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鄂医疗队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热门21篇)

时间:2023-12-10 作者:书香墨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把零散的思绪整理出来,形成有序的观点和见解。通过这次经历,我意识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从而开始注重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

援鄂医疗队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热门21篇)篇一

通过“守正大讲堂“聆听了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的故事,让我深深的体会抗疫过程中医疗队员的艰辛。尤其是沈宁教授的讲述:很多90后的医生护士不仅承担沉重的医疗任务,由于院区的封闭性,更是承担了许多患者家人的角色,照顾患者的衣食起居,鼓励患者勇敢战胜新冠疫情。这种无私奉献、不惧艰难、乐观向上的精神正在我们年轻一代中延续。

援鄂医疗队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热门21篇)篇二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因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这个春节,我们虽然面临疫情的威胁,却感受着一种关心,一种温暖,一种力量。

那是一支支医疗队最“壮美”的“逆行”,离别妻儿父母,放弃年夜饭的团圆,支援武汉。

那是广大的白衣天使,他们坚守在岗位上,用自己精湛的医术与奉献,守护着生命线。

那是广大干部以对人民的负责,对党的事业的忠诚,风餐露宿,奋战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

那是一个个的志愿者,进社区,走乡村,宣传抗击疫情----。

那是你,那是我,那是我们,众志成城。

虽然面对疫情,人人都受到威胁,但是我们有信心更有决心。因为我们都是抗击疫情的支持者,参与者,行动者。因为我们有坚强的党中央领导核心,有科学的防治方法。

当前,新型冠状病毒防疫工作进入关键时刻。从党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全力以赴,强化领导,依法科学有序防控,医务人员坚守一线星夜奋战,救治感染患者。作为社会公众中的普通公民,每一个人同样有着责任与义务,做一个抗击疫情的配合者、支持者,做一个传播抗击疫情正能量的宣传者,随时准备做一个奋战在抗击疫情一线的行动者。

面对疫情,自己先做一个防护者。做好防护,切莫大意。这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社会负责。目前,疫情仍在扩散,媒体报道部分地区已有家庭聚集性疫情发生。健康是每一个人自己的事情,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更是创造幸福生活的本钱。作为社会的人,一个人的健康,不仅仅是自己的事,也是一个家庭的事,甚至还是影响他人健康的大事。疫情面前,少奔走,不聚集。让勤洗手、戴口罩讲卫生的小习惯成为守护你和我健康的第一道关隘。

疫情面前做一个支持者、配合者和行动者。如果你来自疫情发生地,如果你可能与感染者有过接触,请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医学观察;如果你有发热、乏力等不适症状,请及时主动就医,如果你发现身边有这一类人员,也请主动报告;如果疫情宣传与防范疫情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做好自己的防护。

当前,正值春节期间,传统的拜年习俗,走亲访友,在人们的心里总有一些难以割舍和挥去的习惯与冲动。但是,疫情就是当下的敌人,它不会过春节,很有可能会伴随着我们走亲访友的脚步,向更多的地方蔓延,向更多的人群扩散。阻断疫情的蔓延与扩散,人人有责,人人都需要自觉与自律。好好呆在家里,不聚餐,不走亲,不访友,不串门、不扎堆。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既要打好抗击疫情的硬战,也要打好传播正能量的宣传战,还要打好我们自己与一些传统习惯与习俗的心里战。让我们行动起来,团结一心,手握着手,彼此真诚关爱,并肩前行,抗击疫情,做一个勇敢的行动者以科学知识积极防护,以阳光心态相互鼓励,以振奋的精神科学抗击,汇聚众志成城的正能量,筑起守望相助的防护网。

援鄂医疗队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热门21篇)篇三

在70天的鏖战中,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医护人员不畏艰险、深入红区,在抗疫一线舍生忘死,书写下许多荡气回肠、可歌可泣的故事。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援鄂医疗队临时党支部副书记暴婧与队友冒着被感染风险,为一名危重症患者实施气管插管手术,令人动容。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主管护师李佳辰前曾目睹母亲奋战在抗击非典一线的身影,深受母亲影响的她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毅然请战出征并圆满完成任务,用“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感人经历传承着医护人员的使命担当。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外科主治医师吴超与医疗队中35名“90后”党员第一批进入隔离病房,并且作为主笔人之一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援鄂医疗队护理部主任王泠和护理团队精心照料两名高龄重症患者,每2小时翻身,每4小时更换纸尿裤,让已经失去信心的老人重燃生的希望,康复出院之际,老人动情写下:我不知道你是谁,但我知道你为了谁!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血管内科护师王雅亭与伙伴们在护理病患中完善的病历模板、病程模板、护理模板等,并悉心帮助队友解决护目镜起雾和防护服设计等问题。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急诊科秦宇红所在的20人的小团队承担起一个重症监护单元的工作任务,克服医疗人员不足、医疗条件落后、设备老化等困难,把一个又一个危重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来。

援鄂医疗队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热门21篇)篇四

我观看了“守正大讲堂20第一讲——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先进事迹报告会”后,备受鼓舞和感动。今天这一事迹报告会旨在弘扬援鄂抗疫精神,学习优秀榜样,凝聚青年力量。

看了援鄂医疗队员抗击疫情先进事迹,同样身为新时代中国青年的我,感受到自己肩膀上的重担重了一些,却又好像轻了一些。“重”在我们青年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那么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轻”在于我们都明白,这份重担不是自己一个人的,而是整个国家整个民族新生青年一起担任的!

听完报告会,想起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回信中提到“广大青年用行动证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我认为这是给予青年一代的最高评价,也终将化作千千万万青年肩头沉重的使命和责任。在这场战“疫”大考中,数以万计的90后、00后青年冲锋陷阵,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青年的责任与担当。抗疫一线的青年志愿者是我们的榜样,他们冲锋在前,不畏艰险,舍生忘死,用自己的努力去亲历去参与时代的变迁,为国民的安全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我们作为青年人的一员,应该刻苦学习,做好本专业的知识储备,练就过硬本领,才能在未来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时候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与担当。

梁启超曾说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广大青年犹如初升的太阳,是祖国的希望,更应当不遗余力获取知识,最终能够为祖国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援鄂医疗队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热门21篇)篇五

回顾这次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在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全民抗疫,不断取得其他国家难以复制的抗疫成绩。对于医务人员来说,守护患者的生命健康本就是义不容辞的责任,这次抗疫对于我们自身也是一次难忘的磨砺和经历,大家深切地感受到了肩上的责任和担当,更需要竭尽所能,用自己的所学去服务广大需要帮助的病患。

还记得,大年初二医疗队初到武汉时,因为封城,整个城市街道空无一人,弥漫着一种紧张的气氛。而当时面对这种未知的传染病,队员们其实也有一定程度的担心和焦虑。我们主要负责的是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的新冠重症病房,当时隔离病房还在彻夜改建,施工完成后我们就需要立即进驻。时间紧迫,所以一到武汉,医疗队就马不停蹄地和当地医院对接、进行防护培训、并着手开始制定患者接诊的流程以及诊疗方案。面对新的工作环境,我们也担心防护是否到位、是否能迅速适应并开展工作。但真正开始工作后,大家就全身心的投入进去了,而且毫不计较个人得失,都希望自己能承担更多的临床工作。其实医疗队的同事们在医院里可能以前都互不相识,但在这个特殊的环境下,围绕着如何更好地救治病人、做好防护,大家都迅速地融入到了这个新的集体中,为着共同的目标努力奋斗。

从人民医院第一批医疗队与其他医疗队一起接管第一个隔离病区,到第三批100余名同事组成的医疗队开始独立接管病区,我们经历了三个隔离病区近两百名患者的诊治工作。就像大家在新闻里看到的那样,每次刚开放病区收治病人,其实都会面临巨大的挑战,病人入院一般都是在夜间,大概每批10-20名患者。队员们需要穿上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带上口罩、护目镜、防护面屏等等,对体力、生理和意志都是巨大的考验,虽然我自己也参与过援藏工作,但防护服下的缺氧和西藏地区的缺氧完全是不同的感受,在互相鼓励、互相支持下,大家也都坚持下来了。

面对这种突发未知的传染病,科学和专业知识是我们应对疫情最有利的武器。虽然最初对这种疾病很陌生,但随着接诊的病人越来越多、医疗队积累的经验也越来越多,我们同时也在见缝插针地抓紧一切时间去学习文献、学习各地治疗经验,经过反复讨论,共同起草病历模板、商讨量化交班表格等,也是尽最大可能精细化接诊流程和治疗方案,通过对每一个病人都进行细致的个体化评估,进而采取不同的治疗策略,让每一个病人都能得到最妥善的救治。

很多病人入院时病情就很危重,往往第一时间就要大量吸氧甚至上呼吸机,这对队员们的快速反应能力、统筹施治水平,都是极大的考验和锻炼。我们至今仍对两位患者的救治过程印象深刻。其中一位是老年患者,刚入院就病情非常凶险,血氧极差、心率快、血压低,处于休克状态,已经意识不清,我们快速判断病情已危及生命,随即迅速把患者转移到病床,给予心电监护,这时的每一分每一秒其实都是在与生命赛跑。在医护的配合下,我们迅速给予患者高流量吸氧,开放静脉通道给予药物治疗,满负荷抢救了一个多小时,患者的生命体征终于趋于平稳。另一位是年轻患者,他入院时氧合也很差,很长一段时间都不能脱离氧气,我们就每日根据症状、血氧饱和度和肺部病变的情况进行精细调整,一个多月后他终于能够撤下吸氧管。然后他告诉我们说,终于可以和在另一家医院接受治疗的妻子见面了,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们备受鼓舞也特别为他高兴。两个多月的工作时间里,我们见证了很多危重病人治疗后陆续好转,从卧床不起,到能下地活动、能唱歌聊天,最后康复出院恢复正常生活,所以过程再辛苦大家也觉得值得,我想这也是我们作为医务人员最大的使命所在。

其实,除了临床上的诊疗,医疗队员们每天也都会花大量的时间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希望能最大程度地去除他们的恐惧、缓解孤独和无助情绪。在化验指标有所好转时,我们更会第一时间跟病人解释指标意义,帮助他们进一步增强康复信心。在大家的努力下,医患之间的情谊也越来越深厚,经常在查房时病人会对我们说,北京大学的医疗队来了,他们很放心,也看到了希望。特别是我们每一次给患者家属打_,除了谈论患者的病情,他们叮嘱得更多的却是你们在武汉辛苦了,你们一定要防护好自己。每当面对这些可爱可敬的武汉英雄人民,我们都深受感动,另一方面也感觉到了自己肩上沉甸甸的责任,我们必须要竭尽全力去帮助每一名患者,给他们带去战胜疾病的希望和信心。

虽然以前在临床上也会面临很多生离死别,但通过此次武汉抗疫,我们对自己的工作也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正如总书记在回信中所嘱托的,我们广大医务人员要到党和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做人民信赖的好医生,在病魔面前筑起坚实的生命防线,这既是任务、更是使命。作为北大医学人,我们也将牢记“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铮铮誓言,用心关爱病人、努力提高专业水平和技能,在党和人民需要我们的时候,义无反顾、挺身而出去守护我们的家园,去践行这一身白衣带给我们的无畏与奉献。

援鄂医疗队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热门21篇)篇六

青年党员要敢于挺身担当,“做好份内事,多做份外事”的自觉,主动在急难险重任务中磨练意志、增强本领、建功立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村青年党员学习援鄂医疗队先进事迹心得体会3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回信“刷爆”各大网络平台。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表示,在新冠疫情防控斗争中,你们青年人同在一线英勇奋战的广大疫情防控人员一道,不畏艰险、冲锋在前、舍生忘死,彰显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交出了合格答卷。广大青年用行动证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怎么又要上班了?三十那天你刚值班,今天才初二。”

“新垵村外来人口多,又是大村,疫情防控压力大,虽然还没通知结束休假,但我还是提前回村里吧!”

“洋诶,你去吧,别担心阿公阿嬷,我们会听你的话,不乱串门,呆在家里。”

“阿公阿嬷,等疫情结束了,我再好好陪你们。”

周晓洋从小被爷爷奶奶抚养长大,对爷爷奶奶的感情异常深厚,一年到头忙碌的他本想好好陪陪两位老人家,但是在疫情面前,他选择第一时间回到工作岗位。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新垵村紧邻新阳工业区,是一个拥有近10万人口的大村,具有进村入口多(20余个)、外来人口多(近9万人)、人员流动性大等特点,成为新阳街道疫情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

“我们村必须设置入村卡点,对进村人员进行体温检测,但是现在村民对疫情过度恐慌,难以发动,入村卡点缺人啊……”党委书记邱锦容在疫情工作部署会上说到。“书记,让我去入村卡点!我是党员,又是年轻人,先安排我。”这句主动请缨的话语在这名“90后”的嘴里显得铿锵有力。

从那一天起,新垵村的入村卡点多了一把“红色测温枪枪”,只见周晓洋左手拦车,右手举“枪”测体温,一边核对来厦返厦人员的身份证,一边耐心解答群众疑惑……“村民朋友们,出门千万条,口罩第一条。”周晓洋的声音在嘈杂的环境中显得格外清晰,闽南语和普通话的无缝切换,更是让他的声音“声”入人心。

“少年诶(年轻人),每次我要出门的时候,都会想起你说的这句话,我就把口罩戴上了,我年纪大了,这句话好记。”一位经过卡点的阿伯说到,“阿伯,戴上口罩就安全多啦,但还是要少出门。”说完,周晓洋又马上投入卡口的工作中,为了让新垵更“心安”,他用行动践行自己的话语。

“陈主任,我建议用采用‘无接触’信息采集法,收集来厦返厦人员的信息……”在村“两委”会上周晓洋说到。

随着元宵节后返工潮的到来,新垵村各卡点的人流量激增,采用纸质登记信息导致各卡点大排长龙。面对这种情况,周晓洋想到了自己所学的教育专业,以前他曾用问卷软件,给中小学生设计网上试卷,于是他将这个技术用到此次疫情防控中,自主设计了“无接触”信息采集表,将纸质登记表的信息“搬”到手机上,只需来厦返厦人员轻轻“扫一扫”,就可以通过填写相关信息。不仅如此,后台工作人员也可以随时掌握“第一手”信息,实现了登记、导出、分析无纸化。

让数据多跑步,让群众少烦心。“有了这个扫码登记表,我们方便多啦,也不用排长队了。”刚刚回村的“新厦门人”开心地说到。此方法不仅提高信息采集的速度,减少统计的工作量,而且减少人员接触,大大降低了交叉感染的风险。此方法在新垵村首创推出后,迅速在新阳街道各村(居)推广,很好地缓解了返工潮给入村卡点带来的压力。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夜幕降临,入村卡点的工作结束后,周晓洋开始转入“第二战场”,在别人休息的时候,他正在整理一天下来的图片和文字,51天连续奋战,126份文字材料,他将心血倾注到文字中,赋予其力量,一字一句刻画出新垵村干部群众全力抗击疫情的模样,他的文字总能给人以温暖和力量。

每当同事和村民提醒他要注意休息时,他总是说,“我不累,全村上下齐心抗击疫情,每天都有那么多值得记录的瞬间,我作为一名‘啦啦队员’,一定要为大家加油鼓劲!”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回信,对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广大青年给予充分肯定和勉励鼓舞。在全国4万名援鄂医务人员中,“90后”占了三分之一,不少年轻党员更是冲锋在前,勇挑重担,用实际行动彰显了新时代青年党员的责任与担当、奉献与价值。

关键时刻“站得出”。疫情发生后,各地纷纷响应号召组建医疗队支援湖北,其中涌现出了不少不畏艰险、主动请缨奔赴一线的年轻党员。“我是党员嘛,而且我年轻,抵抗力好”——宜昌市一名女护士生怕家人担心,没和家人商量,悄悄报名上前线。“先斩后奏”“逆行”似乎很符合“90后”敢想敢做的行事风格,但这背后蕴含着的更是年轻一辈有理想、有担当,不怕苦、不怕累,以及作为一名党员勇于为人民群众挺身而出的奉献精神。1996年出生的汶川姑娘佘沙心怀感恩2次请战出征湖北,因救命情种下白衣梦的医生王冰与13年前的恩人成了一线“战友”,“这一次换我们90后来保护大家”……行源于心,力源于志。知恩图报,尽己所能回馈社会,是每一名年轻人应厚植的美德,更是年轻党员应经常淬炼的初心使命。

艰难困苦“受得住”。相比于上一辈,大多数“90后”成长的环境确实有很大改善,一些人难免担心年轻人没吃过什么苦,经不起风浪敲打。但是,此次战“疫”证明了“90后”也是吃得了苦的。多少一线人员防护服一穿就是十几个小时,期间不吃不喝还承担着紧张忙碌的救治、护理工作,一天下来,脸上早已被护目镜和口罩勒出深深的血印子,贴身衣物早已湿透……尽管如此,曾几何时被贴上“娇生惯养”标签的“90后”没有一句怨言,不仅用自信和笑脸感染身边人,在走廊和防护服上作画鼓劲加油,带领患者在医院跳起了广场舞,耐心安抚情绪不佳的患者,却默默将对家人的思念和委屈深埋于内心深处。这一“战”让更多年轻人学会独立,学会担当,学会理解与包容。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苦难催人成长,更能激发青年积极向上的力量,适时让年轻党员到服务群众最前沿、改革发展第一线、重大斗争主战场经受磨练,才能更好更快地成长。

危急关头“扛得起”。多少身材娇小的女护士变身“大力士”“钢铁侠”,抑或左右手各抓起几大袋半人高的垃圾穿过好几个区域投放到指定点,或是踉跄着背起40斤消毒水给89间房仔细消毒;和病毒“面对面”近距离接触,高峰期一天采集数百份咽拭子样本;冒着被感染的风险,连续多天转运430多吨医疗废水……一个个令人起敬动容的生动例子印证了年轻的身躯里也饱含着大大的能量,略显青春稚嫩的脸上也有闯关克难的坚毅目光,柔嫩的肩膀也能扛得起“天降大任”。之所以能担负起重任,不仅离不开坚定理想信念的支撑,更源于过硬的素质和本领。因此,作为年轻党员,必须坚持系统学习和实践锻炼,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不断锤炼,打牢参与急难险重任务的基础,既要着力增强综合能力和适应能力,也要熟练掌握自己从事领域的专业知识,专业知识越扎实,对本职工作的政策业务越熟悉,应对挑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越强。

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回信,向他们和奋斗在疫情防控各条战线上的广大青年致以诚挚的问候。回信深情点赞:“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同时,习近平总书记也深情勉励,广大青年要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这一封回信如此暖心,谆谆寄语让人心生奋进。是的,“90后”是青年的一代,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我们身处新的时代,担负新的使命,就应当不惧风雨、勇挑重担,我们要让青春之花永放,我们要让青春回忆无悔!

青春当在“敢于担当”中挑战自我。在这场疫情之战中,医护人员、党员干部、公安民警、社区工作者、志愿者……他们很多都是“90后”。曾经,被贴上“垮掉的一代”标签的“90后”,现在正用自己的坚韧和担当证明着“我们能够承担新时代的伟大责任!”用担当定义人生,以奋斗礼赞青春!这场疫情大考似乎让“90后”在一夜之中长大,不再是需要被保护的小孩,却是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勇敢无畏的“逆行者”。这次是突如其来的“疫”战,放眼未来,还会有更多的艰难、更多的挑战等待着青年一代。“90后”会继续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勇气,肩负时代重任,绽放青春力量。

青春当在“一心为民”中奉献自我。“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这场疫情面前,无数“90后”年轻干部用默默奉献之笔写下自己的“青春故事”。哪有人不怕苦、哪有人不流泪,但是为何还是不顾个人、奉献自我?那是因为心中有爱,爱之于民。是的,心中装有人民,便能跳出“小我”、铸就“无我”情怀,将小我融入大我、个人融入国家,有限的生命便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新时代的青年人,就是要以这样真挚的爱民情怀,让人们感受青春的蓬勃力量;新时代的青年人,就是要以这样无私的为民之心,让奉献之光闪耀整个青春。

青春当在“勤勉务实”中发展自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说到的,“青年一代,要在实践中增长工作本领。”的确,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作为年轻干部,就当做到勤勉务实。乐学好思,勤学善问,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进步;脚踏实地、苦干实干,唯有如此,我们方能取得成功。青春是用来奋斗的,青春也因奋斗而精彩。伟大梦想的实现等不来更喊不来,它需要拼出来、干出来。所以,我们要牢牢记住总书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教诲,不说空话、不说大话,务实勤勉、真抓实干,让奋斗的青春绽放无限光彩。

一封回信暖人心,谆谆寄语奋人心。作为“90后”的青年一代,我们既是追梦人,也是圆梦人。我们要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让青春之花永远绽放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我们要以敢于担当、一心为民、勤勉务实的姿态,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别样精彩的人生!

1.

2020年最新入党申请书范文格式。

援鄂医疗队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热门21篇)篇七

在未知的疾病面前,北京、湖北、武汉拧成一股绳,通过协同会诊等方式提升了救治水平,体现了“国家队”的水平,更让我感受到人多力量大的制度优势,所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疫情中更是淋漓尽致地体现了这样的特点。在医疗队中不少年轻队员主动担当,在这次挑战中作出了不小的贡献,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大学生我由衷地对他们感到敬佩,更感受到提升自己的本领,在关键时刻担当对新时代的青年有多么重要。

援鄂医疗队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热门21篇)篇八

为弘扬援鄂抗疫精神,发挥榜样作用,凝聚青年力量,贯彻落实市委教育工委书记王宁同志关于关工委应助力讲好抗疫第一课的要求,北京教育系统关工委、北京大学将于5月15日9:00-11:00在线举办北京教育系统关工委守正大讲堂——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先进事迹报告会!主讲人沈宁,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援鄂抗疫国家医疗队队长,北京大学国家援鄂医疗队和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高级专家组成员。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副院长,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在新冠疫情救援中以身作则,冲锋在前,深入临床一线,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制定包括患者收治及分层救治的流程和方案,协调医护配合,严防院内感染,提高危重症患者救治成功率。率先开展新冠肺炎患者支气管镜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检查。董锦沛,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90后”党员代表,1991年生,共产党员,博士研究生,主治医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消化内科。2月7日,作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第三批援鄂抗疫国家医疗队队员随队出征,驰援武汉。经过60天的奋战,圆满完成任务,于4月6日返京。

援鄂医疗队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热门21篇)篇九

我虽非医学专业的学生,但我深深为抗战在一线的医疗工作者感到敬佩,尤其是其中的80后、90后医护人员,他们用实际行动展示了医生是人民健康的守护者。他们的抗疫经历,再次印证了“少年强,则国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我作为一名95后的研究生,也应该要努力把学术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争取做出既有学术价值又具有社会价值的学术成果,不把学术和实际生活割裂开来,在自己的领域里发光发热,像医护工作者那样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援鄂医疗队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热门21篇)篇十

读了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回信,我深深地感受到自己身为一名中国青年所肩负的重大的责任和使命。

在这次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我通过收听收看每天的新闻报道学习到了医护人员在一线抗“疫”时的不惧艰辛,看到了公安民警在各道口的坚定值守,外卖小哥为城市运转的点点付出,以及每一个普通的人为打赢这场“战役”做出的种.种努力。

同为中国90后青年,虽然不能亲上前线,我想我们能做的也有许许多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社区进行志愿,为一方的防疫工作做出自己的贡献。或者在家中认真学习,不断增加自己的专业知识储备量,为将来国家需要我们用专业知识贡献力量时做好准备。而其实,我们每个人要做的都很简单,就是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好自己能做的一切!身为一名大学生,在疫情面前,减少出门,勤洗手做好个人卫生就是目前最重要的事。

疫情无情,人间又爱!在这场疫情中有无数的平凡人让我们泪目,有人为吃不惯米饭的援鄂医疗队送去10万个大馒头、有人为酒店医护人员送去最新鲜的蔬菜、有人为医护人员送去爱心午餐、有人捐出自己费劲周折买来的口罩、有人专门接送医护人员上下班……无数平凡人用自己的力量汇聚成抗击疫情的强大合力。国难当头,举全国之力共克时艰是每个中华儿女在国难面前表现出的责任和担当。

春天已经来到,冰雪渐渐融化。我相信,我们一定很快便能取得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全面胜利!

相信,疫情终会结束,经历过战“疫”的中华儿女一定会更加勇敢坚强!

援鄂医疗队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热门21篇)篇十一

她是党的xx大代表,全国十佳师德标兵、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十大女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兴滇人才奖等40多个荣誉称号的获得者,百名孩子口中的妈妈,山区女孩子的一线曙光,她以忘我的精神在华坪教育战线上辛勤奉献22年,用心血和汗水为华坪教育谱写着新篇章。她就是张桂梅。

一、全新办学模式创办免费的女子高中。

20__年9月1日,在张桂梅老师的倡导下,在省、市、县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和社会各界捐助下,丽江华坪女子高中开学了。女子高中是全国第一家全免费的高中,是践行教育公平的改革先遣队。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免除一切费用,同时也在党和老百姓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开学那天,一些家长放声哭起来,激动地喊出了:“感谢共产党,感谢政府,感谢全社会好心人!”

在女高建校10年中,张桂梅老师先后失去了三位亲人,但每一次,都没能回去看一眼。但即便如此,在募捐中,她还是会遭到一些不解。甚至有次被人放狗出来追咬。小脑萎缩的她本来就不能很好的保持平衡,自然跑不过恶狗。一番撕咬后,看着被狗撕破的裤腿和流血的脚,想着自己的委屈,她坐在地上放声大哭。还有一次,在人群中募捐,被以为是骗子,被人在大庭广众之下把口水吐到脸上。张桂梅为了心中那份对党的教育事业的忠诚,默默承受着。

二、不忘教育初心用生命办学。

办校10年来,3650个日夜身患重症、满身药味、满脸浮肿的张桂梅住在女子高中学生宿舍,与学生同吃、同住,陪伴学生学习。每天早上5点钟起床,托着疲惫的身躯咬牙坚持到晚上12点30分才睡,周而复始,常年如此。

办校10年来,张桂梅每年春节一直坚持家访,亲自走访了1527名学生的家庭,没有在账上报过一分钱。学生来自丽江市四个县的各大山头,家访行程十万多公里。不管山路多么艰险,她从未退缩。车子到不了,便步行;步行走不稳,爬也要爬到。每次家访回来,她都要重病一次。张桂梅用柔弱的身躯扛过了病痛带来的巨大的痛苦,用共产党人的信念,支撑着走进每个孩子的家。

10年来,张桂梅老师为了女子高中,一直孜孜不倦的前行。用生命陪伴着女高的孩子,忘记了失去亲人的悲痛,忘记了别人诸多不解、非议和委屈,忘记了头顶上的一长串殊荣,忘记了折磨她的病痛和不幸,忘记了年龄和生死,以忘我的精神投入到党的教育事业的实现中。她坚信就是要让最底层的百姓看到希望;要让他们的孩子和所有孩子一样,享受教育的公平,享受到党和政府的阳光与温暖;学校就是要培养能回报社会、真正具有共产主义理想、能把自己从社会上得到的帮助再传递下去的学生。她曾经这样说过:“如果说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果说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说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

三、打破常规改革创新以信仰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接班人。

女子高中靠什么走到了今天,刚开始的女子高中没有宿舍,没有食堂、厕所,没有围墙。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住在教室里,食堂、厕所和邻近的学校共用。困难可想而知,经常老师和学生哭成一片,教师辞职、学生不读是常有的事。这时,在张桂梅那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的影响下党支部率先打破常规,以党建统领校建,开创了“五个一”党性常规活动,“五个一”即“全体党员一律佩戴党徽上班”、“每周重温一次入党誓词”、“每周唱一支革命经典歌曲”、“党员每周一次理论学习”、“组织党员每周观看一部具有教育意义的影片并写观后感交流”。

张桂梅之所以为党的教育事业、为人民的教育事业锲而不舍、坚定不移、无私奉献,就是因为她具有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虽病魔缠身,遭受一次又一次的打击,却始终把学生放在心上,把党的教育事业放在心上。她把所有捐给她治病的钱和奖金、工资,共70多万元全部捐献出来修建乡村校舍,20__年,她把xx大党代表证、五一劳动奖章、奥运火炬和毕生获得的所有荣誉证书,毫无保留的全部交给了组织,全部保留在了县档案馆里。她说:“是党为她指引了一条光明的人生路,是党为她铺满了鲜花盛开的路,她所做的算不了什么,她就是要以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为党和人民奉献自己的全部。”

援鄂医疗队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热门21篇)篇十二

在5月15日,认真在线上观看了有关这次新冠疫情援鄂医疗队的事迹报告会。虽然我身处北京,可能没有那种强烈的感同身受,但是这一段时间,每天都关注新闻报道,在各大社交媒体也时刻关注疫情的发展状况,还有这些援鄂医疗队成员们的工作状态以及身体状况。再加上观看这次报告会,就给了我更多的心得体会,我真切的感受到了,我们祖国的强大,这些医务工作者的伟大。他们真的是怀有一种赴死心情,赶赴疫情重灾区,不顾自己的危险,只为多救活一个生命。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弘扬传颂。

由此可见,这些杰出的成就,不仅仅是一人所能达成的。是全部的中国人齐心协力,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在数十天分别搭建起两座医院---雷神山,火神山。与此同时,也搭建了多座方舱医院,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来诊治患者。习近平总书记,实时发布各大政策,也促进了疫情防控的速度。在习近平特色主义治国理念的倡导下,我们也做到了,尽管在重大疫情面前,也临危不惧,开展严防严控,全力以赴救治患者,在各大媒体平台,广告平台实时发布感染,死亡,治愈人数。这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主义核心价值观,特色治国理念所带来的重大优势。

当然,在我看来,无论是否前去一线,只要是响应国家号召的全部都是国家的功臣。如果没有一些后方的后勤人员,在各个小区的社区工作者,各地方疾病控制预防中心的人员,还有相因国家号召不多出门,出门必带口罩的这些普通群众们,都是好样的。一位我们的齐心协力才使得这次的疫情仅仅在三个多月的时间内就控制的比较好,最近都没有很大面积的爆发,明天在全国地区都是零星几个确诊,陆续也有很多重症患者康复出院,复工复学工作也在稳步落实,我们的生活也逐步趋于平缓稳定。这是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在疫情面前,中国人团结在一起,创造出抗击疫情的的空前奇迹。

从今往后,仍旧会秉持着,信念着,习近平治国理念体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发挥当代大学生应有的青春风范。为建设祖国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为铸就中国梦奉献出自己的青春,自己的力量,让中国永垂不朽,让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永远传承下去。加油,中国,加油,世界!

文档为doc格式。

援鄂医疗队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热门21篇)篇十三

疫情防控就像一杯“苦咖啡”,而作为党员干部就要学会怎么调好这杯“苦咖啡”,让群众不仅暖身更暖心。

疫情防控要加点使命担当。“肩扛千斤谓之责,背负万石谓之任。”对全体党员干部而言,疫情防控绝不是坐庙子、守摊子、混日子,更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勇担“为民服务”使命,争做解决问题的推土机、领头雁、排头兵。“越是关键时刻,越看担当作为。”在疫情防控出现拐点的关键时刻,党员干部越要挺身而出、靠前指挥,要勇做不倒的柱、不断的梁,严守疫情防控第一线,到疫情风险最高的地方、易感人群最集中的地方、防疫压力最大的地方去。要善于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抓严抓实抓细疫情防控工作。

疫情防控要加点人文关怀。党的十七大报告曾第一次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而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存在对立性的当下,人文关怀的作用再次得到凸显。所谓“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复工复产不仅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需求,更是人民群众保障生活收入来源的刚需。所以疫情防控绝不能是不观实情、不顾民声的“一刀切”,更要从人民群众的角度考虑问题,更要结合实际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要多替群众想办法、出点子、谋生路,必要时延长供暖、服务到家、送“职”上门,而不是脱离实际、枉顾群众之所忧所思所盼的连篇累牍、陈词滥调地提要求、讲原则。

疫情防控要加点恒心耐心。“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得益于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全体干部群众的勠力同心,争分夺秒,日夜鏖战,我国的疫情防控形势正在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也在加快恢复。然而“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是关键时刻,越要不获全胜绝不轻言成功,越要有“吾道一以而贯之”的恒心,更要有“诲人不倦”的耐心做实做细群众工作。切不可“通不通,三分钟;再不通,龙卷风”或者“三声小舅子,不如一条马鞭子”,把辛苦取得的干群心连心的融洽防疫阵线搞得一团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援鄂医疗队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热门21篇)篇十四

疫情爆发以来,无数巾帼英雄奔赴抗击疫情的战场,全国29个省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组织3万多名全国最优秀的医务人员支援湖北武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援鄂医疗队先进事迹心得体会3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向尊崇英雄的“硬核”奖励致敬】。

新冠疫情发生后,全国346支医疗队、4万多名医务人员火速驰援湖北、驰援武汉,与当地的医务人员一起并肩作战,全力开展医疗救治工作,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出了突出贡献。而在这些白衣天使中,有一部分是编外人员,也就是我们通常讲的“临时工”。战“疫”是一场大考,这些逆行的编外人员以青春和热血,交出了合格答卷。

“尽快出台关心关爱一线医务人员的政策措施,帮助大家解除后顾之忧,确保大家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工作中。”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代表了党和国家对奋战一线的医务工作者的关怀,如一缕春风吹遍神州大地。各地纷纷出台相关“硬核”奖励政策,为驰援湖北的医务人员中的编外人员落实事业编制,引来叫好声一片。

你为英雄系上“保险绳”,我们为你点赞!非事业编制的援鄂医务人员刘云云、王玲、杨智鸿三人,在收到该县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关于同意聘用刘云云等三位同志为我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通知》后,激动不已,倍受鼓舞倍感振奋,感叹道:“感谢县委、县政府的激励与关怀”“莫大的荣光啊,必须撸起袖子加油干”“以后定会更加努力工作,不辜负各位领导对我们的信任和栽培……”3月5日,来自贵州遵义的杜富佳等25名援鄂医疗队员接到通知,已直接被聘用为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这种直接给英雄系上编制“保险绳”的“硬核”做法,极大地激励了他们以更积极饱满的状态继续奋战。

你给英雄吃下“定心丸”,我们为你喝彩!按正常入编流程,程序复杂,且有时往往为争一个编制岗位,“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但针对驰援湖北医务人员中的编外人员,广州市启动了“绿色通道”,目前44名无事业编制的赴湖北医疗人员已经全部火线入编。珠海市卫健局除了征求当事人意见,当事人提供姓名、性别、原单位名称和职务外,纳入事业编的其余一切手续减免,其它信息和手续待回珠海后即补办,就连征求当事人意见,也仅是通过微信或短信联系确认。这种直接给英雄吃下“身份”“定心丸”的“硬核”做法,使战“疫”人员工作更加安心。

你让英雄端上“铁饭碗”,我们给你掌声!来自珠海中西医结合医院的护士叶梦珠,在收到从合同工转为在编职工的消息后说,“真没想到编制问题就这么顺利地解决了,当然很开心,今后要把工作做得更好更细!”此次来自珠海没有编制的医护人员有28人,有19人从单位合同工通过公开招聘直接考察的形式,转为有编制的人员,另驻珠海医院的9人相关单位也都陆续解决。中山市驰援湖北疫情防控医疗队有15名编外医务人员,3月11日全部火线办理了事业单位入编聘用手续。截至3月13日,广东茂名人社部门通过直接考察的方式,已为19名驰援湖北的编外医务防疫人员办理了事业编制招聘入职手续。这种直接让英雄端上体制“铁饭碗”的“硬核”做法,让英雄流血流汗不流泪。

种种关于纳编的“硬核”激励,不仅是身份的认同,更是对付出的认可,给了“疫”线战士们极大的鼓舞,弘扬了社会正能量。我们欣喜地看到,除了以上地区,全国各地也都纷纷出台了相关奖励政策。使奋战者无忧,让勇敢者笃行,尊重英雄、崇尚英雄、善待英雄、争当英雄的春风正吹遍华夏大地……春正浓,花正开,援鄂白衣天使们目前正在鲜花和掌声中陆续凯旋,祝愿英雄们的明天更美好!

【31个“代号”的背后】。

近日,全国31支援助湖北医疗队共42000余人完成使命之后开始陆陆续续撤离,广大网友在点赞的同时给这31支医疗队分别取了一个生动形象的“代号”。北京代号“京兵强将”、上海代号“沪你周全”、四川代号“蜀你最好”、人民解放军代号“闻令而动”……每一个“精心打造”的代号背后都昭示着祖国与人民之间的缱绻深情、同胞之间奋不顾身的彼此守护!

31个“代号”背后是强大祖国的凝心聚力、温情守护。集中力量办大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特点,也是显著优势,面对重大难题我们总能在祖国的动员部署下众志成城、共渡难关。“武汉胜则湖北胜,湖北胜则中国胜”。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强调“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又从全国一盘棋的大局出发,精心部署、全篇谋划,及时制定“一省帮一市”驰援湖北等各项重要战“疫”举措,组织号召全国各地31支援鄂医疗队齐赴武汉,充分解决了战“疫”一线救援缺人缺物等难题,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拿下关键的一环。毫无疑问,我们背靠的祖国经历百年风雨之后已经成长为有充足实力保护好中国人民的强大祖国,在祖国的凝心聚力、温情守护下,我们克“疫”致胜,取得了湖北现有疑似病例清零的显著成果,迎来了“春至华夏满乾坤”的芬芳四溢,赢得了全世界的刮目相看!

31个“代号”背后是凡人英雄的英勇无畏、艰苦奋斗。“没有生而英勇,只是选择无畏”。31个代号,42000余人的无畏逆行,他们不是无所不能的“超人”,却有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超能力”,只因他们心中有一份对这国、这家、这人的“顶级大爱”,他们是平凡的人,也是伟大的英雄。口罩遮住他们的脸,却挡不住他们火热的心;疫情逼迫他们在生与死之间做出抉择,而他们选择不计生死亦要“疫”路逆行。他们在抗“疫”一线英勇无畏、艰苦奋斗,以血肉之躯为祖国筑起战“疫”之“白衣长城”,用救死扶伤撑起人民群众的希望,用舍生忘死拼得黎明到来的曙光。“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中国人的英雄,从来不是脱离人民的,他们总是来自人民、深爱人民、为民而战!“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苦难之中造就的凡人英雄守护着祖国、守护着人民,也守护着我们心中对彼此的信任和关爱!

31个“代号”背后是人民群众的万分感恩、真情流露。习近平总书记将“人民”二字视作心中“千钧之重”,万事以民为先;凡人英雄们为了守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和同胞亦奋勇向前,向广大人民群众传递出激励前进、温暖人心的精神力量。“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就是懂感恩、善感恩的人民,他们感念大家的辛勤付出,总是通过种种途径表达内心的感激之情。少出门、戴口罩、勤洗手等必要的防护手段是他们为了不给祖国和同胞添乱的基本遵循,积极加入志愿者队伍中奉献自己一份心力是他们想要为大家“做点什么”的拳拳真心,而发动集体智慧为31支援鄂医疗队起31个专属的亲昵代号亦是他们表达心中万分感恩的真情流露,代表着祖国和同胞的奉献在他们心中也重逾千斤。历经苦难磨砺,相互扶持、同进同退的中国人民在此次战“疫”中再次书写了“感动中国”的鱼水之情!

【依依惜别道珍重春光且待故人归】。

“吾乃世间远行客,幸得风雨同舟人”。庚子新春,新冠疫情突袭了武汉这座英雄之城。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坐镇,统领全国一盘棋,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星夜驰援武汉,与武汉风雨同舟、和衷共济,全力帮助武汉打赢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近日,41支援鄂医疗队3675名白衣战士在他们支援武汉14所方舱医院、7所定点医院的顽强奋战、舍生忘死、无私奉献,取得了当前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的成绩,3月18日,武汉新增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实现双“清零”,可爱的英雄们也纷纷有序返回故里。

致敬英雄,我们在行动。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城管局执法大队直属二中队队员护送安徽、陕西、贵州、内蒙古援汉医疗队的医护人员荣归故里。早上5点30分,全体队员在中队集合,兵分四队、出发到各地援汉医疗队的住宿酒店,为医护人员运送行李,全程护送他们到达武汉天河机场。

在酒店门口,几位医护人员展开满是祝福语的防护服,合影留念,留下他们与武汉保卫战的难忘回忆。

你来时披星戴月、风雨兼程,你走时满城动容、泪目刷屏。警车开道、礼赞恩人,武汉人民尽最大努力给你们最高礼遇、向你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武汉居民站在自家阳台上向白衣战士们挥泪告别,一句“谢谢你,为武汉拼过命”在朋友圈几度刷屏。武汉这座城以及这城中的900万武汉人民得到了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感谢,其实武汉人却更想对全国人民乃至世界说一声感谢,特别是对驰援武汉的白衣战士道一声:感谢你们万里赴戎机,奔赴风暴眼、救我于水火。

在机场,城管队员分批次帮卸行李,与医护人员依依惜别。武汉人民感谢这场疫情战役中的“最美逆行者”们,他们把苦、累、怨留给自己,将乐、安、康送给病人,谢谢他们用生命守护生命,给人无限的希望与阳光。

“一路多保重,送战友,踏征程,任重道远多艰辛……”武汉天河国际机场的出发大厅,一直回响着《送战友》。这张限量版的特殊登机牌是天河机场对英雄的致敬、是为最美的天使献上的一份礼物。在此,衷心向他们道一声致敬、惜别、珍重,目送最美的天使、真正的英雄登上“胜利号”航班,踏上“凯旋门”登机口,飞向“最美故乡”目的地,待到来年烟花三月天,武汉再迎亲人归,一同登楼望春风,樱花树下叙深情。

 

援鄂医疗队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热门21篇)篇十五

廷巴特尔,蒙古族,1955年6月生,1976年11月入党,内蒙古自治区阿巴嘎旗洪格尔高勒镇萨如拉图雅嘎查党支部原书记。扎根牧区、苦干实干的楷模,凭着“让牧民过上好日子”的信念,扎根牧区近50年,探索出保护生态、发展经济、促进增收新路子,使当地牧民生产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改革先锋”等称号。

6月29日上午,“七一勋章”颁授仪式上,身着一袭蓝色蒙古族长袍的,正是被称为“草原之子”的廷·巴特尔。

作为内蒙古自治区阿巴嘎旗洪格尔高勒镇萨如拉图雅嘎查党支部原书记,廷·巴特尔扎根牧区,在近50年的时间里,凭着“让牧民过上好日子”的信念,探索出保护生态、发展经济、促进增收新路子,使当地牧民生产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廷·巴特尔始终认为,自己“是一名牧民”,无论获得多少荣誉,这一点都不会改变,“这是我的职业荣耀”。

从19岁起,廷·巴特尔就扎根在阿巴嘎旗洪格尔高勒镇萨如拉图雅嘎查。那里是一片总面积达四百三十多平方公里的草原,地处有着“黄色野马”之称的浑善达克沙地西北部。

上世纪80年代,针对萨如拉图雅嘎查过牧、草场退化、土地沙化日益严重的问题,廷·巴特尔提出“围封轮牧”。

1986年,廷·巴特尔卖掉自家的60只羊,圈起300多亩草场休养生息。第二年,300多亩草场打了九马车草,相当于其他牧民1000亩草场的打草量。牧民们亲眼看到了“围封轮牧”的好处,纷纷进行封育和划区轮牧。

1993年,廷·巴特尔当选萨如拉图雅嘎查党支部书记。他针对当地的生态问题,提出了“蹄腿理论”,倡导牧民少养羊、多养牛,并引进西门塔尔优质乳肉兼用牛与本地牛杂交,培育高产优质母牛。嘎查党支部扶持的20多户贫困牧民现在已全部脱贫。

近50年的时间,廷·巴特尔扎根牧区,用自己的头脑和双手探索出既保护草原生态、又让牧民增收的路子,把生态“从白色变回绿色”。同时,也将萨如拉图雅这个“贫困村”变成了“富裕村”。

援鄂医疗队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热门21篇)篇十六

在全国抗击疫情的战役中,有那么一群人不顾个人安危,他们是援鄂医疗队,被人们称为最美“逆行者”。他们的先进事迹,说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堪当大任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援鄂医疗队的先进事迹学习心得600字5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疫情之下,他们是中国的骄傲之星,同时也是我们的学习楷模!

这次疫情来的很突然,让所有人都触不及防,本该热热闹闹过个春节,结果谁也没到会这样。虽然不能像以前一样串门,但是作为一名青年中国人,我觉得很幸福并且十分骄傲!因为我看到了许多年轻的90后,在这次疫情下,象征这着年轻一代的精神以及使命感,彰显了中国少年奋发图强、不畏艰险、舍己救人、蓬勃向上的精神。

2020虽然很差,但是对于中国年轻一代来说是一个历练,如果没有这次疫情,我们也许不知道,原来中国人民是如此坚强,如此团结;也许不会知道,原来中国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肺炎病毒,医护人员没有选择退缩,而是迎难而上,党员们冲锋在先,他们不为什么,就为了保护好14亿人民!

84岁的钟院士亲临一线进行指导工作,他不仅是我们年轻一代的榜样,而且也是中国人的骄傲之星。他是抗击08年非典的大功臣,今天也是新型冠状肺炎功臣之一。像他这样默默为祖国贡献的人太多了,例如:李兰娟、屠呦呦、南仁东等,他们总是默默为祖国贡献,甚至是一生都在追寻中。只要祖国需要他们,总会及时出现,不管何时何地!

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国人最朴素、最珍贵的品质——勇敢、善良而朴实、不畏惧的精神!这是我们要学习的品格,同时也是我们青年人该具备的品格之一,永远保持一颗谦虚学习的态度,明白党交给我们的使命,并且把它做到极致,这样的青年人才是合格的接班人。

作为一名九零后的青年人,不管在何时何地,都要严格审视自己的行为以及思想,这样才不负总书记和党交待我们的使命以及期待,做一个有理想、有担当合格的接班人!继续为人民服务!

2020抗疫故事致敬援鄂医疗队“90后”党员弘扬新时代精神。

青春的力量总是在人们特别需要的时候勇敢的绽放,2020年,我们面临着一场新冠状病毒肺炎的斗争,不少人为此而惊慌失措,人心惶惶。然而有这么一群人内心无比坚定毅然前往战场,与病毒恶魔顽强苦斗,奉献着自己的力量,他们的身上展现出来的正是我们这个时代青年们该有的精神,这个精神也是我们最伟大的中国精神,值得人们为之敬佩。

这场青春的战疫中,90后的青年们展现了他们该有的担当与责任,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里一共有427名医务人员,其中90后的青年党员们有34名,很多人对于90后的看法,仿佛他们被打上了标签,吃不了苦,给人一种比较弱的感觉,但是,在这场抗疫斗争中,这些被打上的标签已经失效,他们身上展现出的是一种将生死置之度外且坚韧不拔的时代精神,他们出现在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去帮助正在遭遇苦难的人并且为这些人筑起了防护的壁垒,积极抗疫,争取早日迎来属于我们的胜利曙光,享受寒冬过后的春暖花开。

面临此次疫情防控战争,援鄂医疗队们众志成城齐心协力抗疫,给人感受到了真真切切的家国情怀,灾难面前,挑起重担,坚守阵地与岗位,平凡的守护,与病魔抗战,体现出了中国人团结一心不怕困难的品质精神,这也是时代精神的表现,迎难而上,顽强拼搏。同时也展现出了当下每一位青年都是国家的希望与脊梁,要有理想与责任,能吃苦耐劳坚强奋斗,在困难面前不退缩,勇敢面对不惧风雨,尽显青春风采,那么国家的未来才会有希望。

2019年底,一场全面防疫的战争开始了,全国人民万众一心,经过了几个月艰苦的奋战,如今我国疫情已经处于稳定状态,本地输出的病例大大减少了,目前需要防止境外输入。

在这场抗疫中,“90后”为疫情防控一线的主力军,大多数援鄂医疗队员都为90后跟00后,他们在这场战疫中功不可没。凭借他们的坚持,和奋勇之前向担当,我们在这场战疫中取得了巨大优势。他们就是新时代青年的榜样,我们都应该向他们学习。

面对这场这场艰难的疫情防控斗争,普通的年轻人都会畏惧,而这些勇敢的“90后”却迎难而上,主动面临挑战,接受挑战,他们申请加入援鄂医疗队,成为了这场战疫英雄。

是什么鼓舞着他们?是担当,因为他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力量,他们不能退缩,他们毅然而然主动申请加入抗疫斗争,只为给我们带来美好的生活。

他们跟我们一样,也是普通人,他们也有家人、亲戚、好友,不过他们把人民群众的生命放在了第一位。在关键时候,有的人推迟了婚礼,有的人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机会,果断跑到了抗击疫情的第一线。他们只是普通人,只不过他们有着我们没有的责任心,凡人之躯比肩神明,虽然他们没有超能力,但是对于我们来说,他们就是“超级英雄”!

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作为一名青年工作者,我们应该向这些“90后”战疫英雄学习,学习他们勇往直前的勇气,坚持不懈的工作作风,以及为全心全意的工作态度。总之,我们需要学习的东西有很多,不过我们当下要积极配合疫情防控工作,尽自己的一份力,相信我们的祖国一定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在习近平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回信中,我们看到了新时代中国青年的担当,他们确实是可以挑起大梁的,“我先上”、“我请战”、“我能行”……一场疫情使春节的喜庆欢乐多了一分凝重,一分焦虑,它来的猝不及防,它四处蔓延,毫不留情,诸多医务工作者挺身而出,要求到一线抗击疫情。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有本领,这次新冠疫情发生突然、来势汹汹,恰逢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前后,大规模人员流动使得疫情短时间快速蔓延,中国人民在疫情笼罩下度过了一个不同寻常的春节。青年人发扬斗争精神,勇敢面对、迎难而上,雷厉风行、英勇战斗,咬紧牙关、誓死不退。广大党员干部的勇敢担当,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顽强斗争,最终成就了中国速度、中国力量、中国奇迹,充分彰显了勇于担当、敢于斗争的新时代斗争精神。

新时代的发展是一场伟大的社会革命,这要求我们青年人必须具备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在未来的路上,一定会有更多的披荆斩棘,但我相信中国的青年一代已经做好了准备,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果断决绝、“千磨万击还坚劲”的坚定意志,去迎接更大的挑战。

2020年3月15号,收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回信,并向他们和奋斗在疫情防控各条战线上的广大青年致以诚挚的问候。

面对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在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有这样一群人主动请缨,义无反顾地冲到抗击疫情最前线,他们看似瘦小的身形却隐藏着巨大的能量,他们用行动证明他们也可以有责任,有担当,不畏艰险,冲锋在前的榜样。没错,他们就是我们平时口中长不大,‘垮掉的一代’“90后”,然而,面对新冠状肺炎疫情,他们没有退缩,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新一代“90后”不是‘垮掉的一代’,在面对国家有难时,他们一样可以挺身而出,像抗战时期的先辈英雄一样,奋勇前行,担当起重任。

“90后”那个昨天父母眼中的孩子,别人口中长不大的小孩,今天却在抗战一线成为别人口中的英雄,或许他们没有长大,只是偷偷穿了大人的衣服,学着大人的模样,做了大人的事情。“90后”的我们迎风奔跑,正如是林伯渠的“白首壮心驯大海,青春浩气走千山”诗句中的豪爽洒脱,正是青春的激情,鼓舞着我们的斗志;正是青春的芬芳,陶醉着我们的心灵;在这次疫情中,“90后”用实际行动证明新一代青年已经长大了,可以守护祖国,保护他人了,也很好的树立起新时代青年的榜样。

作为“90后”,不管是在抗战一线的医护人员,还是在奋勇一线的基础党员,作为有为青年的你们,不负众望,用无私奉献诠释了青春无悔的担当,用实际行动展现了新一代的朝气磅礴,我相信,青少年一定会以你们为榜样。

援鄂医疗队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热门21篇)篇十七

20__年3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最高人民法院联合印发决定,追授辽宁省鞍山市千山区人民法院四级高级法官滕启刚同志“全国模范法官”称号。

滕启刚在法院工作30年,先后从事刑事审判、民事审判、信息化管理、行政审判等工作。20__年6月4日,滕启刚在家中突发疾病去世。彼时,一副碎了很久也没换的旧眼镜还摆在一堆案卷上,等着他回来。

23年前,滕启刚在审理某民营企业家诈骗案时,严格区分经济纠纷与刑事犯罪界限,作出无罪判决。这起案件被誉为敲响了东北地区保护企业家人身和财产安全第一槌。

“他有股钻劲儿,敢开口。”鞍山市中级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原庭长李群没少和滕启刚就专业问题“掰扯”,但“到现场找真相”是他们的共识,更是他们敲响法槌的底气。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正是清白做人、坦荡裁判的底气,托举着一棵棵青松既高且洁。

正义“鲍公”,这是群众对鲍卫忠的由衷赞许。

鲍卫忠生前系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人民法院党组成员、执行局局长。这位扎根大山的佤族法官始终把“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作为毕生价值追求,带头严格执行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以身作则践行司法为民、公正司法。

面对说情打探打招呼,他刚正不阿、严词拒绝;面对当事人“答谢”,他谦逊之至、婉言回绝;面对当事人误解,他毫无抱怨、从未生恨,用实实在在的公平正义作为最好的回答;面对不实举报,他行正端直、无愧于心,积极配合调查核实无半点委屈。

翻开鲍卫忠的笔记,扉页上赫然写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是_的金句,也是鲍卫忠至死不渝的初心和使命。在他的带领下,执行局自20__年以来办理的854件执行案件中,无一起“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发生。

20__年10月23日,鲍卫忠在工作岗位上突发疾病,不幸因公殉职,年仅45岁。他毕生兢兢业业、克己奉公,始终在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法官的职业本色,留下了满身正气。

援鄂医疗队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热门21篇)篇十八

4月28日,“春风”吹进座无虚席的北京人民大会堂小礼堂。正在举行的王家元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上,时代楷模王家元同志的故事一次次打动听众,经久不息的掌声一次次回荡。

上午9点30分,报告团5位成员陆续走上讲台。他们中,有王家元工作的好搭档石均,有靠“三哥”过上好日子的村民胡怀彬,有曾和王家元讨价还价的业主周波,也有连续几年采访王家元的记者吴晓颖。一个个故事,一点点体会,都让人深深感动。而每一次感动,都直达心底。

动情之处抹眼泪。

孙建民是北京一个社区的基层干部,他早早来到会场,选了靠前的座位。“基层工作千头万绪,矛盾重重,我就想听听,王家元是怎样做好群众工作的。”

孙建民找到了他的答案。

“我发誓:不畏难、不畏险,善始善终,一定要干出个名堂来!”当王家元激情澎湃地说出这番话,场内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

“那晚最动人的场景,是节目快结束时,上百名村民蜂拥而上,手挽手把王家元接连抛起。那一幕,让我这个局外人,也感动得热泪盈眶。”当听到新华社四川分社记者吴晓颖满怀深情地回忆,在场观众抹起眼泪。

会后,孙建民感慨地对记者说,“王家元为百姓服务真心实意,非常实在。”给他留下最深印象的是,王家元只要发现两家人“不说话”了,就立刻进行调解疏通,把基层矛盾化解在最细微的阶段。

来自北京电力系统的职工李楠,被王家元艰苦奋斗的精神所鼓舞。“王家元带领群众致富,是扎扎实实地实干、巧干、敢闯敢拼。”

报告会结束,观众久久不愿离开,争相和王家元合影。一名基层干部主动向王家元要电话号码,希望今后好好“取经”。

想说的话太多太多。

每位报告团成员的发言时间,被限定在15分钟。大家都觉得,时间太短,想说的话太多太多。

筠连县腾达镇党委书记石均,第一个走上讲台。和王家元十多年来并肩作战,石均和王家元有过分歧、有过争执。但老石说,他从心底佩服这个好兄弟。

作为镇党委书记,石均对王家元“带头人”的引领作用,有着深深的思考。“为什么有的地方人心涣散、寸步难行,春风村却能凝心聚力、高歌猛进?这是因为有王家元这样的精神引领、道德引领、人文引领的好带头人。”“为什么很多地方满足于小富即安,春风村却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这是因为有王家元这样的居安思危、求进思变、胸怀宽广的好带头人。”

即便说着一口“川普”,村民胡怀彬也迫不及待要和大家分享他与“三哥”之间的故事。从每天只能吃两顿红薯稀饭到自家仅卖李子就能收入10万元,“我从心里感谢三哥,是他领着我找到致富路。”

让春风村明天更美好。

来北京这几天,王家元一直没闲着。白天彩排布置会场,他带头搬桌子摆椅子,晚上将报告稿一次次打磨。20xx年的艰辛历程,王家元用最质朴的语言带到报告会现场。

他带来了自己的梦想和激情。回想村民们高票选举自己当村主任那天,一边是村民的期盼,一边是家人的反对,王家元说,“我是农民的儿子,我深知农民群众生活的艰辛,深知他们最迫切的愿望,就是要改变落后面貌、发展致富。乡亲们这么穷,我就是再富,心里也难受,因为,我是春风人。”

报告会上,王家元将多年的经历总结为5个字:“闯、干、巧、实、情”。“‘闯’不是瞎闯,而是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打开思路;‘干’不是蛮干,而是艰苦奋斗,苦干实干;‘巧’不是投机取巧,而是因地制宜,科学发展;‘实’就是讲求实际,扎扎实实地为群众办实事,为发展求实效;‘情’就是以真情团结群众,以真心对待客商,走合作共赢、共同致富的路子。”

站在人民大会堂,王家元把千言万语凝结成决心:“我将不辜负组织的培养和群众的信任,一如既往、勇往直前,带着我的乡亲们去拼、去闯,让春风村的明天更加美好!”

援鄂医疗队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热门21篇)篇十九

“我们申请到确诊患者最多、重症患者最多的一线去!”重庆援鄂医疗队主动请战,进驻危重患者定点救治医院——孝感市中心医院、孝感市第一人民医院、汉川市人民医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援鄂医疗队员先进事迹学习心得范文5篇,希望能帮到大家!

2月6日,孝感市中心医院,5名新冠疫情患者治愈出院。看着他们手捧鲜花走出医院,翁中会很开心:所有辛苦都值了!

翁中会是重庆市綦江区人民医院护士,1月27日凌晨,她随重庆援鄂医疗队紧急驰援孝感。与她同行的143位医护人员,分别来自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庆市中医院、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等11所重庆三级甲等医院。

孝感,新冠疫情重灾区,目前确诊病例仅次于武汉,急需支援。

“我们申请到确诊患者最多、重症患者最多的一线去!”重庆援鄂医疗队主动请战,进驻危重患者定点救治医院——孝感市中心医院、孝感市第一人民医院、汉川市人民医院。

夫妻接力援鄂。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疗队长刘煜亮来孝感之前,他的妻子已进驻武汉市金银潭医院。

刘煜亮是呼吸内科医生。1月22日,他向单位主动申请,希望能到湖北一线去支援。“我是呼吸科医生,应该来。”

担心医院不批准,妻子徐瑜安慰他说:“呼吸科医生不去,谁去?”

徐瑜也是一名医务人员,在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工作。可能是一种默契,徐瑜后来也向单位提出了到湖北支援的申请。

让刘煜亮没想到的是,妻子徐瑜先接到通知。除夕夜,徐瑜随陆军军医大学医疗队出发,支援武汉金银潭医院。

1月26日,徐瑜开始接诊患者时,远在重庆的刘煜亮也接到通知。不过,他要去的地方是孝感。他第一时间查了孝感的位置,发现与武汉很近。后来得知,孝感也是武汉返乡人数最多的地区之一。

出行前,刘煜亮把7岁的儿子交给父母,又将父亲的电话发给几个关系最好的朋友,拜托他们帮忙照顾父母和孩子。

1月27日凌晨,重庆援鄂医疗队抵达武汉,转乘大巴赶往孝感。下飞机不久,刘煜亮便接到妻子电话。几句简单问候之后,两个人就开始讨论疫情。徐瑜把几天来一线的医疗心得告诉丈夫,提醒他注意事项。

走上战场前,刘煜亮和妻子约定:“每天报一个平安。”

2月16日下午3点,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肿瘤中心,为新冠疫情患者的第一个视频会诊正式开始。

“患者属新冠疫情危重型,伴有急性脑梗塞和高血压。”安徽医科大学一附院高新院区副院长、医疗队领队张泓提出建议,诊疗不仅要关注肺炎,还必须有整体观念。

当时,这名92岁的患者,因“发热伴呼吸困难10余天,昏迷4小时”,已被收治进安徽医科大学一附院医疗队托管的危重症病区,病情不容乐观。

诊疗方案确定后,历经多小时连续抢救,到2月17日下午,这名高龄患者终于转危为安,血氧饱和度稳定在95%以上,各项指标明显好转。

与“疫”魔抗争,同生死竞速。一个多月来,像这样没有硝烟的战斗在安徽医疗队支援的病区每天都在打响。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安徽先后派出8批次医疗队1305人驰援湖北,他们入驻在5家医院、4个方舱医院。

截至3月9日,医疗队服务2508名患者,其中危重患者317名,累计治愈出院832人。除日常工作之外,医疗队还负责巡诊社区及隔离点患者、培训医护人员,目前共巡诊12个社区及隔离点,指导排查1000多名患者,培训当地医护人员4046人。

“第一批医疗队在进驻武汉太康医院时,条件非常艰苦。”安徽支援湖北医疗队党委副书记邵东华介绍,在没有缓冲区、隔离带,甚至连速干手消毒剂都缺乏的情况下,医疗队克服困难,开设重症医学科,解决了东西湖区重症患者集中救治问题。

为推动援救工作高效有序开展,安徽医疗队及时总结,巩固成果,专门研究制定出“医疗队工作手册”,将党建工作、应急处理、物资分配、工作值班、后勤保障等工作以制度形式确立下来。

“更重要的是,细化了医疗队员在一线工作生活中的相关防护措施,为援救工作加了一把安全锁。”邵东华说,后续医疗队整建制接管的医院病区,成功救治多名危重症患者,接管的方舱医院共计服务舱位近1000张,无病人死亡、无医护人员感染。

为加大救治力度,安徽第一批医疗队率先在接管的病区中使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诊疗。“通过观察近100例新冠疫情患者,分析发现住院患者以痰湿阻肺、痰热蕴肺两型为主。”医疗队成员、六安市中医院呼吸科主任王士安及专家团队,为住院患者制定了处方,在接管病区97%的患者中使用了中药汤剂治疗。“在近1个月时间里,接管协和东西湖区医院的3个病区,收治病人180多人,好转出院约160余人,其中重症转为轻症达80%,危重症转为重症达70%。”

危难险重中,也不忘暖心互助。疫情当前,口罩和防护服是白衣战士的战甲,但在关键时刻,安徽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阜阳市颍上县人民医院呼吸科主任刘玲却脱下自己的防护服,给年轻的队友换上。

2月6日,是刘玲进入隔离病房工作的第八天。就在她准备换上防护服进入病区时,抬头看见一个年轻护士,“他已经穿上隔离衣,正准备套防护服,但他的防护服质量一般,防护效果可能不好。”得知他还要在隔离病区近距离护理患者6小时以上,刘玲没有多想,便脱下自己的防护服塞给他,“你先穿我的,我今天查房只需要在里面待两三个小时,把你的防护服换给我”。

同行队员问刘玲,怎么舍得把自己的“护身装备”换给别人,刘玲说:“大家都同在抗疫一线,是同一个战壕里的战友,那个年轻护士,在我眼里就是弟弟,应该的!”

“疫情不退,我们不退。”近日,安徽支援湖北医疗队党组织收到一封特殊的请战书,这是一批“80后”“90后”白衣战士们的请战书。“作为首批医疗队队员,我们已经在武汉奋战了一个多月,目前仍有患者需要治疗,我们请愿继续坚守疫情一线,坚守到最后一名患者出院,请组织批准。”请战书字字恳切,印在名字上的红手印,是这些年轻白衣天使的心声,更是他们必胜的决心。

“远远看到‘武汉市金银潭医院’这一行大字,心中情不自禁产生一种使命感和自豪感。在这里的每一个工作人员都值得尊敬,每一个病人都值得积极救治,每一天都发生着令人感动的故事,每一天都会有不同的心得体会,每一天都会遇到不同的人,在金银潭医院的每一天都值得珍惜和回忆。”已经在武汉奋战40多天的农工党党员、上海市金山区亭林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郑永华在驰援日记里这样写道。

小年夜晚上,郑永华正在朋友家准备吃饭,饭还没吃上,就接到医院需要组建医疗队驰援武汉的消息,他当即决定“不吃了”,准备出发。

“当时没想什么,在科里,我是主任,职称也最高,临床经验丰富,应该去武汉,也适合去,这时候没经验的医生去了也没有用”,回忆起那个小年夜晚上,电话那头的郑永华快人快语。

曾在浙江、上海市区多家三甲医院呼吸内科工作,临床经验丰富的郑永华毫不犹豫地作为第一批上海支援湖北医疗队成员紧急驰援武汉。

到达武汉的第二天下午2点,医疗队就入驻金银潭医院,接管一个普通病房和一个重症病房。

重症病房的患者病情重,基本上都需要呼吸机辅助治疗。按照职称、专业、工作年限分组,郑永华和另外16名队员被分配在重症病房。

郑永华坦言,刚听到“重症病房”这四个字的时候,“心里不禁咯噔了一下,身体居然出现微颤,但是很快就恢复了镇静。”

不过,本身是呼吸科医生,平时也接触呼吸道传染疾病,平日就有较强的自身防护意识,加上金银潭医院有界限清晰的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隔离通道,真正进到医院之后,郑永华冷静下来,与队友一起克服重重困难,始终坚守在临床第一线,积极给危重患者做气管插管、ecmo等操作,尽最大可能、争分夺秒地抢救患者的生命。

两个星期以后,在各方努力下,物资不足的问题解决了,建立了完善的工作流程和规章制度,一切工作都有条不紊地走向了正轨。

每天,郑永华在三层防护下进入隔离病房,仔细询问每一位患者的症状和病情进展恢复情况,认真记录呼吸机的参数和心电监护仪的各项检测指标。

“现在回头看,这个疾病没有那么可怕,也不像当初想的那么严重,只要认真做好个人防护,就能有效避免被感染。大家可以看到上海医疗队没有一个人感染,关键还是预防”,郑永华认为,尽管新冠疫情的传播途径没有最终明确,但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染,戴口罩、减少人员流动是有效防护措施。

令郑永华印象深刻的是,2月15日做交接班工作时,接到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的电话,张定宇请他动员临床死亡患者的家属,积极配合国家医疗机构,开展尸检工作。

事实上,截至2月15日,新冠疫情致死病例已超1500例,但因为尸检缺位,无法明确该病发生、发展与转归的客观规律。

尽管明确知道与亲属沟通、开展尸检工作与中国人死后要保留全尸的习俗不符,困难重重,但郑永华当即就答应张定宇,当晚便联合金银潭医院的两位主任一起说服了一名逝者家属,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我们要感谢家属,那天觉得自己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郑永华解释,病理很重要,只有尸检才能更加了解这个疾病的死亡机制,解答很多基础和临床上的困惑,为今后治疗提供帮助,还能纠正很多谣言和错误的治疗。

让他振奋的是,在国家公布的第七版新冠疫情诊疗方案中,尸检结果被写入,指导临床更好地救治病人。

在繁重的工作之余,郑永华还惦记着上海的疫情发展,他经常通过微信群与科室同事交流,将前线的病例讨论会内容整理出来供大家学习;此外,平日就喜欢有感而发“写点东西”的他还坚持每天写驰援日记。

“抗击新冠疫情是难得的经历,我想要把每天的事情记录下来,免得忘记,等疫情过去,回去翻看,给自己留下一个回忆”,郑永华记录的逆行历程几天后被媒体知晓便每天对公众公开,他说,很多人在关心我们,让更多人看到在武汉的医护人员在做什么事情,有没有困难,有没有好转,跟进去看,相当于传播的窗口,应该有助于消除大家的顾虑,所以一直坚持。

来武汉第四天,当有朋友问起郑永华何时回上海时,他作了一首诗“病毒肆虐暗武汉,孤城遥望金银潭。白衣战士穿银甲,不破病魔终不还。”

经过40多天的抗击新冠病毒斗争,现在全国疫情已得到了有效控制,武汉的新增病人越来越少,出院的越来越多,而且不断的有方舱医院闭舱,定点医院病房关闭。

抵达武汉的第四十二天,郑永华在驰援日记里写道:在外面时间久了,归心似箭是人之常情,毕竟大多数人都有家庭,有父母,有爱人和孩子,虽然每天都能视频,但是无法弥补距离产生的缺憾。然而,抗击新冠疫情是一场硬仗,目前处于攻坚阶段,越到最后越要谨慎小心,此时此刻必须先放下儿女情长的思想包袱,继续保持精神饱满的工作状态,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我们要继续发扬救死扶伤的大爱精神,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坚决夺取抗击新冠疫情斗争的全面胜利。

郑永华笑着说,回到上海后除了尽快回到工作岗位,要赶紧恢复健身,去游泳,还要去朋友家把小年夜那顿没吃完的饭“补上”,大家都很久没见了。

2020年,一场疫情在全国传播,他们不顾自身安危,主动请战逆流而上。而在这群“最可爱的人”中,女性又占据“半壁江山”。她们在疫情的面前变成了力量和温暖的源泉,变成了一种蓬勃向上的生命力,护佑着生命。阳春三月,万物复苏,在三八“女神”节到来之际,万家热线推出系列策划“致敬巾帼天使”,感谢她们的付出与努力。

1月27日晚,由50名重症监护护士、135名医务人员以及2名工作人员组成的安徽省首批支援湖北医疗队抵达武汉,安医大一附院心脏外科icu副主任护师、护士长陈红临危受命担任队长,驻扎在金银潭医院。挺身战疫、救死扶伤,陈红让那一抹“天使白”在“红区”熠熠生辉。

临危受命,率队出征援鄂。

“真是临危受命,但我们也是毫不犹豫接下了重任。”3月4日,回忆起当初的情景,陈红说道。

她清楚地记得,那是1月26日深夜,医院领导打来电话,让她带队援鄂,抗击疫情。这个消息让她既紧张又激动,待反应过来后,她连声应允。“我时刻做好准备奔赴疫区,无惧无畏,勇往直前!”在当天日记中,陈红写下了这样一句话。

1月27日,陈红率队出征,在誓师大会上,她留下了“一定牢记使命、不负重托”的誓言。抵达武汉后,陈红带队进驻最早接诊新冠疫情患者,且主要收治重症患者的定点医院——金银潭医院。

陈红介绍,来之前,她也曾想象过情况的复杂程度,但是当到达目的地后,她发现,实际情况比她想象的更要严重,任务也更为艰巨。

“那时候我们既当护士,又当保洁员,每天工作将近十一二个小时。”陈红介绍,尽管条件艰苦,但医疗队的队员们没人叫苦叫累,都是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工作状态,眼神坚定,毅然“逆行”,直奔被称为“红区”的重症隔离区。

肩负重托,挺身抗疫。

疫情无情人有情,在疫情阴霾下的“红区”,医护人员的义无反顾,患者自身的坚强勇敢,让陈红这个有着26年重症护理工作经验的医疗队队长感受到了别样的生机。

身处抗疫一线,陈红和队友们每天要面对不同的重症患者,也要经历各种悲欢离合,队员们都深知每一位患者背后都有着一个家庭的期盼,她们的肩上也担负着这些家庭的重托,为此,每个人都不敢马虎,都是一头扎进护理工作中,一丝不苟。

陈红介绍,虽然工作时间长、任务重,但队员们都很认真,冲在一线加班加点,互相照顾,互相加油打气。

“在这段日子里,在这片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我们携手抗疫,苦过累过笑过也哭过,一切都充满人生的意义……厚重的防护服让你们行动受碍,汗流浃背,但那认真、勇敢的眼神,让我觉得你们是最可爱的人!”2月26日,陈红在《致战友的一封信》中这般评价她的队友们。

金银潭医院里的白玉兰开花了,张言说,她有点想念上海的风景了。“昨天我们病区有7个人出院了,期待3月底可以回家。”青浦区朱家角人民医院外科主管护师张言是第二批援鄂医疗队成员之一,在武汉的一个多月,感到过无力和恐惧,却在一个又一个治愈出院的病人身上看到了希望的曙光,她说,只要继续努力,“春暖花开就在不远的明天等候着”。

回忆起这件事,张言用了“悲伤”两个字。2月9日、10日,在她负责护理的病区,三位重症病人相继离世。“这边还在抢救,那边血氧一下就不好了,根本来不及反应,两条生命就没了。”金银潭医院南二病区20床、22床两位老爷爷是张言接手前就已入住的病人,看着他们的病情一点点加重,最后同一天不治身亡;没想到的是,20床消毒完新收进的病患第二天也“走”了,这让她感到深深的无力和恐惧。

恐惧,是因为刚到病区,对新冠疫情不了解,没想到病情发展如此凶险;无力,是因为在与病患的接触过程中,强烈地感受了到他们的“求生欲”,却最终无能为力。

“我还记得帮老爷爷用微信和他们熟识的外界医生朋友联系的画面,一点点打字告知他们目前的情况,拍下目前的治疗用药和使用的仪器。”虽然心里知道,金银潭医院已经是新冠疫情治愈率比较高的医疗机构了,但张言说,她非常理解他们希望向外界伸出的橄榄枝能得到回馈的渴求。

有时候,生命的流逝就在一瞬间,甚至来不及好好道别。“我们接手的时候,两位老爷爷基本已经不能自理,平日个人护理、打开水、喂饭都是我们在负责,相处的时间也比较长。你知道,因为疫情防控的原因,不治的病患遗体会直接联系送往殡仪馆,家人无法好好送别。”张言的声音里透着沉重,这样的离别,让悲伤逆流成河。

另一种离别,却让张言振奋且期待,她说这是“浴火重生”。

张言会留意到沈俊毅,是因为在众多病患中,他非常年轻却明显消沉。“他是我们接手的第一批患者,他老婆送他进来的时候,情况不是很好,一直高热39.5度以上,只能强行药物降温。每次看到他皱着眉头郁郁寡欢的样子,我们都暗暗着急。”

接下去的几周时间里,张言和同事们一有空就会跑到沈俊毅身边,陪他聊聊天,一起给他加油鼓劲,叮嘱他认真吃药治疗,鼓励他一步步脱氧、学会自己调节呼吸频率……“看着他一天天好转,脸上重新浮现笑容,慢慢地开始和我们聊他的生活,聊他的工作,聊武汉的美景和美食,希望的种子一点点发芽并茁壮着。”那段时间,希望是病房里的奢侈品,无比珍贵。

2月14日,情人节,沈俊毅出院了。这天张言不在岗位上,但她意外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他出院的时候,我正好下夜班不在医院,他特地联系了同事,加了我的微信,向我传达这个喜讯,看着他微信里一字一句报平安的话语,我情不自禁地流泪了。”张言说,沈俊毅是她在武汉第一个全程护理治愈出院的病患,虽然没有亲自送他出院有点遗憾,但收到他发来的信息时,自己心里非常振奋,“我们一起聊武大的樱花,户部巷的小吃,他说明年欢迎我们再到武汉,他给我们当导游,带我们去看武汉的美景,吃正宗的武汉小吃。”

一个多月,张言已经习惯了在武汉的工作节奏,在这里除了“防护服重点儿”没什么不同。“疫情不退,我们不退。”连日来,病死率的下降,治愈率、出院率的提升,让张言看到了希望的曙光,“做好防护,没什么好怕的!”

援鄂医疗队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热门21篇)篇二十

近段时间,我们通过电视、手机,一遍遍和一个人的名字相遇。他,就是我国84岁的工程院院士、的呼吸病学专家钟南山。

钟南山现在已经是国民偶像了,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下至几岁的小孩子,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在这个疫情蔓延的特殊时期,钟南山院士就是那个“定海神针”,已经成为老百姓最为信赖的人了。一个工程院院士,一个医学专家,却神奇地拥有了100%的可信度。因为在大家的眼里,他代表正直,代表科学,代表。

20__年这个春节,他不顾年事已高,在广州、北京、武汉三地奔波,连续奋战。他一边提醒公众“没有特殊的情况,不要去武汉。”一边自己却义无反顾地登上了去武汉的高铁,赶往防疫最前线!

当前的疫情,是病毒变异的结果。细菌性的病人,一般都有特效药抗菌治疗。但是这次的冠状病毒因为是新型的,第一次发现,目前还没有特效药。当然了,没有特效药,也不是不能治,这就需要临床医生很硬的医学基本功。当疫情来临的时候,他们要用自己的知识、医术去战胜它。

钟南山曾说,他永远忘不了他中学老师说的一句话:人不该单纯生活在现实中,还应生活在理想中。人如果没有理想,会将身边的事看得很大,耿耿于怀;但如果有理想,身边即使有不愉快,与自己的抱负相比,也会变得很小。这句话,钟南山牢记了一辈子,也践行了一辈子。

我们要学好科学知识,不仅对个人有利,更对我们的国家有利。以后,不管将来干什么职业,做什么事情,要想走得远,都必须拥有专业素养和职业精神,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学习。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是国家的希望。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好好学习是一种责任!我要谨记在心,创造并拥有更好的中国。

援鄂医疗队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热门21篇)篇二十一

作为武汉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杨汉军同志将生命献给了他热爱的工作,看到这个消息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作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他把一生献给了党,献给了他热爱的组织工作,献给了人民和热爱的城市。我对他的这种心系人民百姓,做事亲力亲为,扎根基层,顾全大局,勇于担当的精神非常敬佩,要以他为榜样,更要细细领悟。

杨汉军同志是优秀共产党员和干部的楷模,他的事迹和精神是党员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动写照,更是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最直接、最生动的宝贵教材。杨汉军同志的事迹和精神,我不断地、多方面地领悟着。生前他作为武汉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在人生最后短短10天时间里,杨汉军辗转华沙、托伦、特拉维夫、圣彼得堡、莫斯科5个城市,接洽会见了包括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阿龙·切哈诺沃教授在内的3名诺奖级、院士级战略科学家,以及10余个海外产业领军人才团队,推动富邦科技股份公司、长飞光纤公司、博大投资控股集团等重点企业与海外管理技术团队达成投资和合作协议。为“百万大学生留汉计划”四处奔走。为武汉高端人才和武汉战略发展变成一位“空中飞人”,最后积劳成疾,倒在了自己心爱的工作岗位上。年仅55岁,用生命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

我要学习杨汉军同志任劳任怨,扎根基层,为人才工作亲力亲为,为党的事业奉献终身,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工作岗位,热爱人民,热爱群众。他勤勤恳恳,为武汉市的发展和未来殚精竭虑,为当代优秀青年大学生的幸福和明天奔波劳累,最终累倒了,牵动着无数人民的心,他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值得我学习,更值得广大基层干部学习。

对党忠诚,公道正派。杨汉军同志既是理想信念的虔诚信仰者,更是理性的行动派,他始终以公心识人、用人、待人,从不看关系背景,让干部心服口服。他懂创新,会创造,把组织关怀送到居民身边,夯实了党的执政基础。他多次到社区调研,积极推进红色物业,引领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做到有思想、有温度、有色彩。他把对党忠诚落实在具体行动中,为大家诠释了心中有党和公道正派。

心中有民,公仆本色。群众在他的心中很重,郭婆婆是杨汉军的包保户,他看灶台、揭锅盖、摸铺盖,像亲儿子一样握着老人的手,嘘寒问暖,临走又留下电话,嘱咐有事随时找他。他暗访留汉大学生人才公寓政策落实情况,不打招呼,扮成家长,陪着大学毕业生办理落户、申请人才公寓手续。杨汉军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十九大“以人民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自警自律,清正廉洁。杨汉军同志在长期的工作中正确对待人民给予的权力,他身处高位,时刻秉持敬畏之道,在干部管理工作中,不以权谋私而是依法用权。儿子没工作、爱人生病,他从未向组织开口,也从未动用手中的权力,为亲人谋私利。共事多年的同事,刚刚知道他家一家人至今还住在一套老房子里。党的干部时刻要做到心中有戒,慎权律己,必须严守纪律规矩,不利用手中权力为亲属谋取任何好处,在工作中经受住权利、金钱的考验。

他作为一名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一名中国共产党的组工干部,时刻牢记使命,扎根基层,亲力亲为,用身心履行党员的誓言、用生命践行党员的责任,学习杨汉军同志,就要时刻牢记在基层工作,是党和人民、是组织的信任和期待,要树立正确的工作观,尽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党和人民的监督与注视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相关范文推荐

    公司前台年度工作总结(专业20篇)

    每个月的总结都是我提升自己的机会,这次我要好好把握。接下来将给大家展示一些月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写作过程中的思路和方法。业主收房、入住、装修等手续和证件的办

    元旦晚会主持稿开场台词短范文(12篇)

    在这美好的时刻,我们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激动人心的时刻。希望这些主持词范文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和灵感。男: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一样。女:尊敬的各位

    大学毛概课程学生个人心得体会范文(19篇)

    写心得体会能够让我们更有目标地思考和行动,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下面是一些优秀心得体会的范文,读后可以给我们的写作提供一些建议和启示。第一段:介绍毛泽东思想

    七年上数学教学计划(精选18篇)

    教学计划是教师教学工作的基础和保障,对于有效开展教学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如果你对教学计划的评估和调整有疑问,可以参考下面的案例分析和经验分享。在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

    银行员工年度考核总结报告(模板17篇)

    年度总结既是对过去一年工作的总结,也是对未来发展的规划和展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年度总结模板,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回顾20xx年,我在xx分社工作xx天,

    市政个人工作计划(实用20篇)

    编写工作计划书可以激发我们的工作热情和动力,让我们更加专注和有动力地完成工作任务。为了让大家更好地掌握工作计划书的编写方法,我们整理了一些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案。

    小学五年级威尼斯的小艇的教学设计(精选17篇)

    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我们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学习需求以及教学环境等因素。希望这些教学计划范文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提高教学设计的水平。1、初步学会本课

    留下逝去的时光(优质19篇)

    优秀作文不仅要清晰准确地表达作者的观点,还需要有恰当的论证和丰富的事例支持。希望大家能够认真阅读这些优秀作文范文,从中汲取写作的灵感和技巧。变了,我变了。变得多

    师德为题演讲稿(汇总18篇)

    教师的师德水平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下面是一些师德教育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希望对大家有用。尊敬的评委老师,各位朋友:大家好!教师,我着

    三年行动专项整治方案(通用12篇)

    计划书不仅仅是一份计划,更是我们对未来的思考和承诺,它可以指引我们朝着目标不断前进。这些范例计划书涵盖各类场景和主题,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启发和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