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中庸感悟心得大全(16篇)

时间:2023-11-01 作者:琉璃优质中庸感悟心得大全(16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可以更加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让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我内心的世界。小编为大家搜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在写作时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优质中庸感悟心得大全(16篇)篇一

中庸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圣人之道"。《中庸》一书是由荀子所著,是一部至理明言的经典之作。读完《中庸》这部经典之后,我深感其中蕴含的智慧和思想远远超出了言语所能描述的范围。《中庸》让我学到了许多道德与伦理的原则,也让我对人生有了新的体悟和感悟。

首先,我深深被《中庸》中"不偏不倚"的思想所感动。其中的"中正"理念告诉我们,人生不应偏向任何一方,而应保持平衡和稳定。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被外部环境影响,迷失了自己的方向。然而,《中庸》告诉我们,只有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沉稳,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坚持自我,并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这种"不偏不倚"的心态是我们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应该努力追求的。

其次,我深受《中庸》中"诚"的思想所启迪。"诚"在儒家思想中被视为最高的道德准则,是真实、可靠、不虚伪的表现。人们常说"诚实为本",而《中庸》则将"诚"具体化为一种行为准则和人际交往的原则。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种种诱惑和骗局,但只有坚持"诚"的态度,才能树立起信任和被信任的良好形象。诚实不仅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负责。只有以"诚"为中心,我们才能建立起和谐、健康的人际关系。

第三,《中庸》中提到的"中庸之道,无事不见调而不忍"的思想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在人际关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冲突和纷争。然而,《中庸》告诉我们,不要过于偏激和冲动,要保持客观和冷静的态度。只有站在对立双方之外,保持中立的立场,才能看清事情的真相,做出客观公正的评判。虽然这种"不见调而不忍"的理念在实践中可能会带来一些困难和不便,但正是这种心态让我们能够超越自身利益,以更高尚和智慧的态度对待问题。

第四,《中庸》中提到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思想给了我很大的鼓舞。"学而不厌"意味着不停止不断地学习和探索;"诲人不倦"意味着不断地传道和教育他人。只有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学习,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只有不倦地传道和教育他人,才能让自己的智慧和经验发挥出更大的价值。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我们要时刻保持谦虚的心态,不要停止学习,不断充实自己。

最后,《中庸》中反复强调的"明明德"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给了我很大的启示。"明明德"是指要明晰道德准则和目标,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则是要从个人的修养开始,逐渐扩展到家庭、社会和国家,为整个社会创造和谐、稳定的环境。只有每个人都能做到"明明德"并从个人修养做起,整个社会才能够朝着更加美好的方向发展。

总而言之,读完《中庸》之后,我深深感悟到其中所包含的思想和智慧对于我们的生活和人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中庸》中的思想不仅是儒家学说的精华,更是为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我希望能够将《中庸》中的思想贯彻到日常生活中,坚持中庸之道,做一个有道德、有责任心的人。

优质中庸感悟心得大全(16篇)篇二

中庸十七章,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部集中体现智慧和道德准则的经典著作。通过读中庸十七章,我深深地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智慧和道德原则对个人修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本文将从五个方面来表达我对中庸十七章的心得体会和感悟。

首先,中庸十七章强调“诚”字的重要性。在这个信息多元化、虚伪的社会中,许多人追求着表面的华丽和虚假的虚荣,缺乏真诚和纯粹的内心。而中庸十七章提醒我们,只有真实的个体和纯粹的心灵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和内心的宁静。通过诚实待人、真实对待自己,我们可以建立起真诚的人际关系,拥有真挚的友谊。

第二,在中庸十七章中,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被强调。在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复杂而多样,往往缺乏互相尊重和理解。然而,中庸十七章告诉我们,要实现真正的和谐与平衡,首先要求自己做到尊重和理解他人。只有通过平等和尊重的态度对待他人,才能建立起和谐的社会关系,实现人际和社会的和谐。

第三,中庸十七章中涉及到人对待困境的态度。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在中庸十七章中,强调了面对困境时应持有的平和心态和正确的思维方式。只有用冷静的态度和智慧的决策来应对困境,我们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中庸十七章还提醒我们,困境也是生活的一部分,我们要接受并学会面对它,而不是回避或逃避它。

第四,中庸十七章强调个人的行为和品德对社会的影响。中庸十七章认为,个人的行为和品德是社会的基础和支柱。每个个体都应该保持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修养,言行一致才能树立起良好的榜样,对周围的人产生积极的影响。个人的道德修养不仅对自己有益,也能为社会建设和谐的体系做出贡献。

最后,中庸十七章强调个人的修养和内外修身的重要性。中庸十七章认为,个人的修养决定了一个人的修身和他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只有通过不断的修身养性,个人才能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进而影响和改变他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同时,个人的内外修身也需要相辅相成,只有内外兼修,才能达到真正的道德境界。

总结起来,中庸十七章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经典,通过阅读中庸十七章,我深替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智慧和道德原则对个人修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中庸十七章强调了诚实、和谐、困境应对、个体的行为和品德,以及个人的修养和内外修身的重要性。这些原则不仅对我们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有指导意义,也对社会和谐、进步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在生活中我们应该秉持着这些原则,努力成为一个真诚、和谐、坚韧、有担当的人。

优质中庸感悟心得大全(16篇)篇三

中庸道理自古以来便是许多人追求的境界。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中,和谐平衡的中庸思维对于个人的成长与社会的进步至关重要。深入思考中庸的理念,我对人生、人际关系、道德准则等方面都有了新的认识与感悟,以下是我的体会与体悟。

首先,在个人成长方面,中庸让我明白了平衡的重要性。人生常常充满了各种选择与抉择,我们往往在两个极端之间摇摆不定。而中庸哲学告诉我,任何事物都是多面性的,不论好坏,过度都会失去平衡。因此,在面对选择时,我学会了权衡利弊,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平衡点,避免偏激与走极端。例如,在学业压力和兴趣发展之间,不可盲目追求成绩,也不可完全放松,找到适合自己的均衡点才能真正提升自我。

其次,在人际关系方面,中庸让我明白了和谐共处的真谛。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往往是一种权衡与协调的过程。中庸告诉我们,要避免极端的冲突与对立,要有度与忍耐,才能维持和谐的人际关系。因此,我在与同伴和家人相处时,学会了克制自己的情绪,尊重他人的意见,并寻找共同点与平衡。只有通过平和与温和的交流,才能建立长久的友谊与亲密的关系。同时,也通过维持内心的平衡,让自己在人际交往中始终保持稳定与和谐。

第三,在道德准则方面,中庸让我明白了合理的行为是一种基本原则。中庸强调的是合乎情理的行为,乃是世人所共欲往之。人无法避免面临各种各样的诱惑与纷争,只有以中庸之道为指引,才能抵制外界的诱惑,始终保持良好的道德准则。例如,在面对贪婪与欲望时,我能坚持自己的原则,不让物质的诱惑左右自己的观念与行为。只有对自己和他人都要求公平公正,才能在生活中取得更多的尊重和信任。

第四,在处理人生的起伏与变化时,中庸让我学会了平和应对。人生充满了曲折和波动,人们往往在生活的风浪中感到迷茫与不安。而中庸哲学告诉我,要保持内心的平衡,感受生活的变化,调整自己的心态,从容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在我遭遇困难时,我学会了沉着冷静,分析问题的根源,并采取合适的解决方法,避免了情绪的波动,使自己能够更好地应对困难。

最后,在追求人生目标方面,中庸让我明白了温和坚持的重要性。人生的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一个人对于自身目标的坚持与努力。中庸哲学告诉我,要坚持自己的理想与目标,但同时要适度与温和,不要过分追逐,也不要沉溺于得失。通过合理的分配时间与资源,我学会了在追求目标时平衡自己的身心健康,并且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决心与毅力。

总而言之,中庸道理贯穿于个人成长、人际关系、道德准则、处理变化和追求目标等诸多方面。在现实生活中,中庸的思维方式与行为准则,不仅能够让人们过上充实健康的生活,也能够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与共同进步。通过体会与感悟中庸,我深刻地体会到了中庸的价值,也明白了自己在实践中要更加努力去追求平衡与和谐。

优质中庸感悟心得大全(16篇)篇四

《中庸》是中国古代论述人生修养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学专著,是儒家经典之一,原是《礼记》第三十一篇,相传为战国时期子思所作。其内容肯定“中庸”是道德行为的最高标准,把“诚”看成是世界的本体,认为“至诚”则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并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和认识方法。宋代从《礼记》中抽出,与《大学》《论语》《孟子》合为“四书”。宋元以后,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和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主要注本有程颢《中庸义》、程颐《中庸解义》、朱熹《中庸章句》、李塨《中庸传注》、戴震《中庸补注》、康有为《中庸注》、马其昶《中庸谊诂》和胡怀琛《中庸浅说》等。

优质中庸感悟心得大全(16篇)篇五

中庸是一本中国古代经典著作,被誉为“治学之宗、理道之宝”。其中的第一章被称为《中庸心得》,这一章节以“诚意正心”为核心,通过对心性修养的阐述,引导读者追求真理和道德的完美。阅读《中庸心得》给我带来了深刻的体会和感悟,下面我将从五个方面来论述我的心得和体会。

首先,《中庸心得》告诉我们人心的重要性。书中的开篇便引用孔子的一句话:“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夫!”可见,中庸被视为至高无尚的道德标准。而实现中庸的首要条件就是心。人心是思想、情感和意志的核心,它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和品德。只有净化心灵,使其受到崇高的价值观的引导,才能真正达到中庸之德。这让我深深地明白了人应该注重心灵修养的重要性,只有通过内在的自我管理和提升,才能成为一个有德之人。

其次,《中庸心得》强调了诚实与正直的重要性。书中提到:“愿正性之心,生诚致之情。”这句话表明诚实是中庸之道的基石。人若能诚实的待人处事,以真心实意地对待他人,就能建立起与人的亲近和信任。而正直则是诚实的体现,随时保持一颗正直的心,并以正直的行为来应对各种诱惑和考验。读完《中庸心得》后,我深感诚实和正直的重要性,只有以这样的态度来对待世界,才能建立起真诚的人际关系。

第三,《中庸心得》告诉我们人要守正。书中强调“勿自欺也”。人生在世,面临各种诱惑和困惑,容易迷失自我,放松自律。而《中庸心得》提醒我们要坚守内心的准则,不随波逐流,不为外界的杂音所干扰。无论是在个人生活还是社会环境中,都要保持自己独立的思考和判断,坚持正确而真实的道德行为。只有守正乃能实现中庸之德,自己的人生才会更加有价值和有意义。

第四,《中庸心得》让我认识到了自我反省的重要性。书中说:“反欲则格。”这是告诉我们,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欲望和行动,纠正自己的过失和失误。人们常常是别人的评判和批评才会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和不足,而《中庸心得》告诉我们应该主动审视自己,发现和改正自己的错误和偏差。我们要学会正视自己,不回避自己的缺点和问题,从而不断完善自我,成就更好的自己。通过大量的自问自省,我深刻认识到了自我反省的重要性,只有时刻关注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

最后,《中庸心得》提醒我们要保持沉着冷静。书中提到:“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静修身是人们修养心性的有效方法,它要求我们保持内心的宁静和冷静。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容易焦虑和冲动,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欲望。而中庸之道就要求我们能够保持冷静和理性,不被外界的喧嚣所累,能够从容地面对各种境遇和挑战。只有在沉静中修身,才能真正达到中庸之德,完善自己的人格。

通过阅读《中庸心得》,我深感人心的重要性,诚实与正直的重要性,守正的重要性,自我反省的重要性以及沉着冷静的重要性。这些都是人们在修炼中庸之道时应该注意的方面,也是现代社会急需的品质和态度。只有以这样的信念去指导自己的行为,才能实现个人的卓越和社会的进步。读完《中庸心得》,我深信中庸之道是我们奋斗和追求的目标,只有通过对自身的不断修炼和追求,才能实现真理和道义的完美。

优质中庸感悟心得大全(16篇)篇六

中庸作为一种价值观和处事哲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平衡和和谐,追求中庸之道,使人们能够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冷静。通过学习中庸,我深刻地认识到,只有把握好平衡,秉持中庸的原则,才能真正活出一种高尚而优雅的生活态度。

第一段:中庸是一种修养。

中庸并非简单地追求表面的平静,而是一种内心的修养。在现代社会中,各种信息的冲击和压力的累积,往往使人感到心烦意乱、焦虑不安。然而,中庸告诉我们,只有保持内心的平和与稳定,才能应对外界的变化。这要求我们在繁忙的生活中寻找内心的宁静,保持平衡的思维和情绪。我们可以通过修炼身心,如瑜伽、冥想等方式,来调整自己的状态,以获得心灵的宁静和身体的舒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成为掌握自己的人。

第二段:中庸是一种克己。

中庸教导我们要克己奉公,摒弃私欲。人的欲望无止境,但只有适度的满足才能带来真正的幸福。中庸告诉我们,我们应当学会克制自己的欲望,适度保持节制,不要陷入无限的欲望循环中。只有放弃一些追逐物欲的欲望,才能实现内心的空灵和心灵的飞扬。这就要求我们时刻提醒自己,坚持做到舍得为他人着想,由己及人,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去指导自己的行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也能充分关注他人的需要。

第三段:中庸是一种追求和谐。

中庸追求平衡和谐,强调事物的相互关联和相互制约。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各种矛盾和冲突。中庸告诉我们,要以和为贵,以和为美。在面对矛盾和冲突时,我们应该善于寻找平衡点,以调和的态度去化解矛盾,达到和谐的局面。这就要求我们具备一种善于沟通和协商的能力,保持耐心和包容心,去理解和接纳不同的声音和意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环境。

第四段:中庸是一种智慧。

中庸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思考。它教导我们如何辨别事物的轻重缓急,如何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如何把握好每一个决策和选择。中庸的智慧告诉我们要具备全局观和长远的眼光,不被眼前的利益蒙蔽了判断力。只有从中庸的角度去思考和分析问题,我们才能找到最好的解决办法。中庸也告诉我们,要保持谦虚和学习的心态,不断丰富自己的智慧和见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成为智慧的人。

第五段:中庸是一种生活态度。

中庸不仅仅是理论和学问,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中庸告诉我们,人生最重要的是内心的平静与和谐。在以追逐利益为导向的现代社会中,我们常常忽略了内心的需求和追求。中庸提醒我们,要活在当下,不被过去和未来的焦虑所困扰。要学会真正地享受生活,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培养内在的优雅和高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活出一种有品位的生活态度。

总结:

中庸心得体会感悟,是一场心灵的洗礼和重塑。通过学习和理解中庸的原则和精髓,我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平衡和和谐,修养内心,克制私欲,追求真正的幸福。中庸不仅仅是一种智慧和学问,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生命方式。只有在中庸的指导下,我们才能真正活出高尚而优雅的生活。

优质中庸感悟心得大全(16篇)篇七

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为我们教师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教师,作为一种职业,承担着传播人类思想文化的重任,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教师“一言堂”已全盘否定,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教师要成为研究者、专家和名师。

读书让我更深刻得体会了教育的民主,在学生眼里,教师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平衡,这样的教师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学生乐意与我走近,常把心里话告诉我,向我诉说烦恼,向我倾诉困难,我因此常和学生交流,这不能不说是一笔最宝贵的财富。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应用期日趋缩短,知识创新日趋鲜明,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吸取新信息、新知识、新理念,不断充实自己,始终站在知识的前沿;要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做到博学多才,与时俱进,学生才会“亲其师而信其道”;对所教学科,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才能抓住要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运用自如,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文化知识,提升综合素质。作为教师,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精通本专业知识,还要学习与本学科相关的人文知识,如社会、心理、信息技术等,力求知识全面。只有自己的专业知识、业务水平提高了,对教育教学工作才更加热心,态度才更加积极向上。

一、时刻警醒自我。

对于教师来说,爱是不可须臾成缺的,只有以挚爱奠基,教师才会倾尽精力,激活智慧,把自己的全部热情,甚至生命献给他所热爱的事业和学生。有效教师们都有一颗不泯的童心,他们总是保持着真诚、热情、乐观和积极,他们十分乐意与学生一起活动,一起游戏,一同欢笑,一同烦恼,钱梦龙老师说:教师只有始怀着一颗“赤子之心”,才能以自己的心去发现学生的心。“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是魏书生老师总结的涵养性情的一条法则。这给予我的启示便是教师要以平稳的情绪和愉快的心境投入工作,善于营造亲切、和谐的愉快的教育气氛,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激发他们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与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以名师们为榜样,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二、在合作交流中,不断提高自我。

新课程标准非常明确地把“合作交流”作为营造新课堂氛围和培养不宪政的重要目标。作为教师更重要懂得合作交流的重要意义。开敞胸襟,乐于交流句通,不孤芳自赏、不自我封闭。与学生亲密交往、平等对话、真诚交流,同事之间、上下级之间埋诚相对,相互扶持。教师的成长离不开身边的长者、名师的指名和帮助,团结的力量大,集体的智慧永远大于个体。豁然大度,宽以待人,不斤斤计较,不“同行相轻”也同样是一名有效教师应具备的条件。不断的自我反思,不断提升,在合作交流中不断提高自我。

三、立足本职,做好工作。

爱岗敬业,加强师德修养。由于教师的职业,是育人、塑造心灵的事业,因此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甚至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时刻注意自身道德情操的修养,通过言传身教,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为人的道理,帮助学生塑造健康人格,为他们今后美满人生铸造坚实的基石。

用心育人,建立平等关系。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人,人是有情感的,需要教师的关爱和关心。教师要在生活上、思想上和情感上要给予关怀。因此,教师要学会缩短与学生的情感距离,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心理变化,要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体谅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难处与烦恼;要建立起新型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拉近与学生的心灵距离,沟通情感,才能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要无怨无悔!对教学过程负责。为了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要坚持经常学习时事政治、专业理论等;要多听课,虚心请教,学习别人的长处,领悟教学艺术;每上一节课,都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案,做好充分的准备,认真完成每一个教学环节。对学生未来负责。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又是环环相扣的过程,一个环节出现缺陷就会影响其它环节,从而影响学生的正常成长。因此,教师要立足当今,放眼未来,以苦为乐,甘于寂寞,充当人梯,为家长负责,为学生负责,为社会负责,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千秋大业负责。对学困生负责。帮助学困生是教学工作的重任,因为一个班级里面总存在学困生。对于学困生,教师在教学上、情感上应给予特殊的关顾,如课堂上多提问、多巡视、多辅导,对他们取得的点滴成绩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让他们树立信心,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要勇于摈弃旧事物、接受新事物,要敏锐地了解新思想,认真地研究新理论,主动地、迫切地学习新知识,开拓进取,更新观念,始终站在时代的潮头,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教师读书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读了《一份特别教案》这本书心中有一些体会,深知要当好新时代的教师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学生的成长和成才的作用不言而喻。古人对教师的职责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这其实只指出了老师“教书育人”的职责中教书的一面,而“为人师表”则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人格上的要求。师生关系主导在教师,据有关调查表明,教师的行为和态度是决定师生关系亲疏的决定因素,70%以上的受访问者认为影响师生关系的主导因素在于教师,66%的学生认为自己和班主任的关系还可以,24%的学生认为和老师关系比较融洽,因为老师和蔼可亲,或是因为自己学习好老师喜欢。只有少量学生认为和老师关系不太好,原因是因为自己的学习成绩不好或不守纪律。过去那种认为师生关系情同父子母女的传统认知受到了挑战。而且,师生关系和学生接受教育程度有一定的联系。随着学生受教育程度的升高,他们与班主任的关系出现趋于平淡的趋势,也就是说年级越小、学历较低的学生与班主任的关系越好。而学历较高的大学生,他们生活学习独立性更强,与教师的接触机会较少,彼此可能缺乏互相了解的机会,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认为自己与班主任的关系一般。

一、师爱最为公众期待。

教师应该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主动经常与学生沟通交流,愿意与学生成为朋友,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遇事冷静,不随便发怒,不以威压人,处事公平合理,不抱偏见,对自己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树立较高的威信。

教师要重视教育法规的学习,具有依法执教意识,以及对违法违规行为的辨识力,要尊重学生,不得变相体罚。

教师应重视自身的道德形象,追求人格完美,重视教师职业的特质修养和个性魅力,有更高的人文目标。如教师的形象,既要“德才兼备”、“严格负责”,又要“幽默风趣”、“热情活泼”;对教师素质,要注意培养学生喜欢的“幽默”、“热情”、“机智”等特质;对自身形象的追求,既要“自然”、“文明”,又要有“举止优雅”、“谈吐高雅”等较高素质修养层次的追求。

影响师生关系的重要原因其实是师生之间缺乏正确的相互理解和尊重造成的。其实教师都是本着教书育人的态度来要求学生的,他们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子女来看待,基于恨铁不成钢的想法,教师希望每一位学生提高自身的能力,发展和完善自身的素质,达到他们所期望的目标。教师严格要求学生是为每一个学生着想,教师本身并不能得到任何的回报。学生应该正确地理解教师的行为,不要产生厌学和反感教师的情绪。绝大部分学生还是很尊重自己的教师的,但也有少部分学生对教师不是很尊重。不尊重教师是一种极不文明的行为,比如学生见了教师不说话,上课时间吃东西,不服从教师的管教等,这些行为应当坚决的制止。

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理解和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因为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尤其是教师的理解和尊重。老师对学生的批评,恰当的,就是一种激励;不恰当的,就会成为一种伤害,甚至还会导致逆反心理产生。绝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老师批评时挖苦、损伤学生,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因此在日常生活的教育工作中,教师应把握批评的“度”,变“忠言逆耳”为“忠言悦耳”。

参加了多次的教研活动,给我最大的感触是无论是哪个年级的学生,都希望自己能碰到好的老师。作为学生,都愿意与有道德的人接近和交往,当然也愿意接近有道德的教师。作为教师,也都愿意与有道德的人接近和交往,当然也愿意接近有道德的学生。所以,要做一个让教师和同学都愿意接近的学生,或者要做一个让教师和学生都愿意接近的教师,你本身就应当是一个有道德的人。

二、教师要经常自省。

我认为教师这项工作,体现师德的意识是很强的。为人师,不仅要对学生负责,也要对社会负责、对科学负责。如果马马虎虎教学,也可以应付过去,这只是敷衍塞责履行教学工作。如果我们养成了自省精神,就可以在一日工作完了之后,自检一下自己是否尽职尽责。反省自己可以激励自己,这是积极进取的表现。一个人,贵在自知之明,这需要有自省作为手段。不“省”,自己就不知道自己长在哪里,缺在何处,一个人缺乏自知之明,容易骄傲自满,时间一长,就会脱离群众,就会退步,就会降低自己威信。当然,只有自己努力才是唯一的方法。

三、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的意见。

师生之间保持一种人格上的平等。我认为要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的关系实际上是一对矛盾,处理得好,会教学相长,形成一种师徒般的师生关系,但处理不好,会产生对立情绪,造成教师不愿教,学生不愿学的局面。老师应去研究学生的心理,研究人的个性,因为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个性,然后根据不同个性的学生去因材施教,去处理一些问题,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老师要多了解学生的要求,不管是在思想工作还是教与学工作中,只要多了解学生的要求,我们的办法才会更多,处理问题会更慎重,师生间只要形成了一种和谐关系,教学工作、思想工作就会比较顺利。

教师必须树立平等对待观:

我觉得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闪光点,只是我们老师没有把他发掘出来。每一位学生都是祖国的花朵。我提倡平等对待,教师应服务于全体,不厚此薄彼,想到手心手背都是肉,好生差生都是生,努力做到一碗水端平,让所有学生同乘一辆前行的车;教师应服务于全面,对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品质,学习成绩以及身体素质都要悉心关照,服务周到,促使其全面发展。

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的智力,潜能开发。

作为教师深感责任重大,对学生严格要求固然是必要的,但不能认为师生间就是一种教育与被教育的简单关系,因为这种不平等的师生关系会阻碍师生间的平等交流,观点具有“权威性”,久之则会压抑学生的潜能,不利创新人才的培养。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是学生对老师的尊敬之言。好的师德师风的一个具体表现,就是师生之间保持一种人格上的平等。相互学习、相互尊重。既然做“父亲”,就要关心爱护学生,对学生负责。

教育是事业,而教师是职业。我们从事的是教师这一职业,担负的却是教育的责任。师与生之间,维系在一起的是爱,因而爱也就成为了教育永恒的主题。“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不留痕迹的爱,我希望自己能够达到这个境界。”多么朴实的一句话。正是这样朴实的一句话,道出了张思明对教育的理解,表明了他对教育工作的态度——用心去做。

用心做教育,就要拥有一份童心。

教师与学生构成了教育的主体,教师是施教者,学生是受教者,而两者并不是对立的,教师与学生间的和谐成为了教育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保障。在教育活动中,由于学生的年龄因素决定了学生的思想,他们有自己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视角,作为与学生有一定年龄差距的老师,则必须要拥有一颗学生一样的童心才能与学生走得更近,才能走进学生内心深处,使教育活动以最小成本取得最大效益。

用心做教育,就要奉献一片爱心。

“爱孩子是连母鸡都会做的事”。学生在老师的眼中就是孩子。既然是孩子,我们就得用我们的爱来教育他们。我们每天最主要的工作是什么,上课、批改作业?不是,那只是我们工作中很小的一部分,我们主要的工作是把我们的爱给学生,并且,要把我们的爱给每一个学生,不要有所遗漏,因为,如果你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原来每个孩子都是那么可爱。

用心做教育,就要竖立一颗恒心。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不是朝夕之功,而是一个周期性较长的工作,也许作为我们来说,体会到的只是重复:上课、作业、辅导……,然而,正是在这单调的重复中,学生却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变化:年龄在渐渐长大,知识在逐步增多,思想越来越成熟,与人交往的能力越来越强……当然,这些不会展现在我们面前,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学生的一言一行体会得到。这是我们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教育的结果。我们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经过多次思想工作,顽固不化的调皮学生爱上了学习;经过耐心辅导,成绩落后的学生迎头赶上……这些都是我们长期教育的结果。

我们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从事着教育这一事业,我们应该用童心、爱心、恒心去撑起这一工作,我们应该用心地去做好我们的工作。

优质中庸感悟心得大全(16篇)篇八

假期在家,连续的阴雨天气让我不得外出散心,闷在家却又实在无聊,便开始翻阅高中时代购买的“必读书籍”——《红与黑》。

“出身卑微的于连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跻身上流社会,但是他内心深处却对这个阶层充满了蔑视和仇恨。一封女人的私信,断送了他梦寐以求的前程,他在恼怒中想这个女人开了枪……”

——这是封面上对全书的整体概述,简单扼要,我当时的第一印象便觉着这书肯定又是以黑暗社会为背景创作的爱情小说,不乏会有点当下正红的金牌编剧于正剧中些许的虐恋情节,当然,这仅仅是我跟这部小说的初次触电。本着对小说充满政治色彩的创作背景,我开始了阅读。

序言部分译者很有深意的解释了书名的由来——《红与黑》开笔之初,叫《于连》,知道写完上卷,才最终定名为《红与黑》,以两种色彩作书名,司汤达有寓意存焉。历来评论家绞尽脑汁,颇多发明,认为“红”与“黑”,誉为军装与道袍,剑与十字架,热血与孝服,军人的荣耀与僧侣的暗黑,火红的理想与黯黑的幻灭,英勇的时代与复辟的年代,等等。相对而言,到时司汤达本人的说法比较平实:“红”意味着主人公于连会去当兵;但他生活的年代,只得披上“黑”道袍,书名也有如此之意向。

家境的卑微加上父亲、兄弟的不待见,让于连亦步亦趋的成长着,就连唯一的阅读嗜好也被父亲强烈禁止。然而,对《圣经》、《新约》以及部分拉丁文的熟读,恰恰为于连自己今后跻身上流社会创造了机会。经过维璃叶本堂神甫彼拉神甫的推荐,于连顺利的被聘请进维璃叶市市长:瑞那先生的家当家教。初来乍到,于连对奢华的生活以及上层社会的各种理解显得很不适应,谢朗神甫的一番话使于连获益匪浅:“圆滑与审慎兼具,把一套虚伪的论调编的找不出漏洞,在他这个年纪,已属不恶。”之后,瑞那夫人与于连之间关系的微妙变化也是整个故事的主线变得明朗起来——上层社会不断地想于连招手,最后却因为这一份剪不断、理还乱的感情使之付诸一炬。

神学院的学习以及一系列的偶然促成了于连飞鸿腾达的前奏,只身离开维璃叶进军巴黎,于连虽有对瑞那夫人的万分不舍,却又始终放不下自己迈向上层社会的脚步。彼拉神甫对于连很是看好:“这年轻人虽然出身低微,可是心高智大,一旦伤了他的傲气,纵然身在这儿,也无济于事。他会藏巧于拙。”至于到拉穆尔侯爵家之后所发生的一切,以及于连与玛娣儿特之间的种种,则如晴天霹雳,最终将于连送上断头台。

纵观整部小说,主人公于连的故事似乎倒影着我——平凡的出身,自认高傲的性格以及长路漫漫的仕途。从不同角度分析,自然也就会产生不一样的结果。

优质中庸感悟心得大全(16篇)篇九

《中庸》有一章讲到治国方略,说有九条规则,是为九经。这篇文字,我反反复复读过好几遍,越读越觉得有意思。

这篇文章的逻辑结构,非常非常清晰,就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说治国的要领在于什么?回说,在于修身,尊贤,亲亲,敬大臣,体群臣,子庶民,来百工,柔远人,怀诸侯。

然后说为啥呢?

因为(一),修身,则道立。儒家思想最强调的就是修身,内圣外王。说物有本末,什么是本呢?之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有子(孔子的弟子)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这意思,刚好和“修身,则道立”契合。一个国家有没有“道”,是非常关键的。古代有很多话就是关于“邦有道”的。譬如“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譬如“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譬如“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类似的话还有很多,足以说明,“道”,对国家的重要性。在封建时代,一个国家有没有“道”,核心的,就在于君父有没有“道”。要有道,就得修身。

因为(二),尊贤,则不惑。自己好多事情搞不清楚,知识量也非常有限,如果能够尊重贤达的人,贤达的人就会协助你,帮你理清思路,这样,你就不疑惑迷茫了。“君子贤其贤”,就是尊贤的意思。尊贤,其实就是尊师。尊师重道,这其实也属于修身的范畴。这里的不惑,是自己思路越来越清晰,是自身的禀赋;下文的“不眩”,也有吧不惑的意思,但那意思,是不被外界刻意蒙蔽。

因为(三),亲亲,则诸父昆弟不怨。亲爱自己的家人,家人就不会埋怨你。古代是把齐家看得很重的。说一个人不能齐家,就不能治国。自己家里的人都教导不好,还能去教导别人,这是不可能的。“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偾事,一人定国。”

因为(四),敬大臣,则不眩。“眩”是目眩神迷的“眩”,是眼花、迷惑的意思。皇帝操作国家机器,是靠政府官员。政府官员分三六九等,最牛的,就是大臣。皇帝不清楚的事情,大臣可能清楚。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忠。皇帝以仁义待大臣,大臣报之以忠心。君臣携手,皇帝靠着大臣这双眼睛,能够看清楚天下大势,不至于不辨是非。

因为(五),体群臣,则士报之以礼。体是体察,体谅,体贴的意思。能够体谅百官,体贴入微的爱护百官,百官就会投桃报李回报皇上。这其实就是个舍得的道理。将欲取之,必先予之。你爱官,官就爱你。这叫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官是士族来的,士农工商,在古代,士是非常尊贵的,差不多就垄断了教育资源、官场资源。

因为(六),子庶民,则百姓劝。子庶民,就是爱民如子。父母爱子女,是天性。如果皇上也能这样爱百姓,百姓就会觉得安稳,觉得幸福,继而就会积极向上,努力奋斗。皇上是天子,也是君父,是百姓的父母。

因为(七),来百工,则财用足。古代人似乎不大注重财务,把工商排到了后面。百工就是各种工匠、手艺人,还不纯粹是商人。百工与财务挂钩,有了百工,国家才能富足。这和现代国家对工商业的态度是一样的。如果与民争利,处处设陷阱,国家的工商业就不会发达,国家就会积贫积弱。

因为(八),柔远人,则四方归之。中国哲学强调由内而外,由近及远。近的搞掂了,再去搞掂远的。譬如行远必自迩。对于远处的人,要宽厚对待,这样他们就会归附。国家也是这样才能强大。如果恃强凌弱,国家就成了众矢之的,处处树敌,没有一个好的外交关系。

因为(九),怀诸侯,则天下畏之。诸侯是国家内部各个区域的老大,如果能够安抚好四方的诸侯,天下就会对皇上信服敬畏。

以上是讲,为什么要做着九件事。以下介绍如何做好这九件事。

第一,齐(zhai)明盛服,非礼不动,便能够修身。齐明是说内心要虔诚,意诚心正;盛服是说外表要端庄,符合礼仪。这是诚于心,形于外的意思。《大学》说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可见修身是和诚意正心挂钩的。人这个物种发展成人类社会,靠的是有规矩,有秩序。规矩,秩序,就是礼法。不做逾矩的事,就是修身,就是符合道的规范。这是非礼不动的意思。

第二,去谗远色,贱货而贵德,便能够尊贤。“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这里的意思,就是要远离小人和女色。亲小人,远贤臣,后汉所以衰颓也。做皇上的,好色无度,一是自己身体不好,二是无心朝政,从此君王不早朝了,三是容易宠溺女人过渡,让她任性而为,祸害国家。所以要远色。在物质和精神上,要看轻物质重视精神,把道德看成最贵的。这样,贤人才会觉得这个皇帝不是昏君,是可以教化辅佐的。

第三,尊其位,重其禄,同其好恶,便能够劝亲亲。尊重亲人的地位;重赐亲族俸禄;与族人同乐:这样才能亲近。关于这段,同其好恶这个点,我不是特别赞同,也许是没理解对意思。对家人如果都投其所好,而缺乏教化,这应该是不对的。

第四,官盛任使,便算是敬大臣。什么意思?你得给大臣足够用的人。一个国家好比一栋房子,皇帝是国家的主人,是大梁;大臣是顶梁柱;官员是四梁八柱。皇帝靠大臣顶着,大臣得看四梁八柱扶持着。所以做皇帝的,要把国家的四梁八柱立起来,协助大臣办事情。不然大臣就做不好大臣的本分了。做企业其实也是这个道理,管理,很多时候就是把四梁八柱立起来。

第五,忠信重禄,就能鼓舞士官。对待国家公务官员,一是在礼节上要忠信,二是在待遇上要重禄。

第六,时使薄敛,便能够鼓励百姓。按照时节安排劳务,该播种的时候播种,该施肥的时候施肥,该收割的时候收割。然后呢,再减轻赋税,藏富于民,让百姓过得好一些。这样,百姓就会爱你,更积极地劳动。

第七,日省月试,既秉称事,便可以劝百工。经常视察考核工作,按照一个人的功劳送给他薪资,这样百工就会努力。

第八,送往迎来,嘉善而矜不能,便能够柔远人。来了迎接,走了欢送;赞扬其好的方面,包容其不好的方面,就可以让远方的人归附。

第九,继绝世,举废国,治乱持危,朝聘以时,厚往而薄来,便能够安抚诸侯。让中断了俸禄的人家能够延续,复兴颓败的邦国,整治混乱,解救危难,定期朝见聘问,少收点公贡礼,多赏赐点东西,便能够安抚诸侯。

最后,治理天下的九经,说到底,就是一个“诚”字。

优质中庸感悟心得大全(16篇)篇十

对于环境的理解是随着时间而逐步改变的`。有段流传很广的名言是这么说的,如果一个人不喜欢周围的环境,就要想办法努力改变它;如果不能够改变环境,那就努力去适应环境;如果不能适应周围的环境,就想办法再换个环境试试。树挪死,人挪活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可是,如果换个环境仍然没有办法适应呢?照着这个思路思考下去最后会得出一个什么结果。虽然有点哲学上一辨到底的意味,但有些东西把牛角尖钻透了之后,反而知道该如何轻松面对了。就象经历过的人,无所畏惧。但这种无所畏惧和无知者无畏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含义。后者是初级阶段,前者提升的层次更高,视野更开阔。

中国人讲中庸之道是有道理的。老祖宗几千年的东西,毕竟对后世有所启迪。以前对于中庸的理解非常的片面狭隘,总以为是抹杀个性之事,这其实是不懂得如何通过中庸求同存异,扬长避短。中庸之道,个人的理解,更多的是为了双方的沟通与交流,找到彼此承接的平台,哪怕对方与你的差异完全是一南一北,你仍然可以从个人爱好,或者是某些不为人道的小秘密找到话题。

更多的时候持有中庸这样一种态度,可以急事缓办,可以将不好办的事情改变过来,扭转局势。以退为进,是为了更好地进攻。在战场上,一个人在没有学会如何进攻敌人之前,先学会保存自己是非常重要的。著名的股神说得非常有体会:投资最重要的是想方设法保存原有资本,第一条如此,第二条、第三条同样如此。

什么样的光芒最长久?不是突然一现的流星之光,只有恒星那并不太强的光,夜夜可见,永远在天空中闪亮。又想起登高必跌重,一步步行去,踩踏实了,最为稳妥。

中庸并不是放弃自己的立场,虽然许多时候中庸意味着保持中立,但中庸绝不等于平庸。怕就怕,过于聪明,起点不高,看得不远,不知道天多高地多厚,自以为是最误事。因此才会有“难得糊涂”这样精妙的语言。

中庸是一种处世态度,它只是一种手段,不是目标。因此,学会中庸,给自己更广阔的天地,中庸与雄心壮志并不矛盾。年轻时候爱走极端,随着阅历的增多,逐步明白了,中庸,会给人带来更多的回旋余地。

优质中庸感悟心得大全(16篇)篇十一

《大学中庸》这本书包括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大学》,一部分是《中庸》,它们都是《礼记》中的一部分。

《大学》包括十一章的内容,分别是经述,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知本,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修身齐家,齐家治国,治国平天下。《大学》以人的修身为核心,提出“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亦是皆以修身为本”,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为修身的方法,强调人的修身养性不只是内省的过程,更是同外物想接触,穷究物理而获得知识,培养道德品性,完善人格的过程。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就是朱熹所说的“三纲领”,强调道德修养的三重境界,弘扬德行,使民众自新,达到教化天下的极致。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朱熹所说的“八条目”。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德。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这段话是《大学》的经述,也是这本书的总领,揭示了大学的宗旨,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使人弃旧向新,在于是人得到最完善的境界,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确定志向,志向确定才能心静不乱,心静不乱才能神思安稳,神思安稳才能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有收获。

每件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知道了这本末始终的程序,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看完这部分后,联系实际确实是有道理的,学习和做学问都需要一个安静和平的心智,这样才能神思安稳,去思考自己所研究的问题,思虑周详问题,才能抓住问题的关键和规律。相反如果内心急躁,很难去认真全面的思考问题,并对问题进行深刻的剖析。

读《大学》最让人感受深刻的是做人要正心,正心就是保持内心的中正,就是谨守天性中颇引人深思,庸者有好之者,有恶之者,既然中庸合用。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因为个体的差异,所犯的错误也是各种各样的,教师面对这些错误时,如果心态过急,难免会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解决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可避免地要伤害学生的学习创造性;而如果教师能一种平和的心态,冷静地分析一下学生出错的原因,帮助学生找到出错的根源,教师也就不难找出最佳的解决方法。所以,我认为教师保持平和的心态是正确对待学生犯错误,帮助学生有效改正所犯错误的关键所在。

古人说:“才智,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师也”。大雁南飞就是一个团队合作的过程,是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互相协作、互相鼓励、直至实现共赢的过程。它们总是喜欢排成“人”字飞行,在这种结构中,每只大雁翅膀的扇动都会给紧随其后的同伴增添一股向上的力量,支持它们顺利完成长途旅行。

书中说“性”“道”不可须臾离开自身,要从“戒慎”“恐惧”“隐显”“慎独”等方面培养自身的品德,掌握中庸之道,促成中和。达到中和,则天地万物安处其位,万物便生长发育,生生不息。“道”源于本身,与自己分离,而君子要学会反求诸己才能得之。这种自我修养与反省的品质是我们当代学生所必须有的。无论遇到什么人或者什么事,不论今后会遭遇怎样的挫折,我们都要学会“反求诸己”,凡事都要从自身找原因,我们应当学习孟子“吾日三省吾身”的品质。

书是我们的朋友,有的人认为《大学中庸》是“宝”,但有人认为它是“草”。我去认为它是宝!你们看了我的作文,一定要看看《大学中庸》哦!

优质中庸感悟心得大全(16篇)篇十二

上学的时候读《中庸》,根本读不懂;听老师讲,反而更加糊涂。现在在《师资建设》工作了,渐渐的领悟了其中的一些道理。中庸是儒家所倡导的一种最高思想境界和思想方式。中,不偏不倚,庸,平常。既不过分也无不足。

《中庸》强调中庸之道是人们片刻也不能离开的,但要实行“中庸之道”,还必须尊重天赋的本性,通过后天的学习,即《中庸》所说的“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天命之谓性”,是说人性是由天赋予的。“率性之谓道”,是说循着这种天性而行就合于道,认为人性是善的。教育的作用就在于治儒家之道,所以说“修道之谓教”。实行“中庸之道”既是率性问题,也是修道的问题,这是发展了孔子“内省”和曾子“自省”的教育思想。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是《中庸》里面最为重要的一句话,实际上把所有儒学都讲完了。喜怒哀乐之未发,是个什么状态?关键是“未”字,表明了古人修养不是在错误的观念和思想到来之后再进行修正,而是在思绪纷飞之前便能清明自觉。而一旦心念之前便自觉,那么随后思绪所及无不是自然合乎规矩道德。道理说起来不难,理解也不难,只是做起来难。我们大多习惯于跟自己的思维打交道,思维要起未起之前的那一段心态,不是很容易抓住。可知“中”的本身并非喜怒哀乐,而是指对喜怒哀乐的持中状态,就是说对喜怒哀乐等情欲要有一个适中的度的控制,过度的喜不叫喜,过度的乐也不叫乐。朱熹注释说:“喜怒哀乐,情也;其未发,则性也。无所偏倚,故谓之中。平时能持中,一旦表现出来,就能中节,这就叫和。因为效果的“和”决定于方法的“中”,所以程颐解释中庸一词说:“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不易说的是不可更易,不是别的不可更改,而是“中”的原则的不可更易。今天也没有人骂你,所以不怒;今天也没有中一百万给你,所以你也没有喜;今天没有伤心的事,所以没有悲哀;今天也没有爱国奖券中了那么高兴,平平淡淡,此心不动。一点都没有喜怒哀乐,喜怒哀乐没有发动的时候,这种情况这种境界叫“中。

《中庸》还阐述了学习程序,并强调“择善而固执之”的勤奋不懈精神。它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是为学必有的过程。它又说:“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在教育上它所提出的为学程序与顽强的学习精神,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所以。我们在生活中,好好体会《中庸》的思想。并将这种思想融入到我们的工作和学习中去。

优质中庸感悟心得大全(16篇)篇十三

和谐是现代社会的主题,我们中国要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自古就有以和为贵的优良传统,北京奥运会上,一个“和”字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向世人传递了中国的处事态度。对于我们个人而言,每个人要理性对待问题,以中庸的态度处理问题。

在《中庸》中,我体会到了知识的重要性,知识真的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学习可以改变人的思想境界和文化层次。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是学习的五个层次,正所谓量变才能达到质变,在我们积累量的时候,一定要以中庸的态度来面对事情,以平和的心态处理事情。

学习的过程也就是修身的过程,通过书本获得知识,通过知识传递思想进而达到书中要求的道德水平。通过阅读,我学会了: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千万不要强加给别人。“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要学会以君子看事物的角度去观察事物,不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近几年来,爆炸性新闻比较多,比如说“我爸叫李刚”等,这些新闻从侧面反映出中国的人民生活水平差距很大,其中,肯定有很多人在抱怨为什么自己没有那么富有,觉得生活不公平。其实,我觉得,生活是最公平的,只要你付出了努力,生活就会给你一份回报,别人用一份努力就能做到的,我们可以用一百分的努力去做;别人用十分的努力做到的,我们可以用一千分的努力做到。如果这样子的话,即使我们再贫穷,再愚笨,也一定会靠自己的能力将生活水平提高,一定会变的刚强起来!

在当今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压力充满了人们的生活,人们开始抱怨社会的不公,而不是反思自己。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能力强的人就会生存下来,没有能力的人就会被社会淘汰,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因此,我们要平和的看待这个问题,不要将其极端化,在认识问题的基础上,不断充实自己,是自己变的强大,同时要保持一颗谦虚谨慎的心,不要骄傲自大,任何事情,事先有预备就会成功,没有预备就会失败,不要盲目自信,要做到胸有成竹。

人要活到老,学到老。唯有博大和宽容,才能兼容并包,使为学具有世界眼光和开放胸襟,真正做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进而“泛爱众,而亲仁”。我们要逐步的进行学习的五个层次,最终使自己适应社会,实现自己的梦想。

冲动是魔鬼,在面对困难的时候,一定保持一种平和的态度,不要心急,慢慢的处理,只有这样才能克服困难,最终到达胜利的彼岸。一切率性而为,不要强求,只要属于自己的东西,就永远跑不了(孟繁凯)。

优质中庸感悟心得大全(16篇)篇十四

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中庸是孔子和儒家的重要思想,尤其作为一种道德观念,是孔子和儒家尤为提倡的。中庸属于道德行为的评价问题,也是一种德行,而且是最高的德行。宋儒说,不偏不倚谓之中,平常谓庸。中庸就是不偏不倚的平常的道理。中庸又被理解为“中道”,“中道”就是不偏于对立双方的任何一方,使双方保持均衡状态;中庸还可以称为“中行”,“中行”是说人的举止、德行都不偏于任何一方,对立的双方互相牵制,互相补充。总之,中庸是一种折衷调和的思想。

中庸之道与没有原则、人云亦云不同,这是一种必要的协调必不可少的关系。在职场中很多时候往往需要这种为人处世的态度,因为职场也是一个大家庭,如果一味地讲究个性,没有团体合作意识,会搞得一团糟,也不利于集体的发展。因此,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保持一个中庸之道,确实在是明智之举。

优质中庸感悟心得大全(16篇)篇十五

《中庸》夸大实践,不仅在实践中运用“中庸”,而且要在实践中学习“中庸”。运用要像舜一样,“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至于求学,《中庸》举出了另外一个典型,这就是颜回。《中庸》说:“子曰: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所谓择乎中庸,就是善于选择,选取那些最精当的,真理性最强的,也就是反映了事物本质的“中庸”,拳拳服膺,使之成为己有。颜回一生就是这样做的。这就告诉人们,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碰到的很多东西都是有偏激的,没有反映事物本质的,所以要善于选择。选择不是选那些哗众取宠的,显赫一时的,更不是人往亦云的,而应该是中庸之道,无过无不及,真实反映了事物本质的。

为要把握“中庸”,一则要学;二则要行;学则能知,行则能成。但知和行都是需要付出代价的。《中庸》说:“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委曲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中庸》在这里特别夸大学与行的重要,无论何种人,无论何种情况,只要坚持学习,就能“知”。无论何种人,也无论何种情况,只要坚持实践,就能成功。朱熹作注说:“盖人性虽无不善,而气禀有不同者,故阐道有蚤莫,行道有难易,然能发奋图强,则其至一也。吕氏曰:所进之途虽异,而所至之域则同,此所以为“中庸”。若乃企生知安行之资,为不可几及;轻困知勉行,谓不能有成,此道之所以不明不行也。”朱熹以为,人的天赋不同,所以学、行的难易有别。吕氏的论述更为深刻:假如人们只希看自己能生而知之不肯力学,希看能安而行之不能困勉,则中庸永远只能是理论意义上的'中庸,而不能为人所用,所以说“此道之所以不明不行也。”

中庸的实践,无论对己对人,无论家庭社会,其原则精神都是一致的。《中庸》说:“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天下之达道五,是外向的,对家庭社会而言的;天下之达德三,是内向的,对自己而言的。无论内向外向,对人对己,原则是一样的,“所以行之者一也。”

优质中庸感悟心得大全(16篇)篇十六

读《大学》最让人感受深刻的是做人要正心,正心就是保持内心的中正,就是谨守天性中的良知,不被个人的好恶所左右,不受个人感情、自私的欲望所支配,就是把握好自己的情志、心态,以保持美好的心灵,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因为愤怒、恐惧、偏好、忧虑,心思不能端正。写到这里不禁想起了大三下学期刘明祥老师给我们放的翟鸿燊的国学经典讲解视频,当中提到做人要有正经见,正思维。原来与《大学》中的正心是有相同之处的。

读《大学》的过程中让我清楚了格物致知的概念,原来只是听说过而已,不知道其中的内在涵义,现在读完之后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对这个概念有了一个深刻的把握。“格物”即明辨穷究事物的道理,从而扩充知识,增长智慧。“格”是格除的意思,即格除自己的思想杂志,使自己不被物欲所诱—惑,而蒙蔽了自己的本性,使自己不受恶行的玷污,而污染了自己的心灵,使自己的行为高尚,使自己的心灵美好,使自己的而修养提高。所谓“致知”就是想获得知识就必须研究事物,就必须接触事物而彻底穷尽它的道理,两词合起来,格物致知就是穷究事理。增长知识和智慧,以达到至善的境界。

以上说的是读《大学》中最重要的收获,下面说一下对《中庸》的理解。《中庸》强调“诚”,认为“诚”是现实中庸之道的关键,《中庸》的内容比较多,共包括三十三章内容。跟人认为中庸比较适合个人修身所借鉴,像大知,大德,素隐,素位,行远,诚明等章节以及后面跟的实例,都特别具有现实意义。

对于“中庸”的理解,以前只知道一些皮毛而已,当自己去真正研读时才知道其内容之多。在第二章《时中》中“时”,不仅指时间,时代,也指时机,既不要超越阶段,也不要被时代抛弃,既不能急躁冒进,也不可故步自封超越现实是偏激,跟不上步伐是落伍,我认为中庸的意思很大部分的意思与“时中”的概念是一致的.。而中庸的精确理解不同的学派有不同的认识。

儒家思想中的最高思想境界是中庸,这里的“中庸”有包容和利用的意思。就是对于一切的客观存在都予以包容,并合理使用,在具体事件,无论其性质如何,其中都深含着一定的必然意义,都应予接受。而在具体的运作中应作出恰当的选择,把握适度。就是说在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作出适宜的行为。庄子在《齐物论》中认为“中庸”是这样的“中”是原则,“庸”是实践,中庸就是知与行的统一。朱熹对中庸的理解,中庸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中庸说起来简单,可是当我们在生活中能够做到太难了。因为做到中庸就要做到不偏不倚,无过不及,在两端中寻求契合点,在动静变化中做到恰到好处,这对于现实中的我们的确是很难的事情。

另外《中庸》中讲的最多的是“诚”,不管对自己,对家人,对外人都要诚实,至诚的人他的人品是诚恳的,他的思想深似潭水,他化育万物的胸襟像蓝天一样广阔,其实现实也是这样的。诚实应该是一个人的基本道德,是与人相处的重要原则,也是一个事业开始的奠基。如果没有诚信,那么自己对自己不诚实,就不会做到慎独;对别人不诚实,别人就不会相信你;一个企业不诚信,那么这个企业也不会兴旺。

关于《大学中庸》的内容很多,道理也很深刻,先简单说这些吧!

相关范文推荐

    最新合约协议书版本大全(15篇)

    合同协议是在经过协商的基础上,双方或多方为了明确各自的权利义务、规范行为,约定某种交易或行为规则的书面文件或文件集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合同协议范文,供大家

    最新五年级里的好段落(模板23篇)

    一篇优秀作文,既需要思维的敏捷,又需要语言的准确,更需要情感的表达。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作文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教学目的:1、学习课文的第二部分

    实用军营军训心得体会(通用20篇)

    军训心得体会是对参加军训训练过程中的感受和心理体验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军训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启示。第一段:军训的意义及

    精选撤销监护权申请书大全(17篇)

    无论是申请学校还是申请工作,更多申请书都是一个重要的机会,可以向招生或招聘者展示自己的价值和潜力。每个人的申请书都应该是独特的,我们可以通过借鉴范文的优点,加以

    最热灾害心得体会范文(22篇)

    心得体会的写作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同时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加深

    优秀春节员工开工通知(通用19篇)

    通知可以用于通知人们有关工作或项目的进一步安排和安排。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通知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各位新老客户:您们好!x携竹叶去,x踏梅香来。

    最热巡察心得体会熔炉(通用17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深入思考并加深对事物的理解。以下是一些精心挑选的心得体会范文,让我们一起借鉴和学习。第一段:引言(200字)。对于现代社会来说,技能

    最热幼儿园夏至活动总结(通用14篇)

    活动总结是对活动目标、活动过程和活动效果进行评估和总结的重要环节。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活动总结样本,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和参考。依照学期初制定的教研

    优秀小学教师后勤工作总结(汇总13篇)

    在教师工作总结中,我们可以回顾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发现问题并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以下是一些有关教师工作总结的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理解

    最优记一次课堂活动范文(19篇)

    范文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写作水平,拓宽思路,丰富语言表达。范文三:关于教育的范文,让我们反思我们的教育方式和理念。就在今天下午,学校开展了一次“小手拉大手,共创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