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理念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一等奖(模板10篇)

时间:2023-04-11 作者:储xy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篇一

;

教学设计方案

1 / 8

2 / 8

3 / 8

教师表现:数学思路清晰,讲解到位,问题的设计比较恰当,比较具有启发性。

学生的表现:学生学习比较主动,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可能有些沉默,但在练习过程中还是表现得比较富有激情。教学中能充分围绕本校的课题研究,能充分利用电脑网络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能根据电脑屏幕完成自己无法达到的活动,很清晰的感知小数的意义。过程清晰,教学重难点能顺利完成。

教学中师生对话的形式较多,从整个活动来看,新授的探究学习这一环节中增添小组合作活动,这样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小组汇报交流,或者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让这节课的亮点充分表现出来。

4 / 8

5 / 8

b.课外作业量化评分(40分)

班别______ 姓名: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

评价依据及标准

权重

(分)自

a层生知识

完成课外作业a类题,有特色,有创意,字体清

晰、图象美观。

20技能体现多种解题方式,有创新。10情感

态度

发扬协作互助精神,课后继续做好助教工作,深

爱同学欢迎,此项可得满分。

10

b 层生知识完成课外作业b类题, 字体清晰、图象美观。20技能作业最少体现3种解题思想。10

情感

态度

虚心求学,发扬协助互助精神。10

c 层生知识完成课外作业c类题,达到正确。20技能作业最少体现2种解题思想。10

情感

态度

虚心求学,发扬协助互助精神。10

还需改进的地方:

值得表扬的地方:

c.学生课后调查表

姓名____________ 性别_______ 班级________

请根据今天这节课课堂上的情况,实事求是地回答以下问题。

1.我在讨论中发表自己的意见。

①同意②不知道③不同意

2.我注意到吸取其他同学问题回答中的优点,找出同学问题回答中的错误。

①同意②不知道③不同意

6 / 8

3.我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自己学到了数学知识。

①同意②不知道③不同意

4.我发表的意见被老师和同学接受了。

①同意②不知道③不同意

5.我在自己解决数学问题时,遇到困难向老师、同学或计算机寻求帮助。

①同意②不知道③不同意

6.我会选择自己的合作伙伴,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①同意②不知道③不同意

7.根据遇到的数学问题,我会选择不同的方法解决。

①同意②不知道③不同意

8.我已经学会今天课上的内容了。

①同意②不知道③不同意

9.我知道今天学的数学知识可以用来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我会用这些知识。

①同意②不知道③不同意

10.今天在网络教室上数学课,我的兴趣很高。

①同意②不知道③不同意

11.我觉得今天的数学课上我学得很好,我相信我能学好数学。

①同意②不知道③不同意

12.在网络教室上课,我容易走神,不听老师讲,做小动作。

①同意②不知道③不同意

13.我喜欢在网络教室上数学课,希望老师经常让我们上这样的课。

①同意②不知道③不同意

14.我能把今天学的数学知识讲给家长或小伙伴听。

①同意②不知道③不同意

15.我能说出今天所学的内容都可以用来解决哪些生活问题。

①同意②不知道③不同意

八、帮助和总结

课堂中积极探索感受角,学会用从表象入手思想方法,肯动手,勤思考,与小组协调合作,体验获取知识的快乐,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7 / 8

8 / 8

相关热词搜索:;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篇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初步认识负数,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写方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通过生活中一定数量的具体事例,充分理解“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意思。理解通过练习掌握一定情境下如何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量,以及正、负数在特定情境中所表示的意义。

一、情境导入

1、自我介绍

师:孩子们大家好,认识我吗?(不认识)那老师就来介绍一下自己

师:通过刚才老师介绍的这些数字信息,你们对老师有了一些了解了吗?

2、记录信息

(1)在一次数学竞赛中,某位同学口算题得10分,抢答题失10分;(2)公交车上,第一次上来8人,第二次下去6人;(3)商店八月份赚了2000元,九月份亏了1000元。

3、反馈信息

情况一:直接记录数字

不能没关系,我们再来看另一位同学的记录方式。情况二:文字

师:你们的想法和数学家的一模一样,人们就用这种方法表示意思相反的量。数的前面加上了符号,就产生了新的数。

二、初步认识负数

1、同学们,你知道像下面这行的数叫什么数吗?(板书:负数)那么上面一行呢?(板书:正数)

正数都有一个符号(正号),它的写法和加号一样,这个数就读作:正十。那这种呢?这叫负号,它的写法和减号一样,这个数读作:负十。我们用正负数可以表示意思相反的量。剩下的数学生齐读。

2、下面我们来举手抢读,并说一说是什么数。大屏幕上逐一出示:-100 +6.8 -1.8 -3/4 36 师:36与前面几个数有什么不同?(前面没有正号和负号)

指明:36也是正数,为了书写方便将正号省略。以前学过的数除0以外都是正数。

追问:负号可以省略吗?

3、举几个正数和负数的例子。学生边说边板书。

三、借助温度,加深意义

1、师:同学们,刚才通过分析与讨论,我们已经认识了数家庭里的新成员---负数这个新朋友,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生活,去进一步地了解负数,认识负数。

2、天气预报。

师:让我们一起走进天气预报节目,仔细听,边听边看。

教师读:北京-5~5℃;哈尔滨-15~-0 ℃;上海5~10℃;海口15~25 ℃(1)你看到了负数吗?谁来读一读。

(2)师:下面我们来关注北京的温度,你听到的和看到的一样吗? 不一样在什么地方?(-5表示零下5度,而5表示零上5度。)

哪个温度更冷一些?那么与“0”度相比呢?那么这样看来,“0”度在这里是?(分界点)

(3)科学家把自然状态下,水刚开始结冰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简称0度。比0度高的叫零上温度,比0度低的叫零下温度,他们表示的意思正好相反。下面,我们一起去温度计上找找—5度和5度。(出示课件)3在温度计上感受正负数与“0”的关系。

(1)(出示未标刻度的温度计)为什么指不出来?那应该怎么样?(先确定0度的位置)

(2)再出示标好的温度计。

师:现在你能找到5℃的地方了吗?那么—5℃应该在哪里?你能告诉大家吗?(3)师:刚才我们知道哈尔滨的最低温度是-15℃,-15℃在哪里?应该往下数几格?课件演示。想像一下,假如现在真的是-15℃了,你会怎么样?用你的表情或动作告诉我。

(4)漠北最低温度达到零下50度左右。这个温度计上能标出来吗?那大概位置在哪?越往下温度越低。

(5)师:请你们也来当气象播音员,读出下面的温度。越往上温度越高。

(6)课件圈出零上温度,这些数都是负数。圈出零下温度,这些都是负数。0度在中间,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四、体会生活中负数的应用。 同学们,刚才通过温度计,我们进一步地认识了负数这个新朋友,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地方都要用到负数。

1、周末老师在商场乘坐电梯,想要去3楼购物,我应该按那个键。买完东西要去地下2层取车,应该按那个键。

问:这里3和-2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地平面用那个数表示?

2、回到家后老师有记账的习惯,翻开11月的账本。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负数的历史

七、板书设计:

(正号)+

10、+

8、+2000……正数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负号)-

10、-

6、-1000……负数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篇三

2。让学生熟记小数的组成部分。

3。培养主动探索的意识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对小数并不是全然不知,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有所接触,但由于小数是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其意义具有一定程度的抽象性,学生要深刻理解小数的意义,还有一定的困难,针对这一现状,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利用生活与数学知识的契合点,重视直观、引导、注重启发,利用小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让学生亲历小数的形成过程。

让学生初步感知小数、认识小数,并熟记小数的组成部分。

2、(出示图片2)师:分成的两类有什么区别?你能给他们起个名字吗?

3、师:同学们很棒,前面的是我们学过整数。后面的就是 今天我们就要学习的小数。(板书课题:小数的初步认识)

(一)什么叫小数

1、像2.09 1.45 5.20这样的数叫做小数。

2、中间的“。”叫小数点。

(二)小数的组成

1、生活中有哪些地方有小数?(播放超市图片)

2、你能根据图片中的内容说一说小数有那几部分组成吗?

3、小结:小数有三部分组成,分别是: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

找出下面数中的小数

0.23 16 7.4 12.8 590 247.90 0.36

说一说:你今天学会了什么?

请你试着写一个小数。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实验教材第六册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小朋友们平时逛超市有购物经验,他们对表示价格的小数并不陌生,因此我把这节课的重点落在小数的读法和表示长度的小数的意义的教学上。在这节课中,我感觉也有很多不足:这节课中我虽然努力放手,让学生多自主学习,但有时当学生说不出来,还会急于讲述,“放”得还不够。主要用的不是本班学生对学生了解不够,怕出问题。

总之这节课让我深深地认识到:学生的生活很丰富,他们很善于观察生活,教师应把学生的生活当宝贵资源,充分利用,通过已有认知引导新知。课堂上把学习的时间、空间、展示机会留给了学生。师生、生生间的共同探讨交流、讨论、才能提高了教学效率,增强了教学效果。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篇四

【教学内容】

1、例2,课堂活动第1、2题,练习二十五第1、3题。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和理解负数的意义,了解负数的产生与作用,感受负数使用带来的方便。

2.会正确地读、写正、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负数的意义和负数的读法与写法。

【教学难点】

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小学阶段我们学过哪些数?(生答)

师:(过度)同学们回答非常正确,那我们把这些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出示课件)(引出课题并板书)

二、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1.教学例1。

(1)课件出示:下面请同学们收看——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的一个场面:北京某一天的气温是零下5摄氏度至5摄氏度。师:测量气温我们常常要用的工具是什么? 生:温度计。

师:老师现在给大家带来了一支温度计(出示并介绍温度计)比0摄氏度高的温度我们用带 “+”号的数来表示;比0摄氏度低的温度我们用带“-”号的数来表示。

现在请同学们用带“+”号或“-”号的数来表示这两个温度。学生在本子上完成,师巡视,在集体评讲(出示课件)

教师小结:3℃记作+3℃或,读作正3摄氏度 零下5℃ 记作- 5℃,读作负5摄氏度。

因此,这里的加号、减号和过去的意义不同,在这里加号叫做正好,减号叫做负号。

师:-5℃和5℃一样吗?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出示课件)(2)巩固练习。

同学们,你能用刚才我们学过的知识来表示以下的温度吗?试试看。

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第123页下图的练习,教师巡视,个别辅导,集体订正写得是否正确,并让学生齐读。

2、自主学习例2。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从山脚到山顶,气温相差很大,这是和它的海拔高度有关的。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张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图,请看。

记作:-155米(师板书)

教师小结:以海平面为界线,+8844.43米这样的数表示比海平面高8844.43米;-155米这样的数表示比海平面低155米。

3.小组讨论,归纳正数和负数。

学生交流、讨论。

师指出:(板书)像

3、+

15、8844.

43、……这样的数都是正数。“+3”读作:正3,“+”是正号。通常“+”号省略不写。

像-

5、-

10、-1

出示课件:负数小资料(全班齐读)找生活中的负数

练习:课本第124页,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教师巡视,集体订正

提出疑问:0到底归于哪一类?引导学生争论,各自发表意见。

小结:(结合图)我们从温度计上观察,以0℃为界限线,0℃以上的温度用正几表示,0℃以下的温度用负几表示。同样,以海平面为界线,高于海平面的高度我们用正几来表示,低于海平面我们用负几表示。0就像一条分界线,把正数和负数分开了,它谁都不属于。但对于正数和负数来说,它却必不可少。

三、巩固练习,深化认识

课堂活动:

1、2题。

①读一读,议一议。

学生齐读,巩固负数的读法。

②根据题中的信息,说一说三个班的答题情况。学生讨论交流,并说出理由。

四、联系生活,拓展运用

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还会用到负数。

五、课后延伸

“考考你”(出示课件)

六、作业

练习二十五:

1、2、3、4题。

七、板书设计

像+

5、+

15、8844.

43、……这样的数都是正数。 像-

5、-

10、-1

55、……这样的数都是负数。

0既不是整数,也不是负数。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篇五

书105--106

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会正确的读写分数,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及含义。

2、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使学生在多种活动中理解知识,发展智力。

3、培养创新和实践的意识。

一、认识二分之一

例1 把一张纸平均分成2份

直观演示,学生操作

把一张纸平均分成2份,其中一份不能用我们以前学习过的数来表示

用新的数来表示

二、认识四分之一 四分之三

例2 把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然后把一份图上颜色。

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 每份是他的四分之一,没有图颜色的就是3个四分之一,就是四分之三。

三、学习各部分的名称

例3 看图填一填,说一说

出示挂图

由学生说出是几分之几

师板书,介绍这些数就是分数,上面的叫分子、下面的叫分母、中间的线叫分数线。

四、课堂活动

1、 1题

先用纸折一折,问:平均分成了几份?然后填空

2、2题

同方同学,你读我写,互相交换

3、说一说生活中,什么地方要用到分数?

第二课时 练习

教学内容:书107--108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提高应用能力 。

2、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教学过程:

一、交代本课的任务

完成练习十九的1--7题

二、基础练习

1、1题 用分数表示下图中的阴影部分

2、2题 在每个图里选适当的部分涂上颜色表示他下面的分数

三、发展练习

1、3题 用下面的分数表示涂色部分对吗?

注意 是否平均分

2、4题 选出合适的分数来表示各图中的阴影部分

此题的阴影部分不是连续的

3、5题 看图填空

4、6题 写出下面的分数,并指出分母和分子

5、7题

1个面包切成同样大小的10片,爸爸吃了4片,爸爸吃了这个面包的( )分之( )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篇六

;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一、教学内容

课本第91、92页例1

二、教学目标

1. 会认、读、写小数,初步感知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2. 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3. 培养主动探索的意识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读、写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难点:用小数表示价格、长度。

四、教学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小数

师:同学们,喜欢去超市吗?为什么?

生:喜欢,在超市里有我们需要的东西。

师:对,那你们有没有观察过妈妈的购物发票?(有)今天老师就带来一张。(出示文具类购物发票)

书包48元文具盒15元圆珠笔 1.50元

铅笔0.8元橡皮 1.52元日记本 2元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文具的价格,你能不能把这些文具价格中的数分成两类?怎样分?

生:书包、文具盒、日记本的价格是我们以前学习过的整数,圆珠笔、铅笔、橡皮的价格中有一个小点。

师:像0.8、1.52、1.50这样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小数。其中这个小圆点我们把它叫做小数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小数王国去认识小数。(板书课题:认识小数)

(设计意图:以谈话的形式引入,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产生亲切感,激发学习兴趣。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小数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认识小数

1、学习读法

师:请大家放声读这些小数,边读边想小数的读法与整数的读法有什么不同。(课件出示各种小数)

生:四点五

生:零点三

生:九点三十七

师:他读的对吗?

生:应该是九点三七,不是三十七

生:二十一点八

师:想一想,我们读小数时有什么规律?

生汇报小数的读法

师小结:读小数的时候,整数部分按照整数部分读法来读,(整数部分是0的读作“零”),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顺次读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

2、学习写法

师:同学们总结的太棒了,看屏幕上的几句话,从中找出一个你喜欢的小数,并把它用数字写下来!(师巡视指导小数的写法)

师:同学们书写的真认真!别看小数点小小的,圆圆的,它的作用可大了,它的左边是整数部分,它的右边是小数部分,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中间偏下的位置就是小数点的家了。

3、找找生活中的小数

师:生活中你还在哪儿见过小数?(生自由说)

师:同学们说了这么多,看来大家平时真是善于观察,其实生活中小数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老师也找到了一些小数,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件出示生活中的小数)

(设计意图:结合生活中的体验,学生轻松地学习小数的读法与写法。寻找生活中的小数,再一次让学生感受到小数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也让学生意识到小数中各个数字之间的关系。)

(三)认识小数的实际意义

1、学习以元为单位的小数表示的实际意义

(1)师:同学们可真了不起!自己学会了读、写小数!超市里的商品真丰富呀,赶快想一想你要买什么?要付多少钱?

生:我想买圆珠笔,它是1元5角

师:你怎么知道是1元5角呢?

生:它的价格牌上写着1.50元,1.50元就是1元5角。

师:你说的真好!几点几元就是几元几角。跟你的同桌说说你想买什么?你要买的商品价格是多少?

生生交流

生:我想买铅笔是0.8元,应付8角。0.8元就是8角。

生: 我想买橡皮是1.52元,应付1元5角2分。1.52元就是1元5角2分。

师:这些同学说的真棒!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商品的价格有什么相同点?

生:都是以元做单位的小数

师:那你知道小数点左边的数表示什么意思吗?(几元)小数点右边第一个数表示什么意思呢?(几角)小数点右边第二个数表示(几分)。

(2)、练习几元几角几分与以元为单位的小数之间的转换

(设计意图:从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体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同时同学间的交流,发挥了他们的主体作用,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学习以米为单位的小数表示的实际意义

(1)学习一位小数

师:(课件出示例1插图)说说他们在干什么?

生:量身高

师:能自己完成例1吗?要求:

1、自由阅读,读懂例题1的一、二部分。

2、独立思考:13分米=()米。

3、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学生汇报学习结果

生:我是这样想的:一米等于10分米,1分米就是1/10米,也就是0.1米

……

师:那5分米用分数表示是多少米?用小数表示又是多少米?

生:5/10米,也是0.5米

(2)学习两位小数

师:同学们学的真快!我们学习了3分米用米为单位的表示,z这样的小数是一位小数。我帮一名同学量的身高是142厘米,又该如何用分数表示是多少米?用小数表示又是多少米呢?

学生联系学习一位小数的过程,小组内讨论两位小数的表示方法。然后汇报讨论结果。

组1:1厘米=1/100米=0.01米,142厘米=1.42米

组2:1米里面有100个1厘米,也就是说1厘米等于1/100米,用小数表示为0.01米。2厘米也就是0.02米,142厘米=1.42米。

……

师:你们回答得太精彩啦!同学们看看它跟上面我们学习的小数有什么不同?

生:小数点右面有两位小数。

师: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这样的数是两位小数。课前老师布置大家测量自己的身高,现在你能用刚才学的知识,把它换为用米作单位吗?

学生回答自己的答案

师小结:小数点左边的数表示几米,小数点右边第一位数表示几分米,第二位表示几厘米。

(设计意图: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学生掌握方法,学会思考,懂得与他人交流,获得情感体验,实现了以原有知识为基础,主动构建知识,获得数学思想方法的过程。)

(四)实践应用、拓展练习

1、做一做中的练习。

2、4分米=()米 7元8分=()元

0.8元=()角 5.6米=( )米( )分米

3、我创意,我做主

用0、1、2这三个数字和小数点组成小数,看谁写得多!

(五)总结

师:时间过得可真快,不知不觉一节课就要结束了,在这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呢?

六、板书设计

认识小数

小数 0.8、1.52、1.50

1.50元就是1元5角

1分米=1/10米=0.1米一位小数

1厘米=1/100米=0.01米两位小数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从超市发票的观察开始引入小数,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然后学习小数的读法、写法和再次寻找生活中的小数,这样学生有一种层层递进的感觉。最后学习小数以元、米为单位的实际意义,这一环节通过超市买东西、量身高完成。总之有以下特点:

一、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景。

小数的引入是因为在生活实际中经常会遇到“测量长度的结果不是整米数,物品的价格不是整分数”这样的问题而产生。因此教学中应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小数的现实生活作用。于是我一开始创设情境逛超市,并且自始至终将这一情境贯穿于整个过程中,让学生感到所学的内容不是简单枯燥的数学,而是非常有趣、富有亲切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

二、实施知识的迁移,建立小数的数感。

发展学生的数感是本节课的重点,那么如何建立呢?要通过知识间的有效迁移去达成。这个迁移点首先就是分数的知识,分数的学习对小数的学习特点是小数意义的理解有直接显著的影响。在第三环节中自学量身高是学生生活中常遇到的知识,只要通过提问,引起学生的回忆和思考,使小数和分数建立起直接的联系,让学生对小数的数感在分数这个平台上建立。其次在练习中也应该引导学生细细体悟,实现有效迁移。

相关热词搜索:;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篇七

根据小学中年级学生学习特点,基于课程标准提出的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索性学习的理念,建立以“课上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教为引导,疑为主轴,动为主线”的教学模式。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平均分概念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也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基础,作为本单元第一课时的《认识几分之一》是打开分数知识大门的钥匙。

1、初步认识理解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

2、通过操作、比较、推理、交流、合作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觉学习的精神,体会分数在生活中的价值。

重点:初步认识几分之一。

难点:能正确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具:课件、手工纸、直尺。

学具:几张正方形手工纸、彩笔、直尺。

“能运用数表示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是课程标准对“数与代数”第一学段内容的要求。本节课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引导学生“找一找、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以直观教学法、观察法、讨论法辅以小组合作学习,面向全体学生,并给他们留出充分观察、比较、演绎、思考的时间,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

“知识的获得是主体在活动中主动的意义建构”,引导学生做到“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说理”,使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学习实践能力得到提高,不但学会,而且会学。

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环节二:合作探究,展开新课

1、课件出示例1。使学生理解一人一半也就是每人分得月饼

的二分之一,指导读写1/2,突出重点。

2、课件演示“平均分”,强调“平均分”是理解分数的基础。

3、小组合作探究1/2中的2和1所表示的含义,引导学生正

确理解1/2的含义,突破难点,也为后续学习分数各部分名称做好准备。

4、比较类推。课件出示被平均分成4份的月饼,让学生通过

类推的方法,学习认识1/4。

5、给出分数概念。

环节三:动手操作,交流实践

1、出示例2:折出一个正方形的1/4并涂上颜色。让学生用准备好的学具动手操作,鼓励多种折法,鼓励学生进行讨论,培养交流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

2、展示交流。将学生作品在讲台上展示,并让学生说一说折出的分数所表示的含义,强调平均分,规范学生语言。

3、知识迁移,巩固提高。出示表示1/3、1/8的教具,让学生认读并练习书写几分之一,突破重点;逐一说出1/2、1/3、1/4、1/8等分数所表示的含义,突破难点。

4、小结: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今天我们认识了分数中的几分之一。

【板书】认识几分之一

环节四: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1、课本93页做一做第一题。

2、课本93页练习22第一题。

3、课本93页练习22第二题。

4、拓展提高。

环节五:全课总结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提出疑问。

【板书设计】

认识几分之一

分数

以上是我对《分数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认识几分之一》的教学设想,不足之处请老师们批评指正。谢谢!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篇八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1.通过操作实践活动初步认识几分之一,经历几分之一的形成过程,理解体验“几分之一”的意义,会读写“几分之一”的分数。

2.使学生认识分数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读、写表示几分之一的分数。

3.结合观察、操作、比较、联想等活动,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并引导学生和同伴交流数学思考的结果,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4.使学生体会数学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课件出示主题图(第91页)。

提出问题:请观察图上有哪些人和物?他们在做什么?

学生观察,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重点分析分月饼的过程

……

在学生描述的过程中,教师注意抓“平均分”,如果孩子说到了平均分,教师则问:你为什么认为是平均分?如果学生没有说到平均分,教师则启发:男孩子得到2个月饼,女孩子也得到2个月饼,说明是怎样分的?这样能较好的引出分数做好铺垫。

板书:平均分

那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到多少呢?

……

学生说一半是对的,如果说出二分之一也是对的,课件演示得到一半的过程。

1、说一说。

一个月饼的二分之一是怎么得到的?

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这个它的二分之一,写作:1/2(板书)

学生写二分之一,读1/2。

现在,谁能说说我们刚才是怎么得到这个月饼的1/2的呢?全班齐说。

老师手中有一个圆形纸片,说一说怎样能得到它的二分之一?

2.折一折。

讲清要求: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通过折一折,画一画的方法找到它的二分之一,并说一说这个图形的二分之一是怎样得到的。

①学生动手折,并涂出1/2。

②学生交流各种不同的折法。

反馈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的折法,并让学生感受到:不管怎么对折都是把图形平均分成两份。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怎样得到图形的二分之一的?

③展示学生作品。

强调:把图形平均分成了两份,取了其中得一份,就是它的1/2。

3.想一想。

四人小组讨论。分小组汇报。

1/2的意义是本节课的重难点,初步接触1/2学生的理解很可能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所以此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说一说,突出小组学习的必要性。通过交流,完善对1/2意义的理解。为进一步学习几分之一的意义打下基础。

4、观察判断,拓展认识。

下列图形中,哪些图形的涂色部分可以用1/2表示?

①学生交流,并说明判断理由。

②小结:只要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它的1/2。

过渡:小朋友们我们已经认识了二分之一,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

5.试一试。

(1)折出几分之一。

(2)学生操作。

(3)交流:你表示出了几分之一?你是怎么表示的?教师把不同的作品贴到黑板上,有意识的按正方形、圆、长方形分类贴。

反馈中教师要着力引导学生把一张纸对折一次,平均分成2份,对折两次,平均分成了4份,对折3次平均分成了8份……,对折是把一张纸平均分成几份的好办法,最后在表达上,还是要按照板书标准的说出来。

(4)深究:(指着黑板上学生作品中不同图形的1/4)

提问:观察这几个图的阴影部分你发现什么?

这些图形的形状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能用1/4表示?

6.初步认识分数的意义。

(1)到现在为止,我们都认识了哪些分数?

学生说,老师板书:1/2、1/3、1/4、1/8、1/16……老师接着板书并说明:像1/2、1/3、1/8这样的数都叫做分数。

(2)教师介绍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中间这条线叫什么?(分数线)分数线表示什么?(平均分)

下面的叫什么?(分母)分母是2表示什么?(平均分成2份)

上面的叫什么?(分子)分子表示什么?(取的份数)

7.找一找。

找一找生活中的分数。

找一找主题图中的分数。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体会理解学习几分之一的意义和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完成“做一做”第一题。

1.课件出示:下面的图形让你想到了几分之一?

2.你能联系你的生活说一说你身边的几分之一吗?

3.估一估。(课件)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篇九

1、初步认识分数,能正确地读写分数,掌握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用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理解只有“平均分”才能产生分数。

使学生头脑中形成“几分之一”的表象。

一、口算:

8÷216÷420÷536÷625÷5

4×612×310×548÷863÷9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三、观察操作,探求新知

1、认知

演示平均分饼

a.把饼怎么样了?b.两块饼大小怎样?c.老师刚才是如何操作的?重点强调:把一个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

2、学习

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这半个是2份中的1份。中间的横线表示平均分;下边的2表示平均分成2份;上边的1表示2份中的1份。

3、读法:二分之一

全班同学读一读这个数。这一块是这个月饼的多少呢?(二分之一)现在谁能用一话把刚才分饼的过程说完整?注意:把一个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是它的二分之一。你认为这句话哪些词很重要(平均分,每一份,它的)

4、判断课件展示

5、探索:

折一折,涂一涂,看一看,说一说。

4、练习:十分之一

(2)九分之一

(3)分母是8分子是1的分数

(4)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20份,每份是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四、找一找生活中的分数

我们每人坐的桌子的二分之一

教室里窗户上有四块大小一样的玻璃,每块是它的四分之一

教室里的电视柜的门被平均分成2块,每块是它的二分之一

五、小结

课堂上学生在表述分数的意义时,我总是强调说完整,尤其是平均分,当学生说分成几份时?我总是急于纠正“怎么分”。其实学生所说的分成,他的脑海里就是平均分的意思,我可以加上一个小小的动作,如把图形分的一边多一边少,这样学生很快就会说不是这样分的,是平均分。这样一来,可以利用学生的错误生成,引导学生应平均分,比之前的“怎么分”效果要好的多。

通过这节课,我发现自己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以后应该更加认真的钻研教材,钻研学生。向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同时,我也我明白了想要上好一节数学课真的很难。它需要教师对许多环节进行精心设计,更需要对许多细节进行精心打磨。我想只有一次次积累、一次次思考,才能上出真正平实而有效的数学课。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篇十

1、通过练习进一步认识小数,知道小数的实际含义,会读写小数。

2、让学生体会掌握比较小数大小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作用,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3、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复习导入

1、生互相说一说你调查的商品价格。(p93页第6题。)

(1)生相互说一说调查的商品价格。

(2)把你说的价格换成用元作单位说一说。

2、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二、探究体验

1、独立完成练习二十一第3、4题。

(1)生独立完成。

(2)集体反馈交流、讲解订正。

2、完成练习二十一第5题。

(1)同桌互相说一说题目意思,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2)生独立完成后,指名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3)生汇报交流、讲解订正。

三、实践应用

1、我会做。(练习二十一第7题。)

(1)生用尺量出数学课本、练习本和铅笔盒的长和宽。

(2)把量出的数写成用米作单位的小数。

(3)集体汇报交流。

2、生独立完成练习二十一第8题。

四、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2、师总结。

相关范文推荐

    最新苏教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二年级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通用9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

    管理好团队的句子模板(5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

    最新严格管理团队句子怎么说 严格管理队伍的成语模板(五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严格管

    2023年严格管理团队句子五篇(优秀)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

    森林报的读后感50字左右(五篇)

    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读后感文章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读后感范文,希望大

    最新店铺转让合同电子版(优秀七篇)

    现今社会公众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越来越多事情需要用到合同,合同协调着人与人,人与事之间的关系。优秀的合同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

    最新店铺转让合同简易版 店铺转让合同协议6篇(通用)

    现今社会公众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越来越多事情需要用到合同,合同协调着人与人,人与事之间的关系。合同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合同优秀范文,

    满井游记教案(实用八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教案吗?那么下面我就给大

    最新小区除草心得体会(精选8篇)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我们应该重视心得体会,将其作为一种宝贵的财富,不断积累和分

    2023年转让合同 转让合同协议书店铺(通用5篇)

    随着法律法规不断完善,人们越发重视合同,关于合同的利益纠纷越来越多,在达成意见一致时,制定合同可以享有一定的自由。合同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