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汇总18篇)

时间:2023-11-04 作者:雅蕊2023年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汇总18篇)

教学工作计划是为了确保教学工作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有序地进行。以下是一些优秀的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2023年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汇总18篇)篇一

学科语文教材名称高中语文必修1教材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课题《飞向太空的航程》年级高一学期上期学段第一学段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新闻稿的基本特征;2.了解并学习本文的结构特点。

过程与方法:教师指导下,学生结合史实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关心时事、热爱祖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2.树立攻坚克难、坚持不懈的航天精神。

教学重点新闻特点:时效性和目的性。

谈论法。

读书指导法教学资源教材。

多媒体。

国外媒体对“神舟”五号升空的报道;。

“神舟”五号发射视屏;。

一、新课导入1.(ppt展示相应图片和视屏)从远古时期嫦娥奔月的神话,到敦煌的飞天壁画,再到人类的“航天始祖”万户,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经做了几千年。也只有到了今天,随着中国国力的富强,科技水平的提高,国人才能亲眼目睹这一梦想的实现。当举国欢庆“神舟”五号飞船载着中国自己的航天员飞向太空的时刻,我们更多的是喜悦和自豪,却很少知道为了这一刻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已经努力了近半个世纪。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飞向太空的航程》,再次回顾这段历史!

2.(ppt展示国外媒体的相关报道)美国《纽约时报》称中国首次载人飞行具有里程碑意义;法国《解放报》一篇报道写道:“神舟”五号的成功再次让世人看到了中国的伟大,但是中国不太可能在未来空间站的探索中独自行动;请同学们朗读课文,看看中国记者又是怎样报道这一伟大事件的。

1.在图片展示和视屏观看中,感受中国的航天梦,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2.阅读课文,对比国外媒体的报道。

1.用图片和视屏导入,非常的直观,且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对“神舟”五号发射的过程有一个了解。

2.将这篇新闻报道与国外媒体的新闻进行对比式阅读,从中发现出不同之处。

二、研读课文。

1.(探究新闻结构)同学们读了这篇新闻,一定发现了这篇新闻并没有按照事件顺序简单的记录“神舟”五号发射的全过程,那么作者是怎样写的呢?请同学梳理全文,给文章分段并概括大意。

2.(小结新闻结构)这篇新闻的结构非常有特点:主体部分没有继续叙述飞船发射的经过,而是过渡到对航天研究发展史的回顾中,这样就使得本文与一般的新闻在写法上有很大不同,这种历史和现实结合的写法,我们在前面的两篇新闻里接触到了。同时这种由现实回顾历史、又从历史回到现实的“饺子式”结构,不仅展示了中国的飞天梦以及实现的艰辛过程,而且使得事件的意义和文章的主题更加突出。

1.(1-3)新闻导语:“神舟”五号飞船发射,举国关注。

(4-26)新闻背景:中国航天历史回顾。

(1)1958年,毛泽东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批示。

(2)1960年,第一枚液体火箭发射成功。(3)1970年4月24日,中国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天空。

(4)1992年,中共中央做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5)“长征”系列火箭发射久经考验。

(6)“神州四号”飞船的成功发射。

(30)结语:中华民族飞天梦圆。

使学生对这篇课文的内容和结构都有一个整体上的把握。

2023年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汇总18篇)篇二

高一学生已掌握了新闻的基本知识,具备了独立阅读新闻作品的能力,但是理性认识不足。同时学生的基础层次不同,阅读时,抓表层易,知本质难;知思路易,理思路难;知局部易,观全文难;习得知识易,迁移能力难。

三、说教学目标及依据。

依据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根据新课标“三维目标”的要求,结合本课的特点,确定目标如下: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新闻的基本结构。

2.分析本文结构,提高分析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合作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概括提取本文的主要信息,完成本文的教学,提高学生的能力。

(三)情感与态度。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心。

教学重点:掌握新闻的基本结构。

教学难点:体会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法。

四、课时:一课时。

五、说教学流程:(结合课件)。

(一)导入语(屏显“嫦娥奔月”图和“万户飞天”图)。

从远古时期嫦娥奔月的神话,到敦煌的飞天壁画,再到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经做了几千年。也只有到了今天,随着中国国力的富强,科技水平的提高,国人才能亲眼目睹这一梦想的实现。到底如何让梦想变为现实的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飞向太空的航程》。

1.了解通讯。除去真实、时效的新闻性特征,通讯的主要特点有:生动性、完整性、评论性。

目的:了解通讯自身的特点。

方法:边读边划。

2.词语积累(注意这几个词的意义和写法)。

耸入云天扭转乾坤一鼓作气不同凡响。

翌年横亘酝酿尘封。

方法:利用注解和工具书。

(1)通读全文,理清文章脉络:找出导语、主体、结尾部分。(屏幕显示)。

目的:掌握新闻的基本结构,完成教学重点的学习。

(2)梳理主体部分:中国实现“飞天梦”的历程中,有哪几个意义重大的事件。(屏幕显示)。

目的:理解本文的记叙顺序,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心。(情感目标)。

(3)综合全文,理解标题——“飞向太空的航程”的双重含义(屏幕显示)。

(四)分析与探究依据探究学习原则。

(1)这是一篇典型的新闻报道,它是如何体现新闻的真实性的,请举例说明。(屏幕显示)。

目的:理解用事实说话的特点。

(2)谈谈本文的结构特色(屏幕显示)。

目的:了解本文的结构特色。

目的:理解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写法,突破教学难点。

(五)课堂小结(屏幕显示)。

2023年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汇总18篇)篇三

通讯是以叙述、描述为主要表达方式,将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或事件及时、具体、生动地予以报道的新闻体裁。

一、通讯特点。

通讯作为报刊、电台等媒体最主要的体裁之一,新闻性显然是基本的特征,而新闻性中,真实、时效、思想性及典型好处构成了它的不同层面。就报道对象言,或是人物、事件,或是经验、成果、工作状况、社会风貌等,都务必是真实的,不允许虚构或“合理想象”,而且报道对象就应具有务必的思想性和典型好处。就报道时效言,通讯虽不及消息这般快速敏捷,有时为将人物、事件报道细致完整需时较长,但也务必及时,仍须有很强的时效概念。除去真实、时效的新闻性特征,通讯的主要特点有:

1、生动性。通讯尤其是人物通讯具有必须的文学色彩。消息在表达上主要是平面的叙述,语言追求简洁、明快、准确。通讯则较多借用文学手段,能够描述、抒情、对话,能够用比喻、象征、拟人等修辞。因此通讯在语言和表达方法上都具有必须的文学性,它在报道真实的人和事的过程中,善于再现情景,平添许多生动和形象,给人以立体感、现场感。

此外,通讯虽然一般以第三人称叙述为主,但在“见闻”“采访记”一类的通讯中,也采用第一人称。但是其中的“我”主要起见证人或采访线索的作用,在效果上第一人称的使用也增加了一些亲切感。

2、完整性。通讯须相对完整、具体地报道人物或事物的过程。消息侧重写事,叙述简明扼要,一般不展开情节。通讯可写人物也可写事件,其材料比消息丰富、全面,其容量比消息厚实、充足。它要求详尽、具体地报告事件的经过、演绎人物的命运,充分展开情节,甚至描述细节和场面。这些既是生动性的表现,同时也是资料完整性、具体化的要求。

3、评论性。通讯须运用夹叙夹议的方法对人或事作出直接的评论。消息是以事实说话,除述评消息一般不允许作者直接发表议论。通讯则要求在报道人物或事件的同时,表露记者的感情与倾向。然而通讯的评论不同于议论性文体的论证,它须时时紧扣人物或事件,依傍事实作适时的、恰到好处评价点拨。因此这是一种透过描述、叙述、抒情等表达手段进行的议论,它的特点是以情感人,理在情中。

二、通讯写作。

1、关于选材与提炼主题。占有材料对通讯写作来说就是透过扎实细致的采访广泛搜集第一手材料。随后在纷繁的直接材料中剥离出典型材料、背景材料。这些材料不仅仅要求真实,而且要有好处,具有典型性、指导性,同时还要有意味,具有具体、完整、感人的生动性、情节性。在这般基础上根据深和新的原则提炼主题,通讯才可能呼应社会关注热点,反映时代风尚特点,宣传党的路线方针,从而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先进的人物激励人,以真实的事件震撼人。然而通讯写的是真人真事,其主题务必从实际生活中提炼而来,不能随意“拔高”,更不能虚构夸大,它永远不能违背新闻的真实性原则。

2、关于叙事。通讯离不开写事,事件通讯更须完整地叙述事件的起因、人员、场面、结果等,以交待事件的复杂性和社会影响度。叙事要注意两点:第一,理清主线、丰满细节。一个新闻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因有果,有人有事,绪多而关系复杂,作者须理清主线,按事件原貌将其完整地、动态地、立体地呈现给读者。而为实现这一目标,就须选取典型的细节。一篇优秀的事件通讯,必然有几个生动感人的细节来充分展示主线,使作品丰满而具现场感。第二,时间为经、时间为纬。通讯须有必须的时间要领因为事件、故事总在于必须的时间和空间中。组织好时空画面既是一个结构总是也是一个表达方法问题。篇幅不长而情节不太复杂的事件通讯可多运用插叙、补叙、分叙等手段,充分展开矛盾和利用背景材料,使文章有变化起伏。容量大而情节复杂的事件通讯则常常运用时空交叉方式,以时间推进、空间变换等手段来切割事件,构成若干侧面。经过作者精心的组合剪辑将事件完整而利落地报告于世。

3、关于写人。事因人生,人以事观。人与事虽不可分,但在人物通讯与事件通讯中的确有以人为主和以事为主之别,为叙述方便故而分之。写人在文学创作中已积累丰富经验,在“非虚构”的原则下,我们不妨可借用其多种手段,并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形与神兼备。即不仅仅要写出人物的行为和事迹,更要展示其精神世界;第二,言与行统一。人物语言、行为表达、传递出人物的思想,而不同的语气、句式、词汇及动作表情、神态等是极富个性色彩的内心表露形式。写好了人物的言与行,无疑是写活了人;第三,画龙务必点睛。如果说言行、事例、情节勾勒出人物的整体形象称为“龙”,那么揭示人物行为好处,指出人物个性特点的评点便是“睛”。“画龙”用的是纪实的叙述、描述,“点睛”则是超脱的议论或抒情。

2023年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汇总18篇)篇四

《飞向太空的航程》是高一语文必修一“沟通与应用”板块中的一篇通讯。通讯是新闻体裁的一种,它除了具有新闻真实性、及时性的特点外,还有生动性、完整性和评论性的特点。本课从“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写起,回顾了中国载人航天史,在历史与现实结合中,使现实事件有一种历史纵深感,要引导学生学习这种历史与现实结合的写法。课文的结构简单,它不但具备新闻的基本结构特点,而且还有首尾圆合型的结构特色,要引导学生分析总结。

二、说学情。

高一学生已掌握了新闻的基本知识,具备了独立阅读新闻作品的能力,但是理性认识不足。同时学生的基础层次不同,阅读时,抓表层易,知本质难;知思路易,理思路难;知局部易,观全文难;习得知识易,迁移能力难。

三、说教学目标及依据。

依据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根据新课标“三维目标”的要求,结合本课的特点,确定目标如下: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新闻的基本结构。

2、分析本文结构,提高分析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合作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概括提取本文的主要信息,完成本文的教学,提高学生的能力。

(三)情感与态度。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心。

教学重点:掌握新闻的基本结构。

教学难点:体会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法。

四、课时:一课时。

五、说教学流程:(结合课件)。

(一)导入语(屏显“嫦娥奔月”图和“万户飞天”图)。

(二)自主学习(屏幕显示)依据自主学习原则。

1、了解通讯除去真实、时效的.新闻性特征,通讯的主要特点有:

(1)生动性。(2)完整性。(3)评论性。

目的:了解通讯自身的特点。方法:边读边划。

2、词语积累(注意这几个词的意义和写法)。

耸入云天扭转乾坤一鼓作气不同凡响。

翌年横亘酝酿尘封。

方法:利用注解和工具书。

(三)合作学习-----教师质疑,学生讨论。依据合作学习原则。

(1)通读全文,理清文章脉络:找出导语、主体、结尾部分。(屏幕显示)。

目的:掌握新闻的基本结构,完成教学重点的学习。

(2)梳理主体部分:中国实现“飞天梦”的历程中,有哪几个意义重大的事件。(屏幕显示)。

目的:理解本文的记叙顺序,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心。(情感目标)。

(3)综合全文,理解标题――“飞向太空的航程”的双重含义(屏幕显示)。

(四)分析与探究依据探究学习原则。

(1)这是一篇典型的新闻报道,它是如何体现新闻的真实性的,请举例说明。(屏幕显示)。

目的:理解用事实说话的特点。

(2)谈谈本文的结构特.(屏幕显示)。

目的:了解本文的结构特色。

目的:理解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写法,突破教学难点。

(五)课堂小结(屏幕显示)。

本文的结构很简单,但是作为一篇典范的新闻报道,各个构件很清楚,是大家阅读和写作新闻报道的范本,希望同学们认真体会它的结构特点和写作方法。

六、板书设计。

2023年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汇总18篇)篇五

高一学生已掌握了新闻的基本知识,具备了独立阅读新闻作品的能力,但是理性认识不足。同时学生的基础层次不同,阅读时,抓表层易,知本质难;知思路易,理思路难;知局部易,观全文难;习得知识易,迁移能力难。

依据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根据新课标“三维目标”的要求,结合本课的特点,确定目标如下:

1、掌握新闻的基本结构。

2、分析本文结构,提高分析能力。

通过合作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概括提取本文的主要信息,完成本文的教学,提高学生的能力。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心。

教学重点:掌握新闻的基本结构。

教学难点:体会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法。

一课时。

(结合课件)。

(一)导入语(屏显“嫦娥奔月”图和“万户飞天”图)。

(二)自主学习(屏幕显示)依据自主学习原则。

1、了解通讯除去真实、时效的新闻性特征,通讯的主要特点有:

(1)生动性。 (2)完整性。 (3)评论性。

目的:了解通讯自身的特点。方法:边读边划。

2、词语积累(注意这几个词的意义和写法)。

耸入云天扭转乾坤一鼓作气不同凡响。

翌年 横亘酝酿尘封。

方法:利用注解和工具书。

(三)合作学习-----教师质疑,学生讨论。依据合作学习原则。

(1)通读全文,理清文章脉络:找出导语、主体、结尾部分。(屏幕显示)。

目的:掌握新闻的基本结构,完成教学重点的学习。

(2)梳理主体部分:中国实现“飞天梦”的历程中,有哪几个意义重大的事件。(屏幕显示)。

目的:理解本文的记叙顺序,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心。(情感目标)。

(3)综合全文,理解标题——“飞向太空的航程”的双重含义(屏幕显示)。

(四)分析与探究依据探究学习原则。

(1)这是一篇典型的新闻报道,它是如何体现新闻的真实性的,请举例说明。(屏幕显示)。

目的:理解用事实说话的特点。

(2)谈谈本文的结构特。(屏幕显示)。

目的:了解本文的结构特色。

目的:理解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写法,突破教学难点。

(五)课堂小结(屏幕显示)。

本文的结构很简单,但是作为一篇典范的新闻报道,各个构件很清楚,是大家阅读和写作新闻报道的范本,希望同学们认真体会它的结构特点和写作方法。

2023年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汇总18篇)篇六

《飞向太空的航程》是高一语文必修“沟通与应用”板块中的一篇通讯。通讯是新闻体裁的一种,它除了具有新闻真实性、及时性的特点外,还有生动性、完整性和评论性的特点。本课从“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写起,回顾了中国载人航天史,在历史与现实结合中,使现实事件有一种历史纵深感,要引导学生学习这种历史与现实结合的写法。课文的结构简单,它不但具备新闻的基本结构特点,而且还有首尾圆合型的结构特色,要引导学生分析总结。

二、说学情。

高一学生已掌握了新闻的基本知识,具备了独立阅读新闻作品的能力,但是理性认识不足。同时学生的基础层次不同,阅读时,抓表层易,知本质难;知思路易,理思路难;知局部易,观全文难;习得知识易,迁移能力难。

三、说教学目标及依据。

依据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根据新课标“三维目标”的要求,结合本课的特点,确定目标如下: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新闻的基本结构。

2、分析本文结构,提高分析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合作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概括提取本文的主要信息,完成本文的教学,提高学生的能力。

(三)情感与态度。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心。

教学重点:掌握新闻的基本结构。

教学难点:体会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法。

四、课时:一课时。

五、说教学流程:(结合课件)。

(一)导入语(屏显“嫦娥奔月”图和“万户飞天”图)。

(二)自主学习(屏幕显示)。

1、了解通讯除去真实、时效的新闻性特征,通讯的主要特点有:

(1)生动性。(2)完整性。(3)评论性。

目的:了解通讯自身的特点。方法:边读边划。

2、词语积累(注意这几个词的意义和写法)。

耸入云天扭转乾坤一鼓作气不同凡响。

翌年横亘酝酿尘封。

方法:利用注解和工具书。

(三)合作学习-----教师质疑,学生讨论。

(1)通读全文,理清文章脉络:找出导语、主体、结尾部分。(屏幕显示)。

目的:掌握新闻的基本结构,完成教学重点的学习。

(2)梳理主体部分:中国实现“飞天梦”的历程中,有哪几个意义重大的事件。(屏幕显示)。

目的:理解本文的记叙顺序,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心。(情感目标)。

(3)综合全文,理解标题——“飞向太空的航程”的双重含义(屏幕显示)。

(四)分析与探究。

(1)这是一篇典型的新闻报道,它是如何体现新闻的真实性的,请举例说明。(屏幕显示)。

目的:理解用事实说话的特点。

(2)谈谈本文的结构特。(屏幕显示)。

目的:了解本文的结构特色。

目的:理解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写法,突破教学难点。

(五)课堂小结(屏幕显示)。

本文的结构很简单,但是作为一篇典范的新闻报道,各个构件很清楚,是大家阅读和写作新闻报道的范本,希望同学们认真体会它的结构特点和写作方法。

六、板书设计。

2023年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汇总18篇)篇七

三、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分析文章的层次与脉络结构,提高分析长篇新闻的能力;。

2、能力目标:继续学习新闻的写作特色和方法,学习拟定标题和撰写导语;。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多关心国家大事,感受中国人在航天事业中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激发其民族自豪感,使之树立为祖国繁荣发展而努力学习的信念。

四、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耐心阅读较长篇幅新闻,整体把握文章脉络、线索,获取有用信息;。

2、引导学生多关心国家时事政治,培养其多读报纸,增长见闻的好习惯。

五、教学难点:

1、体会本新闻的写作特色:标题的双重含义,背景材料占导主体地位,首尾圆合型结构;。

2、初步学习撰写新闻,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的模仿与创新。

六、教学方法:材料分析整合法、引导法。

七、教具:彩图系列《嫦娥奔月》、《万户飞天》、《“神六”双雄》、《太空风光》。

八、教学课型:略读、导读课。

九、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从远古时期的嫦娥奔月,到敦煌的飞天壁画,屈原的仰望宇宙发天问,再到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闻名中外的“爱国飞行师“冯如……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经做了几千年。(边讲解边展示彩图,让学生轮流传阅)然而,只有到了今天,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科技水平逐步提高,国人才能亲眼目睹这一梦想的实现。当举国欢庆“神舟”五号飞船载着中国自己的航天员飞向太空的时刻,我们更多的是喜悦和自豪,却很少知道梦想到底是如何变成现实的。今天,我们有幸了解到这个历程,解开先前的种种疑惑。那么,就让我们马上进入《飞向太空的航程》的学习,领略我们期待已久而骄傲自豪的“飞天”历程。

(二)整体把握,理清文章脉络:找出导语、主体、结尾部分。

主体:(4—26)叙述半个世纪以来中国人的“飞天”航程。(时间为线索,特点为“时间为经,事件为纬”)。

航1957年,苏联发射卫星,激励中国也立项研究;。

1958年,毛泽东提出“人造卫星”计划,专家学者制定发展规划方案;。

天1960年,第一枚液体火箭发射成功(关键)。

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升空/“长征”一号火箭首发成功。

大1980年,返回式卫星和原苏联的飞船重量相当。

1986年,“863”计划出台。

事1992年,作出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

——,“神舟系列(一至四号)”成功飞天。

记20,“神五”成功飞天,杨利伟顺利进入太空。

结尾(27—30)呼应开头,回到导语重点内容——中华民族迎来飞天梦圆的时刻!

(干净利落、突出中心、深化主题、锦上添花)。

(三)情感教育指导:引导学生了解成就的背后是无尽的艰辛与数不清的付出,我们在激动与兴奋之余,要多想想那些默默付出的无名英雄,以及集体力量的可贵。

明确:“我们”——科学家、工程师、技术员、航天员……。

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2023年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汇总18篇)篇八

引导学生学习本文规范的结构特点,进一步了解新闻稿的基本结构特征。

二、能力训练目标。

关注本文所涉及的历史背景材料,体会这种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法。

三、德育渗透目标。

引导学生养成关注时事、关注科技进步的习惯,激发对民族发展进步的自豪感。

教学设想。

一、本文字里行间充满了这种对民族发展进步的自豪感。以本文的学习为契机,延伸到课外,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和国际时事,培养关注时事、关注科技进步的习惯。

二、课文结构很简单,是一篇典范的新闻报道,各个构件都很清楚,要求学生阅读这篇新闻报道,弄清其结构特征,以之为范本,进行新闻写作练习。

三、联系《别了,“不列颠尼亚”》,互相参照体会历史和现实结合的写法。

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学习本文规范的结构特点,进一步了解新闻稿的基本结构特征。

难点:关注本文所涉及的历史背景材料,体会这种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法。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我国古代的万户,身绑土制火箭,要勇敢地飞向天空,虽然没有成功,但他的探索精神令人敬佩。万户可以算是人类历史上尝试乘坐火箭升上天空的第一人,今天我们的航天人终于实现了飞天梦。(板书课题)。

二、明确目标。

1.引导学生学习本文规范的结构特点,进一步了解新闻稿的基本结构特征;

2.关注本文所涉及的历史背景材料,体会这种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法;

3.引导学生养成关注时事、关注科技进步的习惯,激发对民族发展进步的自豪感。

二、整体感知。

1.写作背景介绍。

从远古时期嫦娥奔月的神话,到敦煌的飞天壁画,再到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经做了几千年。也只有到了今天,随着中国国力的富强,科技水平的提高,国人才能亲眼目睹这一梦想的实现。当举国欢庆“神舟”五号飞船载着中国自己的航天员飞向太空的时刻,我们更多的是喜悦和自豪,却很少知道为了这一刻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已经努力了近半个世纪。这篇新闻就回顾了这段历史。

2.通读全文,弄清文章的基本结构。

【明确】本文的导语部分是1、2、3段,点明这则新闻想要传达的最主要、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即xx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发射,并且指明“这是人类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响的发射,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这一方面指明了这一事件的意义,同时点明这则新闻的新闻价值所在。

后面的部分是新闻的主体,作者并没有继续叙述“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经过,而是叉开一笔,用一个过渡段过渡到对中国航天研究史的回顾中。这一部分所占篇幅最长,引用的都是一些背景材料,这就使得本文和同题材的其他新闻报道有了很大的不同。大多数新闻都是很详细地描述火箭发射的经过,党中央以及国人对于此事的关注,飞船上天后杨利伟的所见所感等,即使有一些背景材料,也只是寥寥几笔。本文作者立意的角度更高,他们认识到“神舟”五号发射的成功是中国航天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事件,我们的目光不应该只是关注这样一些琐碎的场景,读者急需了解这一事件背后的故事。所以他们把目光投向了历史的深处,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中国的飞天梦以及我们实现飞天梦的艰辛过程。也正是因为把事件放在了历史的长河中去考察,也使得事件本身更加凝重。

在这一段回顾中,有几个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需要把握:

一是1958年毛泽东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指示。二是1960年中国第一枚火箭的成功发射。三是1970年中国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太空。四是1992年中共中央作出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五是“长征”系列火箭发射久经考验。六是“神舟”四号飞船的成功发射。

文章的结尾部分,作者又用了一个过渡段把笔拉回到了现实事件中,这样从头至尾形成一种首尾圆合型的结构。

三、分析与探究。

1、请根据导语、主体、结尾的结构将文章划分成三个部分。

1~3——导语。

4~29——主体。

30——结尾。

2、这则新闻的导语部分主要讲了什么?

点明这则新闻想要传达的最重要、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即xx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发射,并且指明“这是人类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响的发射”,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如太空的国家,这一方面指明了这一事件的意义,同时点明这则新闻的新闻价值所在。

3、按照时间顺序,概括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过程。

1958.5.17,毛泽东提出要搞人造卫星,拉开我国航天事业的幕;

1960.2.19,中国自己设计的第一枚液体火箭发射成功;

1970.4.24,中国成功地将第一颗人造卫星送上了天空;

1986年出台的“863”计划,对中国开始载人航天探索起到了催化剂作用;

1992.9.21,明确指出,要下决心搞载人航天;

1999.11.20,“神舟”一号实验飞船发射成功;

19,“神舟”二号发射成功;

325,“神舟”三号飞船发射成功;

1230,“神舟”四号飞船发射成功;

1015,“神舟”五号飞船顺利进入太空。

4.【提问】本文标题有什么含义?

【明确】本文标题有两层含义:其一,本文要传达的新闻事实是中国的载人航天飞船飞向了太空,并且取得了成功,标题可认为实指“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过程。其二,中国的航天梦经过了几代人不懈的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标题也喻指这一探索过程。

5、分析本文结尾的特点和作用。

和开头一样,结尾也是新闻的有机组成成分,它写新闻事件的必然结局,是意尽言止时的自然收笔。俗话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结尾是主题思想的主要显示,是读者领悟文章内涵的一把钥匙。因而古人有“行文看结尾”“一篇全在结局”之说。本文的结尾干脆利索,不拖泥带水,能突出中心,深化主题,增强感染力,使文章锦上添花。

新闻报道的确有及时性的特点,关注当下的事件,也是它的特质,但允许引入一些背景材料。这样的材料虽然可能不是最新的信息,但对于补充说明新闻事实有很大的作用,是新闻报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虽然用很大的篇幅叙述中国的航天史,但也是建立在叙述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基础上,而那些航天史的材料也主要是作为新闻背景材料来用的。面对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感到自豪,同时也迫切想知道中国的航天工程走到这一步,到底经过了什么样艰辛的历程。在这个时候,本文提供了翔实的资料,更有一些首次披露的资料,而且把这些资料以历史的形式系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对于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无疑是及时的。另外,这种狂欢之中的冷静回顾,也使得事件本身的意义更加突出。

7、探讨交流:我国发展载人航天事业有怎样的意义和价值呢?

2023年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汇总18篇)篇九

1、巩固新闻报道的一般结构,了解本文的层次与脉络。

2、提高分析新闻结构的能力,尝试写作一般的新闻报道。

3、感受中国人在航天事业的发展中的贡献,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激发民族自豪感,树立为祖国发展做贡献的信念。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把握文章脉络,了解新闻写作的特点;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教学难点】。

了解新闻报道的特点,学会写作。

【教学方法】。

《飞向太空的航程》是必修1新闻单元的最后一篇新闻报道,同时,课文是针对中国航天事业这样一个重大题材的报道,既记录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的壮观场面,更着力揭示了几代航天人近半个世纪的奋斗历程,凸显了国人的喜悦和自豪。

在教学中可以采取图片激趣法、信息归纳法和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学习新闻写作,关注国家大事。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运用图片激趣法)。

远古神话嫦娥奔月,敦煌飞天壁画,都反映了先民对神秘天空的探寻欲望,直到万户做出飞天尝试,才拉开了人类挑战苍穹的序幕。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经做了几千年。然而,只有到了这一天,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科技水平逐步提高,国人才能亲眼目睹这一梦想的实现。这一天就是201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载着中国自己的航天员飞向太空。让我们马上进入《飞向太空的航程》的学习,领略我们期待已久的“飞天”历程。

二、回忆旧知。

1、回忆新闻的一般结构:标题、导语、主体、结尾。

2、结合本单元的第一篇新闻《别了,不列颠尼亚》,理解并区分新闻中的“新闻事实”和“背景材料”。

三、理清结构、熟悉内容。

1、对照新闻的一般结构,理清本篇新闻的结构,完成表格:(运用信息归纳法)。

读新闻析结构。

段落结构内容1-3导语??“神五”发射,举国关注,不同凡响?4-26主。

体新闻。

事实??“神五”发射成功?30结尾??中华民族飞天梦圆2、重点学习“主体”部分(运用合作探究法)。

解决思考题:一、背景材料部分回顾了哪几件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

二、给主体部分拟个对仗式标题。

2023年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汇总18篇)篇十

高一学生已掌握了新闻的基本知识,具备了独立阅读新闻作品的能力,但是理性认识不足。同时学生的基础层次不同,阅读时,抓表层易,知本质难;知思路易,理思路难;知局部易,观全文难;习得知识易,迁移能力难。

三、说教学目标及依据。

依据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根据新课标“三维目标”的要求,结合本课的特点,确定目标如下: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新闻的基本结构。

2、分析本文结构,提高分析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合作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概括提取本文的主要信息,完成本文的教学,提高学生的能力。

(三)情感与态度。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心。

教学重点:掌握新闻的基本结构。

教学难点:体会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法。

四、课时:

一课时。

五、说教学流程:(结合课件)。

(一)导入语(屏显“嫦娥奔月”图和“万户飞天”图)。

(二)自主学习(屏幕显示)依据自主学习原则。

1、了解通讯除去真实、时效的新闻性特征,通讯的主要特点有:

(1)生动性。(2)完整性。(3)评论性。

目的:了解通讯自身的特点。方法:边读边划。

2、词语积累(注意这几个词的意义和写法)。

耸入云天扭转乾坤一鼓作气不同凡响。

翌年横亘酝酿尘封。

方法:利用注解和工具书。

(三)合作学习-----教师质疑,学生讨论。依据合作学习原则。

(1)通读全文,理清文章脉络:找出导语、主体、结尾部分。(屏幕显示)。

目的:掌握新闻的基本结构,完成教学重点的学习。

(2)梳理主体部分:中国实现“飞天梦”的历程中,有哪几个意义重大的事件。(屏幕显示)。

目的:理解本文的记叙顺序,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心。(情感目标)。

(3)综合全文,理解标题――“飞向太空的航程”的双重含义(屏幕显示)。

(四)分析与探究依据探究学习原则。

(1)这是一篇典型的新闻报道,它是如何体现新闻的真实性的,请举例说明。(屏幕显示)。

目的:理解用事实说话的特点。

(2)谈谈本文的结构特。(屏幕显示)。

目的:了解本文的结构特色。

目的:理解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写法,突破教学难点。

(五)课堂小结(屏幕显示)。

本文的结构很简单,但是作为一篇典范的新闻报道,各个构件很清楚,是大家阅读和写作新闻报道的范本,希望同学们认真体会它的结构特点和写作方法。

六、板书设计。

2023年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汇总18篇)篇十一

《飞向太空的航程》是高一语文必修一“沟通与应用”板块中的一篇通讯。通讯是新闻体裁的一种,它除了具有新闻真实性、及时性的特点外,还有生动性、完整性和评论性的特点。本课从“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写起,回顾了中国载人航天史,在历史与现实结合中,使现实事件有一种历史纵深感,要引导学生学习这种历史与现实结合的写法。课文的结构简单,它不但具备新闻的基本结构特点,而且还有首尾圆合型的结构特色,要引导学生分析总结。

高一学生已掌握了新闻的基本知识,具备了独立阅读新闻作品的能力,但是理性认识不足。同时学生的基础层次不同,阅读时,抓表层易,知本质难;知思路易,理思路难;知局部易,观全文难;习得知识易,迁移能力难。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新闻的基本结构。

(2)分析本文结构,提高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合作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概括提取本文的主要信息,完成本文的教学,提高学生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掌握新闻的基本结构。

难点:

体会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法。

一、导入。

远古时期有嫦娥奔月的神话,敦煌有飞天壁画,几千年来,人们一直做着飞天梦,也只到了今天,梦想才变为现实。到底如何让梦想变为现实的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飞向太空的航程》。

二、写作背景介绍。

从远古时期嫦娥奔月的神话,到敦煌的飞天壁画,再到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经做了几千年。也只有到了今天,随着中国国力的富强,科技水平的提高,国人才能亲眼目睹这一梦想的实现。当举国欢庆“神舟”五号飞船载着中国自己的航天员飞向太空的时刻,我们更多的是喜悦和自豪,却很少知道为了这一刻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已经努力了近半个世纪。这篇新闻就回顾了这段历史。

三、知识链接。

新闻特写:

新闻特写是一种以描写为主要手法,摄取新闻事实中最富有特征和表现力的片断和场面,形象的再现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的报道形式。它不像通讯那样要求写新闻事件发生、发展的全过程,而只是选取全过程中最富特征的一两个片段、场景来加以刻画,将它们绘声绘色地描绘出来。它所刻画的,是新闻事实的“横断面”,是“一串葡萄”中的“特别硕大的葡萄”,是“一串珍珠”中“一颗特别明亮的珍珠”。因此,其报道面比通讯更为集中、更为细腻。在表现方法方面,新闻特写的主要手法是描写。它采用细描为主、白描为辅的手法,对所要报道的事物、人物或景物进行精心刻画,再现新闻现场的具体情景。它当然也使用叙述。有时还采用议论手法,但这些手法处于次要位置。

四、整体感知。

1、通读全文,弄清文章的基本结构。

本文的导语部分是1、2、3段,点明这则新闻想要传达的最主要、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即20xx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发射,并且指明“这是人类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响的发射,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这一方面指明了这一事件的意义,同时点明这则新闻的新闻价值所在。

后面的部分是新闻的主体,作者并没有继续叙述“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经过,而是叉开一笔,用一个过渡段过渡到对中国航天研究史的回顾中。

文章的结尾部分,作者又用了一个过渡段把笔拉回到了现实事件中,这样从头至尾形成一种首尾圆合型的结构。

2、分析思考:本文标题的含义。

天梦经过几代人不懈的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标题也喻指这一探索过程。

探究1:本文按什么顺序行文的?

明确:时间顺序。

探究2:作者用这么多精确的表示时间的数字,对这则新闻起到什么作用?

明确:精确的时间数字,显示了新闻真实性的特点。表现出当时人们紧张、激动的心情。在那一刻,梦想将变为现实,传达出一种无法自制的激动和欣喜。

3、学生展示自己列出的各时间段的重要事件。

1958年5月17日,毛泽东提出要搞人造卫星,拉开我国航天事业的序幕。

1960年2月19日,中国自己设计的第一枚液体火箭发射成功。

1970年4月24日,中国成功地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天空。

1986年出台的“863计划”,对中国开始载人航天探索起到了催化剂作用。1992年中共中央作出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长征”系列火箭发射久经考验。

1999年11月20日,“神州”一号实验飞船发射成功。

20xx年1月9日,“神州”二号发射成功。

20xx年3月25日,“神州”三号飞船发射成功。

20xx年12月30日,“神州”四号飞船发射成功。

20xx年10月15日,“神州”五号飞船顺利进入太空。

……。

幻灯片显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五十年代末开始对人造卫星的探索。

20世纪70年代中国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20世纪80年代”863”计划对中国载人航天的催化。

神舟一号至四号的顺利升空。

神舟五号升空飞天梦终实现。

神舟六号返回,飞天梦更进一层。

神舟七号成功出舱。

4、分析本文结尾的特点和作用。

家契诃夫曾说:“我要等到想出一个跟开头一样好的结尾才写它。”可见人们对结尾的重视。本文的结尾干净利索,不拖泥带水,能突出中心,深化主题,增强感染力,使文章锦上添花。

新闻报道的确有及时性的特点,关注当下的事件,也是它的特质,但允许引入一些背景材料。这样的材料虽然可能不是最新的信息,但对于补充说明新闻事实有很大的作用,是新闻报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虽然用很大的篇幅叙述中国的航天史,但也是建立在叙述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基础上,而那些航天史的材料也主要是作为新闻背景材料来用的。面对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感到自豪,同时也迫切想知道中国的航天工程走到这一步,到底经过了什么样艰辛的历程。在这个时候,本文提供了翔实的资料,更有一些首次披露的资料,而且把这些资料以历史的形式系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对于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无疑是及时的。另外,这种狂欢之中的冷静回顾,也使得事件本身的意义更加突出。

6、学会写新闻。

首先,要抓住新闻报道的及时性,准确性的特点。

其次,标题是新闻的“眼睛”,要选择好的标题,例如本则新闻的标题。

再次,注重新闻的结构。例如本则新闻为首尾复合型结构,原因为本则新闻首尾两部分记录的都是“神州”五号的发射场景,中间则穿插了中国航天史的简要回顾,二者自然地衔接在一起。

五、课堂小结。

本文开头记录了“神舟”五号升入太空的重要历史时刻,然后以时间为顺序,回顾了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国人的航天之路,材料丰富,条理清晰,学习完本文,不但增长了知识,更增添了民族自豪感。

2023年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汇总18篇)篇十二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我国古代的万户,身绑土制火箭,要勇敢地飞向天空,虽然没有成功,但他的探索精神令人敬佩。万户可以算是人类历尝试乘坐火箭升上天空的第一人,今天我们的航天人终于实现了飞天梦。

二、明确目标。

1.引导学生学习本文规范的结构特点,进一步了解新闻稿的基本结构特征;。

2.关注本文所涉及的历史背景材料,体会这种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法;。

3.引导学生养成关注时事、关注科技进步的习惯,激发对民族发展进步的自豪感。

三、整体感知。

1.写作背景介绍。

从远古时期嫦娥奔月的神话,到敦煌的飞天壁画,再到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经做了几千年。也只有到了今天,随着中国国力的富强,科技水平的提高,国人才能亲眼目睹这一梦想的实现。当举国欢庆“神舟”五号飞船载着中国自己的航天员飞向太空的时刻,我们更多的是喜悦和自豪,却很少知道为了这一刻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已经努力了近半个世纪。这篇新闻就回顾了这段历史。

2.通读全文,弄清文章的基本结构。

【明确】本文的导语部分是1、2、3段,点明这则新闻想要传达的最主要、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即20xx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发射,并且指明“这是人类航天一次不同凡响的'发射,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这一方面指明了这一事件的意义,同时点明这则新闻的新闻价值所在。

后面的部分是新闻的主体,作者并没有继续叙述“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经过,而是叉开一笔,用一个过渡段过渡到对中国航天研究史的回顾中。这一部分所占篇幅最长,引用的都是一些背景材料,这就使得本文和同题材的其他新闻报道有了很大的不同。大多数新闻都是很详细地描述火箭发射的经过,党中央以及国人对于此事的关注,飞船上天后杨利伟的所见所感等,即使有一些背景材料,也只是寥寥几笔。本文作者立意的角度更高,他们认识到“神舟”五号发射的成功是中国航天具有里程碑式的事件,我们的目光不应该只是关注这样一些琐碎的场景,读者急需了解这一事件背后的故事。所以他们把目光投向了历史的深处,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中国的飞天梦以及我们实现飞天梦的艰辛过程。也正是因为把事件放在了历史的长河中去考察,也使得事件本身更加凝重。

在这一段回顾中,有几个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需要把握:

一是1958年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指示。二是1960年中国第一枚火箭的成功发射。三是1970年中国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太空。四是1992年中共中央作出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五是“长征”系列火箭发射久经考验。六是“神舟”四号飞船的成功发射。

文章的结尾部分,作者又用了一个过渡段把笔拉回到了现实事件中,这样从头至尾形成一种首尾圆合型的结构。

四、分析与探究。

1.【提问】本文标题有什么含义?

【明确】本文标题有两层含义:

其一,本文要传达的新闻事实是中国的载人航天飞船飞向了太空,并且取得了成功,标题可认为实指“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过程。

其二,中国的航天梦经过了几代人不懈的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标题也喻指这一探索过程。

新闻报道的确有及时性的特点,关注当下的事件,也是它的特质,但允许引入一些背景材料。这样的材料虽然可能不是最新的信息,但对于补充说明新闻事实有很大的作用,是新闻报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本文虽然用很大的篇幅叙述中国的航天史,但也是建立在叙述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基础上,而那些航天史的材料也主要是作为新闻背景材料来用的。

面对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感到自豪,同时也迫切想知道中国的航天工程走到这一步,到底经过了什么样艰辛的历程。

在这个时候,本文提供了翔实的资料,更有一些首次披露的资料,而且把这些资料以历史的形式系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对于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无疑是及时的。另外,这种狂欢之中的冷静回顾,也使得事件本身的意义更加突出。

2023年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汇总18篇)篇十三

高一学生已掌握了新闻的基本知识,具备了独立阅读新闻作品的能力,但是理性认识不足。同时学生的基础层次不同,阅读时,抓表层易,知本质难;知思路易,理思路难;知局部易,观全文难;习得知识易,迁移能力难。

依据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根据新课标“三维目标”的要求,结合本课的特点,确定目标如下:

1、掌握新闻的基本结构。

2、分析本文结构,提高分析能力。

通过合作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概括提取本文的主要信息,完成本文的教学,提高学生的能力。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心。

教学重点:掌握新闻的基本结构。

教学难点:体会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法。

一课时。

(结合课件)。

(一)导入语(屏显“嫦娥奔月”图和“万户飞天”图)。

(二)自主学习(屏幕显示)依据自主学习原则。

1、了解通讯除去真实、时效的新闻性特征,通讯的主要特点有:

(1)生动性。 (2)完整性。 (3)评论性。

目的:了解通讯自身的特点。方法:边读边划。

2、词语积累(注意这几个词的意义和写法)。

耸入云天扭转乾坤一鼓作气不同凡响。

翌年 横亘酝酿尘封。

方法:利用注解和工具书。

(三)合作学习-----教师质疑,学生讨论。依据合作学习原则。

(1)通读全文,理清文章脉络:找出导语、主体、结尾部分。(屏幕显示)。

目的:掌握新闻的基本结构,完成教学重点的学习。

(2)梳理主体部分:中国实现“飞天梦”的历程中,有哪几个意义重大的事件。(屏幕显示)。

目的:理解本文的记叙顺序,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心。(情感目标)。

(3)综合全文,理解标题——“飞向太空的航程”的双重含义(屏幕显示)。

(四)分析与探究依据探究学习原则。

(1)这是一篇典型的新闻报道,它是如何体现新闻的真实性的,请举例说明。(屏幕显示)。

目的:理解用事实说话的特点。

(2)谈谈本文的结构特.(屏幕显示)。

目的:了解本文的结构特色。

目的:理解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写法,突破教学难点。

(五)课堂小结(屏幕显示)。

本文的结构很简单,但是作为一篇典范的新闻报道,各个构件很清楚,是大家阅读和写作新闻报道的范本,希望同学们认真体会它的结构特点和写作方法。

2023年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汇总18篇)篇十四

引导学生学习本文规范的结构特点,进一步了解新闻稿的基本结构特征。

二、能力训练目标。

关注本文所涉及的历史背景材料,体会这种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法。

三、德育渗透目标。

引导学生养成关注时事、关注科技进步的习惯,激发对民族发展进步的自豪感。

教学设想。

一、本文字里行间充满了这种对民族发展进步的自豪感。以本文的学习为契机,延伸到课外,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和国际时事,培养关注时事、关注科技进步的习惯。

二、课文结构很简单,是一篇典范的新闻报道,各个构件都很清楚,要求学生阅读这篇新闻报道,弄清其结构特征,以之为范本,进行新闻写作练习。

三、联系《别了,“不列颠尼亚”》,互相参照体会历史和现实结合的写法。

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学习本文规范的结构特点,进一步了解新闻稿的基本结构特征。

难点:关注本文所涉及的历史背景材料,体会这种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法。

教学时数。

1课时。

2023年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汇总18篇)篇十五

1.巩固新闻报道的一般结构,了解的层次与脉络。

2.提高分析新闻结构的能力,尝试写作一般的新闻报道。

3.感受中国人在航天事业的发展中的贡献,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激发民族自豪感,树立为祖国发展做贡献的信念。

2023年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汇总18篇)篇十六

《飞向太空的航程》是高一语文必修(一)“沟通与应用”板块中的一篇通讯。通讯是新闻体裁的一种,它除了具有新闻真实性、及时性的特点外,还有生动性、完整性和评论性的特点。本课从“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写起,回顾了中国载人航天史,在历史与现实结合中,使现实事件有一种历史纵深感,要引导学生学习这种历史与现实结合的写法。课文的结构简单,它不但具备新闻的基本结构特点,而且还有首尾圆合型的结构特色,要引导学生分析总结。

高一学生已掌握了新闻的基本知识,具备了独立阅读新闻作品的能力,但是理性认识不足。同时学生的基础层次不同,阅读时,抓表层易,知本质难;知思路易,理思路难;知局部易,观全文难;习得知识易,迁移能力难。

依据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根据新课标“三维目标”的要求,结合本课的特点,确定目标如下: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新闻的基本结构。

2、分析本文结构,提高分析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合作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概括提取本文的主要信息,完成本文的教学,提高学生的能力。

(三)情感与态度。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心。

教学重点:掌握新闻的基本结构。

教学难点:体会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法。

一课时。

(一)导入语(屏显“嫦娥奔月”图和“万户飞天”图)。

(二)自主学习(屏幕显示)(依据自主学习原则)。

1、了解通讯除去真实、时效的新闻性特征,通讯的主要特点有:

(1)生动性。(2)完整性。(3)评论性。

目的:了解通讯自身的特点。方法:边读边划。

2、词语积累(注意这几个词的意义和写法)。

耸入云天扭转乾坤一鼓作气不同凡响。

翌年横亘酝酿尘封。

方法:利用注解和工具书。

(三)合作学习,教师质疑,学生讨论。(依据合作学习原则)。

(1)通读全文,理清文章脉络:找出导语、主体、结尾部分。(屏幕显示)。

目的:掌握新闻的基本结构,完成教学重点的学习。

(2)梳理主体部分:中国实现“飞天梦”的历程中,有哪几个意义重大的事件。(屏幕显示)。

目的:理解本文的记叙顺序,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心。(情感目标)。

(3)综合全文,理解标题——“飞向太空的`航程”的双重含义(屏幕显示)。

(四)分析与探究(依据探究学习原则)。

(1)这是一篇典型的新闻报道,它是如何体现新闻的真实性的,请举例说明。(屏幕显示)。

目的:理解用事实说话的特点。

(2)谈谈本文的结构特。(屏幕显示)。

目的:了解本文的结构特色。

目的:理解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写法,突破教学难点。

(五)课堂小结(屏幕显示)。

本文的结构很简单,但是作为一篇典范的新闻报道,各个构件很清楚,是大家阅读和写作新闻报道的范本,希望同学们认真体会它的结构特点和写作方法。

(略)。

2023年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汇总18篇)篇十七

各位教师: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飞向太空的航程》,我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本课的教学设计。

《飞向太空的航程》是高一语文必修一“沟通与应用”板块中的一篇通讯。通讯是新闻体裁的一种,它除了具有新闻真实性、及时性的特点外,还有生动性、完整性和评论性的特点。本课从“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写起,回顾了中国载人航天史,在历史与现实结合中,使现实事件有一种历史纵深感,要引导学生学习这种历史与现实结合的写法。课文的结构简单,它不但具备新闻的基本结构特点,而且还有首尾圆合型的结构特色,要引导学生分析总结。

高一学生已掌握了新闻的基本知识,具备了独立阅读新闻作品的能力,但是理性认识不足。同时学生的基础层次不同,阅读时,抓表层易,知本质难;知思路易,理思路难;知局部易,观全文难;习得知识易,迁移能力难。

依据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根据新课标“三维目标”的要求,结合本课的特点,确定目标如下:

1、掌握新闻的基本结构。

2、分析本文结构,提高分析能力。

通过合作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概括提取本文的主要信息,完成本文的教学,提高学生的能力。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心。

教学重点:掌握新闻的基本结构。

教学难点:体会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法。

1、了解通讯除去真实、时效的新闻性特征,通讯的主要特点有:

(1)生动性。 (2)完整性。 (3)评论性。

目的:了解通讯自身的特点。方法:边读边划。

2、词语积累(注意这几个词的意义和写法)。

耸入云天扭转乾坤一鼓作气不同凡响。

翌年 横亘酝酿尘封。

方法:利用注解和工具书。

(1)通读全文,理清文章脉络:找出导语、主体、结尾部分。(屏幕显示)。

目的:掌握新闻的基本结构,完成教学重点的学习。

(2)梳理主体部分:中国实现“飞天梦”的历程中,有哪几个意义重大的事件。(屏幕显示)。

目的:理解本文的记叙顺序,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心。(情感目标)。

(3)综合全文,理解标题——“飞向太空的航程”的双重含义(屏幕显示)。

(1)这是一篇典型的新闻报道,它是如何体现新闻的真实性的,请举例说明。(屏幕显示)。

目的:理解用事实说话的特点。

(2)谈谈本文的结构特。(屏幕显示)。

目的:了解本文的结构特色。

目的:理解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写法,突破教学难点。

本文的结构很简单,但是作为一篇典范的新闻报道,各个构件很清楚,是大家阅读和写作新闻报道的范本,希望同学们认真体会它的结构特点和写作方法。

2023年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汇总18篇)篇十八

《飞向太空的航程》是高一语文必修一“沟通与应用”板块中的一篇通讯。通讯是新闻体裁的一种,它除了具有新闻真实性、及时性的特点外,还有生动性、完整性和评论性的特点。本课从“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写起,回顾了中国载人航天史,在历史与现实结合中,使现实事件有一种历史纵深感,要引导学生学习这种历史与现实结合的写法。课文的结构简单,它不但具备新闻的基本结构特点,而且还有首尾圆合型的结构特色,要引导学生分析总结。

二、说学情。

高一学生已掌握了新闻的基本知识,具备了独立阅读新闻作品的能力,但是理性认识不足。同时学生的基础层次不同,阅读时,抓表层易,知本质难;知思路易,理思路难;知局部易,观全文难;习得知识易,迁移能力难。

三、说教学目标及依据。

依据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根据新课标“三维目标”的要求,结合本课的特点,确定目标如下: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新闻的基本结构。

2、分析本文结构,提高分析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合作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概括提取本文的主要信息,完成本文的教学,提高学生的能力。

(三)情感与态度。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心。

教学重点:掌握新闻的基本结构。

教学难点:体会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法。

四、课时:一课时。

五、说教学流程:(结合课件)。

(一)导入语(屏显“嫦娥奔月”图和“万户飞天”图)。

(二)自主学习(屏幕显示)依据自主学习原则。

1、了解通讯除去真实、时效的新闻性特征,通讯的主要特点有:

(1)生动性。(2)完整性。(3)评论性。

目的:了解通讯自身的特点。方法:边读边划。

2、词语积累(注意这几个词的意义和写法)。

耸入云天扭转乾坤一鼓作气不同凡响。

翌年横亘酝酿尘封。

方法:利用注解和工具书。

(三)合作学习-----教师质疑,学生讨论。依据合作学习原则。

(1)通读全文,理清文章脉络:找出导语、主体、结尾部分。(屏幕显示)。

目的:掌握新闻的基本结构,完成教学重点的学习。

(2)梳理主体部分:中国实现“飞天梦”的历程中,有哪几个意义重大的事件。(屏幕显示)。

目的:理解本文的记叙顺序,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心。(情感目标)。

(3)综合全文,理解标题——“飞向太空的航程”的双重含义(屏幕显示)。

(四)分析与探究依据探究学习原则。

(1)这是一篇典型的新闻报道,它是如何体现新闻的真实性的,请举例说明。(屏幕显示)。

目的:理解用事实说话的特点。

(2)谈谈本文的结构特.(屏幕显示)。

目的:了解本文的结构特色。

目的:理解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写法,突破教学难点。

(五)课堂小结(屏幕显示)。

本文的结构很简单,但是作为一篇典范的新闻报道,各个构件很清楚,是大家阅读和写作新闻报道的范本,希望同学们认真体会它的结构特点和写作方法。

六、板书设计。

相关范文推荐

    2023年工作心得精辟(模板21篇)

    工作心得可以帮助我们建立自信心和自尊心,从而更好地面对工作中的挑战和困难。下面是一些写工作心得的经典句子,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工作心得体会是每位职场人士必

    最优装修承诺书(案例23篇)

    装修是对室内环境进行改善和修饰的过程,它能够提升生活品质。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装修的实际操作,小编特意收集了一些成功的装修案例供大家参考。滨海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最热部队心得体会表大全(24篇)

    心得体会是在自己经历某个事件或完成某项任务之后,对所得到的经验和教训进行总结和思考的一种表达方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实用房屋修建合同书大全(16篇)

    合同协议的撰写需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各方当事人的意愿,确保合法合规。以下是一些优秀的合同协议范例,希望可以为您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和启示。修建方:(以下简称甲方

    热门少先队员观看七一心得体会(通用22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学习和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接下来的范文是一些写得十分出色的心得体会,相信能给您提供一些撰写方面的灵感。

    优秀学校文化建设实施方案(汇总17篇)

    一个成功的实施方案应该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并为整个团队带来实实在在的成果。看看以下的实施方案范例,或许能给您提供一些创意和灵感。优秀作文推荐!

    最新导购员工作心得(案例19篇)

    工作心得是一种对自己职业生涯的回顾和总结,它可以使我们更加深入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工作心得对于我的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总结和梳理工作经验,我

    最优司法心得体会和感想(模板16篇)

    对于这段经历,我感受到了自己的进步和成长,总结是对这段经历的呈现和总结。以下是一些精选的心得体会样例,希望对大家撰写自己的心得体会有所帮助。真的很开心,我司法考

    专业个人工作总结不足与改进措施(模板14篇)

    在写月工作总结时,我们应该注重数据分析和事实依据,让总结具备说服力和可信度。以下是一些写得较好的月工作总结范例,供大家参考和学习。一是工作态度不认真,存在敷衍了

    优秀新入职消防员个人心得体会范文(13篇)

    适当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可以拉近与他人的距离,促进交流和沟通。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找到的一些心得体会经典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消防员是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英雄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