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诗两首教学设计 郭沫若教材(四篇)

时间:2023-03-26 作者:储xy
简介:百分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郭沫若诗两首教学设计 郭沫若教材(四篇)》及扩展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百分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郭沫若诗两首教学设计 郭沫若教材(四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郭沫若诗两首教学设计郭沫若教材篇一

【教学要点】

一、整体把握诗情,理解诗意。

二、学习理解诗中的景物描写(实写)与联想想像(虚写)的关系。

三、重点讨论最后两句诗的含义。

四、做联想和改写练习。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语 :《天上的街市》写的是美丽的夜景引发了作者无尽的遐思,想像出天上的一幅美丽、幸福、自由的生活图景,抒发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今天我们来学习郭沫若写的另外一首诗《静夜》,也是写于1921年,在日本留学时的一个夜晚,面对朦胧的月色,引发了诗人的联想和想像,抒发了诗人无尽的情怀。

二、范读、学生齐读。

三、引导学生具体分析理解诗意。

1.第一节写的是哪些景物?    (月光──松林──白云──疏星)

2. 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

(月光朦胧,笼罩着松林大地,团团的白云遮掩着月亮和星星。给人的感觉是──朦胧、恬静的美)

3.第二节写了哪些景物?(天河──海雾──鲛人──流珠)

4.第二节的“天河何处”起什么作用?与第一节有关联吗?

(承上启下,引发联想。因月、星自然联想到天河,又因“白云团团”而不见天河,故而引出了“天河何处”的发问。上下过渡非常自然,联系也非常紧密。)

5.下面回答了“天河何处”的问题吗?

(回答了,“远远的海雾模糊”就是回答,即“天河就在那远远的、海雾模糊的地方”。这说明了“天河何处”是个设问句。)

6.作者为什么着一“海”字?用得好吗?

(用得好。因白云茫茫如海,即为云海;在月光下的云海朦胧不清,如雾一般,故为海雾。诗人再由“海”产生了联想,引出海中的神话故事。)

7.看注释,理解最后两句。先由学生讲,然后老师进一步补充。

(补充:鲛人,亦作“蛟人”。神话传说中的美人鱼。张华的《博物志》中还说:“鲛人从水出,寓人家积日,卖绡将去,从主人索一器,泣而成珠满盘,以与主人。” 传说中鲛人所织的绡叫“鲛绡”。《述异志》:“南海出鲛绡纱,泉室(指鲛人)潜织,一名龙纱, 其价百余金,以为服,入水不濡。” )

8.“鲛人在岸”,岸在何处?

(在南海岸边,此在“海雾模糊”之海岸,即在天上。天上有海,岸边有鲛人。当然也可以理解为,在天河岸边。)

9.为什么写“对月流珠”呢?是表达了一种什么感情呢?

(这个神话传说中,最美的、最神奇的就是眼能泣珠,故作者既想像出鲛人,自然就会联想到她的神奇本领。可这到底表达一种什么感情呢?在学生讨论基础上归纳。)

(这首小诗,写于诗人留学日本期间,联系当时的背景,和诗人的处境,我们可以感受到,当时,作者既有对现实的失望,也有对祖国、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在这月华满天的时刻,诗人虽然写的是鲛人在对月流珠,其实是诗人自己在对月流泪。诗人此时的哀伤、无奈、惆怅,化作了粒粒泪珠,以此来抒发自己的悲伤、思念之情。作者写鲛人,目的是写自己的情感,但通过这样的联想和想像,既含蓄,又优美。

可概括为:一个凄美的故事,抒发了作者对现实的失望,对祖国、家乡、亲人的思恋之情。)

四、让学生再齐读此诗,体会作者抒发的情感。

五、郭沫若这两首诗,都发挥了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写眼前景的,一般是实写。写不在眼前的想像的一般叫虚写。请大家分别找出两首诗中的实写和虚写。

(《天上的街市》中第一节是实写,第二、三、四节是虚写;《静夜》中第一节是实写,第二节是虚写。)

木质──树林,树林──田野,田野──足球场,足球场──皮球。

你也来试一试,完成“天空”和“茶”,“钢笔”和“月亮”的联想。也可任意选两个词作联想的练习。

七、请看课文后边的练习第三题,先让学生读《夕暮》,对诗意略作讨论后,再把原诗改写为一段散文。如果有时间,可以课内完成,并作课内交流,如果时间不够,就留到课外去完成。

补充:

《夕暮》是一首写景短诗,诗人废名在20世纪40年代说过:“像郭沫若的《夕暮》,是新诗的杰作,如果中国的新诗中准我选一首,我只好选它。”这个评价有些夸张,但也可见这首小诗的魅力。

诗中用比喻的手法,编织了个童话故事般的情景,表现了诗人丰富的想像和善良美好的童心。

八、根据学生前一节课的要求和学生写作的情况,继续鼓励学生写诗,为下一节的练习课做好准备。

【板书】

《静夜》

郭沫若

月光──松林──白云──疏星        朦胧、恬静的美

“木质”和“皮球”:

木质──树林,树林──田野,田野──足球场,足球场──皮球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一、学习掌握两诗的韵律。

二、掌握两诗的节奏。

三、作业 评讲。

四、学生提问、释疑。

【教学安排】

一、学习把握两诗的韵脚。

1.现在就请大家来读一读第一这首新诗,看看他是否押韵,是怎么押韵的?(由学生发言归纳出)

韵脚:第一节“星”──“灯”    第二节“市”──“奇”

第三节“广”──“往”    第四节“游”──“走”

本诗的韵脚都在每节的二、四句的末尾,各小节所押的韵不一样。第一节是inɡ与enɡ韵母相近,第二节是i韵母相同,第三节是uanɡ韵母相同,第四节是ou韵母相同。

2.再看第二首诗的韵脚。

第一节:林──星     一个in 一个inɡ ,韵母接近。

第二节:处──糊──珠     韵母都是u .

其实,新诗押韵没有严格的规定,只要读来有韵律感,流畅、顺口就行。新诗也有很多不押韵的,不过押韵的读来,比不押韵的总要优美上口些。

二、新诗一般还具有一定的节奏,就像唱歌有节奏一样。节奏感可以增加诗的美感,读出诗的节奏,可以增强对诗的理解和领悟。(可先请一个学生来读,要求分辩出节奏来,然后进行纠正。老师可就一些两可的情况略作说明。)

三、作业 讲评。

主要做法:将学生的诗歌作品和改写收起来,选择其中较好的进行讲评,针对比较集中的问题作一些讲解。

四、学生提问,大家讨论解答,老师指导并解答学生难以解答的问题。

郭沫若诗两首教学设计郭沫若教材篇二

这两首诗都是郭沫若先生的早期诗作,当时他的作品常常借用神话传说,加以再创造,从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理想。作品中大胆的想像、奇特的构思,正体现了诗人浪漫主义的创作特色。这两首诗歌都有这些特征:《天上的街市》取材于我国古代有关牛郎织女的传说,它借丰富新奇的联想和想像,描绘了美妙的天街景象,表达了诗人摆脱封建束缚、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的思想感情;《静夜》先描绘静谧的夜景,然后放飞想像,给读者留下无穷的回味。所以教学时要通过朗读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丰富的情感,同时,能让学生了解诗歌中联想和想像运用的重要性。

1、朗读诗歌并背诵,要分清节奏,念准重音,读出感情。

2、激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积累创造思维的体验。

3、了解两首诗的写法和风格。

1、有感情地朗读。

2、在熟读美读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复述、扩写、改写等再加工创造。

老师准备钢琴曲《星空》〉、二胡曲《月夜》,学生查阅郭沫若及诗集《星空》的有关资料。

一、导语

夜空,是那样神秘,又是那样亲切。远眺夜空,总会勾起人们无尽的幽思遐想。诗人郭沫若不仅用眼睛眺望夜空,而且以自己的心灵感受夜空。〈天上的街市〉是诗人在以心灵的眼睛眺望夜空时所看到的。让我们一起去感受诗人心中所向往的那份美丽,那份新奇。

二、交流收集到的有关作者的资料,并按“名、时、地、作、评”确定记忆重点。

三、朗读体验。

1、教师范读,提醒学生注意朗读节奏和重音,并用铅笔做上记号。

2、学生朗读,课件打出朗读的节奏和重音,让学生对照。

3、叫一个朗读较好的学生,配上音乐《星空》,诵读过程中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画面,仔细体会诗歌思想感情。

4、自己有感情地朗读,同时充分调动想象力,用自己的话描述诗里的想象世界。

5、全班有感情齐读课文,进一步体会诗歌思想感情。

四、探究讨论

1、课件打出问题组,学生先自己思考,然后小组交流讨论。

⑴本诗是怎样逐步展开联想和想象的?

⑶这些想象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⑷诗的后3节中连用了四个“定然”和一个“定”字说明了什么?

2、学生小组讨论后,教师归纳明确:

⑴街灯(联想)明星(想象)天上美丽的街市街市上陈列的珍奇物品牛郎织女的幸福生活。

首先让学生明确这首诗运用了联想与想像的手法。如,第一小节运用了联想的手法,诗人看到“远远的街灯”,星星点点,时隐时现,很像天上的星星,就自然而然地把街灯与明星联系起来。“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这就是联想,这种联想既描绘出迷人的夜景,又暗示出了对现实的不满,对光明的追求,把内容由人间转到天上,为下文展开想像打下了基础。

第二~四小节,诗人描绘天上街市的美丽,街市上陈列物品的珍奇和牛郎织女提着灯笼在走的幸福,都是诗人想像出来的。这种想像,又是以在人间看到的街灯、明星为基础的。人间天上,亦真亦幻,折射出作者美好的人生理想与追求,体现了诗作的浪漫主义风格。

联想要有一定的基础,要有可以产生联想的那个相接点,而想像则是以现实情景和现实生活为基础的。

⑵神话故事中牛郎织女被无情地分隔在天河两岸,而在诗歌中,他们在一起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美丽的街市”、“世上没有的珍奇”表现了牛郎织女的生活很富足;“闲游”表现了牛郎织女生活的自在、舒适、幸福;“浅浅的”说明了牛郎织女可以自由地往来,已经不是神话传说中的每年七月七日才能相见一次:“那朵流星”中,“朵”字常用于花,花是美好的象征,把流星比作花,比喻天上的生活像花朵一样美好。

⑶他改写了神话,想像牛郎织女在天上过着幸福的生活,表达了他对理想的向往和执著的追求。

⑷诗中的“定然”、“定”表现的明明是想像的内容,却用断定的语气加以肯定,表明作者坚信,这样的理想世界是存在的,他对美好的未来充满信心,使读者受到感染和鼓舞。

五、背诵诗歌,体味语言

学生自由背诵课文,同时仔细体味诗歌语言好在哪里,并举例说明。

不求谈得多么全面,只要谈出自己的体会即可。如:

1、诗句押韵、和谐。例如第一小节的韵脚“星”、“灯”;

2、用词准确。例“珍奇”、“浅浅的”;

3、语气亲切。例“我想”、“你看”等。

小结:诗人运用联想与想像的手法,用优美而又亲切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美丽的天街,创造了牛郎织女自由幸福的生活图景。字里行间,充溢着诗人对自由幸福美好生活向往与追求,体现了浪漫主义的创作。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地背诵一遍这首诗,感受诗人的美好情怀吧。

六、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这首诗歌。

2、用自己的话把诗歌的想象世界写出来。

一、导语

唐代诗人王维有一名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在这样月光如水的晚上,你会有哪些遐思呢?(让学生畅所欲言)这节课,让我们再随同诗人观赏奇景,驰骋想像。

二、朗读品味

1、听《静夜》诗歌朗诵,配上二胡曲《月夜》。

2、学生自己朗读第一节,描述一下作者所描绘的夜景景象。

这是一个“平和洁净”的世界:淡淡的月光,笼罩着翠绿的松林,还有旁近的村庄。月色白而淡,是一种朦胧的美;松林绿而浓,有一种苍劲之美。夜空明净,月朗星稀,抬头还可依稀瞧见团团白云,更有几点星星点缀天幕,似从白云缝隙漏出……环境非常“雅”,而这种“雅”的氛围,是一种俗心难成的无言的教化。

3、在这样的月夜,作者想到了什么呢?

诗人面对缥缈的星空,浮想连翩。晴夜高穹,银河该在何处?站在村边松林远远望去,只见一片白色迷蒙,如烟、似雾,虚幻空灵。而银河岸边,只怕有一位鲛人对月伤心,泣泪而成珠。写作本诗时,已是“五四”运动退潮后的低沉时期,思想上的苦闷与矛盾,内心中的痛苦和煎熬,让诗人怎能不鲛人泣珠、杜鹃啼血!

先引导学生结合全文和注释来理解。接着让学生发挥想像,畅所欲言,然后教师谈谈自己的理解。最后明确:结尾给读者留下了无穷的回味,让人产生无尽的回味和神往!这正是诗歌的留白艺术。我们可以联系诗人当时的心境、处境,当时的社会现实,来填补这未说出的内容──是怀恋亲人,期待着即将来到的甜美的团聚;是思恋家园,期待着它们走出愁雾早见清朗;是孤独、无望,期盼美好自由温柔的人间──总之,这空白可填的有很多,它包含着诗人对祖国、对家园、对人民的一片深情。不同的人读着会联想出不同的美好答案。

三、朗读探究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把握好诗歌的感情基调。

让学生谈谈,然后明确:这首诗意境优美,节奏舒缓,有着古典诗歌的韵味和意趣。把握好诗歌美好、恬静、清新而略带一丝忧郁的感情基调;朗读时节奏不宜强,声音不宜大,速度不宜快,要做到轻松、柔和、舒缓。

2、请同学朗读,思考:这首诗的两个小节之间有着什么内在联系?

第一节的景物描写,是想像的基础,而没有了第二节的想像,第一节的的景便没有活力,没有生气。有了第二节的想像,才使看似平淡无奇的景变得空灵、美丽。

四、比较阅读

两首诗歌更喜欢哪一首?为什么?

可从内容、意境、语言、写法等方面谈,言之成理即可。

五、指导学生练习,学习运用联想与想像的手法

发挥联想与想像,续写句子。

牵牛花开放了……

我不在父母身边的时候……

这个练习很简单,是学生学习联想和想像手法的基础性练习,学生说的答案合理即可。

小结:多么奇妙的想像,多么美好的诗歌,请大家课外阅读〈星空〉,诗歌能让你更加领略生活的美好!

学生还是很喜欢这两首诗的。让他们谈更喜欢哪一首这个环节很出彩,学生大多能谈出自己的感受,尤其是对第二首留白艺术的认识分析很让我意外。他们在这课还是有所获的。这也提醒我,新教材不能过于强调学生的体悟,只在学生感受的层面上做文章,还必须在此基础上有所提升,教师应该有适当的点拨和传授,以期能真正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

郭沫若诗两首教学设计郭沫若教材篇三

①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两首诗。

② 了解这两首诗的写法和风格。

③ 理解诗中联想和想像的作用,初步培养联想和想像的能力。

④ 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① 有感情地朗读。

② 理解诗歌中联想和想像的作用,培养联想和想像的能力。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老师:准备投影仪、录音机、磁带(提琴曲《梁祝》、钢琴曲《星空》)

学生:了解有关牛郎织女的故事传说,有条件的查阅这两首诗的创作背景。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天上的街市》

○教学设计

导入  新课

夜晚,我们仰望天空,群星璀璨,那里,发生过多少美丽的故事,产生过多少神奇的传说,令人禁不住心驰神往。今天,我们跟随着著名诗人郭沫若先生一起步人《天上的街市》,感受诗人所追求的那份美丽,那份新奇。

朗读课文,先从整体上了解诗歌内容

① 教师范读,提醒学生注意朗读节奏、重音,并出示投影(朗读节奏与重音),播放背景音乐:提琴曲《梁祝》部分,创设一种美好的情境。(也可以播放课文录音带)

② 学生按投影提示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以下问题:

a.全诗共四个小节,哪些是写实的,哪些是写想像的?

b.请你概括出诗人所想像的内容及想像过程。

③ 全班讨论以上两个问题。

因为这两个问题都比较简单,所以很快老师可以明确:

a.第一节是写实的,第二~四节是写想像的。

b.诗人想像了牛郎织女在天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想像过程(板书):

街灯

} →天上的美丽街市一街市上陈列的珍奇物品→牛郎织女的幸福生活

明星

探究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全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品味课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①教师投影出示问题组,学生小组讨论,然后转入全班讨论。

c.诗中反复出现的“定然”“定”有什么作用?

这个环节的讨论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理解诗歌所表达的主题。讨论时老师可以通过提示帮助学生,如讨论为什么要对传统的神话故事情节加以改动时,可让学生想,神话中的牛郎织女被分隔天河两岸不得相聚的悲剧是谁造成的?王母娘娘为什么硬要拆散他们?王母娘娘象征的是什么?这样就可以很自然地让学生了解诗人摆脱封建束缚、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了。

结合小组代表的发言,教师可以明确:

a.神话故事中牛郎织女被无情地分隔在天河两岸,而在诗歌中,他们在一起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美丽的街市”、“世上没有的珍奇”表现了牛郎织女的生活很富足;“闲游’’表现了牛郎织女生活的自在、舒适、幸福;“浅浅的”说明了牛郎织女可以自由地往来,已经不是神话传说中的每年七月七日才能相见一次:“那朵流星”中,“朵”字常用于花,花是美好的象征,把流星比作花,比喻天上的生活像花朵一样美好。

b.上世纪初,中国还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民生活在黑暗之中,五四运动呼唤人们追求自由、幸福、美好的生活,但运动结束后中国依然处于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下,自由、幸福、美好的生活仍然没有到来,许多人因此感到绝望无助,但是诗人没有因此而放弃希望。他改写了神话,想像牛郎织女在天上过着幸福的生活,表达了他对理想的向往和执著的追求。

c.诗中的“定然”、“定”表现的明明是想像的内容,却用断定的语气加以肯定,表明作者坚信,这样的理想世界是存在的,他对美好的未来充满信心,使读者受到感染和鼓舞。

另外,在讨论中也可以穿插介绍一下郭沫若的生平及1921年前后的时代背景,但是要简略,不能涉及得过多过深。

②有感情地集体朗读诗歌,注意声音不要太高,语气舒缓,要带出轻松神往之意。

了解这首诗的写法及风格,学习联想和想像的手法

讨论这个问题,首先让学生明确这首诗运用了联想与想像的手法。如,第一小节运用了联想的手法,诗人看到“远远的街灯”,星星点点,时隐时现,很像天上的星星,就自然而然地把街灯与明星联系起来。“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这就是联想,这种联想既描绘出迷人的夜景,又暗示出了对现实的不满,对光明的追求,把内容由人间转到天上,为下文展开想像打下了基础。

第二~四小节,诗人描绘天上街市的美丽,街市上陈列物品的珍奇和牛郎织女提着灯笼在走的幸福,都是诗人想像出来的。这种想像,又是以在人间看到的街灯、明星为基础的。人间天上,亦真亦幻,折射出作者美好的人生理想与追求,体现了诗作的浪漫主义风格。

以上内容,学生讨论时可能说不全面,教师可以提示,要帮助学生明白产生联想要有一定的基础,要有可以产生联想的那个相接点,而想像则是以现实情景和现实生活为基础的。

② 学生讨论:举例说说,这首诗的语言好在哪里?

学生可以从任意角度说,如,a.诗句押韵、和谐。例如第一小节的韵脚“星”、“灯”;b.用词准确。例“珍奇”、“浅浅的”;c.语气亲切。例“我想”、“你看”;d.表达信心很坚定。例“定”、“定然”。不要对学生多限制,也不要要求多么理论化,学生能结合诗歌把体会说出来就行了。

学生自由背诵课文

小结

诗人运用联想与想像的手法,用优美而又亲切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美丽的天街,创造了牛郎织女自由幸福的生活图景。字里行间,充溢着诗人对自由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体现了浪漫主义的创作特色。

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地背诵一遍这首诗,感受诗人的美好情怀吧。

布置作业 

① 背诵这首诗,会默写。

② 发挥想像,将这首诗改写成散文,要注意具体情节的描写。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静夜》

○教学设计

导入  新课

上节课,我们与诗人郭沫若先生一起遨游仙境。今天,我们再面对月光淡淡的《静夜》,看看它能引起你多少美妙的遐思,使你产生多少奇瑰的想像。

朗读课文

① 教师范读,可配背景音乐:钢琴曲《星空》,并投影出示朗读节奏、重音。

学生边听边注意老师朗读的声音的大小,速度的快慢,节奏的强弱和语气的轻松舒缓。

② 学生模仿,自由朗读课文,然后再集体朗读。

探究学习

①讨论,理解内容与写法。

b.这首诗的两个小节之间有着什么内在联系?

c.这首诗的结构与《天上的街市》有哪些异同?

d.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些句子?为什么?

通过讨论,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明确:

a.诗的第一小节描绘了静谧的夜景,属写实;第二小节属想像。无论写实还是想像都突出了夜晚的“静”。

b.第二小节开头的劈头一问“天河何处”,结束了第一小节的写景思路,把读者的视野与心胸引向了广袤宇宙,又以“远远的海雾模糊”收拢读者放飞的心神。叫咱会有鲛人在岸,对月流珠”写出诗人的想像已经像脱缰的野马穿过茫茫海雾,想像着有“鲛人”立在岸边,对着月亮留下串串珠泪……多么奇瑰的想像。第一节的景物描写,是想像的基础,而没有了第二节的想像,第一节的景便没有活力,没有生气。有了第二节的想像,才使看似平淡无奇的景变得空灵、美丽。

c.两首诗的结构大致相同,都是先写景,以写景为基础,再展开想像。不同的是《天上的街市》在写景部分由“街灯”、“明星”的联想把读者的视线由人间转到天上,为第二小节具体描绘“天上的街市”做了铺垫。而《静夜》则是靠第二小节的“天河何处”结束写景,转而想像的。

d.第4小题属于开放性题目,可重点引导学生多角度思维,如喜欢第一小节的诗句,可扣住写景的细腻形象,像“笼罩”一词,写出村外的松林沐浴在淡淡的月光下,朦胧而又神秘。“漏出了几点疏星”的“漏”,写出了淡淡月光照耀下的团团白云,而白云之间的空隙里,有隐约可见的闪烁的几颗星星。如喜欢第二小节的诗句“天河何处”,则可以抓住诗人跳动的思绪,由普通的乡间夜景一下子把读者的思绪带到了广袤的宇宙之中,使全诗的境界得以拓宽和提升。但紧接的“远远的海雾模糊”又把读者刚刚放飞的心绪往回收拢,模糊的海雾中有什么?使人想到什么?自然引出下文。而喜欢后两句的则又可以把思维转换到想像的角度,为什么流珠?喜极而泣?伤心落泪?抑或无穷思念?……想像的精妙自不待言。

②指导学生练习,学习运用联想与想像的手法。

a.发挥联想与想像,续写句子。

牵牛花开放了……

我不在父母身边的时候……

这个练习很简单,是学生学习联想和想像手法的基础性练习,学生说的答案合理即可。

b.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轻柔地、舒缓地、带点神秘味的反复朗读最后两句,再讨论翻译“南海水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其眼能泣珠”。然后引导学生展开想像,用自己的话描述这首诗的想像世界。可让学生对鲛人做合理的推想,也可以选择《天上的街市》中的想像部分,用自己的话加以描绘。

这个练习也属于开放性的,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说,互相补充,培养学生联想与想像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总结课文

① 让学生反复朗读,当堂背诵。

② 教师小结。

“鲛人在岸,对月流珠”的故事,激发了我们多么精妙的幻想。它启示我们,多关注身边的生活,热爱生活吧,你会发现生活是多么美好!

布置作业 

① 熟练背诵两首诗,会默写。

② 想像练习。

在青岛崂山海滨,有一处风光秀丽的旅游景点——石老人。这里因为湛蓝的大海中有一块状如老人的大石头而得此名。请你发挥想像。写一个有关石老人的故事。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家乡的某一处历史遗迹,或根据自己掌握的民间故事进行拓展写作。

③ 荐阅读:郭沫若诗集《女神》。

郭沫若诗两首教学设计郭沫若教材篇四

一、领悟诗情,理解诗意。

二、学习理解联想和想像在诗中的作用。

三、学习理解诗歌的节奏和押韵常识。

四、培养学生联想和想像的能力。激发学生诗情,鼓励学生写诗。

第一课时

天上的街市

【教学要点】

一、阅读并整体把握理解诗歌。

二、进一步讨论理解诗情、诗意,讨论中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

三、学习理解联想和想像及其在诗中的作用。

四、学习理解重点词语在诗中的表达作用。

五、学习把握本诗的韵律和节奏。

六、训练学生联想和想像的能力。激发学生诗情,鼓励学生写诗。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开门见山,直接引入课题。板书“天上的街市”。

二、听课文朗读录音,然后再让学生齐读一遍。

三、整体把握,提问讨论。

1.作者写的天上的街市美不美?美在哪儿?

(让学生发言讨论,初步理解诗中描写的街市美在什么地方。

可概括为: 景美、街市美、物品美、人物美、生活美。)

2.民间传说的牛郎织女的故事与诗中一样吗?

(让学生发言谈牛郎织女的故事的主要情节,突出悲剧的结局。)

四、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

茫茫的宇宙,黑暗如漆!        你悲哀充塞着的囚牢呀!

茫茫的宇宙,腥秽如血!        你群鬼叫号着的坟墓呀!

天徒矜高,莫有点儿知识。      我们飞向西方,

地已死了,莫有点儿呼吸。      我们飞向东方,

伸头我问海,海正扬声而呜咽。  东方同是一座囚牢!

生在这样个阴秽的世界当中,    我们飞向北方,

便是把金刚石的宝刀也会生锈!  北方同是一座地狱!

我要努力地把你诅咒:          只好学着海洋哀哭!”

(学生回答应当没有困难了。可板书:抒写心中的理想和追求。)

五、理清写作思路,理解联想与想像的作用。

1.现在具体看看作者在诗中写了些什么?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2.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区分联想和想像。

①作者从地上写到天上主要用了什么方法呢?──联想和想像。

1.第一节的“闪”“点”,写出了明星和街灯各自的特点。

七、学习把握本诗的节奏和韵脚。

韵脚:第一节“星”──“灯”    第二节“市”──“奇”

第三节“广”──“往”    第四节“游”──“走”

【板书设计 】

天上的街市        

郭沫若

韵脚:第一节“星”──“灯”    第二节“市”──“奇”

第三节“广”──“往”    第四节“游”──“走”

第二课时

静夜

【教学要点】

一、整体把握诗情,理解诗意。

二、学习理解诗中的景物描写(实写)与联想想像(虚写)的关系。

三、重点讨论最后两句诗的含义。

四、做联想和改写练习。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语 :

二、范读、学生齐读。

三、引导学生具体分析理解诗意。

2. 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

3.第二节写了哪些景物?(天河──海雾──鲛人──流珠)

4.第二节的“天河何处”起什么作用?与第一节有关联吗?

5.下面回答了“天河何处”的问题吗?

6.作者为什么着一“海”字?用得好吗?

7.看注释,理解最后两句。先由学生讲,然后老师进一步补充。

8.“鲛人在岸”,岸在何处?

9.为什么写“对月流珠”呢?是表达了一种什么感情呢?

四、让学生再齐读此诗,体会作者抒发的情感。

木质──树林,树林──田野,田野──足球场,足球场──皮球。

补充:

【板书】

《静夜》

郭沫若

月光──松林──白云──疏星        朦胧、恬静的美

“木质”和“皮球”:

木质──树林,树林──田野,田野──足球场,足球场──皮球

第三课时

【教学安排】

内容:写作讲评和练习课

相关范文推荐

    最新保护校园环境手抄报内容(4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

    哥嫂婚礼的致辞(三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

    2023年公婆婚礼的致辞 女儿婚礼的致辞(三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

    最新考研经验交流会策划书封面 考研经验交流会策划书活动目的(四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

    协会活动策划书(四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

    哥嫂婚礼的致辞(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

    大学社团活动策划案(5篇)

    确定目标是置顶工作方案的重要环节。在公司计划开展某项工作的时候,我们需要为领导提供多种工作方案。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方案吗?以下是小编给大家介绍

    社区重阳节大型活动策划 社区重阳节系列活动(十四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

    商业策划方案封面(十篇)

    为保证事情或工作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开展,常常需要提前准备一份具体、详细、针对性强的方案,方案是书面计划,是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等。优秀的方案都具备一些

    最新大学社团活动策划书方案(3篇)

    为了确保我们的努力取得实效,就不得不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书面计划,具有内容条理清楚、步骤清晰的特点。优秀的方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