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一年级数学说课稿通用(九篇)

时间:2023-04-01 作者:储xy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一年级数学说课稿数一数篇一

本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第一课时前后。

在小学阶段,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空间观念的数学知识。这个单元选取的内容都是学生身边的、常见的、感兴趣的事物,非常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与生活体验。教学时主要让学生在具体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有关体验,结合对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已有的简单生活经验,认识前后。因此,在教学中结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学习素材的特点,创设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

根据本课的设计理念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在对实际情境的观察中,认识物体前后的相对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空间观念。

能力目标:能用语言表达实际情境中物体间的前后关系。

情感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探索精神,树立学数学、用数学、爱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认识前后位置关系,正确确定前后。

教学难点:理解前后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孩子的天性就是爱玩,让学生在玩中感知的知识是最深刻、最牢固的。我本着玩中学,学中玩的理念与直观教学原则,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本节课中,我主要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引导探究法,运用多媒体介入,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直观形象地看到森林运动会这一场景,仿佛身临其境,便于学生充分地感知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

同时,《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因而,我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让他们采取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在观察、描述、想象、合作交流中体验前后的含义,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和探索的乐趣。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一年级数学说课稿数一数篇二

1、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地铁中的数学问题。

2、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3、让学生在解决身边具体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1、以小组为单位对南京地铁作调查,收集有关信息。

2、学生准备计算器,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谈话引入新课

师:我们班大部分同学都坐过地铁,乘坐地铁你有什么感受?

生:舒适、快捷。

生:爽!

生:坐得时间短,还不过瘾。

师:课前同学们都分小组收集了南京地铁的有关信息,请每一小组的代表汇报一下你们小组收集的信息。

各小组代表汇报,并在实物投影仪上显示。

师:老师也收集了一些信息,我们大家一起来看看。

(多媒体课件演示一组图片,图片中附相关的文字数据)

配音:南京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于20xx年9月1日正式开通,地 铁全线是从迈皋桥站到奥体中心站,全长21.72千米,南北向穿越南京主城区。从迈皋桥站到奥体中心站,一共有16站, 15个区间。地铁票价按照这样的标准来定价:1—7个区间内票价2元;8—11个区间票价3元;12—15个区间票价4元。

师:通过介绍,你又知道了哪些有关地铁的数学信息,在四人小组内交流一下。

学生讨论并交流。

出示下表

共设:16站台(有15个区间)

票价:1—7个区间内票价2元;

8—11个区间票价3元;

12—15个区间票价4元。

师:其实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在我们的身边就有很多数学问题,南京地铁中就蕴含着许多数学问题。(板书课题:地铁中的数学问题)

(出示南京地铁1号线线路图)

师:围绕乘坐地铁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小组成员商量一下。

生:从小行站上车到奥体中心站一共需要多少分钟?

生:用5元钱从小行站到红山动物园站,一个来回够不够?

生:地铁从迈皋桥站行驶到奥体中心站,全程要多少分钟?

生:地铁一天运营多少趟?总共能载客大约多少人?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把问题分类。

师:我们一道来研究其中几个数学问题,首先我们来看看购票问题,好吗?

[评析] 在数学学习中,提出数学问题有时比解决数学问题还重要。活动中教师放手让学生提数学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参与的意识,也有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

二、解决实际问题

1、购票问题。

师:如果我们乘地铁从小行站出发,到新街口站需要买几元的票?到红山动物园呢?(2元,3元)

师:除了用现金购票,我们还可以刷卡,这样可以更便宜一些,这节课我们只研究用现金购票的问题。

师:给你2元钱,乘地铁从小行站出发,你可以坐到哪些站台下车出站?

(同桌先互相说说再汇报)

生:往西走最远可以到奥体中心站,往北走最远可以到鼓楼站。

(课件演示地铁从小行站分别到奥体中心站和鼓楼站走过的路程)

师:从小行站出发一共可以到达多少个不同的站台下车出站?

师:如果给你2元钱,你能从哪一站坐到哪一站下车出站?

学生在小组内先说一说,再全班交流。

2、乘车时间问题。

(课件模拟演示地铁运行情况)

配音:每天早晨6:30分,分别从迈皋桥和奥体中心两个底站同时相对发出第一班列车,以后每隔7分钟再发一趟列车。地铁对于时间的把握惊人的准确,每一站之间行驶2分30秒,每一站停靠30秒,迈皋桥站、南京站、鼓楼站、新街口站四个大站停靠45秒。晚上9:40分同时从两个底站相对开出最后一班列车。每列车有6节车厢,平均每节车厢载客约200人。

整理成表

运营时间:早晨6:30分发出第一列车,晚上9:40分发出最后一列车。

发车间隔:每7分钟发出一列车。

每个区间行驶时间:约是2分30秒。

每个站台停靠时间:每站停30秒。(迈皋桥、南京站,鼓楼,新街口等四个大站停45秒)

每列车:有6节车厢,每节车厢一趟平均载客200人。

解决短距离和长距离各1个时间问题,让学生拿出计算器来算列车行使时间。

(结合学生的回答板演)

从小行站出发 奥体中心站下车 从小行站出发 红山动物园站下车

算式:150×3 +30×2 150×11+30×10+15×3

=450+60 =1650+300+45

=510(秒) =1995(秒)

510秒=8分30秒 1995秒=33分15秒

3×3=9(分)

9分-30秒=8分30秒

师:如果这位同学乘坐的是早晨8点从小行站出发的地铁列车,大约什么时刻能到达红山动物园站?(8点33分15秒)

3、客流量问题。

师:小组内商量并尝试解决下面的问题----

(1)从早晨6:30分发出第一列车到晚上9:40分发出最后一列车,地铁公司一共发了多少列次车?(262列次)

(2)地铁列车一天能载客多少人次?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后,小组代表板演。

生1: 晚上9:40分是21:40分

21时40分-6时30分=15时10分

15时10分=910分

910÷7=130(列次)

130×2+2=262(列次)

答:一共发了262列次车。

生2: 200×6×262=314400(人次)

答:地铁列车一天能载客314400人次。

[评析]让学生经过讨论与交流,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学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体验解决问题成功的喜悦。

三、总结评价

师:正因为地铁运行的快捷、方便、载客量大,大大缓解了城市的交通压力,我们南京已经开工建设了地铁2号线。 ,将来还要建地铁3号线、4号线……(课件出示2号线、3号线……规划蓝图)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或体会?

学生回答略。

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利用收集来的一些南京地铁的数学信息研究了有关购票、时间和客流量等方面的问题,课后同学们还可以再去研究自己感兴趣的其它数学问题。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一年级数学说课稿数一数篇三

1、说课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一册第四单元分类的第一课时。

2、教材地位:分类是重要的数学思想,也是学生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本单元的“分类”是一个学生实践活动,通过这一活动让学生体验分类的含义和方法。本节课选取学生熟悉的家庭生活场景为基本素材,通过整理房间的活动,启发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动手实践和合作交流中学习分类,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教材通过一个信息窗“乱七八糟的房间”引出“怎样整理呢?”这个问题,感受分类的必要性,体会分类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通过活动,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

能力目标: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比一比、议一议等活动,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表达的能力,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

情感目标:初步体验将生活中简单事物进行分类整理的好处,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习惯。

4、教学重点: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的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

5、教学难点:学会将物体进行分类的方法。

6、教具准备:课件、学具袋(分别装图片、豆子)

《课标》指出:教师应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激发学生的兴趣。一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长,兴趣就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在本节课开头我采用了猜一猜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什么?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并要不得 将小礼物奖励给今天表现最棒的同学,引导学生给小礼物归类的情境,激起了学生的兴趣。主要内容通过多媒体、分组讨论、动手操作、掌声鼓励等方式体现愉快的教法。在练习时,开展竞赛的游戏活动、采用美观的图片来刺激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因此,我在设计导课的时候,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产生问题,产生疑问,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为学习新知识打下了很好的开头。教学法新知时,让孩子们自己探索,通观看未整理的房间谈感受,引出问题“怎样整理呢?”,在小组内说想法,动手圈一圈、画一画,把同类的东西放在`一起,相互讨论分类的结果。再让学生通过观看整理后的房间,使学生感受到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在练习中,让孩子们动手整理文具盒,开放题让小组同学议一议,分工合作,将袋子中的豆子挑出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掌握了分类的技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有利于培养他们主动探索精神。

变我们的生活,感受到了数学的价值。在练习中,让学生说说日常生活中见到分类摆放物品的现象,整理文具盒、图片,把豆子进行分类等生活实践活动,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起来自然、真实、亲切,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本节课多次创设让学生参与操作的实践活动,如在教学中运用学具,让每个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操作实践,通过圈一圈、涂一涂、分一分、比一比等实践活动,使学生经历了分类的过程,掌握了按一定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给学生提供了动手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发展,充分体现了在“做中学”的新理念。

讨论法可以集思广益,互相启发,加深理解,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发挥。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对“你是怎么整理的,为什么这样整理?”这个问题充分发表见解,在练习的比一比中,先学生议一议怎样给豆子进行分类,并在比赛后互相交流评价各自的方法,在分一分的活动中让学生相互讨论如何将图片进行分类,小组之间相互评价,给学生的思考、探索与表达留下较大的空间,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小组合作的必要性,培养了学生对问题的钻研精神,并训练了表达能力。

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观察幻灯片,发现了房间很乱,需要整理,使学习分类的新知成为学生的需要;使学生的感情和需求上与老师产生共鸣。从而达到主动发现新问题,探究新知,进而达到理解和掌握新知识的目的。再让学生看整理后的房间,不仅整齐美观,而且使用方便,从而感受到分类在生活中的价值。

法,为什么这样分,使学生初步感受分类的意义,从而导入新课,揭示课题。这一环节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让学生解决问题,学生不感到任何压力与束缚,而是感到好玩,全身心投入,学习积极性高涨,课堂上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1、创设情境,设疑引思

2、讨论交流,动手操作

3、小结:通过整理房间,你们学会什么?

这一环节通过创设生活情境,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多媒体教学,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让学生动手操作,相互叙述,使叙述在观察、思维、想象、交流中初步感知分类的方法、意义,分类给生活带来方便,同时感受到我们生活中就有数学。充分体现《课标》中强调的数学教学应联系学生的生活经经验,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学习的新理念。

2、运用所学知识整理自己文具盒,比一比看谁整理得又快又有条理,学生独立整理完交流评价整理过程。

这一练习给学生创造一个实践、思考、交流的空间,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养成有条理思维的习惯。

3、练一练中的 1—3题

(1)第一题,涂一涂(把会飞的动物涂上色),先指导学生看书,在小组里说一说有哪些动物,哪些动物会飞,它们有什么特征,再让学生动手涂一涂,最后引导学生把剩余的动物进行分类。

(2)第二题,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并启发学生说一说还知道哪些水果和蔬菜。

(3)第三题,分一分,让学生将1号学具袋里的图片进行分类,分别装入青蛙玩具盒、文具盒、服装鞋帽袋中,把同类的`图片装在一起。(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再进行小组间互相检查分的结果,相互评价。

4、比一比

让孩子们将2号学具袋里的黄豆、绿豆花生仁、蚕豆挑出来,(小组合作,先议一议怎样分,比一比哪一组分得快)。比赛后让学生相互交流评价,使学生明确获胜的原因是小组分工合作,掌握技巧,从多中挑少,小中挑大。这一综合练习使学生体验分类技巧,让所有学生参与学习,在合作中学会交流,学会分享,体验到与人合作的快乐,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与竞争意识。

1、你觉得今天谁表现得最棒,为什么?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师总结:今天同学们都表现得很不错,学会了按一定的标准或自定的标准给事物进行分类,掌握了分类的方法。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为今天的表现 喝彩。

板书设计:

分类

学习用品 玩具 穿的 体育用品

图片略

我根据新课内容进行板书设计,用图片直观形象展现教学内容同,使学生感受到分类的含义,掌握分类的方法,实现了教学目标,突破了重难点,使学生懂得应养成有条理的思维习惯。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一年级数学说课稿数一数篇四

1.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为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这一单元是在学生已学过“比长短”,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学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长短的基础上来学习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

1.2教材知识结构和内容分析

本节课主要有两方面的知识,首先由测量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引出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然后进一步引出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介于同学们对日常生活中具体的物体长度有直观的理解,所以本节课着重点应放在借助实际动手测量来帮助他们理解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进而引出国际长度单位厘米和米。方便他们以后对测量的学习和应用)

二年级学生经过一年学习,已经认识了100以内的数,学会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整十数,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这些平面图形,认识了圆柱、球、长方体、正方体这些立体图形,认识了人民币,并学会了一些简单的统计方法。这些知识储备和学习习惯为我们进一步学习新知识打下基础。

1、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得出使用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让学生初步学会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3、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知道厘米和米的进率关系。

能力目标:

能选用合适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情感目标:

1、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团结合作的习惯。

2、进一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量的计量应用越来越广泛。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是统一长度单位以及厘米和米。本节课先由测量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引出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然后进一步引出长度单位厘米和米。本节课教学的关键是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通过种实际操作,加深学生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认识。

教法: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学生,虽然他们已经养成一定的学习习惯,由于年龄较小,好动、好玩、好奇心强,根据这一特点,在教学中应以情境教学法为主,创设学生喜欢、熟悉的游戏情境、活动情境,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让他们充分去感受、发现获取新知识,此外还采用启发式教学、直观教学法,实现学生的多样化学习。

学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多样化学习方式,在学习中让学生积极动手、动口、动脑,在课堂上采用多种形式的活动,让他们在主动参与、自主探究以及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悟新知。

(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在古代,就有了计量的需要,最初是直接比较。比如,拿两条绳子比一比哪一条长,有时很不方便,人们就选取自己身体的一部分长度作为计量的标准,把要比较的物体同身体上选定的那一部分长度来比较,这样就产生了计量的单位。如一寸、一尺就是根据人体的一部分长度来确定的,把中指顶端一节定为一寸,把大拇指和中指张开的长度定为一尺(现在叫一扎)。裁缝在量一块布的长度的时候,有的用脚,有的用扎。同学们看这座漂亮的房子,我们想知道它有多长,也需要来量一量。

(2)操作探究,感悟新知

现在我们来测量数学课本的长度,有的同学选用小方块,有的同学选用三角形纸片,有的同学选用小刀,同一本数学书,他们的测量结果却是不一样的,同学们总结出了这是因为选用的长度单位不同,所以我们要统一长度单位。

(3)巩固操练

选用统一的长度单位小木块,来测量这些摆放整齐的物品。(通过使用统一的长度单位实际测量以后,体会到测量活动中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从而引出国际同意长度单位的新知)

(4)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

(5)练习 我们统一选用小方块来作为长度单位,测量一下这些物体的长度。用直尺测量铅笔的长度。(设计以上两个练习,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在练习结束后,让学生来总结本节课有什么收获和感想。充分肯定学生的学习成绩并提出新的要求,这能使学生有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同时又引发学生积极探索的欲望。

本节课的教学以动手实践为主线,遵循具体到抽象的教学原则,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经历了 “质疑—探究—释疑”的过程。教学中不仅关注到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而且关注到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发展。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一年级数学说课稿数一数篇五

教材分析:简单的计算这节课是认识人民币这部分的第二课时,教材在认识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它们的十进制关系的基础上,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教学资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和掌握人民币元和角之间的换算方法,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换算。

(2)认识用两位小数表示商品价格的形式,知道用元作单位标价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归纳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经历人民币元和角之间换算方法的形成过程,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及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培养学生节约用钱、爱惜人民币的良好习惯。

重点:掌握人民币元和角之间的换算方法,并使用小数表示商品价格。

突破方法:组织学生通过观察、讨论等活动来突破。

难点:在熟悉人民币之间进率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换算,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突破方法:让学生置身于实践活动中来体会换算方法。

人民币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我国又有给孩子“压岁钱”的习俗,许多家长喜欢带孩子上超市并让他们在一定范围自由选购自己喜欢的商品,让许多学生较早有了钱的概念,会看价格标签,部分学生甚至有了实际购物经验,因此,这节课设计中尽量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力,借助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又好又快的进行学习。

1。从复习旧知入手,帮助学生牢牢地记住人民币元、角、分之间的进率,以便轻松地突破元和角之间的换算难点。

2。创设情景,到超市里购物,出示商品及价格标签,在学生回忆平时看到的商品价格的表示方法中,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通过已经知道价格表示方法的学生来带动其他学生学习,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3。人民币的计算离不开购物,让学生在模拟购物的过程中完成简单的加法计算。通过选购不同商品,需要不同的付钱方法,深刻体会进率()的换算,让知识在操作中得以内化,学生学了也不易忘记。

4。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及时的反馈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5、最后一个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回忆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阅读学习小结,帮助学生整理思路,让所学的知识清晰化。

一、复习引入:简要的回顾上节课的知识,人民币的分类,及1元=10角,1角=10分重要的关系后出示几道单位换算的题目。意图是让学生能回忆起上节课的内容及为本节课的做好铺垫。在这一环节学生做得不错,好像表面上大部分都会做。因此就很容易进入下一个环节。

二、联系生活,经验转换知识

1、教学1元2角

先用课件出示一张1元钱和一张2角钱,让学生认识这表示多少钱?再和学生一起玩换钱的游戏,你用教师准备的零钱可以用几种方法来表示出一元二角钱。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出了多种换法。接着又让学生换算1元2角=()角,12角=()元()角。最后再用课件出示类似的人民币的转算练习题让学生练习,巩固所学生新知。

2、创设生活情境,认识商品标价

用课件创设学习情境,走进超市认识商品标价。让学生明白:小数点前面表示元,小数点后面第一位表示角,第二位表示分。

三、巩固练习

有一道练习题是拿出买每件东西要付的人民币。我课前为学生准备了一盒子零钱,让学生亲自动手用真钱表示要付的钱。学生集思广益,拿法多种多样,较好的巩固了人民币的换算这一知识点。

四、知识整理

一年级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有限,不会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于是我用课件出示学习小结,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这样有利于学生理清知识点,让思路更清晰。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一年级数学说课稿数一数篇六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是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中的内容。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进位加法,知道口算时“要个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相加”,同时也较熟练掌握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之后教学的这些都为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奠定了基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

一年级下期的学生已经能够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并且会用多种方法计算10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本班孩子在学习中对自己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收集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能积极参与操作、观察等数学活动,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进行正确计算。

2、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操作、讨论、交流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出多样化的算法。

3、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意识,激发数学兴趣,发展数学思维。

重点: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难点:理解进位原理,提高计算能力。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是组织发现活动,关注活动中的学生,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习新知,亲历探索过程。

情景教学法、操作实验法、发现法成为了我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一年级的孩子在数学学习中,他们更喜欢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形象具体的直观操作,丰富多彩的游戏来吸引他们的注意,激起他们参加学习活动的热情,孩子们在本节课中通过操作实践、观察分析、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这一论述告诉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本身所具有的激励因素,让孩子明确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并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以此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的愿望和动机。

1、出示情景图

课本中例1的情景图呈现的是带孩子们游玩的情景,接着带孩子摘苹果,我认为这样处理的好处是让孩子在情景中,自然地复习旧知。接着让学生说出243,你是怎样算出来的?然后让学生观察游乐场两位小朋友为大家准备矿泉水这个图,让学生提出问题,并且尝试计算,询问孩子:249到底是不是等于33,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相信大家学过之后,就能很快算出249等于多少。然后板书课题,引出了新知。这样的设计既为今天的学习作了铺垫,又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一年级的孩子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作为本课的教学难点,而这一数学知识的抽象概括性与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之间的矛盾,而教学手段的一项重要功能就是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让孩子们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在操作实践,观察分析的活动中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

小朋友们,你们想去游乐场吗?(想)那就跟我来吧。你们看,这是游乐场。这里有魔天轮,这里有跷跷板乐园,还有划船乐园呢。咦,一群小朋友在树下干什么?我们去看看吧。原来树上挂了又大又红的苹果。你们想摘吗?(想)那好吧。先来摘这个苹果。(挑学生口算,摘苹果)师:对不对呢?(对)全班来,好真棒!(对了)

谁能告诉老师243,你是怎么算的呢?(先算43=7,7再加20等于27)对不对?(对)真好!在游乐场里,有两位小朋友正在为大家准备矿泉水。

说等于几?(33)到底249是不是等于33,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相信大家学过之后就能很快地算出249等于多少?你们有信心吗?(有)

1、摆小棒

左边摆上24根小棒,右边摆上9根小棒,你能用小棒算出得数吗?

孩子遇到了249个位相加满十这个新问题,该怎么处理?接着同桌交流摆小棒的方法。

在这个活动中孩子们可能会出现这样一些摆小棒的方法

展示算法

249=33

204

13

展示算法

249=33

63

30

(3)把24分成23和1,1和9凑成十

展示算法

249=33

231

10

(孩子们通过摆小棒自主探究解决了遇到的新问题,建构了数学知识的意义,接着又让他们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共享学习成功的喜悦,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使枯燥的计算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形象直观了.)

我尽可能地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让孩子在知识的建构中,理解并形成数学的思考,这种数学化的思想才是教学的根本目的。

2、总结

好,下面同学们把小棒收进袋子里,动作快一些。同学们,24加9,刚才大家想了几种算法?(3种)

教师归纳第一种算法。我们看第二种算法是把几凑成十(真棒,把24凑成十)第三种算法是把几凑成十?(9)在这3种算法里,你觉得哪一种算得很快?(第3种,因为……)(我喜欢第1种)有没有人喜欢第2种?(我喜欢第二种)

在这3种算法里,有先算出整十,也有先凑成整十的,为什么都有整十?(因为用整十加起来好计算)

3、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下面,我们就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一些问题。

告诉我你是怎么算的?(我是把35分成30和5)很好,还有其它的算法吗?(――)还有吗?(——)哦,非常好。掌声表扬。

(2)出示课件:下面我们去跷跷板乐园。有18人在跷跷板乐园里玩,又来了8人,一共有多少人?谁会列式?(188=26)对吗?表扬一下。

(4)好,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学的知识在书上的62页,大家打开书看一看例2。好,请拿出笔,认真地完成做一做的三道题。做好的同学请坐正!做好了吗?(做好了)我们对一下答案。(对)全班同学鼓掌,祝贺自己。真好!

(5)好,小朋友们赶快合上书,游乐场里还有更好玩的地方等着大家,你们想去吗?(想)

看,这是水陆岛,你们想到岛上玩吗?(想)水陆岛上可好玩啦!你们必须选好路线,算对口算,才能安全地到达岛上。否则,就会掉进河里,撞到大鲨鱼,准备好吗?我们从1号开始,全班一齐读(428=50)正确!接下去你会选择几号?(2号)我们一齐读(446=50)二号卡片为什么没有变成绿色?(因为后面没路了)可见我们上当了。好,赶快回来走3号呀。接下去走几号呀?(4号、5号)接下去走几号呢?(走6号、7号、8号)真好!10号草地填或-,你们猜应该填什么?(加号)564=60,60大于57,祝贺大家!我们勇敢地闯到了水陆岛。我们上岛玩去了。

通过以上的练习,让孩子明白两位数与一位数相加的算理,并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再通过计算练习来进一步巩固计算方法。

小朋友们,我们今天学习了哪些知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什么叫进位?找一个学生说。

请大家仔细观察243、249一个等于二十九,一个为什么等于三十几呢?(因为4加9等于13,超过10,以要进位。)对,4加9等于13,超过十,应该向哪里进位?(向十位进位)243=27,43=7,4加3不满十,所以不向十位进一。4加9已经满十了,所以要向十位进一。

四、自主尝试,发散思维

荷兰著名的数学教育家费赖登塔尔说:“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孩子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和创造出来,老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孩子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

今天我们学习了进位加法,在生活中有没有用处呢?

现在是春天,大自然真是太美了!同学们看,老师准备带大家去春游,其中大车要坐28人,中巴车要坐19人,小车要坐3人。那大车和小车一共要做多少人呢?(283=31,是31人)那中巴车和小车一共要做多少人呢?(193=22,是22人)

(这样的教学巩固了今天所学知识,提高孩子计算兴趣,形成课堂高潮)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我没有把计算方法简单教给孩子,而是在生动的情景中让每个孩子根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加以建构,亲身探索了算法的过程,理解了进位原理,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激发了孩子的学习热情。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一年级数学说课稿数一数篇七

我说课的内容是京版教材第一册第九单元的学看钟表,由于水平有限,在设计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根据以上的具体要求,本次教学设计充分考虑一年级学生已有认知和认知发展规律,通过各种形式的直观教学和动手实践认识钟表,通过对比观察会看钟表的整时和半时,感悟钟表指针指向的道理,体会钟表在生活的重要作用。

《学看钟表》是北京市义务教育改革实验教材第一册第八单元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也是小学课本中第一次出现关于时间的知识,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首先认识钟面,通过观察知道钟面上有1—12个数字,是怎样排列的;认识时针和分针。其次让学生学会看“整时”和“几时半”时刻的方法,能正确读出这样的时刻。同时让学生体会到时间和生活是密切联系的,把数学知识的学习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向学生进行遵守时间和珍惜时间的教育。

1、首先我找几名学生做了课前访谈,我拿着钟表分别问了整时和半时,有80%的学生都能正确的说出整时,但只有40%的学生能正确的说出半时,当我在问你是怎么知道的时,也仅有一两个学生能准确的说清楚认识钟表的方法。

2、我在班中做了调查问卷。

问卷表明,有91.5%的学生能够正确的分清分针、时针。85%的学生能够正确的认识整时,但一些学生在书写上还有问题,有71.4%的学生能够正确的认识半时,并且只有25.7%的学生能够正确的画出半时,可见,学生对钟表的认识还是粗浅的、感性的,不能真正掌握认识钟表的方法。而且多数学生表达时间的方式为几点、几点半。

为此,教学设计时我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已有认知和认知规律,让学生在各种生动的具体活动中学看钟表。同时指导学生学会在观察比较,总结归纳出认读整时和半时的方法。

1. 结合生活经验,认识钟面,区分时针与分针。

2. 经历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等活动,学会看钟表,会认读整时和半时。

3. 感受时间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数学的意识。

会区分时针与分针,认读整时和半时。

认读半时,掌握认读方法。

2、师: 对了,答案就是钟表。生活中它有什么用啊?钟表,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好朋友,他可以告诉我们几点上学,叫我们起床,你会看钟表吗?如果自己学会了看钟表,那该多方便呀!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看钟表。

1、钟表王国的兄弟姐妹可多了,你都见过哪些种类的钟表?你们想去钟表大世界看看吗?(出示图片)

2、师:快拿出你们的钟表,仔细观察,钟表面上,都有些什么?

生:数字、指针、格

3、我们认识了时针和分针,你知道时针和分针在钟面上是朝哪个方向走的吗?(用手指比划一下)像这样顺着表针走的方向叫顺时针方向。引导学生发现时针比分针走的慢,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它们不停地在钟面上走着,随时告诉我们是什么时间了,该去做什么事了。

其实,小钟表不仅能帮小猴解决问题,我们在学校一天的学习和生活也离不开它。

1、老师也用时间记录了的一我们同学的一天,你知道这是几时吗?

为什么是8时呢?(几名学生说)(贴图)

对了,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8,就是8时。我们还可以把这个时间记录下来,先写数8,再写一个时间的时,读作8时。(板书:8时)

谁来完整的说说,8时我们在干什么?

2、时间滴答滴答向前走,转眼间,同学们上第二节课了,谁能完整的说说,现在是几时?你们在干什么?(出示图片和钟表)

快来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分针和时针各指向几,就是9时?

3、时间过的真快,两节课结束了,同学们的大脑该放松一下了。10时是我们上课间操的时间,你知道,分针和时针该指向几吗?(出示图片)

对,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10,就是10时。(出示钟表)

4、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3个整时的时刻,快来观察一下,这三个钟面,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出示三个钟面)

几名生回答:分针都指向12,时针指向8就是8时,指向9就是9时,指向10就是10时。(圈出分针,出示时间)

你们找到认识整时的方法了吗?

对,当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出示重点字)

5、拿出你的小钟表,播出一个你喜欢的整时,和同桌说一说,

6、刚才我们一起找出了认识整时的方法,此时,我们在干什么呢?(出示午餐图片)你认识这个时间吗?快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吧。

1、吃完午餐后,同学们该午休了,从12时到1时,经过一个小时的午休,同学们该进行下午的学习了,下午第一节课的时间是几时呢,快来看看吧,你认识这个时刻吗?(出示图片钟表贴图)

生说,1时半或2时半,

2、到底是几时半呢?我们一起看一看!

3、请你仔细观察,从1时到1时半,时针和分针是怎样变化的?(出示动态指针)

生说变化:时针走到1和2之间,我们也可以说刚刚经过1,没到2.

分针从12走到了6,我们也可以说,走过了6大格

4、所以,当时针刚刚经过1没到2,分针指向6,这个时刻就是1时半。(圈出1、2,分针闪动)

5、我们结束了一天的学校生活,回到了家里,大家是怎么安排自己的课余时间的,一起到西西家看看吧。

6、这是几时半,小伟在做什么?(出示图片和钟表)

真聪明,这是5时半,西西在做。。。

请你仔细观察,另外两幅图中,西西什么时间在做什么?(6时半看动画片,8时半睡觉)

7、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三个半时的钟面,有了学习整时的经验,你们一定能够很快找到认识半时的方法。快和身边的同学交流一下吧。(出示三个钟面)

几个生说:这三时钟的分针都指向6,时针刚刚经过5,没到6,就是5时半。。。(圈出5、6、8)

8、怎样认识半时呢?

生说

对了,分针指向6,时针刚刚经过几,就是几时半。(出示重点字)你也来说一说吧。

9、播钟。拿出你的小钟表,拨一个你喜欢的半时,考考你的同桌。

1、经过了一夜的休息,西西自己起床了,没用妈妈叫,原来他有了自己的新手表,你见过这种时间表示方法吗?(出示起床图片,电子表)

这种表示时间的方法是电子计时法,你知道这是几时吗?

2、你在哪还见过这种表示时间的方法?

老师也带来了几个电子计时法表示的时间,认识他们吗?一起来看看这都是什么时间?(出示电子表)

生:第一个钟面上,是12时

怎样用电子计时法来表示这个时刻呢,先写12,再写两个竖着的圆点,最后再写两个0。读作12时。

3、第二个钟表是几时啊?生:6时半

你知道如何用电子计时法表示它吗?

生:先写6,再写两个圆点,再写3和0

4、相信你也能用电子计时法表示出黑板上的时间,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应该如何表示,找两个同学到黑板上写。

现在有各种这样的钟表帮助我们表示时间,那你知道古时候人们如何表示时间吗?想不想看看。(出示图片并介绍)古时候的人们用自己的聪明智慧发明了很多表示时间的方法,感兴趣的同学可以下课后继续了解。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古代计时方法,丰富知识,激发兴趣】

这节课马上要结束了,我们一起渡过了40分钟的时间,真快呀!同学们,时间就是这样,很快过去而且不会再回来。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时间非常宝贵,我们要好好利用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

1、第一关,连线(练习卷子4个表面)

钟表图:6时 9时半 3时 3时半

选项:3时半 6:00 9时半 3:00

分别说一遍确定方法。

第三个和第四个钟面上你是怎么知道哪个是3时和哪个是3时半的?

2、第二关,照样子写一些(卷子3个表面)

请你将钟面上的时间用两个不同的方法,表示出来。

例子:9点 9时 11点的 4点半的

9:00

学生伸出手指跟着钟表的指针顺时针转动,边走边数,体会顺时针方向。

教师利用钟表动态演示从1时到1时半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对半时的表象认识。

有效的避免了学生错把1时半认成2时半的发生。

第一次对比:凸显整时表针指向特征,有利于学生准确熟练的辨认整时。

第二次对比:区别整时、半时。有利于学生更加准确熟练的辨认整时和半时。

第三次对比:凸显半时表针指向特征,有利于学生准确熟练的辨认半时。

教师的提问,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学生出现意见的分歧,让他们自己说说为什么,在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中,学生一步步对钟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整节课学生经历着在观察中思考,在对比中发现,在发现中争论,在争论中提升的过程。我们把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师生在共同的研讨、交流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一年级数学说课稿数一数篇八

这节课我讲的是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认识钟表》的第一课时“认识整时”。本节课是学生建立时间概念的初次尝试,也为以后“时、分”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本节课所要达到的目标为是: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结合生活经验总结出认识整时的方法;知道表示时间的两种形式。培养学生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生活、学习习惯。

这节课的重难点是让学生学会认识整时,会用两种形式表示同一时间。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

孩子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想猜吗?(出示课件)“滴哒滴哒,滴哒滴哒,会说没有嘴,会走没有腿,它能告诉我们什么时候睡,什么时候起”能告诉我谜底是什么吗?(钟表)答对了。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认识钟表”(出示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钟面。

a、请同学们拿出你们的学具表,仔细看看钟面上有些什么?把你的发现说给小伙伴听听。(学生玩学具,观察钟面。教师指导。)

b、你们观察的真仔细,现在请同学们放下手中的学具,一起来看黑板上的大钟面。把你的发现说给大家听听。(贴钟面)

*钟面有两根针,一根长的,一根短的。

*还有12个数,我们数一数。

*钟面上还有12个大格。

(教师小结)我们把又短又粗的针叫时针,又细又长的针叫分针。(板书时针、分针)

同桌拿学具表互相指一指“时针和分针”

(二)认识整时

1、认识

(过渡:我们认识了时针和分针,你知道这些表的时间吗?)

课件出示7时、3时、6时(学生说出时间)

请同学们再仔细观察这3个钟面,看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发现分针都指向12。

(师小结:当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

2、拨一拨

同桌合作,二人一组拨钟练习,一人说时间,一人拨。

(教师小结:像这样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我们把这样的时刻叫做整时。)

(三)用两种方法表示时间

(过渡: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表)

1、认识电子钟。

课件出示生活中的电子表。

小结:小圆点后面是两个零,前面是几就是几时。

7时和7:00是一个时刻的两种写法,它们是一对好朋友。下面我们就来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好不好?(老师和学唱“找朋友”。头饰上时间相同的才是好朋友,可千万不要找错呀。时间相同的小朋友握握手做个好朋友吧。问:“1:00,你的好朋友呢?”老师戴上1:00的头饰,原来在这儿呢!)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一年级数学说课稿数一数篇九

我说课的内容是京版教材第一册第九单元的学看钟表,由于水平有限,在设计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根据以上的具体要求,本次教学设计充分考虑一年级学生已有认知和认知发展规律,通过各种形式的直观教学和动手实践认识钟表,通过对比观察会看钟表的整时和半时,感悟钟表指针指向的道理,体会钟表在生活的重要作用。

《学看钟表》是北京市义务教育改革实验教材第一册第八单元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也是小学课本中第一次出现关于时间的知识,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首先认识钟面,通过观察知道钟面上有112个数字,是怎样排列的;认识时针和分针。其次让学生学会看整时和几时半时刻的方法,能正确读出这样的时刻。同时让学生体会到时间和生活是密切联系的,把数学知识的学习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向学生进行遵守时间和珍惜时间的教育。

1、首先我找几名学生做了课前访谈,我拿着钟表分别问了整时和半时,有80%的学生都能正确的说出整时,但只有40%的学生能正确的说出半时,当我在问你是怎么知道的时,也仅有一两个学生能准确的说清楚认识钟表的方法。

2、我在班中做了调查问卷。

相关范文推荐

    2023年一年级数学说课稿优点(10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我给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说学情模板(6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说学情模板(6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

    2023年小学语文说课稿一年级下册大全(四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

    八年级数学说课稿和课件(优质四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小学语文说课稿一年级下册(模板4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说学情九篇(实用)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

    最新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人教版(通用九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

    最新小学四年级语文说课稿火烧云 小学四年级语文说课稿部编版通用(3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023年小学四年级语文说课稿一等奖(三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