多战友都为了抓小鱼陷入这样的水沟里,再也没有出来。有出来。

就在王玉清绝望的时候,他突然想起来,军帽上不是别着两根缝衣针吗?为什么不去钓鱼呢?他把针烧红后弯成钩,拴上线,在沟里碰碰运气。真是天无绝人之路,他居然钓到了两条小鱼。他高兴极了,当时第一感觉就是还能多活几天。

后来,这个方法被许多战友借鉴。他们就是靠着这个小鱼钩,边走边钓鱼,终于,走出了草地。

红军长征感人小故事(热门20篇)篇十七

1934年,刘湘围攻川陕苏区。红军撤离时,红军战士李中权的9个家人,因恶霸的报复被迫全部跟着红军长征。李中权虽然与母亲同在长征队伍中,但只有过3次短暂的相见。三别母亲,最终阴阳相隔。

第一次见面是在1934年春天,李中权在通江遇见母亲,当时两人都已经知道李中权父亲的死讯,但都在向对方隐瞒。由于身有任务,李中权匆匆离开了母亲。

第二次见面是在1936年3月,李中权在宝兴县意外遇到母亲。母亲拉着他的手,高兴地顾不上回答他的问话,目不转睛地瞧着他,好像永远看不够似的。第二天一早,队伍就要出发了,李中权又一次匆匆和母亲告别。

第三次见面是在1936年5月,李中权带一个排到东边红一团检查工作,路上,在丹巴东边遇见了母亲,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李中权后来回忆当时的情形:“母亲面容极度憔悴,神情忧郁,只是呆呆地望着我,似乎累得已经不能开口了。”

李中权说:我向母亲辞行时,母亲双眼满含泪水凝望着我,什么话也没有说。我望着远去的队伍,牵过战马,把它交给了中柏弟弟,留给母亲乘坐。

李中权的母亲后来在过草地时去世了。

多年以后,李中权才知道母亲去世的具体情况。他含泪写下一段话纪念母亲:“我亲爱的母亲,儿时时刻刻都在怀念您,此种心情是难以用语言表达的!娘呀,你同父亲一样,是生得苦,死得苦;但父母长征途中生得光荣,死得伟大!这种精神是能够荣传万代,光照千秋的!我亲爱的母亲你安息吧!”

红军长征感人小故事(热门20篇)篇十八

1935年5月上旬,中央红军长征从云南省皎平渡巧渡金沙江后,沿会理至西昌大道继续北上,准备渡过大渡河进入川西北。蒋介石急令第2路军前线总指挥薛岳率主力北渡金沙江向四川省西昌进击;令川军第24军主力在泸定至富林(今汉源)沿大渡河左岸筑堡阻击;以第20军主力及第21军一部向雅安、富林地区推进,加强大渡河以北的防御力量。企图凭借大渡河天险南攻北堵,围歼中央红军于大渡河以南地区。

大渡河是岷江的一大支流,河宽300米,水深流急,两岸是险峻的群山,地势险要,大部队通过极其困难。

5月24日晚,中央红军先头部队第1师第1团,经80多公里的急行军赶到大渡河右岸的安顺场。此地由川军2个连驻守,渡口有川军第24军第5旅第7团1个营筑堡防守。

当晚,红1团由团政治委员黎林率第2营到渡口下游佯攻,团长率第1营冒雨分三路隐蔽接近安顺场,突然发起攻击,经20多分钟战斗,击溃川军2个连,占领了安顺场,并在渡口附近找到1只木船。

25日晨,刘伯承、聂荣臻亲临前沿阵地指挥。红1团第1营营长孙继先从第2连挑选17名勇士组成渡河突击队,连长熊尚林任队长,由帅士高等4名当地船工摆渡。7时强渡开始,岸上轻重武器同时开火,掩护突击队渡河,炮手赵章成两发迫击炮弹命中对岸碉堡。突击队冒着川军的密集枪弹和炮火,在激流中前进。快接近对岸时,川军向渡口反冲击,命令再打两炮,正中川军。

突击队迅速登岸,并在右岸火力的支援下奋勇冲杀,击退川军的反扑,控制了渡口,后续部队及时渡河增援,一举击溃川军1个营,巩固了渡河点。

随后,红1军团第1师和干部团由此渡过了被国民党军视为不可逾越的天险大渡河。

介绍。

大渡河(藏语:rgyalrongrgyalmorngulchu),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省中西部,发源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境内巴颜喀拉山南麓,向南入四川省分别流经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雅安市、凉山彝族自治州、乐山市,长1155公里。主源大金川发源于青海、四川边境的果洛山,在四川丹巴县与小金川汇合后称大渡河,至乐山市入岷江,长909公里,流域面积82,700平方公里,其中在金口河段的金口大峡谷最为著名,被誉为“世界最具魅力的天然公园”。

大渡河是中国岷江最大支流,是长江的二级支流。位于四川省西部。古称沫水。大渡河为高山峡谷型河流,地势险峻,水流汹涌,自古有“大渡天险”之说。水流丰沛稳定。大渡河发源于青海省,干流全长1062公里,流域面积77400平方公里,天然落差4177米,年径流量488亿立方米,水能资源蕴藏量3373万千瓦,可开发容量约2460万千瓦。大渡河干流目前规划建设22座梯级发电站,总装机容量2340万千瓦时,总发电量1019亿千瓦时,大渡河是我国重要的水电基地。

红军长征感人小故事(热门20篇)篇十九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我们纪念长征,重温那些红军长征路上感人的故事吧。下面就是本站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红军长征简短感人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人物档案:谢振华,1920xx年出生于江西省崇义县上堡镇甲子村。1920xx年参加革命,1930年参加红军,曾任中共山西省委第一书记兼省革委会主任,北京、沈阳军区副司令员,昆明军区政委兼军区党委书记,中顾委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12月20日下午,记者来到北京万寿路一座静谧的院子,见到了敬仰已久的老前辈。听这位传奇将军讲述了70年前长征路上爬雪山的故事。

“长征是人类史上一个伟大的壮举。我们能够翻越大雪山、穿过沼泽草地,就是因为我们红军有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老将军90岁高龄,身材魁梧,思维清晰,眼睛里充满着睿智,讲起话来声若洪钟。

1935年6月中旬,红三军团开始翻越夹金山。夹金山是一座海拔4500米高的大雪山。它横亘于四川西部的宝兴与懋功交界处,山岭逶迤,终年积雪,空气稀薄,行人呼吸困难。

年仅19岁的谢振华由团政委改任红三军团保卫分局执行科长,负责军团的收容工作,主要是把掉队人员和遗散的武器装备收拢起来,妥善处理,并随时报告敌情,还要保证自身和部队的安全。

在出发前,谢振华向大家特别强调了军团叶剑英参谋长提出的翻山四点要求:一不能快走,二不能说话,三不能坐下来休息,四要发扬阶级友爱精神,搞好。

团结。

互助。过夹金山时的两个细节令谢振华终生难忘:在山脚下,他看见彭德怀军团长亲自抽查一些连队的准备情况;行至半山腰,他又看见彭军团长的骡子上驮着文件,而他自己则与战士们一起艰难地一步一步往上走。彭军团长还大声命令一名体弱的战士抓住骡子的尾巴边滑边走。老将军说:“多少年来,我们就是照着彭军团长的样子做的。任何时候都要率先垂范,爱护士兵。”

老将军回忆道:那时的艰苦已经到了人的生理承受能力的极限,是后人难以想象的。他说:“我带收容队的同志走到一个避风的斜坡处,看见有十来个掉队的干部战士围着一堆燃尽的木炭坐着不动。我就过去喊他们赶快走,但他们一个个却像雕塑似的毫无反应。原来,他们已经牺牲。这是因为雪山上本来就缺氧,他们围在一起烤火取暖又消耗了许多氧气,结果因缺氧而牺牲。他们连名字都没有能够留下啊!”

越是艰难的时候,指挥员的作用越重要。老将军说:“本来行军就累得要命,而收容队员的任务更为艰巨。说实在的,那时,我的身体也挺不住了,但我还是咬紧牙关。雪山的天气像猴子的脸,说变就变。刚才天气还好好的,万里无云,顷刻间就狂风大作,有几个战士被吹出十几米远。接着雪和冰雹铺天盖地而来。在这种情况下,我一边鼓动大家,一边搀扶着战士一步一步向前挪动。就这样,我们终于战胜了雪山。”

听长征的亲历者讲述爬雪山的故事,和读历史教科书的感觉不同。长征的艰难困苦是人世间罕见的,是任何语言都难以准确描述的。记者问老将军,是什么力量支持着你们挺了过来?老将军答道:“是对革命的信仰,人不能没有信仰。在爬雪山、过草地的路上,我们红军战士之所以能够。

坚持。

过来,就是我们认为吃这种苦,是为了受苦受难的老百姓的翻身解放,相信跟着共产党,为人民打天下,一定会胜利。没有这种信念,是不可能走完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老将军兴致极高,欣然挥毫泼墨:“长征精神代代相传”。老将军叮嘱说,“一个人、一个军队、一个国家,任何时候都要有信仰,有理想,有一种精神。希望我们的年轻官兵牢牢记住这一点。”

最后,老将军还对记者谈起了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他说:“航天精神说到底是一种科学精神。我们继承艰苦奋斗的长征精神,又有探索太空的科学精神,将这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我们中华民族将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1935年1月上旬,中央红军长征到达贵州遵义地区。15~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纠正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军事上的错误,实际上确立了。

毛泽东。

在红军和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这时,蒋介石为阻止中央红军北进四川同红四方面军会合或东入湖南同红2、6军团会合,围歼中央红军于乌江西北的川黔边境地区,调集其嫡系薛岳兵团和黔军全部,滇军主力和四川、湖南、广西的军队各一部,向遵义地区进逼。1月中旬,薛岳兵团2个纵队8个师尾追红军进入贵州,集结于贵阳、息烽、清镇等地,先头已进至乌江南岸;黔军以2个师担任黔北各县城守备,以3个师分向湄潭及遵义以南的刀靶水,懒板凳进攻;川军14个旅分路向川南集中,其中2个旅已进至松坎以北的川黔边境;湘军4个师位于湘川黔边境的酉阳至铜仁一线构筑碉堡,防堵红军东进;滇军3个旅正由云南宣威向贵州毕节开进;桂军2个师已进至贵州独山、都匀一线。

中共中央和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根据上述情况,决定中央红军由遵义地区北上,在四川省泸州西南的蓝田坝、大渡口、江安一线北渡长江,进至川西北,同红四方面军一起实行总的反攻,争取赤化四川。如渡江不成,则暂时留在川南活动,并伺机从宜宾上游北渡金沙江。1月19日起,红1、3、5、9军团分三路先后从遵义、桐梓、松坎地区出发,向土城、赤水方向前进。黔军随即占领遵义、湄潭;川军以一部兵力防守宜宾、泸州,以8个旅分路向松坎、温水、赤水、叙永等地推进。24日,红1军团击溃国民党军黔军的抵抗,攻占土城。28日,红3、5军团、军委纵队、干部团、红1军团一部在土城、青杠坡地区对尾追的川军2个旅发起猛攻,予以重创。此时,川军后续部队4个旅迅速增援,毛泽东等遂决定,立即撤出战斗,西渡赤水河,向古蔺以南地区前进,寻机北渡长江。演出了一幕军事史上着名战例——四渡赤水。

一渡赤水。

1935年1月29日拂晓前,我军除以少数部队阻击敌人外,主力分三路从猿猴场(今元厚)、土城南北地区西渡赤水河,向古蔺、叙永地区前进。川敌立即以8个旅分路向我追截,以4个旅沿长江两岸布防;薛岳兵团和黔敌也从贵州分路向川南追击;滇敌3个旅正向毕节、镇雄急进,企图截击我军。

2月2日,我右纵队红一军团先头第二师进攻叙永不克,后卫第一师在三岔河遭敌截击。3日至6日,我军在继续西进中,一军团又先后在叙永、毛坝、大坝等地遭川敌截击;左纵队红三军团在天堂坝同川敌两个团发生战斗。

这时,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鉴于敌人已经加强了长江沿岸防御,并以优势兵力分路向我进逼,乃于2月7日决定暂缓执行北渡长江的原计划,改取“以川滇黔边境为发展地区,以战斗的胜利来开展局面,并争取由黔西向东的有利发展”的方针;并命令各军团迅速脱离四川追敌,改向川滇边的扎西(今威信)地区集中。

红军在扎西进行了整编。全军除干部团,共编为16个团,红一军团缩编为2个师6个团,红三军团缩编为4个团,红五、红九军团各编为3个团。为了加强川南的革命力量,党中央派原红五师政治委员徐策、军委纵队干部团上干队政委余鸿泽等组成中共川南特委,率几百人在扎西东南的石坎予成立了中同工农红军川南游击队,积极活动于川滇黔边地区,策应主力红军作战。川南游击队在红军主力转移后,继续在当地坚持斗争。

我军进入川滇边境后,蒋介石重新调整部署,将湘军改为第一路军,在湘西“围剿”红二、六军团,薛岳兵团和滇黔两省敌军组成第二路军,龙云为总司令,薛岳为前敌总指挥,辖4个纵队,以吴奇伟部4个师为第一纵队;周浑元部4个师为第二纵队;滇军孙渡部4个旅为第三纵队;黔军王家烈部5个师为第四纵队,与川军潘文华部一起,企图围歼中央红军于长江以南、叙永以西、横江以东地区。

2月7日,龙云命令第三纵队由镇雄、毕节向扎西以南之大湾子推进;第一、二两纵队主力集中黔西、大定(今大方),一部向叙永推进;第四纵队留赤水河以东之遵义、桐梓、赤水等地区。川军以一部兵力固守叙永、古宋、兴文、长宁等地和长江、横江沿岸,防止我军北进;主力则由高县、珙县、长宁及其以南地区向扎西推进。

二渡赤水。

1935年2月9日,中央红军在扎西地区集结完毕。这时,敌人孙渡纵队和川军潘文华部分别从南北西面迫近扎西,周浑元纵队主力正从黔西,大定地区向古蔺、叙永方向追击。为了迅速脱离川、滇两敌之侧击,中革军委于10日决定迅速东渡赤水河,向敌兵力薄弱的黔北地区进攻,以开展战局。11日,中央红军分3个纵队由扎西地区东进,经营盘山、摩泥、回龙场,于18日同至21日分别由太平渡、二郎滩东渡赤水河,向黔北的桐梓地区急进,同时以红五军团的1个团向温水开进,以吸引追敌。

我军二渡赤水河,回师黔北,完全出敌意外。川敌3个旅慌忙由扎西附近向东追击,黔敌急忙抽调遵义及其附近的部队向娄山关、桐梓增援,第一纵队之第五十九、第九十三师由黔西、贵阳地区向遵义开进,企图阻止并围歼红军于娄山关或遵义以北地区。

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决定乘追击之敌大部尚未到达之际,迅速击破黔军的阻拦,占领娄山关及其以南地区,再取遵义,以争取主动。2月24日,红一军团先头团攻占桐梓,迫使桐梓之敌退守娄山关。25日,中革军委决定,以红五、红九军团在桐梓西北地区阻滞川敌,集中主力进攻娄山关及其以南之黔敌,乘胜夺取遵义。

当晚,红三军团攻占娄山关,歼敌一部。26日,我军在粉碎敌人向娄山关的多次反扑之后,以一部兵力从正面反击进攻娄山关之敌,而以红一军团主力和红三军团1个团从娄山关东、西两侧向敌后方之板桥地区迂回,经激烈战斗,击溃了进攻娄山关之敌,并相继攻占了娄山关以南之黑神庙、板桥、观音阁等地,残敌向遵义逃跑。27日,红一、红三军团又在遵义以北之董公寺粉碎黔敌3个团的阻击,28日晨占领遵义,并控制了城南的红花岗,老鸦山一线高地,黔敌王家烈率残部两个团逃向忠庄铺。

这时,由黔西、贵阳地区北开之蒋介石嫡系部队,第一纵队第五十九师进至新站,第九十三师进至忠庆铺地区,一部前出至遵义城南五里之枫落桥。中革军委当即决定集中主力,求歼该敌于遵义以南地区。28日上午,敌以第五十九师主力及第九十三师的1个团为左路,经桃溪寺向红花岗、老鸦山进攻,黔敌两个团为右路,由忠庄铺向遵义进攻;第九十三师主力和第五十九师1个团控制于忠庄铺为预备队。11时许,第五十九师攻击我红花岗阵地受挫后,将主力转攻老鸦山并占领了制高点;但右路黔敌观望不前。我红一军团主力乘隙从水师坝地区向忠庄铺猛烈反击,直插敌第一纵队指挥所。吴奇伟慌忙率残部约一个团向滥板凳方向逃窜。红一军团跟踪猛追,并以一部取捷径先敌占领了滥板凳,残敌逃过乌江。此时,滞留在老鸦山地区之敌第五十九师已被迫转入防御。黄昏,我干部团进入战斗,配合红三军团夺口了老鸦山制高点,歼敌第五十九师大部,残敌向八里水、鸭溪方向逃窜。

遵义之战,我军在敌情非常严重的情况下,5日之内,连下桐粹、娄山关、遵义,击溃和歼灭敌人两个师又8个团,俘敌约3000人。这是长征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充分表现了毛泽东的指挥艺术和红军的英勇善战。这次胜利,鼓舞了全军士气,获得了物资补充,打击了敌人,特别是打击了蒋介石嫡系部队的嚣张气焰,使我军得到了短期休整的机会。

三渡赤水。

敌吴奇伟纵队遭到沉重打击后,蒋介石急忙于1935年3月2日由汉口飞往重庆,亲自策划新的围攻以阻止我军东渡乌江。5日,蒋介石发现我军西移后,又改以堡垒主义和重点进攻相结合的战法,实行南北夹击,企图围歼我军于遵义、鸭溪狭小地区。其部署:川军3个旅由桐梓向遵义地区进攻,新调来的上官云相部两个师由重庆向松坎、新站地区推进,支援川军进攻遵义,第二纵队主力3个师进至仁怀、鲁班场地区,第三纵队进至大定、黔西地区防堵;第四纵队一部集结于金沙、土城等地,阻止我军向西发展;第一纵队4个师位于乌江南岸,策应其他纵队作战。此外,蒋介石还命令第五十三师由镇远向石吁推进,湘军3个师沿乌江东岸筑堡,阻止我军东进。

1935年3月5日以后,我军根据中革军委的决定,以红九军团在桐粹、遵义地区吸引川敌向东,主力由遵义地区西进自腊坎、长干山,寻歼敌人第二纵队,未能得手。蒋介石地,乃系大方针未定的表现,遂命令各路军要不顾一切寻找红军决战。11日,川敌3个旅进占遵义,乌江南岸之敌第一纵队也以一部兵力北渡乌江,向鸭溪、遵义推进。根据当时情况,中共中央决定,中央红军仍以黔北为主要活动地区,控制赤水河上游,以消灭薛岳部和王家烈残部为主要作战目标。15日,我军主力进攻鲁班场之敌第二纵队,因敌3个师挤在一起、攻击未能奏效,而援敌第一纵队已进至枫香坝地区。我军遂主动撤出战斗,向仁怀以北的茅台地区机动。

3月16日,中央红军为寻求新的战机,在茅台及其附近西渡赤水河,向古蔺、叙永方向俞进。接着,攻占镇龙山,击溃川敌1个团的拦阻,进至大村、铁厂、两河口地区。

四渡赤水。

在国民党军重兵再次向川南集中的情况下,毛泽东等决定,乘敌不备折兵向东,在赤水河东岸寻机歼敌。1935年3月20日,为迷惑国民党军,红1军团1个团大张旗鼓地向古蔺前进,诱敌向西;主力则由镇龙山以东地区,突然折向东北,于21日晚至22日分别经二郎滩、九溪口、太平渡东渡赤水河,从敌重兵集团右翼分路向南急进。26日进至遵义、仁怀大道北侧干溪、马鬃岭地区。27日,红9军团由马鬃岭地区向长干山方向佯攻,引国民党军北向;主力继续南进,于28日突破鸭溪至白腊坎间国民党军封锁线,进至乌江北岸的沙土、安底等地。31日经江口、大塘、梯子岩等处南渡乌江。4月2日,中央红军以一部兵力佯攻息烽,主力进至狗场、扎佐地域,前锋逼近贵阳。这时,国民党军在贵阳及其周围地区只有第99师4个团。正在贵阳督战的蒋介石十分惊恐,一面急令各纵队火速增援贵阳,一面令守城部队死守飞机场,并准备轿子、马匹、向导,准备随时逃跑。4月4日,红9军团在打鼓新场以东老木孔地域击溃黔军5个团,歼其20xx余人。至此,中央红军巧妙地跳出了国民党军的合围圈,将蒋介石的几十万军队甩在乌江以北。四渡赤水之后,中央红军主力乘滇军东调增援贵阳之机,迅速进军云南,并于5月9日,在皎平渡、洪门渡渡过金沙江。与此同时,活动在乌江以北地区的红9军团,也从会泽以西的树节、盐井坪渡过金沙江。

1934年11月中旬,突围的中央红军跨越敌军的三道封锁线,进入湘南的嘉禾、兰山、临武地区。这时,蒋介石真正搞清了红军战略转移的目的地。他任命湘军头自何健为“追剿军”总司令,调动湘军和桂军,在零陵至兴安之间近300里的湘江两岸配置重兵,构筑碉堡,设置了第四道封锁线。蒋介石则亲率国民党中央军周浑元部及部分湘军在后面追击。此时的蒋介石踌躇满志,得意洋洋,以为定能将红军全歼于湘江、潇水之间了。

11月20日,白崇禧见红军的一支部队占领了湘南的江华,又向广西恭城奔来,白崇禧同粤军和湘军一样,不愿同红军硬打而消耗实力,以防红军进入本省或被蒋介石吞掉,就借口兵力不够及防止红军南进广西,在11月21日忽然从兴安、全州、灌阳撤兵,使湘桂军阀联合防守的湘江防线出现了一个缺口。何键为求自保,也不尽快派兵南移接防,致使这130里防线无兵防守达7天之久。

顺利通过第四道封锁线的机会到来了。可惜,红军未能抓住这一良机。

11月25日,中革军委才下达抢渡湘江的命令。红1军团先头部队于11月27日赶到界首,未经战斗就占领了这一渡口,很快控制了界首以北60华里的湘江两岸。这时军委纵队也到达了离渡口不到80公里的灌阳以北的桂岩地区。

11月29日,湘军和桂军蜂拥而来,敌人向正在渡江的红军发起了进攻。两岸的红军战士,为掩护党中央安全过江,与优势的敌军展开了殊死决战。红军的阻击阵地上,炮弹和重磅炸弹的爆炸声不绝于耳,许多来不及构筑工事的战士们被震昏了,耳鼻出血。装备单一的红军要用血肉之躯抵挡敌人飞机和重炮的狂轰滥炸,战斗的残酷可想而知。但“保卫中央纵队安全渡江”的。

口号。

仍响彻在阵地上空。

12月1日,战斗达到了白热化程度,敌人对我发动了全线进攻,企图夺回渡口,歼我于半渡中。这是生死存亡的一战,是意志的较量。狭路相逢勇者胜。红军将士硬是用刺刀、手榴弹打垮了敌军整连、整营的一次次进攻,湘江两岸洒下了无数红军将士的鲜血,渡口始终牢牢地掌握在红军手中。至当日17时,中央机关和红军大部队终于拼死渡过了湘江。

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突围以来最壮烈、最关键的一仗,我军与优势之敌苦战,终于撕开了敌重兵设防的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

红军虽然突破了第四道封锁线,但付出了巨大的代价。5军团和在长征前夕成立的少共国际师损失过半,8军团损失更为惨重,34师被敌人重重包围,全体指战员浴血奋战,直到弹尽粮绝,绝大部分同志壮烈牺牲。渡过湘江后,中央红军和军委两纵队,已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人。

湘江一战,是红军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惨败。血的事实,宣告了“左”倾教条主义军事路线的彻底破产,使广大红军指战员对王明路线的怀疑、不满以及积极要求改变领导的情绪,达到了顶点。

红军长征感人小故事(热门20篇)篇二十

人物档案:谢振华,19出生于江西省崇义县上堡镇甲子村。1929年参加革命,1930年参加红军,曾任中共山西省委第一书记兼省革委会主任,北京、沈阳军区副司令员,昆明军区政委兼军区党委书记,中顾委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12月20日下午,记者来到北京万寿路一座静谧的院子,见到了敬仰已久的老前辈。听这位传奇将军讲述了70年前长征路上爬雪山的故事。

“长征是人类史上一个伟大的壮举。我们能够翻越大雪山、穿过沼泽草地,就是因为我们红军有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老将军90岁高龄,身材魁梧,思维清晰,眼睛里充满着睿智,讲起话来声若洪钟。

1935年6月中旬,红三军团开始翻越夹金山。夹金山是一座海拔4500米高的大雪山。它横亘于四川西部的宝兴与懋功交界处,山岭逶迤,终年积雪,空气稀薄,行人呼吸困难。

年仅19岁的谢振华由团政委改任红三军团保卫分局执行科长,负责军团的收容工作,主要是把掉队人员和遗散的武器装备收拢起来,妥善处理,并随时报告敌情,还要保证自身和部队的安全。

在出发前,谢振华向大家特别强调了军团叶剑英参谋长提出的翻山四点要求:一不能快走,二不能说话,三不能坐下来休息,四要发扬阶级友爱精神,搞好团结互助。过夹金山时的两个细节令谢振华终生难忘:在山脚下,他看见彭德怀军团长亲自抽查一些连队的准备情况;行至半山腰,他又看见彭军团长的骡子上驮着文件,而他自己则与战士们一起艰难地一步一步往上走。彭军团长还大声命令一名体弱的战士抓住骡子的尾巴边滑边走。老将军说:“多少年来,我们就是照着彭军团长的样子做的。任何时候都要率先垂范,爱护士兵。”

老将军回忆道:那时的艰苦已经到了人的生理承受能力的极限,是后人难以想象的。他说:“我带收容队的同志走到一个避风的斜坡处,看见有十来个掉队的干部战士围着一堆燃尽的木炭坐着不动。我就过去喊他们赶快走,但他们一个个却像雕塑似的毫无反应。原来,他们已经牺牲。这是因为雪山上本来就缺氧,他们围在一起烤火取暖又消耗了许多氧气,结果因缺氧而牺牲。他们连名字都没有能够留下啊!”

越是艰难的时候,指挥员的作用越重要。老将军说:“本来行军就累得要命,而收容队员的任务更为艰巨。说实在的,那时,我的身体也挺不住了,但我还是咬紧牙关。雪山的天气像猴子的脸,说变就变。刚才天气还好好的,万里无云,顷刻间就狂风大作,有几个战士被吹出十几米远。接着雪和冰雹铺天盖地而来。在这种情况下,我一边鼓动大家,一边搀扶着战士一步一步向前挪动。就这样,我们终于战胜了雪山。”

听长征的亲历者讲述爬雪山的故事,和读历史教科书的感觉不同。长征的艰难困苦是人世间罕见的,是任何语言都难以准确描述的。记者问老将军,是什么力量支持着你们挺了过来?老将军答道:“是对革命的信仰,人不能没有信仰。在爬雪山、过草地的路上,我们红军战士之所以能够坚持过来,就是我们认为吃这种苦,是为了受苦受难的老百姓的翻身解放,相信跟着共产党,为人民打天下,一定会胜利。没有这种信念,是不可能走完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老将军兴致极高,欣然挥毫泼墨:“长征精神代代相传”。老将军叮嘱说,“一个人、一个军队、一个国家,任何时候都要有信仰,有理想,有一种精神。希望我们的年轻官兵牢牢记住这一点。”

最后,老将军还对记者谈起了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他说:“航天精神说到底是一种科学精神。我们继承艰苦奋斗的长征精神,又有探索太空的科学精神,将这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我们中华民族将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相关范文推荐

    生活中的数字幼儿园大班数学课教案(热门18篇)

    幼儿园大班是让孩子们成长为学生的重要阶段,我们需要对他们的进步和成就进行一个总结。如果你还不知道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幼儿园大班总结,下面的范文可以帮到你。

    守初心担使命六个方面个人剖析材料范文(17篇)

    通过总结经验,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进而改进和完善自己。经验材料是反映个人或团体在特定经历中所获得的宝贵经验和教训的一种文字材料,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

    计算机维护与应用类专业求职简历表格(热门20篇)

    个人简历的撰写过程需要反复修改和完善,确保简历的内容充实有力,完整准确,具备说服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个人简历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撰写个人简历时提供一些参考

    开学幽默的自我介绍(优质13篇)

    自我介绍是一个让他人了解你是谁、你能做什么和你有何价值的窗口,我们可以用真诚和自信的口吻,表达出自己的独特之处。在下面,我们为大家整理了一些自我介绍的范文,供大

    秋天如画三年级(实用17篇)

    作为一种文学形式,优秀作文可以传递作者的情感与思想,我们需要学会用文字表达内心的世界。以下是一些经典的优秀作文例子,它们以才思独特和独到的见解获得了广大读者的认

    幼儿园下学期语文工作计划(优质19篇)

    幼儿园工作计划的编写应该注重思考和反思,不断完善和改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工作计划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内审员培训心得体会(精选17篇)

    培训心得体会是对培训经历进行梳理和归纳,以便更好地提升自己。不同培训的心得体会可能各有差别,但以下范文能够给你提供一个总体的写作样式和结构。第一段:引言(100

    爱国主义演讲稿(实用19篇)

    爱国意味着对祖国的热爱、忠诚和奉献,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欢迎大家参观这些展览,了解关于爱国主题的艺术作品和文物。七岁那年,爸爸妈妈带我旅行了祖国的首都?北京。我

    元素说课稿(通用18篇)

    教案模板是教师备课时用于记录教学内容和安排教学步骤的一种工具。想要提高自己的教案编写水平吗?不妨看看下面这些范文,或许能给你一些灵感和指导。开场白:各位评委好,

    个人育儿心得体会(专业17篇)

    写心得体会能够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探寻内在的需求和潜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选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应幼儿园老师的要求,这天务必上交一篇育儿心得。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