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哆来咪美术教案(优质8篇)

时间:2023-10-14 作者:BW笔侠最新哆来咪美术教案(优质8篇)

编写大班教案需要教师对幼儿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理论有一定的了解,同时还需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相信大家的教学水平会不断提高,为学生的发展贡献力量。

哆来咪美术教案篇一

引导学生根据日常生活的感受,刮大风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把风及风吹引起的物象变化,用较夸张的绘画语言表现出来。

锻炼学生的形象记忆能力、想象力、刮大风创造力及合作精神。

能将生活感受用概括、集中、强化、夸张甚至幻想的方法表现出来。

多媒体

1、听——播风声。

2、了解风的级别及类型:微风、阵风、大风、狂风、台风、龙卷风…….学生从中了解到在刮几级风时应留在安全的地方,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3、让学生模仿各种风的声音,活跃课堂气氛。(可加律动)

4、观看演示动画:落叶——(风的拟人化形象)——海浪和云在风中的变化。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通过参照物看到各种风,直观感受风,加强对风的想象力。

1、 学生尝试表现风、老师演示怎样表现风:

(1)提问:你想怎样表现风?其它同学根据他的描述,想象当时的情景,并判断是什么风?请学生上黑板表现,学生点评,老师点评、修改。(此时,可播放“风车——风吹树动——龙卷风”)

2、 欣赏名家绘画作品,了解画家是怎样在画面上表现风的。

(1)《遇难船》通过乌云、海浪、被风吹得倾斜的船和在水中挣扎的人来表现风。

(2)梵高的《星空》用卷曲的笔触,蓝、黄色对比的色彩,表现出空气的流动感。

3、观看学生作品,了解学生是怎样通过想象表现风的。

1、 作业要求:

(一)借助被风吹而产生形态变化的物象来表现风。

(二)通过想象用色彩、线条表现风。

2、 活动形式:以一大组为一个单位,分工合作,集体创作想象画。(共分为四组:微风、阵风、大风、龙卷风,可自由选择、参加自己喜欢描绘的风的组。)

3、 作业评价:

(一)请每组派出代表,介绍自己用什么方式、怎样表现风的?怎样画会更好?

(二)根据老师订出的几项标准,请同学代表和老师投票给自己认为表现突出的组。四、小结:进行环保教育。

哆来咪美术教案篇二

1.认识红、黄、绿三种颜色。

2. 学习用手掌、手指印画小树。

与幼儿人数相等的画纸。

活动过程:

1.出示风婆婆,和幼儿打招呼,激发幼儿兴趣。

2. 风婆婆最喜欢在树林里飞来飞去的。有一天,风婆婆经过一个树林,忽然,听到一阵哭的声音,是谁在哭呀?(出示一棵没有树叶的小树),原来是小树在哭。风婆婆停下来问小树:“小树,小树,你为什么哭呀?”小树说:“我的好朋友都穿上漂亮的新衣服了,只有我没有,我好羡慕他们。”风婆婆笑着说:“别着急,让我来帮助你。”风婆婆对着小树吹了口气(教师作吹气状),小树马上就穿上了漂亮的花衣服。

3.旁边的小树可高兴啦,他们也要风婆婆给他们穿上漂亮的花衣服。可是风婆婆太忙了,她想了想,哎,幼儿园里小朋友的小手很能干的,请他们来帮忙吧。今天老师把小树请到了幼儿园里,一会儿就请小朋友帮小树穿上漂亮的花衣服。

1.师:那我们用什么给小树做衣服呢?老师这里有红、黄、绿三种颜色, 用手掌印颜料印出树叶,用手指点出树干。

1.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2.鼓励幼儿用各种颜色的树叶粘贴。

请幼儿把作品贴在展板上展示。

出示风婆婆,称赞幼儿,请幼儿一起去外面玩。(带幼儿出活动室)

哆来咪美术教案篇三

1 课 时

造型

:学习利用瓦棱纸进行有趣的艺术活动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的探究中,相互交流,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通过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实践精神。

利用瓦楞纸的特点,掌握在瓦楞纸上镂空造型的技法和多层瓦楞纸与色彩卡纸拼贴等方法。

层次感和画面整体效果的把握

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

瓦楞纸、刻刀、颜料等

第一节

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 教学调整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稳定情绪,准备上课。

我们曾经尝试过用哪些方式方法进行创作?(结合实物欣赏) 学生讨论回忆:绘画、剪贴画、版画等。

以前我们都是用商店里出售的“正式”材料进行创作,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个新朋友――纸箱板。撕开表面的牛皮纸,你会发现里面藏着弯曲排列的瓦楞纸。 搜集资料并反馈。

瓦楞纸和其他的纸张相比有什么独特之处?

用纸板箱创作时我们应该发挥它的哪些特点?避免哪些不足? 小组探究。

撕一撕:箱板上的瓦楞纸不止一层,两边还夹有光滑的牛皮纸,可以撕出不同的层次;纸箱的厚薄不同,里面的瓦楞纸也不同;箱板纸层之间粘接的牢固度不同,撕出来的效果也各不相同。

组织学生进行接力游戏的创作活动,教师参与活动,并给予合理建议,以引导完成作品。

选取一张瓦楞纸或纸箱板备用。 接力游戏(以小组为单位,每组一块箱板,全班合作完成):

1.几位同学分别在纸箱板上撕出或刻出自己喜欢

的形象或肌理。

2.撕到一定程度,滚油墨或刷色,挑选合适的角度在大纸上印制。

3.继续撕刻,改变底版,再在大纸上印制。

4.调整构图,直至全班完成一幅满意的作品。

展示作品,引导学生评议。 学生互相介绍、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品。谈谈自己的感受。

箱板上的新发现

哆来咪美术教案篇四

1、激发学生探索太空奥秘的浓厚兴趣,启发学生大胆想像,描绘未来世界人类去太空旅行或探索的情景。

2、运用易拉罐、铁丝等材料进行人造卫星的立体造型表现训练。

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激发学生对航天事业的兴趣和热爱科学的精神。

图片、课件

2课时

1.展示充满无穷无尽奥秘的太空

2.教师小结:宇宙大得难以想像,它充满无穷无尽奥秘,人类几千年来不断地对太空进行探索,出现了很多著名的天文学家,近几十年来,人类已经登上了月球,发射了许多探测器,去探索无边无际的太空世界,今天我们也一起去太空看看。(揭示课题).

1.游太空前的准备——资料交流,参观了解。(必选:前置学习)

(1)资料收集:课前搜集航天发射中心、火箭、飞船、卫星、探测器等有关太空的资料和图片。

(2)讨论怎样游太空。突出“游”的方法)

a、坐上各种飞行器。

b、穿上太空服。(因为没有地球的吸引力,没有氧气,在太空中会飘来飘去)

(3)去航天发射中心。(分组交流资料——教师总结)

a、了解航天发射中心。我国有三个航天中心,分别是甘肃省酒泉发射中心、山西太原卫星发射中心、西昌航天发射中心。(课件展示图片)航天发射中心是发射卫星、探测器、飞船等。

b、了解长征系列火箭。(出示长征系列火箭图片)

c、了解“神舟”号系列飞船和各种卫星、探测器。(出示图片)卫星、飞船、探测器等是火箭装载飞进太空的。

d、观看“神舟”五号飞船升空发射遨游太空的精彩片段。

2.乘坐飞船游太空——指导构思,引发奇想。

(1)一乘坐“神舟”六号飞船游太空(播放音乐和游太空录像)

(3)说说在太空出现什么情况?(没有大气,会失重,课件出示宇航员在太空行走时失重的各种不同动态和在睡眠、饮食时失重的有趣状况)

3.画太空——欣赏作品,评价学习。

(1)课件展示多幅学生作品。

(2)说说这些同学是怎样画的、怎样想的。

大胆设计造型独特的航天飞行器、奇异的外星人和壮观的太空城市,描绘出一幅未来人类在神秘太空世界进行探索、旅行的图片。教师巡回指导。

表扬想像奇特大胆和构图独特的学生,并通过视频展示台展示其作品。

了解卫星是怎样传送电视节目的——外国的新闻内容就是通过卫星传播过来的。天气变化情况是通过卫星来观察云层而得知的。

安全提示:乘坐飞机时要关闭通讯工具。

在神秘的夜空中,除了点点繁星,还有我们古人留下许多的梦想。(莫高窟图片展示)

1.自主学习、认识各种不同时期的飞天壁画。(学生将课前收集的资料分组进行展示介绍和交流)

2.展示欣赏:飞天壁画

3.总结飞天人物的基本结构——主体部分与展开部分,片展示)它们具有十分丰富的形态变化。

1.初步感受:

教师长带表演

2.认识绘制:

教师示范画

3.学生创作:

要求:画飞天人物,用线条表现出人物的轻盈感。教师指导帮助。

师生共同欣赏评价。

安全提示:马路上不能打闹。

哆来咪美术教案篇五

设计意图:

报纸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为幼儿所熟识。根据新“纲要”的要求,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物品或废旧材料进行游戏、学习为指导思想,设计大班科学活动——好玩的报纸,让幼儿知道过期的报纸可以被我们利用,可以作为我们游戏的玩伴。

活动通过多次尝试,让幼儿带着疑惑和问题,在不断的操作中,探索出“边连边剪的剪纸方法”,并在相互的观察、比较中发现剪更长纸条的关键因素。活动通过亲历探究的过程,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从而学会学习,学会生活。

活动目标:

1.大胆探索发现报纸纸条的多种剪法。

2.在玩玩剪剪中,体验游戏活动的快乐。

活动重点:

让幼儿探索报纸纸条各种剪法。

活动难点:

引导幼儿在活动中探索如何将纸条剪的更长。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会使用剪刀

物质准备:报纸、剪刀

活动过程

一、我们的报纸

1.出示报纸,谈话提问:这是报纸,谁喜欢看报纸?

2.为什么很多人喜欢看报纸,报纸里有些什么?

3.教师小结:人们通过报纸及时了解新闻和信息。

二、过期的报纸

教师出示一张过期的报纸,提问:

1.过期的报纸还有用吗?有什么用?

2.过期的报纸可以玩吗?怎么玩?

3.教师小结:过期的报纸能和我们玩。

三、好玩的报纸

(一)尝试玩“望远镜”

1.出示单筒望远镜,请幼儿尝试把单筒望远镜变得更长。

2.请幼儿尝试制作让单筒望远镜变的长。

(二)尝试如何剪更长纸条

第一次尝试:

1.提出要求:“请你从报纸上剪下一根纸条,越长越好,我们比一比,看谁的最长”。

2.幼儿尝试

3.比较结果

(1)请幼儿讲述,剪下的纸条是报纸的哪个部分。

(2)结论:报纸有长边和短边,剪长边的纸条比剪短边纸条长。

第二次尝试:

1.提出要求:“请小朋友想办法,还能把纸条剪的更长吗?”

2.幼儿讨论。

3.教师小结讨论结果:“如果把纸条长边和短边一根一根一根连着剪,你的纸条会更长吗?”

4.幼儿尝试。

5.比较结果:

(1)和第一次剪的纸条比较,幼儿发现用一根一根一根连着剪的方法剪出的纸条长。

(2)提出问题“用同样的方法剪,为什么有的纸条更长些?”请幼儿观察、讨论,寻找其中的秘密。

6.教师总结:在一张报纸上,用边连边剪的方法,剪的越细越多,剪下来的纸条会更长。同时还有很多好方法等待我们去发现。

四、整理废报纸:纸团游戏

教师小结:过期的报纸让我们玩的真开心。这么多的纸条,仍下多可惜啊,我们可以用它们来做什么?小朋友把剩下废旧报纸捏好纸团,纸团有什么用?(投、抛……)那现在我们一起去外面玩球去喽!

活动延伸

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引发幼儿继续探索的愿望。

我们还可以利用废旧报纸干什么?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做一做。

哆来咪美术教案篇六

1、培养儿童对蛋壳装饰绘画的兴趣。

2、敢于探索尝试根据蛋壳的可碎性进行粘贴画。

3、发展儿童的动手能力,激发想象力。

蛋壳装饰画图片、蛋壳、记号笔、水粉颜料、颜料刷、绘画纸、浆糊、棉签等

1、给出谜语,激发儿童兴趣

2、引出图片,引导儿童讨论。

教师:我这里有一幅画,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1)你们看这副画漂亮吗?它是用什么做成的?(蛋壳)

(2)我们平时看到的蛋壳是什么颜色的?(白色、土黄色等)

(3)那你们看这副画上的颜色是怎么来得呢?(用水彩笔或颜料涂的)

(4)这幅画是怎么做成的?先怎么做?再怎么做?

(5)画上的蛋壳是怎么贴上去的?是按什么顺序贴的?(分部分一块块粘贴的)

小结:先构图,然后分块粘贴蛋壳,最后再涂上颜色。

教师:我这里有两张做这幅画的步骤图,来看看。

我还准备了几张图片蛋壳贴画的图片,你们看。

3、教师引导幼儿构图、粘贴画。

教师:看了这么多的蛋壳贴画,你想贴什么样的?请你也来动手做一做。

(1)画面要求简单、大气。

(2)粘贴是要注意蛋壳易碎的性质。

4、引导儿童用水粉颜料或颜色笔再画面蛋壳上涂色。

5、给蛋壳粘贴画添画背景,结束活动。

哆来咪美术教案篇七

观赏石膏像《米罗岛的维纳斯》,阅读诗歌,讲述相关神话,谈论雕塑的审美感受。引入话题,马克思说是“高不可及的范本”,恩格斯说在希腊罗马面前,“中世纪的幽灵消失了”。

1、古希腊艺术产生的条件

贸易与航海造就了坚强的意志,机智勇敢和勇于探索的性格;城邦国家的奴隶主民主政体要求公民有健壮的体格与完美的心灵;温和的气候使运动员裸体竟放为艺术家对人体美有较早的领悟;“神人同形同往”的神话是艺术的土壤。

2、古希腊雕刻一神性的崇高

雕刻艺术特点。担造完美的、理想化的人,追求一种和谐的理想美。

重点作品:《米洛的阿芙罗蒂特》、《炼铁饼者》《三女神》、《刮汗污的运动员》、《里切亚战士》、(古典时期)

《拉奥孔》《尼开神像》(希腊化时期)

3、古希腊的建筑

石柱围成长方形,形成围廊、拄、梁访和两面的山墙共同构成建筑的主要立面。

4、古罗马雕刻——人欲的膨胀:

罗马人很早就有为死者雕像的风俗,征服希腊后,雕刻走向成熟,注重理想美。帝国时期出现了强烈个性和复杂的内心世界描写的肖像。

重点作品:《奥古斯都像》、《卡拉·卡拉像》。《奥里略骑马像》

5、古罗马的建筑

券拱加希腊柱式,混凝土使用广泛

重点作品:《君士坦丁凯旋门》、《斗兽场》、《万神庙》

1、师生共同总结古希腊雕刻的主要特点及古罗马的建筑艺术的主要成就。

2、教师谈古希腊、罗马艺术对后世欧洲艺术的伟大意义(文艺复兴古典主义)。

3、思考希腊、罗马艺术与我国传统文化的异同。

4。应学生写短文波最喜欢的一件作品,忌空谈,多联系实际。建议阅读希腊罗马的神话。后记:这是我多年前的一节对全省的公开课,标志着我美术欣赏课风格的形成。就是文化性、情感性和知识性的统一,以及把美术课本身作为“美的'课”来上的教学手段。

附:优秀学生作业

哆来咪美术教案篇八

活动背景所有孩子的第一笔涂鸦都是从线条开始的。线条是一种神奇的符号,是孩子最简单和最直接地表现自我的一种绘画语言。线的变化多姿多彩,线的魅力无穷无尽。《纲要》中艺术领域的目标明确指出:幼儿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本节活动所选用的就是幼儿感兴趣的线描画活动。

1.学习用线条进行想象画。

2.借助“小蝴蝶跳舞”自然分割图案,进行想象和添画。

3.对想象线条画有兴趣,投入地参加活动。

活动准备:背景图、绘画纸

1.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在音乐伴奏中教师以角色身份带领幼儿进入情境。

师:小朋友,春天来了,花园里的花儿都盛开了,各种各样的好漂亮呀!你们想不想跟着老师去赏花吗?那我们听着音乐跟着老师出发吧!花园里的花真多呀,瞧!这朵花还跟我们眨眼睛呢!哇,那朵花真特别呀,喔,瞧,这朵花也很有趣喔,说说看那里特别呢?它的花瓣像什么呀?呦,那边的花儿排列得真有趣,像什么呀?(波浪形)公园里的花儿不仅美还真有趣,有的花瓣是波浪形的,有的花瓣是螺旋线的还有的花瓣是三角形的,真是太有意思啦!

(师边说边随手画出不同的线型,螺旋线和波浪线是线描画的基本表现手段,对于处在线描画萌芽期的中班幼儿来说属于难点。于是我将线条作品巧妙地装扮成花园,并将波浪线和螺旋线分别设计成花园里的小路、小池塘,将难点蕴藏在场景布置中,从而使幼儿在玩耍中积累线描画的表象。同时通过拟人化的富有激情的语言的引导,充分调动起孩子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2)在音乐的伴奏下,教师用贴有蝴蝶的笔在花上舞蹈,画出各种不同的线条,引起幼儿作画的兴趣。

师:“小朋友们,逛公园逛累了吗?我们坐下休息会吧!刚才我们都欣赏了漂亮的花儿,谁来告诉我你最喜欢的花儿是用什么线条宝宝变成的?原来不涂颜色,用不同的线条。也可以变出美丽的花儿你还可以用动作来表示这些线条吗?小朋友表现很棒喔!

师:“老师这儿还有一幅鲜花图呢(出示范图),我们一起来看看画里有什么。?(这幅画里有漂亮的花朵)这些美丽的花朵会把谁给吸引过来呢?(蝴蝶,蜜蜂,蜻蜓)喔,小朋友真是爱动脑筋,花儿的确把美丽的花蝴蝶给吸引过来了。瞧,它在这儿呢!咦,花蝴蝶它在想什么呢?(想看花)花蝴蝶很想去花朵上玩玩,可是它想请小朋友来做引路人,带着它一起去赏花,可以吗?(可以)那小朋友想从那里开始赏花呢?喔,这朵花可真漂亮,就从这朵花开始好吗?先到这朵花上去跳个舞,再从这边飞到那边看看吧,还是回这花瓣上跳个圈圈舞吧!哇,在花瓣上旋转可真开心呀!小朋友,还想飞到哪儿去玩玩呀?飞到那朵花蕊上闻一闻花香吧,真香啊!喔,好累呀,到花蕊上休息一会儿,睡个觉吧。(用符号表示)我从这边飞到那边(直线),在花瓣上旋转,在花蕊上转个圈(螺旋线)。”在整个示范过程中。没有一句有关画画方法的讲解。老师讲完了,一幅美丽的线条分割图也就完成了。孩子们睁大眼睛,不由地赞叹,嘴里发出啧啧的声音。在情景化的语言中孩子不但受勤美的熏陶,而且不知不觉地掌握了线描画的画法。真正体现了“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教育理念。

2。初步尝试用勾线笔画出蝴蝶跳舞的痕迹。

师:“小朋友们,你想到花朵上跳过舞吗?你想用什么线条宝宝来跳舞呢? (幼儿说出后,教师带领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现,为幼儿下面的勾画做准备。) 那请你为自己选一朵最喜欢的花,去跳个快乐的舞吧!(个别幼儿作画)(幼儿在音乐声中勾画蝴蝶跳舞的各种线条。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想象,画出不同的线条。)

3。观察由蝴蝶跳舞痕迹所组成的各种图案,想象并添画师:“小朋友,现在我们来仔细观察画面,还和刚才一样吗?现在画上有了许多神奇的线条,看着这些线条你想做什么?怎么变,变什么,谁来说说看? (幼儿说出后,教师带领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现,为幼儿下面的勾画做准备。)看看这朵花可真漂亮,我想把它装扮成我的花房子。我要把这儿装扮成我的客厅。瞧,这就是我爱吃的巧克力和棒棒糖!我想把这儿变成我的池塘,养些小鱼,小螃蟹,小青蛙等,我还想在这儿种上一棵苹果树呢,等到秋天的时候一定可以尝到甜甜的苹果喔!这儿,我添个太阳吧,我还可以变成许多许多宝贝呢!

师:“小朋友,你们想不想也拥有这样一个美丽的花园,让你的花园有美丽城堡,有可爱的小动物,还有许多神奇的宝贝呀??(想)那现在就请小朋友拿起记号笔先在花朵见跳个舞,然后根据线条变出你想变的东西喔!记得在你的花园用添上花花草草呀,各种小动物呀,把你的花园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我会去你们的花园里面参观喔!

(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并通过同伴间的互动和交流启发幼儿更多的想象,丰富添画的内容。美术活动中的范画部分都往往以老师说教为主。难以激发幼儿兴趣。在本环节中,充分考虑幼儿的生活经验,用具体生动而且富有童趣的'教学语言创设了一个家居的生活场景,将枯燥乏味的线条融合在孩子们喜欢的、熟悉的家庭场所中,让孩子在愉悦的情感体验中习得技能。 (圆形和双线条图案);这里是我的小柜子,藏满了我爱吃的饼干、棒棒糖、巧克力、玩具……(方形,螺旋形间隔排列)。”装饰的图案都是从幼儿生活中常见的和感兴趣的物品中简化或变形而来的,贴近孩子的生活实际。)

4。幼儿作品展示。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