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端人才培养方案(实用16篇)

时间:2023-11-12 作者:影墨2023年高端人才培养方案(实用16篇)

计划书是一种书面材料,用于规划一段时间内的工作、学习或生活计划。如果你正在纠结如何写一份完美的计划书,那么不妨参考以下范文,或许能给你一些灵感和帮助。

2023年高端人才培养方案(实用16篇)篇一

本专业是为了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拥有深厚宽广的理论基础、系统全面的民航运输管理专业知识、热爱民航事业的航空商务和运输产品设计工程师、航空运输产品营销策划师、航空运输生产运行调度工程师,能在国家及省、市的民航运输管理部门、民航运输企事业单位等从事民航运输组织、生产、经营、指挥、商务营运、现场运行管理与企业经营管理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对于我们民航运输管理专业的人来说,更应该意识到,由于我们专业未来可从事的行业很多,所以需要我们对自己的准确定位,并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心中的“乌托邦”职业方向。二专业的就业对每个二专业同学的要求都很高,不仅需要我们对民航知识、民航系统有全面、系统的了解,还需要我们对此如数家珍,这样才能在未来的就业中构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让自己能更快的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注重语言能力,交际能力,以及和客户打交道的能力。同时需要我们了解一定的心理学知识,更好的摸清客户的心理。

1、民航运输:培养适应民航现代建设需要,掌握从事民航运输生产服务和管理的人才。就业方向一般在航空公司、机场、旅游行业等,从事经营分析、航班计划编制、舱位控制、运力和航线网络资源分配、机组排班和调度、不正常航班恢复、航空运输生产组织、市场开发及销售等工作。如民航客运营销员、售票业务主管、民航地面服务人员。

2、物流管理:培养具有现代物流及航空货运相关知识,从事物流业务操作与管理,特别是航空物流业务管理所需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就业方向一般在民航国际、国内货物运输管理与操作人员、民航货运舱位分配及控制人员、机配载人员及配载业务主管及物流企业一线操作与管理人员。

3、航空服务:培养适应民航现代化建设需要,服务于机场生产、运营和管理的一线人才。就业方向一般是各大机场。

4、也可到民航业以外的企业公司从事管理销售方面的工作或者在政府部门从事管理工作。

民航运输管理专业的优势:能够培养我们全方面的能力;综合实力较强;掌握专业知识,上升空间和潜力都很大;工作环境好。

民航运输管理专业的劣势:可替代性较强,其他专业的人士有可能经过培训与我们站上同一岗位;用人单位需要的素质能力较苛刻,有些人很难达到。

l知识方面。

1、掌握经济学、管理学、交通运输学、航空理论、民航运输管理等基本理论。

2、掌握一般的最优化方法和计算机在民航运输中应用的基本技术。

3、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4、熟练掌握航空运输规划学、航空运输经济学、航空运输管理学、航空运输市场学、航空客运与货运、值机与配载等专业知识。

l素质方面。

1、热爱民航运输管理事业,对从事民航生产、组织、管理的实际工作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2、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较高的思想道德修养。

3、具有较强的工程意识和价值效益意识,能够科学的思考和分析问题。

4、具有较强的团队意识,法制意识和革新意识。

l能力方面。

1、具有民航运输组织指挥、民航运输企业生产与经营的基本能力。

2、了解民航工程设备及民航运输组织管理的发展动态。熟悉国际和国内关于航空运输规划与管理的方阵、政策和法规。

3、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熟悉各类常用的计算机软件。

1、本专业的同学大多对专业的发展前途以及就业方向没有太多的了解,大家仍然处于一个迷惘的状态,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

2、由于学院中存在的流言蜚语以及一些其他的原因,本专业的很多同学对专业的优越性存在着疑问,都多多少少有着一些转专业的想法,这样会使本专业人数锐减,消弱了竞争力。

3、11级的民航运输管理专业相较于10级、09级在成绩上实力相对较为薄弱。

4、现在本专业仍有很大一部分同学性格比较内向,在语言表达上存在着欠缺,而且不积极参加集体活动,这样的性格如果继续发展下去将不会适应民航业的工作。

5、本专业的同学对于自己没有一个明确的未来职业规划。因为并不是所有的同学都会留在民航系统工作,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轨迹,那么我们需要从现在开始规划好自己的未来,再根据自己的的规划来明确目标。

本专业相较于其他专业灵活性更大,以后更多的是与人交往,因此具备一个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与人相处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同时,我们需要了解专业特性,了解专业发展方向和就业趋势,做好自己的人生规划。

1、成绩是就业必不可少的敲门砖。同时,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才能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才能在自己的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因此,针对我们班成绩较为薄弱的现象,我们会在大二大三期间提高大家的学习氛围,让大家意识到成绩的重要性,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

2、英语是我们民航专业的重中之重,因此学好英语是我们的首要任务。我们会让大家认识到英语的重要性,建议大家养成每天学习英语的好习惯。并实施组团考证的措施,旨在提高英语学习氛围,督促每个人对英语的学习。逐步进行学习小组的分工,让有相同目标的同学在一起互相帮助,带动其他同学。此外,鼓励大家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学习小语种,既是兴趣也是提高日后个人就业的竞争力。

3、民航业工作压力大强度大,因此对每个人的身体素质有很高的要求。除了学习,体育锻炼也同样重要。我们会多组织大家一起进行户外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增进友谊的同时也锻炼了每个人的身体。鼓励大家每天锻炼一小时,养成习惯,提高身体素养。例如,每周几天的时间去羽毛球馆组团锻炼,或者组织班级间的篮球联谊赛。

4、针对部分同学性格较为内向的问题,我们会定期召开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为目的的班会,将表达的内容弄的更加的多元化。例如,我的职业规划,我对民航以后发展的看法等等。将班会的主动权交给同学,让同学们都有能够上台的机会。我相信,只要有足够的练习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成为一个口齿伶俐的人。

5、由于各种原因,很多同学对本专业的发展保持着一种悲观的态度。我们会在大二大三期间,陆续的为大家提供本专业毕业同学的就业趋势,让大家能够了解自己以后出去能够做什么,不再处于一个迷惘的状态。同时,我们会争取学院老师的支持,请为我们上课的老师为我们讲解我们的就业方向,为我们解答疑惑,指点迷津。

6、再好的理论也需要实践的支持,因此我们需要在以后的学习中多多给自己创造机会。例如,鼓励大家在假期或者空闲时间寻找能够锻炼自己能力的兼职;多与自己的学长学姐包括已经就业的师兄师姐交流,向他们吸取经验补充自己的不足;多去参与民航系统的讲座,充实自己。

l建议:1)应该具体调研航空公司需要怎样的人才,并根据调研成果开设课程。

2)设置的课应该更加人性化,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3)设置课程时应该考虑学校的现有硬件,为学生提供最优化的课程方案。

2误区:1)本科阶段是全方面提高技能的阶段,不能要求每门课程都学得很透彻.

2)对就业的方向明确后要主攻某一个课程,但不意味着其他的课程都放下,要系统的学习。

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大家意识到自己的不足,然后重视起来。在现在还来得及的时候抓紧时间来弥补他,重视到现在所做的一切对未来就业的重要性。

2023年高端人才培养方案(实用16篇)篇二

人才是推动企业健康发展的力量源泉,无论从宏观角度,还是从微观角度来看,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只有拥有了充足的人才,高度重视人才的作用,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大力推进人才队伍建设,企业才能实现跨越式的发展。要实现广西有色集团的整体发展规划目标,必须实施人才强企的发展战略。

要实现集团公司的战略目标,必须按照“广泛宣传、做好规划、规范制度、建立机制、完善设施、强化载体、注重创新”的总体思路来制定相应措施。根据集团公司的实际情况及所从事产业的特点,建立集团选人、育人、用人政策,制定科学的考核与激励机制,重视人才的自我价值的实现。具体措施和方案如下:

制定宣传工作方案,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实施人才强企战略的重大意义和基本要求,宣传各单位各部门做好人才工作的经验做法,营造全系统高度重视、关心支持人才工作的氛围,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构建人才强企的经营理念。在有色集团网站和《广西有色》报上开设“人才强企”专栏,定期组稿宣传人才强企战略,及时反映战略实施动态和取得的成果。

1、充分利用集团公司现有的人才培养平台,发挥“人才小高地”、博士后流动工作站的作用,利用八桂学者、特聘专家岗的设立优势,推进集团公司“高端领军人才引进工程”计划,通过项目合作、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途经,通过柔性引进的办法引进院士和博导等,带动科技队伍的成长和培养。

2、抓好集团公司下属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对班子的考察选拔、使用配置、能力标准、培养方式手段、绩效评价、激励约束、动态管理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和部署。加强对年轻管理干部的培养使用,促进管理人员队伍的专业化和年轻化。

3、制定和实施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计划,对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规模数量、能力标准、培养方式手段、开发培养计划进度、考察选拔、使用配置、绩效评价、激励约束、动态管理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和部署。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提高人力资源使用效率。创新和完善人才评价、选拔、使用、激励、保障机制,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人尽其才的制度环境。

4、摸清高技能人才队伍的现状,制定和实施高级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培养计划。对高级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需求、培养方式手段、开发培养计划进度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和部署。

5、制定和实施集团公司下属企业的董事和监事队伍建设,加强集团公司对下属公司的调控力度。

制定员工教育培训管理办法,对员工教育培训工作进行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严格执行培训经费的按规定提取和使用,严禁挪作他用。使培训经费和资源得到有效和充分利用,把员工教育培训作为公司的一种投资行为,将公司培育成学习型组织。拓展人才培训渠道,满足专业技术人才的继续学习需要,为开发员工潜能、实现集团发展目标提供智力支持。

围绕创新能力建设,各下属企业根据自身各类人才特点,研究制定各类人才的能力建设标准,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根据不同岗位的工作要求和不同类别员工的培训需求,以全面提高员工的素质和岗位胜任能力为目标,按人员层次设计培训内容,分层次、分类别、重点突出地设置培训课程。

研究设立高级人才开发培养专项资金,有计划、有重点的培养高尖端有色人才。适时研究和提出高层次人才国际化培训计划,为下一步集团“走出去”战略提供人才。

全面加强企业领导人员的政治理论学习和思想作风建设,企业领导人员及其后备人员五年内全部轮训一遍。分批选送优秀后备干部到各类党校、高校学习深造。

制定分阶段培养计划,有计划地开展后续学历教育,优化员工队伍文化结构。加强技能开发培训与鉴定工作,制定分阶段开发培养计划,分批进行技能升级,优化员工队伍技术等级结构。经常性地开展员工业务技术比武活动。

强化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提高专业技术人员队伍整体素质。深化职称制度改革,抓好专业技术任职资格和职务评聘工作。

建立科学的经营管理人才考核和评价指标体系。制定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的岗位考核标准,创新人才评价方法。建立技术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在人才考察使用中试行定量评价、能力测试与职业倾向测试。

制定企业领导人员管理办法,使企业领导人员的管理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建设企业领导人员后备队伍,制定后备干部管理办法。

完善下属公司董事会和监事会管理制度,切实行使其相应权力,履行其职责。加强董事和监事的选聘、考核和管理。使董事监事的管理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研究制定首席专家和专业技术带头人评选和聘任制度。建立集团公司各类专家人才库。实施人才储备战备。

1、完善企业管理人员年薪制实施办法,研究探索短期激励与长期激励相结合的方式。

2、制定实施首席专家和专业技术带头人津贴制度。

3、研究制订集团公司优秀专家、优秀员工等荣誉称号序列及评比表彰、奖励办法。

4、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企业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推进实施有色集团企业年金管理制度,强化各类保险和福利待遇的激励作用。

5、设计员工职业生涯通道,有效支撑企业内部的晋升制度和职业生涯规划,建立技术类和管理类人才通道,并实现对员工的激励,引导员工将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协调一致。

2023年高端人才培养方案(实用16篇)篇三

智能制造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周济院士指出:智能制造是一个大系统工程,要从产品、生产、模式、基础四个维度系统推进,其中,智能产品是主体,智能生产是主线,以用户为中心的产业模式变革是主题,以信息-物理系统(cps)和工业互联网为基础。由此可见,智能制造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及企业运营管理的方方面面。从机械专业本科人才能力需求角度来看,新模式下的制造企业对于机械制图及计算机辅助制造(cad、cam)的应用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对机械、电气等基础知识的要求,如电工电子技术、精度检测与公差配合、液压与气动技术应用、编程等将成为所有岗位的必备技能,必须人人过关;人机工程、capp、加工过程动态仿真、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也需要学生有所了解。除了专业技能外,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是关键因素。国际工程界推行的工程教育认证一一华盛顿协议所要求的毕业12项素质是:工程知识、问题分析、设计/解决开发方案、研究、使用现代工具、职业规范、沟通、团队合作、工程与社会、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项目管理、终身学习。12项能力要求里面后7项无疑与企业所要求的品质相契合。那么,如何培养出智能制造所需要的且符合12项毕业要求的合格人才?目前看来,基于学习产出的obe(即outcomebasededucation)教育模式卓有成效。自美国工程认证委员会(abet)颁布和实施重视学生产出的ec20xx认证标准后,从上世纪末开始,欧美各国工程教育认证组织都先后改革认证标准,视学习产出为一项重要的质量准则,并由此延伸开来,在国家学位标准、高校教育目标、专业培养计划中都以学习产出为重要质量准则。汕头大学执行校长顾佩华教授长期积极推动中国工程教育的改革和实践cdio(构思—设计—实施—运作)工程教育模式,近年来特别强调基于结果(obe)的工程教育,汕头大学也对高水平obe工程教育模式进行了全方位的、卓有成效的实践,对本课题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安徽理工大学“双创”成果导向下的工程教育体系取得了初步成效。北京交通大学采用obe理念创新了本科实习模式,将毕业能力有机地导入实习模块和工程模拟训练中,知识点环环相扣,全程跟踪和评估实习过程,实现了“因材施教”的目的。华侨大学研究了基于obe理念的工程教育认证下精细化工工艺课程教学改革,促进了精细化工工艺课程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笔者主要探讨智能制造背景所需的知识、技能、素养,采用obe理念,研究面向智能制造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本文参照毕业要求的12项能力,以obe理念为指导,以第一、二、三课堂为平台,以智能制造的产品全生命周期构建的课程体系为根基,为智能制造培养合格的工程应用型人才,研究模型如图1所示。第一、二课堂的教学目标是打牢智能制造所需的基础知识技能,第三课堂则以培养综合素质为目标。

各项能力、素质的培养需要载体。笔者将智能制造的产品全生命周期设置的课程体系作为载体,如图2所示。该体系包含dmcam五个模块,即设计模块(design)、制造模块(manufacture)、控制模块(control)、装调模块(adjust)、管理经营模块(management)。dmcam五模块与第一、二、三课堂的具体内容一一对应,且融入智能制造的理念和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由大小项目贯穿。项目是按照obe理念设计的,设计原则是既源于企业又符合教学规律,由浅入深、由简入难,既全面又有针对性。如普通机床模型、数控机床模型、生产线模型等。将这些项目分解到dmcam五个模块的各个环节课程,每个小环节都设有评估检测,并在最终的实训环节以小组形式提交制作模型。

第三课堂由三层次28模块竞赛(如下页图3所示)、课外20学分组成。其中,竞赛由国家级、市级、校级三个层次以及基础素质、专业技能、创新应用三个维度组成,形成从普适到拔尖人才培养的模式,侧重培养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工程伦理、社会责任感、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项目管理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等。在实验室、实训室、赛场、企业完成。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由教师带领机械cad/cam、机械创新协会、教育家协会等社团完成训练和参赛各环节工作。实践证明,竞赛过程是对学生全面锻炼、提升的过程,经过比赛训练的学生在毕业设计环节及工作中表现得游刃有余。因为比赛不仅考察知识、制作能力,更重要的还有宣传页的构思制作、答辩演讲、参赛的组织等多方面锻炼,是锻炼沟通能力、合作能力、责任感、项目管理能力的好时机。所以,本课题拟将比赛环节与第一课堂有机结合,贯穿教学始终。课外20学分由智能制造的系列讲座组成,拟聘请智能设计、智能生产、智能管理、物联网等行业专家以讲座的形式将智能制造的关键技术和理念传输给学生。此外,学校已与哈量、沈阳机床、大连机床、虚拟软件公司、职业院校建立有长期的合作关系。校外基地不仅可以提供实训场所,还提供教学用项目,来源于实际的项目最有效。

课程体系的实现还需要有活力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笔者采用理实结合、虚实结合、传统与现代先进技术结合、学校与企业实践结合的四位一体的教学方法。

理论和实践结合是行之有效的教学和学习的方法。本专业的优良传统就是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有机结合,实训环节贯穿学习的全过程,实践环节在培养方案的占比高达40%。实践证明,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工作中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本专业还将继续沿用理实结合的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虚实结合,形成课程资源包(含微课、ppt、视频等)、虚拟仿真装备、实物实训装备“两虚一实”的数字化资源与实物装备于一体的教学模式,如图4所示。目前,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虚拟仿真技术对于教学也有事半功倍的作用,提高了教学效率,降低了教学成本,培养了创新意识,激发了学习兴趣。一些难于理解的知识点,如刀具角度的认识、顺逆铣削、坐标系的关系等,可以制作成微课;一些常识和技巧,如科技论文写作、制图方法等,也可以制作成微课,供学生随时学习。购置一些虚拟仿真软件,如数控机床的拆装软件、数控加工仿真软件等,可以在进行实物拆装和加工前进行仿真训练,极大地提高实践教学效率,降低实践教学成本;在一些虚实结合的软件上开发虚拟机构,采用真实的单片机或plc控制样机,提高样机开发效率,为比赛赢得宝贵的时间;另外,还可以开发或购置各种虚拟的智能制造的生产线,实现在校园里就可以感受智能制造的生产环境。在虚实结合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并掌握数字化设计、制造的方法。

传统与现代先进技术结合。面向制造业的人才能力需求现状与专业知识结构,需要夯实传统技能,强化专业素质,如机床、画图、设计的基本常识和基本的工艺知识,打牢编程基础;同时面向智能制造发展现状及趋势,有针对性地对接、强化先进制造与高端制造技术,如机器人应用技术、3d打印技术、制造物联技术及智能生产技术等。注重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培训的衔接过渡。

学校与企业实践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实训深度融合、深度互动。在与企业合作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有些工程师技术高超,但讲解乏味,缺少教学方法;再如,企业的某一工种的技术单一,单纯的定岗实习达不到真正的训练目的。笔者提出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采用教师深入企业一线,参与企业具体工作,把企业的经验、工艺、生产流程变成易于学生接受的方式,循序渐进地融入到课程体系中,同时根据新技术、新模式的发展不断充实实践内容,促进企业发展。

2023年高端人才培养方案(实用16篇)篇四

4年。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知识、能力、素质相互协调,具有扎实软件基础理论、开发实践、项目组织和管理能力,能够运用先进的软件工程方法、技术及工具,在企事业单位从事软件分析、设计、开发、测试与维护、项目管理和服务等方面的工作,获得软件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安全意识、实践能力、创业精神,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高素质专门人才。

根据“基础适度、口径适中、特色突出、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培养规格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软件工程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软件工程的基本训练,具有软件开发的实践能力和经验,软件项目组织的能力以及基本的工程素质,具有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与能力:

(3)具有软件项目分析、设计、开发、测试和管理等方面的实践能力。

(4)了解软件工程领域的前沿知识、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

(5)具有软件开发和初步科学研究的能力,在工程实践中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6)掌握一门外语,具有一定的外语阅读、写作和交流能力,并达到规定的等级要求。

(7)具有一定的工程项目的组织与管理能力,以及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

2023年高端人才培养方案(实用16篇)篇五

通过目前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结合近期国家对于高等职业教育的相关文件精神,进一步分析了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定位,并结合人才培养规格,提出了基于“平台+模块”的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模式。平台包括:公共课程平台+专业主干课程平台;模块包括:专业方向课模块+选修课模块+课外拓展模块。在保证学生就业能力的同时,也充分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要求。

高端技能型人才 平台 模块 课程体系

2011年11月3日,在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举行的“海峡两岸应用性高等教育学术研讨会”透露,高职院校毕业生目前还存在岗位适应力不强、离职率较高、岗位迁移能力较差等问题,有跟踪数据表明,高职毕业生工作首年离职率达47%。与会专家建议,作为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识教育也应引入高职教育过程,以培养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但要结合高职教育实际,不能盲目模仿和照搬普通大学的通识教育模式。

我国高职院校在实际办学过程中,“职业性”倾向明显,过于强调岗位技能的培养和企业的需要,过度削减甚至取消必要的理论课程,忽视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导致高职学生的知识积累过于简单化,思维和逻辑训练严重不足,缺少创新精神,高职教育的“高教性”体现不足。

一、明确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教育部2011年10月12日下发教职成[2011]12号文件,明确了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

技能型人才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线性——工作岗位在生产、建设、服务的一线;

熟练性——技能熟练程度高;

实用性——所具备的技能属于实用技能;

职业性——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习惯。高技能人才的职业特征还表现在高超的技艺性、岗位的针对性、素质的`全面性以及突出的创造性。

技能型人才可分为一般技能型人才和高端技能人才。

一般技能型人才在技能等级上以中级为主,主要由中等职业学校培养;高端技能人才在技能等级上位于高级工以上,主要由高等职业院校培养。

高端技能人才分为技术技能型人才、复合技能型人才和知识技能型人才,企业对他们的需求规格分别是:

复合技能型人才——要求在生产加工或服务一线中掌握至少二门以上操作技能,能够在生产中从事多工种、多岗位的复杂劳动,能解决生产操作难题,如数控加工中心技术师。

知识技能型人才——要求具备较高专业理论知识水平,同时具备较高操作技能水平的人员,能够将所掌握的理论知识用于指导生产实践,创造性开展工作。主要分布在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职业领域,如网络管-理-员、信息安全员等。

甘肃省会计高端人才培养班第二期(2015年)培养工作方案#e#

根据财政部《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养十年规划》和《甘肃省会计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有关规定,省会计人才队伍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决定举办第二期全省会计高端人才培养班。为保证培养质量,现依据省财政厅、组织部、省人社厅、省国资委四部门联合颁布的《甘肃省会计高端人才选拔培养实施方案》,制定《甘肃省会计高端人才培养班第二期(2015年)培养工作方案》,具体内容如下:

一、培养目标和方式

(一)培养目标

从甘肃经济社会发展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实际出发,在全省范围内培养一批精通业务,精于理财,善于管理,视野开阔,具有较高理论、政策水平和战略思维及创新与决策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会计高端人才,为推动甘肃经济社会和会计事业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储备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二)培养方式

1

1、集中学习培训。包括国家会计学院集中培训和省内集中培训,具体通过专题讲座、专题研讨、案例讨论、主题论坛、实地考察等方式进行。集中培训结束时进行考核,并提交学结一份。

2、远程网络课程学习。由国家会计学院提供网络课程及学习的平台,学员按规定每年完成四门必修课和二门选修课的学习及考核。

3、在职自学。集中培训结束后,由国家会计学院提供自学书目,学员按规定完成自学任务,且每年至少提交两门课的自学笔记或心得体会。

4、考察实训。建立省内会计高端人才培养实训基地,不定期组织学员到实训基地考察、实训,进行体验式学习。

5、课题研究。学员在岗位工作期间,实施跟踪培养,主要由指定导师根据学员岗位特点和知识结构,制订个性化辅导方案,帮助学员结合工作实践进行课题研究,每年向培训管理部门提交一份专业论文或调研报告或案例分析报告等,提升学员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积极组织学员承担或参与省财政厅、会计学会的课题研究工作。结业时,每位学员要按规定完成结业论文的写作与答辩。

二、培养周期及培训内容

2

本期会计高端人才培养班培养周期为三年,从2015年7月开始,到2017年6月结束。本培养周期分为知识拓展、能力提升、使用提高三个培养阶段。

(一)第一培养阶段(2015.7—2015.6)

这一阶段以对学员拓展知识、开阔视野为目的,通过集中培训、网络课程、自学、课题研究等方式,构筑全面的知识体系,并通过加强交流、拓展训练,培养沟通与团队合作意识,为学员进一步提高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第二培养阶段(2015.7—2016.6)

这一阶段以对学员深化专业知识、提升专业素质、培养管理和决策能力为目的,通过集中培训、网络课程、自学、课题研究等方式,构筑完善的专业知识体系,把握管理实务的前沿和难点问题,提高管理和决策能力。

(三)第三培养阶段(2016.7—2017.6)

这一阶段以完善学员领导沟通、协调能力为目的,通过集中培训、网络课程、岗位实践、课题研究等方式,实现由核算型人才向管理型人才的角色转换。

三、培养管理

态跟踪管理。每次省外集训期间的日常管理工作和远程网络课程学习管理由国家会计学院负责。

(二)建立量化考核体系。根据学员在每个培养阶段中的综合表现,形成量化考核结果,计入学员档案。

(三)实行奖励与淘汰机制。每个考核年度结束,领导小组办公室将按考核结果,评选“优秀学员”并计入学员档案;第一、二学年度考核不合格的学员,经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后劝其退班;最后学年度考核不合格的学员不予结业。

四、结业及评价使用

(一)培训周期届满,学员完成三个阶段的培训任务,并量化考核合格,予以结业,由省财政厅、组织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国资委及国家会计学院联合颁发“甘肃省会计高端人才证书”。

(二)推荐优秀学员进入甘肃组织部和省人社厅领军人才库,并积极向大型国有企业、行政事业单位推荐使用优秀学员。

(三)取得“甘肃省会计高端人才证书”的学员,经申请可成为甘肃省会计学会高级会员,优秀学员可聘为下期会计高端人才培养班导师,并享有下列优先权:

1、优先参加省财政厅、省会计学会等部门(单位)组织

开展的课题项目、学术研究等活动;

2、优先推荐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会计职称考试等辅导的师资;

3、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评聘会计职称,优先评选优秀会计工作者。

五、培养费用

三年培养期间的培训费用由省财政统一安排,集中培训期间的食宿费和交通费由学员及所在单位按规定承担。

2023年高端人才培养方案(实用16篇)篇六

建立和完善公司人才培养机制,通过制定有效的人才培养与开发计划,合理地挖掘、开发、培养公司战略后备人才队伍,建立我们公司的人才梯队,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资本支持。

第二条原则。

坚持“内部培养为主,外部培养为辅”的培养原则,并采取“滚动进出”的方式进行循环培养。

公司人才培养目标始终坚持“专业培养和综合培养同步进行”的人才培养政策,即公司培养专家型的技术人才和综合型的管理人才。专家型的技术人才指在某一工作领域内掌握较高技术水平的人才,综合型管理人才指在本单位或本部门工作领域具备全面知识,有较高管理水平的人才。

公司建立“统分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职能部和各项目组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负责人才培养对象的初步甄选和人才培养计划的具体实施,人力资源部作为公司人才培养的组织协调部门负责人才培养规划、人才甄选标准和程序的制定、培养对象的确定和培养计划的统筹安排。

第五条主要内容。

本管理办法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战略人才培养体系的构成、战略人才的甄选、战略人才培养模式、战略人才的培养方法、战略人才的淘汰与晋升。

公司战略人才培养体系由“雏鹰计划”、“飞鹰计划”和“精鹰计划”和“雄鹰计划”四个部分组成。由这四个部分共同构成公司战略人才库。

第六条“雏鹰计划”

该计划旨在通过对有上进心、乐于学习、积极进取的新入职大学生的培养,使其逐步成为成长为部门技术骨干、业务骨干。

第七条“飞鹰计划”

该计划旨在通过对公司现有的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有进一步培养潜质的普通员工进行培养,使其逐步成长为各职能部门的负责人。

第八条“精鹰”计划。

该计划旨在通过对公司有进一步培养潜质的中层管理干部进行培养,使其逐步成长为公司能够独当一面的人才,为公司副总、总监一级的岗位储备人才。

第九条“雄鹰计划”

该计划旨在对通过对现有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领军人物的培养,使其逐步成长为全面的人才,为公司今后的战略扩张作好准备。

通过上述四个计划,逐步将培养对象培养成为关键岗位继任者和公司后备人才。关键岗位主要指公司根据当前或根据未来发展所需要的一些重要中级和高级岗位。后备人才主要是指公司为因应未来发展变化而储备的一些可替代公司某些中、高级岗位的具有培养潜质的人才。

3、战略人才的甄选。

第十条目的。

通过科学的测评,慎重地甄选,选拔出真正具有领导或专业潜质的后备人才,以树立公司用人及人才晋升理念。

第十一条甄选条件。

进入战略人才培养队伍的员工必须能够胜任现有岗位工作,有强烈进取精神,有一定的培养潜质。

第十二条甄选工具。

1、《战略人才推荐表》(见附件一)。

2、《职业锚(职业倾向)自我评价测试问卷》(见附件二)。

3、《管理人员能力评价表》(见附件三)。

4、职业满意度测试(见附件四)。

5、《霍兰德职业倾向测验量表》(见附件五)。

第十三条甄选程序。

对于公司战略人才,首先由人力资源部根据甄选条件和甄选工具提候选人员名单,然后由总经理确认战略人才库入选人员名单。

为了适应不同岗位的需要,结合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公司对战略人才采用下列两种培养模式:

对于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公司采取宽口径培养模式,即采用:轮岗工作(不同系统)+挂职锻炼(不同部门)+新项目工作+继续教育多种培养方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养。

对于业务/管理型专才,强调又红又专,在业务线和管理线上深度培养。公司采取线某某叉培养模式,即采用:业务或专业领域内轮岗+项目工作+继续教育+内部指导人培养等多种培养方式进行培养。

为了保证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有效性,公司对列入战略人才培养计划的各级人员采用不同的培养方式。

第一部分:对于列入“雏鹰计划”的人员。

对于列入“雏鹰计划”的后备人员可以采取内部导师、在职培训、外部培训等方法进行培养。具体内容如下:

第十六条内部导师。

根据公司《内部导师手册》及公司《内部导师管理制度》,对列入“雏鹰计划”的人员进行培养。

第十七条在职培训。

凡列入公司“雏鹰计划”的公司战略人才的员工必须按公司《培训积分管理制度》完成必须的积分。规定期限内没有积满培训积分的将不在作为公司战略人才进行培养。

第十八条外部培训。

根据公司《培训管理制度》,凡列入公司“雏鹰计划”的战略人才可以参加公司付费的外部长短期培训,但必须与公司签订相应的培训协议,凡拒不签署培训协议的,公司将不在作为公司战略人才进行培养。

第二部分:对于列入“飞鹰计划”的人员。

对于列入“飞鹰计划”的后备人员可以采取内部导师、岗位轮换、在职培训、外部培训等方法进行培养。具体内容如下:

第十九条内部导师。

根据公司《内部导师手册》及公司《内部导师管理制度》,对列入“飞鹰计划”的人员进行培养。

第二十条岗位轮换。

1、轮岗目的:由于飞鹰计划主要在于培养中层管理人员,所以其岗位轮换的目的主要是使其能够熟悉部门内部不同岗位的主要职责和不同岗位间的配合情况。

2、轮岗前提:轮岗人员必须胜任本职工作。

3、轮岗范围:本部门内部不同岗位间的轮换。

4、轮岗周期:轮岗周期原则上分为三个月和六个月,具体轮岗时间由各单位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5、轮岗审批:部门内部人员的轮岗需由部门经理审批,公司人力资源部备案。

6、轮岗人员的管理:部门内部轮岗的人员仍由部门经理对其日常工作进行管理。

第二十一条内部培训。

凡列入公司“飞鹰计划”的公司战略人才的员工必须按公司《培训积分管理制度》完成必须的积分。规定期限内没有积满培训积分的将不再作为公司战略人才进行培养。

第二十二条外部培训。

根据公司《培训管理制度》,凡列入公司“飞鹰计划”的战略人才可以参加公司付费的外部长短期培训,但必须与公司签订相应的培训协议,凡拒不签署培训协议的,公司将不再作为公司战略人才进行培养。

第三部分:对于列入“精鹰计划”的人员。

对于列入“精鹰计划”的后备人员可以采取内部导师、岗位轮换、内部培训师、在职培训、外部培训等方法进行培养。具体内容如下:

第二十三条内部导师。

根据公司《内部导师手册》及公司《内部导师管理制度》,对列入“精鹰计划”的人员进行培养。

第二十四条岗位轮换。

1、轮岗目的:由于精鹰计划主要在于培养高层管理人员和技术拔尖人才、销售拔尖人才,所以其岗位轮换的目的主要是使其能够熟悉公司不同部门主要职责和不同部门间的配合情况。

2、轮岗前提:轮岗人员必须胜任本职工作。

3、轮岗范围:公司不同部门间的轮换。

4、轮岗周期:轮岗周期原则上分为三个月、六个月和一年三种,具体轮岗时间由各单位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5、轮岗审批:部门间的轮岗需由主管副总审批,公司人力资源部备案。

6、轮岗人员的管理:部门间轮岗的人员由新任职部门的主管领导对其日常工作进行管理。

第二十五条内部培训师。

为了满足公司高级岗位所必须的沟通能力、表达能力以及知识自主积累总结能力,凡列入公司“精鹰计划”的公司战略人才,根据公司《内部培训师管理制度》,报名参加内部培训师,并完成相应的工作。凡不报名参加内部培训师或未能完成《内部培训师管理制度》规定工作的,将不再作为公司战略人才进行培养。

第二十六条内部培训。

凡列入公司“精鹰计划”的公司战略人才的员工必须按公司《培训积分管理制度》完成必须的积分。规定期限内没有积满培训积分的将不再作为公司战略人才进行培养。

第二十七条外部培训。

根据公司《培训管理制度》,凡列入公司“精鹰计划”的战略人才可以参加公司付费的外部长短期培训,但必须与公司签订相应的培训协议,凡拒不签署培训协议的,公司将不再作为公司战略人才进行培养。

第四部分:对于列入“雄鹰计划”的人员。

对于列入“雄鹰计划”的后备人员可以采取岗位轮换、内部培训师、在职培训、外部培训等方法进行培养。具体内容如下:

第二十八条岗位轮换。

1、轮岗目的:由于雄鹰计划主要为公司培养分公司总经理级或副总经理(公司运营副总经理、营销副总经理、工程副总经理)人才,所以其岗位轮换的目的主要是使其能够熟悉公司不同部门主要职责和不同部门间的配合情况。运营副总经理主管财务部、综合部、报建部、成本部、营销副总经理主管销售和策划、工程副总经理主管工程部、监理部、招标部,针对上述主管区域不同将有针对性的培训。

2、轮岗前提:轮岗人员必须胜任本职工作。

3、轮岗范围:公司不同部门间的轮换。

4、轮岗周期:轮岗周期原则上分为三个月、六个月和一年三种,具体轮岗时间由各单位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5、轮岗审批:部门间的轮岗需由主管副总审批,公司人力资源部备案。

6、轮岗人员的管理:部门间轮岗的人员由新任职部门的主管领导对其日常工作进行管理。

第二十九条内部培训师。

为了满足公司高级岗位所必须的沟通能力、表达能力以及知识自主积累总结能力,凡列入公司“雄鹰计划”的公司战略人才,必须根据公司《内部培训师管理制度》,报名参加内部培训师,并完成相应的工作。凡不报名参加内部培训师或未能完成《内部培训师管理制度》规定工作的,将不再作为公司战略人才进行培养。

第三十条内部培训。

凡列入公司“雄鹰计划”的公司战略人才的员工必须按公司《培训积分管理制度》完成必须的积分。规定期限内没有积满培训积分的将不再作为公司战略人才进行培养。

第三十一条外部培训。

根据公司《培训管理制度》,凡列入公司“雄鹰计划”的战略人才可以参加公司付费的外部长短期培训,但必须与公司签订相应的培训协议,凡拒不签署培训协议的,公司将不再作为公司战略人才进行培养。

6、战略管理人才的淘汰与晋升。

第三十二条目的。

为了保证公司战略人才培养规划的有效实施,促进公司战略人才积极进取的精神,公司战略人才将实行动态管理,每半年和公司其它管理制度相结合进行调整一次,淘汰不符合条件的人员,并吸收新的优秀人才加入。

第三十三条淘汰。

经过绩效考核,不能胜任现有工作岗位的,由主管领导建议,经人力资源部确认没有进一步培养潜质的,将不再作为公司战略人才进行培养。

在培养过程中,未能达到本制度第十八条、第二十二条、第二十八条和第三十二条规定和公司签订培训协议的,或未能达到本制度第二十六条和第三十规定不报名参加内部培训师的,经人力资源部确认不再作为公司战略人才培养。

凡淘汰出公司战略人才培养计划的人员,仍有机会再次进入公司战略人才培养计划,但第二次被淘汰的人员将失去再次进入公司战略人才培养计划的资格。

公司将根据《培训评估管理办法》对各层次战略人才的培养工作进行评估,在评估过程中凡不配合评估工作的个人,人力资源部将根据具体情况考虑淘汰出战略人才管理库。

第三十四条晋升。

当公司出现岗位空缺时,将优先从公司战略人才库中选拔适合人选,战略人才库中没有合适人选的,再考虑从公司外部引入适合人才。

7、附则。

第三十五条本管理办法的拟订和修改由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报公司批准后执行。

第三十六条本管理办法由人力资源部负责解释。

第三十七条本管理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2023年高端人才培养方案(实用16篇)篇七

通过目前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结合近期国家对于高等职业教育的相关文件精神,进一步分析了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定位,并结合人才培养规格,提出了基于“平台+模块”的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模式。平台包括:公共课程平台+专业主干课程平台;模块包括:专业方向课模块+选修课模块+课外拓展模块。在保证学生就业能力的同时,也充分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要求。

高端技能型人才 平台 模块 课程体系

2011年11月3日,在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举行的“海峡两岸应用性高等教育学术研讨会”透露,高职院校毕业生目前还存在岗位适应力不强、离职率较高、岗位迁移能力较差等问题,有跟踪数据表明,高职毕业生工作首年离职率达47%。与会专家建议,作为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识教育也应引入高职教育过程,以培养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但要结合高职教育实际,不能盲目模仿和照搬普通大学的通识教育模式。

我国高职院校在实际办学过程中,“职业性”倾向明显,过于强调岗位技能的培养和企业的需要,过度削减甚至取消必要的理论课程,忽视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导致高职学生的知识积累过于简单化,思维和逻辑训练严重不足,缺少创新精神,高职教育的“高教性”体现不足。

一、明确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教育部2011年10月12日下发教职成[2011]12号文件,明确了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

技能型人才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线性——工作岗位在生产、建设、服务的一线;

熟练性——技能熟练程度高;

实用性——所具备的技能属于实用技能;

职业性——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习惯。高技能人才的职业特征还表现在高超的技艺性、岗位的针对性、素质的全面性以及突出的创造性。

技能型人才可分为一般技能型人才和高端技能人才。

一般技能型人才在技能等级上以中级为主,主要由中等职业学校培养;高端技能人才在技能等级上位于高级工以上,主要由高等职业院校培养。

高端技能人才分为技术技能型人才、复合技能型人才和知识技能型人才,企业对他们的需求规格分别是:

复合技能型人才——要求在生产加工或服务一线中掌握至少二门以上操作技能,能够在生产中从事多工种、多岗位的复杂劳动,能解决生产操作难题,如数控加工中心技术师。

知识技能型人才——要求具备较高专业理论知识水平,同时具备较高操作技能水平的人员,能够将所掌握的理论知识用于指导生产实践,创造性开展工作。主要分布在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职业领域,如网络管-理-员、信息安全员等。

2023年高端人才培养方案(实用16篇)篇八

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各项事业的进步,都是要靠不断的创新与进取。无论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还是企业与企业间的竞争,就目前和长远的形式来看,主要还是创新机制与人才队伍的竞争。xx公司要想在下一个十年创造更大的辉煌。特别是要靠创新思维和年轻英才的不断涌现,才会给我们这个企业带来永恒的活力与生机。

年轻人不但思维敏捷,精力旺盛,而且对知识、经验的积累与掌握也最为快捷。年轻人身上的惯性少,团队意识感强。若是能把他们每周聚集一次进行交流,让他们提出一些自己的想法和建议。通过各种形式与方式搞一些活动,办一些讲座,加强培训,肯定能首先在年轻人的队伍里建立起一种现代化公司的凝聚力与认同感。强烈树立企业梦想意识和个人理想意识价值观,建立企业团队精神。这种机制的建立,不但能逐步的形成一种先进的企业文化精神,同时也能够给公司带来一些活跃的氛围和朝气,激发员工的工作潜能。让他们随时有企业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以便于留住人才,让人才扎下根来创业。更能建立起一种有朝气的企业文化基石,用来扩散于整个公司。这必将给公司带来一种巨大的发展空间和能量。

重视青年骨干人才的培养和培训,是提高企业整体绩效水平和工作效率的重要保证。

2、关于职业素养的培训。让每一位员工都做到德才兼备,成为公司高素质的执行层;

4、对于企业团队凝聚力的培训。主要目的是增强员工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通过培训,开阔他们的视野,拓展他们的发展空间,让他们在社会各种思想矛盾的交织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和人生事业立场,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提高,并带动身边的人共同进步,最终形成一股力量来推动企业飞速的发展与进步。

除了有规范化的培训外,多举办一些讲座,多请一些行业专家讲一些关于行业的知识,来开阔大家的视野,丰富大家的专业知识,使大家成为有头脑、有能力的优秀员工。此外,结合企业文化的建立,通过各种形式和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积极组织大家参加寓教于乐,情趣高雅,有益身心健康的各类群体活动,不但丰富了大家的业余文化活动,而且也陶冶了员工的思想道德情操,并且还能促使企业逐步建立起一种活跃的、富有朝气的公司文化基础。

只有先建立起朝气蓬勃、奋发进取的先进队伍,才能逐步影响周围的员工,带动大家共同的进步,让这些活跃的氛围扩散到全公司,促进公司更好更快的发展。

见《xx青年骨干人才培养培养办法(试行)》。

一、目的。

为适应公司快速发展的需要,为企业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储备后备人才力量,带动企业内部形成活泼、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学习型文化氛围,特在企业内部选拔一批优秀青年骨干人才,实行青年骨干人才培养计划。

二、青年骨干人才选拔办法。

20xx年公司拟定100名职工作为骨干人才予以培养,其中生产管理30名、生产技工15名、机械与电器技工5名、其它50名。符合以下标准的公司在职职工为骨干人才候选人:

(一)选拔标准。

1.基准条件。

(1)热爱公司,爱岗敬业。

(2)孝敬父母,尊老爱幼。

(3)无违法、违规、违纪记录。

(4)年龄在35周岁以下所有在职员工。

2.文化程度要求。

(1)已过试用期的本科(包括本科)以上学历;

(2)在本公司工作半年以上的专科学历;

(3)在本公司工作一年以上的中专(高中)学历;

(4)在本公司工作一年半以上的初中以下文化程度者。

3.在符合基准条件的前提下,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

(1)20xx年前公司级优秀管理者与工作者。

(2)管理创新、科技创新、合理化建议类及公司交办的其他特殊性奖励的获得者,不受年龄、文化程度、工作年限的限制。

(3)有强烈的事业心与责任感,较好地履行岗位职责,工作效率高。

(4)组织管理能力较强,业务水平较高,有一定的宏观思维能力。

(5)有发展潜力和培养前途,具备较强可塑性的员工。

(6)积极进取,创新意识较强,学习和发展愿望强烈。

(7)团队意识强、廉洁、诚信度高、身体健康、精力充沛、有工作激情、乐于在公司长期发展者。

(8)总经理不受任何条件的限制,推荐对日常表现优异的员工,纳入青年骨干人才培养梯队。

(二)青年骨干人才的选拔程序。

1.各部门于20xx年1月10日前将符合选拔标准的人员名单报到xxhr服务中心。

2.个人有强烈意愿但所在部门没有上报的员工,可以自己到xxhr服务中心报名。

3.xxhr服务中心将符合相关条件的人员资料收集、分析,制定出人员名单报总经理批准后公示。

4.公示名单在公示期内将按群众意见予以调整,报总经理最终审核批准。

5.总经理批准的青年骨干人才,xxhr服务中心按计划要求推动实施。

(一)组织规范化的培训。

1.员工的岗位培训。利用每周固定的时间对青年骨干员工进行系统的岗位知识、质量管理和设备操作的培训。有效的提高员工的综合技能,促使公司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提高公司工作效能。

2.职业素养的培训。让每一位员工都做到德才兼备,成为公司高素质的执行层。

3.企业文化的培训。增强员工对公司企业文化的认同,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让员工都有一定的归属感和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

4.企业团队凝聚力的培训。主要目的是增强员工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5.管理技能的培训。使青年骨干拥有更加优良的管理技能,使公司得到快速发展。

(二)组织多种多样的业余活动。

如座谈会、茶话会、技能比赛、外出参观、参与公司高层或中层会议、聚会。

及其他活动等。拓宽员工视野,丰富员工业余生活,带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活跃、富有朝气的学习型文化氛围。

四、青年骨干人才管理。

(一)。

(二)建立独立的青年骨干人才档案。青年骨干人才在企业内具有以下优先权。

1.优先轮岗训练:各岗位出现空缺或公司战略安排轮岗时,优先考虑青年骨干人才。

2.优先培训:青年骨干人才拥有优先参加公司组织的内、外部培训的资格。

3.优先获得职业发展规划的关注:公司对青年骨干人才定期跟踪,对其职业生涯进行规划。

4.优先成为公司的第二梯队人才,由hr服务中心全面组织培养、储备。

(三)对青年骨干实行不定期调整制,以实现推陈出新。

1.在培养的过程中发现不符合青年骨干人才条件的,由xxhr服务中心报公司批准后随时调整。

2.经培训考核合格的由公司发放结业证,结业证作为公司内任职的资格,纳入职业规划。

3.经培训考核优秀者,作为公司的第二梯队人才,由xxhr服务中心重点跟踪关注。

(四)对在选拔中作弊的部门,公司取消其推荐资格,并追究其相关责任。青年骨干人才的培养任重而道远,事关公司的长远发展大计。只有先建立起朝气蓬勃、奋发进取的先进队伍,才能逐步影响周围的员工,带动大家共同的进步,让这些活跃的氛围扩散到全公司,促进公司更好更快的发展。

2023年高端人才培养方案(实用16篇)篇九

近年来,国内技工教育改革蓄势待发,于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调整中呈现勃勃生机,尤其在校企合作模式下校企双方共同培养专业人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后,打造出了现代市场经济背景下新型人才的培养理念。

校企合作现实意义的主要特征是基于企业人才需求,技工学校与企业联姻合作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直接对接。这种无缝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责任是双关的,利益为共享的。而这其中的现实意义是多方面的。首先,校企合作对接所进行的人才培养,能最直观、最大化地实现企业的人才需求。经过合作培养出来的学生可完成企业有效劳动力的直接转换,有效降低了企业人才市场招聘的经营管理运作成本,并可实现岗前培训零成本。其次,校企合作为学校赢得人才市场开发空间,能准确地把脉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

在与企业无缝衔接中学校能及时掌控人才市场走向,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实时高效有力对人才培养计划做出调整,实现社会需求与人才培养的直接对接;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最为有力的保证。学生通过校企合作直接参与企业生产经营。全面了解实际问题并掌握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及时得到实践锻炼,促使学生理论知识向实践认知的快速转变,为人才的培养增进实效。再次,校企合作对提高学生全面综合素质形成有力的敦促。学生道德与专业等综合素质的养成,均要在全面系统掌握理论知识基础上,历经实践的考验与磨练最终得以全面形成。是一段人生必由的经历,历练环境的选择尤为重要,是最终能否成才的关键。特别是学生的敬业与团队精神、事业责任心的培养是潜移默化的、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必须经过实践的熏陶与考验,才能完成感性认识到理性认知的蜕变。

因此校企合作为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提供了有利环境与契机,及时参入其中显得至关重要。最后,校企合作能为学校提供较为稳定的实习与毕业设计场地。基于校企合作模式,可直接选择联姻企业集中开展学生实习与毕业设计,系统解决校外学生实习点过于分散、难于管理的问题。选择联姻企业进行毕业设计,可让学生提前介入社会实践,为学生全面提高自身应变市场竞争能力提供有力的保证。同时学校依托联姻合作,引进企业投资在校建立实验场所、培训基地,不仅可降低学校教学成本,更能形成系统教学优势,为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利契机,资源共享的合作模式成为优质高效教学最为直观的表现。

技工教育校企合作意义重大、势在可行。近年来,各个技工院校的校企合作形式多样,发展很快,但与日益加大的人才市场需求、技工教育的要求相比,还远远不足,仍是技工教育发展中的一片短板。尤其与高科技产业形成直接对接的移动通信行业,市场技术换代升级日新月异,市场机遇与市场挑战显得更为迫切,而此方面技工教育的成效则更不容乐观。校企合作模式中移动通信技术才培养凸显的主要问题表现在:

1、是技工教育机制与移动通信行业需求脱节。技工学校在寻求业内企业联姻、实施校企合作当中,偏执于教学理论的研究,往往忽视市场技术的实际需求,致力“为学而做”,缺失“为做而学”。研究出的东西往往不为企业所接受,影响了企业参入校企合作的积极性。理念的不到位也同时影响到专业实用人才的培养,人才的培养质量与企业用人需求时有错位,且沟通机制不够完善,学校育人标准与企业用人标准不统一,未构成系统契合,就业学生企业“回炉”现象屡有发生,这些原因造成校企合作流于形式,难以形成校企的深度融合。

2、技工学校人才考核培养评价机制不够合理。现实中,移动通信行业市场技术换代升级日新月异,对专业技术人才的要求也不断发生着改变,而技工学校人才考核培养评价机制却基本固定、甚至一成不变。传统的考核评价机制往往为专业理论考核偏重,而专业技能与实操水平的考核评价却鲜有涉猎。这些与行业企业的实际要求格格不入、相去甚远。通过区域企业用人调研数据测算,企业用人考核标准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占比为六成,思想道德素质(敬业精神、团队精神、执行能力等)考核占比多达四成。而这些技工学校人才考核培养评价机制基本无所涉及,有涉及的话也是涉及不深。因此评价机制的滞后性显而易见,成为影响校企合作发展的主要瓶颈。

3、企业经营机制与学校行政机制不相兼容。在校企合作当中,企业推行的是市场经济模式下企业自主经营机制,技工学校秉承的是传统行政体制,二者难以实现切实有效的兼容,技工学校系统性人才培养建构不能完全满足企业的实用性要求。因此,如何做好两种体制不同人才培养建构兼容工作,对校企合作的实际成效影响巨大,必须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以创造性的思维全面展开校企合作工作。

首先,要构建校企合作模式下新型移动通信课程教学体系。

1、成立移动通信专业教学协调指导性组织,具体协调解决两种体制不同人才培养建构兼容工作。打破校方“先理论、后实践”的条条框框,将“学中做、做中学”科学互动地融合于一体化人才培养当中。同时以健全完善的课程设计作为人才能力的培养载体,以规范有序的实践进度促进人才能力的进步与提高,突出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结合,演绎鲜明特色的校企合作模式下移动通信技术人才培养方案。

2、是打破传统学科式教学模式,教学方案重点添加专业技能评价内容。通信工程建设、网络运行与维护、基站安装与维护、网络优化具体细化四个专业方向。建议增设学分制考核模式,落实具体专业选择方向,要求每门课程必须修满一定学分,毕业前再设一个总的标准学分线,未达到的不予毕业。以严格规范的学分制考核落实人才培养动态管理。

3、创新技能培养流程,实现技工教育人才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超前思维,为新技术更新预留特定修课时间,时刻保持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高度一致。专业培养严格遵循一体化流程,实施专业人才由学生到学徒、由学徒到员工不同阶段身份的转变,以系统化教育机制的创新发展全面提升技工学校的职业核心竞争力。

4、与联姻企业强强联手,拓展市场领域专业新课题。增设以典型工艺流程为主要内容的专业课题和以专业岗位流程为主要内容的专业科目体系,开发以岗位实际操作、专业资格认证为主要内容的教学资源与配套教材。

5、构建专业数据库,为人才培养夯实资源基础。让学生在参入系统的专业学习之余,灵活地安排网络课程学习,以丰富的专业资源优势进一步加深理论与实践的认知。在教学安排上,人文课程与通信通识课程系统安排于第一学期,首次进厂实践安排于第二学期,选修方向安排于第三学期。校阶段性授课原则上每学期两次,可选择校内网络设备进行技能训练,由企业讲师与校方教师协调完成。学生修业期限内进入企业两次实地实践,可根据不同专业特点自行选择时间。其次,实施校企合作模式下新型移动通信师资队伍多元设计。提倡专业师资队伍多元混编团队,实行“校企双聘、理论实践双考核”机制,在理论教学由学校讲师组织、实践教学由企业导师落实的思路上,尝试职业岗位交流,促进师资队伍素质的多元化交流与提高,以综合型的师资力量创造性地展开育人工作,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培养拓展一片广阔有为的天地。在技工学校教改如火如荼的今天,多人交流式授课作为一种新生事物,成就技工教育新常态,互通有无、共同提高的多元化师资团队堪当重任。适应形势要求,亟需新的考核机制跟进匹配。“双线”考核则应运而生,可实现院校考评与企业评价的共轨并行。再次,实现校企合作模式下专业素质技能的能量传递。概括而论,校企合作结合专业素质培养、实践课堂扶助学生实现学习与专业成长的历练。与传统育人模式相比,校企合作更突出实践的认知能力,为学生尽早接触业界创造机遇,形成学校与企业零距离接触,实现职业素质技能的能量传递。对促进学习、增进就业无疑于一项切有成效的举措。

新时期,基于“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责任共担,利益共享”的校企合作模式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在移动通信专业与高科技直接对接的优势之下,其校企合作发展前景更无可限量。适应新形势下教改工作需要,我们应更进一步做出探讨与研究,为培养时代合格人才做出积极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2023年高端人才培养方案(实用16篇)篇十

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着力培养具有良好政治素质、合理知识结构,具备系统化的经济学科理论基础,系统掌握税收与会计基本理论、方法及业务技能,具有运用财税、会计、管理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税收与会计复合型应用型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可在企事业单位从事税收筹划与会计管理、中介机构从事税务代理、税务机关从事税务管理与纳税检查等工作。

(二)培养要求。

1.思想政治素质。

具有强烈的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思想政治素质高,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服务社会的奉献精神。

2.专业技能素质。

掌握财政、税收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熟悉我国财税政策;掌握财务会计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税收筹划、纳税评估、税收检查等基本技术和操作技能;了解财税的理论前沿、发展动态,了解财税发展历史与现状;具有运用财税知识与财务会计知识等去认识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3.文化与身心素质。

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有一定的表达能力,比较熟练查阅英文文献,获取专业信息。具有良好的文字、口头表达能力及一定的科研能力。能够比较熟练应用计算机系统进行数据处理和文字编辑能力。具备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自然科学基础。具有良好的体魄和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有较强沟通和协调能力。

1.学制。

标准学制为四年,实行3-7年弹性修业年限。

2.学分。

最低毕业学分:160学分。

3.学位授予。

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

1.主干学科:经济学。

2.核心课程: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金融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基础会计学、财政学原理、税收经济学、中国税制、中级财务会计学、国际税收、税收管理、纳税检查、税务代理、纳税评估、税收筹划、财务管理学等。

2023年高端人才培养方案(实用16篇)篇十一

本专业培养具有优良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和现代公共精神,掌握行政管理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从事管理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学生应系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掌握管理学、政治学、行政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等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领导决策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沟通交流能力、语言表达与写作能力、创新能力,掌握社会调查分析、现代信息技术和管理操作技术基本技能。

掌握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掌握基础英语知识、计算机应用知识、法律基本常识;掌握一定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知识。

掌握与行政管理相关的管理学、政治学、行政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等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熟悉我国有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制度;了解各类组织行政管理活动的特点及规律;了解学科发展动态和理论前沿知识。

具有科学的思维方法、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与写作能力;具有较强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具有较强的英语应用能力;具有一定的文学和艺术欣赏的能力;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具有较强的求职就业与自主创业能力。

具有运用管理学、政治学、行政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等分析问题的基本能力;具有计划决策、组织协调、激励沟通、监督检查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具有一定的应用社会调查、现代信息技术、管理操作技术等处理行政事务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与职业适应能力。

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较高的政治素质;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工作责任心;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人际沟通修养;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

具有现代公共精神;掌握管理学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管理意识;具有诚实守信、敬岗爱业的品质及团队合作的精神;具有强烈的法制观念;具有较强的学习意识和创新精神。

本方案按四年的标准学制编制。

符合《湖南警察学院全日制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授予办法》规定的条件,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主干学科:公共管理、政治学。

专业核心课程:政治学原理、管理学原理、行政管理学、公共管理学、社会学、公共经济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公共政策学、行政组织学、人力资源管理等。

2023年高端人才培养方案(实用16篇)篇十二

在理论研究和企业人才培养工作实践中对高技能人才的内涵界定尚无公认的定义,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的定义是:高技能人才是在生产、运输和服务等领域岗位一线的从业者中,具备精湛专业技能,关键环节发挥作用,能够解决生产操作难题的人员。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中,提到高技能人才包括: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三类。

企业高技能人才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第一,技艺的高超性,高技能人才“高”在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身怀绝技或技艺精湛,这是高技能人才诸能力中最本质的能力,也是最基本的特征。第二,技能的属人性。高技能人才的隐性知识是在实践中不断捕捉灵感并反复琢磨而逐步积累起来的,属于人的一种精神生产实践。产生于实践中的隐性知识具有主体性,不易明确,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因此,人的技能产生于人的生存、发展的需要,并由人通过实践创生,显示其属人性的个性化特征。第三,层次的相对性。高技能人才是在相对比较中产生的,是各类人才中知识、技能、贡献都出类拔萃的人物,是和特定的岗位相联系的,离开了岗位,技能人才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高素质的劳动者、专门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在企业生产实践中发挥着各自的作用。第四,标准的发展性。高技能人才的标准具有鲜明的时代性,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科学技术的发展,高技能人才的外延会发展、内涵会提升,今天的高技能人才未必是明天的高技能人才。第五,成才的实践性。任何一项高的技术能力都非天生俱有,耐心地学习与实际经验的积累才是重点。实践经验的积累是精力、时间、金钱堆积和记忆力的累积,是单纯学历教育和广泛、密集查阅资料和充足资金所替代不了的。实际上,高技能人才的形成过程与教育程度并没有严格的线性关系,知识多并不等于技能高。

我国致力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以信息产业为龙头的高新技术产业,加快传统产业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既需要大量掌握核心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人员,又需要一大批具有现代制造技术和服务能力的技能型人才。高技能人才具有保障加工设备高效运作,生产装置平稳运行的特有能力,是驾驭现代生产设备和装置的保护神。特别是企业要始终保持竞争优势,必须培育和依靠技术技能人才队伍,推动技术、方法和工艺的革新,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因此,只有切实解决技能型人才培养问题,并充分发挥其在技术应用、工艺创新、产品研制、设备调试等方面的中坚作用,才能使新技术、新装备得到更快更好地应用和推广,才能使越来越多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才能真正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

目前,我国的产品在国际产业分工价值链中,整体上仍处于利润水平的低位区间,许多企业生产的产品标准和质量不高,赢利空间小,创新能力弱,竞争力不强,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劳动者技能水平不高。不少企业由于缺乏技能型人才,难以承接工艺技术要求高的国际订单。要加快实现由国际加工基地向国际制造业基地转变,加快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跨越,不断提高产业竞争力,迫切需要提高劳动者的素质,特别是培养大批高技能型人才。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的产品在整个国际产业分工价值链中处于有利的竞争地位。

当前,我国劳动力市场出现了劳动者数量供大于求、高技能岗位求大于供并存的矛盾局面。这说明,我国的劳动者素质跟不上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高技能型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往往是新兴的、知识型产业的中坚力量,他们与经营管理人员、科研人员共同构成了企业的人才主体,是企业竞争力和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技能型人才紧缺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必然影响到其他类人才作用的发挥。加快技能型人才培养,不仅能解决经济发展之需,也有利于我国深化人力资源开发,把人口数量压力转化为人才资源优势。

一般来说,企业高技能人才培训是以本企业培训中部门为主,但企业内部培训资源的局限性表现较为突出。因此,要推行企业与高校、企业与企业、企业与社会的高度合作开展高技能人才培养。加强培训资源整合,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发展趋势,以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发展为导向,以优势资源和区域布局为根本,建立区域化技能型人才培训基地,结合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的实施,依托一批条件好、质量高、管理规范、技术先进、技能人才培养成效显著的大型骨干企业建立企业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在现有职业教育培训资源的基础上,通过更新改造和改建扩建,提升培养层次。支持一批水平高、规模大、设施完善、特色鲜明的区域内高职院校建设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速度,扩大培养规模,满足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发展的需要。

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关键是拥有一支善教学、会管理的培训师资,一是打造双师型师资,按照具备扎实系统的专业理论功底,拥有娴熟高超的专业操作技能这一标准选拔组建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的培训师资队伍。二是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要求从事高技能人才理论教学、实操指导的教师,需持有企业培训师资格证书上岗,并依据岗位特点提高其薪酬待遇。三是构建培训专家库,充分依靠区域内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师资共享。通过加强政策支持和技术服务,推动企业大力开展技能提升培训和岗位培训,完善推广名师带徒措施,指导企业建立技能型人才业务进修和培训制度,为技能型人才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有效利用企业突出工程技术人员、离退休老专家、院校资深教授和行业技术专家等人才资源,构建共享型高技能人才培训专家库,实行择优聘用和动态管理。

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薪酬的高低能够对高技能人才技术的提高、工作积极性的发挥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企业在制定高技能人才薪酬体系的过程中,应先对企业内部的高技能人才进行岗位评价,将其素质分为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等各个方面进行评定,根据评定结果划分不同的薪酬等级。同时,对于突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给予特殊贡献奖或者特殊津贴,使高技能人才得到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双重奖励。技能比赛活动也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一种激励机制,通过企业内部或者企业之间的岗位练兵、技能比赛,可以展现高技能人才的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企业可以将比赛结果作为优秀技能人才选拔或晋升的重要依据,形成技能竞赛长效机制,为高技能人才选拔和展示技能成果搭建舞台,推动高技能人才的不断成长。

高职院校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阵地,应发挥好高职院校的作用,企业在与高职院校开展合作的过程中,可采用“走出去”和“请进来”两种方式,“走出去”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将企业内部优秀的高技能人才送往学校,选择学校部分有潜力,且与企业自身需求相匹配的学员作为重点培养对象,专门进行技能培训和企业文化教育,为企业培养储备的高技能人才;另一方面是将企业内部一部分,或大量的高技能人才送到学校,接受学校内部优秀教师或者优秀技工的培训。“请进来”即请学校内部优秀的教师参与企业的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和技术攻关,积极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高职院校应积极主动地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通过强化就业导向,加强校企合作,搞好技能实训,培养人才市场短缺、企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在培养模式上,以职业岗位需要为依托,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从岗位和岗位能力分析入手,根据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人才的不同要求来设置课程,形成适应经济需要、科技进步和学生个性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及时更新内容,随时充实生产一线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以适应现代化、信息化、国际化的新要求。

高技能人才是企业技能操作队伍的核心骨干,是企业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既要重视数量,又要提高质量。合理定位高技能人才是企业做好培养工作的前提,企业必须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大力促进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形成以企业行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互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2023年高端人才培养方案(实用16篇)篇十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创新为驱动,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专业的发展决策关系到学校的资金投入、设备场地的建设和人才引进等方面,所以学院充分调研了社会对生物科学专业人才的需求及就业情况,在制订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的环节中,学院形成了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以基础学科建设与教师教育专业发展相结合的办学特色,构建了以“多元化的教育观为基础,知识传授与技能培训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培养服务于地方基础教育的高素质教学与研究的高级专门人才。

生物是一门跨领域宽、覆盖面广、基础性强的,由多学科知识交叉形成的综合性学科。生物科学是一门极具生命力的前沿学科,其在医疗、保健、农业、食品、环保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北华大学的生物科学专业隶属于北华大学师范分院(以下简称“学院”),其建立与发展依托于学院教育专业领域的优势。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在制造业生物科学技术上的应用、生物化学产品以及生物能源方面形成了一定特色。学院将自身的优势和特色贯穿于生物科学专业的培养中,以适应当今社会对生物科学技术的专业人才需求。

人才培养的考核标准是该专业的学生在毕业时是否能够很好地满足企业的需求。借鉴其他院校的经验,结合自身的优势与特色,学院生物科学专业定位在偏理的工科上,旨在培养学生成为有见识、有能力、有责任感的自主学习者,培养其成为有理想、有抱负、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扎实且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能在中等以上学校进行生物教学和生物学教学研究能力的教师及其他复合型人才。生物科学专业学生除学习生物科学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还需具有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研究等方面的实践能力。即掌握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知识面和科学素养,同时具有将知识、技术与实践相结合的素质;掌握生物科学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了解学科先进知识及发展方向;了解国家相关生物科学产业的政策法规、产权专利等条款。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教学内容是教学质量的必要保证。可以通过整合传统的生物教育专业课程资源来构建生物科学专业的学科体系,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原有的资源浪费与闲置,而且也为新专业建设提供了较高的平台。在充分利用化学学科优势的基础上,紧密联合生物与化学,对生物科学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整体优化。在必要的主干课程以外,加入一些最基本的、具有前沿价值的知识以及能够反映生物学科和化学学科交叉的应用知识,譬如生物化学、食品化学等课程。在跨学科基础必修课体系中,加入了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等课程和相关实验;在专业学科必修课、选修课中,有意识的侧重了与化学学科相连的课程。生物科学专业隶属师范类专业,因此在学科教育专业课中,安排了中学生物讲授的相关课程,如生物教学论、中学生物教材分析与课程设计等。

生物科学专业教学内容,不仅要改进教学方法,更加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譬如,植物学、动物学等课程在传统的生物科学专业中强调知识的基础性和系统性,但在生物科学专业中更强调应用性。所以在这两门课程的建设时,把资源植物和动物的开发利用作为重点来实施。不仅突出了重点、难点,形成了分层次的立体结构,还使学生在掌握必需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术的同时,了解了生物科学专业学科的发展前沿及未来趋势,熟悉生物化学技术的工程应用情况。

在教学方法上,大部分课程实现了多媒体教学,参与启发式、案例讨论式大量应用于课堂教学,论文式的考题及综合实验技能考核作为重点的考试方法。

1.实验课程。经过多年的建设与改革,学院生物科学专业具备了一定的实践教学良好条件。适当地减少理论授课学时,加大实验课教学的比重。结合学院教师的科研实际项目或大学生创新项目来开设实验课程,使学生能够真正地接触实际的科技前沿。教学内容以技能训练为主,着重实验技术的原理与程序的训练,减少验证性和模仿性实验,加大探究性、开放性和综合性的实验比重,建立多层次、开放性的实验教学体系。组织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实验或者科研项目,以达到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独立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学校重点建设实验室化学与生物实验中心已经建成。实验中心是大学生接受系统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训练的重要场所,是培养学生科学实验能力,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基础实验教学基地。实验室长期坚持实验教学改革的创新与实践,在实验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进行了全面的探索与尝试,构建了“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与综合设计”一体化的“层次综合”实验教学模式。该实验中心强化以学生为本的观念,不断探索和建设具有生物科学专业特色的实验课课程体系,探索更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完善实验室管理机制和信息化水平,提升科研实力和服务地方的能力。

2.实习课程。实践中加强对学生毕业实习的指导,鼓励学生从社会实践、科研项目中寻找研究课题,独立设计、自拟实验方法进行探索研究,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品质。

加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可有效地缓解学校实践教学资源的不足,对于提升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外派大四毕业生到校外企业实习兼完成毕业论文的形式,既可满足企业的需求,锻炼学生,又可以扩大实习基地。学院师生动员各种力量,整合办学资源,开拓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同时扶持实践教学方面的教研项目,使学校与基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促进合作关系向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生物科学专业课程数量较多,知识内容更新速度快,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要求授课教师具有良好的知识结构和专业素质。教授、副教授帮助年轻的教师参与项目,同时聘请企业中有实际经验的技术人员举办生物科学知识的讲座,参与毕业设计的指导。不仅积极引进人才,还要鼓励青年教师走出去,到国内外高校进行深造读博、访问交流。实行淘汰制度,为有能力的高学历的人才让路。

多年以来,学院形成学术梯队合理、年龄和知识结构合理、教学科研力量雄厚的师资队伍。教师能够自觉地吸取前沿知识,利用现代化计算机信息技术,完善教育思想、培养模式,组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教学方法。

五、管理机制的完善。

为适应生物科学专业建设的水平要求,不断完善生物科学信息平台建设,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完善教学管理机制。建设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考核、考试、评估体系。对已毕业的学生保持密切关注,这样不仅有助于开发校企合作项目,还能为在校学生将来的就业提供帮助。

专业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学校诸多的部门,需院校上下统一思想,达成共识,各司其职,在学科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构建、实践实验教学环节和硬件设施等方面加快建设步伐,进一步夯实基础,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为祖国的建设多做贡献。

2023年高端人才培养方案(实用16篇)篇十四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对移动互联网软件应用开发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长。尽快培养和信息产业所需要的高素质移动互联网相关岗位的人才,已经成为高职人才培养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通过到多个移动互联就业单位调研,一起与企业负责人、人力资源部门经理、技术部经理和高级工程师等确定了移动互联应用方向可以从事的主要的就业方向和能力素质要求。

2.1移动互联网应用与开发方向。

主要工作任务是能完成移动开发/嵌入式平台的选型、移动应用程序ui设计、开发、程序测试部署和工程文档书写。要求熟悉掌握相关移动开发语言和及工具、掌握移动应用系统开发的一般方法、流程、掌握故障诊断、分析、隔离、排除的一般方法、流程;有良好的文档书写能力,有较强的英文阅读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2.2移动web开发方向。

主要任务是根据系统功能需求,完成数据库的设计;使用相应的开发环境进行web应用程序开发;能进行web界面交互设计;web系统的测试、部署;熟练工程文档的撰写;要求熟练掌握web开发语言以及开发环境的使用;熟练掌握相关数据库技术;熟练掌握至少一种开发框架及第三方开发工具;熟练进行web交互界面设计;有较清晰的程序业务逻辑分析思路,能合理的编写程序流程;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写作能力[2]。

移动互联网应用与开发方向主要面向电子信息和商业服务等企事业单位的web和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岗位,具有良好职业素质,掌握软硬件开发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专业、方法和社会能力,能从事移动及嵌入式设备的软件设计开发、移动网站的搭建、移动web应用、移动智能设备的运营与维护以及网络信息系统的开发、测试、维护、管理等工作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较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

专业结合cdio理念以培养具备良好团队协作精神和较强实践创新能力作为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人才的培养目标,构建一种适合高职学生的移动互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以cdio理念为基础,构建面向就业的一体化课程体系,以项目为载体,在“做”项目过程中开展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单项、综合和专业应用技能,通过校内工作室),校外(公司)实训基地工学结合方式实施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3],从专业知识能、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四个方面进行教学效果评价。

构建面向职业岗位的课程体系,按照“核心+岗位”课程体系设置方法,以工学结合为平台,实施四阶段it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提出了面向就业岗位、培养it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形成了“基本技能+技术技能”,有“课程—技能—证书”相互依存的技能体系。

课程以android移动开发为主要技术路线,这方向的课程主要包括:java程序设计规范、java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web程序设计,android移动应用开发技术、移动嵌入式应用开发、移动跨平台开发实践、移动应用开发综合实践。课程以java为主要技术路线,从移动开发基础,到服务器端编程,然后进入移动开发实战、还涉及跨平台开发技术、此外还开设移动终端操纵硬件的移动嵌入式应用开发,为学生今后从事物联网应用领域打下基础。

此外还开设专业所需要的数据库技术与应用,计算机网络与系统维护、软件ui设计,web交互式设计开发等课程,学生将来毕业也可从事移动或web的前端设计,技术支持与维护等工作。

学生在大学三年,需要完成一定的项目设计开发,要求从简单到复杂,并考取一项职业资格证书才可以毕业,项目与考证要求如下:

(1)web应用开发(初级、简单);考核时间:第3学期;支撑课程:web应用程序设计。

(2)移动应用开发(中级、综合);考核时间:第4学期;支撑课程:移动应用开发技术。

(3)移动互联网开发(高级、产品);考核时间:第6学期;支撑课程:移动应用开发实战毕业设计。

(4)职业资格证书:计算机软件技术应用工程师;考核时间:1-6学期。

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初级);考核时间:2-6学期。

移动互联网开发工程师;考核时间:3-6学期。

本文结合互联网产业发展的趋势,根据企业对移动互联网相关人才的能力素质要求,对移动互联网应用与开发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设计与研究。此外,还需要实训环境的建设,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创新地课堂教学,才能培养更多的移动应用开发人才。

【精品】工作方案范文锦集六篇。

【精品】工作方案范文锦集五篇。

【精品】六一活动方案范文锦集九篇。

2023年高端人才培养方案(实用16篇)篇十五

1999年湖南怀化学院建立了教育系,从20xx年招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到20xx年教育系更名为教育科学学院,经过14年的探索,我们积极探索和研究省内外当前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计划、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手段,研究学前教育发展趋势和国内外学前教育最新发展动态,找准切入点,突出现代教育技术,突出教师基本功和教师特长。

在教育教学和科研管理中,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反映现代教育理念,体现学生个性发展、终身学习、主体地位,大力提倡教育改革科学研究,多次重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近年来先后多次讨论、修订和完善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计划”,改进课程设置,调整课程结构。现已构建了科学合理的能力课程模块体系,由最初的“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两大块到“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活动课程”三大模块改革为“大学公共能力课程、学前专业能力课程、儿童教育发展能力课程”的集知识、素养、能力为一体的课程模块体系,在本课程体系中,力求优化智能结构,做到文、理、艺渗透,教育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充分发挥课程体系的整体功能和专业特色。强调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我们确立了适应社会要求的学前教师专业培养目标:即培养面向21世纪,能主动适应学前教育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基础扎实,知识全面,实践动手能力强,有特长而又全面发展的幼儿园教育教学、科研、管理的专门人才。

在方案实践中,我们以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突出人文社会科学与技术教育相结合,摆脱了传统教育的一味的系统化和教学模式的束缚。实施教育素质和文化素质并重;教育教学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并重;思想品德和个性发展并重;在课程结构上文、理、艺、英并重普修;实现个性特长与全面发展相结合。通过加强理论教学,强化实践教育,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军训、社会调查等)、科技素质教育活动(如开设专门的手工艺制作课程)。

培养方案中,实践(验)活动课程总学时635课时,使得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约为6∶4。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知识、素质能力内化为教育教学能力:即具有实现代幼儿教师和素质教育能力,一专多能,一师多用的综合加特长的骨干教师,从而具备竞争取胜的职业特质。根据培养目标,设置了学前教育教学和学前教育研究两个专业方向,突出教育理论的学习和学前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前教育实践教学体系设置,涵盖三个阶段的教育实习(共计18周)、军事训练(1周)、社会实践(8周)、劳动实践(2周)、专业实践等五个部分,总学时比例占总课程的11%。同时针对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有计划、有指导地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教师基本功训练与测评,指导学生积极参加校级和系级的校园文化活动;课程教学中以开展综合性实验项目的研究性学习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充分满足了学前教育专业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

1.学前教师职业基本功训练:全面开展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教师基本功训练与测评,在大学四年中,通过有层次、逐步实施的教师基本素质和技能的训练与考核是我院实训工作的特色。结果显示到20xx年4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三笔字、简笔画合格率为100%,考核获得二甲以上等级水平普通话的学生有77%,课件设计合格率达到90%,微课片段教学考核合格率85%以上。

2.校园文化活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积极参加校级和系级的校园文化活动。成立并参与了多种多样的社团活动:舞蹈团、合唱团、结谊社、野草文学社、网络协会、航模协会、教心社、口语艺术社、致远书画协会等等;积极开展说课、课件制作、教育小论文、简笔画大赛、讲故事、手工制作、舞蹈创编大赛等各种活动,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既充实了学前专业学生的学习生活,更让学生们增长了知识,锻炼了能力,陶冶了情操。

3.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在学前专业能力课程模块中开设了一定的综合性实验项目和研究性学习。我院向各教研室下发了《关于加强专业课程研究性学习的要求》的通知,各教研室积极开展“综合性实验内容”研讨与教学工作。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学前游戏论》的教学走出课堂指导学生综合实践课题“关于儿童游戏类型的调查报告”研究性学习,专业课程《幼儿园工作管理》的教学,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关于幼儿园总务工作调研”的研究性学习,专业课程《幼儿园活动设计》教学中指导学生开展“幼儿园主题活动设计”的研究,等等,反映了我系在学前教育实践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与探究能力,注重以实践操作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的特点。

4.多层次的专业见习、实习,有效地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实习是我们教科院教育实践活动的亮点与特色,学前教育实习分为教育见习(1周)、模拟教育实习(4周)、教育实习(12周)3个环节,有计划、有目标,有指导地分阶段地进行,这种教育实习体制既让学生真实而充分地体验了未来职业的甘苦,牢固了专业思想和职业理想,更强化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学前教育素养。5.加强社会实践活动。学前教育专业培养过程中,我们充实学生的社会实践,其中模拟实习4周、专业实习12周、学年论文1周、课程设计1周、毕业论文8周、军事训练(1周)、劳动实践2周,共18个学分,占总学分的10.91%。在课程体系中,开设了三笔字、教师口语、手工艺制作、音乐、美术、舞蹈、学前课程教学与研究等实践性、应用性非常强课程。制订了《教师教育专业学生教师素质训练纲要》,督促学生进行教师基本技能训练。实施了每年举办一次大型文化艺术节活动和每年一届的毕业生教师职业技能大赛等大型实践性活动。以赛促练,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探索性地在开展模拟教育实习的教育实践环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准备,利用微格教室的先进仪器设备,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制作课件,在幼儿园探索性地进行1~2个学时的语文或数学课教学,使学生了解学前教育教学各环节。在教育实习的组织管理中,实行全面管理、全程管理,从校内准备—基地见习—全面实习—总结交流等各环节,均安排教师全面指导,保证了实习效果。在广泛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学生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得到培养。

1.狠抓教风学风建设、建立较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教学文件管理规范。在办学过程中,我们新建、修改和修订涉及教学管理的文件的有23余项,涉及学生管理的文件有十多项;上级管理文献汇编、系部教学管理文件汇编、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教学进度、教学任务书、考务、学籍管理、教学检查等教学基本文件齐备,管理制度健全,执行情况良好。

2.构建新型人才质量观。培养未来教师的质量是建立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较高思想素养、宽厚基础知识、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和管理水平、良好综合素质,能适应小学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的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和创新精神学前教师的基础上的。我们构建的未来教师质量观可以概括为:以师德为核心开展教育;达到本科层次学术水平和学前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具备教育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交流合作能力、活动指导能力、教学研究能力、综合评价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信息应用能力;掌握说、写、择、察、调、问、评、做、弹、唱、跳、画十二项现代教师基本功。

3.将学前教师教育专业教学、研究与教师素质、技能训练“一体化”。理论与实验、实训相结合,强化理论教学的实践实训功能;以大学课堂教学为主,同时把课堂放在学前一线,强化课堂教育的适应性功能;完善实践教学环节,使其延展到每个学年,强化教育见、实习的岗位训练功能;把教学活动与教学研究、师范素质训练、学生科技活动、学生社团活动结合起来,强化实践教学的社会适应性功能。从而在培养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方面形成特色,全面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我们在不断改善省内外已经建立的6个教育实习基地基础上,学前教育专业就近建立专业教学实践点,充分发挥教育实践基地和实践点功能。加深与现有实习基地的联系与协作,在满足数量和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完善实习基地对学生的指导和评估机制。以地方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教育实践基地为依托,构建高等院校教师教育与地方学校的教学教研互动机制,形成优势互补,为引领地方小学教育改革做出应有的贡献。

4.通过改革与建设,最终使我院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知识、素质、能力转化为教师教学特长,具有实施现代基础教育教学和素质教育能力,一专多能、一师多用,从而具备竞争取胜的教师职业特质。

【推荐】人才培养方案范文合集六篇

汽修人才培养方案

集团后备人才培养方案

【推荐】工作方案范文锦集九篇

2023年高端人才培养方案(实用16篇)篇十六

近年来,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收入规模也接近万亿元,信息技术的服务增长趋势突出,产业的集聚态势比较明显,产业的规模在不断扩大,软件的出口也在平稳地增长,电子信息产业结构与布局在不断地改革和调整,电子信息产业的内在发展规律决定了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现状。目前来看,电子信息制造业增速将维持在8%左右,之后的增长速度虽然有望实现正增长,但是仍然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市场的饱和与颠覆性创新缺乏,使得通信设备的领域增速不断下降,导致了电子信息制造业整体增长速度明显下滑。

在全球市场萎缩的前提下,虽然国产品牌在家用视听、计算机、通信设备等市场的比例不断上升,但是增长的压力也在不断加大,通信设备产业的增长将从技术进步带来的投资驱动转变为信息服务和应用创新驱动,宽带化、移动化、泛在化以及融合化将是未来网络的发展趋势。新一代的移动技术、睿智光传输网络将成为产业创新的主要发力点。计算机和智能终端领域,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互联设备的冲击下,全球的pc市场持续低迷,商用市场的需求相对比较稳定,但是很难有大幅度的增长,电子信息制造业要明确未来发展的新动能、新空间,以克服当前市场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电子信息产业的全球化与区域化比较严重,核心竞争力也在发生变化,电子产品逐渐的实现本地化的生产销售,技术与品牌的竞争已经逐渐的取代了资源和产品的竞争,电子产品的生产逐渐的规模化、个性化,具有显著的规模经济效益。在当今社会,如果没有一定的规模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跨国公司的主导作用也在日益显著,逐渐主导着行业的发展,产业的主流技术日趋数字化、智能化,数字化技术已经成为通信和消费类产品的共同发展方向。

作为一名优秀的大学生,无论学习哪门专业都应该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具有为国家振兴而奋斗的理想,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心,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电子信息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掌握扎实的数学和物理基础,懂得基本的法律知识,掌握电子信息的专业基础知识,懂得电子技术的理论与实践技术,具备分析和设计电子系统的能力,熟练掌握集成电路的结构原理,懂得信息处理的基本应用,了解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理论前沿及最新发展动态,在电子信息领域要有创新意识,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可以独立自主地获取知识,在掌握电子信息专业知识的同时掌握一门外语,能够阅读外文资料,在国际贸易领域可以顺利地沟通交流,掌握计算机基本技能,有信息收集与处理的能力,熟悉资料查阅的基本方法,在电子信息领域有一定的科研与实际工作的能力,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贡献力量。

所谓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以相对稳定的内容和课程体系实施人才教育。当前我国的经济建设迅速发展,各个行业也在逐渐地与国际接轨,企业单位的用人观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从过去的注重基础理论水平到现在的既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逐渐地从理论向实践转变,课堂教学始终是我国人才培养的重点,对于人才培养的模式具体做出以下几点分析。1.改革教育观念。

高校培养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首先要改革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教学观,把高效率的教学方法教给学生,注重实践教学,实践教学能够体现人本化的教学理念,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主进行实践性学习,从过去单纯的传授式教育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习,学会生存的本领,改变被动式教学,避免学生死记硬背,机械式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跟上时代进步的步伐,高校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加强实践动手能力,电子信息类专业是专业性与实践性比较强的专业,所以要培养学生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不断地拓宽知识层面,获取新的知识,加强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根本上进行教育观念的改革。2.运用多媒体教学。高校在培养电子信息专业人才的过程中要运用先进的教学技术,多媒体教学已经普遍运用在高校教学中,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视频、图片信息等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更有效地阐述电子信息专业知识,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课堂效率,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突破视觉的限制,从多个角度进行观察,可以充分地突出重点,有助于电子信息概念的理解与方法的掌握。可以使学生突破教学难点,学生可以参与到教学互动,学生也能够更主动地学习,通过创造反思的环境,更有利于学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电子信息专业相对比较难理解,可以通过多媒体的真实情景再现与模拟,培养学生探索创造的能力,扩大学生信息量的接触,节约了时间和空间,提高教学效率。3.注重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21世纪需要创新型人才,电子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也对电子信息人才的要求有所提高,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分层次地培养各类具有电子信息科学技术背景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是高校专业教学中必须考虑的问题,电子信息专业是技术性与应用性都比较高的专业,高校电子信息专业毕业后主要从事电子器件设计、电路设计、光电器件的测试、安装以及可靠性等方面的工作。

所以,在理论知识传授的同时,要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在毕业后可以顺利地成为电子行业的产品设计师以及产品工程师,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在电子信息行业占据一定地位。4.校企结合。电子信息专业要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高校要开启生产劳动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校企结合作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带动电子信息专业的调整与有效建设,引导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的改革,电子信息人才培养的重点是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性,注重实验、实训、实习三个关键环节。

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高校要与企业单位签订实习合同,组织学生到企业单位中定岗实习,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可以充分地了解经济社会对电子信息人才的需求目标,通过实际的工作来了解自身的不足,有针对性地重点培养,企业实习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沟通能力,增强集体荣誉感,高校要按照企业的要求进行员工培训,使得企业在分享高校优势资源的同时,参与到学校的改革和发展中,高校在校企结合的方式下可以有效地创新电子信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教师是人才培养的基础,高校要培养高水平的电子信息专业教师,给人才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师培养上加大经费的投入,鼓励电子信息专业教师到国外进修先进的文化与技能知识,组织教师进行学术性探讨,全面培养教师的是综合素质与教学水平,强化教师政治、理论、法规教育,采取集中培训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形式,有计划地组织电子信息专业教师学习党的新时期路线与教育方针,提高教师的政治理论水平和道德思想水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拓宽知识层面,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增强教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做一名合格的电子信息专业教师。

电子信息技术人才不断缺乏,发达国家在电子信息产业处于领先地位,正是因为其控制了核心软件的技术品牌,我国在电子信息专业人才培养方面要加强管理,有效创新,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了解社会对电子信息人才的需求,科学地规划人才培养方案。高校对电子信息专业人才的培养要进一步采取激励的措施,密切关注社会动态,时刻了解社会对电子信息人才的需求,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创新意识,促进学生专业个性化发展,给学生提供优良的学习与生活环境。对于社会未来的发展变化,高校对人才模式的不断改革依旧是需要面临的主要问题。

相关范文推荐

    2023年科学用眼倡议书科学用眼倡议书(通用16篇)

    通过分析范文范本,我们可以发现其中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改进自己的写作技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精品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共同进步。学好科学是世界进步的

    最新离婚财产归属协议(精选14篇)

    合同协议为双方提供了权益保障,增加了交易的可靠性和可预测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合同协议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男方:,汉族,年月日生,住址,身份

    最新小学语文教学经验总结论文(模板20篇)

    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经验,形成有益的学习和工作习惯,提高效率和质量。小编精选了一些优秀的总结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和思考。20xx年9月,随着我校承担

    2023年科级公务员年度考核工作总结(通用17篇)

    公务员工作总结是对过去一段时间内的工作进行回顾、概括和总结,以便更好地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欢迎大家一起来阅读以下的公务员工作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2023年书法之星事迹材料(精选19篇)

    在写事迹材料的时候,应该注重事实性,以确保描述的准确和客观。在下面的内容中,我为大家收集了一些经典的事迹材料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借鉴和指导。

    最新治村心得体会乡村治理心得(汇总20篇)

    心得体会不仅仅是一篇文字,更是我们对自己成长轨迹的一种见证和认可。如果你正在为写心得体会而苦恼,不妨阅读一下这些范文,或许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乡村治理是我国

    2023年就读开放大学心得体会(精选19篇)

    写心得体会是一种对自己成长的记录和见证,可以让我们更好地领悟人生的真谛和价值。以下是一些优秀心得体会的典型案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一篇文章的写作要求。

    2023年五四的心得体会(优秀17篇)

    心得体会是一种记录我们成长和进步的方式,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认知自己的变化和成长轨迹。通过阅读这些心得体会的范文,我们可以学到一些有效的写作方法和思路。

    2023年婚礼母亲致辞给女儿(热门19篇)

    通过致辞,可以向受众传递自己的真诚情感,展示个人的修养和口才能力。在这个充满希望和挑战的年代,以下是一些社会精英的致辞摘录,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和思考一下他们的观点

    最新项目施工报告项目施工报告(专业13篇)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采取各种措施保证施工现场的安全和秩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施工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精明,能干,会算帐。”这是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