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李白传读后感 李白的故事读后感(实用8篇)

时间:2023-10-07 作者:紫薇儿最新李白传读后感 李白的故事读后感(实用8篇)

很多人在看完电影或者活动之后都喜欢写一些读后感,这样能够让我们对这些电影和活动有着更加深刻的内容感悟。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读后感文章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李白传读后感篇一

李白的诗歌充满热烈的人生之恋。他的诗往往于旷放中洋溢着童真般的情趣,如:“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山中与幽人对酌》)“袖长管催欲轻举,汉中太守醉起舞。手持锦袍覆我身,我醉横眠枕其股。”(《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生活如同馥郁的浓酒使诗人心醉,这当然不是说生活中没有悲哀和痛苦,但诗人的乐观精神足以使他超越和战胜忧患意识,所谓“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梁园吟》),“且醉习家池,莫看堕泪碑”(《襄阳曲》之四),就是他旷达心态的写照。

他永不安于寂寞和孤独,如《月下独酌》其一: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只有充溢着生命活力的诗人才能发出如此的奇思妙想。

他有一首《短歌行》,诗中构想道:“吾欲揽六龙,回车挂扶桑。北斗酌美酒,劝龙各一觞。富贵非所愿,为人驻颓光。”这里没有嗟老叹卑的哀惋,却用“劝酒”的天真想象表达了对人生的无限依恋之情。这些诗篇以其纯真的情趣,感召着被庸俗的生活所淹没了的美好的人性,并因此而获得永久的魅力。

根本就移不开眼嘛!

李白传读后感篇二

初见这本书,以为是老大哥和小迷弟之间的绝世情怀,没想到却带我走进了当时那个社会下传奇二人组令人心寒的事件。李白依旧是那位卓尔不群的谪仙人,杜甫仍然是那个踏青大地游走河山的爱国少年,只是,他们二人均在世俗的摧折下多了几分悲哀和孤独、更令后人惋惜和心痛。

李白两次进长安,第一次本想做官干大事,却始终得不到重用,被皇上在宴会上传诏作诗以此来取悦皇上,终因得罪高官贵族而被“赐金放还”。第二次进京作了翰林,成为他一生最华丽的乐章。相反,杜甫到长安却成为他心中最大的痛苦,考试时遇到考官李甫林下令不录取一人,后在政治上屡受挫折,经济也愈发困难,只能在贵族府邸中陪他们饮酒赋诗维持生计。同时,他对黑暗现实的认识一天天加深。杜甫硬生生地从少年磨成了“老杜”、也愈发接近百姓的心,这样忧国居民的他,更令人心疼。

从后代角度来看,世人调侃最多的是杜甫写了二十首涉及李白的诗,而李白被证实只有两首给杜甫。最令人悲哀的是,连一个小小的官员李白都可以为人家写一首《赠汪伦》,真一股心酸涌来。在杜甫的天空中,李白是唯一闪耀的星,而李白的天空里,群星灿烂浩若烟海……最后,李白身亡,杜甫过了很久,才从别人口中听到这个消息,他长叹一声,半晌未醒,数年后,五天未吃东西的杜甫在县令的招待下暴饮暴饮、活活把自己撑死。

李白一生风流,无数人为之呐喊,杜甫半身凄凉,无人为之欣赏,为什么杜甫被称为老杜、而李白没被称为老李?因为杜甫未曾年轻、李白从未老去。

这本书是郭沫若对《李白与杜甫》的重新解说和塑造。分七章描述李杜间的`遭遇和异同,保留了那份最原始的初衷。二人都是诗坛的奇迹,交相辉映,缺一不可。

李白传读后感篇三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小说看到一半,抬头问了问对面的同学,你还记得我们高中背过的课文《将进酒》吗?我一边打开度娘,看到了一行行曾经熟记于心的句子。我从小语文学的不好,又或许是年幼,对于很多的东西只是放在脑子里的程度,高中毕业五年了,再去回首那些曾经课本中觉得刻板无聊的词句,却也容易被触动,想着多少年前的他曾经是怎样的对酒当歌,叹着“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回到这本小说,读之前未曾想到他的篇幅如此长。想着能快点读完,从上周六开始到昨天周三,科研进度一直为0,抬头望着天空便觉得自己飘飘浮浮的,好像灵魂有一半漂浮在离北的大漠上、阂都的朝堂之上和中博那一方庭院里,我像一个旁观者隔着玻璃罩子看着其中上演的悲喜。我常常觉得,书中的人物是活着的,书中的故事是真实存在于某个世界的,或许是不同于我们这个世界,那是由作者创造出的另一个维度的世界,那里生活着书中的人物,按着作者的笔触画下自己的命运。他们的悲是痛彻心扉的悲,他们的喜是刻骨铭心的喜,他们的厌恶与喜爱是深入骨髓的。我感动于书中人物炽热的情感和依赖,他们彼此是对方的药,仿佛也变成了对方赖以生存的氧气。人总是要有依靠,就像是浮萍扎了根,大千世界,也总是有那一寸土地是属于自己的。

可惜我不曾有过这般的情感。我想到声乐课上老师讲我唱歌没有感情。是这样的,我常常觉得一切只是无悲无喜的平淡,周遭的很多人只会让我感到不喜不厌不痛不痒,不知是不是什么时候被尘埃蒙蔽了内心的感受,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生活本该如此,我像大多数人一样,其实也承受不住刻骨的痛,便也迎接不了热烈的爱与喜。常常自问为何如此喜欢读小说,喜欢观赏一个个由作家创造出来的世界,想来那对我而言是一种旅行,是透过头顶的天窗再向外窥探人间种种的途径。

每个人都有自己观看世界的方式和角度,就像有些人喜欢书中朝堂的权谋和博弈,有些人喜欢书中战争的热血和大漠,我喜欢看书中的人物,他们生动地存在于其中,在时代的翻云覆雨里,走着那条仿佛冥冥之中已被命运安排妥当的路。小说就是这样,一旦收笔,每个人的命运就被勾勒完毕,可是生活不是这样,弯弯绕绕地也不知道哪里才是最终的归属,看小说,你总是知道的。

我没有尝试着去分析每个人物,他们中的大多数背负着太重的枷锁,有人能置之死地而后生,有人是站在边沙顶峰处的狼,还有人为主筹谋天下,有人如山间松月,明亮却寂寞。他们是天生的主角,是每个时代变换中必不可少的锋芒和推波助澜的手,我们离他们太遥远了,所幸还有小说,还有历史,让我们这些茫茫众生,得以抬头窥探。

李白传读后感篇四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盛唐诗坛中名家辈出,其中令我最佩服的是诗仙李白。李白的一生,绝大部分是在漫游中度过的。因为李白平生素好酒,所以才有了李白斗酒诗百篇的佳话,他的诗风豪放而脱俗,且诗歌主要以抒情为主,真实的反映了他向往自由的心境。这几点可以从他的代表作——《将进酒》中体现出来。

李白觉得人在开心、高兴、得意的时候,就一定要喝酒,且自纵情欢乐;而如果再伤心、悲痛、失意的时也可以借酒消愁,千万不要让金杯空流岁月。大志男儿定能成就大业,黄金尚可失而复得,抛洒前两有何足可惜?啊!快快屠羊宰牛,来玩它个痛快,为了这次相聚,我们不醉不归!这首诗下面还有几句: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意为:主人说着些什么?没那么钱?没关系!把我这匹五花的马,千斤的狐裘,都去换成酒,酒,酒!让我们把所有的忧愁都融化在酒里吧!

这几句诗句就可以看出诗人李白对酒的痴迷——饮酒为乐,自由自在地过日子,不把其他的事情放在心上,觉得只有喝酒才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情。

虽然我十分的赞赏李白,也十分喜欢他所写的诗,但是,他的一些想法我是不赞成的。

我记得曾经看过这样一则报道:一位记者在吉林市街头看到一位女鞋匠在补鞋,她本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女鞋匠,但却有许多人围在她身旁嘘寒问暖,有的拿衣服,有的拿食物。记者奇怪了,一个普普通通的女鞋匠,怎么有那么多人来人关心她?带着疑问,记者便上前打听,那个女鞋匠沉默了,掏出了一张诊断书。记者刚盯了一眼,立刻愣住了,诊断书上写着两个醒目的大字——肺癌!

记者采访过许许多多癌症患者,那些癌症患者大多态度悲观,只有极少数乐观主义者。记者抬起头问:“患了癌症,你怎么还能这样乐观面对,还出来赚钱?”那个女鞋匠凄然一笑,说:“既然这病已经发生了,那么谁也无法去改变,只能做你必须做的事,我占了人间的一条命,就必须为它负责到底!”周围一群众抽噎地说:“多好的一个人啊!,她知道自己活不长了,便把每天所赚的钱捐给红十字,自己却把别人吃剩的饭盒……,唉,多好的一个人啊!”记者听完,眼角湿润了,他毫不犹豫地把身上的钱全部拿出来,硬塞给那个女鞋匠。当记者离开时,耳边还老萦绕着女鞋匠说的话:“我占了人间的一条命,就必须为它负责到底!”

逍遥的日子,人人都想要拥有,可以整天无忧无虑的。但是,人在世上就不可一帆风顺,总有挫折。范仲淹说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我们不能整天花天酒地、吃喝玩乐,要为自己负责,对人生负责活出精彩人生!

李白传读后感篇五

原文: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

江湖多**,舟楫恐失坠。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注释:

楫:船桨、船

斯人:指李白

局促:勿促不安

翻译:

悠悠云朵终日飞来飘去,远方游子为何久久不至。一连几夜我频频梦见你,情亲意切可见对我厚谊。每次梦里你都匆匆辞去,还总说相会可真不容易。你说江湖**多么险恶,担心船只失事葬身水里。出门时你总是搔着白首,好象是辜负了平生壮志。京都的官僚们冠盖相续,唯你不能显达形容憔悴。谁说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你已年高反被牵连受罪。千秋万代定有你的声名,那是寂寞身亡后的安慰。

赏析:

公元744年(天宝三年),李杜初会于洛阳,即成为深交。公元758年(乾元元年),李白因参加永王李的幕府而受牵连,被流放夜郎,二年春至巫山遇赦。

杜甫远在北方只知李白流放,不知已被赦还,忧思拳拳,久而成梦,因梦而得《梦立白》诗二首。

两首记梦诗,分别按梦前、梦中、梦后叙写,依清人仇兆鳌说,两篇都以四、六、六行分层,所谓“一头两脚体”。(见《杜少陵集详注》卷七。本篇文字亦依仇本。)上篇写初次梦见李白时的心理,表现对故人吉凶生死的关切;下篇写梦中所见李白的形象,抒写对故人悲惨遭遇的同情。

此后数夜,又连续出现类似的梦境,于是诗人又有下篇的咏叹。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见浮云而念游子,是诗家比兴常例,李白也有“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送友人》)的诗句。天上浮云终日飘去飘来,天涯故人却久望不至;所幸李白一往情深,魂魄频频前来探访,使诗人得以聊释愁怀。“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与上篇“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互相照应,体现着两人形离神合、肝胆相照的情谊。其实,我见君意也好,君明我忆也好,都是诗人推己及人,抒写自己对故人的一片衷情。

“告归”以下六句选取梦中魂返前的片刻,描述李白的幻影:每当分手的时候,李白总是匆促不安地苦苦诉说:“来一趟好不容易啊,江湖上**迭起,我真怕会沉船呢!”看他走出门去用手搔着头上白发的背影,分明是在为自己壮志不遂而怅恨。“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写神态;“江湖多**,舟楫恐失坠”是独白;“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通过动作、外貌揭示心理。寥寥三十字,从各个侧面刻画李白形象,其形可见,其声可闻,其情可感,枯槁惨淡之状,如在目前。“江湖”二句,意同上篇“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双关着李白魂魄来去的艰险和他现实处境的'恶劣;“出门”二句则抒发了诗人“惺惺惜惺惺”的感慨。

梦中李白的幻影,给诗人的触动太强太深了,每次醒来,总是愈思愈愤懑,愈想愈不平,终于发为如下的浩叹:“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高冠华盖的权贵充斥长安,唯独这样一个了不起的人物,献身无路,困顿不堪,临近晚年更被囚系放逐,连自由也失掉了,还有什么“天网恢恢”之可言!生前遭遇如此,纵使身后名垂万古,人已寂寞无知,夫复何用!“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在这沉重的嗟叹之中,寄托着对李白的崇高评价和深厚同情,也包含着诗人自己的无限心事。所以,清人浦起龙说:“次章纯是迁谪之慨。为我耶?为彼耶?同声一哭!”(《读杜心解》)

《梦李白二首》,上篇以“死别”发端,下篇以“身后”作结,形成一个首尾完整的结构;两篇之间,又处处关联呼应,“逐客无消息”与“游子久不至”,“明我长相忆”与“情亲见君意”,“君今在罗网”与“孰云网恢恢”,“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与“江湖多**,舟楫恐失坠”等等,都是维系其间的纽带。但两首诗的内容和意境却颇不相同:从写“梦”来说,上篇初梦,下篇频梦;上篇写疑幻疑真的心理,下篇写清晰真切的形象。从李白来说,上篇写对他当前处境的关注,下篇写对他生平遭际的同情;上篇的忧惧之情专为李白而发,下篇的不平之气兼含着诗人自身的感慨。总之,两首记梦诗是分工而又合作,相关而不雷同,全为至诚至真之文字。

李白传读后感篇六

原文:

梦李白·其二

杜甫〔唐代〕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

江湖多**,舟楫恐失坠。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译文:

天上浮云终日飞来飘去,远游的故人为对久久不至。夜晚我总是频频梦到你,可知你对我的深情厚意。分别时你总是神色匆匆,还总说相见多不容易。江湖上航行多险风恶浪,担心你的船被掀翻沉没。出门时搔着满子的白发,悔恨辜负自己平生之志。京都的官僚们冠盖相续,才华盖世你却是容颜憔悴。谁能说天理公道无欺人,迟暮之年却无辜受牵累。即使有流芳千秋的美名,难以补偿遭受的冷落悲戚。

注释:

浮云:喻游子飘游不定。游子:此指李白。这两句说:李白一连三夜入我梦中,足见对我情亲意厚。这也是从对方设想的写法。告归:辞别。局促:不安、不舍的样子。这两句是述李白告归时所说的话。这两句写李白告归时的神态。搔首:大概是李白不如意时的习惯举动。冠:官帽。盖:车上的篷盖。冠盖:指代达官。斯人:此人,指李白。孰云:谁说。网恢恢:《老子》有“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的话。此处指法网恢恢。这句意思是:谁说天网宽疏,对你却过于严酷了。这两句说:他活着的时候虽然寂寞困苦,但必将获得千秋万岁的声名。

赏析:

此诗紧接前诗,前四句写三夜频梦李白。开篇以比兴领起:“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意思是说浮云可见,而游子(李白)却不可见。古诗十九首》中有:“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由此引出“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说明诗人对李白思念之深切。与前诗的“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一样,这里是从诗人角度切入,都是表明两人的友情深挚。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见浮云而念游子,是诗家比兴常例,李白也有“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送友人》)的诗句。天上浮云终日飘去飘来,天涯故人却久望不至;所幸李白一往情深,魂魄频频前来探访,使诗人得以聊释愁怀。“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与上篇“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互相照应,体现着两人形离神合、肝胆相照的情谊。其实,我见君意也好,君明我忆也好,都是诗人推己及人,抒写自己对故人的一片衷情。

“告归”以下六句,写梦中李白魂返前的幻影:每当辞别之时,李白总是局促不安,不愿离去,并且再三苦苦诉说:“来一趟多么不易啊!江湖上**险恶,我真怕沉船坠水呢!”他出门离去,总是搔着头上的白发,仿佛是为辜负平生壮志而怅恨!六句中第一二句写不愿“告归”,依依不舍的神态;第三四句是李白“恐失坠”的内心独白,写他忧路险、伤坎坷的苦情;第五六句写他“出门”时的动作,展现他壮志未酬的悠悠心事。真是形可见,声可闻,情可触,李白枯槁惨淡之状,历历在目,令人潸然泪下!

“冠盖”以下六句,是写梦醒后为李白的遭遇坎坷表示不平之意。你看,在京都长安城里,到处是高冠华盖的达官权贵,惟有李白这样一个大诗人“独憔悴”,困顿不堪,无路可走;甚至在年已五十九岁的“将老”之年,被放逐夜郎,连自由也失掉了!这哪里有“天网恢恢”之事?鲜明的对比,深情的'斥责,表现了诗人对李白深切的同情和对恶势力的强烈愤恨!“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李白的诗才尽管能享千古盛名,但生前遭遇如此凄惨,“身后”寂寞无知,又有何用呢!诗人在这沉重的嗟叹之中,寄托着对李白的崇高评价和深厚同情,也饱含着自己坎坷零落的无限心事。

此诗与前诗相呼应。前诗以“死别”发端,此诗以“身后”作结,浑然一体。前诗写初梦,此诗写频梦;前诗写疑幻疑真,此诗写形象清晰;前诗重在对李白当时处境的关注,此诗则表对他生平遭遇的同情;前诗忧惧之情独为李白而发,此诗不平之意兼含诗人的感慨。同为梦李白,题材相同而表现不一,足见诗人高超的诗艺,同时又表达了人间之至真至诚之至情。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李白传读后感篇七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

江湖多**,舟楫恐失坠。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注解]

1、楫:船浆、船。

2、斯人:指李白。

[韵译]

悠悠云朵终日飞来飘去,远方游子为何久久不至。

一连几夜我频频梦见你,情亲意切可见对我厚谊。

每次梦里你都匆匆辞去,还总说相会可真不容易。

你说江湖**多么险恶,担心船只失事葬身水里。

出门时你总是搔着白首,好象是辜负了平生壮志。

京都的官僚们冠盖相续,唯你不能显达形容憔悴。

谁说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你已年高反被牵连受罪。

千秋万代定有你的声名,那是寂寞身亡后的安慰。

[评析]

天宝三年(744),李杜初会于洛阳,即成为深交。乾元元年(758),李白因参加永王李的幕府而受牵连,被流放夜郎,二年春至巫山遇赦。杜甫只知李白流放,不知赦还。这两首记梦诗是杜甫听到李白流放夜郎后,积思成梦而作。

诗以梦前,梦中,梦后的次序叙写。第一首写初次梦见李白时的心理,表现对老友吉凶生死的关切。第二首写梦中所见李白的形象,抒写对老友悲惨遭遇的同情。“故人来入梦,明我长相忆”。“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这些佳句,体现了两人形离神合,肝胆相照,互劝互勉,至情交往的友谊。

诗的语言,温柔敦厚,句句发自肺腑,字字恻恻动人,读来叫人心碎!

李白传读后感篇八

读完《李白传》这本书后,让我深深的感受到李白一直“活”着,对他一直活着从古到今从未离开。

我一直很喜欢李白的古诗词,他身上的浪漫主义、对朋友的深情、对国家的一直坚持不懈想做出贡献,虽然他没有在当时的朝代没有机会。但是他的精神和思想在感染这每一个朝代及我们每一个人。

这周听了刘老师讲了李白的《蜀道难》这篇文章,之前觉得这篇文章真的很难一名10岁的学生怎么能听懂?经过刘老师有趣的教学方法把文章生动化,仿佛李白在眼前一样,在告诉同学们:“《蜀道难》你们都学会了,这课本上的知识还有什么难的啊”!

现在很后悔自己还是一名学生的时候没有好好学习,书中有很多内容都看不懂,之所以想读李白这本书,是想这跟孩子一起成长。

相关范文推荐

    2023年六年级阅读读后感 六年级暑假阅读西游记读后感(优秀5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

    2023年荒岛奇遇读后感 木偶奇遇记读后感四年级(精选5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读后感文章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

    免费红楼梦读后感五百字 红楼梦读后感免费(模板5篇)

    很多人在看完电影或者活动之后都喜欢写一些读后感,这样能够让我们对这些电影和活动有着更加深刻的内容感悟。当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读后感的时候却不知道该怎么下笔吗?下面

    最新三峡古诗读后感 三峡的读后感(模板5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些优秀的读后感

    简爱读后感(汇总6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读后感文章呢?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优

    红楼梦读后感(大全6篇)

    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为此需要好好认真地写读后感。当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读后感的时候却不知道该怎么下笔吗?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读后

    你很棒读后感一至三年级(优秀8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读后感文章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读后感精彩

    最新三年级读后感 小学三年级读后感(实用6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知道读后感怎么写才比较好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读

    读一段话的读后感(优秀5篇)

    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读后感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写好一篇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

    醒悟读后感(汇总5篇)

    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为此需要好好认真地写读后感。当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读后感的时候却不知道该怎么下笔吗?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读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