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弘扬精神红军长征出发心得体会范文(14篇)

时间:2023-12-10 作者:雁落霞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自己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的不足和改进的方向。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在写作和总结方面提供一些启发和参考。

的弘扬精神红军长征出发心得体会范文(14篇)篇一

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留给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

伟大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伟大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伟大长征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精神族谱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滋养,成为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

历史是人民创造的,英雄的人民创造英雄的历史。今天中国的进步和发展,就是从长征中走出来的。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就告诫我们:“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新中国成立后,经过艰苦摸索和曲折实践,我们开启了改革开放新时代,迈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长征之路。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艰苦奋斗,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加速发展,人民生活得到根本改善,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极大巩固和发展,我们迎来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邓小平同志说:“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还处在初级阶段。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决不能掉以轻心。”

历史是不断向前的,要达到理想的彼岸,就要沿着我们确定的道路不断前进。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今天,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就是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今天的长征同当年的红军长征相比,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已经走过的新长征之路相比,虽然在环境、条件、任务、力量等方面有一些差异甚至有很大不同,但都是具有开创性、艰巨性、复杂性的事业。

实现伟大的理想,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夺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进展,夺取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新成效,夺取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新胜利,我们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一切贪图安逸、不愿继续艰苦奋斗的想法都是要不得的,一切骄傲自满、不愿继续开拓前进的想法都是要不得的。

长征永远在路上。一个不记得来路的民族,是没有出路的民族。不论我们的事业发展到哪一步,不论我们取得了多大成就,我们都要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在新的长征路上继续奋勇前进。

br/>

的弘扬精神红军长征出发心得体会范文(14篇)篇二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大家还记得这首诗吗?这是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亲自为红军长征写的一首诗.其实,我们学过的许多课文都与长征有关.比如,《丰碑》《金色的鱼钩》《军神》.我们应该向课文里的人学习,学习他们身上的各种好精神.

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解放军们克服种.种困难,纵横十一个省份,攻占七百多座县城,进行了三百余次战斗,突破敌人的重重包围,两夺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穿越荒无人烟的地区,不知死了多少人,终于胜利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天地,创造了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奇迹!

今年10月,是红军长征出发_周年纪念日,我们要弘扬长征精神,学习长征精神.从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的整整两年,中国工农红军离开了原来根据地举行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有一个人叫于利祥,自费110多万元,累计用了整整4年零8个月的时间,跨越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部走完了红一,二,四方面和红军二十五军长征经过的路线,共行9万多华里,现场拍摄长征遗存图片2万多张,寻访老红军数十人,写日记及相关资料80多万字.他的行动本身,就体现出了可贵的长征精神.

 

的弘扬精神红军长征出发心得体会范文(14篇)篇三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56个字,负载着长征路上的种.种艰难险阻,饱含这中国共产党的万般豪情壮志。它是中国革命的壮烈史诗,也是中国诗歌宝库中的灿烂明珠。无论对革命史而言,抑或对诗歌史而论,它都是里程碑之作。它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它对红军蔑视困难的革命精神作了突出和强调,表现了红军在刀剑丛中从容不迫,应付自如,无往不胜的铁军风貌。更要强调的是红军行军速度迅猛,气势不可阻挡!

今天,公司组织我们听取贾总的报告——学习红军精神。我怀着一颗敬畏的心走进了会议室,看到了贾总面色严峻、双目有神的环顾着大家,一改往日微笑的神态,不由地我心中一震:意识到今天学习的重要性!贾总从长征源远讲起,重点讲解了四渡赤水,遵义会议,强渡乌江,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讲解历史,结合当代社会存在的一些现象作了深刻的分析,并不断的勉励大家学习鹰重生的顽强意志。

通过这次学习我比以前更为深入的了解了长征,也更加理解了贾总在这个时期提出红军精神的深刻含义。为了继承和发扬我军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为了继承老一辈革命家的优良传统,为了企业的发展状大,为了我们每个人乃至整个家庭的未来更加美好,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

作为一名老员工,我心情很激动。“战斗”的岁月、建设的征程,尽在眼前。在新的工作中,只要我们加强学习,注意联系实际,工作方法得当,行动上又做出表率,就一定能够把工作做得更好。红军的最终胜利,靠的是革命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和坚忍不拔的意志,靠的是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的英雄气概。

自从加入到华耐集团的行列,我的成长和进步、思想和情感,乃至整个生命,已经同我们“这支伟大的军队”紧密相连,永远不能分离。我深深地热爱着我们“这支充满生机和活力、具有强大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军队”。衷心祝愿华耐集团在以贾总为领导的正确指引下,忠实地履行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努力创造新的辉煌,取得更大的胜利。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万岁!伟大的华耐集团万岁!

长征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是举世闻名的。20xx年又是我们的新起点,我们要像长征一样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如果我们经常以长征精神时刻激励自己、鞭策自己,我们是无坚不摧、战无不胜的!

 

的弘扬精神红军长征出发心得体会范文(14篇)篇四

军创造了万里长征的奇迹,他们饱经风霜,就算环境再怎么恶劣,也不向困难低头,坚持到最后,是为了换来如今的安定繁荣。

1935年下半年,任老任红四方面军总部教导团一连指导员。大军从阿坝向绥靖方向进发。来到黑水河时,便桥已经被毁掉,南岸则被土匪占领。为保证主力部队过河,任老和另外30名干部战士趁黑夜泅水渡河。时值隆冬,水流湍急,冰冷刺骨,成功游到对岸的只有8人。接下来就是一次令敌军魂飞魄散的突袭,大部分敌军在睡梦中被击毙,8人很快便占领了桥头堡,大部队顺利搭起便桥。任老却因此染上了重伤寒,红军缺医少药,食物的供应已经断绝,他的病情一步步恶化,常常昏迷不醒,战友们便抬着他行军。20天后,部队走出草地,来到绥靖。此时任老长期休克,战友们误以为他已经死了,便把他放在山洞里。任老苏醒过来了,挣扎着爬向河边喝水,十几米的距离,任老竟爬了两三个小时。当地居民郝老汉每天熬小米粥喂他。他每天搬小板凳坐在大门口,希望看到队伍上的同志。任老的病痊愈后,重回革命队伍。

红军战士们不怕苦、坚强、无私、不屈不挠……任老当时只有18岁,却有着大人一样的坚强意志。他坚信自己的努力定能换来百姓的安定繁荣,太平盛世。使中国成为强国。

的弘扬精神红军长征出发心得体会范文(14篇)篇五

白居易说过:“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毛泽东的长征诗词艺术地描绘了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精神,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的万般豪情壮志,它是中国革命的壮烈史诗,也是中国诗歌宝库中的灿烂明珠。

毛泽东在长征时期一共创作了六首诗词,分别是《忆秦娥·娄山关》《十六字令三首》《七律·长征》《念奴娇·昆仑》《清平乐·六盘山》《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长征,是指毛泽东本人所经历的长征,也就是中央红军的长征,时间是1934年10月至1935年10月。

长征时期血雨腥风,红军处境艰险,毛泽东也是九死一生。然而,这恰恰刺激了毛泽东的创作欲望。1949年12月,毛泽东在去苏联访问的火车上,对陪同前往的苏联人尼·费德林说了这样一番话:“当一个人处于极度考验,身心交瘁之时,当他不知道自己还能活几个小时,甚至几分钟的时候,居然还有诗兴来表达这样严峻的现实,恐怕谁也无法解释这种现象……当时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我倒写了几首歪诗,尽管写得不好,却是一片真诚的。现在条件好了,生活安定了,反倒一行也写不出来了。”

毛泽东长征时期的诗词作品,每一首都有特定的时间地点和创作缘起,都有各自的具体内容。这里主要是从共性方面去梳理它们的主要内容,从中感悟波澜壮阔的长征和伟大的长征精神。

雄关漫道真如铁。

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畅谈实现中国梦。他用《忆秦娥·娄山关》中的“雄关漫道真如铁”来形容中华民族的昨天和中国革命的艰难曲折。

长征是中国革命道路探索遭遇重大挫折之后的凤凰涅槃,是中国革命漫漫征途的重大转折,是中国共产党人奋斗历程的沉重一页,也是中国革命史的辉煌篇章。当然,我们不能要求诗词作品像纪实文学、像电影或电视连续剧那样全景式地呈现长征的整个过程或者各种细节。

毛泽东以真实的感受、开阔的视野、浪漫的情怀、深厚的功力谱写了光辉灿烂的长征诗篇。这些作品生动形象地反映和再现了长征波澜壮阔的斗争生活,如攻打娄山关,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战胜千里雪,翻越六盘山,“切尾巴”战斗,等等。

毛泽东的这些诗词的确是英勇红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苦难辉煌的真实写照,是众志成城、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长征精神的高度浓缩,为我们深入解读长征和长征精神提供了鲜活教材。

踏遍青山人未老。

毛泽东来自山区,与山有不解之缘。他有不少作品以山为题,写山的诗句则更是不胜枚举。长征诗词中,毛泽东描绘最多的也是山,比如娄山关、五岭、乌蒙山、岷山、昆仑山、六盘山等。

毛泽东以山记史,以山言志,以山造境。山的深沉,山的坚韧,山的博大,与他的诗词浑然一体。最典型的就是《十六字令三首》,他把山写得瑰伟雄奇,绚丽璀璨,流动回旋。

《十六字令三首》其一:“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毛泽东用夸张手法突出山的高度,反衬红军飞越高山的英雄形象。在这里,山是客观的,是审美的对象,更是征服的对象。

《十六字令三首》其二:“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毛泽东化静为动,强调山的宏大。他把群山比作汹涌澎湃的巨浪和奔腾厮杀的战马,宛如滚滚向前的革命洪流。在这里,山是主观的,是主体的形象,是审美的联想。

《十六字令三首》其三:“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山把天捅破了而自身完好无损,天塌下来有山顶着。山,无私无畏、无坚不摧,真可谓是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山,顶天立地,勇于担当,俨然就是救国救民的红军队伍的化身。在这里,山既是客体,又是主体,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体。

还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毛泽东诗词中多次出现红旗这个意象。比如,“旗号镰刀斧头”“红旗跃过汀江”。红旗是革命的象征,既代表红军,代表红色政权,又代表中国革命道路。毛泽东南征北战,红旗就是他的生命。

而毛泽东又常常把山与红旗联系在一起。如,“山下旌旗在望”“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不周山下红旗乱”“头上高山,风卷红旗过大关”,等等。

山加红旗意象是毛泽东长期革命生涯的真实写照。毛泽东为了追求知识走出韶山,为了思索救国救民真理而登临岳麓山,为了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而引兵井冈山。毛泽东的人生道路是从山里走出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成功之路是在山里寻求到并延伸出来的。

长征时期的《清平乐·六盘山》中也有山加红旗的这个意象,“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中国革命的红旗,从井冈山一路打到中央苏区,又打到六盘山上,不但没有倒,反而更加鲜艳夺目。在六盘山上迎风招展的红旗,昭示着万里长征的革命性质,也是红军战士革命意志的艺术再现。

坚定执着诗言志。

“诗言志”是毛泽东的一贯主张,也是他的创作指南。诗词不仅生动记录了毛泽东一生的奋斗足迹,也形象地寄寓了他领导中国人民救亡图存、励精图治的价值取向与使命担当,深刻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目标追求和理想境界。

长征所追求的直接目的,不外乎两个:一个是彻底摆脱国民党反动派的军事围剿;一个是迅速北上奔赴抗日前线。毛泽东长征诗词中,有两句诗恰如其分地表现了长征的这两个目的。

第一句是《清平乐·六盘山》中的“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苍龙,本意是指凶神恶煞。毛泽东1958年在《毛主席诗词十九首》的批注中,对苍龙的具体含义专门进行了说明:“苍龙:蒋介石,不是日本人。因为当前全副精神要对付的是蒋不是日。”

很显然,抵抗蒋介石是万里长征的当务之急。不打破国民党的军事围剿,红军自身难保,其他一切都无从谈起。“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是实现伟大理想的具体行动,直接抒发了英勇红军一定要战胜敌人的坚强决心。

第二句是《念奴娇·昆仑》中的“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昆仑山常年积雪。夏天冰雪溶化,会导致水灾,危害中国。于是毛泽东决心倚天抽剑把它劈为三段。然后,“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还东国”原作“留中国”,1958年,毛泽东批注道:“改一句,‘一截留中国’,改为‘一截还东国’。忘记了日本人民是不对的,这样英、美、日都涉及了。”

当时,日本帝国主义正在大举侵略中国,而毛泽东在分配昆仑山时却还能想到要照顾日本人民,这是何等的博大胸襟!“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天下太平和世界大同,是古往今来仁人志士的共同追求,当然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但是,只要还存在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这一理想就不可能实现。

《念奴娇·昆仑》的寓意十分深刻。毛泽东想改造昆仑山,其实质就是要打倒帝国主义。1958年,他在解释这首词的主题思想时说:“昆仑:主题思想是反对帝国主义,不是别的。”这首词的主旨广阔而且重大,堪称旷世罕见,塑造了一个立足中华、放眼世界、胸怀全人类、比昆仑山更加伟岸的光辉形象。

红军不怕远征难。

1936年,毛泽东接受埃德加·斯诺的访谈时,曾经深有感触地说,“红军经历了无数艰难险阻,横渡中国最长、最深、最湍急的江河,越过一些最高、最险的山口,通过凶猛的土著居民的地区,跋涉荒无人烟的大草地,经受严寒酷暑、风霜雨雪,遭到全中国白军半数的追击——红军通过了所有这一切天然障碍物”。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攻坚克难是长征诗词的一个重要内容。“西风烈”“离天三尺三”“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六盘山上高峰”“山高路远坑深”等就是具体体现。长征路上的每一座山、每一条河都是一个个鬼门关,都是对红军的严峻考验。

毛泽东勇于面对一切挑战,他傲视万物,藐视一切艰难险阻。“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别以为娄山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英勇红军一越而过。“五岭逶迤腾细浪”,横亘于南方数省之间的五岭山脉连绵起伏,在毛泽东看来只不过是小溪流中翻滚的几朵浪花,简直是不足挂齿。

“乌蒙磅礴走泥丸”,山势险峻、高耸入云的乌蒙山,毛泽东也根本不把它当成一回事,充其量也就是在红军脚下滚动的小泥团而已,实在微不足道。“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红军到达六盘山,吃尽了苦头,可毛泽东屈指一算也只有二万里行程,实在很不过瘾,感觉意犹未尽。

英雄群像真伟岸。

古往今来,以诗歌形式记载英雄业绩、表现英雄行为、歌颂英雄品质、塑造英雄形象的作品不计其数。但是这些作品往往侧重表达个人之志,抒发个人情怀,所讴歌的对象要么是以个体形式存在的英雄人物,要么是由个体英雄形象组成的集合。而毛泽东的长征诗词却自成体系、独树一帜。

埃德加·斯诺在《西行漫记》中写道:“毛泽东的叙述,已经开始脱离‘个人历史’的范畴,有点不着痕迹地升华为一个伟大运动的事业了,虽然他在这个运动中处于支配地位,但是你看不清他作为个人的存在。所叙述的不再是‘我’,而是‘我们’了;不再是毛泽东,而是红军了;不再是个人经历的主观印象,而是一个关心人类集体命运的盛衰的旁观者的客观史料记载了。”

毛泽东诗词所表现的内容不是他个人的奋斗史或征战史,所塑造的形象也绝不是他本人的自画像。他不是着眼于描述个体英雄形象,而是致力于塑造红军英雄的群体形象。他们具有崇高的革命理想,共同的奋斗目标,昂扬的战斗意志,刚毅的英雄性格。这一英雄形象顶天立地、光辉灿烂,具有排山倒海的无穷力量。

除《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专门颂扬彭大将军之外,其他作品的主人公都没有具体所指。长征诗词所描写的任何军事行动,如攻打娄山关,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翻越大雪山等,都不是个人行为,而是红军的统一行动。

毛泽东不少诗句中有“我”字,如“春来我不先开口”“我返自崖君去矣”“算人间知己吾和汝”。这里“我”就是作者本人。但在长征诗词的“而今我谓昆仑”“唯我彭大将军”当中,“我”就不光是作者本人了,既是自我,也是我们;既是个体,也是群体;既是作者,也是红军。

在“而今迈步从头越”“红军不怕远征难”“三军过后尽开颜”“不到长城非好汉”这些诗句中,已经看不到“我”这个字了。表面上“我”已然淡出,可明明又身处其中,只是不再作为孤立的个体存在。“小我”已经完全被红军队伍的“大我”所涵盖所替代,已经进入“无我”的境界。

毛泽东经历了从“小我”走向“大我”,然后走向“忘我”,最后变成“无我”的过程。“诗言志”的中国诗歌传统,被毛泽东升华为“小我”与“大我”,“有我”与“无我”合二为一的全新境界。

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留给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

伟大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伟大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伟大长征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精神族谱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滋养,成为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

历史是人民创造的,英雄的人民创造英雄的历史。今天中国的进步和发展,就是从长征中走出来的。

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就告诫我们:“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新中国成立后,经过艰苦摸索和曲折实践,我们开启了改革开放新时代,迈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长征之路。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艰苦奋斗,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加速发展,人民生活得到根本改善,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极大巩固和发展,我们迎来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邓小平同志说:“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还处在初级阶段。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决不能掉以轻心。”

历史是不断向前的,要达到理想的彼岸,就要沿着我们确定的道路不断前进。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今天,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就是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的弘扬精神红军长征出发心得体会范文(14篇)篇六

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创造的革命精神。1934年至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经历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人类战争的奇迹。红军指战员在长征途中表现出对革命理想和事业无比的忠诚、坚定的信念,表现出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无产阶级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高尚品德,创造了伟大的长征精神。集中体现为:坚忍不拔,自强不息,勇往直前。最显著特点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

2019年5月20日下午,在江西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赣州市于都县,向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敬献花篮,参观了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在会见于都县红军后代、革命烈士家属代表时,他动情地说,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是无数革命先烈们用鲜血换来的。当年党和红军在长征途中一次次绝境重生,凭的是革命理想高于天,最后创造了难以置信的奇迹。

长征精神永不过时!重温长征精神,一方面是缅怀先烈、不忘初心,走好新的长征路;同时,长征的胜利也充分表明,有了这样的精神,没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今天,重温长征精神,就是要走好新的长征路,克服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指出:“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理想信念的坚定,来自思想理论的坚定。中华民族在不断创造辉煌文明的同时,也不断形成了我们民族的理想信念与思想理论,并转化为民族精神的重要基因。近代以来,落后就要挨打的局面一方面唤醒了民族觉醒;另一方面也推动民族精神内涵的发展。正是在此背景下,中国共产党诞生了。

如何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不仅意味着民族精神发展能否得以顺利进行,也决定着中华民族能否得以存续。这一结合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其中最惨烈的就是由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的影响,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_开始长征。

然而,也正是长征,一方面使民族精神中的优秀基因得以彻底唤醒;另一方面也使民族精神实现重塑,让马克思主义在理想信念和思想理论上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之中,同时还锻造了能够践行与承载这一民族精神的领导核心与组织队伍。由此,中华民族开始走向一个又一个胜利,古老的民族精神再次焕发生机,推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我们要在新的长征中,不断弘扬民族精神,坚定“四个自信”,使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

的弘扬精神红军长征出发心得体会范文(14篇)篇七

新中国成立70周年,在全党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之际,本报从今日起开辟“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栏目,踏寻革命先辈的足迹,挖掘感人的长征故事,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通过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让革命历史照进现实,用革命精神启迪未来。

连日大雨,江西于都河水势日涨,车过渡江大桥,5分钟抵达对岸。

85年前,8.6万余人面对于都河,争分夺秒,整整3天,渡河远征。

历史跨越85年,涛涛于都河,一头连着历史,一头连着现在——1934年10月18日,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率领中央红军主力,南渡于都河,踏上了长征路。

往哪里去?该怎么走?无论是战士还是老百姓,绝大多数人并不知情,但都有一个信念:跟着党走。

当年于都河畔,寒气袭人,人山人海,为尽快搭设浮桥,群众把门板、床板甚至寿板都拿了出来。老乡们一面跟着红军走,一面将鸡蛋、糯米团等往战士口袋里塞,久久不愿离去。时任红一军团第一师第一团团长杨得志后来回忆:“寒气很重了,我们回首眺望对岸打着灯笼、火把为红军送行的群众,心里不禁有股暖融融的感觉。”

出于都县城一路向东,一个多小时方才抵达段屋乡寒信村。

肖东洋老人拿出一本浅红的烈士簿,一页一页翻过,最小的才14岁,1934年后再无音讯。寒信村当年百人参加长征,最终回来的只有一人。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一路采访,一路感动,有时不得不停下笔,擦拭涌上来的泪水。出发前夕,于都人民母送子、妻送郎当红军,仅仅一地便补充兵员2万多人;于都人省下自己的口粮,仅1934年5至8月便帮红军筹粮79390担,段屋乡围上村铜锣湾村村民段九长,就是在那个时候参加了红军。

铜锣湾,红一军团长征出发地,也是红一军团军部所在地,段九长背着发报机过草地的故事,十里八乡耳熟能详。

村民段春华向我们讲述了爷爷段九长的故事:“动员会开完,爷爷就当了红军。”因为身高体壮,时年39岁的段九长抬着发报机跟随在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身边,近10名保护发报机的战士陆续牺牲,最后只有他和另外一位战友,历经千辛万苦把发报机抬到了延安。解放后,段九长回乡务农,一次进京看望毛主席,主席留他住下。临走时,段九长谢绝了钱物,只带回老家一坛酒。之后,毛主席听闻段九长仍住在茅草屋内,便寄来300元钱。段九长这才盖起了几间矮房,却又将省下的120元寄回了北京。

“爷爷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你们不要给政府添麻烦,国家现在还不富裕!”段春华介绍,村干部来慰问,老人家总说自己没有什么要求,可有的事他却特别热心。虽然过雪山时脚趾冻掉落下残疾,可只要村里和周边学校需要,老人总会去给大家讲长征故事。86岁高龄时,段九长还带着年轻人,为村里和周边几个村拉电线。“看到通电,爷爷笑得合不拢嘴。”段春华说。

如今行走寒信村,700多平方米的游客接待处即将落成,村民的二层小楼拔地而起。“党和政府没有忘了我们老区人民,这两年搞乡村旅游,人均年收入保守说都上了1.2万元。”村支书肖福春说不出的自豪。

正值高考结束,肖福春告诉我们,每年高考后,村里都要在祠堂摆下学子宴,第一句话便是要告诉大家:“勿忘党恩,勿忘先辈,走好新的人生路!”

的弘扬精神红军长征出发心得体会范文(14篇)篇八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56个字,负载着长征路上的种.种艰难险阻,饱含这中国共产党的万般豪情壮志。它是中国革命的壮烈史诗,也是中国诗歌宝库中的灿烂明珠。无论对革命史而言,抑或对诗歌史而论,它都是里程碑之作。它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它对红军蔑视困难的革命精神作了突出和强调,表现了红军在刀剑丛中从容不迫,应付自如,无往不胜的铁军风貌。更要强调的是红军行军速度迅猛,气势不可阻挡!

今天,公司组织我们听取贾总的报告——学习红军精神。我怀着一颗敬畏的心走进了会议室,看到了贾总面色严峻、双目有神的环顾着大家,一改往日微笑的神态,不由地我心中一震:意识到今天学习的重要性!贾总从长征源远讲起,重点讲解了四渡赤水,遵义会议,强渡乌江,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讲解历史,结合当代社会存在的一些现象作了深刻的分析,并不断的勉励大家学习鹰重生的顽强意志。

通过这次学习我比以前更为深入的了解了长征,也更加理解了贾总在这个时期提出红军精神的深刻含义。为了继承和发扬我军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为了继承老一辈革命家的优良传统,为了企业的发展状大,为了我们每个人乃至整个家庭的未来更加美好,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

作为一名老员工,我心情很激动。“战斗”的岁月、建设的征程,尽在眼前。在新的工作中,只要我们加强学习,注意联系实际,工作方法得当,行动上又做出表率,就一定能够把工作做得更好。红军的最终胜利,靠的是革命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和坚忍不拔的意志,靠的是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的英雄气概。

自从加入到华耐集团的行列,我的成长和进步、思想和情感,乃至整个生命,已经同我们“这支伟大的军队”紧密相连,永远不能分离。我深深地热爱着我们“这支充满生机和活力、具有强大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军队”。衷心祝愿华耐集团在以贾总为领导的正确指引下,忠实地履行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努力创造新的辉煌,取得更大的胜利。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万岁!伟大的华耐集团万岁!

长征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是举世闻名的。又是我们的新起点,我们要像长征一样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如果我们经常以长征精神时刻激励自己、鞭策自己,我们是无坚不摧、战无不胜的!

的弘扬精神红军长征出发心得体会范文(14篇)篇九

今年(公元2006年)是纪念长征成功70周年。世界两岸三地的外国人陆续涌向北京,参加这个使历史演变的盛会。不过更多的,还是我们中国的爱国者。

虽然现在已是改革开放,但是这并不代表我们的记忆也将荡然无存。若是没有长征,就没有今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你看那长征纪念馆里的老者,看看他们脸上洋溢着的是什么?是苦涩的泪,是无限的沧桑。70年,整整70年了,70年前,那些并肩作战,同甘共苦的记忆还在,岁月的流逝没能将它抹擦,反而使其愈是陷得深深的,就像那老者眼眸里流露出的沧桑,仿佛又回到了那战争的时代。

我也深受长征精神鼓舞,“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之等闲”这种精神给以我很深的感触。因为这也许是我一生都无法做到的。不过让我感到热血沸腾的还是红军“过关斩将洒热血”的坚韧不拔的精神,特别是“强度乌江”和“为遵义流尽最后一滴血”这两次战役,使我异常地激昂:我们共产党不是好欺负的!

当我读到“金沙水拍云崖暖”一句时,忽地脑海里一闪:这不正是指”巧渡金沙江“一役吗?我对毛泽东同志甚是佩服,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还是一名知识渊博的文学史人,当我读到“云崖暖”中的“暖”时不禁有些疑惑。直到我了解了“巧渡金沙江”一役,才知道这次的战役是不费一兵一卒,是以智取胜的。我了解后也是无法压抑住内心的喜悦。这时,我明白了这句诗中的“暖”是指红军胜利后喜悦的心情。

其实,共产党凯旋而归,而国民党却土崩瓦解,这真能堪称历史上不可思议的传奇。当初国民党成立时,势力是何等的庞大,而共产党亦是再勇猛,再英明,再团结,顶多也只能夺得半壁江山。但如今,这里并不是蒋介石的独裁世界,而是繁华昌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我再次陷入了沉思......

在一瞬间,我忽地眼前一亮,心里亦是茅塞顿开。我看到了纪念馆内许多长征英雄的画像,发现他们都是含笑而去。这时,我终于明白了,长征最为重要的一种精神,也就是长征胜利的关键——是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原来,在一开始红军就已经胜利了!

红军,堪称为一支无坚不摧的“钢铁战队”。在毛主席的带领下,他们为中国的历史添上了灿烂辉煌的一笔。

的弘扬精神红军长征出发心得体会范文(14篇)篇十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商学院10级会计一班的范永东,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坚持信念》。

我曾经看到过这么一个故事,一位小女孩天真地问父亲:“红军爷爷长征时为什么不喝健力宝,为什么不吃巧克力呢?”对于他们,长征已成为一个老外婆的传奇故事。然而随着岁月流逝,长征精神以越来越深刻的魅力,吸引着众多的人们到长征路上去追寻,去思考。

今天,我们重温长征的历史,并不是号召大家再次用脚步去丈量那漫长的征程,而是要我们用心灵去感受去领悟长征精神,去传承去发扬长征精神,进而培育我们新时代的长征精神。

坚定的信念和必胜的信心是战胜困苦的精神动力。长征途中,先辈们脚下踏着华夏坚实的土地,手中高擎着民族振兴的大旗,心中升腾着祖国飞翔的梦想。正是这样的信念将他们紧紧地凝聚在一起,筑成一道摧不垮、压不倒的钢铁长城。正是这样的信念支撑着他们走过艰难,走过凶险,走出希望,走出了一片蓝天。今天,我们面前虽然没有了雪山和草地,但前进的道路依然漫长而曲折。

在大学里你感受到的是轻歌曼舞的欢乐,鸟语花香的芳馨,相敬互爱的甜蜜,灯红酒绿的痴迷,艰苦的环境似乎已离我们悠然远,然而,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可曾想到,伴随着时光流逝的不仅仅是我们的青春,还有我们绚烂的向往和似锦的前程啊。我听过这样一段话:抱着一张大学录取通知书来睡觉,醒来后,发现通知书变成了毕业证,证明我曾经来睡过。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当初来到学校的梦想呢?当初你读大学的坚定信念呢?你现在还记得吗?也许遇到困难你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勇敢向前,却让一时的轻松愉快蒙蔽了心,我相信你们也不会想就这样虚度了三年的光阴。

新世纪,新时代,新希望,新蓝图,一切都是新的。作为有着鸿鹄之志的新青年,你可曾想过,在新的长征中,我们肩上负载着怎样全新的理想?“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为了民族的伟大复兴,就让我们一起努力吧,一起书写我们新的长征。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完毕。

的弘扬精神红军长征出发心得体会范文(14篇)篇十一

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留给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伟大的长征精神,对于弘扬长征精神,你们的。

心得体会。

白居易说过:“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毛泽东的长征。

诗词。

艺术地描绘了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精神,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的万般豪情壮志,它是中国革命的壮烈史诗,也是中国诗歌宝库中的灿烂明珠。

毛泽东在长征时期一共创作了六首诗词,分别是《忆秦娥·娄山关》《十六字令三首》《七律·长征》《念奴娇·昆仑》《清平乐·六盘山》《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长征,是指毛泽东本人所经历的长征,也就是中央红军的长征,时间是1934年10月至1935年10月。

长征时期血雨腥风,红军处境艰险,毛泽东也是九死一生。然而,这恰恰刺激了毛泽东的创作欲望。1949年12月,毛泽东在去苏联访问的火车上,对陪同前往的苏联人尼·费德林说了这样一番话:“当一个人处于极度考验,身心交瘁之时,当他不知道自己还能活几个小时,甚至几分钟的时候,居然还有诗兴来表达这样严峻的现实,恐怕谁也无法解释这种现象……当时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我倒写了几首歪诗,尽管写得不好,却是一片真诚的。现在条件好了,生活安定了,反倒一行也写不出来了。”

毛泽东长征时期的诗词作品,每一首都有特定的时间地点和创作缘起,都有各自的具体内容。这里主要是从共性方面去梳理它们的主要内容,从中感悟波澜壮阔的长征和伟大的长征精神。

雄关漫道真如铁。

20xx年11月29日,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畅谈实现中国梦。他用《忆秦娥·娄山关》中的“雄关漫道真如铁”来形容中华民族的昨天和中国革命的艰难曲折。

长征是中国革命道路探索遭遇重大挫折之后的凤凰涅槃,是中国革命漫漫征途的重大转折,是中国共产党人奋斗历程的沉重一页,也是中国革命史的辉煌篇章。当然,我们不能要求诗词作品像纪实文学、像电影或电视连续剧那样全景式地呈现长征的整个过程或者各种细节。

毛泽东以真实的感受、开阔的视野、浪漫的情怀、深厚的功力谱写了光辉灿烂的长征诗篇。这些作品生动形象地反映和再现了长征波澜壮阔的斗争生活,如攻打娄山关,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战胜千里雪,翻越六盘山,“切尾巴”战斗,等等。

毛泽东的这些诗词的确是英勇红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苦难辉煌的真实写照,是众志成城、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长征精神的高度浓缩,为我们深入解读长征和长征精神提供了鲜活教材。

踏遍青山人未老。

毛泽东来自山区,与山有不解之缘。他有不少作品以山为题,写山的诗句则更是不胜枚举。长征诗词中,毛泽东描绘最多的也是山,比如娄山关、五岭、乌蒙山、岷山、昆仑山、六盘山等。

毛泽东以山记史,以山言志,以山造境。山的深沉,山的坚韧,山的博大,与他的诗词浑然一体。最典型的就是《十六字令三首》,他把山写得瑰伟雄奇,绚丽璀璨,流动回旋。

《十六字令三首》其一:“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毛泽东用夸张手法突出山的高度,反衬红军飞越高山的英雄形象。在这里,山是客观的,是审美的对象,更是征服的对象。

《十六字令三首》其二:“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毛泽东化静为动,强调山的宏大。他把群山比作汹涌澎湃的巨浪和奔腾厮杀的战马,宛如滚滚向前的革命洪流。在这里,山是主观的,是主体的形象,是审美的联想。

《十六字令三首》其三:“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山把天捅破了而自身完好无损,天塌下来有山顶着。山,无私无畏、无坚不摧,真可谓是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山,顶天立地,勇于担当,俨然就是救国救民的红军队伍的化身。在这里,山既是客体,又是主体,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体。

还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毛泽东诗词中多次出现红旗这个意象。比如,“旗号镰刀斧头”“红旗跃过汀江”。红旗是革命的象征,既代表红军,代表红色政权,又代表中国革命道路。毛泽东南征北战,红旗就是他的生命。

而毛泽东又常常把山与红旗联系在一起。如,“山下旌旗在望”“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不周山下红旗乱”“头上高山,风卷红旗过大关”,等等。

山加红旗意象是毛泽东长期革命生涯的真实写照。毛泽东为了追求知识走出韶山,为了思索救国救民真理而登临岳麓山,为了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而引兵井冈山。毛泽东的人生道路是从山里走出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成功之路是在山里寻求到并延伸出来的。

长征时期的《清平乐·六盘山》中也有山加红旗的这个意象,“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中国革命的红旗,从井冈山一路打到中央苏区,又打到六盘山上,不但没有倒,反而更加鲜艳夺目。在六盘山上迎风招展的红旗,昭示着万里长征的革命性质,也是红军战士革命意志的艺术再现。

坚定执着诗言志。

“诗言志”是毛泽东的一贯主张,也是他的创作指南。诗词不仅生动记录了毛泽东一生的奋斗足迹,也形象地寄寓了他领导中国人民救亡图存、励精图治的价值取向与使命担当,深刻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目标追求和理想境界。

长征所追求的直接目的,不外乎两个:一个是彻底摆脱国民党反动派的军事围剿;一个是迅速北上奔赴抗日前线。毛泽东长征诗词中,有两句诗恰如其分地表现了长征的这两个目的。

第一句是《清平乐·六盘山》中的“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苍龙,本意是指凶神恶煞。毛泽东1958年在《毛主席诗词十九首》的批注中,对苍龙的具体含义专门进行了说明:“苍龙:蒋介石,不是日本人。因为当前全副精神要对付的是蒋不是日。”

很显然,抵抗蒋介石是万里长征的当务之急。不打破国民党的军事围剿,红军自身难保,其他一切都无从谈起。“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是实现伟大理想的具体行动,直接抒发了英勇红军一定要战胜敌人的坚强决心。

第二句是《念奴娇·昆仑》中的“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昆仑山常年积雪。夏天冰雪溶化,会导致水灾,危害中国。于是毛泽东决心倚天抽剑把它劈为三段。然后,“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还东国”原作“留中国”,1958年,毛泽东批注道:“改一句,‘一截留中国’,改为‘一截还东国’。忘记了日本人民是不对的,这样英、美、日都涉及了。”

当时,日本帝国主义正在大举侵略中国,而毛泽东在分配昆仑山时却还能想到要照顾日本人民,这是何等的博大胸襟!“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天下太平和世界大同,是古往今来仁人志士的共同追求,当然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但是,只要还存在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这一理想就不可能实现。

《念奴娇·昆仑》的寓意十分深刻。毛泽东想改造昆仑山,其实质就是要打倒帝国主义。1958年,他在解释这首词的主题思想时说:“昆仑:主题思想是反对帝国主义,不是别的。”这首词的主旨广阔而且重大,堪称旷世罕见,塑造了一个立足中华、放眼世界、胸怀全人类、比昆仑山更加伟岸的光辉形象。

红军不怕远征难。

1936年,毛泽东接受埃德加·斯诺的访谈时,曾经深有感触地说,“红军经历了无数艰难险阻,横渡中国最长、最深、最湍急的江河,越过一些最高、最险的山口,通过凶猛的土著居民的地区,跋涉荒无人烟的大草地,经受严寒酷暑、风霜雨雪,遭到全中国白军半数的追击——红军通过了所有这一切天然障碍物”。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攻坚克难是长征诗词的一个重要内容。“西风烈”“离天三尺三”“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六盘山上高峰”“山高路远坑深”等就是具体体现。长征路上的每一座山、每一条河都是一个个鬼门关,都是对红军的严峻考验。

毛泽东勇于面对一切挑战,他傲视万物,藐视一切艰难险阻。“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别以为娄山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英勇红军一越而过。“五岭逶迤腾细浪”,横亘于南方数省之间的五岭山脉连绵起伏,在毛泽东看来只不过是小溪流中翻滚的几朵浪花,简直是不足挂齿。

“乌蒙磅礴走泥丸”,山势险峻、高耸入云的乌蒙山,毛泽东也根本不把它当成一回事,充其量也就是在红军脚下滚动的小泥团而已,实在微不足道。“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红军到达六盘山,吃尽了苦头,可毛泽东屈指一算也只有二万里行程,实在很不过瘾,感觉意犹未尽。

英雄群像真伟岸。

古往今来,以诗歌形式记载英雄业绩、表现英雄行为、歌颂英雄品质、塑造英雄形象的作品不计其数。但是这些作品往往侧重表达个人之志,抒发个人情怀,所讴歌的对象要么是以个体形式存在的英雄人物,要么是由个体英雄形象组成的集合。而毛泽东的长征诗词却自成体系、独树一帜。

埃德加·斯诺在《西行漫记》中写道:“毛泽东的叙述,已经开始脱离‘个人历史’的范畴,有点不着痕迹地升华为一个伟大运动的事业了,虽然他在这个运动中处于支配地位,但是你看不清他作为个人的存在。所叙述的不再是‘我’,而是‘我们’了;不再是毛泽东,而是红军了;不再是个人经历的主观印象,而是一个关心人类集体命运的盛衰的旁观者的客观史料记载了。”

毛泽东诗词所表现的内容不是他个人的奋斗史或征战史,所塑造的形象也绝不是他本人的自画像。他不是着眼于描述个体英雄形象,而是致力于塑造红军英雄的群体形象。他们具有崇高的革命理想,共同的奋斗目标,昂扬的战斗意志,刚毅的英雄性格。这一英雄形象顶天立地、光辉灿烂,具有排山倒海的无穷力量。

除《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专门颂扬彭大将军之外,其他作品的主人公都没有具体所指。长征诗词所描写的任何军事行动,如攻打娄山关,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翻越大雪山等,都不是个人行为,而是红军的统一行动。

毛泽东不少诗句中有“我”字,如“春来我不先开口”“我返自崖君去矣”“算人间知己吾和汝”。这里“我”就是作者本人。但在长征诗词的“而今我谓昆仑”“唯我彭大将军”当中,“我”就不光是作者本人了,既是自我,也是我们;既是个体,也是群体;既是作者,也是红军。

在“而今迈步从头越”“红军不怕远征难”“三军过后尽开颜”“不到长城非好汉”这些诗句中,已经看不到“我”这个字了。表面上“我”已然淡出,可明明又身处其中,只是不再作为孤立的个体存在。“小我”已经完全被红军队伍的“大我”所涵盖所替代,已经进入“无我”的境界。

毛泽东经历了从“小我”走向“大我”,然后走向“忘我”,最后变成“无我”的过程。“诗言志”的中国诗歌传统,被毛泽东升华为“小我”与“大我”,“有我”与“无我”合二为一的全新境界。

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留给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

伟大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伟大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伟大长征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精神族谱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滋养,成为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

历史是人民创造的,英雄的人民创造英雄的历史。今天中国的进步和发展,就是从长征中走出来的。

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就告诫我们:“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新中国成立后,经过艰苦摸索和曲折实践,我们开启了改革开放新时代,迈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长征之路。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艰苦奋斗,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加速发展,人民生活得到根本改善,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极大巩固和发展,我们迎来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邓小平同志说:“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还处在初级阶段。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决不能掉以轻心。”

历史是不断向前的,要达到理想的彼岸,就要沿着我们确定的道路不断前进。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今天,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就是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的弘扬精神红军长征出发心得体会范文(14篇)篇十二

来到这里,倾听历史的回响,追寻红色的记忆,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革命历史是中国共产党人永不枯竭的精神源泉。

铭记历史,是为了继续前行。中国工农红军经历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红军在长征路上表现出对革命理想和事业坚定的信念,表现出不怕困难、敢于挑战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表现出顾全大局、紧密团结、敢于牺牲的奉献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排除万难、争取胜利的民族精神的体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走向未来的强大精神支柱。

大报告所言:“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创新发展,才能再创辉煌。中华民族正处于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关键时期。新的长征路上虽然没有围追堵截、激流险滩。但是,前进的路上仍然充满了重重挑战,仍然要警惕危险和陷阱。战胜前进道路中的艰难险阻,需要我们保持历史定力,不忘红色本质,增强文化自觉性,抵御外来消极文化的影响;需要我们拿出锐意进取,敢做敢当的担当和勇气;需要我们怀着长征般的广阔战略思维,高瞻远瞩,为祖国的复兴大业注入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

蓝图已经绘就,奋进正当其时。新时期,我们不能忘记党的初心和使命,不能忘记革命理想和革命宗旨,要继续高举革命的旗帜,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

的弘扬精神红军长征出发心得体会范文(14篇)篇十三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题记。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这不禁让我想到了红军在长征途中艰辛的历程,他们那种信念不移,勇往直前,百折不挠,坚持不懈的大无畏的革命主义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

纵观整个长征过程: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每一个战略方向的改变,每一项战略任务的确定,每一次战斗胜利的取得,都无不体现出中国红军将士“大无畏”,不怕艰难困苦,永久坚持的精神。红军的大无畏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进!

梁启超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志,则国志„„”如今国家的富强需要二十一世纪的我们去创造。然而,要想国家富强,我们青少年就必须弘扬长征精神。

自古以来,艰苦奋斗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如今的青年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一点儿困难,就倦缩不前,变成缩头乌龟。试想一下,倘若当年的红军也像这样,中国将会怎样?不用说,那延续了五千年的伟大中国,就会被侵略者所占领,就不会有如今和平而又幸福的生活,更没有我们快快乐乐学习的机会。因此,作为青少年,我们应有一份不怕困难,知难而进。勇于向前的长征精神。

我们如今的国家进行的是社会主义建设,是新的长征。在这新的长征路上,需要国家主席与干部共同前进,发扬长征精神。因此,我国需要全面从严治党,那些贪污腐败、工作不负责任的党员都应去除。当然,只有这些还仅仅不够,要想更强,则还需要加强我国的国防建设,筑造钢铁般的国防,反对外来侵略者的侵略。

在如今的社会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好的风气,有些学生认为生活水平提高了,没必要艰苦奋斗了,因此贪图安逸、害怕吃苦、生活高品质,学习低要求,如果这种想法继续扩大和蔓延,势必造成危害。因此,青少年应该有种忧患意识,要为国家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时,单凭青少年的力量中不够的,还需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是人民群众的事业,也只有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才能取得成功,为此人民群众应发扬红军的长征精神,同时加强我国的国防力量,这就需要那群无私奉献地守卫边防的战士们,有了他们那钢铁般的长征精神,才会筑就钢铁般的国防。

再次回望长征,让我感慨万分,我坚信只要我们人人都弘扬长征精神,并加强国防力量,我们的国家就会富强,就会屹立于世界顶峰之列。

的弘扬精神红军长征出发心得体会范文(14篇)篇十四

82年来,伟大的长征精神一直激励着中华民族为实现伟大梦想而团结奋进,我们需要大力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今天小编在这分享一些弘扬长征精神。

心得体会。

给大家,欢迎大家阅读!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82年来,伟大的长征精神一直激励着中华民族为实现伟大梦想而团结奋进。现在,我们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和信心,但前进的道路上依然充满风险和挑战。在实现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我们要大力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

在弘扬长征精神中增强实现中国梦的战略定力。从一定意义上讲,长征精神蕴含的对崇高理想信念的坚定追求,就是强大的战略定力。在实现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各种矛盾相互交织,各种诉求相互碰撞,各种力量竞相发声,给“中国自信”和“中国定力”带来了极大考验。多次强调“大国政贵有恒”,要“增强战略定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我们要从长征精神中汲取保持战略定力的智慧,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真正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特别是在深化改革问题上,无论改什么、怎么改,都不能忘记我们的根本目标,都不能变换我们的根本基石,绝不能在根本问题上犯颠覆性错误。

在弘扬长征精神中增强实现中国梦的保底实力。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锻造的伟大精神,长征精神一直激励着人民军队不断发展壮大,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我国是一个大国,向世界舞台中心挺进不可避免地会打破国际社会原有的利益格局,维护我国核心利益和发展利益面临更复杂的挑战。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关键跃升期,强大军事实力是突破国家崛起“安全困境”的保底手段、核心支撑。军事力量能不能成为保底手段,要看数量,更要看质量。我们要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大力弘扬长征精神,坚持以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为引领,以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为统揽,贯彻“五个更加注重”战略指导,在推进政治建军、改革强军、依法治军、备战打赢、军民融合等互为一体的强军战略布局中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努力打造同我国国际地位相称、同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坚强力量保证。

在弘扬长征精神中增强实现中国梦的历史合力。长征中,党中央和红军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始终重视掌握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注重把握大局、统筹全局,在最大限度发展壮大革命力量的同时推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当前,中国梦把国家、民族和个人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每个人的具体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是国家情怀、民族情怀、人民情怀相统一的梦。我们每个人都是中国梦的参与者、书写者。实现中国梦需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我们要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同舟共济、齐心协力,把个人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梦想之中,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从而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在弘扬长征精神中增强实现中国梦的创新伟力。长征精神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是自主创新精神的典范。在实现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突破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创新。我们必须正确把握世界发展大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把创新潜力更好释放出来,发挥创新对拉动发展的乘数效应,获得持续的发展新动力。我们必须牢固树立敢为天下先的志向和信心,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不断在攻坚克难中追求卓越,勇于创造引领世界潮流的思想理论成果、科技创新成果、制度文明成果,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中华民族的新贡献。

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必须建设同我国国际地位相称、同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为维护国家安全和世界和平而矢志奋斗。长征胜利启示我们:人民军队是革命的依托、民族的希望,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是人民军队贏得胜利的根本保证。长征锻炼了人民军队,长征磨练了人民军队,长征成就了人民军队,长征开启了人民军队发展的新起点。长征是人民军队的光荣,光荣的人民军队必须永远继承红军长征的伟韦大精神和优良作风。

在新的长征路上,我们要坚持以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为引领,深入贯彻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努力建设世界一流军队。

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要紧紧扭住政治建军不放松,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永葆人民军队性质、宗旨、本色,永远做红军的传人,着力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努力锻造具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过硬部队。要紧紧扭住改革强军不放松,坚定不移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着力解决制约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深入推进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要紧紧扭住依法治军不放松,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军事法治体系,推动实现治军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提高国防和军队建设法治化水平。要紧紧扭住备战打仗不放松,坚持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标准,拓展和深化军事斗争准备,加强实战化军事训练,加快提升打赢信息化战争能力。要深入贯彻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更好把国防和军队建设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体系,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要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要加强国际军事安全合作,积极履行同中国国际地位相适应的责任和义务,同世界各国一道共同应对全球求性安全挑战,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更大贡献。全军要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使命意识,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担负起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重大责任。

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是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伟大长征精神,是党和人民付出巨大代价、进行伟大斗争获得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世世代代都要牢记伟大长征精神、学习伟大长征精神、弘扬伟大长征精神,使之成为我们党、我们国家、我们人民、我们军队、我们民族不断走向未来的强大精神动力。

相关范文推荐

    下学期六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通用23篇)

    班主任工作计划是指班级负责人根据学校教学工作的具体要求,制定的一份详细计划。它包括学期目标、学生发展规划、教学活动安排、教育资源调配等内容。通过制定班主任工作计

    学生代表在庆祝教师节的讲话稿大全(19篇)

    讲话稿可以为演讲者提供一个清晰的结构和纲要,帮助控制时间,确保主题的连贯性。掌握一些讲话稿的写作技巧和概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撰写自己的讲话稿。敬爱的老师们:你

    违纪学生协议书(实用18篇)

    合同协议起到明确约定、预防纠纷和维护合作关系的重要作用。以下是我整理的一些合同协议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在编写合同协议时有所帮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我最喜欢秋天小学(热门21篇)

    作文是语文学习中重要的一环,通过写作可以提升我们的思辨能力和沟通能力。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一些著名作家的优秀作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参考和借鉴。

    捆恤北师大版北师大版一年级教案设计(热门14篇)

    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方式,包括讲授、演示、实验等。-接下来,小编将为大家提供一些优秀的一年级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1.结合“小熊请

    幼儿教学月总结(实用16篇)

    教学工作总结是教师在一段时间内对自己的教学工作进行客观评价和总结,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实现教学目标。接下来,请大家阅读以下教学工作总结的案例,感受不同教育教学风

    文化节开幕式领导讲话稿(优质15篇)

    领导讲话稿是表达领导个人观点、强调领导重要决策的一种重要方式。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提供一些通用的领导讲话稿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需要的朋友们。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幼儿园小班的保育员工作计划(实用19篇)

    幼儿园工作计划的目的在于引导幼儿的学习和发展,通过有计划有目标地开展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为幼儿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幼儿园工作计划样本,

    母亲我爱你(优秀15篇)

    优秀作文是文学艺术与人生哲学的结合,能够引导读者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接下来是一些优秀作文的片段,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美丽的5月,母亲节像康乃馨一样飘

    新学期我的开端(汇总19篇)

    优秀作文是能够通过精准的语言表达和恰当的修辞手法,使文章的思想更加准确和深刻。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写作,下面是一些优秀作文的典型范例,供大家参考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