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赞美中华文明的演讲稿十篇(优质)

时间:2023-05-16 作者:储xy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华文明中华文明赞美篇一

在这里,我们赞颂我们祖国母亲的无疆大地;赞颂我们经久不衰的中华文明;赞颂我们“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强”的炎黄子孙!

那滔滔不竭的黄河流水,滋养我们中华民族世世代代;那巍峨屹立的雄伟泰山,撑起中华民族顶天立地的脊梁;那被尊称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让中华民族的眼界开阔目光长久,思想永不狭隘;幽静恬然,宛若仙境的桂林山水,时刻使中华民族受到心灵的洗礼……中国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是一条腾飞的神龙,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

在中华文明五千年的浩瀚历史长河中,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孔子;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看“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曹操;看“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杜甫;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现在,看我们尊敬的毛主席;看“导弹之父”钱学森,看“水稻之父”袁隆平……中国人杰地灵,中华民族,是受天眷顾的民族!

儒家经典的四书五经,道家经典的“庄子”“老子”,成就中华人民深厚的文化底蕴。将古时中西商贸联合在一起的丝绸之路,诉说着我国当年经济上的强大。体现了我国航海术的先进的郑和下西洋,永久不倒的万里长城,令世人折服的四大发明……我们品析那些经典佳作,回忆那些光荣的历史,赞颂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才干!

我们的祖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我们看到中华民族昔日的辉煌,今朝的美好,让中华民族的未来变得更加灿烂阳光!

中华文明中华文明赞美篇二

;

人类蒙昧时代的产物

对于生我养我、却又不时威胁着我们的大自然的崇敬与畏惧,是中华创世神话的源头,也由此产生了创世神话的三种类型:第一种将自然力神话,以自然崇拜为本质,以崇高感为特征,以众多的自然神为载体;第二种逐渐转化为族群和图腾,当各个先民族群经历了分分合合之后,权威更大的族群领袖慢慢产生,加之生产资料逐渐丰富,使得族群与族群之间、乃至人与人之间产生了等差,更形成了虽有等差却又相互依存的各级各类的生存共体——这就是社会的雏形;等到社会化进一步深入下去,就又产生了创世神话的第三种类型:社会化乃至谱系化的神话。

也正因此,神话不仅是人类蒙昧与半蒙昧时代的产物,神话时代的结束更标志着文明时代的开始。

中华创世神话散见于多部典籍,最有名的,莫过于战国时期的《山海经》、东晋干宝的《搜神记》、西汉刘安的《淮南子》等,大家熟悉的嫦娥奔月故事,最早就载于《淮南子·览冥训》。另外,三国吴人徐整的《三五历记》和《五运历年记》、唐代李冗的《述异记》中,也包含了不少神话传说。

其实,见于文字记载的中华创世神话,早在殷商卜辞中已有一鳞半爪,但它的大量出现,则要到周秦、两汉时期。这一时期,随着大一统帝国的建立,百家争鸣而独尊儒术的开始,神话的社会化、谱系化变得更为明显——围绕着“道”这一核心命题,人们纷纷从远古神话中追根溯源,寻找自身学说存在的合理性,从而产生了林林总总的神谱与世系。但是,也正因为周汉以来纷纷致力于神话谱系世系的建构,反而使得其中任何一种系统都难以取得全民族的认同,不断地进行着重构。这导致我们如今看到的原始神话尽管丰富多彩,却零碎散乱,难以辨认最初的面貌。

始于盘古和伏羲女娲

我们从哪里来?关于这个问题,在中华各地各族林林总总的有关解答中,有两个流传最广:一个是盘古,一个是伏羲以及他的兄妹妻子女娲,而两者共同的父母,不约而同的都是天地。

首先记录盘古故事的是三国时吴人徐整的《三五历纪》与《五运历年记》——说是太古之时,天地不分混沌,盘古就生于其中。这样过了一万八千年,混沌中化生出阴阳二气,阳气清澄上升为天,阴气混浊下降为地,而盘古在天地之间日长夜大,一日多变。这样又经过了一万八千年,天高到了极点,地也厚到了极点,盘古也成了一个顶天立地、龙首蛇身的巨人,他就是我们的始祖。

伏羲女娲创世说,比盘古更早见于文字记载。战国时期的《山海经》已对“昆仑山”有了记载,称其为天帝百神之所在,方圆八百里,山高万余尺。后世“河出昆仑”的说法,更说明古人认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的发源地就是神山昆仑,也理所当然成为了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山海经·大荒西经》,称“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处栗广之荒,横道而处”。晋代郭璞的注解与说文更记载:女娲一日七十化,化生万物——由此可知,曾经存在过以“肠道”为神圣的生殖崇拜——而以肠道为生殖器,又说明这种崇拜处于蒙昧时期,“女娲之肠”正是母系社会时期的观念产物。

除了盘古、伏羲女娲这两个流传最广的创世故事之外,中国某些民族还流传有其他许多创世故事。这些故事不仅可以看出先民的世界观,也能了解多民族差异。

大禹治水标志人类开始走向文明

以往,有关“鲧禹治水”的故事大都侧重于神话本身,突出的是鲧和大禹父子的坚韧与神勇,而对于史家记载中所体现的大禹超群智慧与系统观念,却甚少涉及。

大禹治水故事是远古先民治水经验的集中体现。他的故事至少说明两个问题:第一,以人力防御自然,必须先顺应自然之性,这就是天人相应,也是最早的环保意识的反映;第二,人若要参与天地造化,自然必须先具有合乎伦理的纯正本性。

如果对于大禹治水的史料记载——《尚书·禹贡篇》再加研读,还会发现,大禹治水几乎是一个现代化的系统工程,不仅基于艰辛条件下长期全面的调查勘察,更有对前代经验的总结,呈现出了缜密的思辨能力与堪称当时世界之最的统筹组织与执行能力——毫不夸张地说,已经具有今天所说的系统工程的主要特征。

这不仅表现于水利工程本身所体现的对于境内山川湖泽乃至周边海域主重总分关系的全局性把握,更体现为将理水与发展生产、划定区域、建立有效的社会组织与行政管理体系作为一个系统来设计并实施。所谓“禹贡”,简而言之就是禹通过理水所建立的普天下四面八方经由网络式水系向中央——帝都平阳辐辏献贡的早期国家形态。

创世神话的终点选择大禹治水,正是因为国家雏形已经诞生,人类开始从蒙昧走向文明的启蒙。

探索民族文明之根源

创世神话探源的意义,就在于了解民族的文明之根源。

中国人自称华夏儿女、炎黄子孙、龙的传人,其实也与创世神话关系密切:《左传·定公十年》中有“裔不谋夏,夷不乱华”,唐人孔颖达疏曰:“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美,华夏一也。”这个解释直到现在还为《辞海》《汉语大词典》等多种权威辞书采用。

而“炎黄子孙”的兴起,则是因为炎帝和黄帝的传说——传为战国时鲁国左丘明所著的《国语》是雅文献中有关炎黄为兄弟的最早记载,但是记载很少,只可知炎黄二族是成功立业于关中及今陕西一带、两个互为近邻的兄弟部族。

而“中国”的来历,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更有“执中而遍天下”的意思。经过逐鹿中原大战,历史上的“中原正统说”拉开了序曲,中原从此成为兵家必争之地。谁入据中原,便成为顺天之义,“执中而遍天下”的正统“天下共主”。

至于“龙的传人”,其实最早是龙凤并尊,比之更早的还有鸟形崇拜和蛇形崇拜——因为“简狄吞玄鸟卵生契而为商人始祖”,但最终演变形成了龙凤并尊向龙主凤辅的发展。

此外,许多我们现在延用的成语、熟语,也与创世神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惊天地泣鬼神”就与“仓颉造字”的神话故事有关——传说仓颉造字,在天地神鬼中引发骚乱,天地众神大为震惊,担心人们会写字以后会舍弃立身之本的农业,去追逐那些用锥刀刻写文字而带来的小利,于是天空下起了雨点似的粟米;鬼魂也被吓得半夜哭嚎,因为害怕被这些可怕的文字记录下来它们所做的坏事而受到惩罚。

可以说,中华创世神话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和思维密码,蘊藏着中华民族最初哲学思想体系的雏形。正如古希腊神话之于欧洲文明,上古神话也是中华民族之魂。

(《新民周刊》2017年20期)

相关热词搜索:;

中华文明中华文明赞美篇三

在孩子们还小的时候,父母就会告诉自己的孩子,要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时过境迁,或许大家早已把它们抛到九霄云外了。做个文明的人,其实很简单,不用轰轰烈烈,只要实实在在就可以了。

只要你奉献爱心,帮助无依无靠的人,这就是文明;只要你将掉在地上的果皮捡起来,扔到垃圾桶里去,这就是文明;只要你使用文明用语,这就是文明。小小的文明礼仪可以代表个人的素质,也可以代表整个国家风貌。如果个人的文明礼仪没有做到,说明的是个人素质有问题。而整个国家的文明又体现在个人的文明上,如果每个人都做好了自身的文明,那么国家的荣誉和地位也就随之而上。小小的一个文明礼仪可以侮辱一个国家的名誉,可以破坏个人的名誉,可见它非同小可。这几年唐山参加了3年一次的创建文明城市评选,全国有40多个城市参加了评选,最终只能有10个城市的名额。唐山参加这次评选,得有虎口拔牙的勇气,而这勇气的来源,就是对唐山市民的信任。既然它给了我们信任,就让我们给它一份满意的答卷吧!

前几日,我和妈妈一起去我家附近的公园里散步。天气太热,我央求了妈妈半天,妈妈才答应给我买了一根雪糕。走着走着,妈妈忽然叫了一声“啊!”原来是妈妈踩到了不知是谁随地吐出的口香糖,妈妈一边说着:“是谁这么不讲文明,随地吐口香糖的!”一边用纸将粘在鞋上的口香糖拽了下来。我的心里也在暗暗为妈妈打抱不平。这是忽然有两个背着书包的小男孩向我和妈妈走了过来,手里还拿着一个黑色的环保袋。其中一个小男孩对妈妈说:“阿姨,您是不是踩到了口香糖?”妈妈一脸疑问的点点头。“那请您把踩到的口香糖放进这个袋子吧!”看着小男孩坚定地目光,妈妈毫不犹豫的把口香糖放进了小男孩手中的袋子,趁着妈妈放口香糖之际,我偷偷地瞄了一眼那个袋子,只见里面装满了许多在公园中捡到的垃圾,有:香蕉皮、香烟盒、口香糖、卫生纸······妈妈也看见了,向那两个小男孩投去了赞许的目光,并问:“你们两个叫什么名字?这么懂事,是谁叫你们在这里捡垃圾的?”“阿姨,我们是自愿来这里捡垃圾的,妈妈从小就教育我们要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不是吗?”说完转头就想离开。妈妈拉住了其中一个小男孩的手臂,说:“你们还没告诉阿姨你们的名字呢?”小男孩的嘴角拂过一丝微笑,回答道:“阿姨,请记住,我们的名字叫‘少先队员’!”这是我才注意到他们胸前飘着鲜艳的红领巾,“它”刺痛了我的双眼,也刺痛了我的心。我猛的反应过来,向两个小男孩离去的方向快速的跑去,将我手中的雪糕袋扔进他们身边的垃圾桶内。并对他们大喊一声“我也是少先队员!”我从口袋里掏出一条鲜艳的红领巾,端端正正的系在脖子上,自豪的大步向前走去。

文明其实很简单,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难。文明可以使穷凶极恶的人,变成温文尔雅的人;使地痞无赖,变成知书达理的人。文明使人的精神升华。然而失去文明,社会将变得黑暗起来,人们相处变得尔虞我诈,你不仁,休怪我不义。人与人变得冷漠,仿佛回到了原始时代。从公元16世纪到现在,中华民族创造了传奇,这些都是中国文明一步步向前迈进的证明。传奇,标志着它的是历史,我们不能忘记,显露出它是奇迹。我们还能创造奇迹,这也就意味着,我们要成就传奇,开始我们的传奇。想要成就传奇,就从现在做起,因为如今的社会是最缺少的传奇那便是践行美德,我们不仅需要传承文明,还需要美的文明,文明的行为是美的行为,美的行为可以创造奇迹,它也反映了一个人的品德和美的心灵。

其实,文明离我们很近,近的触手可及。朋友们,让我们举起手来,让五千年的中华之光永远闪耀,让文明之风吹遍每一个角落!

中华文明中华文明赞美篇四

文明,是历史以来沉淀下来的,有益增强人类对客观世界的适应和认知、符合人类精神追求、能被绝大多数人认可和接受的人文精神、发明创造以及公序良俗的总和。小朋友应该从小就要讲文明。下面是本站小编整理的中华文明童谣,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楼,真热闹。

杨柳青青花儿俏。

同学们,蹦又跳。

讲文明,懂礼貌。

见老师,问声好。

见同学,问声早。

爱环境,出新招。

有垃圾,专人管。

见废纸,弯腰捡。

护环境,人有责。

校园美,齐欢笑。

学习争先虽重要,

文明礼貌也要好。

学校规定要遵守,

见到老师有礼貌。

同学之间要友爱,

友谊小手牵得牢。

爱护公物放心上,

树立新风我做到。

同学们,要记牢,

上下车时队排好。

上了车,不乱跑,

准备零钱去买票。

车厢里,不大叫,

安安静静秩序好。

有座位,不去抢,

老人小孩照顾到。

下车时,不拥挤。

耽误时间易摔跤。

讲文明,讲礼貌,

开开心心上学校。

要让大地绿起来,

要让天空蓝起来,

要让江河清起来,

要让空气净起来,

要让花儿开起来,

要让鸟儿唱起来,

要让环境好起来,

人人从我做起来。

文明礼仪儿歌

少先队员要做到,

讲文明,讲礼貌。

唱着童谣去学校,

路遇老师先问好。

同学相见说声早,

礼仪常规最重要。

进校要走人行道。

上下楼梯不乱跑,

遵守规则向右靠。

看见纸屑勤弯腰,

爱护环境莫忘记。

上课听讲神不跑,

积极发言勤思考。

下课不追不打闹,

同学不能大欺小,

团结友爱校风好。

校----风----好!

中华文明中华文明赞美篇五

中华文明历史久远,绵绵不断,究其根源和核心就是道德文化。我们的先人将老子五千言称作“道德经”,帛书版为《德道经》。她问道论德,探天地之本源,究宇宙、社会、人生之法则,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寻求了一条终极大道。

什么是“德”?“德”是道的作用,同样也是进道的方法。熊先生讲“德一”,讲了德的作用,一生二,二生三,乃至生万物。还讲道光德能。德蓄积到了顶点,就成道、得道。也有人讲,一切的存在都是粒子的振动。振动的频率低,就成为有形的物质;振动的频率高,则成为精神,乃至能量、光。其实这一切,都不过是我们的意识和感觉所把握的、认知的,被经验或者说共业所固化的。至于真相到底为何?只有超越于常人的感觉、意识状态,才会体会“非常道”。

如何以德进道,即是蓄积能量。如何蓄积能量,人心死,道心存,至虚极,守静笃。把自己彻底清空了以后,能量才能进来,这是一种途径。我们常常还说,行善积德。那么何为善?一般人认为利己则善,真正的善,则是彻底的无我。如果不能无我,就尽量无为。否则,心念一生,便有分别,就难以至善。能做到无我而有为,则一切为皆善行。即“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这是讲本体论上、认识论上的道德,是有些形而上的味道。而社会生活层面的和政治、经济上的道德,则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道德观。主要指伦理规范,建立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正如“失道而后德”。人类社会在文化形态上,似乎是在逐步下降,当道德也不能规范人们的行为时,只好用法律来制约。在一个人人具有自觉的道德感的社会里,法律是不存在的。在一个人人都以具有道德为荣的组织里,一切都是和谐发展的。有些人自以为聪明,虽然学会了讲道德,以道德标榜自己,却只希望别人道德,而自己却暗行不道德之事,则是最大的不道德。“天道无亲,恒与善人”。

老子五千言,揭示了宇宙、社会、人生的规律,为人类生存、生活和发展指明了道路。几千年来一直哺育着中华民族的成长,是中华民族源源不断的精神源泉。每当中华民族遭遇劫难,面临困难的时候,以老子思想为基础的中华人文精神就会焕发出巨大的能量,使中华民族的子孙能够吸收营养、获取力量,重新站立起来。

现代的人类似乎已经迈入了文明时代,科技昌明,物质丰富,生活便利,寿命延长,并且能够克隆生命,探索太空,世界的秘密似乎逐步被人类所掌握。人类的自我膨胀也越来越大,似乎可以为所欲为。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的人类相信,能够凝聚人类的所有智慧,克服各种挑战,最终实现对自然和宇宙的征服,使他们臣服在人类的脚下,听从人类的指挥。人总有一天会成为宇宙的主宰。

为了探求人类可持续的发展之路,人们将目光投向了古老的中华大地,投向这个养育伟大民族的智慧宝库。

愿这个世界,“道行天下,德润万物”。

中华文明中华文明赞美篇六

什么是文明礼仪?简单地说就是律己,敬人的1种行为规范,中华民族素来是文明礼仪之邦,温文儒雅,谦恭礼让,是华夏儿女代代相传的美德;在现在的社会中,我们更加要讲文明懂礼貌。提高文明素养。

文明礼仪的内容涵盖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乘车让座是文明礼仪,遵守排队秩序是文明礼仪,爱护公共财产是文明礼仪。文明礼仪贯穿在我们日常生活的点滴小事之中。所以我们更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让文明礼仪贯穿于我们的一举一动之中!

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就是说,你不学“礼”,就没法在社会中立身。而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对外交流的广泛化,我们要想立于世界之林,就必须提高我们民族的文明素养。记得有一次看报纸,我对有一篇报道的印象特别深:有一次,列宁同志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1个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楼。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要退回去给让路。列宁阻止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现在空手,请你先过去吧!”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然后自己紧靠着墙,让女工上楼了,他才下楼。

这不也是良好文明礼仪的体现么?

这里我不想过多地举伟人的例子,因为这很容易令大家产生1种错觉:认为文明礼仪只是伟人,名人才具备,那么我们将无需为自己或多或少的不文明言行而愧疚;或者认为即使践行了文明的要求,也并不因之成为伟人,名人。我们不但要有讲道德的大人物,我们更需要一群有道德的民众。

“国家荣辱,匹夫有责”,做为二十一世纪的中学生,我们有责任做中华文明的传承者,用“谦谦君子”,“大家闺秀”,“表里如一”的标准要求自己,宏扬礼仪之邦的优良传统,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用我们的行动去感染身边的人,用我们的真诚去打动他人的心。希望你们一路留下的不仅是欢声笑语,更有我们中华学子的文明素养和儒雅风度。谢谢!

中华文明中华文明赞美篇七

;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追寻中华文明的源头

2009-11-16

?简要内容: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所长、“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负责人王巍说,一个又一个的重大发现,一次又一次地证明的确存在着比二里头文化更为遥远却更为发达的文明形态。探源工程第二阶段从2006年初到2008年底,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研究的空间范围扩大到黄河上中下游、长江中下游及辽河流域,研究的时间扩展到公元前3500年至公元前1500年。

打小起,我们就接受了中国同巴比伦、埃及和印度一样,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这样的事实,并为能够生于这样的国度而骄傲。长大后才知道,我们实际上只有商周以后4000年文明史的考古证明。中华文明从何时开始,从哪里起源,最早的“中国”又是什么样子?这些看似不成问题的问题,竟成为一代代学者兀兀穷年的追问。

于是有了上世纪末的“夏商周断代工程”,有了从本世纪初持续至今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今年8月21日出版的美国《科学》周刊以此为封面专题,对中华文明的起源进行了全方位的报道。

目前,探源工程第二阶段的工作已经结束,第三阶段的工作即将开始,世界和中国都想知道,经过8年的探寻,对于中华文明的起源,又向前推进了多少。

二里头:最早“中国”的雏形

在古代中国,“国”字的含义是“城”或“邦”。在金文或青铜器铭文中,国字的原始字形作“戈”加“口”,戈是声符,有执戈守城之意,口表示城邑。从字形上可以看出,一个邦国是以都城为中心而与四域的农村结合在一起的,“中国”即“中央之城”或“中央之邦”。

河南偃师的二里头,一个地处中原腹地洛阳平原的普通村庄的名字,在麦田覆盖的地下,掩藏着最早的“中国”。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研究员许宏在他的新作《最早的中国》中如是说。

二里头遗址是1959年在探索夏墟时发现的。1928年起河南安阳殷墟的发掘,在考古学上确立了殷商文明的存在。中国考古学之父李济认为,殷墟的甲骨文非常成熟,而文字从形成期步入成熟期至少需要千年的历史,殷墟精湛的青铜器制作工艺也不会从天而降。在商之前必然有更早的文明,二里头文化就是更早的文明。

从1999年起在二里头从事十余次挖掘的许宏说,文明形成的标志古今中外莫衷一是,物质形态的标志包括城市、文字、青铜器以及礼器,社会形态的层面包括社会分工、阶级分化以及国家、王朝。二里头无论从哪个角度都展现了成熟的文明。它至少有五个“之最”:迄今可以确认的中国最早的王朝都城遗址、中国最早的大型宫殿群、最早的“紫禁城”、最早的青铜礼器群和青铜作坊,还有最早的城市主干道网。这些都表明了王朝文化已经形成。

“更为重要的是,我们所熟知的各种儒家礼制,都可以在二里头找到源头。二里头出土的三足酒爵,与商朝出土的酒爵造型大致相同,贵族墓葬里出土的青铜器、乐器、玉礼器,构成了独具特色的礼乐文明。而这正是华夏早期文明的特质。”

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但在二里头被认为可能与文字有关的刻划符号,仅见于陶器和骨器。对于它们究竟是不是文字,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意见。“由于迄今为止没有发现像甲骨文那样可以确证考古学文化身份的文字材料,二里头的王朝归属问题仍是待解之谜。”许宏说:“二里头无论是夏晚期还是商早期,都不妨碍它是最早的中国的雏形。”

满天星斗:最早“中国”之前的状态

在考古界,就是最保守的人也承认,在二里头文化时期中国已经进入了文明时代。但二里头所呈现的也是相当成熟的文明,应该也是经过一个相当漫长的发展过程才可以抵达的。那么,在这个最早的中国之前又处于怎样的状态?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所长、“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负责人王巍说,一个又一个的重大发现,一次又一次地证明的确存在着比二里头文化更为遥远却更为发达的文明形态。

10月24日,牛河梁考古遗址公园正式动工。这也是一个让中国考古人振奋的名字。上世纪80年代,在辽西凌源、喀左、建平三市县交界处,发现了距今约5000多年的大型祭坛、女神庙和积石冢群址,其布局和性质与北京的天坛、太庙相似。随葬种类丰富、玉器制作精致的贵族墓葬,表明当时社会已经出现了贵贱贫富的分化。这一重大发现几乎把中华文明史提前了1000多年,被形容为触摸到“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曙光”。

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考古人员对有着8000多年历史的敖汉旗兴隆洼遗址进行了近10次考古挖掘。他们在这里发现了粟和黍以及世界上最早的玉器。黍的发现为世界上悬而未决的黍的起源地提供了线索,而玉器的发现也拉近了该地区与文明的距离。

在河南省舞阳县北舞渡镇西南,有一泓静谧的水域叫贾湖。载入史册的贾湖骨笛就是以此地命名的。2001年4月,考古人员在对遗址进行第七次发掘时发现了一支二孔骨笛。它呈棕黄色,两端刻有规则的菱形花纹,花纹细如发丝。经测定,这支骨笛被认定为9000年前的物件,是迄今为止世界考古界发现的最早的二孔骨笛,证明了早在新石器时代早期这里就已经创造了发达的音乐文明。

还有山西陶寺遗址,已经出土的千余座墓葬呈现出了典型的金字塔式结构,阶级社会的特征十分明显,比如约90%的墓葬里只有一个人,没有任何随葬品;另有不到10%的墓葬里有几十件随葬品;在不到1%的大墓里,不但有棺材,而且随葬品多达上百件,其中还有像龙纹盘、鼍鼓、石磬等贵重物品。这里还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天文观象建筑。据记载,尧测定了一年的天数、二十四节令和四季。《尚书·尧典》就有“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等历法的记载。这些历法不会凭空而来,陶寺观象台的发现印证了文献所记载的“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的真实历史,这表明该区域可能率先出现了早期国家。

还有2007年在长江流域下游发现的距今4300年的古城,这个古城被认为是新石器时期(距今4000到5300年之间)良渚文化的一部分。北京大学教授严文明认为,这个古城可能是良渚王国的首都。如果这个推断成立,那么良渚文化就不仅仅是史前文化,它将有可能成为中国的一个朝代,并且早于夏代。

王巍一直认同已故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在上世纪90年代提出的“满天星斗”说,即在距今6000年左右,从辽西到良渚,中华大地的文明火花如满天星斗一样璀璨。在甘青地区有齐家文化系统,在辽西地区有红山文化系统,在海岱地区有龙山文化系统,在长江中游地区有石家河文化系统,在长江下游地区有良渚文化系统,在中原地区有仰韶文化系统。这些文化系统各有其根源,都创造出了灿烂的文化。

文明探源工程第二阶段把公元前3500年作为研究的起点,王巍说,就是考虑到那个时段中原地区已经出现了比较明显的社会复杂化倾向,同时,在淮河流域、长江中下游、西辽河流域也都开始了这个进程,出现了等级或阶级分化,早期中国文明在这时已经初露端倪。但这满天的星斗是如何分布的,又是如何闪烁如何消失的,正是探源工程第三阶段的主要任务。

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格局

王巍非常喜欢“汇聚”和“辐射”这两个动词。他认为这是中华文明形成的重要模式。在新石器时期的龙山时代,是以各地的文化因素向中原地区的汇聚为主,从山西的陶寺文化可以看到来自各地的影响。到了二里头文化,情况有了明显变化,表现为以中原地区的文化向四周强烈辐射为主。二里头文化风格的牙璋在香港和越南都有出土,在内蒙古东南部赤峰地区的大甸子墓地,也出土了二里头文化风格的陶酒器。在文明的早期就出现这样的交汇通道,可见当时文化的生命力有多强。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副所长陈星灿介绍说,在中华文明起源的问题上,先后存在过四种观点,从最初的“西来说”发展到“东西对立说”,上世纪50年代“中原中心说”成为主流,而现在更多的人认同“多元一体说”。也就是说,长期以来我们一直以为黄河是中华文明惟一的摇篮,但满天星斗的说法宣告了这一观念的终结,中华文明的起源呈现出多元、区域性、不平衡的发展态势。

在文明探源的过程中,东胡、山戎、北狄、羌人、西戎、巴、蜀等部族的文化遗存也不断被发现,极大地丰富了对早期中国各地区文化多样性的认识,也为探讨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宝贵资料。

王巍说,文明探源不是为了重现当年的辉煌,而是要发现细节,要关注几大区域的文化是如何汇聚成中原文明的,中原的文明又是怎样辐射到其它区域,以中原为核心的中华文明格局是怎样形成的?而对这些问题的解答仅靠一己之力显然难以完成。考古挖掘也许可以搭起一个框架,但多学科的参与尤其是科技考古却可以填充细节,让文明史丰满起来,有血有肉。

以二里头为代表的文化何以成为“中国”?中国社会科学院科技考古中心主任袁靖解释,文明社会的诞生,必须具备物质、精神、社会等方面的条件,但最根本的还是要有稳定并且能够持续的经济基础作为支撑。在文明探源工程中设立了技术与经济、环境两个课题。研究发现,农业及自然环境的变化对文明的走向有巨大的影响。

在中原地区,公元前2500年之后,发展出了包括粟、黍、水稻、大豆和小麦在内的“五谷农业”,家畜种类包括猪、牛、羊等。这种多元化的经济模式有利于经济的可持续。人类活动的区域集中在黄土台地,受洪水的影响不大。

辽西地区,其纬度位置较高,气候变冷极易对农业产生致命性的打击。长江中游和下游两个地区比较相似,农业以单纯的水稻为主,对水分条件要求苛刻。在气候波动和水患频繁的双重冲击下,人类活动极易受到影响。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前后,黄河和长江流域发生了较大范围的气候波动,对各地的文化发展和社会演进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的良渚文化盛转衰,位于黄河中游的文化强势崛起。

王巍说,一个区域的文化有高峰也有低谷,在两个阶段之间的过渡中主因是什么?文明的衰落与信仰有没有关系?这些研究对于当代的文明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

互动是中华文明发展动力

记者问王巍,在整个探源工程中,一个考古工作者的贡献有多大?他认为,考古学家对于文明起源研究最重要的贡献还是像对陶寺、二里头、红山、良渚等重要遗址的再发现、再研究,如果没有新的发现,中华文明起源的研究是不会有大的进展的。

在研究过程中,王巍发现,经济技术的发展对文明、即使是早期文明的形成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地区如果没有经济技术的发展,没有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就没有出现剩余产品的可能性,也就没有一部分人脱离劳动而成为专职管理人员的可能。那么,这个地区就肯定不会出现文明。凡是文明起源较早的区域,该地区的史前经济发展都是较快的。反之,史前时期经济发展较为迟缓的地区,文明化进程也较为迟缓。

在文明探源工程中,通过植物考古、动物考古也确认了小麦、绵羊、山羊等并非本土的产物,而是来自中亚或东亚。王巍说,这说明中华文明虽然是独立起源的文明,但中华文明与外部世界的交流在它刚开始形成时就存在。各区域之间人群及其文化的互动是中华文明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动力。文明也是在互相促进、学习、吸收、竞争中形成的,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中最光荣的一面,只有把它放在全人类的背景中来研究,它的光辉才更显得鲜明。目前,在中华文明起源的研究中,还有很多的断裂之处和未解之谜,今后的工作就是试图接上这些断了的链条。历史书上一行字的改写都需要科学家付出千倍的努力。

王巍最后强调,我们目前所套用的国家、文明、私有制等概念都是从国外输入的,它们在历史研究特别是关于社会进化方面的研究的表述上有无可比拟的长处。但中国古代固有的一些概念,比如邦、城、国、氏、姓等等,在文明起源的讨论和表述上也许更有优势。文明探源工程也许会促使中国学者形成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关于文明的话语表达体系,真能如此将是对世界文明起源研究的一大贡献。

相关热词搜索:;

中华文明中华文明赞美篇八

;

《中华文明探源》教案

第一课时

《中华文明的曙光》

一、【课程标准】

课标:

2-1-2:列举中国境内远古文化遗存,讲述华夏先祖传说,探寻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地域特征。

2-1-3:列举表明文字出现,阶级、等级和国家形成的实例,知道它们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

解读:“列举”、“讲述”、“知道”这几个行为动词较明确地反映出本课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史实,并懂得历史结论的得出需要充分的历史证据,初步学会“论从史出”的基本方法。同时,通过找寻文明起源的标志及文明的发展,知道中华文明的延续性。

二、【教材简析】

1、教材编写特点及意图。

本课是七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文明探源》的最后一课,属于主题二“社会变迁与文明演进”中的专题一:探索早期出现的几大文明区域,突出中华文明渊源。作为八年级与七年级衔接的这个单元,旨在为学生八年级学习历史做好适应性的准备,内容与原来的八年级教材也有较大幅度的改动。尤其是本课的第一框《中华文明的曙光》,原八年级教材中古中国文明的起源是和其他三大古文明起源放在一课,同属于“大河文明”。现在把其他三大古文明放在前,而中华文明放在后,不是否定它们的共性,而是让教师在教授过程中,学生学习过程中更好地把握方法,突出中华文明渊源。同时,也突出了中华文明不同之处在于它的延续性。

2、教材结构分析:

农业发展

文字萌芽

阶级分化 文明的诞生

早期城市

原始宗教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中华文明的起源地,了解新石器时代我国农业发展的条件、陶器的制作与使用、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和古代城市的出现等文明史实。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阅读书本知识,说出中华文明起源的史实;通过阅读图表,分析史料,描述我国新石器时代农业生产发展的条件、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城市及原始宗教的出现;通过比较讨论、合作探究,分析大河文明产生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原始文明,体会物质生活的提高促进了人们精神生活的改善,感悟人类文明的起源和传承。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中华文明诞生的史实依据。

教学难点:城市与农业聚落的区别,大河流域文明产生的原因。

五、【教法与学法】

教法:情境教学法、直观教学法、以史导论法、图表教学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阅读归纳法、比较分析法。

六、【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1、复习导入,温故知新。

设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人类早期的几个文明区域,同学们还记得诞生于大河流域的几个文明吗?

学生回答、交流。

教师解释:为什么说那是文明的出现?是因为这些流域不仅诞生了早期农业,而且出现了文字萌芽、阶级分化、早期城市及原始宗教等,这些的产生都是文明起源的标志。在上节课的内容中,我们也知道了中国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也孕育出了灿烂的文明。那今天,随老师一起回到新石器时代,去探寻中华文明的源头。

设计意图:回顾大河流域孕育文明的知识,切入黄河和长江流域,直入主题。教师解释文明诞生的标志,抛出引子,带领学生进入本课的探究与学习。

新课教授:

2、自主阅读,提炼归纳。

阅读书本109-111内容,对照文明出现的标志,找出证明早期中华文明出现的历史证据。

早期农业:北方粟作农业区和南方稻作农业区。

文字萌芽:有刻划符号的陶器。

阶级分化:浙江余杭出土的玉棕。

早期城市:平粮台古城。

原始宗教:牛河梁女神庙遗址。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阅读教材归纳知识的能力,同时把本课的知识点进行恰到好处的罗列与归纳,以便下个环节的进一步探究。

3、教师引导,深入探究。

(1)早期农业

活动:观察图8-31,思考:

一问:中国早期农业分布出现在哪里?(这里教师要提醒学生辽河流域的存在)

二问:这些地区是是如何符合农业发展的条件的?(气候、水文、土壤、地形)

三问:对比书本p25页图5-35《中国水稻、小麦的集中产区分布图》,你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回忆地理知识,同时通过图表比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文字萌芽

设问:中国文字的萌芽是什么?它最初在哪里被发现?

再问:陶器的产生说明当时出现了哪个行业?

追问:最初的陶器可能是用来干什么的?后来又演变为什么用处?

设计意图:通过几次提问,除了让学生知道陶器上发现了文字的萌芽外,还明白制作精美的很多陶器可能是身份的象征,为下面“阶级分化”的知识点落实做好铺垫。

(3)阶级分化

多媒体出示:蛋壳黑陶杯。猜一猜:它是用来干什么的?

史料补充,思考:蛋壳黑陶杯哪些人能享用?这说明了什么?

活动:阅读书本p110内容,找出阶级分化的原因和表现。

设计意图:通过史料的补充,让学生读懂史料、分析史料,从而得出当时社会出现阶级分化的现象,知道什么是“以史导论、论从史出“;通过书本的阅读,了解阶级分化的原因和表现。

(4)早期城市

教师解释:城市由农业聚落发展而来。

活动:阅读书本内容,找出农业聚落扩大发展的原因。

活动:结合图片,比较书本p110页最后一段和p101页中间段落所述,你发现平粮台古城和河姆渡、半坡遗址相比,有何不同之处?(城墙、规划)

设计意图:早期城市的内容设计的较为简单,但要让学生明白早期城市虽由农业聚落发展而来,但两者之间有着很大差别,城市的出现是文明诞生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生产力提高、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产物,同军事防御也有一定的关系。

(5)原始宗教

阅读书本p111内容,思考原始宗教的形式有哪些?(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图腾崇拜)

补充史料解释这三种宗教形式。

活动:合作完成p111的问题。

设计意图:图腾崇拜书本上没有明确的说法,但p111的活动设计显然是针对“图腾崇拜”而设,也是对中华民族“龙的传人”由来的一个解释,所以对这部分内容,就采用了书本的活动设计。

4、合作探究,能力拓展。

多媒体出示:大河流域的文明古国图。

合作讨论:1、四大文明区域的地理环境有何共同特点?

2、这些文明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学会比较分析、归纳类比,从相同的历史现象中总结历史发展的规律。

5、史实拓展,情感升华:

出示《全球通史》关于中国文明的论述。

课堂总结

作业布置:作业本《中华文明探源》相关内容,自编作业。

板书设计:

早期农业:北方粟作农业区和南方稻作农业区

文字萌芽:刻划符号的出现

中华文明的曙光 阶级分化:蛋壳黑陶杯、玉棕等 文明的诞生

早期城市:平粮台古城

原始宗教: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图腾崇拜

第二课时

《炎帝、黄帝与尧舜禹的传说》

【内容标准】

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了解传说和史实的区别。

导入新课:

提问为什么我们每年都要在炎帝黄帝陵举行大型祭祀活动呢?(炎帝和黄帝被尊为中华民族的始祖,中华民族都是炎黄子孙。对祖先的拜祭,可增强中华民族的内在凝聚力)

他们为什么受到后人的尊敬?他们对中华民族有什么杰出贡献?下面就进入本课学习,你将会了解到这些内容。

一、炎帝和黄帝

(本目的学习引导学生通过三个环节即三个问题的完成来学习)

试一试:你能说出传说中的炎帝和黄帝对中华文明作出了哪些贡献吗?

想一想

有关炎帝和黄帝的传说,哪些是可信的,哪些是不可信的?古人为什么要将一些重要的发明记到杰出人物的名下?

被考古资料证明的是可信的,没被证明的则是不可信的,如黄帝时期已能建造宫室,种植庄稼,制作衣裳,挖水井,出现文字等是被考古发现的,这是可信的,而说这些是黄帝、嫘祖等个人发明的就带有神话色彩了。

远古时期的任何一件发明或创造都是成年累月,积无数人经历漫长岁月摸索的结果,决非一人短时之功劳。将这些重要发明记到杰出人物名下,主要是由于这些人物是华夏族的杰出代表,古人借此表达对他们的崇敬之情。

二、尧舜禹“禅让”

本目的学习首先引导学生清楚“禅让”的概念,在哪些人之间进行的?禅要注意读音。

其次可以让学生交流一些知道的有关尧舜禹的小故事。

当学生讲到大禹治水时,可自然过渡到下一目内容。

什么是禅让制?

你能讲讲有关尧舜禹的故事吗?

你觉得当时什么样的人才能选为部落联盟首领?

(德才兼备,以身作则)

三、大禹治水的成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

1.大禹治水的成功说明解决问题、处理问题要灵活多变,要有创新精神。

2.大禹治水还让我们体会到做任何事情,要取得成功 必须具备坚持不懈的精神,应具有奉献精神。

3.人类的发展是通过与自然的不断斗争中进行的,大禹时代发生洪水,上个世纪末中国及世界各地自然灾害不断,说明人类要更好的生存就还要注意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做到可持续的发展。人类应保护大自然。

相关热词搜索:;

中华文明中华文明赞美篇九

小时候,家人常教我吟诵一些简单唐诗宋词。刚开始我并不喜欢,觉得这些诗词很僵硬,没有生气。后来,我长大了些,学的诗词也多些了,到现在我再也不讨厌它们了。它们是富有生命的,它们不是生硬的,简单的文字,当你看到它时,它们会迅速组成一幅活生生的画面,展现在你面前。

如《忆江南》中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便能让人看到江南春天的美景,红似火的鲜花,绿得发蓝的江水,再加上阳光普照,波光粼粼,清波漾漾,真是一幅美好的景象啊!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出自李白的《独坐敬亭山》。它让我看到了大诗人李白当时的孤独。鸟飞走了,云也飘走了,只有诗人孤零零的望着敬亭山,这是多么凄凉啊!

更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言壮志。这天底下的人有谁是永生不死的呢?都是会死的,那只是时间的问题。但人应该死的有价值、有意义才行。一些人一生碌碌无为,死后没人会记住他。而有些人却能流芳千古,那是因为他为世人作出过贡献。

读到“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时,我仿佛看到母亲枯树似的手中拿着针线,为将要远行的孩子缝补衣服的样子。谁不爱自己的孩子呢?一首普普通通的诗句,让我们体会到了浓浓的母爱。

中华文明中华文明赞美篇十

两年前,河南卫视的《汉字英雄》《成语英雄》,中央电视台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都曾是舆论关注的焦点。它们之所以成为焦点,不仅是因为在当时获得了较高的收视率,更因为在大量娱乐至上的综艺节目中,它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敬畏与追寻激发了全民族的文化自信,用实践证明了以传统文化为核心的节目并非不能获得观众和市场的认可。近期,湖南卫视播出的《中华文明之美》再次成为这样一档在坚持文化追求的同时受到观众喜爱的节目。

《中华文明之美》每期8分钟,通过老夫子和小阿毛之间充满童趣的教学互动,用情景再现的方式,生动形象地讲述了中华传统文化礼仪和传统习俗,集知识性、文化性、趣味性于一体。

作为大众文化的主要传播者,电视在实现文化启蒙、沟通传统文化与大众文化等方面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但文化节目如何让普通观众接受和喜爱,做到雅俗共赏,是当下许多文化类节目的瓶颈所在。《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总导演关正文说。

对此,《中华文明之美》制片人秦明也感触颇深。他表示,在节目的研发和制作中,如何将传统文化之美与电视节目规律相结合,进而使有意义与有意思、思想性与观赏性实现最大平衡,是节目创作中遇到的最大困难。

为了拉近与观众的距离,《中华文明之美》通过内容系列化突出故事性,每周推出一个紧跟社会时事或传统节令的系列,近期就播出了夏日抗暑系列八一建军节之古代英雄特辑等。其中夏日抗暑系列从大家日常熟悉的西瓜、扇子、防蚊、洗浴4个方面分4期讲述与夏日有关的文化故事。比如在扇子节目中,以《史时集解》中的记载来介绍扇子的由来,讲述扇子的发展变迁过程,从类型划分、考究制作等介绍扇子的典故和文化。

此外,为了让节目吸引更多青少年,《中华文明之美》大量运用动画形式来讲故事,让一些抽象难理解的文化信息变得容易理解,同时在节目中巧妙运用当下的常用词汇,以古人的口吻来表达当下语境。近几期节目中,创作团队又加入了说唱环节,两位说唱歌手在手绘动画背景中以说唱的方式唱出大闸蟹、北京烤鸭的由来。比起传统说教,说唱的形式更贴合当下年轻人的口味,更有益于新媒体的传播。秦明说。

早在20xx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就出台规定,上星综合频道公益性节目播出比例要达到30%。规定中所说的公益节目,指的是新闻、经济、文化、科教、生活服务、动画和少儿、纪录片、对农等节目类型,但事实上,在具体节目的操作中,是否具有公益性并不由节目类型决定,而应该由节目的创作初衷和文化定位决定。

一档节目好不好看、观众爱不爱看、收视率高不高、赚不赚钱,跟它是否服务于社会和文化发展、是否具有思想性和艺术性有关,并不是非你即我或背道而驰的关系。相反,电视台作为公共文化机构,对舆论的正面引导和对文化建设的积极作用是所有节目都应当具有的品质。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尹鸿说。

也正是因为这样,不少业内人士早就指出,电视节目不能以公益与否进行划分,真正优秀的电视节目必然是公益性与经济效益兼具,既能引导观众思考、激发观众的文化自信,又能让观众在观看节目时获得乐趣。

在《汉字英雄》《成语英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等节目引发了观众对汉字及其背后深厚的传统文化的观照之后,《中华文明之美》的成功再次证明了观众对文化类节目的期待。毕竟,中华文明深厚丰美,用电视节目将它呈现给更多人,让更多人找寻到自己的文化归宿和文化自信,是一代电视人的文化使命。

相关范文推荐

    中华文明之光演讲(通用六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我给大家整理

    最新中华文明作文800 中华文明赞美六篇(精选)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

    跟岗实自我鉴定精选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

    跟岗实践自我鉴定表优质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跟

    高三毕业生自我鉴定800字(模板七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高三毕业生自我鉴

    2023年毕业生自我鉴定50字 毕业生自我鉴定300字9篇(实用)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

    毕业生自我鉴定500字大全(8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这里我

    最新美术专业学生自我鉴定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美术毕业生自我鉴定精选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单位工作自我鉴定300字优秀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