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加快溶解教学设计(优质8篇)

时间:2023-10-14 作者:LZ文人最新加快溶解教学设计(优质8篇)

通过参与公益活动,可以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提供帮助和支持。社会需要不断发展创新的公益项目和模式,以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请大家阅读下面这些令人感动的公益活动总结。

加快溶解教学设计篇一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搅拌、用热水、把要溶解的物体碾成粉末可以加快溶解。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初步学会对比实验的方法。

使学生知道影响溶解快慢的主要因素。

初步学会对比实验的方法。

1、烧杯、搅拌棒、塑料匙、小锤、冷水、热水、方糖、水果糖

课时安排1课时

一、知识导入,揭示课题

1、调制一杯盐水(水中放一勺盐,静置)

2、质疑:能用什么办法使盐快点溶解?

3、揭示课题:《溶解的快与慢》

二、搅拌与不搅拌的对比实验

1、活动前提示:要做搅拌与不搅拌的对比实验,应用几个杯子?为什么?

2、师示范演示实验,学生观察。

4、得出结论:搅拌可以加快溶解。

三、热水与冷水的对比实验

1、提示学生思考:还有什么办法可以加快溶解?

(1)现在同学们要做的是什么和什么的对比实验?(热水与冷水的'对比实验。)

(2)提问:实验的不同条件有哪些?(一个用热水、一个用冷水)

(3)提问:实验的相同条件有哪些?(水量相同、盐量相同、同时倒盐)

2、提示学生注意:如果要搅拌,两个杯子要同时搅拌;如果不搅拌,两个杯子都不搅拌。

3、学生分组实验,老师巡视。

4、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四、科学实验比赛

1、师:接下来,老师想组织大家进行一场科学实验比赛,等比赛完了,我相信同学们还会有更多的发现!

2、(出示冰糖)揭示比赛内容:看哪个小组能想办法使冰糖最快溶解完?

比赛同容:怎样使冰糖溶解得最快?

比赛要求:(1)各小组内的成员要分工合作,完成比赛。

(2)可以选用老师为你们提供的工具、材料。(3)冰糖全部溶解完,才算实验完成。(4)最先完成的三个组为获胜组。

道了如果把这三种方法都用上会使溶解更快,而只用一种或两种方法的就比较慢。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你们看,就是吃糖这样的生活细节中也蕴含着许多科学知识。看来,知识无处不在,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勤于思考,今后生活中我们一定还会有更多的收获!

加快溶解教学设计篇二

教材分析:

本课是“溶解”单元的重点。

1、本课在该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对第一课“溶解”的概念有一个复习和巩固,又对第二课涉及到的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有一个延伸和拓展。同时为下一节课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储备和材料准备。

2、本课非常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本课书本上的实验设计有很大的发挥空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设计可行性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通过经历实验研究活动,知道一杯水里能溶解的食盐是有限的。

2、科学技能:在实验研究计划的设计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的严谨,激发学生创新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乐于探究、注重科学事实、敢于挑战权威、乐于合作与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

1、引导、指导学生做实验得出一条科学概念: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食盐。

2、理解由实验得出的这条科学概念。

教学难点:

1、如何对加入的盐准确计量。

2、食盐怎样才算不能溶解了。

教学准备:

7个烧杯、7根搅拌棒、7把小匙、一小桶冷水、一架托盘天平秤、500克食盐、写好实验提示的一块小黑板,另外称好20克食盐为一份,共包8份,把学生分成6个小组坐好。

教学设计:

教师出示一杯盛有30毫升的冷水烧杯,再倒入一小匙食盐,用搅拌棒轻轻搅拌,待食盐溶解于水,让学生观察,引导学生说出食盐溶解于水的现象。(教师一边用语言描述动作,一边做实验。)

教师再加入一小匙食盐,用搅拌棒轻轻搅拌,提问:“食盐还会溶解于水吗?”

学生:会。

教师:老师一勺一勺往烧杯里不断地加食盐,同时用搅拌棒搅拌,盐会不断的溶解吗?

学生:不会。

教师:现在,我们来研究一个很有意义的问题。

板书:

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

教师:我为同学们准备了盛有30毫升的冷水,一架托盘天平称等物品和工具,请同学们来认识一下它们。

1、下面各小组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讨论应该怎样操作?在操作时要注意什么?(这里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教师辅导之一,用讨论形式完成,真正发挥了小组学习的优势。)

(1)学生讨论。(教师注意把握在短时间内完成,巡视指导个别小组。)

(2)汇报。(引导学生注意加盐时应等前面一部分食盐完全溶解在加,直到不能溶解为止,操作必须规范。)

2、教师出示一块写好实验提示的卡片(教师慢速读出)。

实验提示:

(1)各小组明确分工,注意合作。(搅拌者、加盐者、记录者……)

(2)严格按照刚才设计的进行实验。

(3)别忘记及时记录。

(4)实验结束,整理好材料,准备汇报。

3、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指导学生不要把水、盐弄了到处都是,尤其是加盐时注意速度以免做实验消耗更多的时间。)

4、汇报。先汇报结果,再汇报操作方法。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填写于实验记录中。板书:

一杯30毫升水能溶解()克食盐。

一杯()毫升水能溶解()克食盐。

5、导入科学概念:

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食盐。

[科学这门学科上课时间少,只能当堂课就消化,所以设计了此环节。]

1、我们还知道哪些物质也能溶解于水?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高锰酸钾、胶水、洗发液、酒精、氧气、二氧化碳气体。

教师:把溶解于水的物质无论有多少都放在一定量的水里,会溶解吗?

生:不会。

教师:谁能模仿这条科学概念也来说一说。(如果学生说不来,教师可以先举例,例如: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高锰酸钾。)针对学生的回答及时评价。

2、出示一杯有沉淀物的浓盐水,问:怎样把剩下的沉淀物继续溶解?(加水)

指名学生回答。

加快溶解教学设计篇三

1、了解饱和溶液的涵义

2、了解溶解度的涵义,初步学习绘制和查阅溶解度曲线。

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涵义,并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对性。

通过溶解度的学习,让学生关注与溶解度有关的日常现象,如:鱼池缺氧和增氧等,感受化学对改善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教学重点:建立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

教学难点:溶解度概念的形成。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多媒体

课题:2课时

情景导入:一杯水中能溶解多少氯化钠呢?物质能不能无限制的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呢?一定量的水中究竟能不能无限制的溶解溶质呢?我们还是让事实说话。

讲授新课:

[活动与探究一]

操作

往20ml水中

加入5gnacl

再加入5gnacl

再加入5ml水

现象

结论

[活动与探究二]

操作

现象

结论

加入5g硝酸钾搅拌

再加5g硝酸钾搅拌

……

加热

再加5g硝酸钾搅拌

冷却

提问:同学们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了什么吗?这个实验事实说明了什么?

小结:说明在一定量的溶剂里是无法无限溶解某种溶质的。而随着外界条件(温度、溶剂的量等)的改变,情况又发生了变化。

讲解: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已经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饱和溶液,反之则是不饱和溶液。

引导分析:在这个实验中你还能得出什么结论?(从改变温度、溶剂的量引起溶解情况发生的改变上来分析)

小结:饱和与不饱和是相对而言的,在一定程度上它们是可以互相转变的。

只有在指明“一定量溶剂里”和“在一定温度下”“饱和”和“不饱和”才有确定的意义。

媒体播放:海水晒盐的过程

总结:略

作业:新学案

教后:

第二课时:

设问:用一杯水和一盆水来分别溶解糖和食盐,你能判断糖和食盐谁溶解得多吗?

小结:我们把一定温度下,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溶解度。

讨论: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这句话如何理解?

分析:溶解度四要素: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质量。

阅读:p36页:溶解度的相对大小。理解溶解度和溶解性的关系。

p37页:资料

讨论:为什么用银器皿盛放的食品不易腐败?

讲解:我们用实验的.方法可以测出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读表:p36页表9—1

指导绘图:根据表9—1,绘制几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讨论〈投影〉:

1.绘制的溶解度曲线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2.从绘制的溶解度曲线上查出上述几种物质在25℃和85℃时的溶解度。

3.从溶解度曲线中,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

小结: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

过渡:前面我们所讲的都是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那么气体是

否也有这样的特点呢?

讨论:1.p38页讨论

2.烧开水时,锅底有很多小气泡,为什么?这说明了什么?

小结: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是:温度和压强

讨论:如何增加养鱼池水中的含氧量?

小结:学完本课题,你知道了什么?你能用我们所学到的知识解决什么问题吗?

课堂练习:课后习题

加快溶解教学设计篇四

1、让幼儿发现糖能溶解于水的现象。

2、通过幼儿自主实验,发现有些糖溶于水,有些则不能。激发他们探索的兴趣。

课件准备:《小鸭子买糖》故事图片及音频、各种糖实拍图

材料准备:每位幼儿一个杯子、一把小勺。每组一个大盆、一把大勺、抹布两条。白糖、红糖、冰糖、棉花糖、硬糖、棒棒糖、软糖若干。

一、播放《小鸭子买糖》的故事,引导小朋友听故事回答问题。

故事中的小鸭帮妈妈去做什么?

后来发生了什么?

小鸭的白糖到哪里去了呢?

二、教师示范白糖的.溶解实验,并引导幼儿自己操作实验,进行观察。

1、教师示范实验

1)舀一勺白糖放入空杯子里。

看看杯子里的白糖,它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

2)让幼儿尝尝温水的味道,再向盛白糖的杯里倒入温水,让幼儿观察并品尝。

温水是什么味道的?

白糖在水里发生了什么变化?白糖到哪儿去了呢?

水变成什么味道了?

小结:白糖在水里过一会不见了,水变甜了,我们就说白糖在水里溶解了。

2、教师引导幼儿操作白糖溶解的实验。

三、教师出示各种糖,引导幼儿进行糖的溶解实验。

这些是什么糖呢?

你们来试试,它们在水里会不会溶解呢?

附【故事】

《小鸭子买糖》

一只小鸭子想帮妈妈做事,妈妈让她帮忙买一袋白糖,小鸭子答应了。

小鸭子高高兴兴地买了白糖,到了河边。

一不小心,把糖袋子弄破了,糖都撒倒了河里。

小鸭子会游泳,连忙到河里去捞。

可是她在河里翻了个遍,也没有找到白糖,小朋友你知道白糖到哪里去了吗?

加快溶解教学设计篇五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理解并会灵活运用溶解度的定义

(2)会认识溶解度曲线,能够从溶解度曲线中获得相关信息,并且能够绘制溶解度曲线

2方法与过程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学习控制实验变量的思想和方法

(2)通过溶解度曲线的绘制,学习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处理实验数据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师生互动,语言激励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学习,理解化学上利用物质溶解度分离提纯混合物的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溶解度曲线的定义,掌握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教学难点:有关溶解度曲线的认识

实验探究法归纳法讲授法

(一)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大家都知道海水当中含有大量的盐,那么这些盐应该怎样把它从海水中提取出来,我们都听说过“海水晒盐”,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将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师:同学们思考,在一杯水中,能否溶解无限量的蔗糖

学生作出回答,教师给予评价

师:那么说明蔗糖在水中的溶解限量是有限的,其实任何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限量都是有限的,那么再思考,影响物质溶解限量的因素有哪些呢?好,我们马上来做书上的一个探究物质溶解限量影响因素的实验。

教师进行演示实验,学生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请学生起来回答得出的结论,教师给予评价

学生讨论以下的问题:

师:在上个思考题中,要比较硝酸钾和硝酸钠的溶解度,我们学习了溶解度定义之后,我们知道二者是无法比较的,因为温度不同要比较溶解度,必需在温度相同时,看100g溶剂中最多溶解多少克得溶质。

师:请同学们说说,“在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7.2g”,你们是怎么样理解

这句话的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给予纠正。

师:我们知道不同的温度下同种物质的溶解限量不同,也就是它的溶解度不同,于是我们可以用溶解度曲线来表示不同温度下同种物质的溶解度的变化情况,溶解度曲线横坐标表示温度,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我们可以通过溶解度曲线知道该种物质在任何温度下的溶解度。

投影:氯化铵在不温度时的溶解度。(数据表)

学生将氯化铵的溶解度曲线绘出来,加深理解

投影:几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学生讨论通过溶解度曲线你能够获得哪些信息?这些信息有何用途

学生观看投影的同时,回答如下问题,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怎样,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的含义,溶解度曲线的陡和平说明了什么问题?请学生回答,教师给予纠正和补充。

师归纳::(1)温度升高时,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减小

(2)温度升高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变化不大

(3)温度升高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增大

绝大部分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只有少数物质除外如:氢氧化钙

师:这里分别是氢氧化钙、氯化钠、硝酸钾的三种饱和溶液,我这里也准备了很多的实验器材,现在请同学们自己来设计实验,将这三种物质结晶析出。学生讨论,培养学生紫行设计实验的能力,通过实验加深学生的理解。

师:像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我们就可以用蒸发结晶,而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我们用降温结晶,比如硝酸钾。

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1.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限量的影响因素:(1)温度;(2)溶质的种类;

(3)溶剂的种类

2.溶解度的四个要素:(1)温度:在一定的温度下(2)溶剂质量:100g

(3)状态:在饱和状态下(4)单位:克

3.溶解度曲线

4.结晶:(1)降温结晶

(2)蒸发结晶

加快溶解教学设计篇六

“溶液的形成”进行学生自主发言式的简单复习,接着老师提出问题“我们通过实验,已经知道了“溶液中溶质的溶解能力与溶质和溶剂本身的性质有关。”即相同的溶剂中,溶解的溶质不同,其溶解能力是不同的。那么,在一定量的溶剂中溶质的溶解量是否可以是无限量的呢?然后,请学生联系生活中冲糖水喝的事例,先进行思考和讨论,再由演示实验,说明结论。得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接着还是以学生熟悉的糖水为例,用打形象、贴切的比方,平白的叙述等方式,让学生先从经验上去分析,对糖水进行加糖、加水、加热等操作,对所得糖水溶液的影响变化。有了形象的理解后,再由学生上台具体演示以上几种操作的实验。其他学生观看实验现象,并试着说出结论。最后,师生一起总结出温度和溶剂的量对溶液的影响,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进而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换方法进行归纳。

本课,我主要以学生熟悉的糖水为契机,由浅入深,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课堂上,拉近了学生的情感,学生较易于接受和理解。采问题式,鼓励学生思考并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最后通过学生演示实验,亲自用化学实验的方法验证结论。学生掌握较好。教学效果较好。不足之处,我认为就是课堂上给做的课堂练习量不是很充足。

加快溶解教学设计篇七

科学概念: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且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或者沉降的方法分离出来。

过程与方法:观察和描述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并想象食盐的溶解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实验中细致观察的重要性。

描述食盐、面粉等物质溶解现象的`主要特征。

比较食盐、沙、面粉在水里的变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分组材料:装水烧杯4、筷子1、高锰酸钾1、小药勺、食盐1、沙1、面粉1。

一、观察高锰酸钾的溶解

1、引导想象:魔术导入。

2、教师讲解:为了清晰地观察到溶解的过程,我们用一种有颜色的物质来做溶解实验。教师出示高锰酸钾。(教师取放演示要规范,这是学生首次接触化学药品)

3、引导观察描述:高锰酸钾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

4、比较食盐在水中的溶解和高锰酸钾在水中溶解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5、学生实验:在一个装水的烧杯内,轻轻地放入几小粒高锰酸钾,先静观高锰酸钾在水中的分散现象,然后用筷子轻轻搅拌一下水,继续观察水和高锰酸钾的变化。(注意学生对观察到的细节的描述)

6、学生汇报:高锰酸钾在进入水的前中后有什么样的变化?它在水中溶解了吗?讲出高锰酸钾的变化和水的变化。

二、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1.观察记录实验:进一步观察食盐、沙、面粉和高锰酸钾在水中的状态,比较它们在水中有什么相同与不同。(观察的结果填入表格中)

变成的微粒大小

在水中的分布

是否沉淀

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吗

是溶解还是没溶解

2、小组交流:修正描述和记录。

4、想一想,生活中还有那些物质可以在水中溶解?

5、课后延伸这些物质的溶解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

板书设计:

溶解未溶解

看不见颗粒看得见有颗粒

分布均匀分布不均匀

没有沉淀物有沉淀物

不能用过滤方法分离能用过滤方法分离

————————————

食盐高锰酸钾面粉沙

加快溶解教学设计篇八

科学概念:

1、一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一些物质不能溶解在水中。

2、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过程与方法:

1、观察和描述几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和不溶解现象。

2、使用过滤装置分离几种固体与水的混合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验研究溶解与不溶解现象的乐趣,激发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

2、严格按规范利用溶解装置进行实验。

教学重点:观察食盐、沙和面粉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教学难点:描述食盐,沙和面粉在水中的不同现象以及用过滤法把沙和面粉从水中分离出来。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8个烧杯、盛有水的水槽、食盐

20克、面粉20克、沙30克,玻璃棒1根,3张滤纸,过滤装置。

教具准备:过滤装置。

一、情境激趣、导入新课。

从前,有一头小毛驴驮着一袋盐过河,河水很深,把它的盐淹没了,等它过了河后,觉得身上轻了许多,回头一看背上只剩下口袋了,盐到哪里去了呢?估计学生随口会说出(化了),顺势引出“溶解”一词,那么水能溶解哪些物质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溶解单元的第一课: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食盐和沙子在水中的变化

(1)、出示食盐和沙,学生观察,说一说食盐和沙子的特征,并记录。

实验(出示实验要求)取一匙食盐和一匙沙(已备好)

分别放入两个盛水的烧杯中,不搅拌静静观察,比较食盐和沙在水中的变化(记录)。过一会儿再轻轻搅拌,观察比较它们的变化(记录)。

提示:用玻璃棒搅拌时用力不要过大,不要碰撞烧杯内壁和底部,小心玻璃易碎。

(2)、怎样描述食盐在水中的'状态?沙子在水里呢?

2、面粉的探究

(2)、引导学生思考,表达自己的想法。

(3)、师:怎样证明你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做实验)

(4)、学生小组合作实验,出示实验要求:取一小匙面粉(已备好),加入一个盛水的烧杯中,静静地观察一会儿,看看面粉在水里的变化,然后再用筷子轻轻搅拌一会儿,观察面粉在水中的变化(记录)。提示:要轻轻搅拌,小心玻璃仪器易碎。

(5)、学生汇报交流:面粉在水里是怎样变化?

(6)、讨论: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它在水中的变化到底更接近于沙子还是食盐呢?

(有的学生会说面粉溶解了,因为水变白了;有的学生说面粉没有溶解,因为里面还有面粉颗粒)

(7)、师:看来同学们的观点不统一,我们把这三杯混合物静置一会儿再观察。为了作进一步的观察,我们再来做个过滤的实验。老师这里有一张纸,叫做滤纸。我们将食盐、沙和面粉与水的混合物,用过滤的方法把它们从中分离出来。以面粉和水的混合物为例,教师演示折纸和过滤实验的规范操作,并强调注意事项:不要将液体溅到滤纸外,漏斗中的液体液面要略低于滤纸的上沿。结果:滤纸上留下了面粉颗粒,水到了烧杯里,面粉从水里分离出来了。

(8)、演示实验:过滤食盐溶解与沙和水的混合物,观察滤纸,汇报观察结果。

(9)、重新观察静置的三杯混合物,你发现了什么?

三、归纳整理,总结提高。

1、师生共同整理解获得的信息。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你能说说溶解是怎么一回事吗?

四、拓展,课外延伸。

请你回家泡一杯奶粉或调一杯糖水仔细观察奶粉和糖在水中溶解了吗?

板书: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食盐看不见均匀分散溶解了不能分离

沙看得见沉在底没溶解能分离

面粉看得见沉在底没溶解能分离

相关范文推荐

    2023年幼儿园安全教育教案防拐防骗 防拐骗安全教育教案(通用12篇)

    教案模板的使用能够培养教师的教学规范意识,并促进教学思维的深化和教学策略的灵活运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实用高一教案,希望能够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幼儿园

    最新一年级感恩父母(模板8篇)

    奋斗是一种积极向上的行为,它让我们不断追求进步和提高。那么我们该如何有条不紊地奋斗呢?首先,我们需要确立明确的目标,明确自己想要获得的成就和成功。其次,我们要制

    副总经理竞聘笔试题目 副总经理竞聘演讲稿(模板7篇)

    《史记》是中国古代文献学的重要作品,它以详实的记载和严谨的史学方法,为我们展现了古代历史的全貌。总结要言简意赅,言简意赅。经典总结范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

    2023年教师对初中学生的评语(实用9篇)

    爱国标语可以通过各种媒体渠道传播,扩大人们对爱国主义的认同和理解。如何运用巧妙的修辞手法,写出一句独具匠心的爱国标语,引起人们共鸣和思考?从第二部分中随机选择一

    最新闺蜜生日快乐的句子唯美 祝闺蜜生日快乐的句子一句话(精选8篇)

    公益事业的推进离不开每一个人的贡献和支持。公益项目应该注重宣传和推广,吸引更多人参与和支持。在这里汇总了一些公益事业的相关资讯和研究成果,供大家了解公益事业的最

    2023年读今天怎样做教师有感(大全8篇)

    安全不仅关乎个人,更关乎家庭和社会,请共同维护安全环境。频繁宣传,重复强调,形成印象。安全标语7:安全手册,生命密码。读今天怎样做教师有感篇一今天,我们应该怎么

    学校食堂餐饮服务管理方案(通用8篇)

    编写调研方案是为了确保我们能够高效有序地进行调研工作。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活动策划的实战案例,希望能够满足您的需求。学校食堂餐饮服务管理方案篇一不久前,校长王资

    初中第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模板6篇)

    6.行政程序是指行政机关依法履行职责时所应遵循的规定和流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的后勤管理经验分享,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初中第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篇一

    2023年中职课程标准培训的心得体会(优秀10篇)

    读书心得是将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思考、感悟和体会写下来的一种方式。接下来,大家可以阅读一些成功的实习心得范文,借鉴他们的写作技巧和经验。中职课程标准培训的心得体会

    最新标准的商品房买卖合同有效吗(优秀8篇)

    承包合同是建立在一定条件下的双方协商和约定的法律依据,具有约束力和可执行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授权委托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标准的商品房买卖合同有效吗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