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论文(优质15篇)

时间:2023-11-10 作者:温柔雨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论文(优质15篇)

范本的写作水平往往能够很好地体现出作者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深度。范本的丰富多样性使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视角来思考和理解同一主题或同一问题,拓宽我们的思维和视野。

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论文(优质15篇)篇一

县域是一个行政区划概念,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它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具有政治、经济、文化、公共服务、社会服务等综合能力,其活动涉及到生产、流通、消费、分配各环节和一、二、三产业各部门。

(二)县域监测范围。

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考评是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性评价,县市和城区分别进行,全省共107个县市区,2014年为24区83县市,我市为1区(临渭区,高新区和经开区包含在临渭区)10县市(华县、潼关、大荔、合阳、澄城、蒲城、白水、富平、韩城、华阴,卤阳湖包含在蒲城);2015年为25区82县市,我市仍为1区10县市;2016年为27区80县市,我市为2区9县市,华县撤县设区成华州区,列入城区监测范围。

(三)县域监测指标体系。

监测指标体系分经济发展指标、经济结构指标、民生发展指标、生态环境指标、社会和谐指标五大类,其中县市93项基础指标33项考核指标,城区71项基础指标28项考核指标。指标涉及市卫计局、市教育局、市文广新局、市综治办、市水务局、市人社局、市住建局、市财政局、市环保局、市公安局、市安监局、市农发办、市统计局、人民银行渭南支行14个部门或单位。

(一)“十二五”县域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1、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十二五”期间,全市县域经济稳步发展,2015年10个县市生产总值达到1145.62亿元,是2010年的1.83倍,其中工业增加值538.78亿元,是2010年的1.92倍,占生产总值的47.0%,较2010年提高了2.3个百分点。2015年临渭区生产总值306.81亿元,是2010的1.77倍,其中工业增加值83.64亿元,是2010年的1.46倍,占生产总值的27.3%,较2010年下降5.7个百分点。

2、投资规模再创新高。五年来,在民生工程、基础设施建设、支柱产业及重点项目的带动下,县域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投资总量持续扩张,经济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十二五”期间,10个县市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246.97亿元,是“十一五”的4.39倍;临渭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03.71亿元,是“十一五”的3.59倍。

3、消费市场日趋活跃。“十二五”以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发展的加速,各县市区紧紧围绕一系列惠民促消政策,进一步改善消费环境,着力激活农村市场,挖掘消费潜力,居民消费持续升温,消费品市场日趋活跃。“十二五”期间,全市10个县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31.79亿元,是“十一五”的2.24倍;临渭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0.14亿元,是“十一五”的2.38倍。

4、民营经济蓬勃发展。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各县市区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关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民营经济迅猛发展,已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呈现出加快发展,活力显现,结构趋优的发展态势。“十二五”期间,全市10个县市非公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10年的43.6%提高到2015年的48.6%,提高了5个百分点;临渭区非公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10年的44%提高到2015年的49.4%,提高了5.4个百分点。

5、城乡居民收入提高。随着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各项惠民政策的逐步落实,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加。2010年11个县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不足20000元,2015年县市区均超过23000元,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仅1个县市区超过5000元,为5854元,2015年11个县市区均超过7000元。

6、财政收入继续增加。随着县域经济的发展,加上价格和政策因素的影响,近年来县域财政收入持续增加。“十二五”期间,全市10个县市累计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15亿元,是“十一五”的2.95倍;临渭区累计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7.94亿元,是“十一五”的3.39倍。

(二)“十二五”县域监测综合排位情况。

1、综合排位偏后,且呈后退之势。从下表可以看出,2011年外,其它各年排在40位以后的县市均在5个及以上,县市在全省综合排位整体偏后,且呈后退之势,2015年,我市10个县市在全省82个县市中排在60位以后的有6个(华县、潼关、大荔、合阳、澄城、白水),2010年仅大荔排60位后。临渭区2010年在全省排19位,2012年上升到13位,之后连续下降,2015年又降到19位。

(三)2016年县域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2016年9个县市实现生产总值1064.16亿元,同比增长8%,其中工业增加值423.74亿元,增长7.1%,非公增加值552.14亿元,占生产总值的51.9%;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92.74亿元,增长11%;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7.22亿元,增长13.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在25000元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在8000元以上。2个区实现生产总值420.9亿元,同比增长8.4%,其中工业增加值139.04亿元,增长6.3%,非公增加值188.05亿元,占生产总值的44.7%;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40.82亿元,增长17%;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8.6亿元,增长14.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在26000元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在9000元以上。

1、县市差异较大,发展两极分化严重。受地理区位、资源禀赋、经济基础以及改革开放力度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县市发展差异较大。一是从综合排位来看,2015年我市排位最好的韩城在全省排第2位,排位最差的澄城排第74位。和2014年比较,渭南进位最多的是蒲城,前进了3位,进退位居全省第21位,退位最多的是潼关,后退了17位,其次是大荔,后退了15位,退位幅度分别居全省第2位和第4位,按进退位分别居全省81位和79位。二是从经济总量来看,2015年生产总值最高的县市达311.29亿元,而最低的仅为36.55亿元,二者相差274.74亿元;地方财政收入最高的县市超过18亿元,最低的刚过2亿元,相差16亿元以上。三是从发展速度来看,2015年生产总值增速最快的县市增长10.5%,最低的县市仅为6.0%,相差4.5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增速最高的县市增长13.3%,最低的县市下降12.5%,相差悬殊。四是从2016年主要数据来看,gdp增长最快的韩城增长11.7%,最慢的华阴仅增长0.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最快的韩城增长31.6%,最慢的澄城下降30.9%,华阴下降30.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韩城最高,达29784元,合阳最低,仅25495元,相差4289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韩城最高,达12400元,澄城最低,仅8302元,相差4098元。

2、发展思路不清,特色经济未成规模。一些县市对特色产业的发展没有做出规划,缺乏具体的产业政策导向,忽视区域特色经济的基础,目前各县市发展特色不明显,生产经营的基本方式仍然是以“初加工—销售”为主的粗放式经营,传统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仍占渭南县域经济的主导地位,新的特色产品、优势产业不多,产品单一,产业结构趋同,产业链条短,高附加值产品少,具有县域地方特色的主导产业和品牌少且规模小,经济发展缺乏特色。

3、产业结构不优,转型升级步伐缓慢。我市县域经济发展的原始积累较少,对资源能源的依赖性较强,随着矿产资源的不断开发,资源在逐步减少,经济发展将面临资源枯竭的现实。一方面,服务业占比偏低。2015年全市县域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5.6:50.6:33.8,一产占比偏高,三产占比较全市平均水平低1.5个百分点,县域服务业发展明显不足。另一方面,高附加值产业发展滞后。第一产业中,设施农业起步较晚,附加值偏低的种植业占比较高,工业中以资源为主的重工业占比较大,工业对资源的依赖性过强,产业链短,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等传统服务业占比较多,现代服务业占比偏少。

4、产业类重大项目少,发展资金保障不力。项目方面,一是特大项目少,特别是影响当地生产力布局、提升核心竞争力、投资额在10亿以上的特大型项目不多,产业类的大项目就更少;二是科技项目少,普遍存在创新力度不够、科技含量不高、自主开发不强的问题,表现为自主品牌不多、终端产品不多、产品附加值不高,高新技术企业少。资金方面,一是县域经济发展滞后,财力不足,投入主要依赖于国家政策性投资项目和招商引资,自身造血功能严重不足,县乡两级政府公共产品供给的压力较大,用于发展的投入不足,资金缺口大,保障程度不高;二是县域企业“贷款难”和“难贷款”现象依然普遍,以中小企业为主的县域企业很难得到商业银行的信贷支持,而农村信用社又难以满足县域中小企业和农民的贷款需求。

5、二、三产业发展滞后,导致城镇化水平整体偏低。城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工业化,没有工业化发展,城镇化是不可能实现的,而工业化又影响第三产业发展。农村二、三产业的缓慢发展,使城镇化发展任务十分艰巨。虽然城市扩容及撤乡并镇使城镇化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从整体来看,渭南的城镇化水平依然较低。一方面,渭南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较弱,属典型的大市弱中心,中心城区辐射带动作用不强。另一方面,小城镇建设尚处于初期阶段,镇区规模偏小,基础服务设施相对落后,对农村人口城市化的拉力与推力不足,城镇对农村的辐射、集聚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2015年全市县市城镇化率为40.8%,较全市水平低1个百分点,10个县市中,城镇化率最高的为60.16%,其次为54.67%,其它8个县市均在40%左右,城镇化整体水平偏低。

6、2016年度部分指标完成情况很不乐观。近两年,我市部分县市县域监测综合排位靠后,个别县市排位大幅度下降,而且从2016年主要指标完成情况来看,部分指标不理想,如,2016年全市6个县市区生产总值增速低于全市平均水平(7.5%),其中澄城仅增长1.4%,华阴仅增长0.1%;3个县市区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其中澄城、华阴降幅超过10%;7个县市区地方财政收入较上年下降,其中6个降幅超过20%,白水降幅超过50%;3个县市区污染物排放未减反增,等等,这些都将影响2016年监测排位,受其影响,部分县市排位可能下滑,应引起高度重视。

7、一些县市和部门对县域监测工作重视不够。一些县市领导对县域监测工作不够重视,心中无数,在县域经济发展上思路不清,放任自流。一些部门的领导对县域监测工作认识不到位,认为县域监测工作是统计部门的事,和本部门没有关系,不重视监测工作;个别部门指派一些不懂业务的人员来应付,业务人员业务不精通,报表差错多;有的业务人员缺乏责任心,对数据查询不理不睬,直接影响监测工作。

1、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夯实责任。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县域监测工作,相关部门要明确负责县域监测工作的领导和具体报表人员,并严格执行县域监测报表制度,认真填写监测报表,准确及时地上报监测报表。各县市区要认真分析本县市区在全省县域监测考评中的排位情况,并提出改进措施,同时要积极督促本县市区相关部门,认真完成县域监测报表,确保监测工作顺利进行。

2、建立完善制度,推进监测工作。一是建立全市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考评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为协调解决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考评工作中的突出问题,搞好县域监测考评工作,推进我市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建议建立全市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考评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二是尽快出台加强全市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考评工作的意见。为了进一步搞好县域监测考评工作,实现追赶超越,建议尽快出台加强县域监测考评工作的意见,加大考核奖惩力度,切实加强县域监测考评工作。

3、立足县域实际,发挥各自优势。特色是品牌、是市场、是竞争力。发展县域经济要立足县情,在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少我多、人多我特上下功夫,整合利用县域内资源优势,做好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形成从资源利用到产业发展、从城镇开发到民生改善等完整的规划体系,突出特色,放大优势,培植强势,做到“一县一业”、“一乡一产”、“一村一品”,走出一条城乡统筹、产城融合、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发展之路,做亮特色经济。

5、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狠抓重点项目建设。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开展区域联合,努力做好项目策划包装,全力以赴抓招商、抓项目,吸引更多优势资源和资金投入,招大引强,以强带弱,以大促小,引进更多的外部资金和产业类重点项目。二是狠抓重点项目建设。积极改善银企关系,规范担保行为,夯实融资平台,激活民间资本,充分发挥金融、担保、城投及民间资本的潜能,突破资金瓶颈。加快重点项目进度,对于已开工的项目,协调好项目建设中的问题,加快建设进度;对处于报批审批阶段的项目,要加快完善手续;对年内应开工而未开工的项目,要加强督查,促使其尽快开工,确保项目建设进度。

6、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速度与质量、效益,发展与民生、环境的关系,按照根本在特色、做大在规模、做强在品牌、关键在提升的发展思路,抓住产业转型升级的契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培育新兴产业。一是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围绕农民增收,以一村一品为抓手,积极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不断提高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集约化、集群化水平,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二是推进农村工业化进程。县域工业的发展,要以农业为基础,依托其资源优势兼顾自身的条件与特点,发展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的农产品加工业,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农业产业链,着力打造独具特色的新型产业基地,彻底改变矿产资源依赖型工业发展模式。三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加快现代交通物流、金融保险、服务外包、研发会展、信息咨询等生产性服务发展,重视发展文化休闲、职业培训、健身娱乐、社会养老、中介服务等生活服务业,提升城市品位,推进城镇化进程。

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论文(优质15篇)篇二

县域经济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单元,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既是城镇经济与农村经济的结合部,又是工业经济与农业经济的交汇点,也是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衔接处。

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这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性机遇。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认真研究县域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探索制定科学有效的应对举措,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县域经济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单元,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既是城镇经济与农村经济的结合部,又是工业经济与农业经济的交汇点,也是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衔接处。其地位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同时,县域经济的主体是农村、农业和农民,农业经济是县域经济的基础只有县域经济发展了,农业的基础地位才能巩固,农民收入才能提高,农村社会才能稳定。

二是工业资源的基地。县域资源是国家资源的基本构成部分。土地、矿藏、森林、水源等自然资源大都集中在县域。没有县域资源在国家资源中的合理配置,就没有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食品业和轻工业,以矿物质为原料的重工业和新兴产业等,大都依赖于县域资源的支撑。同时,广大农村为国家建设还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可以说,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生产要素主要源于县域。

三是拉动消费的“超市”。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县域居民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水平的提高,使县域成为国内最大的市场。只有县域经济加快发展,农民收入和购买力提高,市场容量才会进一步扩大,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才会更强。

四是经济发展的动力。县域经济包括城镇经济、乡村经济、农户经济几个层次。

按经济成分又可划分为国有、集体、个体私营、外资、股份制和各种混合经济。各个。

层次、各种成分都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无论哪个层次、哪种成分实现大的。

跨越,都会对县域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促动作用。

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形势的变化,县域经济发展面临许多困难,一些深层次问题也逐渐显现。这些问题有的是共性问题,有的是个性问题,有的带有普遍性,有的带有特殊性。

一是结构调整步履维艰。从总体上看,县域经济结构仍处于低级化水平,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造成县域经济结构单一,产业、产品雷同,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色彩难以在短期内抹掉。由于政策、机制、市场等因素的制约,县域经济结构调整短期内难以有大的突破和质的飞跃。一些原来工业基础相对较好的县(市),由于产品结构不合理,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近些年在市场竞争中大都转制或淘汰。一些过去的农业大县,近几年出现了“高产不难高效难、增产不难增收难、生产不难销售难”的怪圈。

的70%。

三是城镇建设进程缓慢。从多数县(市)来看,城镇普遍存在基础差、功能弱、

发育不成熟、带动力不强的问题,特别是城市基础设施、城市环境建设的落后,对外。

缺乏吸引力,难以聚集资本和生产要素;对内缺乏带动力,难以成为牵动农村经济发。

展的“火车头”,使县域经济的自然资源与人力资源难以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难以。

使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镇,延缓了农村城市化进程。

必须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扭住经济中心不动摇。

牢牢把握发展主题不放松,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以增。

加财力、提高综合经济实力为核心,不断推进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应着力在以下。

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论文(优质15篇)篇三

这次国检不仅仅代表xx县,而是xx代表全省进行迎检,我们站在全省大局高度,把迎接脱贫攻坚国检作为当前最重要的政治任务和最关键的核心工作,坚持全民动员、全员参战,举全县之力、汇全民之智,坚决做好国检验收各项准备工作,确保顺利通过抽查验收。

(一)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在5月9日,省政府发布公告,公布xx县退出贫困县序列后,我们就把迎接国检验收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坚持力度不松、标准不降,内紧外松、科学有序的原则,统筹做好各项工作。特别是在接到通知确定我县成为两个退出抽查县之后,我们在第一时间召开了全县迎检工作推进会议,制定了《xx县脱贫攻坚迎检工作方案》、《全县近期脱贫攻坚迎检工作要点》,对迎检各项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我们把迎检验收作为检验我县脱贫攻坚实际成效的一次练兵,现在全县上下思想高度统一,以最优的状态、最实的成效、最好的成绩,做好迎检验收的一切准备,确保万无一失。

村屯靠前指挥,实现压力层层传导责任层层落实,确保每一项工作都有人抓有人管有人负责。我们实行县乡一天一调度工作机制,边发现问题边整改,白天所有县领导部门以及帮扶责任人全部进村入户,每天晚上六点半准时召开调度会,对一天发现的问题进行研究解决,对第二天的工作进行统筹安排部署,确保迎检验收各项工作始终在县委领导下科学有序推进。”、驻村工作队以及引导员进行了专题培训,提升对政策理解把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确保在参加座谈时能够说得清楚、讲得明白。通过细化每一个环节、明确每一个流程、落实每一个步骤,确保各项工作能够经得起推敲、经得起检查。特别是各乡镇、各行业部门、各村屯以及文广新旅等部门利用庆祝建党98周年等契机,组织开展了歌唱祖国、“庆七一文艺汇演”、篮球赛、农民运动会等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进一步汇聚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凝聚力、向心力,进一步提高了群众满意度。

(四)建立顺畅沟通联系机制。在接到通知后,我们第一时间就与退出评估抽查队团队总指挥林万龙同志、退出抽查队队长贺文慧同志进行了沟通联系,将相关工作进行了沟通对接。同时,我们还积极与明水县方面进行了联系,建立了顺畅的沟通渠道,实现了各类信息互通有无。

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论文(优质15篇)篇四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力量,“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域经济对社会安定稳固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决策权力的逐步下放,县域经济规模扩张,综合实力壮大,发展步伐加快,在促进工业化、城镇化以及城乡协调发展等方面的作用愈加明显。

合肥市地处华东腹地,安徽省会,全省经济、政治、文化中心,近年来经济社会保持健康较快发展,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迈出坚实步伐。“十二五”期间,经2011年的'行政区划变动,县域经济单位由三县调整为四县一市,即长丰县、肥东县、肥西县、庐江县和巢湖市,县域经济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1.县域总量不断扩张。2015年,合肥市县域生产总值(gdp)1863.4亿元,比2010年净增加955.6亿元,现价增长1.95倍。

2.县域产业结构升级。2015年县域三次产业结构为13.2:61.5:25.3,与2010年比,一产比重下降3.8个百分点,二产、三产分别提高2.1和1.8个百分点。

3.县域工业地位凸显。截止2015年末,县域规上工业企业1543家,比2010年末增加近500家,县域规上工业增加值占全市37.3%,比2010年提高2.5个百分点。

4.县域财政较快增长。2015年县域财政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分别为192.05亿元、125.18亿元,分别为2010年的2.6倍和2.9倍,“十二五”年均增长分别达20.6%和23.3%。

5.县域人民生活改善。2015年,肥东、肥西两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超过全市平均429元和746元,2010年五县市收入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6.县域发展好于全省。2015年,县域gdp增长10.2%,高于全省县域平均增速1.3个百分点;财政收入、规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高于全省县域平均增速1.9个、1.1个和0.5个百分点,五县市居民收入增速均超过全省9.3%的水平。

县强,才能市强。合肥市始终把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作为重中之重,且取得长足的发展,其中肥西、肥东等县在全省排名靠前,肥西县位列《2016中国县域综合竞争力百强排行榜》第78位,但县域整体份额偏低,2015年末县域户籍人口464.49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65.2%,土地面积10318平方公里,占全市90.2%,gdp仅占全市的33.4%,县域经济发展现状与其在国民经济中所处的地位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1.在本市范围,县域间发展不平衡。从总量看,2015年规上工业增加值最高是最低县的5.3倍,gdp、地方财政收入最高与最低差距分别为2.5倍和2.2倍;从增速看,gdp、地方财政收入、规上工业增加值最高与最低增速差距分别为1个、8.4个和6个百分点。

2.县域经济发展方式粗放,产业层次相对较低。与合肥市产业结构(4.7:54.7:40.6)相比,县域三次产业的特征是:一产过大,二产支撑但优势不够突出,三产虽发展势头良好,但带动力不强,不足以支撑整体经济发展。

3.融资渠道不畅,对外开放程度较低。县域财政来源渠道比较单一,致使改善基础设施和发展社会事业的资金极为有限,对外开放程度不高,2015年县域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4.87亿元,不足全市的五分之一,外界互动力不足暴露出当前县域经济发展相对封闭,对外来资金、技术、人才等短缺资源的吸纳能力较弱。

县域经济的落后,一方面不利于改善广大农村地区落后的社会面貌,不利于农民收入的提高;另一方面,会对全市的城市建设造成负面影响,成为制约全市乃至全省经济发展的瓶颈。“十三五”时期是合肥做大做强县域经济的重要时期,建议从以下几点着手做好各项工作。

1.大力推进“四化”进程,全面提升县域实力。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发挥农村独特优势,千方百计推介特色产业项目,为城市发展提供要素保障、资源支持和生态屏障。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提升质量和效益为立足点,积极发展环保型、科技型特色企业,按“四化”要求,加快形成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的县域产业支撑体系。

2.大力推进服务业发展,提高经济发展活力。县域“三产”发展滞后,新兴产业比重低,转型面临攻坚,因此完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积极开展信息咨询、融资担保、人才培训、市场开拓、创业辅导、对外合作等专业性服务,不断为“合肥速度”注入源源不绝的动力。

3.大力推进“集群”发展,充分发挥工业主引擎。一是开发区和工业园区要加大土地整理、项目供地,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二是要合理布局,严把入园门槛,严把项目投资规模、投资强度、税收贡献、创新能力、生态环保等关口,最大限度利用好土地资源,有效引导项目向园区集中,生产要素向特色优势产业集聚,促进企业集约集群发展。三是优化软硬环境,带动经济实现集约发展、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对入园企业要想方设法进行技术改造,拉动产业升级,加快新产品的研发与投产。

4.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实现民生上的新突破。民营经济涉及到批发、零售、餐饮、交通运输、工业、房地产、社会服务等各个行业,是提升经济总量和增加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为发展民营经济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要加大宣传发动,建立民营经济服务体系,协调解决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推动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论文(优质15篇)篇五

加强信用体系建设,组织涉农金融机构开展农户征信工作试点,做好“农户+征信+信贷”工作;坚持做好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工作,督促银行业加强管理,提高数据库的质量;制定落实不守信用的企业“黑名单”通报制度,在金融机构内部进行通报,2009年,共通报了不守信用“黑名单”企业112户,有效打击逃废债行为;开通个人信用查询业务,为客户免费查询了182份个人信用记录;准确及时做好贷款卡发放管理,累计发放贷款卡64户,变更3户,注销1户,年审132户,为企业和个人贷款提供优质服务。通过努力,辖区社会信用水平不断提高,金融生态环境不断好转,金融机构不良贷款比例下降明显。

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论文(优质15篇)篇六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巴中建地设市以来,通过全市人民的艰苦努力,经济社会有了长足发展,其主要表现在:

一是国民生产总值持续增长。,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当年价)达到95.63亿元,比建区设市前的1993年增长1.1倍,年均递增8.4。

二是经济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二、三次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已由1993年的61.7:16.6:21.7演变为44.8:18.5:36.7,第一产业下降了16.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上升了1.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上升了15个百分点;且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大大提高,由1993年的19.1上升到50,增加了30.9个百分点。

三是基础设施建设大大加快。建区设市来,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4.75亿元,重点用于农业生态建设(含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交通通信建设、农田水利建设(含人畜饮水工程)、能源建设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投入,全市森林覆盖率由1993年的`32上升到46;交通基本上做到了四通八达,现有公路总里程13072公里,比1993年增加5821公里,其中,水泥路、油路1354公里,比1993年28公里增长47.4倍;现已开通客运班线479条,日发班次2160个,其中,长途92条,超长途26条,市内可直发北京、上海、新疆、广东、陕西、重庆等21个省市区;通信由全省倒数第一跃入前三名;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得到加强;用电难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城市不断拓展,1993年四县区城区面积只有19平方公里,现已扩展到35平方公里,其中:巴州城区由原来的6平方公里扩大到17平方公里;城市人口不断增加,由1993年的21万人发展到40万人,其中:巴州城区由原来的8万人发展到20万人,增长了1.5倍;城镇化水平由9提高到20.8;城乡人们的生产、生活环境不断改善。

四是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920元,比1993年增加3477元,增长2.41倍,年均增长14.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84元,比1993年增加908元,增长1.91倍,年均增长12.6;城乡居民储蓄存款47.73亿元,比1993年增长7.73倍,年均增长27.2;贫困人口大幅度下降,社会保障不断加强,恩格尔系数明显降低,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五是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广播电视等各项社会事业得到全面发展,整个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回顾和总结建区设市以来成绩的同时,更要清醒地看到我们在前进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当前摆在我们面前最突出的困难和问题有五个方面:

一是交通仍是制约我市经济快速发展的瓶颈。巴中距周围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均在400公里以上,距中等城市均在200公里左右,境内只有1.24公里铁路,没有高速公路和高等级公路,人流和物流进出仍然很不方便。

二是经济结构极不合理。第一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例,比全国高30.3个百分点,比全省高21.1个百分点,而第二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例,比全国低33.3个百分点,比全省低22.2个百分点,仍是我市经济发展中的薄弱环节。

三是由于经济不发达,就业门路窄,城镇居民就业和再就业十分困难,进而影响到社会稳定。

四是农民增收缓慢。年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为3.55:1,比1993年3.03:1差距又有所拉大。

五是经济实力弱。2002年,全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730元,只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3、全省水平的1/2;地方财政收入2.44亿元,人均69.5元,只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的20.7,居全省末位,吃饭钱都要靠国家转移支付解决,地方财政根本无力拿钱搞建设。

回顾工作,总结成绩,寻找问题,目的在于认清市情,理清思路,明确重点,挖掘潜力,更好地研究巴中经济发展战略,更好地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更好地加快巴中经济发展。

二、本世纪头二十年,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发展战略和奋斗目标。

为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大提出的“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三步走”实施战略:

第一步:用三年时间巩固越温成果(―),全市稳定脱贫,实现“十五”计划纲要提出的奋斗目标,即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36亿元,在2002年基础上增长42.2,年均增长12.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734元(折452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80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00元,接近全省平均水平。

第二。

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论文(优质15篇)篇七

继续大力推进农村信用社深化改革,推动农信社加大对地方经济的支持力度,使之真正成为支农的主力军。支持农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邮政储蓄银行改革与发展,落实银行、保险、证券业的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开展对保险公司反洗钱检查和对银行业的综合执法检查,加强人民币管理、账户管理、支付结算管理、国库管理和征信管理,维护全市金融机构稳健运行,合规经营。2009年,银行业考核利润总额15055万元,比上年增加6399万元,增长73.9%,全市金融机构没有发生金融风险、案件和责任事故,没信访突出问题,维护了金融稳定。

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论文(优质15篇)篇八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沿海省、市经济的迅速崛起,苏醒的湘西南山区县、市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争先恐后地下掘金、挥斧伐木大力发展能源原材料工业;政府也着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为区域经济腾飞披荆斩刺、不惜血本。一度以来,区域经济是否高速发展,是衡量本地区主要领导绩效考核、提拔晋级的主要依据。

步入山区小县,一再拓宽、新旧交替的城市街道可谓壮观,新兴开发的通衢大道两旁高耸玉立的路灯与工业园开发区巨大的广告牌霓虹灯交相辉映;漫步在花园式的居民小区、小歇在绿化带亭苔楼阁喷泉旁,你会心旷神怡、赏心悦目。然突飞猛进的经济在可用森林资源消耗殆尽、近乎原始方式采掘地下矿藏接近枯竭、招商引资企业高耗低产环境污染成为难治之顽疾时,区域经济飞速发展的热浪又仿佛回落到了冰点。笔者就以湘西南一山区小县的经济发展为例,简要论述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为县域经济健康发展瓶颈顽症问诊切脉。

一、招商引资。

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加快提高利用外来投资水平,是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举措。充分有效地利用外来投资,将弥补地方经济发展的资金缺口,提升区域整体企业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优化产业结构,增加财政收入;更是扩大社会就业,改善人民生活,拓展外部市场的需要。当招商引资成为各级政府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招商引资被“红头文件”提升到一个战略高度作为硬性任务层层分解到各部门和各乡镇,招商引资之招商数、引资额被量化作为考核干部政绩的时候,我们不能否认这个热度熔淡了可能受骗、可能遭致生态环境难以逆转的恶化这个不可或缺的法制与生态保护意识。湘西南某县饥不择食、完全忽略、慎重审查的招商引资方式一开始就尝到了苦头,在引进某一期货商投资过程中,缺乏对投资商信誉审查,结果上当受骗、弄得当地参与者血本无归。早在引进该商之前,媒体就有类似被骗的详细案例报道,但我们为什么要重蹈被骗的覆辙呢?如果说我们还没有积累防范招商陷阱的经验,那么此前闹腾的沸沸扬扬的“珠宝加工”、“编织袋加工”引资项目被骗就应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了。经济欠发达的内陆山区县域城市招商引资工作人员在招引投资商的谈判桌上,尽可媚态百出、一让再忍,但离开谈判桌后还是应该理性的冷静审查有关文件资料,用法律的尺度细细衡量权衡,以防出错。前几年政府牵头引进的广东投资商是该县目前投资最大的木业生产加工外资企业,为当地创造了不凡的经济、财税业绩,一度成为佳谈。但经过这几年的生产经营,其弊端也显露无疑,附近居民怨声载道,同类小型私营木业生产加工企业、个体、合伙经营组织更是怨气冲天。综合起来笔者认为无非是以下因素使然,一是税赋不公,该加工企业享受特别的税赋政策,而本地同类加工生产企业却要按照严格的税收征管规定缴纳赋税;二是工商行政等其他行政管理费用的征收该外资企业同样享受特别待遇;三是该加工企业享受极低的电力供应价格;四是该加工企业享受政府特别保护,任何行政执法部门,如劳动、工商、技术监督、环保、安全等机关进入该工业园区履行职责,必须持县委有关部门批准的进场手续始得进入,否则,连该企业的大门都进不了。由此不难看出,该企业作为本区域的市场主体,与其他同类企业相比没有市场公平竞争的可比性。有公平的市场竞争,才有可能形成健康的繁荣市场,政府伸出的看的见的手干预经济市场超出一定范围,调控失度、不当,必然会遭到不以政府意志为转移的经济规律的惩罚,逐年上升的gdp增长沾湿带水的统计上报数据,只是纸面上的辉煌而已了。

经济相对落后的内陆省份县级区域如何求得经济的快速增长?大力调整产业结构,能动的开辟和进入更大的市场;打破原有落后的体制坚冰,按照经济规律办事都是不可或缺的施政措施,但上述地区因受地理、交通、资金、城市功能的限制和影响,难以启动或实现经济的起航和较快增长,招商引资就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最佳途径。因市场规律的作用,越是区域位置好、经济相对发达,基础设施比较好的地方,因蕴涵商机,外来资金投入量就越大;越是封闭落后、资金紧缺、城市功能低下的区域,因商业劣势引进外来资金的可能性就越小,由此导致发达地区更发达,落后地区相对发达地区就更落后,没有一定优势条件的内陆县级区域招商引资工作的难度就可想而知了。于是乎在这些个地区,招商引资上升到政治任务落实到各部门各单位,干部们全民皆兵出动招商;红头文件以一次更比一次的优惠政策招凤引凰;各地区从本位主义经济发展角度出发,区域县、市主要领导们更是从政绩绩效考核的角度考虑,不惜一切代价招引投资商这个财神菩萨。如此招商可能会换得短时间的经济繁荣,就业率上升,副产业带的拉动,流动人口的增加带动服务业的兴旺等等;但以牺牲大量能源资源、高耗低产的外来企业,在带动些许经济发展的同时,扔下大量的污染源使得该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等到人们开始痛斥污染恶魔时,时任的父母官员早已是厅、司级别的领导了,后继任的领导们也只能照葫芦画瓢重复上任的施政策略,循环往复、如斯如是了。

二、环境保护。

走进繁华的湘西南小县,街道两旁大小宾馆数不胜数,典雅别致的茶楼一家胜似一家,ktv包房里疲惫而沙哑的歌声夹杂着脂粉的气息回荡在午夜的大街小巷;漫步在宽敞的街道,成群结队、装扮时尚不逊“超女”的露脐养眼美女们点缀着城市的繁华。但歌舞升平的背后你不会想到,前面提到的这家外资木材加工企业高耸的烟窗正夜以继日的冒着浓浓的黑烟,黑压压的令人窒息;附近养鱼专业户的水塘里漂浮着张着大口垂死挣扎泛白肚的鱼群;工厂周边市内主要蔬菜供应地的菜农们无奈地看着发黄而萎缩的田间蔬菜,当地政府掷地有声“打造绿色蔬菜基地,让市民吃放心蔬菜”的.公开承诺如今如昨,却又变的如此不堪一击。笔者从事基层法律服务从业工作多年,在办理一起该木材加工企业周边居民的有关案件调查取证过程中,惊讶的发现这些居民家中刚刚擦抹过的桌、椅等家具上不到二十分钟就堆积了厚厚一层飞尘和颗粒,空气中颗粒飞尘含量高的惊人,笔者捂鼻记完《询问笔录》快速逃离了这一区域。据当地居民反映,原来没有引进这个木材加工企业前,这个地方碧水蓝天,菜农的蔬菜长势鲜嫩且产量居高不下,但自从广东老板来这里投资建厂后,蔬菜萎黄,基本没有收成了。菜农们多次想找该企业交涉污染赔偿问题,但均被穿着制服的保安挡在铁门之外。其后上访、申诉均未有满意的解决,只得到了少的可怜的一点象征性补偿,有人提出聘请律师打官司寻求司法救济,但要与县委、政府特别保护的外商企业打官司谈何容易啊,司法行政机关对律师、法律工作者的要求是涉及上述案件一定要先报告再考虑是否受理;法院受理类似的案件也是特别的慎重,轻易不敢做出判决。有外来旅游到此的环保专业大学生预言,不用二十年这个范围的居民一定会出现因污染导致的群体怪病,究竟是否有这样的严重?当地环保部门一直没有出具令人信服的权威检验报告来安慰这些受害人群。

今年五月下旬,《民主与法制时报》以《湖南怀化屋背山林地生态遭严重破坏》为题,报道了该县翠竹成林,环境清幽的怀化屋背山林地,如今非法矿井如“老鼠打洞”,青山千疮百孔,一片萧瑟景象,《政府工作报告》中“既要金山、银山,又要青山绿水”的表白在这里显得如此苍白无力。()据该报记者调查,非法锰矿的滥挖乱采、乱洗,已严重破坏了这一带的生态环境。令人宽慰的是,这一状况已经得到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正着手重拳治理,但恢复、治理需要投入的资金一定不会是小数,是否能完成预期的治理目标,目前只能拭目以待。

某老板在该县投资电解锰生产企业,在安装、生产开工前,当地群众集体反对该企业落户该地,为的是污染可能得不到有效的治理,企业为追求商业利润最大化,往往有意忽视污染物的处理和对周边环境保护。当地党委、政府为保护招商引资企业合法权益,营造、优化良好的招商引资环境,遂调动公安、检察、法院、司法行政大批干警制止群众的“不法阻饶行为”,以强有力的行政手段使该企业顺利落户并投产,且予挂牌特别保护。究竟该企业带给当地老百姓的是福?是祸?相信若干年后自有公论。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湘西南边陲明珠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注重环境保护,倡导人人植树造林、狠抓落实退耕还林。该县横江桥乡的造林工作做的是有声有色,时任该乡党委书记的杨正求说:“我们现在首先考虑护好林,在护的基础上造好林,一棵成材的活立木砍伐下来后所能利用的价值只是不砍伐这棵树所创造的生态价值的十分之一”。

笔者认为,正确有效执行环保法律、法规,建立有效环保执法机制,加大执法力度,建立环保部门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机制;改变区域任期内主要领导政绩考核标准,确立任期内主要领导经济可持续发展绩效考核、评估机制。加大招商引资质量考察,改变随意引进淘汰行业、高耗能、低产出产业落户当地;加大对招商引资干部法制培训教育,提高他们在招商引资工作中的法律意识。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发展来解决招商与环境问题,通过解决环境与招商问题来促进发展,走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之路,才能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稳定的发展。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论文(优质15篇)篇九

县(市)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石,其改革与发展进程如何,对全国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下面就如何推动县域经济与国际经济接轨,促进其快速健康发展,应对入世新要求,对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几个突出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种“超小型”经济保持了农民生产经营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业和农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其弊端日益显现,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发展市场农业的制约。一是与市场农业对资源配置合理性的要求相矛盾。从目前农村劳力、农用机械、技术和资金等生产要素的配置看,小规模生产存在着劳动力的过多浪费、机械化程度低、技术水平不高和投入单薄等不合理状况,增加了农产品生产成本,降低了市场竞争力。二是与市场农业对经营方式规模性的要求相矛盾,使得分散经营的产品即使是与市场对路的,也会因缺规模而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三是与市场农业开放性、灵敏性的要求相矛盾。由于思想观念问题和市场的不确定性,农民对市场变化反应迟钝,灵敏度不高。

笔者认为,实现小规模生产与大市场的顺利对接,就是要紧紧围绕市场,坚持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的“多予、少取、放活”的指导思想,深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实现农产品规模化、批量化、商品化,不断提高产出率、优质率、市场占有率,全面推进县域农村经济发展。

(一)深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调整区域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发挥比较优势;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大幅度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调整产品结构,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加快实现农产品的优质化和专业化;调整就业结构,加快转移农村劳动力,推动从事种植业的劳动力向农业的服务业和非农产业分流。

(二)大力扶持产业化龙头企业。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在项目申报、审批及土地征用、税费征缴等方面予以优惠,依托农业主导产业,大力培育和引进科技型、流通型、加工型龙头企业。今后,应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适应市场的不同需求,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引导和组织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连接机制,形成“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

(三)培育壮大农村经纪人队伍。农民经纪人是农产品销售流通的主体之一,为一方农民调整种植结构作出了很大贡献,要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着力培育、管理、支持农村经纪人,在经济上给奖励、政治上给地位,及时为其解决难题,促使其不断发展壮大。

(四)引导发展农产品产销协会。运用市场机制,按产业和经济流向,坚持群众自愿的原则、因地制宜的原则、全面覆盖的原则,引导组建以农村能人牵头的`各类农副产品产销协会,带动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和销售,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为农村经济服务。

二、生产力水平低下与科技水平不高的问题。

县域科技工作中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科技意识淡薄,劳动力素质低下;二是科技推广应用水平不高,资源浪费严重;三是科技推广应用面不大;四是科技人才缺乏;五是缺乏足够的科技投入等等。从县域经济发展实际分析,必须牢固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大力实施“科教兴县(市)”战略,依靠科技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一)突出科技项目建设,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要紧紧抓住我国加入wto这一契机,全面加强对外经济和技术合作,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大力改善投资环境,吸引高科技企业前来投资兴业,大中城市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前来兴办高新技术项目。二是着力盘大盘强已有高新技术企业,使之真正成为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龙头。三是积极创造条件,培育、扶持一批具有活力的中小科技型企业的成长壮大。

[1][2][3]。

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论文(优质15篇)篇十

医疗改革制度的不断深入,这使得医院在经济运营与管理的模式上发生了相应变化,医院在经济管理上如果不能及时更新,并且跟上这种变化的步伐,很可能会在这样的大环境中难以生存。正是因为如此,医院才应当在经济管理的模式与理念上积极做出革新,并且采取更多高效的管理方法与管理策略,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在市场环境中求发展。

一、加强医院经济管理的重要性。

(一)适应新的医疗体制改革的需要。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国家对医疗设施投入不能满足医院的发展,差额费用医院需要自掏腰包自己补足。在这样的条件下,医院只有制定自身科学合理的经济管理方案,降低各项成本,增加收入,最大限度利用有限的资源创造更大的效益,才能使医院适应新的医改形势,促进医院长久健康发展。

(二)提高医院综合竞争力。

一方面,公立医院面临着国家对医疗投入不足与患者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之间的矛盾,国家对医疗设施投入不能够满足医院快速的发展及患者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对于医院来说,医院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改善现有的医疗环境,满足患者日益增加的对医疗服务数量和质量的要求;另一方面,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民营企业开始进入医疗行业,这给公立医院带来了新挑战。只有加强经济管理工作,提高竞争力,才能为公立医院立于不败之地奠定基础。

(三)有效控制医院成本,促进医院长远健康发展。

运用现代经济管理思想不断改进、更新、完善医院经济管理水平,对医院财务管理观念、财务管理目标、财务管理手段、财务管理对象、财务管理的`内容、医疗成本等各个方面进行不断更新完善,从而控制医院成本,实现医院利益最大化和医院医疗服务水平的同步提高,促进医院的长远健康发展。

(一)经济管理理念更新速度慢。

很多医院在经济管理的理念上更新速度非常慢,没有及时了解与学习当下最为使用的经济管理方法与管理策略,而是仍然沿用过往非常陈旧的管理模式,这种方式本身就会直接造成医院经济管理的落后。

(二)经济管理模式改变效力低。

随着医院经济的不断发展,医院规模的不断扩大,传统的那些简单的经济管理模式早就已经不再适用,然而,不少医院在经济管理模式的变化与更新上速度却非常慢,低效化的管理模式仍然占主导,这会极大的降低医院经济管理的整体效率。

(三)经济管理人员专业化程度有限。

经济管理是一项十分专业的工作,需要从业人员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能力。然而,从很多医院的实际情况中我们却看到,不少从业人员的专业化素养都非常缺乏,很多工作人员工作的方式也十分落后,这也是医院经济管理中实存的一个问题。

三、解决对策。

(一)完善医院经济运营管理机制。

完善医院经济管理的整体运营机制是提升医院经济管理效率的最为直接的途径。一方面,医院要从上到下建立一套规范、有效的经济运营管理模式,要对于经济管理中各项工作的展开方式有明确限定,并且要建立一套系统、完善、精细的经济管理体系;另一方面,要注重对于各方面的协调管理,对于医院内部的财务、人力、物资、医疗技术力量等进行整合管理,并且可以建立一套有效的管理评价体系。这些都会将医院的经济管理朝着更加规范有序的方向推进,并且能够极大的提升医院经济管理的整体绩效。

(二)完善医院经济管理评价体系。

建立一套完善的医院经济管理评价体系非常重要,这不仅是考察医院经济管理绩效的重要参考,这也是保障各项管理工作能够有效执行的依据。经济管理评价体系中应当包含医院经济运营的整体绩效、各科室的经济运营情况、人力资源方面的各项数据以及医院设备物资的使用情况等。这些都是衡量医院经济管理效率的重要参考内容,对于这些项目进行深入考察,这样才能够规范化、精细化与高效化医院的经济管理工作。

(三)加强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

加强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同样非常重要,这不仅会让医院经济管理规范有序,这也是提升经济管理效率的重要途径。医院应当建立覆盖到各个科室的经济管理网络,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工具将每个科室联结起来,并且实现各科室、各部门经济数据的公开透明。

资源共享不仅会让很多实际管理工作更加便捷,这也是规范很多行为的一种途径。只有加强医院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这样才能够推进医院经济管理效率的提升。

(四)提升管理人员专业化素养。

提升经济管理人员的专业化素养非常重要,这也是深化医院经济管理工作革新的前提。首先,医院要确保经济管理人员具备必要的专业化知识,并且有较好的问题分析与处理能力,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同时,经济管理人员要有意识的不断完善自我,要加强学习,只有丰富自身的理论基础知识,并且多了解当下高效的经济管理模式,这样才能够为平时工作的展开带来有效帮助,进而提升整体工作绩效。

四、结语。

新形势下医院在经济管理工作展开中应当不断做出必要的改善与革新,这样才能够从整体上提升医院经济管理运营的绩效。医院应当有意识的完善经济运营管理机制,并且建立有效的经济管理评价体系,这些都是很重要的前提。加强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与提升管理人员专业化素养也非常重要,这样才能够为平时工作的展开带来有效帮助,进而提升整体工作绩效。

参考文献。

[1]李晓华。浅谈医院经济管理方案[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2)。

[2]杨晓鹏。信息化建设在医院经济管理中的作用[j].河南科技,2011(12)。

[3]张冬青。基于会计核算的医院经济管理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05(24)。

[4]戴霞琴。医院信息系统在医院经济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07(25)。

[5]赵颖。运用新成本控制理念强化医院经济管理[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05)。

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论文(优质15篇)篇十一

县域经济是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的结合点,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战略基石。当前,县域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承担着促进国家区域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使命,面临着提质增效升级的战略任务,但也面临一些困难问题亟待解决。

一、存在问题。

一是体制制约严重。县级政府责、权、利不统一,财权与事权不对等,管理体制还没有完全理顺,层级繁多、条块分割的行政管理体制,使县级政府的自主权、经济决策权、社会事务统筹权和管理权被削弱。税收管理体制与县域经济发展还存在矛盾,县域政府在税收分配中的比例最小,县级政府在发展本地经济、处理本地事务时往往力不从心。

二是结构调整缓慢。目前各地县域经济结构多处于低级化水平,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造成县域经济结构单一,产业、产品雷同,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仍未得到根本改变。由于政策、机制、市场、地域等因素的制约,县域经济结构调整短期内难以有大的突破和质的飞跃。以**市为例,虽然在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但经济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亿元,工业增加值占比高达**%。

三是发展资金短缺。大多县(区)属于典型的“保工资、保运转”型财政,普遍财力弱、负债多、包袱重、压力大,财政支出需求刚性增强,需要财政保障的支出不断增加,县一级财政压力很大。以**市为例,近年来由于宏观经济下行和供给侧改革的深入推进,全市大口径增值税收入由2011年的**亿元下降到2019年的**亿元,减收**亿元。同时,随着增资政策、民生事务和专项扶贫保障等刚性支出政策的不断出台,支出基数大幅增加,收支矛盾十分突出,财政保障存在很大困难。

四是城镇建设滞后。从多数县(市)来看,城镇普遍存在基础差、功能弱、发育不成熟、带动力不强等问题,特别是城市基础设施、城市环境建设的滞后,对外缺乏吸引力,难以聚集资本和生产要素;对内缺乏带动力,难以成为牵动农村经济发展的“火车头”,使县域经济的自然资源与人力资源难以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延缓农村城市化进程。

五是开放开发不足。由于县域经济相对独立的发展模式,与区域中心城市联系不够紧密,缺乏区域联动发展机制,导致中心城市的辐射效应难以向县域渗透。县域发展利用中心城市的技术、人才、信息等创新高端要素比较困难,不利于县域经济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而中心城市的产业、人口也难以向周边县域疏解,导致人口膨胀、交通拥堵和环境恶化等“城市病”加剧。

二、对策建议。

一要转变发展思路。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跳出县域看县域,跳出产业看产业,立足于“大区域”“大市场”“大产业”,从顶层设计、结构优化、协同发展等方面入手,建立错位发展、产业联动、利益共享机制,实现区域空间融合、优势特色互补、产业链端合作三维目标。减少短期刺激,保持政策连续,稳定长远预期,下放审批权限,激发经济活力。尊重市场规律,发挥市场自动调节作用,通过市场竞争实现优胜劣汰;积极应对要素价格上扬、资源环境制约、人口红利消失的新挑战,转变主要依靠投资拉动、要素推动的外生增长模式,避免成为廉价原料的输出地、低端产业的耕耘者,打造新的“人口红利”,提高人力资本对县域经济发展的贡献率。

二要搭建发展平台。依托县域内各类园区,全面提升园区基础设施配套水平,增强竞争优势,提升资源能源综合利用效益和网络支撑能力;强化项目建设要素保障,提升重大产业项目承载能力。从县域环境、资源条件出发,推动人口城镇化、产业城镇化和空间城镇化协调发展,推动城镇化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及服务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培育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绿色经济道路。抢抓政策机遇,积极争取国家项目,多方引进外来项目,着力激活民间项目,以项目的集聚扩大投资、促进发展。

三要创新发展举措。完善政策体系,借助市场倒逼、能源倒逼、环境倒逼机制,实行差别化、梯度型扶持,培育“朝阳产业”,激活微小产业,升级传统产业,淘汰落后产能。创新引导放大机制,发挥财政贴息、资本金注入、风险补偿、融资担保、期权税收优惠等政策功能,引导企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建设法治政府,建立权力清单,降低权力弹性,厘清权力边界,收缩自由裁量空间,使政府权力法制化、规则化、程序化、明确化。创新财政资金奖补,完善信贷、担保和保险风险补偿机制,探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大中型农机具、矿权和农业保险保单等权利类抵质押物贷款和不动产等资产类抵质押物贷款。推动财银保联动,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探索中小企业融资产权担保、股权担保、技术担保,建立农户信用担保和联户担保机制。引入竞争机制,提高市场配置,放宽市场准入,健全完善公开招标、公开拍卖、挂牌交易、竞争性评审、网上竞价、在线洽谈、公众评议等市场化配置方式,实现权利、机会、规则平等,把监管触角延伸到政府运行的细节末梢。

来源:网络整理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content_2();。

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论文(优质15篇)篇十二

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是河南省及中原城市群的副中心城市。洛阳辖7个区、1个县级市、8个县、1个省级新区、1个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20实现全年生产总值3001.1亿元,比上年增长10.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3.8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1808.1亿元,增长11.3%;第三产业增加值969.2亿元,增长8.7%。三次产业结构为7.5:60.2:32.3,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4%、70.1%和26.5%。

全年地方财政总收入379.0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05.3亿元,增长15.1%。其中,税收收入148.5亿元,增长13.2%,税收占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2.4%。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43.7亿元,比上年增长22.7%。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294.0亿元,增长23.2%;农户投资49.7亿元,增长3.3%。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636元,扣除物价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9.5%;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4927元,实际增长4.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777元,实际增长11.3%;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979元,实际增长10.4%。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14.8亿元,比上年增长15.7%。在洛阳市经济实力实现不断壮大的同时,各县市区没有实现均衡发展,逐渐扩大的发展差异已经制约到了洛阳市整体发展实力。

1.经济结构不尽合理。

通过对洛阳市9个县市研究发现,各县市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三大产业之间发展不协调,其中农业发展过于缓慢,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同时由于第三产业的开放性不足导致第三产业的'发展严重不足,而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过高,产业结构单一,增长方式粗放性、产品初级化特征明显,资源环境代价大,企业规模小,规模经营不足,接替产业培育迟缓。

2.各城乡差距逐步拉大。

近几年,伴随经济的快速发展,临汾城乡差距在逐渐拉大,农村经济发展明显滞后,农民增收缓慢。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不到城镇居民人均收入的四分之一,而且增长速度也长期低于城镇居民人均收入的增长速度,收入差距呈不断拉大的趋势。

3.整体发展水平比较低。

洛阳市的偃师市是洛阳唯一一个进入全国百强县的县市,虽然洛阳经济在近几年发展迅速,但与我国沿海城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2012年洛阳的gdp为3000亿,是青岛的近一半,是苏州市的四分之一,相比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也较低。

4.农业产业化层次较低,农民增收困难。

由于对农业的不重视,导致农业产业化进程举步维艰,同时也缺乏大型的农业龙头企业,相应的农产品的质量和产值均存在问题、农业产业化经营链条短,而且没有自己的农产品品牌,难以吸引消费者和市场的青睐。龙头企业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还没有真正形成,制约了农民经济组织化程度的提高和增收渠道的拓宽,影响了农民的切身利益。由于县域广大农民增收缓慢,仍有一部分农民生活困苦,农村市场消费偏冷的问题比较突出,内需不旺,很难带动县域经济的发展。

1.加大结构调整力度。

为了加快结构化调整,洛阳市需加快机制转换和体制创新,以技术改造、产品创新为突破口,立足本地主导产业,抓大扶强;以市场建设为重点,加快发展交通运输、邮电通讯、金融保险业,以及信息咨询、中介服务等新兴产业,构筑以城市为中心的区域购物中心、乡镇级的商业服务中心和自然村的三级服务体系。特别是洛宁县、孟津县、新安县要大力发展绿竹、樱桃、黄河鲤鱼的特色种植、养殖产业,不断加强品牌创建,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2.加快县域城镇化步伐。

为了缩小城乡差距,可以加快县域间的城镇化进程。首先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合理的发展计划;其次是集中人力、财力和物力,突出重点,优先发展县城镇和县(市)中心镇,提升城镇功能。再次是坚持小城镇建设与发展农业产业化、乡镇企业、第三产业相结合,发展工业、文化、餐饮、娱乐等产业,拓展小城镇的发展空间。最后是做好政策引导,即制定并实施有利于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各项政策,同时也要探索户籍制度改革,制定鼓励农民进城定居、子女就学、就业指导等优惠政策,有步骤地解决农民工城镇就业和生活问题,解除进城农民后顾之忧,吸纳农村人口向小城镇转移。

3.发展壮大特色产业优势产业。

县域经济要加快发展,就必须发展特色经济。洛阳市需要结合本市的实际情况和政策因素等进行综合考虑发展有特色的项目,开辟适合自己发展的新路子。

在发展特色产业时,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并以全国百强县市的标准为指导,积极开拓新的产业。同时对一些传统农业大县,要立足实际,积极进取,区分不同情况,在财政转移支付、产业结构调整、农业综合开发、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帮助这些县市加快发展。

4.加快发展民营经济。

为了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可以加快对民营经济的促进和扶持。为此,洛阳市可以进一步放宽民营企业进入的领域,同时允许其采取收购、兼并、控股、租赁等多种形式参与国有、集体企业改制;支持民间资本进入经营性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性事业领域;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在境内外上市。培养造就高素质民营企业家队伍,推动民营企业管理创新和提档升级。依法保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和财产安全,对交税多、投资大的民营企业在经济上要给予奖励。激发广大城镇居民和农民积极创业的热情,放胆、放手、放开发展民营经济,形成全民创业、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1]李咏梅.县域经济的发展问题―以河南省商丘市为例[j].天津市经理学报,2011(2)。

[2]秀英.县域经济发展瓶颈及对策―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j].农业经济,2011(11)。

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论文(优质15篇)篇十三

去年以来,为抗击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促进我国经济科学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经济金融宏观调控政策,xx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保增长、扩内需”的经济政策措施,我支行认真执行上级的决策部署,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坚持执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采取了一系列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措施:

一是及时将货币政策向政府部门、企业和社会公众进行宣传,组织金融机构认真贯彻实施。

和帮扶企业的具体措施。三是组织金融机构召开联席会议,开展银行与政府部门协调工作,指导各金融机构开展银企交流和金融产品推介会活动。四是加强信息反馈工作,及时向市。

领导。

有关经济。

工作。

部门和上级行报送金融信息,分析xx市经济金融运行。

情况。

提出落实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

2009年,xx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52.93亿元,比年初增加14亿元,增长36.13%,同比增加93677万元,增长200%。2010年前五个月,xx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62.63亿元,比年初增加9.7亿元,增长18.32%,同比多增加5.3亿元,增长223%。去年以来的信贷增量创历史新高,为xx市战胜金融危机影响,发展地方经济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论文(优质15篇)篇十四

从现行财政管理体制运行多年的实践看,初步建起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财政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基本框架。对建立稳定的中央与地方、上级与下级财政收入渠道,调动各级政府理财的积极性,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实现财政收入稳定增长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各方面情况的变化,现行财政体制在运行中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和完善的问题。

收入分配不尽合理。

入的主要,而多数费的收入都属上—下级政府共享,且上解比例大,有的费如消防费等收入全部上收。由于收入分配不合理,客观上削弱了地方财力,影响了地方培植财源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利于财政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还使有的地方政府为保运转,通过各种渠道敛财,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乱收费、乱摊派,使腐败行为、地方保护主义滋长。

各级政府间事权和支出范围划分不当。

中央与地方、上级与下级政府事权和财政支出范围的有些地方不明确,不合理。特别是有些属于中央或市级政府事权,应由中央或市负担的事务支出,却由县级承担。比如,与地方经济活动密切相关的如工商、技监、税务等部门的事权上收,使地方统揽经济的功能大为削弱,而相关的支出费用却仍由县级财政承担,不尽合理。

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还不够规范、科学。

对地方的转移支付范畴,与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的统筹运用存在脱节现象。

二、建议和措施。

我们认为,区县强,才有全市强。现行财政体制实施7年多来,客观情况已发生巨大变化,财政体制也应随之调整。

特别是重庆市直辖以来,中央对重庆的财政政策已有所放宽,更应该调整财政体制,支持区县经济发展。

l、科学划分中央和地方、上级与下级政府之间的事权,合理界定各级财政收支范围。上级政府直接负责的社会事务经费应由上级财政安排;上级政府与县级政府共同承担的事务,上级财政要保证,不能变相或间接由县级财政承担。坚持谁出政策谁出钱,矛盾不下交。建议将与地方经济发展联系紧密的市管部门如技监、工商等部门的事权和财权下划到县,更好地为区县经济服务;将县级法院等司法机关上划给市直管,使其人事权和财权相对独立,保证执法的公正性和法律的统一性;对教育这种资源共有、人才共享的基础性、特殊性社会事业的事权和财权,应上划给市直管,全市统筹协调,以保障不同地区的公民同等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业所得税按行政隶属关系共享的做法。适当缩小市、县共享范围,建议将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费、土地使用税、交通重点建设附加费等,加大比例甚至全部下划给县,增加地方财力,缓解县级财政困难。要完善对政府的转移支付办法,并重点向欠发达区县倾斜。

完善地方税收体系,合理确定税收管理权限,充分体现一级政府,一级财政,一级财权。对县级税收任务的确定,由市主管部门与县人大共同确定下达,以求任务一致,赋予地方政府适度的地方税收管理权,以利地方因地制宜挖掘税收潜力,发挥税收调节作用,结合税收制度改革逐步培植地方主体税种。建议将房产税、上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等作为县级主体税。

妥善处理县级政府性债务问题。“三金”和“三乱”债务,有其历史背景,基层政府有责任,上级政府也有责任。

篇二: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从目前看,在我省、我市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中,县域经济还是一个薄弱环节。特别是像××这样的欠发达县份,县域经济发展还有许多困难和问题亟需解决。

概括地说,这些困难和问题突出表现为“一旧、三难、四制约”。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不宽;还存在肥水不流外人田的传统思维,排外排新的现象比较普遍;还存在小富即安、小富即满的小农意识,快发展、大发展的愿望不强烈;还存在只讲问题、不讲潜力,只谈劣势,不看优势的畏难情绪,奋发有为、干事创业的氛围还不十分浓厚。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办好事实事。我们××10个县(市区)有8个县(市区)靠财政转移支付过日子。我们××就是其中的一个。

20xx年全县全口径财政收入仅为4058万元,而工资支出就达到1.2亿元,如果没有省里的转移支付,我们连保工资、保稳定都很难做到。这样的财政,根本拿不出钱来发展经济,甚至连招商引资上项目的前期费用都拿不出来。三是乡村债务化解难。这是阻碍和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症结性历史遗留问题。从我们××看,到20xx年年末,全县乡村两级债务高达2.5亿元,村均180多万元,76个行政村大部分为空壳村。

作为村级主要收入来源的机动地,在2000年化解村级债务时,大多数都已抵顶债务。国家“一免三补”政策的出台,村里又将剩余的机动地补给了回来要地的农民。这样村里已经没有收入来源,根本拿不出钱来偿还债务。而且省里出台的奖励政策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很难执行。这些债务,不仅严重束缚乡村经济发展,而且影响到社会稳定,急需解决。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亿元,其中中小企业贷款寥寥无几。今年建设银行又要被撤销,××县又将失去一个商业银行。二是行政权力分配政策制约着县域经济发展。现在看,越来越多的政府执法部门实行了“三权在上”、垂直管理,而且上收的趋势越来越严重。这对于承担着县域经济发展责任的县级政府来说,进一步增加了行政管理难度,在很多问题上,没有自主决策的权力,在许多领域处于空壳无权管理的境地。县里上项目、干点事,几乎都得向上报批、交费,降低了行政效率,增加了行政成本,弱化了县级政府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三是国有企事业单位改革滞后制约着县域经济发展。由于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改革省里没有明确说法,县里无法对一些关门倒闭的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进行改革,对职工也无法进行妥善安置,带来了诸多的社会矛盾。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后、人员素质较低,已经成为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一方面,由于县域内工作和生活条件不如大城市,大学生毕业后到县工作的比较少,既使回到县里的,由于工作、生活条件所限,流失的问题也比较严重,县域经济急需的科技型人才、管理型人才都十分匮乏。以我县为例,全县各级各类人才有7813人,其中,实用技能型人才仅有2188人,管理型人才仅有78人,远远不能满足各行各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城乡劳动力科技文化素质不高,文盲、半文盲、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约占劳动力总数的20%,城乡8618户贫困户中,有近60%的贫困户是因为科技文化素质低、没有一技之长而导致贫困的。

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必须在方方面面予以扶持,尤其要在体制、机制上采取超常措施,破解县一级无力解决的难题,为县域经济加快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1、要赋予县级更多的发展自主权。按照能放则放、权责统一的原则,参照10强县扩权的标准,对所有县市都合理地扩大经济管理权限,赋予县级政府更大的发展自主权和决策权,增强县级政府统筹城乡发展的经济调控能力。同时,在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国有林场等企业改革上,出台明确的政策意见,指导县级结合实际进行操作。

篇三:

发展县域经济的几点建议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体系中的一个小系统或基本单元,是以县域经济为中心,以集镇为纽带,国家宏观调控下的广大农村经济。根据cppcc领导的统一部署,我们组织了一个调研小组,对我区区域经济发展进行调研,并在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不成熟的意见和建议:。

一、发展县域经济的现实意义县域不仅是城乡结合部,也是工业经济和农业经济的结合部,更是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结合部。

县域经济作为一个综合经济单元,具有相对完整和独立的社会经济功能,处于国民经济的中等水平。随着农业税的全面取消和乡镇综合配套改革的深入,县域经济发展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在新形势下,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对于繁荣农业和农村经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发展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石。县域经济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可低估。它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石。它位于一个强大的国家、一个强大的省、一个强大的城市的前线,为人民、为人民、为人民。这是统筹城乡发展、维护人民生活、巩固基层政权的关键。

(2)发展县域经济是富民强县的必然选择。县域经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引擎。发展县域经济不仅是加快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现实需要,也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金融增长的有力措施。

富民强县是最有效、最现实的发展道路。发展县域经济也是必然选择。

(3)发展县域经济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撑。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壮大县域经济”是一项重要任务。

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强调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十届全国人大一、二次会议还提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壮大县域经济”;

xxxx中央政府一号文件把“壮大县域经济”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党中央、国务院一再强调这个问题,因为发展县域经济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撑。

没有县域经济的发展壮大,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就会落空。(4)发展县域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城乡和地区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5)发展县域经济是解决县域经济各种矛盾的必由之路。

根据xxxx年末的统计,全国约55%的县依靠国家财政补贴。

对全省xxxx财政支出的分析结果表明,县级支出的90%用于保障行政机关的运行和事业支出,仍属于“粮食财政”。因此,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培育和壮大县域经济的规模和实力,是提高区域经济乃至国民经济综合实力的必由之路。

二.发展县域经济存在的问题目前,统分结合的双层管理体制,基本上是全方位的事业部制。

特别是各项惠农政策的实施和两轮推广方案的完善,极大地激发了农民对粮食生产的积极性,进一步强化了分工格局。然而,由于集体经济的名义存在,“统一”的水平基本上是一片空白。这种“分化”和“统一”的局面是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内在因素。其次,吸引投资更加困难。近年来,为了吸引更多的商家,各地纷纷降低门槛,以利于企业,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其对商家的吸引力。但是,一些地方不顾客观实际,降低标准,竞相提供过多的“优惠待遇”——根据政协市委领导的统一安排,我们组织了一个调研小组,对本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进行了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了一些不成熟的意见和建议:。

一、发展县域经济的现实意义县域不仅是城乡结合部,也是工业经济和农业经济的结合部,更是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结合部。

县域经济作为一个综合经济单元,具有相对完整和独立的社会经济功能,处于国民经济的中等水平。随着农业税的全面取消和乡镇综合配套改革的深入,县域经济发展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在新形势下,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对于繁荣农业和农村经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发展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石。县域经济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可低估。它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石。它位于一个强大的国家、一个强大的省、一个强大的城市的前线,为人民、为人民、为人民。这是统筹城乡发展、维护人民生活、巩固基层政权的关键。

主义新农村的引擎。发展县域经济不仅是加快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现实需要,也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金融增长的有力措施。

富民强县是最有效、最现实的发展道路。发展县域经济也是必然选择。

(3)发展县域经济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撑。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壮大县域经济”是一项重要任务。

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强调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十届全国人大一、二次会议还提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壮大县域经济”;

xxxx中央政府一号文件把“壮大县域经济”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党中央、国务院一再强调这个问题,因为发展县域经济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撑。

没有县域经济的发展壮大,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就会落空。(4)发展县域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城乡和地区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5)发展计数首先,农业和农村地区的“统分结合”是不完整的。

目前,统分结合的双层管理体制,基本上是全方位的分工管理。

济的名义存在,“统一”的水平基本上是一片空白。这种“分化”和“统一”的局面是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内在因素。其次,吸引投资更加困难。近年来,为了吸引更多的商家,各地纷纷降低门槛,以利于企业,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其对商家的吸引力。然而,一些地方不顾客观现实,降低标准,竞相提供过度的“优惠待遇”:结合资源优势,突出特色和深度加工。立足农副产品、矿产、旅游等方面的地方特色,因地制宜,重点引进深加工企业、资源开发企业,突出特色,启动品牌,提高附加值,增强竞争力。

篇四:

近日,市××××调查分析了我市县域经济上半年发展情况。总体认为,各区(市)紧紧围绕发展第一要务,坚持科学发展观,采取招商引资、狠抓项目等一系列有效措施,县域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上半年,各区(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地方财政收入××亿元,分别为全市的××%、××%、××%和××%,占全市经济的份量越来越重。同时,也应看到县域经济发展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基础条件制约、区间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为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园、××国家森林公园等旅游资源,坚持“吃、住、行,游、购、娱”的综合开发,壮大旅游产业,培植经济增长点。利用运河黄金水道,搞好沿运经济开发,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根据市××经济带建设和“三大基地”建设等战略,做好自身功能定位,主动溶入到全市发展格局中来。发挥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充足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充分吸纳社会就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大棚果、××的“三水”农业等特色农业,形成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扩大外销和出口。

(二)壮大农业龙头企业,统筹城乡发展。农业龙头企业是城乡经济、工农产业的交汇点。发展农业龙头企业是做强县域工业的潜力所在,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措施。要重点选择与农业关联度高、拉动作用大、比较优势明显的产业,把它们培育成县域工业发展的龙头和经济发展的主体,使以农业龙头企业为重点的工业成为振兴经济,反哺农业,带动第三产业的主导力量。要大力推行工业园区化建设,优化工业布局,提高工业的集中度,发挥集聚效应。要以二、三产业为支撑,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抓好农民就业培训工程,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要尽快取消户籍限制等体制障碍,创造城乡居民平等就业发展的条件。

道。要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振兴县域经济的突破口,一是放宽投入领域,允许集体、外资企业进入的领域,都要对民营企业放开。二是进一步优化经济环境。全面落实有关政策规定,强化服务意识,尽力打造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三是引导好民营企业发展,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引导民营企业抓住国企改革机遇,降低成本搞扩张。四是着手建立民营企业信用担保机制,认真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等问题。

××年,××市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分别是××区的××倍、××倍和××倍。区间发展不平衡越来越明显地成为欠发达县乃至全市经济进一步快速发展的障碍,应予以高度重视,逐步加以解决。要加大对欠发达县的帮扶力度,统筹区间协调,冲破区位阻隔,实现资源等优势互补,促进县域经济综合平衡发展。

要充分利用省××支持经济强县和帮扶欠发达县发展的机遇,争取更多的项目资金支持,促进××、××、××经济再上新台阶。

济的有效载体,要根据国家产业政策、投资方向和市场需求,超前规划一批能够增强发展后劲、增加财源建设、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和发展社会事业的项目,不断充实和完善“××五”重点项目库。

篇五: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从目前看,在我省、我市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中,县域经济还是一个薄弱环节。

特别是像××这样的欠发达县份,县域经济发展还有许多困难和问题亟需解决。

概括地说,这些困难和问题突出表现为“一旧、三难、四制约”。

一旧,就是从干部群众的思想看,观念还比较陈旧。

虽然我们一再强调解放思想,也一直在解放思想,但由于受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还存在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保守观念,缺乏敢闯敢试、敢拼敢干的工作劲头;还存在有多少钱办多少事、有什么条件干多大事的等靠思想,发展的办法不多,解决问题的途径不宽;还存在肥水不流外人田的传统思维,排外排新的现象比较普遍;还存在小富即安、小富即满的小农意识,快发展、大发展的愿望不强烈;还存在只讲问题、不讲潜力,只谈劣势,不看优势的畏难情绪,奋发有为、干事创业的氛围还不十分浓厚。

三难,就是从县域经济运行的表象看,有三个方面的难题急需突破。

一是经济结构调整难。

实践看,由于受政策、机制、市场、地缘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县域经济结构调整在短期内难以有大的突破和质的飞跃,农业大、工业小、三产弱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导致县域经济发展动力不足,后劲不大。

以××为例,2019年全县一、二、三产业比仅从2019年的661:95:244:

调整为606:113:281。

第三产业比重上升虽然较快,但因起步晚,多以传统服务业为主,没有形成规模,不足以拉动整体经济发展。

二是财政经济运行难。

由于财源建设滞后、刚性支出增多,以及现行分配体制不合理等诸多问题的。

影响,县级财政仍然普遍窘困,大部分县市仍然要靠省财政转移支付度日,难以拿出财力搞建设、谋发展,给群众办好事实事。

我们××10个县(市区)有8个县(市区)靠财政转移支付过日子。

我们××就是其中的一个。

2019年全县全口径财政收入仅为4058万元,而工资支出就达到12亿元,如果没有省里的转移支付,我们连保工资、保稳定都很难做到。

这样的财政,根本拿不出钱来发展经济,甚至连招商引资上项目的前期费用都拿不出来。

三是乡村债务化解难。

从我们××看,到2019年年末,全县乡村两级债务高达25亿元,村均180多万元,76个行政村大部分为空壳村。

作为村级主要收入来源的机动地,在2000年化解村级债务时,大多数都已抵顶债务。

国家“一免三补”政策的出台,村里又将剩余的机动地补给了回来要地的农民。

这样村里已经没有收入来源,根本拿不出钱来偿还债务。

而且省里出台的奖励政策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很难执行。

这些债务,不仅严重束缚乡村经济发展,而且影响到社会稳定,急需解决。

一是金融体制制约着县域经济发展。

由于银行惜贷慎贷,并且上收贷款管理权限,撤并营业网点,使得县域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资金严重短缺。

以××为例,2019年,全县贷款余额仅为133亿元,其中中小企业贷款寥寥无几。

今年建设银行又要被撤销,××县又将失去一个商业银行。

二是行政权力分配政策制约着县域经济发展。

现在看,越来越多的政府执法部门实行了“三权在上”、垂直管理,而且上收的趋势越来越严重。

这对于承担着县域经济发展责任的县级政府来说,进一步增加了行政管理难度,在很多问题上,没有自主决策的权力,在许多领域处于空壳无权管理的境地。

县里上项目、干点事,几乎都得向上报批、交费,降低了行政效率,增加了行政成本,弱化了县级政府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

三是国有企事业单位改革滞后制约着县域经济发展。

由于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改革省里没有明确说法,县里无法对一些关门倒闭的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进行改革,对职工也无法进行妥善安置,带来了诸多的社会矛盾。

比如,我们绥棱水利系统的水利钻井队,已经倒闭多年,但由于是自筹自支的事业单位,不管是职工并轨,还是养老保险,哪条政策职工都靠不上,遗留问题无法解决,引发职工上访告状。

再有就是以国有林场为代表的政策性比较强的国有企业,包袱沉重,发展无力,改革已是势在必行。

但由于受政策制约,即使有好的出路,现在也无法进行推进。

四是人力资源素质低制约着县域经济发展。

现在看,人才短缺、科技落后、人员素质较低,已经成为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方面,由于县域内工作和生活条件不如大城市,大学生毕业后到县工作的比较少,既使回到县里的,由于工作、生活条件所限,流失的问题也比较严重,县域经济急需的科技型人才、管理型人才都十分匮乏。

篇六:

[摘要]县级政府的合理定位,对县域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所谓政府的合理定位,是相对于目前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存在的“越位”、“错位”和“缺位”而言的,就是政府要不断转变职能,从直接参与生产经营活动,代行企业和市场职能,转向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建立和维护市场秩序,为微观经济主体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上来。县域工业结构雷同、发展路子互相照搬、城市建设相互攀比等造成了县域经济特色不足,相互竞争,内部出现混乱,导致发展受阻。很多小企业处于同一加工层次、加工环节,很容易出现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情况。县域经济中的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应当考虑如何形成核心企业带动其他企业,从平行关系向立体和互补过渡,加强内部的协调机制与管理机制。

郡县治,天下安”。自秦统一中国实行郡县制,斗转星移,改朝换代,县级建制一直延续至今。县域经济,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的现实与传统的优势要求我们走县域经济之路,但路该如何走?发展的方向在哪里?一、走近县域经济1、农民老李的烦恼5月,中原大地,阳光明媚。

田间油菜花香,阵阵扑鼻而来。

位于中原l县的农民老李没有“五一黄金周”的闲情逸致,而是满脸愁容。5月5日,记者在他们村西田间见到老李时,他与老伴正在原是苹果园的自留地上栽种棉花。

“去年冬天,我把所有的苹果树全砍掉了。

”老李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没办法,因为苹果根本不赚钱。5年前,县里说,种苹果发财,我就腾出几块地栽上苹果树。我们村很多户都种了。可是,等到我们的苹果结果的时候,市场已经不太好,卖不出钱了。苹果上市的时候,没有销路,我就骑车去几十里以外的邻县村庄卖,一块钱十多斤,一天下来卖完还不足8块钱。卖不完的,有的坏掉了,有的干脆喂猪了。其他村民也像我一样,并没有发财。

”老李指着周围的田地对《中国经济周刊》说:

“原来这一大片地都是苹果园,现在都砍了。我们得到的只是丰产,不能丰收。

”老李还向《中国经济周刊》讲了另外一个“烦恼”:

“10年前,县里组织村支书到山东寿光参观学习,回来后,就号召大家盖蔬菜大棚,种菜发家致富,当时,因为看到人家寿光种菜赚大钱了,所以我们劲头很足,一下子乡里盖了很多大棚,我也盖了四个。可是,一年后,种菜又赔钱了。因为不懂技术,而且我们这里的土质也不太肥沃。

随后,又把所有的菜棚给拆了。

”说到这儿,老李苦笑着问:

“谁能给我们农民指出市场在哪里?怎样投资?”2、田老板的伤心事同是l县的田老板原来在l县的一家“很赚钱”的工厂当工程师。后来,那家工厂由于经营不善,1993年破产。田老板这位工厂的“能人”成了“无业游民”。

1994年,田老板开了一家生产编织袋的工厂,随后几年,销路甚广,利润一路攀升。可是,2003年已经关张。

“现在,全县有20多家编织袋厂,大家产品都是一种,就只好拼价格,价格大战往往打得不亦乐乎,最终落个几败俱伤的结局。

”田老板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据《中国经济周刊》调查,l县的其它一些编织袋厂大部分已经关闭,有的已债台高筑。

据调查还发现,县域工业结构雷同、发展路子互相照搬、城市建设相互攀比等造成了县域经济特色不足,相互竞争,内部出现混乱,导致发展受阻。很多小企业处于同一加工层次、加工环节,很容易出现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情况。县域经济中的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应当考虑如何形成核心企业带动其他企业,从平行关系向立体和互补过渡,加强内部的协调机制与管理机制。

令田老板提不起精神的还有一桩“倒霉事”:2003年2月,县里提出“养牛”项目。

田老板一时兴起,按每斤4元买了150头牛。

当时预计今年价格会涨到每斤5元。

“又泡汤了。现在价格才3块多,另外,由于2003年遭灾,饲料很贵,比如,麦秸以前每公斤8分钱,现在却涨到每公斤两毛五分钱。牛是长大了,可是价格一点也‘牛’不起来。现在,所有的牛都还在圈里。

”田老板懊恼地说:

“估计今年底就会倒闭。

”据了解,当时,l县一共建了15个养牛场,准备投资1000多万。可是,至今,分文未到。而2003年l县建的养牛场几乎都倒闭了。

“光号召,没有引导,资金不到位,形不成规模,怎么发展?”田老板满腹怨言,“我当时建的养牛场是养400头牛的规模。把养牛场建好了,却没钱买那么多头牛。

”田老板还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现在,我在寻找机会干别的。但是,资金一直是个。

问题,几家银行对民营企业几乎不贷款,不过,听说一家银行给正在修的高速路贷了2个亿。

”说起资金,老李也一筹莫展:

“贷款真难。

我的两个孩子在广东打工挣的钱,还有借的一部分,都赔了。

怎么办呢?”“没有金融支持,光‘小打小闹’,能做大吗?从县域城市经济看,资金匮乏,缺乏后劲。

”l县一位退休的某银行行长坦言。

3、l县的困惑其实,无论老李还是田老板,他们一直困惑的问题也是l县政府几十年来一直被困扰的问题。如何发展和如何定位?l县政府的几届领导没有停止过苦苦的思索。

据了解,l县下辖10多个乡(镇),400多个行政村,70多万人口,总面积约1000平方公里。是典型的农业大县,农业就是其最根本的资源,最大的特色。

因此没有农业的大发展,就没有整个县域经济的大发展。

目前,l县在工业化进程中还远未实现快速发展,工业化率与全国水平相比有较大差距。因此农业效益不高、农民增收困难、农村经济发展缓慢等问题严重困扰着工业化的大发展。

事实上,l县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有陇海铁路经过,公路四通八达,220国道、106国道和310国道在县城交汇,连(连云港)霍(新疆霍尔果斯)高速与日(日照)南(南阳)高速公路在该县交汇,形成了以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为骨架,以县、乡、村道路为脉络的交通网络体系。

这样优越的地理位置为什么却没能使l县发展起来呢?刚从外地谈判投资项目回来的l县一位政府官员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电话采访时颇有感触:

“又没有谈成,关键是投资环境没有竞争力,没有吸引力。目前,‘软硬件’都不够成熟。我们这里的思想观念还不够开放,连观念都很难沟通,投资方会来投资吗?工业没有基础,又没有资金,怎么发展?”[!----]“行政负担也太重。由于没有像样的企业,有点关系门路的,都想到政府部门工作,不少单位严重超编,有的甚至几倍超编。

”该县一位政府部门官员说。据调查,l县现任副县长11个,最多时仅副县长就多达17个。

另外,l县是个农业大县,矿藏等资源缺乏似乎也是发展不起来的一个显见的原因。可是,该县一位刚刚退休的官员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其实,农产品本身就是资源。最关键的是人的问题。

”在采访中,人们普遍把“人”的问题放在首位。据了解,l县在三年内,换了三任县委书记、两任县长。

田老板也认为:

“他们哪有心思抓发展经济。由于班子不稳定,特别是主要领导频繁调换,致使一套成熟的发展思路难以全面彻底实施,容易出现‘短期行为’和政绩工程,项目选择上不讲实效。

”中郡县域经济研究所所长刘福刚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说:

“不少县的领导班子经常换,思路也总是变,对发展战略的实施很不利。

”他说,我们不要因班子调动,就动摇了对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视。

刘福刚认为,一个县整个政策的制定,包括一些制度安排、县域的建设,它的灵魂是县域经济发展战略。战略问题是核心,是县委、县政府领导应该集中考虑的问题,有一个好的[1][2][3][4]下一页战略,就有了灵魂,全盘棋就会活起来。

在发展县域经济的过程中,县级政府如何定位?专家认为,县级政府的合理定位,对县域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所谓政府的合理定位,是相对于目前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存在的“越位”、“错位”和“缺位”而言的,就是政府要不断转变职能,从直接参与生产经营活动,代行企业和市场职能,转向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建立和维护市场秩序,为微观经济主体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上来。

二、县域经济的尴尬依据中国农村经济问题专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锡文的理解,县域经济的本意是指一个县(市)地域范围内的经济:既有城镇和乡村的经济,又有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经济;既有公有制经济,也有非公有制经济;既有政府的经济(财税),也有老百姓的经济(就业和收入)。可以说,整个国民经济活动的各项指标,在一个县(市)的范围内,基本都可以得到反映。

刘福刚也指出,“县域经济”是指在县域范围内,以城镇为中心、农村为基础,由各种经济成分有机构成的一种区域经济。它介于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之间,一方面承载着农村发展的重担,另一方面又面临城市经济冲撞。

题的出口。

”刘福刚说。

1、找不着“北”?县域经济本来具有很明确的发展方向,但是目前看来越来越迷失方向。和l县面临的情况一样,许多县城对自己的发展定位模糊,有撤县建市的,有搞“特色”的,有发展卫星城的,有盲目地扩大城区面积,一味朝着城市化方向发展的,甚至机械地借鉴其他县域发展模式,忘掉了自身的比较优势,这样反而导致了发展的落后、资源的浪费。这种夹在农村经济和城市经济中间的经济板块,它的发展方向到底在哪?[!----]l县似乎还在“瞄准”。

田老板说:

“现在,我们县没有一个工厂,原有的几个工厂都已经倒闭,无一‘幸存’。

乡镇企业更是糟糕。仅有的几个工厂,也都是民营的。

”老李也表示:

“现在,不知种什么能赚钱。整个县的农业没有特色,没有规模,难以成气候。

”目前来讲,也许l县的困惑正是中国县域经济发展的困惑,而这一困惑又恰恰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羁绊。

传统上讲,中国经济是典型的二元制经济。在二元经济结构中,中国经济被分为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中国人被分成了“市民”和“农民”,城市与农村之间有条难以逾越的鸿沟。从时间上说,1980年代是农村经济时代,改革从农村开始,重点在乡村;进入1990年代,改革转向城市,城市经济拉开序幕。

从空间上看,出现了东南沿海经济带、长三角、珠三角、京津环渤海城市群。难道中国经济就一直要如此泾渭分明地“二元”下去吗?事实上,在城市群与农村二元经济之间是县域城市经济,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我国有2200多个县市,面积占国土面积的90%以上,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70%,2003年县域gdp占全国的63.4%,县域中的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几乎各占半壁江山,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

2、城市化的诱惑“郡县治,天下安。

”从秦朝统一设县以来,历代兴替,惟县的建制至今不变,县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在一次城市发展峰会上,专家预言,到2020年,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京津环渤海三大城市群将成为国家新一轮财富聚集的“火车头”,三大城市群集聚财富份额将达到全国的65%。

对此,人们不禁提出质疑:我们的经济学家动辄拿纽约、东京、伦敦gdp占24%、26%、22%作参照和追赶目标,怎么忘了中国有13亿人口9亿农民呢?一位长期从事县域经济报道的媒体资深人士对《中国经济周刊》说,从我国经济史来看,中国是从农耕经济发展而来,农业在经济中占据了很大分量,过去所谓的城市主要也是集市的放大,本身就带有典型的县域经济特征。从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来看,发达国家已经走出注重发展超大城市的时代,他们也越来越意识到城市化的弊端,相反他们更加重视小城镇的发展。而我国地少人多的现实,必然导致过度城市化的浪费,而县域经济则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难题,应该说强调发展县域经济,不啻为实事求是地符合传统又有后发优势。

“一些学者在向我们的政府官员和老百姓介绍城市化的理论和西方的城市化。有些学者研究了中国的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和中国城市管理体制的现状以后,得出了一些悲观的结论说,中国在现在和未来恐怕不是能不能城市化的问题,而是被过度城市化的洪水淹没的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陆建华博士说。

三、拷问“市管县”与此同时,随着提倡壮大县域经济的呼声日高,作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市管县”体制遭到“讨伐”。

日前,l县所在省最新出台了《关于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若干意见》。这份最终以省委省政府名义下发的文件被认为是历年来该省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含金量”最大的一次。

[!----]其中规定,该省20个经济较发达的县(市)和5县(市)搭上了扩权的班车。这些扩权县在经济管理权限上几乎是和上级地级市“平起平坐”了。

一份调查显示,虽然该省县域经济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水平仍然较低,结构性矛盾突出,发展活力不够。目前县域经济的发展遇到了不少体制上的问题,县级政府承担的责任和拥有的权力极不相称。县级政府管理权限过小,相当一部分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在省辖市和省里,县级政府没有最后决定权。上级垂直机构过多,县级政府缺乏有效协调手段,也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手脚,影响了县域经济发展。

管县体制的经验,发出《关于改革地区体制,实行市管县的通知》,并批准了江苏全省实行市管县体制,全国各省、自治区都扩大了试点,从而出现了市管县的新高潮。

不可否认,作为现代大工业和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市管县体制是在中国特定的政治经济环境下,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产生的,有其历史的必然性。

但随着区域经济和城市化的发展,尤其是市与县经济差距的缩小,由于市管县体制缺乏系统配套的城市发展机制和人口政策的平台,该体制下的市县矛盾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城市群区行政区划管理中的最突出矛盾。

尤其在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市管县体制的弊端日益突出。

四、路在何方?1、准确定位是关键l县某届主要领导曾向全县人民承诺,要把该县建成“江南水乡”。而l县的现实是:盐碱和沙地“十分丰富”。历史也证明,那是一场“闹剧”。

县域经济是小城镇经济。它既不同于国家宏观经济,又不同于企业微观经济,既不完全是农村经济,又区别于城市经济,其准确的定位只能是作为城乡经济结合部和交汇点的小城镇经济。

刘福刚说:

“在制定整个经济发展战略中,一定要对本县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给予一个准确的定位,确定自己和全局的关系。县域经济的定位一定要和整个经济发展全局结合起来,跳出县域,从别人的眼光、从市场的眼光看定位,而不能像过去那样只从本县情况自我定位。

”从百强县分布看,大都在“城市群”周边,实属卫星城。县域城市经济在“抓大放小”和市场竞争面前处在萎缩和萧条当中。从农村经济看,始终受“三农”困扰,收入、教育、医疗、生态、水利、上一页[1][2][3][4]下一页农资等矛盾重重。尽管,今年国家拿出100亿元直接补贴种粮农民,向农村基础设施投资规模超过500亿,但面对广大的农村、农民得到的也还是杯水车薪,与国家对城市群经济的投入相去甚远。比如,从现在起到2008年,预计北京市筹办奥运总投资将达到1.5万亿。高速列车、高速公路虽然节省了中心城市之间的距离,但中国的乡村却在“边缘化”里愈走愈孤单。

其实,市场经济当前,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和宏观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谁能够率先实现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谁就能够在未来的发展和竞争中抢占制高点。

因此,要进一步树立“平等、竞争、效率”的市场经济观念,注重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大力培育劳动力市场、技术市场、资本市场、产品市场,进一步完善市场体系。大力推进以市场为导向的综合配套改革,实施阳光政务,致力于为企业提供服务和政策保障,营造宽松的经济发展环境。而政府也需要找好自己的定位,必须转变政府职能,学会用经营的理念、竞争的法则、调控的手段驾驭县域经济,切实从主要由政府当主角,主要靠行政手段来推动发展,转到由民营经济当主角,靠市场推动经济发展上来。

[!----]2、打好“特色经济”牌定位准确其实也即清楚自己的特色在哪里,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县域经济的一个核心就是要打好“特色经济”这张牌。

老李不解地问:

“我们县盛产小麦、玉米、大豆、花生、棉花、苹果、葡萄、大枣,可是怎样发展电视上讲的‘特色经济’,让我们百姓富起来?”“我们还在探索。希望尽早走出一条‘特色’路。

”l县一位政府部门官员说。

刘福刚认为,县域经济是特色经济,城市经济的发展主要靠资金、技术、人才,而县域经济的基础是区域的自然资源。

所以,发展县域经济不能好高骛远、急功近利,必须依据其区位和自然资源优势来因地制宜打造特色产业和名牌产品。另外,他强调,民营经济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县域经济以民营经济为主体。

民营经济对调整县域经济结构,培育县域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加就业和保持社会稳定具有积极的作用。

特色就是潜力,特色就是竞争力。县域经济的发展,关键是要发挥比较优势,依托本地优势资源,参与市场交换和市场竞争,形成具有特色的产业和产品体系。

要破除“大而全”、照搬模仿、盲目跟风、粗放加工的观念误区,树立“不求其多、但求其特”,“不求其全、但求其精”的特色经济新理念,提高特色经济的竞争力,使特色经济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上规模,上档次,出效益,从而带动整体县域经济实现大发展。

照此思路,城镇化建设浮出水面。

3、小城镇之路现在,l县被所在省确定为25个城镇化建设试点县(市)之一。

该县一位。

主管经济的副县长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让农民进县城才是中国城市化的根本途径。小城镇在县域经济中所起的辐射作用要远远大于其在城市经济中所起的作用。县域小城镇水平的不断提高,既是县域经济不断发展的一种必然结果,反过来说加快小城镇建设也是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

”刘福刚认为,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的战略目标中,小城镇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的重要选择。他还指出,县域经济的发展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民增收,而小城镇经济能够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因此,县域经济发展要坚持把小城镇建设当作农村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和农民增收致富的龙头,当作工业化的载体和民营化的平台,从而大力发展城镇经济。重点发展县城和有区位优势、交通优势、资源特色优势和规模优势的重点中心镇,增强小城镇的集聚效应、辐射效应,促进农村人口、生产要素向强镇集聚,提高农村城镇化水平。

另外,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培育城乡统一的商品和要素市场,整合城乡各种资源,调整农业结构,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以小城镇作为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落脚点,使小城镇建设真正给农民带来实惠,使农民分享城镇化的成果和效益。

五、县域扩权要壮大县域经济的发展,县域扩权已是箭在弦上。

据子解,省管市、市管县(市)的财政管理模式,将被湖北省打破,取而代之的,是省管县(市)的财政管理体制。

三是部分市由于自身财政比较困难,不同程度地集中了一部分县(市)财力,省对县(市)财政的一些扶持政策和补助资金等难以及时落实到位;四是省对县(市)的财政信息和实际情况掌握不够准确、不够及时,难以加强对县(市)财政的有效监管。

[!----]而“浙江现象”似乎早已证明“市管县”是如此多余。浙江省的财政体制是省直管地、县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地区一级(市)财政只对省财政有结算关系,且预算内财政收入仅限于地级政府所在市,而与行政辖区内的县(市)没有对应的财政结算关系。

2003年11月23日,由中国县域经济研究所等负责评定的第三届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结果揭晓,浙江省获27个席位,占1/4强。县域经济占浙江省gdp的70%,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浙江省11个地级市的实力及其增长却反而没有县域经济实体那么快那么强。

国内其他省市一般是强(地)市弱县(市),浙江为何截然相反?浙江省农办、浙江省财政厅和(地)市、县(市)财政局负责官员认为,浙江这一经济增长格局的形成与浙江“省管县”财政体制有很大关系。与浙江省财政的“省直管县”相适应,“地级市的权力逐渐弱化”,并实现“市县分治”,即“市”只管理自身,县改由省直接管理。

对于为什么浙江要省管县,浙江省农办副主任顾益康表示“只有强县才能富民”。

可以说,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新思路。应该以民为本,抓住当地区域的比较优势,鼓励非公经济,发展第三产业,将农村的资源、城市的消费和当地的就业有机结合起来,发展一种良性循环的城乡协调经济。惟有此才能真正撑起21世纪的中国经济。

资料1:

资金成就三门特色人们每当提起浙江三门,自然会想起三门海水养殖业�“三门青蟹”。然而,托起“三门青蟹横行世界”的正是三门农村信用社。

有了资金的扶持,才有了今天的特色三门。

三门海水养殖业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起初,由于缺经验、缺技术、缺资金,加之受自然风险、市场不成熟等因素影响,“养殖业”和“高风险”是同名词,发展一直比较缓慢。但三门县农村信用社看到养殖业的潜在力量,认定海洋经济必将成为该县未来农业发展的主导产业。

期间三门农信社不断投入信贷资金扶持农民发展海水养殖业,使养殖户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亏损到盈利的全过程。

产经营中,走上产供销一条龙、销售有保障的农业规模生产轨道。信用社共支持农业龙头企业28家,占全县农业龙头企业的78%,贷款额达1160多万元。其中的涛头养殖公司在实际工作中摸索出一套“公司+农户”的养殖新模式,受到省领导的高度赞誉,被称为“涛头模式”。

上一页[1][2][3][4]下一页资料2:

灵宝市的县域经济之路灵宝市位于河南省西部,1990年代后期,由于受市场疲软等因素的影响,灵宝的两大支柱产业黄金和果品受到严峻挑战,经济开始步入一个相对缓慢的发展低谷。

面对这一形势,灵宝市委、市政府准确把握县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趋势,积极推进“五大特色经济发展”,在以科学的发展观指导县域经济发展进程中,进行了有益探索。

[!----]大力发展特色工业。灵宝市始终坚持把工业经济作为县域经济的发展主体,以由依靠资源上项目向依靠科技办工业转变为方向,产业抓骨干,企业上规模,产品创名牌,努力培植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和骨干工业群体。

积极做大做强黄金、铅业、铜业、镁业四大地下产业和果品加工、中药材加工、林板纸一体化、草牧加工四大地上产业等工业产业,使其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灵宝是传统农业大县,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重点是“三农”,难点也是“三农”。近年来,灵宝市坚持跳出农业抓农业,用发展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用现代科技改造农业,用现代装备提升农业,促使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一是以市场为导向,形成了无公害苹果、优质大枣、速生杨、食用菌、优质烟叶、绿色蔬菜、优质中药材、优质牧草等规模优势。二是着眼探索高效农业发展新路子,建成了集科技、经济、生态、观光等功能于一体的1200亩高科技业示范园一期工程,科技含量走在全省前列。

大力发展特色城市。灵宝市利用被列为全省加快城镇化进程26个重点县(市)的有利机遇,综合运作土地资本、基础设施、城市环境、品牌形象等城市资源,加快老区建设和新区绿化亮化美化,城市经营水平整体档次和审美品位有了明显提高,并涌现出一批“中州名镇”和“中州新村”。

大力发展特色旅游。灵宝市强力推进旅游投融资体制和景区管理体制改革,多元化吸引社会资金,倾力打造函谷关古文化旅游区这一知名品牌,加快推进荆山黄帝铸鼎遗址、鼎湖湾、亚武山等骨干景点开发和旅游服务设施建设。2003年被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大力发展特色教育。灵宝市以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建设为着力点,采取政府先导投入、银行贷款、学校自筹等办法,积极整合职业教育资源,构建特色职业教育“大基地”框架,大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科技下乡、科技兴农跟踪服务活动,培育出了一大批农村经济发展的星火带头人和中坚力量。实现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由无序向有序、小规模向大群体的转变。

2003年,全市共对外转移劳动力3.2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5亿元。

篇七:

财政。

当前县区财政困难的成因与建议。

姜琳琳。

县区财政是财政体系中的基础环节,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对于政治、文化及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近几年,某些县区存在着财政自给率不足、刚性支出高、债务负担沉重等相关问题,不断恶化的地方财政状况对地方经济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制约作用,对社会稳定性也会造成不利影响。

因此,直面县区财政难题,积极探讨解决对策,促进财政工作良性发展刻不容缓。本文通过探讨基层财政困难的成因,研究分析了基层财政如何走出困境,并结合实际给出改善经济情况的对策,以便促进县区财政走出困境。

限期拨付专项保障民生。地方财政可支配收入已不能完全覆盖刚性支出,财政能力背后隐藏着支付风险。

二、县区财政困难的成因分析(一)政策性县区库减收党的十八大以来,持续实施减税降费政策,政府试图通过减收政策来获得企业效益的增长,使市场活力得以增强。在减税方面,一系列让利于民政策使企业和个人获利、受益,从“营改增”到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再到个税改革,县区库明显减收,尤其是对于经济基础薄弱地区,财政收入压力更加突显。比如“营改增”后,原企业缴纳的营业税全额缴入县区库,增值税税收的划分比例为中央和县区级各50%,县区库减收。

此外,以。

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论文(优质15篇)篇十五

贵阳市带来跨越式发展机遇。贵阳市在加强城镇化、工业化和农村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面临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绿色金融成为调整产业结构,推动绿色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受到贵州省、贵阳市政府高度重视。10月,在贵阳召开的生态文明会议上,贵州省委书记赵克志指出,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通过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创造良好的生产和生活环境,通过产业结构升级促进绿色转型。贵阳市政府连续举办绿色金融论坛,汇聚国内外专家以探讨绿色经济、绿色金融发展路径及对策,多家银行在绿色信贷、绿色证券、绿色保险、绿色激励机制等领域进行积极实践。回顾贵阳市绿色金融发展历程,仍存在信息不对称、制度不健全、产品单一、激励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成为制约贵阳市绿色金融发展的重要因素。

贵阳市在绿色金融探索和实践中,取得了较多的成果,但是也存在下列问题。

(一)绿色全融发展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

政府、监管机构、金融机构、企业以及社会投资者构成绿色发展生态环境。目前,各主体之间存在信息条块分割、共享难等问题,导致绿色金融发展信息成本较高。首先,环保和征信信息由政府环保部门、人民银行相关部门进行管理,信息收集、加工、管理工作起步较晚_环境污染信息尚未进入信贷登记齐询系统。不完整的信息导致金融机构难以掌握服务企业真实信息,对投资、担保、贷款及上市企业难以做出准确判断。其次,由于政绩利益驱动,一些部门存在地方保护主义,隐藏“两高”企业真实信息,致使金融机构监管风险和成本增加。再次,绿色经济发展,涉及大量新领域、新技术、新知识,金融机构缺乏与之适应的专业人才,调研、信息甄别难度加大。最后,信息不对称,投资者难以获得绿色金融投资渠道、企业绿色环保资料以及绿色金融产品等信息,抑制其投资选择,使得民间资本不能有效地配置到绿色产业中去。

(二)绿色全融发展过程中缺乏制度保障及激励机制。

环保部、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以及人民银行出台发展绿色金融的相关性指导意见,但相关的信息披露机制、环保核查机制、资本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激励机制以及违法惩罚机制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还未健全。造成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和证券公司在审核、监管和处理违约的企业时缺乏处理依据。外部而言,政府还未推出税收、财政扶持以及消费引导激励机制,金融机构、企业、社会投资者缺乏饯行绿色金融的外在动力。内部而言,金融机构、企业、社会投资者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意识不强,缺乏企业绿色文化制度、推行绿色金融的约束和激励机制,金融机构、企业、社会投资者缺乏推进绿色金融的内在动力。

(三)绿色全融产品创新及服务手段不足。

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多元化的服务手段不仅能提高资源配置、使用效率,而且减少企业经营对环境的影响,并提供社会投资者多元化的投资渠道,有效地引导民间资本充实到实体经济建设中来。不仅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实体经济发展,而且为投资者带来丰厚的回报。同国外金融机构相比贵阳市金融机构提供给企业、社会投资者选择的绿色金融创新产品较少,基本集中在绿色信贷方面,多元化的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绿色债券、绿色互换等绿色金融产品及服务还不成熟。使得企业、社会投资者选择范围较窄,影响绿色金融的发展和业务规模的扩大。

(四)绿色全融发展中主体之间缺乏协同。

绿色金融的发展是由政府、监管机构、金融机构、企业和社会投资者多主体构成复杂生态环境。绿色金融要能充分发挥推动绿色经济发展的最大潜能,必须要求生态环境中参与主体充分认识到绿色金融发展的重要性,只有相互之间协同配合才能实现绿色发展的共同目标。贵阳市绿色金融实践现状分析,绿色金融发展缺乏统一协调机制,各个部门的管理和相关数据难以实现共享,导致金融机构对企业投融资、信贷、保险的风险增加,抑制金融机构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的动力;增加企业、社会投资者对金融机构产品或服务的选择难度、信息收集成本,企业、社会投资者缺乏多元化融资或投资产品和渠道的选择,抑制企业、社会投资者对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政府、监管机构对绿色金融理念、发展和激励机制宣传的不足,造成金融机构、企业、社会投资者对绿色金融发展的.认识和参与积极性缺失。

三、贵阳市绿色金融发展对策及建议。

绿色金融的发展对应贵阳市解决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经济发展转型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在绿色金融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针对贵阳市绿色金融发展中的问题,提出如下的解决对策和政策建议。

(一)针对政府及监管机构层面的对策及建议。

1.建立绿色金融信息共享平台。

信息不对称,增加金融机构评估企业的成本和风险,增加政府、监管机构的监管成本.增加社会投资者投资选择成本和风险,增加企业融资成本及风险,不利于绿色金融的健康发展。政府、监管机构为推动绿色金融发展,需建立贵阳市绿色金融信息共享平台,实现绿色金融相关信息共享。通过建立信息披露、信用评级等制度,促进政府、监管机构、金融机构、企业、社会投资者之间实现信息共享,降低绿色金融发展的信息成本及风险。

2.建立第三方独立评级和监督机构。

为保障对企业、金融机构、社会投资者信用评级、信息评估的独立性和专业性,政府应建立第三方独立评级和监管机构,承担对政府、金融机构、企业、社会投资者的信息、纠纷等方面的齐询及评估。公平、公正、公开地为参与主体提供专业信息齐询、纠纷评估等,成为绿色金融生态环境各参与主体联系纽带和仲裁机构。

3.建立绿色金融协同发展机制。

建立绿色金融协同发展机制,有效协调绿色金融生态环境中的政府、监管机构、金融机构、企业和社会投资者的利益,为绿色金融的发展提供保障。税收、财政协同机制的建立,能刺激、引导金融机构、企业和社会投资者积极参与绿色金融活动,促进绿色金融服务、绿色金融产品、绿色投融资发展;惩罚协同机制的建立,能抑制“双高”企业的发展,激励绿色企业的发展;准入退出、信息披露、监管等协同机制的建立,能规范、约束绿色金融参与者的行为。

4.建立绿色金融人才培养环境。

通过绿色理念来影响绿色金融参与者行为,逐渐建立绿色金融文化。树立绿色金融理念,绿色金融活动参与者应将社会、环境价值纳入治理目标及文化建设体系。政府、金融机构、企业、社会投资者应认识到实施绿色金融战略、确定环境风险和机遇,不仅利于整个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且也利于自身可持续发展。因此,应加强绿色金融文化建设,加强对相关人员绿色金融参与者绿色理念教育,理顺参与者之间相互关系,树立绿色环保意识,强化与高校等机构合作,培养具备金融、环保、管理知识的绿色金融复合人才。

(二)针对全融机构的对策及建议。

1.绿色信贷方面。

银行机构应根据国家经济环境政策和产业政策,对从事绿色经营生产、绿色制造和绿色农业的企业或机构提供低利率的贷款;对研发生产治污设施、从事生态保护与建设、开发、利用新能源等产业实行优惠贷款政策和设立绿色信贷通道。加快开发贷款类、理财类、票据类、租赁类等绿色创新产品和工具,关注国内外绿色金融发展方向,扶持绿色环保项目,推动“绿色信贷”市场发展。

2.绿色保险方面。

保险机构应加快多样化、多领域、多层次的绿色保险产品研发,建立行之有效绿色保险体系。对符合绿色发展标准的投保企业因污染突发事件所涉及的受害者进行合理赔偿。既可以减轻政府、企业和相关机构的赔付经济压力,又可以发挥市场对企业排污行为的监督和调节力度,加强舆论的监督和指导作用。

3.绿色基金方面。

证券机构应设立节能减排、环境优化专项投资基金,对绿色环保、低碳的企业进行基金投放,通过资本投入促进绿色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绿色基金投向具备低碳特征、较高的科技含量、具有良好的投资回报和发展前景的领域。

4.绿色证券方面。

通过公开发行绿色债券解决社会效益好、资金需求量大的绿色项目资金需求;通过建立绿色企业上市审批绿色通道,拓宽绿色企业资本市场融资渠道;通过将绿色因素融入金融创新中,丰富绿色金融产品,如“绿色彩票”发行;通过推行排放减少信用度等低碳金融衍生品,推行“排放减少信用”交易机制,建立规范的金融衍生品市场。

(三)针对企业的对策及建议。

1.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绿色环保意识。

推动绿色金融发展,首先,建立人与自然和谐观,认识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由以人为中心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转变,从追求短期利润最大化向追求长期价值最大化转变。其次,树立绿色经营道德观,把平等、正义等道德观念拓展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形成企业环境保护的社会道德意识。再次,树立环境保护法律意识、明确环境责任,依法治理、保护环境,建立谁污染、谁治理的法律问责制度。

2.推行绿色生产、提供绿色产品。

企业利用技术、管理手段对生产全流程进行排污改造和产业结构调整,推行绿色生产,提供绿色产品,消除生产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影响,实现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和谐统一,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推行绿色营销战略。

企业推行绿色营销战略,加强绿色营销和绿色服务宣传、在市场调研,产品研发、定价、促销活动等营销链中,坚持“绿色理念”,促进企业发展与消费者、社会利益趋同。发展绿色技术、开发绿色产品、实行绿色包装、重视绿色促销、制定绿色价格、选择绿色渠道、树立绿色形象的绿色服务营销战略。

4.建立绿色企业文化。

文化是企业、员工长期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价值认同体系。企业文化建设中,需融入绿色理念、环境保护、社会价值等,引导、规范、约束企业、员工行为,并将绿色文化元素贯穿企业经营、行为等活动过程,逐步树立以绿色为核心的企业文化。

四、结语。

相关范文推荐

    美术的工作计划和目标大全(17篇)

    工作计划书可以让我们对工作进展情况有清晰的了解,及时调整计划和资源分配。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工作计划书范文,仅供参考,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

    财务离任述职报告(优秀15篇)

    述职报告的撰写是对个人工作的总结,也是对自己职业生涯的一次自我反观和检阅。述职报告是过去一段时间内对工作经历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帮助我们反思工作

    给客户的放假通知邮件(实用14篇)

    1.通知是一种传达信息、告诉他人某事或者安排活动的方式,常用于学校、公司、社区等场合。在这里,我们提供了一些通知的样本,希望能够满足您的需求。尊敬的客户:您好!

    品牌策划经理的岗位职责(模板19篇)

    岗位职责能够帮助员工明确自己的工作范围和责任,提高工作效率。以下是一些行业内专家对于岗位职责的经验总结和建议,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部门经理:(1)统筹考虑近期工

    项目进度新闻稿(优质15篇)

    新闻报道是一种以客观、准确、及时、全面的方式呈现事件和事实的文字表达形式,它可以传递社会信息,引导公众舆论,我们应该关注最新的新闻报道了吧。报道即向公众传达信息

    双减下的家庭教育心得(优秀20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审视自己的行为和决策,及时调整错误。以下是一些读者留言中分享的心得体会,他们的经历和思考或许能对我们有所启发。我们每个做父母的都希

    仓库管理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热门12篇)

    月工作总结是每个月结束时对自己的工作表现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一种重要方式。了解别人的工作总结也是一种学习和进步的方式,下面是一些他人的优秀月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

    药剂师培训心得体会总结(模板21篇)

    培训心得体会是对培训活动的感悟和思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转化所学知识为实际能力。接下来,小编将为大家分享几篇优秀的培训心得体会,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启发和思考。

    撤销追加被告申请书(优质24篇)

    无论是申请学校还是申请职位,一篇精心写作的申请书都能为我们增加竞争力。在下文中,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写作更多申请书的技巧和要点。申请人:张某某(又名×××),男

    秋季幼儿园德育工作计划(汇总14篇)

    幼儿园工作计划的制定需要综合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接下来是一些优秀的幼儿园工作计划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幼儿入园之初,在与人交往方面带有明显的自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