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梦想决胜今朝心得感悟范文(16篇)

时间:2023-12-10 作者:MJ笔神

梦想是一个人生的蓝图,它给予了我们规划和塑造未来的力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梦想实现的实用工具和资源,供大家参考使用。

千年梦想决胜今朝心得感悟范文(16篇)篇一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就要处理好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的关系。脱贫攻坚是必须完成的硬任务,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带来了新的困难和挑战。脱贫攻坚战不是轻轻松松一冲锋就能打赢的,剩余脱贫攻坚任务艰巨,新冠肺炎疫情带来新的挑战,巩固脱贫成果难度很大,要实现从决定性成就到全面胜利,就决不能松劲懈怠。疫情冲击之下,脱贫攻坚要寻找新的发力点,利用扶贫协作大数据平台实现帮扶对象、帮扶干部、帮扶措施、帮扶资金的智能管理,实现线上农业知识培训扶贫又扶智,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的情况下,统筹推进生产生活秩序的加快恢复,切实把各项工作抓实、抓细、抓落地,坚决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相信我们终将战胜疫情,我们也一定能打赢脱贫攻坚战,把全国人民一个不少、一户不落带入全面小康。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就要处理好快速脱贫与防止返贫的关系。在不折不扣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同时,脱贫的质量也同样需要保障,如何防止脱贫之后再返贫,同样是要解决的硬任务。有数据显示,全国已脱贫的9000多万人中,有一小部分存在返贫风险。一些贫困户有干劲,却缺乏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就需要我们除了强调社保兜底以外,特别强调要增强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持续抓好脱贫户的扶智和扶志引导工作。一方面,加强思想观念的改造提升,使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的观念深入人心,激发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要加大培训的力度,增长他们劳动致富的本领和能力,实现产业脱贫和就业脱贫。同时,要精准稳妥推进企业复工复产,扎实做好春耕备耕,满足脱贫群众稳定就业增收,变压力为动力、化危为机。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就要处理好消除贫困与乡村振兴的关系。“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是实现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的关键环节,是全面夺取脱贫攻坚战略胜利,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他们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因此,要建立脱贫长效机制,加大资源整合力度,促进乡村振兴战略与脱贫攻坚工作深度融合,多在在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乡村上下功夫,在大力推进产业扶贫、壮大区域经济和集体经济上下功夫,在培育新型农民、增强内生动力上下功夫。以系统化的思维、扎实务实的举措,以钉钉子精神推动“美丽乡村经济”的突破性发展,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促使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从而巩固脱贫攻坚。

千年梦想决胜今朝心得感悟范文(16篇)篇二

高举旗帜,凝心聚力,扮演决战决胜的“领航员”。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是我们党向全国各族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是一项极其重大和极为严肃的政治任务。当前脱贫攻坚进入倒计时,剩余的脱贫攻坚任务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都是最难啃的“硬骨头”,需要凝聚起全民脱贫攻坚的强大力量。党员干部要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积极培养坦荡胸怀、公正品质、高尚情操,坚持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场”上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当好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领航员”,紧紧团结和依靠人民群众,不断向社会传递脱贫攻坚的正能量。要深刻认识自己所处岗位是为民服务和干事创业的平台,坚决响应党中央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伟大号召,坚持把精准脱贫当成事业去追求,践行“不负人民”使命“不待扬鞭自奋蹄”,用个人“辛苦指数”换取群众“幸福指数”。

牢记使命,攻坚克难,扮演决战决胜的“战斗员”。“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帮助贫困地区群众脱贫是新时代赋予党员干部的历史使命。当前脱贫攻坚遭遇新冠疫情这道“加试题”,需要“实打实”和“硬碰硬”解决脱贫路上的堵点难点。党员干部要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检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效的试金石,坚持用理想支撑奉献、用忠诚诠释奉献、用奋斗书写奉献,善于当好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战斗员”,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脱贫攻坚,努力克服新冠疫情影响,发扬“抗疫精神”打赢脱贫攻坚战。要在脱贫攻坚中争当群众“领头羊”,争做群众“主心骨”,自觉砥砺“向我看”的底气,牢固树立“跟我上”的勇气,脱贫有责、脱贫负责、脱贫尽责,直奔农村、社区、困难群众家里和田间地头,精准聚焦贫穷根源,深入分析,精准施策,把“硬功”用在“刀刃”上,确保脱贫不漏一村一人。

勇于斗争,提质增效,扮演决战决胜的“监督员“。“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越进入倒计时,越要强化斗争精神和提升斗争本领,敢于迎难而上、攻城拔寨,提高脱贫攻坚的质量和效果,向党和人民交出合格答卷,兑现我们党的郑重承诺。党员干部要坚持重心不转移、频道不更换、措施不松动,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要求,当好决战决胜的“监督员”,时刻关注已脱贫群众和有返贫风险群众的经济收入、生产生活、就医就学等情况,激发贫困群众发展内生动力,不断巩固脱贫成果,持续提高脱贫攻坚质量成色。要坚决同前进道路上的困难问题和风险挑战作斗争,解决好脱贫攻坚、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和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实际问题,同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等不良作风作斗争,对各种歪风邪气敢于抵制、敢于碰硬、敢抓敢管,保证中央扶贫攻坚政策精准落地、精准实施。

厚植情怀,真心为民,扮演决战决胜的“服务员”。脱贫攻坚是检验为民服务的“练兵场”,也是聚焦为民情怀的“放大镜”。越到攻坚时,越到关键时,群众越是盯得紧、看得真、盼得切。党员干部要厚植民生情怀,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深入脱贫攻坚一线考察人民群众生活状况,时时处处以民之苦为苦、以民之忧为忧、以民之乐为乐,迈开步子、放下架子、俯下身子,深入了解群众、帮助群众、服务群众,始终做到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进行点对点的“零距离”沟通,绝对不能高高在上,脱离群众,更不能背叛群众甚至做出伤害群众利益的事情。要坚持把人民满意作为“第一标准”,自觉聚焦群众关心关注的操心事揪心事烦心事,带着真情去帮扶,带着使命去作为,敢上“一线战场”、敢接“烫手山芋”、敢开“历史先河”、敢创“一流业绩”,努力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百米”,以实际行动为群众谋福利谋发展,当好决战决胜的“服务员”。

千年梦想决胜今朝心得感悟范文(16篇)篇三

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伟大祖国脱贫攻坚战役取得了全面胜利。作为脱贫主战场的贵州,全省66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贵州,以优异成绩顺利实现脱贫,离不开党中央的坚强领导,离不开全省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也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艰苦奋斗。由贵州广播电视台承制的《千年梦想决胜今朝》脱贫攻坚纪实专题片,紧扣脱贫攻坚这一宏大主题,完整呈现了贵州为实现脱贫梦想不懈努力的奋斗轨迹,令人心潮澎湃、倍增斗志。片中所记录的威宁自治县石门乡泉发村的脱贫故事让我倍感亲切,深受感动。石门坎是威宁最边远的乡镇,在家乡威宁生活和读书时期,正因为他的边远和贫穷让我们这一辈人未曾涉足过。如今这里面貌焕然一新,彻底撕掉了几十年来的深度贫困标签,经过四年攻坚高等级公路通车运行。

路通百业兴,乡村旅游、生态畜牧业、蔬菜、马铃薯等基地建设的规划实施给石门发展注入了发展动力,通过像宋冰一样的脱贫攻坚战士们用青春和汗水攻下了“最后一公里”,石门乡脱贫攻坚完美收官。在彝族人民的传唱中,海雀村曾经是一处林茂粮丰的富饶宝地。上个世纪80年代,海雀村一片荒芜,森林覆盖率不足5%,由于滥砍滥发和人口过度增长,海雀村一落千丈,成了一个“苦甲天下”的极贫之地。在海雀村原党支部书记文朝荣的带领下,村民们用自立自强的决心和行动,走上了种植-种草-养畜-种粮的发展之路。植树造林是向贫困挑战第一仗。29年的光阴,从支书到护林员,文朝荣支书随身用的镰刀磨去一寸长,33座荒山变林海。,海雀村宣告整体脱贫,消灭了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发展中的海雀村致富不忘文朝荣。

凭借“中国数谷”的大数据优势,贵州线上线下融合发力,息烽县围绕“人才、产品、物流”这一制约农村电商发展的三只拦路虎,展开了相关的服务和支持,大平台助力大扶贫,“黔货出山”的道路越走越宽,立碑村也走出了自己的成功之路。回望这艰难的一战,一路走来,十分不易。片中让人泪目的感人故事和扶贫经历展示了新时代贵州精神,脱贫攻坚接续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催人奋进。面对新起点,走向新征程,奋发有为、砥砺前行。

千年梦想决胜今朝心得感悟范文(16篇)篇四

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人类减贫的中国实践》白皮书并举行新闻发布会。白皮书从五个方面真实记录中国消除绝对贫困的伟大历程,全面介绍人类减贫的中国探索和实践,深入分享中国扶贫脱贫的经验做法,生动展现了中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人民过上好日子的坚定信念和务实行动,充分彰显了中国积极参与全球贫困治理、为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作出更大贡献的责任担当。

千年小康梦,百年奋斗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在难以实现中创造了可能,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壮举。中国脱贫攻坚的伟大成就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之上,这份“脱贫答卷”彰显着百年大党的担当与力量,为党的百年献礼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脱贫答卷”彰显“中国力量”的精髓。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中,反贫困是绕不开的历史难题,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贫困作为中国历史上的“民生之疾”,脱贫人口基数之大、脱贫范围覆盖面之广的现实困境为脱贫实践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难度,向贫困宣战本身就需要极大的决心与毅力。战胜贫困,无疑是检验一个政权、一个政党性质的试金石。“无志山压头,有志人开山”,面对脱贫攻坚这一伟大斗争,中国共产党勇往直前,信念如磐,凝成百战不殆的必胜决心;意志如钢,强化攻城拔寨的攻坚气势,以艰苦奋斗的精神向深度贫困地区发起总攻,咬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以“弱鸟先飞”的拼搏姿态、“踏石留印”的实干精神和“滴水穿石”的恒久之功投入伟大斗争中,在非凡的实践中丰富创造,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攻克了一个又一个贫中之贫、坚中之坚,催生出长远持续的脱贫成效。上下一心、砥砺奋进彰显着百年大党的凝聚力,拔除穷根、摆脱贫困彰显着百年大党的决胜力,在接续奋斗中,党如期兑现了对人民的庄严承诺,交出了为世瞩目的中国答卷。

“脱贫答卷”彰显“奋斗精神”的实质。“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伟大胜利都是由人创造的,不凡业绩都是由不屈的精神开拓的。脱贫攻坚的伟大成就离不开华夏大地上不可计数的战斗英雄,他们用执着与拼搏创造了人间奇迹,诠释了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王传喜以生态农村为突破口,整合绿色资源,带领村民脱贫致富;毛相林在悬崖峭壁上凿出“绝壁天路”,通过培育特色产业、发展乡村旅游,开辟了下庄村面貌一新的天地;黄文秀返乡奉献,在脱贫攻坚一线勇扛重担、尽己所能,谱写新时代的青春之歌。在脱贫攻坚这一没有硝烟的战场上,8年时间,25.5万个驻村工作队、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同近200万名乡镇干部和数百万村干部在扶贫一线并肩作战,为一方百姓出力献策,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做好易地搬迁、雨露计划、危房改造、就业帮扶、产业扶贫和医疗保障等系列重点工作,为贫困地区“造血”、为贫困群众“扶志”,在实践的淬炼中锻造钢筋铁骨,成为脱贫攻坚战场上的“主心骨”,把脱贫事业扛在肩上、抓在手里,在奋斗中书写了不屈的精神与不凡的成就。

“脱贫答卷”彰显“人民至上”的意涵。在脱贫攻坚实践中,中国共产党遵循着“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以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为动力与方向。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我国每年减贫人口都在1000万人以上,深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志在千秋伟业、不负人民期盼的担当抱负。人民在心、使命在肩,再艰巨的任务也无法撼动党坚定的初心,在遥远崎岖的道路也要风雨兼程、拼搏向前。“一枝一叶总关情”,党对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和生活冷暖关怀备至,从“吃得饱不饱”到“吃得好不好”,从“穿得暖不暖”到“穿得新不新”,人民群众的生活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党的为民初心也在关切话语的一字一句中流露,在身体力行中镌刻。为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推动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中国共产党勠力同心、艰苦奋斗,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力度、规模和投入开展扶贫工作,将扶贫工作落实落细,从帮眼前到扶长远,从“米袋子”“菜篮子”到民生工程,牢牢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把人民群众关心的每桩事办成办好,把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衡量脱贫工作实效的重要标尺,做到工作成效由人民判定、脱贫成果由人民共享,为增进最广大人民的利益福祉而不懈努力。党为民造福的胸襟与情怀贯穿于脱贫工作的始终,全面实现了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和义务教育三保障,用辛苦指数换来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矢志奋斗,终有玉成。中国共产党在脱贫实践中锻造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如期兑现了对人民的庄严承诺,铸就了伟大的时代精神,彰显了百年大党的担当与力量。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我们党将继续带领人民群众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上,书写更多胜利篇章,开创更多人间奇迹!

千年梦想决胜今朝心得感悟范文(16篇)篇五

他,扎根基层,奋战脱贫前线,决心铺就致富路;。

他,处处为民,倾情播洒茶乡,真把群众当亲人;。

……。

而今,坚守在“锌硒茶乡·美丽凤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路上,有这样一个人——胡万祥,贵州省监狱管理局警务督察处副处长,2015年3月至今挂职凤冈县委常委、副县长,省监狱局同步小康驻村工作队副队长、驻村第一书记。

他是凤冈的好女婿。

一腔热血,真驻助脱贫。

2015年初的一天,在家休假的胡万祥接到电话,正是这个电话改变了他的生活,单位要派他到凤冈县驻村挂职。

“去别人都不愿意去的地方,干别人都不愿意干的事情,你还高兴得很!”看着胡万祥激动的样子,妻子在一旁打趣道。

胡万祥的激动源于一个未了的心愿:那是2011年,刚从部队转业的胡万祥随着省监狱局的同事一起在凤冈开展对口帮扶,与茶农交谈了解中,答应帮茶农找人解决茶叶技术难题,虽然留下了联系电话,但回贵阳后因工作忙而耽搁了下来。

“事没有办成,茶农们应该会很失望。”这件事成了胡万祥心头的遗憾,从那时起,他就萌生了有机会到凤冈驻村的想法,一心想为村民们办点事。

说话间,他简单收拾几件衣服,告别妻子踏上了到驻村的道路。

刚到凤冈县的第二天早晨,在了解县委的安排后,胡万祥就带领省监狱局驻村帮扶工作队的同志,扛起铺盖卷,带上日用品,直奔驻村地。

走访、开会座谈、了解村情民意、制定村级发展规划……一步步脚印,一桩桩事儿,开启了驻村帮扶工作的新篇章。

就这样,胡万祥带队走村入户,访贫问苦,不到一个月时间,走访了全县10个乡镇11个村(社区)和10多个部门。

了解民情、倾听民意,弄清群众的真正困难——“吃水难、行路难、脱贫难”。

时光荏苒,转眼一年。结束驻村的胡万祥回到贵阳,但心里总是不安,他还有很多想法没有实现,还依然挂念着凤冈群众。

“到了凤冈,走进农家,乡亲们的实际困难和对致富的期盼深深刺痛了我,让我睡不着觉!”用他的话说就是。

恰逢2016年2月的一天,圆满完成一年驻村工作任务的胡万祥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68名村民代表签字并按满了手印希望他留任驻村第一书记的请愿书。

于是,他满怀一腔热血,带着对家人的无限愧疚,“远嫁”凤冈,选择留下。

但,这一留,便是满满的四年之久。

四年多来,胡万祥拖着患有严重胃病、高血压等多种疾病的身体,进村入户开展调查研究,走遍了全县14个镇乡87个村(社区),走访群众达1200余户22000余人。

这一件件,一桩桩,胡万祥记了厚厚五本,2000多页。

四年多来,胡万祥不仅帮助15个村(社区)理清了发展思路,还主动深入群众家中化解矛盾。帮助村(社区)制定帮扶措施300余条,化解矛盾420余次,维护了邻里和谐,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

“胡万祥充当了‘上门女婿’的角色,不仅宣传法规,还负责调解矛盾,在基层一线真蹲实驻,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原凤冈县委常委、组织部长程劲松这样评价胡万祥。

他是致富的领路人。

一心脱贫,铺就致富路。

凤冈,地处黔北高原地带,属于典型的山区农业县。2011年初,贫困发生率为18.43%。

村级党组织弱化,基层设施建设薄弱,产业发展不强,群众出行难、饮水难、收入低……。

这一系列都是制约凤冈发展和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短板,更是摆在驻村帮扶面前的重要难题。

如何破题?怎样打通群众致富路?胡万祥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更是落实在了行动中。

他发现,一个地方要发展,党组织这个“火车头”引领是关键,而基础设施滞后、致富带头人乏力、产业带动弱等等都是致贫的根本原因。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胡万祥把夯实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作为解决脱贫之困的第一法宝。

面对绥阳镇玛瑙村没有办公场地、进化镇、琊川镇琊川村办公阵地出现安全隐患、花坪镇关口村办公楼漏水等,他立即协调资金260余万元,解决了镇、村阵地建设等问题。

在村党组织和胡万祥的引领下,党湾村后坝组村民积极响应,还用微信倡议捐款达193883元,修建了美丽宽敞的文化广场。

“多考虑组织需要我们做什么,多思考我们帮助群众做什么,多琢磨我们驻村工作结束后留下了什么。”这是胡万祥每天要拷问自己的话。

“几户富不算富,大伙富了才是富。”在胡万祥的心里,这个产业致富“算盘”也从未停止拨动。

……。

党建引领,能人带动,这样的力量是无形的,也是无穷的。

胡万祥确说:“我所做的,就是把党中央脱贫攻坚的决心带给大家,把党的政策落到实处,带领大家能脱贫致富”。

——四年多来,他深入田间地头、村村寨寨,讲政策、育感恩共计100余堂,使群众主动思发展、跟党走、感党恩。

——四年多来,他协调、整合省、市、县多方帮扶资金1亿多元,瞄准脱贫攻坚的重点方向,补齐“短板”,铺就群众致富道路,有效助力凤冈县在2018年成功脱贫摘帽。

他是群众的贴心人。

一路播爱,情满几多情。

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心灵倾听民声,用真情温暖民心……。

四年多来,胡万祥心系民众,只要是老百姓反映的合理诉求,他都竭尽全力给予解决,久而久之,乡亲们都亲切地叫他“胡万能”。

他,硬把他乡作故乡,硬把群众当亲人,与当地群众打成一片、融为一体,与凤冈父老乡亲结下了深厚情感。

在进化镇临江村路遇哭泣受骗老太太,拿出400元钱,递给老太太;。

……。

仅18个月,胡万祥共协调资金433万元,为复转军人、特困户、贫困党员、两劳刑释人员、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280余人解决实际困难。

“没有真情实感,扶贫工作不可能做好,我们遇到什么问题最紧迫,就解决什么问题,把局机关的关怀和温暖送到困难群众的心坎上,群众满意得实惠就是我们最大的心愿”。胡万祥的话掷地有声。

无论在哪里扶贫,他总是带着感情,倾尽全力,办成事、办实事、办好事一桩桩、一件件。

……。

“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百姓的夸奖”。

四年多来,胡万祥行走在田间地头,活跃在农家院坝与困难农户“结穷亲”,送钱捐物,不断为贫困户“输血”,并鼓励他们奋发自强,依靠自身努力提升“造血”功能,争取早日脱贫致富,深得民心,齐聚点赞。

这不,在2015年,68名群众联名书写请愿书,一级一级呈送挽留即将离开驻村岗位的胡万祥,请求胡万祥在凤冈多干两年,助力凤冈同步小康。

同年,绥阳镇金鸡村4位村民以送锦旗、写感谢信等方式到省监狱管理局感谢对他们的帮助。

次年5月,书写着“精准扶贫结对子·扶危济困显爱心”“真情帮扶真帮实住”和“真情帮扶·情暖山村”等字样的30余面锦旗再次齐聚县委大院,表达着凤冈父老乡亲对胡万祥和驻村工作队帮扶恩情的真挚谢意和深深眷念。

“胡万祥、陈培林、卢永峰、陈华邦等几位挂职副县长及驻村工作队员们,把凤冈当成“第二故乡”,与基层干部群众一起,同吃同住同劳动,做了大量真帮实助的好事、实事,深得群众的拥护和一致点赞”。县委主要领导在全县驻村工作总结会上如此评价。

几分耕耘,几分收获。2016年至2017年,胡万祥个人也先后荣获了“全省同步小康驻村工作优秀驻村队员”、省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遵义市“十佳驻村第一书记”、“全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等表彰。

时下,胡万祥依然扎根在基层,奋战在一线,用辛勤的汗水诠释着共产党员的为民情怀,用实际行动谱写着一份份沉甸甸的驻村帮扶答卷。

千年梦想决胜今朝心得感悟范文(16篇)篇六

无数个日日月月、春夏秋冬,贵州省安顺市普定县黄桶街道办事处所有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勠力同心,一直奋战在脱贫攻坚路上。他们牢固树立了“不抓脱贫攻坚是失职,抓不好脱贫攻坚是渎职”的思想,坚决应对和战胜脱贫攻坚路上的各种困难和挑战。为的是真正消除贫困,让群众真脱贫。能够在国家第三方评估验收时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在验收的最后阶段,他们依旧冲锋向前,啥问题、啥短板,“盘”它。

一是坚持目标导向,注重实效,确保贫困户退出真实可靠,质量过硬。每一个家庭有稳定的就业和收入;每一个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能够安稳就读;每一个家庭都缴纳合医、入院得以报销;每一个人的住所安全、卫生;喝的每一口水清澈干净,出村到户是硬化路。干部们每天穿梭在村寨农户家,不停地走访,不停地摸排。不断地补齐日常工作中的各种短板,在已经取得成绩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力度,确保如期实现“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的奋斗目标。

二是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重点难点,不留死角和盲点。低保户、五保户、危房户、重病户、残疾人户、边缘户等重点人员极易造成漏评。需要全面掌握重点人群情况,确实存在问题的农户及时通过措施补齐短板,容易引起误判的农户通过收集全面有效的印证资料。部分贫困户“等靠要”思想严重,部分农户依旧存在不良思想的行为。街道办事处注重扶贫与扶志、扶智、扶德、扶勤相结合。加大扶贫政策宣传力度,引导他们正确理解和支持国家扶贫政策。树立主体意识,艰苦奋斗、自强自立,增强内生动力。

三是坚持作风优良,压紧压实脱贫攻坚工作责任。街道党工委书记、办事处主任率先垂范。到贫困农户家中了解真实情况,把清脉、摸清底数,为农户解难答惑;到工作滞后涣散村组,坐镇指导,及时纠正工作作风;到田间地头,详细了解韭黄等产业发展推进情况,及时解决产业发展难题。带领街道班子成员、干部沉到基层、扎到一线,冲锋在前、以身作则,不折不扣做到政策落实、责任落实、工作落实。

万物皆可“盘”,面对即将到来的第三方评估验收,街道办事处认清目标、找准问题、压实责任。上下齐心,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加油鼓劲、紧抓快干。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迎接评估验收。

千年梦想决胜今朝心得感悟范文(16篇)篇七

2020年3月3日,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布公告,宣布24个县退出贫困县序列,黎平县名列其中,标志着黎平减贫摘帽,精彩出列。

这是黎平人民艰苦奋斗的结晶,这是革命老区践行“三敢”精神的真实写照。

伟大转折,历史交汇。1934年12月18日,彪炳史册的黎平会议召开,这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以来组织召开的第一次政治局会议。会议否定了错误军事路线,使红军争取了主动,成为中国革命伟大转折的起点。在关键的历史时期,共产党人以“杀出一条血路、闯出一条新路”的闯劲,突破旧思想、旧制度、旧体系的勇气,全力抗争、浴血拼搏、英勇奋斗的气魄,最终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后来被概括为“敢闯新路、敢于突破、敢于胜利”,是为“三敢”精神。

在“三敢”精神照耀下,在党和国家扶贫政策的指引下,2014年来,黎平人民吹响了脱贫攻坚号角,用智慧和勤劳,向绝对贫困发起了总攻,突破了一个又一个坚硬壁垒,谱写了一个又一个致富篇章,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脱贫奇迹。

敢闯新路——让红军走过的地方富起来。

黎平会议通过的《中央政治局关于战略方针之决定》明确指出:“政治局认为新的根据地区应该是川黔边地区,在最初应以遵义为中心之地区”。说明了在非常时期,唯有敢闯新路,逆境求生,才能获得新生、迎来曙光。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弘扬敢闯新路的精神,就要在脱贫攻坚一线大显身手、敢闯敢干、敢于创新,突出“贫困重围”,带领革命老区群众走上致富之路。

黎平县水口镇岑信村是一片红色土地,1930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七方面军进入贵州,曾在岑信村修整。如今,黎平县已在水口镇红军走过的地方设立“红军烈士亭”“怀公平乡苏维埃政府旧址”等红色革命旅游景点,每天到此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可就在3年前,岑信村还是省级深度贫困村,基础设施差、产业结构单一、无村集体经济,170户的小山村中还有62户贫困户234人未脱贫,“红土地”却是“赤贫村”。

为精准结对帮扶,县委、县政府将敢于担当、年富力强、有群众工作经验的石立富派到岑信村任第一书记。

“石书记,我还想种油茶,还能申报不”“石书记,贫困户小额信贷怎么弄”……走进水口镇岑信村,随处可见乡亲们亲切地咨询石立富扶贫政策,石立富也因此成了全村回头率最高的人。

2018年2月,石立富刚到村那会儿,却碰了无数次壁:“种玉米只能得吃,赚不了钱,要不您家今年改种油茶吧。”“你管得还真宽,连种什么都要管?”

提起刚驻村的时候,石立富难掩失落,但刚来不熟,也理解大家的“冷言冷语”。通过走访,石立富发现岑信村不仅交通闭塞、人多地少,大部分劳力外出务工,而且两委班子不健全,支部活动不正常,留守的群众空有致富心却无致富路,只能守着一亩三分地靠天吃饭。

1930年,中国工农红军第七方面军在水口镇团结群众、发展生产,建立苏维埃政府的故事,至今在水口广为流传。“这是践行初心和使命的地方,一定要让红军走过的地方富起来。”这个想法在石立富心里扎了根。

“缺水有缺水的好处,上百亩荒山,可以种油茶嘛。“”对,就是油茶……”村民大会上,经过群众同意,石立富决定带领大家发展油茶。

人心齐,荒山移,石立富组织党员群众抢抓时机,争取项目,前后上下提质和新建油茶林共1020亩,汇集贫困户62户贫困户234人。

岑信村由村两委创办合作社,采取“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十户一体’+农户”和“7+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把油茶籽压榨提炼成原生态山茶油,借助游客到水口镇观光旅游的红色文化优势,把茶油统一包装、统一销售,摸索出了一条“脱贫攻坚+旅游”带动“黔货出山”的扶贫新路子。

强班子,休村道,兴产业,惠民生……3年来,岑信村开了个好头,带动55户219人脱贫,人均纯收入超9000元。

无独有偶,就在百里开外的高屯街道少寨村,也建立了“红军桥”红军长征旅游景点,每年到此感受红色文化、重走长征路的游客数不胜数。

黎平县不忘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牢牢守住“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依托县情实际,坚持发展绿色的油茶、茶叶等8大产业;深挖红军长征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相继开放了5所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为助推脱贫攻坚,弘扬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黎平经验”,成功带动2.6万人脱贫致富。

敢于突破——向贫困宣战,帮助群众挪穷窝。

贫困,一直像魔咒一样缠绕着这片土地,脱贫成了黎平人民最期盼的心愿。不破不立,摆脱贫困、谋求发展必须立足“破”字。时代发展潮流浩浩荡荡,黎平干部群众突破传统束缚、敢于打破陈规旧套,增强发展的紧迫感,形成推进新时代黎平创新发展的强大合力。

杨昌儒家祖孙五代生活在大稼乡俾嗟村,俾嗟村属省级深度贫困村,2002年才实现全村通电,像这样落后的深度贫困村,在黎平县还有很多。

黎平县是贵州省地域面积大三大县,辖4个州级极品乡镇、118个省级深度贫困村。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脱贫攻坚注定是一场持久战。为彻底斩断穷根,黎平县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的重点。

2016年至今,新建9个易地扶贫安置点,共搬迁9269户39669人。杨昌儒家就是其中之一。

2018年6月,杨昌儒家与祖辈生活的地方告别,搬迁到县城北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住上了洋房。2016年以来,俾嗟村共实施易地扶贫搬迁185户742人,杨昌儒家是俾嗟村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搬出大山的最后一户。

黎平人知道,搬得出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剩下的路,需要党员干部和群众一起走。

为打消搬迁群众进城后无法生存的后顾之忧,搬迁社区在9个易地扶贫安置点建立了18个扶贫车间,开展技术培训,开发公益性岗位,鼓励群众创业就业,有效带动移民就业9022户18949人。

“我家祖祖辈辈在家种田,终日口朝黄土背朝天,做梦也想不到有一天我也能住这样的大房子,还能在县城里工作……”搬进新家的杨昌儒开心地说。

敢于胜利——革命老区党群连心交上合格答卷。

86年前,彪炳史册的黎平会议召开,中国工农红军丢掉“坛坛罐罐”,轻装上阵,走向伟大转折。

86年后,革命老区传出捷报,中国共产党人带领穷苦人民,带领黎平人民迈向新时代新征程。

尚重镇盖宝村第一书记吴玉盛,打造了享誉全国的“侗族七仙女”,帮扶全村109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尚重镇洋洞村扶贫干部“有牛哥”杨再熙,辞掉乡镇党委书记职务只为“留下乡愁”,将传统生态农业通过“产业+合作社+基地+农户+销售”的模式做成循环生态农业,让1397户3500余名村民户均年收入增加3800元,助推该村精彩出列。

口江乡摆东村第一书记吴娜,面对母亲去世,父亲重病的双重打击,她忠孝不能两全,满含泪水满怀对父母的亏欠,义无反顾战斗在脱贫一线。

主动请缨到龙额镇亚涵村驻村的水务局干部吴兴堂,在帮扶工作中因病耽误治疗,献出了宝贵生命。

站着的义无反顾,倒下的激励后人。

有人说,这是一场“接力战”,黎平县始终与杭州下城区、中旅集团、省信访局等援黎力量群里群策攻“难关”。

有人说,这是一场“攻坚战”,全县71家省州县驻黎单位和县直单位部门对口帮扶26个乡镇(街道)403个行政村克“难题”。

有人说,这是一场“歼灭战”,黎平县委针对全县249个贫困村和13个非贫困村,选优配强省、州、县、乡261名第一书记1330名驻村干部2216名网格员帮扶帮扶解“急难”。

有人说,这是一场“反击战”,全县103个基层党总支813个党支部18055个党员带领全县56万群众拔“穷根”。

在全县六年来的共同努力下,黎平县举全县之力跟“时间”赛跑、与“贫穷”厮杀、同“落后”较量,助力31748户135267人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8.56%降至1.37%。

在2019年和2020年迎接国务院抽查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和东西部扶贫协作扶贫成效考核中,以“零问题”姿态精彩出列。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三敢”精神熔铸的红色基因,在革命老区代代相续,在黎平侗乡大地落地生根,转换成黎平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的强大动力。在时代大考和对人民的庄严承诺面前,黎平交上了脱贫攻坚的合格答卷。

千年梦想决胜今朝心得感悟范文(16篇)篇八

6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我们党要长期执政、永葆活力,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重要的是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承载着“千年中国梦”的中国巨轮也终于到了扬帆的最后时刻,而越到最后越要抓好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抓好党的组织体系建设,抓好执政骨干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以一鼓作气、乘势而上的姿态“扬帆起航”。

扬帆在即,尤需抓好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华民族追求梦想的道路艰难曲折。为了实现民族复兴,亿万人魂牵梦萦,几代人上下求索,奋勇不屈的中国人民在灰暗中艰难前行。可是,一次次抗争、一次次探索都未能真正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历史已经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民族复兴必然是空想。当历史来到21世纪的第20个年头,千百年来困扰中华民族的绝对贫困问题即将历史性地划上句号。如今国泰民安,各行各业基础雄厚,实现全面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已触手可及。为了这个共同的“中国梦”,我们要矢志不渝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各级党委(党组)、各领域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为中国巨轮的扬帆起航提供引领航向的灯塔。

扬帆在即,尤需抓好党的组织体系建设。我们党成立以来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社会经济,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建设成为经济繁荣、人民富裕、社会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强国,靠的就是党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严密的组织体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优势所在、力量所在。这种严密的组织体系有利于构建从中央到地方,再从地方到基层的运行顺畅、充满活力的工作体系,确保了党中央决策部署能够及时贯彻落实,有令即行、有禁即止。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当前正处于决战决胜阶段,建强基层组织、完善组织体系是确保打赢攻坚战的根本保证。为了这个共同的“中国梦”,各级党组织要坚决扛起政治责任,深化措施落实,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切实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为中国巨轮的扬帆起航提供破浪前行的舵盘。

扬帆在即,尤需抓好执政骨干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人才兴,百业兴。古时有秦国,敢对他国之人委以重任,不拘一格任用,于是天下尽归秦。实现中华民族的千年夙愿,夺取脱贫攻坚的最后胜利,关键在人,关键在执政骨干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提出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的方针,就是强调选干部、用人才既要重品德,也不能忽视才干。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累计选派300多万县级以上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干部参加驻村帮扶,197.4万乡镇扶贫干部和数百万村干部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而如今脱贫攻坚到了最后关头,从决定性成就到全面胜利,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依然艰巨,尤需广大干部提高政治素养、理论水平、专业能力和实践本领。为了这个共同的“中国梦”,各级党组织要严格把好政治关、廉洁关,严把素质能力关,及时把那些愿干事、真干事、干成事的干部发现出来、任用起来,为中国巨轮的远航提供乘风蓄力的帆帏。

千百年来,丰衣足食一直是中国人民最朴素的愿望。而现在,就是我们离实现全面小康最近的时候,一定要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贯彻落实好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不断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中国梦,一梦千年,千年追寻,“扬帆”就在今朝!

千年梦想决胜今朝心得感悟范文(16篇)篇九

面对贫困地区、贫困人民,党和国家想方设法,发展生产脱贫、易地搬迁脱贫、生态补偿脱贫、发展教育脱贫、社会保障兜底、就业扶贫、健康扶贫、资产收益扶贫等方式,在现行脱贫标准“不愁吃、不愁穿,即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不降低、不拔高的前提下,在扶贫干部们的努力下,确实有大批贫困人口脱贫,实现了一大批贫困县摘帽的目标。

贫困群众有尊严,才能让他们产生更多内生动力,自然而然地检视地区自身的陈规陋习,主动迈开脱贫的步伐。精准扶贫、深度扶贫,更多关注贫困群众的心理诉求。他们盼望“富裕”,更盼望“有尊严”地富裕;他们“穷则思变”,更希望“挺直腰杆”思变;不是外人觉得他们需要什么,他们就需要什么;别人给什么,他们就必须要什么;扶贫不是“高高在上”的,是一种并肩共进、促膝共商的关系,还得因时因地因人因事制宜。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有些贫困村大胆启用“先富起来”的致富能手做村支书,共商致富良方,让全村人都富起来。“贫”是穷困,也是精神上的贫乏。贫困群众需要党和国家选配的“主心骨”,让他们生活富裕,精神生活丰富,引导出他们对美好生活“独特”的向往,再以这个“需求”为导向,扶贫。扶的是“贫”,也是他们的“尊严”。

近年来,富裕发达地区对口支援贫困地区,已经从简单的资金对接到不吝输送人才、提供致富良策。随着抖音、快手、梨视频等短视频的兴起,很多地方的县委书记、县长、村支书也带头开直播,亲自“带货”,叫卖农产品,为自己工作、生活的地方“代言”。“以购代捐”无疑是一种给予贫困群众“尊重”的扶贫方式,通过推广特色产品、特色旅游,摘掉的是贫困的帽子,带来的是情感的满足,田间地头的“苦味”,变成了文化输出的“洋味”,这也从心理上很好地保护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农民种的是粮食,需要的是知识。“希望工程”堪称精神扶贫的起点。那张“我要上学”的标志性照片,大眼睛女孩满脸都写着“渴望”。20多年过去了,助学助困有了更为平等、自立的“作业本公益计划”,这个民间公益项目,面向中西部贫困中小学生,以学生个人的写作本换取爱心认助,改变了单向的经济和物资资助模式,鼓励孩子用写作、画画等方式,完成一学期的日记,来换取每学期的爱心认助款。这种交换的形式,最大程度地给予了孩子尊重、尊严和平等,这些被“尊重”浇灌长大的孩子,内心一定不会自卑、怯懦。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脱贫攻坚,是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让贫困大山里孕育的产品有产量有销量,让“农村”用笔直的腰杆与“城市”对话;脱贫攻坚,是让贫困地区的孩子,走得出去、更愿意回归,拿同等的知识回馈建设家乡;脱贫攻坚,是让贫困地区的绿水青山,挖掘出更多的“金山银山”,非但“人夸颜色好”,更有生态环保的“清气满乾坤”。脱贫攻坚,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千年梦想决胜今朝心得感悟范文(16篇)篇十

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扶贫脱困,是民心工程更是良心工程,需要全民共识和上下联动,决不能以层层压责任的名义搞出层层推责任的态度。顾大局、出实招、解心结,应是每一个层面和行业都应有所作为的目标。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基层干部和一线工作者深有感怀也为此而做的最为艰辛!扶志、扶智、扶病、扶残、扶老、扶弱、扶育、扶产业,不只是政策措施的落实,更是真金白银的巨大投入。通水、通电、通路、通网,村容村貌整治,牵一发而动全身,涉及各行各业的协同配合,涉及各层级的重视程度,更涉及社会层面的支持和理解、贫困者的思想观念的转变。

请为察右后旗点赞、为广大干部致敬吧,作为脱贫攻坚的亲历者、见证者,季节的轮换与时间的延展,变化了的是贫困地区的旧貌换新颜、是扶贫攻坚者岁月镌刻的沧桑容颜、是历经变化万千后的正定自若、更是体验世态冷暖后心智的成长成熟。不变的是春秋更替的天地轮转、是理想信念的根深固执、是忠于职守的苦干实干、更是追求实事求是甘于奉献的理念,"埋头喜做十件事、不愿宣扬一份情"的朴实情怀承载着后旗脱贫攻坚战的点滴行动!

综观历史,无论古今还是中外,只有中国共产党在消灭贫困和让利予民的政策上取得了言出必行的丰功伟绩。九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生不息的中华儿女,在共产党领导下,己经由站起来走到了强起来、富起来的征程中。

实现中国梦的初衷和使命就是要为人民谋幸福,为国家图富强。面对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只有决心和信心,没有行动和作为,只喊口号弱视实际,只会出现画饼充饥、空中楼阁。为此,就要用责任代替漠视,杜绝各行业单位的应付了事的态度。集小溪汇成江河,每一名干部都行动起来,用心用行助推脱贫攻坚,特别是领导干部,更应注重脱贫攻坚、关注脱贫攻坚战,使之成为份内之事、应尽之责,才能调动和激发全社会力量真情实意投入脱贫致富的伟大工程和滚滚洪流中。

无论是城市返哺农村,还是先富带动后富,只有形成乡村振兴、城市繁荣的和谐统一的大格局,才能真正实现每个人心中的梦想。

千年梦想决胜今朝心得感悟范文(16篇)篇十一

脱贫攻坚的“制胜密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发表重要讲话强调,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八年的接续奋斗,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如期完成了目标任务。

继续当好“领跑者”。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在脱贫攻坚战场上,有“躬身为民勇担当”的第一书记文伟红、有“从苦甲天下到林茂粮丰”的贵州海雀村党支部书记文朝荣,有“用生命诠释最美青春”的第一书记黄文秀……他们倾情投入一线,用生命诠释了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他们艰苦奋斗,为一方百姓摆脱贫困,出谋划策,不懈开拓;他们立足实际,履职尽责,用一片丹心为贫困群众撑起一片天——他们是脱贫攻坚路上的“领跑者”。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要坚持党的领导,强化组织保证,发挥各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落实脱贫攻坚一把手负责制,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一起当好巩固脱贫成效路上的“领跑者”,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继续当好“贴心人”。“民生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一路走来,我们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始终践行“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使命,与人民群众密不可分的血肉联系正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习近平强调,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标志着我们党在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把人民群众关心的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脱贫成果由人民共享。要在基层一线用心用情、苦干实干,解决好群众息息相关的难事要事枝叶事,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继续当好“主心骨”。回首过去,我们在解决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上取得了伟大历史性成就,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各级党委政府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扎实做好了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就业扶贫、危房改造、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生态扶贫等精准扶贫重点工作。广大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一线勇当“急先锋”,知难而不怕难,拿出“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势,向贫困发起“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总攻,奋力夺取了脱贫攻坚的最后胜利。展望未来,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党员干部是乡村振兴的“主心骨”,要坚持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在群众最需要、问题最突出、情况最复杂的地方要拿出统筹力、协调力、决断力,引领群众走上适合自己的发展“新路子”。

千年梦想决胜今朝心得感悟范文(16篇)篇十二

十三五规划建议指出: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这是对脱贫攻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所处位置的准确判断。越是任务艰巨越要迎难而上,确保到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这是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的需要,更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体现。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也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基础和前提。现在,我们党就是要领导广大农民脱贫困、奔小康,就是要让广大农民过上好日子。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如果贫困地区长期贫困,面貌长期得不到改变,群众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那就没有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不是社会主义。

但是消除贫困依然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大全球性挑战。中国之所以取得扶贫减贫历史性成就,根本原因在于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建立了完备的脱贫攻坚制度体系,形成了高效的扶贫开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保持经济健康平稳发展,为大规模减贫奠定坚实物质基础;坚持把扶贫开发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分阶段明确减贫目标、扶贫标准、专项规划;坚持精准方略,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应扶尽扶;党的领导贯穿全过程,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抓扶贫;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互为补充的大扶贫格局。这些成功经验,深刻彰显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优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

当前世界形势日趋复杂,中美贸易战日渐胶着,全世界又爆发新冠疫情,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脱贫攻坚、全面小康尤为艰难。据国际媒体报道随着新冠疫情的出现,世界经济不断萎缩,全球经济将进入衰退期。无论情况如何,全球贫困状况可能自1990年以来首次增加,可能把一些国家推回约30年前的贫穷水平。在疫情发展最严重的情境下,全球极端贫困人口将增加4.34亿。中国作为此次全球战疫的先锋队,首战告捷,交出了满意的答卷,4月8日武汉解封,全国各行各业快速进入复工复产阶段,国内经济全面复苏,勤劳的中国人民又让中国这台超大型机械重新启动并稳稳地向前推进。

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我们要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不辱使命、勇于担当,只争朝夕、真抓实干,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奋斗。

千年梦想决胜今朝心得感悟范文(16篇)篇十三

脱贫攻坚是那“取义成仁今日事”的英雄壮举。在大会现场,当从习近平总书记口中听到黄文秀的名字时,父亲眼中含泪的一幕令人动容。23岁的樊贞子、30岁的黄文秀、46岁的姜仕坤、56岁的黄诗燕……从喀喇昆仑的巍巍雪山到西南边地的深沟巨壑,1800多人牺牲在脱贫攻坚战场。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危难关头最能检验党员干部的忠诚与担当,他们以热血渲染一片赤诚丹心,他们把忠诚担当化为奋勇战斗,用英雄壮举定格历史时刻,用实际行动告诉世人“不胜贫困誓不还”。在被英雄事迹所深深感动的同时,我们也更加明白守初心、担使命从来不是一句空洞、抽象的口号,是在党和人民事业需要的重要关头勇于战斗的行动选择,是在非常时期敢于奉献的大无畏精神。

脱贫攻坚是那“春蚕到死丝方尽”的执着坚守。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没有豪情万丈的宣言,在一个岗位默默坚守、为一个目标执着努力,付出了青春年华,挥洒了热情汗水,这也是守初心、担使命的生动写照。在脱贫攻坚道路上有太多关于坚守、关于奉献的故事,他们一头扎在偏远山区,心中有国、脚下有泥,为了带领群众实现“小康梦”而奔波忙碌,燃烧自我,我们无法准确捕捉到底哪一瞬间才是他们的“高光时刻”,因为他们几十年如一日都是这样做的。扶贫干部毛相林,他坚守偏远山村43年,凿石修道、培育“三色”经济、发展乡村旅游,带大家走上致富路。因为有他们的执着坚守,我们才能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让国家驶入新的发展轨道。这是默默坚守的人在平凡岗位铸就的辉煌成就,是对他们浓浓爱国情的最好回应。

战役告一段落,但新征程正在开启。就让我们把初心、使命根植于心、践之于行,在实干苦干、奋勇拼搏中书写好脱贫攻坚后半篇章!

千年梦想决胜今朝心得感悟范文(16篇)篇十四

春天,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季节。

突然爆发的新冠疫情尚未完全消退,贵州大地上的春耕备耕,已经如约而至。克服着疫情的影响,人们依然要在土地上种下收获的希望。

威宁县石门乡泉发村党支部书记宋冰说:“有时间想要过来帮忙的乡亲,请带上锄头等工具,到村委会集中,帮助支部进行试验种植牵藤草乌。”

泉发村的草乌,远近闻名。但是开春以来,宋冰却显得有些着急。因为从今年开始,市场对草乌提出了新的收购标准,村民们需要尽快采用新的牵藤工艺来种植草乌。

威宁县石门乡泉发村党支部书记宋冰说:“我们支部今天去拿了一些牵藤的品种来试验一下,如果明年确确实实栽出来了,效益和直杆的差不多,或者比直杆的好,那么我们明后年种这个牵藤的就行了。因为我们每栽一个东西,你不管是粮食作物也好、经济作物也好,最终要对接的是市场嘛。

石门乡泉发村成为云南白药集团的扶贫基地种植了150亩中药材草乌。两年后硕士毕业的宋冰来到这里担任了村支书。田间地头的奔波忙碌让这个白白净净的姑娘晒出了“高原红”变成了村民眼中的女汉子。

威宁县石门乡泉发村党支部书记宋冰说:“不是为了栽下去怎么样,是为了明后年你们要做准备的事情啊!”

此时此刻,这位女汉子却有些无奈,她对牵藤种植工艺的细致介绍,一时并没有得到村民们的理解和接受。

面对村民的种种质疑,宋冰耐心地一遍遍做着解释和示范,只要有人愿意尝试,成功,就算迈开了第一步。

威宁县石门乡泉发村党支部书记宋冰说:“推进农村产业革命,更多的是来一场思想上的革命,我们要做到一个示范带动的作用,领着群众干和带着群众去赚。”

石门乡,是贵州全省20个极贫乡镇之一,一块天然巨石犹如一道“大门”,成为这里的地标,人们形象地将这里叫作“石门坎”。

千百年来,生活的贫困,就像是那块巨石,阻挡着人们幸福安康的梦想。

威宁县石门乡人大主席团主席杨鼎说:“过去这样说,石门坎、斜偏坡、大风吹翻杈杈房、一年只有半年粮。精准识别时,全乡还有2188户贫困户,石门人都盼着踏过贫困的‘坎’,迈进幸福的‘门’。”

传说中,只有足够勇毅的人从这里经过,石门才会为之打开。

脱贫的大门,终于在新时代得以开启。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省拉开脱贫攻坚大决战,书记、省长等20名省级领导挂帅成立指挥组,集中攻坚石门乡等20个极贫乡镇,重点实施基础设施和扶贫开发项目。

20年初,石门乡的贫困发生率从45.97%,下降到1.62%。脱贫的梦想,已然照进现实。

一把伞山梁上,自动化播种机正在1000亩现代农业基地上来回穿梭。听说机器也能播种洋芋,三位老大娘赶了一个多小时山路,一定要来看看稀奇。

一把伞基地,是石门乡的“扶贫农场”。作为“扶贫农场”带动的贫困户,在基地务工的石仙军,每天能够得到100元的收入,年终还可以按股分红。既是“股东”,也是“员工”,石仙军干得特别卖力。

威宁县石门乡一把伞基地贫困户石仙军说:“今年对我们威宁县石门乡来说是大脱贫的时候,大家为了实现这个理想,大家都加油干。”

为了如期脱贫,每一位奔波在村头巷尾的驻村书记和党员干部,心中的目标愈发坚定而清晰;每一位忙碌在田间地头的贫困户,都在朝着脱贫的梦想,奋力前行。

越过沧桑岁月的贫困之坎,石门的富裕梦想,近在咫尺。

全面小康的千秋愿景,触手可及。

千年梦想决胜今朝心得感悟范文(16篇)篇十五

今年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贵州考察调研,走进苗族村民赵玉学家,习近平总书记从客厅、厨房到卫生间,看得十分仔细。楼上三间卧室,紧凑而温馨。窗外,远处山势雄奇、风景如画。总书记称赞道:“这是抬头见景啊!”

“抬头见景”充分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深厚的人民情怀,对人民生活水平的关心关切,也展现人民群众生活的时代巨变。广大党员干部要以“抬头见景”为志,为人民创造更多的“抬头见景”。

“景”中有“人民期盼”,要早立志,做早行人。每代人都有每代人的愿望,每代人也都有每代人的使命担当。曾几何时,一件新衣、一口肉香,就是老百姓过年的“味道”,也是无数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群众奋斗的目标,现如今脱贫攻坚取得了重大胜利,物质和精神生活日益丰富多彩,乡村振兴建设正如火如荼全面推进。“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作为党员干部,尤其是年青的一代,要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早立志,把个人奋斗融入到党和人民需要之中,为早日实现人民群众心中美好生活而矢志不渝地奋进。要做早行人,既要未雨绸缪跨前一步想到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又要以勤勤恳恳、脚踏实地的实干增强人民群众在生活中的获得感、幸福感。时刻以“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勉励自己,把精力用在发展民生的投入上,落到为民的心坎里。

“景”中有“绿水青山”,要立恒志,做带头人。“绿水青山”既是人民群众眼中的美景,也昭示着未来更好的发展前景。我们要肩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以永远在路上的决心和恒心,为人民守护、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打造绿色宜居家园,把“绿水青山”转化为发展优势,成为最普惠民生福祉的“金山银山”。我们还要坚持统筹兼顾、综合施策,协调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建设,特别是要学深悟透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系列著作,牢牢把握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完整理解、准确领会、全面贯彻,做深入实践新发展理念的践行者、带头人,全力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十四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景”中有“复兴梦想”,要立大志,做领路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近代无数仁人志士梦寐以求的夙愿,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强领导下,经过一代代人的努力,当前我们比任何时期都更接近这个伟大目标。大志大成。正是因为我们敢于立大志,才有了“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的力量,才有了“穷山距海,不能限也”的斗志,才有了创造一个接着一个“中国奇迹”的历史眷顾,我们要始终胸怀、坚定为民的大志。复兴之路是一条新的“长征路”,“一山放过一山拦”,有险关、有隘口,需要我们闯关夺隘、披荆斩棘。我们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加强政治能力,提高政治站位,无论是在平常时,还是在危难时、关键时都要能站得出、顶得上、干得成,当好新时代“长征路”上的“领路人”,向人民群众交出一份合格答卷。

千年梦想决胜今朝心得感悟范文(16篇)篇十六

我们以团结协作、群策群力之“治”锻造“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的伟大精神。“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8年来,党旗引领,战鼓催征,25.5万个驻村工作队、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团结协作,尽锐出战,将责任牢牢扛在肩上,狠抓落实,密切配合。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全体中国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群策群力,合力开创了脱贫攻坚的良好局面,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8年来,扶贫工作有序推进,顶层设计日臻完善,组织力量下沉、重心下移,农村社会基层治理良好局面稳步推进。可以见得,党的坚强领导始终是我们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法宝”,人民群众的团结协作始终是我们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最大底气”。

我们以实事求是、推陈出新之“智”锻造“精准务实、开拓创新”的伟大精神。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花垣县十八洞村考察时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理念,开辟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脱贫攻坚道路,形成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脱贫攻坚重要经验。精准扶贫理念,不仅彰显着“中国智慧”,更为世界各国递交了一份“中国方案”,创造了减贫治理的“中国样本”。8年来,习近平总书记走遍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先后50多次考察调研扶贫工作。从“借鸡生蛋”到“小额信贷”,从“要想富先修路”到“扶贫先扶志”,从“易地搬迁”到“旅游扶贫”“电商扶贫”,精准扶贫理念,以中国国情为基础,在前行中摸索,一步一个脚印,精准施策,精准发力,创造性地融合了新方法、新业态、新模式,锻造了新时代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伟大精神。

我们以披荆斩棘、倾力奉献之“志”锻造“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伟大精神。“贫困之冰,非一日之寒;破冰之功,非一春之暖。”无论是雪域高原、戈壁沙漠,还是悬崖绝壁、大石山区,脱贫攻坚的阳光照耀到了每一个角落,而这背后,是无数扶贫干部和人民群众的披荆斩棘、倾力奉献。1800多名同志将生命定格在了脱贫攻坚征程上,他们为中国的扶贫事业写下了璀璨的注脚。李保国、张桂梅、黄大发、黄文秀、黄诗燕……他们用肩膀撑起一片天地,用汗水浇灌希望,用行动践行了“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的初心和使命。我们以这样一种栉风沐雨、披星戴月的伟大精神,攻克了一个又一个贫中之贫、坚中之坚;我们以这样一种“惊涛骇浪从容渡,越是艰难越向前”的伟大精神铸就了伟大成就。

“凡是过往,皆是序章。”当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序幕已经拉开,我们当从脱贫攻坚精神中汲取前行的动力,乘势而上,奋勇拼搏,做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相关范文推荐

    节省粮食的倡议书(汇总20篇)

    在写作中,范本可以为我们提供灵感和思路,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范文范本是学术与艺术的结合,是优秀作品的代表,希望大家多多借鉴。亲爱的同学们:当你扔

    妈妈教我洗碗(实用16篇)

    优秀作文逻辑清晰,条理分明,每个观点和论据都有充分的论证和支撑。以下是一些备受赞誉的优秀作文,其中文字精湛,情感深沉,读后令人陶醉。周六晚上,我吃得快撑不下了,

    我们班的开心果三年级(优秀17篇)

    优秀作文应该注重细节描写和形象感染,使得作品生动有趣。以下是一些令人赞叹的优秀作文范文,它们通过独特的观点和深刻的思考,给人以启发和思考。在我们班里,有一个“开

    红日的读后感范文(17篇)

    读后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同时也可以提升我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优秀的读后感作品,或许能够给我们写作提供一些灵感和

    争做雷锋精神的传人(实用18篇)

    作文是语文学习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接下来是一些优秀作文的经典篇章,相信能够给大家带来启发和帮助。三月,春天的到来。春暖花

    开展周年庆促销活动的方案(实用14篇)

    一个好的活动方案应该充分考虑参与者的需求和利益,让他们能够在活动中得到满足和收获。如果你正在制定一个活动方案,以下是一些优秀的案例供你参考。。以美容院周年庆为契

    解除劳动合同有哪些(热门22篇)

    劳动合同是确保劳动关系公平和谐的重要基础,可以有效避免纠纷和不必要的争议。这些劳动合同范文提供了一些实用的模板,可供大家参考和使用。《劳动合同法》实施前,计算解

    家乡春节的三年级(专业18篇)

    春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全年最重要的时刻之一。下面是一些关于春节总结的实例,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和灵感。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不同的地

    冬至四年级大全(23篇)

    优秀作文不仅仅是堆砌华丽的词汇,更要有思想的深度和触动人心的内涵。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作文范文,希望它们能够给大家的写作带来一些灵感。一说到“吃鸡”

    调查取证申请书(模板14篇)

    更多申请书是用于申请学校、工作职位、奖学金等的一种重要书面材料,它能够展示我们的能力和潜力。如果你对更多申请书的写作感到困惑,不妨看看以下这些范文,也许会让你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