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量一量教案(优质8篇)

时间:2023-10-14 作者:文锋最新量一量教案(优质8篇)

教学评价是指教师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进行的定性、定量评价。下面是一些成功的六年级课堂教学案例,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量一量教案篇一

1、认识工具,懂得选择和使用工具。

2、让幼儿掌握锯和量的方法,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3、在集体活动中,培养幼儿相互合作的能力。

1、长木条、锯子、小椅子、小筐、剪刀。

2、毛线、尺子、粉笔、画笔,纸条。

一、和幼儿一起讨论怎样锯,怎样量。

幼:太矮。

师:怎么办?

幼:再钉木块。

幼儿操作发现没有木块。

根据提供的材料幼儿发现可以把长木条改成短木块。

师:怎么改?

引导幼儿想不同的方法:如用锯子锯,用刀砍等。

二、幼儿自己动手操作,锯一锯、量一量,并从中总结出最好的确方法。

1、师:你们说得很好,现在请你们自己找一个合作伙伴,两人一组,用你喜欢的方法量一量。

幼儿操作。

师:你们刚才用什么量的?请几个幼儿把几种典型的方法表演一下,并让其他幼儿看一看哪种方法量得最快。

2、师:现在我们量好了,那长木条又怎样变成短木条的?(幼儿:用锯子和刀),那你们去试一试吧,要求你们操作的时候,不要大声讲话,并且一定要注意安全,小心手中的工具伤到其他小朋友了。

请幼儿示范并比较哪种方法好,又安全。

四、结的方法再一次进行尝试,要求用最快的量的方法和

安全的锯的方法进行操作。老师进行引导。

五、活动延伸:我们一起帮小猪把围墙做起来吧。

量一量教案篇二

幼儿分组边讨论边操作将这些卡纸根据颜色铺成各种规律的桥。

3、幼儿分组讨论操作。

4、师:“铺好的小组请站到旁边,我们一起看看哪个小组搭的桥是有规律的。”

5、集体讨论幼儿操作结果,和全体幼儿一起从第一队开始按顺序读出泡沫板颜色,等找出规律后再问幼儿,如果再向下接着按这样的规律排,应该再放什么颜色?(此处让个别幼儿来操作)。请小朋友快速的过桥我们继续前进!

(2)进入丘陵地带:

1、师:晚上了,我们要休息,怎么办?(铺地毯)“地毯有什么形状的呢?(幼儿回答:一般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那我请小朋友们分成四组根据卡纸颜色铺成有规律的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地毯。“好,现在开始行动”。

2、铺好地毯的士兵请迅速归队,我们一起看看每一组铺的地毯是什么规律的?如图:

第一组:——

第二组:——

好,现在开始休息!

(3)(大约1分钟后)进入大山:

1、师:早上起床,我们要翻过大山,怎么办?(铺路)那我请小朋友们分成四组边讨论边操作将这些卡纸根据颜色铺成有规律的长方形路。师:要求要按规律,不能和前面的一样。

2、师:“铺好路的小组迅速回队,我们一起看看每一组铺的路是什么规律的?”

3、总结点评。如果再向下接着按这样的规律排,应该再放什么颜色?请小朋友们快速翻过大山我们继续前进!

师:“我们终于到达了森林,让我们把面包送给小动物们一起来舞蹈吧。”活动结束。

量一量教案篇三

1、感知6以内的数。

2、通过观察比较正确认识和区分物体的高矮和厚薄,能将物体按高矮和厚薄排序。

3、在比较的过程中,逐步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

【活动准备】

教具:图片,厚薄不一的书5本。

学具:幼儿用书第32页,笔。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1)巩固认识高矮,按高矮排队。

请三位高矮不同的幼儿站到前面来,让大家观察比较,可以由高到矮或由矮到高有序地排队。

再请5―6位高矮不同的幼儿上来,让他们目测比较高矮排序。

(2)认识厚薄。

出示厚薄不一样的书本,提问:这里有什么?有多少?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启发幼儿用比较和目测的方法认识书本的厚薄,再请幼儿上来比一比排一排,学习按厚薄给书本排序。(从薄到厚、从厚到薄。)

2、操作活动。

(1)引导幼儿看图说一说:图上有什么?哪个厚?哪个薄?并认读汉字:厚薄,并在厚书旁边的圆圈里图上黄颜色。

(2)观察比较彩色格子的长短,说说:哪个颜色的格子最长?哪一种最短?并按从长到短的顺序在右边的格子里写上写上数序。

(3)启发幼儿按数序提示给格子涂色。

3、活动评价。

让幼儿讲述自己的操作材料,教师表扬正确排序并大声讲述的幼儿。

量一量教案篇四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幼儿园中班数学《量一量》教案(优秀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练习一

练习一第1~6题

1、通过联系,巩固前面所得的口算乘法,使学生能够熟练计算。

2、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乘法的意义。

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口算乘法

练习法

1、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口算练习。

2、一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

3、一位数乘两位数(进位)

完成练习一的第1~6题。

1、教师组织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2、组织学生看图,思考,列式,计算,写答语。

第2问有学生自己提问题并解答,教室可组织小组进行交流

3、先出示题目,问学生应该先做什么,再比较,哪些题还有其他方法?

4、本题数字信息较多,问题由简单到复杂,可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后再个别辅导。

5、先让学生说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然后再解答。

6、爸爸的年龄学生计算是没有问题的,妈妈的年龄,可给与一定的提示。

你觉得口算乘法掌握得怎样,你能解决那些实际问题?

学生听算,集体订正,并与同伴交流计算的方法。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并说说计算是要注意什么。

先观察图片从中获取数学信息,然后思考问题,列出算式最后解答。

学生提出问题后自己解答,并在小组内交流。

比较大小的方法不,可先算出结果,也可观察因数的变化。

学生先观察图片,获取信息,再根据问题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解答。可以请求教师帮助。

学生弄清楚运算顺序后再解答,最后订正。

先独立思考,在完成题目。

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说,可与他人交流自己的不足,互相帮助。

孩子们在户外观察秋天的景色时,对大树的外形特征产生了兴趣,荣寅宸与毛坚在讨论小花园里的雪松有多高、有多粗?尤阳与王浩在争论雪松和谷树谁长得高?谁长的粗?为满足幼儿的好奇心,从他们的兴趣出发,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测量,所以设计了这一活动。

1、各种材料、各种方法测量树,知道树干有高矮、粗细等。

2、初步学习测量及记录的方法。

1、户外。

2、长短绳子、各种尺、记录纸、笔、竹竿等,地上画有刻度线。

一、引导幼儿用目测的方法观察树,用语言简单表述出树的不同。

1、小花园里的树真多,你知道他们的名字吗?

2、这些树长得一样吗?怎么不一样?

二、组织幼儿开展讨论,寻找测量树干粗细的方法。

1、刚才小朋友说树干有粗细,哪棵粗?哪棵细?你是怎么知道的?

2、有没有办法知道××到底有多少粗?××有多少细呢?

幼儿讨论:用手环抱、尺量、绳子量……

三、幼儿自由选择各种材料测量雪松后交流:

1、粗细:

(1)、用什么材料测量?有多少粗?什么方法测量的?

(2)怎样知道测出来的数字是多少?

(3)、为什么测量出的粗细不一样?

2、高矮:

(1)、小花园里哪棵树最高?

有多高?你怎么知道?

怎么记录?

(2)、瓜子黄杨树长得高不高?怎么测?

(3)、龙柏长得不高不矮,有什么方法测量?

用钢皮卷尺直接测量;

用竹竿等替代物量,然后竹竿放地上用尺量。

四、小小树医生

1、医生每年都要给小朋友体检,量量身高和胸围。现在请你们来做树医生,给这些树检查身体。幼儿每人选择一棵树进行高矮、粗细的测量,并把数字记录在记录表上。

2、互相交流记录结果。

这节课是认识分数的第一课认识几分之一。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引入,由分几个东西每人能分到整数个到分1个蛋糕,每人分不到一个,体会分数的产生过程,而后通过实物图直观显示的意义。试一试和想想做做提供了许多练习形式,为学生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奠定了基础。借助于圆纸片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以及联系生活实际运用,不仅使学生的数学知识得到了巩固,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探索和创新意识。

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几分之一的具体含义,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并能借助实物或图形比较两个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1、理解几分之一的具体含义,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几分之一的分数。

2、会借助实物或图形比较两个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3、培养学生在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中,正确地理解概念。

4、培养学生探索、创新意识,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1、谈话:同学们,在家里或在学校你们有没有分过东西呀?(请学生说说分东西的情况,进行适当的思考教育,并导出平均分)

2、出示例1图(先不出示蛋糕)。问:图上两人在分什么呀?谁来帮他们平均分这东西呢?(根据学生说的结果,板书:2个、1瓶)

3、出示蛋糕,问:把一个蛋糕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同桌说说看,你打算怎样分呢?(根据学生回答,多媒体出示分的过程。)

4、问:每人得几个呢?(板书:半个。)

5、师:刚才我们平均分了三样物体,得到了三个结果,你觉得哪个结果比较特别呀?(体会半个这个结果的特别之处:〈1、是汉字。)

6、你能创造一个数或者符号来表示半个吗?(学生独立创造,表扬有创意的学生。)

7、你想知道现在人们用哪个数来表示一半吗?(板书)介绍这个数的来历。问:人们为什么用这个数来表示一半呢?(同桌议一议,初步体会各部分的含义)

8、师:这个数就读作二分之一,其实,半个就是二分之一个。像这样的数,我们称之为分数。(板书分数)

9、下面谁来说说看,我们刚才是怎样得到一个蛋糕的的?

1、师:吃完了蛋糕,他们又玩起了折飞机,可是纸只有一张三角形的纸,怎么办呢?(让学生说说怎样平均分?多媒体演示分法)

2、师这样平均分成2份以后,每一份都是原来这张纸的。

3、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的。你还会找出其它图形的吗?(学生动手折)

4、学生交流。

找长方形的时,请几位同学分别演示,多媒体演示并比较几种分法。

问:为什么折法不一,形状也不一样,却都是这张长方形的呢?

1、有人也找出了几个图形的,(出示图)你认为对不对?同桌讨论一下。

2、那你认为图3的涂色部分该用什么数表示呢?

你是怎样想的?(同桌说一说)

3、问:除了红色部分可以用表示外,还有哪部分也可以用表示?

[评:从到的教学,过渡自然,学生通过迁移、比较、讨论,很好地理解了的含义。]

1、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猜猜看,你觉得还可能会有其它分数吗?能把它们写下来吗?

2、学生汇报,师示范写。

(选择其中的一个分数,请学生用圆纸片折一折,说一说。)

3、师:有没有?呢?(师生一起写)

师:其实分数各部分都有它的名称。请自学教材p100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4、你能用分数表示下面的涂色部分吗?

问:为什么这些分数的分母都不一样呢?为什么它们的分子都是1呢?

1、师:你会折出一个圆纸片的几分之一吗?(学生自由折,上来演示,并将学生折的圆纸片在黑板上。)

2、出示两个分数之后,请学生比较这两个分数的大小。

问:你认为哪个分数大呢?你是怎样比的?

3、再请学生展示折出的分数,并与前面的分数进行比较。

4、师:老师折出了这张纸的,你认为这个应该排出哪里呀?

5、师:如果折出圆纸片的,应该排在哪里?为什么?(让学生体会:分得份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少)那我们一开始折出的,又该排在哪里呢?为什么?(分的份数越少,每一份就越多)

2、师:你能举些生活中分数的例子吗?(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适当的引导补充)

[评:与生活相联系,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

3、小结: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我们要善于用数学的眼光来看事物,这样我们学的数学才是有用的数学。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分数,你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分数的哪些知识呢?

[总评]这一节课的教学目标集中而又不单一,教者紧紧围绕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从熟悉的生活事例中先获得感性认识,又通过观察、折纸等实际操作,把图和数有机结合,在读者讨论、交流中,巧妙地引导学生大胆猜想、自主探索,并合作交流,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而且使学生获得了积极的数学情感。

1、初步了解和学习直尺的使用方法。

2、欣赏各种尺子(直尺、三角尺、卷尺等),了解其不同的作用。

3、萌发对测量的兴趣。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1、与幼儿人数相等的各种尺子(直尺、三角尺、卷尺等)

2、测量的表格、笔和纸盒

一、提问引发思考

师:教师里面的桌子、椅子、黑板,你们知道他们有多宽有多长么?

师:那如果我想知道他们的有多长有多宽,谁可以帮助我呢?(幼:尺子)

师:现在请你观察一下尺子上有什么?尺子是干什么用的呢?你在什么地方看到过尺子呢?

教师小结:尺子上面有数字、有刻度,是一格一格的;尺子是能够用来测量物体长度的工具。

二、演示和操作

师:请你们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尺子,现在请你来数一数直尺上面的小格子(就是刻度),数完以后请你尝试测量一下铅笔盒的长度。量出请闭合的长是几个小格子,宽是几个小格子,并把你量出来的结果记录在纸上。

师:现在你已经量好了,我请几个小朋友来告诉我你的测量结果?

教师小结:测量时尺子和被测量的物体起点要对齐,要及时做记号,继续测量。要记住原来量了多少格,然后把你几次测量的数据加在一起,最后结果就是物体的测量长度。

三、幼儿思考,提出问题

师:下面请你们讨论一下为什么小朋友测量的铅笔盒的长和宽是不一样的呢?(引导幼儿小结:铅笔盒的大小不同,他们测量出来的结果就不同。)

师:现在你可以用你的尺子,和刚刚老师教你们的那种方法去测量别的物体了。

四、问题迁移,欣赏各种尺(直尺、三角尺、卷尺等),并了解作用。

这一课旨在通过学生对自己身边熟悉的事物的测量,加深对米、厘米的认识,通过实际测量周围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通过在没有尺子的情况下想大致知道物体的长度的需求,激发学生认识身上的“尺”,用自己身上的尺来表示其他物体的长度,从而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本节课通过第一部分认识各种尺让学生了解了尺子的分类,第二部分是通过用尺量学生身高和用软尺量学生的头围让学生亲身实践去感受,学会用尺量,第三部分是认识身上的尺,比如食指宽约1cm,小指长约3cm,一拃长约10cm,一步大约50cm,臂展长大约1米等,最后一部分告诉大家可以用自己身上的尺来表示其他物体的长度,整节课下来学生热情很高,也能很好地掌握教学内容,他们都很积极地去测量身边的物体,去了解一些身边熟知物体的长度。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学生没有太多的时间去了解生活中物体的长度,比如应该多涉及一些类似鳄鱼身体的长度、长颈鹿的身长等等,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去了解生活中物体的长度,并将其应用于生活中。

来源:网络整理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content_2();

量一量教案篇五

1、发现物体的滴漏速度与滴孔大小、装量多少及物体的材质有关。

2、对滴漏计时方法在生活中的巧妙运用感兴趣。

材料准备:大小(容积、小孔)相同的水漏、油漏、沙漏计时器各一个;标记条;亲子制作的各种滴漏瓶若干。(漏孔、容积、时间的设定按教学需要确定。

经验准备:对古代计时工具有初步认识;已认识过时钟。

1、夹珠比赛导入。

(1)出示水漏:今天我们要进行一次夹珠比赛,用水漏来计时,当水漏里的水全部漏完,小朋友们就停止夹珠。

(2)交流:小朋友数一数夹了多少颗珠子?(提醒幼儿简单记录)

(3)出示沙漏、油漏:现在我们再来进行一次夹珠比赛,这一次用同样大小的沙漏和油漏同时计时。当其中一个滴漏里的东西全部漏完,小朋友们就停止夹珠。

(4)交流:哪个滴漏先滴完?这一次,你夹了多少颗珠子?跟第一次比多了还是少了?

2、讨论发现不同材质的物体流动速度不一样。

(1)师:你发现沙、水、油在大小一样、漏孔一样的滴漏瓶里流动的速度一样吗?谁最快?谁最慢?你是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启发幼儿通过比较夹珠的数量发现:第一次夹珠少,说明水流得最快;第二次夹珠多,说明沙流得慢,油流得最慢。)

总结:珠子夹得越多,说明瓶子里的东西流动越慢;珠子夹得越少,说明瓶子里的东西流动越快。

3、玩一玩,进一步发现滴漏计时的有趣现象。

(2)请你们将自己的新发现告诉其他小朋友。

4、活动拓展。

这些有趣的计时器在生活中用得到吗?你想用在什么地方?

选择一个“30分钟”滴漏瓶,为幼儿午餐计时。

量一量教案篇六

1、初步体会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并学会根据看到的不同形状正确的判断观察者所在位置。

2、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课件、积木、小茶壶、勋章、小五星。

【活动过程】

小狗侦探已经忙了好几天了,也找到了4把与丢失的茶壶差不多的茶壶,这是他拍回来的照片,下面让我们一起帮小狗侦探把丢失的茶壶找出来吧。

(一)方法呈现。

1、小朋友4人小组交流,取出准备好的小茶壶,每个人在观察后说说自己看到的形状,然后交换位置说说看。找出那把失窃的茶壶。

2、小朋友观察、讨论结果,并说说为什么。

3、教师引导小朋友小结观察中发现的内容,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小狗侦探:谢谢大家帮我找回了丢失的茶壶。小朋友你们想不想也和我一样做个名侦探?做一个好侦探的一个首要条件就是要有敏锐的观察力,下面就让我来考考大家。做得又对又快的小朋友,我就给他带上一颗“智慧星”。

(二)体验方法。

1、第一排的物体与第二排的哪个图形有联系?说说有什么联系?

2、摆摆、说说,从哪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是一样的?

3、想想、画画。(从上面看是什么图形、从前面看是什么图形)

小狗侦探:小朋友们可真聪明啊!我现在就带你去破案,你们愿意吗?表现最出色的小朋友,在破案后我要授予他小狗勋章。

2、终于走进小偷藏脏物的房子了,可是小偷将茶壶装在箱子里,房子里又有许多箱子,究竟在哪里呢?这是我在藏有名贵茶壶的箱子上面、前面、左面拍到的照片。让我们一起根据这些照片找到大象博士的茶壶吧。

量一量教案篇七

有益的学习经验:

1、幼儿喜欢参与探索活动,会运用感官比较两个以上物体的宽窄。

2、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知道物体特征的相对性和可变形。

1、经验准备:知道比较物体的方法(重叠法,并列法)。

2、物质准备:电脑、课件,各种宽窄不同的纸板若干,活动室置放宽窄不同的物体。

1、出示各种纸板,引导幼儿观察并发现纸板的不同。

2、介绍活动材料,提出操作要求。

1、启发幼儿用不同方法比较宽窄。

2、引导幼儿按意愿分组比较各自的纸板,交流比较结果。

关注点:幼儿会用正确方法比较物体的宽窄。

幼儿同宽窄不同的纸板拼搭各种路,并比较宽窄。

1、幼儿按指令出示自己手中宽、窄不同的纸板。

2、幼儿按要求出示后,再相互比较宽窄。(了解宽窄的相对性和可变性)。

关注点:幼儿知道物体特征的相对性和可变性。

寻找课件、教室中宽窄不同的物体。

量一量教案篇八

孩子们在户外观察秋天的景色时,对大树的外形特征产生了兴趣,荣寅宸与毛坚在讨论小花园里的雪松有多高、有多粗?尤阳与王浩在争论雪松和谷树谁长得高?谁长的粗?为满足幼儿的好奇心,从他们的兴趣出发,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测量,所以设计了这一活动。

1、各种材料、各种方法测量树,知道树干有高矮、粗细等。

2、初步学习测量及记录的方法。

1、户外。

2、长短绳子、各种尺、记录纸、笔、竹竿等,地上画有刻度线。

一、引导幼儿用目测的方法观察树,用语言简单表述出树的不同。

1、小花园里的树真多,你知道他们的名字吗?

2、这些树长得一样吗?怎么不一样?

二、组织幼儿开展讨论,寻找测量树干粗细的方法。

1、刚才小朋友说树干有粗细,哪棵粗?哪棵细?你是怎么知道的?

2、有没有办法知道××到底有多少粗?××有多少细呢?

幼儿讨论:用手环抱、尺量、绳子量……

三、幼儿自由选择各种材料测量雪松后交流:

1、粗细:

(1)、用什么材料测量?有多少粗?什么方法测量的?

(2)怎样知道测出来的数字是多少?

(3)、为什么测量出的粗细不一样?

2、高矮:

(1)、小花园里哪棵树最高?

有多高?你怎么知道?

怎么记录?

(2)、瓜子黄杨树长得高不高?怎么测?

(3)、龙柏长得不高不矮,有什么方法测量?

用钢皮卷尺直接测量;

用竹竿等替代物量,然后竹竿放地上用尺量。

四、小小树医生

1、医生每年都要给小朋友体检,量量身高和胸围。现在请你们来做树医生,给这些树检查身体。幼儿每人选择一棵树进行高矮、粗细的测量,并把数字记录在记录表上。

2、互相交流记录结果。

相关范文推荐

    最新又是一个秋季的说说(实用8篇)

    经典是文化传承和传播的重要桥梁,它们为我们了解和认识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特色提供了宝贵的资源。怎样才能使总结更有深度和高度,需要我们不断探索经典作品的内涵。接下

    六年级第一学期班级工作总结(模板14篇)

    金融投资是一种为了获取收益而进行的资产配置活动。希望以下的工作总结范文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和技巧,使大家的工作总结更加有深度和可读性。六年级第一学期班级工

    最新时代广场的蟋蟀整本书的读后感(通用17篇)

    时代广场的蟋蟀整本书的读后感篇一这几天,我看了一部电影,名叫《彼得潘》。这部电影诗很少接触到的完美的东西。彼得潘是一个不能长大的孩子,他需要别人对他的关爱,他可

    中国人失掉自信了教学反思 中国石教学反思(大全16篇)

    公司宣传语是一种能够准确传达公司核心理念、价值观以及产品特点的简洁短语,它能够吸引潜在顾客的注意力并激发他们的兴趣。对于一家公司来说,拥有一个独特且有吸引力的宣

    2023年衡水中学励志标语口号 衡水中学励志标语(模板8篇)

    衡水中学励志标语口号篇一1、学练并举,厚积薄发,谱写人生新篇。2、壮志擎天,豪气满怀;天道酬勤,乐战不怠;毅坚心恒,信念常在;以我雄心,征战未来!3、学生跳

    2023年班级毕业典礼活动方案(实用8篇)

    调研方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直接影响到调研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因此在制定方案时要考虑各种因素和风险。小编为大家搜集了一些成功的活动策划经验和技巧,希望能对大家有所

    最新车间生产主管个人年终工作总结(优质8篇)

    对于幼儿园工作总结来说,不仅要总结工作中的成功和亮点,还要真实客观地评价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改进之处。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具有实践经验和观察洞察力的班主任工作总结范

    最新毕业典礼演讲稿(通用8篇)

    学生演讲稿的撰写过程是一个思考和反思的过程,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某一话题的理解。以下是一些经典的比赛技巧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毕业典礼演讲稿篇一尊敬的学校领

    大学生个人自我鉴定(优质17篇)

    编辑的目的是使文章更具说服力和影响力,以达到作者的意图和目标。总结需要简明扼要,言之有物,突出重点,避免冗长和啰嗦。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编辑样本,希望能够激发

    最新国庆节祝福微信(精选16篇)

    担任某个岗位的职责,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能力,以适应职位的要求。如何正确理解和履行岗位职责是每个员工都必须面对的问题。以下是一些岗位职责范文的汇总,供大家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