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色对应合成教案反思(汇总5篇)

时间:2023-09-26 作者:雨中梧形色对应合成教案反思(汇总5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学习。

形色对应合成教案反思篇一

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在教学中我安排了各种形式的游戏活动,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是他们在玩中学,在乐中悟。学生在自由、轻松的课堂气氛下,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游戏中。学生对分解合成已有一定的认识,我重视让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和理解数学,从他们熟悉的生活中挖掘活动的素材,通过学生的动一动、摆一摆、说一说等活动,加深对数的分解合成的理解,使他们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从课堂的反馈来看,学生对游戏活动比较感兴趣,参与性强,情感体验积极,对本节课教学目标的完成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但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如学生原有的经验不够一致,甚至差别很大,少数学生在活动中处于旁观者的态度或是人云亦云,教师还需适时点拨、提醒、帮助他们,但在课堂上时间和精力毕竟有限,难免有时会注意不到,因此在提倡个体化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今天,如何关注“学困生”的发展,仍是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形色对应合成教案反思篇二

数的组成是数概念教育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整个活动体现了以孩子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和谐师幼关系,绝大多数幼儿能够主动参与学习,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但在活动中也出现了一些不足的地方。教师在前面展示图片的时候,有一部分孩子被教师遮挡了,教师没有及时发现这个问题,如果教师改变提问策略站在左边提问后马上又站到右边提问照顾到幼儿全体那样活动效果就更好一些。

小温馨提示:数学源于生活实践也应用于生活实践,只有应用于生活的数学教育内容,才能使孩子真正了解数学的价值,学会用数学思维去观察、分析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形色对应合成教案反思篇三

1.观察法:观察式子,找出数字之间的联系。

2.死记硬背法:如58=18+4879=29+59以此类推。

3.拆东补西法:如45=40+539=30+9以此类推。

使用哪种方法取决于你的学习风格和时间限制。这些方法可能不是唯一适用于所有情况,可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形色对应合成教案反思篇四

小学一年级数学分解的学习方法汇总如下:

1.数的组成分解,是数的分解与组成相融合进行学习。

2.图形分解,主要是将一个图形分为几个简单的图形。

3.应用分解,学生能够将复杂的应用题进行分解,通过数量关系分解为简单的应用题。

4.分解记忆法,把一些不容易记住的、分散的、零碎的知识,按照一定的方法,把它们组织起来,使之条理化,便于记忆。

5.理解分解法,把一个完整的定义或规定,分解为几个简单的部分,从而加深对完整定义的理解。

形色对应合成教案反思篇五

小学一年级数学分解的学习方法归纳如下:

1.实物拆分法:此方法常用于计数和拆分图形。例如,9可以拆成1+8,2+7,3+6,4+5。

2.数字组成法:此方法常用于组成和填空题。例如,由数字3组成的式子有3+0,3-0,0+3,0-3。

3.补数法:此方法常用于填空题。例如,10的前一个数是9,后一个数是11。

4.互质数法:此方法常用于分解质因数。例如,18的因数有1,2,3,6,9,18,其中2和3是互质数。

5.图解法:此方法常用于看图列式计算。例如,一个小朋友拿着一把小棒,现在有5个小朋友,总共有5+1=6根小棒。

6.十进制法:此方法常用于计算进位。例如,24可以分解为20+4,其中20是2个10相加得到的。

以上是小学一年级数学分解的学习方法归纳,通过不断地练习和巩固,学生可以逐渐掌握这些方法。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