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企业薪酬管理的问题及对策(实用15篇)

时间:2024-04-06 作者:梦幻泡

范文范本可以帮助我们拓宽思路,学习到不同领域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方式。范文范本是为了提供给学习者一个参考和借鉴的样本,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写作的技巧和规范,我觉得我们应该多看一些范文范本来提高写作水平。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有效地利用范文范本呢?有没有一些写作技巧和方法可以分享给大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范文范本,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希望对大家的写作能有所帮助。

煤矿企业薪酬管理的问题及对策(实用15篇)篇一

工作单位的薪酬和福利制度好坏将直接影响整个工作单位的效益,因此对于一个优秀的工作单位而言,制定合理的薪酬和福利制度是必要,薪酬制度对于工作单位来说是一把“两刃剑”,如果运用得合适、就可以鼓励工作单位里的工作人员;相反就有机会把工作单位造成人员流失的危险。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中,薪酬管理是最困难的管理任务,笔者就是由此出发,明确酬薪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价值,并进一步指出现今薪酬管理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力求建立更加完善的薪酬管理体制。

薪酬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乃至整个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不仅涉及企业的经济核算与效益,而且与员工切身利益息息相关,薪酬管理的核心问题是如何科学、合理地根据员工对组织的贡献来确定员工的薪酬差别,制定公平、公开、公正的薪酬制度。

所谓薪酬管理,是指一个组织根据所有员工所提供的服务来确定他们应当得到的报酬总额以及报酬结构和报酬形式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就薪酬水平、薪酬体系、薪酬结构、薪酬构成以及特殊员工群体的薪酬做出决策。同时,作为一种持续的组织过程,企业还要持续不断地制定薪酬计划,拟定薪酬预算,就薪酬管理问题与员工进行沟通,同时对薪酬系统的有效性做出评价并不断予以完善。薪酬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中最敏感的部分,因为它牵扯到企业每一位员工的切身利益。特别是在人们的生存质量还不是很高的情况下,薪酬直接影响他们的生活水平;另外,薪酬是员工在公司工作能力和水平的直接体现,员工往往通过薪酬水平衡量自己在企业中的地位。所以薪酬问题对每一位员工都会很敏感。

1.传统的薪酬体系只能提供薪酬,却不能起到奖励的作用。

这部分是因为大多数公司中业绩薪酬的目的并不仅限于奖励业绩改善,它也被用来调整总体薪酬结构以适应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及通货膨胀的增加。结果是潜在的价值增加中相当大的比例几乎必须被分配给所有雇员。

2.分配方式单一。

这主要是针对企业的核心人才而言,包括高管人员、掌握关键技术的工程师及研发人员等。从目前来看,我国大多数企业的薪酬激励主要依赖奖金和绩效工资,而对资本要素、劳动要素、管理要素和技术要素参与分配的方式使用较少。特别是对劳动要素、管理要素、和技术要素参与分配的重视程度不够,虽然有不少企业也设计了一些措施,使人力资本参与分配,但比重很小或者由于设计的不合理,几乎没有任何激励作用或只起到很小的作用。

3.薪酬水平与外部市场不均衡。

不均衡表现为偏高或偏低,薪酬水平涉及的是一个外部公平问题,即员工将自己在公司所得与社会上同类工作的平均工资水平相比较的过程,比较的结果会影响到他今后的工作积极性甚至去留。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完善,人才作为劳动力市场的资源要素之一,其配置必然要符合价值规律的要求,人才向着价高的企业流动将成为普遍现象。

1.建立系统公正的绩效考核体系。

制定一个完善的绩效考核系统,是实现薪酬与绩效挂钩实现内部公平的重要环节。建立系统公正的绩效考核体系就要保证其公平、有效。而有效是绩效考核制度建立的根本目的,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能精确的测量业绩;(2)工资范围应足够大,以便拉开员工工资的距离,保证具有激励性;(3)清楚的定义工资和业绩之间的关系,并能将业绩测量的结果与工资结构水平挂钩;(4)存在改进业绩的机会;(5)其经理人员应由熟练技能设定业绩标准,并操作评估过程,而且经理及下属之间存在相互信任。

2.确立明确的酬薪分配原则。

薪酬分配原则就是要在薪酬管理体系的建立过程中:是选择领先、落后还是跟随的薪酬战略,是侧重于吸引、保留还是激励人才的薪酬目标,内部公平性和外部竞争性上如何兼顾,薪酬水平的市场定位、薪酬的构架、薪酬和业绩的关联,等等。可以说,薪酬的科学性,能从明确、清晰的薪酬原则中体现出来。

3.以职位评价系统为基础,实现薪酬分配的公平、科学。

岗位评价和分析是现代企业薪酬设计的基础,也是从根本上解决薪酬对内公平的关键所在。首先,职位评价应立足于岗位,岗位评估的是岗位而不是岗位中的员工。应从劳动的多样化角度设计报酬,依靠价值定待遇,是不同职务之见比较科学化、规范化,让员工相信每个职位的价值都反映了该职位对公司的贡献,有很强的说服力。其次,要对职位评价的基础及各项指标进行清晰的界定,避免引起员工的不信任和对偏袒、歧视的怀疑,以提高员工对职位间的差距的可接受程度,使其接受薪酬差距的心理承受力也随之增强。

煤矿企业薪酬管理的问题及对策(实用15篇)篇二

公司物流部门的搬运工及送货司机工资偏高,而且一直是用三年前的薪酬方案,司机为300元低薪+绩效提成,搬运工为50元低薪+绩效提成,这样下来,司机的平均月薪为3500-4000元,搬运工是3000-3500元。

虽然他们工作是很辛苦的,但是这样的水平,对内对外都是偏高的,如果要直接把计件的单位工资降低,很大可能会影响到员工情绪,所以想请教一下大家,如何调整薪酬结构,可以降低这块工资成本,又能最大程度降低调薪产生的影响。谢谢了!

[如何设置搬运工薪酬结构]。

煤矿企业薪酬管理的问题及对策(实用15篇)篇三

摘要:薪酬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个难点,也是现代管理理论研究的重点。薪酬管理的完善与否总是与企业的命运息息相关,尤其是针对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合理配置人工成本、吸引优秀人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进行相关研究,描述了我国部分企业由于滞后的薪酬管理制度所出现的相关问题,并提出了优化我国中小企业薪酬管理的相应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中小企业;薪酬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管理理论。

在进行了多年的经济体制改革探索当中,结构工资制这一基本的工资分配制度被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所适用。合理的薪资分配制度不仅可以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还可以带动一个企业的良性发展。而不合理的薪资分配制度则会降低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间接的影响企业的发展。薪酬管理是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中小企业吸引、留住优秀人才,提高企业效率的重要手段。然而,在我国中小企业薪酬管理工作的实际操作中,仍发现了不少问题,阻碍了我国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如何建立一个相对合理的薪酬管理制度,用以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绩效和企业效益都是必不可少的。

1.忽视薪酬绩效的激励效果。

我国中小企业的薪酬管理对绝大多数的员工仅是适用最简单的方法,主要根据其职位来确定薪酬,从企业的人员构成中可以看出,员工的薪酬趋向于均等化。我国中小企业没有建立起科学合理的薪酬管理体系,管理者总是随意决定员工的薪资标准,企业员工的各种报酬性项目的核算,缺少科学的方式和精确的依据,员工没有办法通过薪酬系统来确定自己的大致收入。我国中小企业的薪酬管理结构中在不同岗位和不同层次的员工工资水平等级比较小,在工资体系中员工绩效与公司效益挂钩的项目也是比较少。总之,呈现出员工之间的工资差距较小以及员工的工资基本没有起伏的现象。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没有具体的薪酬绩效考核办法、明确的评价标准与规范的考核步骤。因此,工资晋升机制就不能建立起来,依然保持着“老天下大雨,人人都有份”的状态,从而失去了绩效奖金应有的激励作用。

2.薪酬管理晋升渠道单一。

我国中小企业目前的薪酬管理模式较为单一,晋升通道狭窄,中小企业的员工在企业工作了一段时间后,能够有所提高的是工资的水平,然而他们缺少的是晋升的机制,这让员工对自己的未来职业生涯失去明确的方向感,与此同时对工作也就失去了应有的积极性,对自身的未来职业规划也就没有办法做更好,进而失去了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这样会影响到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导致企业的效益降低。我国中小企业在薪酬确定后,员工开始正式工作,在未来的工作中是否能够加薪,是领导的意志决定的,却没有一套科学的薪酬晋升体制,导致员工对自身的薪酬增长的预期不够明确,最终结果会让员工缺乏对待工作的动力。职业发展通道单一,薪资晋升渠道不畅,不利于对员工工作的有效激励。再加上我国中小企业的职位是呈金字塔结构,越往上,职位越高,职位数量越少。因为职位有限,能晋升的人数毕竟是少数。这样的发展通道,会诱使公司大多数有潜力的员工会首先考虑将其全部的精力用于职务的晋升上,而当上面职位全部塞满时,看不到希望,便又会寻求其他出路。优秀人才难以留住,进而影响了整个我中小企业职工队伍的稳定。

3.薪酬水平低于市场水平。

我国中小企业薪酬水平不均衡且低于市场水平,薪酬水平触及的.是一个外部的公平公正问题,即我国中小企业员工将自己在公司所获得的薪资报酬与自己处于同一行业的工作者的薪资报酬进行对比的过程,进行比较之后所得到的结果,将会影响员工在他今后的职业生涯工作中的表现或者选择离开现在的企业进入更加适合自己职业发展的企业。由于中国的市场经济体系在不断的完善,优秀人才已经成为劳动力市场的重要资源要素之一,人才的合理配置必定要契合价值规律的需要,优秀人才向着更能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企业流动将会成为普遍的现象。我国中小企业一直以来采用传统的方法,没有随着公司发展考虑在行业中的所处的环境,参考行业在市场上的价格来制定相对应的薪酬方案和确定相对应的薪酬水平。企业薪酬水平低于市场平均水平,一方面会造成人员的严重流失,将不利于企业发展的内部稳定;另一方面也不利于高素质人才的吸收。

1.发挥薪酬管理的激励机制作用。

我国中小企业要想发挥薪酬管理的激励机制的作用,就需要制定一份完整的绩效考核机制,它是实现薪酬与绩效挂钩也是实现内部公平的重要环节。创建公平的绩效审核体系就必须要保证其公正、公平、有用。而有用是绩效审核机制创建的根本目的,这就需要我国中小企业务必做到如下几点:

(1)能精确的衡量业绩,保证其公正、公平;

(2)报酬范畴应足够大,以便拉开员工之间工资的间隔,确保其具有激励性;

(3)明确的定义报酬和业绩之间的关系,并能将业绩衡量的结果与工资结构水平相挂钩;

(4)存在改变业绩的机会,让员工拥有更多的选择。绩效考核是企业绩效管理的环节之一,是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发展。也可以通过这些措施让员工得到心理上的平衡与满足,鼓励员工努力创新为企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2.建立双通道发展路径。

企业要想获得长久发展的关键所在即是要拥有一批高素质的人才。企业应充分调动员工参与积极性,激发员工的潜力和创造力,提升员工的工作时效,建立晋升“双通道”路径,帮助员工实现其自我价值。我国中小企业最初的职位体系只是建立了管理通道,而忽视了专业人员的自身发展,导致员工晋升路径单一,薪酬增长空间有限,只有晋升到管理职位才有可能实现较大的薪酬增长;随着企业的发展和成熟,人才重点发生变化,基层员工在企业的发展中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过去将基层员工简单并入底层工人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企业发展阶段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和保留。双通道的发展路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可以相互贯通,专业发展通道中的优秀人员也可进入管理序列。管理通道的员工可根据组织程序公开选拔。专业通道的员工可通过职称评定获得相应资格取得。两个发展通道都需要设定严格的筛选条件,经过层层筛选,考核通过后方可确认。

3.提高中小企业薪酬水平。

提高中小企业给予员工的薪酬水平,从而能够间接的提升其市场上的竞争力,对于在人才市场上吸引和留住所需要的优秀人才也是所必须的。一方面,当今中小企业的发展和进步都离不开优秀人才的贡献,尤其是在当今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背景下,确切的来说,现如今中小企业之间的相互竞争则更多的是来自人才方面的竞争,而企业的薪酬水平作为吸引和留住人才的重要手段,自然应受到更多的重视。另一方面,既然说中小企业薪酬水平的市场竞争力如此重要,那么又该如何才能保证这种竞争力呢?相信这也是诸多中小企业都非常在意的事情。对于提高中小企业薪酬水平说一个重要而又实用的方法就是企业自身参与到薪酬水平的调查之中,或者通过委托专业的调查机构来获取到市场薪酬调查报告,从而适用于自身薪酬水平的制定。通过这种自身参与的薪酬水平调查,可以让企业直接或者间接的获取到企业内较为全面的薪酬数据信息,还甚至包括来自一些竞争对手薪酬水平数据的信息,并可以以此作为参考依据,来让自身的薪酬水平更加富有市场竞争力与活力。

三、结论。

在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中,薪酬管理方案的设计始终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点,也是难点问题。薪酬是链接企业和员工的桥梁,因此,对于我国中小企业来说,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薪酬管理制度是十分必要的,它是企业吸引、留住人才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使一个企业具有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能给企业带来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煤矿企业薪酬管理的问题及对策(实用15篇)篇四

在市场经济建设持续深化、经营体制不断转变的过程中,一些企业设备管理工作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整体水平下降,设备技术状况恶化等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技术创新,制约了设备效能的发挥,影响了企业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1.1 设备使用、维护、修理方面

设备正确使用方面。“定人定机,凭证操作”做的不好,有乱用设备现象;不能严格按规程操作设备;有的单位设备使用运行状况无记录,不能严格遵守交接班制度;设备润滑状况恶劣;长期闲置的设备得不到合理处置。

设备维护、修理方面。有的设备使用单位领导为了完成工厂经营考核指标,提高经济效益,对设备维护修理重视不够,经常强调生产任务忙,无法停车进行保养工作,把设备保养时间挤掉,在工作中对设备维护保养工作督促检查不力。同时,还把减少设备维修费用当成降低成本的手段,对设备维修费用尽量不投入或少投入。工人干活只能挣到产品加工工时,而挣不到设备保养工时,从根本上对设备保养工作没有积极性。故企业设备的一级保养基本上是不认真,不彻底的,二、三级保养基本上没有进行。工厂设备三级保养计划和验收资料只是为了应付检查。这种重生产、轻维护,追求短期效益的现象给企业设备技术状况造成不利影响,势必导致设备耗损加速、精度下降、寿命缩短,甚至引起一系列设备故障,增加额外修理费用,影响生产正常进行,给工厂造成经济损失。事实上,有许多的设备故障就是由于平时设备的保养工作做不好而引起的。

近年来,由于设备的技术进步速度和更新换代步伐的加快,企业内技术含量高的新型设备越来越多,对设备维修人员技术水平和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与此同时,企业维修人员数量却不断在减少,而且现有人员几乎都没有受到过专业培训,业务素质普遍较低,有的单位视维修人员为二线辅助人员,给的待遇偏低,还经常被抽走去干别的活,进一步减弱了的设备维修力量。

1.2设备资产管理方面

随着企业转换经营体制,企业内部机构的调整、股份制改组、中外合资、资产拍卖、企业兼并、投资参股等活动不断发生,设备的变动也比以往频繁,而在这些活动中,设备的分配、调动、借用、转让、及报废、闲置设备的处理(售出)等方面的手续传递至设备管理部门、财务部门、使用部门等相关单位很不及时,甚至不传递。这种部门之间横向、纵向沟通信息渠道的不通畅,很容易造成买进的设备入不了帐,调出、卖出的设备销不了帐,设备帐、物不符,帐目混乱,影响设备的汇总、统计、分析,也很容易造成企业资产的流失。

1.3设备信息反馈和设备管理监督检查方面

工作人员到基层单位履行设备管理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职责时感到软弱无力。有的单位对设备管理工作敷衍了事,不重视设备信息反馈,报表不及时、不准确的.情况时有发生,造成设备利用率、完好率等数据统计结果不准,影响设备能力分析;有的单位怕处分、罚款,对设备事故隐瞒不报,影响设备事故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等等。尽管设备的使用、维护保养、修理及现场检查评比等这些具体工作都是要在设备使用单位进行的,尽管设备管理程序文件也有相应要求,但其单位领导可以不看重这些,因为他只需考虑如何完成工厂给他下达的那几个考核指标就行了。

2.1企业体制方面

企业设备管理的深层次改革寓于企业深化改革之中。企业设备管理的深层次改革问题可以单独作为问题提出,但是却不能单独解决。这是因为企业设备管理始终处于第二层次。企业设备管理的深层次改革只能在企业实现深层次改革的基础上才能够顺利完成。设备管理缺乏健全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影响了员工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造成设备管理人员和维修技术人员普遍流失。

2.2组织机构方面

企业组织机构刚性,效率低,易发生冲突。这种机构形式反映迟钝,容易造成矛盾与抵触,效率低下,而设备管理职能的实施必须同时受到生产、工艺、质量、财务和安全部门的影响与制约,易与其他部门发生矛盾和冲突,职责不明确,工作难到位。

2.3设备资产作用和地位方面

对设备资产作用的认识不足。传统的设备管理偏重设备的功能性,即侧重于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易使企业设备整体技术水平低、设备利用率低、重复建设率高;忽视设备资产的经营性,即通过对设备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管理、营运,产生出较大经济效益的属性。

对设备管理缺乏正确定位。长期以来,设备管理组织在企业的地位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一般情况下,设备正常运转,大家相安无事,一旦设备出了故障,影响了生产,则责备和抱怨设备人员,设备管理始终处于被动局面。由于企业不重视设备管理的战略思考和策划设计,设备管理的改革缺乏系统性、完整性,设备管理的改革仅仅就是简单的设备管理机构及人员的归并,相应的企业经营方式、管理方式、考评体系并未改变,其实质是更进一步降低了设备管理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2.4运作过程方面

缺乏设备管理与维修的理论应用研究。企业设备管理工作大多局限于具体的事物上,忽视有关设备管理理论应用研究、技术创新及管理创新。所以,企业存在设备效能发挥不高,设备维修改造步伐缓慢,设备技术的适应能力不强等问题,影响了企业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提高。

设备管理工作随意性大。在国有企业里,设备管理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领导层对该工作的认识,领导层的变动更容易造成设备管理思想和方法的变化;企业设备管理机构的变革和人员的变动,使该项工作的随意性增加;操作人员的变动使管理脱节;设备的技术进步和更新换代的加速使设备管理与维修盲目性增加。这些问题大大增加了设备管理工作的难度,影响了设备管理效率和水平。

2.5修理机制方面

维修方式单一,状态监测、预知维修等先进的维修方式得不到推广应用,维修效果不佳;企业维修质量不高,维修技术水平、管理水平明显落后于设备技术水平,甚至与现代化设备的技术含量形成巨大反差。

煤矿企业薪酬管理的问题及对策(实用15篇)篇五

咨询实践中我们经常接触一些企业,这些企业的基础人力资源管理非常薄弱,被我们私下称为“一无所知型企业”,他们在咨询方面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岗位职责明晰、薪酬管理体系和绩效管理体系的设计,俗称“3p”,其中,薪酬管理体系的设计方案是最容易在咨询结束之后落地并对企业产生实际效用的,是值得我们重点关注的模块。通常在诊断阶段,我们会发现这些企业在薪酬管理方面普遍存在一些共同的问题亟待解决,归纳后主要是以下几点:

1、薪酬战略缺失。

企业战略其实就是企业谋略,是对企业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规划,就是以未来为基点,为适应环境变化、赢得竞争优势和取得经营业绩而做出的事关全局的选择和行动。其所要解决的是回答“我们经营什么与及如何在经营中获胜”的问题。人力资源战略是对企业战略的一个有效支撑,其所要回答的是“人力资源对我们取胜有何作用”的问题。而企业的薪酬战略是公司人力资源战略的分解和细化,薪酬战略的中心是以一系列薪酬选择帮助企业赢得并保持竞争优势,其所要回答的是“整体薪酬制度如何帮助我们取胜”的问题。在这种管理基础薄弱的企业中,制定有切实可行的企业战略的公司很少,拥有符合企业战略和企业现状的人力资源战略、薪酬战略的更是凤毛麟角。领先、跟随、滞后的薪酬战略,分别适应于企业的不同阶段和不同类型,在这些企业中,他们不知道,如何在企业发展的不同,运用不同的薪酬战略。

2、薪酬理念缺乏。

薪酬理念明确了企业在薪酬管理方面所倡导的价值导向,是薪酬体系的灵魂。它指明了公司到底为什么样的行为和什么样的业绩进行付酬。在大多数管理基础薄弱的企业中,不知道应该对何种价值付酬,薪酬理念缺乏。他们通常的做法是按照行政级别、学历和在企业的工作年限来进行价值分配,而对职位所承担的责任和风险、员工的技能水平、员工的能力等产生绩效的真正关键因素,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

3、职位价值没有量化、薪酬的内部公平性不足。

在很多管理基础薄弱的企业中,薪酬的内部不公平方面存在的问题,比薪酬的外部竞争性方面存在的问题更为严重。通常来讲,企业老总们会注意到薪酬管理中公平的各层次――各生产要素所有者所得的公平、同等级员工薪酬的横向公平、不同等级员工的纵向公平等,但他们往往只注重了薪酬设计结果的公平,而忽视了对薪酬界定的程序公平的关注。在这类企业老总们看来,只要使员工得到的薪酬与他们的相对工作价值或企业的贡献相当,薪酬框架的设计与操作是公开和隐蔽的操作并不重要。因此相当一部分企业选择了黑箱操作的薪酬框架,这在企业规模较小的情况下,也不会出现什么大问题,但是当企业规模一旦大起来了,就会出现问题。在我们的咨询实践中,经常会遇到一些这样的问题:“职能部门与业务部门人员的待遇如何平衡?”、“销售人员与技术人员的待遇应如何平衡?”、“同一行政级别,如主任、经理的待遇都应该是一样的吗?”。这些问题的本质上都是:在企业中职位的相对价值问题!从企业价值链的角度来说,对基于价值创造的薪酬体系,如果价值评估这个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的话,会极大地影响价值创造,进而会影响到可分配的价值,价值链的传导作用会得到极大的削弱!如果职位价值的大小不进行清楚地界定的话,就会造成评价不公、分配不公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影响员工士气和组织的凝聚力,从而造成公司关键人才的流失。随着信息技术和管理手段的提高,管理基础薄弱的企业需要进入到精益管理的阶段,这就要求企业在进行管理的时候,要按定量的科学的思维习惯来对决策内容进行分析。

4、薪酬结构失衡。

薪酬结构失衡会致使企业的薪酬体系在运行过程中缺乏足够的灵活性,无法满足多数员工在薪酬方面的不同需求,特别是对员工的短、中、长期激励的组合效果产生影响。很多企业将福利完全变成了保健因素,激励效果很差,自助福利的设计没有引起重视。第二种是各类人员的薪酬单元组合比例失调,如固定工资比例过高,绩效工资比例过低,容易导致薪酬的激励作用无法有效发挥。

5、职业发展通道缺乏,结果导致升薪通道单一。

在大多数管理基础薄弱的企业里面,没有对员工的职业发展通道进行考虑。员工的职业发展通道缺乏,薪资晋升渠道不畅,不利于员工的有效激励。另一种后果是由于中国的“官本位”意识较为浓厚,人们一般以管理“职业锚”或“官阶”的大小判断他们对企业贡献的多寡。因此,企业内的管理岗位成为各级各类员工的生涯发展目标。单一的“官本位”或管理“职业锚”的发展通道,会诱导企业大多数发展潜力良好的员工首先考虑将其全部精力倾心于职务的晋升上,从而缩小企业高素质员工的生存与发展空间,这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6、薪酬没有“动”起来,薪酬和绩效表现关联性不强。

在大多数管理基础薄弱的企业,员工的薪酬和绩效没有很强的关联。员工的薪酬变得极具刚性,没有较好地体现出薪酬的激励作用。在薪酬管理中,实行动态薪酬的目的,就是让员工的薪酬与企业的经营业绩、团队业绩或者个人业绩相关联,以实现企业与员工之间风险共担、利润共享的一种制度安排。在科学的薪酬管理中,一般会通过调整工资的等差、职位等级的级差、薪酬总额的计划比例、薪点值的调整、考核系数的调整来让薪酬“动”起来。造成薪酬静态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企业的绩效管理水平较低,没有科学的依据来让薪酬“动”起来。动态薪酬静态化最常见的一种形式是绩效工资和奖金的发放没有和绩效考核结果挂钩,导致“干多干少一个样”、“出工不出力”现象的发生,严重影响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另外一种常见的现象是动态薪酬的发放虽然与绩效考核结果挂钩,但是绩效考核结果不是实际绩效的真实反映,使得动态薪酬的发放流于形式,无法有效发挥激励作用。

7、对金钱之外的其他激励手段关注得不够,忽视薪酬体系中的“精神价值”

在大多数管理基础薄弱的企业中,老板认为薪酬就是钱。这是一种极其错误的想法。广义的薪酬可分为内在薪酬与外在薪酬两个部分。外在薪酬是指企业支付给员工的工资、奖金、津贴、福利等实质性东西,它需要企业在经济资源方面付出代价。内在薪酬是指人们从工作本身中得到的满足,它一般无须企业耗费什么经济资源。正是企业的“唯钱论”,使后者受到了极大的忽视。这是一种很典型的而且也是很原始的薪酬管理观念,因而员工的人格得不到尊重,优秀的人才得不到重视和发展。依据马斯洛的需求原理,钱只能满足生理、安全和部分社会型的需求,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往往不能通过金钱得到满足。在不少企业中,很多高技术人才的离开,不是因为钱太少,而是因为“精神价值”没有得到恰当的激励。

8、薪酬激励不及时。

由于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较低,加之很多企业的直线经理没有掌握好有效激励下属的技能,这都大大的降低了薪酬激励的及时性。当员工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出了杰出的业绩,这个时候,如果直线经理不运用包括薪酬激励在内的激励手段,对员工的行为进行及时的肯定,这会极大的挫伤员工的积极性。同样是奖励,如果过上几个月,它的作用将大打折扣,对其他员工的示范作用也将会大为降低。当员工做出一个公司所倡导的、所鼓励的行为时,他会一直关注公司管理层的行为,如果他的行为得不到及时地激励的话,将极大影响其工作主动性和热情。企业的管理者们,请大胆、及时地去肯定那些优秀的员工吧!

煤矿企业薪酬管理的问题及对策(实用15篇)篇六

企业的薪酬制度科学与否对企业发展有着巨大影响。怎样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体系,如何发挥薪酬的最佳激励效果,吸引和留住人才,从而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薪酬管理在我国是伴随着改革开放和建立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从国外引进的,我国当前流行的许多薪酬管理的观点、思路以及技术,总体上大多是从国外借鉴而来。目前,我国企业薪酬管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主要照搬西方企业薪酬管理理论与实践,未能很好地与中国国情相结合。

从我国目前企业薪酬管理的发展实际来看,薪酬制度体系不完善,未能把薪酬体系作为公司发展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薪酬与员工的工作表现挂钩不科学,薪酬很难满足不同层次员工的需要。

1.2薪酬结构不合理,过分强调货币工资。

我国大多数企业只对直接经济报酬,特别是货币工资很重视。薪酬结构未能使货币化分配与非货币化分配相结合。

1.3薪酬体系不完善,比较单一。

我国企业薪酬未能真正体现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企业在定薪酬时未重视员工的知识、技术、管理的作用。没有根据不同的岗位和工作性质,采用多样的报酬方式。

1.4薪酬的激励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由于我国企业目前主要实行的还是单一工资而非多样化的薪酬结构,静态工资而非动态报酬,因此薪酬对员工的激励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2.1设立合理薪酬结构,制定公平公正且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制度。

首先要进行薪酬调查,从企业岗位分析和评估着手,进行有效的薪酬设计,建立内外部相对公平的薪酬结构,解决薪酬的外部公平问题。由于人才逐步市场化,因此企业在确定薪酬水平时,需要参考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和薪酬水平,按照企业的地理位置以及行业特性,将外部地区行业企业薪资水平作为企业薪酬体制制订的参照物,来确定企业薪资的整体水平,完成薪酬设计,搭建合理的薪酬结构。合理薪酬结构的关键部分是薪酬设计,企业管理者设计适合本企业的薪酬方案需要通盘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其中包括:外部的国家宏观经济、通货膨胀、行业特点和行业竞争、人才供应状况等;公司内部的盈利能力和支付能力、人员的素质要求;企业发展阶段、人才稀缺度、招聘难度、公司的市场品牌和综合实力等;员工个人职位等级、技能、资历和个人绩效等。

同时要重视对团队和精英骨干的奖励,在薪酬结构中设立团队奖励,可以防止上下级之间由于工资差距过大而导致低层人员心态不平衡的现象,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相互配合。企业为了发展,可以在薪酬结构中设置对精英骨干的.特别奖励。

2.2合理确定员工的总体要求,形成多层次的激励机制。

合理确定员工的总体报酬,在薪酬构成上增强激励性因素,建立和实施多跑道、多层次的激励机制。人类不但有物质上的需要,更有精神方面的需要,因此企业必须综合运用多种激励机制。通常的激励方式有荣誉激励、福利激励和成长激励等。

现代企业可以从各个方面尝试,例如在成长激励方面,为职工设计多条跑道并存的激励机制。如除了做官激励之外,为有突出业绩的员工设计更多的工资和奖金,使他们安心现有的工作,不再认为只有做官才能体现价值,使员工在最适合他的岗位上工作,实现自己的真正价值,创造出最大的工作效益和业绩。

在目前缺少其他激励方式的情况下,绩效薪酬是满足个人薪酬公平感的最好方式,因此绩效薪酬应当成为激励员工的主要方式。绩效分企业总体绩效与部门或个人等个体绩效。总体绩效涉及企业经营规模、销售指标、盈利水平等。部门绩效涉及部门计划的完成、责任目标的实现等。个人绩效涉及员工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工作成绩等。其中,总体绩效起决定性作用。企业通过对员工的绩效考核,使岗位之间的晋升或降级有了量化的考核数据,使员工的精力集中到努力工作、提高工作业绩上来,避免干好干坏一个样的消极局面,这样才能较好发挥薪酬的激励作用。同时,要使福利与工作绩效相联。因此,企业应当建立完整的业绩评价体系,通过对绩效薪酬长短期比例设定,以保证绩效薪酬的发放能够有的放矢,可以达到对员工进行不同激励的目的。

2.3实现物质奖励与精神鼓励的统一。

目前,薪酬已不是单一的工资,也不是纯粹的经济性报酬。从对员工的激励角度上讲,可以将薪酬分为两类:一类是外在激励性因素,如工资、固定津贴、社会强制性福利、公司内部统一的福利项目等;另一类是内在激励性因素,如员工的个人成长、挑战性工作、工作环境、培训等。如果外在性因素达不到员工期望,会使员工感到不安全,出现士气下降、人员流失。另一方面,尽管高额工资和多种福利项目能够吸引员工加入并留住员工,但这些有时候常常被员工视为应得的待遇,难以起到激励作用,因此内在激励性因素更是至关重要。

员工的需要是多层次的,不同的员工对工作安全、家庭照顾、发展潜力、培训机会等有不同的需求程度。企业经营者必须重新思考现有的薪酬制度和管理方式,正视设计和完善物质报酬之外的精神报酬并给予更多的关注,切实把人力资源作为企业的第一资源充分地运用好。

要想吸引、激励和留住有能力的员工,必须做到注重间接薪酬和非财务薪酬在激励中的作用,给员工以情感上的关怀。同时管理者要意识到员工激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不应当单纯依靠高薪来激励员工,还必须通过一些间接薪酬和非财务薪酬来激励员工,比如对做出成绩的员工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赞赏以增加其工作的成就感、给员工设定富有挑战性的工作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等。

2.4薪酬制度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在建设社会义和谐社会的今天,“以人为本”的理念是我们一切事务的核心,但在实践中人的尊重和关心过多地停留在口头上,原则性的内容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薪酬管理是对人的看法和提高工作效率的间接体现,经营理念往往反映在各个薪酬决策的细节中。

因此,企业要留住人才,不仅要提供给员工有市场竞争力的薪资,优厚的福利也是必不可少的。福利是作为薪酬补充的一系列措施和实物的总和,分为强制性福利和非强制性福利两种。强制福利包括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等,非强制性福利是企业自己设计的福利项目,常见的有人身意外保险、旅游、年休假等。

福利政策作为公司整体竞争优势战略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企业在福利项目设计方面,可以根据员工的特点和具体需求,列出一些福利项目,如旅游、提供公车或报销一定的交通费、住房补贴、带薪假期等,并规定一定的福利数额。采用自助式让员工自由选择,各取所需,达到企业和员工的双赢。要建立以人为本的薪酬制度,必须牢牢把握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总原则,以物质激励为核心,注意精神激励,实行有效激励。

只有建立了科学有效的薪酬制度,才能更好地引进人才、留住人才、才能充分的发挥每个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企业发展内在动力,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煤矿企业薪酬管理的问题及对策(实用15篇)篇七

引导语:薪酬管理相对与其他几个模块显得比较简单一点,不外乎由固定工资和浮动工资再加福利组成。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企业薪酬管理的四个问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尽管薪酬及薪酬管理对于员工及企业都有重大的影响,但薪酬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帮助企业实现其经营和管理目标,要做到从战略的角度适合企业战略的需要。企业在 每个发展的不同阶段,都需要不同的薪酬管理。因此,在进行具体的薪酬设计之前,就必须要考虑如何使薪酬战略有效地融入企业的整体战略。

很多中小企业没有从企业总体战略的角度出发来设计薪酬管理体系,而是就薪酬论薪酬,把薪酬看做是一种目的,没有关注什么样的薪酬最有利于实现企业战略、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一个企业所支付的薪酬水平高低无疑会直接影响到企业在劳动市场上获取劳动力的能力强弱。薪酬调查是了解市场通行工资水平的手段,它能解决企业薪酬对外竞争 性和对内公平性的问题。通过薪酬市场调查,可以了解市场薪酬水平,检查、分析本企业各岗位薪酬水平,从而检查、分析企业各岗位薪酬水平的合理性,以保持企 业薪酬分配的对外竞争力。通过企业员工薪酬满意度的调查,可以了解员工对企业薪酬管理的.评价以及期望,了解员工对薪酬分配公平性的看法,了解员工是否认为企业做到了对外公平,员工的薪酬是否与市场大体相当,还看是否与其工作价值大体相当,是否与个人价值,与个人、所在小组或部门的业绩大体相当。

很多中小企业只是粗略地考察市场总体薪酬水平。经营者对员工的薪酬水平依据个人的主观判断,经常随意变动,甚至不按事先确定的薪酬水平发放,大大挫伤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在对外招聘时的竞争力也会大打折扣。

薪酬制度要有效发挥其激励作用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建立在公平基础上。公平理论认为“公平感是员工是否对奖励感到满意的一个中介因素,只有当人们认为奖励是公平的,才会产生满意,激发动机”。薪酬与绩效挂钩是有效薪酬制度的一条基本原则,好的薪酬方案一定是公平的。

有些中小企业制定了绩效考核制度,但形同虚设,在考核绩效时根本就不按照制度来执行,掺入很多主观因素进去。导致薪酬管理的内部公平性遭到破坏,使员工极为不满意,没有达到激励员工的创造性,反而降低了对工作的热情。

保密薪酬制可以避免员工之间在薪酬上的互相攀比,减少因分配不均产生的矛盾,有利于维护管理的权威性。但保密薪酬制模糊了收入与绩效的联系。公平理论告诉 我们,激励不仅受到绝对公平的影响,还受到相对公平的影响。人们倾向于高估同事和下属的工资而低估上司的工资,所以实际的工资差距被缩小了,削弱了激励效果。

很多中小企业都采取保密制薪酬管理。这种薪酬制度容易引起员工之间、员工对管理者的猜疑,会减低员工对薪酬的公平感和满意度,会使员工产生不信任感赫尔身处局外的感觉。从而影响了企业与员工以及员工与员工之间的信任感,破坏了员工对企业的那种归属感。

煤矿企业薪酬管理的问题及对策(实用15篇)篇八

对于学生来说,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学生在这里要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等。在校园中,学生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在课堂上度过的,课堂就像一个大染缸,影响所染布料质量的最重要因素就是染料的质量,而课堂也是影响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应该高度重视在课堂上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开展,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从小事做起,重视自身的道德行为,从而不断地影响学生,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只有加大力度开展德育,才能认真贯彻落实全员德育的教育政策,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和潮流。但是,在高中教学过程中,绝大多数学校都忽视了学生的德育,我们不难发现,由于高中要学习的科目较多,每一科目掌握的知识量较大,再加上教学内容非常复杂,这就使得学生的学习压力非常大。同时,由于我国采取的是应试教育,家长和教师都非常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认为高考是改变孩子命运的唯一出路,以至于家长和教师都会给学生施加压力,导致学生身心疲惫,没有心思和多余的时间接受德育。同时,教师的教学任务非常重,课堂上都是一直讲解专业知识,这样的教学难以对学生实现有效的德育,失去了开展德育课堂的意义。面对这样的教学现状,教师必须进行教学改革,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树立新的教学思想观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充分贯彻落实德育,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培养新一代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为现代化社会主义建设增添栋梁之才。

二、解决高中德育管理问题的对策。

1.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我国的高中生在生理上已经比较成熟,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和对事物的考虑,不再像小学生一样对家长唯命是听,他们具有独立的思想,对于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有自己独到的想法和见解,只要是他们决定的,就算教师和家长怎么好言相劝他们也听不进去,这也是高中生重要的叛逆时期,这个时候的他们常常会表现出抵触情绪。面对这样的情况,如果教师在德育教学过程中还是按照传统的方式一意孤行,那么结果只会与现实相悖,事倍功半。所以,在课堂上,教师不能急于求成,而是应该认真观察和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心理素质、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顺应学生的兴趣开展德育教学,从学生经常出现或者是困扰很多的实际生活问题着手,进行导入,为学生布置与生活相关的道德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使学生对问题感同身受,这样能够有效地调动他们参与学习的热情,从而构建有效的教学课堂,实现德育的目标。

2.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上,教师都是站在课堂的主体位置,根据教材口干舌燥地讲课,学生被动地听讲、记笔记。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高。对于一些自控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来说,他们还能坚持听课,机械性地记忆;而对于那些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他们面对这样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很难集中注意力听课,在课堂上不是呼呼大睡就是与前后左右的学生说话,影响课堂纪律,教学效率低下。为了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教师应该将课堂的主体位置交给学生,让学生享受自主权。对于学生的决定,教师应该学会尊重,从而发展学生的个性。同时,这样的教学还能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重要性,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非常重视自己的表现,常常自我反省,对于出现的错误也会及时主动地改正,这就是德育的根本。例如,在进行德育的时候,笔者曾经遇到过这样的一个学生,这个学生不爱听家长的管教和教师的'劝说,性格桀骜不驯,很多事情都不按照常理出牌,如果教师教育他,他就会和教师对着干。但是经过教师的长期观察发现这个学生并不是一无是处,他性格特别外向开朗,交际能力非常强,很多学生都喜欢和他一起玩。因此,在开运动会的时候,我将运动会的组织任务交给他,而我只是在旁边观察他。通过这样的安排,他将自己所有的课余时间和精力放在了上面,将自己所有的力量贡献了出去,通过他的努力,结果非常让人满意,使学生和教师都对他另眼相看。通过这样的事情可以得出结论,在德育的时候,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找到学生的优势,并将他们的优势充分利用起来,发挥他们的价值,这样才能对症下药,从而发挥学生的长处,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3.加强家校结合德育要重视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监督学生,对于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经常接触的人进行把关,家长也应该积极配合工作,这样才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积极向上的学习生活环境,从而促进学生快乐、健康地成长。例如,教师应该经常和家长交流和沟通,也可以定期安排家长会、学生之间的交流会等,通过开展这样的活动不但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了解,还能增加家长和孩子、家长和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拉近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距离,从而切实贯彻落实家校结合、校校结合的教育方针,使学生在健康稳定的社会环境中成长。

三、德育要回归生活,加强社会实践。

生活是一堂特殊教育课,接受教育者能够通过现实生活明白和接受德育,同时也是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实践的重要阵地。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社会中很多新鲜元素不断涌现出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求人才不但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素质,还应该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而传统德育教学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现代化教学形式,为了使学生在未来的社会中更好地生活和工作,应该改变传统、枯燥、无味的教学模式,将德育融入学生的生活中之中,采取生活化的德育教学方式。同时,教师还应该为学生树立新的教学思想观念,以新的德育理念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营造生活化的德育氛围,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德育的场地并不只是限制在学校课堂上,还可以是敬老院,也可以是繁华的大街。总之,在现实生活中处处存在品德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不断将小事升华到大道理,从而培养学生对于是非黑白的判断能力,并将这些道理付诸于现实的社会实践之中。通过这样的教学,不但能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还能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出适合现代化社会的优秀人才。在课堂上,教师可以为学生收集生活中相关的小例子,并让学生开展讨论活动,最后由教师进行引导和总结,从而启发学生,在生活中做到学以致用,回归生活,为其思想品德教育把握正确方向。总而言之,在高中德育管理中,教师应该改变传统枯燥的教育模式,通过多样化的教育形式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从而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范锦飘.经济发达地区农村小学德育管理的挑战及对策:以东莞市为例[j].当代教育论坛,(7).

[2]韩涛,刘德环,曹红云.浅谈小学德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12(10).

[3]谢育红.小学德育管理有效策略探讨,引进社会教育资源。

煤矿企业薪酬管理的问题及对策(实用15篇)篇九

本文通过对煤矿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展开论述,探讨了我国在煤矿开采方面所存在的安全管理漏洞,结合煤矿自身的实际情况给出解决的策略。

众所周知,在煤矿实践运行中,如果由于某一方面的疏忽造成安全问题,其后果除了直接的经济损失,社会影响也非常之大。因此,需用全面贯彻以“安全第一”为总方针的生产原则。此外,对于煤矿本身来讲,开采的现场环境较为复杂多变,有很多不可控因素,对开采现场的施工管理发出了挑战,这就要求相关管理人员制定安全生产应急措施,将一些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扼杀在萌芽状态,通过多方努力、加强煤矿开采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进一步保障从事煤矿开采者的人身安全。

2.1管理水平低。

大多数煤矿企业都没有完整的安全管理制度,没有将具体的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到每个人,煤矿的安全监管部门也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再就是煤矿本身的安全防护措施较低,一些安全管理人员自身缺乏安全管理常识,造成安全管理工作的表面化、形式化和片面化,这些因素的存在给煤矿的安全生产造成严重的影响。这些问题都体现了我国煤矿开采的管理水平还处于一个初级阶段。

2.2采矿技术落后。

煤炭在我国属于基础性资源,各地区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一些开采方面的问题,在某些地区还因当地经济发展较为落后,造成各种信息的不畅通,目前还在采用传统的采矿模式以及勘测技术。在实际开采过程中,由于安全防护不及时,导致了安全事故的频繁出现,还有一些企业为了节约开支,仍使用过去的一些老化设备,这些不仅体现了采矿技术处于一个相对落后状态,同时给采矿工作者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

2.3采矿安全意识淡薄。

在实际采矿工作中,由于一些工作的疏忽,给煤矿的安全生产带来严重影响。时至今日,我国政府也对煤矿的开采安全加大了重视的程度,现阶段煤矿的事故发生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但是每年还是会有一些事故的发生,这些事故都是由于安全意识的淡薄所造成的,比如对一些机械设备操作失误、工作时注意力不集中、不按照矿产开采标准及要求进行施工的,这些都造成不同程度事故的发生,给煤矿企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3.1强化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管职能。

首先,建立煤矿安全监督管理领导班子,由副矿长(矿长)、安全矿长及安全员等相关领导组成,对于煤矿的日常管理工作要执行值班监督制,保障24小时的轮流值班,全面掌握每个班组的工作状况,对出现的问题做到及时处理。由副矿长负责带头下矿井进行安全管理检查,对采掘工作流程进行监督,做好不定期的巡视工作,确保安全隐患的消除;其次,加强对煤矿现场安全管理。根据矿井的实际情况制定监督管理奖惩措施,对某些不遵守安全生产规范以及开采要求的,要予以严惩,对一些表现良好的要给予奖励,以此调动工人的工作积极性。对煤矿开采的现场也要不定时的进行抽查,发现安全隐患要及时消除,根据奖惩制度对在煤矿现场违章操作的,要连同现场管理人员及实际操作者予以严重处罚。要牢记“安全第一”的生产原则,加大对煤矿开采监督与执法,真正地做到有法可依、依法监管,为提高煤矿的开采效率提供保障。

3.2制定科学合理的煤矿开采方案。

以煤矿安全开采为前提条件,对煤矿的开采工艺进行设计,选用适合的机械设备以及施工技术进行开采前的规划。在煤矿的开采方案确定中,结合地质因素以及采用的技术和仪器,确保煤矿开采工作的有序性和安全性。在对煤矿的巷道进行布置时,布置内容要简单实用,在对某些安全事故的防范措施中要及时比对不同技术方案与技术策略的合理性,保证技术方案在煤矿安全生产过程中的科学应用。

3.3加强对煤矿采矿人才的专业性培养。

作为煤矿开采企业,要制定科学、完善的人才梯队培养措施,进一步建立健全专业采矿技术人才体系,为煤矿开采的科学性、安全性提供有力的保障。首先煤矿开采企业要保持一定数量的具备专业技术的采矿人员;其次,加强采矿工作人员的灵活度培养,对一些煤炭专业的高校提供一些资金与政策方面的支持,以此与高校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在丰富煤矿企业自身岗位与综合素养的同时,为煤矿专业人才的数量与质量提供可靠保障。

煤矿企业薪酬管理的问题及对策(实用15篇)篇十

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钢铁行业是重要基础。对于钢铁冶金工程,投资投入高,工程造价高,技术装备集成度高,存在多种不同界面和接口,非常复杂[1]。目前,我国大多数冶金工程项目均运用工程总承包模式,因此冶金工程项目总承包企业要想保持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对企业市场信誉进行构建,对企业在同行业中的竞争力、生存力进行提高,对企业总承包项目的质量管理水平进行提高,这样才能够保证冶金工程项目在各个过程阶段的项目管理工作质量得到有效提高,变得更为标准化,能够促使不同目标要素交叉管理的顺利实现,这样才能够保证冶金工程项目的有序进行,提高冶金工程的质量[2]。

1冶金工程总承包项目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冶金工程项目质量策划不够合理。

一般来说,针对项目的费用控制和进度控制,工程项目经理对其是非常重视的,但是却没有有序控制工程项目的质量,许多工程项目制定的质量策划,仅仅能够谈得上是纸上谈兵,项目管理团队并未对工程质量策划给予高度重视,没有对项目质量管理规划进行详细编制,导致最终制定出来的冶金工程项目质量策划不够合理,缺乏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1.2项目管理没有对设计阶段的质量管理给予高度重视。

项目管理出现问题的主要源头,就是没有对设计阶段的质量管理给予高度重视。针对设计阶段的工作,项目质量管理没有对其进行给予高度重视[3]。设计输出无法满足设计输入的所有要求,因而在执行项目过程中,设计方进行的设计修改、图纸变更均已经超出预期目标,对项目进度造成了严重影响,使工程项目成本大大提高,同时使项目质量降低。

1.3项目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没有达到要求。

在项目施工质量控制过程中,没有严格根据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在设置质量控制点时,缺乏合理性,因而在工程项目进展过程中,一些管理目标出现失控现象,导致工程项目质量不能够满足目标要求[4]。

1.4项目质量管理人员数量偏少。

针对冶金工程总承包企业,主要将物力、人力集中在工程项目的竞标阶段,并未对项目执行阶段中人力资源的投入给予高度重视。一些冶金工程总承包企业在对多个项目进行同时进行过程中,为对施工成本进行有效降低,没有对专职质量管理工程师进行设置。

1.5项目参与人员没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

人员管理是项目管理的核心。对于工程质量问题,除了存在技术原因以外,工程质量管理人员缺乏较强的工作责任心也是一大非常大的原因。因此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质量管理人员一定要提高质量意识,在平时工作过程中,质量管理人员一定要严格根据项目质量策划要求,对项目质量制度及质量规范进行严格遵守,保证所有工作在不同实施阶段均能够根据预先制定的质量目标顺利开展和进行。

2对工程总承包项目质量管理措施进行有效改进。

2.1对项目质量管理培训制度进行不断完善。

人的`工作责任心、工作技能、工作素质是工作能否成功的关键。所以在对项目管理岗位人员选用方面,尤其是质量管理岗位人员的布设,这是非常重要的。另外,工程总承包企业还应为质量管理人员提供质量管理培训机会,对质量管理人员的质量管理意识进行不断提高。

2.2对项目经理责任进行明确,提高管理的科学性。

在当前工程项目管理中,项目经理责任制是一大显著特点。针对项目的多个方面,项目经理必须要对完善的管理制度进行构建,包括项目设备、项目安全、项目施工材料、项目质量、项目新工艺等,使工作变得更为标准和正规,能够对管理的科学性进行有效提高,保证工作的有序进行。在工程项目策划阶段中,应对各种专业管理人员进行有效布设,同时对不同岗位人员的职责进行明确,进行明确分工。

2.3对项目质量计划进行科学制定,进行项目施工的全过程控制。

质量管理涉及到工程实施的全部环节,需要全员进行参与。针对质量计划中的保证体系,一定要对项目施工全过程、所有工作人员进行覆盖,应对项目所有人的质量职责进行有效明确,做到全过程控制。质量计划运用到很多支持性文件,包括工艺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等。所以项目全部人员的行动准则,就是项目质量计划,一定要对其进行严格执行。

2.4对设计阶段的质量管理进行彻底落实,以对质量隐患进行彻底消除。

针对工程总承包项目的质量管理,应从设计阶段开始,项目总承包企业应派专业工程师,和设计部门进行有效衔接,根据项目质量要求和进度要求,将有关资料提供给设计单位。通过采用多种形式的沟通,如设计交底、对设计方案审查进行定期举行等,以对设计方案进行有效优化,对设计质量进行不断提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对施工、采购、设计环节互相脱节现象进行有效避免,为能够对项目工期进行有效缩短,对工程投资费用进行有效节约,一定要全过程跟踪和控制项目质量的管理工作。

3小结。

综上所述,对于冶金工程总承包企业来说,工程质量是重要的发展基础和生存基础,同时也是总承包企业不断进步的主要动力。冶金工程具有生产周期长、投入成本大等特点,项目管理一定要对质量管理进行不断提高,对质量管理方式进行有效优化,对生产成本进行合理控制,从而不断提升项目质量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煤矿企业薪酬管理的问题及对策(实用15篇)篇十一

引导语:国有企业是我国的经济支柱,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依靠力量,国有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状况,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国有企业薪酬管理的问题与措施,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促进国有企业薪酬管理改革,加快国有企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具有重要的意义,尽管我国已经相继出台了很多关于国有企业薪资的管理规定和制度,也建立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但国有企业薪酬管理还是存在一些弊端,这些问题亟需改善,进而提高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提升薪酬管理手段,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促进员工合作,提高企业的凝聚力与竞争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薪酬是指员工对组织或企业提供劳动而得到的报酬,包括员工完成工作得到的奖励。它不但包括直接薪酬与间接薪酬,一些是货币体现,一些可以是实物,包括宽敞舒适的办公室、组织内部关系、参与决策权利、工作的成就感、发展机会等深刻的内容。

从功能的角度出发,薪酬具有的特点:一是补偿功能。薪酬是对员工提供服务的回报。二是激励功能。企业的薪酬制度和员工的薪酬会影响员工的工作质量、学习新技能的积极性。三是调解功能。薪酬可调节劳动力的配置,调整劳动力素质结构。四是效益功能。薪酬的前期投入带来后期的效益。

薪酬体系是指员工从企业得到的薪酬组合构成,薪酬体系包括基本薪酬、业绩薪酬、加班薪酬、福利、津贴等内容。薪酬管理体系的建立可以提高薪酬的质量,同时扩大后的薪酬内容,可以帮助企业和员工建立起和谐的关系,让员工切实感受到自己的付出有所回报,享受薪酬制度带来的喜悦。

在部分国有企业中,部分员工的工资水平与市场劳动力的价位不符,在国有企业薪酬制定中,身份是薪资定立的一种依据。很多国有企业将进入单位的时间顺序作为薪酬高低的关键,而不太注重能力和技能表现,这导致部分国有企业员工凭工作年限获得较高薪酬,一些年纪大的老员工凭借工龄取得较多工资,导致一些员工恃宠而骄,工作积极性大打折扣,而很多能力强、素质高的年轻人才反而工资较低,使得他们觉得不公平,这种分配方式会影响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不利于企业留住人才,使企业管理工作效率不高。

近些年的数据显示,国有企业高管人员薪酬增长过快。1999—2012年,中央非金融企业负责人年薪年均增长近20%,比同期普通员工工资增长率高近8%。金融企业高管薪酬过高,高管人员与员工工资差距过大,导致普通员工工作积极性大打折扣,心理不平衡,影响工作效率,也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这种薪资管理的弊端容易助长管理层贪腐。

国有企业在薪酬构成上对技术要素、劳动要素的重视程度不够,两者参与分配较少,而且难以兑现。薪酬结构中缺乏对经营者的长期薪酬的激励措施,缺乏利益共享机制的建立,很难使员工与企业同心同德。为企业长远利益着想,这种机制下经营者自行决定企业管理决策,他们私自运用权力,谋私,职务消费膨胀,给企业带来很大的损失。

部分国有企业管理者业绩的考核指标未去掉除垄断等因素的影响,企业业绩异常增长,容易导致高管人员的薪酬快速增长,金融行业尤为突出。

部分国有企业业绩考核指标设置不合理,行业之间没有差别,对管理要素的真实绩效难以考核。此外,部分企业绩效年薪未按照“业绩降、薪酬降”的原则实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造成经营业绩下降、巨额亏损,但管理者薪酬没有变化,导致管理者管理缺乏积极性,企业发展缺少动力。

国有企业的薪酬一般由基本薪酬、奖金、福利、津贴等几部份构成,国有企业经营者薪酬中,基本薪酬不高,奖金所占比重较小,奖金是最具激励作用的一项。相反,国有企业薪资中津贴和福利较多,但业绩没有太紧密的联系,激励作用很小。这种过于平均的薪资制度,使企业的激励体系中责、权、利不匹配,激励作用不明显。

大多数国有企业薪酬激励制度缺乏对管理、技术、劳动、资本等要素的分配,一些企业加强了对人力资本参与分配的管理,但是比重较小,难以发挥激励作用。部分国有企业照搬其他企业的经验,但忽略了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导致薪酬管理盲目。还有一些企业采取激励措施时“一刀切”,对所有人采取相同的激励手段,收效甚微。

在薪酬体系中,反馈和沟通机制必不可少,这也决定了薪酬体系能否顺利实施,但目前很多国有企业不重视薪酬反馈与沟通,导致员工不能理解企业的薪酬目标。

国有企业对薪酬管理理念理解不够,造成员工片面看待薪酬管理中的一些现象,对薪酬管理方式产生误解。国有企业对员工观念的培训力度不够,未加强与员工的沟通,员工也未掌握企业薪酬管理的思想。

21世纪,人才是企业竞争的关键因素,是为企业创造业绩的重要力量。最新调查研究显示,国有企业未来面临的首要危机就是人力资源危机。从国有企业人力资源调查资料可看到,有近60%的企业中存在人力资源危机,员工老龄化严重,缺少年轻的高素质人才,有约35%的企业认为,人才对企业影响是巨大的。运用策略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是解决人力资源危机的关键,也是保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此,国有企业要建立一套全面的、规范的薪酬管理体系,减少优秀员工流失,为企业的长足发展吸引高素质的人才并留住那些优秀的、企业需要的人才。

随着国有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企业制度不断完善,以及我国加入wto后的发展,很多国有企业传统的薪酬方式受到巨大的冲击,建立岗酬结合、技酬结合、劳酬结合,建立责权利结合、工效紧密联系的薪酬管理机制,有助于实现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的统一,可有效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国有企业的管理者和决策者的作用十分重要,企业的'兴衰取决于管理者的决策是否正确,我国国有企业政企不分,行政领导和经营领导一般由一人担任,传统的薪酬管理制度不够严格,执行起来力度不大,对管理者的约束力度不够,容易滋生腐b问题。例如,近些年社会上的一些贪腐、侵吞企业财产、挪用公款等行为,就暴露了个别管理者利欲熏心,为了一己私利,不惜造成企业的巨大损失,给国家带来极其不良的影响。因此,应制定合理的薪酬管理制度,建立规范的薪酬体系,可有效监督企业管理者行为,实施合理的薪酬管理,有助于提高经营者的素质,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国有企业承担的权利与任务很重,薪资问题是阻碍企业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国有企业一定要调整好内部收入差距,建立合理、科学的薪酬管理体系,加强薪酬体制改革和管理,制定合理的薪酬分配方案。尤其我国与国际接轨后,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更加明显,国有企业在进行薪酬制度制定时要多多征求员工的意见,倾听群众的心声,了解员工的想法和对薪资的一些要求,将其作为薪酬制度制定的依据。

对业绩的考核使薪酬分配的依据,薪酬考核的制定要有一定的标准,并且按照正确的流程执行,管理人员要用科学的态度,对员工工作积极性、能力等进行综合测评,最终确定其工作业绩。薪酬考核是评定员工酬薪的重要环节,国有企业要设置规范的考核流程,对表现突出的员工进行必要的奖励,引导员工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工作,在业绩考核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评定方法,对于员工工作表现和行为态度也要考核,客观地评定员工的综合素质。

法律法规是任何一项工作的保障,是国有企业推进企业发展的有力武器。在薪酬管理体系建设中需要法律法规的支持。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使国有企业薪资分配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完善法律,可促进国有企业按劳分配的实现,是有效惩治企业违法犯罪的关键,是保证国有企业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的有效途径。

我国已出台了一些关于国有企业薪资管理的法律法规,但是执行力度不够,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管力度不大。因此,监管部门要充分发挥其作用,对国有企业的薪资分配进行严格管理,对出现分配不均、随意侵占企业财产、拖欠员工工资、侵吞国家财产等行为,依据法律严格进行处罚。只有经过法律部门和政府部门形成合力,共同加强管理,才能保障国有企业按劳分配符合管理规定和薪酬管理制度,保障制度得到贯彻落实,切实发挥其作用。

国有企业一般都是政企不分,高管一般由党组织或政府委派,主要负责人是国家公务员,享有相应行政级别的待遇,又是企业的经营者,具有企业性质。企业的经营者是一个特殊的职业,要有特别高的素质和能力才能够胜任。企业管理者是稀有的人力资源,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面临激烈的竞争,作为党政人员到企业从事经营活动,要承担很大经济责任和经营风险。因此,他们被委派时所定的薪酬较高,但对同级党政工作人员、对普通职工来说有些不公平,因为工资收入差距过大,因此国有企业要逐渐改变其薪资构成,逐渐缩小高管与普通职工的薪酬差距。

薪酬管理制度建立后,还需要建立配套的薪酬激励制度,它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1)建立职位工资薪酬体系,先对职位的价值和综合素质做一个客观的评定,根据评价结果对不同岗位、不同任职者给予相对应薪资。

(2)加强薪酬激励体制的执行,提高员工竞争意识,国有企业要根据劳动力市场的工资水平,来确定企业内部不同职位的薪酬水平。

(3)建立管理与技术并重的薪酬体系。根据员工具备的能力和技术分配工资,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促进员工自觉提升素质和专业技能。

(4)改善薪资制度方式,推进员工根据企业的需要提高自身的技能和水平,提高员工思想品质,避免员工因为薪酬增长问题对企业产生负面情绪。具体激励措施可概括为几点:一是采用年薪制。以年度为单位,确定经营者的基本薪酬,年薪的内容包括“基础年薪”和“效益年薪”。二是股票期权。给予部分经营者在一定期限内以预先以较低价格购买一定数量企业股票的权利,这是一种长期激励的报酬制度。三是职务等级工资制。即职务基薪加奖励的工资制度,根据岗位特点和职务的重要程度确定薪酬,并在奖励制度中强调工作与绩效挂钩。这几项是目前应用很广泛的薪酬激励形式,很多国有企业基本是沿用这种制度。

宽带薪酬(broadbanding salary)也称海氏薪酬制。美国管理学会对宽带薪酬的定义是:宽带薪酬是指对多个薪酬等级和薪酬变动范围进行重组,只有较少的薪酬等级,但薪酬变动范围较宽。宽带中的“带”是指工资级别,宽带指工资数额浮动范围较大。宽带薪酬模式下,每个薪酬等级的最低工资和最高工资之间数额差较大,尽管很多员工处在同一个薪酬等级里,但由于工作性质、风险等因素,其工资水平可能相差很多,这种薪酬分配方式上下调整范围很大,增薪资调配更灵活,也更符合国有企业的工作实际。

(1)一些技术性较强的国有企业更适合采用这种薪酬模式,因为技术、创新、管理等智力因素对于企业有着很大的支撑作用,而员工的创造性与主动性往往具有很大差别,统一化的薪酬分配显然不适合这种企业。

(2)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很完善,用工制度和薪酬制度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企业更适合运用这种薪酬制度。

(3)企业管理基础工作较为扎实,具备一定的技术条件和数据基础来支持薪酬模式的运行,一般技术型、创新型的高科技企业,如电子技术企业等,从技术层面和企业实际需求上要具备实施宽带薪酬的可行性。

薪酬管理是国有企业管理工作的重点之一,是实现企业长远发展的关键环节,是企业实现强化管理、激励员工积极性的有效工具。薪酬不简简单单只是对员工工作的回报,更是对个人能力与企业利益之间的协调。国有企业要用合理的薪酬体系留住人才,构建先进管理队伍,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根据自身经营特点和实际情况,建立科学合理、规范化的薪酬模式,从而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煤矿企业薪酬管理的问题及对策(实用15篇)篇十二

摘要: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薪酬不仅是空管经济所关注的重大问题,同时也是微观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关注的重点之一。本人主要从中小企业改革以及薪酬管理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跟原因方面进行分析,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方法。

(一)薪酬制度不够规范,缺乏一定的弹性。

薪酬管理最基本的工作就是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工资体系,部分中小型企业在工资体系管理方面有着很多的问题,还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薪酬管理体系,薪酬结构比较的零散混乱,薪酬构成结构过于多会造成员工额薪酬水平高低取决因素的依据变的模糊,有些企业是由领导随意确定员工的工资标准,对于员工的各种工资性项目的核算缺乏比较明确的科学依据方法,导致了员工收入不能够通过薪酬制度了解,在薪酬结构中不同层次岗位的员工工资水平等级比较的少,,在工资体系中员工的绩效跟企业效益相挂钩的项目比较的少,总体上表现出员工工资没有起伏的现象,他们之间的工资差距比较的小。

(二)薪酬系统的激励手段比较的单一,没有发挥出激励应发挥出的效果。

薪酬对于员工的激励在基本薪酬差距一定的情况下取决两个主要工具,绩效的加薪以及奖金的发放,我国很多企业在薪酬奖励方面毫无办法解决,只有实行加薪以及奖金两种方法,绩效加薪以及常规性的奖金计划往往都需要有固定的周期,还需要达到各种综合性的绩效要求,因此他们常常不能够对很多有效的员工业绩行为或是群体的业绩提供及时的奖励,不能够保证奖励的及时性也不利于某些业绩跟行为提供具有针对性以及个性化的激励。

(三)忽略了非经济性报酬的运用。

很多的中小企业在设计薪酬方案时没有重视到员工的非经济性报酬,非经济性报酬的报酬主要包括了参与决策,学习跟进步的机会,挑战性工作以及就业的保障性,员工个人价值的实现,经济学报酬被看成是对员工付出劳动的回报,是对员工进行物质上的激励,对员工的关怀就属于非经济性报酬,是对员工进行精神上的激励,有些企业薪酬待遇不错,但是缺乏一定的竞争压力,大家呆长久后都没什么精力工作了,对工作缺乏了一定的激情,造成这种现象就是因为企业并没有重视到非经济性报酬的运用,员工缺乏了精神激励的原因。

员工的需求是多层次的,除了希望能够得到物质薪酬外,还希望能够得到精神上的激励,比如说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工作,对工作的责任感以及成就感,个人的发展机会,关怀赞赏、尊重等。精神上的激励以及员工工作的满意度在技术人员以及管理人员身上表现的很明显。目前,劳动力市场上出现的一些放弃大型的企业进入中小企业寻求大型企业里所没有的.发展机会,大部分是寻求个人发展的技术人员跟管理人员,如果中小企业能够在精神上的激励以及薪酬方面给与他们更多的发展空间跟挑战性以及对工作的责任感,他们会很好的为企业做出贡献,促进企业的发展,企业的经营者需要了解不同的性别、年龄及教育水平的员工,给与他们不同程度上的需求,针对这些需求做出相应的制度,保障员工精神上激励的满足。现在是一个员工需求日益复杂化的社会,中小企业经营者在重视物质薪酬的同时,对于精神激励更加的注重,因此,中小企业要真正的把人力资源作为企业的第一资源,才能够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保留住优秀的员工,减少员工的流失率。

(二)建立健全的企业制度,明确工作流程,保持薪酬体系的适度弹性。

三、总结。

薪酬管理是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问题。中小企业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激励机制,发挥出薪酬的最佳激励效果,造就一支高效稳定的员工队伍,最终实现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煤矿企业薪酬管理的问题及对策(实用15篇)篇十三

薪酬调查报告的主要内容,从当前市场上主要提供薪酬数据服务咨询公司的薪酬报告来看,大多采用从宏观到微观的分析形式。

在宏观信息方面:包括经济概述、行业薪酬趋势、组织效能分析、薪酬管理政策、薪酬增长率、调研群体信息等。从宏观经济到公司组织运营,结合市场动态和行业人力资源的热点话题、从各视角分析行业内的薪酬现状与趋势,各项经济指标对薪酬的影响。在调研群体信息中,对参与调研公司的当年营业收入、在职员工人数、企业性质进行统计,让企业更好的了解行业调研群体样本环境的构成,并以此判定公司在调研公司群体中的薪酬定位,确认调研群体的数据样本是否和公司自身具有对标参考性。薪酬福利调研的核心就是薪酬的对比,不同的公司数据样本环境对最终的结果有很大的影响,选择正确的对比环境才会有准确的薪酬可比性。

微观数据方面:包括薪酬定位分析,薪酬回归分析、市场薪酬结构分析、职位薪酬数据分析、职位薪酬偏离度分析等,通过细分职能和职位进行市场薪酬数据参考,了解公司薪酬现状,为公司调薪提供市场依据。对于薪酬调查报告数据的应用功能,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参考。

1、根据公司的经营目标和战略,制定公司的薪酬策略和行业薪酬定位。

结合公司的经营目标和市场定位,所处的发展阶段、薪酬支付能力、公司文化特点等,确定公司在同行业中的薪酬水平。公司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可以采用不同的薪酬策略和参考不同的薪酬口径。在同一个公司组织内,也可能存在多种薪酬策略。不同的业务单元可能处于不同的生命周期。因此应对不同的业务单元或职能部门制定不同的薪酬策略,如薪酬领先型策略、跟随性策略和混合型策略。根据公司的薪酬策略,确定职位的薪酬水平,一般以薪酬调查报告中的年度实际现金收入或年度总薪酬作为薪酬水平定位口径。不同层级,不同职能的薪酬策略不同,对标市场的薪酬分位值也不同。例如:有的公司倾向于一般员工对标市场较低分位以控制人工成本,中高层管理者与核心人才对标市场中位值或较高分位,用以吸引保留优秀人才。也有的公司愿意整体对标市场中高位值,以保持人才的整体竞争力。

2、确定公司薪酬给付结构。

薪酬结构是指总体薪酬中各种成分的比例关系,包含职位的基本工资、各项补贴、变动奖金、中长期激励、各项福利等。通过薪酬调查报告可以了解市场上现行的薪酬结构,以及行业中普遍的薪酬给付理念。结合公司的自身的薪酬策略来设定不同职位的薪酬固浮比例,起到薪酬激励的作用。合理的薪酬结构可以有利组织经营的成功,和确保公司员工获得公平的待遇。

3、参考薪酬偏离度分析,保证薪酬内部公平和外部的有效竞争。

薪酬偏离度分析的作用,在于通过对员工的实际薪酬和其职位等级对应的薪酬回归值进行对比,了解公司对该职位员工的薪酬给付是否合理,内部偏离度反应内部薪酬给付的相对公平性,外部偏离度反应职位在市场上薪酬给付的竞争力,进而梳理公司的职位价值体系,即使同一等级的员工,由于个人能力或职位价值的不同,会体现出薪酬差异性,所以偏离度会存在大小,正负的差异,由此反映出各职位间的价值差异。职位偏离度的大小与职位的薪酬何其所在等级密切相关,公司对于偏离度绝对值较大的职位应该重视和适当进行调整优化。

4、职位薪酬水平分析。

薪酬调查报告中,职位薪酬水平分析是重要的一部分,可以将公司各部门中不同基准职位的薪酬福利数据进行详细的展示,每个职位都会包含调研样本量、平均年龄、平均工作经验年限、学历信息,以及相关职位职责描述等,可以为公司进行招聘和内部人员培养计划时,为衡量候选人及在岗人员提供了有效的职位资格行业信息参考依据。

从薪酬数据实践的角度看,行业的薪酬给付情况难以包括全部的薪酬形式,薪酬福利项目有过多的细节,为了便于统计,咨询公司普遍将薪酬调研报告的薪酬福利项目定义为统一的薪酬口径来进行参考,例如年度基本现金收入、年度固定现金收入、年度现金总收入和年度总薪酬。不同薪酬主口径包含的一进步各相关的薪酬细项,以分位值的形式展现不同职位在市场中的薪酬福利水平以及给付额度,公司可以根据在职位对照组中的定位、职位对企业贡献度的大小、市场中相同职位人才的供求关系制定不同的薪酬福利参考分位值。并着重考量市场中其它公司普遍提供的各种职位津贴、福利项目的水平为多少。结合公司自身实际情况补充、优化薪酬福利细项的设置情况。

如需要加强激励效果就可以参考有变动现金项目的年度现金总收入。如果公司现阶段需要增加岗位现金部分的吸引力度,可以参考固定现金收入总额。如果公司希望提升员工的企业归属感,则可以参考含有福利部分的年度总薪酬。一般建议以年度固定收入和年实际现金收入这两个主口径进行对标参考。因为固定现金收入体现一个公司对人才的吸引保留政策,实际现金总收入是员工个人税前总收入的参考,体现公司薪酬的整体竞争力。

公司通过薪酬调查报告将公司内部薪酬水平与外部市场的薪酬水平联系在一起并加以比较。进而在薪酬给付上保留员工和吸引人才,起到薪酬杠杆调节和薪酬有效管理的作用。

但在公司的整体的人力资源管理和薪酬管理体系中,薪酬调查报告只是一个接口。一个运行良好的、公平的薪酬系统不仅能对外产生强大的吸引力,而且可以极大地激励内部员工达成组织目标,创造高质量的绩效。运用好薪酬管理工具,还要结合公司明确的发展战略、组织体系、清晰的岗位职责和发展通道,以及对接的绩效管理体系等,在不同的组织发展生命周期,调整相适应的薪酬策略,实现真正基于岗位价值的薪酬管理体系。

[摘要]梅州作为发达地区中的欠发达地区的典型代表,对其中小企业薪酬管理的现状进行调查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深入了解梅州市中小企业薪酬管理的现状,笔者采用了典型问卷调查的调查方式对梅州180多位中小企业员工进行了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对梅州市中小企业职工的工资的公平性、工资水平、薪酬制度激励性、薪酬制度的科学性、非经济性福利、薪酬制度的合法性等进行了全方位的统计分析。

一、调查意义。

发展中小企业意义重大。在当今世界经济呈现企业大型化、集团化趋向的同时,中小企业在活跃市场经济、促进市场竞争、吸纳社会劳动力、推进技术创新、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和扩大贸易出口等方面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创新中小企业的薪酬管理势在必行。薪酬管理创新的目的就是要使企业员工薪酬水平提高与企业发展之间呈互动式的良性循环,用一流的薪酬吸引一流的人才,用一流的人才创造一流的业绩,再用一流的业绩来支撑一流的薪酬。企业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的竞争。目前,中小企业作为企业提高竞争力,赢得和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要素,其地位和作用的发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重要。加强对中小企业员工薪酬管理问题的研究,当前具有更为突出的紧迫性。企业只有深刻了解和满足员工的多层次的需要,从战略高度系统科学地设计员工薪酬管理体系,并在实践中对员工进行恰当的薪酬激励,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才能促使员工的人力资本真正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转化为真正的企业市场竞争优势。这样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梅州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地处闽、粤、赣三省交界处,是广东5个边远贫困山区地级市(包括:韶关市、云浮市、清远市、河源市、梅州市,即常说的广东北部山区五市)之一。,梅州市gdp仅占全省的1.3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17万元,人均gdp仅占珠三角的六分之一、广东的三分之一,甚至仅占全国的二分之一,居广东省各市最后一名。同时,它是客家人聚居地区和革命老区,也是目前为止广东惟一一个生活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地级市,有多个国家级重点扶贫县和多个省级重点扶贫县。所以,梅州作为发达地区中的欠发达地区的典型代表,很有必要对其中小企业薪酬管理的现状进行调查,有助于更好地研究梅州市中小企业员工薪酬管理,以达到吸引和留住员工并对员工进行有效激励的目的,从而使梅州中小企业不断成长壮大,不仅对其自身经济发展有重大理论和实际意义,而且对于广东贫困山区、全国发达地区中的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理论和实际意义,此外对于全国其他客家落后地区、革命老区和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也能起到很好的示范效应。

“木桶”理论告诉我们:一个木桶的容量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中国社会的现代化最终能否实现,综合国力达到什么样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广大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二、典型问卷调查描述及分析。

7月至208月笔者在广东梅州市就梅州市中小企业薪酬管理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问卷设置了44项内容,调查对象共180人。

调查的主要内容有:工资的公平性、工资水平的高低、薪酬制度的科学性、薪酬制度对人才吸引性的评价、薪酬制度激励性评价、薪酬制度的合法性评价、薪酬的保密性、薪酬幅度、经济性福利、非经济性福利、岗位工资设置的合理性、人性化管理等。

调查结果:

1.工资的公平性。

从表1中可见,只有50%的员工对工资的公平性表示认可,16.7%的人对工资的公平性表示不关心或者不知道,有33.3%的人对工资的公平性表示否认。同时表中反映了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即在不公平一项的60票中,有40票来自低年龄段,还有20票分别来自中年组和老年组。据笔者所知,其中有50位是企业的管理人员,他们的月薪在梅州并不低(1000元),只是工作量相对较大;还有10位是年轻的后勤洗碗工,工资较低(600元),工作任务很重。这说明:工资的内部公平性基本合理,但在部分岗位工资的核定上欠合理。

2.工资水平的`评价。

据表2可知,61.1%的人认为梅州的中小企业薪酬水平不具有吸引力,明确肯定有吸引力的没有一人,33.3%的员工虽然没有明确表态,但可以说明他们不认为梅州的中小企业薪酬水平没有吸引力,那么,就有99.4%的员工认为梅州的中小企业薪酬水平没有吸引力。可见梅州的中小企业薪酬水平绝大部分没有吸引力。还有5.6%的员工明确表态梅州的中小企业薪酬水平不够吸引,这说明这部分人是不稳定的,很有可能被市场上的高薪企业吸引过去;从这部分员工的组成结构来看,10人中6人是担任管理工作的,有2位是担任技术操作的有经验有能力的技术操作员,1人是市场营销人员,还有1位是后勤员工,工资较低,任务重。这说明:企业在关键职位上薪酬水平的定位不具有外部竞争力。

3.薪酬制度激励性评价。

从表3可以看出,梅州的中小企业薪酬制度的激励性是相当糟糕的,几乎是受到全体受调查中小企业员工的否定。据笔者所知,梅州中小企业很少有激励制度,工资只罚不奖,对员工工作效果的管理完全依靠上级的评定。另外,梅州中小企业大部分是民营企业,条件简陋,福利几乎没有(很多中小企业员工在国家法定假日还要工作甚至加班加点),又无长期激励制度或者短期激励刺激,工作效果只罚不奖。在这种情况下,员工只有做好或超过本职工作,才不会被老板扣工资。

4.薪酬制度科学性的评价。

从表4中可见,调查对象中有94.4%的员工认为梅州的中小企业薪酬制度不够或者不科学合理,基本上是对梅州的中小企业薪酬制度给予否定,有5.6%的员工没有明确表态。据笔者所知,梅州的中小企业很少有成文的薪酬制度,薪酬水平、岗位工资的核定完全凭管理者的经验或者是对市场薪酬的个人判断来确定。从梅州的中小企业所建立的管理制度来看,主要是针对工作任务本身建立的一些制度,如员工考勤管理制度、员工上班管理制度、员工日常基本操行细则、员工处罚管理制度等,根本就没有薪酬管理制度。可见,在梅州的中小企业中,薪酬管理制度的建设还没有提上议事日程,没有引起重视,根本谈不上什么科学性。

5.非经济性福利建设评价。

从表5可以看出,有94.4%的员工对梅州中小企业的非经济性福利建设基本上持否定态度。有5.6%的员工没有明确表态。在“不确定”一项中,只有10票,据查这10票基本上来自后勤的一些勤杂工,或许是根本就不知道“非经济性福利”的内涵。对于梅州的中小企业来说,谈非经济性福利可能为时尚早,但据笔者在其中工作的经历,切身感受到:无论一个什么类型的中小企业,如果忽视非经济性福利建设,将使员工觉得工作单调,生活枯燥,从而使员工对工作本身散失兴趣和激情,也不利于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可见,在梅州的中小企业中,非经济性福利建设不仅没有受到重视,可能还被认为是一种奢侈。

6.薪酬支付的合法性评价。

表6表明:梅州的中小企业在薪酬支付的合法性上同样存在问题。有66.7%的员工有把握地认为企业在薪酬支付上在有些方面存在违法行为;还有33.3%的员工表示不确定,这部分员工有可能还不熟悉《新劳动合同法》,从而不能作出明确判断。

7.员工辞职与薪酬关系评价。

从表7可以看出,有66.7%的员工认为员工辞职与现有薪酬不合理直接相关;有20票作出模糊判断,据查这20票来自厨房后勤工;有40名员工认为员工辞职和薪酬有一定的关系,看其人员结构,有30人来自20岁~35年龄段,有10人来自36岁~45年龄段,据查他们所在岗位,年轻组中的30人,有20人是管理人员10人是市场营销人员,中年组中10人是技术操作员。据笔者所知,假设梅州现在有10个人才,只有1个人才因为其他原因不得不留在梅州,其他的9个人才都“支援”珠三角去了。可见,该项目的调查更进一步说明:总的来说,梅州中小企业的工资水平没有外部竞争力,尤其关键岗位的工资水平更缺乏市场竞争力,特别是对核心岗位上的年轻人才来说。

参考文献:

[1]李严锋,麦凯.薪酬管理[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2]托马斯・b・威尔逊,陈红斌等译.薪酬框架[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3]张建国.薪酬体系设计[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

[4]李亚.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3。

[5]侯庆杆.中小企业诊断[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6]傅和彦.中小企业经营之道[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

煤矿企业薪酬管理的问题及对策(实用15篇)篇十四

摘要:随着项目管理方式在越来越多的企业推行应用,员工薪酬激励问题引起了企业的关注,项目团队工作靖效的激励因素主要有员工努力程度、团队的绩效和报酬,当前项目管理组织结构主要有职能式、项目式和矩阵式,不同的组织结构对员工的薪酬激励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在分析项目团队的薪酬体系设计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构建项目管理下的薪酬激励机制的措施。

关键词:项目管理;薪酬激励;团队。

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和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将项目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企业生产经营和日常管理中,可以有效地控制系统建设的全过程,可以以较小的投入,取得较好的效果。随着对项目管理这一新兴的管理方式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学者注意到,如何采用适当的薪酬激励方式,努力提高项目团队的工作绩效,正在成为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项目团队的工作绩效影响因素。

1.1员工努力程度。

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付出努力后所能获得的内、外在报酬价值的主观评价和做出努力获得报酬的概率的大小,由于项目团队的员工多是知识型员工,更注重追求个性、自身社会价值,更看重内在报酬,因此在解决了外在报酬同时,要更进一步激励员工的创造性和积极性,通过工作赋予成员成长和发展的机会、增强团队的凝聚力,构建和谐的沟通渠道和信任关系,注重团队文化的建设,创造一种多元化的、平等开放的大家庭式的文化氛围,创造先进的工作条件、宽松的工作环境等,从而进一步提高团队的产出效率。

1.2团队的工作绩效。

项目团队的工作绩效除受员工努力程度影响外,要想方设法使成员共享组织的目标,以避免偏离团队目标,如设置团队资料库、定期发布公开信息、进行简报交流等。此外,在项目团队中知识员工居多,传统员工的角色也应该重新定位。由劳动者角色转变为会员角色,享有相应的权力和责任,参与管理,使员工产生归属感,增强群体意识。

1.3报酬。

报酬是个人目标的最终实现。在项目团队中,每个人的业绩以及带来的报酬体系是基于胜任为前提的。对于胜任的衡量,既要考虑个体层面的评估,也要考虑团队层面的评估;既要考虑工作过程的评估,也要考虑工作结的'评估;既要有团队领导者的评估,也应有同事的评估;最后还要进行自我评佔,所以应采取同事相互考评、自我鉴定考评和项目团队领导考评3种方法相结合,尽可能做到公正客观,促使成员在创建团队绩效中更加努力。

2项目管理组织结构对员工薪酬激励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员工薪酬是与员工所任职位紧密相关的。应该依据职位的重要性与责任大小,通过职位评价来确定职位在组织中相对价值的大小,然后,通过企业自身薪酬支付水平确定员工具体的薪酬,项目管理组织结构决定了项目团队运行机制、人员组成和管理方式。因此,不同的项目组织结构对团队成员的薪酬激励的影响也不尽相同。

2.1职能式组织结构。

职能式组织结构就是在组织目前的职能型等级结构下加以管理,一旦项目开始运行,项目的各个组成部分就由各职能单位承担,各单位负责完成其分管的项目内容,如果项目的性质既定,某一职能领域对项目的完成发挥着主导性的作用,职能领域的高级经理将负责项目的协调工作。基于职能式组织结构的薪酬模式适用于那些经营环境相对稳定、组织架构明晰、部门及岗位设置较为规范的企业。岗位评估也多适用于相对固定的岗位,基于职能制结构下的岗位价值评价,直接应用岗位评估工具即可设计出科学、合理的薪酬体系。

2.2项目式组织结构。

项目式组织结构就是指创建独立项目团队,这些团队的经营与母体组织的其他单位分离,有自己的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企业分配给项目团队一定的资源,然后授予项目经理执行项目的最大自由。在项目型组织结构中,项目目标单一,能够被项目成员所确切地理解,易使团队精神得到充分地发挥,项目组的所有成员直接对项目经理负责,对成员业绩的考核比较直接,但是,项目团队自身是一个独立的实体,项目团队与母体组织之间出现一条明显的分界线,削弱项目团队与母体组织之间的有效融合,项目团队组成具有临时性,项目成员的事业缺乏连续性,容易产生临时任务的心态,团队归属感不强。

2.3矩阵式组织结构。

矩阵式组织结构是一种混合形式,它在常规的职能层级结构之上“加载”了一种水平的项目管理结构,根据项目与职能经理相对权力的不同,实践中存在不同种类的矩阵体系,分别有权力明显倾向于职能经理的职能矩阵。权力明显倾向于项目经理的项目矩阵和传统矩阵安排的平衡矩阵。

矩阵式组织结构一个很显著的特点就是其项目团队具有临时性,一旦完成项目目标,该项目团队就将解散,重新分工,组成新的项目团队,因此,在矩阵式组织结构下,项目本身存在的较大差异,会使得在不同项目中,虽然处于同一岗位,但员工所从事的工作却难易有别,比如工程建设行业的项目经理。由于项目经理所承担的项目标的大小、工期松紧导致的完成难度、技术难度、与业主和地方政府的关系好坏以及项目管理模式的不同等等问题,导致不同的项目经理的付出及其给企业的回报是不同的,从跨项目部横向对比的视角来看,其岗位价值也是不同的。

3.1目标导向性原则。

目标导向性原则是指将项目团队的薪酬体系与团队目标结合起来,使薪酬体系成为实现项目团队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

3.2公平与效率兼顾的原则。

薪酬设计的公平性原则可分为外部公平性和内部公平性。外部公平性是指与外部类似团队相比,团队给予的薪酬是公平的,内部公平性是指团队的每个成员都应认同,同时鼓励团队成员以更高的效率获得更高的报酬。

煤矿企业薪酬管理的问题及对策(实用15篇)篇十五

相对于大型制造企业,我国中小型制造企业普遍存在着“三低”状况:产品质量合格率低、质量管理水平低以及经济效益低。按照企业质量管理问题的四个阶段来划分,处于质量检验阶段的企业数为51%,处于统计质量控制阶段的企业数为35%,处于全面质量质量管理阶段的企业数为5%,此外还有9%的中小制造企业处于既不开展质量检验,也不开展质量管理的无检验、无质量管理的状态。因此,分析中小制造企业质量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将有助于中小企业顺利渡过金融危机。不断发展壮大。

1.1基础性薄弱。

中小制造企业由于人员、资金等因案的影响,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做得很不够,相当部分的企业在无标生产或参考其它企业的标准生产,没有形成自己企业的标准;计量人员的配备、计量器具的检测也是能省则省,往往是在出了较大的质量事故才会意识到计量工作的重要性;质量教育与培训也大都停留在口号上;质量责任制更是一纸空文。出了质量问题相互推诿扯皮,最后不了了之;质量信息工作更是由于软硬件的限制以及工作本身的琐碎性而被人为忽视。事实上,质量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没做好,再先进的质量管理工具也只是空中楼阁。有些企业对质量信息基础工作不重视,以为上一两套软件就可以解决问题,结果软件是买回来放在电脑里睡觉,企业的产品质量得不到任何提高,质量管理软件成了企业的负担。

1.2质量与技术脱节。

大部分中小型制造企业都设有技术和质量两个相互独门的部门,质量管理人员的质量管理基本上停留在产品检验、事后汇总的阶段,使得质量管理对过程控制不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实践证明,产品质量的优劣70%取决于设计,而部分质量管理人员对产品、技术缺少深入的了解,只会指挥检验人员照图检验,对产品的设计质量没有话语权。

1.3知识结构不合理。

从业人员知识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不高,质量管理人才匮乏,观念成旧,管理落后,根本谈不上人力资源管理。北京市人大代表周霄(老八级工)说过这样一句话:产品品质实际上就是人的品质,人合格,产品绝不会是次品,人不合格,产品绝不会是正品。人是质量管理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质量改进的主要因素,但大多数中小制造企业处于人员封闭、财产封闭、经济运行封闭的“三封闭”管理状态,这种质量管理模式是与经济全球化浪潮背道而驰的。

1.4对管理不重视。

中小型制造企业大部分存在重技术装备、不重视质量管理的问题。质量管理人才短缺,质量管理人员水平不高、待遇也低。日本的中小制造企业生产现场有很多品管圈(qcc,qualitycontrolcircle),由各工序相关人员自发组成进行品质管理活动。企业老总也对品管圈的活动从资金、技术、设备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品管圈从产品设计到售后服务无处不在。品管圈的工作为日本产品成为优质的代名词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反观国内的qc小组,大部分由领导牵头,类似于行政组织,如果领导不出面则活动很难开展,偶尔取得了成果也很难得到认可。

2.1技术创新上升为企业质量提升的运行机制。

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中小制造企业要将质量与科技紧密结合,以技术进步带动质量提升。产品质量的优胜来自于技术领先。质量管理人员应该是本企业产品技术专家,从产品设计开始介入,把产品质量管理贯穿于产品设计、模具开发、现场生产、装配调试和售后服务的全过程。目前,技术含量不高的产品往往供过于求,企业为了保住市场份额不得不降低产品的价格,结果是销售收入增加了,但利润下降了。中小制造企业的技术层次虽不能和大型企业相比,但也要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只有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经受市场的考验。

中小制造企业从事质量管理和技术工作的人才往往较少,且层次不高,大都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要求。但中小制造企业的质量管理人员往往没有能力实现在职培训,使得知识更新度不高,不能掌握先进的质量管理工具,因此,对这部分人员的培训就显得特别重要。中小制造企业也应该更新观念,树立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第一资源的观念,舍得在人才培养上投入,同时要树立“不为我有,但为我用”的人才观,采用产学研结合的方式,快速提高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

2.3顾客满意上升为企业追求的永恒目标。

中小制造企业不能因为一时的利益驱动,将不合格的产品或存在质量瑕疵的产品交付给顾客,使企业丧失质量的诚信。企业可能得到了一时的市场份额,但当顾客认识到这种质量欺诈时,那么企业将会永远失去现有的市场。据调查,在买到质量差的产品之后,只有5%的顾客会向厂方投诉,而70%的顾客则不采取任何行动,只是决定再也不买这种牌子或该厂家的产品。英国的一项调查表明,平均每一个不满意的顾客会把这种不满意告诉其他9个人,这样企业失去不仅是现实顾客,也让潜在顾客望而却步。当企业失去赖以生存的顾客时,就自然会被淘汰出局。现在有活力的中小型制造企业都确立了“c战略”,即顾客满意战略。顾客是企业利润的最终决定者,顾客满意已上升为企业质量管理的核心。

2.4质量经营上升为企业的核心战略。

任何一个中小制造企业要想成为本行业的佼佼者,必须将质量放在第一位,推行质量经营战略。视质量为企业的生命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号上,更应该落实到行动上。机械行业要加快机床的数字化改造步伐,以软硬件设施的改进提高产品质量,逐步推行6σ管理,将质量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建立质量控制机制和快速反应机制,采用模块化生产方式,使质量和交货期都能满足客户的要求。

相关范文推荐

    大学生迟到检讨书大全(15篇)

    检讨书是在发现错误或不足后,对自己的行为、思想或态度进行反思和批评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对于我们的成长和进步具有积极的意义。写一封检讨书能够帮助我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心理健康讲座主持词(汇总14篇)

    主持词的内容应该简洁明了,同时要注重语言的文雅和形象的塑造。以下是一些来自专业主持人的经验总结,希望能够给您带来有益的启示。一、尊敬的领导、家长、老师、亲爱的同

    挂靠公司的授权委托书(优秀17篇)

    授权委托是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委托方需要确信受托方有能力和责任去完成委托的事项。授权委托书范文的内容包含了一些常见的授权事项,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补充。

    个人出租房出租协议的重要性(通用21篇)

    租房可以为人们提供相对独立的个人空间,使人们更加自由地安排自己的生活。这份合同范本可以帮助您更好地了解租房合同的内容和格式。承租方(甲方):出租方(乙方):一、

    管理人员的销售工作心得和经验(模板19篇)

    工作心得是对在工作中所获得的经验、教训和感悟进行总结和总结的一种方式,它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进而改进工作表现。接下来是一些写好工作心得的经验和技

    万能演讲开场白台词大全(16篇)

    开场白是表达自我、引发他人关注的利器,学会运用它可以为我们带来更多的机会。请大家看看我为大家准备的一些开场白参考材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各位领导、各位同学:大

    有机化学心得体会-学生大全(13篇)

    通过总结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发现和分析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写心得体会,可以阅读一下以下的范文,或许能够给你一些启示和指导。

    物业轮岗心得体会(精选22篇)

    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思想和观点,增加我们与他人的交流和沟通的能力。"心得体会让我明白,自身的成长和进步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探索,因此我要坚持不懈地学

    市场营销专员的工作职责(精选19篇)

    通过阅读范文范本,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题材和文体的写作特点,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范文范本涵盖了不同领域和不同时期的经典作品,帮助我们了解和认识不同文化和时代的

    数据科学家的年度工作总结(通用20篇)

    月工作总结是我们提升自己并不断进步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总结和反思,我们能够更好地成长和发展。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一些典型月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