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的故事心得(专业16篇)

时间:2023-11-14 作者:笔尘红军长征的故事心得(专业16篇)

写心得体会是一个反思和自我反馈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客观地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接下来是几篇经典的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写作有所启发和借鉴。

红军长征的故事心得(专业16篇)篇一

在我国革命史上,红军长征是一段令人崇敬的历史。近年来,随着动漫行业的兴起,以红军长征为题材的动漫作品也逐渐增多。我有幸观看了一部红军长征故事的动漫作品,并从中受益匪浅。通过这部动漫,我对红军长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体会到了革命烈士们的英勇精神和顽强意志。以下是我个人对这部动漫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这部动漫很好地还原了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和过程。动漫中不仅有历史事件的真实再现,还有一些细节的刻画,如长征途中的艰苦条件、红军战士的忠诚和决心等。通过观看动漫,我得以亲身感受到长征时期的困难和艰辛,对红军将士们的不屈精神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其次,这部动漫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因为它通过动画形式展现了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当我看到动漫中的红军战士们各怀志向、勇往直前,我为他们的坚韧不拔和无畏精神所感动。特别是对于红军的领导人毛泽东,动漫以生动的画面展现了他的智慧、勇气和领导才能,这让我更加敬佩这位伟大的革命家。

第三,这部动漫在讲述红军长征故事时,也融入了一些情感元素。特别是在故事的高潮部分,动漫将红军和当地人民之间的情感纠葛展示得淋漓尽致。这让我深深地感受到,革命的力量源于人民,人民也是革命胜利的重要力量。

此外,这部动漫的画面精美,色调给人一种奔腾向前、壮丽的感觉,让我仿佛身临其境。同时,动漫中的音效也十分搭配,如激烈战斗时的爆炸声,长征队伍行进时的脚步声等,都给人以强烈的视听感受。这样的呈现方式使得我更容易被动漫所吸引,也更加着迷于这段历史。

最后,通过这部动漫,我对红军长征这段历史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革命战争转折点的重要事件,也是一段充满荆棘和牺牲的征程。观看这部动漫,我不仅对红军的英勇奋斗有了更为直观的了解,也对革命先辈们的牺牲精神和革命精神有了更为深入的体会。

总的来说,这部红军长征故事的动漫作品让我受益匪浅。它通过还原历史背景、展现人物性格特点、融入情感元素以及呈现精美画面与音效等方式,成功地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并让观众对红军长征这段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这部动漫还引发了我对革命烈士英勇精神和顽强意志的思考,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和平生活。希望未来还能有更多这样优秀的革命历史题材的动漫作品问世,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并铭记我们的革命历史。

红军长征的故事心得(专业16篇)篇二

读了书中一个个精彩的故事,我久久难忘。

长征中,红军斩关夺隘,抢险飞渡,杀退了千万追兵阻敌,翻越了高耸入云的雪山,跋涉了渺无人烟的草原,正如毛泽东所词“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显示了他们无比顽强的生命力,表现出无坚不摧的战斗力量。

这是什么支撑力量呢?是一种信念,一种坚定的信念。

走进二十一世纪的年青一代应永远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百折不饶,自强不息,不被任何困难所压倒。

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要发扬艰苦朴素的作风。遇到困难不退缩,不攀比。

我们不能虚度光阴,只有努力奋斗,才能追求成功。

信念不是铁锤下缭乱纷飞的火花,而是炉中熊熊燃烧的烈火;不是夜空中闪瞬即逝的流星,而是西西岛上彻夜不熄的明灯。它然你为了摆脱饥寒交迫的日子,而奋发图强。

红军长征的故事心得(专业16篇)篇三

曾几何时,红军“嗒嗒”的马蹄声在这里响起;曾几何时,这里留下了红军深深的脚印;曾几何时,这里记下了红军可歌可泣的故事;曾几何时,这里留下了红军长征的精神!这里是波涛汹涌的大渡河;这里是独具天险的泸定桥;这里是峰峰如剑,插入云霄的娄山关;这里是冰封雪盖的夹金山;这里是中国的摇篮!

在毛主席的诗词里,有这样几句话:“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几句诗,是红军在过草地,爬雪山时,不因自然阻碍而终止前进道路的精神.

红军《长征》纪录片中红军在长征的过程中,不顾艰难困苦,抢渡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卢定桥,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困难,最终他们胜利了.这是他们的骄傲,更是我们全中国人民的骄傲!

行进在上个世纪30年代的红色长征,正像一条蜿蜒二万五千里的红飘带,以它无与伦比的绚丽,舞过那个年代满目疮痍的中国大地,舞过多风多雨的20世纪,飘逸着我们这个民族的崭新希望.

红军长征二万五千里,铁流泻处,哪里没有一曲动人的壮歌?

红军跨越11个省,所到之处,哪里没有渗透着红军战士的热血?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长征精神,弘扬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一种全人类永恒追求的精神,将伴随中华儿女不断缔造辉煌.

红军长征的故事心得(专业16篇)篇四

红军长征故事作为中国革命史上一个重要的事件,被广大人民传颂至今。长征35万里,历时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解放了广大农村,最终胜利实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胜利。作为当时中国革命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红军长征故事不仅给人民群众带来了巨大的获得感,更鼓舞了无数革命者的斗志,使革命事业更加坚定。这时,笔者分享一下我对于红军长征故事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理解。

红军长征故事的内涵涵盖了多方面的内容,其中最为核心的内容就是革命意识和斗争精神。当时的红军士兵们忍饥挨饿,摆脱危险,迂回穿越千山万水,十年浩劫锤炼出红军战士的铁骨铮铮。他们不为饥饿所困,不为苦难所屈服,忠于人民的信仰和复兴的理想。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捍卫革命的旗帜,为中国的民族独立与工农权益的解放,奋斗不息。

第三段:影响。

作为一个可持续的战斗力,红军长征故事不仅相对于解放军领导,也是中国共产党伟大理论的创造之一。他们在长征过程中通过自身实践,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人民战争思想的重要体现。随着我们国家的发展,这种影响力愈来愈受到重视。红军长征故事不仅是历史上的珍贵文化遗产,也是当今中国新时代课程的文化遗产。今天,我们应该牢记这段历史,铭刻在我们的心中,继承、发扬、创新它带给人民群众的美好。

第四段:启示。

红军长征故事对于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定的启示作用。首先,我们要保持积极进取的强烈动力,不怕丑死、失败、困难或光荣。其次,我们要学习适应性思考和决策能力,这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一直坚持的思想。最后,我们要养成乐观向上的想法,并在困难的时候坚持信念,增强自身的毅力和心理素质。

第五段:结论。

总之,红军长征故事是中国革命历史中的重大事件,经过85年的洗礼,其真正的价值愈发凸显。我们应该以红军长征故事为榜样,从中汲取力量和信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勇往直前。我们要继承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坚持人民群众的利益,以不怕丑死、不怕失败、不怕出丑,不停向前为宗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红军长征的故事心得(专业16篇)篇五

近日,我观看了一部以红军长征为题材的故事动漫。通过这部动漫,我更深入地了解了红军长征的历史,以及红军艰苦奋斗的精神和思想。在观看过程中,我体会到了革命战士们的坚韧品质、顽强意志和伟大精神。下面我将从红军长征背景、艰苦旅程、英雄形象、革命精神和历史意义五个方面,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红军长征的背景十分重要。在这部动漫中,我了解到红军长征发生在1934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工农红军为了躲避蒋介石国民党的围剿而进行的一次战略转移。在这个背景下,红军选择了在困难而艰险的环境中,向着更远的地方前进。这次长征成为了红军战略反攻的起点,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一次重要历史节点。

其次,红军长征的旅程艰苦而危险。由于遭到敌人的围追堵截,长征途中红军不断面临着饱受饥饿、疾病和山河难以跋涉的艰苦。许多战士因为体力透支而死去,但他们仍然保持着坚韧的意志,永不妥协,为了理想而继续前行。这种顽强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使我明白了一个艰难的旅程中的坚持和奋斗的意义。

第三,红军长征中的英雄形象令人钦佩。在这部动漫中,我看到了许多红军战士为了革命的理想而奋力战斗的场景。其中有女战士华柱,在艰难的道路上给予了其他战士巨大的帮助;还有红军长征中的英雄人物,如朱德、彭德怀等,他们在长征途中表现出了坚毅的领导力和出色的战略眼光。这些英雄形象教会我要坚守自己的信念,勇敢地面对困难。

第四,红军长征中的革命精神打动了我。红军在长征过程中体现出了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的精神。他们不仅在艰苦的环境中保护自己,还常常把人民的需要放在第一位。他们在长征途中设法帮助当地百姓,与他们建立了紧密的联系。这种革命精神深深地震撼了我,使我对红军的成就和价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最后,红军长征的历史意义不容忽视。红军长征成为中国革命战略反攻的重要转折点,也是中国共产党艰难岁月的见证。这次长征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胜利,更是中国工农红军锻造出来的一支智勇双全的队伍,也为中国的抗日战争和新中国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红军长征的历史意义对于我来说是巨大的,它让我更加热爱祖国,更加敬佩先辈们的奋斗精神。

通过看红军长征故事动漫,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红军的艰苦奋斗精神和伟大品质。这部动漫让我明白了为了自己的信念而奋斗的意义,也让我对红军长征的历史和背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红军长征的故事将永远铭记在中国革命历史上,也将激励着后人不断追求进步和奋斗。

红军长征的故事心得(专业16篇)篇六

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历史上一个不可磨灭的历程,它是1934年10月至1935年10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武装队伍长征中的重大事件。长征的背景是国共两党的争夺和对抗。为了避免被国民党军队歼灭,中国共产党中央决定带领红军进行长征,进而获得新的生命力和发展基础。

第二段:长征途中的艰苦困难。

红军长征途中遭遇了各种各样的艰苦困难,包括雪山、草地、沙漠、山路、草地和水深火热等各种各样的自然环境颠簸。而且长途跋涉甚至超过了30000公里,使得红军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得到了极大的威胁。面对敌军的进攻和围剿,红军不得不付出巨大的代价,成千上万的烈士的牺牲成为了永恒的历史印记。

第三段:红军在长征中的胜利和成果。

在长征的漫长历程中,红军并非一直处于失败的境地,它们有时候还可以在特定情况下获得胜利,实现了目标并收获了成果。同时,在长征中,红军不仅提高了对游击战争的认识和运用,而且也强化了对广大人民群众的联系和组织,为推进革命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成为中国革命历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第四段:长征对新中国建立的影响。

红军长征是中国共产党成立新中国的关键因素。长征途中取得的经验和成果教育了革命者,使他们更加坚定了共产主义信仰,为后来中国的经济建设和文化进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长征的历史意义超越了红色革命本身,对中国以及整个世界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五段:总结。

在历史的长河中,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经典案例。它是中国共产党的毅力和坚毅精神的体现,也是中国革命者勇敢无畏追求理想的具体表现。在这样的历史砥砺下,红军长征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宝贵的历史经验。我们应该珍视这些财富和经验,以努力为实现快速发展的中国做出更多的贡献。

红军长征的故事心得(专业16篇)篇七

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惊天动地的事件,是中国共产党在解救全国人民于水深火热之间的非常之举。长征中所经历的艰辛及红军英勇顽强的精神,不仅告诉我们要如何对待自己的生命和命运,更告诉我们如何在逆境中勇往直前,从而实现理想。

第二段:长征寓言的人生价值。

长征从红军的战略战役及生产建设中,蕴含了极大的人生价值。不管是野外生存、荒山野岭的流浪,都告诉我们在逆境中不屈服,它使得我们在生活中也会遇到逆境,更有人被困在失败面前,由于缺乏勇气而放弃自己的前途。反而,长征就告诉我们在失败面前,不断完善自己,勇往直前,与缘分抗争到底,寻找真正的成功之路。

第三段:困难与发展。

对于长征中所面对的困惑和困难,我们更需反思一下自己的生活中。面对问题,我们应该勇敢地寻找解决方案,只有勇敢地面对问题,才能把问题解决得更好。反而在面对困难和险境的时候,明智的人是会懂得将信心和勇气贯彻到底,不断寻找突破的机会,创造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四段:共产党员的勇气。

共产党员被赋予从困境中脱离灾难的亲历者。在长征经历中,共产党员虽然经历了艰难困苦,但仍然不放弃为人民谋利益的追求。红军深深认识到,将党和人民的利益亲密相连才是必要的,困苦不足为恼,拥有共产主义信念的人民不怕任何困难。共产党员注重承担,在困境中始终具有传统勇气和良好习惯,让共产党员发扬初心,用共产主义鞭策、促进国家家族和民族的繁荣。

第五段:结论。

红军长征之路,是十分崎岖的。但是,他们以初心不改的信念,在生命中拼搏不息,演绎了一个以信仰驱动的传奇。长征太可怕,但是,如何面对长征这样的逆境唯有团结一致,不断开拓进取,只有发扬初心和拼搏精神才是人生命运走向成功的关键。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再实现新的人生价值,在逆境中拥有非常的生命体验和更加宏伟蓝图的追求。

红军长征的故事心得(专业16篇)篇八

我最喜欢的读物是关于书籍,今天我又捧起了心爱的革命书《死亡线上的新生》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书中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耐人寻味,还有他们之间亲如兄弟姐妹的战友情令我震憾,唏嘘不已。

故事描述了一个叫谭友林的政委得了伤寒病,病情严重。恰巧这时部队正要进入危险的草地区域,经过长途跋涉的战士们已经是寸步难行,更何况加上一个伤员更是举步艰难。看到这种情况,谭政委为了不拖累战友们,从大局出发,要求战友们放弃他。可没有一个人答应,没有一个人抛弃他,而是咬紧牙关,尽自已最大的能力抬着他一起前行。上级领导和医生也都很关切他,不管刮风下雨亲自给他采草药,煎药。就这样在同志们无微不至的料理下,谭友林终于康复了。

故事中无私奉献的战友情深深感动着我,故事中不怕劳苦的革命精神鼓舞着我。虽然主人公身体遭遇很多不幸,但遇到这些关心他,爱护他的战友们,他是幸福的。战友们的这种只为他人着想,舍已为人的精神让人无比敬佩。而我们现在这个时代的人却很脆弱,学习上遇到一点小挫折,就想退缩,就想逃避。记得今年刚开学,老师给我换了一位新同桌,她的学习成绩并不突出,而且字写得不是很好。问清原因才知道她的父母工作都很忙,每天都要深夜12点回家,家里没有人帮她检查作业。从那一刻起,我心里就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在学习上尽自已最大的能力帮助她。我了解我的同桌是一位最怕失去朋友这一弱点,于是当看见她作业写得马虎,字迹潦草时,我就会斩钉截铁地跟她说:“你不会字写得工整些吗?我最不喜欢我的朋友学习懒散,如果你再继续这样,我就和你绝交。”从那以后,每次看到她写作业时都很认真,有时字写得不端正,她会重新写一遍,直到写整洁清晰为止。然后拿到我面前调皮地问:“我还是你好朋友吗?”看着她一行行娟秀的字,我笑了,她也笑了。那是友谊中最真诚的微笑。在学习上有不懂的问题,她都会积级主动问我,直到弄懂为止。老师布置最多的作业,手写得最累,她从不叫一声苦,都能按时完成。脸上还总是挂着笑容。经过半年的努力,她的字迹有了很大的提高,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的进步。我知道她的进步与她平时认真刻苦是分不开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只有不怕苦,不怕累才会有收获。我真希望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就想退缩的这些同学们,多看看革命书籍,多向前一辈的革命者学习,学习他们那种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为了不拖班级的后腿,为了不成为社会的累赘,赶紧端正态度,在学习道路上发扬长征精神,一定会成为国家未来的栋梁之才。

红军长征的故事心得(专业16篇)篇九

红军长征时,刘先只有19岁,在红一方面军三军团四师直属警卫连当排长。

宋志刚同志是江西兴国人,共产党员,出身于贫农家庭,从小历尽风霜,磨练出了一种刚强、坚毅的性格。40多岁的他经验丰富,遇事能出主意,每当大家伙遇到解决不了的困难的时候,只要有老宋在场,就能“逢凶化吉”。

1935年8月下旬,红一方面军进入草地。所谓草地,是指川西北草原。历史上一直为四川松潘所辖,故有松潘草地之称。位于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连接地段,面积约为1。52万平方公里,海拔约在3500米以上。

他们好不容易筹到一点粮食,每人分到了5斤青稞,把它炒熟装进了干粮袋。

就凭这5斤青稞,要走七八天的草地是根本不可能的。老宋凭着小时候给地主放牛时挖野菜充饥的经验,寻找能吃的野菜。第二天他发动大家动手摘了一大堆野菜,晒干了又使每人增加了10多斤半干半湿的野菜叶子。

8月下旬的一天,部队开进茫茫大草地,举目一望,草丛里河沟交错,积水泛滥,青草浸在紫黑色的泥水中,散发着腐臭的气味。在这广阔的泽国里,看不到树林和人烟,更找不到人行的道路。

进入草地后,有一天由于行军太累,没留神,脚下一滑,刘先掉进了一个脏水坑里。真糟糕,干粮袋里的炒青稞浸透了脏水,臭味熏人,没法再吃了。刚进草地就没有了干粮,以后可怎么办呢?年轻的刘先看着弄脏的干粮袋,不禁发起愁来。

突然,一个干粮袋从后面套在他的脖子上。他回头一看,正迎着老宋那温暖慈祥的目光。他用手拍着他的肩膀,安慰说:“没关系,你用这个吧。”他拾起臭水浸过的半袋炒青稞,迈着吃力的步子向前走去。刘先望着他那瘦弱的背影,仿佛觉得有一股热浪从心里往上翻滚。他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感激,泪水像断线的珠子一样落下来。

傍晚,队伍露营在一个斜坡上。大家围着篝火,用搪瓷缸子煮一点开水,吃一点青稞充饥。老宋同志把开水缸子端到一边去,背着身子,把臭水浸过的青稞和野菜叶子泡在缸子里,费劲地嚼了半天,艰难地咽下去。

刘先实在看不下去,站起来提着干粮袋对他说:“老宋啊,我不能要你的粮食。”老宋拉着刘先的手,又把干粮袋挂在刘先的脖子上,笑着对刘先说:“小家伙,我年龄比你大,难吃一点我能行。你还年轻,要保住身体,走出草地好北上抗日。”

刘先没顾老宋的再三阻拦,还是把这件事情告诉了排长汤平同志,汤平同志建议全排每人给老宋分出一点粮食。老宋再三推让不肯收下,最后党支部决定,硬把分出的粮食装进他的干粮袋里。

以后几天的草地行军中,老宋的身体越来越瘦弱。每到宿营地,别人都吃一点青稞,老宋同志总是悄悄地煮一点野菜吃,野菜不好消化,一直在闹肚子。

越往草地中心走,困难越大。时风时雨,忽而漫天大雪,忽而冰雹骤下,夜晚的严寒,更使人难以忍受。从江西瑞金出发时,发的一套单军衣早已破烂不堪。晚上宿营,再也找不到烧火的柴火了,战士们只好挤在一起,背靠背取暖。寒风吹来,浑身直起鸡皮疙瘩,每一个人都盼望天快亮,快出太阳。

在夜里同志们冻得难受,老宋同志抽着旱烟,讲起江西老家的`故事来。他那趣味横生的故事,把大家逗乐了,似乎也驱散了我们身上的寒冷。

长期的劳累和饥饿,再加上风雨、泥泞、寒冷的折磨,严重的胃溃疡和风湿性关节炎在老宋身上一起发作了。他比进草地前更消瘦了,两腿已经瘫软无力,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极大的体力。李辉高等几个同志硬从他肩上夺过步枪和手榴弹,让他轻装前进。实在无力行走,就扶着他走。

第六天,天色阴暗,突然下了一场雨夹雪,每个人全身都被雨水浸湿了。中午,又遇到一条宽约一百多米的河流,水深过胸,水流很急,部队发扬团结友爱精神,手臂挽着手臂,强忍着刺骨的冰冷,趟过了激流。老宋同志被扶过河后,开始发高烧,直打哆嗦,后来神志不清,昏迷不醒了。

同志们轮流背着老宋同志前进,走了十多里路,他有几次从昏迷中苏醒过来,发现别人背着他行走,想挣脱下来。他用微弱的嗓音恳求地说:“我是不行了,你们放下我吧,不要因我一个人拖累了大家。”

李辉高同志安慰他说:“老宋,放心吧,只要我们活着,就一定要把你背出草地。”老宋脸色苍白,嘴唇抽搐了几下,想说什么,但由于身体太虚弱了,又昏迷过去。当时,部队根本找不到一点药品,生了病只有靠自己身体的抵抗力去战胜。

就这样,他们深一脚,浅一脚坚持背着老宋走,有几次差一点陷进泥潭里去,经大家帮助,又拉出来继续前进。几经周折,终于坚持到了宿营地。

刘先永远也不会忘记草地那个寒冷的夜晚,老宋同志突然急促地喘息起来,他们立即围拢在他的身边,他已面无血色,两眼深陷,断断续续地说:“我不行了……感谢大家对我的照顾……我们一定能胜利地走出草地,我们党一定会胜利,中国的革命一定能成功……我已经看不到全国胜利的那一天了,有可能的话,写封信告诉我的家人,就说我没有辜负他们的希望……”老宋同志垂下冰冷的双手,停止了呼吸。

刘先不禁失声痛哭起来,同志们站在旁边也泣不成声。在掩埋烈士的遗体时,刘先突然发现老宋同志干粮袋里的青稞没有吃,还是那么多。原来他知道自己不能走出草地,只吞咽了一点野菜充饥,把青稞节省下来留给了大家,是饥饿和病魔夺去了他的生命啊!

像他这样刚强的红军战士,怎能不使后来这些活着的人们永远地敬佩他呢!

像他这样为中国革命无私无畏奋勇献身的红军战士,怎能不使这些活着的人们在心里永远地怀念他呢!

红军长征的故事心得(专业16篇)篇十

当我看完了《红军长征故事》后,那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战争历历在目,久久浮现在我的眼前。

红军战士二万五千里长征,历经千辛万苦。他们面临的是冰雪覆盖的高山,波涛汹涌的河流,饥饿等等。还要与横行霸道的国名党军进行殊死拼搏。恶劣的环境,艰难的处境,然而我们的红军战士并没有屈服,他们凭借钢铁般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写出了革命最辉煌的一页,奏出了人生中最辉煌的乐章,用血和泪谱写了这二万五千里的动人篇章!爬雪山时,吃的是草,树根,穿的是破旧的薄衣,他们却翻过了一座又一座的雪山,凭借机智勇敢,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伟大胜利。

我们和红军战士相比,是多么幸福啊!想想自己有一道题做不出时,并没有继续钻研,而是选择了放弃;感到羞愧脸红得很。“困难像弹簧,你弱他就强,你强它就弱。”从红军战士身上,我们学到了困难并不可怕,人生路途中,要勇敢乐观面对一切。

如今,幸福快乐的我们,衣食住行样样不缺,很少品尝到寒冷饥饿的滋味,我们无法体会那个年代的辛酸,但是我们不能陶醉在祖先创造的光环下,不能只享受于革命先辈用鲜血换来的安逸生活中。我们不仅.要珍惜所拥有的一切,遇到困难时也不要轻易说放弃。.当你沉溺在网络游戏的时候;想一想长征吧!可能有人会说,现在也不需要长征了,这其实是错误的!我们的祖国阔步迈入世界经济强国的行列,这也是一次充满艰辛的长征,这是时代赋予我们青少年的新的长征!“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一定要自强、自立、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更要学习红军的顽强拼搏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用长征精神激励鼓舞自己,在困难面前决不低头。立爱国之志,成报国之材。用科技强国,以人才壮国。以祖国的兴衰为己任,为中华民族的强盛和伟大复兴奋斗不息!努力向上!长大成为一个合格的接班人!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红军长征的故事心得(专业16篇)篇十一

高尔基曾经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也看过许多书,有栩栩如生的《水浒传》,有令人过目难忘的《红楼梦》,有别具一格的《西游记》……但有一本书在我心中抹之不去,那就是——《长征的故事》。

《长征的故事》是程帆主编的,主要讲述了红军战士们在毛泽东等革命人士领导下抗击反动派的故事。这本书中,有文武双全的毛泽东,有领兵如神的贺龙,有不折不扣的女英雄贺子珍……还有其他很多数不胜数的英雄好汉。其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毛泽东。毛泽东是一位聪明机智的军事指挥家,他曾经指挥着红军打了不可计数的胜仗,有娄山关战役,有赤水之战,有金沙江战役等等。不仅如此,他还是位大诗人,他的诗慷慨激昂,意境开阔。

我最喜欢的战役是赤水之战,这是毛泽东同志高妙指挥的成果。红军曾四渡赤水,神出鬼没,把反动派弄得晕头转向,十分狼狈。红军占领遵义城后,蒋介石就调集了三十多万人,向遵义包围。这些军队有先进的武器装备,而我们红军只有三万多人,武器落后。“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这是毛泽东最聪明的地方,所以才会四渡赤水。

这本书可以令我们受益无穷,变得勇敢,刻苦,坚强。快来读一读吧!

红军长征的故事心得(专业16篇)篇十二

红军长征是20世纪世界历史上、世界军事史上的壮举和奇迹,是中华儿女一部不朽的英雄史诗。下面是本站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关于红军长征故事精选,供大家鉴赏!

我们来到大雪山下。当地的老百姓把大雪山叫做“神山”,意思是说除了“神仙”,就连鸟也飞不过去。我们不信什么“神仙”,但也感到大雪山有点神秘可怕。

出发前,上级规定每人要准备两双鞋,把脚保护好。

我除了脚上的烂草鞋,就剩一双拴在皮带上的“量天尺”了。我把它解下来,用手掂量着,心头涌起很多感想。

我们离开老根据地时,舍不得离开那里的亲如骨肉的人民群众。老乡们的心情也和我们一样,知道我们要出发,清早就抬着各种慰劳品来送别。一位老大爷拉着我的手,把一双“红军鞋”塞给我。这是双非常结实的布鞋,鞋帮上绣着“慰劳红军战士”“杀寇立功”的字句。他嘴角抽动了半天才说:“孩子,带上这双鞋吧!这鞋一到红军的脚上,那就成了‘量天尺’了,地再广,山再高,你们也能把它‘量’完。”我看着老大爷,看着手里的鞋,感动得说不出话来。

从那以后,这双鞋就挂在我的腰间,成为我最好的伙伴;在艰难困苦的时候,它常常鼓舞着我奋勇前进,去消灭敌人。

记得在离开江西的最后一次战斗中,我的脚负伤了,当时既没有医药,也没有担架,我只得每天拖着负了伤的脚,艰难地走着。实在。

坚持。

不住了,才第一次从腰间解下“量天尺”,穿在脚上。鞋底软绵绵的,特别舒服。一穿上它,就想起了老根据地人民的希望,也就忘了伤痛。不久伤好了,我的鞋底也磨去不少。舍不得再穿,我就又把它包起来挂在腰上。

打遵义县城,我们连担任攻城任务。打得正有劲,我突然感到腰部有些疼痛。仔细一看,原来从远处射来的一颗子弹,穿过鞋子,紧挨在腰骨旁的皮肤上。要不是这双鞋,这颗子弹一定够我受的。同志们都替我高兴,说这双鞋真是“救命鞋”。

现在要过大雪山了,我拿着鞋又想起那位老大爷说的话,心里充满了力量。是的,老根据地人民做的鞋是“量天尺”。我们就是用这个“尺”。从瑞金一步一步“量”到四川来的。今天我们又要用它来“量”这座连鸟也飞不过去的大雪山了。

天蒙蒙亮,我们就开始爬山。朝上望望,只见云雾蒙蒙,山顶直插云霄。再往上走,天气突然变了,狂风吼叫,雪花飘飘。我是江西人,很少看到下大雪,起先,东瞧瞧,西望望,倒觉得蛮有趣。谁知越向上爬,地势越陡,天气也越发变坏了。狂风夹着鸡蛋那样大的冰雹,吹打在我们只穿一件夹衣的身上,真像刀刮的一样。我看雪的兴致早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这时,只觉得呼吸紧迫,浑身无力,只要稍微一松劲,脚就抬不起来了,但又不敢坐下来休息。我亲眼看见有三个同志坐下来抱在一起想暖和一下,但他们再也没有站起来。我暗地里留着眼泪,怀念着被大雪吞没的同志,心里十分难受。我是个炮兵,肩上扛着四十五斤重的迫击炮筒,走起来就更难了。我踏着前面像雪梯似的脚印,一步一步往前移,脚被雪冰得失去了知觉,曾几次跌倒。每次倒下,看到脚上的“量天尺”,心里就感到一股热劲,好像有许多老根据地的老乡扶起我,在背后推着我前进。

终于爬过了雪山。我坐在山根下的一棵树旁边,低头看看那双“量天尺”,沾满了冰泥,脏得不成样子,真有点心疼。幸好除了子弹打的那个洞以外,别处还没有破,我赶忙把它脱下来,磕掉泥巴,又挂在腰上。

在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队伍中,有这样一位特殊的“犯人”,他被押解着走完长征路,虽然备受煎熬,但仍然。

乐观。

豁达,积极参加宣传工作,后经。

周恩来。

解救才重获自由。

他,就是著名民主人士廖仲恺、何香凝的儿子,曾任全国人大会副委员长的廖承志。

失去自由。

1933年8月,廖承志离开上海,带着中共中央给红四方面军的指示信和敌军密码破译法手册,化装成码头工人,从重庆转到成都,同四川省委罗世文一起,在交通员的护送下,经过一番周折,在3个星期后,来到川陕革命根据地以“何柳华”的名字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他先后任川陕苏区省委、工会宣传部部长,1934年初,调任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秘书长。那时的他年方26岁。

1931年起,红四方面军的主要负责人张国焘推行“左”倾路线,他以“肃反”为借口,采取刑讯逼供的残酷手段任意捕杀党和红军干部,给鄂豫皖、川陕根据地和红四方面军建设造成很大损失。年轻的廖承志勇敢地批评张国焘的错误,遭到张国焘的打压批判。本来张国焘对廖承志带着中央给红四方面军的指示信来就心怀不满,因为中央在信中批评他没有坚持鄂豫皖根据地。

1934年9月,张国焘等人在四川巴中县川陕省委驻地后的娘娘庙里,对廖承志进行审讯。因反对张国焘的“左”倾错误,廖承志被强加上“特务”的罪名,开除党籍,囚禁起来内定“枪决”。从这之后,廖承志便失去了自由。

幸免于难。

当时,鄂豫皖苏区“肃反”被抓的干部党员大多都被杀害了,廖承志能够幸免于难,除了他父母的声望之外,更主要的原因是廖承志的绘画才能。铁竹伟在《廖承志传》一书中说:“张国焘之所以没杀廖承志,除了他的家世,除了共产国际和党中央的压力,顶实际、顶重要的还是他会刻蜡版,会画画,张国焘在根据地要印行钞票,都离不开他。”

长征路上,作为“犯人”,被押着随军长征的廖承志的处境更是困难重重。他翻越了终年积雪的夹金山、折多山,又艰难地走过茫茫的藏族游牧区——甘孜。不仅饥饿、寒冷、劳累折磨着他,“戴枷”长征的痛苦更是令人难以想象。但他始终坚信党,坚信革命事业一定能胜利,坚信自己一定能获得自由,始终保持豁达乐观的精神。

廖承志多才多艺,在艰苦的环境中,在巨大的精神压力下,始终对党忠贞不渝,工作一丝不苟。在红色中华通讯社(新华社前身)工作时,廖承志被抽去搞新闻台工作。他懂英、日、法、德、俄等语言,每天负责把外电翻译成中文。他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工作,每天都译6000多字的电文。

1935年,在四川境内,廖承志写下了《戴枷行万里》这首诗:

莫蹉跎,岁月多。

世事浑如此,何独此风波。

缠索戴枷行万里,天涯海角任销磨。

休叹友朋遮面过,黄花飘落不知所。

呜呼,躯壳任它沟壑填,腐骨任它荒郊播……。

偶遇周恩来。

1936年9月,红二、四方面军相继进入甘肃、宁夏。时任副主席的周恩来一直打听随红四方面军长征的廖承志等同志的消息。一天,在去宁夏同心县预旺镇的路上,周恩来偶然碰到被保卫部门看押、随队行军的廖承志等人。

廖承志看到周恩来,心情万分激动。周恩来是1920xx年认识廖承志的,那时他年仅16岁,还是个学生。与周恩来一别20xx年,如今他却是一个被“开除”了党籍的“犯人”。在这种情况下,廖承志不知如何是好。

据廖承志回忆,当时他心想:是躲开还是不躲开呢?旁边有人押着我,如果我和周恩来同志打招呼、说话,我怕会给他带来麻烦。我正在犹豫的时候,周恩来同志走过来了,看见我被押送着,他脸上没有任何表情,若无其事,也没有说话,但同我紧紧地握了手。当天晚上,周恩来同志派通讯员找我到司令部去。我进屋后看到一大屋子人,张国焘也在。张国焘明明知道周恩来同志认识我,却阴阳怪气地问:“你们早就认识吗?”周恩来同志没有直接回答他,却转而厉声问我:“你认识了错误没有?”“认识深刻不深刻?”“改不改?”……我都一一作了回答。周恩来同志便留我吃饭。吃饭时,周恩来同志只和张国焘说话,也不再理会我。吃过饭就叫我回去。我敬了一个礼就走了。

张国焘本来当晚想处决廖承志,幸亏足智多谋的周恩来斗争艺术高超,才保护了革命烈士的后代,也为共和国保住了一位杰出的外交家。经周恩来解救,廖承志重获自由,于1936年12月抵达陕北保安。

作为“犯人”参加长征这段特殊的经历没有使廖承志沉沦,他满腔热情地担负起外电翻译工作。1937年4月,他担任党报委员会秘书,参加筹备出版中共中央政治理论刊物《解放》杂志,为办好党报、党刊和通讯社做了大量工作。

1920xx年到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有名可查的烈士就达370万人。在世界政党史上,很难找到,甚至根本找不到,有哪一个政党像中国共产党这样,为了践行和坚守自己的信仰,付出了如此巨大而惨烈的牺牲。

照片上的这两位年轻人,是来自英国的李爱德和马普安。他们是重走长征路的众多中外长征爱好者中的两位。20xx年7月,他们决定效仿一下当年红一方面军红四团从安顺场奔袭泸定桥的速度,因为他们心中始终有一个疑惑:一昼夜240里!24小时之内,一支队伍怎么能够长途奔袭这么长的距离呢?结果,他们晚到了13个小时。李爱德解释说,“实在是太困了,我们在中途的磨西镇休息了一个晚上。”他们不知道,且不说这晚到的13个小时,即便是他们真的在一昼夜内赶到了泸定桥,和当年的红军奔袭也依然没有多少可比性。红军当年走的崎岖山路现在已经变成了平坦的公路。红军还沿途作战两次,消灭了一个营的川军,而现在自然也不会有人来阻挡他们的赶路。

1934年11月26日,一个年仅14岁的红军小战士在枪林弹雨中冒死写下了这句标语,当时他还不知道,为实现这句誓言,他的战友们将要付出多么巨大的代价!湘江战役,红军长征途中最惨烈的战役,渡过湘江后,中央红军和中央机关从出发时的8万多人锐减至3万多人。牺牲者中,就有红34师师长。

湘江边7天的恶战,使红34师从8000多人锐减到不足1000人,虽然完成了掩护主力渡湘江的任务,但红34师也被敌人阻截在湘江南岸,陈树湘向全师发布了最后的命令:寻找敌兵薄弱的地方突围,到湘南开展游击战争;万一突围不成,誓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最终,在数十倍敌人的围追堵截之下,红34师全师尽没,陈树湘也在身受重伤的情况下被敌人搜获。

石马神村,位于通往道县县城的官道旁。当年,国民党民团士兵就是经过这里,抬着受伤被俘的陈树湘去邀功请赏。这座只剩下残垣断壁的小庙就是陈树湘牺牲的地方。

断肠,通常作为一种形象的说法,被人们用来形容极度痛苦。然而,对于陈树湘来说,这不只是一个文学词汇,而是一种崇高的选择,他选择用这样悲壮的方式实践自己的诺言: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

晚年的张学良曾经回忆,当年和红军作战失败后,他曾经同部下讨论为什么打不过共产党,他问自己的将领,谁能在缺衣少食、围追堵截中把这样的队伍带出来,而且依旧保持着高昂的士气和强悍的战斗力?还不早把人带跑光了?红军为什么打不散,散了还会回来,主要是共产党、红军信仰他的主义,甚至每一个兵,都信仰他们的主义。

红军长征的故事心得(专业16篇)篇十三

中国工农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人类历史上求生存谋解放的一部最威武雄壮的英雄史诗。有不少人喜欢收集在红军长征这段时期发生的故事,下面就是本站小编给大家收集的红军长征的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在与敌人的一次激烈战斗后,周天浩突然得了伤寒,发起高烧。因为部队马上要投入新的战斗,周天浩被送到15公里外的临时后方治疗。由于缺少药品和足够的休息,他的病情很快就加重了。那几天周天浩一直高烧不退,大部分。

时间。

昏昏沉沉的,不省人事。

等周天浩清醒时,发现自己躺在一个大娘家的炕上。周天浩一脸茫然,以为自己在做梦呢,忙问大娘怎么回事。原来,当天夜里后方部队紧急转移,把他就地安置在大娘家里,他已经在这里昏睡5天了。大娘对周天浩说:昨晚给你喂了辣椒汤,后半夜出了一身大汗,看来是挺过来了。周天浩心里明白,大娘照顾自己担着很大的风险,敌军随时会来,如果被发现,她会受到连累。看着大娘熬红的眼睛,周天浩心里非常过意不去,心想这条命是大娘给他拣回来的。

周天浩当时身体还非常虚弱,但心里牵挂着队伍,就决定到外面看看情况。大娘不肯让他出去,说怕他暴露,而且他的病刚刚好,怕再着凉。周天浩再三恳求,大娘才同意陪他一起出去探探风。临近中午时,有老乡跑过来,说有队伍过来了。由于不知是什么队伍,他们都很紧张,大娘劝周天浩躲一躲,他们就藏在老乡家向外张望。远远有3个人过来,看样子不像敌人,待走近一看,正是周天浩他们连的战士,其中一个还是他们班的。战友相见,说不出的激动。原来他们连为了掩护大部队转移,正在执行牵制敌人的任务,马上就要过来。不到一个钟头,连队果然上来了,连长和指导员也到了。虽然当时情况比较危急,但看到部队回来,周天浩和大娘都松了一口气。

因为这次要长途转移,战友们坚决要带周天浩一起走。周天浩也早想归队了,可身体太弱了,一动就浑身冒虚汗,根本跟不上队伍。他怕拖累大家,就表示先留下,待好了以后再追队伍。连长和指导员坚决不同意落下他,他们商量后,决定派人去找毛驴驮着周天浩走。

当地老乡养毛驴的很多,他们想雇用,老乡听说是红军,坚决不要报酬,路上还给他们引路。第二天,又换了一个老乡牵着毛驴来驮周天浩。这样,每走到一个地方,就有老乡用毛驴驮着他送一程。那些天,部队边行军、边作战,地面上有胡宗南的几十万大军围堵,天上有敌机扫射轰炸,但战友们从没有嫌周天浩是累赘,是包袱,老乡们也没有丢下他不管。周天浩连续骑了五天的毛驴,才能下地与战友们一起行军。

大病初愈的周天浩拍了拍要分别的毛驴,说:“多亏你啦,小毛驴,要不是你,我恐怕走不出长征啊。”

小董是个红军女战士,1935年随红军长征来到金沙江的时候,她才13岁。在金沙江畔,就远远地能看到一座很白很白的山。有人说这是棉花山,有人说是雪山,也有人说是白糖山。走近了一看,原来是一座好高好高的大雪山!

小董她们这些小兵可高兴啦,当时正是阴历四、五月份穿单衣都热,看到山上全是雪,心想到了山上去凉快凉快,那多舒服呀!

登山前,每人除了粮食外,还发了几个小辣椒。小董她们怕辣,不愿意带辣椒。当地的一位干部告诉她们:“上到雪山后,不能到处乱看,后面的人只能看前面人的后脚跟儿;实在感到发冷,就嚼一口辣椒增加点儿热度……”

第二天,部队向雪山出发了。到了雪山底下,有一条小河。因为河水是从雪山上流下来的,泡着很厚的树叶和杂草,所以水是黄的。当地人说这是“仙人茶”,可是,喝下去却是又苦又臭。

上山了。向导让每个人用毛巾把头包起来,只留下眼睛看路。开始,天气还很热,大家的兴致很高,都想早一点爬到山顶,看看是什么样子。走到半山腰,开始起风了,冷风瑟瑟,草枝枯干,像秋天一样;再往上走,太阳就没了,雪花飘飘,满山银白,积雪不知有多厚,就像进入了冬天一样。山上高低不平,雪洞很多,一不小心,掉到雪洞里,就很难救出来。不知是哪个连队的一个男同志摔到雪洞里去,大家费很大力气,才把他拉出来,他的手脚和脸都被冰块扎得血淋淋了。

快走到山顶的时候,云彩不知什么时候落到脚下去了。雪下得更大,还夹杂着李子那样大的冰雹。山上没有树,也没有草,雪光刺得睁不开眼睛……越往上走越难受,小董只觉得头晕眼花,呼吸困难,身体发软,一阵阵恶心想吐。她真想坐下来休息一下,但向导的话响在耳畔:“多累也不能坐下去,坐下去就起不来了!”

小董哭了。可是,当时部队不许停下,大家把老郭抬到一边,放在稍背风的地方,就继续前进了。山上的风,嘶嘶地狂叫着,把地上的雪卷起来和天上正下着的雪搅在一起,如同大海里的波浪,一个旋涡一个旋涡地卷动着。由于大家穿的都是单衣,有的同志还光着脚,雪打到脸上、身上,像铁沙子打得那样疼。头上好像带着一个大酒篓一样,头重,脚轻,身子直摇晃。军团的一位首长在风雪中使劲拉着小董,边走边吓唬她说:“小鬼,好好走哇!不能坐下,一坐下可就要在这‘天国’里成仙啦!”

下到半山腰,头才慢慢地轻松了些,呼吸也渐渐地均匀起来。

1934年10月初,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作为长征先遣队进入贵州的石阡境内,受到国民党湘、桂、黔军的重重包围。10月16日(农历九月初九重阳),红六军团第十八师第五十二团为掩护军团主力转移,主动暴露自己,把敌人引向困牛山。由于敌众我寡,弹尽无援,被逼绝境,为不当俘虏,百余红军战士飞身跳下70多米高的山崖——虎井沟,绝大多数壮烈牺牲。(作者/赵幼立)。

(一)。

1934年4月,蒋介石调集五十万大军对中央根据地的广昌地区大举进攻,拉开了第五次“围剿”中央苏区的战役。由于“左”倾领导的错误指挥,红军战斗连连失利,先后失去了广昌和广昌以南的高虎脑、万年亭等。眼看根据地面积越来越小,当时的中央在7月派出北上抗日先遣队(寻淮洲、粟裕领导的红七军团)后不久,又于8月派红六军团从湘赣、湘鄂赣根据地向西突围,先期转移,并要他们到黔东来联系夏曦、贺龙、关向应带领的红三军及其创建的黔东革命根据地。10月,中央红军在失去宁都、兴国之后,也撤出中央苏区,沿着红六军团走过的路线向西转移。

红六军团的领导由中央代表任弼时、军团长肖克、政治委员王震和参谋长李达等组成。军团下辖十七师三个团(第四十九、五十、五十一团)和十八师三个团(第五十二、五十三、五十四团),共9700多人。红六军团在到达贵州瓮安、余庆时,因五十四团团长赵雄牺牲,未重新任命,其时实际仅五个团。10月4日,军团部到达瓮安的猴场后,遵照中革军委的指示,改变原向西、向北的进军路线,改向东,朝着石阡、江口方向挺进。

此时,蒋介石已调集湘军李觉、桂军廖磊和黔军王天锡率领的24个团进驻镇远、黄平、施秉、石阡等县,对红六军团进行围、追、堵、截,妄图将红六军团挤压在乌江以南的狭长地带加以歼灭。乌江自古为天险,对岸又还有万式炯、侯之担的四个团把守,数千红军要想北渡乌江几乎没有可能。另外,中革军委也电令六军团不得北过乌江,只能往东向江口方向运动。这一运动方向完全在国民党湘、桂、黔军的预料之中,红六军团实际上是在往国民党军的包围圈中钻。

当时,中革军委对湘、桂、黔军的布置并不清楚,还接二连三电令红六军团向东。六军团也对敌情不甚了解,毫无戒备地向东推进。十七师前部进至石阡县甘溪时,还十分从容地布置宿营。当发现敌情后又未及时向军团部报告,军团部未下达命令作战斗准备。当桂军廖磊部发起进攻时,红军毫无准备,很快被敌截为数段。面对后有追兵、前有阻敌的情况,各部队仓促应战,向北转移。由于红军。

人生。

地不熟,向北进入了十分危险的地势。此间地形复杂,山高坡陡,沟深崖绝,加上国民党军的反动宣传,当地百姓对红军一无所知,甚至轻信敌人的话,见红军来就躲避。

红军在甘溪一役损失1000人以上。进入大山,粮食、弹药都发生困难,加之水土不服,又误食桐油,自然减员也十分严重。在这种情况下,红六军团领导曾向中革军委请示,拟抛弃辎重,分两路突围。中革军委复电,不同意分兵,军团领导只好带着部队左冲右突。往北有乌江天险,往西有黔军把守,往南有桂军阻击,往东又有湘军截拦,军团领导只好决定再走甘溪,向南突围。

为掩护军团主力南突,红十八师的龙云师长和田海清团长率五十二团断后,先在板桥阻击追敌,后南撤追赶主力。他们未到达龙塘,发现南撤之路被敌截断,只好果断绕十二里山梁往西去川岩坝,后向北去困牛山,希望抛掉敌人后再向南追赶主力。

由于连续数天在十二里山梁子转,湘、桂、黔敌以及民团相继占领了川岩坝及附近制高点和重要村寨,红军无论走到哪里,都受到敌军及民团的截击。困牛山的战斗,是最为悲壮、最为惨烈的。

困牛山,实为困牛山,因形如一头疲倦而困卧之牛得名。其东南有十二里山梁,西北有老君山,西南有谭家湾大山,北面是万丈深渊的黑滩河。困牛山山脊平缓,蜿蜓10余里。红五十二团为掩护军团主力,在南撤道路被切断之后,就主动登上十二里山梁,以吸引龙塘方向的敌军,再向西直奔川岩坝。与驻敌交火后,再走困牛山山梁,主动暴露自己,吸引敌人。

团结。

战斗,边打边退,牢牢拖住敌人。

百余红军“飞”崖,这何等的悲壮,何等的惨烈啊!

敌人见那么多红军“飞”崖,他们也惊呆了,退缩了,以后也没有人敢下沟搜杀“飞”崖的人,当天就撤回了川岩坝。

战斗在左边的200多名红军战士凭借着草丛和土坎的掩护,在龙云师长的带领下顺着营盘脑的小路下到沟底,再爬上对面的蒙人弯,翻老君山撤出了战斗。

肯定当时是有红军战士未牺牲的。当地百姓回忆说,一场(5天)后还听见有人呻吟,一个月了,还看见红军的尸体挂在树桩上。当然也有未掉下去被树桠挂住得救的。团司号员陈世荣就是其中之一,第二天他才从刺丛中爬出来,得到当地百姓救助而生存下来。上世纪七十年代农业学大寨,他还去将他的军号找回来吹奏,作为生产大队修水库上工的信号。

龙云师长突围出去,也未赶上军团主力,在一次战斗中受伤被俘,后来被国民党军杀害于长沙。

困牛山战斗,红五十二团以多数牺牲的代价,拖住了敌人,为军团主力的转移赢得了时间。特别是百余红军,宁死不做俘虏,宁死不误伤百姓,最后砸坏枪支,集体飞身跳下70多米高的山崖,壮烈牺牲,留下红军史上举世无双、惊天动地的英雄壮举!

(二)。

百余红军在石阡县的困牛山集体飞身跳崖的英雄壮举,在当时的两军电报中都有反映,国民党军的战报中则说有千余人被打散、跳河。解放后,许多红军将领都有回忆,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版的《红六军团战史》《红六军团征战记》《黔山红遍》《红军在黔东》以及《黔东革命根据地》等书中都有记载,解放军也曾三次派人到石阡县进行寻访。可由于种种原因,红军飞身跳崖这个地点未被找到,百余红军几十年孤魂野鬼,难以安息。

到了20xx年,石阡县党史办的杨又铸主任,凭着对党史事业的忠诚,对革命烈士的敬仰,在县里领导的支持下,爬山涉水,深入石阡县境和思南县部分乡镇红军走过的地方,一口气走访了三四十名散失红军及八九十岁的知情老人,搜集到不少十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在得到省、地党史部门的重视与支持,得到肖克将军和张銍秀、李真等将军及其后人的支持,终于在20xx年9月,才在困牛山为百余跳崖红军修起了独具特色的纪念碑。

曾经有人在虎井沟里,也想找到一点红军的遗物,哪怕一段遗骨……结果,我的收获是浑身的大汗、衣服被荆棘扯出的线头和摔倒沟水中的湿漉……时针很快指向了下午1时。面对和当年差不多的晃晃太阳,我们决定,在午饭前先向还未揭幕的纪念碑献上第一个花圈。当我们扶着花圈,迈着沉重的步伐在那60多级台阶上一步一步攀登时,奇迹出现了:步步台阶都发出了空旷的回音。旁边同志惊呼:是哪样?是哪样?……我没有回答,没有停步,而是目视着前方矗立的纪念碑,心中祈祷:

烈士们啊,你们等了整整75年!

你们那些突围出去的战友也找你们75年!

以后,将不断有人来报告新中国的捷报!

你们的英雄事迹将代代相传!

你们敢于牺牲的精神将代代相传!

红军长征的故事心得(专业16篇)篇十四

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红军向天险大渡河挺进。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都是高山峻岭,只有一座铁索桥可以通过。这座铁索桥,就是红军北上必须夺取的泸定桥。

28日早上,红四团接到上级命令:“29日早晨夺下泸定桥!”时间只剩下20多个小时了,红四团离泸定桥还有240里。敌人的两个旅援兵正在对岸向泸定桥行进。抢在敌人前头,是我军战胜敌人的关键。

红四团翻山越岭,沿路击溃了好几股阻击的敌人,到晚上7点钟,离泸定桥还有110里。战士们一整天没顾得上吃饭。天又下起雨来,把他们都淋透了。战胜敌人的决心使他们忘记了饥饿和疲劳。在漆黑的夜里,他们冒着雨,踩着泥水继续前进。

忽然对岸出现了无数火把,像一条长蛇向泸定桥的方向奔去,分明是敌人的增援部队。红四团的战士索性也点起火把,照亮了道路跟对岸的敌人赛跑。敌人看到了这边的火把,扯着嗓子喊:“你们是哪个部分的?”我们的战士高声答话:“是碰上红军撤下来的。”对岸的敌人并不疑心。两支军队像两条火龙,隔着大渡河走了二三十里。雨越下越猛,像瓢泼一样,把两岸的火把都浇灭了。对岸的敌人不能再走,只好停下来宿营。红四团仍旧摸黑冒雨前进,终于在29日清晨赶到了泸定桥,把增援的两个旅的敌人抛在后面了。

泸定桥离水面有好几丈高,是由13根铁链组成的:两边各有两根,算是桥栏;底下并排9根,铺上木板,就是桥面。人走在桥上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似的。现在连木板也被敌人抽掉了,只剩下铁链。向桥下一看,真叫人心惊胆寒,红褐色的河水像瀑布一样,从上游的山峡里直泻下来,撞击在岩石上,溅起一丈多高的浪花,涛声震耳欲聋。桥对岸的泸定桥背靠着山,西门正对着桥头。守城的两个团的敌人早已在城墙和山坡上筑好工事,凭着天险,疯狂地向红军喊叫:“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

红四团马上发起总攻。团长和政委亲自站在桥头上指挥战斗。号手们吹起冲锋号,所有武器一齐开火,枪炮声,喊杀声,霎时间震动山谷。二连担任突击队,22位英雄拿着短枪,背着马刀,带着手榴弹,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跟在他们后面的是三连,战士们除了武器,每人带一块木板,一边前进一边铺桥。

突击队刚刚冲到对岸,敌人就放起火来,桥头立刻被大火包围了。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传来了团长和政委的喊声:“同志们!为了党的事业,为了最后的胜利,冲呀!”英雄们听到党的号召,更加奋不顾身,都箭一般地穿过熊熊大火,冲进城去,和城里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搏斗。激战了两个小时,守城的敌人被消灭了大半,其余的都狼狈地逃跑了。

红四团英勇地夺下了泸定桥,取得了长征中的又一次决定性的胜利。红军的主力渡过了天险大渡河,浩浩荡荡地奔赴抗日的最前线。

红军长征的故事心得(专业16篇)篇十五

其中有一个故事写到,谭友林在进入草地时得了伤寒,病得十分严重。同志们给他做了东西吃,他一丁点也咽不下去,只能天天喝水。谭友林的右臂上本来就有伤,这样一来病情没有好转反而更严重了,伤口每天都能挤出半杯脓血。草地的气候变化无常,难以猜测,一天中午,突然下起了暴雨,谭友林因为发烧,他贪图凉爽没有及时披上牛皮做的遮雨斗篷,这一场雨加重了病情,差一点夺去了他的生命。等雨一停,他刚下马就昏到在帐篷前。等他醒来,发现大家都因为担心他,劝他坐担架。可谭友林拒绝了战士们的提议,他怕因为自己连累了他们,冒着生命危险,继续在草地里前进。到后来,经过杨医生的精心治疗,还有同志们的关心和爱护,他的身体才慢慢好了起来。

友林那样坚强,忍着病痛继续长征,我和他们比,实在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太渺小了。他们是真正的革命战士,我们应该多读书,了解革命烈士们的故事,了解他们的生活,去回顾他们在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上的艰苦生活,激励自己在幸福的新时代,好好学习,健康成长!

红军长征的故事心得(专业16篇)篇十六

党领导红军不畏艰难困苦,长驱两万五千里,终于取得战略转移的胜利,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红军长征是一次伟大的胜利。下面就是本站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讲述红军长征的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一位参加过长征的老爷爷,爬雪山,过草地,他都。

坚持。

下来了,再苦再累也没有哭过。可是,有一次,因为一匹马,他哭了。

那是在过草地的时候。草地上的泥沼非常多,稍微不小心就会陷下去,几秒钟就能把人吞没。当时大家都累得没有一丝力气,双腿发软,走着都能睡着。正当大家都想办法唱歌互相鼓劲的时候,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在身后不远处,一声马嘶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回过头的时候,战士们看到有一匹马,掉进了泥沼里,已经淹了半个身子了,眼瞅着一点点往下陷。那匹马还想挣扎着蹬腿,可是它越使劲,陷得越快,马背上的行李和物品也加快了它陷下去的速度。这匹可怜的马,它知道自己要永远留在草地了,眨了眨眼睛,流下了一行泪水,战士们看到这个场景,也禁不住哭了起来。

可是,有更多的战士,他们的肚子也饿得像打鼓一样。他们冲上来,去打那些割马肉的人,甚至还扇耳光。他们一边抚摸那矗立着鬃毛的马,一边含泪痛声骂道:“这帮没良心的,你们有没有人性啊?它从长征一开始就跟着我们,走了这么远,默默地给我们背东西,驮伤员,你们都忘了吗?饿疯了吗?”

他们并没有饿疯,也没有失去人性。只是,这饥饿的魔爪使许多铁骨铮铮的男子汉都倒下了。吃马肉,不是没良心,是没办法呀!

刹那间,泥水弥合了,马彻底淹没了。这一刻,大家谁也没有说话,没有吵闹,只是静静地看着。

1932年春,丁德山的家乡来了红军。12岁的丁德山嚷着要参加革命,可红军说他年龄太小、个子太矮,不肯要。

失败。

了两次,第三次的时候,丁德山把事先准备的砖块垫在脚下,终于加入了红军,被分到了卫生队。在卫生队,丁德山是个机灵鬼,干活卖力,上下都很喜欢他。

一次,红30军政委李先念来了,听说了丁德山的情况,就跟卫生队长说:“这个小鬼跟我一起走。”

在给李先念当勤务兵时,敌机扔炸弹,结果丁德山的腿受了伤。本来只是轻伤,可是部队没有药,他的伤口一直得不到治疗。李先念就让丁德山骑着他的骡子。然而丁德山的腿伤并没有好转,反而更加恶化了,烂的洞越来越大,里面还生了一团一团的蛆。行军一停下来,丁德山就用手抠里面的蛆,抠完了继续走,跟没事人一样。后来李先念见他实在坚持不住了,就让丁德山又回卫生队,那里好歹还有点药。从这以后,丁德山又回到作战部队,开始扛枪打仗。

初进草地的时候,还可以见到一些稀疏的树木、山坡和牦牛走过的足迹,再往深处走,只见草天相连一望无际。草丛像陷阱一样,下面汪着水,一不小心,就会有战友陷进烂泥潭。一次,走在丁德山前面的两位战友,一个人的腿不小心陷进去了,身旁的战友急忙伸手去拽,结果两人都陷了进去。当丁德山赶上去营救时,自己也陷进去了。这时后面上来救援的战士解下身上的绑腿带,扔给他们,让他们缠在腰间,大家合力向上拉,这才把两个人从死神手中夺回来,但第一个战友已经被污泥吞没了。

进入草地后,战士们每人准备了一小袋青稞麦,但青稞麦被雨淋湿后,便成了粘糊糊的软胶疙瘩,把牙齿磨酸了也吃不到两口。身上的干粮吃完后,大伙不得不寻找野菜或树皮充饥,实在没办法就宰杀骡马牲口、煮皮带……草地里根本没有盐,这让他们感到嘴里无味,全身无力。那时候只要让他们舔一舔盐,真是比吃山珍海味还过瘾啊!

爬雪山的时候,气温有零下几十度。寒风像刀子一样划着每个人的脸,钻入每个人的骨头里,仿佛咯吱咯吱地在锯着大家的身体。有些战士想了个办法,倒着往上走,脸朝下,屁股朝上。路上是不能停下来休息的,如果意志稍微不坚定,就会把自己永远地留在雪山上了。

长征途中,丁德山先后负了12次重伤,肩膀上一个疤,腿上一个洞。每次打仗,丁德山都要求跟着突击队第一个上。他在四川广元、甘孜、岷山都负过重伤,组织上要他留下来养伤,可他一次都没落下。后来首长夸他特别能吃苦,能挨饿,能战斗,是大家的好榜样。

1935年秋天,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许多同志得了肠胃病。我和两个小同志病得实在赶不上队伍了,指导员派炊事班长照顾我们,让我们走在后面。

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因为全连数他岁数大,对大家又特别亲,大伙都叫他“老班长”。

三个病号走不快,一天只走二十来里路。一路上,老班长带我们走一阵歇一阵。到了宿营地,他就到处去找野菜,和着青稞面给我们做饭。不到半个月,两袋青稞吃完了。饥饿威胁着我们。老班长到处找野菜,挖草根,可是光吃这些东西怎么行呢!老班长看我们一天天瘦下去,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其实,这些天他比我们瘦得还厉害呢!

一天,他在一个水塘边给我们洗衣裳,忽然看见一条鱼跳出水面。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取出一根缝衣针,烧红了,弯成了钓鱼钩。这天夜里,我们就吃到了鲜美的鱼汤。尽管没加作料,可我们觉得没有比这鱼汤更鲜美的了,端起碗来吃了个精光。

以后,老班长尽可能找有水塘的地方宿营,把我们安顿好,就带着鱼钩出去了。第二天,他总能端着热气腾腾的鲜鱼野菜汤给我们吃。我们虽然还是一天一天衰弱下去,比起光吃草根野菜来毕竟好多啦。可是老班长自己呢,我从来没见他吃过一点儿鱼。

有一次,我禁不住问他:“老班长,你怎么不吃鱼啊?”他摸了摸嘴,好像回味似的说:“吃过了。我一起锅就吃,比你们还先吃呢。”我不信,等他收拾完碗筷走了,就悄悄地跟着他。走近前一看,啊!我不由得呆住了。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老班长猛抬起头,看见我目不转睛地看着他手里的搪瓷碗,就支吾着说:“我,我早就吃过了。看到碗里还没吃干净,扔了怪可惜的……”

“不,我全知道了。”我打断了他的话。老班长转身朝两个小同志睡觉的地方看了一眼,一把把我搂到身边,轻声说:“小声点儿,小梁!咱们俩是党员,你既然知道了,可不要再告诉别人。”

“可是,你也要爱惜自己啊!”

“不要紧,我身体还结实。”他抬起头,望着夜色弥漫的草地。好久,才用低沉的声音说,“指导员把你们三个人交给我,他临走的时候说:‘他们年轻。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啊,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小梁,你看这草地,无边无涯,没个尽头。我估计,还要二十天才能走出去。熬过这二十天不简单啊!眼看你们的身子一天比一天衰弱,只要哪一天吃不上东西,说不定就会起不来,真有个三长两短,我怎么去向党报告呢?难道我能说,‘指导员,我把同志们留在草地上,我自己克服了困难出来啦’?”

“可是,你总该跟我们一起吃一点儿呀!”

“不行,太少啦。”他轻轻地摇摇头,“小梁,说真的,弄点儿吃的不容易啊!有时候等了半夜,也不见鱼上钩。为了弄一点儿鱼饵,我翻了多少草皮也找不到一条蚯蚓……还有,我的眼睛坏了,天色一暗,找野菜就得一棵一棵地摸……”我再也忍不住了,抢着说:“老班长,以后我帮你一起找,我看得见。”

“不,咱们不是早就分好工了吗?再说,你的病也不轻,不好好休息会支持不住的。”

我还坚持我的意见。老班长忽然严厉地说:“小梁同志,共产党员要服从党的分配。你的任务是坚持走路,安定两个小同志的情绪,增强他们的信心!”望着他那十分严峻的脸,我一句话也说不上来,竟扑倒在他怀里哭了。

第二天,老班长端来的鱼汤特别少,每个搪瓷碗里只有小半条猫鱼,上面漂着一丁点儿野菜。他笑着说:“吃吧,就是少了点儿。唉!一条好大的鱼已经上了钩,又跑啦!”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两个小同志不知道为什么,也端着碗不往嘴边送。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瘩。他说:“怎么了,吃不下?要是不吃,咱们就走不出这草地。同志们,为了革命,你们必须吃下去。小梁,你不要太脆弱!”最后这句话是严厉的,意思只有我知道。

我把碗端到嘴边,泪珠大颗大颗地落在热气腾腾的鱼汤里。我悄悄背转身,擦擦眼睛,大口大口地咽着鱼汤。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挨了一天又一天,渐渐接近草地的边了,我们的病却越来越重。我还能勉强挺着走路,那两个小同志连直起腰来的力气也没有了。老班长虽然瘦得只剩皮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我们就这样扶一段,搀一段,终于走到草地边上,远处,重重叠叠的山峰已经看得见了。

这天上午,老班长快活地说:“同志们,咱们在这儿停一下,好好弄点儿吃的,鼓一鼓劲,一口气走出草地去。”说罢,他就拿起鱼钩找水塘去了。

我们的精神特别好,四处去找野菜,拾干草,好像过节似的。但是过了好久,还不见老班长回来。我们四面寻找,最后在一个水塘旁边找到了他,他已经昏迷不醒了。

我们都着慌了。过雪山的时候有过不少这样的例子,战士用惊人的毅力支持着自己的。

生命。

但是一倒下去就再也起不来了。要挽救老班长最好的办法是让他赶快吃些东西。我们立即分了工我去钓鱼剩下的一个人照料老班长一个。

人生。

火。

我蹲在水边,心里不停地念叨:“鱼啊!快些来吧!这是挽救一个革命战士的生命啊!”可是越性急,鱼越不上钩。等了好久,好容易看到漂在水面的芦秆动了一下,赶紧掣起钓竿,总算钓上来一条两三寸长的小鱼。

当我俯下身子,把鱼汤送到老班长嘴边的时候,老班长已经奄奄一息了。他微微地睁开眼睛,看见我端着的鱼汤,头一句话就说:“小梁,别浪费东西了。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草地去!”“老班长,你吃啊!我们抬也要把你抬出草地去!”我几乎要哭出来了。

“不,你们吃吧。你们一定要走出草地去!见着指导员,告诉他,我没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看,你们都瘦得……”老班长用粗糙的手抚摸我的头。突然间,他的手垂了下去。

“老班长!老班长!”我们叫起来。但是老班长,他,他的眼睛慢慢地闭上了。我们扑在老班长身上,抽噎着,很久很久。

擦干了眼泪,我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包起来,放在贴身的衣兜里。我想,等革命胜利以后,一定要把它送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去,让我们的子子孙孙都来瞻仰它。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相关范文推荐

    七一慰问困难党员活动方案(热门20篇)

    活动方案包括活动的目标、内容、时间安排、资源需求等必要的信息。以下是一些成功活动方案的实践经验和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和借鉴。开展慰问生活困难党员活动,做好党

    应急党课心得体会和感想范文(18篇)

    这次比赛的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努力和坚持的重要性,也增加了我的自信心。接下来,小编将为大家分享一些写心得体会的小技巧和方法,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帮助。

    小班游戏教案钻山洞(通用17篇)

    小班教案是指为小班学生制定的一种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助力他们全面发展。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选的优秀小班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1、积极参加结伴进行的“搭山洞”、“过

    销售罚款心得体会及收获(热门17篇)

    通过总结个人心得体会,我们能够更好地规划未来的发展方向,做出更明智的决策和选择。以下是一些值得学习和参考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和提升。

    小学班长总结报告(实用16篇)

    报告范文的写作不仅要注重内容的丰富和准确性,还要注意语句的流畅和条理的排列。通过阅读这些报告范文,你可以了解到各种行业的最新动态和研究成果。我来到工厂成为了工厂

    事业单位人员心得体会格式(实用17篇)

    心得体会可以是对自己成长过程中的反思,也可以是对某一事件的理解。以下是一些对于心得体会的精选范文,大家可以阅读一下,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写作的灵感。9月9日,石岩

    药品合作合同大全(21篇)

    在合作中,需要大家互相支持、倾听和理解,以达到共同成长和共同利益的目标。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合作原则和核心价值观,希望对大家在合作中能够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装配钳工年终总结(优质19篇)

    在年终总结中,我们可以总结自己过去一年的目标完成情况以及未完成的原因。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一些年终总结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对新入职员工安排一定时

    认识和心得体会及感悟(通用22篇)

    心得体会是个人在学习、工作、生活或其他方面的经验总结与感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第一段:引言(1-2句)。在人生的旅途中,每个人

    民主生活会心得(精选17篇)

    在民主生活会上,党员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和交流经验,共同提高党组织的活力和战斗力。下面是一些民主生活会的范例,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10月12日今天我第一次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