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七年级语文金色花教案(实用5篇)

时间:2023-09-28 作者:念青松最新七年级语文金色花教案(实用5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教案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教案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七年级语文金色花教案篇一

《金色花》从假想写起,“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由此生发想象——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捉迷藏”,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依恋,构成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表现了家庭之爱和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在教学时,引导在朗读中和自主探究中加深对诗歌的理解,提高感悟诗的能力,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文中由“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生发想象,让学生感受到想象的新奇而美妙,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既发展学生的个性,又发展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范读、学生朗读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把握诗文主旨;通过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阅读诗歌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重点:反复诵读,合作探究,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难点:合作探究,逐步提高阅读诗歌的能力。

解决生字词;

收集和整理对泰戈尔的相关介绍。

熟读课文至诵;

收集歌颂母爱的名言、诗句。

(一)、互动式导入:

1、老师讲故事:《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大家还得震惊世界的“9·11”大灾难吗?当的飞机撞向世贸大楼时,银行家爱德华被困在南楼的56层。在这生死关头,他掏出了手机。爱德华拨打了两个电话分别给他的助手和律师,可还没等电话接通,他想起一件更为重要的事情,又拨通了第三个电话……大家想一想,第三个电话是给谁的呢?律师赶到旧金山,见到了爱德华悲恸欲绝的母亲。母亲流着泪说:“第三个电话是打给我的。我儿子在临终前已不关心他留在人世的财富,只对我说了一句话……”大家想想:爱德华对他的母亲说的是怎样的一句话呢?美国一家报纸刊登了一名美国公民的生命留言:妈妈,我爱你!

2、千百年来,歌颂母亲的诗词歌赋浩如烟海,你能交流你积累的名言、诗句吗?(学生交流)

3、(幻灯片1—内容为泰戈尔的图片)师旁白:课前我们已经了解了泰戈尔,这位白发白须的老人就是泰戈尔,读他的诗会使你的心灵变得纯净,会让你的精神寻到一片休憩的家园。早在百年前,他就问道:你是什么人?读者,百年后读着我的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金色花》,去感悟那圣洁的情怀。

(二)、初步的感知

1、播放录音(多媒体声音文件),要求学生认真听。

2、指定一位学生朗读,要求读出感情,读出自己,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悟。

3、朗读指导:注意重音、语速、节奏、感情(这首诗的基调是舒缓、温馨,深情的)

《金色花》教学设计9由教案吧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教师范读,“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我不告诉你,妈妈。”

4、用诗意的语言说说自己的感悟。

(三)合作与探究

1、问题的收集:学生自由提问,说出自己的疑惑(如语言、思想情感等方面)。

2、问题的选择。从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中确定,一般不离这样几个问题:

a、为何要变成一朵金色花?有何深意?(内容要点——想象新奇而美妙,突出爱的圣洁、纯洁而高尚美好)

b、为何孩子不让母亲知道自己对她的爱?(内容要点——母爱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

c、母亲为什么叫孩子为“坏孩子”?(内容要点—不见孩子,妈妈焦急不安的心情肯定与时俱增,一旦见了,又惊又喜,自然嗔怪)

d……其它问题(内容要点略)

3、板书以上问题。

4、合作探究:

5、交流、点评。

6、形成板书:母爱美如花

花似爱母心

(四)、课堂写感悟

1、教师:老师准备了泰戈尔的另外几句诗(幻灯片4),教师感情朗读:“我要变成一股清风抚摸着你;我要变成水的涟漪,当你浴时,把你吻了又吻。我要变成一个梦儿,从你的眼皮的微缝中,钻到你睡眠的深处。当你醒来吃惊地四望时,我便如萤火似的熠熠地向暗中飞去了。”

2、教师:请大家发挥自己的想象,借助一些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事物来表达你对妈妈的情感,写几行诗。

3、交流。

七年级语文金色花教案篇二

《金色花》是泰戈尔《新月集》的代表作品。这是一篇散文诗,这是一篇表现着浓烈的、圣洁的母子之情的抒情诗,这也是一篇寄托着泰戈尔对逝去的亲爱的妻儿的缅怀诗。借助母子形象歌颂圣洁之爱是《新月集》里不少作品的共同主题。教学中,深入文本细处,通过比读手法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语言之精美,通过抓住人物语言引导学生更细致地解读人物形象,体会人物对“爱与被爱都同样幸福”的理解与实践,并以篇带类,激发学生阅读和欣赏《新月集》。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注意读好儿化音。会读会写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

2.找出描写母亲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的句子会说出其蕴含的母爱的伟大深沉。

1.掌握朗诵技巧,通过有表现力的朗诵读出人物形象。

2.通过比读法品味语言,更细腻地感受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3.初步了解泰戈尔《新月集》。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有表现力的朗诵读出人物形象。

2.理解作品的最后一段。

教学方法:诵读法、探究法

教学时数:1课时(45分钟)

教学过程:

一、资料助读(ppt呈现)

1.文学常识--散文诗

散文诗,兼有诗与散文特点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体裁。

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有诗的意境,给读者以美和想象,内容上保留了散文性细节;形式上,有散文的外观,不分行,不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通常形式短小灵活。

2.作者介绍

泰戈尔(1861--1941),印度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被誉为“印度诗圣”。他是印度国歌的作者。他的创作对印度文学的影响很大。19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诗集代表作:《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吉檀伽利》。

二、远望《新月》

《新月集》的第一版的序言中有这样的一段话:

(ppt呈现)《新月集》把我们“带到秀嫩天真的儿童的新月之国里去。我们只要一翻开它来,便立刻如得到两只有魔术的翅膀,可以使自己飞翔到美静天真的儿童国里去。而这个儿童的天国便是作者的一个理想国。”

诗人把儿童比作“新月”,预示儿童就像新月那样纯洁和宁静,美好和天真。

《新月集》创作背景:(ppt呈现)

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尚、最纯洁的爱。没有人会想到写《金色花》的时候,是作者个人最不幸的时候。19,他的妻子病逝。第二年,他的一对儿女相继夭亡,这些不幸笼罩在他身上。对他的打击真的太大了!可是他通过作品把爱的光辉撒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他的作品满含着对生命的爱,对孩子的爱,对自然的爱,对所有一切的爱。

(借助母子形象歌颂圣洁之爱是《新月集》里不少作品的共同主题。这一背景的介绍有助于理解泰戈尔借助作品所传达出的对逝去的亲爱的妻儿的深情缅怀,也有助于教学难点的突破,即理解作品的最后一段。)

三、赏读《金色花》

活动一:读一读

1.齐读课文

选几位学生评价全班齐读效果。

教师点拨文章朗读的整体基调:温馨、活泼、亲切、甜蜜。

2.深情朗读

每位学生先挑自己喜欢的段落自由地读。

选几位学生朗读他喜欢的段落,追问,为什么喜欢这一段落(把朗读和文意理解融为一体),并根据其朗读情况作有针对性的指导。

注意:教师指导过程中,适当穿插教师范读和集体朗读。

朗读的目标是:要能读出画面、读出形象、读出情感。

关于读出画面:

文章的画面感很强,画面之间可以做稍长一些的停顿,以给人想象和回味的空间;每一个画面呈现时要能读好轻重、缓急、起伏,以突出镜头感,如第一段中,“高枝”、“笑嘻嘻”、“新叶”、“跳舞”等都可以稍作强调。

关于读出形象:

孩子的形象比较容易把握,要读出孩子的天真、调皮、活泼、撒娇来。

(文中出现了“笑嘻嘻”、“暗暗”、“悄悄”、“小小”等叠词,要读出孩子说这些词语时的天真调皮的语调。)

母亲的形象是圣洁的、温婉的、慈爱的,要能用舒缓的语调、舒展的情绪读出一个做祷告、读圣书、爱孩子的圣洁母亲的形象。

关于读出情感:

读出孩子在调皮中对妈妈的爱和依恋之情。

读出妈妈说“你这坏孩子”时的丰富的含义。

活动二:说一说

思考:孩子为什么要变成金色花?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同座交流。再全班交流。

适时地穿插金色花图片及介绍。

(ppt呈现)金色花,又译作:“瞻波伽”或“占波”,印度圣树(菩提树,树叶呈心形)上的花朵,木兰花属植物,开金黄色碎花。金色花在印度受到大人小孩的喜爱和敬重。菩提树在印度又被称为“幸福树”。

参考:

金色花,是圣树上的花朵。作者想象孩子变成金色花,象征着孩子的圣洁可爱,也象征着母爱的光辉给孩子的影响。孩子变成了金色花,就变得隐匿起来,为妈妈做的事情就变得悄悄的、不留痕迹的,这是从一个孩子的角度来表现对妈妈爱的回报。

借助这样奇特的想象,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无所不能的小精灵,他可以把自己变成花朵,散发出幽香,为妈妈遮阳,又可以把自己变回来,回到妈妈的怀抱。他有神的能耐,更有神的品行--善与爱。孩子是一个活泼的、调皮的、懂得被爱与爱的幸福的一个小天使形象。

人们常常用花来称呼孩子,因为孩子活泼、美丽、纯洁、可爱。金色花,受到印度人民的喜爱,孩子希望自己能让妈妈喜爱。

活动三:品一品

此环节为深度解读,是对人物形象和情感的深层挖掘。这是教学难点,要注意做好铺垫和引导。

深度品读文章的最后一段:

(ppt呈现)“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为什么不告诉呢?如何理解最后一句话?“这”指代什么?如何理解“同”?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同座交流。再全班交流。

对于最后一段中的人物语言“我不告诉你,妈妈!”,有两种理解:

1.只是孩子一个人说。

分析:

他不告诉妈妈,这是孩子的天真调皮的表现。他爱妈妈,用儿童的方式、悄悄地回报妈妈的爱,但又不愿让妈妈知道,于是用与妈妈捉迷藏的方式。他自然不会告诉妈妈,也许他正为自己的机灵而得意呢!

2.妈妈与孩子一起说出。

提倡采用第二种理解。但不要强求学生放弃他的第一种理解。

分析:

不难想象,妈妈会模仿孩子的口气来说。生活中,也许孩子经常调皮地逗妈妈,妈妈对孩子的性格、脾气已经很熟悉了,他的一言一行其实妈妈都是心里很有数的。于是,在孩子又一次调皮时,妈妈也会脱口而出这一句话。或许,两人说完后,会因为这样的默契而同时开心地大笑起来。这是多么温馨、活泼、甜蜜的时刻。妈妈了解孩子,理解这份童心,也满足了孩子的童趣,并和孩子幸福地享受这份童趣。这样的妈妈是真实的、可爱的。这样的理解也许更贴近泰戈尔创作的本意,这么温馨、幸福的画面谁说就不会是在他的家里常常发生的呢?(板书:童心)

(“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这”究竟指代什么?第一可以理解为指代母子的一问一答,正好是先“你”说再“我”说;第二可以理解为是指两人同时说的,“这”指代的内容就是“我不告诉你,妈妈”。)

(“同”,第一个理解,相当于英语里的“and”,这样就是母子同说“我不告诉你”了。第二个理解,跟,与,相当于英语里的“with”,这样就是妈妈问,孩子答了。)

第二种理解,学生也许想不到,或者不会一下接受,教师可以穿插介绍自己生活中的默契、理解而又幽默、充满温情的例子。

小结:

学会通过理解人物的语言来把握人物形象,尤其是要学会通过理解具体情境中的人物内心来把握形象。

这首散文诗表现的是一种理想中的母子之爱,甜蜜、默契,欢乐而神奇,甚至带有一种宗教色彩,是那么的圣洁。彼此的理解和关爱是母子深情的前提。(板书:理解、爱)

活动四:比一比

这一环节是一个有创意的比读设计。

比较苏教版和人教版两个版本教材课文文字上的细微差别。分析选用不同词语的效果。此环节采用的方法是侧面入手,正面解读。

教师朗读与学生不同版本的《金色花》,学生边听读,边在自己的课本上做记号。

读完后学生提出两个版本的不同之处,朗读、对比、分析。

不同之处有:

“变了一朵”--“变成了一朵”;“笑哈哈”--“笑嘻嘻”;“空中摇摆”--“风中摇摆”;“新生的树叶”--“新叶”;“母亲”--“妈妈”;“你做祷告”--“做祷告”;“花的香气”--“花香”;“我便要投我的”--“我便要将我的”;“小影子”--“小小影子”。

重点分析:

“变了一朵”--“变成了一朵”:要使句意准确,不能有歧义。

“笑哈哈”--“笑嘻嘻”:前者笑出了声音,与文意不合;后者的“笑”更有孩子气和调皮味,给人一种偷乐的感觉,同时与后文中的“匿笑”呼应。

“空中摇摆”--“风中摇摆”:前者是主动的行为,表现孩子的天真活泼;后者是被风刮的,被动的。

“母亲”--“妈妈”:前者太正式,不太符合儿童的心理和实际;后者口语化更亲切,且与后文的用词风格一致。

“花的香气”--“花香”,“新生的树叶”--“新叶”:后者“花香”“新叶”更精致、凝练,符合诗歌的语言特征。

“小影子”--“小小影子”:前者是客观表述、只是表现出“小”这个特点;后者显得小巧、灵动、可爱,叠词“小小”的使用又增加了亲切感和韵律感。

小结:选词用句精致、确切,可以更好地表现文章中心,抒发情感。在比读中,提高我们的语言敏感度和欣赏能力。

四、近观《新月》

《新月集》里有许多写母子故事的作品,通过阅读这些充满童趣、充满母爱的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自己亲爱的妻儿的深深怀念,也感受到作者对儿童的爱,对幸福生活的歌咏。

《新月集》里的很多诗歌以“质朴的语言”表达出“真挚的情感”,尤其是不少诗歌里的想象更是奇妙独特。我们试着阅读、体会其中的一篇。

印发《花的学校》《恶邮差》《同情》等。

联读欣赏《花的学校》。

学生齐读。

先独立思考,再交流:说说你最喜欢这首诗的哪些句子?为什么?

分析:

这首散文诗修辞手法丰富,想象非常奇特,语句活泼有灵气,最重要的是最后一小节,写出了孩子很得意的形象,这种得意是因为他觉得他读懂了那些从地底下花的学校里钻出来的花儿们的心思:他们在渴求妈妈的拥抱!从这首散文诗里,我们读到了一个孩子眼里的世界,也体会到了一个孩子对母爱的理解,更感受到了一个中年男子对在天堂的妻儿的怀念和祝福。这就是真实的泰戈尔。

五、顺势小结

从《花的学校》中,我们可以进一步体会到作者把诗集命名为《新月集》的意图,儿童就像新月那样纯洁和宁静,美好和天真。是的,用儿童的目光去观察生活,永葆一颗童心,用诗歌把对生活的爱记录下来,你就是一个有诗心、有诗性的人,你必将拥有诗意的生活。愿大家都诗意地活着!

六、布置作业

课外阅读《新月集》。

《榕树》《告别》《小大人》《著作家》《恶邮差》《同情》《英雄》……

七年级语文金色花教案篇三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学习和借鉴诗中借鉴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感情的写法。

3、感悟母爱,领悟母子深情,尝试抒写自己对母亲的爱。

1、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感情。

2、抒写自己对母亲的爱。

1、视频导课——诵读悟诗——创造形象

2、读诗——悟诗——写诗——献诗

一课时

教师使用多媒体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学生观看。(酝酿感情,趁学生沉浸其中,教师导课)有一种爱,一生一世不求回报,那便是母爱!有一个人,一生一世值得你去爱,那便是母亲!母亲,是一个伟大的名字!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首关于母爱的散文诗—泰戈尔的《金色花》,让我们期待一次美的洗礼!

(一)。泰戈尔简介:(以学生介绍为主)

印度的“诗圣”,诗人、作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1913年《吉檀迦利》获诺贝尔文学奖。诗集《新月集》、《飞鸟集》,小说《还债》,散文《中国的谈话》。

(二)美读﹝学会朗读,感知内容﹞

1、学生裸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准确,读流利。

2、多媒体展示生字词。(要求学生做到会读、会写、知意、会用。)

3多媒体出示一组句子,学生照样子说话,感知课文内容。

句式:我读出了一个____________的孩子和一个____________的妈妈。

示例:我读出了一个淘气的贪玩的孩子,一位慈祥的爱读书的妈妈。

过渡:孩子,贪玩、淘气又可爱;母亲,焦急、生气又嗔怒。让我们在精彩生动的朗读中感悟这种至情真爱。

(一)多媒体播放《金色花》视频朗读。

1、学生听读,感悟、体会,学会有感情地读。

2、多媒体出示一组句子,教师指明学生有感情地读。(师指导读的不好的学生;让读的好的学生做示范领读。)

句子:

(2)你要是叫到:“孩子,你在哪里呀?”

(3)“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4)“我不告诉你,妈妈。”

3、学生选择喜欢的方式,有感情朗读课文。教师巡回指导。

4、多媒体展示问题,学生合作,探究问题。

问题:(1)散文诗中的孩子是以什么方式来表达出对母亲的爱的?

请用“当妈妈的时候,我就”说一说。

示例:母亲做祷告时,我就开放花瓣散发香气沁入妈妈的心脾。

过渡:

1、多媒体播放背景音乐,营造氛围,渲染感情。学生置身环境,大声朗读课文。

教师多媒体出示问题2、3,学生思考。

2、“我”通过什么方式来表达对妈妈的爱?怎样表现的?

3、“我”变成金色花为什么不愿让妈妈知道?

指明程度各异的学生回答,教师点评,指导。

过度:如果把父爱比作高山,那母爱则是一条小河,一片大海,她温柔、清澈、博大、源远而流长。孟郊在《游子吟》中写道“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依依小草怎回报得了春日阳光的恩泽呢?汪国真说“我们也爱母亲,却和母亲爱我们不一样,我们的爱是溪流,母亲的爱是海洋。”无论如何,请用小草的芳馨,请用溪流的欢歌来回报我们的母亲。

1、多媒体出示一下内容:

如果有一天你忽然有了小男孩的神力,你准备变作什么来表达你对母亲的满怀爱意?来!孩子,照样子,拿起笔述说对妈妈的爱意。

示例1:我要变成一股清风抚摸着你;我要变成水中的涟

漪,当你沐浴时,把你吻了又吻。(泰戈尔《告别》

示例2:假如我是一片云

当妈妈在田间劳作时

我会飘到他的头顶

为她遮挡如火的骄阳

当妈妈流下汗珠时

我会洒下蒙蒙细雨

为妈妈送上一阵清爽

2、学生思考,写诗句,表达对妈妈的深情。

学生佳句欣赏:

我要变作一串珍珠项链,挂在妈妈脖子上,让妈妈更美丽。

我要变作小鸟,时刻飞在妈妈身边,唱出美妙的歌给妈妈听。

假如我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发卡,我要别在妈妈的秀发上,让妈妈更加年轻漂亮。

假如我变成了一把伞,我要为妈妈遮风挡雨……

假如我变成了一条清清的溪流,我要在妈妈工作累时,让妈妈来到我身边,听我唱一支欢快的歌曲,抖落满身的疲惫;我要在妈妈口渴时,让妈妈品尝我甘甜的水,使她重新变得容光焕发!

无论对谁来说,母亲都是灵魂的故乡,生命的绿洲,不管我们能走多远,划不出的永远是母亲的海洋。为了她的儿女,母亲的操劳是毫无代价而言的,让我们也拥有一颗孝心,来回报那份无私的母爱。

1、教师出示诗歌,学生齐读。

六、感恩母亲献“金花”()作业

将收集到的表达母爱的诗歌、名言,也可是刚才的即兴创作,制作成卡片,回家送给妈妈。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为大家整理的5篇《七年级语文《金色花》教案》,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更多精彩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

七年级语文金色花教案篇四

——《金色花》案例

华富中学  张小娴

教学目标 :

1、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整体感知作品内容,潜心体会母子深情。

2、以读代讲,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让他们能读出诗的味道,读出诗的情感。

3、向课外读本及生活延伸,丰富学生的阅读视野和情感体验,并训练他们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设想的理由与过程的记录:

一、歌曲《妈妈的吻》导入  ,让歌中深挚的倾诉拨动学生的心弦。

导入  语:这是 流行于上世纪80年代的一首歌曲,历经20年淘洗,唱在今天,仍是分外动人,恐怕就是因为它表现了母亲对儿女无私的爱,更唱出了儿女对母亲的深挚的倾诉。这种情感是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的,这种情感也不会有地域的界限,这是人类共同歌咏的永恒主题。

有一个人曾用饱蘸童心之笔,尽情描绘了这种情感,抒写了一首首纯真诗篇,这个人便是泰戈尔。

二、学生利用预习准备的资料介绍泰戈尔,并让其他学生补充自认为重要的东西,这就是让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简单途径。通过老师的评价,能使学生明白怎样甄别手头上的资料有用还是无用,怎样概括一个人的生平。最后老师再出示一份泰戈尔的简介。

三、解读课文。多读少问,以读代讲。

诗的情感、诗的语境、诗的意象无一不是读出来的,读的过程其实也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另一种形式;而且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也能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

在朗读设计过程中,我安排了三次读全文:

第一次先由一名同学朗读,其他同学点评,希望扫除生字词,初步把握感情基调。点评的过程其实就是整体感知的过程:

“这首诗,写的是孩子对母亲的爱,可是刚才的朗读太平淡,没有突出母子之间的幸福和甜蜜。”

学生这样评价朗读,可见,在听的过程中他们已经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的内容和情感。

第二次是自由朗读,希望他们能把刚才评价过程所理解的情感尽量表达出来。自由朗读看起来有点乱,其实比全班齐读有更意想不到的效果。之后引入并重点指导文中母子对话的朗读: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我不告诉你,妈妈。”

通过一系列朗读指导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1、“妈妈一天没有见到孩子,非常担心着急,此刻一见孩子,什么心情?”

2、“妈妈的话中哪个词应强调?”

3、“坏孩子是什么含义?该怎么读?”

4、“孩子为什么不告诉妈妈?告诉了会怎么样?”

5、“孩子在妈妈面前,不回答妈妈的话,这算撒谎吗?还应该带一点什么语气?”

这两句对话的反复练习,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一个母亲的着急、欣喜、嗔怪交织的情感,一个孩子顽皮、撒娇、自以为得意的姿态,让学生充分感受母与子之间互相交流着的和谐的爱的旋律,并用朗读表现这种爱。

最后全班配乐朗诵,再次回视、咀嚼这种爱,唤起他们心中对美好情感的享受与追求,希望能激发他们对于自己的母亲的爱意。

四、转入泰戈尔的另一首诗《审判官》。

如果说课文《金色花》是侧重于表现孩子对母亲的倾诉,那么《审判官》就从另一方面展现出母亲对孩子的挚爱,母与子的情感本来就是交流的、互动的,《审判官》刚巧可以补充《金色花》中母爱的隐蔽。更妙的是,这首诗直白明了,让学生听一遍朗诵,不必老师指点,他们就能加深对母爱的理解,同时也能加深对文中孩子的情感的由来的理解,效果自然会更好。此刻安排老师配乐朗读,掀动学生的心潮。

转入语:大爱无声,孩子为什么默默地爱着妈妈?看看这首诗,也许能更充分理解这一点。

五、借学生对母爱感恩戴德之机,借学生对母亲满怀爱意之机,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学生自由想象:

“我要变作一串珍珠项链,挂在妈妈的脖子上,让妈妈更美丽。”

“我要变作小鸟,时刻飞在妈妈身边,唱出美妙的歌给妈妈听。”

“我要变作妈妈的影子,她到哪里我到哪里,永不分离。”

“我要变作妈妈的手,代替她做烦琐的家务劳动。”

“我要变作…………“

至此,学生的想像的热情已被完全激发出来,想像的空间也越来越广。

六、对《金色花》手法的探究:

“奇妙的想象”、“真挚的情感”、“质朴的语言”

七、扩展视野,了解泰戈尔的其他“母爱“诗篇。

过渡语:就是这些,足以使泰戈尔的诗赢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让我们打开自读课本中泰戈尔的其他诗篇,再感受大诗人为我们创设的爱与美的境界吧。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配乐朗读其中一首诗,并简单说说理由。

八、总结收尾

让这些闪着童真、闪着挚爱的诗篇离我们近些,再近些;让我们透过这些诗篇学会更高境界的爱吧,无私地爱我们的爸爸妈妈,爱我们身边的亲人朋友,爱这个世界上所有善良而正直的人们!

课例自我评价:

一、本课例打破了常规,不仅仅是“文本课程”(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等文件),而更是“体验课程”(被老师和学生实实在在体验到生活气息的课程)。让学生通过一篇课文进行了一次“感激母爱”的体验,让学生从一篇课文出发,体验了大文豪泰戈尔的纯真情怀。当前在新的课程理念背景下,教学中的情意因素和过程被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来理解,要注重学生的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的丰富,使学生从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从这个角度来说,这堂课是成功可取的,因为它强调了人文价值。

二、 从教学的内容和组织形式来看,这堂课超越了考试的局限,通过正规、非正式的学习活动,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经历,加大了课堂的容量。这就让学生知道:语文有多大的外延,语文和生活的密切联系,语文味(诗味)怎样获得,比较阅读在理解作家作品上的作用……从而使他们掌握学习语文和提高语文素养的方法。

三、纵观整个教学过程 ,能很好地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将读与思结合,提高学生的鉴赏力,锻炼学生的思考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的训练,是语文能力训练的一部分,在这堂课上,使用得自然巧妙,既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又与情感培养相结合,有一箭双雕之妙。

四、但本课例也有一些“败笔”和值得改进的地方。比如对“《金色花》手法探究”一处的设计,就破坏了整堂课的诗意美,与前后都格格不入;我设计它的初衷,是怕对课文有把握不全之嫌疑,没有想到,反而成了“画蛇添足”。再比如学生朗诵泰戈尔的其他诗作时,喜欢的理由流于应付,朗诵时情感平淡,该如何处理,能否改成欣赏老师朗读?最后,最大的一处失误应该是切入点的问题,因为一堂课能否出新,一个很重要的衡量标准就在于从哪里切入。如果当时能巧妙地从母子对话中切入,再探讨全文的内容与情感,应该会比先整体感知再分析精彩语句要独特一些吧。

七年级语文金色花教案篇五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十四课《诗两首》之《金色花》。

七年级上册是根据生活内容编排单元的。第五单元是以亲情为主题,《风筝》写手足之间童年的故事;《羚羊木雕》写子女与父母的矛盾;《散步》写三代人的和谐美满;《世说新语》两则是写少年儿童成长中的聪明机智的故事;而《金色花》及《纸船》则是表现母爱的两篇诗歌;所以在教学时我把它定位在感受母爱的位置上。比较而言,泰戈尔的诗歌清新自然,想象丰富,语言秀丽,因此,本课时只讲授泰戈尔之《金色花》,而冰心的《纸船》则让学生课后比较阅读。

文中孩子天真的想法,顽皮可爱的形象,无不充溢着浓浓的对母亲的爱和依恋。学习诗中奇特的想象不仅使学生了解诗歌的特点,也为区别下个单元《郭沫若诗两首》中“想象”与“联想”奠定一定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语文”,即“语言”和“文字”,因此积累生字词语应是每一篇课文的知识目标;根据单元目标中“注意语言的积累和写法的借鉴,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的要求,以及“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原理,第二、三个目标则是掌握常用的朗读和背诵的方法以及掌握寓情于物的表现手法。

过程与方法

教法:

3、多媒体演示法 引入音像资料,制作课件,充分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4、板书辅助法。

学法:“教是为了不教”,教学最主要的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3、结合自主、合作、质疑的学习模式,引导学生结合自身体验归纳朗读和背诵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根据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特点及单元目标说明,“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即是这篇课文的情感目标。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根据语文学科和诗歌体裁的特点,教学重点是反复诵读直至背诵,体味诗歌思想感情。

2、难点:根据七年级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想象”的能力,运用“想象”以借物抒情进行拓展练笔,积累创造思维的体验,将是这篇课文的教学难点。

四、教学程序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最为重要的是训练语感”,语感就是人们对语言文字正确、灵敏、丰富的感受力。语感训练的主要途径就是要美读课文,披文而入情,从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章思想感情。按照“读读——背背——写写”的思路,我安排了以下六个教学环节:

1、背背古诗,导入新课。(3分钟)

课前播放表现亲情的歌曲《懂你》,以营造学习氛围。由歌曲联想到古诗《游子吟》再联系到课文《金色花》,学生利用参考书简介作者。

2、初读诗歌,整体感知。(5分钟)

初读课文时,结合工具书,解决生字词,畅所欲言,从感知人物形象入手,感知诗歌情感。

3、美读诗歌,咀嚼品味。(15分钟)

首先全班集体朗读,针对朗读中存在的问题(如整齐而无感情等),安排第二个步骤,选择喜欢或感受深刻的段落朗读,要求读出个人对诗歌的理解及与众不同的感受。给学生三分钟准备时间,提示在选择语段旁就“感情、语气、语速、轻重”等方面作文字或符号的标注,老师简单介绍常用的朗读符号。

学生边读边评边议,老师作好评价的引导,如“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用放大镜观察别人的优点”等。通过对第1、6、8自然段朗读语气的讨论,实现三个问题的探究:“为何把孩子想象成金色花?”、“孩子是希望妈妈猜出来还是猜不出来”、“‘你这坏孩子’表现妈妈的何种情感?”,在此过程中,若遇冷场,老师机智加入朗读,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如“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故事给我听”。

4、背背诗歌,积累内化语言。(6分钟)

首先请学生介绍背诵方法,在充分肯定和鼓励的前提下,教师补充介绍几种适合于七年级学生年龄特点的背诵方法,如:游戏背诵法、抓关键词背诵法、情景背诵法、角色背诵法等。再给学生三分钟准备时间,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课文。

5、写写小诗,学以致用。(6分钟)

首先提供老师在研读《金色花》之后受启发以借物抒情的手法所作的一首小诗,目的有二:一是激起学生练笔的兴趣,二是提供一种容易模仿的模式,再让学生放飞想象,续写小诗,借其他事物抒发对母亲的爱。之后全班交流,鼓励和肯定大胆新奇的想象。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