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卡罗纳教案(模板5篇)

时间:2023-10-03 作者:书香墨最新卡罗纳教案(模板5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卡罗纳教案篇一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全诗。

2、理解诗句,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认识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理解长征中红军遇到的艰难险阻和战士们对待困难的态度,领会全诗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精神。

教学用具:长征路线图;飞夺泸定桥的情景录象

一、导入,简介作者,了解七律。

1出示毛泽东图片:他是谁?有关他你知道些什么?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毛泽东写的一首诗——《七律 长征》。生读课题。

3 知道什么叫“七律”吗?打开书,数一数总共有几行?每行几个字?(七律是古诗的一种体裁,每一首诗是8行,每一行字是7个。偶句押韵。“长征”是这一首诗要写的内容,所以中间有一个间隔号,要注意停顿。)

4 咱们再来读一读课题。

二、初读诗歌,读准读通。

1、请同学们先自由地读一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课文中有哪些生字新词?先咱们来读读。(逶迤  磅礴  泥丸  岷山)

3、个别读,齐读。

4、检查个别读诗。

5、七律是一首诗,要想读得更好,咱们得注意读出韵味,读出节奏来。(七律的节奏一般是二二三。)

6、自由读,指名个别读,齐读。

三  交流主要内容。

现在你读懂了诗歌的大概意思了吗?谁能说说。

四  深入探究,感悟体会

(一)体会“长”

1诗歌的大概意思你们明白了,现在同学们再到诗中找找,红军在这条漫漫的长征路上走过哪些地方?用笔把这些地名划出来。

2 出示“五岭 乌蒙 金沙 大渡 岷山”,有这么多的地方,咱们一起来读读。

(五岭 乌蒙 岷山是山名,金沙 大渡是水名 )

3 红军长征途中,仅仅只走过这三座山,两道水吗?你从那句诗看出他们走过许许多多的山山水水?(出示第一句诗,生读,板书:千山万水)

4 你们看这就是当年红军走过的那条长征路。出示线路图。(师述:红军长征的原因、时间、出发点、沿途经过的地方、结束时间。)

5 是啊,红军战士从江西瑞金出发,一直走,走过了这么多地方。这里有段文字简要介绍了红军长征的历程。(出示长征简介。学生读。)

6 咱们特别来留意一下这段话中的这几个数据:在短短一年时间里,红军穿过了——11个省,翻过了——12座大山,跨过了——24条长河,行程——二万五千里。

(二)、体会“征”

2 生自由读全诗。读后讨论。(体会到了红军的不怕难)

3 感受红军一路的艰辛。

红军先后遇到了那些困难?

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个别读,齐读。

作者是通过什么表达方式让我们感受到红军的这种大无畏精神的?(夸张)

山再高,路再险也无法阻挡红军前进的步伐,然而困难却接踵而至……

2)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你从哪个词体会到了红军渡江过河的艰辛?(出示金沙江图)

谁知道红军过金沙江的故事?“暖”让你体会到了什么?

关于大渡河你又知道些什么?(补充图片资料、)

想看看当年那场令人惊心动魄的战争吗?(播放影片)

你看到了什么?你听到了什么?(这场战争打得异常艰辛,红军伤亡惨重。)

你体会到“寒”的意思了吗?

这一寒一暖让我们感受了红军巧度金沙江的大快人心,体会到了飞夺泸定桥的心惊胆寒。把你的感受送到句子里去读一读。

3)更喜岷山千里雪,千军过后尽开颜。

“千里雪”让你想到了什么?(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关于雪山你知道些什么?

连鸟儿都飞不过去的茫茫雪山,红军却——,他们的心情——,你从哪里体会到了?

是啊,翻过了这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大雪山,红军胜利在望,战士们怎能不欢欣鼓舞呢?让我们和他们一起去分享这种喜悦,这种胜利吧!生读。

4)红军在历时一年的行军路上发生了许多故事,你还知道哪些?

(老师补充:回想1934年10月,毛泽东率领八万六千红军,踏上了漫漫的长征路。滔滔湘江见证了他们血战湘江的血雨腥风,悠悠赤水演绎了他们四度赤水的壮烈神奇,冷冷铁索感受了他们飞夺泸定桥的惊心动魄,皑皑雪山镌刻着他们顽强攀登的斑斑足迹,莽莽草地目睹了他们弹尽粮绝时的艰辛生活……终于,在1935年10月红军走完了二万五千里行军路,胜利到达了目的地——陕北!)

5)此时此刻,你想说什么?

4、现在让我们再来读读课题,此刻你读懂了这个“征”字吗?带着你的理解再读课题。

五、情感朗读,升华感情

如此艰辛的旅途,如此重重的困难,是什么让他们的脚步如此坚定?是什么让他们拥有与天斗,与地斗,与敌人斗的决心?(板书:英勇顽强乐观主义)是啊,就是这种英勇顽强的乐观主义精神让战士们征服了逶迤的五岭,征服了磅礴的乌蒙,征服了惊涛拍岸的金沙江,征服了惊心动魄的大渡河,征服了茫茫白雪的岷山,谱写了一曲气贯长虹的英雄凯歌!学生再读全诗。

六  拓展

读者这首诗,咱们从“不怕”体会到了毛泽东豪迈的伟人风度,从“腾细浪”“走泥丸”感受到了他浪漫的诗人气质,从“一暖一寒”领会到了伟人也有喜悦,也有痛心,这就是毛泽东的凡人情怀。在漫漫的长征路上,毛泽东就是带着他的这份伟人风采、诗人气质和凡人情怀,写下一首又一首诗篇。接下来让我们再来欣赏一首毛泽东写的词《清平乐六盘山》,这是红军登上了岷山之后的最后一座山峰时毛泽东写的。大家试着读读。

《清平乐·六盘山》

1935年10月

天高云淡,

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

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

何时缚住苍龙?

你从哪里感受到了诗人的风格?

课后大家还可以再去欣赏欣赏毛泽东的其他诗词。

卡罗纳教案篇二

《开国大典》第二个场面“典礼”是课文的重点段。这一个重点段中包含了这几个知识点,1、感受开国大典时,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2、初步学习写排比句。

课堂中,我通过排比句的切入,再观开国大典的盛大场面,实现预设目标。

[案例设计]

一.认识排比句

1.师:课文中描写了许多反映人民群众的句子:请把他们找出来读一读。

生:自由读课文。找出有关句子。交流朗读。

师:引用课文的语言进行引读。

师:在描写了人物心情句子中,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生:运用了比喻的方法:“轰雷似的掌声---”

生:运用了夸张的方法:“这庄严的宣告……”

师:(出示:这庄严的宣告。这———————一齐欢跃起来,比较哪一句好,为什么?”

生:原句好,能反映这喜讯传遍了祖国的各个角落。

生:原句好,语势加强。感情高涨,反映了全中国人民的心都为这个喜悦而跳跃。

师:好,那我们通过朗读把排比句的气势读出来。

(朗读)

二.再现情景,学写排比句。

师:49年10月1日,举国上下一片欢腾,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亲临现场,感受人民群众天地喜悦的心情吧!

(播放《开国大典》录象片段)

出示句式:我(人民群众)为——————而激动。师生互动,进行采访。

生:“我”为新中国成立而激动。

生:“我”为中国生起第一面五星红旗。

生:我为了有自己的领袖而激动

……师:是啊,天an门广场上人们群为―――――

生接。(在不知不觉中又进行了一次排比句的训练)

三 拓展素材   再写排比句

师:“这五星红旗升起来了,标志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你是怎样理解的。

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在首都冉冉升起,从此五星红旗一次又一次地在中国大地万里世界各地上升起,每一次的五星红旗都激动着亿万中华儿女的心。

生:这句话说新中国成立,人民翻身做了主人,不再受压迫了,翻身做了主人。

生:这句话说明了中国人民从此扬眉吐气了。

师:齐说这句话(生说)

师:老师让大家在课前收集了中国59周年来的伟大成就,大家来交流一下吧!学生拿出找来的资料进行交流。

师:(播放自创课中,59年来五星红旗在有纪念场合上飘扬的情景)

师:你能以五星红旗在————————飘扬,说几句话吗?

生:1960年,中国又首次从北极登上珠穆朗玛峰。五星红旗在珠穆朗玛峰上飘扬。

生: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大会上以以往多数通过决策,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权利。五星红旗在联合国大会前飘扬。

生:1984年。第12届奥运会上,射击选手许海峰获冠军,五星红旗在会场上飘扬。

生:.

……

再播放《红旗飘扬》音乐声。大屏幕再次出示《五星红旗在飘扬》课件。

结束本课教学。

卡罗纳教案篇三

教学目标 :

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2.学会3个生字,理解20个词语,学习排比句。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认识双关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6~8自然段。

重点与难点

重点:体会开国大典盛况,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

难点:含义较深的句子理解。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掌握3个生字,理解部分新词。

2、掌握课文大意,按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3、学习第一段,感受会场上喜庆的气氛。

教学过程 :

一、解题

1、出示课题,读题。

2、理解题意。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大典:隆重的典礼。

3、根据课题提出疑问。

二、自学

要求:1、读通课文,学会字词。

2、划出课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

3、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划出场面间的连接句。

4、解决疑难,发现疑难。

三、交流

1、试说课题意思。

2、分段。(根据会场、典礼、阅兵、游行四个动人场面可以分为四段)

3、交流疑难,解决部分问题。随机学习生字新词。

四、阅读(第一段)

1、指名分节读课文。

2、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大典”?

3、选择一句,读出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4、随机学习重点句。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2、完成作业 本第1、2题。

卡罗纳教案篇四

教学要求:

1、学会“礴、崖、丸、岷”四个生字,理解“远征、等闲、逶迤、磅礴、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尽开颜、万水千山”等词语的意思。

2、了解诗歌大意,感受红军长征过程中的经历的艰难险阻,体会红军战士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诗歌大意,感受红军长征过程中的经历的艰难险阻,体会红军战士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准备:

红军长征路线图。《长征》朗诵录音。长征行军图片。电影《飞夺泸定桥》片段。电视剧《长征》片段。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了解历史,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距今75年前的1933年,国民党*50万大军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出示长征路线示意图)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为粉碎敌人的进攻,于1934年10月,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的长征。他们一路上跋山涉水,冲过四道封锁线,翻过逶迤的五岭、突破乌江天险、四渡赤水,越过乌蒙,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最后翻越岷山,完成了这一史无前例的壮举。毛泽东主席在回首这段惊心动魄的历史时,不禁心潮澎湃,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样一首诗。(出示幻灯片,播放诗歌朗诵录音)

二、初读诗歌,感知诗意。

1、指名读诗歌,纠正字音。

师:但是诗歌有其自身的特点,只有读出了诗歌的节奏,才能把诗读的更好

2、齐读诗歌,读出诗歌的味道。

生齐读

3、质疑问难,感知诗歌的大意。

师:课前大家都预习了课文,那么通过自学,你还有哪些词语不能理解?

(1)学生质疑:可能会提出“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等词语。

(2)教师质疑:“三军”。

(3)学生试说诗歌大意。

4、总结诗歌的学习方法:

师: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诗意的?

生:查字词典

生:先查字词典,再参考相关的资料。

师:如果还不能理解,我们还可以向别人请教。这些都是理解诗意的好方法,综合起来使用效果会更好。

三、品词析句,感悟诗情:

1、学生畅谈初读感受,体会长征的艰难:

师:那么读了这首诗之后,如果让你用一个字来概括对长征的感受,你觉得是什么?

生:难 、长、险 ……

生: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2、细读诗句,品味红军的不怕与等闲

a“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1)体会长征的遥远:抓“远征”一词,学生体会,教师补充

2)体会长征的艰难:抓“万水千山”一词

3)情境引读,感受红军的精神

师:那么红军知不知道长征途中会遇到艰难险阻,(知道)明知困难重重,仍然义无反顾,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是何等的胸襟和勇气呀!来把这种感受读出来。

生读

师:纵然是千山万水,哪怕是千难万险,红军战士仍然是等闲视之,勇往直前,这是何等的乐观呀!让我们一起读。

生读

师:从中你感受到了红军身上的一种什么精神?

生:不怕困难、无所畏惧、无比乐观……(教师板书)

师:其实这种精神我们从下面这句也能感受到。

b“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1)通过“逶迤”和“磅礴”体会“千山”的险峻

2)补充资料体会体会“千山”的险峻,学生补充资料,教师补充资料。

生:山路崎岖、非常难走。

生:荆棘丛生,野兽出没。

生:饥渴难耐,体力不支。

……

4)通过“腾细浪”和“走泥丸”体会红军的不怕与等闲。

师:长征难,难于上青天呀!可是在红军战士的眼里,逶迤的五岭就像——(生:腾起的细小波浪),气势磅礴的乌蒙山就像——(生:脚下滚过的泥丸),多么强烈的对比呀,让我们把这种感受读出来。

生读

师: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对困难的藐视

生:红军战士很乐观

……

5)情境引读,深化感受:

生读: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生读: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生读: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c:“金沙水拍云崖暖”

1)教师引发学生质疑“暖”,理解“暖”。

师:这句话的哪一个字引起了你的注意,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生:红军渡过金沙江为什么会感到“暖”?

生:因为当时正值夏天,气温较高。

生:因为红军战士……渡江得到了当地农民的帮助,所以心里感到温暖。

生:(介绍桥渡金沙江的故事)没有浪费一颗子弹,没有一个士兵受伤,心里非常高兴,所以感到温暖。

2)教师引导学生感受“暖”,读出“暖”。

生:金沙水拍云崖暖

师:从这个暖字当中你读懂了什么?

生:红军战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师:让我们一起读,读出这种乐观。

生齐读。

d:“大渡桥横铁索寒”

1)观看视频片段,体会“寒”:

师:很快红军战士来到了天险大渡河,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等待他们的将是一场恶战。(播放《飞夺泸定桥》片段)

师:(出示带有画面的诗句:大渡桥横铁索寒)现在,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诗,我想此刻你对“寒”字有了更深的理解。

生:大渡河地势险要,河面宽300多米,泸定桥的13根铁链寒光闪闪,看了让人心寒。

生读

生:这场战斗非常激烈,在战斗中死伤了很多红军战士,使红军战士心里非常难受,所以感到心寒。

生读

生:这场战斗是红军和国民党*打仗,而国民党也是中国人,却对红军战士赶尽杀绝,令人心里感到非常寒冷。

师: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让我们一起读出这种感受。

生齐读

师:这可是沾满红军战士鲜血的一句诗呀!再读

生读

师:这可是融入红军战士生命的一句诗呀!再读。

生读

师:金沙江智取,大渡河恶战,两场战斗、两种心情,让我们一起读出这两种不同的感受。

生齐读:金沙水拍云崖暖(高兴地),大渡桥横铁索寒(沉重地)

e:“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体会“喜”的内涵

师:雄关慢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经历了无数的艰险,只要再翻过岷山,长征就要胜利结束了,战士们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个个笑逐颜开,让我们一起读出这份欣喜。

生齐读

师:红军战士“喜”的是什么呢?

生:……

2)读出红军的欣喜

师:让我们一起读出这份喜悦

生齐读

四、拓展延伸,写出感受:

生:不是。红军在长征的过程中共翻越了18座高山,24条大河……

师:这么多的高山和大河,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万水千山)18座高山留下了红军的足迹,24条大河记载了英雄的历史。除了诗中所说的自然界的困难之外,红军在长征的途中还遇到了哪些困难呢?让我们看看毛泽东主席对长征的评价(播放电视剧《长征》片段)

师:在毛泽东主席的心中,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那么在你的心中,长征是什么?请拿出你的纸和笔,写下你自己的感受。

学生书写,教师指导,然后交流:

生:长征是一首诗……

生:长征是一幅画……

生:长征是一段历史……

生:长征是一种精神……

……《七律•长征》公开课教案设计

五、总结全诗,升华主题:

70多年过去了,远征者的足迹早已被岁月的流水磨平,但长征的精神却在世代相传。气壮山河的长征,永远是一本读不完的书,功垂千秋的红军,永远是我们心中最可爱的人,最后让我们齐背这首诗。

卡罗纳教案篇五

师:上节课我们初步领略了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笔下《鸟的天堂》那动人的南国风情,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请大家齐读课题。

生:《鸟的天堂》。

师:首先我们来复习一下上节课的内容。(屏幕出示:带有本课生字的词语、句子)

生:(对照屏幕朗读。教师检测并帮助学生纠正读音。)

师:看来大家掌握的确不错,我们回忆一下课文的内容,课文先后写了什么?

生:课文先写了榕树后写的鸟儿。

生:(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师:同学们,有一首歌老师特别喜欢,是我们熟悉的歌手腾格尔演唱的……

生:(齐)《天堂》。

生:(齐)下有苏杭。

二.品读课文,欣赏感悟:

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

师:(深入学生,了解学情)请大家仔细的读,一边读,一边细细地体会。

(一)第8段

生:我画的是这里,我给大家读一读。“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新的生命在颤动。”

师:你有什么感受?能说一说吗?

生:作者把树叶写活了,我觉得树叶像人一样拥有生命。

生:树叶非常绿,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

师:很好。为什么又说“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生:可能是树叶上有露水,风一吹来,树叶就轻轻地摇摆,闪闪的露珠就颤动起来了。

师:说得好,你想象力很丰富。

生:微风吹树叶随风摆动,榕树显得很有生命力,充满了生机。

生:很美。

师:谁想读一读?

生:(举手的不多)

师:请你们先自由地练习着读一读。

生:(自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师:这回谁能勇敢地读一读?

生:(一名女生读)

师:你读得很投入,读得很美。大家把掌声送给她。

作者的语言是多么生动啊!大家一起试着读一读。

生:(齐读)

师:还有哪里是写榕树的?

生:“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的上面,不留一点缝隙。”我觉得榕树很茂密。

师:说得很好,榕树的确很茂盛。你能再来读一读吗?

生:(再读)

生:(更有感情地朗读。)

师:大家听清了吗?她强调了两个词,你自己说一说为什么?

生:我强调了“那么多”和“一点”,因为榕树的叶子很多,很茂盛。

师:我们大家就像她这样一起读一读。

生:(齐读,强调“那么多”和“一点”)

师:就是这一句话,有没有不同的读法,和她不一样的?

生:朗读,强调“另一簇”。

师:你读得真好,大家听出来了吗?他强调了哪里?

生:“另一簇”。

师:那你自己能说说为什么吗?

生:因为我觉得树叶很多,是一堆一堆的。

师:是啊,榕树的叶子很多,不是一片一片的而是一簇一簇的。很好,大家就像他这样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生:(齐读,强调“另一簇”)。

师:老师是这样读的,你们听一听。(范读,强调“堆”)你们听出来了吗?

生:听出来了,是“堆”。

师:是啊,榕树真的很茂盛。就请大家选择你自己喜欢的方式再来练习读一读这句话。

生:(自由练习朗读)

师:你们还画哪里了?

生:我画的是“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这一句。

师:那请你再来给大家读一读。

生:(读)

师:你说“这美丽的南国的树”指的是什么?

生:就是指作者描写的那株大榕树。

师:大家同意吗?

生:同意。

师:老师在课前布置预习作业,让大家查找有关榕树的资料,你们查了吗?

生:查了。

师:谁来给大家介绍榕树?

生:(翻阅手中的资料。)

师:谁查到作者描写的这株榕树的资料了?

生:(介绍有关作者描写的榕树)这株榕树位于广东省新会市,树冠占地面积大约18亩,距今已经有五百多年的历史……)

师:老师请大家看一看作者描写的这株榕树。(屏幕出示:榕树鸟瞰图)美吗?

生:美。

生:(再齐读: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二)第7段

师:还有写榕树的句子吗?

生:“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师:大家看这句话,你们有什么体会?

生:作者说“真是一株大树”,那一株树怎么就这么大呢?

生:三个。

生:七个。

师:老师告诉大家,18亩地大约有三十个篮球场那么大!

生:啊!

师:这榕树大不大?(板书:大)

生:大。

师:我们就带着这种感觉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生:(读)

师:很好。是许多株榕树吗?

生:不是,只有“一株”榕树。

师:这么大的一株树给有多少枝干?

生:“不可计数”。

师:我们再来读一读这句话,注意强调“一株”和“不可计数”这两个词。

生:(读)

生:读

师:请你仔细读读这一句(出示: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善于发现问题的孩子才是最聪明的孩子。

生:为什么说“枝上又生根”呢?

生:(介绍“气根”的资料) 。

师:你们听清了吗?是因为榕树有气根。老师请大家看一看榕树的气根。(出示:气根的视频)

生:(通过视频观赏气根)

师: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气根,榕树才能够独木成林。

我读第二句话(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时有一种感觉,你能听出来是哪个字带给我的这种感觉吗?(范读强调“卧”字。)

生:是“卧”。

生:我感觉到这株大树像人一样躺在水面上。

师:为什么作者不用“站”而用了“卧”呢?

生:因为榕树的占地面积很大。

师:一个“卧”字准确的写出了远处看这株榕树的姿态。

谁愿意再把这句话读一读?读出“卧”的感觉。

生:(练习朗读)

师:课文的7、8两个自然段为我们描述了这株大榕树,下面就请大家再来把这两个自然段完整的练习着读一读。

生:自由练习朗读。

师:孩子们,你们想欣赏这美丽的榕树吗?:(屏幕出示:榕树叶子视频,并配乐范读第七自然段。)

生:(欣赏画面)

师:美吗?还记得作者是怎样说的吗?

生: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师:(板书:这美丽的南国的树。)(音乐没有停)谁想读这句话就站起来读吧!

生:(跟随着音乐朗读: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师:让我们的心与作者的心在一起跳动,对眼前这个大自然创造的奇迹发出赞叹吧!(师生齐读)“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三)12—13自然段

生:想。

师:老师给你们当解说员,一边听一边仔细地欣赏,看看你有怎样的感受?(出示:视频并范读12、13两个自然段。)

师:你有什么感受?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讨论。

生:小组讨论。

生:鸟干什么的都有,很可爱,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自由自在,真是千姿百态。

师:你说的真好,你也很可爱,大家给她点掌声鼓励鼓励。

生:(掌声)

生:我感觉鸟的种类繁多,有大的、小的、花的、黑的。

师:鸟的种类的确很多,“花的、黑的”是指什么?

生:颜色。

生:鸟儿的歌声真好听,它们生活得很快乐。 

师:你们还想读一读吗?

生:想。(很多学生举手)

师:我们师生共同合作朗读吧!(指导合作朗读)

师:你们读得真好!课文读到这里你们还有什么体会?

生:我觉得那鸟的天堂真的是鸟的天堂啊!

生:(再读)

师:就看这句话,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为什么这句话里第一个“鸟的天堂”加了引号,第二个“鸟的天堂”没加引号?

师:这个问题有价值,是啊,这是为什么?是作者写错了吗?

生:我觉得前面的“鸟的天堂”加了引号是因为作者开始没有看见鸟,只是听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但是,后来作者真的看见了许多鸟,所以第二个“鸟的天堂”没加引号。

师:这是你的体会,你说得很好!那为什么说“的确是”呢?

生:作者开始是听别人说的,后来自己亲眼看见了。所以说“的确是”。

师:是啊。眼见为实。为什么又说是鸟的“天堂”呢?

生:因为没有来捕捉它们,鸟儿自由自在地生活在这里,很快乐。

师:是啊,这里就是鸟的乐园啊!我们一起来读这句话。

生:(齐读)

师:同学们,如何能让这株可爱的大榕树永远成为那鸟的天堂呢?

生:我们人类不要去砍伐树木,也不要捕捉这些鸟,这棵大树就会永远成为鸟的天堂。

师:你说得真好,这一切都取决于居住在附近的农民,取决于我们人类。我想作者也一定体会到了“人、树、鸟”三者之间那和谐统一的美,也一定很向往那自由与快乐的生活,因此为我们留下了这耐人寻味的赞叹,(师生再次齐读: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四.画“树状图”,再现结构。

师: 孩子们,这篇课文学到这里,老师想和大家画一棵树,一棵树都有哪些结构?

生:主干、枝干、分枝、树叶。

生:鸟的天堂

生:画两个枝干,因为这篇课文就分两部分写的。

师:你的想法真好!(屏幕出示分解图片:两个枝干)这回写什么字呢?

生:“榕树”和“群鸟”。

生:“大——茂盛”“种类——颜色——快乐”

生:叶子。

师:(屏幕出示分解图片:叶子。此时屏幕出现了一株完整的榕树)这些叶子就好比作者生动、细腻的语句。(屏幕在叶子上出示文字:不可计数  应接不暇)

师:生机昂然的榕树,活泼自由的小鸟构成了一组高雅清幽的风景画,这一静一动(屏幕出示文字:静——动)的生动描写,为我们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

老师相信文中“这美丽的南国的树”一定在你们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清晰的写作思路形成的这张网,也能给你们留下了深深的印象,我们把这个图叫做“树状图”。我们可以给很多课文画这样的“树状图”;在我们作文之前也可以画这样的“树状图”。今天就留个作业,给《黄山松》这篇课文画一个“树状图”。

五.板块回顾,课外延伸。

生:我是结合《一只贝》和《已死的母熊》这两篇课文想的,动物一直在为人类做着贡献,但是人类在不断地残害动物,所以我们人类应该保护动物。

生:有时候人类很残忍。

生:人类和动物应该是朋友。

生:贝是一种很小的动物,但是它却牺牲自己以告戒人类什么是美丽,什么是丑陋,因此它很伟大。

本课在2005年5月吉林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观摩活动暨“省小学语文教学新秀”评比中获得一等奖。

相关范文推荐

    2023年散步的教学教案中班 散步教学教案(大全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教案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教案呢?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

    2023年学校教师专业成长工作总结(实用5篇)

    总结是对某一特定时间段内的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能够使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总结吧。总结书写有哪些要求

    学前班新学期班务计划内容(实用9篇)

    时间就如同白驹过隙般的流逝,我们又将迎来新的喜悦、新的收获,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计划吧。通过制定计划,我们可以更加有条理地进行工作和生活,提高效率和质量。下面是小

    最新小学一年级上班务工作计划(优秀8篇)

    时间流逝得如此之快,我们的工作又迈入新的阶段,请一起努力,写一份计划吧。因此,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计划的作用,并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应用。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工作计划

    最新巨人花园教案第一课时 巨人的花园教学设计(通用5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教案吗?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心得体会总结(大全5篇)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记录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

    幼儿园大班保育员保育心得(大全7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

    最新美术可以再现生活真实教案吗(实用5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教案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

    2023年舞蹈学校十周年校庆活动方案策划(大全5篇)

    方案可以帮助我们规划未来的发展方向,明确目标的具体内容和实现路径。方案能够帮助到我们很多,所以方案到底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给大家介绍的方案范文的相关内容,

    最新爱护水资源 爱护水资源建议书(优质9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