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字论文(通用14篇)

时间:2023-12-04 作者:文轩

范文范本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提高写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进一步拓宽视野和思路。我们为大家准备了一些经典的范文范本,希望可以为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启迪。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字论文(通用14篇)篇一

“日穷淮海满如霜,万到虹光育蚌珍。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这是宋朝米芾写得一首赞美中秋节的诗。那你们知道中秋节是怎么过的吗?就让我来告诉你吧!

中秋节是中国的一个大节,它代表全家团圆,寓意美满幸福。据说,中秋节这天是一年中月亮最大、最圆、最漂亮的一天。在外不能回家的游子会很思念家人,因此中秋节的风俗有:吃月饼和赏月。

中秋节那天,爸爸端来了我们都爱吃的香喷喷的月饼。因为好吃,所以我和妈妈唯恐落后,争先恐后地抢着吃,眼看只剩下一个月饼了,我眼疾手快地夺了过来。刚想吃,突然想到:“我不能太贪吃,妈妈才吃了两个,给她吃吧!”我把月饼给妈妈吃,妈妈吃得津津有味。

吃完月饼后,我们开始望天赏月。圆圆的月亮,使我产生一种错觉,觉得它像一颗硕大无比的宝石,在天空上利用星星的照耀发出万丈柔和的银白色光芒,给大地铺上银色的地毯,朦朦胧胧的银光让大地显得更加变化莫测。

此时,我仿佛隐隐约约看见了月中嫦娥。只见她迈着轻盈的脚步,穿着七彩的衣服,系着五色的彩带,抱着白如雪的玉兔,用优雅的嗓音轻轻的对我说:“你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哦。”

传统美食—饺子。

作者:陈渝。

在中国传统节日中,最热闹、最受人们重视的节日是春节。春节,是农历的元旦,是一年岁月更新的开始。每当年底临近,人们便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年货了。除夕将至,大家忙着准备一年之中最富有意义的团年饭,你们知道春节要吃什么吗?对了,是饺子!那你们知道饺子是怎么做的吗?就让我来给你讲讲吧!

首先准备的食材有:猪肉、韭菜(或者芹菜)、面粉、水等。第一步:先把猪肉剁细,再把菜和剁细的肉馅搅拌在一起,记住还要加上调料哦!第二步:把水和面粉和在一起揉成团,然后将面粉分成小团,用擀面杖擀成一张张饺子皮。好了,准备工作完备了,我们来包饺子吧!第三步:先把一张饺子皮放在手心,再来一勺饺子馅放在饺子皮的中心,四周沾点水,把饺子边对折在一起,用手捏紧,一个饺子就成功的包好了。我们反复这样做,就包了许多许多个饺子。饺子包好了,我们要开始煮了。第四步先将锅里的水烧开,然后再将饺子一个一个地放进锅里,看到香喷喷的饺子浮在水面上,面皮发亮,表示饺子煮熟了。美味的饺子出锅了!

你们看到了吗?饺子是这样做的,这可是中国的传统美食哦,别忘记了哦,你们也试着去做做吧!

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

作者:刘悦。

端午节是我国纪念伟大诗人屈原的传统节日。在端午节,人们有赛龙舟、吃粽子的习俗。

赛龙舟时,龙舟里坐了十几个划舟人,他们坐在一条舟上。龙舟队的首领是一个敲鼓的,在激烈的鼓声中,各队队员使出全力向前冲,使劲划向终点,争夺比赛的胜利。

一说到吃粽子就让我口水直流。传说屈原投江自尽,人们为了屈原不被鱼虾吃掉,于是往江里扔粽子,鱼虾吃了粽子就不会吃屈原了。所以有了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我们每年都要包粽子吃粽子,绿油油的粽子有三个尖角,里面融合了粽叶和糯米的清香味道,咬上一口,真香啊!吃了还想吃。

这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欢欢喜喜过春节。

作者:何淼。

古老而文明的中国历史悠久,传统文化更是博大精深,仅是传统节日就数不胜数,有春节、元宵节、端午节、重阳节、中秋节......其中,我最喜欢春节。因为春节是辞旧迎新的节日,更是家人团圆的喜庆日子。下面,请大家和我一起去感受这个美好的节日吧!

春节前几天我总会听到“噼里啪啦”的鞭炮声,这是家家户户团年的“标志”,我们家也会邀请外公、外婆、幺爸一起团年,一大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团年饭,聊着一年的趣事。

接着,爸爸妈妈带我到城西批发市场去买糖、瓜子、花生等年货,到了那里,一片人山人海的景象,大家精挑细选地购买自己需要的年货,我们也大包小包地提着一堆年货,做好过年的准备。

大年三十的晚上,爷爷奶奶准备了非常丰盛的晚饭:鱼,代表着年年有余;热腾腾的饺子,代表着幸福团圆……我为大家倒上酒或饮料,然后,举起酒杯,并且说道:“新年快乐!”晚饭后,大家围坐在一起,一边看着春晚,一边享受着美味的点心,一边等待着新年钟声的响起。家家户户欢天喜地地放着烟花鞭炮,庆祝着新年的到来。

大年初一,一家人赶庙会,拜佛祈福来年顺利平安,孩子学习进步,老人身体健康、岁岁平安。随后,接下来的十几天爸爸妈妈就会带我去亲戚家拜年。来到亲戚家,我一进门,首先就说:“新年快乐!”给他一个小惊喜,然后双手握成“一块石头”一样,弯下腰鞠一躬。亲戚觉得我很懂事,纷纷给我压岁钱!这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啊!

这就是我们中国流传了几千年历史的传统节日———春节,我喜欢过春节,因为它给人们带来了新的开始,新的希望。

快乐的春节。

作者:王皓。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优良传统的民族,中国这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有着各种不同的传统节日,春节是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节日。

您知道春节的来历吗?让我来告诉您春节的来历吧!古时候有一只叫“年”的怪物,长期生活在海底,经常上岸伤害人命和牲畜,大家为了赶走它,在家门口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并用“砰砰啪啪”的炸响声来吓“年”,年浑身战栗,再也不敢往前凑近了,大家终于明白了,“年”怕红色、火光和炸响声,这就是春节,贴对联、放鞭炮这一习俗的来历。

只要春节一到人们就会穿上新衣服,在自己门前贴对联、挂灯笼、放鞭炮,一片喜气洋洋,整个城市变得美丽而充满快乐。

记得那一年,我们到婆婆家去过春节。妈妈早已买好了红红的对联和一对大红灯笼,在路上的时候我们买了各种各样的烟花和鞭炮。到了婆婆家,妈妈和爸爸、爷爷就开始贴对联、挂灯笼了。本来我也想帮忙贴对联和挂灯笼,可是我太矮了,所以我帮不上忙。这时开始放鞭炮了,这可是我的绝技,可爸爸说我只能放小烟花,“呜呜呜”,为什么我不能够放鞭炮,爸爸说很危险。[u15]后来一想小烟花也很好玩啊!我先用打火机点火,然后小烟花就变成了五颜六色的了,过了一会了绚丽的火光映入了我的眼帘。到了晚上我们打开电视收看春节联欢晚会,婆婆也端来了香喷喷的饺子,过了一会儿婆婆还给我发了压岁钱,我一看有六百元呢,我非常高兴。

过春节真快乐,我真希望天天都可以过春节!

春   节。

作者:秦楚竣。

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家家户户都要吃团圆饭。

过春节时,爷爷会做一大桌子的饭菜,鱼是必不可少的一道菜,为什们要吃鱼呢?因为鱼代表年年有余,可是又不能把鱼吃光光,要有剩余才行哦!

过年的时候还要贴对联,放鞭炮,因为这样才能把可恶的年兽赶走。有人会问什么是年兽?那我就告诉你吧!传说从前有一种叫“年”的怪兽,经常出没,欺负人们。有一天,一个人在烧火,年兽来了,他看见火就飞快地逃跑了,那个人还不知道是为什么,原来是年兽害怕响声和红色的东西。所以一到过年,人们就会放响响的鞭炮,贴红红的对联来赶走可恶的“年”兽。

我最喜欢过年,是因为长辈们要给我们发压岁钱,家里也会有许多好吃的,比如:巧克力、开心果、糖等等,还可以去游乐园玩,买玩具、玩游戏、放烟花。许多好玩的事情都可以做,大人们也不会反对。

想到这些有趣的事情、好吃的东西,真希望明天就是春节。

看,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是不是很热闹?

传统节日——春节。

作者:朱晨炀。

中国的传统节日很多很多,有春节、端午节、清明节、元宵节……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春节。

每到大年三十,商场里人来人往,人山人海,大家都忙着买年货。但你知道吗?关于过年还有一个神奇美妙的神话故事,你们想听吗?那就让我给你们说说吧!

传说中,在一个山谷里住着一只叫“年”的怪物,除夕晚上“年”都会出来袭击山下的一个村子。村子里的人非常害怕“年”,准备到城里过年,在路上,人们看见一个仙人,仙人对人们讲“年”最害怕红色的东西和响声,人们听了仙人的话,连忙去买了春联和锣鼓。到了晚上“年”又来了,它看到红色的春联,听到锣鼓声赶紧逃跑了,从此村庄就太平了。

现在,我们每到过年,吃完年夜饭后,就是拜年的时候。大人们会给孩子们压岁钱,当我拿到压岁钱时,打开一看,“哇!100元咧!”我高兴地说道,然后就兴高采烈地跑下楼去放烟花了。[u21]各种各样的烟花看得我眼花缭乱,不知道该选哪些来燃放,爸爸帮我选好了一些烟花,并用打火机小心翼翼地点燃后向天空发射,只听“啪”的一声,一束束美丽的烟花挂在天空,五彩缤纷,好看极了。[u23]放完烟花后,我们依依不舍地回家了,和家里其他人一起观看春节联欢晚会。在看联欢晚会的时候,爸爸端来一盘饺子,看见是我最喜欢吃的饺子,便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真的太好吃了!”我边吃边说道。

春节,真是一个美好的节日啊!我特别喜欢,你们呢?

我们的传统节日——春节。

作者:金艺楠。

大家应该都知道春节吧,今天,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春节的习俗吧!

过春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贴对联,挂灯笼,大扫除,看春节联欢晚会,晚上十二点钟声敲响了,大家都会吃饺子,吃汤圆,放鞭炮。

新年的第一天,小孩子们都穿着漂亮的新衣服给大人拜年,大人给小孩子们发红包,红包里还有压岁钱呢!祝福我们岁岁平安,快乐成长。

晚上,小孩子们拿着各种各样的烟花来玩,有些烟花满天飞舞,光彩夺目;有些在地上窜来窜去,龙腾虎跃;还有些烟花飞快地喷出一个“星球”,一下子飞到空中爆出了五彩缤纷的花朵。

还有些小孩子在放孔明灯,把愿望写在孔明灯上,拿到外面,轻轻地上下晃动,孔明灯就鼓起来了,再用打火机把里面的白色蜡烛点燃,(注意:用打火机时要让大人来帮忙哦,注意防火)慢慢地孔明灯就飞起来了。

过春节的时候,大家都要吃大鱼,吃年糕……。

每到春节是我们大家的传统节日,你觉得热不热闹?我们应该好好地回味一下。

难忘的春节。

作者:朱雨桐。

我国的传统节日有端午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春节……其中我最喜欢的节日就是春节了,每到春节来临的时候,每家每户都会挂上红红的灯笼,粘上对联和福字。

记得去年过春节的时候,妈妈先带我到街上买漂亮的衣服、裤子和崭新的鞋子,再到超市买开心果、腰果、花生、瓜子……然后我们到菜市场买鱼、五花肉、饺子、蔬菜……回到家里,妈妈就连忙开始做年夜饭,我和爸爸开始粘对联和福字了,我发现爸爸把福字粘反了,连忙告诉爸爸,“把福字粘倒的意思就是福到了。”爸爸说,我说:“原来是这样的。”

我们把对联粘完都已经晚上了,妈妈还没有把饭做好,我只好带着自己心爱的烟花下楼去找伙伴一起玩,我们先玩“地雷”,就是把“地雷”上的一根线点燃,它就会在地上像陀螺一样旋转,然后冲上天,美丽极了!玩完“地雷”,我们又玩烟花,只要把烟花点燃,它的四周就会闪出五颜六色的光茫,就像夜空中的小星星在眨眼睛,正玩的高兴的时候,妈妈叫我们回家吃饭了。

我连忙跑回家,只见香喷喷的饭菜已摆到桌上,让我直流口水,有我最喜欢吃的可乐鸡翅、糖醋排骨……多得让我眼花缭乱,我和爸爸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几乎把所有的饭菜都吃光了。吃完饭,我向爸爸妈妈拜年,妈妈连忙从包里拿出红包递给我,笑眯眯地说:“祝你健康快乐地成长!”我谢过妈妈,在鞭炮声中渡过了愉快的除夕之夜。

去年春节,真是过得太开心了,真希望今年的春节会过得更开心。

快乐的春节。

作者:熊博轩。

我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很多,有春节、元宵节、端午节等等……,我最喜欢的节日是——春节。

我想到去年过春节的时候有很多很多有意思的事情。

过年了,大家都聚到一起,可热闹了,有我们一家、妹妹一家人、姐姐一家都在爷爷婆婆家过年。吃团圆饭的时候,我看见桌子上有许许多多好吃又好看的香气扑鼻的菜,最吸引我的菜是一道红烧鱼,那好看的颜色和香味让我垂涎三尺,我一闻简直太香了。我迫不及待的拿起筷子狼吞虎咽的吃起来,婆婆摸摸我的头和蔼可亲的说:“慢点吃别被刺卡往了,还有很多呢。”我点点头慢慢吃起来,婆婆问:“你知道过年为什么要吃鱼吗”?“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呢?”我问婆婆,“过春节吃鱼是希望年年有余的意思,知道了吗”?婆婆笑呵呵的回答说,我说“知道了”。吃完团圆饭迎来了我最期待的拜年,因为拜完年就有压岁钱拿,我们从姐姐开始一个一个的给长辈拜年,轮到我了我,好开心,赶紧说祝福的话让爷爷婆婆高兴,爷爷给我个红包,婆婆说:“你们都拿到压岁钱了,可你们知道压岁钱是什么意思吗”?我说:“不知道”婆婆就让爷爷告诉我们,爷爷想想说:“长辈给你们压岁钱是祝福小孩子能健健康康快快乐乐的成长。”哦,原来压岁钱还有这个意思我终于懂了。

到了晚上全家在院子里放各种各样的烟花,烟花在空中爆开五彩缤纷、绚丽多彩的可漂亮了。

第二天早上,最有趣的是婆婆在家的每个角落里放一些钱让我们找,谁先找到就是谁的。婆婆说:“开始了”我们三兄妹就飞奔过去到处找,第一个找到钱的是妹妹但是是小姨帮忙的,姐姐也找到了。我非常焦急,很怕被她们全部找完,我告诉自己不能急,要细心,在我的细心发现下终于找到一元钱,虽然只是一元钱可是我还是非常的高兴。我一直希望下一个春节快点来到。

这就是传统节日——春节。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

作者:谢坤霖。

我国有很多个传统节日,比如有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其中端午节是我最喜欢的节日了。

记得xx年农历五月初五,妈妈带我去了商场里,买了牛奶、花生、零食、粽子等,迎接端午节的到来。这个节日是纪念伟大诗人屈原的!回到家,爸爸负责做饭,蒸粽子,准备迎接客人。一个小时后,舅舅、舅妈,爷爷奶奶都来了!我们把香喷喷的饭菜全吃完了。吃晚饭后,一家人观看划龙舟,然后我们还吃了热呼呼的粽子。我吃了三个尖尖的粽子,因为它的味道又香又甜,所以我狼吞虎咽地吃着粽子。我们一家人欢天喜地地过着端午节!

这就是我喜欢的端午节,它带给大家无尽的欢乐!

有趣的剪纸。

作者:舒东阳。

剪纸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也是一种镂空艺术。充满智慧的民间艺人凭着他们灵巧的双手,把普普通通的纸,剪成了精美的艺术品。

剪纸需要一些工具:剪刀、刻刀或是美工刀、纸……。

剪纸可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只要会画画,还有合适的材料和工具,就能剪出漂亮的作品。比如,想剪一只红红的小兔子,你就得先准备一张红色的蜡光纸、一支铅笔、一把剪刀和一把美工刀。准备就绪,就可以开工了:先在蜡光纸的背面画一只小兔子,再用剪刀沿线剪下来,一只可爱的小兔子就出现在你的眼前了。要是你觉得还不够漂亮,就可以用美工刀进行修剪和装饰。

剪纸是我国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有很多种,如:窗花、门笺、墙花、团花……剪纸真是既简单又有趣啊,只要你有一双灵巧的手,就会有美好的收获!

美好的春节     作者:张遥瑶。

中国有许许多多的传统节日,比如九九重阳节、八月十五中秋节、正月十五元宵节。但我最想讲的是在我的老家——桂林过春节的习俗。

一到春节时候,家家户户喜气洋洋,就像中大奖一样。舞狮队敲锣打鼓的也一家家拜年,到处人山人海,鞭炮声也响个不停,到处欢欢喜喜,快快乐乐。我们在家吃年夜饭,有,鸡、鸭、鱼,还有必不可少的腊肉和有名扣肉。我们津津有味、狼吞虎咽地吃着美食。吃完后,我奇怪地问妈妈:“为什么过年要吃这些?”“因为这代表年年有余啊!“妈妈满面笑容地解释道。听完妈妈的解释后,我和小伙伴们就去嬉戏打闹,玩得可开心了!

过春节还要打大扫除、贴对联、送红包呢!我们开始打扫,扫完后,只见地上干干净净,一尘不染。我们又贴对联,有的对联写着“一帆风顺”,有的写着“万事如意”。我们又去拜年,我见到长辈就说:“长辈新年好。”她们见我有礼貌,就给我一个大红包,我高兴极了!

春节真有趣、好玩、快乐,真希望下个春节快点到来!

过   年。

作者:张与弛。

我国的传统佳节有很多,比如吃月饼的中秋节、吃粽子的端午节……但是,大家最重视的节日依然是春节。

春节是个“辞旧迎新”的节日,它告别旧的一年,迎来新的一年。之所以叫过年,还有个传说呢,听我慢慢道来:传说,中国古代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非常凶猛。“年”住在海底,每到除夕这一天,人们都要逃到深山里避难。后来,人们发现“年”害怕红色的东西和鞭炮爆炸的声音,这下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的办法。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一年的最后一天叫除夕。这一天,大家会把屋子打扫得干干净净、亮洁如新。再贴上红对联,对联上写着许多祝福语,用心想事成、财源滚滚、吉星高照、出入平安……来表达对新年的美好愿望。除夕之夜,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吃团圆饭,团圆饭一定会有鱼,代表“年年有余”。晚饭后,晚辈要给长辈拜年,长辈就给晚辈压岁钱,它代表着保持自己的岁数,永不衰老的美好心愿。12点,大家拿着五颜六色、各种各样的鞭炮在空旷的地方燃放,烟花照亮了整个夜空,鞭炮声震耳欲聋。

这就是我们的传统佳节——春节,很有意思吧?

作者:杜佳宸。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有许多传统文化,有戏曲、美食、节日,而我最喜欢的节日是春节。

每到春节的时候,在外工作的人们都陆陆续续地回到家,人们兴高采烈地准备丰富的年货。大年三十的晚上,每家每户都摆上一桌丰盛的美食,有:鸡、鸭、鱼…样样俱全,而且鱼头、鸭头之类的都是给家里的老人吃,表示对老人的尊敬,祝老人长寿的意思。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一边津津有味[u46]地享受着美食,一边观看精彩的春节联欢晚会。在门上还要贴上红色的春联,挂上象征着“红红火火”的灯笼,晚上还要放各种各样的鞭炮和烟花。在这天晚上,人们要睡的越晚越好,这叫“守岁”,表示长寿,健健康康。大年初一的早上要起得越早越好,还要出去拾一把柴回来烧了,这叫“进财”。还要吃美味的汤圆,表示一家人生活甜甜蜜蜜、团团圆圆。长辈还要给孩子发压岁钱。

这就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

欢天喜地过新年。

作者:罗俪宸。

在我喜欢的节日中,最喜欢的还是欢天喜地的春节。每到春节,外出打工的亲人都会带着一年的收获和满心的期盼,兴致勃勃的和家人团聚在一起,吃上一次开心的团圆饭。

每到过年的时候,小朋友们就会欢蹦乱跳,因为一到过年,每个小朋友都会穿上好看的,漂亮的新衣服,脸上都会带着灿烂的微笑。不过,我相信每个小朋友最喜欢的还是收到压岁钱吧!

过年,街道上就会长出一个个红红的大灯笼,到处都是张灯结彩,非常美丽,人头攒动,热闹极了。

到了晚上,我们就会去放美丽的烟花,和“啪啪啪啪”响的鞭炮。我的朋友很胆小,一听到鞭炮的声音就会吓得躲得远远的。

你们快看,春节是如此的美妙,如此的有趣啊!主要是能拿压岁钱,我真希望春节能快快到来。

作者:蔡精杰。

大年三十一到,大街小巷都是卖年货的,买年货的人。大路两旁,灯笼高挂,到处彩旗飘飘,显得格外热闹。家家户户都要贴上红红的对联,团圆饭前都要放鞭炮,一大桌丰盛的晚餐。饭后,一家人坐在一起看联欢晚会,一起放烟花,烟花们把天空装扮得五彩缤纷。

大年初一,小朋友们都穿上了漂亮的新衣服,带上微笑,带上祝福给长辈拜年,小朋友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恭喜发财,红包拿来。”长辈就会把准备好的压岁钱给他(她),接过压岁钱的小朋友非常开心。如果我拿到了红包,就会欢蹦乱跳地跑去买玩具,买好吃的。这样过春节让我都不希望太早结束。

我真期待今年春节快一点到来。

快乐的春节。

作者:肖连城。

小朋友应该都应该都很喜欢过春节吧?因为春节可以得很多很多的压岁钱,吃美味无比的饺子。

每到春节,我们要拜新年。贴美丽的对联。放鞭炮。可高兴了。

春节到了,人们穿上漂亮的衣服,都是开开心心的,满脸笑容,喜气洋洋的,都很开心。

我吃过饭后,马上去妈妈那那里去要压岁钱,我开心地说:“恭喜发财,红包拿来,不拿红包,打成熊猫。”妈妈给我拿了100元钱,我很高兴。

正月初一早上可以吃美味的汤圆。妈妈把一元钱硬币包到汤圆里面,谁吃到了,这一年就平平安安,开开心心。门上挂着红红的灯笼,这叫红星高照。大门上还要贴红红的对联,保住平安。

这就是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我非常喜欢过快乐的春节。

热闹的端午节。

作者:陈一鸣。

在我们中国有许多古老的传统文化和节日,尤其是端午节令人印象深刻。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它是纪念诗人屈原的节日。这个历史悠久的端午节,直到今天,人们还定期举行隆重的仪式,来缅怀已故的大诗人——屈原。

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就是传统的端午节,每家每户都要挂艾叶和菖蒲,吃粽子、咸鸭蛋、雄黄酒、还有我最爱吃的松花皮蛋,还会观看精彩的龙舟赛。

一大早,妈妈就去集市购买艾叶和菖蒲,还有草药。拿回家后,妈妈把艾叶和菖蒲挂在大门上,草药准备在晚上熬水洗澡用,据说这些可以避邪、防病治病哦,当然,这些都是老人的传说,我们可要科学对待哦!不一会儿,妈妈已准备好了一大桌丰盛的美餐,锅里的粽子香喷喷的,端在桌上,满屋都飘着粽子的清香味,让我口水流了三千尺,我迫不及待地剥开粽子皮,直往嘴里送,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那味道真让人回味无穷呀!

中国虽然有许许多多的传统节日,但我最喜欢的还是热闹的端午节。

中 秋 节。

作者:任欣奕。

我国历史悠久,传统节日也多,有春节、重阳节、端午节……我最喜欢的传统节日是中秋节,因为在这一天,所有的家庭都团聚了。

中秋节又称团圆节。农历八月在秋季之中,八月十五又在八月之中,故称中秋。秋高气爽,明月当空,故有赏月与祭月之俗。圆月带来的团圆的联想,使中秋节更加深入人心。唐代将“嫦娥奔月”与中秋赏月联系起来后,更富浪漫色彩。历代诗人以中秋为题材作的诗很多。

今年的中秋节,是我们开学后的第一个周末。这天晚上,我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团聚在一起。在家吃过晚饭,我们就坐在院子里聊天、赏月。过了一会儿,妈妈端来一盘像月亮般的大月饼,我一边吃着美味的月饼,一边望着天空中的月亮。听说,一年当中中秋节的月亮是最圆最大最高的,意味着团团圆圆,我看着像银盘似的月亮想:月亮上真的住着嫦娥吗?她一个人又怎么过节呢?想到这,又想到我们一家人都能团聚在一起过中秋节,我顿时感到很幸福很快乐。

中秋节太美好了,我喜欢中秋节。

欢乐的春节。

作者:陈杉。

我盼春节,因为除了可以吃美食,放烟花,我更盼望的是收到压岁钱。

大年三十,有很多习俗,如贴春联、贴福字、拜年、放鞭炮、收压岁钱。爸爸妈妈在厨房里面准备了好多好吃的年饭,大碟小碗,摆得哪儿都是,我好高兴啊!妈妈还会包饺子,妈妈拿着面皮,用勺子挖了一小勺肉馅房子面皮中间,再用筷子头沾了一点点水摸在面皮边上,然后,把面皮合拢,一捏一捏就成了各种各样的饺子。我好奇地说:“过年为什么要吃饺子呢?”妈妈耐心地说;“因为吃饺子象征着一家人团团圆圆在一起过年。”

我们一家人忙了整整一下午,终于将一桌丰盛的年夜饭呈现在桌子上。我们一家人围在饭桌旁边,看着桌子摆满了香味扑鼻的饭菜,妈妈好倒满了酒和饮料在杯子里面,接着说:“在结束一年的最后几个小时和迎接新年的第一天,我们干一杯吧!”大家有说有笑,高高兴兴相互祝福着,吃起了团年饭......饭后,一家人坐在电视机前看着春节晚会,等待新的一年来到。当新年的钟声敲响了,大地立刻变成鞭炮声,和烟花的世界,啊!烟花五彩缤纷,千姿百态,把节日的夜空装成了大花园。啊!天空好漂亮呀!

春节多么令人欢乐,多么一意义!我盼望下一年春节快来。

快乐的春节。

作者:秦俪源。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还有很多传统的节日,有春节、七夕节、中秋节……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春节。

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是全家人团圆的日子。到了这一天,在千里之外工作的叔叔阿姨们就会回到家乡和亲人们团圆,慈祥和蔼的老人们喜笑颜开,天真无邪的小朋友们欢天喜地。家家户户挂上红红的灯笼,贴上崭新的春联,大街上敲锣打鼓,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到处洋溢着节日的喜悦。

每年春节,我都会和爸爸妈妈高高兴兴地买许多吃的和喝的东西,糖果、牛奶、水果……大包小包地提着,满心欢喜地回爷爷奶奶家过年。爷爷奶奶准备了丰盛美味的年夜饭,有清炖土鸡、红烧鱼、麻辣鸭……忙碌了一年的一大家子围坐在一起,开开心心地边吃边聊,其乐融融,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喜迎新年。

吃过年夜饭,我和哥哥姐姐去向爷爷奶奶拜年,祝愿他们身体健康,万寿无疆。爷爷奶奶高兴地合不拢嘴,立马给我们发压岁钱,希望我们岁岁平安,长命百岁。

午夜的钟声响起,是我最期待的时刻,爸爸会带着我放烟花鞭炮,炮竹声噼里啪啦,震耳欲聋的响声代表着来年一定会红红火火。美丽的烟花在空中绽放,绚丽多彩,好像一颗颗流星从天际划落,又慢慢地变成了一朵朵盛开的花儿,艳丽璀璨,点亮了夜晚的天空。我看得如痴如醉,高兴地欢蹦乱跳,大喊大叫。

春节是一个万家团圆的日子,既幸福而又美好!

快乐的元宵节。

作者:黄彦。

元宵节是我国的四大节日之一,元宵节一过,春节也就算过完了。所以这一天是非常隆重和热闹的,而观看烟花也就成为人们庆祝这个节日的方式之一了。

元宵节晚上,我、爸爸和妈妈在家里煮汤圆吃。我们等到夜幕降临的时候,就去彩虹桥看烟花。

我们走彩虹强的路上,我看见许许多多的人也与我们一样想看烟花,大家都显得十分高兴。

我们来到彩虹桥上,人可真多啊!人山人海,挤得水泄不通。开始放烟花了,我只听见几声响,一束束烟花升上天空,在空中展开美丽的花朵,有黄的、紫的、粉的……五颜六色、绚丽多彩!最有趣的是白色烟花了,因为它才升上天空时怎么看也看不见,像和我们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戏似的,原来,这种烟花要升上天空后爆炸时才会出现把白花花的烟花。看到绚丽多彩的烟花,人们不禁发出赞叹,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生活是多么好啊!

这就是元宵节放烟花的习俗。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字论文(通用14篇)篇二

有一方净土,谓之华夏;有一种图腾,其名为龙。龙本含韵,千古永存。

龙,自古便为万兽之灵,承载着古人的祈福与憧憬,是平安与权贵的化身。

传说。

将龙描摹得圣洁而神秘,在炎黄子孙的心里,留下了威严乃至不可亵渎的神圣身影。神通广大的龙,是实至名归的中华民族的象征。

龙有“九似”之身,相传诞生于黄帝“合符釜山”之时。集各部落图腾元素为一体的龙,由此逐渐被世人所熟知。在往日,它象征着各部落的结盟与统一,在今日,它更是华夏大地上中华儿女共同的信仰,是折射出56个民族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明镜。龙,早已在潜移默化里,一点点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成为祖国历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放眼于全中华,在祖国广袤无垠的领土上,龙,无处不在。无论是服饰装饰还是日常饮食,更或为传统习俗,都无不彰显着华夏儿女对龙的敬仰与崇尚。

古时的龙,象征着无上的皇权,因而皇帝被尊称为龙子,皇帝之座椅即为龙椅,即便是连绵的山脉,也能以龙命名,称其为“龙脉”。而流传到今日,龙早已褪去权贵的浮华,成为了平安祥瑞的化身,悄然步入寻常百姓的家中,成为了服饰上精美的。

刺绣。

在细致入微而毫无瑕疵的魅力中透露出龙本便含有的深韵。

在祖国的饮食里同样能觅得龙的身影。在传统美食里的龙,成为了别出心裁的名称,成为了精妙绝伦的造型,饮食的方方面面里,无不反映着龙在百姓心中重要的地位。

从古至今,龙在传统习俗中一直占据着一袭之地,

端午节。

在纪念壮士屈原的同时,也以赛龙舟这种独特的方式,反映着对历史的敬仰,对生活的热爱,而精雕细琢的龙舟,同样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盼。故曰之:龙本含韵,千古永存。

无人见真龙,龙自隐心中。传说里十全十美,无所不能的龙,也映射着中华传统美德的诞生与发展。中华民族始终秉持着的孝道,是全世界所为之敬佩的民族文化,而拾金不昧,互相谦让的传统美德,也无不彰显着中华民族身为“龙的传人”的风范。

历史长河漫漫,龙自炎黄时期诞生,见证了祖国元朝的疆域辽阔,唐朝的国力强盛;也目睹了清朝的腐败妥协,让往日世界赫赫有名的强国,像一只脆弱的羔羊任人宰割;它铭记着侵略者的残暴,它永不能忘中华民族所受的耻辱;它见证了“东亚病夫”的崛起,见证了被外国所嘲笑的祖国一步步强盛,一步步走向世界的前端……龙不灭亡,华夏不倒,即龙韵在时间长河里终是千古永存,中华,终会屹立于世界的东方!龙,不仅是一个图腾,更是传统文化的灵魂,中华民族的灵魂,乃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灵魂!

请铭记有一方净土,它的名字叫做华夏;请铭记有一个图腾,象征着中华民族之魂。龙本含韵,千古永存!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字论文(通用14篇)篇三

泱泱华夏,具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有许多的知识在里面,五千年之中诞生了许多的思想与流传下来,这些都值得我们学习,但文化之中有着优秀文化与糟粕文化,且听我娓娓道来。

中国的传统文化拥有着浩瀚的“诗词文化”。在古代里面有一群闲暇下来的农夫,看着太阳一步步的升起来,心里高兴就说了一句:“日日春光斗日光,山城斜路杏花香”。自此我国的.“文字文化”的延伸就诞生了;一句句诗词通过农夫,工人等唱作出来,诗词开始流传与民间之中,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承之一,到了后来,诗词,文字等通过作者个人的情感写出,在文字一个个的间隔之中,流露出诗人当时的心境与感情,而现在就产生了诸多流派,这反而是个好事,因为说明诗词文化并没有消逝,而是一步步的向前进,具有勃勃生机!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还具有一股特殊的“美学文化”。这是我国独特的价值观所产生的,因为在古代里面,没有丰富的染料,而其他颜色被封为“禁色”普通人不可触摸也;就这样中国流传下来欣赏艺术的时候,一般都会选择颜色比较单调的衣服,美学文化就开启了雏形,而当美学与诗词结合在一起的时候,便是一副自然的山水画,我们欣赏一首首美丽的诗词,体会作者当时的心境与感情,慢慢地我们的美学观也慢慢蜕变,便的独特起来,但中华的“美学文化”也会一直影响着我们。

同时古代的先贤的哲学文化也非常独特,孔子的仁义礼智信教会我们该如何做人,老子的无为而治,对立面思想教会我们判断事物,墨子的兼爱非攻教会我们树立多些自己的朋友,而不是多一些敌人,孙子的上善伐谋,教会我们要运用智慧去解决事物……非常之多,这些思想充分着超前的理论,而这些也留到了现在,作为我们中国人基本判断事物的方式与思维方法,也是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

我们的传统文化有着非常多,但有着优秀文化与糟蹋文化,我们要选择继承这些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也要明事理,懂事晓,让我们一起光复中国的传统文化吧。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字论文(通用14篇)篇四

中国,一个以五千年文明为积淀,以百余年磨难为基点,以五十余年发展为基石,多少荣辱悲欢,多少兴衰成败,成就了中国这只浴火重生的凤凰!

说起中国的传统文化,那可真是数不计数。如:中国陶瓷、文房四宝、四大发明、皮影、乐器等等。今天,我就着重说一说元杂剧和文房四宝。元杂剧第一人是关汉卿,这位中国第一位戏剧作家一生写了60多种杂剧,是元杂剧的奠基人。他的部分剧作700年来一直上演不衰。关汉卿的剧作有描写社会矛盾、歌颂人们斗争的《窦娥冤》、《蝴蝶梦》、《鲁斋郎》等。

文房四宝就是人们说的笔墨、纸、砚。笔因王羲之的缘故,李渡毛笔名声大振。墨:具有“落纸如漆、万载存真”的美誉。纸:明代《天工开物》中记载了铅山造纸状况,对连四纸作了说明,并给予很高评价。砚:星子的金星砚和婺源的龙尾砚都具有1000多年历史。

是啊,中国的传统文化可真是历史悠久呀!

大家应该都知道,现在中国面临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越来越冷落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

我国的传统文化可说是丰富多彩,上到节日下到名胜古迹。这么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我们怎么去继承和弘扬呢?首先,我认为可以建立一个网站,然后写上中国的传统文化之类的一些文章,这样可以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

其次,想要继承我国的传统文化,先要请全中国人注意,我们可以适当的去了解别的国家的传统文化,但是不能丢掉了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打个比方吧,比如大家都对圣诞节比较感兴趣,而却越来越冷落了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等中国的传统节日,以至于端午节的申遗产文化权给了韩国江陵,这难道还不足以说明问题吗?所以,要继承我国的传统文化,请所有的国人多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只有这样才能很好的继承中国的传统文化。

最后请大家一起行动起来,为了继承和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多多宣传,多多了解一下我国的传统文化,千万不要冷落了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

中国有很多传统文化,比如,剪纸、品茶、春节、放鞭炮、舞狮子等,我最喜欢的传统文化就是过端午节了。

端午节在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人们都要吃粽子,有的地方还进行赛龙舟的活动。这天,奶奶买了很多粽子。我剥开用叶子做的粽子皮,里面是糯米和红枣,吃在嘴里软软的,黏黏的,甜甜的,非常好吃。我家还买了用五彩线编成的粽子和公鸡,挂到门上,听说这样可以避邪。

我想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呢?我上网寻找答案。原来,过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屈原是楚国的贵族,他为国尽忠,却遭奸臣毁谤陷害,被迫在五月初五这天含恨投江自尽。人们得知后,纷纷划船追赶拯救。大家争先恐后,就演变成后来的赛龙舟。为了保护屈原的尸体不被鱼吃掉,人们用竹筒装糯米饭投入江中,后来渐渐改为用粽子包裹,再用彩线缠绕,形成了粽子。人们对屈原如此敬仰,不仅是敬仰他的文学造诣,更敬仰他的忧国忧民、磊落坚贞、大义凛然的嵩高品质。

还有一些节日也是为了纪念古代的人物,比如,寒食节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晋文公的臣子介之推,七夕节是为了纪念牛郎织女。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我们要将它们发扬光大,传遍世界。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字论文(通用14篇)篇五

中国家喻户晓的皮影戏被印尼申请为该国的文化遗产。在内蒙古流行的马头琴被蒙古国申报成功为该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韩国成功申报端午祭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的传统民俗被抢的消息传到国内国人一片哗然痛骂者有之鄙夷者有之更多的则是无奈和痛惜。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人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也逐步西化,很多人信奉天主教,热恋圣诞节。然而,在崇尚洋节时,似乎已经失去了对自己文化的自觉意识。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亡国都不怕,最可怕的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将自己的根本文化亡掉了,这就会沦为万劫不复,永远不会翻身”。保护我们的文化财产,不仅是政府的事,更是我们每个国人自己的事。我们要熟读“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体验古人在诗词里面留给我们的意境美;我们要多听《贵妃醉酒》,从传统戏曲中领略民族艺术的风姿;我们要过清明节、端午节……,在节日中颔首我们民族节日文化的习俗,把它发扬光大;我们要学习儒家经典、道家理论,那是中国文化的灵魂,可以以此培育我们中华学子的“中国心”。

如今,国家为保护民俗文化出台了相应的政策:从起,清明、端午、中秋成为了法定节假日。央视《百家讲坛》也先后推出了刘心武的《解密红楼梦》、易中天的《品三国》、于丹的《论语》《庄子》、钱文忠的《三字经》等,他们用自己独特的视角诠释了古代文学作品,既保持了原著的精髓,又有创新,深受大众喜爱,从而带动了国人对国学、历史等传统文化学习的热情。

对传统文化的保护,需要从每一个人做起。清明时节的扫墓,端午吃粽子赛龙舟,中秋时与家人的团聚,都是我们力所能及的。读孔子、学老庄更是对民族文化的传承。让我们都来学习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共同实现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字论文(通用14篇)篇六

中华民族传统祖国是“三位一体”的意义结构体,“天下”为体,故土家乡是根基,政治国家是保障,伦理文化是支撑,是“乡土之国”、“中国”、“中华”的有机统一。

中华民族在相对封闭隔离的内陆生存环境中,在自然经济、政教合一的宗法农业社会,在认识改造自然社会、创造中华文明的实践话动中,对个人与民族国家的价值关系长期思索、反复定位,历史地形成并不断发展完善了“三位一体”的祖国的意义结构。所谓“一体”指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根本利益(“天下”),“三位”指村社共同体(乡土)、多民族共同体(“中国”)和伦理型的民族文化(“中华”)。其中,村社共同体是基础,是联系个体的情感心理纽带,多民族共同体(国家)是调控个体社会生活的政治保证,而人伦文化则是调节整合个人和民族国家的价值关系的精神支撑。三者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密不可分,构成有机整体。

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始终构成其所热爱的祖国的价值内核,维护和发展祖国的根本利益也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使命。这种价值理念不断内化,历史地积淀成“天下”人文观念。

人们一般地把“天下”理解为实体性的空间地理概念,但在儒家的话语系统中,“天下”具有特定的人文内涵。总的来说,民众是“天下”的主体力量,民族是“天下”的最高意义。“天下”具有神圣性,其利益不可侵犯。是故,“天下”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象征,“天下”是传统祖国的根本意义所在。

首先,民众利益是“天下”的基本意义。“天下非一人之天下,天下之天下也。“立天子以为天下。非立天下以为天子也。”“尧舜之位天下也,非私天下之利,为天下位天下也。”“天下”是“天下”民众的“天下”,而不是君主一人的私利。所以,天子的职能不是剥夺、占有“天下”利益,相反,天子是为天下民众的生存而治理天下的。是故,在天下、国家、君主的价值序列的选择上,“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黄宗羲认为,“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经营者,为天下也。”他批判君主专制独裁,说“岂天下之大,于兆人万姓之中,独私其一人一姓乎”,强调“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王夫之也倡导“不以一人疑天下,不以天下私一人”。总之,儒家特别是明清之季的启蒙思想家都认为民众是“天下”的主要力量,民众利益比君国利益更重要,但没有也不可能确立人民主体论的政治观。

其次,民族利益是“天下”的最高意义。王夫之以“天下之大公”为最高价值尺度,阐释了爱国主义的价值序列的层次性。指出了民族利益是至高无上的价值,高扬了民族爱国主义的信仰。他说:“有一人之正义,有一时之大义,有古今之通义,轻重之衡,公私之辩,三者不可不察。以一人之义,视一时之大义,而一人之义私也;以一时之义,视古今之通义,而一时之义私矣;公者重,私者轻矣,权衡之所自定也。”“一人之义”“一时之义”与“古今之通义”都是在“公”的层面上按照价值普遍性的大小从低到高的排序。也就是说,以“天下之大公”来衡量三者,个人的正义最低、君主国家(“一时之大义”)利益次之,民族利益(“古今通义”)最重要。当三者发生矛盾冲突时,“不可以一时废千古,不可以一人废天下”,而应该舍小义,取“大义”,全“通义”。这就是说,民族利益是“天下之大公”的体现,从而是“天下”的最高价值意义,“天下”是民族根本利益的象征。顾炎武曾经严格区别了“国”与“天下”。说:“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致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国”指一家一姓之王朝,是一己之私利,而“天下”则是不因王朝更迭而永恒存在的民族及其整体利益。两者在价值序列的选择上,显然是“天下”重于。国家”。“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由此,“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成为超越时空界限的民族爱国主义宣言书,对民族整体利益的自觉认识和维护,成为“祖国”观念的价值核心。

再次,“天下”人文观成为社会正义原则,具有神圣的价值意义。“天下”既然是永远高于专制国家的价值理想,是衡量现存国家合理性的最高尺度,对于现存国家始终具有批判超越性的一面。这样,它就取得了与中华民族的祖国在价值观念上相契合相对等的地位和意义。不妨说,它是中华民族共同利益的象征,是传统祖国之根本价值意义所在。因此,它构成中华民族传统祖国观念的价值之源和意义之本。

中华民族在形成之早期,不像希腊等为代表的西欧社会,经过了私有财产充分发展的历史阶段,社会分工和交往扫荡了氏族公社的血缘残余,以地域性的社会组织进入了文明国家阶段。相反,它没有经历私有财产充分发展之阶段,而由氏族进入国家阶段,这样,国家就保留着大量的氏族残余。农村公社就成为中华民族生息繁衍的社会基础。我们民族自觉不自觉地把村社共同体看作是生养自己的最直接最具体最现实的“祖国”原型,几千年来积淀成深厚的恋土思乡的情感,成为中华民族难以拂拭的集体无意识。所以,我们认为,故土家乡是我们民族祖国观念的基础和纽带,是产生“中国”和“中华”民族自我意识的前提。

1.公共土地构成中华民族共同利益的价值本源。维系氏族共同体的物质力量是农村公社的公共土地。公社成员对属于每个人的公共利益的维护和追求,成为他们认同、归属该共同体的价值前提。虽然说专制君主剥夺了共同体成员的这种神圣的公共利益,但中华民族始终把“公天下”作为其追求的价值理想。一部沉重的散发着原始民主精神的大同思想史,正是对这种公共利益的价值理想追求的历史体现。所以说,乡土情结的价值指向乃是农村公社的公共土地,公共土地构成中华民族共同利益的价值本源,村社共同体是传统祖国的价值原型。

2.自然血亲情感是中华民族伦理文化的基础。古代的农村公社,是时间上的血缘和空间上的地缘相统一的社会复合体,其所传播的文化信息实质上仍是自然血亲人际情感。儒家的礼乐文化是建立在“仁”的根基上的。“仁”不是一种外在性的强制的规范,而是个体自觉的人性意识。儒家的仁学思想是以宗法农业公社的自然血亲人际情感为文化心理纽带的。这种“群体至上”的利他性道德意识,表明了公而忘私,先人后己的质朴敦厚无私无虑的人际情感。它由父子、夫妇、兄弟推至朋友、邻里。即由家族推及宗族社会,自然成为个体成员的人生归宿。因此说,自然血亲情感构成中华民族伦理文化的情感心理纽带。"。

3.乡土意识构成中华民族的民族国家意识的原型。在古代,由于战争、内乱或者种族压迫,生活在一定地域的公社成员被迫迁徙他地,客走他乡。生活的艰难困苦和异乡异俗,常常勾起人们思念家乡故土的情思。在中华民族漫长的文明历程中,逐渐积淀成炎黄子孙的思乡情结。思念家乡故土。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的爱国主义情感,不管是伟人圣贤,还是凡夫俗子,无不如此。刘邦称帝后,还归故乡沛县,和父老乡亲引吭高歌雄浑慷慨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他那“游子悲故乡,吾虽都关中,万岁后吾魂魄犹乐思沛”的肺腑之言,道出了我们民族那种难以拂拭的乡土情结。如果把它与国家盛衰、民族兴亡联系在一起,乡土意识便溶入了丰富深刻的社会历史内涵,从而升华为一种高尚的。国家民族意识即爱国主义精神,因此说,乡土意识构成中华民族的民族国家意识的原型。

总之,中华民族把村社共同体理解成自己所热爱的祖国的原型。原始公社的公共土地、人际情感和乡土情结,分别构成传统祖国的价值本源、情感纽带和民族国家意识的原型。中华民族之传统祖国观念,从起源和基础来看,它首先是乡土之国。

作为“乡土中国”政治化的历史产物,中华民族把自己的“祖国”理解为多民族的共同体,凝结为“中国”这一概念。“中国”之指谓,并不侧重于种族之血缘意义,而是强调政治之大一统和文化之大一统意义。政治大一统有两层意义。其一是对民族内部而言,实行家国同构、君国交织的专制统治。亦即专制君主既是国家的象征,也是民族的象征。其二是对于中华民族与其他民族的关系而言,专制君主是“天下共主”,“中国”与其他民族是宗主国与附属国的关系。作为政治大一统形态的“中国”,要求个体成员忠君爱国。由此,在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实践中,君与国的交织纠缠,衍生出复杂而矛盾的价值观念,甚至使忠君与爱国演变成二律背反的历史悲剧。

中华民族在本质上把“祖国”看成是具有高度发达之伦理文化的“礼仪之邦”。对祖国的认同和民族个性主要是文化的认同和文化个性。这就历史地凝聚成一个观念即“中华”。元人王元亮云:“中华者,中国也。亲被王教,自属中国,衣冠威仪,习俗孝悌,居身礼仪,故谓之中华。”若从炎黄算起,中华文明具有六、七千年的光辉历史。它以汉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融合了中华民族其他各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的优秀成分,在汉化和胡化的双向互动过程中,形成了群体至上的伦理型文化。中华文化把群体至上作为根本价值取向。强调个人利益应服从于国家民族利益。在义利、公私、群己关系上,崇尚见利思义,“义然后取”,“大公无私”,“公而忘私”,“先人后己”,“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种“群体至上”的价值取向和人生信条,极大地凝聚了中华民族,民族的整体利益被整合成中华文化的价值核心,为个体在爱国主义实践中正确处理民族、君主国家、家庭和个人之间的多维价值关系提供了思想依据。中华民族把自己的祖国诠释成群体至上的伦理型文化实体,这与世界其他民族相比较,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

中华文化崇尚天下一家,世界大同,反对民族压迫和非正义的侵略战争。对于来自周边民族的侵扰,总是先以和平方式来化解矛盾,迫不得已,才奋起还击,这叫做“文化不改,然后加诛”。在对待周边民族的态度上,反对以血统种族标准贬低、污辱文化落后的民族,而倡导用宽容的文化标准衡量民族之先进与否。这种热爱自由、追求和平的人文情怀,为加强中华民族与世界各民族的平等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有力的文化支持,民族文化的包容性和开放性,又为中华民族维护和发展祖国的根本利益提供了鲜活的精神动力。所以说,“中华”是中华民族传统祖国观念的灵魂和统帅,是中华民族立足发展的精神依据。

综上所述,中华民族在创造古代文明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祖国观念。它以“天下”为根本意义和最高尺度,以村社共同体为价值原型和情感纽带,以多民族国家(“中国”)为政治依托和政治保证,以人伦文化(“中华”)为精神统帅和思想灵魂。是“天下”之国、乡土之国、政治之国和文化之国的有机统一体。在这个一体三位的意义结构中,既有明确的价值主体和价值指向,也有深厚的历史根源感,既有现实的政治依托,也有超现实的精神信仰和文化底蕴。这就为民族传统爱国主义的历史展开拓宽了丰富多彩的社会内容,确立了神圣崇高的理想目标,注入了鲜活充足的精神动力,从而有力推动了传统爱国主义的发展进程。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字论文(通用14篇)篇七

我国是拥有五千年历史的国家,之所以能够得到良好的发展,传统文化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文化不仅仅是民族的血脉,也是中华民族的积淀。为了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需要将传统文化渗透在教育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有利条件。因此,本文针对优秀传统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为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我国在发展过程中,对教育予以了高度重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对国家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幼儿教育期间,幼儿应当接受早起的启蒙教育,通过将优秀传统文化与幼儿教育中有机的整合在一起,大力弘扬传统文化,使得幼儿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在实践时促进幼儿获取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从而提高幼儿教育的效果。

文化不仅是人类在发展中积累和创造的物质与精神财富总和,而且是民族的灵魂和血脉,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拥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对增强民族的自尊心与自信心等发挥了关键作用,也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实力。因此,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其独特的价值。

1、诵读传统蒙学经典。

幼儿教育是教育的基础,幼儿教育的实施对幼儿日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所以应该对幼儿教育予以高度重视。一般来讲,幼儿有着多记性而少悟性的特点,所以教师要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活动。因为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民族的精髓,那么,将优秀传统文化应用在幼儿教育中,对幼儿教育的有效实施具有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要选择传统启蒙读物让幼儿诵读,选取的读物有《弟子规》、《三字经》和《千字文》等,因为这些读物都是具有德育教育与文化知识教育的双重功能,幼儿在诵读传统蒙学经典过程中,不但体会到中国古汉语的文化魅力,也逐渐的提升其素质[1]。由于蒙学读物具有一定的共性,大致上采用对偶与韵语等形式编成,因而与幼儿的语言思维特点相互符合,因而读起来朗朗上口,进而便于幼儿学习和诵读。在内容上,有利于幼儿的记忆和联想,对幼儿教育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2、加大隐性传统文化教育力度。

幼儿园是教书育人的场所,为幼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为了增强整体的教育效果,需要对优秀传统文化有深刻认知,所以在实际教学期间,可以将优秀传统文化应用在幼儿教育中,通过加大隐性传统文化教育力度,尤其是充分的运用传统节日实施教育,继而为幼儿各个方面的素养得到提升发挥关键作用。根据有关研究表明,传统文化对促进幼儿的行为、情感和认知等的协调发展有一定的帮助,为了确保幼儿对社会民俗习惯和礼仪规范等有所认知,培养幼儿健康的情感以及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等,教师要在实施隐性传统文化教育过程中,对悠久的历史有充分的了解。因此,在幼儿教育期间,教师应当合理的利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将教育资源进行汲取,科学的进行隐性传统文化教育,再设计教学方案,定期开展具有专题性的节庆活动,促使幼儿在节庆活动的熏陶下培养其情感[2]。首先,设计恰当的园所标识。为了保证幼儿对优秀传统文化有更为深刻的了解,对传统文化更加喜爱,需结合园所名称,合理的设计具有趣味性的传统文化故事,继而在循序渐进中吸收优秀传统文化。其次,设计主题空间。当每年的二月份幼儿回幼儿园时,可以举办元宵节灯会,或者是采取亲子创意制作的方式,使得幼儿园的环境富有年味,在亲子游园会中,充分发挥教育的最大作用,也将优秀传统文化与教育有机的融合在一起[3]。最后,大力开展传统节日专题教育活动。为了促进幼儿对优秀传统文化有深刻认知,教师要定期举办传统节日专题教育活动,例如,每逢端午节和中秋节,教师要组织幼儿做粽子与月饼,让幼儿通过亲自操作体会到劳动人民的辛苦,也在实际操作中收获快乐和喜悦。同时,幼儿对传统,民俗节日也有一定的了解,也学会分享和劳动,从而养成良好的品质。此外,在新年,教师要设置中国结编结赏和传统剪纸等活动,通过将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在幼儿教育,使得幼儿对传统艺术有深刻认知,继而促进幼儿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3、合理的利用传统民间游戏。

对于幼儿而言,游戏是其认知世界的主要途径,游戏对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意义,幼儿通过参与到游戏活动中,其体验更加丰富,对幼儿的良好发展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也对幼儿综合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通常情况下,传统民间游戏中蕴含了丰富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其对推动社会的发展以及幼儿群体的健康成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基于此,在幼儿教育过程中,为了增强教育效果,培养幼儿的能力,可以合理的利用传统民间游戏,间接的将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在幼儿教育中,充分发挥游戏的作用,当幼儿参与到游戏中,为幼儿的表演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等的提高打下坚实基础。教师结合教学内容选择具有针对性与合理性的传统民间游戏,通过开展传统民间游戏,实现对幼儿创造力和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幼儿的协调能力、跳跃能力和投掷能力等,使得幼儿在娱乐中促进幼儿的身体发育。由于有些游戏有竞争性和规则性,对增强幼儿的进取心发挥了主要作用,也有利于幼儿通过参与传统民间游戏学会遵章守纪,在耳濡目染中接受优秀的传统文化,从而有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也提升了幼儿教育的高效性。总之,在幼儿教育中,为了促进幼儿接受良好的教育,为幼儿日后的学习和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要对幼儿实施早期启蒙教育,通过将优秀传统文化与幼儿教育有机的整合起来,从而促进幼儿教育的质量有显著提高。

综上所述,在幼儿教育实施中,需要结合幼儿的特点,将优秀传统文化应用在其中。幼儿教育是教育的起点,通过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对幼儿综合素质的提升奠定了基础,也有助于提高幼儿教育质量。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字论文(通用14篇)篇八

茶文化是一种具备深厚的价值内涵的文化机制,要想真正有效的传承茶文化体系,还需要借助合适的形式将茶文化元素有机融入其中。从当前我国现代文化来看,现代文学体系不仅包含有丰富并且完善的文学创作元素,还蕴含丰富的创作理念,这二者构成了众所周知的现代文学作品内涵。通过研究蕴含有茶语的现代文学形式,挖掘其中存在的人文思维与价值机制,不仅能够更好的了解我国文化发展历程,还能够加深对茶文化的认识与理解。

茶文化;现代文学;文化元素。

茶文化在我国有着深厚的底蕴,经过漫长的发展与积淀,茶文化体系中不仅包含有丰富的物质性元素,还囊括了深厚的精神内涵与价值理念,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中值得传承发扬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中国文化整体来看,已经具备了完整的文化机制与内涵,对现代文化来说,茶文化不仅仅能够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创作内容与素材,茶文化中蕴含的丰富的价值内涵也是现代文学创作者的具体情感来源宝库。

文学作品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形式,通过借助具体的素材进行创作,使得现代文化作品能够发挥出最好的效果。通过分析现代文学作品的内涵以及分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认知、理解现代文学。

1.1现代文学作品的分类。

通常我们在对文学作品进行分类是主要通过人物塑造,文体结构,语言运用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将现代文学作品细分为小说、诗歌、戏剧艺术、散文艺术四大类。而在这四大类中又可以细分为多种不同的类别,比如小说又包括悬疑类小说、浪漫类小说,诗歌可以分为叙事类诗歌、抒情类诗歌。在戏剧艺术中,通过各种演出将脚本元素进行展示,在编写过程中编剧常常会借助人物具体的语言与动作来对事实进行揭露,传达个人情感,塑造立体的人物形象。我国现代文学是一座丰富的艺术宝库,容纳着形式各样的文学作品,这些文学作品通过对社会大众长期生活的实际情况进行反映,充分传达了创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其中存在着丰富的文学创作素材。现代文学作品有着深刻的时代性,个性突出,不仅能够借助多样化的语言艺术表达形式来对科学,人文等当面的内容进行充分表现,还对传统文学从艺术表现形式以及风格上进行的创新突破。通过对现代文学作品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茶文化在现代文学作品中也有着丰富的基础,以多种形式存在着。

1.2茶文化的文学应用及综合内涵诠释。

客观分析现代文学作品的创作与发展,我们可以发现,利用文化理念与文学作品元素进行创作是也需要进行深入全面的结合与融入,在具体创作中表现出不仅仅是将某种具体的文化素材融入到创作中,更包括精神理念与文化价值思维的融入。在具体的文学形式创作中进行描写与创作,这是茶文化体系在文学领域所表现出来的属性。追溯茶文化在文学领域的发展脉络可以发现,在早期的与茶文化相关的文学创作中,主要是以茶为主题的诗词歌赋,经过相当长时间的发展后才不断完善,趋于成熟。放在整个茶文化发展历史来看,茶文化文学作品承载了茶文化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历史、文化、情感记忆的重要载体形式。茶文化元素出现在现代文学创作当中,为现代文学作品赋予了更多更有内涵的内容,与之相关的文字与作品表现出更强的影响力与生命力,并且将我国传统文化体系所具备的内涵与特点更好地凸显出来。纵观整个现代文化中涉及到茶文化的相关作品,表现出来的创作理念无一不是如水般的流畅与细腻。具体分析,可以发现,我国现代文学中已经涌现出了数不胜数的具有代表显得茶文化作品,比如汪曾祺的《寻常茶话》,老舍先生的《茶馆》,通过阅读这些作品,我们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茶文化的魅力所在。

现代文学体系涉及到极为丰富的元素内涵,从创作素材与创作理念来看,其都与客观应用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与传统文学体系相比,茶文化元素在现代文学体系中表现出很多新的特点,通过研究茶文化在现代文学体系中的融入情况,能够更好地实现茶文化理念的传承与认知。

2.1笔下的饮茶文化。

的作品在现代文学作品体系中对茶文化的理解表现出鲜明的风趣,精辟的特点,在他的作品中,饮茶不仅仅只是一种生活形式,对和尚来说,饮茶是一种禅文化,对道士来说,饮茶是一种寻道,因此,知识分子饮茶,事实上也是一种文化元素的表现形式,代表着一种文化情操与内涵。

2.2老舍的《茶馆》。

老舍先生对茶文化也有着深刻的理解,他在《茶馆》中对茶进行全面的描述。老舍不仅仅是对茶、饮茶以及茶文化有深入的。了解,事实上他对整个饮茶活动中所蕴含的内在含义都有着全面的研究。为了确保文学作品创作的效果,他常常选择茶作为自己创作伙伴。在老舍的代表作《茶馆》中,不仅旧北京大裕茶馆的兴衰演变得到全面的展示,还体现了我国茶文化体系发展变化的过程,虽然老舍自己并没有过开茶馆,但是在作品中却表现出对茶文化体系不可思议的成熟了解。

2.3茶客汪曾祺。

汪曾祺是一名著名的作家,同时也是我国历史上以为著名的茶客,在他创作的作品中,不仅对各种茶文化元素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还传达了很多茶文化理念内涵层面的东西,将其自身对茶文化的深入理解应用到现代文学创作中去。在汪曾祺的《泡茶馆》中,凭借自身对散布在昆明学校门口的布置风格等方面的特点的了解,将散布在茶文化体系中的各种元素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在阅读过程中,读者能够感受到形形色色的人在他们所处的不同的生活类型中都能够培养出对茶的浓厚的兴趣。他在自己的作品中如是写到,如果我现在还算一个写小说的人,那么我这个小说家,一定是在昆明的茶馆里泡出来的。除了《泡茶馆》之外,汪曾祺在自己现代京剧作品《沙家浜》中也表现出丰富的茶文化内容。

3.1茶文化与文化元素的发展。

通过分析茶文化元素的展现形式能够更全面的掌握整个文化体系的表现形式,从而更有针对性的从中挖掘出能够进行文化传承的渠道与空间。茶文化体系所展现出来的价值并不仅仅限于文化元素的形式与内容的丰富上,还在于对价值理念的有效提升。随着全球文化交流的相关机制不断建立并完善,世界文化体系已经普遍表现出鲜明的融合特点,打破了过去的单一文化表现机制,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越来越深入,越来越广泛。茶文化体系不仅仅存在于我国,在世界各国都有着自己的茶文化体系内涵,研究茶文化体系的发展情况,能够更全面的将茶文化元素应用到现代文学创作中去。

3.2茶文化与价值理念。

通常来说,要想全面了解某个文化体系,对进行整体理解,就需要通过合适的渠道与载体进行,在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体系中存在的涉及到茶文化元素的相关作品就是直观了解茶文化内涵的重要途径。在目前我国现代文学体系中涉及到茶文化理念除了包括具体的茶文化元素的展现与描写,还传达了准确的价值理念内容。现阶段我国现代文学创作处于快速发展的新时期,从具体的创作内容到文学作品的实际表现形式,都在不断发生实质性的变化,通过对其中蕴含的茶文化进行研究,能够全面整体了解整个文化创作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所传达的价值理念,真正实现文化理念认识的目的。

3.3茶文化与文学作品创作。

茶文化对我国现代文化作品创作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其影响最集中表现在现代文学创作的创作理念与创作风格都受到传统茶文化的影响,发生深刻的变化。一直以来,茶文化都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现代文学作家都深受茶文化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茶文化对深刻的影响到整个现代文学作品创作,甚至推动其进一步发展。从整体来看,茶文化体系中所蕴含的具有积极意义的价值规范以意识都影响到了整个茶文化文学体系的发展,而茶文化作品中所弘扬诠释的正面、积极、向上的价值理念也是读者接触了解茶文化的重要渠道。

从文化多元化发展层面来说,茶文化元素的充分合理使用能够极大地激发现代文学的生机与活力,不仅极大地贴近了现实生活,从内容以及具体的人物形象等方面来更好地丰富现代文学,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引导学生深入阅读,从而真正对整个现代文学作品产生价值层面的共鸣,让读者真正理解作品中所要传递的思想理念,加强对具体的情感理念的深层理解。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字论文(通用14篇)篇九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积淀,内涵丰富,影响深远。但同样面临着文化全球化带来的巨大冲击。为此,主要通过分析文化全球化给中国传统文化带来的挑战,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如何去发展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更好地服务于当今社会。

关键词:文化全球化;传统文化;挑战;出路。

在现今全球化背景下,文化作为软实力,是综合国力强弱的一种显现,对国家的发展强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充分运用到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更好地与当代社会相融合,需要我们不断关注传统文化的相关工作进展,学会对传统文化进行准确定位,找出一条适合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新道路。

1、文化全球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论述。

1.1、文化全球化。

学术界普遍认为,文化全球化是在全球化的语境中,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国家文化的交流、对话以及价值共识和共享。其实文化全球化就是世界上的各种文化相互碰撞、融合,并且在全球范围内流动的过程。正如费孝通先生在描述20世纪的局面时说:“20世纪是一个世界性的战国世纪”,“未来的21世纪将是一个个分裂的文化集团联合起来,形成一个文化共同体,一个多元一体的国际社会。而我们现在的文化就处在这种形成的过程中”。目前,文化全球化主要表现形式是以美国文化为主导的欧美国家文化的全球化。美国等西方国家凭借经济和先进的科技优势,将他们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通过互联网、电视等多种手段在全球快速传播。

1.2、中国传统文化。

对于传统文化的概念,有学者把它定义为“历史演续中形成的文化,这种文化不是单一的,而是一个庞大的社会文化价值体系。”还有学者表达为“祖宗创造的具有继承活性的历史遗产”,而“继承活性”则说的是某些文化自创立以后独立于其创立时所处的政治经济关系的能够跨时代并影响后人的意识形态。基于以上概念,笔者认为传统文化是在民族历史演变中形成发展起来,并被大多数人所认同流传下来的带有民族特性的一种动态文化。它会根据时代的发展状况,不断完善和丰富自身内涵。从内容的延展性上讲,它涵盖经济政治、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建筑科技等各种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从思想的延续与继承上,它是以儒家文化为主导,辅以百家之长的一种圆融和谐的文化;从时间的跨度上,“新文化运动”以前它经历了漫长的原始社会、沉重的奴隶社会和近两千年的封建帝制社会,五千年的酝酿与积淀,造就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厚重与精深。

2、在现今社会发展下,中国传统文化面临的挑战。

2.1、加剧了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之间的矛盾。

“全球文化体系是一部普遍的法典,然而其目的不是普遍的同化;恰恰相反,它是区别、界限和冲突的表现。”不同文化在世界范围内交流与融合,虽然可以碰撞出新的火花推动文化的发展,但还会因各自文化差异而引发新的冲突。最突出表现就是西方的价值理念和中国传统价值取向之间的矛盾。在西方社会里大多喜欢追求个人主义,注重和维护小我的利益。相比之下,我们国家就注重强调集体主义,以整体利益为重。

当西方的这种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进入人们视野之后,原先传统文化中良好的道德风气和风俗习惯就会受到挑战,人们会产生质疑,甚至还会抛弃它转而推崇外来的价值观念。这就是在今天的社会里我们常常看到的各种因“道德绑架”而带来的社会难题。

2.2、我国本土的文化安全出现问题。

在全球化的过程中,不管是在经济上还是在文化上,美国等欧美国家都是处于极为有利的地位。他们可以通过电视、电影、互联网等传播方式,无形地向我们推销他们的意识形态、社会制度以及价值观念,从而达到“文化霸权”的目的。仔细观察周边,不难发现人们的物质生活方面出现了“西化”的现象:饮食上随处可见的麦当劳、肯德基和德克士等西式快餐店;服饰穿着上对lv、gap、阿迪达斯等外国品牌的盲目追求。特别是“西方节日”的大兴之风,可以说是与中国传统节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些其实都是当前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一种忽视或者缺乏认同感的体现。“对于人来说,归根到底最重要的,不是政治意识形态或者经济利益。人们认同之所在,人们为之而战斗、而牺牲的,是信仰和家庭、血统和理念。”人们对于传统文化认同感的弱化,很容易让我们迷失文化方向,忘却自己的文化底线,给我们自身的本土文化带来一系列文化安全问题。

3、中国传统文化的出路。

3.1、辩证地看待并继承传统文化。

对于传统文化,要“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虽然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是前人留下来的宝贵财富,是今天全面推进深化改革的强大动力支持。但是我们还应该意识到,由于时代背景的局限,传统文化中也有一些需要摒弃的糟粕。所以,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就是:既反对教条式地全部接受和学习,又反对那种全盘否定式地宣扬传统文化“无用论”。更多的是做到:弘扬并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确保传统文化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前进。

3.2、坚持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所谓的创造性转化,就是根据现实诉求和时代需要,将那些有借鉴价值的文化赋予新的时代理解,并以一种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表现出来,使之符合现实要求和大众的口味。这样,不仅提高了公众参与度,还能让中国传统文化更好地为现代化建设服务。而创新性发展主要是对传统文化内容进行合理完善和拓展。一是要把传统文化与当前的时代精神结合起来,二是结合我国国情积极地融合外来的优秀文化。例如,国家现在大力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在吸收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又借鉴了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的基础之上而产生。

3.3、树立开放的文化观,让中国文化走出国门。

在当今开放的世界下,树立开放的文化观,坚持多元文化可以共存的理念是十分必要的。如果我们只是一味的发展自己本民族文化,而不主动与其他外来文化交流、借鉴和学习,这无异于清朝时期的闭关锁国。

文化全球化带给我们的除了挑战更多的是机遇,只要方向正确,道路明确,完全是可以让其他文化的有益成果为我所用,创造出更符合时代特点的优秀文化。

首先,需要增强我们的文化主体建设意识,加大对本国文化的建设力度,增强文化自信心。通过大力发展相关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向世界展示中国当代社会的一种文化形象,推动对外文化贸易出现新的商机。其次,重视新媒体的发展,加大传播方式、手段和力度,推动传统文化走出去。最后,政府应该制定相应的文化发展措施,确保走出去的文化产品能够准确代表中国形象。总之,需要形成一种“合力”以推动传统文化走出去,这样我们的民族文化在国际舞台上才拥有更多的话语权。

中华民族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延续发展下来的国家,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民族特色,这是我们应该感到自豪和骄傲的。但我们同样要认识到:在全球化的今天,更需要抓住文化全球化这一历史机遇。以开放的心态,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吸收外来的优秀文化,在碰撞中产生新的契机和新突破,推动传统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参考文献。

[1]袁金刚。文化、文学全球化涵义界说[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

[2]费孝通。从反思到文化自觉和交流[j].三农中国,1998,(11):8.

[3]程颖。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5,(4):34.

[5]朱雪。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研究[d].成都:西华大学,2013.

[6][德]乌·贝壳,哈贝马斯等。全球化与政治[m].王学东,柴方国等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字论文(通用14篇)篇十

摘 要: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小康社会的构建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均需要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支持与引导”。习近平总书记也在“十八大”后的多次重要讲话中突出了把握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基于此,本文针对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中国梦的精神力量一题展开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同时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梦之间的关系总结出了可行性较高的路径措施,其中包括进一步加深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将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主题相互融合以及充分汲取由优秀传统文化所传递出来的正能量等等,以期望能够对中国梦的顺利实现带来一些具有参考性的意见。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在公开讲话上强调,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得到优秀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的支持,进一步发扬我国的传统文化、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实现中国梦的主要精神力量。中华民族经历了五千余年的文明发展历程,在这个过程当中形成了连绵不断且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为国家的治理与社会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中,儒家所推崇的是民本仁政的安邦理念、法家所倡导的是奖罚分明的治国方针、道家所主张的是取法自然的人生信条、墨家所宣扬的则是兼爱交利的人生情怀......这些不同理念但却相同目标的各家文化汇聚成了推动中国发展与历史进步的强大力量,在无形当中形成了富有强大生命力与凝聚力的中华民族。如今,小康社会的全面构建与依法治国的进一步落实,均离不开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力量支持,为了能够更加顺利的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需要做到的是“传承优秀文化、开辟崭新未来”。

一、中国梦的历史轨迹与本质。

(一)追寻中国梦的历史轨迹。

回顾一下我国的近代历史,这与中国梦的形成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性。事实上,中国梦本身与中国的近代史发展非常相似,都经历过了“辉煌——衰落——复兴”的曲折历程。在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将中国百姓陷入到了水深火热的境地之中,中国社会沦为了半封建的状态。随后,千千万万个爱国人士自发的组成了一支支“圆梦团队”,开始为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奉献自己的汗水和热血。例如由李鸿章和曾国藩领军的改良运动、以义和团为代表的革命战争、由梁启超发起的变法运动等等,这些顽强无畏的奋起抗争虽然为民族解放重新燃起了希望的火焰,但是却均以惨淡的失败所收场。在历经了较长时间的磨砺以后,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之下,终于成功踏上了富强、民主的发展之路。

在新中国正式成立以后,崭新的历史起点又衍生出了一些新的问题,国家的繁荣与社会的发展均离不开经济建设的支撑,因此在改革开放决策的实施下,中华民族真正踏上了民族复兴的光辉大道。

(二)中国梦的本质概述。

在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的博物馆展览活动时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在次年的3月17日,习近平在第十二届人大会议闭幕式上表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归根结底是人民梦。”不难看出,中国梦所代表的不仅仅是国家的富强与民族的兴旺,同时还揭示了中国梦的真正目的是实现中国人民的“幸福梦”[1]。

二、传统文化与中国梦的关系。

(一)传统文化是中国梦的精神所在。

众所周知的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且博大精深,是经过了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与沉淀后才逐渐形成的智慧结晶。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不仅拥有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而且还蕴含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海量胸怀,这些宝贵的文化财富是华夏儿女的重要精神支撑,并且在和谐社会的建设中也奉献出了不容小觑的力量。

(二)中国梦赋予了传统文化以崭新的时代特征与内涵。

单单从文化价值的角度来分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数代中国人的共同愿望,在其中蕴含着中华儿女的利益观念与精神气质。因此,在中国梦中所具备的组成要素几乎都深深的烙印着传统文化思想和精神价值。例如,现代和谐社会的构建与我国传统文化所提出的“致中和”思想几乎是如出一辙;和谐社会发展理念同传统文化中的“贵和尚中”同样是不谋而合;现代社会中的核心价值观念与传统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还是相互相通的。

由此可见,当前社会中的很多理念都是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汲取过来的,其不仅有利于中国梦的顺利实现,而是还兼具着鲜明的时代特点。可以丝毫不夸张的说,中国梦的实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契机,让我国历史悠久且底蕴深厚的传统文化能够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认可[2]。

三、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精神力量的路径分析。

中国梦的顺利实现离不开传统文化所具有的感召力与影响力,正是因为我国的传统文化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沉淀,才让中国民族可以在国际的文化舞台中都具有着强大的自信心。当代的青年群体是国家进步与社会发展过程中非常宝贵的人力资源,他们所代表的就是国家的希望与民族的未来,因此如果不能够进一步加深青年群体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那么就无法将中华民族所独有的文化自信顺利的传承下去,进而对中国梦的实现带来一定的阻力。事实上,在中国梦的实现过程中,由传统文化所积累得来的文化自信所代表的即为我国宝贵的文化资源,我们需要着重认识到蕴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发展前景与发展优势,在进一步实施中国梦的基础之上,加大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力度,同时还要将我国历代的优秀文化资源与文化代表展开更加详细的讲述,其中包括来自于儒家的积极思想、来自于道家的淡定优雅、来自于唐诗宋词中的文学艺术等等,在潜移默化的过程当中夯实当代青年群体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信心[3]。

通过上文中的内容可知,中国梦的实现是历代华夏儿女所共有的夙愿和理想。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在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以后,我国的近代历史就一直处于“救亡图存”的状态,数千万华夏儿女都在发自内心的呐喊着“振兴中华”的口号,并且在一次又一次的抗争与奋起活动中积累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历经了一段漫长的战争年代后,各路力量的碰撞与整合促使了中华民族不得不去寻求出另外一条更加适合的复兴之路,并且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正确指导下,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中华民族的又一道明亮曙光。自从中国共产党正式进入到我国的政治领域以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就落在了党组织的肩上,在中国共产党的引领之下,在封建社会中受尽欺凌的中国人民开始奋勇向上,在经历了数十年的浴血奋战后组建了新中国,让中国正式成为了众多世界民族中的一员。毋庸置疑的是,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之路是坎坷无比且荆棘满布的,但是中国共产党却仍然坚守着国家的“富强梦”、民族的“复兴梦”、人民的“幸福梦”而去不断的努力和奋斗。在改革开放后的三十余年中,经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积极探索与大胆实践,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已经正式踏入了顺利实现的征程,并且呈现出了令人欣喜的光明前景。基于此,中国梦的实现必须要建立在国家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基础之上,要对我国各个阶层百姓的实际情况与利益实现展开更为深入的体察,争取早日实现国家梦、民族梦以及人民梦之间的融合和统一[4]。

中国梦的实现已经与优秀传统文化紧密的关联到了一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实现虽然是在经历了严峻考验后的近代历史背景下被提出的,但是其仍然具有着非常大的感染力与号召力,这主要是由于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优秀传统文化所形成的。

首先,拥有着数千年发展历程的中华文明让中国人产生了强烈的自豪感与不可比拟的文化自信,这些都是中国梦顺利实现的巨大精神动力;其次,在中国梦中蕴含着令人动容的爱国主义情怀,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核心所在。在我国的近代史中出现过很多感人肺腑的爱国事迹,那些令人尊敬的革命先辈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汇聚成了精忠报国的精神信仰,并且在历代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滋养下演变成了中华文化宝库中最最耀眼的明珠;再次,在诸多的中国梦过程要素中都烙印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特有的精气神。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有顽强不息且敢于拼搏的精神力量作为支持,同时还要具备能够凸显公平正义的价值观念来进行引导,进而将国家梦想、社会梦想以及个人梦想更加紧密的关联到一起。在这个过程当中,中国梦所倡导的和谐发展与合作共赢理念均能够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找到相对应的力量支持,为此,中国梦的实现为的是让我国历代的民族夙愿得以早日完成,并且在这个过程当中将我国五千余年的优秀传统文化更为长远的传承下去[5]。

伟大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得到丰富实践经验的支持,关键之处在于,中国共产党与各个阶层的人民群众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充分的发挥出自身的能力来不断的增强国家所具备的物质硬实力与文化软实力,继而在这个过程当中来进一步提高中国人民的幸福指数。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指出:“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创造13亿人口的幸福美好生活绝非易事。中国在发展道路上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还需要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由此可见,如若想要让中国梦得以更加顺利的实现,就需要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来众志成城,努力去攻克一个又一个困难,将所有能够调动起来的积极因素都融入到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程当中,尽可能的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正能量发挥出来[6]。

中国梦的顺利实现同时还需要得到宝贵传统文化资源的支持。一直以来,我国的党组织都将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当成了自己的一项首要任务,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向传统文化内容中注入新鲜的血液与时代内涵。在经过了我国历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努力以后,中国梦的实现已经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了非常密切的关联性,其中包括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情怀、“自强不息”的开拓意识、“民为贵、君为轻”的以人为本理念、“为政以德”的仁政文化、“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贵品质等等,不难发现,中国梦的实现俨然已经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发扬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程度。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以及人民群众所具备的思想觉悟与文化自信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在无形当中加快了传统文化与和谐社会发展之间的融合速度,让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正式成为了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的力量源泉,继而让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背景下的根基得到更进一步的夯实与巩固。

四、结束语。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需要更加清晰的认识到,如果想要在新时期的背景下更加顺利的达到实现中国梦的任务要求,亟待解决的另外一项问题即为调整传统文化资源内部的落后与不足之处。在日后的工作中势必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与困扰,但是需要坚信的一点是,中国梦的实现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工作还有非常大的上升空间,我们应当结合当前的社会发展现状来对传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展开更进一步的梳理和调整,积极的贯彻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价值观以及方法论,将优秀的文化引进来、将落后的文化剔除出去,从真正意义上去实现古为今用,让我国经过了数千年历史沉淀后的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更多的力量源泉。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更进一步的将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和现代教育理念紧密的融合到一起,要确保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能够完全的符合现代文明的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之上去不断的推陈出新,让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保留更加鲜明的民族特色与浓郁的时代精神。最后,我们需要去更加的重视优秀传统文化中所面临的资源流失困境,应当采用更加通俗易懂且新鲜有趣的方式来诠释和传播传统文化,让这些富有内涵且发人深省的优秀文化能够在国人的心中不断的生根发芽,继而去将传统文化与国家的政策制度、舆论引导、教育体系、民间传承以及产业开发等领域融洽的关联到一起。

总而言之,我们要在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汲取充足的养分,从而为中国梦的顺利实现输送源源不绝的强大力量。

参考文献。

[3] 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n].人民日报,2013(7):22.

[4] 孟东方,王子博.中国梦的内涵、结构与路径优化[j].重庆社会科学,2013(5):66.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字论文(通用14篇)篇十一

一颗对传统文化爱得深沉的心,我选的是第一个题目,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落点在精髓二字,精髓的基本解释为精气真髓,比喻事物的精华部分,我个人不太赞同这种解释,对于我们的传统文化来说,经历了几千年的吸收和沉淀,到现在糟粕其实已经很少,我更愿意将其理解为灵魂,也即我们传统文化的灵魂所在。那么,灵魂在哪里?我们可以把文化分为有形和无形两个部分,有形的物质和无形的思想,而文化的灵魂则在于其无形的思想层面,换一个词,哲学。并不是我一人这么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一书中文化的灵魂直接指的就是中国古代的哲学,包括儒家、道家、法家、阴阳家还有后来传进来的佛家等等,这些在现代都被笼统地称为哲学。再论述到中国哲学的鼻祖,是哪里?可以比较东西方的不同,西方的东西好像就是在不断地创新然后推翻前面的结论,但是中国不一样,我们国家的文化就像金字塔一样,从上到下,不断增加;从古到今,不断扩充。而金字塔的顶端应该算哪里?我想,当之无愧的当属《易经》,或名《周易》。可能至今还有很多人都认为《周易》更多的是一本卜筮之学,是迷信。但显然不是这样的。以其第一卦乾卦来说(也许没有背下来的必要,只是我背下来了,这里不管了),这一卦属于大吉的卦,好像其中的利见大人啊,无咎啊,吉啊等等讲的就是卜筮,你会遇到什么,你要怎样面对,结果会是怎么样的,跟算命差不多;但是不能忽略的是它更多的讲的是安身立命出世处世的道理,比如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这句话就会被人拿来当座右铭或者拿来教训晚辈,因为这是实实在在的道理。而且,这里面有很多都讲的是象,系词里面说,圣人是:仰观于天文,俯察于地理,乃始作八卦,彖言乎象,爻言乎变,所以六十四卦里面有很多关于象的描述也是暗含着处世之道。

我想要强调的一点是,中国传统文化是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的,之前有一些国学朗诵活动的普及就是很好啊,虽然说美国那些地方的教育是多么多么好,但我依旧认为教育应该从娃娃抓起,抓起的重点是要从小给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现在的人有好有坏,为什么我们会有好坏的概念,就是因为我们是有一个根深蒂固的准绳的,如果什么时候这个准绳没有了,我们的民族文化也就不复存在了。为什么现在没有以前那么多的大家,一是环境所致,二,还是环境所致,现在应该抓紧的还是精英教育,但是可惜上下不同体,社会太浮躁,但,大乱之世必有伟人出,也许是现在还不够乱,也许,伟人还在成长。

对于某位菇凉提的问题,为什么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国还在?用一句文言回答。我实在不知道你想要的答案是什么,我想说的是,文化的传承和延续必然是以人为载体的,如果人都不在了,再牛掰的东西也只是个东西,没有了创始者赋予它灵魂,就只是死物,死物如何延续?不才认为这就应该归于中国医学的作用,没有中医都活不下来!当然,真相不是这么诡异耍流氓的,只是我现在能想到的也只有一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正因为代代人都有这样的抱负,灵魂不死,故而永存!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字论文(通用14篇)篇十二

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和重要组成部分,或曰中华主流文化,是凝成中国民族精神的主流,是东亚文明的精神内核。“察业识某如佛,观事变莫若道,而知性尽性,开价值之源,树价值之主体莫若儒。”

儒学的这种地位是历史形成的,在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创立儒家学说,不是凭空创造的,而是在社会的大动乱中通过对三代流传下来的中国传统文化遗产进行反思,认真清理和重新加以诠释而形成的思想学说体系。孔子提倡“信而好古”和“好古敏以求之”,使儒学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成为中国原典的保存者和当时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孔子非常注重实地考察,坚持“察知征信”与“因革损益”的原则,使儒学又具备审慎的因时制变的品格,在中国处在第一次社会形态大变革的时代,儒学应运而生,突出了中华传统文化需要保存、延续和发展的历史必然。

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文化,只能在超越了单一民族观念和思想体系时才能存在。他一方面提倡“夷夏之防”,十分注重激励民族精神与爱国主义,同时又以“近者悦,远者来”和“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博大胸怀,倡导民族和睦,友好相处,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与巩固起了凝聚作用,因此儒学长期以来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支柱。“儒学不是宗教却能取代宗教”,坚持的是一种对儒学的信仰和依赖。儒学提倡德化社会、德化人生的思想对中国人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成为华人世界共同的文化心理基础。直至今日,儒家文化仍具有一种积存深厚的民族文化认同的凝聚力,起着中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重大作用。正是由于儒学避免了狭隘民族性的特点,为它走向世界,形成东亚儒家文化圈奠定了基础。

在先秦,处于私学地位的原典儒学,为它的长远发展奠了基。汉武帝“独尊儒术”,儒学始成为官学,两汉时基本完成了对先秦以来道、墨、名、法、阴阳之学的综合吸收,扩大了学术包容的范围而成为文化的宗主。虽两千余年其形成屡经变换,但总的方向是强化封建统治意识。

“凡是存在的即为合理的。”正是儒家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的长期存在和广泛的影响,使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与合情合理性文化。“中国人不得不树立一种道德律,即提高‘仁’,亦即公正、慈爱的行为地位,把它作为一种绝对标准,以仁为标准,一切有缺点的人或行为,就能被发现其所不足。”这或许便是儒学所要达到的高度,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所要传承的文化宗旨,正如张纯如所阐释的“文化影响力”(powerofculturalforces)“这种力量既可以剥削去使人成为人的那一单薄的社会约束―这样我们所有人都会变成魔鬼,也可以增加这一约束。”总之,儒家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体地位,决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趋势,并且时刻影响着中国人的精神与道德取向,成为中国人的信仰。

二、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在儒学中的体现。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这个思想体系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科学精神,这种科学精神又是通过儒学之要义体现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中国传统文化是凝聚之学。中国传统文化是内部凝结力的文化,这种文化的精神是注重和谐,把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群体、人与自然有机的联系起来,形成一种文化关系。这有助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便是以和谐民族的性格、精神而影响和传承的,而现代社会综合国力的构成中,民族凝聚力作为国家的软实力,为社会发展、改革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我们中华民族是宗族融合而形成的,融合于中华民族的宗族,历代都有增加,但融合的动力是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而不是武力,融合的方法是同化而不是征服。”中国全体国民都有他“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崇高伦理观念,与博大的仁爱精神,共同构建和谐之社会。儒学对中国社会之民族性格、民族精神、理性和谐社会的形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可以说,儒家文化是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这种凝聚之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学文化中的和谐意识包涵天人关系的和谐与人际关系的和谐。关于人际关系的和谐,儒家提倡“中庸”,即“和而不同”和“过犹不及”,实质是强调矛盾的统一与均衡,强调通过事物之变的把握以获得人际关系的和谐,避免和克服人与人,人与社会乃至国家、民族之间的对立和冲突。这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凝聚之学的科学精神。

2.中国传统文化是兼容之学。中国传统文化并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尽管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受到限制,它还是以开放的姿态,实现对外兼容,这正是依靠儒学“和而不同”的精神而实现的。儒学在保持其学统传承的同时,总以“和而不同”的精神,以我为主地汇通、吸收和融合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儒家文化对外来文化的强大吸收能力和它强大的同化能力是相辅相成的,更加出色的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兼容之精神。

3.中国传统文化是经世致用之学。文化的本质特征是促进自然、社会的人文之化,中国传统文化突出儒家经世致用的学风,它以究天人之际为出发点,落脚点是修身、治国、平天下,力求在现实社会中实现其价值,经世致用是文化科学的基本精神,儒家学说则更是这种精神的体现者和传播者。

三、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儒治世”

“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以儒治世”。明白地道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文化的这种特殊的社会功用。在长达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里,儒家思想一直在官方意识形态领域占据着正统地位,对中国官学文化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传统社会充满了亚普罗式的精神,是个按生态循环及继续下去的社会,继承的是老祖宗的传统,还要代代传下去”。传统就是权威,满足于守,追求静,害怕变。

《书经?大禹谟》:“皇天眷命,奄有四海,为天下君”,意思就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帅土之滨,莫非王臣”。“最便于专制”的儒术,或者当作一种专制官僚统治手段来看的儒家学说,可供统治者利用的内容有:(1)天道观念;(2)大一统思想;(3)纲常伦理。《书经》“呜呼!惟天生民有欲,无主乃乱,惟天生聪明时?”,《荀子?王制篇》“天地生君子,君子理天地”,这一来,天道观念,大一统主张,纲常伦理就成为“三位一体”了。所谓“两千年无思想,非无思想也,以孔子的思想为思想;两千年无是非,非无是非也,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归根结底,不是中国人对于孔子学说特别有好感,而是中国的社会统治,特别需要孔子学说。

自儒学被汉武帝君臣定为正统正宗以后,以地主经济为基础,土地得相当自由买卖,农民得相当自由转动,而原本不能造成世卿世官那样的贵族身份的社会,却藉着知识的统制和长期独占,而无形中帮同把士大夫的身份更加的特殊化或贵族化了。

“以儒治世”,中国传统文化更加牢靠的在政治中得以发挥。“文化是物质设备和各种知识的结合体,人使用设备和知识以便生存,为了一定目的,人要改变文化”,师儒和政权的关系,在中国封建士大夫身上,得到了极其充分的体现,而“以儒治世”是历代统治者及传统士大夫所选择的,“一个时代的思想家,他们的言行能被社会所接受,主要是因为他们反映了社会上的一般观点,他们不过是把已经客观的社会事实所造成的观点,用比较明白和肯定的言行表达出来。”从孔孟到西汉董仲舒“君权神授”到魏晋以竹林七贤为代表的玄学到唐韩愈的天命论到宋朱熹的理学到王阳明的心学到明清各种儒学思想见解,都体现了把儒学进行合理改造,从而为统治阶级所利用,以达到“治世”,维护统治的目的。

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看,文化属于上层建筑,其核心是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为其政权及其经济服务的,儒家文化符合统治阶级的利益需要,反映了中国历代的“国情”,正如金克木所言,“文化就是‘国情’,文化就是‘国民性’,中国文化就是‘中国人’”,“从一定的视角分析,儒家文化甚至可以说是一种主要为国家培养官僚的文化”,历代统治者都公开标榜以儒家理念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指导思想,儒家观念成为官僚文化的核心,其在“尚贤使能”“民为邦本”“仁政理想”“隆礼重法”“节用裕民”“修身为本”等方面,都对中国官僚体制及王政统治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同时是中国传统文化“以儒治世”的体现。

以儒学为主流的中国传统文化,能够经历五千年的发展而没有中断的原因就在于其核心价值具有先进文化特性,在于其人性化、人情化倾向所具有的穿透力和生命力,在于它所具有的永恒的普世价值,相信在世人共同的努力下,儒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将会在未来闪耀出更加灿烂的希望之光、和谐之光、精神之光。

四、总结。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主题,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和重要组成部分,两者是血与水、源与流的关系。“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总得说来,就是究天人之际,明修身之道,述治国方略,求天下为公,最终实现天人和谐的境界。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国传统文化精神通过儒学体现,在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优秀的儒家文化价值理念,“以儒治世“被历代统治者所推崇,现实的需要,促使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做出价值选择,用历史的眼光和时代的精神去更好的保留、弘扬和传承优秀的中国文化遗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中国之未来而奋斗。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字论文(通用14篇)篇十三

中国传统文化是各个时代的文化精华通过不断的沉淀、积累,因而对经济的发展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及其对经济的影响在我国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个时代的文化精华通过不断的沉淀、积累,形成了我国的文化传统。我国传统文化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儒、佛、道三位一体建构的中国传统哲学虽然历经先秦诸子、汉代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及宋明理学几种典型的哲学形态,但其中的精华却体现出了继承性,这些便构成了中国的哲学传统,具体而言,主要有:

1.以求善为主导,强调人与天的合一。

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一个根本区别在于:中国文化在于求善,西方注重求真。在求善哲学的指引下,孔孟提出了“仁政”说,性善说,这些学说对后世哲学及统治阶层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求善基础上,中国古代乃至当今中国人都强调天与人的合一。这里的“天”与自然意义的“天”有着根本的差别,前者更在于突出完善的道德属性及它与人的根本性存在的本体性关系。它有点类似于西方文化中的ww“上帝”,能化育万物,公正赏罚人间,天命是世间一切道德礼法的最高根据。“获罪与天,无所祷也”(《论语·八佾》)及宋明理学家提出的“居敬”“立诚”“格物致知”的修养法则都体现了人性与天理的沟通、融合、统一。总之,在中国的哲学传统中都潜存着这样一个逻辑进程:做人之始,当以德为本,修养身心,以成就圣贤,一旦得道,即与宇宙万物合为一体,上通天道,下化万民。这一信念,是为中华民族理想信念的核心部分。

2.以道德为根本,强调寡欲中庸。中国哲学传统的另一大特点,是它始终以伦理观念、道德修养为主线。在古代,周天子提出了“敬德”,“保民”,孟子以“仁、义、礼、智”四端界定人性之本,这些均强调了德的根本性地位。在实现这一理想的途径选择中,中国人大都趋向于寡欲、去欲。孔子强调“克己复礼为仁”,董仲舒提出了“正视谊(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在宋代,那些理学家们更是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律条。我国哲学克己寡欲的价值取向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了中华民族的性格特征:内向、含蓄、中庸调和、注重平衡。

3.在人生态度上,强调出世与入世的互补。中国哲学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出世与入世。出世主要为佛家与道家所推崇,强调修心养性;入世则主要为儒家所宣扬,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出世与入世的价值取向互相补充、融合,成为中国大多数人的人生选择。中国传统哲学文化源于社会的政治、经济,同时又通过对经济、政治等经文化形态的影响来制约经济的发展。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哲学文化传统决定下的民族的潜意识心理,它在哲学文化传统间接作用经济发展中充当着链条的角色。

经济文化主要是人们的经济价值观念体系和人们的经济活动方式。一般而言,它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制度经济文化,公司或企业文化,居民经济文化。

1.制度经济文化:制度经济文化就其内涵而言,主要是指一种社会经济制度的价值判断、发展总方略等方面的观念体系及实践方式。一般而言,它具有强烈的阶级性。在这个文化层面上,我国的传统应该还是以马恩构造起来的社会主义制度经济文化为主导,但还掺杂着小农经济的思维方式。在社会基本经济制度方面,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相区别,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并且认为公有制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一大根本差别,能实现社会公平,但在实践方式上,却采用纯而又纯的一大二公的形式。在社会发展阶段及总方略方面,认为社会主义源于资本主义,高于、优于资本主义,最终会过渡到共产主义。但在实现发展战略时表现为浮躁,急功近利。“五年赶英,八年超美”,以及为了达到预定的表面的数字目标而不惜弄虚作假。这些给我国经济乃至社会发展都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严格而言,社会主义是符合社会发展方向的,但那浮躁和急功近利的心态及简单的思维方式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只能是破坏,这一点已为历史所证明。

2.公司或企业文化:公司文化主要是关于如何经营管理企业的观念体系及其实践方式。集体主义和以德为本是为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此为基石而形成的企业文化,体现出以下特点:

(1)职工的终身制。我国企业大都为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企业,为了体现集体主义精神及社会主义的仁爱思想,企业里的职工一般是终身制雇员,国家对雇员的生老病死实行全包。在这种管理体制下,职工工作经常总是出工不出力,积极性不高,企业则是负担沉重、成本加大,这些均影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企业发展不好,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也难以有好的表现。

(2)缓慢的评价和升级方式。在我国大部分企业里,一个刚工作的大学生一般需5-7年左右的时间才能晋级,干部行政级别越高年龄越大。在这种晋级方式下,社会中青年人群体的积极性是广泛地受到了影响。

(3)含蓄的、情感的控制和协调方式。中国人含蓄、内向、注重情感。这种性格特征,在企业管理中就表现为领导者采取情感的控制和协调方式进行管理。在学术界,有人称这种方式是一种非理性化、非制度化的管理方式,用以和西方的理性化、制度化的管理方式相区别。这里的理性化制度化,主要是指围绕企业发展目标,为了实现持续稳定公平而严格制定的各种管理制度体系,如人事制度、财务制度……,以这些制度体系为标准来协调、运作企业。在理性化方式下,制度严格,可信度高、有着法治的意义;在非理性化方式下,企业制度依据领导人及领导人意志变动而变动,企业管理运作的随意性、间断性强,具有强烈的人治色彩。在当今中国,许多民营企业,特别是家族式的民营企业在企业规模扩大时,就面临着管理方式的革新。

3.居民经济文化:居民经济文化主要是指作为生活消费者和生产经营者的公民的价值观念体系及基本的行为方式。我国居民经济文化观念主要体现在:

(1)消费观念:中国人历来崇尚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在消费时,一般实行“量入为出”。这种经济观念和行为在我国社会主义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对于筹集建设基金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当今的买方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观念却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我国消费市场的兴旺。

(2)就业观念:中国人好安守命运,追求平衡,表现在就业上,则为害怕竞争,缺少忧患意识,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种就业观念在竞争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带来的只能是落后、淘汰。

[1]唐玉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商业研究》;1999年12期。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字论文(通用14篇)篇十四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农村经济发展也越来越快。近些年,我国农村传统文化产业不断地发展进步,使得农村的转型升级、文化繁荣和社会发展进程不断推进。文中对我国的农村传统文化产业进行了分析,并为我国传统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出有效的建议和对策,以利于促进农村传统文化产业的发展进步。

文化创作生产在十七届六中全会中明确指出,是直接作用于精神领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繁荣的必经之路,也是繁荣发展的关键。因此,要不断激发文化生产活力,将文化产品质量提到更高一层,这样才能够顺应当前时代的发展趋势。目前新农村不断地建设,社会结构也不断进行转变,传统的农村文化产业拥有浓厚的文化底蕴,拥有无限开发的潜力和市场前景。而农村传统文化产业的发展,对农村建设也有进一步的推进,对传统文化的构建、传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顺应新的发展要求,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就必须对农村传统文化产业充分研究和掌握其中的发展规律,并进行有效指导。

新时代的朝阳产业就是发展文化产业,因其具有投入少、产出高和可持续发展等优点。国内文化产业发展时间虽然长,但其发展速度却非常快。各地都希望通过发展文化产业带动经济增长,大力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模式。农村传统文化是通过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为背景,是农民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之中逐渐累积的思维、认知和价值观等结构。农村传统文化产业主要指在农村发展过程中,按照一定的经济基础和标准,进行生产、加工等一系列的活动和过程。农村文化事业、农村文化产业发展都在农村传统文化建设之内。农村传统文化产业对农村文化事业具有加强作用,能够促进对传统优秀农村文化的传承,有效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和繁荣农村经济。

2.1对文化产业的认识不高,创意不足。

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阻碍就是部分传统的文化观念和现代产业发展之间存在强烈的矛盾。受到“重儒轻商”的中国式传统思想影响,部分人对文化产业追求的利益最大化不能够接受,认为文化不能沦为商品,觉得发展文化产业就是对文化的破坏,人们对文化产品消费力受到极大的影响,不利于整个文化产业的前景发展。当前学界和业界都不能对怎样发展文化产业给出有说服力的答案,还有部分人的目光停留不前,认为文化产业就是第一、二产业,没有意识到文化产业其中的特殊和价值。此外,我国目前农村传统文化产业发展缺少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普遍创意不足,没有真正掌握到“文化创意”的核心。

2.2结构性矛盾突出,缺乏内生动力。

农村传统文化产业范围覆盖比较广泛,既有第二产业中的工业制造,又包含有第三产业中的文化服务行业等。按照制造行业的角度而言,文化产业对于占有比重高达60%的重工业而言,其规模和生产设备都是非常小的。

2.3管理薄弱,服务不到位。

对于农村传统的文化产业发展而言,重视程度不够,管理机构不完善。部分地方虽然设有管理机构,但是由于人员配备不足、素质低以及管理方法落后,造成服务不到位。管理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没有按照市场经济的模式要求进行,甚至缺少必要的制度保障,导致农村传统文化产业不能实现健康发展。

3.1在政策上大力扶植,促进农村传统文化产业迅速发展。

要想发展好农村传统文化产业,就必须要借鉴城市文化产业发展方法,需要政府对农村传统文化产业以及城市文化产业统筹发展,充分展现自身优势,以利于两者协调发展。

有关部门要对农村传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进行探究,明确农村传统文化产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发展策略以及发展机制,要充分结合该区域文化生产的实际情况、资源以及拓展空间,致力于促进和城市文化产业间的要素流通和优势互补,从而实现对传统文化产业发展的完善。

3.3加强文化设施建设,满足农民文化需求。

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是推进新农村传统文化产业建设的必要条件。农村文化设施建设主要体现在例如文化站、街道、文化室、体育健身工程等。政府要逐渐完善该区域文化设施,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做好乡镇的文化互动场所工作,激发农民群众的热情,充分发挥服务功能和加大对农村传统文化产业建设的投入。

3.4培养农村文化建设人才。

发掘和培养农村文化建设人才,对农村传统文化产业的发展是不可或缺。对于已有产业既要巩固,又要增加其生命力和竞争力,而且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发掘人才。除此之外,要加大宣传力度,吸引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投入到农村传统文化产业发展之中。管理机构也要建立一套高效的人才机制,有计划、有组织地吸引、挖掘、培训人才,使高素质人才从内心里想留在农村,为文化产业的建设做贡献。

综上所述,发展农村传统文化产业的道路仍然任重而道远,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科学的管理和文化产业人才的支撑。需要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和分析,切实贯彻有效的发展方法,保证我国农村传统文化产业能够不断发展前行。

参考文献。

[1]罗婧。中国当前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

[2]王成强,毕西娟,刘兆莹。我国农村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电子测试,2016.

相关范文推荐

    微笑服务倡议书(汇总18篇)

    在这个特殊的服务月里,我们将全程跟踪用户需求,并及时作出调整。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服务月范文,仅供参考,不同的案例和经历可以给我们带来不同的灵感和启示。

    游戏老鹰捉小鸡(优秀18篇)

    优秀作文在内容上应当有独立见解和深入分析,不局限于表达事实,而要表达观点和思考。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作文范文,供大家欣赏和学习。我有一大群朋友,每天下

    国旗下讲话稿稿(汇总21篇)

    国旗下讲话稿的口才要讲究节奏感和气场,让听众感受到领导者的自信和力量。看看下面这些国旗下讲话范文,你会发现,每一篇都充满着对祖国的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研究小学生的调查报告大全(16篇)

    通过调查报告,我们可以了解市场变化,及时调整经营策略。请大家参考以下的调查报告范文,以帮助你们更好地了解如何写一份完整的调查报告。我发现我们校门口的那条路十分拥

    动物园之旅(专业20篇)

    优秀作文清晰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让读者沉浸其中,感受到作者的真诚与热情。以下是一些优秀作文的片段,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和启示。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早

    出生人口性别比问题工作会议的讲话(精选14篇)

    演讲稿是一种需要用优美的语言和声音来打动观众的文学作品,它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口才和沟通能力。以下是一些演讲稿范文的优缺点分析,可以帮助演讲者更好地借鉴和改进。

    公司关工委工作年度总结(汇总18篇)

    在年度总结中,我们可以反思过去的决策和行动,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提高自己的决策能力。请大家留意以下选取的年度总结范文,或许对你的写作有所启发。自200x年11月份

    口腔诊所护士年终工作总结(实用17篇)

    月工作总结是我们对自己的辛勤付出进行回顾和总结的机会。以下这些范文是根据不同岗位和职责所写的月工作总结,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参考和借鉴。2021年门诊口腔

    电子商务调研报告BB电子商务调研报告(模板19篇)

    调研报告的质量取决于调研的深入程度、数据的准确度和分析的合理性。小编根据最新的数据和调研结果,整理了一份针对教育行业的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电子商务作为网络经济

    技能竞赛活动总结职工技能竞赛活动总结(实用18篇)

    活动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自己在活动中的不足之处,并通过反思和学习来提高自己的能力。接下来是一些经典的活动总结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在写作过程中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