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论语语录经典短句(大全20篇)

时间:2023-10-16 作者:XY字客2023年论语语录经典短句(大全20篇)

一分钟能够成就你的辉煌。一分钟的时间有限,我们应该如何分配和安排,才能高效地完成任务?以下是一些在一分钟内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希望能对你有所启发。

论语语录经典短句篇一

1、思想:提出“治天命而用之”的主张,认为人能认识自然规律,并要按自然规律去办事。

2、在兰陵时荀子开始教书与写书,有名的韩非和李斯就是他这时候的学生,他也在这段时间完成他的代表作品-《荀子》。荀子虽是儒家之继承人,但他并没有盲目地将儒家学说全盘接收。反之,荀子将儒家学说融会贯通、加以发挥,提出了「性本恶」等影响后世深远的学说。

3、荀子是继孔子、孟子以后最大的儒学的。他的思想记载于《荀子》一书中,对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荀子曾经游历燕、齐、楚、秦赵多国,后家居兰陵至死。

4、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6、思想:要求统治者用“仁政”治国,主张不要过分捕捞鱼鳖,按时令进山伐树,这样自然资源才能持续利用。

7、对于存活于其中的人类而言,其应学习的就是处世的智慧。老子也提出了众多的政治、社会与人生哲学观点出来,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8、思想;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为政以德”。

9、到了晚年,孟子回乡讲学,和他的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从事著书的工作,写成了《孟子》七篇。它的篇目是: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以及尽心。

10、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1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2、孔子,名丘,字仲尼。据史记所说,他生于鲁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551年),卒于鲁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年七十三。他是儒家的始创人物,被后世尊为万世师表,也被称为圣人。

13、思想:“无为而治,顺应自然”。

14、五年后,孔子去世,终年七十三岁。及后弟子们将老师一生的话语,去芜存菁地摘录下来,编成《论语》,成为儒家学说的必读经典。

15、孔子(代表作:《论语》

16、庄子学识渊博,交游很广,著有《庄子》一书,大旨本于《老子》,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也有自己独到见解,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盗跖、胠箧,以诋訿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

17、老子,据一般记载,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生卒年不详,一说生于公元前604年,楚苦县历乡曲仁里人,谥聃。有人叫他李耳,也有人叫他老聃。老子修道德,其学主无为之说,以自隐无名为务。有很多学者认为老子是战国时代的人,但是比较多人认为老子是春秋时代的人。

18、朝闻道,夕死可矣。

19、由于每篇的分量很多,又分成上、下两篇,因此全书共有十四卷。孟子的言论和事迹差不多都保存在这七篇之中。

20、庄子早年曾在蒙作过漆园吏,后一直隐居。他生活贫困,但淡泊名利,楚王闻其贤德,曾派使者赠以千金并请他作宰相,被他拒绝。遂终身不复仕,隐居于抱犊山中。

21、孟子名轲,字子舆,又字子车、子居。生于周烈王四年(公元前372年),卒于赧王二十六年(公元前289年)。他是孔子的孙子思的再传弟子。

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4、道家的理论奠定于老子,老子《道德经》一书上下五千言,书中广论道的形上学义、人生智慧义,提出一种有物混成且独立自存之自然宇宙起源论,也提出世界存在与运行原理是反者道之动的本体论思想。

25、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26、孟子在母亲的教育下,用功读书,学成以后以孔子的继承者自任,招收弟子,并且游历列国,宣扬仁政、王道的主张。

27、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28、温故而知新

29、此以后,他潜心讲学和著书,在此其间与弟子重新编订了《五经》和撰写《春秋》,为的是要记载春秋时代所发生的大事,阐发儒家的价值观。

30、荀子,名况,字卿,赵国郇邑人,生于周郝王二年(公元前313年),卒于秦始皇九年(公元前235年),战国后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关于荀子的记载很少,而且颇有出入。

31、庄子名周,字子休,宋国蒙人,生卒于约公元前369年至公元前286年,据《史记》所记载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

32、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

33、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34、孔子周游列国,先后到了卫、陈、蔡、楚、宋等国,宣扬其政治抱负,但皆不得要领。孔子不能伸展自己的抱负,心灰意冷,遂返回鲁国,是为鲁哀公十一年,孔子已六十八岁。

35、思想:认为宇宙万物本源是“道”,提出朴素的“辨证论”。

36、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37、他到过齐、宋、鲁、滕、梁等国,见过梁惠王,齐宣王等君主。虽然受到了尊敬跟礼遇,可是因为被认为思想保守,不合当时潮流,又没有得到重用,只有滕文公曾经试图推行他的政治主张。

38、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39、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代表作:《道德经》

40、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41、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42、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4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语录经典短句篇二

1)无论是对朋友,还是对朋友,都应该把握一个分寸,适度为最好。

2)只有真正的贤者,才能不被物质生活所累,才能始终保持心境的那份恬淡和安宁。

3)越是竞争激烈,越是需要调整心态,并且调整与他人的关系。

4)一个人的自信来自于他内心的淡定与坦然。

5)在今天这么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保持良好的心态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加重要。

6)我们无法左右外在的世界,只有让内心的选择的力量更强大。

7)一个人志向至关重要,决定他一生的发展方向。

8)每一个成年人都有他生命中的光荣与隐痛,真正的好朋友不要轻易去触及他的隐痛。

9)一个人做事的时候要知道什么是礼仪廉耻也就是对自己要有所约束,内心有坚定的不妥协的做人标准,同时要对社会有用,要为社会做事。

10)生活中真正的快乐是心灵的快乐,它有时不见得与外在的物质生活有紧密的联系。孔子生活的那个时代是一个物质极其贫匮的时代,在那个时代,真正快乐的力量,也就来自天心灵的富足,来自于一种教养,来自于对理想的憧憬,也来自于与良朋益友的切磋与交流。

11)在今天看来,一个的发展往往不在于终极理想有多高远,而在于眼前有一个什么样的起点。我们往往不缺乏宏图伟志,而缺少通向那个志愿的一步步积累起来的切实的道路。

12)许多人在一起,大家的观点可能会不完全一样,当各自说出自己的的观点时,一个真君子是会认真倾听的,他能理解和尊重每一个人观点的合理性同时又能坚持自己的的观点。

13)你宽容一点,其实给自己留下来一片海阔天空。

14)所以什么叫“仁者不忧”呢?就是让你的胸怀无限大,很多事情自然就小了。

15)要本着平等和理性的态度去尊重每一个人,彼此之间留一点分寸,有一点余地。花未全开,月未圆。这是人间最好的境界,花一旦全开,马上就要凋谢了,月一旦全圆,马上就要缺损了。而未全开未全圆,仍使你的心有所期待,有所憧憬。

16)如果你有事没事总是跟在国君(领导)旁边,虽然表示亲近,但离自己招致羞辱就不远了;你有事没事总是跟在朋友旁边,虽然看起来亲密,但离你们俩疏远也就不远了。

17)你千万不能要求对方必须如何如何,每一个个体都是值得尊重的,朋友之间尤其要保留这种尊重。

18)做一个勇敢的人,用生命的力量去化解那遗憾。

19)《论语》终极传递的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

论语语录经典短句篇三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刘备语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论语》。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8.当仁,不让于师。—《论语》

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

11.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周易》

12.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1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14.言必信,行必果。—《论语》

15.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

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17.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

1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19.不怨天,不尤人。—《论语》

20.不迁怒,不贰过。—《论语》)

21.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

22.小人之过也必文。—《论语》

23.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

24.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论语》

25.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

26.三思而后行。—《论语》

27.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28.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29.不以一眚掩大德。—《左传》

30.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中庸》

31.知耻近乎勇。—《中庸》

32.以五十步笑百步。—《孟子》

33.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

34.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

35.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韩非子》

36.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诗序》

37.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孔子家语》

38.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明代谚语

39.千经万典,孝悌为先。—《增广贤文》

40.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增广贤文》

4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4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43.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44.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明·朱熹

45.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

46.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47.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涣《登颧雀楼》

48.强中自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警世通言》

4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50.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劝学》

51.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林逋《省心录》

52.学不可以已。—《荀子》

53.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论语》

54.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55.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

56.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57.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58.学而不化,非学也。—宋·杨万里

59.好学而不贰。—《左传》

60.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论语·秦伯》

61.人而不学,其犹正墙面而立。—《尚书》

62、知而好问,然后能才。—《荀子》

63、学之广在于不倦,不倦在于固志。—晋·葛洪

64.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黄睎

65.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宋·苏轼

66.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宋·陆九渊

67.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晋·陶渊明

68、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

69.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顾炎武

70.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中庸》

71.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陈廷焯

72、笨鸟先飞早入林,笨人勤学早成材。—《省世格言》

73.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增广贤文》

74.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增广贤文》

75.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76.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明·顾炎武

7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78.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79.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8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81.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唐·岑参《关人赴安西》

82.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明·吕坤《呻吟语·卷上》

83.一寸山河一寸金。—金·左企弓语

84.欲安其家,必先安于国。—武则天

8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曹植《白马篇》

86.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明·顾宪成

87.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夏日绝句》

88.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晏子春秋》

89.读书本意在元元。—宋·陆游

90.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宋·文天祥

91.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

92.报国之心,死而后已。—宋·苏轼

93.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三国·曹植《求自诚表》

94.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汉·陈蕃语

95.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9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97.见侮而不斗,辱也。—《公孙龙子》

98.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后汉书》

99.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汉·司马迁《史记》

100.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增广贤文》

论语语录经典短句篇四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语录吧,语录一般用于正式文体,是指一个人的说话记录。那么你所知道的.语录都是什么样子的?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论语经典语录,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2、孔子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摘孔子《论语》

3、“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孔子《论语》

4、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

5、言必信,行必果。——《论语》

6、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论语》

7、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8、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论语学而》

10、孔子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摘孔子《论语》

1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12、不迁怒,不贰过。《论语》

1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1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亦。(《论语》)

1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17、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18、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孔丘《论语宪问》

19、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论语》

20、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21、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

2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23、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出自(春秋)《论语·里仁第四》。

24、子曰赐也,女以予多学而知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论语》

25、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26、士不可以弘毅,重而循远。——《论语泰伯》

27、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

28、孔子小不忍,则乱大谋。——摘孔子《论语》

29、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论语》

30、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

31、孔子道不同,不相为谋。——摘孔子《论语》

32、孔子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摘孔子《论语》

33、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

34、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论语。述而》

35、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

37、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丘《论语学而》

38、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

39、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论语》

40、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4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内省也。《论语。里仁》

42、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孔子《论语》

43、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44、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

4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丘《论语。卫灵公》

论语语录经典短句篇五

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3、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4、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5、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6、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7、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8、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9、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10、子曰:“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1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2、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4、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15、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16、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17、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18、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论语语录经典短句篇六

6)君子之骄,骄傲的是内心的风骨。——于丹

7)物质的东西越多,人就越容易迷惑。——于丹

8)恒心与定力——心理的依据与底线。——于丹

9)成功的职业,不一定是你心中的理想。——于丹

10)信仰的力量,足以把一个国家凝聚起来。——于丹

11)我们的眼睛,看外界太多,看心灵太少。——于丹

12)关爱别人就是仁慈;了解别人就是智慧。——于丹

13)最快乐的方法是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于丹

14)一个人的自信来自于他内心的淡定与坦然。——于丹

论语语录经典短句篇七

1、《论语》中有许多言简意赅、富于哲理性与启示性的语句;这些语句大都抑扬顿挫,朗朗上口,读来给人以节奏明快、音韵和谐的感受,颇似后世的散文诗,以其思想的丰富深刻与表达的生动传神、韵致的含蓄隽永而受到推崇。

2、白话释义:孔子说:“(当子女的要尽到孝),最不容易的就是对父母和颜悦色,仅仅是有了事情,儿女需要替父母去做,有了酒饭,让父母吃,难道能认为这样就可以算是孝了吗?”

3、《论语》八则读后感受是:

4、待人真诚,还要不断反省自己。知不足,而自我改进。

5、这段说的是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

6、同道德品质好的人接触,才能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

7、第四则:孔子说:“懂得学习的人比不上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8、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9、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10、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学如不及,犹恐失之;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1、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这里说的是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

12、这八则语录,深刻地阐述了学与习、学与思、学与问、学与师、己与人的辩证关系,倡导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辞约义丰,精练传神。

13、其一,关于学习的态度。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即真正爱好它的人,为它而快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其次,要“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述而》)。即学习要有踏踏实实的精神,默默地记住学到的知识,努力学习而不满足。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这说明学无常师,人应随时随地注意向他人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同时,孔子提倡和赞扬“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学习精神,“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体现了孔子严谨的治学态度。

14、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5、第五则: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行路,一定有可以作为我的教师的人在中间;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的短处,自己如果也有,就要改掉它。"

16、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社会急剧变革的时期,社会的变化影响了语言的发展,社会上存在大量名实不符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语言和社会间的关系就突显出来。“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17、第一则:孔子说:“能够常常温习学过的知识,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吗?有同门师兄弟从远方来不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吗?别人不了解你,你又不生气,不也是君子的作为吗?”

18、孔子说:冉雍这个人啊,可以让他去做一个部门或一个地方的长官。

论语语录经典短句篇八

1) 无论是对朋友,还是对朋友,都应该把握一个分寸,适度为最好。

2) 只有真正的贤者,才能不被物质生活所累,才能始终保持心境的那份恬淡和安宁。

3) 越是竞争激烈,越是需要调整心态,并且调整与他人的关系。

4) 一个人的自信来自于他内心的淡定与坦然。

5) 在今天这么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保持良好的心态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加重要。

6) 我们无法左右外在的世界,只有让内心的选择的力量更强大。

7) 一个人志向至关重要,决定他一生的发展方向。

8) 每一个成年人都有他生命中的光荣与隐痛,真正的好朋友不要轻易去触及他的隐痛。

9) 一个人做事的时候要知道什么是礼仪廉耻也就是对自己要有所约束,内心有坚定的不妥协的做人标准,同时要对社会有用,要为社会做事。

10) 生活中真正的快乐是心灵的快乐,它有时不见得与外在的物质生活有紧密的联系。孔子生活的那个时代是一个物质极其贫匮的时代,在那个时代,真正快乐的力量,也就来自天心灵的富足,来自于一种教养,来自于对理想的憧憬,也来自于与良朋益友的切磋与交流。

11) 在今天看来,一个的发展往往不在于终极理想有多高远,而在于眼前有一个什么样的起点。我们往往不缺乏宏图伟志,而缺少通向那个志愿的一步步积累起来的切实的道路。

12) 许多人在一起,大家的观点可能会不完全一样,当各自说出自己的的观点时,一个真君子是会认真倾听的,他能理解和尊重每一个人观点的合理性同时又能坚持自己的的观点。

13) 你宽容一点,其实给自己留下来一片海阔天空。

14) 所以什么叫“仁者不忧”呢?就是让你的胸怀无限大,很多事情自然就小了。

15) 要本着平等和理性的态度去尊重每一个人,彼此之间留一点分寸,有一点余地。花未全开,月未圆。这是人间最好的境界,花一旦全开,马上就要凋谢了,月一旦全圆,马上就要缺损了。而未全开未全圆,仍使你的心有所期待,有所憧憬。

16) 如果你有事没事总是跟在国君(领导)旁边,虽然表示亲近,但离自己招致羞辱就不远了;你有事没事总是跟在朋友旁边,虽然看起来亲密,但离你们俩疏远也就不远了。

17) 你千万不能要求对方必须如何如何,每一个个体都是值得尊重的,朋友之间尤其要保留这种尊重。

18) 做一个勇敢的人,用生命的力量去化解那遗憾。

19) 《论语》终极传递的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

论语语录经典短句篇九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5、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论语语录经典短句篇十

1)在其位,要谋其政,先把自己那个岗位做好,先不要操心别人的事。

2)更高的境界是,一个人不仅安于贫贱,不仅不谄媚求人,而且他的内心有一种清亮的欢乐。这种欢乐,不会被贫困的生活所剥夺,他也不会因为富贵而骄奢,他依然是内心快乐富足,彬彬有礼的君子。

3)禅宗所推崇的一个境界,叫做“花未全开月未圆”。这是人间最好的境界。花一旦全开,马上就要凋谢了;月一旦全圆,马上就要缺损了。而未全开,未全圆,仍使你的内心有所期待,有所憧憬。

4)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把每一个人不同的声音和谐融入到在的集体的声音当中。真正的和谐就是在坚持不同的声音,不同观点的前提下,对于他人的一种宽容,一种融入。

5)成长是内心在历练中逐渐强大,所谓人生的归位是把外在的东西变成内心的力量。

6)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提倡的是一种人生的效率和人格的尊言。

7)与其跟他人斗,不如跟自己斗,想办法提高自己的素质和修养。

8)三十而立,这个“立”字首先是内在的立,然后才是在社会坐标上找到自己的位置。三十而立就是建立心灵的自信。

9)没有道德约束的勇敢,是世界上最大的灾害。勇敢有时是一种理性制约下的力量。一个有德有仁的`人,才能做到真正的勇敢。

10)看到朋友做的不对的事情,你要真心地劝告,善意地引导,如果他实在不听就算了,别再说了,不要自取其辱。

论语语录经典短句篇十一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而改之

温、良、恭、俭、让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不学礼,无以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言必行,行必果

四海之内皆兄弟

食不言,寝不语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小不忍则乱大谋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当仁不让于师

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道不同,不相为谋

与朋友交,严而有信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敏于事而慎于言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讷于言而敏于行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欲速,则不达

礼之用,和为贵。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后生可畏

君子成人之美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最糟的言论)

希望本文论语经典语录能帮到你。

论语语录经典短句篇十二

1、道不同,不相为谋。(卫灵公)

2、君子上达,小人下达。(宪问)

3、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八佾(yi)》

4、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里仁》

5、不迁怒,不贰过。《雍也》

6、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7、大德不逾闲(遮拦阻隔之物),小德出入可也。(子张)

8、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学而)

9、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篇》

10、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友便佞,损矣。(季氏)

11、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子罕)

12、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卫灵公)

13、贫而无谄,富贵无骄。(学而)

14、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

15、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述而)

16、躬自厚而薄责人,则远怨矣。(卫灵公)

17、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是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18、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里仁)

19、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20、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2、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里仁)

23、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

24、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2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26、不知命,无以为君子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27、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28、君子周急不继富。

2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

30、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1、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32、可与人言而不言,失人(错过人才);不可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卫灵公)

3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34、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颜渊)

3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36、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37、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论语·尧曰》

38、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39、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微子)

40、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子路》。

41、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雍也)

42、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学而》

43、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而改之。

44、古之学者为已,今之学者为人。(宪问)

45、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为政)

46、君子周而不比(勾结),小人比而不周。(为政)

4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语录经典短句篇十三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有名的语录吧,语录为文体之一种,是指一个人的说话记录。你所见过的语录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论语经典语录,欢迎阅读与收藏。

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2、孔子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摘孔子《论语》

3、“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孔子《论语》

4、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

5、言必信,行必果。——《论语》

6、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论语》

7、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8、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论语学而》

10、孔子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摘孔子《论语》

1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12、不迁怒,不贰过。《论语》

1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1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亦。(《论语》)

1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17、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18、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孔丘《论语宪问》

19、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论语》

20、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21、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

2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23、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出自(春秋)《论语·里仁第四》。

24、子曰赐也,女以予多学而知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论语》

25、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26、士不可以弘毅,重而循远。——《论语泰伯》

27、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

28、孔子小不忍,则乱大谋。——摘孔子《论语》

29、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论语》

30、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

31、孔子道不同,不相为谋。——摘孔子《论语》

32、孔子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摘孔子《论语》

33、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

34、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论语。述而》

35、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

37、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丘《论语学而》

38、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

39、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论语》

40、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4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内省也。《论语。里仁》

42、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孔子《论语》

43、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44、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

4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丘《论语。卫灵公》

论语语录经典短句篇十四

1)在其位,要谋其政,先把自己那个岗位做好,先不要操心别人的事。

2)更高的境界是,一个人不仅安于贫贱,不仅不谄媚求人,而且他的内心有一种清亮的欢乐。这种欢乐,不会被贫困的生活所剥夺,他也不会因为富贵而骄奢,他依然是内心快乐富足,彬彬有礼的君子。

3)禅宗所推崇的一个境界,叫做“花未全开月未圆”。这是人间最好的境界。花一旦全开,马上就要凋谢了;月一旦全圆,马上就要缺损了。而未全开,未全圆,仍使你的内心有所期待,有所憧憬。

4)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把每一个人不同的声音和谐融入到在的集体的声音当中。真正的和谐就是在坚持不同的声音,不同观点的前提下,对于他人的一种宽容,一种融入。

5)成长是内心在历练中逐渐强大,所谓人生的归位是把外在的东西变成内心的力量。

6)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提倡的是一种人生的效率和人格的尊言。

7)与其跟他人斗,不如跟自己斗,想办法提高自己的素质和修养。

8)三十而立,这个“立”字首先是内在的立,然后才是在社会坐标上找到自己的位置。三十而立就是建立心灵的自信。

9)没有道德约束的勇敢,是世界上最大的灾害。勇敢有时是一种理性制约下的力量。一个有德有仁的人,才能做到真正的勇敢。

10)看到朋友做的不对的事情,你要真心地劝告,善意地引导,如果他实在不听就算了,别再说了,不要自取其辱。

论语语录经典短句篇十五

1、译: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

2、真诚是一种心灵的开放。——拉罗什福科

3、不迁怒,不贰过。——《论语》

4、译:评价一个人时,不能因为一点过失就抹杀他的功劳。

5、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6、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7、保持人格不仅靠功劳,也要靠忠诚。——歌德

8、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增广贤文》

9、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明·朱熹

1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1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文天祥

13、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14、当你成功的时候,你说的所有话都是真理。——马云

15、译:犯了错误,不要迁怒别人,并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16、译:小人对自己的过错必定加以掩饰。

17、译:人家一次就学通的,我如果花上百次的功夫,一定能学通。人家十次能掌握的`,我要是学一千次,也肯定会掌握的。

18、对真理的追求比对真理的占有更为可贵。——莱辛

19、何所独无芳草兮,尔何怀乎故宇?——屈原

20、强大的人不是征服什么,而是能承受什么。——柴静

21、世界会向那些有目标和远见的人让路。

22、不以一眚掩大德。——《左传》

23、最困难的职业就是怎样为人。——荷塞·马蒂

24、美是不凭借概念而普遍让人愉快的。——康德

25、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26、有所成就是人生唯一的真正的乐趣。——爱迪生

27、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

28、忍受灾祸不难,但忍受到底决非易事。——塞内加

29、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30、译:千万种经典讲的道理,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是最应该先做到的。

31、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韩愈

32、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爱因斯坦

33、生命不等于是呼吸,生命是活动。——卢梭

34、译: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就是真的过错了。

35、人能不食十二日,惟书安可一日无。——陆游

36、译:遇到挫折与失败,绝不从客观上去找借口,绝不把责任推向别人,后来发展为成语“怨天尤人”。

37、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8、道足以忘物之得春,志足以一气之盛衰。——苏轼

文档为doc格式

论语语录经典短句篇十六

1)无论是对朋友,还是对朋友,都应该把握一个分寸,适度为最好。

2)只有真正的贤者,才能不被物质生活所累,才能始终保持心境的那份恬淡和安宁。

3)越是竞争激烈,越是需要调整心态,并且调整与他人的关系。

4)一个人的自信来自于他内心的淡定与坦然。

5)在今天这么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保持良好的心态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加重要。

6)我们无法左右外在的世界,只有让内心的选择的力量更强大。

7)一个人志向至关重要,决定他一生的发展方向。

8)每一个成年人都有他生命中的光荣与隐痛,真正的好朋友不要轻易去触及他的隐痛。

9)一个人做事的时候要知道什么是礼仪廉耻也就是对自己要有所约束,内心有坚定的不妥协的做人标准,同时要对社会有用,要为社会做事。

10)生活中真正的快乐是心灵的快乐,它有时不见得与外在的物质生活有紧密的联系。孔子生活的那个时代是一个物质极其贫匮的时代,在那个时代,真正快乐的力量,也就来自天心灵的富足,来自于一种教养,来自于对理想的憧憬,也来自于与良朋益友的切磋与交流。

11)在今天看来,一个的发展往往不在于终极理想有多高远,而在于眼前有一个什么样的起点。我们往往不缺乏宏图伟志,而缺少通向那个志愿的一步步积累起来的切实的道路。

12)许多人在一起,大家的观点可能会不完全一样,当各自说出自己的的观点时,一个真君子是会认真倾听的,他能理解和尊重每一个人观点的合理性同时又能坚持自己的的观点。

13)你宽容一点,其实给自己留下来一片海阔天空。

14)所以什么叫“仁者不忧”呢?就是让你的胸怀无限大,很多事情自然就小了。

15)要本着平等和理性的态度去尊重每一个人,彼此之间留一点分寸,有一点余地。花未全开,月未圆。这是人间最好的境界,花一旦全开,马上就要凋谢了,月一旦全圆,马上就要缺损了。而未全开未全圆,仍使你的心有所期待,有所憧憬。

16)如果你有事没事总是跟在国君(领导)旁边,虽然表示亲近,但离自己招致羞辱就不远了;你有事没事总是跟在朋友旁边,虽然看起来亲密,但离你们俩疏远也就不远了。

17)你千万不能要求对方必须如何如何,每一个个体都是值得尊重的,朋友之间尤其要保留这种尊重。

18)做一个勇敢的人,用生命的.力量去化解那遗憾。

19)《论语》终极传递的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

论语语录经典短句篇十七

1、自中年起,伤在伤悲与乐中,与朋友为伍,常为数日之恶。

2、在音乐的名义下,什么也不是!

3、虽然我不杀伯仁,伯仁却死在我身边。在阴影里,否定这个好朋友。

4、我原来成行成行,成行成行,何苦看穿!

5、受苦的人是不会站起来的,又何必担心名字不带邪呢?

6、痛饮,读离骚,可称为成名。

7、当他在西方的时候,法庭还是黑的,法庭还是黑的。

8、例如,写水,自流,微无正半径。

9、生活是舒适的,我可以活很长一段路出名!

10、朗朗如日月入怀,如入寺,不敬而敬之。

11、官员是臭气熏天,所以会得到和梦棺材尸体;财富是肮脏的,所以会得到肮脏的梦。

12、志其音量,当最后死房子之间的墙。

13、为什么你看不清镜子里重复的光芒,流着害怕的回风。

14、我已经和我打了很久的交道,但是我现在好多了。

15、但要叫日头从今日转离他的耳中。

16、可怜的路哀叹,文明的形式,法律不是为我这一代;雪夜访黛,秋风bass,人生只有你意气相投。

17、亲清爱清,伴清清,我不清清,谁应清清。

18、神高架势过,如姚林琼树,大自然是外面的尘埃。

19、泛若烂锦,处处不好;若陆文剑沙,常见宝。

20、当你小的时候,大并不总是好的。

论语语录经典短句篇十八

1、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解释: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句忠言可以一生受用遵循的呢?”孔子说:“也许就是仁爱待人!自己所不愿要的,不要强加到别人身上。”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反复检查我的行为:为人处事有不真诚的事吗?与朋友交往有不诚实的事吗?老师教授的知识有不复习的吗?”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从而知道新的知识,可以凭借这个成为老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疑惑。”

5、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翻译:孔子说:“仲由,教给你的理解了吗?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这也是聪明啊。”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翻译:孔子说:“见到贤人就要向他学习,希望能达到他的水平,见到不好的人就要自我反省。”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翻译: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学习他的优点,如果自己也有他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翻译: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翻译:孔子说:“年末天气寒冷,这时才能知道松柏是最后凋零的。”

论语语录经典短句篇十九

1、译: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

2、真诚是一种心灵的开放。——拉罗什福科

3、不迁怒,不贰过。——《论语》

4、译:评价一个人时,不能因为一点过失就抹杀他的功劳。

5、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6、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7、保持人格不仅靠功劳,也要靠忠诚。——歌德

8、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增广贤文》

9、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明·朱熹

1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1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文天祥

13、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14、当你成功的时候,你说的所有话都是真理。——马云

15、译:犯了错误,不要迁怒别人,并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16、译:小人对自己的过错必定加以掩饰。

17、译:人家一次就学通的,我如果花上百次的功夫,一定能学通。人家十次能掌握的,我要是学一千次,也肯定会掌握的。

18、对真理的追求比对真理的占有更为可贵。——莱辛

19、何所独无芳草兮,尔何怀乎故宇?——屈原

20、强大的人不是征服什么,而是能承受什么。——柴静

21、世界会向那些有目标和远见的人让路。

22、不以一眚掩大德。——《左传》

23、最困难的职业就是怎样为人。——荷塞·马蒂

24、美是不凭借概念而普遍让人愉快的。——康德

25、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26、有所成就是人生唯一的真正的乐趣。——爱迪生

27、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

28、忍受灾祸不难,但忍受到底决非易事。——塞内加

29、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30、译:千万种经典讲的道理,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是最应该先做到的。

31、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韩愈

32、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爱因斯坦

33、生命不等于是呼吸,生命是活动。——卢梭

34、译: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就是真的过错了。

35、人能不食十二日,惟书安可一日无。——陆游

36、译:遇到挫折与失败,绝不从客观上去找借口,绝不把责任推向别人,后来发展为成语“怨天尤人”。

37、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8、道足以忘物之得春,志足以一气之盛衰。——苏轼

论语语录经典短句篇二十

神回复:因为吸血鬼怕十字架……

2、怎样看待普京离婚?

神回复:为了争取俄罗斯单身女性的选票,普京这盘棋下得真大啊····

3、情人节没情人怎么办?

神回复:家里没死人的难道还得在清明节前费劲弄死一个两个的么?没有就不过。

4、怒至极,人会用砸东西发泄不满;开心至极,该做什么呢?

神回复:把以前砸坏的东西一件件修好。

5、问美女有没有交男朋友,她回复“不告诉你”,是什么意思?

神回复,意思是:“你敢表白,我就敢没有”。

6、男朋友第一次见岳父岳母,送些什么好呢?

神回复:外孙或外孙女儿。

7、发现男朋友有个微博小号,关注了前女友和若干公司的美女,怎么办?

神回复:分了吧,这男人的智商让人捉急,这都能被发现!

8、今天看到同学空间秀儿子刚出生的照片。看到一条评论亮瞎了我的眼。

神评论说:看到你儿子长的一点都不像我。那我就放心了。

9、以前有一朋友在空间里发表了一句说说:“给我一个姑娘,我能创造一个民族!”

神评论:“给你一头母猪,你能不能创造一个新品种!”

相关范文推荐