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语文说课稿(优秀16篇)

时间:2023-11-10 作者:紫衣梦小学一年级语文说课稿(优秀16篇)

教案模板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用来规范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一种书面工具。这是一份经过多年实践不断完善的教案模板,它总结了许多成功的教学经验。

小学一年级语文说课稿(优秀16篇)篇一

《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人教版第二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以浅显易懂的语言,学生们喜闻乐见的韵文体裁形式描写了一群小画家在雪地上画画的事。小画家们在雪地上留下了不同的作品。而青蛙他们不同——正在冬眠呢!课文形象地描述了四种动物爪的形状和青蛙冬眠的特点。

《雪地里的小画家》这篇课文位于第一册教材的第七单元,它在这册教材中起着总结和提高的作用。这篇课文极富儿童情趣,形象生动可爱且都是孩子们喜爱的小动物,特别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于是,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我以“学生的主体性原则”这一教学理论为指导思想,每一个层次都注意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确定本课教学目标:

1、方法性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认识2个偏旁“虫目”;(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爪(蹄)的不同形状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2、情感性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思想感情。

3、能力性目标。

以初读、精读、有感情地朗读、表演读为主线,在不同方式朗读训练的基础上,提高学生自身的朗读能力。

重点与难点。

本文采用拟人、比喻的手法介绍四种动物爪(蹄)的形状特点,生动有趣,因此,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就成为本课重点,了解青蛙冬眠的习性是本课的难点。

二、说教法。

因为低年级儿童活泼好动,富于想象的心理特点,依据教材特点,拟订以下教学方法。1创设情境法。通过课件创设美丽的雪景图,以及教师丰富的表情、动作等,为学生创设美妙的情境,使学生醉于境中,开心学语文。2以读代讲法。新课标强调,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还给学生一个生动、活泼的课堂。因此,教学中,我不越俎代庖,多读精讲,以读代讲,使学生在读中获得个性话的情感体验,在读中积累、内化语言,培养语感。

三、说学法。

学习方法是学习活动规律的理性总结,为了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这节课主要引导学生运用读书入境法、合作探究法和联系生活法等进行学习。

1、读书入境法。

朗读是一种古老而又富有生命的力的学习方法。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在学习《雪地里的小画家》过程中,我着力创设情境,开展多层次,多视角的读:如初读、精读、表演读、个人读、小组读、齐读、师生合作读等。

让学生读中入情入境,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优化自身的综合素质。

2、合作探究法。新课标倡导在多维互动的学习中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多次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个体感悟的基础上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如:小组讨论“小画家们怎样作画?”等等。在讲到动物冬眠习惯这环节时,让学习小组合作问答句式进行创编等。

3、联系生活法。

语文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正如美国某位教育家所说:“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课堂上,我积极引导他们把学习语言的触角伸向课外,给他们创设一个畅所欲言的环境,如:“你还知道哪些动物也有冬眠的特点?”学生兴趣很高,一下说出了“蛇、狗熊、刺猬”等等很多动物。再此基础上进行问答句式的创编,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说教学程序。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师导入:咱们班小朋友个个都是画画能手,说说你们会画些什么?你们会画这么多画,太棒了!现在有一群小画家,不用颜料不用笔却能画出画,太神奇了!想去看看吗?如此设置悬念,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欲望。随后师揭题,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齐读课题之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读课文,画出生字,要求学生借助拼音把音读准,之后让学生认识生字,可采用自由读、学习小组读、班上交流等多种形式,使生字在课堂多次利复现,让学生迅速记住生字。

三、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可按以下流程组织初读课文:同桌一起读——指名读,读完评议——小组赛读——师生合作读。

四、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1、激情范读,引生入境。课件演示雪地背景图,师激情范读一、二句,学生学学文中小动物,读出小动物来到雪地中的欢快心情。

2、合作学习,解决问题。

鼓励学生质疑解疑,重点引导学生讨论解决以下问题:

(1)小画家们画了什么?怎么画?

(2)它们画的画为什么不一样?

(3)青蛙为什么不参加?哪些动物也要冬眠?

(4)仿照书上问答句式,进行问答句式创编训练。

(如:狗熊为什么不参加?它在洞里睡着啦!)。

4、形式多样,感情朗读。

通过师范读,生带动物卡片读,小组赛读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有感情地朗读。

五、拓展思维。

演示课件:老虎等动物雪地作画。

引导学生谈话:雪地里又来了一群小画家,他们画出来的画会是什么样的呢?先小组内说一说,再动笔画一画。

六、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是文章精华的体现,具有深刻的启发性。本堂课,我设计了如下板书:

雪地里的小画家。

小鸡小狗小鸭小马青蛙。

竹叶图梅花图枫叶图月牙图冬眠图。

小学一年级语文说课稿(优秀16篇)篇二

本文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一年级下册识字七第二十九课.这是一篇讲述诚实、诚信很有教育意义的童话故事。课文主要讲述老国王以花种为契机来选举新任国王的故事。国王要求:谁能种出最美的花,谁便是他的继承人。规定的日期到了,手捧空花盆的熊日成了继承人。原因是什么呢?在文中最后一自然节把这跌宕悬念作了解答,结果是,老国王发给孩子们的花种是煮熟的。

这则寓言故事在成年人看来,寓意一目了然,主要讲述了诚实、诚信品质的可贵。但是,让一年级的孩子来读这个故事,他们未必轻而易举就能理解寓意,因为学生对于煮熟花种不能发芽这一常识不理解。因此,我布置预习时,我就会让他们收集一些关于种子发芽的资料自行阅读,这样以来就便于学生们对国王的做法理解,也可更好领悟、接受课文寓意。

本课是一年级下册的识字七的一篇课文,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主要是认知能力的形成和培养的过程。但这个过程就需要老师很好的发挥自身的专业素养,做好组织者、引导者和点拨者。点拨他们学习课文的方法,引导他们养成良好阅读学文的习惯,组织他们进行语文学习。又由于是低段教学,一年级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因此,要把趣味性学习融入到课堂中,使孩子们在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收获知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求学生养成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形成良好语感。阅读是一个个性化行为,因此要以学生的阅读来实践,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使他们有所思考和感悟。同时我还要创设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环境。使朗读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读中悟字、悟文、悟懂寓意—“诚实、诚信品质的可贵。”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及文中带生字的词语。

1、认识“盆、位”等12个生字。

2、会写“分、要”等6个字。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通过朗读理解词语和课文意思的能力、综合运用学过的认字方法识字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明白诚实、诚信的重要性,愿意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二、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知道诚实是人的美好德行。

三、教学难点:

理解故事的内涵,真正知道诚实的含义。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三、深读课文,感知课文重点。

(一)合作探究,深入体会课文。

(二)体会故事内涵,感受诚实品质的可贵。(对比学习,拓展学习)。

(三)创设情境,巩固知识。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第一课时。

&%8226;一、导入。

&%8226;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童话听故事吗?你们知道哪些童话故事啊?

&%8226;二、板书课题。

(一)、板书课题,学生跟着黑板手写。

(二)、提示“捧”写法。注意孩子的“子”字旁,齐读课题。

三、初读课文。

(一)、采用同学们喜欢的方式去阅读(默读,指读,同桌读……)。

(二)、遇到不认识的字可借助课后拼音,还有查字典的方法。

(三)、读完课文后,同学们可以简单谈谈这篇课文讲了什么故事?然后举手告诉老师,看那位小朋友和老师想的最接近。

(四)、开始阅读吧。

四、扫清词语障碍。

(一)、经过预习课文,同学们又见到了一些新的生词。

生字宝宝。现在老师让他们放在一起开个小会。

1、把生词,生字集中写在一起打在投背上。

2、让学生把这些生字词在书中原文出用横线画出。

(二)、画好坐端正示意。

(三)、全班看投背进行生字词学习。

1、按顺序开火车读生字词。(反复练习,至少用三种方式。)。

2、对盆、盛、规、表、煮、选、宣、丝、芽这些生字进行全班集体记忆法学习。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一个关于老国王选新任国王的童话故事,那么那些同学再来具体说说老国王是怎么选新任国王的。

(一)、全班齐读课文。

(二)、找同学起来回答。相当于复述课文。

(二)、生:国王为什么要把花籽煮熟?为什么选中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板书于黑板)。

1、四人一小组进行课文阅读,小组学习。

2、为什么国王选中手捧空花盆的孩子做未来的国王?带着这个问题进行小组学习。

3、讨论结束,进行汇报。

师:谁知道老师刚提问的问题?

生:因为他诚实。

师: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生:(读课文)(雄日把花种不发芽的经过告诉了国王。国王听了,高兴地说:“你就是我的继承人!”

生:高兴!

师:那我们就高兴地笑着读。

生:(齐读课文)。

生:读出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大屏幕出示国王的话),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生:国王把花种都煮过了,不可能开花。

师:那谁能把这个句子变成一句意思相同的不带问号的句子?

生:我发给你们的花种都是煮熟了的,这样的种子不可能发芽、开花。

师:(大屏幕出示改过的陈述句)既然这两句话意思一样,那么是不是课文当中的句子也可以换成第二个?大家自己读一读,试一试。

生:(练习读两个句子,体会不同的语气)。

生:老师,这两个句子不能换。因为课文中的问句读起来好像有点讽刺其他不诚实的孩子的意思,放在课文的结尾更合适。

师:你说得好极了!让我们再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体会一下老国王的意图。

生:(齐读课文结尾的反问句)。

(学生初次接触反问句,意思不容易理解,需要教师的适当点拨)。

四、课外拓展。

(一)、自由的说一说同学们身边的诚实列子,进行全班交流。

(二)、老师对每位交流同学的时间进行点评。

回家吧熊日的故事说给爸爸妈妈听,告诉他们你今后要做一个怎样的孩子。

小学一年级语文说课稿(优秀16篇)篇三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我从学生喜闻乐见的谜语入手,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拉近师生以及课堂与生活的距离。接着那你知道太阳有哪些用处吗?提出问题让学生自由表达,从中调动学生对生活的体验,产生积极的情感,最后引出课题(教师板书:8、阳光)

《课标》中强调: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感悟。因此我设计了如下几个环节:

1、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自然段的分法在《新阅读》中已渗透,故学生可以自主完成)

2、同位间互读,相互纠正读错的字音。

3、指名读,这时我的要求是读准、读通。

4、用正确的读音,全班齐读。

在此基础上,我又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即:分组(分段)朗读,将朗读细化让学生初步体验合作的乐趣,建立与人合作的意识。

1、教师谈话:阳光不仅给我们带来了温暖,还给这个世界上万物增添了生机。下面啊,老师就请大家一同老观看一个短片,感受一下阳光。

此时播放幻灯片的目的旨在从感官、听觉等角度刺激学生的情感体验,使语文课堂变得充实厚实起来,唤起一年级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建立起对阳光的喜爱、珍惜的情感,为下面的有感情朗读打下基础。

2、带着感情自由练读。

3、全班齐读。

4、突破重点:对于课文阳光像金子,阳光比金子更宝贵。的理解,我放在了朗读之后。我认为只有在充分的阅读之后,才能达到感悟上的水到渠成。不做局限性的总结,而是鼓励个性化的解读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5、背诵全文。

6、互动环节:轻松一刻。此环节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劳逸结合,进一步深化理解,更好的投入下一环节的学习。

《课标》中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一年级的教学中我也适当的穿插了一些简单易行的合作学习。如:同位互查,一人指一人读等都体现了这一点。接着我又引入猜字游戏等强化生字的识记。

最后,我以一个开放式的话题:假如世界上没有阳光来结束本课的教学,让学生在交流中深化文意,达到情感的升华。

小学一年级语文说课稿(优秀16篇)篇四

《所见》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屋》里的一首古诗。这是清代诗人袁枚写的一首五言绝句。诗中描述了一个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唱着歌儿,忽然又不唱了的一刹那的情景。表达了作者热爱乡村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全诗4行展现了两幅图画。第一句话体现《牧童行歌图》,第二句话体现《牧童捕蝉图》。全诗的最大特色是:对仗工整,有声有色、情景交融、由远及近、动静结合。本课文配有一幅插图,但画面上没有画出后两句诗句的画面。因此,在教学时,教师有有必要另外再出示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的图画。

学生的的朗读水平不高,理解能力有限,对古诗还生疏,学生的情感难以与诗人产生共鸣。要让学生说出诗中描写的情景,一定要在老师的引导下才能实现。所以我把引导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作为本诗教学的重点,把学生引入诗人的意境,感受大自然的美,并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从古诗中所感受到的情景定为本诗教学的难点。

i、理解诗的`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中描写的情景。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并根据古诗展开联想,编写一篇小短文。

3、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观察的兴趣。

学习重点是理解古诗的意思,难点是借语言文字,想象古诗所描写的景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l、直观教学法;2.图文结合法;3.质疑法:;4.以读代讲法,自主探究法。学生好奇心强,无意注意和形象思维占很大的优势,因此本课教学目标充分运用了先进的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理解诗意,新颖的形式,精彩的画面大大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消解学生观察体验、抽象思维,语言表达等方面的障碍,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中我图文对照,让图中的情境美和文中的语言美统一再现,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让学生理解诗的内容,觉得自己仿佛身临其境。

(一)由夏天捕蝉激趣导入,并引导学习本节目标。

(二)以小组按提纲独学、对学、群学。

1、组长组织,一人一题,按顺序逐题核对,在组内共同的疑难地方做上标记。

2、朗读和写话的内容按提示对子间互学。2号督促做得不对的同学主动更正。

(三)展示交流。

展一,正确、有节奏朗读读古诗,交流生字学习。

展二,看图写话,组内推选,展示精彩。

展三,交流词意和句意,每组4号,一人一词或一句。

展四,交流“读出感情”1、2题。

展五,以组比赛背诵。

(四)教师点拨。

1、与同音字、形近字区分记忆。

2、写出谁在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3、连词成句,组织通顺。

4、结合重点词、句说说体会。

(五)达标检测。

小学一年级语文说课稿(优秀16篇)篇五

1、教学内容:

《美丽的丹顶鹤》是小学语文教科版一年级下册中的一篇讲读课文,它在第八单元是第16课。

2、教材分析:

我初读这篇课文,第一感觉就是这篇课文语言优美,字里行间流露出丹顶鹤的颜色美、形体美、姿态美。渗透了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课文篇幅不长,层次清楚,内容生动,语言通俗易懂。

但是,作为老师我也从来没有亲眼见到过丹顶鹤,很难有真实的感受,要让学生只靠读书就能体会丹顶鹤的美丽、高雅确实存在很大的困难。后来,我不断地钻研教材,并通过各种渠道查找有关丹顶鹤的知识、图片、音像资料。在此过程中,我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了丹顶鹤的美丽和高雅。当我拿起书来再读课文的时候,是情不自禁地将这种对丹顶鹤的喜爱、欣赏融入课文的字里行间,相信一年级的小学生读完课文也会被丹顶鹤特殊的美所深深的吸引。

3、教学目标分析: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根据新课程标准对一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对第一课时的教学制定以下的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图文对照来展开合理想象,感受丹顶鹤的外形美和姿态美。

(2)了解词语“旅伴、嵌、引吭高歌、展翅飞翔”等的意思。

(3)通过学习,在乐读中懂得丹顶鹤是我国的一级保护动物,初步树立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4、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在教学时,课文第二、三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也是我引导学生从课文中领略丹顶鹤的美丽、高雅的难点,而开头和结尾两个自然段在教学中的比例相对较少。

以读为主,读中感悟,通过朗读训练,整体把握知识内容和情感态度。根据一年级学生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为辅的认知特点,运用多媒体、语言描述、动作体验等多种方法理解词语。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对课文重点词语理解能力有限和本班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我在学法指导上主要以激趣为主,学生在愉悦情景中自读、领读、比读、演读。让学生充分地读书,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悟情,在读中培养语感,使学生始终保持主动参与的角色意识。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体会丹顶鹤的美,懂得丹顶鹤是我国的一级保护动物,初步树立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第二课时:学习本课生字,练习背诵。

多媒体课件。

小学一年级语文说课稿(优秀16篇)篇六

课文《李子的核》是一篇叙述性较强的故事。向我们讲述了从没有吃过李子的万尼亚在李子的诱惑,好奇心的驱使下吃了一个李子。在孩子因为害怕而不敢承认的情况下,爸爸用巧妙的方法让孩子自己说出了事情的真相。

课文的语言通俗易懂,但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事情的一个发展线索和爸爸的这个巧妙方法是怎么会让孩子从不敢承认到最后无意识的自己说出了事情的真相是一个难点。为了屏除课堂内教师烦琐的讲解,让学生反复读文,在读文实践中,解决难点是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并在读文实践中,联系课文的有关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进行说话训练,培养学生说规范的话,认真倾听别人说话的习惯。

二学情简介。

沪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李子的核》说课稿:课文讲述的是每个孩子都知道的一个道理:要做诚实的人,学生在读了课文以后一定能很快的知道故事所蕴涵的道理。如果课堂上仍反复围绕“诚实”这个观点,课堂教学的氛围一定会变得枯燥、烦琐、沉闷,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课文中爸爸用的巧妙的方法上,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得到提高,从中也让学生知道了整件事情的发展顺序,了解了人物的心理变化。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本阶段的教学目标及本班实际,指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目标一:能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读准平舌音“算、滋”的发音,学习部首“皿”。

以往从读音到笔画、笔顺、偏旁、结构、字义,看似严谨,可学生对那一个个抽象的书面符号却毫无兴趣。其实识字在成为阅读基础的同时,阅读也是帮助识字的一个有效的方法。所以汉字的教学万万不可脱离语言环境。同时由于识字量、教学时间等因素,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对需要强化的生字进行重拳出击,生字中“算、滋”都是平舌音,特别对上海学生而言是发音上的一个难点,教师应该关注。并结合课文内容,联系实际让学生看图学习部首“皿”。

目标二:借助拼音正确朗读课文,并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感受万尼亚两次说话时不同的语气,根据人物的心情有感情朗读。

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普遍也是最重要的基本技能训练,要提高语文知识能力,都离不开阅读。在读时字字咬准,句句读对是朗读的基本要求,也是整个一年级语文朗读训练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教师传授朗读技巧,紧扣文意,帮助学生联系实际,体会课文中人物的心理活动,根据提示语读出一定的语气。

目标三:能在联系上下文的基础上,读懂爸爸说这段话的目的,感悟要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这是一篇叙事的课文,万尼亚的心情变化离不开爸爸说的话和想的办法,而爸爸说的话和想的办法也离不开万尼亚的行为和想法。为了要让学生了解爸爸说这段话的目的一定要在理解上下文的基础上展开。同时渗透“要读懂课文,一定要联系上下文”的学习方法。

四教法:

1、在快乐中识字在识字中学习。

在教学初,李子核的实物将学生的关注点引到了学习生字“核”上,让学生交流各自的记字方法。在落实部首“皿”的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知道“皿”的意思,并用示范书写的方法,直观地表现皿字底的一般书写规律。

但我们是否就只是为了识字而识字呢?如果我们能充分利用识字来渗透学习习惯、学习方法,那才是“授人以渔”。在学习“核”时,要求学生看教师板书,并跟着书空,学习部首“皿”时,帮助归纳带有“皿”的字,结合字形来了解字意思。前者培养了学生静心看,认真学的习惯,后者渗透了学习要时常归纳的方法,并帮助学生了解了中国文字形意结合的特点。

2、阅读教学以读为本。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常见的基本训练方式。它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项重点训练项目。朗读是多种感官参与,以声释意的活动,在教学中学生对生字的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都可通过朗读去获得,去感知。

1)读的形式多样——自由散读、指名读、小组读、男女生分读、师生配合读等。

各种不同形式的朗读,使学生能饶有兴趣地沉浸再读书中,课堂内书声朗朗,情意浓浓。学生在反复读文中认识了生字,了解了课文内容,体会了人物心情的变化,真正提高读书的效益。

2)读有层次有指导——初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特别是生字的读音,

读通课文中的句子,目标是在识字上;第二次自由读课文,要求学生对课文的内容进行初步的了解和整体认识,并能用自己的语言简单的讲述课文讲述的事情;再读课文,质疑问难目标定位在了解课文的内容上。第三次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在反复读文的基础上,了解了课文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发现了爸爸在处理这件事情上的与众不同之处。带着自己的疑问,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联系上下文,发现了爸爸方法的巧妙之处。通过重点指导朗读万尼亚说的话,能根据提示语读出一定的语气,加以体会。通过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培养学生静心读书的好习惯。

3、一切从学生的需求和实际出发。

教学环节的设计不能脱离学生的需求和学生的实际,否则再精彩的教学设计也只是教师一人的作秀。

在识字教学中,结合课文生字的特点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把重点放在了读准“算、滋”的读音上,反馈初,有部分学生不能咬准字音,但通过反复的读词、读句、读文,全班都能达到读准字音的要求。

为了让学生感受到万尼亚并不是一个贪吃的孩子,组织学生交流平时吃李子的体验,学生结合自己生活的实际从李子的形、色、味的角度把李子阐述得非常的诱人,万尼亚一个从来没有吃过李子,经过反复思考,最后悄悄拿了一个李子吃的行为得到了大家情感上的沟通,这也是爸爸没有批评孩子,而是用巧妙的方法让他承认的一个重要的原因。“爸爸为什么这么说”的教学难点迎刃而解。

在指导学生根据提示语读出一定的语气时,又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展开合理的想象进行说话,在了解了万尼亚的心情后,学会对要求读出的语气一气呵成。

五、学法。

1、学生质疑问难。

质疑是通过提出问题而获得知识的一种手段。质疑同样是一种能力,学生如何运用,运用效果如何,需要教师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和引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和启发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主动的质疑中掌握知识,学会思维,发展智力,这便是质疑教学法。《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在课程实施方面也明确规定,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教学改革的重心,提出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强调了小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

在本堂课上我主要培养学生“读思中质疑”,在读思过程中质疑,既能引导学生对课文重点内容进行主动的探究,又能促进学生学、思、疑、问、悟的结合。当学生带着疑问去学习课文时,他们会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产生一些针对强的具体问题。在本堂课上,当学生了解了课文内容,学习了爸爸说的话后,我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对课文的内容进行质疑。学生提出了许多问题。有的问:我爸爸要是知道我撒谎了,不是骂我,就是打我。可是课文中的爸爸知道自己的孩子撒谎了,为什么不打也不骂?有的问:不但不打不骂,反而是担心孩子吃了李子核会肚子疼?还有的直接就质疑爸爸说的话是不是真的……这时,我抓住这一契机,引导学生回到课文中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既领悟了课文的内容,也体会到了孩子不是个贪吃的孩子,爸爸也正是这样的原因,用了一个“吓唬”孩子的方法,让孩子说出实话。

在学生主动参与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得以解决,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

2、培养良好的说话习惯。

儿童说话能力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简单事情,必须经过长时间的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必须从小抓起,持之以恒。小学低年级是学习语言的启蒙和过渡时期,是掌握语言的关键阶段,教师必须抓住这个黄金时期,培养儿童的说话能力。

为了帮助学生说话,减少说话的难度,我创设情景,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话。如:看着媒体上李子的图片,让学生结合吃过的李子说说李子的诱人。接着,说说看到了诱人的李子,万尼亚在李子跟前走来走去,他会想些什么。这些都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使得说话不是一座空中楼阁,说话就是把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规范地说出来。

同时,我还引导学生说标准的普通话,说礼貌的话、完整的话。这样创设情景的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较好地完成了口头说话、口头作文的教学任务。

3、认真倾听。

听和说是一对“双生子”,培养良好的听话习惯,可以促进说话能力的提高,经过多年观察,我发现一些不善说话的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不会听老师讲话,不善听同学发言。因此不利于吸取别人说话的优点。为此,我们要求学生在听话时主动调整自己的大脑,排除一切分散注意力的因素,努力听清说话人的每句话、每个词,尽量在心中形成表象。对听到的话还要进行重现、总结、评价,区分主要和次要意思,自觉记忆某些需牢记的要点。

六实施。

在教学设计时,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朗读兴趣的激发。

2注重认真听,培养说话习惯的培养。

小学一年级语文说课稿(优秀16篇)篇七

《奶奶的白发》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这一单元都是写人的,有孩子最熟悉的爸爸、奶奶这些普通人,还有毛主席、陈毅、邓小平这些伟人。但不管是谁,身上都闪现着人性的光辉。课文围绕“白发”,展开奶奶和孙子的对话,表现了奶奶的辛劳、孙子对奶奶的关心,再现了一种朴素而又感人的亲情。课文以第一人称来写,共两个自然段。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叙述简洁,又配有插图,容易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是一篇朗读训练的好教材,也是对孩子进行思想教育的好。

根据新课程标准目标要求和“少教多学”课题研究,我把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结合重点词句体会长辈为晚辈的成长付出了许多艰辛和劳累,从小要懂得尊敬长辈,不让长辈为我们操心。3.掌握“玩、会”两个生字。

根据本课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把理解重点词语“黑黑、雪白雪白、好奇、不再”和句子“这白发,一半是你爸爸给的,一半是你给的。”,体会长辈为晚辈的成长付出了许多艰辛和劳累,从小要懂得尊敬长辈,不让长辈为我们操心作为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

1.情境教学法:结合课文插图和语言描绘再现课文对话情境,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文、说话、想象、表演,激发学习兴趣性,启迪思维,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读中感悟法:“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不同要求、不同形式的读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有助于学生充分体悟语言文字蕴含的情感,并将之内化、积淀,从而形成良好的语感。

3.学习方法;通过朗读、比较、想象、说话,理解词语,体会奶奶为晚辈的成长付出了许多艰辛和劳累,从而产生感恩之情,学会感恩,孝敬长辈,自觉替长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多媒体。

本节课,我共设计了五个环节,即复习检测、精读课文、引导背诵、指导写字和拓展练习。

1.生字词的掌握对一年级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我安排复习检测,认读词语和写生字笔顺,目的是帮助孩子明确哪些字是要求会认不写的,哪些字是要求按笔顺会写的。掌握了生字词语,为学习课文打好了基础。

3.朗读背诵课文。《新课标准》低学段阅读目标要求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在教学中,我努力营造“我想读、我来读、我要读”的氛围,在学生朗读之后,给予其充分的肯定和鼓励,使学生在整堂课中能始终保持着那份“读”的热情与渴望,再通过分角色读,结合图画和提示语填课文内容,带动作、表情练习背诵,在形象生动的情境中轻松、快乐地完成背诵积累的任务。

4.指导写字。写字教学中只有坚持既动“口”,动“脑”,又动“手”的“三动”方法,学生才能真正做到“字字入心”。指导“玩”、“抬”和“会”三个字的书写,我按“五步”写字法引导学生,“五步”即一看、二记、三写、四评、五练,并重视及时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和练字方法,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5.拓展练习。我设计的两个作业,“积累本课所学词语”和“帮助长辈做力所能及的事,选自己觉得难做的一件事写下来”。(课文描写的就是一个对话场面。)目的是积累语言,学习做人做事,创设写话场景,进行片段练习,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6.板书设计。板书是课文内容的浓缩和提炼,要能简洁明了地体现课文的主旨。我设计的板书是:奶奶为“爸爸”和“我”操心(用单箭头分别指向我和爸爸),“我”关心孝敬奶奶(再加一单箭头指向奶奶)。

课前,我认真地研读了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思路,制作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努力地想把语文教学的“听、说、读、写、背”训练落到实处。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和“说”深入理解课文,拓展练习,积累语言,再迁移运用语言练习写一个简单的劳动场面,培养学生的能读会说、善思乐写本领。可遗憾的是我没能用自己的教学热情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在说读文体会、联系生活实际说话、想象说话时思维不活跃,话语不完整,学习气氛不热烈。今后我还要在自己的课堂教学应变、语言组织和语言激励性方面不断学习,不断提高。

小学一年级语文说课稿(优秀16篇)篇八

《小松鼠找花生》是小学教科版第二册第13课这一单元以益智为主题,编选了有趣、又有道理的主体课文和扩展阅读课文,激发学生遇事要仔细观察、勤于动脑、善于思考、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结合低年级学生任知特点,从图画入手,很好地再现课文中的插图,放大图片的事物花与人物,从传神的动画、色彩艳丽把花朵引学生入课文的意境,引导学生进入画面,进入故事片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把读到课文内容等几个自然是第一幅图分清,即在图画中理解了课文内容,双把课文内容通过学生感观与大脑的想像再现出来,这无需老师过多讲解,就明白了课文内容。

对低年级学生来写,多读是最主要的理解课文的方法,我采用多种方式的读:自由读,体会内容;图文对照,再次读,重点语句,体会读;对话分角色读,体会人物心理。读书百变,其义无需再讲就会自见。比如:小松鼠和鼹鼠对话,理解小松鼠的想吃花生的心情。加重语气读小松鼠每天都到地里去的每天,他等啊,等啊,等到花都落光了,出没看见一颗花生,从重点词语的读中,感悟出小鼠松的疑惑。这样既提高学生朗读能力,出让学生随小松鼠一起思考。

从课文最后一句是谁把花生摘走了呢?引导置疑,通过学生的问,找资料,寻找答案,解开谜底,激发学生了解植物的兴趣,开拓视野。在拓展中,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吃的食物还有哪些是长在土里的?还有生在什么地方,学生各尽所能,荟萃了知识,彼此增长生活经验,最后让学生再读故事《花生找到了》,培养学说话表达,组织材料的能力,同时出正是把这节课所学到的知识进行系统梳理。

总之,在设计本节课时,为了完成教学目标,采用了很多方法,但在实际操动中,因为个人能力有取限,会有很多遗漏与不足,希望领导批评指正,我会虚心接受,及时改正。

小学一年级语文说课稿(优秀16篇)篇九

老师们:

早上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明天要远足》,这是统编教材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是一首充满童趣、表现童真的儿童诗,文字简练,立足生活,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小主人公因明天要去远足,控制不住内心的喜悦而睡不着觉的情景。短短的3节诗,每一节都有感叹词“唉”以及疑问句式,三次重复,一次次加重了情感的力度,虽没有正面写远足,却让人实实在在感受到一个孩子对远足的向往和期盼,比较适合低学段的学生,让学生以学习本文为契机,走进生活。

经过近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基础,但自主识字、读文的能力还是比较欠缺的,仍需要老师在课堂上多关注与引导。同时,一年级的学生,自控能力较差,表达能力还很稚嫩,语言也不丰富。因此,课堂上不能死板的进行教学,要设计灵活多样、新颖的活动,激发其学习的欲望。

基于这样的教材特点和学情,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认识“睡”、“那”等11个生字和新偏旁目字旁,会写“才”、“明”等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句子语气的变化。

3、联系生活和插图,感受即将远足的快乐和期盼。

其中识字读文是本课重点,体验即将远足的向往和期盼是本文难点。

而在第一课时中我将引导学生读通读准诗歌,认识“明、睡、海、那、真、老、师”7个生字,会写“明”字,同时初步感受小主人远足前的快乐与期待之情。第二课时我将再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熟读并读好句子语气变化,认识剩下的4个生字,并能学着诗歌的样子情境迁移说一说或写一写。

为了实现本课教学目标,突破重点难点,我将用随文识字的方法,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充分实现以读促识、读中感语、读识结合的教学情境。

下面,我重点介绍我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主要是六个环节:

一、直接导入,质疑课题。

1、直接板书课题。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课文《明天要远足》,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有的学生就会问:“远足是什么意思?”那就顺势引导远足就是指去很远的地方旅行,然后再请学生继续质疑。

如果学生已经理解了远足的意思,那么就可能会问:“谁明天要远足?去哪里远足呢?”

2、于是我就出示整首诗,请学生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设计意图】课堂上的学习从学生的问题入手我觉得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因为是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自己选择的学习内容,这样学习起来更主动。

恰当地揭示并理解课文题目,使学生自然地理解了“远足”的含义,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情感的铺垫。

二、整体感知,读好问句。

1、课件出示每小节最后的疑问句,生练读。

2、指名三个学生分别读句子。

3、相机指导读准生字“那、海、真、老师”。其中“那”与“哪”对比,“真”字强调翘舌音和前鼻音。“海”字的指导则用图片,让学生发现三点水的字与水有关,同时拓展积累三点水的字。

4、关注“问号”,指导读好疑问语气。

5、回归整首诗歌,再次通读。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先通读课文,再读好长句子,最后又回到原问,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感知,也为读准读通课文打下基础。

三、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1、出示课文第一幅插图,生说说图中的小女孩怎么了?(读完后出示插图:你们看诗中的小女孩她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顺势而导学习生字“睡”)。

学生自然就会说:“图中的小女孩躺在床上睡不着。”

2、师顺势出示生字“睡”,请生做“睡觉”动作,不管学生用什么姿势都有一个相同之处就是闭上眼睛,所以“睡”字是目字旁,认识新偏旁“目字旁”,了解目字旁的字通常都跟眼睛有关。

3、再出示词语“睡不着”,小女孩为什么睡不着呢?

学生就会说因为明天要远足。(这里是不是顺势解决学生提出来的另一个问题:到哪里去远足?再读诗歌,再一次的整体感知———去海边,去海边远足你想到些什么呢?)。

4、唤起学生生活经验,说说自己要去秋游时是什么心情呢?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一年级的学生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利用课文插图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顺势引出生字,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识记,并相机进行朗读训练,融把握文本、朗读指导、识字于一体,力争突破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四、借助游戏,巩固生字(想了这么多确实睡不着,那我们来做个捡贝壳的游戏吧!)。

1、游戏“捡贝壳”巩固识字:睡、海、那、老、师、真、明。

2、创设“小贝壳带好朋友”的情境开火车读词语。

【设计意图】一年级学生识字的一个特点就是认得快,忘得快。因此,识字教学要根据这一特点,对生字的认记采取多种方式,反复认记。

五、写字指导:明。

1、课件出示“明”,生观察明字的高矮、宽窄、关键笔画等,并汇报。

2、师示范写,并读写明字的口诀。

日字瘦瘦站左边,月字高高靠右边,竖撇起笔竖中线,两横短短不靠边。

3、生临写。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第一学段要关注学生写好基本笔画、基本结构和基本字,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所以在写字指导上要从细微的笔画、结构入手,提高学生的书写质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六、作业布置。

认读生字,熟读诗歌,为进一步学习诗歌内容做准备。

结语:本课我力求在教学中,以学生为本,让学生乐于质疑,在自己提出的问题中学习,重视课堂生成,寓教于乐,努力创造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不得当的地方还请老师们予以批评改正,谢谢!

小学一年级语文说课稿(优秀16篇)篇十

《树和喜鹊》是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伙伴”这一主题下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童话,向我们展现了这样的情景:一棵树和一只喜鹊孤单地生活;后来这里有了许多树、许多鸟窝、许多喜鹊;喜鹊们、树们快乐地生活。故事生动形象地告诉学生们:每个人都需要朋友,有朋友才会快乐!课文以连环画的形式编排,每两个自然段讲述一个画面,结构相似,条理清晰,语言简洁,故事性强,是以孩子口吻写的,语言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特别适合低年级儿童的审美情趣和阅读心理。

学生已经学过三个单元的课文了,认识了自然段。他们对童话故事有着极为浓厚的学习兴趣,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学生入学后,和同学朝夕相处,感受到互相帮助、快乐合作、友好共处的情谊,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情感基础。但由于受年龄和知识所限,学生在学习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是:对一些词语的意思还不了解,没有掌握联系上下文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通过联系上下文,了解“孤单、邻居”等词语的意思,积累“从前、叽叽喳喳、安安静静”等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理,朗读好课文,感受语言的节奏,知道有朋友就有快乐。

本课我将采用情景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读悟结合的方法,让学生通过思考、朗读、讨论、想象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章的中心,最后让学生联系自身的实际来深化对文章中心的理解,这样可以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意义上学习的主体。

1.自主学习法。要求学生自学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和会认的生字。

2.合作探究法。通过自学方法后,尝试运用小组讨论的形式理解“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

朗读、想象、角色体验是学生学习阅读的重要方式,所以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教师创设了适合学生想象、体验的学习情境,让学生置身课文情境去朗读,使他们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一)创设情境,积累词语。

上课伊始,教师开门见山导入新课,接着带领学生复习词语和句子。既帮助学生巩固了第一课时学习的生字新词,又引导学生正确朗读句子。字词是低年段学生学习的重点。复习词语环节,教师首先指导学生读准“一”的变调、“居”和“呼”在词语中的读音。接下来帮助学生积累aabb式的四字词语。在学习时,老师引导学生发现“只、种、乐”三个字是多音字,在不同词语里读音不一样。在此环节,教师采取分类积累词语的方式,有助于帮助学生读准易读错字音,掌握多音字用法,并积累aabb式四字词语。

之后,围绕“快乐”这个词语,教师还设计了这样的书写环节:先让学生观察“快”和“乐”字的占格和关键笔画的位置。接着,教师范写了生字,特别强调了易错笔画。然后,让学生临摹书写一遍。这样,使指导书写落到了实处,体现了“提笔即是练字时”。最后,ppt出示了课文中含有“快乐”的句子,让学生在学会在语境中运用与积累词语。

(二)创设情境,朗读体验。

儿童语言的学习规律为“学习积累——运用”。课上,教师依据文本的语境再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新的语境中模仿、运用课文语言。

1.结合文章,了解“孤单”的意思。

教师结合贴图,让学生读好“一棵树、一个鸟窝、一只喜鹊”这样的词语,让学生感受到一棵树和一只喜鹊的孤单。通过比较句子,引导学生结合贴图对比朗读。教师还精心创设了情境,“如果你是一棵树(一只喜鹊),只有你一棵树(一只喜鹊),看看四周,你想说些什么?”引导学生进行角色体验,在情境中读好句子,感受到一棵树、一只喜鹊的'孤单,有助于帮助学生了解“孤单”这个词语的意思。与此同时,引导学生联系第一自然段的内容想一想“孤单”的意思,并创设情境,引发共鸣,当自己一个人,周围没有朋友,也没有家人,自己是怎么想的?感觉如何?从一个“也”字感受到了什么?逐步指导学生学习联系上下文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

2.朗读课文,感受“快乐”。

在本环节里,让学生在文字里驻足、感悟,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文章的内容,还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让学生感受到伙伴的重要,懂得每个人都需要朋友,有朋友才快乐。

通过再读课文,学生发现后来树和喜鹊有了变化,是什么原因使树和喜鹊变得快乐起来?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在书中批画相关句子。在理解“邻居”一词时,教师采用联系生活实际的方式,如“说说你的邻居是谁,你和邻居的关系怎样”这样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进而理解本文中“树的邻居是谁?喜鹊的邻居又是谁呢?”“树和喜鹊是怎么和邻居相处的?他们一起做什么?”通过朗读并结合生活实际真正理解了“邻居”的意思。教师又创设想象空间“树会和邻居做什么”,在朗读中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与感受树和喜鹊都因有了好多好多邻居,他们都有了自己的朋友,所以再也不孤单了。所以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

(三)拓展阅读,激活心灵。

《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学段的阅读要求是: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一年级学生的起始阅读,重在培养兴趣,激活他们的心灵,让他们在阅读中有所发现,在发现中热爱阅读。因为朗读、想象、角色体验是他们学习阅读的重要方式,所以语文教学应创设适合学生想象、体验的学习情境,让学生置身课文情境去朗读,使他们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本环节,教师共推荐了两首儿歌,一首课内,一首课外。课内的儿歌重在帮助学生复习本课的生字,在读中巩固字词,积累语言,背诵儿歌。课外的儿歌,则是题材与课文主题相近关于伙伴情感的儿歌,意在帮助学生积累语言,丰富体验,提升对伙伴的认识。拓展阅读从课内延伸到课外,重在培养学生阅读积累的好习惯,激活他们童真的心灵。

课堂是学生增长智慧的地方。好的语文课堂,充满智力挑战,能使学生变得越来越聪明,能够聆听到学生生命成长的拔节声。

小学一年级语文说课稿(优秀16篇)篇十一

唐诗《春晓》是(赣教版)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古诗两首中的第二首。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孟浩然,是作者春晨即兴之作,这首诗写春眠香甜,不知不觉天已破晓,春晨鸟鸣婉转此起彼伏。字里行间,流荡着春晨的浓浓气息,流露着作者喜春、爱春、念春、惜春的春恋之情。

《语文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中指出:要引导儿童诵读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及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春晓》这篇课文,图文并茂,是激发学生热爱春天,培养审美情趣的极好教材。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依据课标理念,充分发挥文本的资源优势,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形成良好的语感。

一年级儿童在学前班就已接触古诗和儿歌,对古诗有了初步的认识,也表现出极大学习兴趣。但是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性格好动活泼,注意不易持久、分散走神。

为此,我预设本课的教学目标为:在知识与技能方面,学会8个生字,辨认多音字“觉”,有感情地背诵全诗。在过程与方法上,利用工具书理解重点词义,教给学生边读边想的学习方法,培养想象能力和语感。在情感价值观上,激发学生热爱春天,和作者产生共鸣,一起分享春天给人们带来的快乐。

为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为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文,根据儿童认知水平,来理解诗意;难点是通过诗文的学习,体会作者恋之情,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一)情境再现策略。

主要通过cai课件,图文对照,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引领学生进入诗的意境。

(二)以读促悟策略。

在教学中,实行多向互动,通过多种形式导读,使学生读中感悟,把文本中“美丽的春晨”的意境内化为学生脑中的图视,为学生勾勒了了一幅美丽的春晓图,尤其是鸟雀的啼叫,风雨的声响,更为学生创设了鲜明的听觉形象,从而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与作者产生共鸣。

(三)拓展延伸策略。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用自己的经验自学相关古诗,把教与学,学生行紧密联系,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快乐。

本课的教学将用一课时完成(不含课外延伸)。

依据课堂教学灵性化,情感化的理念,本课的教学流程大致为四个环节。

(一)激情导入轻松游戏,揭示课题。

根据低年级学生爱玩的特点,上课前,我就以学生们爱玩的石头剪子布的游戏导入:

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做了游戏好吗?

(孩子们一听,教室里立刻沸腾起来)。

我马上做了一个动作,嘘,老师有一个要求,谁输了要给大家背古诗,孩子们欣然同意,纷纷和我做起了这个游戏。

当有个输了的学生有背这首古诗的,我就顺势说:“你真棒!居然背出了咱们今天要学的古诗。”

以“玩”的形式导入,不仅符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而且也给枯燥无味的古诗教学注入了活力,大大激发了学生们爱学的兴趣,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二)创设情境,介绍背景。

我通过cai课件将李白在春晨即兴作诗的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我扮演李白边演示,边渲染气氛。

(三)自主合作感知诗意。

当学生对诗题,诗人有初步了解之后,教师组织学生自主读诗,合作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在交流中解决问题。

第一步出示目标,让学生自学。

第二步检查识字情况。通过添砖加瓦、找朋友、配对子、贴树皮等活动检查识字。重点指导“觉”这个多音字的读法,并让学生记住“晓、啼、知”的结构,查读诗情况,看是否读通、读顺、读准。

第三步交流评价。对不理解的词语,鼓励学生互动学习,自行解决。重点理解“晓、闻、啼”等词语。在理解重点词的基础上,让学生互相说说这首诗的大意,教师相机点拨。

(四)品读揣摩入诗境、悟诗情。

这一环节,我力求通过“二读一画”,把文本中“美丽春晨”意境内化为学生的图视,达到学生个性化体验,使之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1、图文对照导读。

首先,出示课件,(春天早晨的景色),在散发着花香的导读第1句,早晨体会作者不愿醒来的尽情。

接着,出示课件2,(鸟雀到处鸣叫),在鸟雀声中体会景美人欢,体验读第2句。

再出示课件了,(课文上的插图)经过一夜的风雨,地上到处是落花,体会作者惜春之情。

美读第3、4句。

最后放轻音乐,看着动态的画面有创意地齐读,体会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

2、个性体验品读。

在导读的基础上,学生闭上眼,边品读边驰骋想象,老师相机诱导:你在诗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学生喜欢读哪一句,就让他读哪一句,教师通过激励评价,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感悟,读出自己的体验,张扬自己的个性。

3、整体感悟。

当学生张扬自己的个性,读出对诗的理解后,我提议学生用自己灵巧的小手画一画自己心中所想的“春晓图”。

短短的几分钟,力求孩子们就将心中所想、所悟表达在画纸上,用那绚烂的颜色,动情的语句,描绘着他们自己心中对春天的畅想。看到那一幅幅五颜六色的图画,我真的为孩子们这种创造灵感的喝彩。

一节好课的结束应该是学生课外知识积累的开始,所以我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自学其它诗文,促使能力迁移。

本课的板书设计由春晨、鸟啼、落花等背景和整首诗构成,通过cai课件将图文并茂的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以突出教学的重点。

小学一年级语文说课稿(优秀16篇)篇十二

我所执教的是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八课《静夜思》。这一单元的课文体裁多样,主题是家人。李白的诗想象丰富,风格飘逸豪放。《静夜思》写的是游子月夜思乡之情。作者以一个游子的身份神驰万里,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心理活动过程,一幅鲜明的月夜思乡图生动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表达了游子强烈的思乡情感。这首诗语言凝练,感情真挚,意境深远,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这首诗通俗易懂,家喻户晓,有的学生在入学之前已经倒背如流。但是多数学生在朗读古诗的韵味上缺乏锻炼,对古诗诗境、诗情的感悟处于空白。所以教学本诗,应重在吟诵,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诗中绵绵的思乡之情,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

1.认识9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3.朗读古诗,结合诗句理解关键词语,在诵读过程中感知诗意、诗境诗情。

采用好的教学方法,能够使教学效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着重运用自主学习、朗读体会、读与想象充分结合等多种教学方法。德国的教育学家底斯多慧说过,差的教师只会奉献真理,好的教师则会教会学生发现真理,在进行本堂课的.教学时,我将指导学生运用“读、说、演”等学习方法,结合自己阅读、比较朗读、共同学习等学习方法。

古诗语言的独特性决定了在古诗教学时,要充分感受诗的语言魅力,重现诗的意境,体悟诗的情感。因此,本课教学力求以“意境、情感”为教学主线,引领学生自主探究、挖掘简单字眼背后丰富的内涵,达到“入得诗境,悟得诗情”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特设计如下教学环节:

(一)激趣导入,识字读题。

1.导言:猜谜语,激发学习兴趣。

2.出图配乐,渲染揭题。

3.板书课题,学生认真观察。

学习“思”字:

(1)结构;

(2)回顾学过的心字底的生字,发现心字底的字的特点,进行组词练习,总结释疑方法。

4.明确诗题信息,指导读好诗题。

(二)初读感知,识记生字。

1.过渡:真好听,安静的夜晚诗人思念什么呢?让我们静下心来,一起走入这首古诗。

2.自由读:请同学们打开书本,借助拼音,自己大声读古诗,读准字音,不认识的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3.指名读古诗,正音。

4.学习生字。字宝宝想来考考大家?

(1)学习后鼻韵母的生字:床、光、乡。观察变红生字的注音,你有什么发现?

(2)认读后鼻韵母的词语:床前、月光、故乡(小老师领读词语、四组轮流读准,读出美感)。

(3)识记“疑、举、低”三个生字。

“疑”组词练习。

“举”做动作识记。

“低”学生交流识记办法,教师指导书写,学生先书空,后练写。

5.朗读去掉拼音的古诗,要求声音响,读准确。

(三)理解诗意诵读诗文。

1.指导读出节奏。

(1)听老师读,注意停顿。

(2)自行练读后,指名朗读古诗。

(3)指导感知押韵,读好押韵:看一二四行的最后一个字的字音,有什么相同点?

指名再读,一二组和三四组赛读。

2.指导读出意境。

(1)借助图画,理解诗意.

(2)出示望月图,引导看图,图画与古诗相结合说说诗意。

(3)指名讲诗意。

(4)带着理解一起读诗。

3.感知诗境,体味诗情。

(1)配乐渲染,进入诗境,想象说话。

一轮圆月挂在空中,明亮的月光洒落在你的床前,好像()。

(2)引导学生体味诗人的比喻。

联系以往学过的课文,理解“霜”字中蕴含的一分清冷,并指导朗读。

(3)比较理解:诗人忍不住举头凝望,诗中“举”可以换成“抬”,“望”可以换成“看”吗?读一读,想一想,讨论一下。

a.借助举重照片理解“举”,指导做动作朗读,体会诗人的心情。

b.造句感知“望”的意味:用“看”造个句子,“望”呢?(板书:望月)。

c指导朗读,读出韵味。

(4)想象说话,进一步走进诗人的内心:诗人望着这轮明月,会想到故乡的什么呢?这时,他想对亲人说些什么呢?(板书:思乡)。

(5)配乐朗读:是啊,在这无边无际的天空和无边无际的大地上,“明月与李白”对望,静夜里静思,他更加地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万般思念都化作了这四行诗,指名读,齐读。

六、拓展延伸。

思乡思亲是永恒的主题,思乡诗还有很多,送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课后同学们可以在我们的古诗书中找一找,下节课我们来分享。

小学一年级语文说课稿(优秀16篇)篇十三

课文《李子的核》是一篇叙述性较强的故事。向我们讲述了从没有吃过李子的万尼亚在李子的诱惑,好奇心的驱使下吃了一个李子。在孩子因为害怕而不敢承认的情况下,爸爸用巧妙的方法让孩子自己说出了事情的真相。

课文的语言通俗易懂,但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事情的一个发展线索和爸爸的这个巧妙方法是怎么会让孩子从不敢承认到最后无意识的自己说出了事情的真相是一个难点。为了屏除课堂内教师烦琐的讲解,让学生反复读文,在读文实践中,解决难点是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并在读文实践中,联系课文的有关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进行说话训练,培养学生说规范的话,认真倾听别人说话的习惯。

沪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李子的核》说课稿:课文讲述的是每个孩子都知道的一个道理:要做诚实的人,学生在读了课文以后一定能很快的知道故事所蕴涵的道理。如果课堂上仍反复围绕“诚实”这个观点,课堂教学的氛围一定会变得枯燥、烦琐、沉闷,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课文中爸爸用的巧妙的方法上,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得到提高,从中也让学生知道了整件事情的发展顺序,了解了人物的心理变化。

根据课程标准、本阶段的教学目标及本班实际,指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目标一:能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读准平舌音“算、滋”的发音,学习部首“皿”。

以往从读音到笔画、笔顺、偏旁、结构、字义,看似严谨,可学生对那一个个抽象的书面符号却毫无兴趣。其实识字在成为阅读基础的同时,阅读也是帮助识字的一个有效的方法。所以汉字的教学万万不可脱离语言环境。同时由于识字量、教学时间等因素,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对需要强化的生字进行重拳出击,生字中“算、滋”都是平舌音,特别对上海学生而言是发音上的一个难点,教师应该关注。并结合课文内容,联系实际让学生看图学习部首“皿”。

目标二:借助拼音正确朗读课文,并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感受万尼亚两次说话时不同的语气,根据人物的心情有感情朗读。

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普遍也是最重要的基本技能训练,要提高语文知识能力,都离不开阅读。在读时字字咬准,句句读对是朗读的基本要求,也是整个一年级语文朗读训练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教师传授朗读技巧,紧扣文意,帮助学生联系实际,体会课文中人物的心理活动,根据提示语读出一定的语气。

目标三:能在联系上下文的基础上,读懂爸爸说这段话的目的,感悟要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这是一篇叙事的课文,万尼亚的心情变化离不开爸爸说的话和想的办法,而爸爸说的话和想的办法也离不开万尼亚的行为和想法。为了要让学生了解爸爸说这段话的目的一定要在理解上下文的基础上展开。同时渗透“要读懂课文,一定要联系上下文”的学习方法。

1、在快乐中识字 在识字中学习

在教学初,李子核的实物将学生的关注点引到了学习生字“核”上,让学生交流各自的记字方法。在落实部首“皿”的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知道“皿”的意思,并用示范书写的方法,直观地表现皿字底的一般书写规律。

但我们是否就只是为了识字而识字呢?如果我们能充分利用识字来渗透学习习惯、学习方法,那才是“授人以渔”。在学习“核”时,要求学生看教师板书,并跟着书空,学习部首“皿”时,帮助归纳带有“皿”的字,结合字形来了解字意思。前者培养了学生静心看,认真学的习惯,后者渗透了学习要时常归纳的方法,并帮助学生了解了中国文字形意结合的特点。

2、阅读教学以读为本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常见的基本训练方式。它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项重点训练项目。朗读是多种感官参与,以声释意的活动,在教学中学生对生字的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都可通过朗读去获得,去感知。

1)读的形式多样——自由散读、指名读、小组读、男女生分读、师生配合读等。

各种不同形式的朗读,使学生能饶有兴趣地沉浸再读书中,课堂内书声朗朗,情意浓浓。学生在反复读文中认识了生字,了解了课文内容,体会了人物心情的变化,真正提高读书的效益。

2)读有层次 有指导——初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特别是生字的读音,

读通课文中的句子,目标是在识字上;第二次自由读课文,要求学生对课文的内容进行初步的了解和整体认识,并能用自己的语言简单的讲述课文讲述的事情;再读课文,质疑问难目标定位在了解课文的内容上。第三次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在反复读文的基础上,了解了课文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发现了爸爸在处理这件事情上的与众不同之处。带着自己的疑问,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联系上下文,发现了爸爸方法的巧妙之处。通过重点指导朗读万尼亚说的话,能根据提示语读出一定的语气,加以体会。通过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培养学生静心读书的好习惯。

3、一切从学生的需求和实际出发

教学环节的设计不能脱离学生的需求和学生的实际,否则再精彩的教学设计也只是教师一人的作秀。

在识字教学中,结合课文生字的特点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把重点放在了读准“算、滋”的读音上,反馈初,有部分学生不能咬准字音,但通过反复的读词、读句、读文,全班都能达到读准字音的要求。

为了让学生感受到万尼亚并不是一个贪吃的孩子,组织学生交流平时吃李子的体验,学生结合自己生活的实际从李子的形、色、味的角度把李子阐述得非常的诱人,万尼亚一个从来没有吃过李子,经过反复思考,最后悄悄拿了一个李子吃的行为得到了大家情感上的沟通,这也是爸爸没有批评孩子,而是用巧妙的方法让他承认的一个重要的原因。“爸爸为什么这么说”的教学难点迎刃而解。

在指导学生根据提示语读出一定的语气时,又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展开合理的想象进行说话,在了解了万尼亚的心情后,学会对要求读出的语气一气呵成。

1、学生质疑问难

质疑是通过提出问题而获得知识的一种手段。质疑同样是一种能力,学生如何运用,运用效果如何,需要教师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和引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和启发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 主动的质疑中掌握知识,学会思维,发展智力,这便是质疑教学法。《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在课程实施方面也明确规定,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教学改革的重心,提出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强调了小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

在本堂课上我主要培养学生“读思中质疑”,在读思过程中质疑,既能引导学生对课文重点内容进行主动的探究,又能促进学生学、思、疑、问、悟的结合。当学生带着疑问去学习课文时,他们会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产生一些针对强的具体问题。在本堂课上,当学生了解了课文内容,学习了爸爸说的话后,我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对课文的内容进行质疑。学生提出了许多问题。有的问:我爸爸要是知道我撒谎了,不是骂我,就是打我。可是课文中的爸爸知道自己的孩子撒谎了,为什么不打也不骂?有的问:不但不打不骂,反而是担心孩子吃了李子核会肚子疼?还有的直接就质疑爸爸说的话是不是真的……这时,我抓住这一契机,引导学生回到课文中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既领悟了课文的内容,也体会到了孩子不是个贪吃的孩子,爸爸也正是这样的原因,用了一个“吓唬”孩子的方法,让孩子说出实话。

在学生主动参与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得以解决,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

2、培养良好的说话习惯

儿童说话能力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简单事情,必须经过长时间的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必须从小抓起,持之以恒。小学低年级是学习语言的启蒙和过渡时期,是掌握语言的关键阶段,教师必须抓住这个黄金时期,培养儿童的说话能力。

为了帮助学生说话,减少说话的难度,我创设情景,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话。如:看着媒体上李子的图片,让学生结合吃过的李子说说李子的诱人。接着,说说看到了诱人的李子,万尼亚在李子跟前走来走去,他会想些什么。这些都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使得说话不是一座空中楼阁,说话就是把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规范地说出来。

同时,我还引导学生说标准的普通话,说礼貌的话、完整的话。这样创设情景的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较好地完成了口头说话、口头作文的教学任务。

3、认真倾听

听和说是一对“双生子”,培养良好的听话习惯,可以促进说话能力的提高,经过多年观察,我发现一些不善说话的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不会听老师讲话,不善听同学发言。因此不利于吸取别人说话的优点。为此,我们要求学生在听话时主动调整自己的大脑,排除一切分散注意力的因素,努力听清说话人的每句话、每个词,尽量在心中形成表象。对听到的话还要进行重现、总结、评价,区分主要和次要意思,自觉记忆某些需牢记的要点。

在教学设计时,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注重朗读兴趣的激发。

2 注重认真听,培养说话习惯的培养。

小学一年级语文说课稿(优秀16篇)篇十四

《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人教版第二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以浅显易懂的语言,学生们喜闻乐见的韵文体裁形式描写了一群小画家在雪地上画画的事。小画家们在雪地上留下了不同的作品。而青蛙他们不同——正在冬眠呢!课文形象地描述了四种动物爪的形状和青蛙冬眠的特点。

《雪地里的小画家》这篇课文位于第一册教材的第七单元,它在这册教材中起着总结和提高的作用。 这篇课文极富儿童情趣,形象生动可爱且都是孩子们喜爱的小动物,特别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于是,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我以“学生的主体性原则”这一教学理论为指导思想,每一个层次都注意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确定本课教学目标:

1、方法性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认识2个偏旁“虫 目”;(2)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爪(蹄)的不同形状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2 、情感性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思想感情。

3、 能力性目标

以初读 、精读 、有感情地朗读 、表演读为主线,在不同方式朗读训练的基础上,提高学生自身的朗读能力。

重点与难点

本文采用拟人 、比喻的手法介绍四种动物爪(蹄)的形状特点,生动有趣,因此,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课文内容就成为本课重点,了解青蛙冬眠的习性是本课的难点。

因为低年级儿童活泼好动,富于想象的心理特点,依据教材特点,拟订以下教学方法。1 创设情境法 。通过课件创设美丽的雪景图,以及教师丰富的表情 、动作等,为学生创设美妙的情境,使学生醉于境中,开心学语文。2 以读代讲法。新课标强调,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还给学生一个生动、活泼的课堂。因此,教学中,我不越俎代庖,多读精讲,以读代讲,使学生在读中获得个性话的情感体验,在读中积累、内化语言,培养语感。

学习方法是学习活动规律的理性总结,为了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这节课主要引导学生运用读书入境法、合作探究法和联系生活法等进行学习。

1、读书入境法

朗读是一种古老而又富有生命的力的学习方法。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在学习《雪地里的小画家》过程中,我着力创设情境,开展多层次,多视角的读:如初读、精读、表演读、个人读、小组读、齐读、师生合作读等。

让学生读中入情入境,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优化自身的综合素质。

2、合作探究法。新课标倡导在多维互动的学习中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多次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个体感悟的基础上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如:小组讨论“小画家们怎样作画?”等等。在讲到动物冬眠习惯这环节时,让学习小组合作问答句式进行创编等。

3、联系生活法

语文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正如美国某位教育家所说:“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课堂上,我积极引导他们把学习语言的触角伸向课外,给他们创设一个畅所欲言的环境,如:“你还知道哪些动物也有冬眠的特点?”学生兴趣很高,一下说出了“蛇、狗熊、刺猬”等等很多动物。再此基础上进行问答句式的创编,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师导入:咱们班小朋友个个都是画画能手,说说你们会画些什么?你们会画这么多画,太棒了!现在有一群小画家,不用颜料不用笔却能画出画,太神奇了!想去看看吗?如此设置悬念,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欲望。随后师揭题,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齐读课题之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读课文,画出生字,要求学生借助拼音把音读准,之后让学生认识生字,可采用自由读、学习小组读、班上交流等多种形式,使生字在课堂多次利复现,让学生迅速记住生字。

三、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可按以下流程组织初读课文:同桌一起读——指名读,读完评议——小组赛读——师生合作读。

四、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1、激情范读,引生入境。课件演示雪地背景图,师激情范读一、二句,学生学学文中小动物,读出小动物来到雪地中的欢快心情。

2、合作学习,解决问题

鼓励学生质疑解疑,重点引导学生讨论解决以下问题:

(1)小画家们画了什么?怎么画?

(2)它们画的画为什么不一样?

(3)青蛙为什么不参加?哪些动物也要冬眠?

(4)仿照书上问答句式,进行问答句式创编训练

(如:狗熊为什么不参加?它在洞里睡着啦!)

4、形式多样,感情朗读

通过师范读,生带动物卡片读,小组赛读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有感情地朗读。

演示课件:老虎等动物雪地作画

引导学生谈话:雪地里又来了一群小画家,他们画出来的画会是什么样的呢?先小组内说一说,再动笔画一画。

好的板书是文章精华的体现,具有深刻的启发性。本堂课,我设计了如下板书:

雪地里的小画家

小鸡 小狗 小鸭 小马 青蛙

竹叶图 梅花图 枫叶图 月牙图 冬眠图

小学一年级语文说课稿(优秀16篇)篇十五

一组词语组成了韵文让学生认读。内容是:太阳闹钟小。

鸟/穿衣下床起早/刷牙洗脸早餐/上学升旗做操,

四组排列整齐的词语连起来读,押韵上口,便于记忆。

课文配以相应的图画,不仅能使学生借韵文形式和情境图识字,还能帮助学生理解词语,认识事物,受到美的熏陶。

1、学会写“鸟”字,认读其他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按顺序仔细观察图画,能把图画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

3、初步训练学生健康的生活常规,培养良好的自理能力,努力做到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本课时教学重点:认识本课生字,按笔顺正确书写“鸟”字。

教法:一年级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活动的东西所吸引,他们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持久性差。教学时要注意动静搭配,有张有弛,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直观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提高教学效益。在教学时,我主要采用“以读促讲,以讲促读”的教学方法,辅以直观教学法,联系生活等手段组织教学。

学法:在教学上,放手让学生运用已学过的拼音知识,指导学生通过“读--思--说--读”的方式来学习韵文,让学生在读中思考,读中讨论,自主交流,贯彻“自读、会读”这一精神。指导学生运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画出当上小学生后一天中你最喜欢做的事,并用拼音写一句话。(这个课前作业尊重学生的差异,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有了选择的余地。)。

1、听《上学歌》,会唱的可以一起唱。

2、你为什么要来上学?

3、小组交流绘画:当上小学生以后一天的生活并读一读写的句子。

(直观具体形象的画面展示,伴随激情的对话和优美的音乐,将识字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从而为学生创设一个温馨的富有情趣的识字环境,使枯燥的识字变得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认识哪个就读哪个。

还没学呢,怎么认识的?

(简单一问,展示了学生的课外识字方法及途径。对这些学生是极大的鼓舞,对其他孩子也能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也想在课外多识一点字。)。

课堂上还有这么多字不认识,怎么办?

1、小组里读读生字,会读的读给大家听,不会的互相帮助。(《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之一就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能照顾到全班所有学生,让他们都获得发言权,特别是一部分胆小、后进的学生,也能在组内得到表现的机会,而不是让课堂成为几个优秀生表演的舞台。同时,实践证明,这种学习方式是释放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重要途径。)。

2、开火车读,六列火车同时启动。

(在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全文内容后,开火车读,六列小火车同时启动比赛读。更好体现了小组学习的团结互助性,学生的识字积极性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1、教师引导,学习第一行。

(课件出示鸟叫,闹钟响)仔细听,你听到了什么?

你有什么感觉呢?

你们看,图上画了什么呢?(课件出示图片1)(调动学生的眼耳等多种感官,增强识字情趣,使之出现思维异常活跃,情感特别丰富,识记创新能力较强的状态。)。

太阳公公张开了笑脸,小鸟唧唧喳喳的叫着,闹钟也响了,好象在催小朋友们赶快起床呢!

(课件出示生词)指名读,随时评析纠正。

齐读。教师评价小结,老师也感受到了这是一天生活的开始。

2、小组互帮,学习第二行。

组内观察图画,练习说话。

一起拼拼生词,读一读。

说说哪些生字最易读错.最后齐读,男女生比赛读.

3、集体自由发言,共同学习三四行。

观察图片,说说顺序(先……再……然后……说话训练,同时结合生活常规教育)。

自告奉勇,读读生词。

当当老师,评价优缺。

做做演员,朗诵表演。

第四行同样采用集体自由发言的方式学习.

(从教师引导-小组合作互帮-集体自主学习,由扶到放,逐步引导学生掌握识字的规律和方法。对学生的朗读、说话、表演等学习活动,应采取积极、肯定的评价,要“准备好一百顶高帽给你的学生戴,让他们天天带着荣耀回家。”低年级学生尤其需要教师的赏识,以增强他们学好语文的信心。)。

(出示整篇韵文)小朋友们发现了吗?这些词虽然是一个一个的,可是你们串起来读啊,让人觉得很美,就像是一首小诗,所以我们叫它韵文。轻声读一读韵文。

你们读起来很上口,很好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课件出示韵母变色)。

瞧,发现了什么?原来第一二四行最后一个字的韵母是一样的,怪不得读起来这么顺口呢!

老师也想读一读,好吗?(强调韵尾,做动作)。

老师读得怎样?

老师为什么能读得好呢?因为老师一边读,一边在脑子里过电影,有声有色,有动有静,多美又多有趣!你们想试试吗?(放flash)(通过放电影这一形式来指导朗读,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树立了模仿的榜样,同时也教给了朗读的好方法--想象朗读法.使朗读训练落到实处.)。

看完动画,提出要求:小朋友们也要一边读,一边在脑子里过电影,我们不仅要读准确,读通顺,还不能一字一顿,也不能拖腔。

齐读。指名读。(在学生诵读时,不光要求他们读正确、通顺,还要防止一词一顿,也不能拖腔,速度要适中,语气要轻缓,最后在背诵中积累语言。)。

在朗读韵文的最后,我还设计了一个说话练习:在这些词里,你最喜欢哪一个?用它来说句话。两个呢?三个呢?(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练习用上一到三个喜欢的词逐渐把话说具体。)。

六个小组来比赛,每组选一个小朋友上台背对屏幕猜词。然后逐个出示生词,其他小朋友可以用动作、语言来描述,猜的小朋友从生字卡中把这个词找出来。答对小组得金星。

(利用游戏形式,复现生字,调动学生的眼、耳、口、手、脑多种感官,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始终处于兴奋之中。这样,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本课的生字。)。

首先我请学生回忆写字时的注意点.接着。

1、唱写字歌,作好写字准备。

数数有几笔?

找出已学过的笔画。

学习新的笔画,书空。

3、在田字格中边范写,边讲解要点。

4、在习字册上描红。

(在写字教学中从描红入手,仿临结合,在书写过程中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在内容上做到难易区别对待,不平均用力,力求事半功倍,低耗高效。在写字过程中,努力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握笔姿势,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最后在评价中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体意识。)。

1、小组讨论交流爸爸、妈妈、爷爷或奶奶早晚或星期天的生活常规。

2、集中交流,练习仿说(可以用自己的话,能模仿书中的词串练说更棒,可以是一句或多句)。

如:爸爸的晚上。

落日门铃回家。

晚饭洗澡看报。

电视脱衣睡觉。

四人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

(从教材入手,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练习仿说,拓宽学生的思路,训练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在练说中不作统一要求,尊重学生,鼓励学生思维的多维性,对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发言给予相应的鼓励。)。

必做题:

1、临写鸟字四遍。

2、背诵韵文。

选做题:

1、学着文中的图画画一组家人(爸爸、妈妈、爷爷或奶奶等)晚上或星期的生活常规。

2、学着文中的图画,拍摄一组家人(爸爸、妈妈、爷爷或奶奶等)晚上或星期的生活常规画面。

(作业采用自助餐式的,有必做题和选做题,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等择题而作。作业设计注重对字词的巩固和对课文的适当延伸,并从一年级开始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尝试。不追求结果,重在过程参与,能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体验到学习语文的快乐,增强学习语文的兴趣,促进学生选择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的发展,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小学一年级语文说课稿(优秀16篇)篇十六

19世纪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形象地指出:“一个真正的教师指点给学生的不是已投入千百年动荡的现成的大厦,而是促使他们去做砌砖的工作,同他一起建造大厦,教他建筑”。这精辟的论述,强调了教师要引导学生入知识之门,上科学之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让学生一辈子受用。

如何改革课堂教学,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呢?下在就《雨点儿》一课,谈谈我的粗浅见解。

我把说课内容分成六个部分:

一、说教材

二、说目标

三、说学情

四、说教法、学法

五、说教学程序

六、说板书设计

1、说教材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雨点儿》是小学语文第一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科学童话。课文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大雨点和小雨点的对话,告诉学生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雨点,滋润了万物,花儿更红了,草儿更绿了。

这篇童话内容浅显,情节性强,便于学生阅读。

2、说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识字、写字和朗读。

难点是:通过读课文,使学生知道雨水和植物生长的关系。

3、课时建议:

根据教材内容,本课可分两个课时。第一课时的重点是识字、写字,读通读顺课文,粗知文章大意。第二课时的教学重点是朗读感悟,使学生知道雨水和植物生长的关系。

确立合理的教学目标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和关键,而合理的教学目标是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精神,紧扣教材特点,切合学生实际的。为此,我按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条线,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本课制定的知识和技能目标为:认识11个生字,会写3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过程与方法目标是: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的同时,更强调通过学生自己的动手、动脑、动口等实践活动,达到对知识的内化,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和运用。使整个过程体现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达到学科间的综合,并留下足够的空间为学生张扬个性。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第一学段(即一至二年级)的孩子,在阅读方面,要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由此,我确立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了解课文内容,懂得雨水与植物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的世界因为有了水,而更美好。

如今,班上的学生已入学三个多月,学习了汉话拼音,能借助拼音读通课文。但读书时有唱读、断词破句的现象,轻声读得较重,朗读能力有利于提高。他们年龄小,记忆力较强,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力还较差,有意注意的时间还较短,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老师的有效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

叶圣陶先生指出,“老师之 为教,不在于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苦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课弥深,乃为善教者也”。在此,本课我采用情境法、发现法、质 疑法、朗读法,放手让学生运用已学过的拼音知识,指导学生自学、锻炼其自学能力,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掌握一定的字形记忆方 法,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让学生举一反三,形成能力,同时,倡导从老师必要的牵引,到放手、到不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构建师生间和谐、平等、互动的语文课堂。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学习的内容如果发生兴趣,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和强烈的求知欲。为充分激起学生阅读、探究的兴趣,教学开始,我先播放歌曲《小雨沙沙》,让学生跟着音乐唱一唱、演一演,并说一说自己对这首歌的感受。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明确读的要求,对一年级的学生一说,十分必要。这样可以提高读书效率,有利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于是,在导入新课后,我马上提了自读要求:读准了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

读通全文后,我以多种形式让学生认读带有拼音和去掉拼音的生字。反馈检查时,让学生自由选择读。样做的目的是尊重学生的选择,鼓励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学习,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努力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第斯多惠说过“知识是不应该灌输给学生的,而应引导他们去发现它们,去独立掌握他们”。教学识字最终是为了让学生独立识字,为实现这个目的,紧接下来,我就让学生自主识字,先小组交流,再全班汇报。

(三)自主探究,朗读感悟。

在第1自然段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自读,结合课件理解“数不清”和“飘落”,并依据课后作业的安排,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引导学生用“______从_______”的句式练习说话。

课文二至四自然段,是大雨点和小雨点的对话,在学生读通读顺的基础耻,我激发学生动脑筋提问题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学生质疑,用“为什 么”提个问题,比如说,为什么小雨点要到有花有草的地方?为什么大雨点要到没花没草的地方?等问题在学生反馈时相机出示有关的句子,指导朗读。并通过学生 交流、小组讨论等方式解疑,学生明白了,干旱的地方需要更多的水分,所以大雨点去了那儿,相信小雨点长大后,也会去帮大雨点的忙,使那儿长出更红的花、更 绿的草。让学生感受到其中关心、友爱的情感。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进而取代了教师繁锁的讲解分析。之后,我又让学生分角色朗读,体现学生的个性,又一次得以张扬。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童年时期是培养、发展想象力的最佳时期,《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为此,我积极挖掘教材,确立第五自然段,为发展学生想象力的重点段。

教学时,我让学生想象,雨娃娃到了哪些地方,那些地方有了什么变化?在学生想象的基础上,用课件再现美景。媒体创设了情境,而情境又助燃了感 悟。此时,我抓住时机,让学生再读:……。学生读出了意境、读出了韵味,将内心对雨点儿或喜爱或感激或佩服的情感自然而然地释放于朗读之中。此时,不生的 各种感官都沉浸在课文中,从而获得了丰富、生动、独特的感受。

(四)书写生字

识字要和认识事物相结合,和写字相结合,学生才能扎扎实实地识好字,所以在最后环节,我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本课的生字都是独体字。教学时,我注意指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及笔画高低长短,把字写匀称。

本课的板书设计,我采用了图文结合的方式,即是对课文的一种再创作,同时又以形式的美感吸引了学生,符合低年级学龄儿童的审美情趣。具体的板书如下:

花 红

长 更

草 绿

相关范文推荐

    就业创业演讲稿(通用19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工作场合,演讲稿都是合适的时候表达自己观点和展示个人能力的利器。如果你在写演讲稿时感到困惑和无从下手,不妨参考一下以下的演讲稿范文。

    寻找最美教师演讲稿(通用16篇)

    演讲稿除了文字表达外,也可以借助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进行辅助展示。教师演讲稿的习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应积极参与演讲活动,不断积累经验和提升能力。

    医生德能勤绩廉个人总结(汇总19篇)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经历了很多学习和成长的机会,是时候对此进行一次个人总结了。接下来是一些成功人士的个人总结范文,他们在工作和生活方面都有着出色的表现和经验。

    学校教研计划美篇(优秀21篇)

    学校是一个热闹而充满活力的地方,我们可以参加各种社团活动,体验不同的人生。请大家和小编一起来阅读一些经典的学校总结范文,探索其中的智慧和真理。一、指导思想:结合

    教育局暑假放假通知(热门15篇)

    通过通知,我们可以及时告知相关人员重要的消息或事件,以便他们能够做出相应的准备和行动。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了一些通知的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帮助。

    医院营养科工作计划和目标(热门18篇)

    制定一份详细的医院工作计划有助于我们全面评估当前工作情况,并针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以下是一些医院工作计划执行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学校年终工作总结标题(汇总16篇)

    月工作总结是对本月工作成果、经验教训、改进方向等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请大家一起来阅读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月工作总结范文,希望可以给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启

    口腔技术合作协议范文(19篇)

    合作能够培养团队成员的分享和包容精神,增强团队的和谐氛围。接下来,我们将看到一些成功团队合作的案例,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甲方:代表:地址:电话:乙

    思想政治素质个人总结(精选18篇)

    个人总结是对自己在某个时间段内的工作和学习进行总结和回顾的一种重要方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篇个人总结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和启发。

    美术四季教案范文(15篇)

    教学工作计划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是教师教学的重要保障和支撑。以下是一些典型的教学工作计划样本,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1、熟悉儿歌并能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