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校园 永远的白衣战士教学反思(汇总5篇)

时间:2023-09-26 作者:笔砚永远的校园 永远的白衣战士教学反思(汇总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永远的校园篇一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0个字只识不写。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娴熟”、“疲惫”、“身先士卒”、“声色俱厉”等词语。

3、找出课文中的语句,说说护士长叶欣是怎样冒着“高风险”,进行“高强度”、“高效率”的抢救工作的。

4、体会、感受“白衣战士”——护士长叶欣临危不惧,身先士卒,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1、认真、仔细地朗读课文,体会、感受“白衣战士”——护士长叶欣临危不惧,身先士卒,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2、找出课文中的语句,说说护士长叶欣是怎样冒着“高风险”,进行“高强度”、“高效率”的抢救工作的。

二课时

2、引出课题:永远的白衣战士

3、围绕课题,说说你想了解什么?

1、先把课后生字表中的生字读两遍,读准字音。

2、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难读的地方多读两遍。

3、读后在文中将带有生字的词语画出来,读一读,认清字形。

4、思考课文写的什么事?

1、出示生字新词,指名朗读,正音。

2、按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

(1)引导学生互相帮助,纠正读错的字句。

(2)引导学生欣赏别人的朗读,学习借鉴,取长补短。

3、默读课文,思考和讨论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人?什么事?

1、出示生字,指名读。

2、说说哪个字比较难写,需要特别注意。

3、教师范写:“咳”、“测”、“器”。

4、学生在语文书上描红。

1、在习字册上写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1、默写生字词。

2、指名朗读课文。

(一)学习2——7自然段。

1、教师深情地诵读第2、3自然段。

2、出示自学要求,布置学生自学4——7自然段。

(1)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详细描写了护士长叶欣的英雄事迹?找出来读一读。

(2)边读边想:这几段课文分别描写的是什么内容?用一两句话概括下来,写在各个段落后边。

(3)自己选一两个段落认真读一读,用“——”画出直接描写叶欣的行动或语言的句子,再想一想从这些语句中体会到了什么?(也可以在书上写下自己的体会)

3、学生自主阅读,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4、组织学生交流。

(1)说说各自概括的重点段的内容。

(2)谈谈选读有关段落的体会。

注意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身先士卒”、“疲惫”、“斩钉截铁”、“声色俱厉”等词语,通过理解这些词语,加深对人物崇高精神的感悟。根据学生交流过程中所选择的段落,适时地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交流,使学生受到崇高精神的熏陶和伟大人格的感染。

5、指导学生说话。

(1)提出要求:默读课文,找出有关语句,说说护士长叶欣是怎样冒着“高风险”,进行“高强度”、“高效率”的抢救工作的。

(2)学生按要求默读课文,画出有关语句。

(3)交流。

6、学习1、8、9三个自然段。

(1)指名学生朗读。

(3)齐读这三个自然段。

7、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1、为什么说叶欣是“永远的白衣战士”?课题可不可以改为“永远的白衣天使”?

2、小组讨论。

3、交流。

1、收集介绍全国人民抗击“非典”情况的资料,搞一次展示活动。

2、收集叶欣生平事迹的资料,补充阅读。

这是一篇令人落泪的课文,非典时期我们都曾经历过,我们对非典的恐惧与白衣战士叶欣等人的胆量、勇气相比,使我们更了解他们高尚。

(一)

读课题,说说通过预习你对“永远的白衣战士”这个题目,有了那些了解。

生:永远的白衣战士是指的叶欣。

师介绍叶欣生平。

生:因为叶欣永远活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所以称为永远的白衣战士。

师:你对永远这个词了解很深刻,请你再读读课题。

师:我们以前都称护士们为白衣天使,为什么这里却称为白衣战士?

生:因为这里的护士与病魔做着斗争。

生:因为书上说非典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叶欣与非典争夺病人的生命,所以说她是白衣战士。

师:你懂得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课题,很好!

生:因为非典非常具有传染性,得了这种病的人都可能死亡,就像战争一样危险,而叶欣要上战场一样的去和非典斗争,所以说她是白衣战士。

师:是呀,非典的传染性,我们大家都了解,可是这些以叶欣为代表的医务工作者们却要冒着生命危险和非典做着搏斗,他们的确是勇敢的白衣战士。

(二)

师:为什么你会认为“最终”更好?

生:因为非典极具传染性,工作中只要一不留神,就会被传染,叶欣高强度的工作,使她的身体抵抗能力降低,所以更容易传染上,再加上,书上说“面对危险和死亡,同事们总能听到叶欣斩钉截铁的话语:“这里危险,让我来吧!”叶欣默默地作出一个真情无悔的选择——尽量包揽对危重病人的抢救、护理工作,有时甚至声色俱厉地把同事关在门外,,让你毫无协商的余地。”这样她感染的机会就更大了。她一次次从病魔手中逃脱,可是到了最后,病魔还是逮住了她。所以我觉得用“最终”比“终于”要好。

生:我觉得最终比终于要好,这个最终有着一种遗憾在里面,还感到逃过了很多次,最后还是落入了病魔的魔爪。而终于有点幸灾乐祸的感觉。

生:我觉得终于也可以,因为终于的意思和最终差不多,都说的是最后没有避开病魔的侵袭。

师:用词的确值得推敲,我觉得换成最终有道理,这样品味词语是个好办法。

(三)

师:你从哪些地方看出叶欣的工作是高风险、高强度、高效率的。用笔画出来。

生:我是从“叶欣迅速赶来,娴熟地将病床摇高,让患者呈半坐卧位,同时给予面罩吸氧,静脉注射强心药,监测心率、血压、呼吸……”这句话中感受到叶欣工作高强度、高效率,“娴熟”“同时”说明她效率高,很快的做着工作,为了抢救病人每一分每一秒都很宝贵。

生:我从“两小时过去了,患者终于脱离了危险,叶欣顾不上休息,又拖着疲惫的身躯投入到另一个患者的抢救中去。”这句话中体会叶欣的工作是高风险高强度的,她要救治病人,还要保护自己,身体上、心理上都很有压力,然后连续不断的工作,这样她就会更加疲倦,身体抵抗力较差容易感染病菌。

生:“为了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必须将堵塞其间的大量浓血痰排除出来,而这又是最具传染性的。一个“非典”重症患者的抢救往往伴随多名医护人员的倒下。”这句话告诉我们非典重病人是很容易传染别人的,而叶欣是个护士长,肯定要身先士卒的。所以危险性就更大,称为高风险。

……

(四)

师:知道什么是身先士卒吗?

生几人举手

生:就是带头的,什么事情都自己先做。

师:文中那些地方写出了叶欣身先士卒?

生:“面对危险和死亡,同事们总能听到叶欣斩钉截铁的话语:“这里危险,让我来吧!”叶欣默默地作出一个真情无悔的选择——尽量包揽对危重病人的抢救、护理工作,有时甚至声色俱厉地把同事关在门外,让你毫无协商的余地。”这段话就是说的叶欣身先士卒。

生:“3月4日清晨,叶欣仍像往常一样早早来到科室:巡视病房,了解危重病人病情,布置隔离病房……”叶欣每天都很早去,也说明她身先士卒。

永远的校园篇二

学生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学生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道德情感。在课上,我利用孩子自己收集的和我收集到的种。种诚信故事,激起他们对诚信的'理解,在课堂上让他们交流、讨论,以此提高他们的兴趣、促进孩子诚信意识的形成。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被激起,相信他们一定对诚信的内涵有个较为深切的理解,并相信会影响他们的今后生活。

永远的校园篇三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细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语句,说说护士长叶欣是怎样冒着“高风险”,进行“高强度”、“高效率”的抢救工作的,从而体会、感受“白衣战士”——护士长叶欣临危不惧,身先士卒,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1、找出课文中的语句,体会护士长叶欣是怎样冒着“高风险”,进行“高强度”、“高效率”的抢救工作的。

上一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大家都知道永远的白衣战士指的是——学生接(师板书:叶欣)。

1、过渡(范读)2003年春节前后……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2、组织学生交流(点评,相机指导朗读)。

2、出示:“花圈如海,泪水如雨。”

3、面对这样一位英雄,我们心中一定会有很多话要对她说。

假如你是叶欣的同事,你会怎样说?

假如你是叶欣的孩子,你会怎样说?

假如你是叶欣救治过的病人,你会怎样说?

4、配乐齐读这两自然段。

1、在万物复苏的阳春三月,年尽47岁的护士长叶欣永远地走了。她倒在了与非典型肺炎昼夜搏斗的战场上。(齐读第一小节)虽然她已离我们而去了,但人们依然无限地怀念她,她的音容笑貌将永远留在人们心中!

2、为什么课题是“永远的白衣战士”而不是“永远的白衣天使”?

过渡:读了叶欣的故事,我们真切感受到叶欣是个好护士,是个好同事,她对病人和同事的无私关爱,也赢得了人们对她的尊敬和爱戴。

2、收集介绍全国人民抗击“非典”情况的资料,搞一次展示活动。

3、收集叶欣生平事迹的资料,补充阅读。

临危不惧

11、永远的白衣战士叶欣身先士卒

舍己为人

忘我工作

永远的校园篇四

学生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学生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道德情感。在课上,我利用孩子自己收集的和我收集到的种。种诚信故事,激起他们对诚信的理解,在课堂上让他们交流、讨论,以此提高他们的兴趣、促进孩子诚信意识的形成。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被激起,相信他们一定对诚信的内涵有个较为深切的理解,并相信会影响他们的今后生活。

永远的校园篇五

本节课的教学由始直终学生都沉浸在学习的热情之中,以至于下课了还有孩子说:老师还有5分钟。因此,回顾这节课的教学,我觉得自己教学目标已达成;有几个亮点:

1、课前准备做的比较充分,“非典”时期,孩子们还小,对抗击非典的事了解得不多,我从网上下了相关资料让孩子们在预习的时候阅读交流,并让孩子们回家询问家长,或上网看抗击非典的影片,让学生对03非典有了情感上的认知。

2、情景导入恰如其分,开课时,利用课件,让学生在视听方面对学习情景进行渲染看着课题下带着叶欣照片的网上纪念馆,伴随着《为了谁》(从老百晓课件中得到的启示)的乐曲学生走入了课堂,接着导入,利用《为了谁》的伴奏老师深情并茂地朗读精选出来的网友写的悼词。此时,孩子们沉浸在对叶欣的无限怀念之中,我顺势让孩子们快速阅读,感知大意。

3、理解生字新词,既让学生读通了课文,又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了词语,对学生语感的培养意识较强,为第二课时的教学铺垫,训练到位。其次,我的教学一个最大的优点也展示出来了,我的教学宗旨一贯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教学紧扣目标,教学重点突出。自己第一课时的教学模式是值得肯定的。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词语放在语境中理解之外,教学中应该体现中华民族文字的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词语的同时应该放在语言文字中来理解,领悟文字的内涵。对于零知识,老师有责任引导学生从语境、从本义和引申义来理解,做到工具性与文学性的统一。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