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论文(大全18篇)

时间:2023-10-16 作者:FS文字使者最新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论文(大全18篇)

岗位职责是企业或组织对员工所要求的具体工作内容和职业要求的明确规定。详细描述每个岗位职责所需要具备的技能、知识和经验,确保对岗位求职者的要求明确清晰。- 跟进订单,协调内外部资源,确保交付和售后服务的顺利进行。

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论文篇一

民间游戏决定了它在促进儿童的.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一、促进儿童团结、友爱、和谐、调合等社会性的发展民间儿童游戏一般需要2-3名以上儿童共同合作才能进行。如“拍手”(2人),“人、枪、老虎”(3人),“丢手绢”“捉迷藏”、“老鹰抓小鸡”等则需多人参加,满足儿童合群的需要。有研究表明:积极的伙伴之间的社会强化可能出现在自由游戏中,而不是出现在成人组织或设计的活动中。民间儿童游戏使儿童三五成群一起游戏,通过相互协调、模仿,学会与别人友好相处,使儿童助人、合作等心理品质得到发展,学会自己解决人际关系之中的矛盾,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民间游戏可充分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和组织能力,促同时在这种愉快的活动中,孩子自己动手动脑,协调能力得到了提高。心理学研究还表明:大家在一起活动或游戏,会比个人活动、游戏的效果好得多,这种“共同行动看效果”,可促进儿童在共同的活动中得到全面发展。

二、民间游戏是强健幼儿身体.培养优良品质的有效途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要把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摆在幼儿园教育的首要位置。”要达到这个目标,游戏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教育方式和有效途径。幼儿在进行“丢手绢…老鹰捉小鸡…跳房子”等游戏中少不了要做出跑、跳、投等动作,这不仅有助于增强身体协调性,还有助于身体各器官的生理机能得到锻炼和改善,从而达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目的,为孩子们今后的生活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另外,游戏中经常融入一些体育活动,例如,以班为单位开展的的比赛,或是传统的踢毽、跳绳比赛等。这些带有竞技体育色彩的游戏既能强身健体,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意志力。而对于在游戏中受到挫折的幼儿,则会积极反思失败的原因,力图下次争取有好的表现。长此以往,不仅有利于幼儿的智力发展,还可以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意志力,使其在压力下具备更好的心理素质。

三、游戏是深化幼儿对合作的认识,培养其合作意识的有效方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培养幼儿乐于与人交往的意愿,学会相互帮助、相互合作、互相分享是幼儿园教育的目标之一。”在幼儿园的各项活动中都离不开幼儿的相互合作,因此,在此阶段培养幼儿的交往合作能力,形成良好的习惯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在进行“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时,我就对小朋友提出了一个要求,让他们在游戏前自行协调好角色并且告诉他们在游戏中要相互配合,互相帮助,从而保证“老鹰”抓不到“小鸡”。在这个游戏中,幼儿们很好地注意到了自己的角色,相互合作,约束了自己的行为,游戏进行得十分顺利。让幼儿们在快乐的游戏中德、智、体、美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幼儿民间体育游戏的实施幼儿民间体育游戏的运用曾在网络上看到过这么一段话:“民间体育游戏的材料是土的,但教育是灵活的;材料是旧的,教育是新的;材料是粗的,教育是细的;材料是廉的,驾驭价值是高的。

1.根据幼儿年龄特征选择内容每个年龄段的幼儿有着各自不同的特征,所适宜的体育游戏也会各不相同。我们在选择游戏内容的时候充分考虑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特征,灵活地进行引导。在小班,我们选择比较简单的等大动作、情节性更强的游戏;中班时选择相对有些难度的游戏活动;大班可以开展难度更高、合作性更强的游戏。在游戏中锻炼体能、练习基本动作,更获得了快乐的体验和和谐的合作。

2.根据动作发展需要选择内容。

幼儿园健康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是锻炼幼儿的身体,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积淀丰富的民间体育游戏能满足幼儿各种动作发展的需要,开展游戏极为方便,效果也很好,深得幼儿喜爱。

3岁以上。游戏者随儿歌”叮叮虎木爬上岸“,将做捏东西状的手叠放至另一人的手背上,依次叠高,直到无法够着为止。练习追逐跑贴烧饼。

4岁以上。将游戏者分为人数相等的两组,每人准备沙包一个。分别在”房子"外面站好:先规定几种跳法。开始时,先由各组第一人按第一种方法,分别从1、2、3、4、5、6或6、5、4、3、2、1的顺序跳。成功后,可得10分,若失败,退下来。然后各组第二人按第二种方法跳,以此类推,得分多的一组为冠军。平衡练习编花篮,结对翻转身体180度炒黄豆。

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论文篇二

【】音乐与游戏一直都有着内在的最深厚的连接,如何还原音乐与游戏的本质,使幼儿能通过游戏喜欢音乐、热爱音乐,并能通过音乐培养幼儿的全面发展。本文以y园大班一节音乐活动为例,通过具体实践、反思提出对大班音乐教学游戏化的一些建议。

(一)音乐教学游戏化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应当“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是幼儿在自我掌控的情境下得以自主选择、挑战、印证与自我超越,以及不断的体验自我掌控的一种实践活动。而“音乐的本质之一就是娱乐”[1],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需要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富于游戏化的环节增强幼儿的参与性,实现在“学中玩,在玩中学”的教育理念。音乐教学的游戏化,即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赋予教学活动以游戏的形式。可以在活动进行的过程中加入一些规则性元素,信号性元素,表演性元素等,并于活动的过程中使其游戏化,从而增强教学活动的趣味性,提高教学活动的参与度,优化教学效果。

(二)音乐教学游戏化于幼儿身心发展的作用

音乐教育是幼儿园艺术领域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培养了幼儿对于音乐的感觉、理解、想象与创造能力。幼儿园的音乐游戏通常都包含了身体不同部位的运动环节。“从手部动作到上半身动作,再到全身动作”,这本身就符合了幼儿的动作发展特点。此外,游戏化的音乐教学在实施中亦可做到培养幼儿的社会性与情感意志,在这一过程中更可以锻炼其合作意识以及集体观念,对其身心发展起着尤为关键的作用。游戏化的音乐教学在进行的过程中能够使幼儿逐步地感受、体验与表达音乐元素(如音高、音色、节奏、节拍等)。以游戏的形式增强音乐教学的趣味性,从而有效锻炼幼儿的音乐感受能力,还原音乐最初的模样。在游戏进行的过程中,幼儿可根据生活的已知经验与音乐进行连接,通过身体动作感知音乐,再到创新性模仿创编动作。这种对于音乐作品的感知与表现同样的为幼儿音乐能力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游戏化,不仅使幼儿能够全身心地投入,也促进幼儿发展的整体性。在游戏中学习拥有规则意识、尊重他人、与人团结。面对输赢的心态——游戏过程中的胜败、荣辱坦然面对;面对困难的勇于挑战——相信自己;面对问题——学会思考。

(一)活动方案

教育活动计划《春雨沙沙》活动方案(略案表格)

(二)活动反思

1、本次活动设计还缺乏让幼儿进行集体讨论的环节,以后的教学活动中可尝试着加入,提高幼儿的思考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2.由于实际教学中的时间有限,如若在未来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将本次教学活动进行一定程度的拓展,具体表现为增加一些其它的领域(如语言领域,引导幼儿自主进行填词,思考春雨中还有哪些植物喜欢雨水,在和雨水说话等等),做到多领域融合。赋予教学活动游戏化与生活化,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一)研究结论

幼儿园音乐教学游戏化的开展很大程度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从教学效果上来看,以游戏化的教学方式也优于以往普通的教育手段。同时,本次研究也是关于幼儿园音乐教学游戏化理论——实践的探索,做到了将理论应用于实际教学之中。通过一首简短的儿童歌曲《春雨沙沙》在不同的方式下让幼儿在学会演唱歌曲的基础之上到模仿动作再到创编动作。这本身对于大班幼儿来说就是一次全面提升,而不仅仅停留在学会唱歌这一个层面。通过教师几次不同的要求需要幼儿学会倾听、观察、模仿、想象、表现,这本身也是幼儿良好学习品质的体现。丰富教学层次,逐步由易到难的提升幼儿的能力,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设计相应的音乐游戏才是真正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幼儿园音乐教学游戏化这一领域的发展与应用还是有很多可以深层次挖掘的教育价值。教学活动的设计可以多种多样,如与五大领域中的其他领域相融合,把音乐游戏作为学习的手段与桥梁。因此,更多的教学方法还等待着我们去发现与探讨。本次研究中还有许多不足与需要完善之处,今后笔者将会多加研究,与同行、老师取经力求探寻出更多能赋予音乐教学游戏化的内容,从而令音乐游戏活动得以更好地开展。

(二)教育建议

1、利用幼儿已知经验设计音乐教学游戏

《3-6岁儿童发展指南》中的实施原则中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因此,教师在设计游戏环节时一定不要脱离幼儿的已知经验。要善于观察、结合以及运用幼儿日常生活中所能看到、听到、接触到的事物作为开展游戏的媒介。如运用幼儿熟知的卡通人物,了解的绘本故事作为导入及具体实施环节的情景。教师在开展游戏化音乐教学活动时,可将游戏与幼儿的生活相结合,联系生活经验,用一种积极,温和而又平等的态度与其进行交流沟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得以更好地开展游戏化教学活动。

2、选择适合的音乐作品完善音乐教学游戏化实践

若要做到将音乐教学活动的效果达成优化,教师的前期准备尤为关键。幼儿的学习活动必然要以其兴趣作为支撑,因此教师在游戏活动的设置上要选取律动性或情节性很强的音乐,音乐的选取要易被儿童所理解与接受,需相对生动活泼一些。在必要的时候,教师亦可以对这部分内容加以改编。通常给幼儿选择的音乐作品往往要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必定是经典的作品才能作为幼儿生长的养料。把最好的音乐作品给幼儿是教师的首要任务,教师应当从曲调、作者、风格、流派、管弦乐、声乐作品中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作品,要避免运用一些通俗的作品,这样对幼儿的审美才能有所帮助。面对一些特点鲜明、故事性很强的音乐时,教师可以以讲故事的方式引导幼儿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及创造性,自主设计并表演动作,把人物情节与音乐相结合,通过肢体动作感受音乐。对于很多幼儿来说,对音乐具有天生的敏感性,适合用它来表达欢快、悲伤、开心等各种情绪,这就要求教师需要具备相应的能力,才能不断地带领幼儿学习与前进。

[1]廖乃雄。音乐教学法[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

[2]许卓娅。幼儿园音乐教学游戏化设计[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4.

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论文篇三

幼儿园的孩子正处于逐步养成良好习惯的阶段,而良好的习惯是在潜移默化的环境影响中形成的,幼儿期的整理习惯将会影响人的一生,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讲,他们的规则意识极其谈薄,整理习惯尚未形成,整理能力极弱,单纯的说教是无济于事的。让孩子经历一个从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因此,我们必须阻止孩子在游戏后将玩具扔在一边的不好的行为,让孩子去做,去收拾整理,尽管开始时效果不太好,但重要的是摆脱了孩子的依赖心理,培养了责任感。

游戏活动小班培养整理习惯

通常新入园的孩子常会出现这样一些问题:在热热闹闹游戏后,玩具撒了一地,需要教师反复地提醒才能把玩具收拾好,有的甚至看着别人收拾还是无动于衷,对掉在地上的玩具也视而不见。究其原因,是由于幼儿在家里没有养成良好的整理玩具的习惯。父母认为孩子年龄小,能力差,样样事情都代为包办。有的家长即使提出整理的要求,但看到孩子那笨手笨脚整理的样子,也会感到不耐烦,边唠叨边替他整理。久而久之,会助长孩子的依赖心理,事事甩在一边等别人去做,没有责任感。俗语说:“三岁看老”指的是孩子小时候的习惯会影响终生。可见幼儿时期的习惯培养有多重要。实践能使孩子印象深刻,实践能让孩子逐渐养成习惯,实践使孩子具有根深蒂固的行为意识,从而让孩子经历一个从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因此,我们必须阻止孩子游戏后把玩具扔在一边的不好的行为,让孩子去做,去收拾整理,尽管开始时效果不太好,但没关系,重要的是摆脱了孩子的依赖心理,培养了责任感。

那么,如何让孩子主动去整理物品呢?如何让孩子经历这个从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呢?

利用故事、儿歌、表演等形式,让孩子知道:整理物品是具有责任感的表现,能够受到大家的赞扬。班级中哪个孩子帮助老师收拾整理玩具物品,即使是老师要求之后做到的,老师也应及时给予肯定,并在集体面前表扬他,给大家树立良好榜样,使幼儿产生良好的行为意识,促使幼儿自觉地进行模仿。

单一的收拾、整理比较枯燥,引不起孩子的兴致,如果把它设计成游戏的形式,幼儿就会十分乐意去做。例如如:在玩具柜上贴上小图画,贴上动物园的画表示放长颈鹿、狮子等小动物,贴车库表示放小汽车等,借机让孩子学习分类、归属;老师带头和小朋友比赛收拾玩具物品,“送玩具回家”,慢慢地过渡到孩子之间进行比赛。这样,通过生动的语言、有趣的形式,孩子的兴致提高了,就会主动融入到活动中来。

小班孩子年龄小,缺乏自信心,他们往往需要老师的不断肯定,才能逐步建立自信心,从而影响自己的行为。例如,在孩子收拾小椅子后,老师要带领孩子观看收拾后整齐的样子,用赞赏的口吻肯定孩子,比较整理前和整理后的模样,让大家亲眼看到明显的变化,建立成功感,树立自信心,为以后自觉地整理玩具打下基础。因为,让孩子从收拾中得到成功感和乐趣,才是收拾整理的最大动力。

与家长联系,让家长准备一个固定的玩具橱,让孩子收拾自己的东西,也可以和孩子比赛收拾东西,给孩子适当的奖励或满足他的某些合理的要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言行对孩子有着深远的影响,父母必须言传身教,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给他作示范,然后要求他独自完成。千万不要他在前头扔,父母在后头一边骂、一边捡,这样,孩子是永远学不会的。

让孩子学习整理益处多多:有利于培养孩子责任感,有利于形成孩子做事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通过共同收拾,还有利于培养孩子互助协作的精神,发展语言能力等。因此,培养孩子整理玩具的行为习惯,应从小抓起,应从:培养行为意识、化枯燥为娱乐、树立成功感、强化行为习惯、家园要求一致这五个方面抓起,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指导纲要》2001年。

(美)理查德津巴多。《心理学与生活》人民邮电出版社,第16版

李季湄、肖湘宁。《幼儿园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潘日文、侯桂兰。《幼儿教育心理学》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

孙云晓。《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

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论文篇四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游戏化是指教师以游戏为手段来组织、开展集体教学活动的一种教学方式,旨在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完成特定的教育教学目标,培养幼儿的学习品质。在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根据不同主题的教育内容,充分利用游戏手段、积极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为幼儿的发展提供充分活动的机会,这对幼儿整体素质的提高,对幼儿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游戏化游戏与教学

《纲要》中指出:“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也明确提出:“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价值”“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目前,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集体教学活动仍是国内幼儿园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活动类型,集体教学活动游戏的开展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例如:活动的重要环节中设计的领域较为明显、教师在活动中的主导性较强、容易忽视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作用等。因此,在开展集体教学活动游戏化实践与探索就显得尤为重要。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游戏化是指教师以游戏为手段来组织、开展集体教学活动的一种教学方式,旨在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完成特定的教育教学目标,培养幼儿的学习品质。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我们根据不同主题的教育内容,充分利用游戏手段、积极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为幼儿的发展提供充分活动的机会,这对幼儿整体素质的提高,对幼儿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把传授知识与游戏紧密结合,互相渗透,使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

我们要站在幼儿的角度设计活动,把目标、要求隐含在游戏玩法中,让幼儿愉快地学习。对我们来说,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追随孩子,如何发现孩子的兴趣点,如何真正让孩子自主。

(二)利用游戏因素,使集体教学活动游戏化。

1、以游戏性的语言组织活动。

这是教育活动中经常运用的策略,也是比较容易做到的。这种设计主要通过富有游戏性的语言来组织活动,例如:我们在组织语言活动《假如你有翅膀》时会使用这样一类语言:“今天小鸟来到我们班,要和小朋友交个朋友,你们愿意吗?”“快来和小鸟打个招呼吧!”

2、以“假想”的游戏方式组织活动。

在组织活动时,根据活动的需要可以有不同的假想,有的是对角色的假想,例如我们在组织幼儿活动时经常以“动物妈妈”的身份出现,而小朋友们则是“动物宝宝”。有的是对情节进行假想,并以此来串联活动的各个环节。例如在美术活动《画树叶》中,我们用这样一段话引入活动:“大树因为有了树叶而美丽,可是寒冷的冬天到了,树叶都离开了树妈妈,大树不再那么好看,而小树叶多想念自己的妈妈呀!它们都想快快回到妈妈的身边,请小朋友帮帮它们好吗?”进而引出教学活动——《给树妈妈穿衣服》。

3、以园本特色的游戏方式组织活动。

“做做玩玩”是我们幼儿园的园本特色教学活动。活动中幼儿可以利用各种废旧材料自己动手制作,再利用制作好的作品进行游戏。这类活动可以在我们直接指导的集体教学活动中进行,也可把材料投放在相关活动区,让幼儿在入园后、离园前、专门的游戏或自由活动时自主地选择。

另外,在幼儿园活动的组织过程中,我们还常用比赛的形式组织一些体育活动、生活活动,例如练习拍球、跳绳等。比赛使一些原本枯燥而单调的活动具有了游戏性,大大激发了幼儿活动的积极性。

(三)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引入完整的游戏,使教学活动游戏化。

游戏既是活动的内容,又是活动的途径,因此我们常常利用游戏来组织教学活动。这时的游戏更多的是指传统游戏分类中的教学游戏,有的是专门为教学而设计的音乐、体育、语言、科学、数学等游戏。集体教学活动游戏化在设计上有两种策略:一种是整个教学活动就是一个完整的游戏,游戏在规定的教学时段里可反复进行。例如体育游戏“钻山洞”、音乐游戏“点豆豆”、科学游戏“吹泡泡”等;另一种是游戏只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某个特定环节出现,例如在语言活动中,用猜谜语的方式导入活动,(谜语本身就是一种游戏形式),也可以把某些游戏例如“我来问你来答”用于教学的结束环节,以巩固某些知识或技能,以提高游戏化教学的程度。

(四)运用生成策略将创造性游戏有机地融入集体教学中。

创造性游戏是幼儿在一定的游戏环境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主动地、创造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主要包括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其中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借助模仿和想象来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的生活;结构游戏是利用积木、沙、石等材料建构各种物体,从而发展幼儿的设计创造才能;表演游戏则是让幼儿依据文学作品中的角色、情节和语言,进行创造性表演。

创造性游戏对幼儿身心发展有着特殊意义,它可以促进幼儿语言、思维、交往、探索等综合能力的发展,而由集体教学活动生成游戏,主要有两种渠道:一是从文学作品活动中生成游戏,另一种是从社会领域活动中生成游戏。幼儿常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文学作品中角色、情节的理解,从而生成新的游戏。

(一)尊重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兴趣需要。

选择难度适宜、符合幼儿兴趣及幼儿发展需要的教育内容来融入游戏,使幼儿获得认识上的满足和成就感,有利于增强幼儿学习的兴趣和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同时可以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感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只有在尊重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兴趣需要的前提下,才能使每个幼儿都得到的发展,才能使他们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二)选择适当的游戏形式。

幼儿园集体活动游戏化教学是一个既复杂又简单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矛盾体。它对我们幼儿教师提出了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如何根据不同领域的教育活动选择适当的游戏?”因为不同的教学活动有着不同的目标要求与内容,在选择游戏的时候,先要看是什么样的教学内容,然后再采取与之相对应的游戏活动来完成。只有这样才能使游戏与教学有机融合,相互渗透,真正发挥游戏的教育功能,体现游戏的价值。

(三)控制游戏时间的长短。

根据皮亚杰的《儿童心理理论》来看:小班幼儿的注意力一般最集中的只有2-4分钟;中班的3-8分钟;大班的5-10分钟。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必须以这个理论为基础,有效的利用最佳时间,让幼儿掌握关键内容,这才是我们集体活动游戏化教学的最终目标。

(四)提高教师的游戏化教学技能。

游戏化的教学模式需要实现教与学的游戏化,教师的主导作用十分重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也影响着教的性质,制约着教学游戏化的进程。幼儿教师首先应当具备游戏化的教学理念,认识到教学活动与游戏活动不是分离的状态,应当相互融合、相互促进。

游戏化意味着游戏不只是集体教学活动的手段,还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游戏不只为集体教学活动服务,它也有其自身存在的价值。为了充分落实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游戏化,应努力为幼儿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尽量呈现给幼儿综合化的教学内容,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幼儿各项能力的培养与良好习惯的养成,从而激发幼儿学习与活动的主动性,提升集体教学活动的质量。

[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2]丁海东,《学前游戏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

[3]丁海东,《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运用与融合》,教育导刊,2007

[4]范元涛,《幼儿园教学游戏化研究》,西南大学出版社,2011

[5]张艳丽,《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必要性》,《素质教育》,2017

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论文篇五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游戏化是指把幼儿的教育目标、内容、要求融于各种游戏中,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传统的教学形式是将知识灌输给幼儿,重上课、轻游戏,存在很大的局限性。现代教学形式则是幼儿园通过充分挖掘游戏中的一切可利用资源,将游戏渗透到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去,使游戏和教学完美的结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本文就游戏活动在幼儿教育中的实际运用做浅显地阐述。

一、精心编制各种教学游戏

我根据幼儿教育的内容和要求,创编和改编了一些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有趣的游戏,使幼儿积极、愉快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如游戏“打电话”,主要渗透了认识数字“6”以及理解6的实际意义的要求;游戏“照相机”则是让幼儿通过想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运用图片进行美术创造活动,使幼儿的创造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在编制游戏时,我还设计了各种形式的游戏,如个人玩的游戏,结伴玩的游戏和集体进行的游戏,例如在游戏“气球飞飞”中,幼儿既可以单独的玩气球,又可以结伴进行气球训练,还可以进行小组传球比赛,这些游戏一方面可以提高单位时间幼儿学习的密度,另一方面适合不同个性、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

二、灵活的指导各种形式的游戏

在不同形式的游戏中,我分别以不同的角色身份进行指导,在幼儿个别玩的游戏中,我一般只做观察和监督,并以旁观者的身份去感知幼儿的游戏,当幼儿需要帮助时,只作一些间接的指导,最大限度的让幼儿自主活动,以不干预幼儿的游戏活动为准则;在幼儿集体玩的游戏中,我主要贯彻观察的理论导向,并以参与者的身份来向他们提出一些必要的建议,进行间接指导;在合作进行的小组游戏中,我以组织者的身份对幼儿进行教学式的指导,并组织幼儿交流及寻找解决活动中所遇到问题的方案。

三、儿童游戏的运用对幼儿教育的意义

1.促使幼儿动手、动脑能力的发展。在组织幼儿玩“小服装设计师”的游戏中,我和幼儿共同设计了一系列操作性活动。如让幼儿从家中收集各种旧的东西,设计组动脑筋设计出裙子、裤子、衬衫等不同款式的服装,裁剪组按样裁剪,描绘组进行图案装饰,绣花组再给服装锦上添花,一件件精美的服装真是惹人喜爱。为了节省用料,追求式样新颖、图案美观,他们还找来一些图书做参考,整个活动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幼儿的动手、动脑的能力。2.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游戏对幼儿语言的掌握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许多事实已经表明,我们决不能依赖大量说教来发展孩子的语言,因为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就在于使他们有机会以各种方式练习说话。在游戏中,同伴之间的交流使他们相互表白,而贪玩和玩得更开心的欲望,能激发他们用在其他场合中难以说出来的生动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种种想法。幼儿在游戏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或表述不清,经老师的指导或自己平时的观察模仿,使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越来越强,于是幼儿在不断的.游戏、观察、在游戏的过程中不断的发展了自己的语言。3.增强幼儿的运动能力。生命在于运动,幼儿的运动能力表现为对肌肉的控制力,身体的平衡力,动作的协调性等。这种能力的发展正是在游戏活动中得以实现的。如在体育游戏“搬家”中,通过让幼儿过障碍,搬东西等,发展幼儿的钻、爬、平衡等能力,促进幼儿大肌肉群的发展,使动作趋于协调。另外,各种体育游戏中,包含了如攀登、追逐、跳跃等形式的运动,使幼儿在彼此之间的游戏中得到锻炼,使运动能力伴随着游戏水平的提高而增强。4.提高幼儿认知能力。我们知道,幼儿对事物的认识是从感知开始的,没有任何其他活动能比他们在游戏中获得的感知更深刻的了。在游戏中,幼儿通过眼看、耳听、手摸等各种感官的参与,来了解各种陌生事物的特性,而经过这样的实践,往往会使幼儿所感知到的事物深深记忆在心中。如在认知工具的游戏中,通过为幼儿提供多种材料,让幼儿在玩游戏中观察这些物体特征及表征的情况,通过幼儿对各种工具的亲自感受,使他们对这些工具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也收到了较为令人满意的效果。5.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在游戏中既有角色之间的关系,也有游戏组之间的关系,这就为幼儿提供了频繁交往的机会。如在“小商店”的游戏中,“营业员”热情的接待顾客,在买卖过程中正确的使用礼貌用语,主动介绍商店里一些货物的特点等。出人意料的是有些小朋友在当营业员时,看见一位“老奶奶”来买东西时,就赶紧要求其他顾客为其让路及帮助。难能可贵的是这一类现象的发生是在毫无预备的情况下发生的。这样一种温馨和谐的人际关系在这个模拟的小商店中得到较好展现。6.提高幼儿的适应能力。儿童游戏始终处于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幼儿为了实现游戏目的,就要不断适应发展着的新情况,开拓新领域,玩出新花样。如在“小小玩具店”的游戏中,幼儿见顾客很多,就主动增加了玩具,我因势利导组织幼儿开展了“小新星”讨论,让他们为进一步扩大玩具店的规模和影响多想办法,幼儿争先恐后积极发言,有的说到电视台做广告,有的说画些宣传海报贴出去……这不仅促进了“玩具店”游戏情节进一步发展,也是幼儿适应与创造能力的初步显露。

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论文篇六

幼儿教育是一种启蒙教育,对于开启幼儿的心智、培育幼儿的健康心理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游戏与幼儿的身心发展要求相契合,可以更好地丰富和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促进幼儿的语言、智能方面的发展。同时,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可以较好地贴近幼儿的生活,使幼儿在游戏之中体验到快乐和喜悦,使幼儿得到健康快乐的发展。游戏也是幼儿产生高级心理现象的源泉,可以说是幼儿的另一个生命,这种独特的活动形式可以较好地促进幼儿的社会化成长。

1.1民间游戏活动对幼儿教育的价值与意义

(1)促进幼儿的身心全面发展。在幼儿发展阶段,民间游戏活动可以训练幼儿的跑、跳、躲、跨越、翻滚等能力,锻炼幼儿的体能,在幼儿运动中开启幼儿的思维,增强幼儿灵敏的反应能力、协调能力和控制能力,更好地培养幼儿的身心全面发展。

(2)培养幼儿良好的品行。在幼儿成长的发展阶段之中,还要注重对幼儿的人格培育,使幼儿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和行为习惯,而民间游戏活动可以充分激发和调动幼儿的游戏情绪,并在不同的民间游戏活动之中,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精神,培养幼儿与人交往的能力,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同时,在民间游戏活动之中,幼儿还可以通过反复的感知、体验、角色扮演和模仿等方式,在民间游戏活动中生成团结互助、合作分享、谦让顽强等良好的品质,并在游戏中提升自己的调控能力,增强幼儿的抗挫折能力。

1.2科学游戏对幼儿教育的价值与意义

科学游戏可以使幼儿成为科学的主人,幼儿在科学游戏情境之中,能够拥有自由而愉悦的心态,在科学游戏的规则之中可以充分体现出幼儿的自主性意识,并在新颖有趣的科学游戏材料运用之中,感受和体验到科学知识的有趣性和实用性,在重复的、尝试性的各种科学游戏操作之中,轻松地探索和学习科学知识,生成幼儿科学探索的充分“张力”。

2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策略

2.1基于幼儿的成长需要,营造与幼儿兴趣相契合的民间游戏氛围

民间游戏活动是一种蕴含和积淀了社会文化和习俗的游戏内容,可以说是一种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游戏活动形式,具有内容丰富多样化的特征,随着一些游戏的年代久远,现代孩童已经不再熟悉曾经的乐趣,这就需要在幼儿教育中营造一种与幼儿兴趣相契合的民间游戏氛围,使幼儿沉浸和融入到丰富多样的民间游戏之中,主动地参与其中,体悟其中的社会文化内容。

(1)创设民间游戏情境,引发幼儿积极主动参与民间游戏活动在幼儿教育中的引入,需要有一个体验过程,要使幼儿逐渐由不熟悉到认可和接受,最后积极主动地融入和参与其中,感受和体验游戏成功的喜悦。在这个反复体验和尝试民间游戏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创设良好的民间游戏情境,以消除幼儿反复尝试的枯燥感和乏力感。教师要将幼儿活动区域加以合理的划分,对于采用轻器械的游戏区域而言,设计一些橡皮筋、跳绳、沙包、毽子等民间游戏活动内容;对于较高难度的民间游戏挑战区域,则可以设计梅花桩、高桥、钻网、平衡木等民间游戏场景;室内游戏区域可以设计泥巴屋、剪纸屋等游戏场景;班级活动区域则可以设计翻花绳、挑棍、翻四角板等游戏情境,从而使幼儿在不同的民间游戏情境之中,感受和体验其中的乐趣,百玩不厌。

(2)多元互动的游戏体验民间游戏活动形式可以使幼儿成为游戏的主动探索者,为了引领幼儿不断深入游戏情境,教师要采用有效的及时介入手段,不断创新民间游戏活动形式和内容,使幼儿产生全新的游戏体验,而不是对游戏浅尝辄止。为了增强幼儿对民间游戏的深入体验,教师还可以建立“同伴互助引领小组”,吸纳家庭、社区成员参与民间游戏活动,创设多元互动的三位一体式的民间游戏互动平台,使家长、社区代表以玩伴的身份进入到幼儿的民间游戏情境之中,通过家园亲子游戏、社区健身游戏等活动形式,使幼儿不断深入到民间游戏之中。

2.2优化建构幼儿民间游戏教育课程

民间游戏教育内容极其丰富而有趣,可以较好地培育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发展,要以幼儿的全面发展为原则和引领,挖掘民间游戏与幼儿教育之间的联系,更好地体现出民间游戏教育课程的价值。

(1)合理选取民间游戏教育课程内容。要基于幼儿的不同成长阶段,挖掘和选取与幼儿成长阶段相适应的民间游戏教育课程,摒弃不利于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课程,对于一些危害幼儿成长的民间游戏课程要适当排除,如:“两人抬轿”、“打石头仗”等游戏,要根据幼儿的成长特点,筛选和改编新奇好玩而有趣味性的民间游戏,使之与幼儿园课程内容充分链接和融合。

(2)形成结构化、层次化的民间游戏课程。在幼儿进行民间游戏活动之中,要注重民间游戏活动安排和组织的层次化、结构化,注重与幼儿教育课程的整体性和一致性,深入挖掘民间游戏的主题内容,组织和设计多样化、层次化的游戏课程。如:以“丰收的秋天”为主题的民间游戏课程之中,就可以分层设计“踩草垛”、“送粮食”、“推小车”等游戏。在“过年了”的主题游戏活动中可以设计“抬花轿”、“舞龙”等表演游戏形式;在“我的家乡”主题游戏活动中可以设计“花喜鹊”等民间童谣说唱游戏。

2.3开展丰富有趣的角色扮演游戏

(1)通过角色扮演游戏,丰富幼儿的生活常识。世界在幼儿的眼中是精彩纷呈的,也是陌生而期待的,他们缺少足够的生活经验,经常会出现令人忍俊不禁的情景。例如:幼儿的“健康诊所”角色扮演游戏,这些“小医生们”身穿白大褂,给“小病人”听诊、量体温,煞有介事地说某位“小病人”的体温有100度,教师可以及时介入,向幼儿讲述人体体温的常识。还如:“上菜市场买菜”的主题游戏之中,某一位“卖菜小老板”居然高喊“青菜十元一棵”的“天价”,遭到了其他一些“买菜者”的.质疑和不满,教师可以布置作业,让幼儿在周末随同妈妈到市场去体验一下生活。

(2)提升幼儿的交际能力。要通过游戏活动中的角色扮演活动,提升和培养幼儿的交际能力和与人沟通的能力,逐渐形成幼儿的社会化。例如:在“小超市”的角色扮演游戏中,幼儿要与“导购员”进行恰当的沟通和交流,获悉不同商品的价格,并进行适当的购买。

3游戏教育内容在幼儿教育中的注意内容

3.1注重对游戏教育内容的科学合理的选取

由于民间游戏活动内容源自于生活,涉及诸多的内容,教师要注意选取与幼儿发展相适应的民间游戏内容,对于缺乏实用价值的民间游戏活动要进行筛选和舍弃,并对一些民间游戏活动的材料进行改良和更新,更好地辅助民间游戏活动在幼儿教育中的开展。

3.2注重利用园内外的资源

在将游戏融入到幼儿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利用园内外的资源,根据场地资源、材料资源、器材资源等不同条件,合理开展对幼儿的民间游戏教育,还可以开展变废为宝的活动,让幼儿实现对民间游戏活动的创新,可以让幼儿在开放的游戏场和辅助材料的前提下,更好地融入到民间游戏教育内容之中。

3.3注重将民间游戏活动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之中

民间游戏活动内容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幼儿教育课程相辅相成,只有将民间游戏活动课程内容与幼儿的一日生活充分衔接和渗透,才能更好地提升幼儿对社会的认知程度,促进幼儿的社会化的发展。

4结语

总而言之,游戏是幼儿教育中永恒不变的主题,在对幼儿的教育过程中必须充分融入游戏内容,使之成为教育幼儿的有效手段,才能更好地启迪幼儿的智慧,培养幼儿良好的品质,增强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创造能力,更好地吸纳民间游戏活动中的传统文化观念,形成对民间文化的认同感,为幼儿的未来成长奠定基础,在“玩中学”、“学中玩”的幼儿游戏教育中,使幼儿体验到生活的真谛。

参考文献:

[3]李宁.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地位[j].才智,2013(11):84.

[5]乐元芬.试述游戏在幼儿发展中的地位及作用[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s1):79-81.

文档为doc格式

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论文篇七

陶行知教育理论是将生活与教育进行有机结合,通过二者的相互影响使得学生能够通过接受教育更好的生活。在陶行知看来,生活是教育的载体,离开生活的教育不具有任何现实意义。

陶行知眼中生活是教育的全部来源,也是教育最终需要达到的真正目的。教育的内容需要与生活内容为基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教学问题,同时将生活现象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走入课堂教学当中。

陶行知认为社教师需要突破传统封闭的教室对教学的束缚与限制。让学生接触大自然,置身在生活环境之中快乐地进行学习。

陶行知主张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做合一”,陶行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因此在其教育论当中教学做合一占据着“核心”地位,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幼儿教学游戏化的指导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教学内容生活化

在陶行知看来,生活即教育,需要借助生活这一途径才能够传递教育的真正精髓,而生活也是教育作重要的资源库,二者之间相互联系。但现阶段在幼儿教学过程当中,部分教师完全秉承着“教材至上”的理论,以将教材内容原原本本地复述给幼儿作为最主要的教学模式,因此造成教学内容与幼儿的实践生活相脱节,导致幼儿无法燃起对学习的欲望和热情。在生活即教育的理论指导下,幼儿教学游戏化需要教师将幼儿的实际生活融入教学内容当中并且一并编排成游戏,使得幼儿通过游戏的方式完成学习。比如说在大班的识字组词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将幼儿生活中找小伙伴玩的过程融入其中,编排成“找朋友”的游戏,即教师将写有太、阳、天、空、土、地等单字的字卡任意分发给幼儿,之后组织幼儿一人拿一张单字卡,在“找朋友”的背影音乐之下与另外一位小朋友手中的单字卡组成一个新的词组,假如音乐停止幼儿还没有找到自己的小伙伴并顺利组成新词组,就需要接受“惩罚”,如用手中的单字卡自行组成一个新词组并造出一个完整的句子,或是在全班面前比表演一个小节目等等。在识字游戏当中,教师将幼儿生活中找朋友的玩的内容与识字组词的教学内容相结合,一方面能够帮助幼儿通过该游戏学会认字组词,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得幼儿通过游戏学会与他人相处,在游戏当中学会交朋友,进而培养幼儿具备基本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健康良好的心态,最终促进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

2、教学环境生活化

由上文可知,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当中提出社会即学校的概念,也就是说在陶行知的眼中,生活教育需要报社会看做是学校,教师除了在现有的教室当中开展课堂教学,同样也需要带领幼儿走进大自然当中,鼓励幼儿能够置身于真实的自然环境中快乐地完成学习,使之能够通过积累和调动生活经验更好的完成学习。游戏化的教学模式本身具有极强的趣味性,能够营造出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同时其极强的实践性也可以让每一位幼儿参与到教学当中,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为其创建一个生活化的学习环境。比如说为了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春姑娘”的故事,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在园区内的或是周围的公园当中玩“寻找春姑娘”的游戏,引导幼儿通过观察花草树木等在春天中的具体形态、颜色等切实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与魅力,进而激发幼儿对春天的认知与喜爱之情。将教学课堂放置在自然环境当中,不仅符合幼儿喜欢新鲜事物的心理特性,同时也能够利用其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导幼儿快速进入学习状态,通过“寻找春姑娘”的游戏,幼儿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展现,并且也能够使得幼儿在短时间内可以准确把握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内容,学会联系生活实践,依靠自己同真实世界的联系与接触真正感知教学内容、感知生活。在该游戏当中,生活化的教学环境一方面能够帮助幼儿更加全面透彻的“接触”和感知春天,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借助真实美丽的自然环境,告知幼儿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使其能够从小养成绿色环保的意识。

3、教学方法生活化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最终的目的就是培养幼儿具备良好的实践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使得幼儿能够在“做中学”,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加深对所学知识的感悟与体验,并形成深刻记忆,将理论知识落实到实践生活当中。特别是幼儿由于受到自身年龄限制,在学习过程当中往往会不自觉使用自己的直接生活经验,因此,在开展游戏化教学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幼儿的这一性格特点,通过加强游戏的实践性鼓励幼儿在实践中获取真知。比如说在数学《认识图形》的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在教学之前向幼儿发放若干由拼插玩具如积木等等组合而成的图形,之后要求幼儿此时只能通过眼睛对玩具进行观察,尝试说出由玩具拼插而成的图形特点,如一共有六个面,表面光滑平整等等;之后教师可以要求幼儿将玩具进行拆分,此时教师需要将图形的名称、特征等知识传授给幼儿,并要求幼儿将拆分后的玩具自主进行拼装,将其还原变为原有图形形状。但在此过程当中考虑到部分幼儿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此时教师还需要充分鼓励幼儿发挥其联想能力与创造能力,在重新拼插组合玩具时也可以根据所学知识内容将其拼装成一个全新的图形。教师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玩具游戏,使得幼儿能够通过自行拼插组合玩具认识图形,甚至创造出全新的图形,不仅真正在做游戏的过程中幼儿可以完成知识的获取与深刻认识、记忆,同时也能够有效培养幼儿的想象能力、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可谓是一举多得。

总之,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幼儿教学游戏化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该理论指导下,教师能够分别从教学内容、教学环境以及教学方法上进行生活化改造,使得教学内容与生活内容相互结合,学生能够在熟悉的生活环境当中通过做游戏的实践方式完成学习。最终幼儿能够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践问题。

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论文篇八

游戏是幼儿特殊形式的一种审美活动,幼儿热衷于追求游戏过程中的快乐,游戏化的音乐教育才能真正满足他们的心灵需要。在幼儿教育中运用音乐,不单单是得到美的体会,更是孩子们在智力、身体、个性、情感、社会性等多方面获得和谐、全面发展的过程。音乐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值得每一个幼儿教育工作者探讨。在幼儿音乐活动当中,应当注重指导与策略,提高幼儿参与到音乐活动中的热情。

中班的孩子已经具有了初步的关于音乐要素和音乐经验的积累,他们更加喜爱音乐中的游戏活动,活动的自主性、主动性和积极性明显增强了。教师要提供内容丰富、适合幼儿的音乐作品,引导幼儿体验这些作品的基本情绪和情感,并尝试用幼儿喜欢的方式,如声音的变化、动作、表演等,引导其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一)幼儿"被游戏"在许多贴着游戏"标签"的音乐活动中,游戏无法真正发挥其教育功效。不少游戏化的音乐活动具有情节、角色、玩法、规则等外在的形式,但却无法真正焕发幼儿的活动兴趣与主体性。许多孩子对教师"精心"设计组织的音乐活动兴趣索然,有的教师在幼儿活动过程中导演过度、干涉太多,音乐教育游戏化的效果大打折扣。

(二)为了游戏而游戏在许多冠以游戏化的音乐教育活动中,幼儿仅仅体验了参与的快乐,却无法获得应有的审美能力与素质的提高,活动开展得十分热闹,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但其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音乐素质与能力并未在游戏化的音乐教育中得到应有的发展。

(三)忽视甚至阻碍了幼儿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一些幼儿教师过分追求幼儿在游戏中的快乐,不断强化外在的强烈刺激,导致不少幼儿养成无法静心倾听、思考与学习等不良习惯,助长了音乐学习与创造过程中的浮躁心态,忽视甚至阻碍了幼儿专注倾听、认真思考、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等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

(四)游戏与幼儿年龄特点、游戏情境与音乐的内在切合度不够一些教师缺乏把握音乐与设计音乐游戏的能力,所设计的游戏与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发展要求不相匹配,或是与音乐的结构、节奏、音色等表现手段的内在联系不足,幼儿在教师精心设计的游戏化情境中不能获得音乐审美能力的充分发展与应有的审美快乐。

案例分析:小蛋壳活动内容在设计上的趣味化和情节化对于课堂气氛来说很重要。唱歌活动《小蛋壳》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小蛋壳》选材贴近幼儿的生活,符合中班幼儿现有水平。整个活动以多种的游戏形式贯穿始终,气氛活跃,幼儿的兴趣都非常浓厚,大部分幼儿都能积极主动的参与,歌唱兴趣非常高。教师在在倾听环节教师利用变魔术、“小鸡”表演唱、出示鸡蛋模型等不同的方式方法让幼儿倾听歌曲,再加上教师夸张的表情、有趣的魔术表演成功地将幼儿带入紧张、惊讶的情境,幼儿体验到紧张、惊讶的情感,幼儿情感到位;也做到为目标服务,目标得以实现;还让幼儿在这一环节始终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教师提出的问题指向性明确、有效为理解歌词、游戏服务。如:教师变出什么蛋?小蛋壳里到底会是什么?从三位小朋友合作变蛋壳到小组合作变蛋壳到最后全班幼儿合作变大蛋壳,逐步增加游戏的难度,教师创设的这个游戏与活动很吻合,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边游戏边学唱,让幼儿从有意识的学唱到无意识的演唱。幼儿对每一个音乐角色都很感兴趣,融入到其中,取得很好的效果。

有的音乐节奏鲜明、有的音乐音色独特,因此我们要根据不同音乐风格,设计合适的音乐游戏,帮助幼儿对音乐的理解。

(一)听觉游戏。听觉游戏主要是培养幼儿听觉的敏感性和对声音高低、长短、强弱、音色等基本特征的分辨能力为目的的音乐游戏。主要包括声音配对、声音猜谜、声音辨别等声音游戏和听觉感受游戏。如:《可爱的玩具》这个音乐活动主要是通过游戏让幼儿辨别声音的强弱,找玩具的幼儿蒙着眼睛沿着圈外找玩具,当他接近玩具时幼儿大声唱,当他远离玩具时幼儿轻轻唱,幼儿通过分辨声音的强弱,确定玩具的所在,如果我们单纯的以敲打等呆板的形式让幼儿分辨声音的高低,就会削减幼儿积极性。

(二)表演游戏。表演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某一音乐作品的角色,通过动作、手势等情节的表演来表现音乐。如:幼儿喜欢的《小白兔和狐狸》的游戏,主要是通过扮演活泼的小兔和狡猾的狐狸形象,让幼儿感受两段音乐不同的艺术形象。音乐分为ab段,a段音乐主要是表现活泼、欢快的兔子的音乐,b段的音乐显得比较低沉、缓慢是表现狐狸的音乐。

(三)歌唱游戏。歌唱游戏习惯一边唱一边游戏,是最常见的一种音乐游戏形式。在愉快的歌唱游戏中,幼儿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歌唱能力以及对音乐的感受、理解和表达能力,更使幼儿的身心得到了陶冶。如:在《捉小鱼》的歌唱游戏中,请两位幼儿双手相握高举做渔网,全体幼儿做小鱼游的动作一个跟着一个走小碎步,一边唱歌,一边做鱼游,当歌唱到“捉住”时,渔网就把小鱼套住。

将音乐与游戏生态式地融合适宜、有效的游戏化音乐活动追求的是幼儿、音乐与游戏的有机融合,倡导的是幼儿主体体验的游戏方式,其快乐来源于幼儿在游戏化音乐活动中各种合理需要的满足,追求的是"游戏音乐,快乐成长"的主旨。。教师只有明确游戏的核心特性,尊重儿童的文化需求及个体差异,将游戏与音乐有机融合,不断提升教育机智与教学个性,以增强音乐教育游戏化的有效性与适宜性,这样才能更好的让歌唱活动真正的游戏化。

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论文篇九

什么是游戏,众说纷纭。就像有多种游戏方式一样,游戏也可从各种角度进行定义,不同的历史阶段,人们对游戏的看法也是不一致的。实际上,“游戏同人类的其他行为一样,是由大量动机、行为、机遇、实践、技能和理解构成的一个过程”如何在人类的行为过程中识别游戏行为呢?现代游戏理论研究总结了五个特征:非真实性、内在动机、过程导向、自由选择和正面情感。。游戏的非真实性,非真实性也可以称为游戏的虚拟性。该特征在各种游戏形式(社会性扮演游戏、结构游戏、拼图游戏或规则)中都可被观察到。在游戏中,物体的通常意义被忽略,而常常冠以新的意义。如一根棍子在非游戏情景中与游戏(不同游戏)中所赋予的意义是不同的。游戏中,这根“棍子”可能是一匹千里马,让孩子享受驰骋的快乐,它也可能是一把正义之剑,总之,孩子们会根据游戏的进展,发展出这根棍子的种种意义与用途。

美国音乐教育家萨蒂斯·科尔曼认为,儿童天生带有热爱和探索音乐的倾向,不过这种自然的倾向由于后天非自然的强化和训练,大多无法存活。因此,为了使儿童本能性的音乐能力得以发展,我们的音乐教育必须为儿童寻找一条途径,让儿童音乐能力流畅自然地转换为儿童音乐活动。音乐游戏显然是最佳选择之一。

它以一种极其自然的方式让儿童的音乐潜能显露出来,这种方式或许有时会以一种人类最原始行为状态表现。儿童的音乐能力与游戏的同质同源性,体现在音乐游戏过程里以一种互动的存在形式呈现。在音乐游戏进行中,这种互动不仅使儿童音乐能力在富有变化性、即兴性特征的音乐行为中体现出来,同时也促进了儿童游戏活动新形式的产生。实质上,儿童音乐游戏就是用一种最轻松的让人们获取创造音乐的能力,特别是即兴的音乐能力的方式。

重视音乐游戏教学的必要性,音乐游戏是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音乐学习方式我们在儿童的音乐学习过程中,往往可以观察到这样的现象:许多孩子,在开始学习音乐时,具有浓厚的兴趣,但是一旦学习内容涉及到读谱或其他音乐理论学习,他们逐渐丧失对音乐最初的兴趣,甚至拒绝音乐的学习。事实上乐谱、乐理不是儿童发展音乐能力的阻碍力,良好的视谱能力的可以促进学生的音乐能力的发展,增强他们对音乐的感悟、理解和创造能力。乐谱与乐理是前人音乐经验的间接表达。我们要在尊重儿童的心理、智力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在儿童学习乐谱乐理之前,最好让儿童对所指内容有足够的感性认识与直接经验。即在学习记谱以前,必须先使儿童孩子们感兴趣地自己去唱、演奏、制造声音从而拥有音乐的直接经验,并形成自由表达的习惯。

尽管我们一直推崇“体验先于知识”,但是长期受学科本为思想影响,我们多数时候还是无情地打破了这一基本教学原则。或者说,我们还没有找到好的实践途径解决这一问题。儿童音乐游戏是一条好途径,它使儿童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应用嬉戏的方式,在自然的状态中,喻快中学习音乐,让儿童自由、自发、即兴地感知音乐、创造音乐;它使儿童积极主动地积累音乐直接经验,为儿童进一步学习音乐提供坚实的实践基础。

音乐游戏让儿童的音乐能力以极其自然的方式显露出来,这种方式或许有时会以一种人类最原始行为状态表现。回顾音乐的产生,它本来就是自发、自由、即兴的。从早期的人类社会开始至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音乐具有集体性,它不是少数人的专利活动,而是每个人都善于用来自由表达的一种形式。然而,随着音乐自身的发展,它不再是多数人擅长自由表达的方式。好在儿童文化有其内部较为稳定的结构规则,儿童们的音乐能力在游戏中,自然发展。儿童的音乐能力和游戏之间,以一种互动、进化的模式发展、运动。这种互动不仅使儿童音乐能力在富有变化性、即兴性特征的音乐行为中体现出来,同时也促进了儿童游戏活动新形式的产生。

在近一年的课题研究工作中,笔者在甘肃的兰州、天水及庆阳等地的幼儿园选听了大量的音乐游戏课程,并与这些一线音乐教育工作者就音乐游戏的认识、音乐游戏的教学及音乐游戏的创编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在此基础上,笔者就课题调查中存在的问题做以简短的总结:

1、广大教师普遍承认音乐游戏对儿童音乐能力发展有积极作用,但对游戏与儿童音乐能力之间存在的互动关系认识不明,所以在音乐游戏课中,教师不自觉地过度干扰儿童游戏自然进程,还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

2、教师和儿童都很喜欢音乐游戏课程,可是教师掌握的音乐游戏与儿童之间的需求呈一种极不平衡的状态。尤其是结构开放的音乐游戏,在我听课的几所幼儿园里,没有教师对儿童开展这种类型的音乐游戏教学。课后调查了解,一种答案是教师没有接触过这种类型的音乐游戏。一种答案是知道有这种类型的音乐游戏,但自己没有接受过这种富有即兴特征游戏的训练,所以在公开课中没有选择这类游戏。

3、大多数老师对创编音乐游戏有着极大兴趣,这是老师们最爱与我讨论的话题,在游戏创编实践中我们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如编出的音乐游戏更像音乐表演,儿童们玩游戏的过程更像是在被动工作;或是创编的音乐游戏情节设置过于复杂,音乐游戏课变身为纯粹的装扮游戏等等。

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论文篇十

(一)对幼儿的意义

陈鹤琴先生说:“孩子生来就是好动的,以游戏为生命的。”正如一个发育正常的3岁幼儿,便能从“涂鸦”这一美术活动的萌芽状态中体验到极大的乐趣,表现出乐此不疲的投入一样,将幼儿美术活动游戏化,让幼儿在游戏的氛围中体验积极的情绪和情感,能够很好地激发幼儿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使幼儿喜爱美术活动,乐于投入到艺术创作中。

(二)对教师的意义

美术活动游戏化的开发,必须要理解游戏的内涵,了解美术活动的分类,并将二者进行有机融合。在活动内容的选取、活动的设计、环境的创设上,教师要从幼儿的兴趣以及观察能力、认知发展、手部精细动作等特点出发。在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采用幼儿喜欢的方法、形式,让幼儿体验到快乐与满足,同时观察幼儿的表现,根据幼儿的表现适当调整活动设计,经过不断的实践与反思,形成完善的游戏美术活动方案集以及配套的材料,并总结、提炼教育策略。整个美术活动完成后,教师对游戏美术教育的认识与理解,以及设计、实施、反思等能力都将得到明显提升。

美术活动的游戏化,关键在于教师应具备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善于选择一种符合幼儿教育规律、符合幼儿身心发展水平的教学方法去指导他们,为幼儿创造良好的学画氛围,使幼儿从小热爱绘画艺术,并在看看、想想、说说、画画中得到智力、个性的发展,获得成功的满足。

(一)创建“全程游戏教学法”

根据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种种行为表现,我们探寻出了一条幼儿喜爱的教与学的共同体,创建了以幼儿为主体的“全程游戏教学法”。

1、美术材料游戏化。教师尽可能多地为幼儿提供多种美术材料,如各种质地、大小、形状、颜色的画纸,颜料、画笔(工具可以是自制的,还可以让幼儿在地上、可擦的墙壁上作画),让幼儿在自选材料、自由表达、自由张贴中产生新的感受,并向全班幼儿讲述自己想法,使幼儿在充分表达自己的感悟、想象和情感中张扬自己的个性。

2、美术题材儿童化。幼儿喜欢小动物,教师就可以设计“小兔子的被子”“小鱼吐泡泡”“大象滑滑梯”等绘画内容,还可以选择幼儿熟悉的人、玩具或食物为题材,如“小朋友打电话”“漂亮的玩具”“捏糖葫芦”等。3.美术活动引导情景化。即用情景引导幼儿把自己经历过的、想象的各种奇妙的事情表现出来。在整体教学设计游戏化之外,教师还要注重在活动的各个环节体现游戏性和趣味性,利用幼儿好动、好模仿,行为易受情绪支配的特点,在活动中激发幼儿的兴趣。

4、绘画内容游戏化。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力。在美术活动的设计中,教师要根据教学活动内容来设计合理的情节,并让它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使幼儿一直置身于游戏之中。

(二)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行为进行指导

1、兴趣——入门的第一把钥匙。

2、观察与认知——步入智慧之门。

3、表现与表达——童心童趣的流“路”。

4、想象与创造——神奇的天使。

(三)体现因人施教的指导过程

在绘画活动中可以看出幼儿的性格和能力是千差万别的。有的画起画来夸张大胆,有的却畏手畏尾;有的画起画来兴致勃勃,画面越添越丰富,有的则草草几笔了事;有的用色鲜艳大胆,给人以清新明朗的感觉,有的却偏偏喜欢使用黑色和咖啡色这些在绘画活动中的种种表现,都与幼儿自身的性格、认知水平、情感变化、兴趣需要等心理因素密不可分。通过“全程游戏教学法”的绘画活动,让幼儿张开了想象和创造的翅膀,大胆地把各种奇思妙想落在了纸上,同时也让因人施教的教育思想落到了实处。

(四)园内美术文化建设

1、创设富有审美情趣的环境。幼儿园的外环境,可以选择色彩鲜艳、明亮的颜色,如橘红、淡黄、天蓝、淡绿等,给幼儿以温馨的视觉享受。为了从小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在楼梯和走廊的墙面上可以利用自然物和废旧材料制作的装饰画、具有民族特色的十二生肖的壁挂等供幼儿欣赏。比如,大块面的具有抽象主义色彩的壁画赋予了幼儿想象的空间,而幼儿创作的一幅幅稚嫩而富有童趣的美术作品既让幼儿体验到了成就感,又激发了他们创作的欲望和灵感。

2、创设体现互动性的环境。幼儿是环境的主人。在环境创设中应充分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让幼儿参与环境的设计和布置,这样的环境才是幼儿所需要和喜爱的,才是真正具有教育价值的。

(五)家园合作

1、家园合作从理解始起步。在家园之窗栏中,教师要根据幼儿在美术方面出现的闪光点或主题进展中需要家长配合的地方,有目的地在栏里进行表扬或提出要求,并有意识地提供一些美术方面的知识让家长参考。

2、家园合作由参与而精彩。幼儿园可通过diy亲子创意竞赛、家长开放日活动、家长评委、家长教师进课堂等形式,帮助家长正确认识构建幼儿园美术教育特色的重要性和可行性,使不同类型的家长逐步树立起正确的教育观。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为大家带来的5篇《浅议幼儿教育中的游戏活动论文》,您可以复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语句,也可以下载doc格式的文档以便编辑使用。

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论文篇十一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中有动作,有情节,有玩具和游戏材料,符合幼儿认知的特点,能唤起幼儿的兴趣和注意力,激发幼儿积极的感知、观察、注意、记忆、思维、想象等,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促进幼儿的发展。”因受我国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应试教育的相关思想已经较“根深蒂固”,即过于重视学生智力和知识的传授,忽视了一些幼儿自身特点,使得一些体育游戏活动被替代,从而对幼儿教育产生了一些不利的影响。为了改善这一问题,我们应该更加重视体育游戏活动,积极开展相关的体育游戏活动,以此来激发幼儿的感知、观察、注意、记忆、思维、想象等能力。

关键词:体育游戏;学前教学;应用研究

近些年来,学前教育越来越受关注,国家也在不断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改革力度。学前教育是儿童接受学校教育的开始,是教育的稳定基础,但是从目前的学前教育来看,依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例如我们过于注重幼儿的智力与知识层面的传授,忽略了体育素质方面的培养。为了改善传统的教学理念,我认为应该适当的重视体育游戏的学前教学,通过多年的实践工作,接下来我就在体育游戏在学前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如何构建学前体育游戏教学两个方面浅谈一下我个人的意见。

一、体育游戏在学前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

所谓的“体育游戏”就是以锻炼身体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体质,娱乐身心,陶冶性情为目的的一种现代游戏方法。体育游戏是进行体育活动的重要手段之一,是体育教学与训练的重要内容。

1.展开体育游戏教学可以使他们的身心成长更加健全。

所谓的'学前教育不只是智力与知识层面的传输,它还包括儿童健康的身心培养。游戏占据着儿童活动的重要地位,通过体育游戏可以很好锻炼儿童的综合素质,在性格,身体,学习兴趣,注意力等方面都将会得到极大的提高。例如开展识字游戏(给字搬家游戏),一方面通过此活动让他们复习有关的汉字,另一方面通过体育活动,有效的锻炼学生们的反应和奔跑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体育游戏活动可以很好的抓住学生们的兴趣点,在这种兴趣下的学习,学生们往往是非常愉悦的,这对他们健康的性格培养将会有极大的益处。

2.有利于他们更好的体验生活。

学前教育的体育活动往往都带有极强的生活化色彩,通过生活化的体育游戏活动,往往可以给学生们一个更加直观化的体验。体育游戏中同伴之间的合作、沟通,能让幼儿考虑和接受他人的意见,能够宽容别人,能够学会互相尊重和照顾,能够从中意识到什么是人际关系,什么是集体,什么是规则,什么是行为。

3.体育游戏能促进幼儿运动能力的发展。

幼儿的神经系统和骨骼肌肉发育尚不完善,他们的多动,好动都属于这个年龄正常的行为特点,通过一些体育游戏运动能够保证幼儿生长中对运动量的需求。从而锻炼幼儿的运动能力,如肌肉的控制力、身体的平衡力,活动的协调性。例如经常展开拔河、跳绳等游戏以此来锻炼学生们的运动能力。

二、如何构建学前体育游戏

1.恰当的融入知识内容。

体育游戏中可以恰当地融入一些知识内容,切记不可过于生硬的引入,生硬的引入往往会使学生们产生一定的厌倦感。例如开展的识字游戏:给字搬家游戏。

目的:1.复习有关汉字;2.锻炼幼儿反应和奔跑能力。

准备:在每个小房子上写上小动物的名字,然后让学生们挑选动物图片,并让学生们在最短的时间内放到对应的位置上,看谁放的既准确又快。并对前两名加以表扬和鼓励。

通过这样的方式,体育运动和知识内容可以很好的達到同步,并且在其中学生们往往很容易的产生兴趣。

2.重视体育游戏氛围的营造。

和谐愉悦的活动氛围是一节优秀课堂的关键,氛围的营造靠的是全体的学生,所以在体育游戏中积极的调动每一位学生,是营造氛围的前提。为了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经常展开节奏游戏:

击鼓传花游戏

活动目标:

(1)提高反应能力,根据渐快的音乐节奏掌握传花的方法。

(2)学会互相合作,体验集体的快乐。

活动准备:音乐、假花、大鼓

活动过程:

通过击鼓同时让同学们传花,当击鼓突然停止时,停止传花活动,花在谁手里,就让他表演个节目。

通过有节奏感的击鼓可以很好的感染到每一位学生,并使他们积极活跃的参与进来,这样以来,氛围就会很容易营造出来,并且会使他们感受到集体带给他们的快乐,以及学会如何合作和提高自己的反应能力。

三、总结

学前教育我们一定要保证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不能单方面的专注于知识层面的传输工作,而是平衡好各方面的教学工作,因此,学前教育工作者必须将体育游戏纳入教学体系中,通过多反面的教学体系保证学生们综合素质的提高,保证他们在感知、想象、记忆、注意、思维、观察、情感、身体素质的稳步成长。

我们的学前教育要跟进时代的步伐,随之的做出相应的革新工作,以此保障我们教学的科学性,有效性,先进性。

参考文献:

[1]李海洋.浅谈新课标下小学英语游戏教学的有效运用[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9.

[2]华爱华.幼儿游戏理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110.

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论文篇十二

早期传统应试教育给幼儿的学前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为了能够使幼儿在考试中取得高分,不输在起跑线上,众多家长和幼儿园过早的开展课本教学,幼儿园教学“小学化”严重,严重影响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阻碍了其创新能力和探究意识的形成,不利于幼儿的未来发展。而在幼儿园学前教育中使用游戏教学法,能够有效地帮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知识和经验,提高幼儿的情感体验,促进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

一、游戏在学前教育中应用的意义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科学合理的游戏在学前教育中能够以知识作为主线,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模式,具有一定的启蒙性和趣味性,使幼儿在游戏中感到愉悦,对事物探索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游戏中,幼儿能够获得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常识,对一些简单的现象有了基本的认识,提高了幼儿的自主思维能力。游戏教学法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对于增强幼儿探索意识和问题发现能力,大有裨益。游戏教学中,幼儿感受到创造的自由,想象的快乐,和其他伙伴一起合作并体验到成功,能够直观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优点特长。在学前教育中教师可以合理的使用游戏,将其作为一种教学模式,游戏要符合幼儿的当前认知水平,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使幼儿主动融入到游戏中去,在游戏中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促使幼儿在游戏中思考,在游戏中动手实践,提高启蒙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二、游戏在幼儿园学前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1.运用游戏提高幼儿的认知水平

在幼儿园游戏教学中,教师应当合理使用游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太难或者太简单的游戏都不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因此,在游戏选择上应当细心认真,既要照顾不同幼儿之间的能力水平差异,又要满足幼儿的整体认知水平需求。教师应当尊重幼儿的差异性,深入了解每位幼儿的性格特点和爱好特长,适当对游戏进行改编,使每位幼儿都能够在游戏中获得快乐的体验。这样幼儿才会喜欢做游戏,也能够在游戏中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促进认知水平的不断提升。比如,教师可以带领幼儿进行积木搭建游戏,锻炼幼儿对于不同图形的认识,并锻炼幼儿的手脑协调能力,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在教学中,如果发现幼儿缺乏耐心和兴趣时,应当改变教学策略,教这些幼儿使用积木做一些其他的小游戏,促进每个幼儿的发展。

2.充分发挥游戏的教育性和趣味性

游戏的教育性和趣味性是学前教育游戏与其他游戏的基本区别,游戏应当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使他们愿意去学习,积极参与到游戏中,只有这样游戏才能够调动起幼儿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提高幼儿的自主思维能力和探索能力。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游戏也应当结合幼儿感兴趣的事物进行设计,并且要注重教育性,不能够为了玩而玩。游戏做完之后,幼儿都应当有所进步,而不是单纯的娱乐活动。游戏分为认知性和活动性游戏,认知类游戏可以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活动性游戏可以提高幼儿的协调能力和动手能力。在游戏设计中,需要制定一定的游戏矛盾,使幼儿对游戏产生兴趣,激发幼儿的游戏心理。只有这样才能够使游戏对幼儿产生影响,促进幼儿在游戏中成长和进步。比如,在爸爸妈妈找一找游戏中,让幼儿将父母和自己的照片、音视频搜集起来,在班上进行演讲和展览,讲一讲和父母的故事,比赛哪个幼儿讲得好。随后可以开展相关的活动,在家长会上请幼儿来讲述,促进和家长的沟通交流,增强幼儿的学习体验,提高游戏对幼儿的成长效果。

3.游戏应当能够提高幼儿的创新能力

教师在进行游戏教学中,应当给予幼儿一定的自由空间,使幼儿自主发挥创造能力,找到不一样的游戏玩法,获得更多的游戏体验,促进幼儿的创新能力提升。幼儿园游戏应当能够激发幼儿的想象力,促进幼儿的记忆力,通过游戏能够对新事物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幼儿园游戏应当与生活接轨,这样幼儿在玩游戏的过程中能够结合生活经验,促进幼儿的理解。另外,在幼儿进行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对游戏内容进行分解指导,加强幼儿对游戏本质的理解,促使幼儿在游戏中表现良好。既满足了幼儿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又满足了幼儿的表现欲,使他们体验到了成功的感受。比如,在小蚂蚁造房子游戏中,教师可以知道幼儿对不同建筑风格的房屋进行模拟建造,提高幼儿对于建筑物的感性认知能力,促进幼儿形成良好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

4.游戏趣味性的设置

游戏的趣味性是激发幼儿参与积极性的关键,只有有趣的游戏,幼儿在玩耍之中才不会感到厌烦,才能够在游戏中主动吸收知识和经验。如果游戏不能引起幼儿注意,引导幼儿思考,那么游戏的教学价值将无从体现,更不要说幼儿的学习体验和能力提升了。因此,教师应当从以下方面提高游戏趣味性。

(1)猜测。运用猜测的游戏特点,很容易激起幼儿的好奇心,使幼儿愿意探索新鲜事物,提高幼儿的注意力和参与热情。比如摸一摸、猜一猜游戏,等等。

(2)动手。动手实践是幼儿十分喜欢的游戏特点之一,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感受到了自由创造的乐趣,能够随心所欲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幼儿的聪明才智。比如,建房子,搭积木游戏,等等。

(3)竞争。幼儿都有一定的表现欲望和求胜心理,在游戏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竞赛类游戏,激发幼儿的竞争心理,使幼儿参与到游戏中,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4)挑战。游戏的设置要有一定的难度,这样才能够激发幼儿的好胜心,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动脑思考习惯,促进幼儿的生长发育。

5.游戏要注重科学和严谨

教师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教师本身也是幼儿学习和模仿的对象,因此教师在设计游戏过程中要注重创新,在游戏中积极参与引导有幼儿,结合幼儿的智力发展和亲情感体验,真正的做到游戏的教育性和科学研究。只有这样幼儿才愿意在游戏中去体验,去获得提升。游戏设计中最好包含一定的科学知识,使幼儿在游戏中对科学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比如,教师可以指导幼儿进行绘画游戏,将生活中的花草树木和房屋进行图形描绘,使幼儿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提高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游戏中要注重幼儿的身心发展,不同年龄的幼儿要有不同的游戏设计,使幼儿的身体得到发展,脑力得到锻炼,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幼儿园学前教育中使用游戏的意义重大,能够极大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对于幼儿形成优秀的学习能力和探索能力十分有利,还能够促进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当然,教师应当注重游戏中的问题解决,关注幼儿的心理想法和游戏状态,使每个幼儿都能找到喜欢的游戏,都能在游戏中获得提升。另外,教师要做好游戏环境的建设,使幼儿有一个安全系数高的游戏环境,保障幼儿在游戏中的身体安全,使幼儿能够放心的在游戏中玩耍,促进幼儿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郭辉.科学游戏在幼儿园学前教育中的有效应用[j].时代教育,,(14):207.

[2]谢海梅.“3+3”模式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教学中的应用[j].启迪与智慧,2017,(06):97.

[3]杨敏,彭小翠.民间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的传承与创新———以广州市增城区凤凰城凤妍幼儿园为例[j].新课程,2017,(04):39+41.

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论文篇十三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幼儿教育进入改革时期,并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通过多媒体技术有效地改正了现有教学模式的不足之处,完善了教学的整体结构,使教学效率得到进一步提升。在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不同功能打造直观、立体的教学模式,并结合教学内容设计符合课程内容的情境,使学生在生动的教学情境下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积极性。本文对多媒体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展开探讨。

多媒体;幼儿教育;应用

我国传统的幼儿教育缺乏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在教学方式上无法突出教学主体,幼儿过于依赖教师的教学过程,缺乏主动思考的能力,学习较为被动。为了改变这一现状,需引进现代多媒体技术,更新教学理念,将多媒体作为课堂教学辅助工具,利用多媒体所具备的图形、文字、声音等功能来呈现直观的教学情境,并通过情境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1、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课堂情境

在传统的幼儿教学中,教师时常会遇到需要进行实际操作的'题目,但由于课堂教学条件有限,这些操作型题目往往只能用语言描述的方式来进行,而这种教学方式对于幼儿阶段的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幼儿对知识往往难以理解。为了完善幼儿教学的不足之处,教师可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技术,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各项功能降低幼儿教学的难度,使复杂的操作型题目变得更加直观,教学内容更通俗易懂。例如,教师在进行蛋糕的公平分法这一操作型课程时,由于课堂教学条件有限,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中的动态影像功能来开展教学。教师可先在课前录制一段真实的分蛋糕影像,然后将步骤按照正确的操作过程逐步进行,通过真实的录像使学生对操作过程更明确。让学生通过影像了解难懂的操作型题目,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在教学改革的要求下,幼儿教学的内容十分丰富,具有较大的基础信息量。其中,由于幼儿的认知能力有限,教学内容又十分广泛,这些教学内容虽然是基础的,但对幼儿阶段的学生来说却有一定的难度,这使学生难以充分地理解教学内容。对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教学课件,结合学科内容,将其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使多媒体技术成为课堂教学辅助工具。例如:教师在讲解动物园、奇怪的建筑等课程时,可将难以见到的动物品种、全国各地有名的建筑物等资料用图片的形式呈现出来,使学生通过这些图片了解教学内容。这样既开拓了学生的眼界,又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

2、借助多媒体技术开展针对性的教学

幼儿教育属于初级教育,其所针对的教育对象为幼儿。而处于幼儿时期的学生在知识水平及对事物的理解能力上还处于基础阶段。幼儿阶段的学生在学习方式上主要通过视觉与听觉逐步形成想象画面,通过想象在学习中探索。因此,从幼儿阶段学生的学习方式来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较为依赖图形以及声音形式的教学,而多媒体课件正符合幼儿的这一需求。多媒体技术中丰富、新颖的图片、声音、影像,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思维、想象力、认知能力、理解能力的发展,逐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技术对幼儿开展针对性的培养,利用多媒体技术设计各个教学环节。但要切记,教学环节要围绕学生的认知水平来进行,以简单为主。例如:在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中的影视播放功能播放一段动画片,让幼儿通过动画片学习不同角色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了解人物在不同环境下,面对不同的对象所运用的表情、语气和语言内容。教师在播放动画的过程中可让幼儿跟随动画中的对话开展实际的对话,将幼儿按照动画片中的角色进行分配,再播放多媒体中的动画片段,让幼儿一步步地跟随练习。通过多媒体动态影像的播放,能让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运用能力、认知能力、观察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

综上所述,多媒体技术走进幼儿教育是时代的需求,也是教学改革的新目标。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实施教学时,需明确教学主体,围绕学生的整体发展所需及知识水平合理规划教学方式,结合多媒体技术的各项功能,改进传统课堂的不足之处,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快速地掌握各种知识,提高教学效率。

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论文篇十四

由于心理发展的不完善,幼儿的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容易被新奇事物吸引,所以幼儿教育要具有趣味性的特点,以此抓住幼儿的注意力,让他们将注意力集中到教学内容上来,这样才能够增强教学的效果。启发性幼儿犹如一张构建宏伟蓝图的白纸,需要教师进行悉心的培养,才能够使他们的生活美丽多彩,才能够促进他们的发展和成长。而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启发性教育,积极引导幼儿学习知识、养成习惯,为他们的成长奠定基础。启发性教育也是培养幼儿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教师积极的启发和引导下,让幼儿积极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幼儿养成善于思考、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多媒体是指为了达到一定的目地,将多个单媒体组合使用。多媒体技术是以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将文字、图像、声音等多种媒体信息有机集成,并通过计算机输出设备展示给操作者,使其通过交互界面完成一系列人机交互操作。信息的多元化多媒体技术提供的教学信息具有多元化的特点。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向幼儿提供视觉信息、听觉信息,可以通过文字的形式提供信息,也可以通过录像和图像的形式提供信息,而多种信息的综合更是能够向幼儿提供多渠道的信息,对知识的传授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操作的灵活性多媒体技术是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幼儿特点、教学条件等主客观条件,删选相应的教学内容制作成多媒体教学课件。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教师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不会拘泥于某种固定的形式,只要具有基本的教学条件和可参考的教学资料,均可以制作出良好的多媒体课件用于教学。

提高课堂的趣味性课堂教学是系统、复杂的过程,尤其幼儿教育由于面对的特殊的群体,教学过程的控制尤为重要。对幼儿教育来讲,趣味性是其一大特点。多媒体技术结合了声音、录像、图像、文字的多通道信息施加方式,比单纯的教师讲解、文字阅读趣味性强。多媒体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能够大大提高其趣味性,对幼儿教育的发展极为有利。促进幼儿对知识的理解知识传授是教育的.基本目的,幼儿也不例外。幼儿教育是让幼儿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的阶段,而这些知识和技能的获得都是通过教师和幼儿之间借助某种媒介或载体的信息交流得以实现。由于幼儿身心发展不完善,很多知识在传播的过程中会遇到障碍,以至于幼儿不能够或者不能很好地理解知识,导致教学效果不好。而多媒体技术可以通过展示录像案例、提供形象图片、配以文字或者语言解释的形式,向幼儿具体形象地展示所学知识,达到促进其对知识理解的目的。提高教师的积极性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是能动的重要的教学力量,教学过程中必须大大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才能够保证教学质量。幼儿教育知识具有基础性但是繁杂,幼儿具有好动性但是难于管理,所以如何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教师需要根据幼儿园、自身、幼儿等因素合理制作多媒体课件,需要教师对幼儿教育和儿童特点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需要教师不断地丰富自身的知识,这对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大有好处。

实效性原则教学以质量为衡量标准,教学质量不高的教育不是成功的教育,教学质量不好的教育不是好的教育。幼儿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形式和阶段,其教育的质量深受社会的关注。作为最基础的教育形式之一,幼儿教育对幼儿习惯的养成、基本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多媒体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一定要注意实效性原则,即多媒体技术能够有效地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只有这样,才能够完成幼儿教育的目标,也才能够体现多媒体技术在幼儿教育中运用的优势。教师在多媒体课件制作上一定要注意实效性,选择符合幼儿身心特点,并具有教育意义的材料。课件的播放也要注意时间的间隔等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最大程度保证多媒体技术应用的实效性。基础性原则幼儿教育是我国的基础教育,幼儿教育所担负的任务就是帮助、引导、支持幼儿获得基本的学习、生活、实践、社会知识,为幼儿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所以多媒体技术在幼儿教育运用中也要遵循基础性原则,在知识材料的选取上要遵循基础性原则,选择符合幼儿教育特点和目标的基础知识材料。应注意内容的基础性,不要过度追求课件的优美、丰富而忽视了内容的基础性。只有保证多媒体技术的基础性,才能够符合并促进幼儿教育的开展。适当性原则幼儿教育的对象是幼儿,幼儿这一群体在身心发展上还不完善,对学习、生活、社会、世界的先前知识储备不多,对知识的学习和理解能力较差,所以在幼儿教育中要把握传授内容的适当性。多媒体技术在幼儿教育中运用也要注意适当性原则,即要根据幼儿的接受能力和知识储备向幼儿传授适当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深入地学习幼儿的身心特点,并不断地进行知识的丰富和教学能力的提高。

幼儿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的主要形式,具有基础性、趣味性和启发性的特点;多媒体技术信息多元化和操作灵活性的特征能够有效地提高幼儿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促进幼儿对知识的理解,并能够大大地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多媒体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要注意实效性、基础性和适当性原则。建议幼儿教育要高度重视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应该督促教师深入地对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进行研究,积极地丰富相关的知识和提高相关的能力,促进幼儿教育质量的提高。

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论文篇十五

在多媒体技术手段的应用过程中,通过将教学内容与多媒体技术资源的有效整合,不仅能够将教学内容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展现出来,同时还可以通过对图像、声音和色彩等信息的存储加工,将教学内容延伸和扩大化,可以有效地丰富教学内容,使幼儿获得丰富的音乐体验。例如,在幼儿园小班歌曲《十个小矮人》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课前设置好课件,将十个小矮人做成ppt图片,然后在醒目的位置分别标好阿拉伯数字,将有趣的幼儿音乐作为背景乐曲插入课件当中,从而实现了将歌曲与数字的认知有效地整合起来,幼儿在学习音乐和感受音乐旋律的过程中,对于数字又强化了认知。这个学习过程,不但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而且使教学更加丰富有趣味性。当然,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播放试唱的课件:“一个两个三个小矮人,四个五个六个小矮人,七个八个九个小矮人,十个小矮人。”让幼儿跟着课件录音多次唱练,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节奏。幼儿在获得对于歌词的初步认知后,感知其中的规律,然后学生和教师一起试唱,在反复试唱中,学生对于歌词内容已经能够掌握住了。然后教师可以通过图片播放让学生认知其中的数字,在音乐教学中实现了对于数字教学的有效整合,丰富了教学内容。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打破时空限制,实现视听的有效结合,将知识内容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展现在幼儿面前,同时还可以打破书本的束缚,将相关的`知识有效地融入其中,增大信息量。例如,在歌曲《新年好》的教学过程中,幼儿对于“新年”的理解,就是过年的时候可以穿新衣,可以吃好多好吃的东西,可以放鞭炮,可以和小伙伴们一起去玩。但是对于新年的其他的知识没有充分的认识。此时,教师可以通过制作好的课件,利用多媒体播放出来,幼儿就会明白新年的意思。教师还可以将过年的相关资料以多媒体的技术方式呈现给幼儿,一方面丰富了幼儿对于新年认知的信息量,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不但让他们在色彩斑斓的课件中认识新年,同时也丰富了幼儿的情感。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提升教学效果,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必须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在当前的幼儿教育教学实践中,由于幼儿自身生理发展的特点,幼儿注意力的集中一般能够保持的时间较短,小班幼儿可以维持5-10分钟的注意力,中班幼儿可以维持10-15分钟的注意力,大班而又可以维持15-20分钟的注意力,如何在音乐教学中有效地集中幼儿的注意,是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充分重视的内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将枯燥的知识形象化,而且赋予了教学一定的韵律,这不仅符合幼儿的心理和生理发展特点,而且可以实现通过对多媒体的感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小燕子》的教学过程中,如果只是单一地结合课本插图进行讲解,幼儿很容易走神儿,他们有的会说话,有的会玩别的东西,有的会东张西望。但是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对教学内容的化静为动,化虚为实,通过播放小燕子飞来、捉虫、飞走的画面,在与音乐节奏的巧妙配合中,幼儿不仅理解了歌曲的内容,而且会积极主动地跟着歌曲哼唱,幼儿的注意力也得到了有效地集中,幼儿对于音乐的感受和理解也得到了一定的深化和发展。这样的教学是轻松的,同时也是充满快乐的。

幼儿在发展过程中,由于自身的心理特点对于一切事物都充满着好奇,作为幼儿教师应该重视幼儿的这个特点,鼓励幼儿观察思考,开发幼儿的智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幼儿的思想中有着很大的空间,也存在这变幻莫测的未知,教师应该在音乐教学中放手让幼儿去观察思考,鼓励幼儿自己去创作歌曲。例如在教学《我的朋友在哪里》的过程中,通过多媒体技术让幼儿在认知数字“一、二、三、四、五、六、七”的基础上又引导幼儿认真观察,思考自己要找哪个朋友。幼儿在游戏中不断变换要找的朋友,大家“笑嘻嘻、多甜蜜”,同时也通过不断变换朋友,让幼儿在完成表演中指出自己的朋友是几号某某,并上前和他拉手坐在一起。

幼儿音乐教学的重点除了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和让幼儿积极参与情境表演以外,还需要对幼儿进行节奏方面的指导,使其有效地感知音乐节奏。例如在《小星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通过用手打节奏的方式指导幼儿感受4/4拍的音乐节奏,将“一闪一闪”的跳跃感唱出来。幼儿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用手做“闪”的动作感知节拍和节奏,激发幼儿在乐感方面的潜力。同时也丰富了幼儿音乐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使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彩,趣味横生。总之,多媒体在幼儿音乐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实现了幼儿音乐课堂教学的生动化和形象化,也大大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发展潜力,对于素质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论文篇十六

多媒体教学能够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模拟实际幼儿教学情境,总结幼儿心理教学中常遇到的问题,让课堂教学充满新鲜感,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不断变化的教学课堂中掌握处理幼儿心理问题的方法,收获成功的喜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人。与此同时,教师应该注重创设良好的学习气氛和教学环境,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幼儿心理学课堂的学习中来,在不断思考和探究中丰富自己,建立自信,形成良性刺激。

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教学有效性,让幼儿教育心理学教学变得更有条理性和逻辑性。多媒体能够将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和教学目标清晰直观地展现出来,对于学生吸收、理解知识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更方便学生的记忆。应该引起我们的充分重视,让课堂教学变得更有效率。

在幼儿教育心理学教学中,应该注重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区别与联系,充分将两者联系起来,不能舍本逐末,忽视教学的根本目标和学生的真正需求。为此教师要积极准备,注重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联系,让学生在不断努力中共同进步,在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发掘自己的潜能。如果教师在应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忽视学生的知识理解和掌握情况,而进行单方面的幻灯片展示,很显然,这样很难收到预期的效果。

多媒体技术在幼儿教育心理学专业教学中,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是拓展专业知识。它可以充分利用幼儿心理的案例,将教材中没有详细分析的'专业内容进行细化、有针对性地说明。利用新颖的案例导入对幼儿心理学的知识进行拓展,使学生获得更全面具体的专业教学。

针对学生特点,在幼儿教育心理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作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挖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教师的教育引导下,在多媒体的辅助教学下不断进步、不断收获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

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论文篇十七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多媒体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幼儿园教育中,对培养幼儿创新意识和学习兴趣起到了尤为重要的作用。在幼儿教育中引入多媒体技术,主要就是综合利用色、光、形、声等效果作用于幼儿的视听器官,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提高学习的兴趣,进而提高幼儿教学的效果和水平。本文主要是在分析多媒体技术在幼儿教育重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多媒体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具体应用。

多媒体技术;幼儿教育;应用

幼儿是一个人成长发育的重要阶段,他们具有极强的创造性和可塑性,随着多媒体时代的到来,利用多媒体教育能够促进调动幼儿学习和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幼儿自主体验和自主尝试的能力,开发幼儿潜能。接下来,我们就将对我园多媒体教学进行分析,供大家参考。

1、多媒体技术能够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在幼儿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技术,主要就是综合利用色、光、形、声等效果作用于幼儿的视听器官,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提高学习的兴趣,进而提高幼儿教学的效果和水平。例如:在入学之处,为了强化幼儿对学校的初次认识,老师可以利用ppt或者微视频给学生播放关于学校的景色或者各种硬件设施,通过舒缓的音乐和逼真的画面给幼儿创设一个真实的环境,提高学生对学校的印象。同时,在授课过程中,通过多媒体技术能够讲抽象的内容变的更为直观,吸引学生探究新事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幼儿更好、更快地融入到课堂学习中。

2、多媒体技术能够拓宽幼儿的视野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老师通常是通过黑板对幼儿进行教育,一旦黑板不够用,前边的内容就会被擦掉,很多需要掌握的内容无法被掌握,这样不利于幼儿学习水平的提升。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引入,可以通过ppt课件为同学们展示相关的教学内容,并且可以重复对ppt进行观看,这样不仅可以节省备课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同时,通过ppt内容准备,能够涉及到很多课本知识没有的内容,比如在学习美术课的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网络下载很多关于小动物的图片,让学生跟着ppt上的图画进行学习,进而拓阔幼儿的视野。

3、多媒体技术有利于提高幼儿自主思维和学习能力

在幼儿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技术,能够对幼儿教学的内容进行轻松的知识分类和总结,通过图片、音频、视频加强不同知识之间的内在融合和联系,将隐形和抽象的知识挖掘出来,更好地培养幼儿正确的思维。与此同时,在对幼儿进行自我学习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可以通过ppt和说教结合的方式提高幼儿的道德水平和思维能力。利用多媒体技术,各种很难直观表现的内容都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现出来,提高幼儿自主学习能力。

1、提高幼儿教师多媒体技术应用能力

幼儿教师的多媒体应用水平直接关系着多媒体教学效果的成败。随着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多媒体已经从简单的图画视频发展到使用ppt、flash等制作教学课件,这对教师的信息技能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份优秀的课件既要能辅助于教师教学,又要准确地传递知识,不能只是一个花架子。第一,为弥补传统教学不足,幼儿教师要适时、充分地运用好二维、三维动画效果。第二,教师的课件演示要遵循幼儿发展阶段特点,循序渐进;第三,课件信息的传递要适量,课件所展示的各种信息之间应该是相互来联系的,让幼儿通过这些信息元素进行感知和思考,最大限度感知和接受信息。

2、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幼儿教育创设特定的学习情境

传统教学中,强调教师、学生和教材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但是多媒体技术将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成为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整体,有效弥补了传统教学形式单一的问题。幼儿教育也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相联系的,利用里媒体技术为学生学习创设一定的情景,从而实现学习者对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研究表明,幼儿在学习中的情绪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校效果,而多媒体下创设的学习环境却可以有效影响幼儿的情绪。所以在幼儿教育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不段优化教学情景,激发幼儿以良好的认知情绪投入到学习中,从而提高信息接收质量。一是通过开展故事性情境教学,以丰富的故事情节吸引幼儿学习兴趣,培养幼儿思维能力。二是开展游戏性情境教学,在欢乐的情境中,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形成欢乐的`学习氛围。三是开展激励性情境教学,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成功的乐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利用多媒体技术实施多种信息渠道的教学策略

心理学实验表明,人类获取信息的渠道主要是依靠视觉,能达到信息获取渠道的83%,11%的信息渠道来自听觉,由此可以看出,人类94%的信息来自于听觉和视觉,在幼儿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对幼儿实施多种感官刺激,可以使幼儿大脑皮层产生多个兴奋区,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巩固新知。同时还可以实时调动幼儿的动手和听说能力,使幼儿信息获得逐步形成一个全面、开放和立体式的网络系统,唤起孩子全方位的知识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果。赤瑞特拉的研究表明,人如果能够将听到和看到的东西,再通过思考和讨论,用语言表达出来,那么将会大大提高教学的效果。所以,幼儿教学中,除了运用多媒体刺激幼儿感官以外,还要充分激发幼儿的协作交流能力,通过与幼儿之间的相互讨论,加深幼儿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1]戴琳.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学、管理中的应用[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7(05)

[2]李群.多媒体在幼儿英语教学活动中的应用[j].家庭与家教(现代幼教).2007(02)

[3]缪秋萍.幼儿园如何做好接送卡使用工作[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5(09)

[4]翟敏.多媒体在幼儿教育活动中的作用[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5(02)

[5]张卫东.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幼儿教育活动中的应用[j].山东教育.2001(z6)

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论文篇十八

媒体教学,可以提高幼儿教学课堂的趣味性,帮助教师吸引孩子在课堂上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孩子对幼儿教育的学习热情,培养孩子们对学科的兴趣的目的。在幼儿教育中,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是通过播放动画或者是有关课件的形式开展。如何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合理的运用好电教设备,产出最大的知识效能呢?因此,我通过多媒体对幼儿教育教学的作用、如何掌握多媒体教育的“度”,从而使多媒体教学长久化、制度化,最大化的使用多媒体设备。

1.可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讲解为主,忽略了幼儿的参与互动,也由于课堂容量的局限,手段单一,所以教学的有效性很差,如何才能让幼儿在体验中学习,在探索中进步,让幼儿成为课堂的主角,让知识的产生有一个形成过程,有一个完整的知识链,这就要我们教者运用电教设备,加大课堂的容量,培养幼儿的直观认知力、参与力,让他们在观察中、思考中、想象中愉快的完成知识的学习。例如:我在教小朋友认识水果的一课时,我制作了课件《水果找朋友》,在界面上放置了各种水果,分成两列,左边是单个某种水果,右边放一个容器,容器里放两个在左边一列可找到的水果,分散排列,让小朋友点左边的水果,同时广播里会发出预先录制好的:“我是××”水果,然后小朋友再拖动水果,找到相同右边水果容器,放到水果容器里,当小朋友放对了,电脑直接给出“你真棒”的声音。如果放错了,会出现“不要紧,再来一次,你能行”的声音。我发现这样的教法比普通的教法,有很多的优点,效果也非常明显,小朋友从单一的学,变成了直接参与,图文声音并茂,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2.可使理性的教学感性化。幼儿的教学和中小学有很大的差别,一个小小的动作、一个小小的表情,对教者都是一个考验、都要量化、细化,不然就收不到好的教学效果。高科技的电教辅助教学可以使教学简单、实效。例如:我在教小朋友《模仿声音》一课的教学过程中,预先在网上下载一些与教学相关声音的视频(动物、车辆、表情)、用摄像机在校园摄取一些资料,通过投影仪在大屏幕播放,让同学们既看到实物又能听到声音,然后配合动作再行模仿,这样既实在又感性。另外,我还利用视频摄像头的功能,用录像软件,让小朋友现场轮流上台,录制模仿的声音和视频,再现场播放,让小朋友来进行评价,小朋友个个模仿很认真,相互评价也很中肯,由于有小朋友的现场参与,他们的积极性特高,较好地完了本次课的教学任务。

3.可使抽象的教学直观化。电教设备的辅助可以使抽象教学直观化,有利于幼儿对知识点的理解积累,能使抽象复杂的内容直观具体,使所学的知识更加清晰有顺地呈现在幼儿面前,便于幼儿的观察、理解、记忆。例如:我在教大班小朋友《毛毛虫找妈妈》一课,我用幻灯片制作了课件,情景导入,美丽的蝴蝶在天上飞,小小的毛毛虫在地上和草上爬,播放录制好的声音:“毛毛虫:我要找妈妈”,引发幼儿兴趣。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个小客人。你们看,它是谁呀?它怎么啦?教师:“毛毛虫,你为什么哭呀?”毛毛虫:“我想要找妈妈,你们能帮助我吗?”在情景对话中激发幼儿的好奇心:“猜猜毛毛虫的妈妈是谁?”这时教师提出问题,小朋友的回答各种各样,这时鼓励小朋友回答,然后用许多精美的图片和动画演示:“卵——毛毛虫——蛹——蝴蝶——卵”,最终使小朋友形成了完整的毛毛虫到蝴蝶的演变过程,然后再让小朋友扮演角色,来表演毛毛虫找妈妈的剧情,效果非常理想,所以用电教手段上这一课,教者讲解容易,幼儿掌握迅速。

1.把握尺度。一节课用多长时间,何时切入,何时衔接,一定要精不能滥。明确运用多媒体所要达到的教育目标,才能使教学内容、目标相融合。

2.控制深度。多媒体在运用时,要突出教育内容的本质特征,增加一定的难度,让小朋友有一定的`思考过程,而不是唾手可得。

3.找准精度。应按教学内容的需求来选择教学媒体,而不是由教学媒体来决定教学内容。哪种设计方案合理,哪种媒体教学效度高,我们就应当选择并使用它。

多媒体教学是在新的形势下,在新课理念指导下,完成学校教学目标的重要举措,是实行有效教学的重要前提和保证,要是幼儿园在教育竞争的机制下处于不败地位,就要使多媒体教学长久化、制度化,可以纳入到日常教育教学的考核范围,让制度引导多媒体教学的普及和提高。做到每一名教师心中都有电教的思想和思路,平时和关键时候,都能拿得出打得响。

要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和有效性,就是在全园最大化的使用电教设备,很多的电教设备,使用的方法很多,要充分挖掘它的潜力,体现它的价值,决不能闲置。当然前提是你要会用它,乐于用它,所以应当发挥全园教师的聪明才智,广泛开展多媒体教学教研活动,推广好的电教经验,交流和传播好的课件,发挥骨干的推动作,聘请外校的电教高手来学校进行讲课、交流,做到全体教师使用电教设备,使幼儿园的电教资源得到充分的发挥。

首先、保证学校微机室、语音室、多媒体教室及其配套设施的正常运转,就必须有专人管理和维护,做到使用安全稳定,为教师的日常教育活动创造良好条件,提高电教设备的使用率,真正将多媒体教育落到实处;其次、是做好学校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帮助教师了解多媒体教育的纵向衔接、延伸与横向拓宽、发展,有针对性地指导她们的实践,并督促她们投身于多媒体教育的研究与改革。

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是一个精细的工作,不仅需要教师有耐心、爱心,而且还需要教师的细心、专心,教法的不同、设备使用方法、次数、频率的合理选择,都会对幼儿的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教师必须管理好、使用好电教设备,充分发挥电教设备在幼儿园教学中的辅助作用。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