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一年级认识一的教案(热门21篇)

时间:2023-12-10 作者:影墨

教案的撰写需要遵循科学教育规律,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小编为大家收集了一些一年级教案的经典案例,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认识一的教案(热门21篇)篇一

二、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搜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用简单的方法搜集、整理数据。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三、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简单的分类整理的统计方法。

四、教学难点:能看懂简单的统计图表。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演示法等。

六、教具:小黑板、挂图等。

七、教学课时:5课时(其中有4节课是活动课)。

八、教学关键: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九、教学突破: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重视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从学生熟悉的事情出发,有效地组织、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从而突破教学重难点。

十、单元小结:

一、课题:统计。

三、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搜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用简单的方法搜集、整理数据。

四、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简单的分类整理的统计方法。

五、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整理数据方法。

六、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谈话法等。

七、教具:小黑板、挂图等。

八、教学课时:1课时。

九、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激趣引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老师手中拿的盒子里装的是什么吗?怎样才能知道装的是什么?

(二)教学例1。

1、教师小黑板出示条形统计图,并说明:图中的四根条形柱分别表示下面所列花的朵数、统计时,有几朵,就在条形柱上涂几个小方格。

2、师:小朋友们,请仔细看图,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同桌互相说一说。学生先看图交流后,再全班汇报。师:你能提出些什么问题?指名提问并解答。(主要是比多比少的问题。)。

在集体活动的基础上,分小组进行提问练习:一生提问,一生回答。师小结:刚才大家的提问都很不错,老师也有一个问题想问大家。(例2)。

(三)教学例3。

1、师:你们喜欢这四种颜色的哪一种?大家先不要着急回答。喜欢红色的举左手,喜欢黄色的举右手,喜欢蓝色的拍手,喜欢紫色的摇头。

2、师:小朋友们都在动,老师还是不知道喜欢哪种颜色的人多,你们能帮助老师想想办法吗?让学生同桌互议后发表。

3、师小结:这些方法都不错。请同学们分小组,用你们喜欢的方法在你喜欢的颜色下面作记录。

(四)教学效果测评。

生活中的统计。师:统计的作用很大,生活中常常用到。例如,我们每个小朋友的家里每个月都要交水费、电费等,那么就要统计电的度数,水的吨数。大家想想我们生活中还要统计哪些数据?给每组学生准备一份统计表,让学生合作完成。

十、课后小结:

文档为doc格式。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认识一的教案(热门21篇)篇二

教学内容:简单的计算(例5、6、7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p53:3、4、7、8、9)。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和简单的加法计算。

2、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例5、例6教学挂图,例7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答:

1、3元=()角50角=()元。

2、8元=()角70角=()元。

二、新授。

1、教学例5。

出示例5的挂图,提问:“这是几元几角?”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元2角,接着问:1元可以换成多少个角?1元2角是多少角?你是怎样想的?学生试回答后,教师再做说明:1元是10角,1元2角就是10角加2角等于12角。板书1元2角=12角。

2、教学例6。

出示例6挂图。

教师试问:谁知道0.50元是几角?2.00元是几角?你是怎么知道?以元为单位小数点左边是几就是几元,右边第一位是几就是几角,右边第二位是几就是几分。1.20元是1元2角。35.90元是35元9角。(这部分知识学生知道它表示几元几角就可以了,至于1.20元是个什么数,怎么读、写不需要学生掌握)。

3、教学例7。

(1)课件演示例7第一小题。

教师:0.5元是几角?(5角)0.80元是几角?(8角)学生回答。5角+8角是几角?(5角+8角=13角教师板书)教师问:多少角是1元?13角里面拿出10角还剩多少角?(3角)所以13角等于1元3角。教师板书:5角+8角=13角=1元3角。

(2)例7第二小题(课件演示,提出问题:我买这两个气球要多少钱)学生尝试完成,然后提问:你是怎么想的?教师强调:元、角计算,只有在相同单位的情况下,才能相加。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50页“做一做”。

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说给同桌的同学听,你是怎么想的。

第2题:学生先做,教师巡视,提问个别同学,集体订正。

2、本第51页“做一做”。

3、练习九。

第5题:两人一小组进行合作(哪两样物品的价钱合起来是1元)例:一个同学拿7角,另一个同学要拿几角合起来才是1元?你是怎么想的?(1元=10角,7角+3角=10角)在操作过程中,也可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认识一的教案(热门21篇)篇三

单元教学内容: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是: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和它们的十进关系,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能看懂物品的单价,会进行简单的计算。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经掌握的100以内数的知识,学习、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老师要创设具体地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购物的活动中认识人民币。

单元教学重难点、关键:

1、重点: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及简单计算。

2、难点: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

3、关键:组织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多观察、多操作、多实践,熟记“1元=10角、1角=10分”的进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2、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3、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认识一的教案(热门21篇)篇四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6页练习四1~4。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练地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2.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会正确解答.

教学过程:。

一.计算练习.

1.口算.

直接说出得数,并从每组中选一道题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练习四1。

1)出示第一题,老师说明题意,学生先算一算,再选一选.

2)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3.老师小结。

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时,方法很多,以选择一种你喜爱的方法进行口算。

二.应用题练习。

1.练习四2。

1)出示第2题,说说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已知有64只蝴蝶标本,40只蜻蜓标本,求蝴蝶比蜻蜓多多少只?)。

2)“蝴蝶比蜻蜓多多少只?”还可以怎么说?

(蜻蜓比蝴蝶少多少只?)。

3)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说说是怎样算的?为什么这样计算?

4)集体口答。

2.练习四3。

1)出示第3题,说题意。(妈妈牙齿有32颗,我的乳牙有20颗,我比妈妈少多少颗牙齿?)。

2)“求找比妈妈少多少颗牙齿”还可以怎么说?

3)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说说是怎样算的?为什么这样算?

4)集体口答.

3.练习四3。

1)出示第4题,说图意。(小兔子运走18个萝卜,还剩10个,一共收了多少个萝卜)。

2)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3)集体口答.

三.布置作业.

练习与测试练习四(1)。

四.教学后记:课堂气氛,不活跃.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认识一的教案(热门21篇)篇五

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是8和9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8和9。

2.使学生知道9以内数的数序,会比较9以内数的大小。

3.使学生掌握8和9的组成。

教学难点:学生会正确书写数字8和9。比较9以内数的大小。

教具、学具准备:点子图、数字卡片、计数器、直尺图、鱼图、数学卡片、小棒、三角形、课件、投影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新课:

1、出示主题图,从图上你都看到了什么?让学生数一数国中的人和物,得出它们的数量是8和9。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数字8、9。

2、记8和9的字形。

让学生展开想象,说说8和9的字型像什么?

3、数8和9。

(1)数出指定数量的物体。

(2)数出8根或9根小棒,并创造图案。

(3)从树叶图、红花图等图片中圈出指定的数,并说说自己是如何数的。

(4)找找在教室里数量是8或9的物体。

4、数的顺序。

(1)在一把缺少数字的尺子上要求学生把数写完整。

(2)让学生操作学具,明确7的后面是8,8的后面是9。

(3)用猜谜的方法,如:一个数排在6的后面一个,它是几?(7)。

5、9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1)教师直接出示点子图等,让学生填符号(也可用手势表示)。

(2)同桌两人自己在点子图上涂色,然后再进行比较。

6、分清8和第8,9和第9。

(1)让学生在书上填写,然后集体校对。

(2)游戏法:老师邀请十位左右的学生上台,听老师的要求,找同学起第8个是谁?等等。

(3)操作学具,听老师的要求摆学具:

如:摆9朵花,其中左起第8朵是蓝的,其余为黄的。

7、8和9的书写。

教师范写一学生评价一学生试写。独立写,教师巡视,展示优秀作业。

8、8和9的组成。

(1)8的组成。请你拿出8根小棒,把它们分成两堆。把你们的分法记录下来。谁来汇报一下。

(2)9的组成。

出示9你能想到什么呢?

18。

二.巩固练习:练习八的1-5题。

三、学习小结:

四、课后小记: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认识一的教案(热门21篇)篇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滚一滚、堆一堆、摸一摸、搭一搭等实践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体、球、圆柱,感知这四种形体的特征。

2、在活动中发展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判断能力。

3、通过小组形式的活动,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发展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

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

教学难点。

同上。

教学具准备。

1、4快滚板,4套积木;

2、完全一样的长方体积木、正方体木快、乒乓球、圆柱各10个;

3、4种形体模具;

4、准备一个智慧袋,里面装有4种形体各10个;

5、一个挖空的木版。

教学环节。

一、复习引入。

1、复习。

师:在“认物体”这节课上,我们认识了4个好朋友,它们分别是:(教师出示模具,学生说出它的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2、引入。

师:今天,我们要通过活动继续研究这些形体,看看它们有什么特征。

全班分为4组进行活动,每组选一种形体作为本组的代表。哪个小组爱动脑、合作好,就从老师的智慧袋里摸出代表这组的一个形体,记一分,最后比一比哪组得分最多。

二、活动安排。

1、滚一滚。

不管学生预想的是什么样的结果,教师先不给予评价,让各小组进行活动,学生通过滚一滚、看一看可以发现:球和圆柱滚得快一些,长方体、正方体滚不起来,只能从滚板上慢慢滑下来。

2、堆一堆。

发给每组10个相同的形体,堆一堆,看哪组堆得稳、堆得好。

活动后,对堆的结果进行评讲:正方体组与长方体组堆得比较顺利,而圆柱组与小球组未能堆成功。

学生思辩:圆柱组与小球组之所以没能堆好,不是小组合作得不好,而是材料本身的特点决定的。

再让小球组、圆柱组分别与长方体组、正方体组交换材料,再次进行活动体验。

3、说一说。

通过滚一滚、堆一堆的活动,学生已初步感知了四种形体的特点,再让学生说说这四种形体在生活中哪些地方得到了运用。

4、猜一猜。

让这四种形体中的一种从窗口中露出它的一部分,让学生猜一猜这会是哪种形体。

5、搭一搭。

学生分小组搭一搭,比比哪组搭的快搭得好。评讲时,可以让学生说说选择积木的理由。如房子为什么选择长方体或正方体,车轮为什么选择圆柱体等等。

6、数一数:如图p27数一数。

这三幅图的出现是按由易-难的层次安排的。在数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数,如从左往右,从上到下地数。

三、总结全课。

统计各组得分情况,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给予综合性评价:

(1)是否有很好的合作意识;

(1)是否敢于与老师进行辩论;

(3)是否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等。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认识一的教案(热门21篇)篇七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2.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及观察、比较、概括、实践的能力。

3.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教学重点: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教学难点: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模拟钱币。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通过看录像,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认识人民币。(板书课题)。

2.对人民币你有哪些了解?

根据学生回答情况,教师随机处理。

二、探究新知。

1.独立识别人民币。

2.说说识别方法。

3.分类。

(1)纸币、硬币各有什么共同点、不同点?

(2)元币、角币、分币的币种?介绍第四套和第五套人民币。

4.和电脑娃娃比赛,看谁先说出人民币的面值。

5.例2:购物游戏。

6.独立完成第48页“做一做”第1题,学生汇报。

7.例3。

9.实践应用。

1元钱能买什么?

10元钱能买什么?

三、拓展创新。

1.每个书包35元。

(1)我的钱正好买一个,你猜猜我最多有几张面值十元的?

(2)如果付的钱全是面值十元的,你猜猜我付了多少张?

2.谈话升华。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认识一的教案(热门21篇)篇八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第十一单元《认识钟表》共一课时,实在学生认识0~20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的,主要学习内容试认识整时和接近整时的时刻。在4次教学3次走班教学,我不断学习不断积累,反思这次教学活动一下几点:

在“认识钟表”这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学得主动,课堂气氛热烈,知识获得与情感体验同步进行。反思本课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认识:

一.充分了解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认钟表的经验。

一年级的学生虽然没有系统的认识过钟表,但在钟表却是随处可见,平时上学的时间、晚饭的时间、看动画片的时间……学生有一些了解,这就是本课的一个知识基础。在课前,我曾有意识的询问过孩子有关钟表的知识。学生有的知道整时,有的知道几时几分,知道几时差一点儿。貌似闲谈如同聊天,但作为老师就可把这几句“闲话”记在心里,作为下一课数学学习的知识基础。除了“课前聊天”,老师还可以在课上留意学生说的每一句话,回答的每一次问题,在短时间内了解。

二、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

(1)学生的生活经验一般是感性的、点滴的,老师需要通过一节课把这些点滴有条理有层次地串联起来,为学生构建起知识的框架。

在这节课中,我以猜谜揭示课题,而后分认识钟面,认识整时和大约几时三步走。认识钟面环节让学生根据已有经验说说钟面的认识,为了让学生的介绍更为有针对性把提问变成“你知道钟面上有什么?”这样学生根据手中的闹钟很容易回答。在学生拨钟也让学生自由的拨出一些整时并说说在这一时刻在干什么,这样学生对各个时段的认识就能联系生活而不仅仅停留在1~12各个数上。在“两个10时”这一环节,让学根据生活经验充分的讨论两个10时的存在和不同,再指导学生会照样子用一句话说一说,同时从数学角度提醒学生在平时说话时要注意用上“早晨、上午、下午、晚上”等词语,这样说起来就更清楚明白。钟面、整时和大约几时三个环节层层递进,每一个环节与学生经验紧密联系。

(2)在逐步、具体的构建知识框架过程中,老师要引导学生把握好结实“框架”。

所谓“框架”就是一节课纲要,在教学环节中的小结总结,可以是老师帮助学生建立,也可以是学生自主建立。本课的纲要就整时和大约几时。在这一课里,在认识整时、拨出整时的经验下出示三个整时的钟面,让学生说说共同特点然后小结,就帮助学生建立起本课学习一条“框架”。在有了经验之后,教学大约几时,在两次拨出接近7时后,学生自己就会建立又一条“框架”:接近几时,可以说大约几时。

三、创设生动具体的学习情境。

本课以猜谜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用联系生活的看图说几时、说说起床和睡觉时间等变式练习效果还可以,但是仔细回顾,如果能把一系列情景贯穿起来,就能够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整堂课学生都能保持浓厚的学习热情。

四、让学生充分体验“生活数学”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把点滴生活经验变成系统数学知识目的在于使其更好地运用到生活中去,除了在课堂上一些与生活相连的习题更好体会知识的还是生活本生。因此,我觉得还可以适时适度的给孩子一些后续积累性练习,如记录一下一周每天起床的时间,设计一份假日的时间安排表。这些练习不是一日一时能做完,也许眼前所学的知识还不够,但相信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是能够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用已有的知识去了解生活,了解进一步的知识,其乐无穷。

“颇具匠心”--让课堂生动起来。

课难免会有收获,从指导老师那,从其他老师那。是的,我体会到学校帮助我们安排师徒结对是多么明智的决定,这对于我们这些新手来说是多么有必要。

这次是“认识钟表”。《认识钟表》是一年级上册的内容,这个内容是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次尝试。教材以一个孩子一天的生活场景作为学习线索,通过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认知水平,让学生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感知“时间”这一抽象概念,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通过实际教学,感受颇深。

在(2)班是自己试上,因为预设和生成截然不同,整个课有点不知所措。开头出示钟面,问看到什么时刻,就没有人说两根针,由于我不够机灵,头没带好,开始的不顺导致后来处理问题都有些生涩,所以自我感觉是很失败的。

课后急忙找指导老师指点,一颗心悬着。吴校长给我鼓励也给我建议,也是因为他的又一次指点,我豁然开朗。重新整理一下思路,把练习也重新按层次设计了一下,整理后我心理塌实多了。

那我课堂上的问题在哪里呢?课后我进行了反思:

首先处理课堂上的生成,我预设的很多,可是现在的孩子是有思想的,他们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课上定能够说出自己不同的观点,肯定会出现好多你预设不到的情景,这就需要教师能灵活的把握课堂。随机的处理一切课堂上发生的异常情况。新课标提倡课堂生成,我明知这个理论,可是却没有做到真正应用,反之,恰导致自己语言生涩。要清楚教案虽然是预先设计好的,但课堂是绝对生成的。

第二是课堂常规方面。“怎样使低年级学生学会倾听”还真是个难题,一直捆绕着我,一节课总有那么部分学生游离。这方面,我准备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

于是,第二次上课的时候,我牢记了以上几点,结果是“上得蛮好的”--知道老师这样说。我的心也放下些。跟着学生的思路,突破了重难点,学生基本能够理解整时和大约几时的含义,处理练习也注意了层次,合作学习时也不流于形式了,让学生先思考后交流,活跃了他们的思维。

但是,还存在着很多不足:

首先是教师的语言,在内容与内容衔接过渡的语言组织上没有精心设计准备,语言显得过为直接,这样学生就易乏,少闪光眼神的出现。比如在教授完整时进而不如授新知大约几时的时候,我便能够意识到自己语言的仓促性,直接说:下面我们怎么怎么样……这样很明显就欠缺了语言连接的紧密性和连贯性,课后听课老师也这样反应道。假如在语言设计上更锤炼些,那么转换的层次分明性与生的接受效果应该会更理想些。

其次,由于我对新课标教材理解不够深刻,仅让学生初步认识钟面,认识时针、分针,会看、会写钟表上的时刻,显然是不够的,数学学习的目的不该是学生“经验”简单的再现和累积。

再次,低年级学生由于不是经常训练、操作实践活动,因而在小组活动中不听指挥,从探索到语言表达,能力显差。例如分辨时针、分针没让学生放开说,师有代说的地方。结果交流得不好。

最后,也是课结束时本可以按自己所设想画自己喜欢的时刻,把钟面印发给学生,但是由于课前疏忽,居然没有准备好,故而要求画钟面就稍显困难。

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实践操作能力。教师不仅要备课,更要备学生,不断提高自己业务水平才为真呐!

这样,学生才能够学数学,爱数学!

“找规律”教学反思。

课程标准对数学内容“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同时也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教材中提供的教学素材很少,仔细观察发现生活中这一规律应用得比较少,但考虑到教材的编写意图可能是旨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发现数学内在的规律美,掌握找规律的方法技巧,所以在设计教学活动时,依据教材又不囿于教材,将课本中出现的装修墙面和地面的主题图大胆进行改革,把其中的一幅主题图改为明明设计的图案,另一幅图改编成四种颜色的卡片花放到闯关题中去。练习的设计体现了形式多样,循序渐进,在实际教学中发现,第三关的第2题对于中下水平的学生来说有些偏难,没有及时发现指导。课中的小游戏意图是想让学生体验规律的形成过程,但从新课程标准“发现图形排列的简单规律”这一要求来看,不是让学生发现而是在探索规律,对教材的把握深度有余,而宽度不够。

通过这节课的设计和实施,我体会到新的课程标准对教师提供了更大的挑战,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探索,深入领会其精髓,在反思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长。正如李科长所说的,新的课程目标是方向,路就在课堂教学中。相信我们会越走越好!

助梳理知识,可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整合以上几处教学环节,让学生进行自由设计才不至于“纸上谈兵”。那样,课堂会因学生的大胆创新呈现更多的精彩。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认识一的教案(热门21篇)篇九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会看钟面的时间。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应用意识。

3、建立时间观念,使学生从小培养成规律的作息时间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同时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思考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认识钟面及整时。

教具准备:钟面模型、学生学具钟面、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

生:喜欢。

师:那么,喜欢看《喜羊羊与灰太狼》吗?

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生1:我喜欢美洋洋,因为它可爱。

生2:我喜欢灰太狼,因为他永不放弃。

生3:我喜欢喜洋洋,因为它机智勇敢。

师:愿我们在以后的生活中像美洋洋那样可爱、美丽,在学习中像喜洋洋那样聪明、机智、善于动脑。这节课让我们看看谁更像喜洋洋拥有一个智慧的头脑,像灰太狼永不放弃。好!上课!(师生问好)。

二、创设情境,谜语导入。

(一)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请你们猜猜它是谁?师说谜语:(有个好朋友……)。

师:谁猜到了?(生可能说:闹钟)。

1、师:闹钟的兄弟姐妹可多了,你们想去钟表大世界看看吗?(想)好,我们一起来欣赏。(课件出示形形色色不同的钟表)。

2、师:像这样挂在墙上的钟叫挂钟,像这样的叫电子表。

3、师:要想和这些钟表交朋友,了解钟表的秘密,首先要学会认识钟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钟表)(板书)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联系生活,感知钟表面结构。

1、师:请仔细观察,看看钟面上都有什么?

(1)仔细观察两根指针:哪根是分针、哪根是时针,它们有什么特点。(学生可能会说分针长,时针短)。

(2)钟面上还有什么?(有12个数)一起按顺序数一数这些数字朋友。12个数字把钟面平均分成了12个大格。

2、师:刚才我们认识了钟面,请指着钟表学具和同桌说说:哪根针是分针,哪根针是时针?有什么区别?开始吧。

3、介绍顺时针。

师:分针、时针都是顺着箭头方向不停地旋转。把它称为顺时针转动。

(二)教学整时。

师过度:同学们,你们认识时间吗?(生:认识)看来同学们的生活经验还真不少。那么现在我们就试着认一认时间。

生说:这是早上7点,妈妈在叫孩子起床。

师:你从哪看出是7点?7点是口头语,正确的书面语是7时,谁会说7时?(指名学生说)。

师:谁能说说7时的时候时针和分针分别指着几?(生答:……)。

师:你真是个爱观察的好孩子。

师说明: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7就是7时。谁能像老师这样说。(指名学生说)。

2、板书7时,这是整时的第一种表示方法叫中文表示法。第二种是电子计时法.1个数字加上冒号再写两0,7时也可以写作7:00。

3、请同学们再用刚才的方法,说一说下面3个钟面上的时间。

生说时间(……)。

师小结: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谁能像老师这样说。(指名小组说)。

师: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这就是认识钟面整时的方法。

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一)、学习拨钟表。

师:现在我们来比一比,看看谁是拨钟小能手。

1、师:请同学们分小组按我说的时间在钟表上拨出来。

(1)第一组请拨3时。

(2)第二组请拨6时。

(3)第三组请拨8时。

(4)第四组请拨9时。

过渡:刚才同学们把时间拔得又快又准,真是太棒了!

2、介绍“快几时了”、“几时过一点儿”

教师明确:像这样分针快指向12,时针指向8,我们把它叫做快8时了,请同学们读“快8时了”;像这样分针超过12一点儿,时针指向8,我们把它叫做8时过一点儿,请同学们读“8时过一点儿”。

3、老师又给你们带来一位好朋友--小明,你们欢迎他吗?请同学们打开书本p85页,让我们走进小明的生活,看一看他的一天什么时间在做什么?(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学会说“小明几时在做什么”小明几时在做什么。)。

4、请你快速写出图上的时间。(生在书上写,师巡视指导2种写法,每组选代表展示书写时间)。

(1)汇报出示:(先出示电子表表示法,再出示中文表示法,两种方法都可以)。

(2)特殊钟面12时,6时。

提问:12时为什么只有一根针,是表坏了吗?(时针和分针都指向12,重合在一起,就只能看到一根指针)。

师:6时钟面的时针和分针的位置有什么特点?(两根指针在一条直线上)。

师小结:6时的时候,时针和分针在一条直线上,12时的时候,时针和分针重合。

(4)小明9时在做什么?9时出现了两次,为什么做的事完全不同?(原来一天时针要转两圈,有上午的9时,经过中午、下午,又有了晚上的9时。因此,有时为了准确表达时刻前面还会加上上午,下午、晚上等表示时间词语。)。

师:那就表扬自己一下吧。

(三)第三关:找朋友。(出示课件)。

1、第一关:找朋友,连一连。

2、第二关:说出此时钟面上的时间,再说说过1小时是几时?

3、第三关:找规律。

四、统计夺红旗结果。

五、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学的快乐吗?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引导总结本课知识点)。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认识一的教案(热门21篇)篇十

单元目标:

1、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了解它在实际中的应用,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

2、能够进行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互化。

3、理解折扣、纳税、利息的含义,知道它们在生活中的简单应用,会进行这方面的简单计算。

4、在理解、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使学生能正确地解答有关百分数的问题。

单元重点:

百分数的意义,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单元难点:

比较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

1、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教学目标:

1、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百分数的概念,知道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区别,会正确读、写百分数,会解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百分数。

2、在理解百分数的意义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通过搜集学习材料并进行一系列的讨论和研究,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百分数和分数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回答:(1)7米是10米的几分之几?

(2)51千克是100千克的几分之几?

2.说出下面各个分数的意义,并指出哪个分数表示具体数量,哪个分数表示倍比关系。

(1)一张桌子的高度是米。

(2)一张桌子的高度是长度的。

(引导学生说出:米表示0.81米,是一具体的数量;表示把长度平均分成100份,桌子高度占81份,表示倍比的关系。)。

二、新授。

1、教师举几个百分数的例子:这次半期考,全班同学的及格率为100%,优秀率超过了50%;体检的结果显示,我校的近视人数占全校总人数的64%……像100%、50%、64%这样的数叫做“百分数”。

2、同学们能举出几个百分数的例子吗?说说在生活中你们还在哪些地方见到百分数?

3、举例说说百分数表示什么,并归纳出百分数的意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也可以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4、讨论百分数和分数的联系及区别:分数既可以表示一个数,又可以表示两个数的关系。而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的关系,它的后面不能写单位名称。

百分之六十四写作:64%;

百分之一百零八点五写作:108.5%。

(写百分号时,两个圆圈要写得小一些,以免和数字混淆)。

6、教学百分数的读法:百分数的读法和分数的读法大体相同,也是先读分母,后读分子。

三、练习。

1、完成p78“做一做”第二题:读出下面的分数。

2、完成p78“做一做”第一题:直接在书上的横线上写出对应的百分数。

3、p79练习十九第4题:读出或写出报栏中的百分数。

4、“做一做”第四题: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分数和百分数在意义上有何不同。

四、布置作业。

练习十九第1~3题。

教学追记:

本堂课,我从三个层次入手。第一层:联系生活实际引出百分数;第二层:理解百分数的具体含义;第三层:教学百分数的读写。三个层次,思路清晰,教学层次明显。其中,我把教学重点放在理解百分数的具体含义上,并及时与分数做了比较,教学结构较为严谨。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认识一的教案(热门21篇)篇十一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人民币,能识别1元以内的人民币,知道元、角、分时人民币的单位,认识1元=10角,1角=10分。

2、经历人民币的识别过程,体会1元以内各种人民币的币值,通过简单的模拟活动,培养简单的换钱、算钱、付钱的技能,发展多角度的思考问题的能力。

3、学生通过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参与小组的交流,体验主动学习的作用,发展主动学习、合作交流的意识;了解人民币在日常生活力的作用,形成爱护人民币的意识。

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的面值及人民币的单位。

认识元、角、分之间的进率,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1元以内的纸币、硬币若干;铅笔、橡皮、尺子、羽毛球、邮票等。

谈话:小朋友,你们买过东西吗?买东西需要什么?(钱)。

对了,钱在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名称。美国的钱叫做美元,英国的钱叫做英镑,你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做什么吗?(人民币)。

揭题:小朋友真聪明,我们每人的生活里少不了人民币,每张人民币面值大小不一,有几元的,有几角的,有几分的。为了了解人民币的一些知识,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元、角、分。(板书课题)。

2、根据教师的统一要求拿出相应的人民币。

要求:下面请每个小朋友拿出1元的人民币。

板书:1元。(教师把1元纸币、硬币都贴在黑板上,纸币正面朝上)。

用同样的方法认识5角、2角、1角和5分、2分、1分。

课件展示1元以内的纸币。归纳:纸币上都印有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一面都印有劳动人民的头像、中国人民银行,另一面都印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

3、练一练。

指导学生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第2题。

学生完成后用课件展示答案,共同订正。

1、谈话:有个小朋友叫豆豆。他今天穿上了妈妈买的一件黄颜色的新衣服,放学后豆豆来到了一家玩具店。(课件展示例题情境图)。

提问:豆豆在玩具店看到了什么?学生可能回答。

(1)玩具店里有钢笔、计算器、练习本等。

(2)还有两个小朋友在买东西。

(3)钢笔的价钱是5元,计算器的价钱是20元,练习本的价钱是1元等。

让学生把自己的拿法展示给小朋友看,几个小朋友在讲台前站一排,可以是10个1角的、2个5角的、5个2角的、1个1元的等等。

引导:付1元的方法很多,不管哪种方法都是付几角呢?(10角)。

10角就是1元。我们来看看豆豆怎样付这1元的。

(课件展示,豆豆说:“我付10角可以吗?”)。

提问:小朋友,你们说可以吗?为什么?

(出示图)板书:1元=10角。

2、引导:根据1元=10角,请你再想一想,1角等于几分?

(出示图)板书:1角=10分(学生齐读一遍)。

3、指导学生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完成后,教师把不同的取币方法都展示出来,并追问:哪一种方法最简单?

教师用1元分别和不同的学生换5角、2角、1角的零钱。

填空:1张1元可以换()张5角;

()张2角可以换1张1元;

1张1元可以换()张1角。

2、同桌互相换零钱,活动1分钟。(教师辅导)。

3、引导:换完了零钱,我的商店开张了。看一看我卖的有哪些东西?

课件呈现:羽毛球5角,橡皮2角,美工刀9角5分,铅笔4角,自动铅笔7角,尺子3角,邮票8角。

提问:你想买什么?

谁想买邮票?你打算怎样付这8角钱?有谁和他的付钱方法不一样?

几名学生上台买邮票,一手拿邮票,一手拿不同付法的8角钱展示给全班学生看。

4、招聘营业员,学生互相购物。

谈话:我当了经理后,想招聘一名营业员,条件是服务热情周到,而且要能算对账。其余的小朋友准备好1元人民币来买你想买的东西。

学生活动2分钟,对表现好的小朋友进行鼓励表扬。

5、延伸练习。

小组讨论:1元钱可以买哪2样东西?如果买3样东西,可以怎样买?

小朋友,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1、帮助妈妈买一样东西。

2、上超市去看一看,哪些物品的价钱大约是1元?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认识一的教案(热门21篇)篇十二

课本93——95页。

1.使学生会看钟表上的半时。

2.培养学生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生活习惯。

多媒体课件、钟表模型、投影仪器、小闹钟学具(学生人手一个)。

学会看钟表上的半时,并会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一、创设问题情境。

1.出示丽丽上学、读书、运动、复习的图片。

2.提出问题。

生:丽丽早晨7点半去上学。

师:他在什么时刻读书呢?

生:9时半读书。

师:下午丽丽他们有一节体育课,你知道丽丽做操是在什么时刻吗?

生:4时半他在做操。

生:6时半复习。

揭示课题:丽丽是个很守时的孩子,他每天7点半去上学,9时半读书,4时半做操,6时半复习。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半时。(板书)。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课件出示3时半钟面。

师:你能说出这是什么时刻吗?请用你的学具钟表,依照图上钟面拨一拨。

师: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四人小组讨论一下。

学生自主汇报:时针指向2和3中间,分针指向6,就表示2半。

3.依次出现2时半、8时半、10时半。

请小朋友们观察,并动手拨一拨,说一说。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我们发现2时半、8时半、10时半它们的分针都指向6。

师:半时和整时分针指的位置有什么不同?

生:整时它的分针都指向12,半时它的分针都指向6。

总结得出:几时半的时候,分针总是指向6,时针总是指在两个数的中间。

4.引导学生观察半时的写法。(讨论)多个半字。

整时有几种表示法?想一想半时的电子表表示法应该是怎样的呢?

生归纳:电子表的半时用“30”表示。点左边是几,点右边是“30”,就表示几时半。

三、实践应用。

1.想一想你自己的生活,说一说自己一天的生活中,几时半都在做什么,加深对半时的认识。

完成小英的作息表。

2.游戏活动。

师:教师说出几个时间,让学生用钟表学具拨一拨。

师:同桌合作,一个说时刻,另一个拨出来,相互交换。

四、全课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钟表,知道了时间是很宝贵的,希望小朋友们像明明一样做一个遵守时间和珍惜时间的好孩子。

五、拓展创新。

为自己设计一个快乐的星期六。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认识一的教案(热门21篇)篇十三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第十一单元《认识钟表》共一课时,实在学生认识0~20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的,主要学习内容试认识整时和接近整时的时刻。在4次教学3次走班教学,我不断学习不断积累,反思这次教学活动一下几点:

在“认识钟表”这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学得主动,课堂气氛热烈,知识获得与情感体验同步进行。反思本课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认识:

一.充分了解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认钟表的经验。

一年级的学生虽然没有系统的认识过钟表,但在钟表却是随处可见,平时上学的时间、晚饭的时间、看动画片的时间……学生有一些了解,这就是本课的一个知识基础。在课前,我曾有意识的询问过孩子有关钟表的知识。学生有的知道整时,有的知道几时几分,知道几时差一点儿。貌似闲谈如同聊天,但作为老师就可把这几句“闲话”记在心里,作为下一课数学学习的知识基础。除了“课前聊天”,老师还可以在课上留意学生说的每一句话,回答的每一次问题,在短时间内了解。

二、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

(1)学生的生活经验一般是感性的、点滴的,老师需要通过一节课把这些点滴有条理有层次地串联起来,为学生构建起知识的框架。

在这节课中,我以猜谜揭示课题,而后分认识钟面,认识整时和大约几时三步走。认识钟面环节让学生根据已有经验说说钟面的认识,为了让学生的介绍更为有针对性把提问变成“你知道钟面上有什么?”这样学生根据手中的闹钟很容易回答。在学生拨钟也让学生自由的拨出一些整时并说说在这一时刻在干什么,这样学生对各个时段的认识就能联系生活而不仅仅停留在1~12各个数上。在“两个10时”这一环节,让学根据生活经验充分的讨论两个10时的存在和不同,再指导学生会照样子用一句话说一说,同时从数学角度提醒学生在平时说话时要注意用上“早晨、上午、下午、晚上”等词语,这样说起来就更清楚明白。钟面、整时和大约几时三个环节层层递进,每一个环节与学生经验紧密联系。

(2)在逐步、具体的构建知识框架过程中,老师要引导学生把握好结实“框架”。

所谓“框架”就是一节课纲要,在教学环节中的小结总结,可以是老师帮助学生建立,也可以是学生自主建立。本课的纲要就整时和大约几时。在这一课里,在认识整时、拨出整时的经验下出示三个整时的钟面,让学生说说共同特点然后小结,就帮助学生建立起本课学习一条“框架”。在有了经验之后,教学大约几时,在两次拨出接近7时后,学生自己就会建立又一条“框架”:接近几时,可以说大约几时。

三、创设生动具体的学习情境。

本课以猜谜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用联系生活的看图说几时、说说起床和睡觉时间等变式练习效果还可以,但是仔细回顾,如果能把一系列情景贯穿起来,就能够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整堂课学生都能保持浓厚的学习热情。

四、让学生充分体验“生活数学”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把点滴生活经验变成系统数学知识目的在于使其更好地运用到生活中去,除了在课堂上一些与生活相连的习题更好体会知识的还是生活本生。因此,我觉得还可以适时适度的给孩子一些后续积累性练习,如记录一下一周每天起床的时间,设计一份假日的时间安排表。这些练习不是一日一时能做完,也许眼前所学的知识还不够,但相信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是能够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用已有的知识去了解生活,了解进一步的知识,其乐无穷。

“颇具匠心”--让课堂生动起来。

课难免会有收获,从指导老师那,从其他老师那。是的,我体会到学校帮助我们安排师徒结对是多么明智的决定,这对于我们这些新手来说是多么有必要。

这次是“认识钟表”。《认识钟表》是一年级上册的内容,这个内容是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次尝试。教材以一个孩子一天的生活场景作为学习线索,通过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认知水平,让学生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感知“时间”这一抽象概念,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通过实际教学,感受颇深。

在(2)班是自己试上,因为预设和生成截然不同,整个课有点不知所措。开头出示钟面,问看到什么时刻,就没有人说两根针,由于我不够机灵,头没带好,开始的不顺导致后来处理问题都有些生涩,所以自我感觉是很失败的。

课后急忙找指导老师指点,一颗心悬着。吴校长给我鼓励也给我建议,也是因为他的又一次指点,我豁然开朗。重新整理一下思路,把练习也重新按层次设计了一下,整理后我心理塌实多了。

那我课堂上的问题在哪里呢?课后我进行了反思:

首先处理课堂上的生成,我预设的很多,可是现在的孩子是有思想的,他们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课上定能够说出自己不同的观点,肯定会出现好多你预设不到的情景,这就需要教师能灵活的把握课堂。随机的处理一切课堂上发生的异常情况。新课标提倡课堂生成,我明知这个理论,可是却没有做到真正应用,反之,恰导致自己语言生涩。要清楚教案虽然是预先设计好的,但课堂是绝对生成的。

第二是课堂常规方面。“怎样使低年级学生学会倾听”还真是个难题,一直捆绕着我,一节课总有那么部分学生游离。这方面,我准备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

于是,第二次上课的时候,我牢记了以上几点,结果是“上得蛮好的”--知道老师这样说。我的心也放下些。跟着学生的思路,突破了重难点,学生基本能够理解整时和大约几时的含义,处理练习也注意了层次,合作学习时也不流于形式了,让学生先思考后交流,活跃了他们的思维。

但是,还存在着很多不足:

首先是教师的语言,在内容与内容衔接过渡的语言组织上没有精心设计准备,语言显得过为直接,这样学生就易乏,少闪光眼神的出现。比如在教授完整时进而不如授新知大约几时的时候,我便能够意识到自己语言的仓促性,直接说:下面我们怎么怎么样……这样很明显就欠缺了语言连接的紧密性和连贯性,课后听课老师也这样反应道。假如在语言设计上更锤炼些,那么转换的层次分明性与生的接受效果应该会更理想些。

其次,由于我对新课标教材理解不够深刻,仅让学生初步认识钟面,认识时针、分针,会看、会写钟表上的时刻,显然是不够的,数学学习的目的不该是学生“经验”简单的再现和累积。

再次,低年级学生由于不是经常训练、操作实践活动,因而在小组活动中不听指挥,从探索到语言表达,能力显差。例如分辨时针、分针没让学生放开说,师有代说的地方。结果交流得不好。

最后,也是课结束时本可以按自己所设想画自己喜欢的时刻,把钟面印发给学生,但是由于课前疏忽,居然没有准备好,故而要求画钟面就稍显困难。

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实践操作能力。教师不仅要备课,更要备学生,不断提高自己业务水平才为真呐!

这样,学生才能够学数学,爱数学!

“找规律”教学反思。

课程标准对数学内容“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同时也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教材中提供的教学素材很少,仔细观察发现生活中这一规律应用得比较少,但考虑到教材的编写意图可能是旨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发现数学内在的规律美,掌握找规律的方法技巧,所以在设计教学活动时,依据教材又不囿于教材,将课本中出现的装修墙面和地面的主题图大胆进行改革,把其中的一幅主题图改为明明设计的图案,另一幅图改编成四种颜色的卡片花放到闯关题中去。练习的设计体现了形式多样,循序渐进,在实际教学中发现,第三关的第2题对于中下水平的学生来说有些偏难,没有及时发现指导。课中的小游戏意图是想让学生体验规律的形成过程,但从新课程标准“发现图形排列的简单规律”这一要求来看,不是让学生发现而是在探索规律,对教材的把握深度有余,而宽度不够。

通过这节课的设计和实施,我体会到新的课程标准对教师提供了更大的挑战,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探索,深入领会其精髓,在反思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长。正如李科长所说的,新的课程目标是方向,路就在课堂教学中。相信我们会越走越好!

助梳理知识,可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整合以上几处教学环节,让学生进行自由设计才不至于“纸上谈兵”。那样,课堂会因学生的大胆创新呈现更多的精彩。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认识一的教案(热门21篇)篇十四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钟面,认识时针,分针及钟面的数字。

2、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并知道整时的两种表示方法。

3、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4、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能用所学知识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

学习重难点:认识钟表,区别钟表上的时针和分针,会看整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仔细听,这是什么声音?

2、欣赏钟表:这么有节奏的声音小朋友一下子就听出来了,真聪明!生活有各种各样的钟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课件演示)。

3、你知道这些钟表有什么作用吗?对呀,钟表的作用可大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认识钟表。

二、认识钟面。

1、请小朋友仔细观察,钟面上都有什么?然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1)钟面上有12个数。

12个数字在钟面上是怎么排列的?怎么记住每个数字的位置?(钟面最上面是数字几?下面对着几?)。

(2)钟面上有12大格。

把数字12到1看作一大格,1到2也看作一大格,钟面共有几大格?生:12格(伸出小手数一数)12大格刚好围成了一圈。

(3)钟面上有时针和分针。

仔细观察,钟面上还有什么?(学具钟)。

你是怎么认出它们的?(板书:时针分针)。

谁来指指课件上的时针和分针?(为什么说它是时针?怎么知道它是分针?)。

对!我们把这根长又细的针叫做--分针,把这根短又粗的针叫做--时针。

3、小结:时针、分针、12个数字、12个大格组成了一个漂亮的钟面。钟面上的分针和时针还会运动呢,仔细看!(课件演示6时到7时)。

三、认识整时。

1、(课件7时)这是什么时刻?(生:7点)。

是的,7点数学上也叫做7时。(课件显示:7时)这个“时”就是时间的“时”。(教师板书:7时)。

2、你怎么知道是7时的?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就是7时。

谁能再说一说这是几时?你也想说吗?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我们一起来说一说,全班说。(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就是7时)。

师:看来要想知道时间两根针都得看。

3、同时贴出8时、3时、6时:那这三个钟面的时间你还会认吗?你又是怎么看出来的?把你的想法和同桌小朋友说一说。

仔细观察这三个钟面,你发现了什么?(分针都指着12)。

4、引导:像这样分针都指着12,时针指着7就是7时。

学生跟说:时针指着8就是8时。

时针指着3就是3时。

时针指着6就是6时。

想象一下:如果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5就是几时;指着3呢?

小结:也就是说,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这也是我们常说的整时。(板书:整时)生活中叫做整点。

5、书写整时。

(1)8时除了这样表示,还可以写成“8:00”,这是整时的第二种表示法,叫电子表示法。

(2)问:你见过这种时间吗?在哪里见过?(欣赏生活中各种电子表示法)。

(3)你们能把上面的时刻改写成电子表的形式吗?(学生改写,教师巡视。)。

四、巩固练习。

1、认识“小明的一天”

小朋友已经会认识钟表了,其实我们的生活中时时处处都要和它们交朋友,作伙伴。瞧!这是小明一天的时间安排。这也是我们书本85页的内容。打开书本!请小朋友帮他完成他的作息时间表。

生在书上写,师巡视指导2种写法.

指名反馈:7时起床;9时上课;10时课间休息.(大屏幕演示)12时吃午饭;6时看动画片;9时睡觉。

小结:6时的时候,时针和分针在一条直线上,12时的时候,时针和分针重合,

同样是9时,为什么小明做的事情却不一样呢?(加两幅图同时出现)。

师:说得真棒,这就是说一天里有几个9时?时针在钟面上要走2圈,所以一天当中有2个9时,一个9时在上午,一个9时在晚上,表示的时间是不一样的。因此要准确地表达时刻,还得会用上午、中午、下午等这些时间词语。

这就是小明快乐的一天,你能用一句完整的话说说图中的小朋友在什么时刻干什么吗?

问:他的一天安排得合理吗?对,我们应向小明学习,不睡懒觉,合理安排,珍惜时间,做个健康、聪明的好孩子。

2、拨钟游戏。

(1)师说分针时针的位置,生猜时间。

(2)师说时间,生拨钟面。举起来给老师看,比比谁拨的快又准。(请一名同学上台拨钟)。

(3)过1小时是几时,请你拨一拨。

(4)同桌互说互拨时间:同桌一起玩,一个说时间,另一个拨时间,请说的同学检查拨得对不对,再交换角色玩游戏。

3、选择题。

(1)这里有三个钟面,有些数字藏起来了,请选择几号钟是4时?你是怎么看的?

(2)看这个钟面上一个数也没有,你会认吗?

五、概括总结。

1、今天你学得快乐吗?

六、课外小知识。

课件:钟表的演变。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认识一的教案(热门21篇)篇十五

教材是体现课程标准的理念和教学目标的具体材料,它所包含的数学知识和能力要求,是教师教学的重要资源。为此,教师在研究教材、制定教学计划时,将教师的要求和学生的年龄特点、生活经验以及知识基础结合起来,组织教学过程,让孩子们饶有兴趣地进行学习活动,改“教教材”为“用教材”。

“认识前后”是“图形与位置”的启蒙知识,也是学生在生活中辨认方向的基本知识。应该说,每个人,不管是承认,还是儿童,都有一些辨认“前后”的知识。学生在接触“前后”时,他们的生活经验已经为学习打下了基础,而学好本课内容时,则能把他们原有的经验转化成较规范的数学知识。

课堂应该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中心,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再现场运用来自学生的教学资源,通过站牌、坐座位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前后的表象;在探究“前后”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障碍--给赛车排序、前后的相对性,让学生在亲身实践和体验中自己解决问题,找到成功感,增强学习的信心。学生逐步从问题情境中经历比较的方法,从而“化解矛盾”,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较好地解决了难点问题。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认识一的教案(热门21篇)篇十六

1、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植物的叶具有共同的特征。

2、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及其叶具有的特征。

1、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观察和描述一片叶的特征。

2、能用简单的图画描述叶的外部特征。

3、根据叶的特征到校园中寻找它们是哪一种植物的叶。

1、对常见植物的特征表现出探究的兴趣。

2、产生到植物生长的环境中观察植物的兴趣。

3、提高到室外开展活动的能力,并养成良好的习惯。

利用提供的材料和工具,通过口述、图示等方式完成任务并表达。

教学重点: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植物的叶具有共同的特征。

教学难点:根据叶的特征到校园中寻找它们是哪一种植物的叶。

为学生准备:冬青叶、牵牛叶、法国梧桐(悬铃木)叶、松树叶、月季叶等,或者校园中其他具有明显特征的植物的叶,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课件。

“猜叶”的游戏。教师把课前收集的叶分类,选出有特点的展示在实物投影仪下,请同学们猜。还可以由学生出题,说出某一片叶的特征,邀请其他同学来猜。

2、到教室附近的树木旁寻找,只有手中的叶和教科书上的叶颜色、形状、边缘等特征匹配的时候才算是找到了。

“寻找是哪种植物的叶”是本节课的主要探究活动,建议用15分钟及以上的时间。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提醒学生,“我们是根据叶的什么特征找到植物的?”引导学生对手中的叶反复观察、比对。同一片叶,往往能够找到不止一棵或者一处的树木。这边找到了,可以追问其他地方还有吗?给学生在后面的交流环节提供更丰富的信息。

围绕“我们是根据叶的什么特征找到植物的?”“在哪里找到的.?”两个问题进行,教师还可以补充“除了这个地方,找的过程中还在哪里也发现了这种植物?”请学生面向全体同学说,其他学生补充。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认识一的教案(热门21篇)篇十七

教材简析:

一、整天感知课文,学习生字。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记记字形。

2、借助拼音读通课文。

3、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与生字相关的词语,要求读准字音。

脚留下、对、齐声。(生字上注拼音)。

(2)交流识字的方法。

(3)读课文。(个别读)。

4、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雪地上的脚印是谁留下的?除了这些你还了解什么?

二、学习课文,朗读感受。

1、再读课文,说说故事的内容。

(1)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内容。

(2)提供开头,用一小节说说课文的内容。

小鸡、小狗和小鸭在雪地上跑,雪地上留下了……。

(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相关的内容,让学生读一读。

3、试着用朗读的方式来表达小动物的情感。

4、媒体出示小猪、小马、小猴的脚印,说说它们的脚印像什么?在雪地上留下脚印后,它们又会说什么?学着课文的样子编编故事。

三、复习巩固,拓展阅读。

1、叫号游戏。(复习生字)。

2、读一读,连起来说一说。

(1)鸡的脚印像竹叶,小狗的脚印像梅花,小鸭脚印像枫叶。

(2)雪地上小动物,个个像小画家,他们的画儿真有趣。

四、学习“月字旁”

1、还有哪些字带有月字旁,你觉得这些字一般与什么有关?(身体的某一部分)。

2、示范“月”的写法。

3、描一描,写一写“脚”。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认识一的教案(热门21篇)篇十八

一、我会填。

(1)一支铅笔大约长15。

(2)教学楼的高度大约是9()。

(3)毛巾长约60(),教室的'门高大约是2()。

二、比一比。

1.在里填上“”“”或“”。

23厘米32厘米1米99厘米。

200厘米2米2米40厘米50厘米。

2.把下列的长度按照从小到大排列。

5厘米2米1米20厘米5米。

()()()()()。

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8厘米+9厘米=()厘米14米-9米=()米。

1米=()厘米300厘米=()米。

四、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12()127()3()10()。

五、想一想。

米是一个很常用的长度单位,生活当中应用也很广泛,你见过的哪些东西长度大约是一米呢?抓紧写下来吧。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认识一的教案(热门21篇)篇十九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学习14个生字,并掌握其中6个生字。

2、教育学生遇事不慌,勇敢向前。

重点难点:

1、认识14个生字。

2、掌握6个生字的音、形、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

借助拼音读文,画出生字反复拼读。

三、教学生字。

1、灯片出示生字,学生认真拼读。

不心叫笑出巴。

桥竹乱跳乌流怕尾。

指名读,分组读,开火车读,齐读。

2、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心:

笑:

(注意中间是一撇)。

出:

中间是一长竖。

学生进行笔顺描红练习。

3、在书本上画出生词反复读。

教学反思:

8、小熊过桥。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了解象声词不达意“哇哇、哗哗”的意思。

2、培养学生遇事不慌、勇敢向前的精神。

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象声词的意思。

2、从故事中得到启迪,受到教益。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认读生字。指名读、齐读,并指名口头组词。

2、听写、指名板写生字。

3、指名读文。

二、指导朗读。

1、通过读,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自由读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开火车读,指名轮读。

了解课文共有几句,每句写什么,主要内容是什么?

2、通过读,理解词句。

灯片出示句子:“头上乌鸦叫”(生读)再出现句子:“头上乌鸦哇哇叫”(读)。

比较一下哪句好一些,为什么突出乌鸦对熊的嘲笑把自己的感受带进朗读中去再读句子。

同样理解“桥下流水哗哗笑”。

三、拓展延伸。

1、想像:“走进桥上人乱跳”小熊心里会想到什么,

2、用讲故事的方法复述课文。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认识一的教案(热门21篇)篇二十

教学目标:使学生会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训练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感受数学在日程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基本口算练习。

1.看卡片口算。

8+67+56+58+36+67+68+47+48+87+7。

2.听算。

8+39+69+57+58+2。

9+48+76+410+87+3。

二:自主探究。

(1)教学例子。

1.放合唱录音。

好听吗?这是我们学校的校歌,是合唱队的小哥哥、小姐姐们在合唱,我们一起去看看。

2.报影出示例子,仔细观察?

你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告诉全班同学。

(乐队有5人,合唱的有9人)。

3.老师想知道一共有多少人?谁来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呀?

(求一共有多少人,就是把乐队5人和合唱的9人合起来,要用加法计算)。

(教师板书:9+5)。

师:那到底一共有几个人呢?

学生想计算方法.

师:可以用喜欢的圆片摆摆看。

教师巡视。

4.学生汇报想到的方法。

5.你认为哪种方法最简单?说一说。

师:这两种方法都好,先分一个数,再用凑十法来计算,你们也是这样计算的吗?

三:巩固拓展。

1.完成做一做。

2.报影出示“学生搬南瓜”图。

2.小组合作,要求。

a.观察图,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记录下来。

b.要求什么?记录下来.

c.怎样列式?

d.怎样计算?有几种方法?

(2)计算比赛,完成练习十八第2、3题。

四:师生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校书设计:

用数学。

9+5=149+5=14。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认识一的教案(热门21篇)篇二十一

2.了解4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4以内数的大小,掌握4的组成.。

3.初步建立“序数”概念,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4.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4的含义,掌握4的组成.。

教学难点。

掌握4的组成.。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三个数字娃娃,你们看,谁来了?

演示动画“3的组成”

生:1来了.。

问:1的后面应该是几?

继续演示动画“3的组成”

师:对!现在2也来了.谁说说2是由几和几组成的?

继续演示动画“3的组成”

问:2的后面是谁呢?

师:对!是3,看3也来了.。

继续演示动画“3的组成”

问:几和几组成3?

继续演示动画“3的组成”

问:你们知道3的后面是谁吗?

师:对!就是数字4,今天我们就来学习“4的认识”.(板书课题)。

探索新知。

1.建立4的概念。

出示图片“4的主题图”

问: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有3辆拖拉机在收割,后来又开来1辆,一共是4辆.。

我还看到有4位农民伯伯.。

师:4台拖拉机、4位农民等,它们的数量都是4,都可以用4来表示.(出示“4”)。

师:这就是印刷体的“4”.你能用4根小棒摆出一个正方形吗?请你试一试.。

请你用掌声表示4.。

问:谁愿意模仿小动物叫4声?

4里面有几个1?几个1是4?

2.了解4以内的数序。

演示:先拨3颗珠子,再拨1颗珠子,现在一共拨了几颗珠子?

问:3添上1是几?4去掉1是几?(再拨去1颗珠子)。

出示图片:点子图.。

问:3的后面是几?4的前面是几?

让学生从1数到4,再从4数到1.。

3.比较大小。

出示图片:方块图。

问:左边的图可以用几来表示?右边的呢?

比较3和4的大小用怎样的符号连接?为什么?(板书:3<4=)。

问:由“3<4”你能想到什么?(板书:4>3)。

4.教学4的组成。

学生摆学具:将4个小圆片分成两堆,有几种分法?同桌互相说一说.。

学生汇报,总结出:

师生对口令,练习4的组成.。

5.建立“序数”概念。

演示动画“序数”

问:这些人在干什么?

师:他们多有秩序啊!

问:谁排在第一个?小朋友排在了第几个?

师:听口令:这一行第4个同学起立,前4个同学起立……。

6.指导书写。

演示动画“4的写法”:学生练习描红,然后独立写一行4.。

巩固练习。

1.填空。

2.按顺序摆出1、2、3、4的数字卡片.。

3.划掉任意4个圆。

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

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相关范文推荐

    冀教版四年级语文教学总结(精选12篇)

    教学工作总结还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教材的不足和改进的空间,使教学更加贴近实际和学生的需求。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位优秀教师的教学工作总结,让我们从中学习并借鉴他们

    的转正自我鉴定(汇总19篇)

    转正自我鉴定是对自己职业发展的一次自我审视和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未来的职业道路。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转正自我鉴定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给大家在写转正

    美德少年三分钟演讲稿大全(17篇)

    三分钟,有时候也足够我们完成一道简单的烹饪或工作任务。下面是一些非常有价值的三分钟总结的范文,不妨借鉴一下。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源远流长、光辉灿烂,她是五千年华夏文

    2023年初三年级自我评价(优质15篇)

    自我评价是对自己在学习、工作和生活等方面表现进行客观分析和评估的一种方式,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促进个人成长和进步。借鉴他人的优秀自我评价经验,我

    最新初中单元教学计划(汇总22篇)

    教学计划是教师为了实现教育教学目标而制定的一种系统性和规范性的计划。大家可以通过阅读这些教学计划范文,了解到教学计划的重要性和具体制定的步骤。在学习篮球之后,大

    遐想的夜晚六年级(优质17篇)

    优秀作文是作者用文字创作出来的艺术品,其背后凝结着作者对生活的感知和思考。请大家仔细阅读下方的优秀作文范文,相信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写作的灵感和启发。

    个人雇佣合同(实用14篇)

    合同协议是一种法律文件,用于明确各方在某项交易或合作中的权利和义务。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合同协议样本,希望对您起到一些帮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有关法律、

    加入社团的个人简历(优秀21篇)

    个人简历是一个体现个人教育背景、工作经历和成就的一份简要资料,它可以展示个人的能力和特长。以下是一些经过精心设计和编辑的个人简历模板,供大家参考和使用。

    爱的代价小学爱的代价(实用18篇)

    优秀作文需要有深入的思考和独特的见解,不拘泥于表面的陈述和浅薄的观点。希望这些优秀作文范文能够激发大家对写作的热情和创作的渴望。“行似针毡动,卧若栗球圆。莫欺如

    集合吵闹的检讨书大全(14篇)

    通过检讨书的写作,我们可以发现并纠正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经典的检讨书范文,供大家在写作过程中参考和学习。尊敬老师:您好!按照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