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学习体会范文(18篇)

时间:2023-11-22 作者:BW笔侠积极心理学学习体会范文(18篇)

学习体会的写作过程可以加深对学习内容的印象和理解,有助于我们的记忆和巩固。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这些学习体会范文,相信会对大家有所启发。

积极心理学学习体会范文(18篇)篇一

师幼互动在幼儿园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重新审视师幼互动,发现目前幼儿园师幼互动存在一些问题,如师幼互动中教师缺乏积极的互动观念;师幼互动中教师缺乏积极反思与提升;师幼互动中教师不注重营造积极环境氛围等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构建良好的师幼互动。

师幼互动在幼儿园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是国内外很多研究者所公认的,良好的师幼互动具有重要的价值,对于幼儿来说,良好的师幼互动有利于教师向幼儿传授新知识和新技能,有利于幼儿认识世界,增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良好的师幼互动提升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幼儿在互动中学会了分享、协商、谦让和友爱;良好的师幼互动有助于幼儿的心理健康,产生安全感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同时,良好的师幼互动对于教师也同样重要,不仅有利于教师不断反思和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而且还有助于建立良好的课堂氛围,促进教学质量提高。文章从积极心理学教育的视角出发研究师幼互动,希望通过不同视角为构建良好师幼互动提出建议。

不同的学者对于师幼互动有不同的解释,本文在对师幼互动的内涵研究之后分析如下:第一,师幼互动发生在幼儿园一日生活各个环节之中。在幼儿园教师和幼儿之间无时无刻不存在着互动。第二,师幼互动的主体是教师和幼儿,这两者必须发生接触。第三,师幼互动是一个循环过程,一方发起另一方反馈,发起者再发起,反馈者再反馈,就一个话题进行轮换形成一种循环的过程。

影响师幼动的因素大致分为三方面,幼儿自身的因素、教师方面的因素、社会环境因素等。

第一,幼儿自身因素,主要是指幼儿自身的一些因素导致师幼互动的状况。比如幼儿的长相、能力、性格、家庭背景等因素在师幼互动中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由于幼儿自身的这些原因导致教师在师幼互动中对幼儿采取不同方式和态度。

第二,教师自身的因素,主要是指由于教育观念、管理观念、受教育水平、学历层次、教学经验、教学机智、教学反省能力等对师幼互动产生的影响。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组织者和管理者,对幼儿具有深远的影响,如教师落后的教育观念常常会使教师忽视幼儿的主体地位,不能够深入的了解幼儿的实际情况,忽略了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在活动开展中不注重幼儿的兴趣和需要,这都促使幼儿在师幼互动中处于被动地位。

第三,环境因素,幼儿园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物质环境、精神环境、制度规范环境。物质环境主要是指幼儿园环境创设,班级规模和师幼比。幼儿园的精神环境主要是指幼儿园师幼之间、教师之间以及与家长和社区之间的互动关系。幼儿园制度规范环境是幼儿园的办园理念、一日生活的安排和常规的培养,这都是影响师幼互动的重要因素。

积极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研究领域,越来越多的引起心理学家的关注。积极心理学的概念最先由心理学家马丁·塞里格曼、谢尔顿、劳拉·金提出,积极心理学是利用目前比较有效和成熟的实验方法和测量手段研究人类力量和美德的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

目前,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积极的情绪和体验,积极的个性特征和积极的情绪对生理健康的影响以及培养具有创造性人才等方面。

1.关于积极情绪和体验方面的研究。这是积极心理学最主要的研究方向。人类的积极情绪主要包括高兴、兴趣、满足、自豪和爱等。目前研究者在主观幸福感、快乐和爱等方面的研究较多。众多的积极情绪并不是完全分离开来的,人类的情绪比较复杂,很多情绪之间具有高度的关联性和一致性。积极的情绪对人产生一定的作用,例如,fredrick提出积极的情绪可以拓展人瞬间的知—行的能力,增加人的体力,提升人的智力和社会协调性等。

2.关于积极人格特征的研究。积极的人格特征成为很多研究者研究的热点。hillson和marie借助问卷研究的方法,发现积极的人格特征与消极的人格特征相对应,他们对两种人格特征进行了区分。并且发现积极的人格特征由正性的利己特征和与他人的积极关系两方面构成。可见具有积极人格特征的人在与他人的关系中也表现的更加积极。

3.关于积极情绪与健康的关系研究。很多的研究都表明积极的情绪状态对人的健康有益,拥有积极情绪的人往往愿意相信一切结果都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因此,在面对压力、疾病等事件时,拥有积极情绪的人面对压力时更加乐观向上,更加愿意沟通交流;当面对疾病时,拥有积极情绪的人更愿意面对现实,积极配合医生,接受治疗和锻炼。

4.关于创造力与培养天才方面的研究。目前也有许多这方面的研究。如guilford认为,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包括发散思维和变换能力。但由于创造力研究比较复杂,所以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不大。

1.师幼互动中教师缺乏积极的互动观念。研究发现幼儿教师在进行师幼互动时往往不注重与幼儿互动的质量。幼儿教师在与幼儿互动中往往表现出反应较慢,有时候对于幼儿的互动意向和互动信号不能及时作出反应,有时意识到幼儿有这方面的互动需要却由于倦怠不予理睬,有时候由于这方面的知识缺乏故意回避幼儿的发问,没有给予幼儿所需的互动。

2.师幼互动中教师缺乏积极的反思与提升。教师在师幼互动中缺乏一定的反省、反思、学习、提高的能力。由于平时幼儿园工作较多,教师普遍存在缺乏反思和反省时间的现象,只是忙于应付工作和检查,这也使得教师没有时间去反思和学习必要的师幼互动技能。比如在教师互动中缺乏表达能力和互动方法的提升。

3.师幼互动中教师不注重营造积极环境氛围。师幼互动中幼儿教师不注重积极反馈,往往消极反馈较多。研究表明我国幼儿教师相比于其他国家幼儿教师更多的使用批评和惩罚的方式对待幼儿,一些教师较多的使用否定词语“不要”。师幼互动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重视规则,少情感交流。教师更多的是维护良好的教学常规,或者处理个别行为问题,教师的注意力也多停留在对这些问题的处理和控制上,使得整个师幼互动紧张、消极和被动。良好的师幼互动需要教师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便于幼儿表达自己和发挥创造性。

(一)积极心理学有利于更新师幼互动中教师观念。

积极心理学认为不应该过多的关注人的弱点,而应该积极的去发现人的优点,通过不同的方式激发人心中积极的品质和正能量,才能产生积极的结果。幼儿教师关注师幼互动中的一些细微的成绩,哪怕是学生在互动中的一点小小的进步,如多说出一些词语,一些句子,或者教师在教学中由于安排得当促进了师幼互动的质量,也应该感到满足和喜悦,幼儿教师只有树立正确的积极观念,才能全力以赴地投身于教学工作中,防止职业倦怠的产生。

1.积极的儿童观。积极心理学要求教师要用一个积极的心态,放下心中的消极情绪,积极参与幼儿的活动,真正的走进幼儿,细致认真的观察幼儿,捉住恰当的教育时机,真诚的与幼儿互动。幼儿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尊重幼儿的权利和义务,幼儿具有独立的人格,教师应该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幼儿,与幼儿建立民主协商的人际关系,满足幼儿“小大人”的自尊。在与幼儿的互动中耐心的对待孩子的提问,平等的倾听回应。

2.积极的教师观。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教师应转变教师观,热爱教师这一职业,愿意为幼教事业贡献自己的光和热。用乐观积极的心态与幼儿建立关系,增强对自身行为的反省能力,提升对幼儿互动行为的领悟能力,积极关注幼儿的互动愿望,捕捉有利于幼儿多向互动的因素。教师积极进行角色转变,启发幼儿主动的多向互动,充分的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而不是简单的问答。

(二)积极心理学促进幼儿教师更积极的自我发展。

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幼儿教师的工作是一种充满挑战和收获尊重的`职业,具有光明的发展前景和持续的发展动力。幼儿教师每天面对天真无邪的幼儿,是需要贡献自己巨大热情和精力的。面对幼儿一双双好奇的大眼睛和充满探究的纯真想法,幼儿教师感觉到自身的责任和动力,幼儿教师需要乐于学习、反思、也需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能力。笔者认为促进积极的师幼互动应着手以下几方面提升:

1.提高教师的情绪智力。积极心理学提示幼儿教师首先了解自己的情绪;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理论,释放压力,控制自己消极的情绪,做自己情绪的主人;在与幼儿的互动中,和蔼可亲,表现出真实和善良,学会换位思考,理解幼儿的情绪。

2.提高教师表达能力。幼儿教师每天与幼儿发生互动,教师语言的输出质量直接决定着师幼互动的质量。因此教师与幼儿进行互动时,应注意语言的使用。首先,改变对幼儿的称呼。如,教师为了拉近与幼儿之间的距离,可以改变对幼儿的称呼,变“某某某小朋友”为“宝贝儿”或者叫其小名。其次,改变课堂言语,教师与幼儿互动中应注重情感言语的使用,少一些指令性较强的语言;对幼儿评价时注重鼓励幼儿的闪光点并多以鼓励为主;教师还应鼓励幼儿主动发问并积极的关注幼儿的问题;向幼儿提问时少一些“是不是”、“对不对”的问题,尽量以开放性问题为主,增加幼儿的表达欲望。

最后,改变体态语言。教师与幼儿互动中,体态语言也很重要。幼儿通过体态语言感受到教师是否真诚。师幼互动中良好体态语言应该是教师面带微笑,尽量蹲下身子平视幼儿,与幼儿交流;请幼儿发言时最好用手掌做出邀请的姿态;对于幼儿精彩的回应需要表扬时,应面带笑容、真诚的鼓掌或者“亲亲”、“抱抱”幼儿。总之幼儿教师应发自内心的与幼儿进行互动,不能流于形式或者走过场。

3.掌握师幼互动的恰当时机和有效方法。

良好师幼互动中教师应掌握恰当的互动时机和有效的方法。首先,教师在创设活动时应做到了解本班幼儿实际情况,围绕教学目标,预设重点的互动内容并且根据教学实际灵活处理。其次,教学中重视幼儿生成瞬间,积极回应幼儿生成;最后,捕捉恰当的互动时机,当教师发现幼儿对活动不感兴趣、不专心、遇到困难难以深入时就要给予幼儿积极互动。

积极心理学提示我们教师要利用积极的情绪去感染和影响幼儿,教师应该利用自己良好的人格魅力去熏陶幼儿,力求为幼儿营造一个温暖充满关爱的环境。积极心理学要求幼儿园教师首先以积极情绪感染幼儿为幼儿创造积极的充满正能量的环境氛围,提高幼儿参与互动的水平。幼儿教师一定要注重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在环境创设中多花一点心思,使幼儿感受到自由、安全和愉悦。另外在幼儿园的区域活动中幼儿教师还要合理的投放充足的材料引发幼儿积极思考,去创新,去探究。教师还应该抓住恰当的时机去引导幼儿参与活动,培养幼儿在活动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与同伴分享互动的能力。

积极心理学学习体会范文(18篇)篇二

班主任是班级学生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是联系班级与科任教师,沟通学校与学生家庭以及社会教育力量的桥梁。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等积极品质的一门科学。它在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明确把“成为幸福、快乐的人”作为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帮助小学班主任体验更多的积极情绪;促进小学班主任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构建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的积极环境。

积极心理学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seligman和csikszentmihalyi在20xx正式提出的,他们认为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等积极品质的一门科学。积极心理学从个体自身的实践、个体认知的改变以及个体对自身的评价等方面来探讨如何发掘人的潜能、调动人的积极因素,使个体保持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积极心理学的理念一经提出,被广泛地应用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产生重要的影响。

1.目标是要帮助人达到理想的幸福状态。

积极心理学把发展和提高人的积极潜能,帮助人达到理想的幸福状态作为自己的目标。这一理论注重用积极的视角发现和解读问题,用积极的途径培养积极的品质,用积极的思想浇灌积极的心灵,用积极的过程提供积极的情感体验,用积极的态度塑造积极的人生。也就是说积极心理学的主要追求就是帮助所有人尽可能地达到他可能达到的完美的发展状态。

2.强调个体的积极体验。

积极心理学关注个体的积极体验,认为积极体验可以帮助个体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力从而获得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体验是指个体满意地回忆过去、幸福和从容不迫地感受现在并对未来充满希望的一种心理状态。具体来说包括主观幸福感和满足(对过去)、快乐和充实(对现在)以及希望和乐观主义(对未来),其中最核心的就是主观幸福感。

积极心理学注重培养积极心理品质,认为积极心理品质越多,越有利于其预防和克服心理疾病。所谓积极心理品质,是指能够满足以下三个条件的心理特性:能够促进工作或学习绩效的提高;有利于提高主观幸福感水平;能够预防心理疾病的产生,有利于心理保健。在此定义下,积极心理品质主要包括:正确的认知图式、自信、开朗、爱、负责、主动、热情、乐观、合理企望、坚强、勇敢、善良、诚实、信任、友好、理解等。

4.重视积极社会环境的构建。

积极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发展受环境的影响很大,积极的环境能够帮助个体获得更多的.积极情绪体验,有利于培养其积极心理品质,有助于个体积极经验的塑造,因而重视积极环境的构建。积极社会环境主要包括人类幸福的环境条件(家庭、学校、社会)以及使人的智力得以发展、创造力得以发挥的社会环境因素。

1.明确把“成为幸福、快乐的人”作为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根据积极心理学的价值取向,我们应该把帮助小学班主任成为幸福、快乐的人作为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而不仅仅达到较低层面的目标——帮助小学班主任预防和解决他们的消极心理问题。因为拥有幸福感是小学班主任成功地完成教育管理工作的前提,是小学班主任保持持续发展的强劲动力的源泉。一个经常体验到职业幸福的小学班主任会有一种发自内心的“乐业”精神,会很主动地去管理班级,并乐观地看待和积极应对所遇到的工作困难。相反,一个虽然没有心理问题的小学班主任,但由于没有感受到小学班主任工作所带来的幸福,不能把小学班主任工作作为自身自觉追求的一项事业,只是在领导的压力下承担小学班主任工作,应付式地完成学校规定的任务,就不太可能把一个班级管理好。因此,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目标是提高小学班主任的职业幸福感,使小学班主任成为幸福、快乐的人。

2.帮助小学班主任体验更多的积极情绪。

美国密西根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弗瑞德克森提出的积极情绪“拓展—构建”理论认为,积极情绪具有拓展并构建个体即时的思想或行为的作用,也就是为即时的思想和行为提供充足的资源,如使个体在当时的情景条件下反应更准确、认知更全面、思维的创造性更活跃等。根据这些理论创造机会帮助小学班主任进行积极的情绪体验非常重要。可以通过帮助小学班主任掌握情绪调控的方法来体验积极情绪。例如,引导小学班主任改变归因风格,从积极的方面来解释事件,能更多地体验到积极的情绪。因为影响个体情绪的决定因素不是客观事件本身,而是个体对这件事的解释和理解。又如,开展问题研讨活动帮助小学班主任发泄不良的情绪和压力,可以帮助其更多体验积极的情绪。

3.促进小学班主任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

小学班主任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对于小学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有以下的重要意义。首先,积极心理品质对心理疾病起到预防的作用。当个体的积极心理品质占主导地位,而消极心理品质较少时,个体就不容易产生心理疾病。例如意志坚强的小学班主任在遇到困难与挫折的时候能勇敢地面对并积极想办法克服,不容易产生无助、焦虑等消极心理。其次,积极心理品质能够提高小学班主任的工作效率。例如,一个自我效能感高的小学班主任在工作中会表现得更加自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会表现出更多的创造性,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能够采用有效的方法去解决。再次,积极心理品质能够提高小学班主任的主观幸福感。幸福感是一种主观体验,同样的事情发生在不同的人身上,会产生不同的体验。个体拥有较多的积极心理品质有助于其乐观地解释客观事件,感受更多的幸福而不是痛苦。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促进小学班主任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一是团体心理辅导方法。具体做法是在一位专业心理辅导老师的带领下,若干名想发展和培养同一种积极心理品质的小学班主任组成一个团体,对这个问题进行交流,每个成员敞开心扉地和同伴分享自己的成功的做法与途径,从而达到塑造积极心理品质的目的。二是观察学习法。主要是为小学班主任树立学习的榜样,让他们观察榜样的行为举止,从而培养出榜样身上具有的积极心理品质。

4.构建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的积极环境。

首先,要为小学班主任构建积极的学校管理环境。学校的各方面环境由于存在许多不尽人意之处,成为导致小学班主任出现心理问题原因之一,所以从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出发,要创建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的积极工作环境。也就是说,学校领导在要求小学班主任完成学校的教学管理任务的同时,还要注重人性化的管理,关注并尽可能满足小学班主任工作生活中的各种合理需要。例如,提高小学班主任的收入待遇,消除其生活上的后顾之忧;为小学班主任提供进修学习机会,满足其自我提高的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机制,帮助小学班主任感受自我的价值,满足小学班主任自我实现的需要;创设良好的同事人际关系,满足小学班主任的归属和爱的需要。其次,引导和帮助小学班主任构建积极的家庭环境。小学班主任扮演着多个角色,例如在家庭中承担着为人子(女)、为人夫(妻)、为人父(母)等角色。这些角色所承担的责任有时候与小学班主任的工作产生冲突,冲突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就会导致小学班主任的心理出现问题。所以学校领导要注意了解小学班主任的情况,在他们出现一些角色冲突的时候,引导他们构建积极的家庭环境来解决冲突。例如家人对班主任工作的支持和理解,和班主任一起分享工作上的成功和喜悦,一起承担和应对面临的压力,将有利于班主任心理的健康发展,有助于其主观幸福感的提高。

积极心理学学习体会范文(18篇)篇三

众所周知,积极心理学是在上个世纪由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所提出来的一个新型的心理学,这种心理学重在强调人性的优点和价值,对这种心理学进行使用可以开发人的创新思维能力,让人们恪尽职守的在企业中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与此同时,积极心理学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是比较重要的,管理者通过对员工进行心理上的指导可以使得员工拥有一个比较好的工作态度,帮助员工获得工作的幸福感,进而与企业建立一种积极的心理契约。

1.1引导员工对问题作积极解释。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虽然这些问题的存在会使得人们花费很多心思对其进行处理,但是这对于人们而言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企业的管理者对企业人员进行管理时,不需要将企业内部存在的问题掩饰起来,相反可以将这些问题展现在员工面前,这样员工就可以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然后采取比较积极的措施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因为一个问题的发生必然有其原因,这时候把这些原因以及影响因素看成是暂时的,那么员工就会有一个比较积极的心态,从而更好的看待这些问题,如果企业员工认为这些问题的产生是必然的,那么就会导致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有所下降。因此,企业管理者应该积极的引导员工全方位、多角度的对问题进行积极看待和解释,督促员工更好的采取措施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这样就可以发挥积极心理学的有效作用。

1.2认同发展目标,点燃员工的希望。

确立目标是企业管理者的重要工作。如果企业有一个比较明确的发展目标,那么企业的目标就可以指引每一个员工更好的发展,而且还可以点燃员工心中的希望,认为在这家公司里工作很有前途,会恪尽职守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由此可见,明确的企业发展目标是调动员工积极的有效手段,也是积极心理学的主要应用。与此同时,企业的发展目标的确定可以使得每一个员工的个人发展目标得到确定,使得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更高,这对于企业而言百利而无一害。因此,无论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什么样的问题,企业管理者都应该给员工打气,鼓舞员工,让员工看到未来光明的发展前景,点燃员工的`希望,从而更好的带动企业经济的发展。

2.1建立有效的赏识激励机制。

企业对员工的赏识对于员工而言至关重要,这不仅能够使得员工更加忠诚于企业而且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员工积极工作态度的提升,帮助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与此同时,企业的管理者需要根据企业员工的实际发展情况在企业内部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赏识激励制度,通过这个制度增加员工的满意度,激发员工恪尽职守的工作激情,让员工能够不遗余力的为企业的发展做贡献,从而帮助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2.2尊重员工,平等对待。

企业管理者对员工的欣赏是由很大的技巧的,需要用心设计赏识激励机制,赏识激励机制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对员工进行充分的尊重,因为尊重能够赢得人心。在对员工进行尊重的情况下,员工才会觉得自己跟企业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才会不遗余力的为企业发展做贡献。比如,企业的管理者在和员工一起参与活动时,应该积极的深入到员工内部,跟员工多交流,平等对待每一个员工,这样可以增进企业间员工的感情,而且还可以减轻员工内心的工作压力,让基层员工觉得自己在企业的发展前景很大;与此同时,企业的管理者还应该给予员工充分的发展空间,让员工在公平公正的条件下发挥自己的优势,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员工真正的体现到工作的快乐,使得员工幸福感满满,最终帮助企业实现更好的绩效目标。

3.1帮助员工悦纳自己。

企业的管理者在对员工进行管理的时候需要帮助员工积极的悦纳自己,让员工重视自己所拥有的。同时,管理者要使用积极心理学方法对员工进行激励,让员工正确的看待自己的问题,对自己的问题进行解决,而且还需要教会员工如何更好的发现自己的优势;另外,企业通过对员工个人的鼓励可以使得员工更好的悦纳自己,让员工觉得自己在企业发展有一个比较好的前景,这样就可以使得员工的幸福感大大提升,带动员工更好的恪尽职守的在企业内部做好管理者分配给自己的工作。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员工的竞争力,拓展员工的恪尽职守的职业道德,从而全面的提升企业的发展空间。

3.2帮助员工摆脱现实主义,学会失败。

积极并不全是指一个人要完美的做好每一件事情,积极同时也包含着无为,无为是道家的学说内涵,无为并不是代表无所作为,无为在是代表人的一种至高无上的境界,这是一种面对现实所做出的积极的心态。在现实社会中,竞争是比较激烈的,这就需要管理者利用积极心理学帮助员工摆脱现实主义,教会员工学会失败,毕竟失败是成功之母,只有经历过失败才能够让员工了解到自己的不足之处,然后及时的采取办法对自己的问题进行循环渐进的改进,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让员工学习到工作的要点,让员工充分的发挥自己的工作优势。

4.1给员工信任与亲密感,营造快乐的企业心理氛围。

首先,给员工信任是员工积极工作的前提,因为员工的工作被认可,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会有很大的提升,而且员工也会更好的进行自我激发,全身性的投入到实际工作当中去;其次,对员工进行信任可以可员工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氛围,这就是积极心理学的经典之处。众所周知,企业想要取得更好的发展,企业的管理者就必须跟员工打好关系,增强与企业员工之间的亲密感,让员工在实际的工作中感受到快乐和责任,带动员工心甘情愿的为企业的发展做贡献。如果企业管理者意识到员工对企业的内部发展和发展趋势进行猜疑时,企业管理者需要加强与员工的沟通,尽量减少员工对企业不必要的猜疑,这样就可以更好的带动企业的经济发展,使得企业内部更加凝聚。

4.2实施积极的沟通,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企业管理者需要根据积极心理学的理论要求做好与员工之间的沟通工作,在日常生活中国积极的与员工进行交流和沟通,给予员工更多的关心和照顾;与此同时,企业还应该积极组织一些活动,让每一个员工都能够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去,更好的打造员工与员工之间的人际交往关系,满足员工的归属感,这样就可以更好的带动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提升。另外,良好的沟通不仅能够让企业的管理者了解到员工的实际工作需求,帮助人员处理这些需求问题,而且还可以帮助企业改善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关系,提升企业员工的整体凝聚力,带动企业经济更好的发展。因此,企业需要积极的利用积极心理学在企业内部建立一系列的制度,强化每一个员工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带动企业凝聚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总上所述,可以知道企业上层领导在对企业进行管理的时候积极的采用积极心理学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积极心理学的应用不仅能够帮助企业建立一个比较好的内部管理制度,而且还可以带动每一个员工恪尽职守工作态度的提升以及工作兴趣的提升,强化企业与员工之间的紧密联系,从而带动企业经济取得一个比较好的可持续发展成绩。

作者简介:

蒋超,出生年月:1988年5月,性别:男,民族:汉族,籍贯:江苏省连云港市,学历:本科,研究方向:企业管理.

积极心理学学习体会范文(18篇)篇四

高校大学生学习倦怠现象突出。研究从大学生英语学习方面的倦怠问题出发,分析学生在态度、情感和行为上的表现。结合积极心理学,探索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战胜英语学习倦怠问题。在提高英语教学效果的同时,也能促进学生及教师的心理健康发展。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freudenberger(1974)提出了“职业倦怠(staffburnout)”一词,认为在长期压抑下,人的生理和心理都将会产生疲惫和损耗的症状。他和richelson(1980)给倦怠下定义为“当个体不得他人所认同且没有给予相应回报时,个体产生的慢性疲惫、抑郁和挫折感。”

大学生英语学习倦怠普遍存在。学生迟到、早退、旷课现象时有发生;课堂上睡觉、不认真听课、玩手机或讲话;不尊重老师;拒绝回答课堂提问和完成课后任务。此问题主要体现在:第一,态度上,认为英语学习单调乏味,学习缺乏热情,注意力、兴趣降低。第二,情感上,失败挫折感越来越大,成就感低下,逐渐消沉懈怠、厌倦沮丧,自我消极。第三,在行为上,对英语学习的价值感出现了偏差,行为上逐渐远离。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兴起的一个新的心理学研究思潮,主张“对普通人如何在良好的条件下更好地发展、生活,具有天赋的人如何使其潜能得到充分地发挥等方面进行大量的研究”。此研究主要涉及三个方面:愉快、充实和有意义的生活;强调人对过去要满意,对现在要感到幸福,对未来要充满希望,强调一种积极乐观的主观体验;倡议人要有爱心、宽容心、勇气、创造性、智慧等积极的特质;同时把人与社会、社区、家庭、学校、媒体等联系起来,呼吁礼貌、责任感、职业道德和群体意识。

为了解决大学生英语学习目标不明确,迷茫不安定的因素,教师在英语教学中需要将大学英语学习目标多元化、具体化。教学目标在教学设计中一般分为三个部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生设定不同的目标,比如:学生是否掌握一定的积极词汇,在参与互动过程中是否能展示自己,是否掌握了中外文化差异,在使用某种学习方法上是否获得预期的效果,是否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

大学英语的学习不再像初中和高中一样,偏重于语法,偏重于学生如何高出好的成绩;而是更加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听、说、读、写和译这方面能力的提高,以及培养学生的文化交际意识与能力。具体到英语课程内容的开发上,教师应注重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内容,与专业相关的内容。课程内容的色彩应该是积极向上的,乐观的,富有幸福感的。

3.积极的认知过程。

大学英语教学的过程需要脱离原有的填鸭式满堂灌的说教过程,而要有新的突破与创新。教师的教学需要变被动接受知识为师生之间和生之间的合作探究,在合作探究中发现和掌握知识,同时学会学习。教师需要采用各种创造性教学方法使学生积极地去发现、研究和探索,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开发学生潜能和创新能力。认知过程的创新首先可以是不完整的。教学内容的全盘托出丝毫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而在学习内容上时不时的“跳一跳”,给学生一些思考的空间反而会引发学生的思考。其次可以是多角度的,形成“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思维创新模式。还可以是合作性的。教师可以寓教于乐,采用活动教学法,使学生在活动中与其他学生合作探究,体验积极的情绪情感。

教师要多鼓励和肯定,少批评和讽刺。教师不能总对学生们说:“youaresostupid”,“whydoyoudothat”,而应该多说:“welldone”,“that’sgreat”,“bravo”。在课堂上,多鼓励学生说出内心的想法,用启迪幽默的话语使紧张的心情得到释放,让积极的事物和感觉驱走消极和抵抗,教师要积极引导,善于发现,善于作积极的评价。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长处,建立自信心,提升成就感,也能使学生们在态度上认可自己,克服消极倦怠的'学习心理,以一种积极的向上的态度对待学习,调动学习的兴趣和参与思考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多成功体验的机会。

5.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师在英语教学中的表情、目光、肢体所表现出的愉悦、温和、亲切与平易近人,使师生间的角色差异变小,给学生造成的心理压力也会减少甚至消失。在教学中的尊重、分享、快乐和体验等积极因素,课堂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感情交流,课堂外的情感碰撞与心灵感悟,会打开了师生间的感情通道,敞开学生的思维之门;激发学生表现出争先恐后、想亲自一试的欲望,从而为学生的心理健康营造一个积极和谐的氛围,鼓励学生发展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

要消减大学生英语学习中的倦怠现象,急需利用积极心理学理论为指导,采取恰当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活力,挖掘英语学习的潜力与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进行积极的教学评价,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使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获得幸福感,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以此来提高大学英语的教学效果,形成师生共有的积极的心理健康状态。

积极心理学学习体会范文(18篇)篇五

摘要: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种新思潮,本文从身心健康、和谐消费、积极幻想和心理咨询这四个方面论述了积极心理学对我们的启示,从而让积极心理学能更好成为人类的福祉。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身心健康和谐消费心理咨询积极幻想。

1引言。

提到心理学,人们可能更多的是想到思维、记忆等心理过程和焦虑、抑郁等心理疾病。长期以来,心理学主要关注人们的心理与行为的规律和病态人格及异常行为,而正常行为却常被忽视。然而,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生活的品质,越来越关注如何通过发挥自己的优势让自己活得更幸福和更有意义。于是,积极心理学便应运而生,并从此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哈佛等众多高校,积极心理学是最受欢迎的课程,足以说明其影响力。

究竟我们能从积极心理学中学到什么?得到哪些启示?答案很多,本文将从身心健康、和谐消费、积极幻想和心理咨询这四个方面进行论述。在此之前,我想先对积极心理学做个简单的介绍。

积极心理学(positivepsychology)是运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种心理学思潮。其研究最早可追溯至20世纪30年代terman关于天才和婚姻幸福感的研究,以及荣格的关于生活意义的研究,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这种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中断了。五六十年代,马斯洛、罗杰斯等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开始研究人性的积极一面,为积极心理学的产生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seligman自六七十年代起开始研究“习得性无助”。他发现,不仅无助是可以习得的,乐观也是可以通过学习获得的。学会维持乐观的态度不仅有助于避免抑郁,而且也有助于提高健康水平。在1998年《apamonitoronline》的一篇文章上,seligman指出心理学有3个使命:(1)研究消极心理,治疗精神疾患;(2)让人生活得更加充实而有意义;(3)鉴别和培养天才。由于心理学界过去过于重视对消极心理的研究,所以现在有必要提倡积极心理学,从而拓展心理学在后两个方面的贡献。从此,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在美国心理学界引起了广泛的兴趣。

积极心理学有三大基础任务。第一是研究积极情绪;第二是研究积极特质,其中最主要的是优势和美德,当然能力也很重要,如智慧和运动技能等;第三是研究积极组织系统,例如民主的社会、团结的家庭以及言论自由等。

3.1关于身心健康的启示。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与运用有助于人们更长寿。人可以活多长以及那些情况会缩短人的寿命,是非常复杂的科学问题。有太多的混淆变量使科学家无法分离出真正的原因。但在修道院里,修女们过着有规律的、与世隔绝的生活,吃同样的食物,不吸烟也不喝酒;他们有相似的生育和婚姻史;拥有相同的社会地位和医疗条件。很多混淆变量在此都被剔除,但是这些修女的寿命和健康情况仍然有很大的差别。当研究者把180位修女的自传拿出来研读时,一个惊人的差异显现了。欧潘修女(98岁仍然很健康,几乎没生过病)用了“非常愉快”、“很开心地期待”这两个表达幸福感的积极字眼;相反,丹那莉修女的自传中找不到一丝积极的气息。再请对这些修女的寿命毫不知情的人,针对其自传中所传达出的积极感受进行评分时,发现落在有幸福感端的修女90%超过85岁仍然活着,落在没幸福感端的修女只有34%的超过85岁仍然在世;同样,落在有幸福感端的修女到94岁时仍有34%的人在世,而落在没幸福感端的修女只有11%仍然在世。以上差异真的是来自她们自传中所传递出的幸福感的不同吗?这种差异也许是因为她们表达出幸福感的程度、对未来期盼的程度、虔诚奉献的程度,甚至是自传写得好坏的程度等变量引起的,但是研究发现这些变量都不相关,唯一相关的是她们在自传中所表达出的幸福感的强烈程度。上述研究表明,积极心理学中有关幸福感的研究,对人们能更加长寿有重要意义。

积极心理治疗虽然是以积极心理学为理论指导的一种心理疗法,但它的实践却在上世纪的20年代初就已出现。积极心理治疗的相关理论指出,长期以来的心理治疗一直存在一个重大问题,即把自己的工作重点放在对病人的病痛的评估或治疗上,大量研究一些外在的紧张性刺激给病人心理所带来的消极影响,致力于修复病人有缺陷的习惯、动机、大脑和悲伤的童年。积极心理治疗则与此相反,它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病人自身的各种能力上而不是集中在病人的疾病上。积极心理治疗有一个预设:病人有生病能力的同时也有健康的能力,治疗者的任务是激发和巩固病人获得和保持健康的能力,而不仅仅是消除病人生病的能力。积极心理治疗认为人人都具有两种基本能力:认识能力和爱的能力,人的心理疾病是由于这两种基本能力在不同的文化条件下分化为每个人的现实能力时发生冲突的结果。因此,积极心理治疗的立足点是激发被治疗者的这两种积极的基本能力,从而弥补传统心理治疗的空挡,体现出更大的人性意义,病人更容易接受,治疗效果也更好。

积极心理学认为一个什么都失去了的、抑郁的或想要自杀的人,在意的不仅仅是解除痛苦,他们更需要的是美德、生命目的和生命意义。引发积极的情绪会帮助我们抵挡令人痛苦的心理疾病。积极情绪就像防震保护层一样,使我们不受伤害,使我们在悲伤绝望中重新崛起。好的心理治疗不仅能疗伤,还能帮助人们发现并培育自己的优势和美德。

3.3关于和谐消费问题的启示。

和谐消费旨在塑造和谐健康的消费市场环境,促进和谐社会的实现。它的基本原则与积极心理学的目标和主旨是相符合的。和谐消费的要点是以人为本、尊重他人和尊重自然。以人为本,强调了消费者是和谐运转的消费系统中的核心;尊重他人,强调了在满足个人消费需求的同时,要限制贫富消费差距过大;尊重自然,强调了在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的同时,必须尊重自然,维持生态环境的平衡,保障子孙后代的利益。

积极心理学也强调以人为本,旨在揭示在既定的物质财富水平下,如何通过改变物质财富(作为外部因素)的呈现方式和选择手段,最大化人们的主观幸福感。它可以为引导正确消费,控制奢侈性、炫耀性和过度消费等不合理的现象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奢侈性、炫耀性和过度消费等不合理的消费会使商品的更新换代加快,制造出由大量的废弃商品及商品包装组成的垃圾,从而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和环境的污染,违背了尊重自然的'原则;同时也加剧了社会中的贫富差距,违背了尊重他人的原则。因此,积极心理学通过对外部物质财富的呈现方式和属性对幸福感的影响的研究,揭示奢侈性、炫耀性和过度性消费等不合理的消费现象的危害,揭示和谐消费所应具备的特点和内涵,从而进一步提出引导和促进和谐消费的建议和启示。

3.4关于积极幻想研究的启示。

积极幻想这一概念是由taylor和brown于1988年最早在学术界提出的,他们认为积极幻想是个体在生活中或面临威胁性情境、压力性事件时所做出的一种对自我、现实生活和未来的消极方面的认知过滤,这种过滤是以歪曲表征的方式投射到个体的自我意识中。因为积极幻想显示了个体对现实的积极把握和乐观知觉,同时也体现了个体对自我价值和自尊的一种保护,所以虽然它是对现实的一种背离,但它实际上是个体的一种积极心理适应。

积极幻想的主要研究领域有:心理健康领域、调节心理资源领域、恋爱关系领域和跨文化领域。它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不切实际的自我积极看法、夸大个人对现实的控制感和对未来的盲目乐观。积极幻想是当代积极心理学的一个研究主题,是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准,它有助于个体在威胁情境下或应激事件中获得良好适应,特别是随着当代积极心理学的兴起,积极幻想正越来越受到各个领域研究者的关注,其研究成果也将更好更多地应用到人们的生活中。

4总结。

积极心理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带给了人们激情、挑战和质疑。科学是在不断地探索中发展和前进的,但它无论怎么发展,最终目的都是要造福于人类。心理学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积极心理学更能有效帮助人们发展自身优势,促进自己与他人的成长。通过全体心理学工作者前仆后继的各项研究工作,我们相信积极心理学一定能成为人类的福祉。

参考文献:

积极心理学学习体会范文(18篇)篇六

积极心理学产生于20世纪末,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潜力和美德等积极品质的一门科学。与传统心理学不同的是,积极心理学强调对生活中积极因素的研究,而不是把注意的重心放在消极、障碍、病态心理方面的探讨。它的主要研究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积极的情感体验;二是积极的人格特征和人格品质;三是积极的社会制度系统。

积极心理学提倡用一种开放和欣赏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个人,要关注每一个普通人具有的积极力量。积极力量是指正向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和潜力。它不仅是一种静态的人格特质,还是一种动态的心理过程,能对周围的环境进行有效分析并做出合理选择。

积极心理学提倡对个体或社会具有的问题要做出积极的解释,并使个体或社会能从中获得积极的意义。积极心理学主张从两个方面来寻求问题的积极意义,一是多方面探寻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二是从问题本身去获得积极的体验。

首先是多方面探寻问题产生的原因。一个问题之所以会产生,原因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怎么去看它,即我们心理上怎样去归因。如果我们把原因归结为可控的、暂时的,就会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去面对问题,反之则会出现消极的态度。

其次,所谓消极向积极转化,很多时候更主要的是指人们要从消极(不幸或困境)中寻找到某些积极意义。

小学生正处于儿童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人格、品质等形成和完善的关键时期。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老师们在工作中也面临很多困惑,一些过去常用的方法现在不太管用了,在工作中付出了很大心血,但有时收效甚微,让老师们常有挫败感。

当我们面对学生的问题无能为力时,为什么不换一种思维、换一种方式试试呢?如果我们能够运用积极心理学的方法,从事教学工作,做好自己的典范,留给孩子空间,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寻求细节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学习生活态度,因为这样,能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感受到童年的快乐,因为他们快乐,我们就能感受到幸福。

所以,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抓住教育教学点滴,潜移默化的进行积极品质的培养,如在大扫除中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勇敢坚强、团结友爱;在学习中培养学生自信——让他们从小建立自信,自强,互爱,乐观向上的良好品质,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积极心理学学习体会范文(18篇)篇七

积极心理学是一门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等积极品质的科学,它强调对心理生活中积极因素的研究,如主观幸福感、美德、力量等,而不是把重心放在对消极、障碍、病态心理等方面的探讨。它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积极的情感体验,如幸福感、满足感、幽默、愉悦、希望、好奇心、谦虚、审慎等,利用各种现有的方法探讨这些积极情感体验的机制和影响;二是积极的人格特征和人格品质,如自尊、创造、努力、宽恕、勇敢、坚持、热情、善良、爱、正直、领导能力、合作能力、自制、感恩、虔诚等,探讨这些特征和品质的形成过程;三是积极的社会制度系统,如积极的工作制度怎样促进和谐的工作环境等。

在创建阳光校园的过程中,我们注入了积极心理学元素,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我们始终坚持以“积极心理学”思想为主导,通过教师培训、家长学校、校园心理剧、心理拓展训练、团体辅导课、同伴互助、个体辅导、青春期健康教育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培养学生的积极思想,增强学生的“力量”和“美感”,培养学生的自我建设能力。

(一)转变理念,优化管理。

我们在理念上做到了三个“转变”:一是变个体心理咨询和团体心理辅导课的单一模式为强化生命教育的综合预防模式;二是变学校心理教育单一取向为积极整体心理教育取向,大力促进学生自我心理建设能力的提高;三是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式的心理健康教育。

(二)创建环境,营造氛围。

在德育内容中渗透积极心理学思想。我们把中小学生自我心理建设能力的培养纳入学校德育的内容,充实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提升了学校德育教学的内涵,为学校德育注入新的活力。

在班级管理中渗透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美国管理心理学家罗伯·崔比说:“欣赏性探询是提升成功循环的过程,而非仅仅修正错误。它能产生强烈的激励作用,帮助人们获得自我实现感,而非陷入充满忧虑与阴暗的宿命的泥潭。”因此,我们在班级管理中推行“欣赏式班级管理”理念,并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三)搭建平台,促进成长。

积极心理学提出了积极预防的思想,认为在预防工作中所取得的巨大进步是来自于在个体内部系统地塑造各项能力,而不是修正缺陷。

学校教育向学生传授自我开发、自我提升能力的方法,激励学生走向成功。我们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为载体,为学生阳光心理建设提供大环境,通过多种渠道培养学生,使其获得这些能力,并逐渐掌握开发自己能力的能力,以便学生个体将来能够积极面对生活。

课堂教学为学生阳光心理建设提供主阵地。学生的喜、怒、哀、乐大部分发生在课堂上或者起源于课堂之中,所以日常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学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渠道之一。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进行简单的心理咨询或上几节心理健康辅导课,而应是全方位、文体化、综合性的教育过程。为此,我们在学科教学上提出了并试行这样的五大理念,即语文课堂重在求善,数学课堂重在求细,科学课堂重在求真,英语课堂重在求实,体音美劳班会课重在好学。同时,由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建设进行有效评估,提出后阶段的辅导方案。

家庭教育为学生阳光心理建设提供大展台。为防止出现“5+2=0”的现象,我们必须要用好家庭环境这块资源。在积极心理学的指引下,最有效的利用方式就是让家庭和学生一起去体验积极情绪,感受积极心理学的无穷力量。

积极心理学倡导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对许多心理现象做出新的解读,并以此来激发每个人自身所固有的某些实际的或潜在的积极品质。积极心理场不仅能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对学生的注意力、情感,始终都有较强的统摄力,能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原动力。

(一)全新倡导快乐教学。

积极的心理场能产生巨大的激励效应。在快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双边的积极性都受到激发,双方都有积极的情感投入,教师教得积极,学生学得投入,因而能在学习中形成愉悦的情感体验,拥有获得知识后的自豪和神圣感,这种心境通过内化、迁移,最后积淀为一种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个性。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经常引导学生进入快乐学习的状态。

学生所接受的视听信息的质和量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心理场”的质量,所以,教师要善于深入体验教学内容,用生动、活泼、形象、幽默并富有情趣和感染力的语言去感染学生,把握学生的情绪,时时掌控课堂教学进度,做到游刃有余,事半功倍。

(一)阳光的节日伴成长。

紧紧围绕元旦、春节、元宵节、端午、六一、国庆、中秋等法定节日,开展“阳光节日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乐翻天,在快乐中展示才能。如“集邮活动”“口琴齐奏”“剪纸艺术”等各种形式的活动,使学生在学习中活动,在活动中充分实践,在实践中全面发展,让节日的阳光伴随他们度过幸福的学校生活。

(二)阳光社团添力量。

结合中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我们精心组织、合理安排,推出各式各样的“阳光社团”,由具备专业特长的教师担任辅导工作,以最好的.力量来促进学生最大限度地全面发展。如成长社团、航模社团、德清方言研究社团等,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接受美的陶冶,充实自我,展示自我,丰富才情,快乐放飞梦想。

(三)阳光假日助飞翔。

我们开展了一系列“阳光假日活动”,让学生们直接体验和感受,丰富亲身经历,以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如礼品包装、模拟法庭、自护自救等一系列活动。学生可在每一次的活动中,在家人与老师指导和同伴的互助下,自主选择,创意实践,多元展示。

(一)优化心理环境,提高自我意识水平。

创设浓郁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调动学生自觉参与到积极心理建设能力培养的实践活动中来。充分利用墙报、名人字画、阅报栏、红领巾广播、国旗下讲话等方式开展积极心理科普宣传活动,校园里随处可见“积极心理的十大标准”“心理小故事”等美文,使学生处处感受到积极心理、阳光心态的重要性,从而积极追求积极的情绪体验。

(二)积极调适情绪,提高自我分析水平。

通过“自我认识—自我设计—自我实践—自我评价”这四个环节来引导学生学会积极归因,促进他们形成更为强烈的主观幸福感;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课,运用团体辅导课对学生进行积极有利的归因训练。

(三)倡导助人自助,提高自我疏导水平。

我们以“三助”模式(即合作互助、咨询他助、调节自助)为主,通过加强学生的自我意识水平和自我分析水平来提高学生的自我疏导能力,教会学生掌握“三大调控策略”——行为调控、认知调控和人格调控。

(四)注重家庭氛围,提高自我完善水平。

我们还通过各种形式对家长进行积极心理学理论知识以及实践应用技巧的培训。培训的内容分为“巧妙引领,主观幸福”“智慧塑造,积极人格”“善用激励,事半功倍”“积极沟通,共享成长”“平常心态,精彩人生”五大块,广受家长欢迎,提高了家长的教育能力和教育技巧,改善了学生与父母之间的关系,使得学生的自我完善水平不断提高。

运用积极心理学,创建一个和谐、积极向上、人与人之间团结友爱、充满活力的阳光校园,有利于推动学校各项事业的积极、健康发展;有利于师生在积极参与“阳光校园”建设的过程中获取知识、陶冶情操;有利于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的素质;有利于青少年学生的快乐、健康成长。

积极心理学学习体会范文(18篇)篇八

进入21世纪以来,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出现,与传统心理学注重人类的消极面不同,积极心理学倡导研究和探索人的积极的品质,主张挖掘人性中的积极因素,通过不断地激发人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使人类获得美好、幸福的生活。

主张用科学的方法发现那些有利于个人、团队、组织繁荣的因素。积极心理学为高职学生管理乃至整个高职教育,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和认识视野,为培养人格健全服务社会的高技能人才提供依据。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阵地,其培养目标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高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是高职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织部分,科学、规范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是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转型,高等职业教育在招生数量和办学规模上都发生了突破性发展,但由于多种原因,高职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遇到了困惑,积极心理学的出现,为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思路和创新发展,带来了机遇,给了很大的启示。

传统的消极心理学过多的关注了人类心理和行为的负面的、消极的、病态的'一面。受消极心理学的影响,以往的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者往往把注意力放在了高职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认为高职学生由于录取分数很低,素质差。于是给学生贴上“问题学生”的标签。积极心理学关注人的积极的品质特征,付出爱和承担责任的能力,勇气、人际交往技巧、审美情趣、坚韧、宽恕、创意、远见、信仰、有天赋以及智慧。提倡对个体或社会具有的问题要做出积极的解释,并使个体或社会能从中获得积极的意义。

传统心理学过多的关注了学生的消极面,作为管理者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应对学生的行为问题上,管理停留在表面化、形式化,管理观念落后、模式单一,手段陈旧,效果不佳,管理者疲于应付,学社叫苦连天。在管理模式注重用严明的制度、行为的限制、批评、惩罚等手段,使学生常常处于消极情绪之中。积极心理学认为认识培养个人积极品质的途径就是增加个人积极情绪体验。

大量的研究也表明,积极的情绪可以提高人体的机能,能够促进人的活动,能够形成一种动力,激励人去努力,而且在活动中能够起到促进的作用。在积极心理学的思想中,人及其经验是在环境中得到体现的,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其影响。快乐的来源与友谊、紧密的亲属关系、合作性联盟等分不开的。一个成长与周围充满着爱、支持、赞许的环境中的学生,他们更多地体验到的是关怀和支持,他们更容易形成自信、积极向上的品质。反过来,如果生活在批评、否定、限制、暴力、的环境中,学生更容易形成顺从、压抑、自卑、反抗的品质。作为高职学校学生管理者,关注学生群体的社会环境条件(家庭、学校、社会),为学生创造积极的情绪体验,有利于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

积极心理学将人类看作是自我管理、自我导向,并具有适应性的整体。目前我国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但由于高职教育历史短,大多数高职院校是由中专升格或几所中专合并而成。

但在管理中,往往把视学生为管理的客体,过分的强调管理者的权威地位,制度的作用,而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在管理理中的作用,学生自我管理是一种被动的自我发展模式,学生的自主性得不到开发,压抑了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同时也失去了自我管理相应的技能练习机会。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倡导高职学生自我管理以谋求个体的幸福为出发点和目的,充分调动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强调培养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及责任意识,主张让学生真正成为自我管理的主体,使自我管理的主体、客体以及过程得到统一。

学校的管理者要转变自己的角色和智能,鼓励倡导支持协助学生建立自身的资源管理模式,鼓励学生了解自身的优势与劣势,制订长期和系统化的能力培养方案,提高学生目标管理、情绪和压力管理、时间管理、人际交往等积极资源管理能力,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和人生规划。

积极心理学从群体层面看,主要研究积极的组织系统,它涉及公众的品质。包括一个人的社会性、利他行为、对待别人的宽容和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和成为一个健康的家庭成员。积极心理学提出了积极预防的思想,主张前置式的管理策略。认为学校管理在预防工作中所取得的巨大进步是来自于在学校内部系统地塑造各项优势能力,而不是修正缺陷。

用对积极的力量培育与强化来取代对学生的缺陷修补;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及找到自己在团体中的位置,对学生更多的持接纳、鼓励、尊重的态度去激发学生的才华和潜力,给予学生更大的发展空间,给予他们自由选择的机会,促进学生改变,发挥学生正向或积极的潜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积极心理学为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视野,作为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要树立积极心理学的思想,改变传统的学生观、人才观、教育观、管理观。

要更加注重学生情感及体验,让学生更快乐、更幸福、更自信、更乐观的去学习去发展。

要注重学生爱得能力、合作能力、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创新能力、责任心等积极人格特征的培养,是让学生成为更优秀的公民。

积极心理学学习体会范文(18篇)篇九

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积极心理学,如其创始人美国心理学家塞里格曼所倡导的那样,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的科学”。它打破了既往偏向重视治疗和改善负面情绪的观念和做法,转而重视个人积极乐观情绪、积极意义及内在动机等特质。积极心理学把研究重点放在人自身的积极因素方面,主张心理学要以人固有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和美德为出发点,提倡用一种积极的心态对心理现象(包括心理问题)作出新的解读,从而激发人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力并获得美好生活。

从积极心理学出发,我们可以营造一种能够促使学生的积极本性生长发育的环境,通过良好的班级氛围和影响每一个学生,使学生在快乐和成功中感受集体的温暖和力量,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自觉成长。

滨海小学自建校之日起,便确立了“珍视童年价值,培育生命自觉”的办学理念,着力将学生培养成具有“高尚情怀、开阔视野、自觉精神、合作能力”的人。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生命自觉”班级建设,旨在通过建设一个具有正确的人生信仰、浓厚的学习风气、良好的班级纪律、同学间团结友爱、和谐相处的班集体,促使学生形成“健康、尊重、诚信、责任”的品质,进而实现全面发展。

积极心理学强调,教育并不只是让学生纠正错误、改造问题、克服缺点,而是要发掘、研究学生的各种积极品质,并在实践中扩展和培育这些品质。我们始终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具有积极的主观能动性,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想办法挖掘学生的潜力,充分尊重他们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注意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激发他们内心的自豪感。

制定班级公约。班级公约既是“生活育人、制度育人”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化解思想教育“言传”脱离“身教”难题的重要抓手,还是实现学生自主管理与自我教育,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渠道,这源自班级公约所秉持的人人平等、自由意志、义务责任、诚实信用、对话协作等契约理念。

滨海小学在班级特色文化建设中推进“生命自觉”理念的构建,是建立在师生共同成长需要基础上的顺势而为,整个班级公约的形成过程,是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自我教育的过程。学生自主参与班级公约的制定,每一条班级公约都要经过学生的讨论与认可,以此形成全体同学约定俗成的规章,便于学生自觉遵守。比如,一年级某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制定了如下公约:“你拍一我拍一,学校建成不容易。你拍二我拍二,团结友爱好伙伴。你拍三我拍三,保持安静记心间。你拍四我拍四,墙壁不能乱写字。你拍五我拍五,值日不能太马虎。你拍六我拍六,上下楼梯要靠右。你拍七我拍七,垃圾分类不乱弃。你拍八我拍八,爱护桌椅要常擦。你拍九我拍九,节约用水齐动手。你拍十我拍十,环境大家来保持。”这样的班级公约,符合学生心理需求,条文不多,内容简明具体,具有可操作性,学生当然乐于执行和遵守。

设置班级小管家。滨海小学的“班级小管家”由学校大队部组织少先队员产生,其任务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管理心爱的班级。每个班设置文明协调员、卫生督察员、图书管理员等职位,涵盖班级管理的方方面面。学生各司其职,分工明确,使管理真正落实到人。通过班级小管家管理体制,每个学生都承担了管理和被管理者的双重角色,人人都参与管理,人人都成为班集体的主人。此举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进取精神和工作热情,形成了一股巨大的教育力量,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义务感和集体观念,推动他们在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中求得新的发展。

积极心理学主张培养组织成员的愉悦、兴趣、自豪和满足等积极情绪。因为这些情绪不仅能使个人精神状态改观,还能给整个组织带来变化,从而有助于组织的兴旺和发展。将这一原理运用到“生命自觉”班级建设中,就要努力营造积极融洽的教育氛围,形成有利于学生成长的环境。

滨海小学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班级文化的设计,包括选择班级象征物、班徽、班级口号,甚至班级服装的设计,也由学生共同完成。此外,学生还共同参与制定班级各项规章制度,如“值日班长责任制度”(每天设班长一人,具体负责当天的行为规范等常规事务),还配套推行“班干轮换制”(班干、组长、科代表每学期调整一次,可民主选举,也可毛遂自荐)。如此,通过营造积极民主的班级文化氛围,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自豪感。

积极心理学认为,人的经验是在环境中体现出来的,而好的环境能够塑造积极的品质。因此,积极心理学提倡,组织要努力创造一个能够促进个体积极品质和正面思考的环境,通过集体影响个人,提升个体的动机和目标。对于学生而言,生命历程中生动、有趣、令人兴奋的集体活动,不仅能在当时获得不同寻常的体验,还有可能成为成长中难以忘怀的记忆。

滨海小学独具特色的“校长主讲—主题班会—学生心得—家长参与”四段式“国旗下的课堂”,引发了同学们自觉反思自己的行为。周一下午班会课上,各班学生畅所欲言,积极讨论校长的讲话,联系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评价、自我总结;一年一度的“七色童年,缤纷梦想”缤纷节系列活动,以班级学生全体参与为宗旨,让每个学生都有了上台展示的机会,让孩子们学会表达自己,欣赏别人,培育阳光、自信、包容的个性;父亲俱乐部则针对当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父亲缺位,父爱缺失的现实,以班级家长为单位,倡议广大父亲参与到班级管理与家庭教育中来,每个学期学校都会举行丰富多彩的俱乐部活动,如父子诗歌朗诵会、父子气象观测、父子同放风筝、父子登山活动等。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评价原则,因此,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生命自觉”班级考评体系更注重质性评价。质性评价是对整个教学过程作出真实、完整价值判断的评价模式,具有重视评价过程中的生成价值、强调评价的真实性、尊重学生个性等特点。相较于量化评价,质性评价更关注学生个体发展的需求,由注重甄别与选拔转向关注个体生命的成长。我们认为,“生命自觉”班级的评价,应强调对学生进行全面、深入、真实的观察与描述,才能使教师更清楚地了解学生的成长过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传统的评价多是教师评学生的线性评价模式,评价主体单一,而且作为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主体之一的“学生”始终处于被评价的地位。质性评价倡导多元主体的评价模式,消解了评价者和被评价者之间的对立状态,作为评价对象的教师和学生同时也是评价主体。

在“生命自觉”班级评价过程中,评价的主体是学生,作为考评指导员的班主任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将评价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自评。班主任则从旁指导,对评价过程进行监控,引导学生不断成长。班主任还注意组织学生开展互评,让他们互相提醒,互相学习。放手让学生操作评价,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提升学生对自我、他人的责任意识,也有利于教师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中去。此外,主动参与评价显然更有利于学生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形成正确的认识,这既是心理健康的标志,也是生命自觉最为基本的前提。

“生命自觉”班级评价不是以预定的目标、标准为导向来评价对象的,而是将评价焦点由结果转向过程,用动态的视角研究评价过程中的各种发展变化,努力改变以往将评价活动看作是对教学目标达成程度进行检验的狭隘思维。

“生命自觉”班级评价强调诊断、重人、重发展的质性评价,作为评价主体的教师,是“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的教育者,他们除了精心设计、精确定义“生命自觉”班级量化考核指标外,更关注学生在评价过程中获得了怎样的思维训练、行为养成,得到了怎样的生命成长。

在教育创造中丰富、完善自我,实现自己生命价值的自觉提升,是教育事业赋予每一位教师的最高价值。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生命自觉”班级建设尝试,既优化了学校的育人环境,更唤醒了学生的生命意识。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我们将不断努力前行。

积极心理学学习体会范文(18篇)篇十

传统的心理学研究通常是对人的负面情绪进行研究,即研究人类心理当中较为消极的部分,然后通过对这些因素的了解来治疗人类的心理疾病,解决心理问题。但其实现实中许多没有心理疾病的人也很缺乏幸福感,传统心理学的研究对于这一部分是比较缺失的。积极心理学研究改变了这一现状,他通过研究人内在的一些积极因素,通过对这些因素的激发和应用,来改变人们对生活的认知,提升幸福感和生活品质。积极心理学的意义在原有的基础上拓展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延伸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更新了心理学的研究目标、促进了对健康心态的认识,因此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在当今的心理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以往的心理学研究中,心理学研究人员重要是对消极的心理因素进行研究,通过发现人们内在含有的消极因素,帮助患者解决心理问题是长期以来心理学领域的共识。积极心理学打破了传统的心理学研究方式和研究对象,积极心理学是通过对人们内在的积极心理因素的研究,通过良好的运用这些积极因素让人们获得更高的幸福感,从而促进人们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保障社会的和谐。相较于传统的心理学研究,积极心理學的发展时间还比较短,在未来还有很长的发展之路要走,积极心理学研究对个人、对社会都有着较为深远的意义。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最早产生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推孟有关婚姻幸福感的研究,和荣格关于生活意义的研究,之后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出现了一段时期的暂停。等到了上个世纪五十到六十年代,心理学家马斯洛、罗杰斯等人本主义者开始着手研究人性中比较积极的部分,颠覆了传统心理学的认知,对现代心理学的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但是对生活有着较大影响的消极因素的研究仍然是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向,即便是在当下的背景下,这一点也不曾发生过改变。

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人们开始研究对心理疾病的防御而不单单是治疗,这就需要在原本研究心理消极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发现人们内在的积极因素来提升对生活中消极事物的抵抗力,从而防止精神疾病的发生。因此,心理学家通过研究人们内在的坚强乐观的情绪,来进行精神疾病的防治,增强人们对生活的信心,提升人生幸福感,保障人们生活的愉快和社会的和谐。

积极心理学是对传统心理学的一种延伸,也是一种颠覆,它将研究范围扩展到了人性中积极的一面,不再仅仅是针对悲观消极因素的研究,同时也改变了人们传统中心理疾病只与消极因素有关的认知,是人类心理学研究中一项重大的突破,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

在过去的近一个世纪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悲观主义人性观所决定的消极心理学研究模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心理学家更是专注于消极心理的研究,试图排解战争带给人们心理上的重大伤害。但是这种消极的心理学偏离了心理学的主要使命,没有办法让人们生活得更有意义和更加幸福。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改变了这一现状,它打破了人们对传统心理学的认知,积极心理学是对人们内在的积极心态进行的研究,人的心理中有一部分互相冲突的部分,会导致心理问题,但是同时也有自我愈合的能力,通过积极的因素来进行修补,自我治疗和预防。因此,积极心理学致力于对人的积极情绪、创造力等问题进行研究,并通过这些因素的激发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带给人们幸福和满足。

积极心理学在研究方法上与西方主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相关,是依托在这些心理学研究基础上进行发现、讨论和研究的,带给了传统心理学新的研究方式。同时,积极心理学也借鉴了人文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学习和继承了质化研究的一些优势和长处,吸收了这些研究中的一些优点,同时也不断地改进和创新,生成一些新的研究方式,对心理学的研究不断地进行完善。并且突出人文精神与科学技术的统一,将更加先进的技术应用于心理学的研究当中,让心理学的研究方式更上一层,使整个心理学研究领域变得更宽容,更有利于心理学的研究。

以往的心理学研究其目的在于治疗心理疾病,使人们从消极、悲观的态度中抽离出来,恢复正常的心态,是一种医学性质的研究。积极心理学的目的是通过对人们生活中积极因素的研究,来恰当地引导这些因素,给人们带来更大的幸福,可以说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是走在传统心理学之前的,是一种更加主动的研究内容。在生活中,许多没有心理疾病的人也不见得生活多么如意,因此心理学的目的并不仅仅是消除心理疾病,而应该在心理问题没有发生之前通过这些积极因素的引导,进行心理问题的防治,并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加积极的心态和信念,从而提升人们对生活的信心,增强幸福的感知度,保障人们的生活品质,促进社会的和谐,让普通人能在没有问题的基础上享受生活的美好。

积极心理学到目前为止研究还不成熟,还有许多尚待解决的问题,其未来的发展趋势:一是拓展和深化积极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在当前积极心理学范围内进一步进行拓展,多进行积极心理体验的研究;二是发展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技术,当前的心理学研究技术主要是针对传统心理学研究的,应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专门针对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技术,保障积极心理学的研究能有新的突破;三是促进积极心理学的应用,从人们的日常生活实践出发,将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带到人们的生活中去,进行良好的应用,通过对研究结果的运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好的体验,提升人们生活的幸福感。

积极心理学与传统心理学一样对人们的生活有着很大的影响,对于激发人们潜在的积极心理,提升人们的幸福感有着很大的意义,在未来积极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会进一步拓展,同时研究水平也会有所提高,逐渐会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为人们的幸福和社会的和谐作贡献。

[2]张丽,韩彩霞.积极心理学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鸭绿江(下半月版),20xx,(11):267.

积极心理学学习体会范文(18篇)篇十一

积极心理学(positivepsychology)“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等积极品质的一门科学”,是兴起于20世纪末的心理学研究新思潮,它消解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心理学偏重于研究“治疗心理疾病、从负面来界定和研究心理健康”的片面性,提倡积极的人性论,认为预防心理问题的最好工具是培养个体的积极品质、提升积极力量。

积极心理学的主要内容包括三方面:“积极情感体验,主要研究各种积极情感体验的作用及其产生机制;积极人格,主要研究各种积极人格特质的作用及形成过程,在这其中又主要以人产生积极行为的能力和潜力等为研究重点;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主要研究积极的社会大系统(包括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等)和积极的小系统(学校、社区、工作单位和家庭等)”。积极心理学的三方面内容之间具有内在的相互联系:积极的社会制度有利于个体体验到更多的积极体验的发展,并形成积极的人格。

高校校园文化是在高校校园区域内,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在教育、培训、管理、服务等活动过程中,以社会先进文化为主导,为促进教师、学生的全面发展,由师生共同营造的文化氛围,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下面说一说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首先,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存在不合理的认识。例如,第一,长久以来,公众甚至专业人士都习惯于将高校校园物质文化等同于办学条件,认为建漂亮的教学楼、完善的设施就是物质文化建设,其实真正意义的校园物质文化建设,除了外显的办学条件外,还应包括内隐的师资力量、学科结构等;第二,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目的认识不到位。很多高校片面认为良好的学习氛围就是好的校园文化,用学习氛围代替校园文化,或者认为校园文化就是学生的娱乐活动,通过开展学生活动来代替校园文化,忽视了学生的文化、情感等方面的心理需求,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其次,校园文化建设结构不合理。表现为:第一,重物质文化建设而轻精神文明建设,把精力放在学校的硬件设施建设方面,忽视了学生精神风貌的改善;第二,精神文化建设缺乏大学精神。如功利意识浓厚,学生的学习和校园活动都以是否有直接利益为标准,学校教育也忽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高校校园文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影响大学生成长的直接环境因素。“积极心理学倡导关注人所具有的种种美德、积极品质、积极能力和积极潜力等,为校园文化建设指出了一个积极的方向,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氛围,对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积极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的积极情绪体验、积极的人格和积极的社会环境,这些研究内容对于建设健康的校园文化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增强大学生积极情绪体验。

积极心理学认为,增强积极体验是培养大学生积极品质的主要途径。

1.指导学生规划未来,树立切合自身的目标。目标能增强人们对未来价值的感知,如果人们对未来怀有美好的期望,并感知到未来价值与目前状况越相关,就越能建立健康的习惯,且在目标的实现中,体验到更多的积极情绪。然而,过高的目标会让学生觉得遥不可及,给自己带来压力;过低的目标不需付出太多努力便可以实现,则难以形成动力。因此目标的设置要符合学生自身的条件,要适宜。高校要正确引导学生的价值取向,指导学生结合实际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将人生的长期目标细化为具体的短期目标,并在目标的实现上获得积极体验。

2.建立以激励为主、惩罚为辅的人性化管理制度。积极心理学强调激发人的潜能和积极品质,通过激励也提高了学生对未来的预期。因此,在文化制度建设中,要充分注重人性要素,要尊重学生,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学生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充分发掘学生的智慧和潜能,鼓励和赏识学生的优点。对于学生的错误行为,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用民主的方式讨论和解决问题。

3.丰富课外活动,增强积极的情绪体验。课外活动能影响大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能力的培养,并且能减轻过重的学习负担,转移内心的紧张,提高自我满意度。因此,高校要开展适合大学生特点的校园文化活动,积极促进大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加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做指导的社团建设,不仅培养学生组织能力、创新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在实践中完善自我也丰富了大学生的业余时间,缓和不良情绪。大学生通过参与课外活动形成积极的情绪特质,也在无形与有形中塑造了积极的人格。

(二)塑造大学生积极的人格。

1.形成积极的人际关系。积极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形成积__极的`情绪体验,对个体的人格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如果大学生不能处理好人际关系,将难以找到心理的认同对象,会因此而缺乏心理归属感,严重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搞好大学生的人际关系主要包括:(1)和谐的师生关系。“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师生观是建立民主平等、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相伴成长的师生关系。”教师首先要展现自身热情、真诚、宽容、负责、幽默的人格魅力,发挥榜样作用,其次要用爱心和诚心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收获知识。(2)和谐的同学关系。高校要通过开展课外活动,为大学生创设人际交往情境。开设相应的课程,如沟通技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以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意识和能力。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利于促进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品质,如真诚、可靠、信任、宽容等。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1)通过开设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教学设计上“应着眼于培养学生积极心理的角度来进行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使学生能够对自身的心理进行调节,用积极的心理去替换不良心理,化解不良情绪,促进身心健康”。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案例讨论、心理游戏、角色扮演、团体活动等,让学生参与其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采用幸福感问卷、情绪问卷、生活投入问卷、生活意义问卷、生命满足问卷等积极的心理测量技术,科学、客观地评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深刻反映大学生积极心理素质的综合状态。(3)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实施积极的心理干预策略,注重培养大学生的积极品质,让学生学会区分自己的正面和负面心理状态,客观地看待自身及冲突对象的品质,改变以往的认知评价模式,消除自身视野的狭隘性。

(三)营造积极的校园氛围。

1.形成积极的校风。积极向上的校风对于鞭策大学生勤奋学习、塑造积极人格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校园主体方面,要不断强化学校领导的团结协作意识,强化广大教职工的职业道德建设,通过其“榜样作用”感化学生;学风方面,要端正大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其内在的学习自信,并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建设积极的班风。首先,班主任要平等真诚地与学生进行交往,全面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如身心健康状况、行为习惯、日常表现等,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指导学生成长。其次,要增强班集体凝聚力,提高学生对班级的归属感,如通过参加班级或者学校的活动,使学生获得积极的集体情绪,并内化到每个学生的心中。

积极心理学学习体会范文(18篇)篇十二

很荣幸能参加市心理健康教育协会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在今天的培训中,聆听了《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的主编陈虹的爆笑演讲。近四个小时的学习,让我进一步理解了“积极心理”学生对家长的发展和学习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但是在课间、课后还听到一些老师的不同论调,因此生前也想就这一天的学习提出生平自己的一点看法。

陈虹主编的讲座让我们对《积极心理学》有了初步的认识,所谓积极心理学是对人类积极的正面的经历以及大力人的性格特征长处和福祉的科学研究。它也是对能给人、小组、和机构带来昌盛或使他们能够发挥作用使最佳功能的环境、氛围和投资过程的学习。而把积极教育学应用到中其教育中,就是积极教育,所谓积极教育,其其二主体为了塑造积极的心理品质,通过十分积极的心理体验,以充分发掘积极心理要素的心理活动。

那么在我们的教育中会,我们曾经饱尝了怎么样从没的过程呢?有些家长,在面对孩子犯的一点错误,就会横眉冷对,而且甚至会大打出手,棍棒出孝子,打骂才成人的思想曾经在许多家长的身上体现。

对教师来说,严师出高徒,师道尊严也曾让许多老师把自己高高的摆社会制度学生之上。

随之以后出现的,师生平等,教学相长理论让我们的教师把学生当朋友看待让我们的老师与学生站在了同一高度。

今天,新的教学理论让我们把学生托起,让学生占主体位置,教师作为主导,突出了学生的自我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效。

那么这些经历让我们怎么样面对今天的呢?

通过今天的学习,相信我认为心理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1、作为学生,智力固然有着先天的优势,但这并不代表后天的.成功,作为家长的培养,作为教师的指导这些后天的因素应该起到了决定作用。而积极教育则进去是把孩子的优点突出出来,让孩子更知道自己在哪方面有发展的。

2、作为家长、教师如何发现孩子的长处,如何搜寻孩子的闪光点,如何适时的表扬,让快乐的心态伴成长孩子的成长,让他们在如愿中享受欢乐,在欢乐中争取成功是我们必须要研究的课题。

总之,我认为积极心理学是适合当前教育形势的犯罪学一种教育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学习体会范文(18篇)篇十三

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最大弊病在于过分关注心理疾病和心理问题。然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不只是消除症状,修补缺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应着重于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上。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优势,意味着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积极向上的自我力量,自身的性格优势。借助这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对抗心理困扰、消除问题行为、建立抵御挫折、心理创伤和障碍的预防机制。“个人优势”概念的提出将让教师和学生都习惯去发现优势,而不是刻意寻找缺点。学校育人环境中不再是注重克服人的缺点,而是鼓励人人都精彩、人人都自信的人文精神。

在《积极心理学—团队活动课操作指南》第一章中,主要围绕“如何发现自己的优势”和“如何利用自己的优势”两方面来设计班队活动,从中可以看出设计活动的老师处心积虑的要学生认识自我,不仅要自我挖掘,还要让同伴挖掘。在学生对自己优势有所了解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去认识这些优势发挥的余地和控制不好的后果。最后还以“模拟招聘”的方式让学生把自己的优势和社会职业联系起来,从实际出发分析和鼓励学生如何正确的运用自己的优势立足社会。这一系列的活动设计不得不让我佩服这位老师,如此用心良苦的为学生树立心目中的微小自信。

回顾自己开学以来在七1班的活动设计,自己也一直在努力帮助他们建立自己的自信心。

贴标语、做战旗、标榜样等,只是形式多停留在浅层次,没有太多的深化作用。记得在开学初分小组时,让每一位同学写一下“我能为小组做什么?”大多数学生们的答案十分空洞,有的说:“我可以为小组争光。”“我可以为小组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能为小组加分。”回答中丝毫看不到学生对于自己优势长处的描述。最让我感到欣慰的一个回答就是“我能给小组人员提出他们想不到的阴谋诡计,我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最新的信息,还能为大家创造出一些好玩的东西。”至少我能从这个学生的回答中看出他很自信自己的鬼点子和鬼把戏。

第一次阶段考试后,我觉着学生们彼此之间应该有更多地认识了,就重新规划他们书写小组的档案表,同样的列出了一项必填栏目:“你的优势”。结果仍然让我觉得孩子们意识不到自己在集体中的特殊性。很多学生甚至将自己的优势直接就表达成学科优势,“我数学好。”当然我不能否定他的这方面优势,可是总觉得我们的孩子缺乏对自己性格优势的判定和肯定。我想也许我们老师和家长也是有很大责任的,因为在他们的成长路途中也许受到过老师的压制、也许受到过家长的谴责,他们不知道自己的某些特性到底是优势还是劣势,长久之后,他们就失去了对自己这份特性的认同和骄傲,他们慢慢地变得都像是从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我班的何先文学生,先天的乐天派,无论何时都是咧着嘴乐呵呵的,哪怕批评他,它具备一般学生没有的抗打击能力,也许会被一般人看成是傻乎乎的,但是我觉得这就是他的优势。他喜欢笑,我鼓励他学会各种类型的笑,告诉他要找机会在班里为他开一次个人表演会;他喜欢古代历史故事,我鼓励他看《三十六计》,告诉他要让他在班里搞一次三十六计的故事会;我不知道自己这样做到底会换来他多大的变化,但是我觉得这样做还是有必要的,毕竟这些都是他乐意去做的,这是他的个人优势。在我个人的教育理念中,我不拒绝个性,我更不会拒绝一些有特殊优点的学生,我的目标就是想通过自己的方式最大程度的挖掘和发挥他们的这种优势,同时也让他们明白自己具有这样的优势,相信自己可以出色。

每个人都在追求幸福,但究竟怎么样才算幸福?每个人都想要快乐,但真正快乐的人又有积极情感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一个主要方面,它主张研究个体对待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积极体验。情感是我们重要的生活体验。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如果学生长期处于消极的情感状态下,不仅无法学习,而且要经常处理情绪问题,这严重影响学生的成长。所以,我们要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对待过去方面,提高满足、满意等积极体验;在对待当前方面,提高幸福、快乐等积极体验;在对待将来方面,提高乐观和希望等积极体验。

二、积极人格特质的塑造促进学生的理性思考。

积极人格特质是积极心理学得以建立的基础,主要是通过对个体各种现实能力和潜在能力加以激发和强化,有助于人体采取更有效的应对策略。积极心理具体研究了24种积极人格物质,其中成熟的防御机制是一方面。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学生在遇到困难与挫折时,往往会使用不成熟的防御机制,如退缩、压抑、文饰等,这些都不利于学生的积极、理性地思考问题,甚至导致其出现消极的行为,一厥不振的心理状态,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所以,努力塑造学生积极的人格特质,有利于学生成熟防御机制的形成,学会理性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良好行为模式的形成。

三、积极社会环境的营造促进学生幸福感的产生。

马斯洛等人指出,当孩子的周围环境和教师、同学、朋友提供最优的.支持、同情和选择时,孩子最有可以健康成长和自我实现。相反,当父母和权威者不考虑孩子的独特观点,或只有在孩子符合一定的标准才给予被肯定信息的话,那么这些孩子就容易出现不良的行为模式。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也验证了这一点。当学生生活的家庭环境是幸福的,开心的,家人给予的是鼓励与支持,学生的人际关系和谐的话,学生所表现出的情绪状态都较为稳定,而且行为方式都会是积极向上的。所以,我们在教育的过程中,应当更多地发现学生的优点,给予学生足够的支持与帮助,让他能在自己可能的范围内得到最大的发展。

积极心理学的许多理念与方法都影响着我对如何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如何更好地进行德育工作等问题的思考,为我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支持,我会继续将不同的方法用于实际工作中,积极引领学生前进,促使学生正面向上,努力成长!

近期,我在图书馆借来了本关于心理学的书——《积极心理学》。在读这本《积极心理学》之前,我觉得心理学的书,往往会联想到心理疾病、障碍等问题!看完这本书后,我才知道原来心理学包括还包括许多另外的方面的,其中的一些面对人生、社会的态度以及对人对己是很有道理!

本书主要描述了积极心理学的概况以及内化动机。第一是介绍人们获得积极体验的方法。第二是指导人们如何增强这种积极体验以形成良好的人格特征。第三是如何运用到建设积极的人性化的社会制度上,从而达到社会的和谐发展。

“积极心理学”,顾名思义,是教人如何积极面对人生,如何获得幸福感与满足感。这才是现代社会的芸芸众生日益荒漠化的心灵最需要的甘露。积极心理学倡导心理学研究的积极取向,研究人类积极的心理品质,关注人类的健康、幸福与发展,试图以新的理念,开放的姿态,诠释与实践心理学。正如积极心理学运动的发起者、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马丁·赛里格曼说:“当代心理学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转折时期,心理学家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和新的使命,那就是如何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发展,帮助人们走向幸福,使儿童健康成长,使家庭幸福美满,使员工心情舒畅,使公众称心如意”。

在学习了积极心理学之后,我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第一、认识自己方面。人们总是要面对恐惧、悲伤、焦虑等各种积极或负面的情绪。因此,在遇到这些负面的情绪要积极地面对!第二、活动方面。无论学习还是生活,在参与的活动时要积极做好本分,这才能体现活动时既愉快又有意义。第三、态度方面。快乐与否在大多数情况下取决于主观意识。态度不同,心情自然也不同。要努力纠正自己身上所出现的各类情绪和行为问题,来改变错误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往正确的方向努力,要有良好的学习态度。第四、做事方面。人们往往希望在越来越短的时间里完成越来越多的事务,却忽视了“数量会影响质量”,人们可能会因参与过多活动而牺牲掉快乐。因此我们必须实行小步走的方法,不能急于求成,做完一件再一件!第五、身体方面。身心需要和谐发展,因而坚持锻炼、充足睡眠、健康饮食习惯都会对身体和精神健康大有益处。没有键康身体就不能积极地去面对生活,因此要改正自己不良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因而,学习、研究“积极心理学”,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是大有很大的益处的。有健康的心灵,才会有真正健康的人生,所以学习和研究积极心理学,是我们每个人必需做的事。

在听胡媛艳和葛缨两位老师讲课的时候,总会多次听到两位老师谈到《积极心理学》这本书,于是我对它产生了一些兴趣,这个月把它从图书馆借出来,阅读一番,并写下这篇读后感。

积极心理学,以“愉悦与幸福”为主题、关于美好生活的一门科学,着重研究那些能使生命更有价值意义的东西。这本书主要描述了积极心理学的概况以及内化动机,第一是介绍人们获得积极体验的方法,第二是指导人们如何增强这种积极体验以形成良好的人格特征,第三是如何运用到建设积极的人性化的社会制度上,从而达到社会的和谐发展。

我在看了这本书之后,还是思考了一些东西:第一是认识自己方面。人们总是要面对恐惧、悲伤、焦虑等各种情绪,因此,在遇到这些负面的情绪时要积极地面对。就像这学期,事情多且杂乱,基本上每门课都要做课堂报告,还有实验课的实验,水电校的工作,对于各种考核的准备。难免产生一些负面情绪,但还得去面对,面对了才能做好。第二,活动方面。无论学习还是生活,在参与活动时要积极做好本分工作,这才能使活动既愉快又有意义。还是以这学期为例,各种任务都是分组完成,只有先做好自己本分才能去帮助别人,促进团队任务的完成。

第三,态度方面。快乐与否在大多数情况下取决于自己的主观意识。态度不同,心情自然也不同。要努力纠正自己身上所出现的各类情绪和行为问题,来建构完善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正确的方向努力,要有良好的学习态度。第四,身体方面。身心需要和谐发展,因而坚持锻炼、充足睡眠、健康饮食习惯都会对身体和精神健康大有益处。没有键康的身体就不能积极地去面对生活,尤其是到了大三,没有了早、晚自习的限制,就更加颓废,也没有锻炼。因此要改正自己不良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除了对自己的思考,这本书还引导我对社会层面的思考,我觉得当前的大众文化,及主流媒体取向,有两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是过于关注、赞扬,以金钱为意义核心的成功标准,并以此为基础的成就建设、工作取向、物质享乐;忽视了对于道德修养、灵魂信仰、生命归属感等精神世界的思考与讨论。整个社会,多了一些浮华,少了一些深刻。

第二是太过局限于对社会、人性问题,缺点及阴暗面的发掘与批判,就像一个演员的出轨,一个知名运动员的出轨,弄到全国人民都知道,沸沸扬扬。

整个社会,多了一些阴郁,而少了一些对于美好生命的关注。在科技极速进步、物质极大繁荣、人类愈加富裕的同时,生命厚重感的缺失,以及幸福快乐的减少。这说明了人们在不断满足自身欲望的过程中,心灵却更加空虚起来,只能再次投身到谈论批判别人的过错,成为一些制造网络暴力的键盘侠。而炫耀、攀比性的物质消费,便似乎成了主要的精神安慰。

家庭、爱情、友谊、人际关系,在金钱文化的冲击下,逐渐走向功利、淡漠。在人际关系圈不断扩大的同时,是更多的寂寞与孤独。在社交媒体网络泛滥的今天,是我们明辨是非能力的下降。我们的思考能力在不断地丧失,变得轻信、盲目。

在对待社会问题及自身的幸福感缺失的过程中,我们已对周围的一切事物形成习惯性抱怨、随性地批判的行为模式。却没有思考问题的产生本质,以及如何解决自身存在的缺陷。社会财富大量累积,却使得生活安全感在不断丧失、生存压力在迅速增大。在为工作、生存而愈加勤奋、辛苦的同时,身体、思考、道德、灵魂的惰性,却在工作之余的生活中不断增加。

金钱,已成为信仰。而这种信仰,存在于整个社会,甚至充满着我们国家整个教育体系,学校教育,家庭教育都可以体现。从小爸妈让我们努力读书,读书的目的呢?是为了挣钱。从小老师让我们努力读书,读书的目的呢?是为了提高升学率,好挣钱,当然也为了我们以后能考上好大学,考上好大学的目的呢?是为了更好的挣钱。现在到了大学,满眼是各种技能训练,训练当然是为了让我们变得更厉害,可目的呢?是为了学校的名气,为了挣钱。技能训练当然是重要的,可是思想的教育更不能缺少啊。

金钱,已成为信仰。而这种信仰,却不能成为我们灵魂的归宿。待到生命的临终之时,也许才终会发现,什么样的东西,是美好的。人活着,究竟为了什么?有什么意义?我想要什么?我究竟应该怎么活?也许只有明白了这些,在生命终了时,才不会为了虚度光阴、错过了什么而悔恨。

人活着,究竟为了什么?有什么意义?我想要什么?我究竟应该怎么活?也许只有明白了这些,在生命终了时,才不会为了虚度光阴、错过了什么而悔恨。

求不得,放不下,欲海无涯,一切皆为虚幻。我们则沉迷其中,无法自拔。好似沉迷在一个巨大的人生游戏中,而这游戏规则由极少数人所制定。绝大多数都从未怀疑过这套游戏规则,至始至终,在痛苦中挣扎。

我,偶尔思考。

积极心理学学习体会范文(18篇)篇十四

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对教学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生不同于本科生,他们知识结构相对系统,专业程度更高,接受能力更强,学习目的更加明确;但积极性较难调动,配合意识较差。在教学实践中,可以把学生的主导情绪状态分为三个类别:一是积极的、快乐的情绪状态;二是既不快乐,也不沮丧的中性的情绪状态;三是消极的、不快乐的情绪状态,如经常人们经常变现出来的的焦虑、紧张、烦躁等情绪。研究表明:强烈的求知欲、清晰的自我意识、独立意识和进取心等积极的心理因素是学生赖以生存,不断突破自己的驱动力。

积极心理学能够发挥积极的心理能量,人们运用其自身外显的或潜在的积极力量来调整心理状态,并改变其悲观的人生态度。外语教师应积极主动地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课堂管理能力,不断从教学中获得满足感与自信。在此基础上形成独特的人格魅力以吸引学生,影响学生。教师应正视各种压力,以此转化为动力,享受外语教学的乐趣。积极心理学理念帮助教师更好的掌控自己,由“消极”变为“积极”;激发自己的内在潜力,全面展现自己的爱心、责任心、耐心和宽容心。

外语课堂,不仅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对学生而言也是一种复杂的心理体验过程,同时又是师生之间多形式的交互过程。研究生的学习时间和形式更加灵活,但这并不意味着外语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可以被淡化或者忽视。怎样能构建一个和谐的外语课堂,最大限度的利用好课堂这个空间,促进学生身心积极的发展、能力的快速提高,是研究生外语教育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首先,改变传统的外语教育关注理念。以往的教育过于关注学生的.缺点,过分强调弥补弱势,会造成忽视学生个性特点,抑制学生天性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外语教师,应特别注重学生固有的积极能力和积极潜能,创设良好课堂氛围,让学生进行积极的体验,培养并形成积极的品质;在教学活动中既要发挥教师的独特主导作用,又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程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身心最优发展。第二,重视师生的情感需求。师生的情感需求既包括信任感、归属感、安全感,又包括自尊心、爱心、自信心、灵活性、趣味性等。在课堂上,教师需改变传统课堂上的主宰者、决策者的角色,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与学生换位思考,真诚的对待学生,努力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有助于消除学生的焦虑感,形成其安全感。让学生感受到课堂生活的快乐,这是学校教育的职责,更利于课堂环境中学生积极力量的调动、激发。学生,也应该尊重老师的付出,体谅老师的辛苦,积极的配合教师教学,让教师在课堂上收获满足感,以更好的发挥积极力量投入到教学中去。学生之间,也要不断增加积极的体验,多参加小组活动,合作学习,增进了解和感情,以形成融洽的同学关系。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一个充满自主性、安全感、归属感的积极、和谐的课堂会更好的发挥它的作用。第三,重视师生的双向活动,使用创造性的教学方法。课堂内容是有限的,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学科知识专长,丰富内容的情感性和趣味性。对教学内容进行情感性处理,尽可能赋予无情感因素的教学内容以适当的情感色彩。针对研究生的特点,也可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自己的科研内容,介绍研究方法与思路,或对社会中的热点问题进行讨论,促进师生共同思考,参与性与趣味性共存,形成了积极参与的学习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师生的积极情绪体验,培育师生的积极个性特征,促进师生双方充分交流。本研究是一次把情感与认知,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培养有效结合的研究;有助于学生长效学习能力的培养,从而提升研究生外语教学的质量,因此为其他高校研究生外语教学提供了一定的启示作用和指导意义。

积极心理学学习体会范文(18篇)篇十五

高职院校的道德教育是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是现阶段高职道德教育效果很差,学生的道德素质水平不高。对此选择有效方法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水平成为各高职院校关注的重点问题。对高职道德教育现状进行深入概述,分析心理学教育在高职道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面对现阶段高校学生道德素质水平不高的现象,心理学指出这主要是由于道德教育与学生人性现状相偏离,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情况,缺乏针对性。因此,将心理学教育应用于高职道德教育当中十分必要。

有研究资料指出,现阶段高职院校学生存在着严重的道德不良现象,失德行为偏多。首先,在生活当中,学生对同学、教师甚至亲人表现冷漠,缺乏必要的关心;其次,学生在考试过程中,学生的作弊现象极为严重;此外学生暴力、侵权、计算机犯罪等失德行为众多,为社会稳定及和谐造成不良影响。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高职院校的道德教育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首先,高职道德教育远离学生的实际生活,且内容枯燥,学生的学习兴趣很低,因此,教学无法对学生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其次,教学模式较为落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只注重讲解,不注重实践活动的展开,学生无法将所学内容应用于生活实践当中;此外,高職道德教育不注重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学缺乏针对性。

因此,将心理学教育应用于高职的教育当中,分析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展开教学,能够有效提升高职道德教育水平,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水平。

心理学重视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关心学生的内心世界,主张以学生的实际感受和心理变化为道德教育的出发点,在让学生感受到关心的同时学会关心他人、关注社会,以社会行为规范来要求自己,从而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水平。心理学教育在高职道德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

(一)提升学生对社会道德规范的认同度。

从心理学角度讲,学生只有对社会道德规范形成高度的.认同,才会在认识和情感上产生将其内化为自身道德规范的意识,并追求自身行为与社会道德规范行为相一致。因此,高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时,应使用心理学对学生的个性心理进行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寻求学生心理与道德教育的衔接点,引导学生对思想道德规范进行深入了解,并能够将晦涩的思想道德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从而提升对社会思想道德的认同度,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水平。

(二)促进社会思想道德内化。

学生对社会思想道德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从认同到内化的过程,不是屈服于社会思想道德的强制性,而是在内心深处将社会思想道德作为自己思想和行为的出发点。因此,学校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内化教育。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时要注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而不是道德绑架,将规范化的社会道德强行施加给学生。只有让学生独立思考,对社会道德形成自己的认识才能实现社会思想道德的内化。

(三)营造关心的氛围。

从心理学上讲,关心的环境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全人格,主动自觉地形成关心、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从而促进道德素质水平的提升。这一关心理论强调了关心在高校道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将心理学应用于高校教育当中能够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关心,在社会实践中感受到社会思想道德带来的益处,因此会主动投身于社会思想道德建设当中,在生活和学习中更注重发挥关心、理解和尊重的作用。因此,将心理教育运用于高职道德教育中有利于促进关心氛围的营造。

由于高职道德教育与社会现实相脱离,且教学模式落后使其教学效果很差,学生的道德素质水平很差。而将心理学教育应用于教学过程中有利于促进学生对社会思想道德的认同和内化,为学生营造一个关心的氛围,从而提升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水平。

积极心理学学习体会范文(18篇)篇十六

随着高等教育日益大众化,大学生人数逐年增多,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普遍面临就业难的问题。近年来,因就业问题引起的大学生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较常见,甚至发生自杀悲剧。20xx年《大学生就业指导》被教育部列入大学生必修课程之一。课程旨在指导学生寻求职业发展,培养潜力和创造力,以适应社会需要。积极心理学在国内处于快速发展时期。研究目的主要是探索个体的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寻找个体潜能。这与就业指导课程的目的一致。此文基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探析如何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育。

我国高等学校就业指导课起步较晚,与国外的就业教育差别很大。

(一)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内容单一,学生就业心理模块知识陈旧。

我国目前高等教育中就业指导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就业背景、就业技巧、就业政策和就业所需表格填写训练等。各个高校课程内容基本一致。武沁宇等研究认为目前高校就业指导缺乏与学生专业课程衔接,难于提高大学生实际就业能力[1]。较少高校有专业心理老师讲授职业生涯规划、职业心理调适等。与心理有关的内容知识基本无更新。

(二)课程倾向于职业技能培训,忽视就业心理、职业道德等引导。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多倾向于传授求职技巧,如介绍信、推荐信和简历制作,面试技巧等。而较少涉及学生的价值观导向、就业心理调适和积极的就业观引导。大学生在就业之前,首先会在心理上有一些变化。受传统“学而优则仕”思想等影响,加上就业竞争激烈,多数个体易表现出焦虑、失落等心理表现。张弛等调查522名大学生,76%认为“最让自己感到紧张和忧虑的事情”是就业问题[2]。由于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第二个“心理断乳期”。情绪容易波动,耐挫力弱。在面对就业压力或受挫之后,找不到合理方式应对,出现一些心理问题,甚至自杀等危机事件。

(三)课程实施形式单调,缺乏创新。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定位是一门指导性强的应用型学科,需要学生实践和实际操作,且需要根据大学生每个阶段不同特点进行指导。较多学校就业指导课成为理论课的讲授,学生配合度不高,没有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从大一到大四所讲内容没有变化。大部分高校依然采用以一名老师面对几百人甚至上千人上大课的模式为主。

近年,积极心理学在世界范围内兴起。认为心理学不仅仅是对创伤、缺陷和疾病等进行研究,更重要的是帮助人类去发掘潜能和力量,使人们更幸福、快乐,并得到发展。我国传统文化中也不缺积极心理学的思想。如仲尼、左丘、韩非子等都是在逆境终成事业。其积极的思想都可以为大学生学习和内化。

积极心理学的课程宗旨主要是发掘学生潜能,增强积极的人格力量,显示了一种积极的教育理念。赛里格曼教授以“每天记录三件好事”、新的署名力量、感恩拜访和大笑练习为内容,发现这些练习能最大程度激发其学习兴趣和生活态度,甚至影响到人生态度和工作信心。有研究将积极心理学融入到抑郁症治疗、医学教育和企业管理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嵌入积极的教育理念。

《大学》中提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重要是培养大学生积极、健康的人格素养。当前“就业难”问题除了就业人口基数大和专业限制外,与大学生自身依赖性强、逃避进入社会、耐挫力差、自卑心理等有较大关系。英国哲学家拉金斯提到“年轻时代是培养、希望及信仰的一段时光”。培养大学生积极的心态需要从入学开始,贯彻整个大学生活。在教育过程中将责任意识和感恩结合起来,教会大学生勇于面对生活中各种挫折。

(二)构建“积极导向”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体系。

随着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变,严峻就业形势使大学生从入学开始承受不同的就业心理压力。积极导向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体系不仅要吸取传统课堂教学的优势,还要考虑不同阶段特点和实践性的特点,每个学段有其特定的教育内容和任务。大一大二阶段应该以“择业指导”为主,主要包括认识自我、优势定位和职业生涯规划。由于大学新生处于适应期,心理波动比较明显,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刺激。此阶段重点在于帮助他们适应大学生活,解决现实困惑,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和应对,引导进行职业生涯探索,掌握职业要求和社会需求,挖掘学生自我成长的潜力。第二阶段应该以就业指导为主。学生掌握就业指导知识外,鼓励学生实践,通过调查走访、案例讨论、团队合作等方式增加学生对就业的积极心理体验,鼓励学生创新自己的求职技巧和方法。强化互动,学生参与教学,如运用霍兰德职业能力测验(mbti)认识自己的兴趣和性格特点。

(三)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基础的大学生就业团体辅导实践。

积极心理学认为在教育中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重视学生自我成长的经验。体验和参与式学习是完成这一体验的重要途径。美国心理学家seligman等提出了以积极心理学为基础的群体参与的团体积极心理辅导新模式[3]。设计活动依据“幸福”三因素理论,包括积极的情感、积极的参与性和追求有意义的生活三部分。团体辅导的内容包括培养积极情绪、积极的应对和认知方式、积极的人格品质。按照这三个内容进行具体的活动形式。如“寻找自身优势”、“三件好事”、“感恩探访”等。

综上所述,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对大学生成长成才有着重要意义。课程尚处于开发和探索阶段,对于授课老师也需要扩宽思路,在现有体系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理论方法探索新的形式,提升教学效果,最终服务到大学生群体。(作者单位:东莞理工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积极心理学学习体会范文(18篇)篇十七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维护高校安全稳定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前提条件,为高校的自身发展提供基本保障;也是社会安全稳定体系中最敏感的环节,俗称社会安全稳定的“晴雨表”,往往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学生特性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获得了跨越式的发展,在管理体制、招生制度、学生管理、后勤工作社会化、专业设置、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的改革,伴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而逐步深入,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出现了“水土不服”的情况。与此同时,大学生处在对新事物、新思想非常敏感的阶段,同时缺少社会经验,容易导致大学生对遇到问题和挫折时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甚至走上极端,其后果也即对大学生身心发展构成相当大的危害,更对高校校园的安全稳定造成重大影响。

积极心理学最先兴起于美国,它提倡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解读人的心理现象和心理问题,每个人自身所固有的某些实际的或潜在的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以此来激发,从而使每个人都能走向积极的心态,培养积极人生。积极心理学主张以人的.积极力量、善端和美德为研究对象,强调心理学不仅要帮助处于某种“逆境”条件下的人们知道如何求得生存和发展,更要帮助那些处于正常境况下的人们学会怎样建立起高质量的个人生活与社会生活。

从高职院校自身的特点出发,结合积极心理学的理念,构建维护高职院校平安校园的安全机制,着实促进平安、和谐校园的建设。

1.1制度建设不完善,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

目前在我国很多高职院校是在以前的中等专科院校所升上来,由于历史原因,有关校园安全建设的制度都是沿用中专院校的相关制度,这些制度,对于当时的中专院校有一定的促进性和作用性,但随着时间的变迁,招收对象的改变,其难免落后于当前发展的时代,难免不适宜当前高职院的发展。

1.2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欠缺。

在当前部分高职院校对突发时间的风险性估计不足,没有做好充分的心理应对准备,当出现突发时间已经,能不往后的推的,就往后推,能推给别人的,就推给别人,解决突发事件的态度消极,方法落后,能力欠缺等,相互推诿,甚者更有者相互扯皮等。

1.3学生安全意识薄弱。

良好的安全意识是行为安全的保证。提高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对于推进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积极创建平安和谐校园意义重大。大学生安全教育情况欠缺,遇到事故,可能会手足无措,处理能力不足,安全防范意识薄弱,心理健康水平令人担忧等。

1.4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亟待重视。

传统的校园安全主要关注的是校园治安、宿舍安全、饮食安全等方面,因为时代和学生的变化,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越来越受到社会和教育界的重视,意思,在关注高职校园安全的研究时,必须突破原有的研究范围,强化学生心理安全的重要性和严重性,即拓展了校园安全研究的范围,更抓住了当前高校学生研究的重点。

2.1创建积极的平安校园氛围。

积极心理学认为,社会环境与他人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回影响人的心理和行为,平安校园的氛围对师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创建积极平安校园氛围,首先要营造有美感的校园,注重校园的清洁与绿化;其次,注重张贴积极的安全标语提示,改变过去以“警示”、“命令”等被动的安全标语和宣传,在校园内张贴积极温馨的安全提示和宣传。

2.2构建积极的平安校园预防机制。

积极心理学重视对人和事物的预防,并认为它们在预防中所取得的巨大进步,主要来自于个体内部系统的塑造能力,而不是简单的修正其缺陷。真正促进平安校园的建设,就必须要改变以往对出现问题后修修补补的陋习,必须建立联动、完善的预防机制,培养师生积极应对的心理品质,加强健全安全校园的危机预防机制和应对方案。

2.3打造积极的平安校园应对措施。

积极心理学强调,积极人格的特质主要通过个体各种实现能力和潜在能力加以激发和强化,当激发和强化某种现实能力或潜在能力变成了一种习惯性的工作方式时,积极人格特质也就形成了。在高职院校,一旦出现危机、安全事件,要改变以往相互推诿的消极解决事情的态度,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形成高效、联动的有效解决危机事件的工作习惯方式。

积极心理学作为一种新的心理学思潮,在成功地运用在教育、医学、管理等方面。把积极心理学理念创新到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已成为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主流。以积极心理学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取向,以“积极心理教育”为出发点,转变传统的病态心理学取向,探索积极心理教育模式。在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建立维护心理安全的保障机制,为维护高职学生心理安全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建立维护心理安全的预防机制,从源头上防范危害高职学生心理安全的诱因和导火索;建立完善维护心理安全的干预机制,有效、快捷地化解高职学生突发心理危机事件。

总之,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探讨建构维护高职院校的安全机制,拓展了校园安全研究的工作方式,突破原有的研究范围,强化积极的态度和方式,从而升华了心理安全研究的内涵。

[1]任俊,叶浩生.积极: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价值核心[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xx(04).

[2]龚继峰.积极心理学与心理健康教育创新[d].南昌:南昌大学,20xx(06).

[3]周文斌.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公共安全育(学术版),20xx(02).

[4]汪勇萍.福建省部分高职院校安全稳定的调研与思考[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xx(02).

作者廖朝熊丹丹黄代森。

积极心理学学习体会范文(18篇)篇十八

美国学者卡托尔认为,不同的人会进入不同的抑郁状态,但是他只要遵照以下十四项办法,抑郁的症状便会很快消失,这十四项办法包括:

一、必须遵守生活秩序。与人约会要准时到达,饮食休闲要按部就班,从稳定规律的生活中领会自身的情趣。

二、留意自己的外观。自己身体要保持清洁卫生,不得身穿邋遢的衣服,房间院落也要随时打扫干净。

三、即使在抑郁状态下,也决不自己的学习和工作。四、不得强压怒气,对人对事要宽宏大度。五、主动吸收新知识,“活到老学到老”。

六、建立挑战意识,学会主动接受矛盾,并自己。七、即使是小事,也要采取合乎情理的行动;即使你烦闷,仍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让自己合乎生活情理。

八、对待他人的要因人而异。具有抑郁的人,显得对外界每个人的反应、几乎相同。这是不对的,如果你也有这种倾向,应尽快纠正。

九、拓宽自己的情趣范围。

十、不要将自己的生活与他人的生活比较。如果你时常把自己的`生活与他人作比较,表示你已经有了潜在的抑郁,应尽快克服。

十一、最好将日常生活中的事记录下来。十二、不要掩饰自己的。

十三、必须尝试以前没有做过的事,要积极地开辟新的生活园地,使生活更。

相关范文推荐

    大学生源地助学金申请书(热门23篇)

    助学金申请书的撰写需要注意逻辑性和连贯性,使评审人员能够理解我们的申请动机和需求。范文中的语言表达和句式结构可以借鉴,但一定要确保自己的申请书真实、独特。

    学生万能的自我鉴定大全(15篇)

    范文范本是追求文学艺术和审美境界的重要资料,它可以激发我们对优秀文化传统和艺术创新的热爱和追求。这些范例文章包括了优秀的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等多种文体和风格。

    全市安全生产月倡议书(热门15篇)

    生产既有物质层面上的产出,也有非物质层面上的创新和创造。生产是指通过劳动者的努力和使用生产资料,将原始资源转化为有用的产品和服务的过程,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我想

    学院学生会迎新工作总结(通用19篇)

    学生会工作总结是对学生会的发展和进步进行总结和评价的重要材料,也能够为下一学期的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如果你对学生会工作总结感到茫然,不妨看看小编为大家搜集的范文

    小学英语教师新学期工作计划(精选12篇)

    教师工作计划需要教师与学校和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以下是一些成功教师的工作计划分享,希望对大家制定自己的计划有所启发。以前都是城镇学生小学就学习英语,而农村

    个人军训心得感言(模板19篇)

    军训心得是我们与教官和战友相互交流和学习的重要途径,通过分享心得体会,我们可以互相激励和进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军训心得体会,希望能对大家的军事训练和个人成

    好一份求职简历(实用18篇)

    简历的撰写需要注重突出个人的亮点和特色,突显个人对所申请岗位的适应性和匹配度。在这篇文章中,我们为大家搜集了一些精心设计的个人简历样本,供大家参考。

    企业劳模事迹材料(通用23篇)

    事迹材料可以充分体现出一个人或团体的实力、担当和责任感。事迹材料范文中的经验和教训可以帮助我们避免在特定事件中犯类似的错误。xxx,1972出生,1992参加工

    感恩活动主持词开场白说(汇总18篇)

    尊敬的领导、嘉宾,亲爱的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今天晚上的主持人,非常开心能够见到大家。下面将有一场精彩的竞赛开始,让我们为选手们加油助威吧!b:世上有一种意境

    常见应聘自我介绍(汇总17篇)

    在面试或交友等场合,一个好的自我介绍可以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以下是一些自我介绍的常用套路和技巧,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提升自我介绍的效果。尊敬的老师:您好!我叫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