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作文是一种艺术的表达方式,可以打动读者的心弦,引发共鸣。请大家共同欣赏小编选取的一些优秀作文范例,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写作的启示。
写奶奶记事(实用17篇)篇一
现在的孩子,差不多个个都是独生子女,在家中是小皇帝、小公主,娇生惯养。我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从小到大,我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可谓是十指不沾阳春水,而且脾气倔强。自从到了学校,我开始认识到要学会孝敬父母,关爱老人了。
这天,奶奶和爷爷去砍一棵干枯的树,“嚓——”一棵树被奶奶爷爷拉回了家,爷爷便去了公司了。奶奶见到了大树,用袖子擦了一把汗,拿了把斧头,拖着沉重的脚步砍起了树,一把重斧头奶奶几乎累得快举不起来了,要不是靠她那疲倦的身子支撑着,早掉下来了。“呀,呀!”奶奶吃力地喊着,那树干似乎像金刚石一样奶奶根本砍不动。终于,她站了起来,挺了一下,眼睛一闭,叫了一声:“我的腰!”一定是奶奶的腰闪了,只见她坐在了椅子上,吃力地喘着气。我立刻跑过去,紧张地问:“奶奶,怎么样,没事儿吧?”奶奶笑着说:“没事儿!”奶奶说话时十分疲倦。我看得出奶奶在说谎!
我先扶奶奶到了家里,立刻倒了杯水给奶奶,左吹右吹,生怕奶奶烫着。奶奶接过水杯,喝了一口,就躺在了椅子上,四肢无力,不停地皱眉头,似乎全身酸痛。我见了,心如刀绞,眼睛一下子湿润了。奶奶太辛苦了,夏天的晚上,奶奶给我扇风,手酸了,咬一咬牙;冬天,我特爱踢被子,晚上11点,奶奶经常起来帮我盖被子,可她却感冒了……我越想越觉得自己不懂事,不由得给奶奶敲起了背。“奶奶舒服吗?”我轻声地问。“舒服——”奶奶紧锁着的眉头慢慢地舒展开来。见奶奶这么舒服,我好高兴。可过了一会儿,我的'手酸了起来,速度渐渐地慢了下来。我不住埋怨手:手呀,你晚不酸早不酸,可偏偏现在酸,奶奶在享受呢!奶奶似乎察觉到了什么,心痛地说:“都是奶奶不好,只顾自己享受,忘了你呀!”我摇摇头说:“没什么呀,我很好!”奶奶只好又躺下了,这时,亲情化解了我的酸痛,奶奶的快乐与舒服,就是我的快乐!
奶奶爷爷老了,我们这些晚辈要让他们快快乐乐地安享晚年!
写奶奶记事(实用17篇)篇二
一个星期天的早晨,我跟着妈妈来到奶奶家,妈妈说:奶奶年纪大了干不了活,不如我们帮她干活吧,我兴奋地说:好!我从来没有干过活所以不知道干活有多累,干活开始了,我的第一项任务是擦窗户,妈妈说:明奇,你拿着这个盆和抹布,(盆子装满了水),哎呀,我一不小心把水撒到衣服上了,妈妈听见了我的声音,边走过来边说:以后小心点,我说:是。擦窗户好累呀,我才擦了一半就不想擦了,妈妈说:明奇呀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半途而废。听了妈妈的教诲我一心一意的继续擦窗户,终于擦完窗户了。好累呀我迅速跑下楼去,打开冰箱拿出来一支冰棍,我又迅速的跑上楼去,我打开包装袋,连忙给妈妈送去,妈妈吃了一口说:真好吃,不愧是我的好孩子。
窗户擦完了,我的第二项任务是拖地,只见妈妈拿起拖布一下一下的就把地给拖好了,我学着妈妈的`样子,拿起拖布,一下一下的拖地,哦真好玩,拖地虽然不累但是拖布有点沉,所以我觉得拖地的时候刚开始很轻松,到后来就有点累了。呼呼(我拖地累的直冒汗)终于拖完地了。
我们今天顺利的帮奶奶干完了活,因为我干活很认真,奶奶给了我奖励,10元钱,奶奶说:下个星期天还要来啊,我兴奋地说:好。奶奶再见。
写奶奶记事(实用17篇)篇三
他们总不厌其烦的一一讲给我听。
神话故事、民间故事、成语故事,数不胜数。
小学生作文大全。
后来,我上学了。
每天的接送任务但在了爷爷的身上。
不论春夏秋冬、刮风下雨,我一旦走出校门。总能一眼认出那个无比熟悉的身影。
这个,年年如此。
啊!爷爷的爱是积累下来的。
晚上睡觉。
我像冰冻似的手脚又会情不自禁的伸到一个地方,一触即暖。
那是奶奶给我的“冬日圣地”。
爷爷奶奶的爱都是永久保存的,它就如一坛老酒:愈酿愈醇、愈品愈香。
写奶奶记事(实用17篇)篇四
比如:您让我洗脚,我说:“就不”,您生气了。您让我刷牙,我说:“不,不,不,就不!”您是火上加火。我和您这样的顶嘴,可您还是那样的照顾我。
记得曾经有一次,我正在吃饭的时候,我光看电视了,一不小心把饭弄洒了。你没有说我,而是拿着我弄脏的衣服去洗。还记得有一次,我自己洗了脚,没有洗我那又脏又臭的袜子,您不顾那又脏又臭,就把那袜子洗了。
亲爱的奶奶您真好呀!奶奶,我长大以后一定要好好照顾您!报答您对我的恩情!
我想对奶奶说:“我以前经常和你顶嘴,我是那样的不懂事。”
如:您让我洗脚,我说:“就不”,您生气了。您让我刷牙,我说:“不,不,不,就不!”您是火上加火。我和您这样的顶嘴,可您还是那样的`照顾我。
记得有一次,我正在吃饭的时候,我光看电视了,一不小心把饭弄洒了。你没有说我,而是拿着我弄脏的衣服去洗。还记得有一次,我自己洗了脚,没有洗我那又脏又臭的袜子,您不顾那又脏又臭,就把那袜子洗了。
写奶奶记事(实用17篇)篇五
奶奶七十多岁了,头发全白了,慈祥的脸上布满了岁月的痕迹。为了帮奶奶找回年轻,我和妈妈决定为她焗油。
一项伟大而又神圣的“工程”开始了。在妈妈的指导下,我先用温水为奶奶洗头。拆开奶奶的发髻,我惊呆了,奶奶的头皮松弛,像老树皮一样没了张力,上面还有一道伤疤,真让人心疼。
洗完头,就要开始焗油了。我先拿出焗油膏的说明书,大致浏览了一遍,接着开始按比例调制焗油膏。咦?调出来的颜色怎么是金黄色的?我吓了一大跳,奶奶可不适合这么时尚的颜色。就在我手忙脚乱的时候,妈妈笑着走过来,说:“做任何事都要用心,你仔细看看说明书,再用你学过的比例知识试着解决一下。”我又仔细地看了一遍说明书,说明书上面清楚地写着:“1号膏和2号膏的调和比是1∶3,焗一次长头发要用半支1号焗油膏”。是呀,奶奶是长发,我应该用半支1号焗油膏和一支半的2号焗油膏,我竟然把焗油膏的比例弄错了。唉,我真是个粗心大侠!
我纠正了焗油膏的比例,小心翼翼地将两种焗油膏搅拌均匀,颜色渐渐变成了我想要的黑色。激动之余,我把焗油膏涂在了魔法梳上,然后用魔法梳抓住奶奶的头发,小心翼翼地拉长、伸直,梳了一遍又一遍。“奶奶的白发变黑了!”我激动地大叫。
“哎呀,出状况了!”我又一次请来了妈妈。原来,我一不留神,竟把焗油膏涂到了奶奶的.额头上。怎么办?怎么办?我急得手足无措。刚平静下来的心又怦怦直跳,我愧疚极了,觉得自己是个毛毛躁躁、笨手笨脚的捣蛋鬼。细心的妈妈给我递来湿巾,嗔怪道:“小家伙,奶奶都成花脸了,还不快帮她擦擦?”我羞红着脸,一个劲地给奶奶擦拭。奶奶却乐呵呵地说:“没事的,实在擦不掉就算了吧!”听了奶奶的话,我们不约而同哈哈大笑。
终于,小黑点被擦掉了,我松了一口气,大功告成。染完头发的奶奶对着镜子瞧了又瞧,脸上溢满笑容,看起来一下子年轻了许多。
写奶奶记事(实用17篇)篇六
今天,九月初九,重阳节。在我们这儿的习俗是要在这天登高赏菊或是拜访老人。我呢,一时兴起,就想去看看奶奶。其实奶奶家离我家并不远,但我就是没有时间去看她。晚上有一大堆的作业要做。星期天空闲了,奶奶又不在家了。走到奶奶家,她正坐在门前的石板凳上缝棉被。也许是奶奶年纪大了,奶奶老不能把线穿进针孔里。于是,我走到奶奶跟前,说:“奶奶,我来帮你穿吧!”奶奶听见了,她抬头看见我,笑着说:“呦,是青青呀!来来来,你帮奶奶把线穿进去!”于是,我坐到她的跟前,接过针线,没一会儿,就穿进了。我把针交给奶奶,奶奶很开心,接过针说:“还是孙女好呀!”
我望着奶奶,觉得她好象变老了,脸上的皱纹变多了。但感觉奶奶抱着我,给我讲牛郎织女的故事好象还是昨天的事。我看见奶奶的头发被风吹得很乱,于是说:“奶奶,我给你梳梳头吧!”奶奶说:“好呀!”于是,我从里屋拿出梳子,走到奶奶身后,帮奶奶轻缓地梳起来。奶奶没有说话,她应该觉得很舒服吧。我忽然想到小时侯:我坐在小板凳上,一边啃西瓜,奶奶就一边帮我梳头。奶奶会问我:“青青呀,我们家最谗的人是谁呀?”“是奶奶。”我立即回答。“为什么呀?”“因为我老看见奶奶啃我吃过的西瓜皮!”奶奶听了,笑了。我也跟着笑。梳子慢慢地在奶奶花白的头发里穿梭,奶奶那头散乱的头发渐渐整齐了,在阳光照耀下,奶奶的头发闪烁着银色的光芒。
太阳渐渐下山了,我也告别了奶奶,回家了。望着奶奶落寞的背影,我有点心酸。
“希望奶奶平安健康!我以后会长来看你的。”我默念着。
写奶奶记事(实用17篇)篇七
星期二下午,小红的奶奶生病了,小红就端一杯白开水给奶奶喝。奶奶很开心,小红说:“奶奶,我们今天学了一首古诗,我背给你听,《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奶奶说:“背的真好。”“谢谢奶奶,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啊?这首诗是说,秋天的夜晚,明亮的的月光照在窗前,地上就像铺了一层白霜,远离家乡的人望着那天上的月亮,不由得思念起故乡来。”“嗯,奶奶听懂了,这首诗是谁写的呀?”“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奶奶说:“真是个乖巧的孩子”。我说“谢谢奶奶”。奶奶开心的笑了。
写奶奶记事(实用17篇)篇八
今天,是奶奶的生日,我们大家准备给奶奶庆祝70岁的生日。
今天我过得十分开心,而且还知道许多老年人的别称比如:70岁老人叫古稀老人、60岁老人叫花甲老人、77岁老人叫喜寿老人、88岁来人叫米寿老人、99岁老人叫白寿老人、百岁老人叫期颐而我们童年叫总角。
写奶奶记事(实用17篇)篇九
有一个老奶奶去买苹果,正哼着小曲准备回家,突然,“咣”的一下,老奶奶摔了一个大跟头,苹果掉了一地。原来下了一场大雨,地很滑,老奶奶才跌倒了。
小明看见了,就喊了一声:“妈妈,有一个老奶奶摔倒了!”小明的妈妈赶紧把老奶奶扶起来了,小明也把苹果捡了起来。他们还把老奶奶送回了家。老奶奶说:“谢谢!”
通过这件事我知道了:我们每个人都要助人为乐,关爱老年人。
2给奶奶洗脚。
晚上,奶奶在洗脚,她是多么的累呀,弯下腰,使劲地用毛巾搓着。
忽然,奶奶听到了一步步的脚步声,原来是兰兰。兰兰看见奶奶在洗脚,连忙跑过去说:“奶奶你辛苦了,先休息一下,我来给你洗脚吧。”“好的。”奶奶说。洗好后,奶奶说:“我的`孙女长大了,也懂事多了。”兰兰说:“这是我应该做的。”
3帮助老奶奶。
今天,妈妈带我去宁波的乐购超市买东西,买完了东西,出来后我们看见一群人围在一起,我向前一步,发现有一位老奶奶滑到在地上,有一个阿姨扶着她的头,有一个人问她的家住在哪里?亲人的电话是多少?还有一个人在打120。看见大家很着急的样子,我的心也跟着着急,大约十分钟过去了,急救中心的车来了,医生把老奶奶抬到车上,这下我松了一口气。
今天我亲眼看到了这一切,原来我们身边有这么多的“雷锋”啊!
今天中午,我和奶奶在屋子里看电视。不一会儿,奶奶说:“你帮我捶背好吗?”我说:“好,我来帮你捶背!”我不快不慢地捶,捶完后,奶奶笑眯眯地说:“谢谢你。”后来,我看见奶奶的眼睛闭上了,我小声地对奶奶说:“奶奶,你是不是要睡了呀?”奶奶说:“是的”。我悄悄地把奶奶的枕头拿过来,放在奶奶的头后面。奶奶说:“我的头怎么突然变得这么舒服呀?”我说:“是我把你的枕头拿过来放在你的头后面了。”奶奶对我说:“你真懂事。”我不好意思地笑了,心里想,尊敬老人是应该的。
5帮助奶奶拖地。
今天,我给奶奶拖了一次地,奶奶很高兴。
我先用小盆接了满满一盆子的水,再合拖把在里边沾了沾水,拿出来压干之后,就开始拖啦!
我们家一共有五个房间,一个是客厅,所以我先仔细地,慢慢地拖完了五个房间以后,已经掌握地很好了,所以,客厅拖地又仔细,又快。
我拖过错以后又觉得不满意,于是又去沾了沾水,压干,又拖了一次,这次把我累地满头大汗,但我很开心。
奶奶看到我的成果时,连连说:”好,好”。
写奶奶记事(实用17篇)篇十
世上有很多种爱,有的是无微不至的爱,有的是博大精深的爱。而奶奶给我的爱却是最朴实的、最真诚的。
每天早晨,我都是被一阵清脆的门铃声叫醒的,听到这铃声,我就知道这是奶奶给我的“moringcall”。父亲一打开门,奶奶就急匆匆走进我房间:“到点儿了,快起床,太阳都照到屁股了。你看人家杨贝雨,早就上学去了,哪像你啊像个小懒虫似的不肯起床!”我极不情愿的起了床,又在奶奶的一阵唠叨声中漱洗完毕,和奶奶一起下楼,到奶奶房间,这是桌上必定已经放好了我在前天晚上“预定“的早餐。吃好早饭,我漫不经心地背上铃声包踏出家门。耳后又传来了奶奶的唠叨声:“铃声本都带好了吗?读铃声认真点……”“真罗嗦,烦不烦呀!”我冲着奶奶回了一句。便一溜烟的向学校跑去。天天如此,真是让人头疼。
一天早晨,天色很暗,我已经走出家门,听到奶奶在身后叫道:“嘉妮啊,今天要下雨哎,你带把雨伞吧!“我毫不理会说:“不要紧,不要紧,不会下雨的。”我便说便冲出家门。走到半道,一阵轰隆隆的雷声盖过头顶。“啊,完了,真的要下雨了。”尽管我加快了脚步,可是,一阵瓢泼大雨倾泻而下,我不得不躲到一家小店的房檐下蔽雨,可是,雨越下越大,看来一时半会儿是停不了了,今天肯定要迟到了,我急得象是热锅上的蚂蚁。我无奈地望着天,耳边突然响起了一个熟悉的声音,“嘉妮。”我一转身,看到奶奶撑着把大伞,手里还拿着把伞向我走来。“你没有淋到雨吧?”奶奶问我,我打量着奶奶,只见她奶奶浑身上下都湿透了。”我知道奶奶关节有病是不能淋雨的,我鼻子一酸,“嘉妮,拿着。”奶奶又把伞给了我,我的眼眶中不知有什么在滚动。
我爱我的奶奶,她是最关心我的人,我为自己的莽撞感到羞愧。奶奶,对不起,我爱你。
写奶奶记事(实用17篇)篇十一
手擀面,顾名思义,就是手工擀制的面条,老家人并不陌生,我擀面条的技艺是跟奶奶学的,先向黄盆里舀两瓢面粉,再一手往面里细细倒水一手搅拌,把面拌成面穗,方可和面,水要少放,面要和硬,冷天用温水,和好的面团三光,即手与盆底不粘面,面团油光发亮;擀面,将面团放在面桌(或面板)上,压平,用擀面杖卷面擀制,一杖擀毕,松开,转另一边卷上再擀,反复多次,擀好的面形似一块圆的台布,铺在桌上;切面,将面布叠成条状,右手握食刀,左手四指弯曲贴紧面皮,随切面的刀锋往后挪动,或粗或细,看你技艺或需求,待面条切完,用手抄起一把,一抖,似乎抖着一条羊肚手巾。时下,小镇出去开面馆的,手擀面、刀切面、小刀面如果正宗,工序盖出于此。
早时,吃奶奶的手擀面,多以杂面为主,单是粗粮面不能做,只有掺些小麦面才行。那时就是不懂,麦面自然能做各式各样面食,又好吃,何不多种些小麦?后来慢慢才知道,种小麦受到种子、肥料、生产力等因素的限制,其实生产队每年种的小麦也很多,就是打不出多少粮食,相反,粗粮如山芋、高粱、豆类等的适应性就强些。奶奶是持家能手,窘困平淡的日子,也能过得有滋有味,像山芋干面、高粱面、黄豆面,戗少许麦面和好,揪成面记置一块白布片上拍薄,放上韭菜或其他馅料,布带面皮一合,便是大型的菜饺,或蒸或贴,配以辣椒姜蒜汤,也能大开味蕾;春天到夏季的野菜,或蒸、或炒、或拌、或做馅,总是我家餐桌上的佳肴。麦面面条只有过年和麦收季才能吃到,我喜欢麦收季,能闻到麦香,从田野到村庄,从磨坊到锅灶,处处弥漫着麦香味。麦季,人们割麦的、挑麦把的、打场的,男女老少,大人小孩齐上阵,小学校也要放十来天忙假,抢收抢种。傍晚收工回来,奶奶早把做好的.手擀面,成在黄盆里,端在门口的碾盘上,挨着佐以一钵舂好的辣椒蒜瓣,我一顿能吃两海碗(一种大碗),下面前,揪一把南瓜叉头,滴几滴油,入锅煸一煸,加水烧开下面。那面条筋道、爽口,瓜头滑嫩,汤不糊,那面条的麦香味辅以瓜的清香,氤氲在门口院落,闻一闻都能解去一半疲劳。
今天我常在家做手擀面,总感觉买的不如自己做得原味、筋道,其方法就是奶奶教的,如何和面、擀面、切面、下面,遗憾的是,奶奶已走了多年,吃不到我做的面了,我也永远吃不到奶奶的手擀面了。
写奶奶记事(实用17篇)篇十二
今天上午上完第三节课,同学们就慌张的戴上黄帽,马上飞跑到操场站好队,上我们最喜欢的体育课。
上课了,老师说:“站的好了就五分钟自由活动,如果队伍站的不好的话一节课都不能自由”。一听这话,同学们马上立正站好了,每个人都耸立在操场上像一棵棵小树,五分钟过后大家都“重获自由”了。
有的在操场上飞跑,有的在打篮球,有的在做游戏……,大家都像一条小鱼一样在操场上游来游去。
这就是我们最喜欢的课――体育课!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写奶奶记事(实用17篇)篇十三
今天下午放学后,奶奶问我想吃什么饭?我不假思索地说:“想吃面条,最好是手擀面。”奶奶听到我的号令后,立刻去厨房做起手擀面。下面我就仔细向大家讲述一下我奶奶是制作手擀面的几道工序:
奶奶先将干面粉倒在面盆里,然后加些温水,把面揉成团,过上大概20分钟左右再将和好的面,拿到案板上用擀面杖用力推擀,来来回回好多次,我问奶奶为什么要这样擀来推擀去的,奶奶告诉我说,这样做出来的面更精抖有嚼劲好吃。不一会功夫,奶奶把面擀好了,奶奶把擀好的面来回叠起来,用刀切成细条,用手抓住上面一层轻轻一抖面就成形了。
现在奶奶开始煮面了,她先用电饭锅将水烧开,然后将切得细如麻丝的面条下入锅底,一会儿锅里便煮的开了花,再翻几个滚,就熟了!奶奶三下五除二的将面条捞在了碗里,再加上备好的葱花咸味和几样地道的小菜,那味道真是美极了!
今天能够吃到奶奶亲手做的手擀面,我真是太开心了,真希望以后能够经常吃到奶奶做的这种面。
写奶奶记事(实用17篇)篇十四
从小到大,走南闯北,吃过拉面、刀削面、担担面、炒面,还有挂面……然而,唯有老家奶奶的手擀面,最是情味俱全、自然亲切,难以忘怀。
那时候,是计划经济年代,农村实行生产队集体耕作。村里的山地大部分只能种地瓜、花生一类农作物,乡间极少的一些平原地用来种小麦,农家只能像盼星星盼月亮似的盼到麦收后从生产队分到不多的小麦才能吃顿手擀面条。这手擀面其实一年中是吃不上几次的,并不是因做法如何难,而主要是每家分到的小麦不多太金贵,只能逢年过节或老人、孩子过生日时才能吃到。儿时的我,能吃一顿奶奶的手擀面,是一种不小的诱惑和期待。
奶奶做手擀面很有讲究:先是用石磨将新小麦磨成面粉,再在面粉里加入三分之一的黄豆面,这样制成的面条耐煮,面条吃起来有咬头;和面时,要用淡淡的食盐水,以防煮面条时浑汤,面要和得硬一些,奶奶说这叫“软面饺子硬面条”;将揉成面团的面先放入盆里盖上盖需要醒面约半个小时,再往面团里撒一些干面醭,反复揉翻,使面硬柔均匀后,再开始擀面饼;用擀面杖将饼卷起来擀,每擀一个回合,就要撒点干面醭,以防面饼粘在一起;擀面用的是巧劲,需要十来个回合,一直到面饼厚薄相宜约在2毫米以下时,方可抬起面杖,将卷到面杖的大圆饼来回叠加至手掌宽度的面饼墙;最后一道工序是切面,同样讲究技巧,如果用刀切开的手工面条均匀且中间不断,功夫就算到家了。
这时,奶奶将事先从集市买来的杂色蛤蜊煮熟,把蛤蜊肉扒出,再将从自家菜园摘来的鲜嫩芸豆切成小薄片,与蛤蜊肉一起在锅里加盐、葱、姜用油炒成半熟,加入煮蛤蜊的汤一起烧开后,打上两只鸡蛋搅成花,最后在汤里放少许香菜沫,一锅卤子就做成了。那时海里和地里都没有污染,蛤蜊和芸豆都是纯天然的,就连鸡蛋也是山鸡蛋,面条和卤子的味儿,闻起来都是那样鲜美。
当煮好的面条,加上两勺蛤蜊芸豆卤子,吃到嘴里,总在品着这鲜美的味儿舍不得往下咽……确实太好吃了!
奶奶已过世数十年了,但奶奶的手擀面至今让我难以忘怀,它寄存着奶奶的爱和我的乡愁。
写奶奶记事(实用17篇)篇十五
今天下午,奶奶派给我一个重要的任务,把大姨以前用布编织的百合花以及花瓶洗一遍,因为原来粉红粉红的百合花花瓣上已经铺满了灰尘,花心里原来是嫩绿嫩绿的,现在是黑色了,叶子上也以落满了灰尘,原来雪白雪白的花瓶,现以黑乎乎的了,现在的百合花失去了往日的生机勃勃也不像以前的那一个个穿着粉红连衣裙的小女孩了。
我先到卫生间倒了一盆清水,坐上小板凳,把花拿起来,用不用的'牙刷使劲刷,把布刷的干干净净,把花心刷的干净了起来,我越往里刷,越觉得空间越小,刷不起来,只好用布擦了一遍,再用清水过了一遍,才洗的干净了,再把小绿叶片洗了一下,因为过来很多年,叶子没固定好,所以老是上下移动,洗也洗不干净,我只好先用左手像钉子一样固定住叶子,右手才能用牙刷刷一下,但也不能太用劲,因为用劲洗当然洗的干净,但左手便会支撑不住的,最后便是洗花骨朵,我先把花骨朵洗一遍,但是不巧花骨朵却掉了下来,没办法只好再插进去,然而绑着的线却散了开来,我连忙把他们捆起来,再用水小心翼翼地冲一遍,就这样一朵花洗好了。
有了上面的经验,洗起花来果然块多了,好了我哼着小曲洗完了所有的花和花瓶,我把所有洗干净的花插在花瓶里,放在了阳光下晒干。
每当看到那一瓶干净的百合花又焕发生机的时候,我就会心满意足的笑。
写奶奶记事(实用17篇)篇十六
我的奶奶已经是年近七十的人了。她有一张慈祥的面庞,一双笑眯眯的眼睛总是眨巴眨巴的,厚厚的嘴唇突出了她的厚道,老实。
奶奶一向都很节俭。每次我们不要的东西,她都要拾起来放好。
一天,爸爸喝完了一瓶红酒,把酒瓶随手扔到了垃圾桶。奶奶扔垃圾时看到了,脸立刻沉了下来。“唉,现在的年轻人呀,什么东西都扔。这么好的东西……”奶奶一边说,一边弯下腰把垃圾桶里的酒瓶拿了出来,吹了吹上面的灰尘。把它擦了又擦,洗了又洗。直到它变的晶亮。
姐姐到我们家来了。我和姐姐玩起了捉迷藏。我藏到了奶奶的床下。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下一跳!奶奶的床下竟有“堆积如山的垃圾”,什么酒瓶呀,废纸呀,烟盒……我们平时不要的东西,都在这里。使我挤不到床底下。看到这么多垃圾,我无疑会想起“垃圾回收站”。
奶奶呀,她就是这么节俭,我爱我的奶奶。
写奶奶记事(实用17篇)篇十七
迎来的是奶奶始终不变的温暖的笑脸,“是孙女回来了!饭吃了吗?”奶奶啊,又听到您那熟悉而又质朴的话语了啊,我的心顿时暖暖的,满满的!
奶奶啊,我记得那时您喜欢站在木门下等我放学。有时候,天色晚了,一旦我踏着一路疲倦和风尘走进你的视线,远远地就一定会望见那扇木门,那扇木门下您那就着微弱昏黄的灯光,倚在木门旁翘首张望的熟悉的身影!那时的我便一路欢歌飞一般地奔向你的怀抱!奶奶啊,灯光下您那本该瘦黄的脸越发苍老了,您那无神的眼睛越发凹陷了。可是,奶奶啊,你那亘古不变的身影却早已定格在我清晰的记忆里,我远行的脚步再也走不出你温暖的怀抱了!
风依旧在吹,那扇木门依旧在摇晃。曾经,也是在这扇摇晃的木门下,奶奶,您听说您的孙女考上了城里的重点高中,您流泪了,您独自倚靠在木门旁,边擦泪边握着我的手,激动地有些哽咽了。我知道,那是喜悦的泪,骄傲的泪,也是担心的泪。也许,从明天起,独自倚靠在木门旁的你再焦急,再不舍,也不会等到孙女归来的身影。木门旁留下的只会是你落寞孤单的身影。奶奶啊,您在木门旁的身影是我一辈子的思念,我已默默许下了我的承诺:我会常回来看您的!
阵阵的笑声将我的思绪拉回,木门吱呀呀的声音还在继续,爸爸嫌太吵了,和奶奶商量:“不如给你们换一扇新门吧!”奶奶啊,我看到您只是一个劲地摇头。“这种声音我听惯了,我也在这木门旁倚靠惯了,换了的话,心里总觉得不踏实。何况,你们都又这扇木门的钥匙,以后回来也方便。”奶奶啊,您随时随地都在为你的儿女们开着这扇木门。就算等到您头发斑白的那一天,这扇木门也永远为我们而开吧!
猛然间发现,眼角湿湿的,泪落在了门坎上,也落在了我的心里。模糊中我又看到了你站在木门旁倚着的身影,不管前路有多迷茫,那都是我一生里汲取爱和力量的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